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肖申克的救赎续写,这样一部好电影,希望打开脑洞,发挥想象 续写故事,写一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赏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赏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电影名翻译成这样,让人如何是好?
(文摘精选)
字号:大中小
电影名翻译成这样,让人如何是好?
&|&阅:&&转:&&|&&&
每天偷偷比别人多知道一部好电影电影名的翻译,港台和大陆经常各有不同,有时分看着甚至不像同一部片子,比如你能想象《罗马假日》可以叫《皇亲国戚》,《头脑特工队》可以叫《脑筋急转弯》么?《读句电影再睡觉》获得《南都周刊》(ID:nbweekly,作者郭力仪)授权,分享一些风趣的翻译给你。&&内地译名:罗马假日香港译名:皇亲国戚台湾译名:罗马假期这部电影的内地译名和台湾译名接近,但你听说过《皇亲国戚》吗?或许这个名字会让你想起了发生在哥哥张国荣、女扮男装的袁咏仪和女神刘嘉玲之间的三角恋。你有所不知的是,《皇亲国戚》其实也是《罗马假日》在香港的译名。内地译名:肖申克的救赎香港译名:月黑高飞台湾译名:刺激1995就像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听说过《月黑高飞》《刺激1995》,但一定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内地译名:歌曲改变人生香港译名:一切从音乐再开始台湾译名:曼哈顿恋习曲《歌曲改变人生》乍一看还以为是《歌舞青春》与《舞出我人生》高度结合版,理想上是《Begin again》的中文译名。内地译名:美国往事香港译名:义薄云天台湾译名: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在大陆的译名是《美国往事》,谁又会想到漂洋过了个海,在香港就变成了《义薄云天》,在台湾成了《四海兄弟》,确定真的不是在讲黑帮老大无情有义的传奇人生?内地译名:大地惊雷香港译名:独眼龙双枪歼四虎更好笑的是,亨利·哈撒韦导演的《True Grit》竟被译为《独眼龙双枪歼四虎》,看到这神译名,忽然想抡起鼠标,“啪”地一下去: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香港的译名尤其偏爱四字成语,直到把电影搞得像黑帮片和悲剧色情片才肯善罢甘休。要不就跟下面这部《国王的演讲》似的,大开脑洞,让人摸不着头脑。内地译名:国王的演讲香港译名:皇上无话儿台湾译名:王者之声:宣战时辰当然,香港的译名虽天马行空,但有时还是会忽然给人惊喜的。内地译名:头脑特工队香港译名:玩转脑朋友台湾译名:脑筋急转弯乍看这个译名,要不是那熟习的五色君子,差点没和《头脑特工队》对上。而看这台湾译名,还以为要在电影院做智力测试。其实细心观察香港海报上的这句话:“我哋噶‘阿头’,5位话晒事噶‘脑友’。” 大概就会理解译名了。“阿头”在粤语中有“老大”的意思,而“脑友”在粤语中则是老友、好朋友的意思,这么一看,玩转脑朋友这个译名,既有国语的内涵,又有音译粤语的特征,确实有点意思。内地译名:疯狂动物城香港译名:优兽大都会台湾译名:动物方城市这让我忽然想起最近很火的动画片《Zootopia》,查了查香港的译名,竟叫《优兽大都会》。你这是在逗我?细心想想,还是粤语和国语的文明差异,“优兽”在粤语中也有“优秀”的意思。 Zootopia的粤语版配音是黄子华和容祖儿搭档,“真系由头笑到尾”啊!&早在2012年《The Dark Knight Rises》(内地译为《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在香港上映时,'I'm necessary evil' 被译成了“我係替天行道”。这就是所谓的本土化,也是翻译的高境界,既可以表现本义,又可以在其基础上增添本土的颜色。内地译名:佳肴、祈祷和恋爱香港译名:再单身游记台湾译名:享用吧!一个人的旅行小清新的海报画风加上片名,真实难以想象是Julia Roberts主演的《Eat pray love》。没错,《再单身游记》,影片说的确实就是这么个意思,但翻译过来,总感觉和离开变质的婚姻,踏上义无反顾的心灵之旅,寻觅真实自我沾不上边。如果能重来,我要选《饭祷爱》。再看这一部,对不起,你造嘛,这跳戏程度让小南看着安妮·海瑟薇的脸庞,但耳畔还是不由自主地响起软绵绵的台湾腔啊。内地译名:一天香港译名:情约1天台湾译名:真爱挑日子《One day》这部作品内地译名只能算普通,香港译名最无情调,台湾译名也过得去,但《真爱挑日子》,结婚会不会再选日子呢?算上《爱情药不药》、《瑞秋要出嫁》,几乎可以凑成少妇养成三部曲了。诶,海报画风怎样不太对?是不是甚至觉得海报风格有些眼熟?大陆的译名吧,通常都是电影名广为流传的版本。多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大胆的作为。但也有部分相当有滋味,可以说,更讲求内秀。内地译名:当幸福来敲门香港译名:寻觅快乐的故事比如《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在大陆叫《当幸福来敲门》,敲门这一词生动贴切地表现幸福不是盲目急切地追求就能拥有的,比直译的追求幸福来得更有滋味。内地译名:楚门的世界香港译名:真人SHOW《楚门的世界》虽然没有《真人show》这么直截了当,但留有遐想空间。内地译名:魂断蓝桥最经典的译名之一,莫过于《Waterloo Bridge》被译为《魂断蓝桥》,影片名中,爱情分分合合的牵魂故事,蓝色的忧虑,把电影的情感渲染得正好。听说这部电影最后直译为《滑铁卢桥》,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与拿破仑有关的影片,不久又改译为《断桥残梦》,最后才定为《魂断蓝桥》,也是一波三折。内地译名:闻香识美女香港译名:美女的芳香台湾译名:美女香还有这部《Scent of a Woman》,内地译为《闻香识美女》,也可可谓神来之笔,完胜香港、台湾译名。内地译名:飞越疯人院香港译名:飞跃杜鹃窝而1975年曾斩获奥斯卡金像奖5项大奖的著名影片《飞越疯人院》,原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直译是杜鹃、布谷鸟的意思,而Cuckoo’s Nest则是指一类特殊医院——精神病医院。内地选择避开直译的《飞越杜鹃窝》实是明智不过的选择了。其实,每一部电影都存在于特定的地域文明体系中,想要跳出本体系,让另一体系的人了解、理解,影片的译名相当于两个体系之间的首层隔膜。而译者需求知己知彼,武功高强,修炼到位,才能完美地传神达意,打破隔膜。当然,如果遇到奇葩脑残的电影名,却异常地高分和广受好评,请保持淡定,由于,这可能是翻译者在跟你开一个很好笑的玩笑。电影名有时分会影响到一部片子被点开的几率,所以翻译者们可得用心呀。如果你知道好玩的翻译,留言告诉我们哦。感激《南都周刊》的总结,与我们分享风趣好文。一句台词品人生
(本文系首藏)
发表评论:经典电影重温之《肖申克的救赎》 - 简书
<div class="fixed-btn note-fixed-download" data-toggle="popover" data-placement="left" data-html="true" data-trigger="hover" data-content=''>
写了198273字,被2931人关注,获得了2571个喜欢
经典电影重温之《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是无数人爱上电影的起由。我已经不能回想起第一次欣赏是何时何地,不记得当时是幼稚的小学生还是不可一世的中二少年,脑袋里有印象的只有无数次杜弗伦爬出下水道时的倾盆大雨,以及我无数次的感动和战栗。从我真正开始认真欣赏电影开始,许多年里唯一没变的就是对《肖申克的救赎》的热爱。大学时我和同学室友一起看过数遍,毕业后甚至和同事也一起看过,更不用说在百无聊赖的某一个时间自己独自欣赏,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每一条韵律,在我看来都是那么完美无缺。完美的电影。我不知道客观来看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东西。因为即使是《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这种影史巨作,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怀着不同的意见对它们嗤之以鼻。可在我眼里,这两部电影绝对不负盛名,是名副其实的杰作。有人说,《肖》太浅白,门槛太低,所以才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但我认为,一部电影能在低门槛的姿态讲述出不比任何作品逊色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只会更加证明它的优秀。在我看了不少电影自认为有半拉子欣赏能力的时候,我也认为如《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些大众化的经典佳片算不上了不起。但事实上,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大众艺术。导演、编剧们用专业的手法制作出的这些流畅的电影不会在水平上比那些艰涩复杂的影片有什么档次之差,而我觉得把情感和文艺温和地掺入画面和故事之中,使两方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电影杰作。看好电影和喝好茶有某种共性。一般而言,好的茶叶在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冲泡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香味和口感。比如龙井碧螺春等绿茶,第一遍冲泡茶叶经历突变,茶汤容易过浓过涩,需要适当的水温和器皿才能减少这些问题。第二遍冲泡就容易多了,杯中余留第一泡的少量低温底茶,然后只需续上开水,茶汤往往比新泡好喝的多。好的电影也是这样,第一遍得其整体魅力,第二第三遍才能看清电影之所以有魅力的细节构成。
这个进入监狱的镜头里,四面都是紧逼过来的黑墙,头顶的光明也在慢慢的缩小,最后完全归于黑暗,表达出一种压抑,扭曲的氛围。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典狱长一出场就告诫新囚犯,监狱里不许说亵渎神明的话,似乎他是个忠诚的信徒。在他到andy房间查房时,andy正在读圣经,这时候他们两人各自说了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经文,而这两句经文,就体现了两者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差异。典狱长问andy,你最喜欢哪一段?andy说:“所以汝当警醒,因为汝不知道屋主何时到来(马可福音十三章三十五节)。”然后典狱长说我最喜欢的是另外一段:“我是世界之光,跟随我的人不会行于黑暗,还会拥有生命的光芒。(约翰福音八章十二节)。”andy的回答是聪明而圆滑的,表示自己时刻都警醒,屋主则暗指典狱长本人。而典狱长的回答则完全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因为典狱长认为自己就是审判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在办公室挂着的“审判即将到来”也是如此,典狱长虽然常常把圣经挂在嘴边,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待救赎的羔羊,而是审判众人的神,而最后典狱长的结局是用手枪审判了自己。
—— 体制化,现实和希望的矛盾——andy和red是片中的主要角色。电影是主线是站在red的角度讲述他眼里的andy,这个叙事角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从red的第三人称角度去看andy和监狱,会营造出一种悬疑和不确定感,第一次观影时看到andy的洞穴我们也会像red一样吃惊。red是我们身边的那些长者们。他们聪明圆滑,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之后,告诉andy:希望是很危险的事情,要认清楚现实。诚然这是他的肺腑之语,是和这个世界相处多年得到的中庸之道,可是brooks的结局揭示了缺少希望的生活所导致的绝望。体制化——red在brooks死后说出了这个词。这是在监狱的高压下,人丧失了个性和追求,成了齿轮的一部分的结局。在监狱里管理图书馆受尊重的brooks,出狱后不过是个双手颤抖仿佛从上个世纪穿越来的糟老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活下去的理由。red也一样,在狱中是有头有脸的灵通人士,而走出监狱之后不过是个不通世事的怪人,不打报告连尿都撒不出来。而那个危险的“希望”,才是打破现实桎梏的良药。希望是什么?自由又是什么?那是在自家屋顶喝冰镇的啤酒,是听不知道在唱什么的意大利歌剧,是打磨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石头棋子,是这些看起来屁用没有的小事,这些无用之事提醒我们身为人而不是一个工具,人不仅仅是要活下去,还应追求幸福和美。
屋顶喝啤酒这一段,影片的色调调成了温暖祥和的暖色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美好。而肖申克监狱里的多数场景是蓝色调和黑色调,则给人相反的感觉。
andy在广播里播放的是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选段。
brooks走出监狱的视角和red正好相反。brooks这里,观众的视角即是正常社会的人在看着走出监狱的brooks,他显得格格不入,手足无措。而brooks 眼前看到的世界对我们而言也是未知的。
red这里,我们的视角在监狱里,我们看到red眼前的世界,两者的氛围区别在于red更像“走出”,而brooks则更像“离去”。
——越狱即重生——在典狱长杀死汤米之后,andy终于决心要走。在狱中建立图书馆、帮助狱友考取证书都是andy为肖申克做的救赎。典狱长的所作所为则让andy知道,这里的黑暗永无止境,罪恶也会越积越深。andy在最后忏悔了对妻子的忽视,把自己20年的牢狱之苦归于害死妻子的惩罚。这惩罚够了,andy的重生之路也开始了。他要去的那个太平洋边的“没有回忆的地方”,那会是他的第二人生。同时andy也把最宝贵的希望给了最好的朋友red,让他在出狱之后无可适从之际,走向和brooks完全不同的道路——重生。越狱是整部电影的最高潮。安迪爬过了数百米长的下水管道,最终得以离开肖申克。下水管道就像产门,脱掉的衣服如同胎衣,暴雨洗净了污秽,这就是andy的重生之路。
管道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存在,这是andy重生的必经之路。
拥抱自由。andy的理性、智慧、善良和毅力让他得以重获自由,而这些都是一个灵魂自由的人才具有的气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点喜欢已是盛情。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本专题收录影视相关文章。要求文内不得带有公众号信息等推广内容。 详细规定、推荐首页、联系主编事宜请阅读专题须知: http://www...
· 210143人关注
玩转简书的第一步,从这个专题开始。
想上首页热门榜么?好内容想被更多人看到么?来投稿吧!如果被拒也不要灰心哦~入选文章会进一个队...
· 137421人关注
提醒:投稿以前请先看一下下方的《投稿须知》:/p/69ad6b819a3b
最有思想...
· 92827人关注
点喜欢已是盛情。
选择支付方式:文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常年高居影史第一
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常年高居影史第一
阅读:29234&
影的造梦,它不光是造一个世界,更是给你造一个向往,造一个希望。
周一,Sir想来条重量级的。
影史最牛逼电影。
IMDb Top 250第一。
豆瓣电影排行榜第一。
相信绝大多数人已经猜到了——
《肖申克的救赎》
这是一部没有得过任何重量级奖项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诞生的1994年,还有《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燃情岁月》《真实的谎言》等等好片。
可二十多年过去,最后仍然是《肖申克的救赎》,站在了大部分投票影迷心目中的最顶端。
一部基调阴冷、几乎全部发生在监狱的压抑故事。
为什么能这么受欢迎,引起共鸣?
这部电影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老片当请老司机。
Sir今天就特别邀请@云舅拔刀。
听他给我们深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能带给所有观众“蜜汁感动”。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云舅我首先想摆出观点——
这部片的经典,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越狱的题材。
也不是因为它讲到了“希望是个好东西”、“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这样的道理和金句。
而是,整个故事,其实讲的就是每一个人,人生道路的故事。
也就是说,《肖申克的救赎》讲的不光是安迪和瑞德的故事——
它讲的就是你的故事。
有朋友说,我老婆又没出轨,我又没被陷害入狱,这个故事跟我有鸡毛关系?
其实,我们看故事不能只看个表面情节。
为什么大家看肖申克时会特别有感触,为什么有些点特别打动你?
那是因为,这个故事其实很聪明地用表层的叙事,掩盖住了实际的核心。
这个底下的核心故事,与监狱没有关系。
但还是与反抗、自由、希望等等关键词,密切相关。
听起来玄乎?
我换个方式一说,你就懂了。
你把你的整个常规人生,看做是个监狱——就是这个肖申克的监狱。
监狱长,就是你生命中的最大敌人,大Boss。
你因为什么而进的监狱,我们先不讨论。
总之,没有正常人会愿意呆在这个监狱里。
这个监狱,就像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些,对你造成束缚、压力,让你无法摆脱的事物——
好比,一份让你很痛苦的工作。
一段让你很痛苦的感情。
或者是,看不到未来,找不到方向的无趣生活。
所以我们都渴望反抗、渴望自由,哪怕渴望有一小段休息的时光。
就像电影里面,罪犯们在早上10点的屋顶,惬意地喝着小酒一样。
这些情感,都能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找到。
有朋友也许会问,你这样联想纯属脑洞太大,过度解读了吧?
看具体情节。
安迪进入监狱,等于人生重头开始。
他要重新学习所有事物。
一开始,安迪就被脱光,冲水。
像个Baby一样赤条条。
这叫重新做人。
我们记住这个意象,文章后段,我会给出回应。
接下来,你首先得学会规矩,重新做人的规矩。
这些规矩包括了衣、食、住、行。
影片对这四样行为,都进行了描述。
监狱里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吃饭的食堂是什么样的:
住的地方是小格子(只是你不用花钱买):
平常出来行走,也就是操场上放放风:
衣食住行,四个元素影片全表现了。
然后你开始交朋友,开始在监狱里工作。
你看,跟你日常要做的事,有毛区别?
我看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也没比安迪好到哪里去——
在家吃饭,出门上车,到公司工作,感觉连放风的时间,都没有。
大多数犯人,并没想过怎么逃离这样的生活。
安迪就不一样了,他一开始就精心策划——
要的就是自由。
放到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们也想要自由啊,比如财务自由,想去哪玩去哪玩,多好。
但你有没有安迪这样的毅力,用二十年去挖个洞?
安迪会被包格斯兄弟这样无端充满恶意的人暗算。
现实生活中,谁又没遇到过这样的小人?
刚开始工作有了点起色,安迪获得了监狱长的信任,并干了点实事,搞起了图书馆。
然后呢,老板只不过是利用他,玩弄他。
这种情节你在生活中熟不熟?
肖申克监狱里有个词,叫 “体制化”。
开始是监狱管制你,后面你却依靠它,离不开它。
你再也不想、也没有能力去为生命做出改变了。
听上去也挺像公务员单位的啊!
所以说,如果你肯仔细分析影片中的情节,就会发现——
《肖申克的救赎》也可以当成是一部职场电影,或是讲述你人生困境的电影。
因为真正讲人性的故事,很多都是类似的,尤其,是讲到你心坎里的那些。
它们都在述说人与外部世界的对话,更多的时候是对抗。
最后,你可能会失败、妥协。
也可能会暂时胜出。
对于创作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结果,也就代表着他的人生观。
所以导演达拉邦特一直不愿意拍摄现在这个,两人相见的大团圆结局。
因为他认为——
人生没有大团圆。
但是观众希望看到大团圆,所以影片的结局,就拍成了现在这样。
另外,光有一个好故事的概念是不够的。
故事的讲法,才是决定你这个故事品质的根本元素。
就像创业一样。
光靠一个点子或一个概念,可能是能暂时吸引到人们的眼光。
但能不能执行到位,能不能把能量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机释放出去,这才是关键。
听上去好像在谈成功学。
这部电影讲的也就是成功学。
一个人如何能在一个封闭系统里成功,并最后摆脱这个系统的故事。
那么,《肖申克》是怎么能把故事讲到现在的第一位呢?
我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肖申克的救赎》核心叙事方式,我称之为“三反”叙事。
三反是哪三反?
反面、反衬、反转。
先说什么是“反面”。
看过《肖申克》的朋友,都会对影片的主题印象深刻——
“希望是个好东西”,“自由是个好东西”。
但优秀的讲故事者,往往都不会直接去表现你的主题——
而是从反面去表现。
什么是反面?
就是当你想强调希望力量的时候,要真正花心思去做的,反而应该是如何渲染绝望的力量。
从叙事内容上讲,《肖申克》是充满了黑暗、压抑、绝望的电影。
开场就是被陷害。
然后被强暴。
被强权统治。
影片一直到将近四十分钟的时候,才给了我们第一次真正喘息的机会——
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屋顶喝酒”段落。
在这些黑暗当中,偶尔你能看到几束光,看到一点小的希望。
所以你才会对希望特别向往,特别有印象。
这就叫做“反面”叙事。
正因为这种压抑的反面叙事方式,所以这个时候,释放段落的情感能量就更强。
就比如影片最华彩、最让人难忘的段落之一——
安迪私自播放“费加罗的婚礼”。
他把警卫锁在厕所,关起广播室的门,打开音响……
音乐想起,整个监狱的人都停下手里的活。
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
反面叙事的另一种发展方向,其实就是反向叙事——
观众预想到什么,但就不给你什么。
比如,一般的罪犯坐完牢出狱,都是又吃又喝又玩妞。
有的还被以前的犯罪份子勾引,继续做坏事。
有的就洗心革面,回归家庭做好人。
但这部电影里的罪犯出狱后,跟所有人的正常期待都不同。
他们过着比普通人还普通的生活,没人招他惹他,自己却过不下去了。
应该说,这就是一个很精彩的反面,或者是反向叙事技巧。
编剧设计核心点就在于,人人都想出去,出去后发现还不如在里面呆着。
这部电影把整个监狱外的生活,我们人人都认为是最正常的现代化生活。
做成了监狱的感觉。
又回到我最初说的,生活就是每个人最大的监狱。
所以,你怎么能对这个故事不产生共鸣。
然后我们再说三反里的第二反——
“反衬”叙事。
反衬跟我们讲的第一个关键词“反面”,有点不同。
反面叙事类似于对比: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同时突出了对比的双方。
反衬叙事的核心,是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在《肖申克》救赎里有这样一对名留影史的CP——
安迪和瑞德。
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瑞德,他的那条线索就是最明显的反衬叙事。
影片从头到尾,都由他的画外音构成。
基本所有的叙事,都是从他的视角来看。
也就是说——
整个故事是他讲给我们听的。
但这个画外音和视角的指向点,还是影片的男主角——安迪。
表面上看,好像安迪的戏份变少了,瑞德的戏份变多了。
但实际上,用反衬手法出来的人物形象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瑞德的视角是表,安迪的内心是里。
它带领着观众,由表及里。
再说另外一层。
其实瑞德就代表普通人,你我他——
我们尽力活在这个世上,想过得好点。
而安迪就是理想中的我们自己——
专业,顽强,坚持,善良,还爱好个艺术。
他甚至可以跳出这个世界的禁锢,达到生命的大和谐……
好像有点太鸡汤了。
总之你可把瑞德和安迪,看成是每个人的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
影片就是用现实,来反衬理想。
尤其是这个反衬的手法,还跟影片叙事最核心的第三个“反”息息相关——
这也让故事的精华,得到展现。
说到反转,所有看过本片的人应该都会想起最后越狱的那个反转。
无论在情绪还是情节的铺垫上,都是毫无疑问,非常成功的大高潮。
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就不重复了。
我说的反转,除了这个高潮外,其实也是指整个叙事方式的反转。
这个故事的经典之处就在于——
它表面讲的事情跟实际讲的,是两回事。
观众在前两个小时里,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故事。
影片实际发生的、埋藏在肌肤底下那个“越狱故事”,我们一直没有发现。
但编导会通过很多蛛丝马迹的细节,向我们暗示——
不光是越狱进行了反转,之前所有的情节和细节,也都进行了反转。
包括安迪为什么爱刻石头、他为什么喜欢散步时到处乱晃、为什么喜欢女明星海报。
为什么要借圣经、为什么积极帮监狱长洗钱。
之前我们看到的所有正常的叙事细节,正常的生活举动,在这个反转之下,都赋予了第二重含义。
从人物塑造的方面来看,影片对安迪的人物关系,也进行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反转叙事。
简单说,就是所有跟他发生关系的人和事,最后都有一个反转。
包括他刚进监狱时,瑞德与他的关系、狱友与他的关系,是陌生的、不信任的。
两人第一次交谈时,瑞德的眼神是上下打量的
狱警与他的关系,是恐吓的、强权的。
还有监狱长与他的关系。
这些都是阶梯式的一个个进行反转。
最后,全部被安迪收服。
就算是最开始的杀妻案,后面也反转了。
因此,这是一个从细节到主线,都预埋了很多反转因素的剧本。
而这个时候,瑞德的视角,他的讲述方式,就构成了对观众的欺骗——
因为观众会下意识的认为,画外音是全知的。
但瑞德的画外音,一直对观众隐瞒了最重要的信息,这样才能形成反转。
这也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反衬视角的作用。
当然,你可以说瑞德画外音不厚道,干嘛故弄玄虚。
所以导演要找摩根·弗里曼这样忠厚老实的面孔来演——
谁会忍心说他的坏话呢?
我们现在再看安迪在雨中获得自由的镜头,就好像看到了一个人的新生。
这个时候你再回想一下,他刚刚到监狱时光身子被冲水的那个镜头。
两个对比一下,是不是很感慨?
我们之前讲到为什么大家喜欢看《肖申克的救赎》,并且会被打动。
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片。
那就是因为在现实里,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缺乏反转。
在各种束缚下各种压力下各种偏见下,生活平平淡淡的就被体制化了,时间就过去了。
但安迪却能抱着恒心,用自己的能力,给生命来一次大反转。
这不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吗?
不是安迪要得到救赎,而是我们的人生,要得到救赎。
所以,电影的造梦,它不光是造一个世界,更是给你造一个向往,造一个希望。
从这个意义上看,《肖申克的救赎》从最初的不受欢迎,到现在的大获的成功。
就是给世界影坛的一次奇迹大反转。
毒舌电影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话想象续写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