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进行雍正青花瓷器鉴定定

如何鉴定青花瓷?
本文行家:
&&& 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元代青花
&&& 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宋代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清代青花
&&& 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
参考资料:
[1] 瓷器中国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自幼喜欢收藏和旅游,尤其是热衷于对瓷器收藏,在收藏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收藏鉴赏知识。同时对自己的家乡泉城济南有很深的情愫,如果你想来济南,就先了解一下我的泉城百科吧!如何有重点的鉴别古瓷器?
&&&&来源:&&&&
原标题:如何有重点的鉴别古瓷器?
  瓷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古以来,瓷器就是收藏中的大项,收藏人数众多。近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繁荣,瓷器造假也愈演愈烈,伪古瓷让人防不胜防。对于广大藏友来讲,该如何有效地鉴别古瓷器呢?我省瓷器藏家吕宝成说,古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工夫。鉴定一件古瓷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其次要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初学者来说,鉴定古瓷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住重点。所谓的抓重点就是看胎釉、辨纹饰。
  胎质釉色看仔细
  鉴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细看胎釉,从胎质、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如果我们发现一件古瓷符合上述特征,则其基本属原始青瓷。
  明永乐、宣德、清康熙的江西瓷器,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他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宣德与明永乐时间虽然接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瓷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康熙瓷器,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瓷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有时还有缩釉现象,且底部有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细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康熙年间瓷器的最大特点。
  纹饰用心去辨析
  鉴定古瓷,除了看胎质和釉色外,纹饰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纹饰就像一个人的衣冠,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鉴定时千万不能忽视。
  我国古代瓷器的纹饰繁多,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本身有其时代性,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因此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真武大帝、书写回文、仙人朝圣等图案。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于是这个时期的瓷器图案,在“尚武”方面,有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方面,开始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鉴定纹饰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代同一纹饰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云纹,在元、明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元代朵云纹,其表现形式基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段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的花。明代宣德年间,朵云纹有了变化,虽然也是绘如意头为身,但身上的飘带增多了,有的云头下飘出一带,有的在云头左、右两边和尾部各飘出一条云带,所绘如意头丰满肥壮,飘带瘦长,变化多样。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的如意云纹,飘带较长,是如意云头长度的两倍,尾部的飘带又有突出的小小云块,和前期一条带状有所变化,云头好似露齿的兽面。
  吕宝成说,鉴别古瓷器除了要抓住两重点外,还应结合其他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广大藏友只要潜心钻研,循序渐进,多看多学,就一定能逐步掌握鉴别古瓷的要领。
  目前,我国古瓷器辨伪分为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两大方法。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型、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传统鉴定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放大镜、手电筒等。科技鉴定法主要是通过现代高科技仪器、仪表,对被鉴定瓷器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以期得出一个肯定的量化的结论。
  传统鉴定的优点是方便、简单、经济。鉴定过程是通过对被鉴定瓷器的直接观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一个较为直观的结论。其缺点是不能十分客观,有情绪化的色彩,如果鉴定者经验、感觉不准确,得出的结论也就会不正确。
  科技鉴定的优点是准确、迅速,有数字标准,可量化定性,没有人为的情绪化成分。其鉴定原理是以物品的材料组成、自然辐射、同位素蜕变及釉面老化等自然因素为依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个定量的结论。其缺点是鉴定费用较高,原始数据库的资料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鉴定结果。
(责编:魏欣宁、鲁婧)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瓷器鉴定_瓷器鉴定方法_瓷器鉴定口诀_如何鉴定瓷器_瓷器真伪鉴定-金投收藏-金投网
集金号微信
还没有帐号?免费注册一个吧!
若您已有金投网帐号,可直接登录
咨询热线:400-103-2211
金投收藏网提供了瓷器鉴定,瓷器鉴定方法,瓷器鉴定口诀,如何鉴定瓷器,瓷器真伪鉴定相关的信息介绍和知识查询。
分享专题:
P2P理财产品
信用卡申请
金融便利店
贵金属开户
瓷器鉴定方法
宋汝窑瓷器鉴定四大技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陶瓷文化的黄金时代,汝、官、哥......
古代瓷器鉴定真假的方法,要能在古玩市场的茫茫大海里寻找到有价值的古瓷器、......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宋代官窑瓷器,“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
宣德青花瓷器鉴定方法,宣德青花瓷器鉴定陶瓷界素有“青花贵宣德,彩瓷贵成化......
距离现在几百年清朝,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鉴定时予以很高......
元代瓷器鉴定要点,元釉里红是元代瓷器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元釉里红是陶瓷......
瓷器如何鉴定
永乐甜白釉瓷器鉴定要点,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
德化窑瓷器鉴定基本方法,德化窑的白釉瓷盛行于明清时期,因为釉色为乳白色,......
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李辉炳先生不久前问世的新著(《青花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
瓷器鉴定从哪方面入手,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
怎么鉴定古董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古瓷器鉴定方法有哪些?(一)看造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
瓷器鉴定相关资讯更多公众号:A文化领域艺术交流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青花鉴定之青花口诀,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张天琚的日志
关于元青花鉴定的几个问题——兼谈元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已有 15283 次阅读&
张天琚 文/图
在中国古代陶瓷领域,元青花瓷器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研究学界和收藏界的热门话题。
根据笔者多年收集民间元青花瓷器标本的实践和反复思考、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关于元青花瓷器的研究论文,鉴赏文章都局限于元青花的官用瓷器。
这里笔者所提出的“元青花官用瓷器“的概念是特指: 1351
根据“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的记载,元代官用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其色白如粉的 “饶州御土”数量是不会太多的,也是被元王朝直接掌控使用的。
中国陶瓷鉴赏类的众多的著作,多言元青花瓷器底、足底“露胎无釉”,“无款”,青花色泽“均有铁斑“,“多数器物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次布局”;又说元青花瓷器存世数量很少,国内外“只有二百件左右”或“总数大致在三百件以上” 云云;又说“元代青花瓷器窑址中出土很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品率不高,同时又大量流入国外” 等等。时至如今,上述言论在陶瓷界已成定论。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和收藏界不时发出质疑的声音,但始终未能进入主流认识,其结果是:元青花的历史真实,始终局限于洋人半个世纪前对“元青花官窑瓷器” 的正确但极其有限的观点之中,未能全面反映包括民窑元青花在内的所有元青花的历史全貌。
“有命则供,否,则止”的规制生产的。
其余时间,必然还要生产供中低官僚阶层和上流社会成员以及城市富裕民众需要的民用青花瓷器。
可以肯定,由于烧制成本高的原因,当时青花瓷器尚属于高档瓷器,是民间普通老百姓还不可能享用的奢侈品。尽管如此,元朝存在长达97年,据“……” 富足阶层都不能使用档次或高或低的青花瓷器。
由于所有信息、舆论都以元青花的官用瓷器为主体,于是无论学术研究和民间收藏都将元青花的官用瓷器的特征作为所有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定标杆,完全忽视了元代民用青花瓷器的存在,当然就更谈不上对元代民间青花瓷器的研究,更无助与对元代民用青花瓷器的收藏。
古确定的标准器,从而使宋青花瓷器的研究和收藏,几乎陷于盲区。从而使成熟元青花成为断源之水,无本之木。
12791271(1278) 下令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官府用瓷的的,由此,可以肯定,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前,景德镇已在元朝的统治之下了。此期(指1271年——1279年)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绝不可能停止。所以,
至正十二年(1350年),红巾军攻克浮梁,直到至正十七年(1357年),该地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三年后,形势方才渐趋稳定,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以后,景德镇陶瓷生产得以恢复并有某种程度的发展;但有一段时期的景德镇正处于元朝统治虽已推翻但元朝尚未最后灭亡,明王朝尚未建立、中央政权尚未巩固,明“御窑厂”尚未建立的非常时期。在这段长达数十年的时里,陶瓷生产当然要继续进行,战乱导致所谓“御土”和浮梁磁局的官匠也散落民间;瓷局不存,官府管理失控,民窑的自由会更多,其产品的数量必然增加,质量必然提高;没有官府制度性的管制或约束,没有官用瓷器的影响,元代青花瓷器的特征不可能产生时代性的转变。所以,这一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究竟属于元代还是属于明代,至少单纯从器物特征上来分析,亦难加以确定。这里,也
&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的青白色,釉虽蕴润、肥厚但却使釉下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或青蓝偏灰状态。用高倍放大镜细看,釉下不见气饱,釉面缩釉点、釉裂纹明显;碗底小圈足向外斜削,带**痕的旋底痕迹明显;斗笠式青花碗的纹饰均一笔点画而成,随意、简约,抽象感极强,出现隐晦、深奥字样或图案,一反宋代时期纹饰清晰、寓意鲜明的特征;特别有意思的是根据碗上所绘纹饰,基本可以断定有:骑马图、划船图、残败草木图和草书“赵”字。据此笔者大胆推测,缺乏绘画基本功的画工似乎在碗上描绘一种当时事实上的场景:元人的铁蹄蹂躏家园,田园荒芜,荒草丛生,百姓纷纷乘船逃难,我怀念“赵”宋江山。此外,这组青花碗烧成火候既不如南宋民窑青白釉瓷器高,亦不如元代官窑瓷器高,胎骨粗松,胎体手感轻。总之,无论制胎、施釉、彩绘,总体质量都远不如宋代青白釉瓷器。元人蒋祈所著《陶记》曾有如下记载“土人货之者,谓之‘黄掉’。黄掉云者,以其色泽不美而在可弃之域也。所谓器之品数,大略有如此者。”据此,笔者判断这组斗笠式青花碗应属于“黄掉”即元代景德镇瓷器经挑选而剩下来的等外品,须知,景德镇历朝历代的瓷器等外品也是要进入民间市场的。
二元配方”制作的,胎体厚重;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鹅蛋壳色,系采用蘸釉方式施釉的,器底露胎处能看见明显的手抓捏的指头印迹,底足有工匠有意抛洒的细小釉斑点;
(高岭土中的一种)的所谓二元配方制胎法还不够完善、成熟,技艺高超的“官籍”工匠还十分缺乏,孙瀛洲先生在谈到整个景德镇元代瓷器时说“悬殊极大。”
,面向市场供应的区别,元代所有瓷器品种的档次、质量亦有优劣、粗细之分。
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比官用瓷器白中泛灰显得更灰)或灰黄色或土黄色的;由于粉碎瓷石、淘洗瓷土等工艺的局限性,烧成后的胎体比后世景德镇瓷器仍然粗糙,颗粒状态突出,有偏狭形缝隙,气孔较多,远说不上细腻洁白。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其中,元代民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其胎与元青花官窑瓷器差别不大。(组图五)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用的苏麻离青料呈:浓艳、 淡雅、 青灰三种色感,一般来说,元青花官窑瓷器青花发色浓艳者突出,几乎是确定官窑的重要标尺;而青花发色淡雅、青灰者或青黑者属民窑的居多,不经科技检测,仅用眼学,要分辨是苏料还是国产料,也尚有一点困难。所以,鉴定元青花瓷器是官用或民用,重点是纹饰:前者繁密多层次,精细备至,颇有绘画功底;后者稀疏、简约、随意、草率、匠气较浓。
八思巴文及其草书“福”字的确定是元青花瓷器的重要标尺。
在中国陶瓷史上,在瓷器上草书“福’”字,在全国所有窑口生产的瓷器上都没有为成为主流或主体,绝大多数“福”字款都以楷书、行书、隶书出现。在元代以前几乎难见草书“福”字款,以后,也几乎没有再现草书“福”字款。这是因为 始于汉初的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正如《说文解字》中说:“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到唐朝时,草书已经演变成为“狂草”,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元朝以前或以后,陶瓷器物上基本没有草书“福”字款出现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不少属于元代中后期草书八思巴文“福”字款的瓷器竟被误认为是洪武草书“福”字款瓷器。
考古资料证明,元青花和五彩瓷器的款识,继承了唐宋以来出现的诸多内容和形式,计有纪年款(年号款、干支款)、吉祥词句款、姓名款、姓氏款和记事铭文、八思巴文文字款等,款识亦无定制,毫无规矩。
在元代瓷器上已经出现较多的单一的草书“福”字。此前在全国各地陶瓷窑口是不仅基本不见的单一的“福”字款, 更不见有草书的“福”字款。
其实,元青花瓷器上出现单一的草书“福”字是与元朝强力推行八思巴文紧密联系的。
,,八思巴创制的新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具有若干基本字母,但是它又吸收了汉字音节文字的特点,拼写时也是一字一音。它不仅用来拼写原有的古老蒙语,也用来拼写汉语、藏语、梵语、畏兀儿语等各种语言,而用得最多的还是拼写古老蒙语和汉语。正如忽必烈的诏书中所说:“译写一切文字”。(见图A、图B)
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操作,难为汉人接纳,
从书法上看,八思巴文也具有极强的美感。八思巴文每个字的结构依然非常漂亮。八思巴文书法也借鉴汉文,创造了草书体。元末明初,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草书“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到了明王朝政权稳定巩固以后,草书“福”字逐渐减少,原因就在于明代皇帝是排除元代异己的,这是政治原则问题,明王朝当然要坚决废除八思巴文字,随之八思巴文的草书“福”字便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昙花一现。这里,公布几件笔者收集的元代民用青花瓷罐和执壶的照片,这些器物上的一些纹饰,就具有草书八思巴文的特点。(见组图六)
本文参考文献: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7
(2)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3)孙瀛洲:《元明清瓷器的鉴定》,《文物》1966年第3期;
(4) 三上次男:《陶瓷之路》第16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5)冯先铭:《青花瓷器的起源与发展》,《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2期。
(6)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第4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8)《高岭土史考》刘新园 白焜:(原载《景德镇硅酸盐学会会刊》1981——1982年)
(9)《元青花和五彩瓷款识及相关问题》张英原载《文物考古与现代科学》
(10)张英:《吉林扶余岱吉屯元墓出土瓷器》,《文物》1994年第9期。
(11)《历代陶瓷款识》主编:关宝琮 辽宁画报出版社
(12)《中国陶瓷大典》熊寥 熊微 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13)《中国陶瓷古籍集成》熊寥 熊微 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花瓷器鉴定及拍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