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如果遇到侠客风云传剑圣选项里的剑圣他还敢叫求败吗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独孤求败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6个义项):
独孤求败 - 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手
所属类别 :
独孤求败,中的人物。在小说中从未出场过,只在小说人物的口中被提及。 独孤求败一生境界阶段分为利剑级、软剑级、重剑级、木剑级、无剑级,对应用不同的武器。 所谓无剑并非一类的无形,而是一种不执着于剑的剑法。剑意存于心中,手中有剑无剑已无分别,一如风清扬教导令狐冲的“手指就是剑”,本人就是一柄最强的剑。无剑胜有剑与无招胜有招是独孤求败武学体系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形式,手中无剑则无不可为剑,心中无招则无不可成招,形无常形,法无定法,无迹可寻,无孔不入。
败尽天下高手,求一败而不可得
生平孤独,但求一败
境界阶段 利剑级、软剑级、重剑级、木剑级、无剑级
独孤求败,被公认为第一高手(除《越女剑》)。他的背景资料,大多片段来自《神雕侠侣》,金庸并未著墨其的出生年代,杨过认为连当今高手也未提起过,恐怕是九十年前以上的人。独孤求败曾在石壁上写到: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败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至无剑胜有剑之境。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剑冢中,埋的是独孤求败一生几个阶段中用过的几柄剑。 第一柄是一柄青光闪闪的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第二柄是「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此剑已被弃之深谷,故不在剑冢之中,以一长条石片代表。第三柄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外表黑黝,剑身深黑之中隐隐透出红光,三尺多长,共重九九八十一斤,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圆圆的似是个半球。第四柄是柄已腐朽的木剑,原因是独孤求败「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杨过听它鸣声之中甚有友善之意,於是慢慢走近,笑道:「雕兄,你神力惊人,佩服佩服。」丑雕低声鸣叫,缓步走到杨过身边,伸出翅膀在他肩头轻轻拍了几下。杨过见这雕如此通灵,心中大喜,也伸手抚抚它的背脊。丑雕低鸣数声,咬住杨过的衣角扯了几扯,随即放开,大踏步便行。杨过知它必有用意,便跟随在後。丑雕足步迅捷异常,在山石草丛之中行走疾如奔马,杨过施展轻身功夫这才追上,心中暗自惊佩。那雕愈行愈低,直走入一个深谷之中。又行良久,来到一个大山洞前,丑雕在山洞前点了三下头,叫了三声,回头望著杨过。杨过见它似是向洞中行礼,心想:「洞中定是住著什麼前辈高人,这巨雕自是他养驯了的,这却不可少了礼数。」於是在洞前跪倒,拜了几拜,说道:「弟子叩见前辈,请恕擅闯洞府之罪。」待了片刻,洞中并无回答。那雕拉了他的衣角,踏步便入。眼见洞中黑黝黝地,不知当真是住著武林奇士,还是什麼山魈木怪,他心中惴惴,但生死早置度外,便跟随进洞。这洞其实甚浅,行不到三丈,已抵尽头,洞中除了一张石桌、一张石凳之外更无别物。丑雕向洞角叫了几声,杨过见洞角有一堆乱石高起,极似一个坟墓,心想:「看来这是一位奇人的埋骨之所,只可惜雕儿不会说话,无法告我此人身世。」一抬头,见洞壁上似乎写得有字,只是尘封苔蔽,黑暗中瞧不清楚。打火点燃了一根枯枝,伸手抹去洞壁上的青苔,果然现出三行字来,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极深,显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划成。看那三行字道:「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杨过将这三行字反来覆去的念了几遍,既惊且佩,亦体会到了其中的寂寞难堪之意,心想这位前辈奇士只因世上无敌,只得在深谷隐居,则武功之深湛精妙,实不知到了何等地步。此人号称「剑魔」,自是运剑若神,名字叫作「求败」,想是走遍天下欲寻一胜己之人,始终未能如愿,终於在此处郁郁以没,缅怀前辈风烈,不禁神往。低回良久,举著点燃的枯枝,在洞中察看了一周,再找不到另外遗迹,那个石堆的坟墓上也无其他标记,料是这位一代奇人死後,是神雕衔石堆在他尸身之上。他出了一会神,对这位前辈异人越来越是仰慕,不自禁的在石墓之前跪拜,拜了四拜。那神雕见他对石墓礼数甚恭,似乎心中欢喜,伸出翅膀又在他肩头轻拍几下。杨过心想:「这位独孤前辈的遗言之中称雕为友,然则此雕虽是畜生,却是我的前辈,我称它为雕兄,确不为过。」於是说道:「雕兄,咱们邂逅相逢,也算有缘,我这便要走。你愿在此陪伴独孤前辈的坟墓呢,还是与我同行?」神雕啼鸣几声,算是回答。杨过却不懂其意,眼见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辈从未提到过独孤求败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这神雕在此久居,心恋故地,自是不能随我而去的了。」伸臂搂住神雕脖子,与它亲热了一阵,这才出洞。他生平除与小龙女相互依恋之外,并无一个知已好友,这时与神雕相遇,虽是一人一禽,不知如何竟是十分投缘,出洞後颇有点恋恋不舍,走几步便回头一望。他每一回头,神雕总是啼鸣一声相答,虽然相隔十数丈外,在黑暗中神雕仍是瞧得清清楚楚,见杨过一回头便答以一啼鸣,无一或爽。杨过突然间胸间热血上涌,大声说道:「雕兄啊雕兄,小弟命不久长,待郭伯伯幼女之事了结,我和姑姑最後话别,便重来此处,得埋骨於独孤大侠之侧,也不枉此生了。」说著躬身一揖,大踏步便行。‥‥‥‥‥‥‥‥‥‥‥‥‥‥‥‥‥‥‥‥‥‥‥‥‥这一日见洞後树木苍翠,山气清佳,便信步过去观赏风景,行了里许,来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极大的屏风,冲天而起,峭壁中部离地约二十馀丈处,生著一块三四丈见方的大石,便似一个平台,石上隐隐刻得有字。极目上望,瞧清楚是「剑冢」两个大字,他好奇心起:「何以剑亦有冢?难道是独孤前辈拆断了爱剑,埋葬在这里?」走近峭壁,但见石壁草木不生,光秃秃的实无可容手足之处,不知当年那人如何攀援上去。瞧了半天,越看越是神往,心想他亦是人,怎能爬到这般的高处,想来必定另有妙法,倘若真的凭藉武功硬爬上去,那直是匪夷所思了。凝神瞧了一阵,突见峭壁上每隔数尺便生著一丛青苔,数十丛笔直排列而上。他心念一动,纵身跃起,探手到最底一丛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个小小洞穴,料来是独孤求败当年以利器所挖凿,年深日久,洞中积泥,因此生了青苔。心想左右无事,便上去探探那剑冢,只是胜下独臂,攀挟大是不便,但想:「爬不上便爬不上,难道还有旁人来笑话不成?」於是紧一紧腰带,提一口气,窜高数尺,左足踏在第一个小洞之中,跟著窜起,右足对准第二丛青苔踢了进去,软泥迸出,石壁上果然又有一个小穴可以容足。第一次爬了十来丈,已然力气不加,当即轻轻溜了下来,心想:「已有二十多个踏足处寻准,第二次便容易得多。」於是在石壁下运功调息,养足力气,终於一口气窜上了平台。见自己手臂虽折,轻功却毫不减弱,也自欣慰,只见大石上「剑冢」两个大字之旁,尚有两行字体较小的石刻:「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於天下,乃埋剑於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杨过又惊又羡,只觉这位前辈傲视当世,独往独来,与自己性子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说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自己如何可及。现今只馀独臂,就算一时不死,此事也终身无望。瞧著两行石刻出了一会神,低下头来,只见许多石块堆著一个大坟。这坟背向山谷,俯仰空阔,别说剑魔本人如何英雄,单是这座剑冢便已占尽形势,想见此人文武全才,抱负非常,但恨生得晚了,无缘得见这位前辈英雄。杨过在剑冢之旁仰天长啸,片刻间四下里回音不绝,想起黄药师曾说过「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之乐,此际亦复有此豪情胜慨。他满心虽想瞧瞧冢中利器到底是何等模样,但总是不敢冒犯前辈,於是抱膝而坐,迎风呼吸,只觉胸腹间清气充塞,竟似欲乘风飞去。忽听得山壁下咕咕咕的叫了数声,俯首望去,只见那神雕伸爪抓住峭壁上的洞穴,正自纵跃上来。它身躯虽重,但腿劲爪力俱是十分厉害,顷刻间便上了平台。那神雕稍作顾盼,便向杨过点了点头,叫了几声,声音甚是特异。杨过笑道:「雕兄,只可惜我没公冶长的本事,不懂你言语,否则你大可将这位独狐前辈的生平说给我听了。」神雕又低叫几声,伸出钢爪,抓起剑冢上的石头,移在一旁。杨过心中一动:「独孤前辈身具绝世武功,说不定留下什麼剑经剑谱之类。」但见神雕双爪起落不停,不多时便搬开冢上石块,露出并列著的三柄长剑,在第一、第二两把剑之间,另有一块长条石片。三柄剑和石片并列於一块大青石之上。杨过提起右首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再看那剑时,见长约四尺,青光闪闪,的是利器。他将剑放回原处,会起长条石片,见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两行小字:「,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杨过心想:「这少了一把剑,原来是给他抛弃了,不知如何误伤义士,这故事多半永远无人知晓了。」出了一会神,再伸手去会第二柄剑,只提起数尺,呛啷一声,竟然脱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溅,不禁吓了一跳。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数倍。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会起,这次有了防备,会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回事。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杨过喃喃念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哪一门哪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过了良久,才放下重剑,去取第三柄剑,这一次又上了个当。他只道这剑定然犹重前剑,因此提剑时力运左臂。那知拿在手中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他将木剑恭恭敬敬的放於原处,浩然长叹,说道:「前辈神技,令人难以想像。」心想青石板之下不知是否留有剑谱之类遗物,於是伸手抓住石板,向上掀起,见石板下已是山壁的坚石,别无他物,不由得微感失望。[1]
只见屈起手指,数道:「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泽是一变,水火是一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风清扬道:「,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此时所遇的,乃是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议的境界,一经他的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这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孤求败如若复生,又或风清扬亲临,能遇到这样的对手,也当欢喜不尽。使这「独孤九剑」,除了精熟剑诀剑术之外,有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领悟,一到自由挥洒、更无规范的境界,使剑者聪明智慧越高,剑法也就越高,每一场比剑,便如是大诗人灵感到来,作出了一首好诗一般
剑法分做九大部分: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分别是依据不同兵器而生的对招方式,而就其本质来说,则可理解为「与八种不同兵器对阵时,所采用的攻防观念」。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掌法或其它拳脚功夫的对手,原因是这一类的对手不用兵刃,自然在拳脚与内力上有高超之处,而且武学修为也已到一境界,有无兵器已相差不多。独孤九剑无招,完全视对方招式而定,所以遇强则强。独孤九剑意境乃跟随中国哲学庄子,以无用之用乃为大用为原则,并非乱砍(强调过此点),而是仔细观察对方招式,迅速找到破绽,攻其所必救,而攻击之法没有一定,完全视独孤九剑之使用者的意向而定。
是独孤九剑的根本关键,有种种变化,用以体演这篇总诀,是三千馀字的入门口诀,亦为其後八式的变化总要。其部份内容为:「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泽是一变,水火是一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
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
用以破解单刀、双刀、柳叶刀、鬼头刀、大砍刀、斩马刀种种刀法。
包括破解长枪、大戟、蛇矛、齐眉棍、狼牙棒、白蜡杆、禅杖、方便铲种种长兵刃之法。
破的是钢鞭、铁锏、点穴橛、枴子、蛾眉刺、匕首、板斧、铁牌、八角槌、铁椎等等短兵刃。
破的是长索、软鞭、三节棍、链子枪、铁链、渔网、飞锤流星等等软兵刃。
破的是拳脚指掌上的功夫,将长拳短打、擒拿点穴、魔爪虎爪、铁掌,诸般拳脚功夫尽数包括内在。
总罗诸般暗器,练这一剑时,须得先学听风辨器之术,不但要能以一柄长剑击开敌人发射来的种种暗器,还须借力反打,以敌人射来的暗器反射伤敌。
为对付身具上乘内功的敌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独孤前辈当年挟此剑横行天下,欲求一败而不可得,那是他老人家已将这套剑法使得出神入化之故。同是一门华山剑法,同是一招,使出来时威力强弱大不相同,这独孤九剑自也一般。你纵然学得了剑法,倘若使出时剑法不纯,毕竟还是敌不了当世高手,此刻你已得到了门径,要想多胜少败,再苦练二十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较长短了。” 书中并无明言破气式的原理。
大家请留意他的剑。“凌厉刚猛”、“紫微软剑”、“重剑无锋”,此等神兵从何而来?从父母手中接过倚天剑,求败的“利剑”也应该从家人中获授。再加上后来又能有软剑、重剑,此家很可能是以铸造神兵利器闻名的世家。那么,前来求剑求枪的高手为了能获得此世家铸造的兵器,自然要先让铸兵器的人了解自己所学,这也是为了能“量身订造”适合自己的兵器。于是,如果独孤求败生于这样的世家,年纪轻轻的他也能遍观天下武术之要了。当然这不包括掌、气等无兵器的武术,但对付这等武功的剑招在九剑中排名都比较靠后,也许正是这缘故。(不然,以一般人的见解,对付手无寸铁者要比带兵器的容易多了,剑式还会排在这么后?)他不一定真的有意要破尽天下武功,他这样的原始动机可能与少年IT天才黑进FBI电脑系统的动机一样——贪玩贪有趣。武痴求败可能因为看了很多兵器的精要后有了一点心得,后因志趣而搜罗钻研掌、气等武功的破解方法,把这些总结、汇编成独孤九剑。他这个《独孤九剑》的系统性看似完善,然而“分门别类,分破天下武术”,其完善之处也正是其不完善之处,看来也多似少年之作,说是家传武学,也忒将独孤求败的世家小看了。武学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故能从“落英神剑”中演化出“落英神剑掌”;《葵花宝典》在手上是辟邪剑法,在手上却是飞针;就是十七八岁的一个郭襄,看了杨过那招“四通八达”后也能化为剑招使出来。
无招胜有招,因为招有常。关于“无常”,简单来说,无招相斗,如果一方足够快,以致于对方连挡隔遮拦都来不及,那就是无常,故“快”是一种无常,如古龙的、荆无命;如双方同速或不至于因快使对方立败,只要一方的出手足够怪异,出其不意,使对方产生错愕之感,便能在瞬间有机可乘,故“怪”是一种无常,以《射雕英雄传》中西毒、北丐在桃花岛上交手时打坐一会又缠斗一会为代表。目前以本人的理解,无论是“快”还是“怪”,其共通点都是多变,故以“无常”来命名这一境界。上面有位兄弟认为求败由利剑转软剑是因为“无招相较,快者胜”,而软剑轻盈快捷,可以获得比对手更快的速度。我认为不止如此。软剑的最大特点是多变,同一姿势挥出,软剑亦会因初始状态的不同而起到大相径庭的效果。一把比别人“快”且“怪”的剑,恐怕已无常之至。求败必定是吃透了软剑的所有变化,而达到比别人更无常的境界,因而天下无敌。(刚与柔之变化,应也是一种无常。)但是驾御软剑的方法只有一个:软剑是客观存在,它不会让你随心所欲,你只能依它的规律去挥洒,于是不能收放自如。比如当你一剑挥出才发现那不是敌人时,要收回来,寻常的剑一回转手臂或手腕就行,软剑却不能。只要挥了出去,无论你回臂还是转手腕,软剑的剑刃还是会继续向前挥,如鞭。严格来讲,不能收发自如的剑不能算得上一把好剑,不管它多会杀人。误伤义士之事,从软剑上手到被弃之间,应该发生过不少次,这时期的求败也许会因而活在误伤义士的强烈罪恶感之下,痛苦异常而生心魔,“剑魔”之名也许用来形容这把紫微软剑最为恰当。总会求败承受不住这种罪恶感的,弃剑是必然之事。在求败弃却软剑后到拿起重剑前可能还有个过渡的阶段,这时他有可能权且用回利剑,而独孤九剑可能在这阶段得到了加强。
这是质的飞跃。由以无常取胜转为以自身的硬件取胜。这可能与其内功修维的提升有关。十多岁时的他当然不能在内力上与天下人争雄,于是讲求的是变化,是无常。而三十岁的时候,内功修为上来了,自然引发他对打破这一格局的思考,最终成就“大巧不工”的境界。以上诸兄说得都很有道理,不多说了。杨过未达“大巧不工”,还以沾沾自喜。神雕侠侣,杨过黯然销魂掌式式标新立异,双剑齐发快绝无伦,此二人皆达无常。
之前三剑都是神兵利器,这却是木剑。不难看出独孤求败一生都在寻找突破。由利剑到紫薇软剑,再到玄铁重剑,如果求败之前的剑法一定要依靠特殊的剑才能发挥出其威力的话,没有了这些剑,他会怎样?如果他手上只有一草一木呢?或者说,如果他真的出生于铸兵器的世家望族才有现在的成就,那么如果他出生在一般的家庭呢?他还会是现在的他吗?“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时的独孤求败是寻找天命的年龄,他要追求的不仅是剑术的境界,还是禅的境界,还是哲学的境界。而他寻找天命、追逐自己的存在感的途径就是练剑。这时的他已经隐居,他不求胜过什么人,他只求超越自己。他求败,能打败他的也只有新自己。当用木剑的他能胜过用利剑、软剑、重剑的他时,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证明自己的成就不是靠家境,不是靠“命”,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天命,从此“无滞”。剑冢中是木削的剑,然而求败当年可不是真的削木为剑,杨过一辈子聪明伶俐,可也给独孤求败忽悠了这一回。“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换句话说,就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心中有剑,故一草一木,顺手拈来,皆可为剑。他削一把木剑埋在剑冢,只是担心如果随手折根树枝埋了,百年后倘有人来看时粗心大意,把这或草或木的“神剑”不当一回事。再说具体的武学原理。之前玄铁重剑当为剑中之至刚,而木剑可能包含剑中之至柔(此等剑术,原应刚柔相济)。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所言:“虽说柔能克刚,但若是你的练到了那样,我又克不了你啦。这是在于功力的深浅。”那么,如果功力再上,便当柔又倒过来克刚了。这便是木剑破重剑之法。试想想,如果挺玄铁剑直刺对方,对方木剑一粘,竟如无物,重剑无从着力,木剑竟随人倒冲过来,胡为乎不克?只一下子,高下立见了。杨过思考的不是自己的存在,而是“姑姑”,因此是无法达到“无滞”的境界的。神雕一直指导他剑法,但这家伙在海潮中蛮练了一阵,年老的神雕竟抵挡不住他的剑,真是无可奈何,只能让他将错就错了。假使神雕不老,犹如百多年前与独孤求败为伴时之神勇,杨过这手走上岔道的木剑才不可能对它造成威胁。雕犹如是,独孤求败可想而知。在百岁后创出太极拳及太极剑,当然与求败之木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应在招式上,而是在境界上。此等境界的武术,本就“无滞”。
独孤九剑是独孤求败毕生研究的剑法,独孤九剑讲究无招胜有招,无剑就是独孤九剑的破气式。当独孤求败悟出了木剑胜神兵时,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已经不会再怀疑自己的存在。没有了神兵利器的他还是他,这时就已经离无剑不远了。然而“木剑”又与这差之甚远。刚才说过,“木剑”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而这里的无剑就是心中也已空明澄清,无剑可寻了。剑其实只是一种武术形式,当求败能“木剑”时,万物于其手中,仍是以剑视之,进攻、破招之间仍是循着剑的路子;而“无剑”后可真是大大的豁然开朗。举个粗浅的例子:折枝为剑,枝上有倒刺,但视之如剑而使,倒刺便有亦如无;“无剑”后,视之如枝,倒刺便真的有用了。“木剑”时,与人对战,可能也会急中生智以倒刺伤人,但另一些时候便是打完后才猛然想起:“啊!我怎的不用倒刺?”“无剑”时,心中了然,有倒刺便会用倒刺,有叶子也能用叶子。“自此精修,渐进于无招胜有招之境。”有人或许会以“渐进于”三字为据,认为独孤求败一生都未能“无招”;然而不要忘记这里是“剑冢”,已经无剑了就犯不着在木剑旁加上“五十岁后无剑”,若真如此,反是“做秀”了。以求败之姿,若不能到此境,问古往今来还有谁能?
剑魔独孤求败的故事
最快乐的寂寞是独处,最寂寞的快乐是无敌。独孤求败,一个注定寂寞并快乐的名字。剑魔独孤求败的故事,不足百字描摹,天外高客,孤独天才的形象活脱如画。为独孤求败立传,文字愈少,留白愈多,愈让读者神思驰荡,不能自已。“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此何等大境界!当世有几人能当之?金大侠的小说,庶几近之。读独孤求败刻于洞壁上的三行文字,可以长歌,可以短嗟,可以满饮三杯,痛浇我辈俗人心中抑郁难消的块磊。杨过在独孤求败石墓前神往意驰,缅怀仰慕,不禁跪拜。好!对天才的血泪人生,撮土为香,顶礼膜拜,不亦乐乎?剑冢的寓言,又是一段上上文字,绝佳小品。弱冠前所用凌厉刚猛之剑,三十岁前用紫薇软剑,四十岁前用大巧不工无锋之重剑,此后渐进无剑胜有剑之境,此乃绝妙武学境界,也是绝妙学问境界。
此四层境界依稀有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三种学问境界之意,但更为细致精确,更能传神,写出了高手的心路历程。神雕第二十六回,杨过发现独孤求败的剑冢,里面埋藏着三把剑及四片刻有文字的石片,代表着这一代高手的四个阶段。这学剑的四个阶段,其实也可以用于学习做人处事的四个不同阶段。第一柄剑长四尺,锋利无比,剑下石片下写着,刚猛凌烈,无坚不摧,弱冠前与河朔群雄争锋。少年人性格刚烈,对世界诸多不满,急于清除一切不公平、不完美的实物,满怀理想到处攻击抨击,锐不可当,自觉无坚不摧,与河朔群雄争锋云云更是为之使命的事。后来就发觉问题了。第二片石片上没有剑,下面写着,紫薇软剑,三十岁前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软剑比平常硬剑难使,比之锐不可当又上一层,但是一味自以为伸张正义,殊不知自己也会有错,以致误伤义士。到这时才明白仅凭一时冲动的判断是多么不可靠。所谓不祥,是心生内疚,弃于深谷的不单是误伤义士的软剑,还有少年人不顾一切、不可一世的锐气。第三把剑顺理成章的是凝重的钝剑。石片下写的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之前持之横行天下。老练世故的人,早已学会怎样举重若轻、不露锋芒、反而威力更大。大巧不工这四字知易行难,最重要的是锻炼深厚的内力。不过,钝口无锋的重剑与利剑、软剑的分别,归根究底仍是技巧上的分别,目标始终是霸道,持之横行天下。第四个阶段才是渐入化境,第四柄木剑,石片上文字道,四十岁之后不屑带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进,渐入无剑胜有剑之境。 不屑带物,也就是不被外物所控制了,无剑胜有剑,因为无剑束缚更少、限制更少,木剑不过是聊备一棺。到了四十岁便有这样的进展,不为身外物、不为名利成败所劳役,渐趋淡薄,的确令人羡慕。然而,到了这个境界,人就难免寂寞了,独孤求败连一败也求不到,岂非做尘俗中人更好。
远过我的指望
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分别在《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中出现。通过他的一技成为一流高手,杨过经神雕授其业最终成为超一流高手的。但他的出身年代和身平事迹却未见交代,仅在他的遗言中约略提及,关于他的身世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依在下愚见,王重阳不是独孤求败,因为《笑傲江湖》中“传剑”这一回说道:令狐冲一呆,低声道:“啊哟,天亮啦。”风清扬叹道:“只可惜时刻太过迫促,但你学得极快,已远过我的指望。这就出去跟他打罢!”令狐冲道:“是。”闭上眼睛,将这一晚所学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睁开眼来,道:“太师叔,徒孙尚有一事未明,何以这种种变化,尽是进手招数,只攻不守?”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令狐冲喃喃的道:“独孤求败,独孤求败。”想象当年这位前辈仗剑江湖,无敌于天下,连找一个对手来逼得他回守一招都不可得,委实令人可惊可佩。
关于独孤求败
1.关于“利剑期”在下也认为独孤九剑是求败在“利剑期”所创,但在笑傲江湖中金庸明确指出独孤九剑的创始人是独孤求败本人。(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第十回“传剑”)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风清扬的误传,但在下还是更倾向于把独孤九剑的专利归给求败。在金庸笔下,求败本就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世间人的人物,其惊才绝艳已达到了许多“”一生都难以想象的地步。既然他能在约三十年内完全凭着自己的领悟达到“无剑”那神一般的境界,那么在二十岁前总览世间招式,想出破解之法应该不是没有可能的。试想,连这样一个对武学丝毫不感兴趣的小姑娘在看了几本(或许是几万本)书之后都能对天下招式的规律领悟得很深刻,何况独孤求败?求败若是在二十岁前也有条件看到类似的书籍,其理解定会远超过王语嫣,那么能够创出一套剑法以破解这诸般招式就是很自然的事了。2.关于“软剑期”在下要说的是软剑之胜于利剑,不仅仅是一个“快”字可以道明的。在下认为软剑之胜利剑,是接近于道家“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的理念。无论世间万物还是武学招式,都是锐利者易损,柔软者方久。在金庸笔下,一套武功若是一味凌厉,求狠求快,纯走刚猛一路,就绝不能算是上乘武功。连外家刚猛第一的降龙十八掌都被九阴真经证明了蕴有柔力更为高明。求败在二十岁左右自行领悟了柔之胜刚的至理,因而弃去利剑,改持紫薇,可谓是他武学生涯的第一个突破。3.关于“重剑期”说明一点。“大巧不工”基本就是道家“大巧若拙”的思想,但“大巧”应该不至于简单得像杨过理解的那样就只是用浑厚内力硬砍硬劈吧。在下认为杨过对重剑的理解很不全面,否则他该能用重剑打败郭靖了(若完全理解重剑,就相当于是四十岁横行天下的独孤求败,郭靖虽然也很强,但胜负应该是没有悬念的)。能被求败称为“大巧”的剑术,必是浑然天成,不拘形式,在无奇中显神奇。世间高手,真正能参透这一层的又有几人?(至今只发现慕容博、萧远山、、张三丰四人。但这四人又是何等人!)4 .关于“木剑期”在下亦认为杨过的理解完全错误。但个人认为求败的木剑级和张三丰的木剑级还是有差别的。一旦想像着一个四十岁后的独孤求败使出像太极剑那样的剑法,不知怎的总会觉得有点滑稽。或者说以柔克刚这样一个道理应该不需要求败等到四十岁后才领悟。在下认为求败的木剑境界,主要是由于脱离了玄铁重剑这样一柄神兵的威力而至。由于重剑威力太大,一旦使用得法,就无坚不催,无强不破,这就大大限制了持剑者以后的境界提高。如果把思维局限在如何用玄铁重剑取胜上,那恐怕不需要任何进展就可以在今后的几万年里称霸武林了。到了“横行天下”的地步,求败还想再自求精进,因此以大智慧弃去重剑。但弃去重剑后该用什么呢?世间之剑,刚柔轻重都用得出神入化了,这时求败悟出了一个更为神奇的至理:“不滞于物”。以往习剑,思路仅局限在如何使用“剑”上,殊不知“剑”只是诸般兵器中的一种而已,充其量是包含武学理念最多的一种,但一种毕竟是一种,一种就意味着局限。求败不想局限,于是“草木竹石均可为剑”!不止不拘泥于一种兵刃,连“兵刃”这个凭藉都不需要了。在大自然里随手取来一物,便可以之展露毕生修为。对于如此浩然的境界,天下有一人敢抗乎!5.关于“无剑期”在下与那位同道的观点就有较大差别了。在下认为求败无剑的境界不是简单的无形剑气。纵观求败前四个时期,明显不是向着无形剑气发展的。在下认为求败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对局限的又一次突破。木剑期的求败脱离了剑,而达到了万物都可取来作为兵(兵刃)的境界,而这个时期求败悟到了:“兵”也是一种局限,一种束缚。一个人手里有了兵刃,就会不自觉的倚仗这个兵刃来伤敌,而忽略了身体其他部分的创造力。虽说金庸笔下的人物使兵刃时一般都会夹杂着拳脚,但毕竟是以兵刃为主,拳脚为辅。主辅之分本就是局限的一种体现。求败作为金庸笔下最天才的武学天才,成功地脱离了这最后一个局限,从而达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这时临敌(当然,这时估计他早已不需要临敌了)完全自由,无拘无束,恣意挥洒,可谓神魔之境界,真不愧是令我们晚辈深思遐想的“剑魔”!
无剑胜有剑的境界
顺便说一下,金庸笔下宋元时期的高手多为不爱使兵刃的,但他们使了兵刃绝对是更强,而不是更弱。比如从五绝里找出两个人,一个使兵刃,一个空手对打,有兵刃在手的那人定会占有些许上风(虽然可能很微弱)。不过更高的高手比如萧峰,很可能有没有兵刃都一样,但绝不会没有兵刃时更强。由此可见,无剑“胜”有剑的境界在金庸笔下恐怕只有求败一人能够理解得了。综观求败一生,其武学进程一直都在脱弃“所待”。“逍遥游”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无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讲的就是为人的最高境界要脱离“所待”,就是所倚靠、凭藉的事物。求败在这一点上可谓做到了极致,因此才成为了武学境界最出神入化的金庸人物:从“利剑期”到“软剑期”,求败弃去了利剑的“凌厉刚猛、无坚不催”;从“软剑期”到“重剑期”,求败弃去了紫薇的“锋”“工”;再到“木剑期”,求败弃去了“剑”这种兵刃形式;最后在“无剑期”,求败弃去了所有的兵刃形式,从而在武学上达到了庄子向往的完全“无待”之境。这时的求败,放眼天下万物,无一为剑,又无一不为剑,处处为剑,处处非剑。这时的“剑”,在他心中已远不止是一种兵刃,而是包含了天下地上万物生演的规律,古往今来大哲感悟的至理,其涵义甚至已超出了“武”的范围。
证据和推论
对于那位有能力从五个方面论证独孤求败其实是王重阳的同道,在下实在感到无话可说,可是为了证明该理论的不切实际,在此还是列出几点证据和推论:1.射雕英雄传后附带的“关于全真教”中说明了王重阳“师咸阳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阳其号。”,可见王重阳是咸阳人。根据后面的文字可知,王重阳后来“以财雄乡里”,说明他至少在年轻时一直呆在咸阳附近。而求败二十岁前是在“与河朔群雄争锋”,若那位同道的假说成立,难道王重阳一边“以财雄乡里”,一边时时跑到离家几百里外的地方去跟人争锋?2.王重阳其人的武功,通过全真教武功可以看出,绝不是以剑法为主,而是以内功见长的。那么“剑魔”二字又怎能安在王重阳身上呢?就算是全真剑法,也跟独孤求败刻在剑冢的那五个时期的任一个时期都不符合。再有,王重阳几乎把所有武功(除了等有危险性的之外)都留给了他的七个徒弟,若王重阳是独孤求败,怎的练了几十年武的连一个只学了几个月独孤剑意的小杨过都打不过?难道杨过的天赋真的比他们高出几万倍么?3.神雕侠侣里写道:道:“‘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我恩师不是生来就做道士的。他少年时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愤恨金兵入侵,毁我田庐,杀我百姓,曾大举义旗,与金兵对敌,占城夺地,在中原建下了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后来终以金兵势盛,先师连败,将士伤亡殆尽,这才愤而出家。那时他自称‘活死人’,接连几年,住在本山的一个古墓之中,不肯出墓门一步,意思是虽生犹死,不愿与金贼共居于青天之下,所谓不共戴天,就是这个意思了。”由此可见,王重阳一生在武学上虽造诣颇深,但少年时是积极参加起义活动,心系黎民的(这时他必须统率群雄,当然更不可能没事儿就跟群雄争锋)。而独孤求败明显没有这种心理,他一生求的是比武落败,说明他的兴趣主要在于武学。王重阳因为起义失败就住在古墓不出去,很明显不是独孤求败会做出的事。试想一个人如果曾因为起义失败而心灰意冷,以后还会有兴致天天找人比武想求一败吗?4.王重阳作为一教的掌教,前后收了七个徒弟,那么他即使像那位同道所说的偷偷离开了全真教,至少也该是三十多岁以后的事了吧。而求败在三十到四十岁间正在恃玄铁重剑横行天下呢。若该假说成立,王重阳一定曾以全真教主的身份拿着玄铁重剑露面过,那么当杨过拿着重剑大闹终南山时,全真七子(五子)怎么对此一点反应都没有?难道是因为人老了好忘事吗?5.王重阳对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从不敢少了敬重之情,还曾说若是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早练几年,天下第一应该就是他的了。更何况还有个曾把全真武功尽数破解的在。既是如此,他又怎可能昧着良心在石壁上写下“生平欲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6.提出假说的那位同道,在论证过程中,只用到了两个客观事实:一个是用神雕和王重阳年龄的可疑说明王重阳和求败应该处于同一时代,二是用二者武功里关于易经八卦的术语证明二者的武功套路相似。其他语言全是在假定了王重阳就是独孤求败的前提下所做的主观解释。
在此对这两个客观事实发表看法
(1)金庸自己已经说明,神雕本就是他杜撰出的一种虚幻之物。既然连物都是虚幻的,那这个物在八九十岁时仍具活跃的生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吧。至于王重阳为何死得较早就更没什么好说的,过去那个时代医学也不健全,人们的误区又多,人在四十岁左右死了是很正常的嘛。武功高的人虽然平均年龄应该长于普通人,但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高手都能活八九十岁吧。(2)金庸笔下的武功招式,用的最基本的术语就是易经八卦。拳谱、剑谱不用易经八卦怎么能说明该往哪儿走、往哪儿发招啊。比如书剑恩仇录里,有这样一番对话:只听袁士霄道:“右进‘明夷’,拿‘期门’。“张召重道:“退‘中孚’,以凤眼手化开。”袁士霄道:“进‘既济’,点‘环跳’,又以左掌印‘曲垣’。”张召重神色紧迫,顿了片刻,道:“退‘震’位,又退‘复’位,再退‘未济’。”这是已是乾隆年间,金庸笔下的武学已经比宋元时期差了很多,但这两个人对答时用的都是易经八卦术语。由此可见,两套武功都使用易经八卦方位根本就不是什么巧合。综上,在下认为独孤求败不可能是王重阳。还有一个原因,从故事里可看到的细节,杨过是因为断了一只手臂,神雕看见他像独孤求败救了他传他武艺。这里就证明了独孤求败是少了只胳膊,但是王重阳死时却是全尸。
剑客是什么
在我看来,无非是一些爱用剑、擅用剑的侠客。剑道是他们生存之道,剑法是他们最强的武技。金庸的笔下,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剑客。但是,自从“剑魔”独孤求败横空出世之后,其他所有的剑客,都变得暗淡无光了起来。就连他最杰出的两个隔世弟子,杨过和令狐冲,在他的光芒之下,都变得渺小了起来。杨过之于他,如同偏激任性的无知孩童;令狐冲之于他,如同落魄悲情的市井之徒。独孤求败的剑道,是寂寞的,是孤傲的,是远离了人世的情感的。这有点像另一个伟大的剑客,古龙笔下的“剑神”。他们的剑道,是一种人生境界。“求败”和“吹雪”,都是一种凄绝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寂寞是主旋律,无欲无求则是其本质。能了解他们的寂寞和他们的“虚无”,便能了解他们的伟大。我们在谈论独孤求败的武学境界,和他的剑法的时候,先要明白他的心境和人生观,只有明白了这两点,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剑胜有剑”和“无招胜有招”。
剑冢和五剑传说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通过剑魔在剑冢中留下的这句遗言,我们可以了解到,独孤求败,是在他达到了武学巅峰和人生巅峰的时候,选择了弃剑、葬剑。长剑空利,但是对手寥寥,但求一败而不得,唯有弃之。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相信已经没有追求,他的心,更加是冰冷到极点了。虽然傲视天下,但是人生再无乐趣可言、再无目标可寻。唯有从此与雕为伴,了此残生。呜呼,难怪杨过见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又惊又羡”。这样的境界,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这里必须要指出,独孤求败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不好说。他的那个时代,也许高手并没多少;他的武功,也许并不比、、扫地僧、东方不败强。但是,他的这种人生境界、他的剑道,却是无人可比的。既然对手已无,留剑何用?独孤求败的剑,是为了强敌而生的,没了敌人,也就没有了用剑的意义。这就是“无剑胜有剑”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武学,登峰造极之后,用不用剑,都没多大分别。这并不是说不用剑就比用剑要强,而是说,天下间,已经没有人能够再值得他们用剑了。这才是为什么独孤求败四十岁后,草木飞花皆可为剑的时候,选择了正式埋葬手中的剑。因为,即便是他都只用木剑了,江湖上仍然没人可以打败他,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再用剑?这是一种武学修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艺业未成。因此他用一柄锋利的宝剑,与群雄争锋。其实,这时候未成熟的,又何止独孤求败的剑法?他的心态和剑道,都还很幼稚。二十岁前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却不知道此时的他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三十岁前,正当闯荡江湖、建功立业的时候。青春热血,难免犯下错误。此时的独孤求败,便是这样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时候,自然精进了许多,但是人生观却变得模糊了起来。这是这个年纪的人经常犯的错误。误伤义士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金庸想要传递的人生哲学--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犯错的,而且会是不堪回首的错误。当我们年老体弱的时候,再回首,依旧羞愧难当。唯有“弃之深谷”,以期引以为戒。“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三十岁后,圆滑老辣,于人于事,渐渐看透。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结合到武学之道,也是这个意思。此时的独孤求败,横行天下,无人可比。春风得意之际,想必也开始回首前尘、总结半生。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所谓的高手,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天下无敌却又如何?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变得注重起个人的修为来了。重剑便是这个时期独孤求败心境的最佳解读,也是金庸对于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读--举重若轻、沉稳老成。“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四十岁后,渐近知天达命的年纪,也正是渐近“无剑”的时刻。此时,独孤求败依然无敌于天下,可说已经感受到了独居顶峰的那份寂寞。当人已经完成了一生的夙愿、达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之后,其实,人生也已经基本到了尽头。这个时候、这把年纪,人还有什么追求的呢?还有什么欲念呢?没了,也不应该有了。如果都到了此时,还存欲求,必为贪欲妄求。这是金庸的人生哲学,亦是独孤求败的剑道。此时,他已经渐渐到了无欲无求的时候,放弃手中的剑,只是时间问题。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归位了。独孤求败埋剑葬剑,便是知道了自己剑的生命,已经到了终点。“无剑”便是如此。“无剑胜有剑”,在武学上,可说是至高无上的修为,在人生态度上,同样被金庸推崇为极致。这里补充一句,所谓的无剑,不一定就指的是无形剑气。知天达命,便是收放自如、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同理,无剑也是随心所欲、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境界,不需要剑,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剑。只是没有用剑的理由而已。无形剑气也罢、以掌代剑也罢,都是一样的意义,并无长短高下之分,只有手段方法各异。六脉神剑固然纵横万里、无往而不利;而黯然销魂掌也同样是震古烁今、气象万千。这两项神功,谁也不一定比谁强。金庸没有自己比较过,我们亦无从得知究竟哪个更强。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两种都已到了“无剑”的境地。唯有收放自如、随心所欲,方为“无剑”;物我两忘,于人于事再不执著,才是“无剑”。而段誉和杨过正是没有做到这点,他们的“无剑”才会缺陷明显,时灵时不灵。我相信,这是金庸在设计“无剑胜有剑”的时候,真正想要传达的。
关于独孤九剑
刚刚说到无剑,看官肯定会觉得,我应该是在说“无招”,而不是说“无剑”。您错了,我就是在说无剑。但是您也没完全错,因为无剑和无招,其实是一致的。我们知道,金庸先写了《神雕侠侣》,那时候想出了“无剑胜有剑”。直接影响到的作家就包括古龙。古龙在此基础上,想到了“无招”。他的“无招”真的是没有招。平平无奇、随随便便的出手,便能置对手于死地。金庸正是受到了启发,在古龙的“无招”的基础上,想到了“无招胜有招”。因此,若论前后顺序,当然是“无招”在“无剑”之后。但是,要说非要比较出哪个更厉害,我觉得,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因为,“无招”和“无剑”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只是走的路不同,却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无剑”讲究的是收放自如的人生境界,是心中不再执著于一草一木,而是师法自然、存乎一心,想用什么兵器就用什么兵器,想不用就不用。是一种人到老年,寂寥无欲的人生态度。既然无欲无求,有没有剑,又有什么分别?同样,“无招”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经历过无数风浪、最后云淡风消之后的惆怅。最后返璞归真,做到逍遥快活、任意遨游。这时候,还有什么追求的?自由洒脱,不过是形式,真正追求的已然是那不可捉摸的虚空境界。因此,有招无招,又有何分别?有招既是无招,无招既是有招。无招无剑合二为一,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两忘,任意遨游。无招无剑,亦可说是人生和武学的最高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能理解了,为什么当令狐冲谢过风清扬传授上乘剑术的时候,风清扬会用凄凉寂寞的口吻笑他还差的远。这时候的令狐冲,追求自我,肆意妄为,还到不了太虚任遨游的境界。剑法,自然也就差得多了。当然,风清扬也不见得就到了这个境界--相信风清扬早就弃剑了。但是,他的弃剑和独孤求败的弃剑截然不同。风清扬被世事伤透了心,因此遁世逃避。他在弃剑的同时,也放弃了他的人生,他是被动的弃剑。而独孤求败不同。他埋剑,是因为他找不到用剑的理由,世上也没人再值得他用剑,因此选择了“无剑”,可以说,他是主动的埋葬了爱剑。言归正传,继续说“无招”。“无迹可寻”既为“无招”。这是独孤求败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人生态度的总结,当然,更加是金庸所希望的人生态度。来时是空,去亦空。这种虚无的境界,风清扬没有完全做到,令狐冲更加没有做到。因此,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达不到天下无敌的地步。
关于剑魔这个称号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剑魔独孤求败”独孤求败的武功,如神话般高深莫测;独孤求败的一生,如神话般璀璨夺目;独孤求败的人生境界,更是渐进神境、渐入神道。从他的名号上推断,曾经成魔的独孤求败,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骜不驯且不为世人所理解和容纳的武林怪杰。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两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骄傲,不曾失去。故而,临终遗言,仍然自称“剑魔”。算是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剑道。后人追思,心驰神往。独孤求败,最终埋剑、弃招,返璞归真,一切归零。正应了人生循环往替的道理。生来空空如也,最后还是空空如也,尘归尘、土归土。这是金庸要借着独孤求败传达的话语,这也是庄子遗留下来的思想,这也是“无招”和“无剑”的真实含义。这种境界,金庸小说里,只有独孤求败达到了,因为是他创出来的。而他的隔世弟子杨过和令狐冲,则还差的远。杨过到头来,离“无剑胜有剑”,仍有。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必须配合心情,否则不灵;与最后一战暗自后悔没有带上玄铁剑。这些都说明他离物我两忘、收放自如还差得多。他的武功修为,充其量也就到了“木剑”的程度而已,尚未真正的从心底里弃剑。而令狐冲始终不敌东方不败,最后仍然没有练成破掌、破气两式,说明他离随心所欲、无迹可寻这种境界也差得十万八千里。通过他时不时还需要回剑防守、面对辟邪剑法一度得不知所措,证明他离真正的“无招胜有招”也有一段距离。此时再回首剑魔,不得不敬为天人,对其人生和武学上的修为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无剑、无招俱为神迹,达此境界者,环顾宇内、唯独孤求败耳。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圣独孤求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