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边词其二 陇西行二首姚舍

当前位置:>> >>
《闲居》姚合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
不自识疏鄙⑴,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⑵,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⑶。
何当学禅观⑷,依止古先生⑸?
⑴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⑵过门:登门;上门。唐《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⑶休官:辞去官职。 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⑷禅(ch&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观,即观照。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唐《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白话译文】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姚合从秘书少监之职退下来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姚合从一开始做官,就表现得三心二意,且抱着隐居的态度,致仕后更有向禅之心。此诗即表现其禅心,可与另一首禅诗《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以及其友人朱庆馀的《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一诗相互印证。
  姚合极称赏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分隔线----------------------------
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古风?郑客西入关》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是一首诗。此诗当作于...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此诗一反常规,几乎全从王归杭着笔。仅用第一句...
《于西京守岁》这首抒情诗,大约作于上元(唐高宗年号,公元674─676年)年间,他自蜀...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 穷边词二首
穷边词二首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上一篇: 下一篇:
踏歌词二首作者:崔液
汉宫词二首_歌舞初承恩作者:段成
杨柳枝词二首作者:卢储
让帝挽歌词二首作者:卢僎
宫词二首(一作顾况诗)作者:马
竹枝词二首_门前春水白作者:孙光
游春词二首作者:王涯
凉州词二首_黄河远上白作者:王之
楚宫词二首作者:薛奇童
凉州词二首作者:王翰
步虚词二首作者:陈羽
杂言迎神词二首&送神作者:皇甫
杂言迎神词二首&迎神作者:皇甫
宫词二首_门锁帘垂月作者:李中
魏宫词二首作者:刘禹锡
杨枝词二首作者:刘禹锡
步虚词二首_阿母种桃云作者:刘禹
竹枝词二首作者:刘禹锡
清湘词二首作者:刘禹锡
穷边词二首作者:姚合&&>&&>&&>&正文
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穷边词二首(其一)
将军作镇古州,水腻山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①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②将军作镇:将军镇守。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作:一作“坐”。古汧(qiān)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
③水腻(nì):水流细涓。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④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⑤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唐《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头:边疆;边地。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翻译】: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赏析】:
《穷边词二首》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
全诗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是说水滑润如油,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青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也包括诗人自己吗?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阅读训练】:
(1)诗歌第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2)请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春水滑润如油,群山万壑山花烂漫,节气柔和,风调雨顺。(2分)‚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边地春日图。(1分)
(2)&#129;环境的烘托。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春光柔媚,山青水秀;明丽柔美;入夜以后的边镇,“满城丝管”,万家欢乐,歌舞升平。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2分)&#8218;他人的描述。结句写行人都不相信这是边境,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402;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将军镇守边疆的赞美。(2分)</P[1]&&
文章录入:&&&&责任编辑:&
相 关 文 章穷边词二首_穷边词二首 姚合_穷边词二首赏析_穷边词二首原文_穷边词二首的意思_诗词大全_911查询
穷边词二首
输入诗人姓名、诗词名称或某句诗词后点查询即可
穷边词二首 穷边词二首 姚合 穷边词二首赏析 穷边词二首原文 穷边词二首的意思 穷边词二首全文 穷边词二首出处 穷边词二首姚合
《穷边词二首》
诗人 朝代 体裁
《穷边词二首》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穷边词二首》作品评述题一作《边词》。穷边,意思是极远的边地。原诗二首,这是第一首。诗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作者在元和十年(815),曾以记室从“陇西公”镇泾州(今属甘肃),诗或作于此时。(qiān牵)州,今为陕西千县。唐自天宝以后,西北疆土大半陷于吐蕃。州离长安并不算远,但在作者眼中却成了“穷边”,国力就可想而知了。全诗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是说水滑润如油,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青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也包括诗人自己吗?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孙其芳) 《穷边词二首》作品出处全唐诗:卷502-
手机查看穷边词二首原文,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查询大全(微信号www911cha)后回复 SC172229 即可诗词大全为您提供穷边词二首,穷边词二首 姚合,穷边词二首赏析,穷边词二首原文,穷边词二首的意思,穷边词二首全文,穷边词二首出处,穷边词二首姚合,姚合穷边词二首.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诗词按朝代
诗词按体裁
诗人按朝代
诗人按拼音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穷边词二首的意思_译文翻译_作者姚合_古诗词赏析
穷边词二首的意思、译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前一篇: 后一篇:
穷边词二首
作者:姚合
体裁:七绝
将军作镇古F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查看更多:关于
的古诗,含有
古诗词选读:
详见《汉语大辞典》中华诗词(界面见下图),提供9万多首古诗词,可按标题、内容、条件等多种方法查询。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关于穷边词二首的诗意,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边词 姚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