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千年前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战的名字

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欧洲联盟的建立
B.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立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实施旨在保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同步发展的政策”,判断出这是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根据所学知识,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本题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欧共体的成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欧盟的成立和不断扩大,对美国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在世界经济力量中占据一极,推动了世界向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同学们要对欧共体和欧盟的成立的时间,步骤,意义影响重点掌握。
试题“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明显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2)根据图一,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 19世纪晚期英国以海外贸易示意图
(3)图二反映19世纪中后期什么历史现象?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履行承诺:江泽民主席1996年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到15%左右。表现了中国入世的诚意,并在以后的几年履行了这一承诺。(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以上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20世纪的两次大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0多年前在欧洲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战后,哪一体系的形成,建立了欧洲、两亚和非洲的新秩序?17个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是在哪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一战后以处嚣德国为中心的会议是什么?二战后期召开的惩治德国的会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战后两欧、东欧分别加入了什么军事政治集团?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离〃辑僃
(1)十月革命。(2)凡尔赛体系;1960年。(3)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对西欧的援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抗日战争时期用的步枪的名字_百度知道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家是哪些?_百度知道他在144年前预测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前两次都准了!
“ 型男穿搭、健身攻略、性情趣闻、把妹技巧、搞笑段子一网打尽!戳上方HOT男人,关注后还陪聊哦~你能相信吗?这名在南北战争时期任职南军将领的亚伯特·派克(Albert·Pike),大胆预测人类将有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他前两次预言细节都100%准确!我们先了解下,这哥们何许人也。Albert在美国内战时是一名南军准将。当时南方是维护黑奴和内战战败的一方,但他的雕像却被美国政府放在华盛顿首都的共济会会所前,用来纪念他。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南军军事领袖。虽然美国内战结束后,他因叛国罪而坐牢,但后来被同时共济会成员的美国总统Andrew Johnson特赦。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流传着一封由Albert Pike写给另一名攻击会会员Giuseppe Mazziini的信。信中说将来会发生三次世界大战。据记载,这封信在1925年由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但大英博物馆却一直否认。即使今天没有充分无证来证实此信的存在,但信件流传的内容,却吻合过去一百年的发展。预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光明会推翻沙皇在俄罗斯的权利,使俄国成为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堡垒Albert在信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必须出现,好让光明会推翻沙皇在俄罗斯的权利,使俄国成为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堡垒。光明会的特务促成了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分歧。挑起战争。真正结束会,共产主义将重新被简历,以破坏别国政府,削弱宗教的影响力。历史记载,年间,Otto von Bismarck创立多个联盟,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Otto称他与Albert是同谋,有份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40几年后,果然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于1914年8月开始,1916年10月结束,长达两年。当时信中提到的俄国,共有170W人死亡,250万士兵失踪或被囚禁。这次战争所造成的惨重死伤挑起了1917年2月的俄罗斯革命,人民推翻代表沙皇政权的俄罗斯帝国,建立了信奉共产制的苏联,完全验证了Albert的预言!预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战争Albert在信中提到:要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必须利用法西斯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分歧。这次战争必须出现,好破坏纳粹主义,同时强化犹太复国主义,让其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以色列国家。二战期间,共产主义必须被强化,才能克制基督教。基督教将会受到限制。直到人类终极社会灾难时,才会需要它。后来真如Albert所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让以色列建国,也强化了共产主义,削弱了基督教的力量。预言三:第三次世界大战—由恐怖主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则是由光明会的特务所挑起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伊斯兰领袖之间的分歧。这次战争即是伊斯兰教(回教阿拉伯)和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相互攻击。同时,存有分歧的其他国家,也会被迫加入战局,直到物质,道德,精神和经济全部耗尽的时候...我们会释放恐怖主义和无神论者,最后世界各国的公民将不得不对抗少数的革命者以求自保,最后,他们会接受撒旦如光一般的纯洁教义,当基督教和无神论者同时被消灭后,革命式社会运动将会楚翔,并促使撒旦教义彰显。虽然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测是否准确,但看现在中东的乱局,还有前两次世界大战的神预言,都让人起鸡皮疙瘩,大家对他的预言有什么想法,快在下方留言说出来吧!资料来源:The LAD bible更 多 有 趣 内 容▽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HOT男人APP观看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资讯
您还可以输入个字
精品保真购
大家都在看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凯铭风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