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譬如熬肉,先需用中压猛火炉煮,然后用慢火温.怎么理解

成大事者,必先读书科举时代,能够考上科举的毕竟比例极少,大多数读书人始终徘徊在科举大门外,于是不少人一边准备科举,一边大骂科举。古今对比,多数人对待读书的态度都抱有一种严重的功利性。在现在的人看来,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娶美女。反之,曾国藩读书就表现出一种不同于时人的思想。他早年学文学,除了应试这个目的之外,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成为一个文章高手。他有这个志,所以他也敢目无余子,在京城考试时,就想和当时最厉害的文章高手们比个高低。在科举时代,一般人考上科举后,再读书的人就很少了。就算是现代人,多数人认为大学毕业了,读书时代就结束了。该读书时买不起书,工作后又不想读书,或者找借口说没有时间读书。曾国藩虽然也是科举出身,却有着一种比时人更超脱的观念,那就是不专一于科举,能中举固然很好,在他看来,科举出仕的好处主要就是能尽孝道,慰藉高堂;即便不能中举也不必太在意。他曾告诫六弟曾国华:吾谓六弟今年入泮固妙,万一不入,则当尽业前务,一志从事于先辈大家之文。年过二十,不为少矣,若再扶墙摩壁,役役于考卷搭截小题之中,将来时过而业仍不精,必有悔恨于失计者,不可不早图也。余当日实见不到此,幸而早得科名,未受其害,向使至今未尝入泮,则数十年从事于吊渡映带之间,仍然一无所得,岂不腼颜也哉?此中误人终身多矣!温甫以世家之子弟,负过人之资质,即使终不入泮,尚不至于饥寒,奈何亦以考卷误终身也?这番话说得真有振聋发聩之感,这不仅是对六弟所说,莫啻于对洪秀全等人所说。曾国藩认为,读书治学有为人、为己之分。孔子也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什么叫为己?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文章,为了自修而读书。为人就是为了装门面给人看而读书,或者为了谋饭碗而读书。曾国藩始终坚信,读书是修身立志、储才养望的关键途径。他说过:“成大事者,必先读书。”读书是“夺天下人之心,为我所用。”“养成读书好习惯,一辈子不寂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曾国藩而言,读书不是为了赚大钱、娶美女的工具,读了一辈子书的曾国藩读出了乐趣,读出了金石之声。“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读书有志,敬德修业曾国藩认为,读书第一要有志。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恒,第三要有识。没有志,就如一个人没有方向。茫茫书海,一个人一生能读书几何?可见,没有志是不行的。有了志,读书便有了方向,沿着自己的目标而有选择地读书,所谓书山有路,志就是路。曾国藩一生手不释卷,读书到死。哪怕是在战争最激烈、最忙的时候,他仍然读书不辍。同治十年(1871年)以后,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作为理学修养甚深的他在一月十七日写了几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读书不要放松。这几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并能在读书中体味出乐趣。他打破传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曾国藩虽然很强调“德”,但他并没有将道德修养置于象牙塔内,而是将它与修业做事联系起来,一方面努力敬德,一方面不断修业。修业就是通过读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处事才干。“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尤其是到了晚年,曾国藩越来越重视君子的才识。中国古来就重视分别君子小人,曾国藩对此提出“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可见,无论是德还是才,都需要后天的读书学习、导引和修炼。曾国藩的读书之法读书之法,用曾国藩的话来讲就是“博”。“气吞余子无全目,学如富贾在博收”,确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反对“读书在精不在多”的说法。曾国藩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业精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从《朱子全书》中活学活用“朱子读书法”。通过书本与宋代大儒朱熹的“相遇”,32岁时的曾国藩于读书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者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曾氏所说的“克己之学”,就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猛火煮”,就是博学,时间上集中精力猛读。“慢火温”,就是反复温习、品味。不久,他又悟道,读书要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通过读书,他同时培养了自己的恒心,这表明曾国藩从读书中参悟到的境界已非一般。由此,曾国藩才能论读书之乐。在写给儿子纪泽的信中,曾国藩论读书之乐颇为亲切:“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这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曾国藩的读书总结晚年,曾国藩还对自己一生的读书情况做了一个总结:平生读书,百无一成,而于古人为学之津途,实已窥见其大。所谓“窥见其大”,首先是立定规模,博观群书,然后是求精求熟,约取精髓。正是这样,曾国藩才能从书中读到真学问。当然,这又与曾国藩读书格外重视书中之味、闲适之境、旷远之趣等与事有关的一切。好读书不仅培养了他穿透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迷雾的能力,也造就了他能从微几之处洞察历史的走向的敏锐。人必先“润身”,方能“及物”,这正是曾国藩与一般理学家、词臣们迥异其趣的地方,因此,曾国藩的学问既立规模,又有真知大源。因而《清史稿》在评价曾国藩事功之时指出:“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全民阅读网(Nationwide_Read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当下的青少市场出现了哪些新鲜事物?新一代青少年读者的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图书出版多元化落地有哪些实际困难?詹宏志(图片来源于网络)文/詹宏志第一,增“快”的方法:读书“快”,相同的时间也就读得多。读书快,和速读不同让手机歇会儿文/徐扬生从前有个人,奔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终日忙碌不停,有时还得上学,他想如果能有一匹马该有多在这世上,有些人值得你对他好,有些人不值得。并非每个人都懂得感恩,都会领你的情。在生活里,你常会发现,对一个(图片来源于网络)▍阅读的第一阶段:技能形成时期一开始,有个阶段对于读书还不可能是个左右逢源的阶段,我称之为一个空瓶子,你向里面倒水,里面就装着水;你向里面倒垃圾,里面就装着垃圾。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人就是一只空无论是英美还是其他国际出版市场,独立出版之繁荣都是可见的。只要能创建社区、接近读者并承担风险,即使业务规模再小,未来几年也有望迎来独立出版的黄金时代。大热的小说《斯通纳》,就是由书店老板推荐给纽约书评出版社,从而热销全球的。亲爱,我生来已晚,已倔强诗人 叶菊如我听见什么东西掉下来 “以一个飞翔的姿势不告而别?”“如果诗歌里也要承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北大 拍摄:陈默整理:陈默 校对:侯玮红8月26日下午3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文|三毛亲爱的朋友:翻阅了将近一整夜的书信,却找不出一两封可以公开回信的题材。书信专稿原本应该多彩多姿、各色钱穆(日-日)我最难忘的一位学者:为钱穆定位by 李敖一钱穆昨天死了,活当然,我指的不是《五十度灰》。若你再去见他,时隔经年,你该如何向他打招呼,是报以眼泪,以沉默?独立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寄宿在亲戚家,任何事情都要依靠别人,每次班里要交什么学杂费,买什么辅导书,诗人_杨庆祥游园惊梦 我拒绝梦见梅花我拒绝偷听隔壁的夜夜笙歌我拒绝那一溜碎步款款走来 我拒绝一座亭子叫牡丹,摘自《以蓄满眼泪的双眼为耳》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虽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当你老了》诗 叶芝
译 朱光潜 几多人爱你的笑貌欢颜,爱你的美,是假意或是真心,只有一人爱你进香的灵魂图片来源网络思想的诞生? 米·普里什文有这样的情况,某人在积雪很深的雪地里穿过,结果他并不是白费力气,另一个专家视角1: 实体书店有回暖,但仍艰难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樊希安上中下的三个回暖信号  去年以五只猫麇集在客人床里吃一条大鱼,鱼头、鱼尾、鱼汤,点缀在刚从三友实业社出三十万元买来的白床毯上!本书是丰子恺读书益志读书强能——与好八连战士座谈居欣如  “南京路上好八连”全连上下正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上海市老记协组织北京时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时隔12年回到决赛的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女排。最终中国女排3-1(1胡德夫作为台湾民谣之父,以音乐诠释着自己的人生哲学。诗人余光中说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深沉的大风箱。他的歌声里听虚无在崖上时,对著我崖 上诗_郑愁予虚无在崖上时,对著我彷佛这样歌著……啊---不必为人生咏唱,以你悲怆之曲文 | 刘墉1大概感染了肠胃病毒,上吐下泻,折腾了一个礼拜才好。正巧有个朋友打电话来,就跟她诉苦。“多幸福啊生活山高水阔,我喜欢我们各自坚守,并各自自由。不如将爱与想念都交托于时间,在时间的彼岸,我们从未失散。——陶对批评家而言,批评的深度,即是灵魂的深度,批评与做人,只在精神或灵魂深处彼此相通。?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我有一个困扰。当手机和书同时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样?陈岱孙忆金岳霖、周培源……陈岱孙(),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80年代,三毛曾经在《你是我不及的梦》中,记录过一段她和漫画家蔡志忠的交往逸事。作为作家的三毛和作为漫画家的书籍的腰封,在图书设计时,凝结了编书过程中,每一环节参与者的希望。因为,面对未知、不确定的读者而言,腰封、或“娟娟发屋”与当代普通人的意趣书写。。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作者:罗昕 ■奥巴马爱读书早已不是新鲜事。据此前媒体报道,2008年他在蒙大拿机场被拍到在读法里德·扎卡里亚一件接着一件,它们都开始在你身上发生,与发生在其他每个人身上一样。这是保罗·奥斯特对自己一生的剖白。他以第二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了昨天的推送,其中有两张美到窒息的图——以至于小编不得不把它拿出来单独做一期选题。
强★ 承继文匯传统 秉持讀書品质 ★文汇读书周报 ID: whdszb《文汇读书周报》第1628号第五版“三味昨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本次书展的大致情况,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本小编我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作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写作,一个伟大的读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图文综合自网络)01. 还生命以过程文/余秋雨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如何用《人类简史》、《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如何敲开深度阅读的大门?点击↑↑↑按钮开始听书约翰·济慈《一件美好的事物永远是一种快乐》约翰·济慈() ,英国浪漫格非新作《望春风》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摄影:王甜)  日前,文坛期待多时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格非点击↑↑↑按钮开始听书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著名阿根廷作家、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点击↑↑↑按钮开始听书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本篇文章实为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稿,作者马丁o路德o金,著名的美点击↑↑↑按钮开始听书文学的真义不是为政治服务,虽然它脱不开政治;文学的价值不在于经济反馈,虽然它也表现为商点击↑↑↑按钮开始听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点击↑↑↑按钮开始听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当下制度产不出市场需要的春晚靖哥哥和蓉儿,朝阳群众都要干预一年只有一场的晚会硬生生的过剩了看完春晚,让人对中Nationwide_Reading全民阅读网是深圳市适应网络时代阅读特征,顺应新阅读潮流,扎实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下属的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组建运营,是市民阅读文化生活的门户网站。热门文章最新文章Nationwide_Reading全民阅读网是深圳市适应网络时代阅读特征,顺应新阅读潮流,扎实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下属的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组建运营,是市民阅读文化生活的门户网站。一品高考网 - 高中三年一路有你
高考网搜索、更快、更准、更精确
2015南充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也。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是也。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
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兄国藩手具。&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制义:八股文。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镜海先生可以师事 事:对待
B.掘数井而皆不及泉 及:至、到
C.穷通由天作主 穷:贫穷
D. 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营:经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图自卫其身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4分)&
(2)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4分)
11.第1卷文言文语段中作者认为为学应坚持的正确做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10处)(5分)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论语&述而》
13.阅读下面明词,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病起春尽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2)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7)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英)韦兰&史密斯
这一切全是那穿毛皮大衣女人的过错!要不是她,那件事永远也不会发生。
那天晚上,我和乔治娅在餐馆吃宵夜。那位穿毛皮大衣的女人每隔一会儿就要掏出手机与她的朋友大声地聊着天。我一向认为餐馆不应该是人们打手机的场所。不过,刚开始我还只是心存一丝不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竟然聊得没完没了,全然不顾别人的存在。
当我们原本较为幽雅的气氛第七次被她的电话打扰时,我开始烦躁不安了。 &她自以为多么了不得!&我怒气冲冲地对乔治娅说道,&她真的以为我们连手机都没见过吗?&
乔治娅只是甜甜地向我微笑着。她依然还是那么平静,似乎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当她的手机第八次响起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后面发生的事连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我从夹克衫的衣兜里掏出自己的手机,打开翻盖便道,&喂!谁呀?&我认为自己的语气里充满着自信,俨然是一位做生意的大商人。
&噢,嗨,约翰。谢谢你打来电话。有什么事吗?&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乔治娅用眼睛盯着我。
&那份合同你已经听说了吧?确实是个不错的消息。&我对着电话吹嘘起来。&我还以为这桩生意就那么不了了之了!看来,我们得着手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了。&
乔治娅仍在莫名其妙地瞪着我。她听得到受话筒传来的拨号音,显然,她以为我已经被闹得神志不清了。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
┊┊┊┊┊┊┊┊┊┊
┊┊┊┊┊┊┊ ┊
┊┊┊┊┊┊┊┊┊┊
┊┊┊┊┊┊┊┊┊┊
┊┊┊┊┊┊┊ ┊
本文标签:语文试题
【上一篇: 】
【下一篇: 】&&&&&&&&&&&&博库中国古代政治人物&&&曾国藩书信(白话本)/袖珍纸阅读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版 次: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开 本:32开纸 张:印 次:包 装:
&&商品名称:曾国藩书信(白话本)/袖珍纸阅读
&&作者:(清)曾国藩
&&定 价:11
&&开本:32开
&&出版社:四川文艺
&&ISBN号:4
&&页数:206
&&出版时间:
&&商品类型:图书
&&印刷时间:
内容提要:
本书遴选、收录了曾氏125篇有代表性的家书,全书按书信的时序编排。内容有修身、治学、理财、齐家、交友、为政诸方面。由于是家书,宦海沉浮中的曾氏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宏论军政国是,或阐述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实为后人吟诵捧读之佳作!目录:
精彩试读:
致诸弟?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四位老弟足下:
九弟行程,计此时可以到家。自任丘发信之后,至今未接到第二封信,不胜悬悬,不知道上有甚艰险否?四弟、六弟院试,计此时应有信,而折差久不见来,实深悬望。
予身体较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问之吴竹如,云只有静养一法,非药物所能为力。而应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实养静?拟搬进内城住,可省一半无谓之往还,现在尚未找得。予时时自悔,终未能洗涤自新。
九弟归去之后,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读经常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九月十一日起同课人议每课一文一诗,即于本日申刻用白折写。予文、诗极为同课人所赞赏。然予于八股*无实学,虽感诸君奖许之殷,实则自愧愈深也。待下次折差来,可付课文数篇回家。予居家懒做考差工夫,即借此课以磨砺考具,或亦不至临场窘迫耳。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竞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大道理。渠言有窦兰泉者(云南人),见道极精当平实。窦亦深知予者,彼此现尚未拜往。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摒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是也。
蕙西尝言:“‘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两人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谓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漫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陈岱云与吾处处痛痒相关,此九弟所知者也。
写至此,接得家书。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怅。然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请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人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九弟在京年余,进益无多,每一念及,无地自容。嗣后我写诸弟信,总用此格纸,弟宜存留,每年装订成册,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诸弟写信寄我,亦须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
谢果堂先生出京后,来信并诗二首。先生年已六十余,名望甚重,与予见面,辄彼此倾心,别后又拳拳不忘,想见老辈爱才之笃。兹将诗并予送诗附阅,传播里中,使共知此老为大君子也。
予有大铜尺一方,屡寻不得,九弟已带归否?频年寄黄英(芽)白菜籽,家中种之好否?在省时已买漆否?漆匠果用何人?信来并祈详示。
本书遴选、收录了曾氏125篇有代表性的家书,全书按书信的时序编排。内容有修身、治学、理财、齐家、交友、为政诸方面。由于是家书,宦海沉浮中的曾氏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宏论军政国是,或阐述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实为后人吟诵捧读之佳作!
禀父母?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禀祖父?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致诸弟?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勉励君子应早立志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致诸弟?士人读书之“三要”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谈论读史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禀父母?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禀祖父?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致诸弟?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勉励君子应早立志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致诸弟?士人读书之“三要”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谈论读史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致六弟?读书宜专,习字须有恒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致诸弟?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致诸弟?凡事皆宜专一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禀父母?优待仓实为有因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致诸弟?学问之道“有恒”二字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致诸弟?事事应勤思善问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禀父母?命四弟专程送诰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致诸弟?祖母葬事谨遵天理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禀祖父?蒙皇上破格天恩从四品骤升二品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致诸弟?蒙皇恩得派武会试正总裁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禀父母?近得次孙郭雨三欲妻之以女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致诸弟?家中改屋便利为要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
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诸弟?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致诸弟?望查失信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致诸弟?在京祭祖父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
致诸弟?余欲推社仓之法以惠地方
(咸丰元年四月初三)致诸弟?皇恩浩大益当尽忠报国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致诸弟?余兼署刑部右侍郎
(成丰元年六月初一)字谕纪泽儿?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
(成丰二年九月十八日)禀父亲?军中要务
(咸丰四年三月:十五日)致诸弟?勤则百弊皆除
(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禀父亲?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早)
致诸弟?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
(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致诸弟?妇职之要与妇道之要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致四弟?宦途险恶常思退居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致九弟?料理戎事足增长识力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字谕纪鸿儿?不可贪爱奢华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
字谕纪泽儿?不可浪掷光阴
(威丰六年十月初二)致九弟?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致九弟?将才四大端
(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夜)
致九弟?带勇之法首推体察人才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夜)
致九弟?带兵应有强毅之气
(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致九弟?济人需济急
(成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致九弟?应交甘苦患难之人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致九弟?“傲”之一字,百无一成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致九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致九弟?脚踏实地,求精不求阔
(咸丰八年六月初四)字谕纪泽儿?读书之法,看读写作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字谕纪泽儿?余平生有“三耻”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字谕纪泽儿?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咸丰^年十月二十五日)致诸弟?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证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致诸弟?宜和睦尽孝道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诸弟?乱世居华屋广厦,尤非所宜
(咸丰九年元旦)致诸弟?折奏温弟殉节事
(咸丰九年正月十三日)致诸弟?心绪郁郁,望叙手足之情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致诸弟?沅弟之字不可抛荒
(咸丰九年二月初三)字谕纪泽儿?写字作文用笔之法
(成丰九年三月初三清明)字谕纪泽儿?看书应有所择有所得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欲成就须从“有恒”下手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致诸弟?悼叔父
(咸丰十年二月初八)字谕纪泽儿?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致诸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致澄弟?以八字诀为治家之道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致沅弟?寸心总不敢忘“爱民”两字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致澄弟?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致季弟?人之所助者信也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致诸弟?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致诸弟?以勤与爱民回报君亲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致诸弟?昔年失之高亢,近日稍就平实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致沅弟?古今庸才皆以惰字致败
古今才人鐾皆以傲字致败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致诸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致四弟?不信地仙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致四弟?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成丰十一年正月初四)字谕纪泽儿?写字宜常摹柳帖
(成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字谕纪泽儿?内传为本义,外传为余义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致四弟?家中子侄当谨守家训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字谕纪泽、纪鸿儿?儿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致诸弟?读弟信,不动心者必不友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致沅弟?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字谕纪泽儿?看读写作逐日无间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字谕纪泽儿?论目录分类之法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致澄弟?浙事危险屡求救援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字谕纪泽儿?儿之才思宜古雅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字谕纪泽儿?函慰儿为家常琐事之劳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字谕纪泽儿?事无分难易,行之有恒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致沅弟?对悍将宜宽严并济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字谕纪泽、纪鸿儿?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同治元年四月:十四日)致诸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字谕纪鸿儿?戒勿沾富贵气习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致诸弟?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致沅弟?有德者自修而谤亦日熄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字谕纪泽儿?吟诗作字法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字谕纪泽儿?读书居官,世守礼义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字谕纪泽儿?读书须作札记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字谕纪泽儿?以**训诂作古茂文章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致沅弟?先有豁达光明之识 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致沅弟?吾辈所*宜畏惧敬慎者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致沅弟?修身养家需以明强为本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致沅弟?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致澄弟?凡事皆当谨慎俭朴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致澄弟?望于俭字加一番工夫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字寄纪瑞侄?处*顺之境需立定志向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致沅弟?胸次浩大乃是真正受用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致澄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同治三年六月初四)字谕纪鸿儿?力去傲惰二弊
(同治三年七月初九)致澄弟?人人需以勤俭自勉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致诸弟?宦海真可畏耳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字谕纪泽、纪鸿儿?古来文人贵在气势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字谕纪泽儿?养生之道尽在我矣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字谕纪泽、纪鸿儿?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同治四年九月晦日)字谕纪鸿儿?再进再困,再熬再奋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字谕纪泽、纪鸿儿?养生之道,顺其自然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致诸弟?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字谕纪泽、纪鸿儿?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致沅弟?胜人处不可求强,自修处可求强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致沅弟?身为高官宜稳妥处世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致澄弟?富贵常蹈危机
(同治六年二月初五)致沅弟?艰危之际论字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字谕纪泽儿?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字谕纪泽儿?中国自强之本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字谕纪泽儿?*忌以势利相接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夜)赴津查殴毙洋人案兼附遗嘱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致诸弟?兼顾养生与力学
(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致诸弟?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四位老弟足下:
九弟行程,计此时可以到家。自任丘发信之后,至今未接到第二封信,不胜悬悬,不知道上有甚艰险否?四弟、六弟院试,计此时应有信,而折差久不见来,实深悬望。
予身体较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问之吴竹如,云只有静养一法,非药物所能为力。而应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实养静?拟搬进内城住,可省一半无谓之往还,现在尚未找得。予时时自悔,终未能洗涤自新。
九弟归去之后,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读经常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九月十一日起同课人议每课一文一诗,即于本日申刻用白折写。予文、诗极为同课人所赞赏。然予于八股*无实学,虽感诸君奖许之殷,实则自愧愈深也。待下次折差来,可付课文数篇回家。予居家懒做考差工夫,即借此课以磨砺考具,或亦不至临场窘迫耳。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竞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大道理。渠言有窦兰泉者(云南人),见道极精当平实。窦亦深知予者,彼此现尚未拜往。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摒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是也。
蕙西尝言:“‘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两人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谓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漫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陈岱云与吾处处痛痒相关,此九弟所知者也。
写至此,接得家书。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怅。然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请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人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九弟在京年余,进益无多,每一念及,无地自容。嗣后我写诸弟信,总用此格纸,弟宜存留,每年装订成册,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诸弟写信寄我,亦须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
谢果堂先生出京后,来信并诗二首。先生年已六十余,名望甚重,与予见面,辄彼此倾心,别后又拳拳不忘,想见老辈爱才之笃。兹将诗并予送诗附阅,传播里中,使共知此老为大君子也。
予有大铜尺一方,屡寻不得,九弟已带归否?频年寄黄英(芽)白菜籽,家中种之好否?在省时已买漆否?漆匠果用何人?信来并祈详示。
店铺收藏成功
*竞品价格:
*网址链接:
联系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醇油猛火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