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大道行义和道孝贤什么意思

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
&&&&&&&&&&&&&&&&&&&&&&&&
&&&&&&&&&&&&&&&&&&&&&&&&&&&&&&&&&&&&&&
孝贤纯皇后画像
孝贤纯皇后(日-日),乾隆帝元配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父是察哈尔总管。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号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生平简介〗
  孝贤纯皇后(日~日),,为原配皇后。满洲人,察哈尔总管、一等承恩公之女。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伯父是,康熙英武殿大学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其弟是一等忠勇公,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师。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日)生,比乾隆帝小一岁。雍正五年,经雍正帝指婚,册封为皇子弘暦的嫡福晋,七月十八日奉旨成婚。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生弘暦长女,即乾隆帝皇长女;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生次子永琏,即乾隆帝皇次子;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生弘暦第三女,即乾隆帝皇三女。雍正十一年,弘暦被封为宝亲王,她为宝亲王嫡妃。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宝亲王继皇帝位;二十四日,册封她为皇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册立礼。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薨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二十二日,册谥为孝贤皇后;五月二十一日行册谥礼。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裕陵地宫。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清史稿记载〗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于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于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  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并制述悲赋,曰:“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睢?惟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昔皇考之命偶,用抡德于名门。俾逑予而尸藻,定嘉礼于渭滨。在青宫而养德,即治壸而淑身。纵糟糠之未历,实同甘而共辛。乃其正位坤宁,克赞乾清。奉慈闱之温凊,为九卿之仪型。克俭于家,爰始缫品而育茧;克勤于邦,亦知较雨而课晴。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连弃。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抚诸子如一出兮,岂彼此之分视?值乖舛之叠遘兮,谁不增夫怨{封心}?况顾予之伤悼兮,更怳悢而切意。尚强欢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泪。制泪兮泪滴襟,劳,促归程兮变故遭。登画?强欢兮欢匪心。聿当春而启辔,随予驾以东临。抱轻疾兮念舫兮陈翟褕,由潞河兮还内朝。去内朝兮时未几,致邂逅兮怨无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论生平兮定于此。影与形兮难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术。循丧仪兮怆徒然,例展禽兮谥孝贤。思遗徽之莫尽兮,讵两新昌而增?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谓庶几其可传。惊时序之代谢兮,届十旬而迅如。恸兮,陈旧物而忆初。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91;。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淑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十七年,葬孝陵西胜水峪,后即于此起裕陵焉。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子二:永琏、永琮。女二:一殇,一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
〖名门淑女,中宫贤后〗
&&&&&&&&&&&&&&&&&&&
&&&&&&&&&&&&&&&&&&&&&&&&
乾隆皇帝与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满洲镶黄旗。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孝贤皇后不仅旗籍高,而且出身于名门宦家,世代簪缨。富察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从太祖到世宗时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为大清多建功勋。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她的祖先旺吉努就率族众归附了后金,在统一东北、创建帝国的多年征战中,屡建战功。她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她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孝贤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她的伯父马齐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学士达23年之久,时间之长,在有清一代是罕见的。她的另一位伯父马武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年报效朝廷,深受皇帝的倚重。孝贤皇后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了这位端庄秀美文静的少女,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素质。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富察氏不仅聪明美丽,还非常温柔贤惠,她尽心尽意孝敬公婆,每日殷勤地问安侍膳,恪尽儿媳本分,与公婆的关系十分融洽,深受公婆的喜爱。婚后第二年,富察氏生下皇长女,然而这个公主命薄,两岁时就夭折了。婚后第四年,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二子,雍正亲自为这个孩子命名为“永琏”。据《清高宗实录》卷78记载,雍正为这个皇孙取“永琏”一名,隐含有让乾隆以后将此子立为皇储的意思。婚后第五年,富察氏又生下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即位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举行了隆重的册立皇后大典,立富察氏为皇后。因皇后富察氏谥号为孝贤,故又被称为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相反,她生性节俭,不喜奢华,平时在宫中的装饰打扮用品不是金玉珠翠,而是简简单单的通草绒花。有一次,乾隆对孝贤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乾隆当时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但孝贤皇后却将乾隆的一席话深深记在心里,后来还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孝贤皇后的节俭之风和不忘本色之心,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重。  除了生性节俭之外,孝贤皇后对乾隆感情至深,爱护有加。一次,乾隆帝患上了严重的疖疮,经过多方医治,才渐渐初愈了,但御医一再叮嘱将养百日之后才能完全康复。孝贤皇后听说后,虽然每日要侍奉皇太后,处理六宫的繁杂事务,同时还要照顾教育子女,已经十分劳累了,但为了保证乾隆的绝对休养,不受外界的干扰,她就搬到了乾隆寝宫的外屋居住,随时端茶倒水,亲自喂汤喂药,精心服侍了乾隆一百多天,直到看到乾隆确实康复如初,才搬回到自己的寝宫居住。乾隆病愈后,看到消瘦了许多的孝贤皇后,既心疼又感动,他觉得有孝贤皇后这样的贤妻,是他最大的福气。  孝贤皇后办事很有条理,主持后宫不偏不妒,对待太监宫女宽和仁慈,还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视为己出,因而深得其他妃嫔的敬重,后宫上下都盛赞她的美德。有这样的贤后与和谐的宫闱环境,乾隆毫无内顾之忧,可以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乾隆认为这一切都是孝贤皇后的功劳,对她十分感激,把她视为难得的贤内助。除了对孝贤皇后的贤惠美德比较欣赏外,乾隆对她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崇庆皇太后。乾隆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孝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出身满洲大族,与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同族,其曾祖父是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但其父凌柱官位不高,仅为四品典仪,所以她出身不若孝贤皇后显赫,入侍雍王潜邸时位份不高,仅为格格。然而孝贤皇后生性纯孝,把皇太后侍候得十分周到,总是想方设法让老太太高兴,婆媳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宛如亲生母女一般。由此,乾隆对孝贤皇后十分感激,也更加爱护和敬重。  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
  富察氏共为乾隆生下了2个女儿和2个儿子,但是有三个不幸早亡。  1、皇长女()  雍正六年十月生,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藩邸嫡福晋。雍正七年(一说,雍正六年)十二月殇。未封。  2、皇次子,名永琏。追封端慧皇太子。  雍正八年庚戌六月二十六日申时生,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藩邸嫡福晋。雍正帝赐名。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乾隆三年戊午十月十二日巳刻,殇,年九岁。追封皇太子,谥曰端慧。葬端慧皇太子园寝。无嗣。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下了皇二子永琏(即端慧皇太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给起的,这个“琏”字,就是寓意着有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清朝入关后,前四个皇帝都是由妃子生的,没有一个是皇后生的。弘历立志从自己的下一代开始,皇帝均为嫡出。永琏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属于嫡子,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于是弘历在乾隆元年遵照雍正帝首创的秘密立储的方法,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把谕旨用一个精致的匣子锁起来,放到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竟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仅9岁。乾隆伤心极了,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谕曰:“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  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隆重举丧,弘历多次亲临祭奠。  永琏死后,首先要办理的后事就是选择园址,营建园寝事宜。大臣们提出了几个地方,乾隆都不同意。为什么呢?原来乾隆想把永琏葬在自己的陵寝附近,使骄儿长倚膝下。而这时乾隆的万年吉地还没有派人卜择,这样永琏的葬地自然不能确定。所以只好把他的金棺暂安于京西田村殡宫。  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华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园寝。朱华山,坐落于孙各庄满族乡朱华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间,此山才载于《蓟州志》:“在州东三十里,内有端慧皇太子园寝。”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万年吉地终于确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胜水峪在四年(1799年)定名为)。随后,乾隆派大学士纳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官员带领风水人员到东陵一带为永琏相度园址,先后相看了马兰峪、七星山等地,因这些地方垣局狭窄,下砂稍低,规模未备而落选。后来,相中了黄花山之南鞍子岭前的朱华山。朱华山来龙秀丽、穴情明确,水口交锁、罗城周密。考之理气,龙自天皇左旋入首,水从辛酉右转归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气消纳,最为合局。又刨验土色,至一丈有余,俱系纯黄嫩色,且坚而细,实为上等佳土。经风水官反复详加相看,以朱华山地方山势整秀,垣局实属严密,公同酌议,定下了在朱华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园寝,并绘图呈请乾隆御览。经过反复挑选,最后朱华山以“来龙秀丽,穴情明确,土色纯黄”而中选。经乾隆钦定,钦天监选择吉期,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兴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园寝正式竣工,共耗银十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两,叶子金三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二厘。永琏的葬期选择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当时园寝的大殿还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园寝。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谒陵路过朱华山,还写了一首《朱华山酹酒》:  “兆叶维熊意举男,髫龄书史即深耽。坟前省识吾怀悼,地下应知汝抱惭。觉后梦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难堪。从今拟废苍舒诔,古佛无生叩宝龛。”充分表达了乾隆失去爱子之后的悲痛心情。  端慧皇太子园寝,坐北朝南,背靠朱华山,左右砂山围护,栽种了1360棵仪行树,建有三孔石桥一座,过桥东侧为神厨库、井亭,这是任何王爷陵都不曾有的设施,在太子陵后院,建有石券两座、砖券一座,三券并排,上面封土,里面安葬着端慧皇太子。端慧皇太子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二十一日入葬,尽管园寝工程一直加紧施工,但直至端慧皇太子下葬时,大殿尚未建成,待皇太子金棺入葬中央石券后,工程才于第二年十月基本告竣。  这座园寝,名为端慧皇太子园寝,不单单葬入端慧皇太子永琏一人。乾隆为他心爱的皇太子永琏修建的园寝中,后来又陆续葬入了早殇的6个皇子、1个皇女共8人,故当地有人称之为“八仙陵”。正中石券内葬永琏一人,左侧石券内葬皇七子永琮、皇九子、皇十子。右边砖券内葬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皇八女葬于太子陵东南角的天落池中。  其中皇七子永琮也是富察氏皇后所生,本文后面单有他的介绍。  因为是皇太子园寝,所以祭祀的等级仅次于帝、后陵。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祭日,都由皇帝从京师派王公前往祭祀。皇帝谒东陵时,有时也亲往奠酾。  太子陵建成后,尽管有固定的人员看管,但因为陵园内有贵重的陈设与器皿,故受到许多人关注,自清末至民国年间,多次发生盗案,不仅地宫中殉葬品被洗劫一空,就连地下、地上宫殿的砖、石、瓦、木也全被拆走。如今这座园寝已不复存在。  3、皇三女(),三公主,。
  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生,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藩邸嫡福晋。乾隆十二年,封固伦和敬公主;三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亦称作:色布腾巴尔珠尔)。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二。子一,名叫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是乾隆帝亲自为外孙改的名,意为钢铁。  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三女,这位固伦和敬公主算是长寿,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活了62岁。也算是间接弥补了她失去皇长女和皇二字的伤痛。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16岁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这个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的身世来头可不小,他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的玄孙,满珠习礼是的父亲,而满珠习礼亲王的长兄吴克善(又称乌克善、卓礼克图亲王)的女儿就是后来被降作静妃的皇后(孝庄皇后的侄女),而顺治的、淑惠妃又都是这一家子的。而色布腾巴勒珠尔早在乾隆八年(1743年)初封科尔沁辅国公,乾隆十七年(1752年)晋袭亲王,与公主婚后留住京师。固伦和敬公主的府邸为王府建制,自外垣以内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及东西配房等。随着历代承袭爵位的降低,府邸多有改建。现主体建筑仍保留晚清风格。公主的后人曾受封为贝子,所以又称达贝子府。北洋政府时,这里是陆军部。解放后为中央办公机关,目前主要建筑保存修饰完好。和敬公主死后,其遗体葬于北京东郊的东坝镇附近,与色布腾巴尔珠尔合葬。当时根据色布腾巴勒珠尔家族政治、经济地位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埋于自己的领地,即今公主陵遗址。按照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帝之墓称陵,而此处之所以称公主陵,其原因有二:一是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又其夫战功卓著;二是葬于科尔沁领地,距京遥远,称“陵”以提高其政治地位。公主陵位于吉林省公岭市区以北5公里处,结处丘陵起伏,有九峰,中峰最高,俗称九凤朝阳之风水宝地,公主陵就坐落在中峰的山脚下(现已无存)。清三年(1877年)清朝在柳条边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怀德县,驻地八家子(今怀德镇)。解放后,迁至今公主岭市区所在地,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称今公主岭为“三站”,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因陵墓在其北侧,改“三站”为“公主陵”因忌讳“陵”字不祥,遂将“陵”谐音为“岭”。“陵”改为“岭”的加一种说法是由于公主岭地处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分水岭上遂将“陵”改为“岭”。从那时起,公主岭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综上所看,因该说富察氏这个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算是幸福的。  4、皇七子,名永琮。乾隆帝谥曰悼敏皇子,嘉庆帝追封哲亲王。  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因天花而殇,年二岁。乾隆帝谥曰悼敏皇子。嘉庆四年三月,嘉庆帝追封他为哲亲王。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无嗣。  乾隆十一年(1746年),已经35岁的富察氏又为乾隆生下了皇七子永琮,即悼敏皇子。永琮出生这当天正逢亢旱之后大沛甘霖,又值“佛诞”——佛家指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生日——这吉祥的日子,皇帝大喜过望,挥笔写诗道: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璧庆居然。写到这里,怕别人不懂,皇帝又在下面加了“是日中宫有弄璋之喜”这样的注释。“弄璋”典出《》:“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后人于是把生男孩文雅地称“弄璋”,这首名为“浴佛日复雨因题”的诗后两句是:“人情静验成和豫,天意钦承倍惕乾。额手但知丰是瑞,颙祈岁岁结为缘。”佛诞日民间有结缘之俗,乾隆祈盼年年浴佛日能结喜缘。第二年佛诞,永琮周岁,皇天不负乾隆所望,绵绵细雨竟夜而降,乾隆叠去岁韵再赋诗一首:廉纤夜雨枕边传,天眷常承独厚焉。
饶有对时增惕若,那无抚节庆油然。 醉盘嘉祉微图箓,佛钵良因自竺乾。 自注:去岁中宫生子,今日适逢周醉。
恰忆去年得句日,果然岁岁结为缘。从这两首诗看,乾隆这时的心情好极了,他已把承继大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个富察氏嫡出的婴儿身上。可惜的是,永琮未满两岁,又因出痘(天花)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腊月二十九日身亡,这一年除夕,当千家万户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之中时,皇宫里却一片死寂。而已15年没有生养的富察氏皇后因这次的爱子再遭夭折,终至一病不起。为了表示对早丧幼子的钟爱,乾隆特颁谕旨:“皇七子永琮敏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异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
乾隆悲痛万分,谕曰:“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尸谥悼敏阿哥,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为优。”
因为既是乾隆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也是中宫嫡子,加之有特谕指名“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为优”。于是这个内定的小太子(谥“悼敏皇子”,这在清朝皇子中是极少见的特例),同他的哥哥端慧皇太子永琏一起安葬在了朱华山太子陵园内,三座地宫并列排开,紧密相连。中间石券埋葬着乾隆八年(1743年)早亡的端慧皇太子永琏,而左侧石券埋葬着这位2岁亲王(嘉庆四年,即1799年,仁宗颙琰亲政,追赠永琮为哲亲王)和其他皇子。富察氏一生中生了4个孩子,其中3个早亡,而永琮是在雍正九年(1731年)之后,时隔15年后好容易孕育的一个儿子却又一次的夭折,使本来美满的婚姻在反复失去爱子的打击下,蒙上一层悲哀的色彩。好在她和乾隆的夫妻感情非常好,在每次痛失爱子的时候乾隆总是用尽办法安慰她,尽量使她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乾隆决定带她出去散心,不曾想这个决定却是他们夫妻的永诀
〖富察氏最后的日子 〗
  为了叫富察氏开心,淡化痛失爱子的痛苦,乾隆在富察氏失去在永琮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奉皇太后南巡山东之际,决定带富察皇后随驾出巡。由于乾隆是一个大孝子,只要其母亲能够走得动,出游肯定要带上她(乾隆生母,孝圣皇后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终年86岁)。所以,这次的出巡也不例外。既然皇太后也来了,虽然富察氏贵为中宫皇后,但也是儿媳妇,所以鞍前马后的照料老太太也是分内之事,可这也苦了富察氏。来回奔波加上痛失爱子还要强作欢笑,免不了疲劳过度,加上车马劳顿,所以行进在泰山行宫的时候,富察氏终于病倒了,经太医诊治,是身染风寒。深识大体又心地善良的皇后不愿因自己而贻误皇帝的国家重务,更不忍心拖累归心似箭的随扈人众,所以一再促请皇帝旋辔北还。皇帝沉吟良久,命令初八日奉皇太后回銮。终于,在回鸾的途中,龙舟行至山东德州的舟次时,富察氏撒手人寰,临终时乾隆的和皇三女在她的身边陪伴着她。这一天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三十一日,富察氏年仅36岁,而乾隆37岁。他们短短的22年的夫妻生涯在爱与痛中结束了。人们总是在挥手之间,便突然地告别了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美好年华;人们总是在永远失去之后,才真正懂得如何珍惜昔日曾视同寻常的一切。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亥刻,在事业上即将步入辉煌时期的乾隆皇帝,与恩爱发妻白头偕老的心愿却无可挽回地破灭了。宁静惬意的人生旅途对于还未到不惑之年的皇帝来说,似乎已到了终点,在今后千千万万的夏日冬夜里,他只能在梦幻中与皇后相见。  皇后刚刚去世之时,皇帝感到更多的是震惊。真正摧心彻骨的悲痛,是在以后的岁月中一次比一次猛烈地袭来。  结发22年,他和皇后如同两棵相互依靠交织成长的大树,彼此早已长成了对方的一部分。登基之后,进入后宫的年轻妃子越来越多,在皇后容貌褪尽的同时,她们如同一朵朵含露的花朵,竞相绽放。然而皇后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加,因为这种魅力源于内心,就像一坛芬芳的酒,岁月越老,就越醇香。富察氏是皇帝永远的大后方、大本营,永远的温柔港湾。随着岁月流逝,皇帝越来越觉得皇后的娴静、温柔、持重,不急不躁不妒,像一块贴身的玉石,时刻调适着他的政治体温。共同生活的时间越久,他们相处得越谐和,越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知道彼此的内心需要。正是因为有她在,他才能精力充沛地处理国务,把大清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  皇后离去的半年,表面上,皇帝仍然在全力处理国务,然而悲悼之情像潮水一样经常突然袭上他的心头,悲痛的巨流频频卷起,让他什么也做不下去。一连数月,皇帝都睡不踏实,动不动就觉得皇后还在身边,频频惊醒。太监注意到,一向严谨精明的皇帝变得迟钝了、无目的的活动增多、工作没什么效率、常常走到一处,却忘了自己是要寻找哪个奏折。有时刚说过的话,立刻就忘得一干二净。还不时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后宫上下都提心吊胆。
〖绝世罕有的待遇〗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三十二日,即大行皇后崩逝的次日,乾隆在停泊在运河旁边的青雀舫上写下了痛悼大行皇后的挽诗: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同日,向全国公布了噩耗,谕旨日: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六日正午,大行皇后梓宫由水路起旱,暂奉通州芦殿。在京王公以下,三品官以上,及诸皇子齐集举哀行礼。随后灵驾从通州芦殿出发。皇子们与皇后姻亲在旁痛哭随行。傍晚时分,灵驾至京。四品以下官员;公主、王妃,大臣官员的命妇;以及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在朝阳门、东华门内和储秀宫缟服跪迎。大行皇后梓宫进东华门,自宁寿宫西行,入苍震门,至长春宫,安奉于正殿。此时,先行还宫的皇帝身着白绸孝服,看视皇子们在灵前祭酒三爵。按照总理丧仪王大臣所议,皇帝辍朝九日,仍循以日易月之制,服缟二十七日;妃嫔、皇子、公主服白布孝服,皇子截发辫,皇子福晋剪发;亲王以下,凡有顶戴的满汉文武大臣一律百日后才准剃头;停止嫁娶作乐二十七天;京中所有军民,男去冠缨,女去耳环。至于外省是否与京师相同,恭办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们则颇感为难。清朝衙门办事,恪遵“有例不灭,无例不兴”的规矩。皇后丧仪的先例载在《会典》,一翻便知。那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皇二子的生母、赫舍里氏去世,其时正值三藩之乱,平西王大军连陷湖南常德、澧州、衡州、岳州、长沙,靖南王耿精忠又响应吴藩,在福建举起叛旗,天下汹汹,民无固志。圣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举哀服丧,“有惑观听”,引起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各省一切丧仪皆免。此后圣祖康熙诸后——、、,世宗雍正的大丧仪,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照京师治丧。如今令总理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进退两难的是,照例行事,难免龙颜不悦,而违例提高丧仪规格,又必然遭致物议。权衡之下,他们决定索性抛开本朝《会典》而援引先朝《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治丧,理由冠冕堂皇:“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皇帝自然照准。于是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就清朝而言,尚属空前。尚属空前的还不止于此。  谥以“孝贤”,是皇后生前的夙愿。早在三年前的正月二十五日,皇贵妃高氏薨逝,皇帝赐给她的谥号是“慧贤”。孝贤皇后知道这件事后,流着眼泪对乾隆帝请求说:“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回想起他与皇后的夫妻感情以及她对皇太后最孝,对自己最贤,这孝贤给她绝不为过。当时孝贤皇后刚34岁,乾隆帝认为皇后这句话只不过是句笑谈,所以没有在意。这次皇后崩逝,猛地想起了三年前的这段往事,乾隆帝不由得大为伤感起来。于是将当时任刑部尚书的著名文人汪由敦召进宫来,向他讲了这件事,命他写到祭文中去。汪由敦的祭文是这样写的:  ……尚忆宫廷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吁而悚听。谓两言之征信,传奕禩以流芳。念百行以孝为先,而四德唯贤兼备。倘易名于他日,期纪实于生平。岂知畴昔所云,果作后来之谶。在皇后贻芬图史,洵乎克践前言;乃朕今稽古典章,竟亦如酬夙诺。兴怀及此,悲恸如何?  此篇祭文,叙事精当,文词委婉,感人至深,不愧是出于名家之手。  中国古代,极重所谓“谥法”。“谥”者,行之迹也。也就是帝后及大臣死后,要据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或褒或贬的称号。《大清会典》规定,皇帝崩逝所上庙号、尊谥,由大学士偕九卿科道等官会议,将所议定之字奏请嗣皇帝钦定;而后妃及王大臣凡应赐谥者,皆由大学士酌拟合适字样,奏请钦定。如今皇帝根本不理会内阁,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实无先例。乾隆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二日谕礼部:“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宫一十三载。逮事皇考克尽孝诚,上奉圣母深蒙慈爱。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性符坤顺,宫廷肃敬慎之仪;德懋恒贞,图史协贤明之颂。覃宽仁以逮下,崇节俭以褆躬。此宫中府中所习知,亦亿人兆人所共仰者。兹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眷惟内佐,久藉赞襄。追念懿规,良深痛悼。宜加称谥,昭茂典于千秋;永著徽音,播遗芬于奕禩。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
在一般情况下,赐皇后谥号,先由皇帝发出谕旨,然后由礼臣们拟出几个字上奏,由皇帝挑选钦定。而孝贤皇后的谥号,直接由皇帝赐给,未由大臣拟定,表现了乾隆帝对孝贤皇后的深情厚意随后,乾隆亲自护送载着富察氏灵柩的龙舟日夜兼程地赶回了北京。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行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乾隆亲临祭酒。在此之前,乾隆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等到后来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以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每次乾隆都是亲临致祭。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二十一日,皇帝素服亲御太和门,遣正使庄亲王、副使平郡王福彭亲往孝贤皇后灵前行册谥礼。一直到乾隆十七年(1752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完工,乾隆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安置于地宫宝床,至此,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幕了。此是后话。在富察皇后安放在裕陵地宫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为她祭酒一百一十次
清东陵(裕陵)乾隆帝在皇后丧满之日,饱含热泪,十分悲痛地制写了著名的《述悲赋》。《述悲赋》具有催人泪下的震撼力量,历史上哪有这样的皇帝对爱情如此的转移深挚呢。正值壮年的乾隆痛失爱妻,一度暴躁不已,而这期间,倒霉的皇长子永璜(富察氏所生)在因为毫无悲哀之意,而被盛怒的乾隆斥为不孝,连同其师傅、谙达等一同都受罚。而永璜也因为这次事件,失去竞争皇位的机会,没有了成为太子的可能,也为后来的颙琰登基埋下了伏笔。  “孝贤”是富察氏的谥号。清制皇后死后的谥号中必有一“孝”字,如“孝庄”、“孝诚”、“孝钦”等。“纯”是乾隆的谥号(高宗纯皇帝),皇后的谥号后面都要加上其夫皇帝的谥号。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
〖谥号含义〗
  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纯: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贤: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天人永隔,追思不断〗
  深爱的皇后已经离去,自己再也无法享受她的温存和体贴了,伤感的乾隆对此有着太多的不甘心。他无法阻止孝贤离去的脚步,就只能保留她活着时使用的一些物品,企望以物代人,使自己的哀思有寄托之处,企望让她的影子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为了能使自己时常回到与爱妻在一起的回忆中,乾隆帝下令保留长春宫孝贤皇后居住时的原陈设,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并将孝贤皇后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长春宫,还将孝贤皇后及已去世的皇贵妃的画像也供在那里。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时,乾隆帝都亲临凭吊。这种陈设和做法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才下令撤掉,允许其他后妃们居住。  乾隆帝还将孝贤皇后在德州病逝时所乘的御舟运到京师保存。因船大,城门洞狭窄,不能进城。乾隆帝想把城门楼拆掉。当时任礼部尚书的海望想出了一个运船进城的方法,即搭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木架上设有木轨,木轨上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将御舟顺利运进了城内,从而保住了城楼,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此举虽然是乾隆极度悲哀之下的不明智举动,但确实也体现了他对皇后的痛惜和深厚感情。  乾隆帝认为孝贤皇后的死,与连生二子,而二子又接连夭亡有关系。他表示如果真是如此,宁可不让她生这两个皇子以保全性命。在他看来,皇后的命比两个皇子还重要。他的这一想法在临送孝贤皇后梓宫奉移静安庄时所做的诗中有充分地体现:  凤逍遥即殡宫,感时忆旧痛何穷。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   温凊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  因参生死俱为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梦熊”一词出于《诗经》“吉梦维何,维熊维罴”一句,后来喻为生男孩。  他在临送悼敏皇子奉移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的一首诗中同样表达了这一想法:
  一纾愤懑酹金卮,柳翣行将发引时。  此去想应兄待弟,都来何致母随儿。   试言邂逅谁能受,叠遇乖张命实奇。
  不忍抚棺寄余恨,孩提莫道未全知。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冬巡盛京(今沈阳)途径科尔沁(今通辽),遇到了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的心情是“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看着女儿,想起发妻,鼻子酸酸,吃饭也不香。  乾隆三十年,皇帝第四次南巡,又一次路过山东。与前三次一样,皇帝没有进济南城。后来他赋诗一首,说明不进济南的原因: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乾隆在以后的南巡再也没有进入过济南城,怕的是“恐防一入百悲生”。17年前的三月,皇后在这里病倒,皇帝不愿勾起对往事的痛苦回忆,所以才匆匆而过。  乾隆五十五年,80岁的老皇帝在陵前写下这样一首诗: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   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安慰是可以早日见到你。自己不想活到一百岁,与你相会之期最长不会超过20年了!80岁的老人,如此深情,天地有知,亦当感动。  时光在流逝,他对富察氏的怀念却从来没有变淡,  平时,乾隆帝看见皇后生前用过的物品,去与皇后共同相处过的地方,每逢节日,甚至有时看到南飞的大雁,都会引起对皇后的思念。自孝贤皇后入葬裕陵后,乾隆帝凡谒东陵,必到裕陵为孝贤皇后酹酒,祭祀亡妻。据笔者统计,他一共去了17次,最后一次是嘉庆元年(1796)三月初九日,是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去的。这年乾隆帝已86岁,当上了太上皇帝,如果孝贤皇后还在的话,也已85岁,也当上皇太后了。到嘉庆元年,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已阴阳分离48年,将近半个世纪了,但乾隆帝仍在深深地怀念着孝贤皇后。乾隆帝每次到裕陵临奠孝贤皇后,都要作诗悼念。每次作的诗,乾隆帝都亲笔誊写好,将部分制成精美的雕漆挂屏,一部分贮存在皇宫,有5块供设在裕陵大殿的东暧阁内。如今这5块保存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与养心殿,享年89岁,阴阳阻隔50多年之久的恩爱夫妻,终于在地下又团聚了。  几十年如一日地怀念着一个人,其用情之真、之深,令人慨叹。如果孝贤皇后地下有知,也该感到满足和幸福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仁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