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正气歌并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故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大学语文》复习思考题[宝典]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学语文》复习思考题[宝典]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
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9、毛泽东《为人民报务》。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三个条件:
1、文章提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
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
3、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要求。
如果我们只是就文字“选美”,当然还会选出更多,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等,那是另一个范畴。下面按这个标准一一分析。
1、贾谊(汉,前200—168)(秦)《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
后来说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即出自本篇。
2、司马迁(汉,前145--87)《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人格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自己因言惹祸,受宫刑奇耻大辱,但在理想没有实现前决不能死“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未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即出自此。
3、诸葛亮(三国,181--234)《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
名句:“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4、魏征(唐,580--643)《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指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2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
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水可载舟覆舟,即出于此。
5、范仲淹(北宋989--1052)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
6、文天祥(南宋,)《正气歌序》提出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
7、梁启超(清、民国,)《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8、林觉民(清,民国,)《与妻书》(写于1911年)作者为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烈士。这篇文章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牺牲个人,报效祖国。
9、毛泽东(共和国,)《为人民服务》(写于1944年)。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什么是经典?我在《说经典》一文中谈到“一,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空前绝后,比如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写出唐诗、宋词;二,已上升到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能经得起重复,即实践的检验,会常读常新。人们每重复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好文章是替时代立言。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其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矛盾、冲突、坎坷、辛酸、成功与失败。这非主观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个天才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甚或如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甚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上角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朋友。
看完别忘记点右上角的菜单,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噢!
关于我们:抹黑正史,愉悦小伙伴!关注即可看到热门文章:1948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真正原因、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真相-杨振宁与邓稼先、蒋介石对中华民族七大历史贡献、古人拉完屎用什么擦屁股…文章精彩劲爆屌炸天。
新朋友请猛击阅读原文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大学语文》复习思考题,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大学语文复习资料,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汇总,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大学语文第二版复习,大学语文复习题,大学语文复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学语文》复习思考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典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