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天然绿色翡翠手串价格玉石价格

淘翠网公众平台
每周推送淘翠网促销优惠活动信息
淘翠网翠友交流QQ群
以翠会友,翠行天下
更多选项(颜色、工艺、寓意、重量等)
共有400件商品&&&1&&/
【结缘价】¥28900元
【结缘价】¥10100元
【结缘价】¥4100元
【结缘价】¥7100元
【结缘价】¥12700元
【结缘价】¥10800元
【结缘价】¥6800元
【结缘价】¥4600元
【结缘价】¥18400元
【结缘价】¥13800元
【结缘价】¥4000元
【结缘价】¥8100元
【结缘价】¥6500元
【结缘价】¥42000元
【结缘价】¥24700元
【结缘价】¥23100元
【结缘价】¥6900元
【结缘价】¥16300元
【结缘价】¥18700元
【结缘价】¥8100元
【结缘价】¥20800元
【结缘价】¥4300元
【结缘价】¥19500元
【结缘价】¥114700元
【结缘价】¥32200元
【结缘价】¥7300元
【结缘价】¥24400元
【结缘价】¥7500元
【结缘价】¥4300元
【结缘价】¥19400元
支持键盘 【左方向键←】 【右方向键→】 快捷翻页
(/)翡翠玉佛网上销售,只销售官方正品缅甸天然A货翡翠玉佛系列翡翠,提供淘翠网官方网站所有类型的翡翠玉佛饰品,翡翠玉佛海量图片,翡翠玉佛尺寸规格,翡翠玉佛的种水,翡翠玉佛市场报价及翡翠玉佛同类实体店价格范围。淘翠网用视频形式全方位展示翡翠玉佛的高保真,价格比其他比实体店低至30%-60%,淘翠网还提供增值承诺,并与顾客签订保值合同,全场免邮,货到付款,七天内免费退换货。优质服务,高品质翡翠玉佛产品只在淘翠网!
玉佛玉佛手推荐
【结缘价】¥17700元
【结缘价】¥8700元
【结缘价】¥19500元
【结缘价】¥7900元
淘翠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证书号:闽ICP备号-4
LTD ALL RIGHT RESERVED.
友情链接:回复:正品翡翠及各种假翡翠图解对比_玉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2,736贴子:
回复:正品翡翠及各种假翡翠图解对比收藏
六、刚玉 将宝石加热后淬泠,使之形成微小裂纹后浸入色料,沉淀的色料的颜色即为宝石色。有时用染料和油一道来改进刚玉的颜色。例如“红宝石油”就是一种稳定的矿物油加上红色染料和少量杀菌剂型的芳香剂,这种油的注入可以使浅粉色或无色的刚玉,特别是那些具有天然裂隙者加上颜色,以“红宝石”出售。 染色刚玉只要仔细观察是不难鉴别的。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有无颜色集中的染色痕迹,同时可以用一个蘸满丙酮的棉签对宝石进行擦试来检查。此外染色红宝石常带橙色或黑灰色调,有时会出现橙色的紫外荧光,无明显的692nm的荧光线。 七、绿柱石类宝石 对无色、有裂隙的绿柱石类宝石用有色的石腊;清漆,合成树脂混合进行染色处理,可改变原宝石的颜色、裂隙度、光泽,掩盖宝石中疵点、缺陷等来充当好宝石。 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玛瑙一节,绿柱石一般只染成绿色或蓝色,其它颜色很少用,且由于绿柱石为单晶体无孔隙,仅是天然或人工裂纹浸入颜色,所以绿柱石的染色只是作为加强颜色的补救措施,很少用于将无色的染成有色的。 (1)那些染色获得颜色的祖母绿,其吸收光谱将是模糊的或缺失。 (2)观察裂隙中的染色物 (3)观察镶好的戒面背面是否有染料。
八、岫玉 天然岫玉颜色鲜艳,透光性好,色调均匀。经过改色处理的岫玉,染色后出现染料集中现象。透光性差,色调不均。质地粗糙,手感差,光泽发呆。 九、珊瑚 碳酸盐型珊瑚可被染色。放大观察可见方解石颗粒 间,裂隙内等处颜色深,用蘸有丙酮的棉签可擦下染色剂。天然黑色珊瑚有光泽,染色后无光泽。十、其他宝石 1.绿松石 选用浅绿色、月白色松石,放入蓝色苯胺染料中。或是用带有颜色的材料,如蓝色的蜡,或者蓝色的塑料等注入的方法进行人工染色。 如果在染过色的绿松石上滴一滴氨水,染的蓝色就会褪掉。对染色的绿松石除了要进行常规的宝石物理性质测试外,人们还采用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2.青金石 质量差的青金石常染色以提高颜色效果。 仔细地细观察被染色的材料会发现颜色沿缝隙富集。当这些缝隙相交时可形成网络图案。染料能被浸有合适溶液(如丙酮)的棉签擦洗掉。日常生活中可用毛笔尖沾上一点指甲油去除剂在青金石样品上轻轻摩擦,观察毛笔尖上是否有浅蓝色痕迹,若有浅蓝色痕迹,可以证明是染色青金石。 如果材料曾经上蜡,丙酮将无法检验染剂的存在。因此在进行检测之前应仔细地检查青金石的表面。如发现有蜡,在宝石的检测部位应采取步骤去除蜡层或用合适的溶剂清除之。这种测试方法应在样品的不引人注目的部位进行。 3.白玉、青白玉 天然白玉、青白玉、其色调纯正、细腻、油感强,其中有杂色者,用放大镜观察无染色迹象。经过染色处理的白玉、青白玉其色调浓淡分明 。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颜色痕迹,并看到许多裂隙中藏有染色的斑点。 4.方解石、冰洲石 天然无色透明,若有色者颜色鲜艳,色泽均匀,无条带现象,无染色痕迹,个别有条带。染色方解石冰洲石其色泽深浅分明,有染色斑迹,在放大镜下可观察细微裂隙中的染色剂分布、浓艳斑点、来判断之。 5.琥珀 可被染色处理以改善其颜色,特别是为了产生绿颜色;或为了给人以“陈年老货”的观感而将它的表面染成红褐色。没有检测方法可用于验证是否用了这一方法。 6.象牙 可被染成各种颜色,然而没有一种能与天然致色的材料相像。
精选钻石,宝石,珍珠,来款订造首饰,欢迎亲临香港九龙半岛酒店商场选购.
第四章 辐照处理辐照改色的途径主要有: 1. 镭照射处理(α粒子): 1904年William Crooks爵士首次将钻石与放射性镭的盐类接触时,钻石产生了绿色,主要是由盐中α粒子的照射使钻石表面有20μm厚的绿色。现在这种方法已被放弃了。 主要的特点: a.α粒子为带电粒子,无法入射钻石内部,钻石的绿色仅在表层。 b.绿色是永久性的,不会褪色。 c.被处理的钻石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放射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人工产生的元素镅辐射处理(α粒子): 辐射后的金刚石进行强有力的清洗,可以不带有任何放射性痕迹; 3.回旋加速器处理(质子、氘核、α粒子): 轰击金刚石,使之着色;运用回旋加速器对亚原子粒子如质子、氘核或α粒子进行加速,然后让这些高速运行的带电粒子对钻石进行轰击,可以使钻石产生暗绿至黑色。 主要特点: a. 亚原子粒子均带电,不能穿入钻石深部,颜色仅在钻石的表面。 b. 辐照产生的颜色为暗绿色,处理时间较长则为黑色。 c. 经处理的钻石开始有放射性,但较短暂。 d. 颜色是稳定的,长久不会褪色。 e. 在500~900℃加热,可以使绿色转变成黄色、橙色或褐色。  4.线性加速器(高能电子) 用Van de Graaff发生器加速的电子,轰击钻石可以使钻石产生蓝至蓝绿色调。 主要特点: a. 电子带电,但质量较α粒子小很多,因而处理钻石虽不能穿透整个钻石,但深度可达2mm。 b. 辐照时会产生热量,但可以控制在400℃以下。 c. 处理的颜色不会褪色,但在表面分布不均匀。 d. 基本没有对人体有伤害的放射性。 e. 加热处理可以使钻石颜色转成桔黄、粉红-红紫和褐色。  5.核反应堆处理(高能中子) 将钻石置于核反应堆中,用中子轰击,这种方法是目前辐照处理钻石的主要方法。 主要的特点: a. 中子不带电荷,可以穿透钻石,因而钻石的辐照处理产生的颜色是整体的。 b. 辐照先产生的是绿色,进一步辐照会产生暗绿-黑色。 c. 绿色是永久的,不会褪色。 d. 辐照的初期会有放射性,但很短暂,因而成品不会对人体有伤害。 6.γ射线处理 采用CO60产生γ射线对钻石进行辐照处理,可以使钻石变成蓝或蓝绿色。 主要特点: a.γ射线穿能力强,可以使整个钻石改色。 b. CO60产生γ射线能量较低,使处理过程很长,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因而这种方法目前几乎没有应用。 γ-射线通常能产生满足大多数宝石要求的结果,它是最常用的辐照方法。γ-射线不诱发放射性,因此不具有残余放射线,是非常安全的辐照装置,可放心应用该射线处理过的各类宝石。β-射线诱发少量的放射性,因此对于用该射线处理的宝石必须进行放射线测量后方可安全使用。中子-射线诱发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必须进行严格检测才可上市出售。
四、辐照宝石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为保证产品颜色的均匀,必须实现均匀辐照,在辐照时转动或反复翻动宝石。 (2)为避免样品在辐照时温度过高炸裂,应采用相应的冷却措施。如加入 循环冷却水,或周期性将样品暴露在空气中冷却。 (3)为得到满意的颜色深度,需控制足够的放射剂量,要使宝石的颜色较深,则要反复辐照。在辐照计量尚未饱和之前,宝石颜色的深度与辐照剂量成正比,辐照的时间越长,得到宝石的颜色越深。一般当辐照的剂量饱和之后,宝石的颜色就不变化了。 (4)辐照改善的宝石,颜色有时不稳定,遇到光和热容易退色,常用低温加热的方法去掉不稳定色心,使稳定色心保留。但低温加热后常有颜色变化,如果加热的温度控制不好会使宝石完全退色恢复辐照前的颜色。2.辐照处理的宝石及鉴别 一、钻石 天然彩色钻石非常稀少,价格昂贵,因此如何确定彩色钻石的颜色是天然成因还是人工辐照处理成因成为现今宝石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辐照与热处理相配合改变钻石的颜色,可称为永久性改色法。辐照产生色心,色心可随后通过加热予以改造,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色而且颜色不好的钻石,如褐色钻石可改变为美丽的天蓝色、绿色。但它不能使钻石的颜色变浅。不能用此方法提高颜色的色级。 最初对宝石进行辐照处理的便是钻石。一般来说,对钻石进行辐照处理有镭盐处理、回旋加速器处理、中子辐照和电子辐照等几种方法。 1.镭盐处理:通过将钻石埋于镭盐中而使钻石形成绿色。这种方法会产生长期的放射性。在珠宝界,这种镭处理致色钻石一直存在。 2.应用回旋加速器处理:这种辐照处理方式可以使钻石产生多种颜色,包括绿色,蓝绿色和黑色。之后采用加热淬火可以产生黄色至褐色,以及不太常见的粉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3.中子辐照和电子辐照:中子辐照和电子辐照是对钻石进行辐照处理最理想的方法,同其它方法相比,其所形成的颜色较为均匀,鉴定起来更加困难,对绿色钻石更是如此。 辐照处理钻石的检测: 1.颜色分布:在天然致色彩色钻石中,色带可为直线状或角状,并与晶面平行,而人工致色的钻石中,色带则平行于琢型宝石的小面。应用回旋加速器处理的钻石所产生的颜色具有分布集中的特点,且颜色分布与琢型宝石的形状有关,也与轰击方向有关。从亭部辐照导致在圆钻型切工宝石围绕底尖颜色成环状存在,形成“伞状效应”;阶梯形琢型钻石显示靠近底面并与它平等的窄的色带。从冠部辐照则导致冠部刻面轮廓的颜色富集;可见围绕腰棱的深色环。若从石的边部轰击,则无特征的图案,但靠近轰击源一侧的颜色要深的多。 2.吸收光谱:辐照处理的钻石基本上基于宝石的光谱学吸收性质,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谱为主要的鉴定方法。含氮的无色钻石经辐照和加热处理后可产生黄色。一般认为黄颜色是由H3和H4色心引起,且以H4色心占优势,而天然黄色钻石没有H4或H4色心不明显,在吸收光谱中,由H4色心引起的吸收线的存在被认为是钻石经辐照的证据。但H4线的缺失并不能说明钻石颜色就一定是天然的。另外经辐照而成的黄色钻石还可以存在595nm的吸收线,但是在样品辐照后再次加热的程中,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595nm吸收线将消失,与此同时在红外光谱区将出现H1b和H1c吸收线的辐照钻石,因此595nm或H1b和H1c线的出现,是辐照钻石的鉴定依据。 3.导电性:天然致色的蓝色钻石属于IIb型并能导电和透过短波紫外光,而辐照而成的蓝色钻石则不具有导电性。 4.镭盐处理钻石可以通过使用盖革计数器以及使用自动射线照相(照相底片在夜间进行几个小时曝光看是否在底片上留下钻石的影迹)检测出来。 另外,辐照钻石的颜色不是典型的天然颜色,对于那些对有色钻石的外观熟悉的人可以识别出某些经过辐照处理的钻石,但对彩钻这种贵重宝石最好交给宝石实验室进行检测。 二、黄玉 最具有商业价值的辐照处理要属黄玉。而且辐照处理的黄玉多年来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通过辐照处理和(或)热处理可增强或产生粉红色、黄色、褐色和蓝色黄玉的颜色。一切可以产生放射性射线的装置,均可以做为辐照处理黄玉的设备。 最初是采用Y槽处理,使黄玉产生蓝色。这种处理同时也产生了黄色和褐色色调。使颜色带有“钢灰色”,这种方法现在只被用做对黄玉处理的前期试验方法,因为对Y射线短暂曝光即呈现蓝色的无色黄玉对于线性加速器上的高能辐照处理更易产生变化。这种试验的优点就是以这种方法前期筛选的黄玉不会带有任何残余放射性,因此不必费时间便可将其分类用于后来的“线性”加速器处理。 线性加速器可获得较深的颜色,但也必须再进行热处理以去除其产生的黄色色调。且此方法会导致残余放射性,所以处理过的黄玉不能马上投放市场。用核反应堆对黄玉进行辐照处理可直接变成蓝色而不需要随后的加热步骤。最典型的反应堆辐照致色是中至深的灰蓝色;常常具有“墨水”外观。有时采用热处理去除这种墨水外观,产生较浅的更饱和的颜色。但用核反应堆处理的任何宝石都具有残余放射性。因此辐照后的托帕石必须储存一定时间直到放射性衰减到一定水平,才可用于商业上。 现在人们有时结合几种处理方法用于产生较深颜色且不带有墨水状外观黄玉。这种结合处理通常以核反应堆辐照开始,继之采用线性加速器,最后采用加热处理。 辐照处理黄玉的检测: 尽管根据颜色的强度和深度可以说大多数辐照处理的蓝色黄玉的颜色在自然界还从没有发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非破坏性办法能准确证明蓝色托帕石的颜色是否经优化处理。然而,如果已确定它是处理过的,则应该指出。另外,一些黄色和褐色黄玉,无论是天然或人工致色的,在光的照射下均可能褪色。
三、蓝宝石 无色、浅黄色和某些浅蓝色蓝宝石经辐照可产生(辐照可产生两种黄色色心一种是在光中迅速退色YFCC的色心,另一种是在光中较稳定和500以下温度不退色的YSCC色心,但大多是产生YFCC色心)深黄色或橙黄色蓝宝石,一般极不稳定,在太阳光下几小时或用酒精灯烧一两分钟就会退色。这种处理具有价值的原因是因为辐照处理产生的颜色范围相似于热处理金色蓝宝石,因此日常人们用“退色试验”来确定金色蓝宝石颜色的稳定性。粉红色蓝宝石通过辐照处理也可产生稀少的橙-粉红色蓝宝石。 辐照处理蓝宝石的检测: 辐照处理蓝宝石不易检测,但颜色通常与未处理过的天然材料的颜色不相同。 四、绿柱石 绿柱石经不同能量的射线辐照后,可以产生颜色的变化,常用的放射源有X射线、Y射线及高、低电子等。颜色由无色变成黄色(2500C以下稳定),蓝色变成绿色,粉红色变成橙黄色。还可以使一些天然无色绿柱石转变为粉红色,(国内对无色或绿色的绿柱石进行辐照处理后,得到了金黄色和蓝绿色的绿柱石)这些颜色对光是稳定的。其中特殊的一个类型称为Maxixe型绿柱石。Maxixe型无色、暗蓝色、绿色、黄色、粉色、蓝色绿柱石:经Y射线或短波紫外线照射后,形成深钴蓝色的绿柱石。辐照处理的宝石无放射性,但其产生的钴蓝色不稳定,较温和的加热或光照,就会使其褪色。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钴蓝色绿柱石均为辐照产品,这种材料在珠宝业没有应用价值。 辐照处理绿柱石的检测: 辐照处理一般绿柱石不易检测,但Maxixe型辐照处理蓝色绿柱石具有以下鉴别特征:其颜色呈钴蓝色,有别于海蓝宝石的天蓝色;其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是在红区(695nm、655nm)有两个带,在橙、黄、黄绿区628nm、615nm、581nm、550nm伴有较弱的带(也有资料报道为688nm、624nm、587nm、560nm处的吸收带),在海蓝宝石中没有发现这些带。观察二色性时,Maxixe型蓝色绿柱石的蓝色出现于常光方向非常光方向大多呈无色,而海蓝宝石二色性中深色是在非常光方向。另外,Maxixe型蓝色绿柱石,富含稀有金属Cs和B,密度2.80g/cm3、折射率1.548-1.592,均高于一般的绿柱石。 五、碧玺 辐照处理主要用于产生或加强碧玺的粉红色至红色,这两种颜色是碧玺最常见的颜色。无色或粉红色的电气石处理可变成更好的红色,但在颜色改变的同时经常会产生大量裂纹。某些碧玺在经过辐照处理后产生黄色、橙色。有时辐照也能产生红和绿双色碧玺。绿碧玺在电子轰击下颜色不会发生改变。这种处理不易检测。 六、石英 几乎所有石英均可通过辐照形成烟色。先对无色水晶进行辐照使其变为深棕色,黑色,再经热处理减色,以形成所需的颜色。不易测定。 芙蓉石辐照后可加深颜色,颜色稳定,不易测定。 辐照处理也可用于无色石英材料生产紫晶、黄晶。
七、其他宝石 1.长石 由白色微斜长石处理成蓝色天河石,很少见,不易检测。 2.方柱石 由无色或黄色方柱石辐照处理成紫色,不稳定,遇光会褪色。 3.锂辉石 无色或近无色的锂辉石经辐照可转变成粉红,稍加热或见光会褪色。另外辐照产生的橙色、黄色、黄绿色锂辉石颜色稳定,但有残留放射性,不易检测。 紫锂辉石经辐射后还可变为绿色,某些锂辉石经中子辐射后变为亮黄色,这种颜色无天然对应物。 4.方解石 经过辐照后方解石,冰洲石可变成金黄色、黄色、粉色、个别有紫色。无论有色或无色方解石辐照后均可改变或增强其颜色。但辐照后的颜色会慢慢褪色,在日光下会褪到原来的颜色。不易检测 5.珍珠 经辐照可成灰色、蓝灰色、绿黑色、蓝黑色等,并不是所以的珍珠都可利用辐照改变颜色。实验证明在Y射线辐射中淡水珍珠比海水珍珠易改变颜色。其颜色对光照和热是稳定的。 放大检查,珍珠质层可见辐照晕斑,拉曼光谱与未处理黑色养殖珍珠有差异。
第五章 充填处理1.充填处理概论 一、充填处理简介 一种用油、人造树脂、玻璃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和掩盖结构疏松的珠宝玉石或珠宝玉石表面的缝隙、孔洞,增加其透明度和耐久性的方法。 使用无色油或各种植物油对宝石进行处理,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处理方法,古希腊人早已使用。现在有些珠宝生产者仍在使用,不仅用在对祖母绿的改善上,而且用于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等。处理后的宝石颜色鲜艳,净度高,但随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油容易渗出,因而无色透明塑料取代油成为充填材料成为必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分子新材料的推陈出新,充填材料越来越丰富,充填技术也越来越完善。 二、充填处理的原理及目的 (1)改善宝石的颜色状态:如果向宝石的裂隙中注入某种无色油,可以大大提高宝石的色度和颜色鲜艳程度。常见的有裂隙丰富的祖母绿,红宝石等有色单晶质宝石经注油处理,使其颜色状态改善,宝石色彩更加浓艳。 (2)提高宝石的透明度:大量宝石发育有各种微裂隙或孔隙,这些裂隙和孔隙中充填的主要是空气和少量的水,由于宝石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相差较大,因此当光线射入宝石时,会在裂隙和孔隙中发生散射和漫反射,从而使宝石的透明度降低。如果用某些折射率与宝石相差不大的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物质注入或充填宝石的裂隙和孔隙代替空气就会使宝石透射光强度增大,宝石的透明度就会明显改善。典型例子是B货翡翠。 (3)增强多孔宝石的稳定性:有些宝石由于是大量矿物微晶集合体,呈现从粒状,斑状到纤维状的结构当这些矿物微晶堆积不精密时,在宝石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孔隙,结构比较松散,稳定性较差。不稳定结构还会使宝石在加工时破裂,还会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使宝石改变颜色注入部分固态物质会增加其稳定性。例如松散质地的绿松石经填充后,其质地变得坚硬,使用耐久。 (4)给宝石加色:这与通常意义的染色类似。但它通常与纯染色处理有所不同,染色处理是使染料直接侵入孔隙和裂隙处,但不用充填孔隙和裂隙。而充填处理要把染料和充填物混合一起注入孔隙和裂隙处。加色只是充填处理的目的之一。充填处理的加色可以使宝石的颜色加深,也可以使无色宝石变成彩色宝石。比如祖母绿注绿色油处理,一方面加深颜色另一方面可充填裂隙,提高透明度。 (5)掩盖宝石的各种缺陷:无论什么宝石,裂隙,孔隙都是令人无法忍受的,裂隙不仅留下了破裂的隐患,还降低了宝石的价值。 大多数宝石的充填处理都不是单一目的,例如祖母绿的注油处理不仅是为了隐去裂隙,也是为了“增水增色”。 三、充填处理的工艺条件 对于不同的宝石,充填处理的目的是不同的,如祖母绿的注油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颜色的透明度,而给钻石的孔洞处的玻璃态充填是为了掩盖瑕疵,不同的处理目的,所要的工艺条件也有所不同。 (1)宝石空隙的结构 (2)温度条件 (3)时间条件 常用的充填处理方法有三种:(1)静态充填法(2)热充填法(3)高压充填法
2.充填处理的宝石及鉴别 一、翡翠 质地较差的天然翡翠饰品,在漂白后进行聚合物充填处理,达到翡翠饰品增色及改变质地的目的。此类翡翠我们称为“B货”。充填处理使翡翠的颜色变得鲜艳,质地也显得纯洁透明,经过处理后翡翠的亮度和耐久性都受到影响。这种处理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翡翠内在的美显露出来的方法,是应该肯定的。但有信誉的商人在销售时要予以说明,同样外观的A货与B货价值相差很大,B货要便宜的多。而现如今人工方法越来越高明,B货肉眼观察几乎找不到破绽,在放大镜甚至在显微镜下观察,也需要有经验的鉴定师才能在结构上找出点毛病。 充填处理用的聚合物主要为环氧树脂类、塑料类,采用煮、压入方法进行。 充填处理的工艺方法 充填处理是制作B货翡翠必然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酸洗漂白及碱洗增隙后,翡翠的裂隙和孔隙增多,致密度下降,透明度变差,必须用树脂胶进行固结,以增加强度和透明度。常用的树脂胶的种类有聚苯乙稀类树脂,邻苯二甲酸类树脂等,要求树脂为无色透明,流动性好,固结后有较大的强度。做法是把酸洗碱洗后的原料烘干,放在密封的容器中抽真空,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后,在容器中灌入足够的胶使翡翠原料完全浸入胶中,然后还可以增加压力,使胶能够把所有空隙都充填到。 树脂产生的影响不只是增加强度和提高透明度。树脂固结后,在孔隙中存留下来,并且使被酸洗和碱洗造成的结构特征留下来;同时处理后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货翡翠含有天然翡翠所没有的树脂胶。固结的胶的硬度比硬玉的硬度小,处理后翡翠的硬度差异更大,使抛光面上出现特征的龟裂纹状的表面特征。 充填处理翡翠的鉴别 经过漂白注胶处理的B货翡翠,具有多种有鉴定意义特征,鉴定特征通常较明显,但通过现如今对切磨抛光工艺的改进,有一部分B货翡翠可能在常规手段下很难发现有意义的鉴定特征。所以对翡翠的鉴定一定要多方面的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积极应用先进的分析仪器,以期对翡翠的真伪作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1)光泽 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具有玻璃光泽,而经过清洗充胶的B货翡翠,常呈现树脂光泽,反光量减少、光泽变弱。 (2)酸蚀网纹 酸蚀网纹又称龟裂纹,是因为充填在翡翠B货的矿物颗粒间隙内的树脂胶的硬度较低,在切磨抛光时,低硬度的胶容易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形态象干土壤的网状裂纹,故又称为龟裂纹。酸蚀网纹与翡翠正常的“桔皮效应”不同,桔皮效应是因集合体中不同颗粒晶体的硬度有所差别,较软的颗粒亦被磨蚀,形成下凹状,下凹的颗粒与周围较硬的颗粒的边界有一个圆滑过渡的斜坡。而B货的龟裂纹则是沿着颗粒边界形成的下凹的小缝隙。虽然翡翠B货也存在颗粒之间的硬度差异,并也会形成桔皮效应,但因为颗粒之间存在硬度更小的树脂胶,使得下凹与凸起的表面之间缺少斜坡状的过渡区,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时,翡翠B货可见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 (3)酸蚀裂隙特征 翡翠B货中较大的裂隙内会充填有较多胶,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呈油脂状(反光较弱)的平面,有时甚至可以观察到包裹在胶中的气泡,但是,具有呈腊状光泽的下凹弧面的裂隙,不一定就是充胶裂隙,因为,翡翠制品的上蜡工序也会使裂隙产生同样的现象。酸蚀裂隙的边界常常呈裂隙壁上散落下来被胶包裹住的小角砾,裂隙常常还发育有毛发状的分支。酸蚀裂隙的另一个特征是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也不会对光线的通过产生阻挡作用。当裂隙较为平直时,甚至还可见到充填其间的透明状的树脂胶。
(4)充胶的溶蚀坑 溶蚀坑也是翡翠B货的典型特征,是由于翡翠中含有某些局部富集的易受酸碱浸蚀的矿物,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可填充大量的树脂胶,甚至还可观察到胶中封闭的气泡。 (5)底色干净,没有杂质 由于经过了酸洗漂白,翡翠中所含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杂质被溶解,黄底和脏底被清除,但浅绿和粉藕底色仍会存在,仔细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如果是B货则特别白,而绿色部分显得特别鲜纯,无黄灰色调的干扰。观察时要用白光透射,如对着窗户观察,或者对着日光灯管观察。但是,也有少量酸洗不彻底的和使用带黄色调树脂胶的翡翠B货,看不出这一特征。天然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常可见到小锈斑,小黑点杂质,特别是在微裂隙中总可以见到各种杂质充填其间。 (6)透明度与结构不相配 翡翠的透明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因素是组成翡翠的矿物晶粒的透明度,如果这些矿物晶粒不透明,则翡翠也不透明,另一个因素是矿物晶粒之间是否透明,如果晶粒之间结合密切,对光线的漫反射和阻挡就小,透明度好。所以,透明度好的翡翠,颗粒之间的界线也不明显。这也证明天然翡翠的透明度好坏与翡翠的结构有关,结构粗松的翡翠的透明度不好。但是,酸洗充填处理会破坏这种关系,使得结构粗松翡翠也出现透明度好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可作为识别翡翠B货的一个特征,但要慎重对待,最好作为一种提示,不作为决定性的标志。 (7)晶粒界线不清 翡翠B货由于晶粒之间充填了透明度高的树脂胶,弥合了晶粒之间的空隙,增强了光线的透射,故在观察翡翠B货的内部结构时,会发现晶粒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尤其是粒度粗的翡翠B货与天然的差异非常明显,用侧射光照射天然翡翠时,光的传播明显地受到翡翠的粒间边界或微裂隙的阻挡,而同样粗粒的翡翠B货则不然。 (8)敲击声沉闷 测试翡翠手镯和挂件的敲声是非常便捷的一种方法,翡翠B货的敲击声多为沉闷嘶哑,不够清脆,与天然的不同。这一测试要注意,不能用手持住玉件,最好把玉件用细线吊起,用另一块实心的玉件轻轻敲击。天然翡翠如果有裂纹,或者质地疏松也会出现嘶哑和沉闷的敲击声,要加以注意。这一方法对手镯最为有效。 (9)紫外荧光 天然翡翠很少出现紫外荧光,但是,经酸洗充胶处理的翡翠B货一般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翡翠B货荧光的强弱与充填的树脂胶的种类有关,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强的蓝白色荧光,但90年代以后制作的翡翠B货已很少见有强荧光的现象。依据紫外荧光最大的问题在于,经过上蜡的尤其是浸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目前无法区分出树脂与蜡的荧光。所以紫外荧光只能作为辅助性的鉴定方法。 (10)相对密度 一般地说翡翠经过酸洗充胶之后,相对密度会明显的降低,尤其是所谓的经过B处理的翡翠,这些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会明显地小于3.33,在纯二碘甲烷的重液(相对密度值约3.33)中上浮。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绝大部分的翡翠B货在二碘甲烷重液中上浮。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的天然翡翠,由于含有相对密度小的矿物,如绿辉石,纳长石等,也会在3.33的重液中上浮。同时,还有少量酸洗处理轻,充填树脂不多,原生结构也比较致密的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与天然翡翠相似,在二碘甲烷重液中下沉或悬浮。尽管如此,重液不失为一种便捷并且客观地鉴别翡翠B货的方法。 (11)酸滴试验 酸滴试验是用来鉴别翡翠B货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在翡翠的表面滴上一小点盐酸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天然翡翠可在酸滴外缘出现汗珠,特别是汗珠会沿纹理成串出现,形成蛛网状,酸滴在天然翡翠表面上干涸较快,并会留下汗渍。这一测试的原理是天然翡翠微细孔隙的毛细作用。而酸洗充胶翡翠的毛细孔隙已以被树脂胶充填封闭,不会发生毛细作用。酸滴干涸的速度也慢,无明显的污渍。但酸洗未充胶的翡翠,由于孔隙大且多,也不会出现珠网状的水珠。因此这一试验只能作为辅助测试。 (12)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溶解注入到翡翠里的胶(如环氧树脂),然后用液相色谱进行检验,这种方法准确度也很高,可以检验出注入的胶是什么有机物,但一般人们常用的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溶下胶后,观察翡翠微细结构被破坏的情况,若破坏较大则认为是B货。 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也是人们在实践中常用来鉴别B货的,如用火烧。利用加入胶是有机质的特点,用酒精灯火或蜡火灼烧宝石,若是B货所含的胶变黄,甚至烧成黑色焦状,而天然翡翠是耐高温的,加热到800℃也不变色。所以对酒精灯或蜡火无反应。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的用非有机材料作处理翡翠的充填胶结物。有机材料均可用红外光谱加以识别。因此,红外光谱仪能够准确并且灵敏地探测出翡翠样品中是否含有翡翠B货特有的树脂胶。且现在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更小型化更便宜,成为鉴别翡翠最有效的一种实验设备。
二、钻石 裂隙充填处理        裂隙充填是以改善钻石净度为目的同时可增强有裂隙钻石稳定性的处理方法。它的主要改善对象是具有开放性裂隙的钻石,不论钻石大小均可使用此法进行处理。被处理的钻石多是P1以下的级别。将高折射率的材料(如玻璃)充填到具有裂隙的钻石中,充填后裂隙可见度降低,外观净度会提高一到三级。但它的处理效果不持久,加热、酸或超声波清洗时均可将其破坏。而且充填的玻璃有时黄色调,会降低钻石的色级。 由于充填以后的净度与处理之前差异很大,而且不易估计原来的净度等级。因此国标规定不对这种处理钻石作4C分级评价。 充填处理钻石的鉴别特征 (1)闪光效应:可采用暗视域照明法,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当稍稍转动钻石并达到背景变亮的部位时,被充填裂隙呈现黄橙—紫红色或蓝色—绿色的特征“闪光效应”,色彩深浅不一,多为浅色,并沿裂隙展布。这种闪光现象在裂隙面的不同位置可表现不同的颜色,并且随样品的转动,闪光颜色可以生改变。与钻石刻面闪烁的火彩不同。 (2)经充填的钻石常常带有朦胧的蓝紫色调,在裂隙表面处的充填物的光泽和颜色同钻石相比仍有细微的差别。 (3)裂隙内可能存在异形气泡,流动痕迹。有时可见充填物具有碎裂结构。 (4)可用标准X光照相来判定:填充的物质一般不透X光,在底片中呈现出清晰的暗色区域。
三、刚玉 用塑料、玻璃、合成树脂等填充刚玉宝石可增强颜色掩盖裂隙。尤其是红宝石,由于红宝石大部分存在裂隙,为了得到完美的红宝石,利用硬玻璃等物质与刚玉一同融熔,并使玻璃熔化在裂隙中。然后经加工,抛光后充当优质刚玉宝石。 对于刚玉宝石填充物有:氧化铝、硬玻璃、硅酮,半液体状物质(该填充物对红、蓝宝石均可用) 充填处理刚玉的鉴别特征 (1)在放大镜下观察裂隙的模糊轮廓。 (2)如为塑料充填,用热针在可疑处接触根据发出的气味可鉴别。 (3)如用玻璃填充刚玉宝石中的裂纹,硬玻璃熔化温度700°C左右;折射率: 1.44—1.77;摩氏硬度:7。玻璃的这些性质与天然刚玉是不同的,从上述条件可以大概判断出刚玉是否进行了充填处理。检查这种处理方法对宝石鉴定者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宝石的表面应有很好的漫射光,不一致的光泽表面,是充填处理最直接的标志之一,在日光或荧光下用10倍放大镜来检查。填充裂隙或孔洞的玻璃的光泽低于宝石,,根据跨过玻璃和刚玉界线时光泽的改变可揭示出玻璃充填物。如有必要可使用显微镜,大约用20到25倍的放大倍数,这样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这些特点。当充填玻璃的熔点较高,处理的时间较长,玻璃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出现溶蚀边。 (4)有时充填物可能会存在气泡、脱玻化的枝状微晶等流动构造现象。但它们并不总是存在。光泽的改变和差异的荧光是这种处理方法最有力的证据。 (5)用正交偏光镜区别:通过正交偏光镜可看到全消光的玻璃质的填充物,而天然刚玉宝石则没有此现象。 (6)盐酸(HCl)法:盐酸可以有效地去除掉刚玉类宝石的填充物.但此方法有破坏性。 (7)X光分析法:可区别出填充物的结构不同来.
四、绿松石 为提高绿松石的价值使其颜色和致密度更理想,人们采用了各种处理方法对绿松石进行修饰,以增加颜色和减少孔隙。而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充填处理。 注入填充绿松石的材料很多,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最早人们是用水、脂肪或矿物油等比空气折射率高的材料来填充绿松石的孔隙,由于这些材料本身就不稳定,目前不再使用。之前人们也用蜡填充绿松石,通常是采用石蜡。首先将松石缓慢干燥,然后保温,在熔化的石蜡中煨透;也有的是将浸有石蜡的宝石放在双层汽锅上蒸几天;也有使用真空或者压力而实现这种填充,但必要性不大。用塑料、环氧树脂或其他化学材料填充绿松石,那些质量差、多孔而不利于加工的绿松石基本上都经过这种填充处理,目的是加大硬度。优质绿松石也要经过这种处理,旨在改进它们的耐久性,防止对化学物质十分敏感的绿松石遇到汗水和化妆品等变色或被损害。将塑料(或蓝色的塑料)、环氧树脂或其他化学材料注入绿松石中,以填充它的裂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因为它们的稳定性比石蜡好得多。无机材料的无色填充也已应用于绿松石。具体做法是先用水(硅酸钠)溶液浸泡样品,然后用饱和盐酸作用,在宝石孔隙中形成硅胶,通过硅胶在水中的胶体扩散,以实现对宝石孔隙的填充,由于这种方法生成的胶体是白色的,常常使绿松石颜色变浅。为增加颜色,人们采用了一种与无机染色结合的方法,将染料沉淀到绿松石的裂隙中,然后再用无色硅酸盐填充。 充填处理绿松石的鉴别特征 (1)充填塑料的多孔绿松石材料可根据它的低折射率和低比重来识别。未经处理的绿松石折射率平均为1.62,比重在2.76左右。而塑料处理过的绿松石其折射率1.45-1.56,比重一般在2.3-2.5之间。 (2)对于塑料充填的绿松石在热探针检查中会发出一种辛辣气味。 (3)硅酸钠(水玻璃)这种方法处理过的材料较难辨认,可根据其2.40-2.70的较低比重与未处理过的绿松石区别开来,具有相近外观而未处理的绿松石的比重是2.76左右。 除了要进行常规的宝石物理性质测试外,人们采用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五、欧泊 质量不太好的欧泊,经油和水处理可掩饰欧泊中存在的裂缝和孔隙,出现颜色或美丽的变彩。但是油或水常常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干枯或流失,颜色和变彩也随之消失。目前人们采用一种塑料来填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塑料填充到白垩状劣质蛋白石的裂隙中,使蛋白石变得极为透明,并且产生明亮的色彩。尽管这种方法的细节没有公开,但应包括清洗、干燥、真空填充、抛光、几个步骤。填充的材料一般为氧化硅、硅烷、硅质聚合物等。 充填处理欧泊的鉴别特征 用蜡或塑料填充的都不是天衣无缝,一般只要仔细观察都能识破。对于未镶嵌的欧泊来讲,只要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密度(约1.9),可能含有黑色束状或指纹状包体和不透明的金属包体,就可能表明它是经过有机填充或油处理的。细心观察也可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找到蜡或塑料的存在。在“微损”测试中,可用一些溶剂溶解蜡或塑料,而使裂隙显露出来,也可用针在不显眼处刻划,划得的痕迹塑料表面与未处理欧泊表面完全不同,塑料的硬度低划痕深。
六、祖母绿 相当多的祖母绿因其性脆多裂,而需对其进行填充处理,以使裂隙和缺陷不那么明显。这种方法能改进这类宝石的颜色和净度。 其填充物有:氧化铝、硬玻璃等物质
第六章 拼合处理1.拼合处理概论 一、拼合处理简介 在珠宝行业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宝石材料用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而制成宝石成品称为拼合处理。常见的有双层拼合宝石和三层拼合宝石(简称双层石和三层石)。上、下两层的称为双层石,如绿柱石—祖母绿双层石。三层则称为三层石,如欧泊常会出现双层石和三层石。 拼合宝石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问世了,它并不是一种新工艺宝石。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把原有的宝石变大,使其颜色和外观更漂亮,或使宝石表面更具有耐磨性。最早的拼合宝石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宝石,用威尼斯松节油粘接而成。而后,二层石、三层石、多层石等相继出现。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石榴石和玻璃经过高温相熔合,制成石榴石与玻璃拼合石。同时各种粘胶剂技术的出现,粘胶剂的更新,促进了拼合宝石的飞速发展。 二、拼合宝石的分类 拼合宝石按其组成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天然拼合石、天然-仿制拼合石和仿制拼合石 (1)天然拼合石就是把两块两种宝石用无色粘结剂胶合在一起,组成一块较大的宝石,此类拼合宝石常见祖母绿、欧泊、红宝石、蓝宝石等双层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天然拼合宝石的两片宝石虽然种类一样,但质量却可能相差较大,如一个欧泊真双层石素身戒面,顶部一片可能是质量很好的欧泊石,而底部则是普通的或是劣质的蛋白质,它们可能被染成黑色。二者用无色粘合剂胶结。类似的例子还有绿柱石—祖母绿双层石。 (2)天然-仿制拼合宝石的冠部(或顶部)是符合名称的真宝石,而亭部(或底部)却是其他材料,如无色水晶、尖晶石、黄玉,甚至玻璃。这种天然-仿制拼合石常用来仿冒比较珍贵的宝石,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蓝宝石、欧泊等。黑欧泊天然-仿制双层石的底部常用黑色玛瑙或黑玻璃。近年来,由于廉价合成宝石的大量生产,出现大量的天然-仿制拼合宝石,如红宝石-人造红宝石等。 (3)仿制拼合石是纯粹的仿宝石,其拼合片中并没有所要仿的宝石。这类仿制拼合宝石名目繁多,多以低廉宝石或玻璃与有色粘结剂合制成,以仿冒真正的有色宝石。如用玻璃和有色粘结剂制成的三层仿冒祖母绿。
三、拼合宝石的制造工艺 一般来讲,组合拼合石按结构来分,可以分成粘合拼合石和烧结拼合石两大类. 第一,粘合拼合石:又分打磨成型再粘合和先粘合然后再打磨成型两种。 1.打磨成型再粘合指的是,先将上部和下部两种不同的材料打磨、抛光成一定的款式、形状后再粘合起来制成产品。例如,二层石,三层石,或衬底拼合石等类型属于这种情况。 2.先粘合然后再打磨成型指的是,先把上下两种不同材料粘合好,再打磨造型制成产品,例如蛋白石组合件(即上面为蛋白石,而下面粘黑玛瑙或粘黑玻璃组合的蛋白石,其晕彩更好) 第二,烧结拼合石:是指上部为人造刚玉、天然珠宝等材料,下部为玻璃材料(硬玻璃)在高温下熔解制成,然后打磨、抛光制成产品出售。例如:红宝石、蓝宝石、石榴石组合件等均为烧结制成的组合件。四、影响拼合石质量的因素 (1)粘合剂的粘合强度,粘合剂的耐腐蚀强度(对水、汽,酸、碱等的腐蚀强度)。 (2)上部和下部两种材料打磨的平整度,形状,热膨胀系数等参数的影响。 (3)宝玉石的透明度,颜色对拼合石有直接的影响。要求珠宝材料无裂纹,包裹体尽量少,颜色尽量好。例如:翡翠组合件,要求上部是真翡翠,质量是优等,哪怕是很薄的薄片都行,这样制成的翡翠拼合石才能真假难分。 (4)温度有时对粘合宝玉石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有的粘合剂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粘合的结实,否则在水汽、酸、碱气氛中,日光、风吹条件下可能要脱落。而且每种粘合剂使用温度都有一定的限制。过高温度粘接度降低,过低的温度影响粘合强度(坚固强度)。2.拼合处理的宝石及鉴别 一、钻石 钻石的双层石一般上部用真的钻石材料,下部用无色锆石或立方氧化锆。或者用钛酸锶做底部,用人造蓝刚玉做冠部组成的蓝色金刚石仿制品等等,巧妙伪装形式,可用下面用测试手段来检测。 ①油浸法:该方法由于减少刻面的反射,并能清晰地看到双层石内部结构不同。双层的两个分界面,或者彩色粘合剂,一般都很明显看到。 ②放大镜观察:通过用50倍的放大镜可分辨出双层石的分界面。在双层石的腰围平行方面可看到两部分的颜色差别。 二、刚玉宝石类 (一)红宝石 红宝石的上部为天然无色刚玉或有色的红刚玉,中间是粘合剂(有色或无色),下部水晶或人造红刚玉等材料组成。然后经过精加工(磨、抛、整形)制成一件与天然红宝石相似的宝石。将上述制成的红宝石再镶嵌在18K的黄金底架上,成为一枚高档的戒指出售,达到真假难分的程度。 (二)星光宝石 星光宝石属于高档宝玉石,为了制造星光宝石,上部为无色水晶,底部为镜子把镜子面上用十字划开或划成*六条线),然后将上部和下部粘合起来,打磨、抛光、整形,组成一个四道星光或六道星光的宝石。这就是目前珠宝市场上应市的一种新产品。 另外,还有的制造商将上部为石榴石或人造红石榴石,下部为玻璃的两部分熔解后制成一种烧结件,作为一种首饰新品种上市。
三、祖母绿 将上部为祖母绿,下部为祖母绿、绿柱石、人造蓝宝石、石英、玻璃等,中间是无色或有色的粘合剂组合起来的组合件祖母绿宝石。该种拼合石在目前珠宝市场上很普遍。 四、石榴石 由于石榴石宝石一般情况下颜色较深,透明度差。为了增加它的透明度,往往切成薄片制成拼合石,一方面可以尽情展示它应有漂亮的红色、绿色、紫色、紫红色;另一方面增加了其透明度,提高了档次。石榴石二层石一般上部为红色石榴石薄层,下部为无色,有色(天然、人造)宝石;三层石一般上部为天然石榴石(红色、绿色等),中间为粘合剂,下部是天然或人造宝石。从亭部观察可见明显的“红环效应”。 五、翡翠 翡翠拼合石一般上部为浅色的硬玉下部为绿色玻璃,绿色YAG等组成,打磨、抛光成型二层石戒面,还有三组合硬玉戒面。翡翠拼合石的制造方法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翡翠的组合面漏洞较多可以识别。组合面的绿色表面浅底部深,横看组合面由于反光差别,看出是两种或三种材料组成,对镶嵌好的翡翠戒面一定认真观察。 因此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戒面颜色的表里变化,横看拼合面的反光差异,是否有粘合痕迹,放在油浸盒中观看结构变化,基本上能够发现翡翠拼合面的真假来。
第七章 表面处理1.表面处理概论 表面处理是采用简单的不改变宝玉石基本性的手段,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善其质量的一类物理修饰法。他可以改善宝玉石的颜色和表面光洁度,掩盖表面缺陷、增强光洁度等。 宝石的表面处理是一项以有很长历史的改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些无色或有色的薄膜状物质均匀附着与宝石表面,以求达到改善宝石颜色状和表面光洁度,增强宝石光泽及掩盖宝石表面缺陷(坑、裂、擦痕等)的目的。 宝石的表面处理可分为三大类:涂层法、镀膜法和贴箔法。 将颜料或染料涂于宝石表面以改善宝石颜色外观的方法称为涂色。而将有色膜或具有强反射的膜涂于宝石表面、亭部刻面或底面以改善它们的颜色或亮度的方法称为涂层或覆膜。涂色和涂层处理都具有潜在的欺骗性,应予以公开。 一、涂色 涂色是一种古老的宝石改色技术,主要适用于无色、颜色很浅或颜色不佳的宝石成品。如带黄色调的钻石,在其亭部或腰棱处用油基笔涂上一层蓝色,因为蓝色与黄色互补,使得钻石的黄色调得以抵消,看起来更白。这种方法曾经也用在颜色很浅的绿色绿柱石上,经过涂色处理后仿祖母绿。不过,因为这种改色效果不持久,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涂色宝石的鉴定方法与染色的鉴定相同。观察宝石的光谱、在查尔斯滤色镜下颜色的变化、颜色分布、试剂擦拭等都是鉴定涂色有效的手段。对于涂色处理的钻石,在颜色分级时可能会发现很难定色级,这时要注意检察其亭部和腰棱表面的颜色,和用蘸试剂的棉球擦拭。 二、涂层 就是把一些涂料类物质涂宝石表面,以增强宝石的表面光泽和光洁度或改变宝石的颜色。涂层的物质称涂层剂,常见有蜡、油漆、无色清漆及混合有染料的各种树脂胶等。 在十八世纪,涂层被广泛用来改善宝石的颜色和亮度,尤其用在玻璃上来模仿各种彩色宝石及钻石。在玻璃或水晶的亭部涂上强反射的薄膜,可以提高其亮度,来模仿钻石。给浅色绿柱石涂绿色膜来仿祖母绿。给无色或淡绿色的翡翠涂一层绿色的塑料膜,模仿高档翡翠,商家给了它一个十分形象的名称--“穿衣翡翠”。过去采用的涂层材料主要是塑料,因为塑料的耐久性不好,改善的效果也不持久。如涂层翡翠和钻石表面常常布满划痕,涂层剥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采用了一些新的材料,如金属及其氧化物等,涂层的耐久性较强。 透镜涂层就是在宝石表面涂上一层氟化镁,类似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防反射膜一样。涂上的这层氟化镁极薄,具有强粘性,为淡蓝色膜。带黄色调的钻石经透镜涂层处理,可以抵消其黄色调,提高其色级。用坚硬的针或丙酮都无法将薄层除去。水色气息(aqua aura)是1988年出现的一种在水晶、无色托帕石及其他无色透明材料表面涂层处理的新方法。它是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晶体或宝石表面涂一层非常薄而透明的纯金膜(有时为铂膜或银膜),使其表面呈蓝到蓝绿色,并伴有似铜的表面晕彩。这种效果在天然宝石中见不到。这种涂层耐久性好,且不影响宝石的其他宝石学性质。 涂层宝石的鉴别特征: (1)在涂层宝石亭部用表面反射照明在20-40X放大下观察可以发现划痕、涂层剥落的斑痕及含气泡的表面晕彩斑。 (2)涂层的宝石的折射率在折射仪上很难得到读数或测出的是涂层材料的折射率,如塑料膜的RI 1.55。 (3)用钢针刻划在膜上会留下痕迹。 (4)用热针测试,塑料膜会有异味反应。 (5)透镜涂层的钻石会带有明显的灰色调,在在与比色石比较时,很难定其色级。 宝石镀膜法是现代技术在宝石表面处理中应用,简单地说镀膜就是在分子或原子层次上运用沉淀技术或喷渡技术,晶体生长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宝石表面铺设多层分子或原子膜,膜的厚度可以从几纳米--几百纳米,根据需要来定.这种薄膜一般都是透明的,并带有需要加的颜色,因而它不仅可以填平宝石表面的凹点擦痕,使宝石极为光洁,平整,光泽度提高,且可以增加宝石的颜色浓度或加色,镀膜处理一般 都会明显影响宝石的透明度. 经过镀膜处理的宝石可以掩盖宝石表面的凹点,擦痕,使宝石极光洁,平整,光泽度提高,且可以增加宝石的颜色浓度或加色。膜宝石的光泽与未经镀膜宝石的光泽不一样,折射率不一样,还可以用荧光鉴别,如果镀的是金属膜的话宝石还会显示很强的虹彩效应,就如同钻石的火彩一样。贴箔处理简介 贴箔也称“背衬”或“底衬”(backing),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方法。在宝石底面或亭部刻面上贴一有色或强反射的箔片(金属片可以啬宝石底面的反射光强度,而有机薄膜则可以改变宝石颜色和光泽,就像照像机镜头上所贴的一层光学有机薄膜一样,呈现一种特殊的色彩和强光泽。)以改善宝石的颜色或外观。贴有色箔的处理也称为色衬(color back-ing)。许多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首饰上的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黄玉、紫晶、透明贵欧泊等都经过贴箔处理。现在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经贴箔处理的宝石常常被封闭式镶嵌于首饰上,加以掩盖。贴箔处理的宝石必须公开。 二、贴箔宝石的鉴别特征 通过放大观察可发现贴得不平而褶皱的箔片,及箔片表面的划痕,有时还可以见到脱落的箔。注意观察宝石的颜色和亮度分布特征也可以揭示贴箔处理。例如为加深祖母绿的的颜色,在祖母绿界面底部,衬上一层绿色的簿膜或绿色的锡铂,用包禳的形式禳.检测时不易觉察,放大检察其底部近表面处可有接合缝,接合缝处可有气泡残留,有时会有簿膜脱落,起皱等现象.二色性不明显或根本就没有二色性,不像天然祖母绿有明显的二色性,而且天然的祖母绿具有明显的CR吸收谱,该种处理的祖母绿只有模糊或无CR吸收光谱。
第八章 化学处理1.漂白处理 漂白处理简介 漂白是指用盐酸、硫酸、双氧水或阳光等对宝石进行处理以去掉杂色而改善宝石颜色。主要是去除无机材料中由三价铁的氧化物产生的褐色调,以及有机宝石因含介壳质或其它有机质而常带的杂色。漂白处理不需公开,属于优化。 常常要经漂白处理的宝石主要有珍珠、珊瑚、象牙、玉髓、翡翠等。 常用的漂白剂有:双氧水、盐酸、硫酸、氯化物、亚硫酸盐或紫外线等。对于有机宝石通常采用双氧水、紫外线等去除介壳质或其它有机质产生的杂色;而对硅酸盐宝石一般采用盐酸、硫酸等强酸去除由三价铁的氧化物产生的褐色脏杂。 二、宝石漂白处理工艺 1.漂白处理的珍珠 收获的珍珠几乎只有10%的可以直接利用,90%的珍珠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而漂白处理则是改善珍珠颜色最常见的优化处理方法。 珍珠进行漂白之前,首先要进行预处理。即膨化、脱水。因为珍珠层结构较致密,漂白液很难渗入珍珠内层。如果在漂白前先对珍珠钻孔、使其结构膨化,会更有利于漂白液通过珍珠层层间间隙渗入。 膨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珍珠包在纱布内放入去离子水中进行热处理,包入纱布内的珍珠可减少水中杂质在珍珠表面的沉积;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珍珠浸入配制的溶液中,通过溶液与珍珠的作用产生空隙使珍珠结构变得疏松。热处理的温度一般在70-80°C,处理时间视珍珠颜色的深浅而定,以不影响珍珠的光泽为准。膨化处理后,还要对珍珠进行脱水处理,去除珍珠内部间隙中的吸附水。采用的脱水剂一般为无水乙醇,或纯甘油。 珍珠的漂白最关键的环节是漂白液的配方,所以漂白液的配方也是被各厂家严密封锁的商业机密。现已发表的漂白液的配方都是以双氧水作漂白剂,另加溶剂、表面活性剂、pH稳定调节剂等助剂。溶剂包括有机溶剂(乙醇等)和蒸馏水,主要起稀释双氧水的浓度、增强双氧水在珍珠中的渗透力。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是降低漂白液的表面张力,驱散在珍珠表面聚集的气泡,起到均匀、快速湿润、乳化、分散、渗透等作用。国内采用的有天津产的天鹅牌洗发水,及其他一些渗透剂和乳化剂等,用量约0.5-1%。因为随着漂白过程的进行,漂白液的pH值会降低,所以要采用稳定剂,较合适的稳定剂为三乙醇胺。双氧水的浓度一般2-4%,漂白温度在300°C左右,漂白过程中配以荧光灯照射。每隔3-4天要更换一次漂白液。颜色浅的珍珠一般2-3天即可漂白。颜色深的甚至需要几个月。漂白要以尽量降低对珍珠的损伤为原则。 2.漂白处理的硅酸盐材料 硅酸盐材料具有耐酸的特性,所以可以用酸处理进行漂白。酸处理即用硫酸、盐酸等无机酸浸泡或局部用酸侵蚀,溶掉材料中的杂质,尤其是因铁染造成的褐色等,达到漂白的目的。酸处理主要适用于耐酸的宝石材料如玉髓、虎睛石、石英岩及软玉、翡翠等。翡翠的注胶处理前一般都需要进行酸处理,一方面是为了去掉脏杂之色,另一方面是通过酸对杂质矿物的溶解产生疏松的结构以便胶能够充填进去。 3.漂白处理的珊瑚 珊瑚表面浑浊的颜色,尤其是死珊瑚表面为黄浊色,可以经过双氧水漂白去除。一般通过调制适当比例的双氧水,将珊瑚浸泡其中,观察浑浊色去除即可取出洗净。有机珊瑚黑珊瑚经过漂白可以变成金黄色珊瑚。
三、漂白处理宝石的鉴别特征 经过漂白的宝石,尤其是过度的漂白了的宝石,会显示破坏的表面结构。经过漂白的珍珠,珍珠层间的一些有机介壳质被去除了,结构会因此变得疏松,珍珠层与层间的间隙加大,珍珠光泽可能受到破坏。经过酸处理漂白的宝石会显示酸蚀的结构,如漂白的翡翠通常具有很干净的底色,表面有酸蚀网纹。恰当的漂白很少留下可识别的鉴别特征,其鉴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2 化学沉淀法简介 宝石的改善方法中,有些是通过在宝石的表面或裂纹和孔隙内附着一层有色物(着色剂)来改变宝石的颜色。而要做到这一点,既可采用物理方法,也可采用化学方法。其中化学沉淀法就是常用的一种化学染色方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含有着色物质组分的溶液在宝石表面或在宝石裂纹、孔隙中发生某种化学反应,沉淀出不溶性的有色物质,附着于宝石表面或裂纹和孔隙壁上,从而使宝石体色发生改变的方法。从化学沉淀法的特点可以看出,该法仅适用于多裂纹或孔隙的矿物集合体类宝石的染色。目前已广泛用于玛瑙、珍珠、欧泊、密玉等的改色处理,有时也用 于翡翠、绿松石、珊瑚、青金石及其他多孔宝石的染色。 化学沉淀法所用的沉淀着色剂主要是一些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铬等它们实际上属于无机颜料类,有时也有—些是金属硫化物和其他金属含氧酸盐。当然,它们并非都是不溶性物质,它们的沉淀有些是由于溶剂的蒸发,而使其溶解的浓度过饱和。另外,在有些宝石染色(化学染色)中,也要用到一些有机染料,靛蓝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化学沉淀处理技术 主要有两种: (1)用可溶性的着色金属盐溶液浸泡宝石,让溶液渗入宝石孔隙或裂纹之中,然后加热使溶液发生分解,在孔隙或裂纹中沉淀出着色剂,或者再把宝石浸泡在另一种溶液中,让两种溶液在宝石孔隙内和裂纹内发生化学反应,沉淀出有色物质。前一种情况如用硝酸银染珍珠,先把珍珠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浸透后取出加热或强光照射,硝酸银会发生分解而沉淀出黑色的Ag20;后一种情况如将玛瑙染成红色,先用三氯化铁溶液浸泡玛瑙,然后再把玛瑙浸入氨水中,就可以沉淀出红色的Fe20,具体反应为由于这些化学反应都在玛瑙的微孔隙内进行,因而沉淀出的Fe203都附着于孔隙壁上,使玛瑙的体色呈红色。 (2)先把颜料溶于某种溶剂中制成染色液,再把宝石浸泡在染色液之中,让染色液充分渗入宝石的裂隙和孔隙内,然后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颜料沉淀在孔隙壁上。为了使染色深入宝石内部,且使颜色分布均匀,在对宝石进行化学沉淀染色之前,常常要对宝石进行预处理,如用强酸或强碱进行净化处理,一方面除去宝石中的杂色,另一方面扩大宝石的裂隙和孔隙,并使孔隙的连通性提高,以利于染色液的渗入。另外,为了加快染色效率和加大染色深度,在化学沉淀法处理过程中,也常常要使用真空泵抽洗装置,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加热装置。 在用化学沉淀法对宝石染色后,为了掩盖裂隙或孔隙中的着色剂,防止颜料外泄而污染衣物,或者防止其他杂质或溶剂渗入孔隙和裂纹中与着色剂反应,影响染色效果,还要对宝石进行—定的表面覆膜(蜡)或充填处理。
第九章 激光处理一、激光的概念 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的简称, (英文名为LASER, 取“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of radiation”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对于激光的研究是物理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激光的出现改变了光学学科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一些模糊不清的观点,促进了对于光的本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激光具有优异的特性,它具有高度方向性、高亮度、时间和空间上高相干性以及超短光脉冲的获得等,因而在高技术及其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微电子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光电子学科,已成为当今开拓科学技术的主流。 激光在宝石学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在钻石原石锯开时激光用于开槽、激光对宝石打孔、激光在宝石表面上刻字、对复杂形状钻石的切割以及激光内刻水晶图案等。   在宝石的优化处理中常用激光对钻石打孔,以去除钻石中的黑色包体。 二、常用激光器及其特性 自从激光研究成功以来,已经发展了种类极多的激光器件以及相应的激光技术。以激活介质分类,则有气体、液体、半导体、固体、染料、自由电子、准分子等;以其激励的方式分类,则有光泵、电激励、化学反应能、核反应能等。 激光的波长范围已经从与微波相接壤的远红外一直延伸到α射线波段,并认为γ射线将是下一个目标。激光的输出功率可以从小于UW到达10TW[1013W],激光的作用时间可以从连续波输出到脉冲输出,脉冲的时间宽度可小于每秒(10-12S)量级。激光光束的发散角可以达到urad。 一般来说,气体激光的单色性及相干性比较优良,固体激光可以产生较大的功率,半导体激光的光束质量并不是上乘的,但它的尺寸很小,可以制备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基片上,因此是当今光电子学中的主流角色。当前,激光器件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可以预计新的要领和新的技术一定会层出不穷。 (1) 气体激光器 (2) 固体激光器 (3) 染料激光器 (4) 半导体激光器 (5) 自由电子激光器 (6) X射线激光器 三、激光对钻石的优化处理 自1970年以来就采用激光对钻石进行优化处理(激光打孔),而且激光打孔已被钻石界广泛认可。激光打孔主要初衷是淡化钻石中的深色包裹体,减弱其可见程度,以明显改善钻石的外观。
1.激光打孔钻石的方法和主要过程 钻石常用激光打孔的方式以减少深色包裹体的明显影响。用激光束烧出直径小于 0.02mm的非常细的孔穿过钻石到达包裹体。包裹体可用激光束烧掉或用酸去除。随后可用玻璃或环氧树脂将孔充填以防止尘埃进入。 新近已开始采用一种称为“KM激光处理”的新类型。这种新的处理方法用激光加热包裹体,使应力裂隙延伸到钻石的表面。这时可用酸处理这些裂隙以去除深色包裹体。这种处理,主要用于深色包裹体靠近钻石表面。如果包裹体原先张性环绕它,那将是较为理想的。这种处理通常留下一个“之”字形横向管道,达到表面的裂隙。 具体过程如下: (1)选取需处理的钻石样品,确定暗色包裹体方位。 (2)确定离暗色包裹体最近的刻面。 (3)垂直刻面,发射脉冲激光,激光烧蚀孔到达包体后停止。 (4)加热沿激光孔扩充裂隙,使裂隙到达表面。 (5)将钻石放入HF、H2SO4或HCl中煮沸,包体被溶蚀。 (6)将激光孔或裂隙用高折射率玻璃填充。 2. 激光打孔钻石的鉴别特征 激光处理过的钻石按国家标准规定是必须注明"处理"字样的,鉴别激光处理要注意区分:激光处理和没有处理的样品;以及激光孔道和天然溶蚀孔道。注意利用不同光源条件,如暗域、亮域、顶光源和光纤灯等,主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对处理钻石实际上不可能忽略其激光孔的存在,在钻石净度分级过程中能容易地观察到。多数激光处理的钻石是从冠部打孔的。激光孔非常窄而且较直,从单个包体延伸至钻石表面。然而,当激光的聚焦点需转到钻石相同区域的另一个包体时,有些激光孔会显得弯曲和长度变化。 通常激光孔的外观像一个直径基本均匀的微白色细小针状管道。在触及钻石表面的地方,窄小的管道显得较宽,截面较圆,在反射光下,沿激光孔开口会有一小凹缘,用10倍放大镜从钻石侧面仔细观察,可看出这些孔道。但钻石镶在首饰中将会掩盖孔口,使激光处理的钻石检测难度增大。
第十章 高温高压处理 一.高温高压处理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高温高压处理(HPHT)是近年受到关注的新的优化处理方式。它是将由于塑性变形产生的结构缺陷致色的褐色钻石, 放在高温高压炉中进行处理, 来改善或改变钻石的颜色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些褐色钻石经受非常高的压力和温度,塑性形变得以修复或改变,钻石的褐色可褪成无色,也可改变为黄绿色。 在全球钻石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钻石适用于这种处理。 二. GE-POL钻石简述 1999年3 月1日,POL公司宣称GE公司利用一种方法可改变钻石的颜色,1999年5月经这种方法处理的钻石正式由LKI的子公司POL在比利时销售。目前对该方法的处理细节仍不清楚,而且经处理的钻石无法鉴别。经过GIA多次与GE及LKI公司沟通,用激光在处理钻石的腰棱上刻上“GE-POL”字样。目前市场上将经该种方法处理的钻石称为“GE POL”钻石。推测可能是经过高温压处理。 下面给出的资料是GIA针对858颗处理钻石得出的。 1.类型:在观察的858颗钻石中,有99%为IIa型。 2.大小:858颗钻石的重量在0.18ct至6.66ct,平均大小为1.69ct,大部分大于2.00ct,三分之二大于1.00ct。 3.形态:858颗钻石中有86%为花式琢型,主要为椭圆形、橄榄形和梨形,其他多为圆钻型。加工成花式琢型的目前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重。 4.颜色:80%为无色至近无色,即从D至G。其中28%的样品带有褐色或灰色色调。据LKI称,这些钻石处理前大部分为褐色。其他20%颜色较深的钻石中大部分的色级为H-K,其余3%的色级为L-N。有几颗呈明显的黄色。 5.净度:经处理的钻石中大部分(61%)的净度较高,为IF或VVS1,其余39%的大部分净度为VVS2、VS1、VS2,只有几颗的净度为SI或P。这主要是因为选择高净度的钻石进行处理。 6.内部特征: (1)纹理:在75%的处理钻石中均可见到轻微至明显的内部纹理,有时使钻石“白色的”外观,但多数情况下,纹理为褐色的。此外,有45%处理的钻石呈雾状的外观,这种特征在显微镜下放大到10倍时更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纹理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光的散射作用造成的。 (2)晶体包体:多为石墨,且具应力裂隙或应力晕。 (3)局部愈合了的裂隙,看起来象蓝宝石和红宝石中的“指纹状包体”。 (4)解理:近表面具霜状或粒状外观,有些解理含有黑色的物质,经研究为石墨。 7.应力:在正交偏光镜下,大部分处理钻石显示中到强的带状或斑纹状的应力消光特征。
三. 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工艺 HPHT处理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处理Ⅱa型;一种为处理Ⅰa型 ,但都选择褐色钻为处理对象。处理设备类似合成金刚石的设备。  主要步骤有: a. 挑选金刚石样品:有些为裸石,有些为原石,选裂隙和包裹体较少及特定钻石类型,如褐色Ⅱa型,褐色Ⅰa型等。 b. 确定升温、升压曲线,避免压力升高太快而使钻石发生脆性破裂。 c. 达到设定温度压力值,稳定一定时间,不同处理对象设定值不同。如Ⅰa型处理压力为60kb,温度高达2100℃,稳定时间30分钟。Ⅱa型褐钻处理可能温度略低一些,但稳定时间较长,可能达数小时。 d. 降温压时先降压力,再缓慢降温,让空位有足够时间调整、稳定。 e. 取出样品后,对裸石进行再次抛磨。 f. 销售前在腰棱处用激光打上"GE-POL"标志注。 四. 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鉴别特征 HPHT处理的钻石,因为其处理过程与钻石在地幔中的生长过程相近,鉴别有相当的困难,主要的鉴别依据有: 1.成批的白色Ⅱa型钻石,应引起注意,因为天然的Ⅱa型钻石仅占1%,而且处理的仅为其中的褐色部分,因而数量很少。一般不会成批出现。 2.钻石呈雾状的外观以及褐或灰色调而不是黄色调。 3.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部分钻石内部有明显平行应变纹理,或愈合的裂隙。 4.部分钻石内部有不常见的包裹体,或包裹体周围有应力破裂纹。 5.在拉曼光谱下,处理的无色钻石有3760cm -1峰,而天然无色钻石没有。 6.吸收光谱Ⅰa型褐色钻石(含氮钻石)经HPHT处理成的自然界中不多见的强黄到黄绿色钻石,在480~500nm处有强吸收带,在503nm处有强吸收线,用棱镜分光镜即可观察到。在HPHT热处理的钻石中575、535,有些在637nm处有吸收峰。 7.处理Ia型钻石有绿色强荧光。 8.腰棱上有"GE-POL"字样。 注:由GE公司进行这种处理并由Lazare Kaplan公司销售的钻石在腰棱处刻有“Bellataire-year-serialnumber”字样;早先的钻石上刻的是“GE-POL”。
B货放大镜,迎着光,可见酸蚀网纹
目前市场上的B+C颜色一般都绿得很闷很假,有些一眼就看得出来,但是B货尤其是飘花的,颜色通透自然,粗一看,特别好看,且很像真的。
很多人被它的颜色蛊惑了,其实是B货
B货放大镜,迎着光,可见酸蚀网纹
同样具有酸蚀坑网纹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翡翠玉石市场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