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C大调斯卡拉蒂奏鸣曲全集装饰音怎么弹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斯卡拉蒂奏鸣曲旋律与节奏的特点
2012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多梅尼可?斯卡拉蒂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杰出的古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他创作了五百多首古钢琴奏鸣曲。从其奏鸣曲的旋律与节奏来看,具有各种各样的表情色彩,形式多样,幽默喜悦、优雅高贵,明亮欢快,形成了斯卡拉蒂所特有的特点。 中国论文网 /7/view-2010083.htm  关键词:多梅尼可?斯卡拉蒂;奏鸣曲;旋律与节奏   Abstract: Duomeinike?Scarlatti is a famous Italian composer,an outstanding ancient pianoHome educator,he created more than 500 ancient First Piano Sonata that with a wide range of color expression,diversity,humor,joy, grace and elegance,bright and cheerful from view of Sonata melody and rhythm, and that made the form of Scarlatti'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Duomeinike?Scarlatti;Sonata;Melody and rhythm      一、旋律   旋律又称曲调,是按一定的高低、长短、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概念。旋律进行中出现的高高低低的音,通过节奏的变换形成一种线条性的错落组织,这就叫旋律线。在浪漫主义以前,旋律是音乐最直观的表现。旋律作为音乐语言的要素之一,在音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就意味着旋律,它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在斯卡拉蒂的钢琴奏鸣曲中,他创作的音乐旋律摆脱了巴洛克音乐的宏大冗长所产生的沉闷,他的音乐主题比较短小,它们清晰简单,具有各种各样的表情色彩,形式多样,形成了斯卡拉蒂所特有的雅致特点,体现了作者性格的明朗直率。   (一)优美、抒情的歌唱旋律   斯卡拉蒂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有许多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如同清澈的溪流,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恰当的节奏。这优美的旋律,既有清新抒情的田园牧歌,也有带有乡恋之情的那不勒斯小调,还有淳朴古老的歌谣。   斯卡拉蒂奏鸣曲K503就是选用意大利圣诞民歌作为素材发展而成的。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d小调奏鸣曲K9,乐曲具有悠长的抒情性,这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是少见的,因而有时也被称作“田园曲”“牧歌”等,其主部主题散发出诱人的春天气息而令人神往。音乐一开始就呈现出如歌的主题,那匀称悠长、徐缓平静的旋律犹如柳丝随风摇曳。   由流畅的音阶进入副部,由于加进了颤音和跳音更使人感到生机盎然。在乐曲的第二段落,可以听到主部的展开与再现。   K322 A大调奏鸣曲是一首从容自在、开朗自如的,具有意大利民族风格的抒情小曲,主题以朴素而流畅的节奏,明朗而舒展的旋律,传达乐观向上的精神。第36小节和第74小节的旋律,透出一种柔和亲切的情态,从容大方,令人回味不已。   具有幻想性质的d小调奏鸣曲(K213)主部主题旋律流畅、优美还略带一丝悲伤,像是怀念,更是抚慰,旋律线条上行部分比较短小,而下行部分绵延流畅,犹如叹息的词语,乐思缓缓流出。   副部主题的旋律线舒缓而平静,又略带一丝忧郁,然而低声部的主部主题的大跳,却表现出了激动不安的情绪。   斯卡拉蒂作品a小调奏鸣曲K61,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乐思的开头效果别致,全曲的主题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   (二)活泼、激动、豪迈的旋律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创作的旋律除了表现抒情、甜美的田园风光,还有许多表现活泼、激动、豪迈的旋律。“这些跳跃性质的旋律类型在拨弦古钢琴宽广的音域下为体现西班牙吉他表演、舞曲跳跃的舞步等风格提供帮助。”①   斯卡拉蒂作品K22(c小调奏鸣曲)主部主题的旋律以分解和弦琶音的形式奏出,低声部与高音部的大跳连接,恰似舞者轻盈跳跃的舞步。“高低两声部前后相接连绵不断发展构成”“使音乐情绪体现出激动和执着,适于舞曲执着连绵乐思的发展”。②   斯卡拉蒂作品K492的主题旋律以双手三度双音的齐奏交替出现,情绪活泼,富有情趣,节奏从舒缓到活泼,旋律优美欢快,情绪越来越激烈,音乐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发展。上行的旋律线使乐曲更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斯卡拉蒂作品(K132、K514)运用两手相隔八度的反向进行斜向琶音来表现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气势,从而使情绪突然激动起来,使乐曲有种波澜壮阔的开场白。   (三)装饰性的旋律   音乐语言的装饰性历史悠久,对于羽管键琴、拨弦古钢琴来说,它又可弥补余音过短和音值不足的短点。   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装饰音是其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装饰性的旋律片断。   在具有幻想曲(ricrcae)性质的作品E大调奏鸣曲(K206)中,倚音的变化极为丰富,华丽的装饰音群增加了旋律的流畅性,音域宽广,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调外经过音、变化音等等多种手法,对原有的旋律进行装饰,并与之融为一体,恰似声乐上的花腔,婉转动听,体现了17-18 世纪意大利歌剧美声歌唱的即兴装饰特点,给人以听觉上的全新感觉,华丽而多彩,极具抒情性。   回音、颤音等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涵着深邃的诗意。斯卡拉蒂C大调奏鸣曲K326,左手连贯的分解和弦的连奏,像林中小溪欢快地歌唱,右手长颤音的运用,犹如奏响了一支乡村乐曲,风格优雅欢快,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   小颤音的运用可以使乐曲更加华丽、活泼,使旋律更流畅,在斯卡拉蒂作品K356(C大调奏鸣曲)中,小颤音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动力,随后紧接着的三连音,更使乐曲增加了活泼的气氛。音乐中那明快活泼的旋律,遒劲有力的节奏以及鲜艳、绚丽的色彩给每个听众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与此不同的具有西班牙风格的装饰音,常在句中或句尾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展示着那特有的奔放性格。”③在斯卡拉蒂奏鸣曲(K519)中,“这里的波音具有明确的突出重音的意味,具有人为的装饰意图,其音乐形象源自舞者手中的响板”。④   二、节奏   节奏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指一切均匀而有规律的工作进程。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感情的最高艺术形式。节奏、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大要素,其中又以节奏为第一因素,然后才是旋律与和声,节奏可以独立存在,而旋律与和声却不可以脱离节奏。从音乐发展的历史看,也是节奏先于旋律出现的。节奏是音乐活力的来源,从人的呼吸、脉搏、语言,到田径场上的奔跑、跳跃,山峦的起伏,江河的奔流,田野的伸展,无一处不感受到节奏统治着生的世界,节奏就是生命的韵律。而音乐的节奏正是实际生活中节奏的变化。音乐中的节奏是指有规律交替出现的强弱关系和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巴洛克音乐要求一种富于动力的节奏,这种节奏以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重音为基础,这种节奏赋予巴洛克音乐以持续的动力,产生出一种虽则风骚但仍有所抑制的进行效果。鲜明的舞蹈节奏可以作为一首声乐或器乐的基础,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为音乐艺术提供了活跃的因素。
  (一)三拍子的节奏   斯卡拉蒂的键盘风格中最重要的、最有特色的成分就是奏鸣曲的节奏。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葡萄牙、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和舞曲的影子多次在他的作品中闪现,体现在节奏中的是大量三拍子的运用。在他500多首奏鸣曲中,有86首奏鸣曲采用的是二拍子、四拍子,而其余的400多首作品全部以三拍子进行创作。“在节拍上他运用3/4、3/8、6/8等舞蹈性很强的拍子来表现塔兰泰拉、凡丹戈舞、巴伐那舞、乡间舞等充满浓郁意大利和西班牙民间的气息:幽默喜悦、优雅高贵,明亮欢快”。⑤   斯卡拉蒂奏鸣曲K430,运用三拍子节奏的律动,以及旋律中间偶尔的大跳音程,表现出活泼欢快的舞蹈场面,颤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活跃的气氛,左手的八度大跳以及连续的八度音程加重了三拍子的强弱感觉,使音乐更宽广、舒展。   斯卡拉蒂C大调奏鸣曲K461,左手分解和弦律动描绘了水波荡漾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恰似小船在水面上悠闲的荡桨。   作品K375的主题旋律自弱拍起以三拍子的方式,呈现出音乐舞蹈旋律的欢乐与激情。   (二)切分节奏   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还出现了切分节奏的效果。体现在创作手法上的是:在一个声部保持原有拍子的正常节奏的情况下,另一个声部将两个八分音符同音以连线连接,使音乐节奏变为二拍子,这样在纵向上就形成了切分节奏,这种由忽略小节线的作法而产生的切分节奏的效果,使音乐更具动力性,更立体、丰满,旋律更活泼、跳跃,体现了新鲜和紧张感。例如K521。   在切分节奏型中,由于音符时值的改变,使原先的强弱规律发生了变化,强音位变为弱拍,而弱音位则变成强拍,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给平稳的音乐带来些许的动荡不安。   斯卡拉蒂喜欢使用切分节奏。其中节奏上最有创作力的奏鸣曲之一K233就包含有许多切分音的运用。   (三)复合节奏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的另一个节奏模式是节拍的交替运用,在他的奏鸣曲K502中就有2/4拍子与3/8拍子的交替运用,由于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律动规律使乐曲的节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节奏特点,这在当时来讲是具有一定的先锋性的。   总之,斯卡拉蒂在奏鸣曲的创作中,不仅大量地借鉴西班牙、意大利民间舞曲的节奏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奏鸣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其奏鸣曲的节奏丰富多变,为后世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素材。      注释:   ①董蕾.《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奏鸣曲西班牙音乐风格研究》    第73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②董蕾.《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奏鸣曲西班牙音乐风格研究》    第74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③李睿.《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作品中的意大利风格》第27    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④同上。   ⑤肖利频.《D?斯卡拉蒂奏鸣曲的音乐风格》,苏州铁道师    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119页。      参考文献:   [1]李蜀果.《现代钢琴音乐的伟大奠基者―论D?斯卡拉蒂与    其钢琴奏鸣曲》[J].载《音乐探索》1998年第1期   [2]陈一鸣.《d小调奏鸣曲(田园)的美学特征与手风琴演    奏提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66年第]2期   [3]朱建.《斯卡拉蒂与他的古钢琴奏鸣曲》[J].载《钢琴艺    术》1998年第3期   [4]朱雅芬编译.《斯卡拉蒂的古钢琴奏鸣曲》[J].载《钢琴艺    术》,2000年   [5]候康为.《斯卡拉蒂古钢琴田园曲中的人与自然》[J].转引    《中国音乐学》1994年第4期   [6]刘畅标.《铮铮古琴韵――斯卡拉蒂奏鸣曲初探》[J].载    《钢琴艺术》,2001年第1期   [7]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发展概要及体裁研究意义》[J].载    《音乐艺术》2005年第2期   [8]柳青.《浅谈巴洛克古钢琴音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   [9]孙晨荟.《西班牙的弗拉门科艺术》[J].载“中国音乐    学”,2003年第2期   [10]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载“德州学院学报”,    2003年2月第1期   [11]杨静.《钢琴奏鸣曲的历史概略》[J].载《中国音乐》,    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陈萱萱,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音乐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浅谈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
浅谈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
学习啦【音乐】 编辑:斯娃
  在漫长的上,巴洛克音乐都被看做是音乐艺术史上的珍珠,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具有深刻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一:对巴洛克音乐艺术人文精神的思考
  摘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是非常鲜明的,它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成就,并在之上有了进一步发展,究其根本就在于巴洛克音乐艺术没有违背基本的艺术原则,并且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与延续,是借助音乐的符号方式传递着音乐艺术美学风格的和谐表述――音乐最终传达着人们人文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 艺术风格 人文精神
  中图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通常是指在文艺复兴与古典浪漫主义之间的一个比较短暂时期的音乐(年),它是一种华丽、灿烂、极富装饰性、追求动势与起伏的音乐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音乐在作曲、音乐体裁、音乐审美趣味、乐段的情绪、音量的强弱、精心修饰的旋律线等等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巴洛克一词的来源,一直存在着两种令人信服的观点。
  一是来自意大利语,意指令人眩目、令人振奋;另一种是来自葡萄牙语,意指不规则、鳞茎状的珍珠。而它最开始在法国使用是指在建筑上奇异的装饰风格,含有贬义。后来人们将它延伸至音乐上,同样具有贬义之义。现在的人们能够比较辩证客观地来认识它。巴洛克音乐与之前的音乐无论从创作手法、表现风格、音响效果、音乐色彩等等的变化上,都有了很大的创造与进步,它气势雄伟、生气勃勃、精雕细琢,充满动感的音乐风格给人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感觉,也为后来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可以说贡献颇大。
  综上究其根本,就在于巴洛克音乐艺术没有违背基本的艺术美学原则,并且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与延续,借助音乐的符号方式传递着音乐艺术美学风格的和谐表述――音乐最终传达着人们人文精神的追求,这是当时先进的思想观念的表现:音乐与宗教分离,内容世俗化和人性化,人们不再只是绝望、恐惧、叹息,表现人的独白和忏悔而非&神&。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量的反映了思念、爱慕、离愁、哀怨、邂逅的喜悦、失恋的痛苦、典雅的风度、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友谊、甜蜜的回忆、幸福的憧憬&&的主题。&譬如亨得尔的《朱利奥・凯撒》歌剧中,克娄帕特拉的咏叹调《我敬慕你》,生动描绘了她对凯撒的爱慕之情。歌中唱道:&我敬慕你,眼睛啊,是爱情之箭,你眼中的火花撩动了我的心房。&
  这些歌词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性的解放,歌唱大自然,歌唱曾被教会禁锢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变得理直气壮,人们大胆的歌颂爱情和赞美自然,崇尚理性,歌颂美好情感,洋溢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时的音乐艺术表达人们共同的梦想――中、上层阶级的优裕生活和百姓阶层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流动的建筑&以其不断的改变和突破,演绎着顺应时代的主题和风格,同时也规范着人们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巴洛克时期欧洲社会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型音乐会与公众音乐会的逐渐兴起,使音乐活动具有了较前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二 创作理念
  纵观世界音乐史,无论是声乐也好,还是器乐也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都在音乐本体和内涵之间创造了一种意义上的合成,即动态的美学合成;音乐艺术就是这样无可类比,却又&神似&的魔术般诠释了人类要想表达的一切想法与观念 ――而&人文的精神&几乎永远是表达的主流;音乐艺术家亦以其自身的美学素养和对美学的理解,用音乐流动的符号,以人声与器乐,快与慢、强与弱等等的对比,表达着历史文化的纵深感和厚重的文化意蕴,并在新陈代谢中生存和发展。
  文艺复兴之前我们知道,音乐更多的是非常单纯地表达宗教的人文,而通奏低音、装饰音等这些经典创作手法,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时候,人们人性的解放、世俗的想法才真正回到我们的生活现实中。这在17-18世纪将近150年的时段,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以其前所未有的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今时今日我们重温、体验又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动。
  当奏鸣曲、装饰音等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优美动人确实让人着迷,但它独有的巴洛克美学的内在气质所带来的人文美学思考与音乐艺术本体美的双重审美效果,才是我们真正无法抵御其诱惑的魅力所在。
  巴洛克音乐的创作理念,把均衡与对立融为一体,&在乐曲中追求变化、对比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或组合关系等比以前更明确&,例如莫扎特的《魔笛》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1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王子塔米诺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鸟人则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一方,祭司萨拉斯妥也以其高贵的情操来感化夜后的报复&&莫扎特地将自己的意念寄于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并在这部歌剧里表露无遗,将自身意念等元素或符号融入音乐之中,使雅致等得以完美体现。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意识中条理性、平衡性、和谐性的理性因素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曲家在创作初期要对全曲进行理性的构思、精心设计和合理的布局,这种严密的方式使得音乐表现出高度的创作力与完整的曲式结构、精湛的对位技巧和深沉宏大的乐思以及音符的逻辑结构顺序。如果说巴洛克音乐之前的有些音乐也有艺术创作的技巧美,那么巴洛克音乐所创造的则是在此基础上更有厚度的流动的美,它正是文化上的折中和美学上的自由在音乐美学上的价值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发展的创作美学风格演变中,人文美学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个性化、情感化等人性化带给我们的是新的富有人情味的审美空间。
  三 创作特征
  巴洛克这个最早出现在初期的文化思潮,首先在建筑和设计史上于17世纪开始在欧美盛行。而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华丽却乐风复杂,实际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教会音乐禁锢人们思想自由和世俗情绪所引起的一种反叛的延续。在探求新的音乐艺术风格的过程中,&人文精神&的表达仍然是当时的创作源泉,也是当时人们创作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所主张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人生哲学:尊重理性,强调个性自由,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取代消极悲观和避世。可见,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使得艺术家逐渐摆脱了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束缚,艺术家的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思想豁然开朗,开始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敢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赞美人的价值,肯定人生的美好。这就打破了中世纪以来欧洲单一的宗教音乐局面。这是巴罗克音乐更加自由得到创造发展的基础,也使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大不同于以前的音乐。巴洛克音乐的主要创作特征如下:
  1 追求感情的戏剧性表现
  为了追求感情上的戏剧表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创造了许多方法,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装饰强烈的(鲜明的强弱对比、音色变化等)创作手法,来造成感情上的冲突、渲染夸张,用一系列的手法来创造这些气质,使听众在聆听音乐时获得真正感情上的冲击,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2 注重装饰风格的运用
  巴洛克时期对音乐作品的华丽装饰、波音、颤音等装饰音的运用,与17世纪上半叶人们处处追求豪华、壮观风格的生活作风密切相联。17世纪后半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和艺术领域不断发展,一股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舞台,人们追求自由,把思想、观念等化为音乐语言,在音乐艺术作品中予以充分表达。
  3 普遍运用通奏低音
  这是一种简化的手法,当时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出两声部,而中间声部是在低音部分的上面或下面用数字标记需要的和弦,音乐表演家通过阅读数字进行表演,这是巴洛克时期最为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创作手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锻炼人们思维和的作用,人们思维较之以前更加开发、活跃。
  4 器乐创作获得独立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器乐虽然有了发展,但其形式在美学上却没有地位,它仍依附于声乐作品或大多采用改编的方式。从巴洛克开始,器乐获得了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音乐逐渐脱离了宗教的束缚,有了个性自由的发展。乐器制作技术空前发达,大大扩展了乐器的表现力,十二平均律的出现则拓宽了作曲技术,单声音乐与通奏低音的广泛使用,均给器乐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这不仅促进了器乐演奏技巧的发展,提供探索各种器乐表演的可能性,并涌现出大批器乐作曲家。开始出现速度术语、表情术语等。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等体裁得到确立和发展。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表现内容广泛,如:悲剧性、戏剧性、世俗性,还有等观念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这时期代表的人物有:巴赫、亨德尔、库普兰、拉莫、斯卡拉蒂等,他们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尤其是巴赫,他的音乐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精髓。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认为人的行动由人的意志、人的情感来决定,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首先应表现人的情感。欧洲巴洛克钢琴音乐中的情感论美学――理性主义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情感论美学,就其产生的本来目的而言,就是为了帮助作曲家&如何更好地用音乐表现情感&的美学原则。&音乐可以表现情感&,正是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基本主张。
  5 符号性的音乐语言技术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思潮和情感论,使得巴罗克音乐深受影响,存在一种理性主义倾向,相信音乐与人的情感具有相互对应的符号关系,认为每种情感都能通过某种特定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如&用下行音(跳进或级进)表现&下降&、&罪恶&、&落入深渊&、&诅咒&、&破坏&;用缠绕的音表示&蛇&,&牵累&、&纠缠&;用高音区与低音区表示&光明&与&黑暗&&&等等&。这种符号性音乐语言的技术,是文艺复兴音乐技术特点的继承与发展,也体现了巴洛克音乐家在美学观念上理性主义倾向更为显现,他们力图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明确化、理性化。巴洛克音乐传递给我们的符号语言和美学感悟是:音乐不只是一种纯音乐的存在,它同其它阶段音乐一样延续着历史的继承性;巴洛克美学至今仍然影响我们,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结构中的一种历史情结,一种埋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图式;当巴洛克音乐抛开一些冰冷、不讲究人性的宗教音乐,而更多的介于理念与艺术的意境,更多的注入情感超越,那么带给我们的必然是能够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相容境界的、适合人的&好&音乐。它不单在自身的层面上有着打动我们的&性价&比,更在于它有经典持久的魅力和丰富的美学内涵。其实不管任何时期的音乐之风迎面而来,它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不需要质疑的。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巴罗克音乐创作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观念,其人文主义是其表现的核心观念。此外,音乐与具有表情功能的修辞联系起来,表明情感、感性等的人文因素在巴罗克音乐的创作中已占一定的比重。总之,巴罗克音乐中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本质,情感体现人文,人文包含情感。人文中有理性,理性中有人文。
  四 小结
  巴洛克音乐上承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但它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少了宗教感,更具世俗感。它强调个体的人文精神,真正把人的精神独立出来。巴洛克音乐下启古典主义乐派的形成,譬如装饰音的运用、强烈的节奏律动,精致的旋律线条,多样的形式等,使它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更具个性同时更对整个西方音乐的以后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巴洛克音乐所追表达的人文精神的内涵,也是所有艺术一直以来所追求和表达的目标之一。对巴洛克音乐文化人文精神的探讨,使我们对巴洛克音乐艺术文化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2] 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4] [美]威廉・弗莱明,吴江译:《艺术和思想》,上海出版社,2000年版。
  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二:浅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摘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活动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技法对后来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这一时期三位代表性的作曲家在键盘音乐上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从而了解在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的发展概况,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给予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巴洛克 巴赫 亨德尔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一、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
  1600年到1750年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这时期的键盘乐器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脱颖而出,深受人们的喜爱。键盘音乐朝两个方向发展:第一种是沿着复调音乐的方向继续发展,最后发展为赋格的形式。第二种则是沿着主调音乐的方向发展,最后发展为舞曲风格的组曲。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作曲家的键盘作品进行分析介绍,希望能加深人们对这一时期键盘音乐的了解。
  二、巴赫的键盘音乐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巴赫创作了大量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协奏曲,但是键盘音乐却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巴赫的作品是每个钢琴学习者应该必修的课程,从《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前奏曲与赋格》《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到《平均律钢琴曲集》《戈德堡变奏曲》等贯穿着整个钢琴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谱例一是《十二平均律》中的第一首C大调赋格前6小节,此赋格曲是四个声部,主题在中声部主调上奏出,当主题的陈述还未结束时,高音部便在主调上方的属调上奏出答题(第2小节),紧接着次中音部(第4小节)和低音部(第5小节)分别在属调和主调上奏出答题和主题。
  谱例二从第七小节开始,进入副呈示部(7-13小节)。主题(答题)在每个声部一共出现了六次,这也表现出巴洛克时期复调对位技术的一个特点。
  第十四小节开始了赋格曲的第二个部分――展开部。整个展开部是用密接的写作方式完成的,充分展示了作曲家设计主题的能力和精湛的对位技术,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密接这种写作方法作为主要发展手段的可行性。
  经过一个小节的过渡,从第二十四小节开始,赋格曲进入到了再现部与结束部。巴赫在短短27小节的赋格曲结构中,用紧密连接和应答的复调技术,使一个不到2小节的主题出现24次,而且具有结构的平衡与音乐的美感,这也是巴洛克键盘音乐的重要特点。
  三、亨德尔的键盘音乐
  亨德尔和巴赫一样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言语更倾向主调音乐风格,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自信,其作品的特点:形式构思恢弘并富于戏剧性,音响茁壮有力,带有豪放的气息,强调音乐表情和情感的宣泄。他最重要的键盘音乐是包含8首组曲的《大键琴组曲》。
  如在《Suite in A Major(G1―4)》这首组曲中包含四首作为基本组成部分的舞曲。第一首(谱例四)是&前奏曲&(PRELUDE),中庸慢速,4/4复拍子,十六分音符为基础的连续节奏,使音乐显得十分流畅。整个前奏曲的音乐素材是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加以类似于上、下行音阶的形式组成的。音乐的声部之间包含了音高、节奏、织体和旋律之间的对比。
  第二首(谱例五)是&阿勒曼德舞曲&(ALLEMANDE),这种慢速的舞曲,产生于教会葬礼。在谱例中,高、中音声部采用了装饰音的模进手法,而在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出现了连续的不协和音,这种连续出现的不协和音在同一声部,呈连环状,为音乐的不间断发展提供了动力,这样听起来很像是在宣告我们这首阿勒曼德舞曲即将演奏完毕。
  第三首(谱例六)是&库郎特舞曲&(COURANTE),其节拍多以快速的三拍子,或以三连音节奏为基础的复拍子形式出现,使音乐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在这首舞曲中具有独特的亨德尔特色的装饰音配以足够快的速度,使得这首舞曲具有强烈的民间音乐的特质。
  第四首(谱例七)是&吉格舞曲&(Gigue),这是一种极快速的,从爱尔兰民间音乐演变而来的古老的英国舞曲。速度很快,而且十分活跃。作品采用了对比式复调,出现了高低声部旋律线的反向进行,使得声部间对比鲜明,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性。
  四、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键盘音乐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音乐创作以巴洛克艺术为基础,既不同于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又与以库普兰为代表的洛可可主调音乐风格有所差异。斯卡拉蒂是在巴洛克键盘音乐创作中糅合民间音乐元素的第一人,其键盘奏鸣曲以独树一帜的方式演绎着民间音乐。
  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K.119,L415),从节奏上分析,奏鸣曲前27始终在D大调主和弦的背景上不断奏出了四个不同的旋律动机。这种在和声节奏放慢的基础上使用多动机的手法,为前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形成埋下伏笔。
  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不仅创作题材上内容丰富:有宗教内容,同时还强调世俗化的内容。而且音乐体裁上演奏形式各式各样:如奏鸣曲、组曲等。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为古典主义键盘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至今仍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修订版)[M].朱少坤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美]罗萨林・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M].盛原,盛方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朱振坤.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与艺术价值[J].音乐天地,2005,(04).
  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三:浅谈巴洛克音乐的艺术性
  摘 要:音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为某种震动形成的音高赋予相应的时值,并使其有序排列。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传递或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欧洲从1600年开始,进入音乐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大家所熟知的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关键词:音乐;巴洛克;题材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32--01
  一、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分析
  1、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威尼斯乐派先驱者之一,被后世赋予&古协奏曲之父&的美誉,其生年在欧洲具有极大影响力。
  维瓦尔第的作品,很明显地体现出意大利的民族特征,音乐清新洒脱,明快热烈,虽然严谨但无明显的痕迹,反而很随性灵动。很多乐曲听起来很有乡野田园的画面感,极富情趣。维瓦尔第对多种器乐有很深刻的理解,为竖笛,鲁特琴,等乐器编写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带来清新的意大利半岛的海风,如晴朗的假日。
  2、亨德尔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亨德尔的曲风壮丽、充满神性,他创作的清唱剧是以英雄史诗为题材。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3、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赫对器乐演奏影响深远,他发展了古钢琴的演奏技巧,发明了拇指运指法,奠定了今日的钢琴指法。这种运指法发明以后,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变得丰富了,弹奏效率提高了。巴赫发展了器乐,使器乐发展成为重要的、最终独立的艺术形式,使音乐从其他艺术的附属品中彻底独立出来 ,巴赫因而在西方被誉为&音乐之父&。
  巴赫在作曲上最早完整的实践了十二平均率音阶,创作了《半音音阶幻想曲》。平均率的使用,使转调非常自由,复调音乐赋格因此非常发达。音乐家可以方便地利用半音阶的和声,使和声的更为丰富,情感更加饱满。
  二、巴洛克音乐的主要体裁及艺术特性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体裁主要有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协奏曲。其中,以托卡塔,赋格曲和协奏曲最为发达。
  1、托卡塔 toccata
  托卡塔 toccata是西欧古典音乐的一种形式,意为&触碰&也被称为&触技曲&,是一种较为自由的键盘音乐体裁,具有一定的对位和音阶排列规则。十六至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十八世纪在德国有进一步发展,自由奔放的特点更为突出。
  托卡塔快速而节奏清晰,技巧性很高,有很多脚键的运用。经常出现的手法有各种模进和模仿对位,偶尔也有短小的主调和声段落。它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与快速之间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式的段落开始,与随后的比较严格的赋格式段落形成对比。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巴赫青年时的作品,比较典型。
  2、赋格曲 fugue
  赋格曲是复调音乐的典型体裁。建立在模仿的对位基础上,由16~17世纪的经文歌和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来,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的曲式,直到18世纪在J.S.巴赫的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实践并扩展了和声法则,并实验了展开部与再现部的编曲结构,使赋格曲的特征更好的展现出来,使其更具有审美复杂性,增加了乐曲的整体形式美感,对音乐形式的审美成为赋格曲的重要审美步骤。
  赋格曲体现了音乐中理性的一面,音乐的和谐性取决于和声的正确性。在赋格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对和声,调式转换的各种尝试。在赋格创作中,音乐家为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总结出很多理论,为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赋格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音乐形式,它已经被多个领域,多个所借鉴。文学借鉴了赋格的结构,使编写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同时合理的结构也使故事布局更加合理。学家用赋格形容一些矿物结晶的形态。赋格,是人类智慧与自然规律的一种契合,具有很高的形式美感,也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审美习惯。
  3、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concerto)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有三种类型。
  (1)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的最早的一种编排形式。乐队由两部分组成,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声部组成的&主奏部&与整个弦乐队加通奏低音为基础,有时加上木管乐器,被称为&合奏部&或&协奏部&的乐队之间互相补充或抗衡。
  (2)乐队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编曲形式。它是没有独奏声部、整个乐队以复调形式演奏协奏曲。
  (3)独奏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到最后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为一个独奏乐器和乐队协作的协奏曲,独奏器乐部分具有更多的炫技成分,更具有表现力和个性张力,协奏乐队部分主要服务于织体与气氛营造,更具有。在上述三种协奏曲中,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数量更多一些,其中独奏协奏曲最为重要。
  三、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艺术价值与贡献
  从意大利的清新情调,到德国,英国,雄壮的皇家气息;从吟游诗人鲁特琴优美如珍珠的旋律到《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崇高气质;从维瓦尔第对协奏曲编曲方式的不停的探索到巴赫对音乐理论的不断实践;这些,都是巴洛克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时期音乐中透露出的真挚,淳朴,灵动,多情,是不可超越的,是音乐做为生命的少年期所特有的一种特质。
  历经了这一时期的西方音乐,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但是巴洛克时期的各种音乐形式依然流行,也有不少音乐家创作赋格曲和托卡塔,巴洛克不仅仅是一个时期,其特有的实验性所带来的形式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延续至今。
浅谈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浅谈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26人看了觉得好
678人看了觉得好
678人看了觉得好
【音乐】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卡拉蒂奏鸣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