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东方東方会不会继续开发

区长杨圣做2016年古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日在丽江市古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长杨圣做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日在市古城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杨 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丽江市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古城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多种矛盾叠加的严峻考验,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勤勉实干,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面对经济下行、投资不足、内需乏力和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局面,我们全力以赴排除困难,想方设法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7.8%,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33亿元,同比增长7.3%,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3亿元,同比增长13%,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亿元,同比增长10.5%,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81元,同比增长8.6%,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16元,同比增长12%,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荣获&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和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倍增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相继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金安桥水电站、丽江机场改扩建、民主路福慧路地下步行系统暨人防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场等项目顺利完成。丽宁公路改扩建、金足水库、瑞吉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祥和商业广场、丽江国际购物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机场高速公路建成运营、大丽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华丽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8倍。
招商环境持续优化。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布局,不断拓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领域,找准突破口,把握对接点,突出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品牌招商,深入挖掘招商引资竞争优势,大力推行项目并联审批,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引进安缦酒店、古城东方、束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102个,到位资金235亿元。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行政管理体制、审批制度、人事制度、乡镇机构等各项改革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村公路管护体制、&三农&金融服务等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实施,阶梯电价水价制度全面推行。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产业建设效益显著
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旅游业致富农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亿元,是2010年的1.64倍,年均增长10.3%;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6.1%。粮食产量稳定在4.8万吨;完成烤烟产量4.5万担,产值突破6,337万元;无公害林果产值达1.16亿元;蔬菜产值实现1.3亿元,劳务创收实现2.72亿元。荣获&云南省2013年农民增收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型产业迅猛发展,&一园四区&建设深入推进。金安桥、龙开口水电站并网发电,良华屠宰场、西南水泥公司、先锋食品公司等企业在技术改造中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大幅攀升,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6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8%;完成工业增加值12.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9%;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6.4亿元,是2010年的2.16倍,年均增长11.8%。荣获&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景区景点品质不断提升。铂尔曼、洲际、金茂君悦等酒店相继建成,高端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接待游客2,302万人次,是2010年的3.95倍,年均增长3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2亿元,是2010年的5倍,年均增长38%。荣获&十佳旅游品牌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小镇&等多项殊荣。房地产、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保险、信息等产业竞相发展,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商贸设施日趋完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品位,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立足现实需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八横十纵一环&的城市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崛起、四带并进&的城市发展骨架初具规模,城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5%。完成龙泉路、寨后路、庆云东路等36条市政道路建设,城市道路里程达186公里。投资8,637万元实施第二自来水厂改扩建、束河片区给水管网、祥和及清溪片区排污管网工程,城市供排水管网覆盖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95%。投资8,838万元建成丽江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建成城西、福象、北门坡等32个停车场,新增泊位1,600个,新团、中海、八河、古城东郊等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区综合承载能力、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质量管理,构建权责明确、无缝对接、到底到边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实施涵盖城区交通、市政、环卫、治安等领域的数字化建管体系。加大 &两违&整治和面山治理力度,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加强古城保护管理力度,加快电力线路改造及消防管网建设,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格市场准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投资4,500万元完成忠义、昭庆等11个城区集贸市场改造提升。投资3,800万元完成59座公厕改造、9个垃圾转运站建设,城区79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新团、北郊、东界河等一批休闲绿化公园建成开放,实施环城西路、庆云东路、机场高速和新团片区等道路绿化工程,绿地面积达744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8.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扎实推进&四创两申&工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坚持在统筹发展中夯实基础,加速城乡一体化,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之一。围绕打造升级版农村,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和幸福农庄建设,实施76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实施4G无线通信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完成金山撤乡设街道和金安、七河撤乡建镇工作,完成新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1个村庄规划和金安、大东、金江小集镇规划编制。完成村道硬化462公里、庭院硬化4,209户,庭院硬化率达95%。投资1,800万元完成金江邑马珍小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金足水库开工建设,完成中济、肯固洛等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漾西长埂河、大东四清沟等8条灌渠改造提升和7,200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了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土地整理8万亩,被评为&云南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集体&。投资9,876万元完成玉河路、高新路、普勤路等11条165公里乡村公路建设,乡村公路里程达1,345公里。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发展成果普惠人民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255户易地扶贫搬迁、120个扶贫整村推进和2个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补助1.45亿元
完成1.5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实施&红色信贷&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初步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建成6所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5%。投资1.4亿元实施祥和、文荣学校建设,投资2.6亿元实施七河五峰完小、金山东元完小等27所学校改扩建。投资1,780万元实施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区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投资1,488万元完成5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体育文化广场和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深入实施&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实现农村数字电视全覆盖。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农村团体小额人身保险覆盖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实施孤寡老人集中供养、60周岁以上居民保健补助政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发放城乡低保金1.44亿元、救灾救济金1,100万元,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投资2.7亿元新建公租房1,192套、廉租房3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81万元。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发放优抚对象、残疾人生活补助3,708万元。投资1.29亿元建成殡仪馆、烈士陵园、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青春彩云南&和&贷免扶补&等创业扶持工程,打造金山劳务信息网、乡镇劳务协会等就业服务平台,新增城镇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着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功协办两届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和首届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重视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确立公布7个区级革命遗址,实施黑龙潭明清古建筑群二期修缮工程,《白沙细乐》和《黑白战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区&。加大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大东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投资3,400万元建成区档案馆、图书馆,成功申报国家二级档案馆及省级示范档案馆。完成金安桥、龙开口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2,649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获专利授权321件,荣获&2015年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称号。统计、供销、质监、邮政、通讯、地震、人口计生等工作得到加强。人事人才、史志档案、老龄、妇女儿童等工作全面发展。气象服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国防建设、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荣获&云南省第九届双拥先进城&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丰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古城&建设。完成封山育林14.5万亩、人工造林1.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34平方公里、陡坡生态治理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5%,荣获&森林云南&建设先进集体。扎实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生态区建设,完成8个乡镇、街道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林政资源管理,完成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及低效林改造工程,发展核桃产业21.5万亩。投资1,460万元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黑龙潭保泉补水、九子海生态环境保护与村落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古城&清洁城乡&环境提升工程,建立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机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实施&以奖促治&鼓励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投资1,374万元推广节能炉1.1万套、太阳能7,580套、节能灯46万支,建设农村沼气池1,075口。开展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推广油水分离装置5,256套。投资6.97亿元实施集建筑、生活、餐厨垃圾等处置与再生利用为一体的丽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中缅油气管道丽江支线输气管道和门站建设。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旅游,建成5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加大高能耗企业日常监管,&十二五&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全面完成,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
&&五年来,我们坚持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进步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尊重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依法加强网络管理,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引导和处置机制。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问题。
切实加强政法系统&两所一庭&建设,公安机关&三项建设&取得实效,区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人武部迁建项目全面完成。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实施&平安丽江&综合视频管理系统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构筑治安&大防控&体系,人民满意度和安全感持续提升,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夯实安全维稳第一责任,建立区党政领导定期接访群众工作机制,构建&三个平台&,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成立矛盾纠纷综合调解中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荣获&云南省创建无毒乡镇工作先进区&称号。深入开展消防社会化工作,组建420支志愿消防队伍,形成专业、专职、志愿队伍联动的消防格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荣获&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和&云南省药品安全示范区&称号。
民主法治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09件、
来信9件,政协委员提案402件、来信117件。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切实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区,认真开展&六五&普法,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和&全省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勤政廉政,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高效服务方便群众。着眼简政放权、提高效能,全面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96128政务服务专线24小时人工服务,初步建成电话、网络、微信&三位一体&群众诉求平台。推进&一站式&和&一窗式&服务,36个政府职能部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成运行,累计受理109万件,办结率达99.9%。加强基层为民服务中心和为民服务站建设,切实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廉洁从政取信于民。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着力提高为民办事的质量和效率。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压缩公务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规范人权、事权和财权管理,动态监管社保、扶贫等民生资金,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及公务用车管理。廉政建设纵深推进,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2015年,为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全力稳增长、抗下行、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有效投入稳增长。针对市场低迷、投资乏力、增速下滑的困局,及时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年内新开工重点项目11个。努力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授信支持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盘活存量资金1.32亿元,争取上级财政支持9.1亿元。加强项目储备,完成&十三五&项目集群规划编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作用稳步增强,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抓转型升级壮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高标准完成金山片区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实施冬季农业开发4.8万亩、农田改良3.58万亩,发展无公害水果2.67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50人,发放惠农补贴1,317万元。坚持创新驱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业企业达规、&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6.4亿元,增长8.2%。深入开展古城景区整治,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6.4%。
抓改革开放增活力。抓好改革措施落实,稳步推进投融资、财税、教育、卫生、社保等领域改革,建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成金安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大力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梳理,取消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63项。发挥区位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重大招商平台,引进项目38个,到位资金65亿元。
抓城乡建设促融合。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办法,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新提高。西安北路、环城北路、新团片区供排水管网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基础功能得到提升。推进金山、开南、七河三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实施金安增明、七河道生、金山红河、束河红山4个幸福农庄建设,启动1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淡化城乡边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抓社会保障惠民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城乡救助体系,发放城乡低保、优抚补助等救助资金5,899万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区妇幼保健院和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小额信贷、&贷免扶补&等扶持性贴息贷款1,988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220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化产业长足进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工作,获专利授权103件。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启动实施文化街道鲁准罗、金江乡北山易地扶贫搬迁,全力推进扶贫攻坚。
抓生态建设优环境。深入推进生态区建设,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林下种植1,000亩,补植补造1,980亩,完成低效林改造1.5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人工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4万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030万元。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放节能炉5,000套,安装太阳能3,540套。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顺利收官。回顾&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受到五年的收获催人奋进,五年的发展鼓舞人心。五年来,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奋进,在适应新常态中坚持改革为先,在把握新常态中坚持民生为本,在引领新常态中坚持法治为重,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政法干警、驻区解放军和武警、消防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古城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区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
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
二是城市建管任务繁重,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三是财政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四是发展动力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后继乏力,工业项目落地困难,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考验;五是个别单位和干部遇事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现象依然存在,转职能、提效能任务艰巨。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决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及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区实现富民强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转方式调结构、城乡融合发展的黄金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挑战、主动抢抓新机遇,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科学谋划、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勇当全市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根据区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
&环境优先、文化立区、创新驱动、旅游带动&四大战略,
更加突出&赶转并举、量质并进、建管并重&三个关键,紧紧围绕&力争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奋力闯出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强。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产业结构更优。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8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7.3亿元。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科学发展水电产业、清洁载能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开发,打牢工业发展基础。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以上。着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做精做深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7.5亿元。
&&城乡面貌更新。城市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核三环&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并进,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全国精品城市。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80%。现代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差距明显减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现行标准下1,00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提前脱贫。
&&民生福祉更多。统筹兼顾,注重平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到2020年,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到2020年,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每千人有执业医师2人以上,&三馆一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
&&生态环境更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到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占全区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69.1%,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以创新增强动力,切实推进跨越发展。围绕跨越发展往前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引导、支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靠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切实抓好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广纳全国各地创新创业人才,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文化硅谷&。
&&以协调促进均衡,切实推进全面发展。围绕团结进步创一流,巩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成果,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力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着眼未来发展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民族和谐、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边远、民族、贫困村组实现更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以绿色厚植优势,切实推进持续发展。围绕生态文明争排头,坚持把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放在
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设定并严守
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加大国土资源和林政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两违&和&两山&整治力度,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做大做强清洁载能产业,拉长水电产业链条,架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以开放拓展空间,切实推进联动发展。围绕开放辐射当窗口,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财税、投资、城乡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面向全国特别是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圈开放,强化规划、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借势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发展。
&&以共享体现公平,切实推进和谐发展。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向深度广度延伸,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进一步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让经济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和谐更有质感。
三、2016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区人民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区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四个全面&布局,贯穿&五大发展理念&,建好法制保障一张网,打赢脱贫攻坚一场仗,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产业转型带动、民族团结进步、民生保障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工程,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将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全力在增强活力上谋求新突破
深化改革助推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供需两端发力
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
在供给侧,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三农&金融服务等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不动产登记、投资等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财税、教育、医疗卫生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更大程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和活力。在需求端,坚持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丰富的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促进高原农特产业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
项目建设引领发展。始终把项目作为引领发展的抓手,紧盯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深入研究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棚户区改造、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等政策机遇,策划一批带动全局、支撑引领、产业融合的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华丽高速、金沙江中游航运一期、金足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丽宁公路古城区段改扩建、城市燃气综合利用工程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丽江机场配套设施、奥莱小镇、珠影星光城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丽攀铁路、丽鹤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
对外开放推动发展。依托旅游品牌知名度,深化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建设滇西北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主动融入滇西北国际旅游休闲城镇群建设,深化与滇西北县市区的交流合作。强化与攀枝花、迪庆、大理等周边区域
在旅游、水电、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形成
优势互补、市场共赢、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
围绕水电下游产业、生物药材、特色食品、现代物流等重点,紧盯行业领军企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外来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力争引进外来资金71亿元。
民营经济给力发展。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积极推行PPP合作模式,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工业企业达规工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上规模、增效益、壮实力。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在扩大规模上谋求新突破
巩固优化支柱产业。强化基础功能,整合旅游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做精做深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金沙江库区旅游、丽江国际鹰猎旅游风景区等新兴景区景点开发,加强古村落保护和传统农耕文化保护。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业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乡村体验、康体养生、研学会务等新兴旅游业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扎实开展旅游景区和旅游市场环境整治,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力争接待游客2,530万人次,增长10%以上;完成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增长10%以上。
做精做深特色农业。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畜牧、水果、蔬菜、
木本油料、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力争完成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8%以上。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启动建设一批&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农产业,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农业。培育发展品牌农业,拓展农业生态、景观、旅游等多样性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抢抓省、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把握新兴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工业经济与旅游产业、农特产业、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绿色通道、市场促销等手段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鼓励传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工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激励政策,积极争取省、市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5%以上。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全力在提升品位上谋求新突破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城乡规划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丽江城市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按照城市、乡镇、社区&三位一体&总框架,调整优化现有规划,积极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及地下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建筑标准,强化城市风貌保护,把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融入城乡建设。深入开展&两违&整治,着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完善城市基础功能。牢牢把握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城市发展方向,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石新路二期、清溪东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实施香格里大道人行道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金虹山棚户区和正和片区、北门片区改造,加快推进新团片区开发建设。改造提升大研古城、文智片区供排水管网,提升城市供排水能力,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健全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光缆全覆盖。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继续做好&四创两申&工作,强化&严治、细管、长效&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人性化、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网格化管理,构建区级管总、分级联动、监管分离、责任明确、无缝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管理薄弱环节治理力度。完善长效保洁措施,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创新城市经营理念,盘活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实现城市资产的滚动增值。
加强古城保护管理。坚持发展与保护互促共进,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认真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监测各项准备工作。加大古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力度,加快推进古城东郊环境整治二期、束河古镇东大门交通综合整治、原地区医院片区改造等项目。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消防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快束河古镇消防站建设,规范志愿消防队伍管理,完善古城智慧消防系统建设,保障古城消防安全。
扎实深入做好古城景区整治,确保古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重塑古城旅游良好形象。
(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全力在融合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宗旨,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实施忠义路、江边路、罗玄路等农村公路建设,完善乡村公交网络。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小水电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能灌溉、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云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建设,加大农村供电、供排水等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构建覆盖城乡的通讯、电视和互联网网络。
抓好新型城镇建设。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着力完善区乡村三级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大东、金安、金江小集镇建设,以金山德为、束河红山、金山开文等试点先行,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着力提升基础承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人口集中、个性鲜明的特色小城镇。不断优化农村社区布局,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打造半小时交通圈、经济圈、医疗圈、教育圈、物流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有条件的村社逐步实现就地城镇化。
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五个一批&发展思路,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帮扶、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细化完善具体可行的到村到户帮扶方案,因地因村因户施策,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三个100万元&工程。加快七河镇整乡推进和文化街道鲁准罗、金江乡北山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安置贫困群众641户2,360人。
(五)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全力在环境提升上谋求新突破
加强生态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着力构筑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切实履行资源林政管理职责,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古城&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面山治理等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农田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建新、产构、忠义、东江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严格按照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区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湿地,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丽江坝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监管,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配套完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启动实施漾弓江等重点流域主要水污染物和工业园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加强&禁白&工作和噪声污染防治。启动农村&两污&治理5年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在改善民生上谋求新突破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实施区一中、文荣学校、祥和学校、白龙潭完小、文化完小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文荣学校在9月前建成招生。加快推进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落实人才强教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大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建立健全教育服务保障体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充分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医,提高优质卫生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乡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村医培训,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分类实施无户口人员登记。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充分整合资源,继续实施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引导&一乡一品&群众文化活动,全力构建区、乡、村、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完成黑龙潭明清古建筑群修缮二期和大觉宫壁画修缮工程,实施大东、漾西等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文献、民间文艺、
加工工艺等项目的抢救和保护,着力培育文艺精品。
推进&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11个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支持办好足球学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人员就业,扶持自主创业300人以上。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的帮扶救助,扩大困难群众公益服务项目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工作,构建覆盖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4,5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居房。
(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力在维护和谐上谋求新突破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大反恐维稳力度,深化平安古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确保城市安宁、百姓安康。全面加强立体联动防控,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舆情研判,认真落实信访逐级负责和领导包案机制,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公共安全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实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大力推进
平安社区建设,从严抓好安全生产日常监管。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严格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深入推进云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和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管理城市民族事务,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区,全面开展&七五&普法,营造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法治环境。加快法治古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促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在勤政廉政上谋求新突破
以法治思维履行政府职能。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依法解决土地征收、
房屋拆迁、资源开发、劳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全面推进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质增效。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信仰、培养法治精神,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努力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
以实干定力开拓发展境界。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不断改进文风会风,严控会议和文件数量。深化&庸懒散奢贪&治理,着力纠正少数干部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敢担责、不守规矩等问题。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切实解决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点任务、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强化责任、一抓到底,一项一项干、一件一件抓,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以廉洁从政塑造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准则》和《条例》,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环节,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快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严控政府开支,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
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
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教育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
各位代表!小康目标催人奋进,跨越发展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克难奋进,闯出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随时关注时政,旅游信息,微信扫码关注丽江网公众号
最新丽江新闻
热门丽江新闻
丽江新闻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丽江古城东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