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种制作袋发菌期间泡水了,出茹如何。

平菇生产袋快速发菌简易方法:::金农网农业科技
平菇生产袋快速发菌简易方法
袋料栽培平菇接种后一般需25~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几率越大,生产周期也越长。为了缩短收菌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平菇生产袋快速发菌的简易方法。 &&&&
在平菇生产袋两端的中心,分别用直径2~3厘米、长30厘米的尖棒打孔,孔的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然后向棒孔中放入适量菌种,在袋端的料面上也放入比常规接种量多10%的菌种,确保料面及四周全部覆盖菌种。然后用一张8厘米×8厘米的报纸和一根橡皮筋封口。再将另一端以同样方法接种,即可发菌。 &&&&
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作相应调整。高温季节,平菇生产袋呈“口”字形或“井”字形摆放,每排4~5层,排与排之间留一定空隙,以便通风、散热;中低温季节,将平菇生产袋逐层摆放,每排5~6层,排与排之间也留一定空隙,以便空气流通。 &&&&
发菌阶段,温度很关键。发菌前几天,温度控制在26~28℃,以促进菌丝萌发。菌丝萌发并吃料1天后,将温度控制在24~26℃最适宜。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延长发菌时间;但也不能太高,否则会烧坏菌丝。对光线、空气相对湿度、通风、消毒、翻袋等的管理按常规进行。 &&&&
本法的要点是打孔接种,加大接种量,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掌握好袋料的水分,以含水量65%为宜。菌种不老化污染,菌丝洁白粗壮,生长浓密,生命力强,生长旺盛,接种室(箱)、接种工具严格消毒,接种过程规范。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袋栽平菇不发菌、发菌慢等原因及解决办法
&&& 问:近日上八里镇平菇种植户咨询,袋栽平菇不发菌、发菌慢等原因及解决办法? &&& 答:平菇生料袋栽由于其成功率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现就提出的问题作一简要答复: &&& 一、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 1、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PH值不适宜(PH值为酸碱度)。 &&& 2、防治对策: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②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③适当加大播种量以12%-15%为宜;④在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掌握控制石灰或过磷酸钙的用量,以保证料的PH值7.5-8.0(弱碱性)为宜。 &&& 二、 培养料酸败发臭、杂菌污染严重。 &&& 1、原因:①培养料陈旧,带有大量杂菌;②培养料含水量过多,料发生厌气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③拌料时加入了过多的尿素产生了游离氨气。 &&& 2、防治对策:①陈旧的棉子壳或代料在配料前应在太阳下暴晒2-3天,并在拌料时加入0.1-0.2%多菌灵;②拌料时应控制用水;③已污染的料应及时挖除,用2%明矾水拌匀除臭;④应把已经发黑腐烂的菌袋拣出。 &&& 三、发菌后期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 1、原因:①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料中氧气不足或料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累过多,抑制了菌丝生长;②遇低温天气,积温不够。 &&& 2、防治对策:①装袋应松紧适宜,扎口不宜过紧,或用针在接种部位扎些通气孔;②遇低温,应采取保温措施,减少通风换气次数。 &&& 四、烧菌。 &&& 1、原因:①菌袋堆叠过高过密,未及时翻堆;②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气不良。 &&& 2、防治对策: ①高温天气,应松散直立放置,待袋温稳定后再堆叠;②培养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降温。 &&& 五、菌丝未发满就出菇。 &&& 1、原因:①菌种用量过大;②菌种太老,老菌块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未等菌丝完全发满就出菇;③袋口松开过早。 &&& 2、防治对策:①控制菌种用量在12%-15%;②选用菌龄适宜菌种;③待菌丝发满后再打开袋口。 &&& 六、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 1、原因:①菌种选择不当;②昼夜温差过小,缺少温差刺激或通风不良;③培养料C/N比不当,不利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④料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皮;⑤光线不足。 &&& 2、防治对策:①根据栽培季节,选用适宜品种;②注意通风换气,加大温差刺激;③合理C/N比;④用干净刀片在袋两端对料进行搔菌;⑤发满菌后增加一定散射光。
相关资讯热点推荐本站公告:
■ 本网系统已升级,改进了会员系统,新增了互动交流等功能,欢迎试用。
编辑推荐:热门搜索:
&&&& 菌需物资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 →
→ 浏览正文
平菇发菌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作者:&&&&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日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
  ①、培养料变质,杂菌大量繁殖;
  ②、菌种太老,生活力差;
  ③、使用农药过量;
  ④、培养料含水量不当或接种后通风过大;
  ⑤、接种后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
  ⑥、pH值不适宜。
  2、防治措施
  ①、培养料不能霉烂变质,使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
  ②、菌种质量要有保证,大量种植前要做发菌试验,以检验菌种质量;
  ③、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加入一些杀菌剂以抑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使用浓度控制在0.10%-0.15%;
  ④、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手紧握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成股流下),播后如料温达30℃时应加强通风以降温;
  ⑤、接种后环境温度控在25℃左右为宜;
  ⑥、接种量应为培养料干重的10%-12%较适宜,不能过少;
  ⑦、将培养料pH值调节到7.5左右。
  培养料酸败发臭
  1、原因
  ①、培养料带大量杂菌;
  ②、拌料加水过多,发生嫌气发酵;
  ③、堆温过高,菌丝生长不良,杂菌趁机大量繁殖;
  ④、培养料发酵处理不彻底,或氮素过多与石灰反应生成氨气。
  2、防治措施。培养料应新鲜,使用前充分腐熟或高温杀菌,并调节好含水量和酸碱度,同时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如备料时发现培养料有酸臭味,要及时翻倒晾晒,晒干后重新调节含水量及pH值,氨味过重的可加2%明矾水拌匀除臭,已经发黑腐烂的不能使用。
  1、原因
  ①、菌袋堆叠太高太密,没及时翻倒;
  ②、生料栽培中菌袋较大,且堆叠过高,或床栽时铺料过厚;
  ③、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风不够。
  2、防治措施
  ①、菌袋栽培接种后气温偏高时要先将菌袋松散直立放置,切忌大堆密集,防止烧坏菌种,待袋温稳定时,再堆成4-7层的墙状;
  ②、菌袋一般长40-55厘米,宽15-20厘米,薄膜厚度为4-5微米,最好用聚乙烯袋(常压杀菌)或聚丙烯袋(高压杀菌),不要过大,袋两头开口,以利通风;
  ③、床栽时铺料厚度10-12厘米为宜,不要过厚;
  ④、注意观察料温和环境温度,及时通风降温。
  发菌未满就出菇
  1、原因
  ①、菌丝培养期见光过多;
  ②、菌种过老;
  ③、在菌袋中部发生该现象是因为装料不紧,留有空隙加之见光,就会发生子实体。
  2、防治措施
  ①、在接种后25-30天内尽量少见光;
  ②、保证菌种质量,最好先做发菌试验;
  ③、装袋时应用木棒压紧。
  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吨)、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6)。
本网正在举办 ,  欢迎参加。
上一篇: &&&&&下一篇:
&&& 全站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1. 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含图片),其它网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的,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苏食用菌网&&&&&2. 凡本站未注明原创的,如注明&转载&、&来源&、&整理&、&摘编&等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来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同时本站对所提供阅读的这类文章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文章原创作者、网站或媒体(除来源、作者信息无法查证外)。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江苏食用菌网&的,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3. 本网站为公益性服务网站,如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相关信息,请与本站联系。如果您认为有何地方侵犯了您的权益,也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网联系方法:E-mail: 电话:  QQ:
Copyright  江苏食用菌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菇菌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