琼瑶当年为什么说范没成大事者的气质与风范没文化

            
琼瑶在大陆:从禁书作者到文化偶像
来源:腾讯文化  发布日期:日 
  近日,久未闻名的琼瑶再度回到公众视野中,原因是与于正打官司,告他抄袭。12月25日判决结果出炉,于正抄袭成立,需公开赔礼道歉,并需与其他被告一起赔偿500万。于正可谓当下中国最火的影视制作人之一,《神雕侠侣》正在热播,拥有无数90后、00后粉丝。本文无意深究他们的恩怨,只想从文化的维度探究一下“琼瑶鄙视链”的成因:80年代,父母不让孩子读琼瑶,理由是她的书没文化;而今琼瑶鄙视于正,说他是没文化的抄袭者;于正鄙视骂他的人,说他们没文化不懂自己;骂于正的人鄙视看他电视剧的人,说他们脑残没文化;而于正的粉丝们反过头来鄙视他们的长辈,说他们不懂流行文化。以琼瑶为中心的这条鄙视链上,文化为何成了解释一切的工具呢?...
琼瑶是毒草:听妈妈的话,琼瑶没文化
  琼瑶作品正式引入大陆是在80年代初。虽然不是违禁出版物,但琼瑶小说绝对是那个年代老师、家长人人喊打的毒草。直到80年代末,琼瑶来到大陆拍片,她的小说以电视剧的面目出现在大陆观众眼前时,毒草的恶名才减轻了一点。
  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琼瑶是言情小说的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琼瑶就是言情的唯一代名词,读言情小说就是读琼瑶小说。
  琼瑶的作品被引入大陆,是1982年《海峡》杂志刊登的小说《我是一片云》①。当时大陆民众刚刚走出文革的梦魇,柔情似水的琼瑶小说如同甘霖,播洒在民众长期荒芜的心田。可以说,在80年代禁止谈性说爱的大时代背景下,琼瑶不经意地开启了人性的复苏。
  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大陆读者能够读到琼瑶小说,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早在60年代,琼瑶就在台湾出版多部小说,成为知名作家;而林青霞凭借琼瑶同名小说改编的《窗外》在港台大红大紫之时,大陆人民还在忙着“批林批孔”。正是改革开放才让我们有了读到琼瑶小说的可能,虽然仍被视作毒草,但毕竟能看到毒草长什么样,并且批判地阅读它们。
两岸三地共同的偶像林青霞,也是从琼瑶电影出道的。那时她只有十几岁
  据1986年《文学报》的一项统计,当年广州地区就有70%的学生读过琼瑶的小说。而在那年,台湾还未解严,大陆并未正式引进琼瑶小说,理论上他们看的都是盗版。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以开放包容自居的台湾地区,上世纪70年代的文艺管制同样不松。1973年,电影《窗外》就因涉及师生恋等禁忌话题而被台湾当局禁映,只能在香港等地区放映。林青霞也因此先在香港成名,之后才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在台湾走红。
  现实影响:
  70年代末恢复高考,对我国教育领域有两个深远的影响:好的一面,是让千千万万平民出身的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以踏着高考独木桥成就一番事业;而坏的一面,是无限提升了高考的重要性。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为孩子能挤上独木桥,便把一切与学习、考试无关的事情都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些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里,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是首当其冲的。女孩子看言情,天天想着谈恋爱,不学习,要封杀;男孩子看武侠,天天想着当英雄,不学习,也要封杀。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琼瑶、金庸就自然成了家长、老师的两颗眼中钉。
  言情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一直没被当做正统文学的一支来看待,通俗地说,上不得台面。任凭张恨水等作家在当时有多么红透半边天,也会被归入“鸳鸯蝴蝶派”,被主流文学所排斥。鲁迅先生领导的左联甚至将其抬升到斗争的高度:“在批判复古论调的同时,新文学阵营不断地同鸳鸯蝴蝶派展开斗争。”②
  这种倾向在80年代仍很严重。家长、老师们除了觉得言情小说会耽误孩子的功课以外,另一层担忧是觉得这些小说没文化,孩子看了没有教育意义。
比较早的大陆琼瑶小说版本,那时的封面还很素净
  在我国,文艺作品一直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古时就有“诗言志、歌咏言”的说法,文以载道也是长久以来对文字作品的基本要求。哪怕是爱情小说,也不能光写爱情,要“通过描写爱情来深刻揭露旧中国的黑暗”(《骆驼祥子》),要“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血泪控诉。”(《茶花女》)等等。
  而以传统的文学批评眼光审视琼瑶小说,就会觉得它缺乏“道”的意味:几十万字细细描述一个爱情故事,最后说明什么呢?好像也没说明什么,就是爱情很苦涩,女人好命苦,男人都是负心汉……这叫什么文学!
  就是在这样的评判标准下,80年代带进课桌的琼瑶小说,很大一部分都被没收到了老师的办公桌里。琼瑶是流行:没看过琼瑶剧,等于没看过电视
  80年代后期,琼瑶小说开始以影视的形式进入到大陆。90年代,几十部“琼瑶剧”以每年几部的频率“轰炸”大陆电视圈,从《几度夕阳红》到《还珠格格》,十年里无数人成为琼瑶粉丝。
  历史背景:
  琼瑶在80年代以前无法进入大陆,是因为她的台湾背景;而她能够在80年代末开始迅速占据大陆荧屏,也多半要归功于她的台湾背景。
  从整个80年代看来,大陆、台湾虽处于对立状态,但态度上完全不同。早在1978年,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即恢复工作(该小组成立于1954年,文革后撤销)。1982年,时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廖承志给老友蒋经国写信,引述鲁迅名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劝说其“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③。
  而蒋经国并未回复此信,反而由宋美龄以长辈身份,训诫口气回了一封信。开头便是“承志世侄”,劝说其“若能敝帚自珍,幡然来归,以承父志,澹泊改观,养颐天年,或能予以参加建国工作之机会。”两方态度明显是大陆这边更宽厚一些。
  在文艺方面,两岸的审查也存在差异。在大陆读者能看到金庸、琼瑶的时候,鲁迅、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在内的几乎所有五四运动以来知名作家皆在台湾查禁之列。《南方周末》报道过当时台湾机场查扣书籍的骇人场面:“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的书,刚到机场即被扣住,因为‘他名字也叫马克思’;法国作家左拉的书被禁,则是因为他名字带一个‘左’字;《资本论》倒是有机会逃脱劫难,警察们会以为这是教人发财的书本。”④
琼瑶剧90年代红遍全国,有赖于1987年台湾的解严
  这一切直到1987年台湾解严后才有所改观。当时已进入人生最后半年的蒋经国宣布,自日零时起,台湾解除“戒严”,从而结束了长达38年的“戒严”时代。也就是在那一年,两岸民间开始有了互动。1988年,琼瑶在1949年赴台后首次回到大陆。当然,当时两岸并未直航,她是借道香港后飞到北京的。即便如此,三个小时的行程还是大出她的意外,她也用她特有的笔调将那一刻的心情记录了下来:“三小时,原来香港至北京,只需三小时。这咫尺天涯,却经过了三十九年,才能飞渡!”⑤
  随后,1989年9月,琼瑶带领“六个梦”摄制组来到长沙,与湖南电视台进行合作,正式开启了大陆琼瑶剧的拍摄。1990年《婉君》开播,琼瑶剧也开启了“霸占”大陆荧屏的历史。
  现实影响:
  琼瑶剧之所以在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是由于三股力量碰巧同时爆发。第一股力量是已在台湾放映过的琼瑶剧。在台湾解严之前,琼瑶小说早已在港台被大量翻拍为影视剧。林青霞、秦汉、刘雪华等一大批“琼男郎”、“琼女郎”已经在对岸家喻户晓,《几度夕阳红》、《烟雨鳌贰锻ピ荷钌睢贰对谒环健返染缫鸦鸨樘ㄍ濉5攘桨督涣鞯拇竺乓豢庑┚缂负踉谕皇奔洌90年代初)涌进大陆。一时间,每个台都能看见哭哭啼啼的痴男怨女。
  第二股力量是大陆改编的琼瑶剧。1986年,上海导演史蜀君就将《月朦胧鸟朦胧》改编为电视剧。因当时大陆尚无正版琼瑶小说,史蜀君是拿着一本从美国辗转流传进大陆的台湾繁体字版本改编的。1989年,杨延晋导演又将《几度夕阳红》搬上了荧屏。
各个时期琼瑶剧的经典造型,嘶吼派、哭泣派、恶搞派,各有众多粉丝
  第三股力量是琼瑶自己改编剧本,自己跟随摄制组拍摄的电视剧。这也是后来最主要的琼瑶剧来源。说起琼瑶剧,我们往往不会提及导演是谁。即便是有些名气的演员,也会被冠以“琼瑶剧主角”之类的名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琼瑶对由其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其地位远非编剧那么简单。
  据琼瑶自己的回忆,她算是台湾影视大陆化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台湾刚刚开放,允许赴内地拍戏,给我们的限制却多得不可思议。我全程跟着剧组,吃一样的伙食,住一样的旅馆,深夜不睡,并随时安抚演员或工作人员想家的心情……台湾对内地文化交流的开放,是被我这样带动起来的。台湾影视界大举来内地拍戏,也是我这样开始的。”⑥
  就是在琼瑶这样的亲力亲为之下,六个梦系列《婉君》、《哑妻》、《三朵花》等、梅花三弄系列、《新月格格》、《烟锁重楼》、《一帘幽梦》都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同时也捧出了很多“哭泣派”、“嘶吼派”的明星。直至播映的《还珠格格1、2》,使大陆电视剧最蓬勃的90年代被打上了深深的琼瑶烙印。
  说到琼瑶在大陆的解禁,有一个插曲值得一提。“六个梦”之一的《婉君》1990年在大陆拍完后,差点在台湾遭到禁播。据琼瑶的先生平鑫涛回忆,“新闻主管部门领导看过后,认为第一集的景色拍得太美,小金铭又太可爱,怕引起观众对内地太多的向往。”⑦
这就是让《婉君》差点被台湾当局禁播的小金铭,他们怕她引起观众对内地太多的向往琼瑶是偶像:抄琼瑶阿姨 她好有文化
  进入21世纪,琼瑶剧的风潮渐落,琼瑶本人却屡屡被抬进大雅之堂,多次进入“读者最喜爱的作家”排行榜前列,更有甚者将其列为文化偶像,顶礼膜拜。2、30年前被斥为没文化的琼瑶作品,也被尊为经典范本,成了被抄袭的对象。
  历史背景:
  从2001年的《情深深雨鳌分螅硌缰鸾プ;チ男似鹑媚昵崛擞辛烁嘤槔值姆绞剑吹缡泳纭⒍列∷刀疾辉偈堑谝谎≡瘛H嗣嵌郧硌某莆揭泊印扒硌⒁獭惫傻接行┒窀愕摹扒硌棠獭薄0⒁獭⒛棠潭际怯美醋鹬氐模昵崛怂敢馓⒁痰难档迹棠痰倪脒赌兀
  与此同时,琼瑶作为小说家,乃至文学家的地位却逐渐高大起来。2003年,互联网方兴未艾,某网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20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其中,琼瑶的名字赫然在列,与鲁迅、巴金、钱钟书等人的名字列在一起。虽然最后未能被选入十大文化偶像,但仅仅入围提名名单,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文学的角度看,琼瑶或许不值得被抬到如此高度。她的手法就是煽情,乃至矫情,小说中人物多数三观不正,是典型的以吸引人眼球为主要目的的通俗读物。然而她毕竟出生于30年代的书香门第,那时普通人的古文造诣远非现在的读者所能比。琼瑶作为“通俗读物快餐”制造者,其诗文功底也很值得一说。
90年代以后大陆出版的琼瑶小说,封面已变成花花绿绿的风格,多为根据影视剧改的插画
  看看她的书名好了。《在水一方》来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庭院深深》来自李清照的《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几度夕阳红》来自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甚至“琼瑶”这个笔名都来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可能这样的诗文功底让琼瑶的文字在叙述小情小爱之余,多了一份文学韵味。这么多年过去,言情小说家红了一批又一批,但提起这个小说门类,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她。
  2013年,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作家排行榜中,琼瑶位居第五位,而此时她已多年没出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她的名字真正刻进了大多数中国读者的心中。
  现实影响:
  日,北京第三级人民法院对琼瑶诉于正侵权案进行公开审理。法律认定于正对琼瑶进行事实抄袭,要求于正等各方赔偿琼瑶500万,并在公开媒体刊登致歉声明,停止《宫锁连城》发行传播行为。
  这个判决宣布后,琼瑶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声:“正义终于发出了声音!……谢谢内地的法律,让我对人生恢复了信心!此时此刻,激动不已,这个案子已经不是我和于正的个人争议,而是‘是’与‘非’之争,是‘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泪在眼眶,我只想大声喊一句,知识产权胜利了!”。
  琼瑶没有变,即使写微博都这样如泣如诉。变的可能是时代和大环境吧。今年4月,琼瑶发现自己的作品《梅花烙》被大陆编剧于正的《宫锁连城》抄袭。该剧从主角的背景、主从关系完全跟《梅花烙》一致,支线角色只名字换了,关系跟《梅花烙》一模一样,就连男主角洞房之夜跑出去与情人私会的细节都十分吻合。
琼瑶(左)直到如今70多岁,与于正(右)打官司打到最愤怒时,文字风格仍是百转千回的“琼瑶语式”
  于正作为国内炙手可热的编剧,其创作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人称奇:连续好几年,于正都以每年几部戏,每部几十集的速度在制作电视剧,并且兼任编剧、制作人等多重角色,精力之旺盛令人诧异。而且他的剧广受90后、00后的喜爱,每一部都是收视率的保障。
  《宫锁连城》热播后,立即有人指认他抄袭琼瑶,他当时曾试图辩解:“但凡有点文化的人,就知道电视剧、小说是继承和发展的。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说我是抄《梅花烙》。”
  被琼瑶起诉后,他又是这样辩解的:“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雷同,其实大家都参考了《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和发展命运的框架。(琼瑶)告了我,我才深刻意识到,我们都是按照《红楼梦》的主线来写”。
  曾与于正合作过的编剧李亚玲则通过微博揭发,称“早在2009年合作《大丫鬟》时,于正就要求我把《胭脂雪》副线和《梅花烙》主线结合起来写成一部戏给他制作……他还说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
  这就是如今的大环境,一个让70多岁的琼瑶摸不清状况的环境。她虽然胜诉了,但于正改编制作的另一部戏《神雕侠侣》正在热播,这场官司对这部剧是个不错的广告,几百万的败诉赔偿可以视作广告费。追看于正剧的粉丝仍不会少,从火爆程度上讲,今天的于正剧就是21世纪的琼瑶剧。
  而身份的变化可能也是琼瑶始料不及的。2、30年前被当做毒草的作品,如今不仅被当成经典,而且成为了被抄袭的对象。抄袭者用她的故事脉络套了一个新故事,仍旧大卖。曾经她是没文化的代表,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她不仅成了文化偶像,而且被后辈“模仿式”继承了。
  由此可以看到,30年间,文化一词被翻转了。80年代的老师家长鄙视琼瑶,认为她没文化,不让孩子看她的书;如今琼瑶鄙视于正,说他是没文化的抄袭者;于正又鄙视骂他的人:“没文化的人才会说我抄袭”;骂于正的人又鄙视那些于正粉丝,认为他们没文化到脑残的地步,才会喜欢这种剧;而于正的“脑残粉”们,又反过来鄙视他们的长辈,认为如今90后、00后的流行文化,不是那帮“老古董”能看得懂的。
  至此,一条围绕琼瑶的鄙视链就此形成。琼瑶胜诉了,但这条鄙视链还会持续下去。从禁书作者到文化偶像,这一路上,琼瑶基本没变,其他事好像都变了。
  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在它们诞生之时都是通俗读物,而后都被树为文学经典。琼瑶、金庸这种几十年前的大毒草,也似乎迈入文学经典之林。不知道几十年后,于正会不会被奉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呢?
  注释: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之琼瑶》,《新京报》日。
  ②唐|、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版。
  ③《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日)》,摘自中国政府网。
  ④郭力、余力、Audrey:《台湾解严20年》,《南方周末》日。
  ⑤琼瑶大陆游记《剪不断的乡愁》,作家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⑥《琼瑶写给湖南卫视网站的信》,日,原载湖南卫视官网。
  ⑦《逆流而上》,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更多内容请点击:         ()
责任编辑:古云婷
【】【】【】【】
中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肖小姐(电话:9) 吴先生(电话:6)。
  今日头条
  热点专题
  视频推介
  图片故事
  24小时热点新闻
12345678910
报料热线:(9 广告专线:(2
238276 技术热线:(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青少年女性的恋爱心理探析——以琼瑶言情小说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06期
青少年女性的恋爱心理探析——以琼瑶言情小说为例
【摘要】:台湾一代文学言情大师琼瑶的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两岸一代年轻人。尤其是她的言情小说(影视)让无数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迷恋品味、如痴如狂。爱是一个人的正常需要,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爱和被爱的欲望和要求,都需要获得爱的满足。没有爱的人生是有缺陷的,遗憾的并且是悲哀的人生。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琼瑶言情小说中青年女性的恋爱心理与恋爱特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2【正文快照】:
一熟悉琼瑶作品的读者都能够明白她的小说里有多少“琼瑶式”的爱,其中尤以男女爱情为主线。然而”爱情”究竟是什么?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是缠绵悱恻,惊天动地的恋爱经历,还是夫妻双方手牵手、每天面对的平凡生活?其实爱情讲不清也道不明。纵观琼瑶的64部小说,美化人生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莉;[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李静怡;[J];华文文学;2004年02期
黄也卓;[J];小说评论;2004年04期
胡全章;[J];中州学刊;2004年04期
关士礼,魏建;[J];华文文学;2004年04期
石秋仙;[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单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刘玉霞;;[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刘玉霞;;[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刘明坤;范修华;;[J];唐都学刊;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藜芙荷;[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彭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郑立华;[N];中国商报;2006年
付凤英;[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王嘉宁?编译;[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彭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邹本堃;[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杨晓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万俊;[N];文学报;2004年
张蜀津;[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玉霞;[D];苏州大学;2007年
佘小杰;[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月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崔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马静;[D];济南大学;2011年
张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杜若松;[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杨玉锋;[D];兰州大学;2007年
张向辉;[D];郑州大学;2004年
文茜;[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张萱;[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叶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蒋勤勤伦敦塔桥留影 素颜出镜展琼瑶女郎清新气质
蒋勤勤素颜留影
  背景:近日与老公陈建斌一同赴伦敦观看奥运的蒋勤勤,在微博上更新一路的风景趣闻。15日,蒋勤勤上传一张自己在伦敦塔桥边的留影,身后的奥运五环清晰可见。蒋勤勤笑称,都怪景色太美丽,太容易装纯,令网友捧腹不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质范小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