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厂季克良家里夫人

季克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名誉董事长介绍
摘要:季克良,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
季克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名誉董事长介绍
季克良,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
1964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食品发酵专业,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工作,曾从事茅台酒的生产技术、科研、质量管理、党务等工作。
2011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季克良就茅台酒的相关问题向全国消费者和媒体做出回应。
在近50年的时光里,茅台与季克良慢慢交融在一起,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茅台也成就了季克良。
他成为茅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第一个用科学理论解读茅台的人,在茅台酒厂的悠悠岁月中揭开了茅台酒的神奇工艺之迷,成为了世界级酿酒大师、著名的白酒专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季克良对国酒茅台及中国酒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日,在2012全球白酒发展论坛上,季克良声称“茅台中含有1000多种微量元素,这是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外国名牌蒸馏白酒都无法相比的”。
1939年4月,季克良出生在江苏南通。
1960年,季克良考入了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食品发酵专业。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这个院系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相关科系共同组建的,1958年该系整建制迁到无锡。
就在1963年,茅台酒的质量出现了波动,这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和原国家轻工业部的极大关注,周总理指示要求选拔、培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茅台酒厂,以便跟踪研究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保证品质。
1964年,刚刚毕业的季克良被轻工业部选拔、分配到远在贵州的茅台酒厂工作。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颠簸,季克良第一次踏进了茅台酒厂的大门,这一干就是47年,小季成为老季,又成为了今天的季老爷子。
季克良来到茅台酒厂的时候,正值酒厂的低谷时期,当年产量只有220吨,亏损则高达84万元,人员只有300多人。
1981年,季克良被任命为副厂长,1983年,他成为茅台酒厂的厂长。
1985年,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的季克良主动辞去厂长职务,成为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位总工程师。
1991年任厂长兼厂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
同时,季克良还是我国著名评酒专家,曾任全国第四届、第五届评酒委员,中国白酒协会常务理事,中共十五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
1992年、1995 年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全国 “ 五一 ” 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国企经营管理者;从1999年到2002年茅台年销售收入从6亿元上升到20多亿元,稳居全国第二,远远超过第三位品牌。
1995年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曾发表白酒技术及企业管理论文数十篇。
1997 年当选十五大代表,是贵州省第九届人大代表,省七届政协常委。
1998年,金融危机剧烈冲击加上山西朔州毒酒案爆发,使得整个中国酒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连一向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茅台也出现了滞销。当年5月,季克良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集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于一身。
日,贵州茅台挂牌上交所,并在之后成为中国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百元股”之一。这一年,茅台酒厂实现了产量6000吨。
2003年,茅台产量首次突破了一万吨,这也是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茅台的期望。在产量突破万吨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季克良感慨万千,“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说。
2011.10 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董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贵州省酒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
您可能关心的页面: 、 、 、
文章相关标签: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最新加入文章
十大数据是企业品牌信用指数(见会员等级和服务)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真实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十大品牌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 | 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 |
R/TM/C图形文字为公司或相关单位商标版权,受法律保护 请勿转载 |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认准唯一正宗谨防假冒!所在位置: >
烟王褚时健和茅台元老季克良的相见
这一天或许我们等待得太久,也或许,就从来没有奢望发生过;他们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曾经曾经的曾经,今天今天以前的以前,他们一股脑儿地投身和沉浸于各自所热爱的领域,就像启明和长庚两颗从来都不会相交的&双子星&。可当有一天,一个名叫&李克&的&法师&让时空瞬间发生神奇地逆转,于是,他们从各自的轨道里欢喜地走出来,两双刻满岁月但依然充满力量的大手欣喜地紧握:那一刻,两颗璀璨的星星,那道交汇时发出的烛照的光辉,便成为了永恒和定格。
2016年的7月16日绝对是中国烟酒界一个应该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在著名咨询人李克的创意组织下、在知名酒业媒体人王安石的有效协助下,中国&烟王&褚时健和中国&酒王&季克良在云南玉溪大营街褚时健的家中历史性地会面了。
褚时健和季克良的相见,既是两个古稀和耄耋老人行进到生命更远处极其不易的一次相见,又是烟酒两个顶级企业红塔山和&教父&、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烟王&和&酒王&的伟大相见。烟王和酒王历史性地相见,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嗜好品烟草和白酒业的血脉和情缘。
将时间往前回溯,早在2005年,我和阿丙作为《糖烟酒周刊》烟草的主要负责人,到云南红塔集团探访、参观时,看着不远处矗立的&红塔山&,我们满脑子想的就是&褚时健、大营街、哀牢山&。那年的褚时健已经摆脱囹圄、&扎&进哀牢山的柑橘园了,种植的冰糖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那时的&褚橙&还不叫&褚橙&。
2009年,我陪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季老爷子应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和其顾问、也是我的好大哥李克之邀参加&红塔山&创牌50周年庆典活动,庆典结束,柳董事长曾问询过季总,要不要去看褚老。但那一次的行程和机缘,使得两位&大王&错失了见面机会。这一错就是七年。
今年5月的某一天,李克给我打电话,说褚时健褚老想见季总季老,让我帮忙衔接并确定季老的时间。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次与季总通电话,并与李克协商确认,最终将两位老人见面的时间定在了7月16日。考虑到褚时健褚老已近90岁的高龄和身体原因,我们商定见面的地点就在云南褚老的家里。季总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7月15日,我刚刚从兰州结束&2016年黔酒中国行&的首场活动,再专门飞到贵阳,陪着季总及他的好朋友贵州股份公司董事长蔡友平、贵州迎宾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明锋一行四人赶赴昆明。在李克和褚时健的公子褚一斌以及佰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昆明短暂停留一夜后,于7月16日一早八点钟,驱车100多公里,到达位于玉溪市大营街褚老的家里。
在见面的前一夜,想到神交已久的两个传奇老爷子的即将见面,我们都禁不住地兴奋和激动。李克说,山高人为峰,富有传奇色彩的褚时健褚老是一座高峰,为茅台甚至是整个中国白酒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季克良季老爷子也是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峰,今天褚老和季老爷子的见面就是&两座高峰的相会&。
说来也巧,一是生于1927年的褚时健与生于1939年的季克良都属兔儿,两人年龄刚好相差一轮儿,二是今年5月初,我在北京与知名职业经理人、故友路通见面,他赠送给我其夫人著名财经传记作家周桦耗时一年多精心完成的的新著,恰好就是《褚时健传》。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认真地读完《褚时健传》,对褚时健的人生脉络和其至今仍然作为极富意义和象征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代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深入的认知。再加上此前原本对季克良季老的熟悉,他们俩的正式见面,仿佛就是冥冥中的安排。
在去往褚老家中的路上,我掩饰不住喜悦心情,也出于职业的习惯和对两位老人相见的重大意义的考量,不断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着类似于&直播&的信息,也不断有大量的朋友在朋友圈各种留言,极其关注和各种嘱托。那时我和李克都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仅是褚、季两座高峰相会的策划和实施者,也将真正见证&烟王&和&酒王&的伟大相见。
陪伴着季总,从昆明到玉溪100多公里的路途好像一下子缩短了。
路途中,季总给我们讲述了他作为茅台酒厂厂长和茅台集团董事长时曾经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谈到了关键的茅台酒的质量、茅台酒的演变和博弈、独特的茅台酒厂的&质量效益观&。他把&质量&上升到企业领导人政治生命的高度,指出&质量不仅是和企业的生命,也是领导人的政治生命&。他强调,&在烟酒这样传统而特殊行业里的制造企业,质量就是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质量就是占有,茅台这么多年来奉行的就是通过质量取得效益&。他也分析,&如果以&效益&为中心,很可能就会出现以次充好&;他坚持&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懂业务&的治企理念。
谈到价格,他也告诉我们,曾经有过到百货公司蹲点两个多小时进行市场调研的经历,专门看女同志买衣服。他发现,女同志在选购衣服的时候会很仔细地看,一个一个针眼地看,一颗一颗纽子(纽扣)地看,正反面地看。他说,我们卖酒,不能光考虑自己,更要考虑消费者。&我们虽然是生产者,但也是消费者&。他高度赞扬了这段时间以来李保芳书记对茅台市场尤其是茅台酒价格的管控和治理的行为。他也简要向我们回顾了茅台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几个关键时段出现的酒业发展观点和思潮的竞争。
行程异常顺利,不知不觉,不到十点钟的时候,我们的车就到达了褚时健褚老的别墅小区中。一路引领我们的褚一斌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家。
进家,见到褚时健,褚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挺拔、壮硕。褚老的腿脚有些不灵便,季总主动迎上前去。在褚一斌给他们二人相互介绍完后,褚时健紧紧握住季克良的手。他平静的面容下,或许内心也是波澜起伏波涛汹涌。那一刻,作为在场和见证的我无从得知两个老人首次见面的具体内心活动,只是觉得,他们握住彼此双手的那一瞬间,他们的眼神好像突然都亮了起来,好像突然迸发出了一种熠熠生辉的光彩。这光彩中有彼此的温暖和慰藉,有惺惺相惜,有对时代和命运以及曾经同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掌舵者时面临相似境遇时的感喟。
褚、季的相会,既是不期然而然,又仿佛是期待已久、早就应该&生发&的&故事&。从他们握紧双手的那一刻起,&两王&历史性地见面了&&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他们彼此欣喜,甚至眼中也噙着泪花。
之后,从堂屋进入客厅,在一个宽大的俄式皮沙发上坐下来,他们再一次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握住之后,许久都没有松开,他们就那样一直握着手交谈,仿佛也不愿松开&&在两个紧邻的单人沙发中相邻而坐,在上午充沛的射进屋中的阳光下,他们好似攒了许久、内容充实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季克良对褚时健说:&褚橙做得好,我有买来吃。&他也关切地问面前比他年长12岁的这位传奇老人,&今年挂果了吗?一定要去褚橙庄园看看!&
他们说起一些共同的旧相识,说起共同的经历,早已拿出老相册的褚一斌,在一旁翻开一些照片,帮着两位老人回忆往事。
面容刚毅、精神矍铄的褚时健无限感慨地说,&我们这代人磨难太多了,一年一个变化,三年一次运动,现在太幸福了&!
季克良告诉褚时健,这次来看褚时健,不仅茅台酒厂非常支持,而且儿女们也催促了好几次,让他早点成行。他也跟褚老讲,&我们新来的李书记(2015年8月到任茅台的集团党委书记李保芳)很能干,很勤奋,让我告诉你,他会选一个周末来看你。&褚时健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
季克良也给褚时健专门儿从贵州带来了陈年茅台酒,送给褚老,并早已在其中一瓶30年陈年茅台酒的瓶身上工工整整地签好了自己的名字,写着&褚时健先生留念&。
季克良将签好名的那瓶酒交到了褚时健手中。褚老接过酒,很仔细地看,一边说着&谢谢&,一边也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很动容地告诉比他年幼的&小兄弟&季克良,他说自己曾经很喜欢喝那个2斤装的茅台酒,不过今年由于身体原因,不怎么喝了,烟也不怎么抽了。季克良闻听,赶忙询问着褚时健的身体状况,也委婉地建议他这位老大哥,每天少喝一点茅台酒,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董酒公司蔡友平董事长也给褚时健带来了老董酒,打开,放在褚老前面的茶几上,季老则在一旁帮着介绍和讲解。大姐大刘湘云给褚老带来了法国波尔多大河的葡萄酒和柏联庄园的普洱茶,并重点把&茶&的情况介绍给褚老。
听完刘湘云的介绍,褚时健大加赞赏地对刘湘云说,&小妹呵,你为云南人民做了大贡献,云南的茶业现在发展得还不够好,普洱茶还没建立标准,许多基础工作还没完善,你的普洱庄园有机会建立标准&。一旁的季总插话说,&谁建立标准谁就有话语权,就像你的柏联酒店,完全建立了一个高标准&。
听完二老的肯定和勉励,刘湘云认真地说,&佰联茶园的&第一车间&是跟褚老学的,窖藏是跟茅台和季老学的,十年磨一剑,我们还在学习成长的路上&。一旁的李克也不失时机地向褚老与季老介绍相关情况。
在攀谈了近两个小时后,褚老招呼着他的老伴、现年已经85岁的马静芬老师和一斌大哥帮我们准备午餐。午餐主要是云南特色烧烤。我们一行人在褚老的带领下来到室外的小花园中,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褚老一家人为我们精心烤制的云南特产&饵块粑粑&。粑粑里裹上马静芬老人亲自做的肉酱,蘸着褚老亲手剁的干巴菌,美味无比。季总也胃口大开,吃了好几张粑粑。
期间,褚老在烤饵块粑粑时有感而发的话被我的同行云南本地媒体人周重林记录了下来。褚老说,&烤饵块的时候要用心,不用心就烤不好,火一大就容易糊&。李克补充,&用心烤出来的饵块就香&。
坐在旁边的马静芬老人看着为与季总和褚老见面特意穿着白色长袍盛装的李克,幽默地问,&你怎么穿着我们(女人)的衣服?&给马静芬老人拍照的时候,马老师特意强调,&要离远点拍,离远点拍,没皱纹&。她还让一斌大哥帮她开通微信,吵吵着要我们给她发拍的好看的照片,开心的像只小鸟。
除了饵块,褚老也准备了其他的烤食,还有各种菌子、烤鸡、汤,马静芬老人也热情备至地不断地向季老和我们推荐着她各种自制的诸如鲜花饼、蜂蜜等。她今天的心情超好。关于她的健康,虽然前几年历经了一次攸关生死的化疗手术,但据一斌大哥讲,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耳聪目明。午餐前后,马静芬老人也来者不拒地和我们每个人合影,异常活跃。最后,她还鼓励季总亲自试试烤饵块。
在整个午餐过程中,褚老一直在后厨指挥、忙碌着。开始的时候,也陪着我们坐到小花园里,但言辞不多。后来,他进入屋中的厨房里,一直忙活。在他进入厨房长时间忙碌的时候,我也换了长焦镜头,站在外边的窗下,通过敞开的窗户、透过相机的镜头,审视和观察着褚老,拍下他在厨房里各种劳作的照片。他自顾自地忙碌,无视我对他的拍摄,也并不回避我的镜头。从镜头中,我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的衰老,他一点儿也没有通常耄耋老人的那种沧桑和老迈感,而正相反,我看到的却是更加鲜明的从一进屋就对他建立起来的那种&刚毅和挺拔&的印象。褚时健方正普通的面容下,皱纹丛生,然则似乎写满厚重,也呈现出一颗平静的内心。我想这是褚时健历尽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涅和超越。
读周桦《褚时健传》中,褚时健在他《种橙十年》的自述中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我种橙也都有13年多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变成了80多岁更老的老人,我一点儿也不惆怅,我觉得这是我这80多年最放松的阶段&。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竟然生发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欣慰和感动,还有深深的钦佩和敬意。应该说,褚时健的人生比季克良的更加充满波折和跌宕起伏,再加上年龄,也正因此,表现出来,褚时健的内心也更安静和沉默。而季总,显然要轻盈一些。
相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结束的时候到了,也到了褚老的午休时间。我没有注意到褚老和季老两个老人是如何告别的。我们一一地与在小花园里、始终忠实守候在烤盘旁、意犹未尽的马静芬老人握手告别。据说从新加坡回来后、被父亲褚时健坚决要求下田干活、皮肤晒得黝黑的一斌大哥将我们不舍地送出来。我最后一次再看了一眼屋里挂了不少照片的褚时健和马静芬老人温暖的家,看了一眼就在几个小时前、两个老人握手攀谈的那张宽大的皮沙发,簇拥着季老走出了院子。
发动机鸣响,汽车缓缓开动,褚时健和季克良,一个&烟王&和一个&酒王&的历史性见面结束了。
在过程和归途中,我一边发着朋友圈,按照之前答应微友们的要求,及时公开和发布着两位老人相见时的细节和他们相会时拍下的珍贵照片,一边也不断地想和思考:
褚时健和季克良作为两位极具相同气质和工匠精神以及拥有共同治企价值观、曾分别执掌烟酒两个最著名和复杂国有企业的智者和&大师&,究竟有哪些不同?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在向后人传承时又会有如何的侧重?他们历史性的相见意味着什么?将给烟、酒以及农业企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将会改变什么?
归程中,我也把从《褚时健传》中读到的诸如&无论你做到哪一行,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的,产品质量不过硬,单靠宣传或者什么优惠,人家上一回当,第二回、第三回,肯定不上了;我们红塔山香烟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涨一块钱,这还是我们控制了的,把这个涨幅控制在一块钱左右,不然纯粹按市场需求,会涨价更多,我是考虑企业生产产品是要给消费者消费的,他们如果在价格上承受不了,即使买了一回,也不再买第二回,我们不这么干;农作物这个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做事风格,你尊重它的生长规律,按规律办事,认真对待,一定会有好回报;我的个人价值就是要通过不断做事才能体现&这样我&称之&为褚时健的&语录&读给季总听,把朋友圈里大家关注、热评和热转褚、季见面的微信内容让季总季老看,季总不说话,会心地笑着。
我知道,这次与褚时健褚老的见面,季总季老还是留下了一丝遗憾。这遗憾就是未能亲自到位于哀牢山褚老的褚橙果园里看看,看看那些承载了&褚时健精神和气质&、酸甜有度、鲜活顽强的褚橙。他知道,褚橙和褚橙庄园也是作为和他同时代的一个可敬兄长在人生的巅峰跌落后再次崛起、一个近90岁高龄老人延续生命的动力和心脉所在。作为见证者和旁观者,我也深深地希望和祝福:或许因为这点缺憾,在此后两位老人都将是可见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再次相聚。而这第一次的伟大相见,李克首当其功。
行业津津乐道。这次,围绕这两位老人的伟大相见所引发的关注和热议,再次证明了&包括褚时健、季克良在内的企业家群体的独特价值和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如何强大,企业家精神永不过时和永不磨灭的不变&的铁律和真理。我们永远都需要迷茫中为我们举起火把、照亮道路,在僵化和躁动中勇于革新和打破,在疯狂奔跑中保持理性和严谨以及对常识和规律永怀敬畏、对技术的进步和实践近乎于痴迷和偏执的那些少数独特的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次相见,我们还组建了一个名为&中国烟酒茶顶级群&的&小群&,而我们可爱的季老爷子在开始也熟练地使用微信阅读信息、收发照片的同时,也加入了这个群。
岁月是一条河,企业漫长的经营更是如此。很显然,褚时健、季克良、王石、任正非、柳传志这些不同行业中的优秀的企业家就是这条河中最鲜亮的浪花,而我们这些追随者,宛如簇拥在他们身边、堆积力量的细小的水流,他们永远吸引和洗涤着我们&&
关键词:&&& 来源:酒说 作者:王安石
(责任编辑:李少远)
佳酿网声明:
① 在本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
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联系:
② 来源注明“佳酿网”的稿件系本站原创内容,其他媒体转载须注明“佳酿网”。
③ 本站愿与各类媒体、出版社、营销公司等机构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
这一天或许我们等待得太久,也或许,就从来没有奢望发生过;他们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曾经曾经的曾经,今天今天以...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佳酿网 投稿信箱:
客服信箱:
本站转载及访客投递的文章均不代表本站观点, 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邹江鹏:我与季老二三事(内附季克良20张罕见照片)_微酒-爱微帮
&& &&& 邹江鹏:我与季老二三事(内附季克良20张…
点击上方“微酒”可以订阅哦!文 邹江鹏8月25日,贵州茅台股份发布关于刘自力先生与季克良先生不再担任公司相关职务的公告。并对两位任职期间所作出的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并感谢!面对着这样的消息,我感概万千,本来对于我这样的晚辈,是没有资格来写季老的事情,但是出于对老先生的崇敬,也来聊聊我和季老接触过的二三事。季克良,1939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食品发酵专业,作为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工作的第一批大学生,曾从事茅台酒的生产技术、科研、质量管理、党务等工作。曾经集贵州茅台酒厂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于一身,2011年10月任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日正式宣布退休。平易近人念故交第一次见到季老,应该是在2012年9月的贵阳酒博会上。在这次大会上,我在贵州著名白酒专家方长仲老师的带领下,去拜访了很多酒界的前辈专家。方老和季老是几十年的交情了,同为七十多岁的酒界老前辈,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季老也是个很讲感情的人,对于老朋友特别的热情,所以在酒博会上一见到方老就马上握手,非常高兴。“老方,你最近身体怎么样?看起来精神很好嘛!”“还可以,喝你的茅台酒身体好,哈哈!”两位酒界的前辈在看似简单的话语中透露着深厚的感情。“老季啊,这个小邹是个搞酒的博士,你多教教!”当方老把我引荐给季老的时候,我紧张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礼貌的鞠了个躬说“季总好!”。季老看着我笑笑,握了握我的手,非常平易近人。这是我第一次结缘并尝试拜师季老。旁边恰好是贵州醇展位,季老问主管技术质量的贵州省白酒评委封家文:“你们的鄢厂长现在好么?我和他打了好几年官司”。鄢厂长即鄢文松,八十年代当上贵州醇厂长,曾经为了茅台生产一种酒也叫“贵州醇”而和季总打了很久官司,后来茅台只得改生产“茅台醇”,这让贵州醇名声大振。而今老一辈的许多酒界前辈己经淡出人们视野,留下的是厚重的白酒历史和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继承,把白酒发扬光大! 桃李天下育英才季老作为茅台酒厂第一批大学生,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充实到茅台酒厂的各个关键岗位,还亲自指导过至少3位博士。大弟子郭坤亮博士,六零后,茅台酒厂的第一位从事技术的博士,一直跟随季老进行了大量的茅台酒工艺技术研究,现任茅台酒厂副总工;二弟子汪地强博士,七零后,也是我川大的同门师兄,跟随季老完成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现任茅台酒厂国家级技术中心副主任。还有就是我这个编外弟子邹江鹏,八零后,留法归国博士,这个是怎么来的呢?刚才已经给大家讲述了我第一次经由著名白酒专家方长仲老师推荐,拜师季老的故事,其实这种努力我不止一次尝试。下面再讲一下由贵州食协会长庹文升老先生推荐拜师季老的故事。2013年1月的一次重要活动上,我再次有幸与季老相见。这里我再次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原贵州省委常委、中食协副会长、贵州食协会长庹文升老先生。庹会长对我较为熟识,作为贵州白酒行业协会的掌门人,他也非常重视白酒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活动的宴会上,当我向庹会长敬酒的时候,他一下子转过头对坐在旁边的季老说:“季老啊,贵州有茅台是好事,但不能只有茅台啊,你要多带几个像小邹这样茅台以外的徒弟,让这些博士们把酱酒发扬光大!”季老还是那么微微一笑,点点头:“好好干,年轻人,世界是你们的!”行业泰斗指方向自此之后,我常常通过电话短信向季老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落款总是“您的学生邹江鹏”,也每每得到季老的鼓励,加上参与协会的各种标准、技术工作的制定,我与季老的接触越来越多。在制定《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季老对技术的严谨和对行业的指引。贵州酱香型白酒企业在省质监局的指导下,由贵州大学、茅台集团等贵州省内主要白酒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多次开会共同讨论,历时2年,于日发布了全国首个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其中有65项标准。而酱香型白酒年份酒标准《陈年酱香型白酒生产管理规范》在经过多次讨论后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没能进入该标准体系,该标准引起争议的是“勾兑过程使用的主基酒酒龄应不低于产品标示的年份,且主基酒比例不低于50%”,也就是说标识为10年的年份酒,其中10年的基酒必须达到50%,这个标准没有得到一致认可。当大家一直争议不下的时候,季老一语定乾坤:“年份酒的标准,如果这样制定,茅台酒厂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其他酒厂怎么办?我们要考虑贵州其他企业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还是不要把年份酒的标准纳入这个地方标准体系为好。”在每一次开会审定标准的内容时候,季老甚至对于每句话的语法,每一字的正误都仔细审定,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行业泰斗治学的严谨! 仙风道骨飘酒都为了进一步学习酱香型白酒的技术,我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茅台镇。在仁怀中枢,我多次看到季老衣着平凡朴素,仙风道骨的在街上路过,每次我向季老打个招呼,他也很热情的回以一笑,给人的感觉就是邻家的老爷爷一般。有一次,一张满头银发的季老和夫人手挽着手走在仁怀大街上的照片引爆了朋友圈,大家都由衷的发出赞叹,季老在做酒方面绝对是行业泰斗,在做人方面,也堪称楷模。有一首歌这么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季老夫妇的这种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感情,是我们所有人都崇敬和羡慕的。季老就是这样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酿一瓶酒,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个人!祝愿季老在今后的生活中健康长寿,继续指引中国酱香型白酒前进的方向!泰山北斗季克良,仙风道骨美名扬,酱酒宗师同天地,千年茅台万年香! 老照片:“茅台酒魂” 季克良,20张老照片,20个瞬间季克良,1939年出生,贵州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他是茅台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茅台教父”。1965年,到茅台工作不久的季克良(第三排左四)与技术人员在当年的办公楼前合影。(2001年人民日报摄)40多年前,季克良与妻子在茅台厂房留影。(2001年人民日报摄)客厅略显拥挤,较为特别的是一张脱了漆皮的写字台上的笔记本电脑,一张六十年代季克良向周恩来总理赠送茅台酒的照片。(2001年人民日报摄)上下班喜欢轻车简从。 (2001年人民日报摄)见到老工友,总要热情地聊上几句。 (2001年人民日报摄)一享天伦之乐是季克良的宿愿。 (2001年人民日报摄)季克良便住在这栋在茅台算得上是“贫民窟”的单元楼中。(2001年人民日报摄)这些年,在“饮酒伤肝”尊为常识的背景下,季克良发表大量论文,阐释喝茅台有益于健康的理论。他也坦然,因为“自卖自夸”,曾经遭到了朋友甚至老师的反对,也被人骂过“伪科学”,可内心觉得自己讲得是大实话。对茅台酒的热爱,他发自本真。1964年,季克良分配到偏远茅台酒厂,从25岁一直干到72岁,从小季变成了老季,才功成身退。含着金钥匙出生,被众多领导人推崇的茅台酒,可谓“皇帝的女儿”,然而,1997年金融危机,茅台门口车水马龙的场景不复出现。季克良到茅台酒厂制酒二车间八班亲手操作传授技艺(2009)儒雅、睿智的季克良从不回避自己农民出身,当年他远离家乡时,犹记得父母的叮嘱“要和气,多交朋友,不要吵,不要闹。”因此他在白酒行业朋友众多。季克良回忆第一份工资是42块5,算起当初的工资可以买一箱多的茅台,而如今要买上一箱茅台,绝非工薪阶层可以负担。季克良坦言,茅台绝不能是奢侈品,他希望茅台成为老百姓的酒,家有喜事,老人过寿都可以喝点。如今功成身退的季克良仍然住在茅台镇,儿女都遵守规定没有在茅台工作,甚至没有饮酒的习惯,而他经常跟儿女说得话是:茅台可以“喝一口”。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 (中新网张伟 摄) 酿酒大师季克良在品酒评酒季克良到南通大学参观交流,探讨校企合作。(日)(图片来源 酒闻联播)● ● ●新闻爆料:张静:(一经采用现金奖励)微酒合作洽谈:程龙
梁宛央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酒商买卖新模式!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关注人数第一的酒水新媒体。每天推送精彩的实战营销案例和工具,发布行业新闻和大佬观点。值得关注的酒类行业平台。微信订阅号:zgweijiu,电话: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季克良住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