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集有关于酥油茶的诗

解读仓央嘉措的诗与情: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这位全西藏曾经最重要的宗教领袖——圣域之王,雪域高原最神秘的诗人,最多情的佛陀子弟……在这众多的头衔之下,你无法想象,他的诗作,比他的地位更令人神往,他的经历,则比他的诗作更加传奇。历史的尘嚣已消逝了三百年,而他的一生,却至今还是众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然而,如果你以为他只是一个舒适的王者,或是一个令人倾慕的才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历经了所有人无法想象的光荣与屈辱,承载了世间俗人无法理解的圣洁与晦暗。仓央嘉措,他具有达赖和情郎的双重角色,又在格鲁派对抗和硕特蒙古的政治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足以牵一发动全身,甚至影响整个西藏的政治格局……
玛吉阿米的千年等待
  行走在拉萨的大街上,天,已全黑,却又在不经意中泛出一丝奇异的紫魅。这里的夜晚比平原更加深邃,寒冷的空气肆虐着全身的每一处毛孔,深吸一口气,却能感受比平原更加圣洁的心境。
  我抬眼,目光似被什么光亮刺了一下,黑暗的转角处忽然绽放出一栋明黄色的建筑。我揉了揉眼睛,一块上书“玛吉阿米”小牌被挂在了建筑的二楼。小牌上,一个美丽的藏族姑娘,被锁其间,她的眼神,似在倾诉。
  走进酒吧,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杯酥油茶,眼角却瞥见桌上静待的一本书——《 玛吉阿米 》。
  在西藏,不是任何一栋建筑都可以被刷成明黄色,那是神圣无比的象征。玛吉阿米,究竟与这明亮的神圣有着何种联系?
  我饶有兴趣地翻开了书,终被书中的一对情侣深深震撼。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夜,一个帅气、博学、多情的公子驻足于此,他看见了一个美丽、大方、温柔的姑娘,他们的目光触碰在了一起,擦出了心的火花。他们围绕着火焰尽情歌舞,尽情倾诉心中的爱慕。
  然而,他们彼此钦慕,却又只能在黑夜的掩护下相会。
  夜,是他们唯一可以幽会的时间;夜,是他们唯一可以相见的屏障。一切皆因,这位公子身份实在特殊,特殊到整个西藏为之动容,为之哭泣。
  传说,这位特殊的公子,就是雪域高原最神秘的宗教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传说,仓央嘉措多才又多情,玛吉阿米却是唯一一位烙印在仓央嘉措心中的女子。
  传说,仓央嘉措几乎舍弃了身外的所有一切,却无法舍弃玛吉阿米的一绺发丝。
  玛吉阿米,你究竟是谁,你究竟拥有怎样的容颜。当他离去,你又究竟在此等待多久,是一年,还是,一千年……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保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的情诗深情而缠绵,他身为活佛,却为何拥有比世人更加强烈的情愫。
  在历史的传说中,从来没有一个和尚比他更加多情;从来没有一个公子比他的身世更加传奇;从来没有一个达赖的故事像他的故事那般在民间广为流传;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如他一般,是僧人,是情郎,更是一位充满传说的诗人。
  仓央嘉措,雪域最令人怜惜的少年,雪域身世最悲惨的活佛,雪域永无法忘却的诗人。
  关于他的一生,有着许多褒贬不一的说法。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浪荡的花和尚,有人为他美妙的情诗潸然泪下,也有人为他的悲剧命运感慨不已。
  在青海部分地区,人们为了纪念他,甚至衍生出了一项民俗——向传说中他死亡的青海湖投食,以免鱼儿吃了他的肉身。在阿拉善的广宗寺里还放着传说中他的遗物。
  历史的烟尘已经散去,我们与这位多情传奇的达赖相隔着远远的岁月。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才让我们还对这段故事充满了好奇?人们或用文字,或用仪式,或用歌曲来表达对这位达赖的追思。而想必大家都对以下的歌曲非常熟悉: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这首直白却又像利剑一般直刺人灵魂的诗歌,那么撩动人心,介乎于佛的禅理与空灵之中。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耳边仿佛还依稀回荡着悠扬的旋律,时间转眼好像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某年某月某天某个夜晚。
仓央嘉措独自站立在冰冷的青海湖畔,寒风吹卷他的衣袍。他的袖口似乎还残留着谁的温度,在这凛冽的风里和人世中,只有这些残存的温情给他以希冀和期望。
  月光如水,美人如玉。他往故乡的方向眺望,却只看到一片苍茫大地。过去幸福的日子还可清楚记忆。那时情意浓,如今人散去。昔日繁华拉萨街头客,如今青海湖畔落魄囚。命运的百转千回永远和我们开着巨大的玩笑。
  因为头顶达赖的光环,他必须放弃他的爱情。
  如今他孑然一身,爱情却再不会回来。
  此时此刻的他,一无所有。远处有几个人看守着他,疑惑地看着这位沉思的和尚。玉盘般的月亮倒映在明镜般的青海湖,这情景看似平静。他双手合十,念诵佛祖的箴言,心头幻影却重重叠加,不断复写着他的命运。
  最初的最初,是一个男人与女人命运般的邂逅——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相互感叹的一瞬间,传奇已经被开始抒写。
  最后的最后,纷繁的爱情碎片穿过荒芜的时光和大地,散落在人间各个角落,留后人追忆与猜测,惊叹与感慨。
  为这刹那的荣光,他们宁愿拿自己所有的一切殉葬:名誉,富贵,地位……
  从此以后,埋葬了情爱,同时也埋葬了生之一切灿烂。谁又想到,从此铸就了死之传奇。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奇?他,究竟拥有怎样离奇的人生?他,又究竟拥有怎样的智慧,怎样的情愫,以至于他的灵魂三百年不曾消散于世人的心中?
  在青海湖畔静静沉思的仓央嘉措就这样突然消失了,遁去在烟波浩渺的历史中。
  人最孤独的时候总是对自己特别诚实。
  他愿用这肉身承受曾经所犯孽障带来的劫数,于是终于选择沉默与隐去。
  唯有那传奇的爱情还穿越了三百年,穿过那个青海湖畔的孤独夜晚,至今令人叹息。
  引子 仓央嘉措 那人 那诗 那情
  仓央嘉措这位诗人的诗歌竟然就以这样的“非自己的诗歌”而被流传着,着实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仓央嘉措诗歌与汉人诗歌最不同的地方有几点。
  首先,他的诗歌以藏文写作。汉人只有从对他的翻译版本中了解他的诗歌。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诗人的诗歌风格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于道泉先生是第一个将仓央嘉措的诗歌翻译成汉语的人。于道泉先生的版本朴素直白。基本与仓央嘉措的原作风格保持一致。在仓央嘉措的诗歌里我们能看到强烈的民歌印迹,语言朴素,手法多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典籍《
诗经 》相似,大量运用赋比兴等手法。而曾缄先生使用格律诗的格式翻译了仓央嘉措的诗歌。他的翻译使得仓央嘉措原本朴素的诗歌变得更加严谨而整饬,虽然有改变原作之嫌疑,却为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语的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他的诗歌中有许多西藏密宗内容。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后来传到了西藏及中原等地。在传播的过程中,佛教在各地产生了许多派别和宗系。西藏的密宗就是在西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派系。密宗与中原佛教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而身为达赖的仓央嘉措深受密宗影响,以致我们在理解他的诗歌时候会产生一些困难甚至误解。
  最后,他与许多写诗的和尚最不同的地方是:他所写的绝大部分是情诗。在禁欲的活佛和多情的公子间,人们惊异地发现了一张重合的脸。这不仅仅是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的勇敢之举。人们或许已经记不起达赖已经转了多少世,他们写过了多少佛学著作,然而仓央嘉措的情诗却依旧在民间流传着,他的故事也依旧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在西藏这片寄托着无数人“乌托邦”情结的圣地里,也曾经酝酿过鲜为人知的阴谋和动人缠绵的爱情。它的神秘与温情奇妙地纠缠、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这些红尘俗人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神往和心驰。
  仓央嘉措也许并不是一位一流的诗人,然而他的诗歌如今看来依旧让我们内心充盈,感动生命。
第一章 心头影事幻重重
  ——仓央嘉措的未解之谜
  和尚,这个汉字里面最古板、最枯燥的词汇,一向只与青灯古佛为伴,一向只与寡言薄欲相行。乍看此词,空旷森严的庙宇突然闯入心中,日复一日的苦修之景不由得让人头皮发紧。
  历史上诸多著名的和尚,如达摩祖师,六祖惠能,唐玄奘等,给人留下的,也无非是一段段与政治,或是宗教有关的厚重教典,叫人读来口干舌燥,心生烦闷。大概是我此生与佛无缘,和尚一词,实在不能让我提起多大兴趣。
  然,自那夜在玛吉阿米酒吧偶遇“仓央嘉措”,“和尚”一词又重入我眼。那一夜,目光所到之处,却满是“浓浓的爱意”,“无可比拟的才情”,“神秘的雪域之王”……
  和尚,也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一生吗?和尚,也会有如此让人动容的爱情吗?或许,对仓央嘉措来说,和尚,只是他众多身份中的一个名词,在这个名词之下,涌动着数不尽的才华,情愫,还有悲惨的身世。
  仓央嘉措,这位全西藏曾经最重要的宗教领袖——圣域之王,雪域高原最神秘的诗人,最多情的佛陀子弟……在这众多的头衔之下,你无法想象,他的诗作,比他的地位更令人神往,他的经历,则比他的诗作更加传奇。
历史的尘嚣已消逝了三百年,而他的一生,却至今还是众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然而,如果你以为他只是一个舒适的王者,或是一个令人倾慕的才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历经了所有人无法想象的光荣与屈辱,承载了世间俗人无法理解的圣洁与晦暗。
  仓央嘉措,他具有达赖和情郎的双重角色,又在格鲁派对抗和硕特蒙古的政治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足以牵一发动全身,甚至影响整个西藏的政治格局。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他是雪域的最高领袖“达赖喇嘛”,却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实权;他的佛法被藏传佛教高僧赋予极高的评价,却又被人怀疑根本不是“灵童转世”;他的身份有如雪域的莲花一般圣洁,他本人却又被传出在数个女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绯闻。
  这些铁铮铮的事实,让人不得不对仓央嘉措提出种种质疑。
  “六世达赖”,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圣的名号?“仓央嘉措”,这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纠结的名字?
  他是圣僧?还是情种?还只是政教合一的傀儡?真实的仓央嘉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他的人生中,又还藏有多少谜团呢?
  1. 他的诗作都是情诗吗?
  在时光飞逝的时空中,你可曾找到一位活佛,如他这般,权重、多情,富有传说。他轻盈地穿梭于“活佛”和“情郎”之间,他桀骜地写下流传于世的作品。他的诗歌,每一言,每一句,都似在轻轻地敲打姑娘们的心,撩动着姑娘们尚未开化的情愫。
  问题是,他是活佛,他是六世达赖,他是整个西藏的精神领袖。他真的会与佛祖的教诲背道而驰,留下许多情爱诗词吗?
  怀着对仓央嘉措的极大兴趣,我翻阅了无数关于他的资料。数月之后,我惊异地发现,事实似乎与传说大有出入。
  仓央嘉措的诗歌,就像装在玻璃瓶底的万花筒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它的美丽与意义也完全不同。
  传说自他消失的那天开始蔓延。人们似乎对逝去的美丽更加感兴趣,他们对仓央嘉措一生可怜的悲剧命运怀着极大的同情,并将现在流传着的仓央嘉措诗歌的版本,翻译成了许多不同的语言。
  其中,似乎情诗的比例占的并不算多。更多的,是对佛祖的虔诚,是对世事的顿悟。仓央嘉措,他,果然还是佛陀的子弟。
  比如说下面这段《 问佛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诗中只有短短一问一答,却已把人与佛的差别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是人,还是佛,仅在一念之间。
  看破,人就是佛。执著,佛便是人。
  我偶尔会想,当仓央嘉措写下这两句短短的话语时,他的内心可曾涌动?他的脑海会不会闪过一丝杂念?他的身世,他的处境,他的困惑,都逼迫着他在不断思考,就像一缕剪不断的麻线,紧紧压迫着他,让他无法呼吸。
  周围的人,都视他为活佛,仰望他,敬重他。望着无数敬仰的目光,他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埋葬,不敢说,也不能说。
  我们无法揣测的是,当他的笔尖落在纸上时,佛,究竟是令他困惑的究极所在,还是他赖以逃避的避风港?
  唯一让人庆幸的是,他并非一心逃避红尘的人。
  在佛陀的世界里,不感受红尘,又怎能看破红尘;在佛陀的心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作为佛陀的代言人,他明白,一心只想逃避红尘的人,虽然念诵着佛经,寻找的却不是快乐自在之道,而是逃避厌世的方法。
  不过,即使仓央嘉措如此虔诚,如此恪守职责,人们却依然对他的“情圣”身份更加关注,更多的人,更愿意寻找他偶尔散落在民间的“情歌诗集”。这究竟是佛的悲哀,还是世人的沦落?
  或许,在人间,爱神,永远都比佛陀更加有魅力,爱情的力量,永远都比和尚的修行更加鼓动人心。你不得不承认,爱,是一种来自人心,最原始,最有威力的能量,无论在世俗的平原,或是在神圣的雪域高原。
  不过,即使人们向往爱情,希望看到仓央嘉措描写的爱情诗歌,我也不得不为此解释一番。毕竟,“佛陀”和“爱情”,从来就只是被人们附会到了一起,远离那些美好的愿望,它们从来,就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仓央嘉措情歌”的原文题目是《 仓央嘉措古鲁
》。而在西藏,“古鲁”指的是“道歌”,而“杂鲁”指的才是“情歌”,后人以讹传讹,还是喜闻乐见地把这本诗歌集认为是情歌集。
  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我们依然在这本诗集中发现了某些与“情”有关的蛛丝马迹。
  以曾缄先生翻译的仓央嘉措诗歌为例子,我们发现,仓央嘉措的确有一些诗歌,是以情歌的词句形式存在的。
  曾缄先生曾译过仓央嘉措如下的一首诗:
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打坐的时候,佛祖的形象还没有出现在眼前,情人的身影却飘然而至,不请自来。
  从字面意思看,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喜的词句,诗中的“情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玛吉阿米?又或是传说中,仓央嘉措的数位情人之一?
  然而,由于这首诗是用藏语写的,不同的翻译对诗的理解也有不同,我们无法仅凭一个翻译版本,就认定诗中的“情人”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我又找来了这首诗的另一个翻译版本:
  我默想喇嘛的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
  我不想爱人的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由此来看,两位完全不同的翻译者,都将此诗翻译成情诗的模样。看来,这似乎确是一首情诗无疑了。
  但是,我的心中却始终存在一个疑点。作为西藏地位最崇高的宗教领袖,仓央嘉措即使心有所属,又岂会将自己的心思明示在诗中,昭示天下。
  此时此刻,他坐在尊贵无比的宝座上,即便可以用种种暗喻的方式,记叙自己无边的思念,又岂可用明喻的笔法,用思念,对抗佛法。
  思念放在心中,或许还可以一直念想,放在嘴上,却可能连思念的机会都没有了。没有脑袋,什么机会都没了。
  仓央嘉措,他真有这么大胆吗?
  所以,要理解这首诗歌,了解仓央嘉措的宗教背景非常重要。
  仓央嘉措修持的是密宗,在曾缄的译文中,有“观想”一说,而“观想”,其实是密宗的一种修持方法。这首诗歌其实是在说,仓央嘉措在“观想”之时,已能达到佛祖与己合二为一的境界,他说“情人不请自来”,其实是在用世人都了解的情人借喻佛祖,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想境界。
  事实上,后人将仓央嘉措的这首诗歌误认为是情诗,跟后人的翻译,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曾缄先生是仓央嘉措诗歌的主要翻译者之一,他就极为喜欢在翻译这些诗歌时,加入自己的文采和意会。曾缄先生曾经翻译了这样一首仓央嘉措的诗: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
  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不过,这样讲来,又一个疑点出现了。既然此处的“情人”即为佛祖,那翻译者,又为何不干脆以“佛祖”一词代入呢?我们可以来看看曾缄先生翻译的另外两首诗:
意外娉婷忽见知,结成鸳侣慰相思。
  此身似历茫茫海,一颗骊珠乍得时。
  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
  琼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灵。
  从字面上来看,第一首诗的确是一首情诗。“娉婷”一词自然被理解为仓央嘉措的心上人。主要表达的是与意中人相爱的惊喜。他为自己能与心上人如此恩爱感到幸运和开心,把这种美好的感觉比喻为在大海里捞到了珍宝。
  而在第二首诗里,“娉婷”一词显然出现了歧义,并且,它代指“佛祖”一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汉语中,表达“心上人”的词语不胜枚举,曾缄先生不必使用同一个词语既表达“心上人”又表达“佛祖”。并且,如果第二首中的“娉婷”指的是“心上人”就与“为竖幡幢诵梵经”矛盾。仓央嘉措只是一个迷失活佛,还不至于明目张胆到在公开作法的时候还想着心上人,并且直言不讳地说“我为了能感受心上人而大设讲经之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猜测,这前后两首诗中的“娉婷”,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即为“佛祖”。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解读那些被“错译”了的“仓央嘉措情诗”,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的诗歌中其实蕴含着许多宗教的含义。这不禁令人大失所望。
  一旦我们还原仓央嘉措真实的历史形象,去除传说赋予他的各种形象,我们甚至可以颠覆对他诗歌的传统理解。或许,他留给人们“花和尚”的印象太深刻,使得翻译者对仓央嘉措有了先入为主的“多情和尚”的印象,从而使得翻译版本都向情诗靠拢了。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真相。对于爱戴仓央嘉措的人们来说,他们宁愿相信,他是布达拉宫里最为桀骜不驯的“情诗王子”,也不愿将那些美丽的诗词,跟枯燥无味的经文联系起来。
  在层层残酷的剥离之下,“多情活佛”的故事化为了子虚乌有的云烟,多情缠绵的情歌全部成了礼佛之诗,有关“情种”达赖的幻想,随着高原的冷风,消失在了喜马拉雅的云端。
  文学,往往给人们编织一些美丽的梦,让我们穿过梦看清楚这个世界。正是这一层美丽的梦,让人们感觉到文学的魅力,感受到文学高于枯燥生活的不同。正因为如此,人们总会把那些传奇的故事给予不存在的虚构人物身上。
  人生早已经如此艰难,我们又何不简简单单地抱着欣赏的角度去阅读仓央嘉措的诗作?何不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情去阅读一个多情和尚对爱人情深意切的告白呢?
  我们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见的是最简单最直白的爱。他不因自己是活佛而忌讳,简单真实地道出自己的真情。这又有何不可?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不同的仓央嘉措。就留一个多情的和尚之形象在我们的心里,那样会不会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呢?是不是更能让我们引起共鸣呢?是不是也让我们黯淡的生活多了许多遐想?
2. 他到底有几个“情人”?
  坐在“玛吉阿米”的椅子上,指尖轻触画中她的模样,我开始一遍一遍在脑海中勾勒。勾勒这个“月亮少女”的影像,勾勒她曼妙的身姿,勾勒她如铃般的嗓音。
  传说,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的第一个情人,如果他真的曾经拥有过数量众多的情人。
  “玛吉阿米”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人所知,出自于他的诗歌集中“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一句。在藏文原文中,“佳人”这个词语的直接读音,就是“玛吉阿米”。
  传说,在仓央嘉措已经厌倦学习经文的日子里,在集市中偶遇玛吉阿米,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他想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心爱的玛吉阿米一同回家,过上平淡的田园生活。
  然而,他的幻想破灭了。桑结嘉措匿丧一事败露之后,仓央嘉措的灵童的身份得以公开。他还来不及对心爱的玛吉阿米告别,就走上了西藏政治斗争的历史舞台,从此生活在僧侣们尔虞我诈的阴影中。
  他回家的愿望再实现不了,他必须回到布达拉宫做他的活佛,每日面对青灯木鱼。从此他再也没见过他的初恋情人玛吉阿米。
  传说没有告诉我们,仓央嘉措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别玛吉阿米。因为,在传说里,玛吉阿米的故事就此画上了句号,但仓央嘉措的情事却没有因此停止。
  当仓央嘉措穿回了活佛的衣衫,在戒律森严的宗教仪式面前,他的师傅们只关心他的学经,他在这种几乎让他窒息的环境里越来越孤独。
  在长久的忍耐之后,他终于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换上俗家衣服,到拉萨街头玩乐。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化名——宕桑旺波。
  从此,拉萨街头的酒肆里出现了一位英俊不凡、名为宕桑旺波的年轻人。他很快和一群青年男女结交,并且迅速融入了这个圈子。这种日子,让他回到了青春自由的世俗生活,他感觉自己摆脱了政教斗争的巨大压力和每天从早到晚繁复而无趣的宗教仪式。
仓央嘉措为了邀请他的朋友,在布达拉宫后花园里的湖中小岛建筑了一座精美的楼阁,名叫龙王潭。在这里,他邀请他的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在这些舞会中,出现了一位吸引他的女孩子,名叫达娃卓玛。达娃卓玛的家乡在琼结,在众多的庸脂俗粉里她那清丽脱俗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了仓央嘉措。多才多艺的诗人为这位美丽的姑娘即兴创作了一首歌。而达娃卓玛也为这样一位气宇轩昂的小伙子吸引了。
  或许是为了摆脱失去玛吉阿米的阴影,仓央嘉措很快爱上了达娃卓玛,而达娃卓玛,也很快被这个英俊的青年吸引。
  白天,他们游玩歌舞,夜里,仓央嘉措溜出布达拉宫与她约会。他们就像一对迷恋烛光的飞蛾,尽情扑扇着翅膀,向着无法预知的“火焰”扑去。
  有一天,天下着大雪。布达拉宫的守卫看见雪地上一行脚印直通仓央嘉措寝宫。调查以后发现这脚印正是仓央嘉措自己的。这证明夜晚的时候他曾溜出布达拉宫。他们也得知了仓央嘉措出宫的目的就是和达娃卓玛约会。这个天大的秘密就这样泄露了。
  举世哗然,身为活佛的仓央嘉措竟然在外面“寻欢作乐”?
  从此以后,龙王潭的聚会上达娃卓玛再没有出现。原来她已经被父母带回了家乡。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被拆散了。
  据说,双重失恋的痛苦,让本就孤独的仓央嘉措更加内向,他开始将满腔思念化为诗歌,将它们散到民间。
  然而,关上传说的大门,这也仅仅只是与“多情活佛”有关的传说之一。
  但它却不是一个普通的传说。
  它是仓央嘉措被人误会的起因之一。
  事实上,在民间传说里,达娃卓玛和仁珍旺姆的名字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甚至在有的故事里,玛吉阿米也是和达娃卓玛和仁珍旺姆的名字同时出现的。从表面上来看,玛吉阿米,达娃卓玛,仁珍旺姆都曾与仓央嘉措有过情愫,仓央嘉措,似乎真的处处留情,处处被情感伤害。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拨开传说的云雾,这几位姑娘,她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还是仓央嘉措先后曾有过三个情人呢?
  谜底,似乎就藏在仓央嘉措的某首诗歌之中: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关于这首诗,道泉先生的汉语翻译,似乎比曾缄的版本更能向我们揭露某种谜题:
从东山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于道泉先生的原注:“未生娘”是藏文译音ma-skyes-a-ma一词,原为“少女”之意。
  将两位先生的诗歌版本进行对比,我们很轻松地便能发现,这两个诗歌版本虽然一个格律严格,一个直白自由,但内容上完全一样。其中的区别是,曾缄先生把ma-skyes-a-ma意译为佳人,而于道泉先生却将其直译为“未生娘”。
  然而,奇怪的是,ma-skyes-a-ma在藏文中却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更不是藏语中“少女”的常见表达方法。并且,于道泉先生也并没有将其直译成“少女”,而是谨慎保守地用直译的方法造出了一个很难理解的“未生娘”。于道泉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未生娘”是不是还隐含有其他的意思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未生娘”这个让人难以琢磨的词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其实发生了两种变化。
  第一种变化是将“未生娘”改为“未嫁娘”,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还未出嫁的少女。而第二种变化则有趣得多。如果不用“未生娘”这样生硬的直译法,也不将其翻译为“少女”、“佳人”,而是直接采用音译的方式,会出现什么情况?
  出现了“玛吉阿米”——民间传说中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那么,“玛吉阿米”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她真的是仓央嘉措隐藏已久的心上人吗?还是仓央嘉措在孤苦的日子里,创造出来的爱情传说?
  在仓央嘉措的原作中,“玛吉阿米”是一个新造词。诗人一般在写诗的时候,都喜欢自典故中摘取词汇,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自创词语的。不过,当我们将“玛吉阿米”的音译ma-skyse-a-ma拆分之后,发现它是由数个完全不同的词语组成。“a-ma”是藏语中“妈妈”的介词形式,而“ma-skyes”的意思则有两个,一是“未生”,另一个是“未染”。“未染”,其实就是圣洁纯真的意思,而“未生”,解释起来则有些复杂。“ma-skyes”这个词同时也是组合词,在“生育”、“生养”一词前面有个否定副词,既可以翻译为“未生”,也可翻译为“不是亲生”。那么,ma-skyes-a-ma还有另一层意义,即“不是亲生的妈妈”。
  那么,这个词也就因此而产生了歧义。如果我们采用“未染”这层意义,ma-skyes-a-ma可以表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如果继续引申下去,还可以表示“纯洁的梦”。
如果是基于这种解释,那么这首诗,看起来就是在诉说苦苦相思的情诗,但这个少女,却不一定叫做“玛吉阿米”,因为,“玛吉阿米”未必既是这个少女的名字,又暗指“纯洁少女”。
  不过,如果我们认为这首诗是仓央嘉措在思念他的心上人,那又有一件事说不通了。藏语中并不缺乏“少女”的形容词,并且,藏语里有更多优美的词语,比“玛吉阿米”更加通顺优美,完全不需要作者再创造出一个“玛吉阿米”来表达心中的感念。
  由此看来,才情卓著的仓央嘉措,其本意根本不是想表达自己思念少女,他的诗歌通俗朴实,不会创造新的生涩的、难以理解的词语,更不会在个别词语上堆砌辞藻。那么,关于“玛吉阿米”这个词,我们就只能从“不是亲生的妈妈”这个层面理解了。
  是不是很令人失望?一番剖析之后,“玛吉阿米”从仓央嘉措的初恋情人,摇身一变,变为了“不是亲生的妈妈”。
  我突然比往先更加好奇了,仓央嘉措,你真正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究竟,“玛吉阿米”指的是一个人,还是你在暗喻一些无可告人的事呢?
  “玛吉阿米”的真正所指,会是那个亲手将你推上活佛的宝座,又间接害你跌入深渊的桑结嘉措吗?
  回想你的身世,这实在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在桑结嘉措到来之前,你原本只是遥远山区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
  如果不是那一天,桑结嘉措突然出现在你家,你会不会也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一直放羊,将自己大部分收入都供给寺院,然后娶一个妻子,生一群孩子,接着平淡地过完一生。
  然而,当那个男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一切,都被改变了。你的命运,你家人的命运。
  一夜之间,你被奉为转世灵童。一夜之间,你成为全西藏最神圣的精神领袖,此前,你只是一个穷家的放羊孩。
  你的双手不再把持羊鞭,你的双亲不再在干旱的季节挨饿;你从此披上温暖的华裘,你的弟弟妹妹,也从此不再衣衫褴褛。
  但这一切,不是白得的。你必须,拿你一生的情欲去换取,你一生的自由,也必将牢牢攥在那个男人的手中。自此,你的爱缺失了一半,你不能去爱,只能被爱,只能被信徒所爱。
  你,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宿命。
  桑结嘉措,你恨他?还是谢谢他?
  如若你诗中的“玛吉阿米”真的是他,你想说,他如后母般待你不公,还是想说,他如一位新的母亲一般,给了你涅槃重生的机会?
仓央嘉措,你究竟,想说什么呢?
  但无论如何,从仓央嘉措的身份来说,“玛吉阿米”都绝对不会是指一位少女的名字,更不会是他初恋情人的名字。
  从情理上来说,自从两岁来到错那宗,仓央嘉措一直是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所以传说的中玛吉阿米其实很有可能是后人进行附会的。1697年,他动身前往拉萨,活佛身份被公开,不可能再恋爱了。而1697年他只有十五岁。任谁都无法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小朋友在一个处处是佛学的氛围里会去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所以,玛吉阿米只是在人们无法理解这首诗歌的情况下,对ma-skyes-a- ma的音译。
  玛吉阿米,也许真的只是人们对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又杜撰的美丽一笔。为的是让他的身世变得更传奇,他的故事更动人,他的经历更让人揪心。
  可是,在三百多年的情爱传说中,仓央嘉措,莫非真的就没有一个隐匿在心的爱人吗?他的心,真的就完全被寺庙和佛祖占满了吗?
  他的爱人,真的如同传说,是美丽大方的达娃卓玛吗?
  如果不找到一些与传说相符的证据,仓央嘉措的痴迷者们,你是不是,多少都会心有不甘呢?
  我发誓,这一次,我们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在一些文学的描述中,仓央嘉措曾化名为宕桑旺波,和拉萨的青年男女们一起嬉戏游乐。他为了邀请他的朋友,在布达拉宫后花园里的湖中小岛建筑了一座精美的楼阁,名叫龙王潭。这也就是《
列隆吉仲日记
》中所记载的“歌舞游宴”。在这里,仓央嘉措经常邀请他的朋友们唱歌跳舞饮酒狂欢,而他自己,则即兴创作情歌,并让大家演唱。
  在宴会上,他遇见了达娃卓玛。达娃卓玛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外貌吸引了仓央嘉措渴望自由的心。
  此外,仓央嘉措的许多诗歌看上去都描写的是他与达娃卓玛的故事。比如达娃卓玛来自琼结。而仓央嘉措就写过这样一首诗歌:
  拉萨游女漫如云,琼结佳人独秀群。
  我向此中求伴侣,最先属意便为君。
  这里的“琼结佳人”指的就是达娃卓玛。他也写了一些诗歌描写与达娃卓玛的恋爱故事。比如:
  少年浪迹爱章台,性命唯堪寄酒杯。
  传语当垆诸女伴,卿如不死定常来。
  自从和达娃卓玛相识以后,他便经常与她在拉萨的酒肆碰头会面。而这里所说的“当垆女”其实就是指的是达娃卓玛。
  而和达娃卓玛的私会被人发现了以后,仓央嘉措也写了许多首诗歌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龙钟黄犬老多髭,镇日司阍仗尔才。
  莫道夜深吾出去,莫言破晓我归来。
  这里仓央嘉措所说的事情就是指他“深夜与达娃卓玛幽会,清晨再回来”一事。我们可以说,在能够被确认为仓央嘉措所作诗歌中绝大部分情歌都是写给达娃卓玛的。
  然而,除了这些情歌外,我们再也无法在历史的尘埃中找到有关达娃卓玛的任何资料。她究竟是真的曾立于仓央嘉措的眼前,并让他荒疏佛学,整日痴迷于人间的情愫,还是仓央嘉措在百无聊赖的孤苦之中自己创造出的影像,我们都不得而知。
  我们现在唯一可以感受到的是,仓央嘉措的情感,早已追随历史的烽烟,被埋葬在布达拉宫神圣庄严的宫墙之下,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个回荡在雪域上空的神秘传说。
3. 他的神秘死亡之谜
  时间,大概是世上最残忍的刽子手,它走过的每一寸土地,柔情,被碾成了碎片,才华,被轧成了尘埃。仓央嘉措,这个全西藏最有争议的才子,最有魅力的活佛,也逃不过时间的消磨,最终消逝在了历史的尘埃。
  然而,夺目的光环,即便在他离去,也久久无法消散。在他死后的三百多年里,关于他的逝去,世间流传了各种说法。
  他究竟,如何离去。
  是自尽?是谋杀?还是浪迹天涯,最终圆寂于雪域神山的某处脚下?
  按照正史记载,仓央嘉措于1706年被押解进京的途中,病逝于青海湖畔,时年二十四岁。
  事实果真如此么?仓央嘉措,果真带着他年轻的生命,轻飘飘,如雪域里的一股轻烟般离去么?
  爱戴他的人们,几乎没人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我也不愿相信,光环如此炫目的一个年轻诗人,一个如此被上天垂爱的才子达赖,就这样轻飘飘、毫无一丝分量地被病魔带走。这岂止是残酷,更是历史的冷酷。
  但死亡,却仍是被人们最广为采用的说法。但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逝去,死亡的原因,也开始变得众说纷纭。
  正史上记载,仓央嘉措于1706年死于青海湖畔。但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却有数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自杀,是传闻之一。
  现今,青海湖一些地区仍有一项民俗活动,当地的藏族同胞因传说仓央嘉措跳湖自尽,所以每年都会向湖中抛食物用来纪念他。
 这个传说倒和屈原投江的故事非常相像。但仓央嘉措,毕竟不是屈原,他是佛教徒,尽管拉藏汗说他是“假达赖”,但康熙皇帝并没有直接定罪,他实在没有自杀的动机。更何况,屈原投江自尽尚且有《
怀沙 》为凭,而仓央嘉措的自杀可就真的一点理论支撑都没有了。
  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使他自尽的理由。
  不过,这个民俗的形成很有可能和另外一种说法“病逝说”有关。这个说法认为,仓央嘉措病逝后,和硕特蒙古人将他的尸骸抛弃掉,青海湖畔的人民认为他们把仓央嘉措的尸体丢进了湖水中,因此每年往湖中投食物祭奠。这是因为,活佛是非常尊贵的,而仓央嘉措的命运又是如此令人扼腕叹息,所以人们无法接受他英年早逝的事实,进而把病逝说改造成更加充满文学悲剧色彩的“自杀说”。
  但即便当时的官方文件昭告天下,说仓央嘉措已然逝去,这个说法,却依然疑点重重。因为,我们不但没有发现更加详细的记录仓央嘉措死亡的证据,反倒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看到了他生的希望。
  历史记载,未必没有错过。
  生,还是死,真的只是字里行间的差别。
  秘传《 琵琶音 》里有这么一段记载:
  “于火猪年当法王( 即仓央嘉措 )二十五岁时,被请往内地……”
  “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我( 仓央嘉措
)恳求道:‘您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这段记载,犹如荒漠甘泉,让追寻他生的传言的人们,有了一丝期望。
  不仅如此,《 仓央嘉措秘传 》中,也同样写道,仓央嘉措并没有逝去,而是被人偷偷故意放走。
  书中提到,仓央嘉措有可能和看守他的蒙古人谈条件,蒙古人接受仓央嘉措的条件交换、放走他,并对外宣称活佛病故。
  这个记载有些漏洞,比如说,为什么得知“假达赖”病故之后,康熙皇帝没有继续追究原因,而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没有继续追查下去呢?比如说,仓央嘉措真的成功出逃,他又究竟去了哪里?
  据《 仓央嘉措秘传
》记载,仓央嘉措成功出逃后,一直向东南方向行走,并游离了很多地方,甚至去过尼泊尔和印度,最后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圆寂。
  然而,这本“秘传”的可信度有多高,却始终都没人说得出个所以然。
  但对于爱戴他的人们,这些始终都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对于钦慕仓央嘉措、喜爱仓央嘉措的人们来说,他曾经有过活着的希望,有过活得更加久远的传说,至他死后,他的传闻,比活着更加精彩,这,就够了。
——仓央嘉措传奇的生平
  仓央嘉措,是门巴族贫穷的小男孩;仓央嘉措,是史上最为叛逆的达赖;仓央嘉措,更是布达拉宫最为悲情的活佛。“仓央嘉措”四个字,意味着神秘,更意味着传奇。
  他的名字,曾越过高原最高的雪峰,并响彻雪域大地;他的名字,曾伴随太阳的升起,镌刻在佛陀忠实的弟子心中;他的名字,曾被视为情郎的化身,走下布达拉宫,穿梭在拉萨的市井小巷,穿梭在年轻姑娘们的梦中;他的名字,曾消逝在青海湖畔,并随着缕缕传说,重生在爱他的人们的心中。
  仓央嘉措,这个史上最悲情的达赖,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的命运,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奏鸣曲?它们又是以怎样的旋律谢幕的呢?
  1.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
  如果说,一个人今生所遭受的罪孽,都是为了消去他前世所造的业,仓央嘉措的前世,会否孽缘太多了呢?
  但罗桑嘉措看上去,却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他不但不是这样的人,还为西藏这片圣洁的土地,作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贡献。
  仓央嘉措,你一生的坎坷和悲剧,究竟又从何而来呢?
  罗桑嘉措,究竟是你的福泽,还是前生孽缘?
  罗桑嘉措,你又究竟,是否历尽千劫,轮回成今生的仓央嘉措呢?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揭开这一令人困惑的答案吧。
  在历史记载中,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西藏宗教、文化上都有极高声望。
  1617年,罗桑嘉措出生于山南世家。他自小便很聪明,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
  如果说,达赖是西藏最有智慧的圣者,罗桑嘉措的智慧之光,恐怕比高原的太阳还要耀眼。
  他,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仅宗教成就非常卓著,在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至他逝去,光文集就高达三十函,是所有达赖里面成就最高的一位。并且,罗桑嘉措的弟子众多,门徒则数以千计。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他的成就,实在不仅仅于此。
  罗桑嘉措,他是仓央嘉措的前世,也是令他一生不能释怀的存在。
  缘何?
  源自无法超越的领袖气质。罗桑嘉措的领导能力,是仓央嘉措穷极毕生,也无法拥有的能力。
  自罗桑嘉措之后,喇嘛们开始成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当然寺主,确立了新的教派组织制度。他最卓越的成就,就是将格鲁派从一个纯粹的宗教组织发展成一个政教组织,在他的主持下,新建了十三所格鲁派大寺。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册封,为以后西藏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并且,赫赫有名的布达拉宫的扩建,也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展的。
  但即使是太阳,也会害怕乌云,即使是雪域最高的巅峰,也无法摆脱终年不化的冰雪。罗桑嘉措即使耗尽心血,建立属于格鲁派的政权,他也无法成为整个西藏的太阳。
  他也有令人战栗的敌人,他无法完全扫除这个敌人,无论是今生,或是来世。
  格鲁派的政治强敌就是噶玛噶举教派。在罗桑嘉措的时代,格鲁派并不是西藏最强的教派,格鲁派也有支持它的地方势力,叫做帕竹政权,而此时,帕竹势力正逐渐没落,同时支持噶玛噶举的藏巴汗势力却在逐渐壮大。
  当罗桑嘉措还是灵童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这件事对罗桑嘉措坐上达赖的位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630年,红教的藏巴汗利用地方势力内讧的机会,借机发动对黄教的洗劫性打击。幼小的罗桑嘉措不得不暂时躲避在山南。
  为了摆脱藏巴汗政权对整个西藏的操控,西藏方面谋划利用藏巴汗政权与蒙古军队的矛盾,派人进入青海,与驻青海的蒙古军队统帅固始汗达成协议。蒙古军队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地方政权,并拥立罗桑嘉措建立了噶尔丹颇章政权。
  然而,拥有美好愿望的人们虽然赶走了恶狼,却不小心打开了房门,让蒙古狮子闯了进来。西藏政权随后落入了蒙古人的手里。此时,罗桑嘉措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天赋,他趁着格鲁派在西藏的经济和宗教地位稳固之后,开始谋求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并将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然而,要实现这一政治目标谈何容易,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必须赶走蒙古人。但赶走蒙古人,实属不易。
  聪明的罗桑嘉措想到了满清政府。在那个律法缺失的年代,唯一能赶走狮子的方法,就是引来一只黑熊。尽管,这只黑熊,并不会白白帮他赶走狮子。
1642年,罗桑嘉措决定向清政府寻求帮助。
  此时,清军还未入关,政府的首都还在沈阳。当罗桑嘉措派使者前往沈阳时,皇太极率领僧侣百官热情相迎,并亲自对天行叩礼。西藏使者在沈阳整整停留了八个月,受到了皇太极的盛情款待。
  两年后,清军入关,顺治皇帝也觉得,应该利用藏传佛教在西藏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于是,顺治四次派遣使臣前往西藏,并邀请达赖和班禅进京。
  1652年,罗桑嘉措应顺治皇帝邀请,在清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启程前往北京。罗桑嘉措在北京呆了两个多月,并接受了顺治皇帝的正式册封,成为了第一个通过清政府册封的达赖,并因此巩固了他在西藏的政治地位。而清政府,也借此机会,在西藏建立起了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政权——格鲁派政权。
  人,似乎永远无法享尽世间福泽,他们总会在最辉煌的时候离去。罗桑嘉措是活佛,也是人。
  1682年,罗桑嘉措在布达拉宫病逝,享年六十六岁。多少年之后,不明真相的人们总会以为,当年,他的去世,会在西藏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一轮太阳落山之后,黑夜的降临,总会带给人们些许恐惧。
  然而,人们猜错了,那一年,整个雪域异常平静。
  太阳照常升起。
  布达拉宫的钟声照常响起。
  一切,都和罗桑嘉措活着的时候无二。
  他,真的圆寂了么?
  罗桑嘉措圆寂的消息,是在他闭眼之后的第十二年,才被人们所知。在他闭上双眼的那一年,据布达拉宫的僧侣们说,达赖喇嘛正在闭关修行,一段时间内不公开出来处理政务。
  他明明死了,却要“被活着”,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骄傲?
  布达拉宫的僧侣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既不是悲哀,更不是骄傲。它只是一种无奈,深深的无奈。
  导致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格鲁派这个政权表面上虽然非常稳固,其实却暗藏危机。作为清朝在西藏驻军代表的蒙古军队势力,表面上不干涉西藏的宗教事务,事实上却为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这也为后来仓央嘉措的悲剧人生埋下了根源。
  罗桑嘉措,就这么走完了他的一生。是不是在无数次轮回之中,最有福泽的,永远都只能一生,再世,再再世,永远都无法像当初那样,散尽辉煌。
 罗桑嘉措,他是否会想到,在他今生叱咤风云之后,他的来世,竟会如此叫人怜悯,叫人怜惜。 2. 活佛的导师——桑结嘉措
  在仓央嘉措的一生中,有一位不得不说的关键人物——桑结嘉措。
  没有桑结嘉措,就不会有仓央嘉措的存在。不会有他未来无尽的才华,不会有他说不出、道不明的苦闷,不会有他让人惋惜的命运。
  他是影响仓央嘉措一生最关键的人。他是一手造就他的人,他是一手毁灭他的人。
  对仓央嘉措来说,他对他,究竟是爱,还是恨?
  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得意弟子,担任第巴一职。第巴是达赖喇嘛甘丹颇章政府的总执政官。罗桑嘉措去世的消息便是他隐瞒起来的。在匿丧期间,他借五世达赖的名义号令整个西藏,成为实际上的政治领袖。
  1653年,桑结嘉措出生于拉萨一个大贵族家庭。他的家族与五世达赖的家族关系极为密切。据说,五世达赖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出入桑结嘉措家族。这个家族为早期格鲁派政权的建立立下了许多功勋。桑结嘉措的叔叔赤烈嘉措也曾随侍过五世达赖,他忠于职守,深得信任。
  桑结嘉措与罗桑嘉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桑结嘉措八岁的时候被送到布达拉宫生活,罗桑嘉措对这个孩子非常喜欢。桑结嘉措在罗桑嘉措身边的时候,罗桑嘉措亲自教了他许多学问,并有意培养他的政治能力,还利用自己的威望提高桑结嘉措的政治地位,他对桑结嘉措,可谓十分疼爱。
  然而,也正是这份无尽的疼爱,导致了西藏政权日后的进一步动荡。1679年,桑结嘉措接受五世达赖委任,正式承担管理西藏政务的重任。就任后的桑结嘉措,一心想要完成恩师五世达赖的遗愿,并仗着自己在教派中的威望,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措施。这使得西藏与当时蒙古军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巧合的是,蒙古方面的领袖人物是桑结嘉措的师兄——噶尔丹。当我们熟读清史的时候,可以看出,噶尔丹,被康熙皇帝列为了头号敌人。噶尔丹是桑结嘉措的同门师兄,不过,他虽拜五世达赖为师,却不喜读佛经,而是喜欢舞枪弄棒,从小就显示出勃勃的野心。
  这个康熙皇帝的头号敌人为准噶尔汗的第六位儿子。1671年时,他的同母哥哥僧格接替父亲成为了大汗。准噶尔汗的另外两个儿子不满遗产分配问题,而与他的哥哥起了矛盾。最终这种内部矛盾演变成两个利益集团的政变。噶尔丹就此别过了师傅,回到了家乡,迅速掌握了准噶尔的政权,然而,他天生的野心使他不满足于准噶尔这块地盘,他渐渐开始向外扩张了。
  在噶尔丹扩展的过程中,康熙皇帝渐渐意识到,这个蒙古人的扩张,很有可能威胁到大清刚刚稳定的政权,便亲自发兵征讨噶尔丹。在康熙皇帝亲自讨伐噶尔丹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得知,原来五世达赖早已经过世。康熙皇帝闻此消息,非常愤怒,下令立即查办桑结嘉措。而桑结嘉措的回应是:这实际上是按照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遗嘱办的。而且,他的转世灵童已经找到,并且一直受到保护和尽心的抚养,请求中央给予确认。这位灵童,就是仓央嘉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诫诗 仓央嘉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