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万紫千红和颐和生态园春天生态园比较哪里的菜好吃?

夹江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你来提意见!_爱生活爱夹江-爱微帮
&& &&& 夹江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你来提意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哟?我是爱生活爱夹江微信平台,我爱夹江网的亲弟弟。我哥俩的肚子里有最夹江的本地生活资讯和吃喝玩乐指南,专注于消灭“有呢儿新鲜事、今天耍呢儿、晚上吃呢儿”等等每天围绕夹江网友的一系列银河系难题。当然,我不止这么简单!更多精彩之处,等你来发现,了解夹江,有我就够了!夹江县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前 言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显著特征。目前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源泉。随着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型服务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夹江,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促进社会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和改革,全面提升区域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把新型服务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决定编制《夹江县新型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遵循《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夹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规划》在充分调研夹江县新型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夹江现阶段新型服务业存在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等,为夹江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导,是指导未来夹江新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规划》范围涵盖餐饮业、文化娱乐业、通信及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家政服务业,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年。目录第一章基础研究1一、夹江县概况1二、夹江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三、总体思路和规划目标10第二章夹江县服务业发展预测14二、夹江县服务业发展优势14三、夹江县服务业发展需求预测15第三章服务业规划布局20一、规划构思20二、规划功能结构20三、服务业发展重点21四、土地利用性质控制28五、土地使用规模、强度控制29六、道路及交通控制29七、公共设施控制29八、绿地景观系统控制29九、基础设施控制30十、综合防灾控制30第四章规划效益评价31一、经济效益31二、社会效益31第五章规划实施33一、组织机构33二、实施步骤33第六章保障措施35一、政策扶持35二、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控制37附图:39第一章基础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使资源配置的范围大大扩展,而且使国际竞争的性质、形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加快,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为夹江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向重化工业扩展和向产业下游环节延伸,以及全球经济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服务的转变,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金融、保险和咨询等行业的跨国转移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夹江县市可以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努力营造有利的软硬件环境,积极承接服务业转移,在未来五年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一、夹江县概况(一)地理位置夹江县,地处四川西南部。夹江县是乐山北大门,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乐山27公里,西距峨眉山市18公里,处于成渝经济1小时经济圈、天府新区辐射区、乐夹峨同城化区域,总面积748.47平方公里。图1-1夹江县区位(二)经济发展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2.06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7.1、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6%、68.13% 和28.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57.3:26.5调整为15.5:57:27.5。科教文卫事业欣欣向荣,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土地管理逐步加强,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环境保护坚持防治并重,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日趋繁荣,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经济整体素质较差,财政增长后续能力不强,地方可支配财力不足;(2)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农民收入增幅趋缓;(3)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技术创新步伐不快,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4)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旅游带动作用不明显;(5)融资机制不活,投入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优;二、夹江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服务业发展概况2013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增长11.3,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为27.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零售业零售总额15.92亿元,增长15.1%;住宿业零售总额0.57亿元,增长6.7%;餐饮业零售总额10.57亿元,增长11.7%,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也存在若干问题,需要在下一个五年中进行优化和调整。表1-2 夹江县2013年服务业各行业指标统计情况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41650976342020101001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200159040777152818批发和零售业38109162872872543613514住宿和餐饮业371383333913532224222金融保险业3274411728349093516591房地产业1896163514167298511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581328109162259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64317772533957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9415800308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9026160785058851558教育156311418918114228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8338613651356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35380452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446540906354425-10第三产业总计2993531994073450417871475711、 增加值从图1-2、1-3中可以看出,2013年,夹江县的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中,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突破5000万元,因此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也最高,其次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金融保险业。而文体娱乐、卫生社保、水利和公共管理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共六项指标均低于1000万元,对总体指标的贡献率也低于10%。图1-3 2013年夹江县服务业各行业所占比重示意图2、 劳动者报酬从图1-4、1-5中可以看出,在劳动者报酬方面,行业分布与增加值基本保持一致,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仍然在服务业中占据较大比重,其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新增房地产业与增加值不超过1000万的六个行业(文体娱乐业、卫生社保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科技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服务业劳动者报酬的贡献率上处于较低水平。3、 固定资产折旧从图1-6、1-7可以看出,2013年夹江县服务业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中,房地产业独领风骚突破14000万元,占整个服务行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40%以上。而文体娱乐业、卫生社保福利业、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六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处于1000万元以下,因而对于服务业总体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贡献率也极低。4、 生产税净额从图1-8、1-9可以看出,2013年夹江县服务业的各行业生产税净额中,批发和零售业排第一突破5000万元,占整个服务行业的生产税净额的30%以上。其次为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达万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体娱乐业、卫生社保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六个行业生产税净额在500万元以下。5、 营业盈余从图1-10,1-11中2013年夹江县服务业各行业的营业盈余方面来看,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成为三大支柱产业,突破营业盈余10000万元,对整个服务业的营业盈余指标也起到了较大的提升作用。文体娱乐业、卫生社保福利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七个行业营业盈余在0-1000万元之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营业盈余甚至为负值。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个指标,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始终能为夹江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说明夹江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交通区位而获得了在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上较好的发展机会。相比较而言,文体娱乐业则在各项指标当中均处于弱势地位,说明在过去的夹江县服务业发展中,文体娱乐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而发展滞后,不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夹江县未来的服务业发展过程当中,应当重视文化体育和娱乐事业的开发。(二)存在的问题1、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不协调近年来,夹江县经济虽然保持了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服务业发展却较为滞后,服务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13年,夹江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94亿元,仅占全县GDP的比重28%,远远低于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如图2-1)。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都超过65%以上,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市的服务业比重也已超过60%,有的达到80%以上。2、传统行业比重大,新兴行业比重小,服务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2013年,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9.29亿元、住宿餐饮业11.1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而具有现代服务经济特征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如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各类社会中介等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都很小。3、服务业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产业无序发展夹江县近年来主要精力集中于大力发展工业,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足,引导不够,没有系统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政府宏观指导功能相对弱化,导致服务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产业缺乏规模聚集效应,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总体思路和规划目标(一)重要意义现代服务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县域经济提出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具有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县域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现有经济的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通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并重发展,实现培育新型服务业与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全面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三)基本原则1、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新型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工业和农业为重要支撑,也将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同时,新型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信息和通信业等的快速发展也将有力的促进其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结构优化,均衡推进既要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业;既要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有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角色,制定优惠政策,规范行业环境;又要明确确立企业的主体角色,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4、重点突出,全局带动既要发挥新型服务业的聚集效应,进行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突出重点发展区域,又要发挥新型服务业的联动效应,突出重点发展行业,以重点区域和行业为突破,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四)发展战略和目标1、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夹江县的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寻找突破口的关键时刻,必须从推进制造业升级、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战略高度提升服务业的规模。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物业,全面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向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依靠自身的既有优势,带动新场镇、吴场镇等园区的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打造以夹江城区为主要的休闲舒适的城市人居和消费城市,依托区域内的交通道路,加强各区域的联动效应,做到生产连续、生活配套的区域整体。表1-2:夹江县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分布大市场物流产业集群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产业集群包含行业物流业、专业市场、金融保险业等旅游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服务业等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服务外包等现代商贸业、社会服务业等发展路径依靠火车站的有利交通优势以及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带动,带动物流业的发展。通过开发夹江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利用和改善,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旅游休闲环境。在加工和制造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创造自己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在人居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景下,有序的发展社会商贸业,打造一流的消费市场和完善社会各种服务业等。空间布局集聚区域火车站周边、经开区、高陶园区青衣江两岸、千佛岩经济开发区、高陶园区夹江县城2、夹江县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夹江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县服务业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1亿元,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7亿元,年均增长15%;培育电子商务企业,以书画纸、陶瓷、茶叶等夹江特色产品为重点,从2016年的全县新增个体网上50户,企业网上5户,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个亿以上。到2020年,全县网商达到5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亿。物流快递企业达到50家,日均快递收入实现5万元;建设全省电子商务强县,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县、省级农村信息服务试点示范县。规划实施前两年重点是构架科学合理的服务业产业框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健康发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现有服务业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存量;利用区位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招大引强,夯实基础,做大增量;后三年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加速产业发展,努力增创传统服务业新优势,培育现代服务业新规模,逐步构建成都生态宜家休闲商务新城。第二章夹江县服务业发展预测二、夹江县服务业发展优势(一)突出的区位优势夹江地处成都、川南、攀西经济区的结合部,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乐山27公里,西距峨眉山市18公里,处于成渝经济1小时经济圈、天府新区辐射区、乐夹峨同城化区域,加快推进“产业连蓉,城市连乐,文旅连峨”,突出同域、同城、同景发展,建设成都高新产业的辐射区,建设乐山中心城区的辐射区,建设峨眉度假旅游的辐射区,区位优势明显。(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青衣江)自中流。两山夹一江,夹江因此而得名。夹江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漫长的历史也给夹江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夹江竹纸:夹江是国内著名的书画纸之乡,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在乾隆年间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年画:夹江年画与川东的梁平、川北的绵竹年画同被誉为四川省汉族民间的三大年画。夹江的木刻年画,历史悠久,享有盛名,是木刻与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为夹江汉族传统文化产品中的瑰宝,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贡献价值。夹江唢呐:唢呐是夹江县农村普及范围最广的吹奏乐器,被称之为“唢呐之乡”。另外还有千佛岩、二郎殿、双杨府君阙等历史文化遗存。(三)优越的交通条件夹江地处成都、川南、攀西经济区的结合部,1小时即可到达天府新区,北距成都120公里,东距乐山27公里,西距峨眉山市1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夹江交通便捷,铁、公、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全,成昆铁路贯穿全县,境内有乐山、吴场、马村三个火车站,省内唯一的县级铁路二级口岸以及乐山海关监管点设在夹江;成乐高速、雅自高速公路在夹江境内设连接口,乐雅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复线贯连夹江,省道成乐、自雅公路穿县城而过。通过乐山大件码头,依托岷江、长江水道,水路运输可直达重庆、上海,随着乐山港和岷江航道综合治理的建设,夹江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四)良好的产业互动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支撑作用明显。201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06亿元,增长1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13%。鄢城、甘江、吴场等镇的城市发展,已经与夹江县融为一体。城市建设和夹江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刺激了二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诸如投资、融资、管理、咨询、物流、旅游、房地产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市场潜力日益显现。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的成长和壮大拓展了空间,而高水平的服务业又将促进工业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了联动发展的格局,有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夹江县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平台。(五)巨大的服务需求预计到2020年,夹江县区域内总人口将达到36万人,其中有30%的人口具有中高档的服务需求。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对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大;二是夹江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高新西区与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快速发展,将有效地刺激服务需求。尤其是投资融资、管理咨询、市场物流、商贸休闲、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为我县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夹江县服务业发展需求预测本部分主要采用指数平滑法、回归模型等统计预测方法,结合夹江县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趋势,对2016年—2020年夹江县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规模情况及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业需求进行预测分析。(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2016年—2020年夹江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预测数据来源于2009年至2013年《夹江县统计年鉴》。1、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预测2009年—2013年夹江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如表2-1、图2-1、图2-2所示:表2-1 2009年—2013年夹江县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单位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万元5881487214288811009937001088800其中:第一产业万元119623132050150200160900168800第二产业万元309483392595501200569200620600第三产业万元1700421967832297002636002994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1955412337992752003192003636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9671577918265211432348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52363487693881710104根据上表数据,按“强一优二兴三”发展思路,设定夹江县2009年—2013年各主要产业发展趋势:第一产业按前五年趋势稳步发展,第二产业按前五年水平优化发展,第三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较前五年相对较快,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按此测算,对2008年—2012年夹江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分年度做出预测。具体见表2-2。2、人口规模预测根据2009年—2013年各年《夹江县统计年鉴》显示,近五年来夹江县户籍总人口增长变化不大,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见表2-3。表2-2 2009年—2013年夹江县户籍人口统计表指标名称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户籍人口数(万人)352120338345351669351689351672人口出生率(‰)7.146.846.337.057.64人口死亡率(‰)7.466.415.246.886.59自然增长率(‰)-0.320.431.090.171.11根据表2-2的数据,结合我县人口稳定趋势,设定2009年—2013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平均每年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基本保持平衡,预测出2016年—2020年五年间夹江县户籍人口总量仍然为35.16万人,见图2-3。图2-3 2016年—2020年夹江县户籍人口预测图指 标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县总人口(万人)35.1735.1735.1635.1635.16(二)服务业发展需求预测根据2009年—2013年夹江县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到2020年夹江县GDP达180.94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从2013年的15:57:28转变为14:54:32。2020年夹江县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57.50亿元,年均递增7%-10%之间,符合国家“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比2013年增加27.56亿元,增长92.5%。其增量中,由现有服务业企业实施提档升级,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增加值占48%;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强化招商引资,新入驻的服务业项目所产生的增加值占52%。图2-5 2016年—2020年夹江县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预测表指 标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9.2229.9230.5031.1731.78服务业就业比重(%)31.1131.6432.2032.7733.282020年,夹江县服务业将新增就业岗位11万个,实现新增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新引进投资额上5亿元服务业项目6个以上。建成服务业集聚区。第三章服务业规划布局一、规划构思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夹江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二、规划功能结构(一)产业结构分类1、主要产业导向定位为六方面:A、市场物流业。B、商贸业。C、住宿业(星级酒店、商务酒店)。D、餐饮娱乐业。E、文化体育业。F、旅游业。2、重点发展产业为市场物流业和商贸业。3、在工业港规划片区内,发展二、三产业联动的生产性服务业,使工业更具竞争力。(二)功能分区及产业空间布局1、产业一: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支撑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物流、金融服务业三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基地二园区二平台”的生产性服务业格局,依托漹江-甘江新区建设总部经济基地。物流结合夹江火车站,规划建设以建材物流为主,集蔬菜、粮油等大宗农副产品运输和商品集散服务为主的综合型物流园区。利用新场的产业和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以工业品运输、仓储、初级加工为主的产业配套型物流园区。构筑以甘江为核心的区域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向多元化和纵深化发展。构筑以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产业承接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承接产业转移。2、产业二:创新产业功能类创意:依托夹江陶瓷,发展创意研发。文化遗产类创意产业:依托“夹江书画纸”,发展艺术与手工制品,会展业等创意产业。艺术类创意产业:利用峨眉山、乐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挖掘夹江陶瓷、造纸的文化内涵,发展视觉艺术如书画、雕塑等和表演艺术如音乐表演、舞蹈等创意产业。依托产业类别的关联性,向视听产业、新媒体等创意产业上发展,延长产业链。3、产业三:文化旅游业夹江禀赋自身独特生态资源,深厚文化底蕴,总体打造高品质的人文夹江。县域内以夹江主城区、漹江-甘江新区、木城古镇、华头镇为中心点:以千佛村文旅产业项目、千佛岩景区、千年纸坊(城)、青衣水城、都市生态田园、碧云山文旅产业项目的“一园五组团”的文旅产业及高品质人居发展带和古镇观光带为线、以中心点向外辐射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面。总体以“点、线、面”的形式,运用新文脉主义,依托历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多彩的人文夹江。三、服务业发展重点(一)现代服务业:依托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培育,丰富商贸业态,优化商贸业发展结构,提升商贸业产业业能级,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需求的现代化,多层次的商贸流通体系。1、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依托大西南茶叶市场,在龙沱、梧凤等乡镇建立茶叶交易点或交易区;扩大陶瓷批发交易市场;培育界牌特色水果市场;以手工造纸为基础,逐步培育西南文房四宝专业市场。到2020年,在县城新规划建设专业批发市场4个,全县形成专业批发市场5个,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市规划)2、优化购物环境以我县现有的“家家乐”超市、好又多超市、三八商场等企业为龙头,锁定连锁超市在商业流通领域的主体地位,培育1至2个年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上、具有较大规模的商业超市,目前夹江“重百”项目正在征地拆迁中,培育年销售额在4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城市综合体)2个,目前有可能的是九龙和交大两个城市综合体,正在征地拆迁。建成以购物为主,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贸中心,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达到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推进商贸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省规划)3、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以商贸与商务的互动融合为重点,在扩大商贸规模、优化商贸结构、错位经营、营造特色、提升商贸业态上下功夫,推动商业中心集聚化、特色化、商务化发展,提升商贸业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提升和完善我县现有的几条特色商业街:家用电器一条街;茶叶一条街;装饰装修一条街;美食餐饮一条街;通讯器材集中区等。加快以街心花园为中心的核心商圈建设,精心打造新型商务区,鼓励发展专营专卖、总代理制。(市规划)4、发展集镇商贸经济紧紧抓住开拓农村市场的薄弱环节,以全省推进“万村千乡,村村农家店”工程为抓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镇、村两级连锁超市,彻底改变农村的消费环境,加大商品的调整力度,提高农村消费市场安全度,促进农村市场的全面升级。争取到2020年,每个乡镇都建成一个标准化的农贸市场。(市规划)(二)物流业依托现有的交通优势条件,打造西南地区“一流”物流园区,助力夹江经济快速发展。物流园区服务区建设。主要包括火车站、经济开发区、吴场镇工业集中区等物流基地。依托园区所辐射的产业,实现物流、交易、仓储、加工、运输、货代等的配套发展,创造专业化程度高、流通功能强、经营规范的区域物流中心。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大力推进第三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的新型物流业态,培育物流基地,鼓励物流企业的兼并和集聚,加快培育物流市场,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依托乐山火车站、乐山铁路二类口岸,积极培育建成2至3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物流公司,引导筹建2至3个货物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达4个。目前在建的物流有三江国际建材销售中心、西部瓷都国际商贸城、广博家居市场、汽车城等,还有粮食物流、盐化工物流、乐山纬经物流、瑞兴二手车交易及机动车检测中心、德诚煤炭物流、川南君临天下货运中心等项目都在等待落实土地后,马上开工建设。(三)电子商务1、搭建本土电商平台指导本土有条件的行业、企业自建垂直平台,培育“全球陶瓷直销网”、“夹江购”2个自由平台上线开展运营,着力扶持“全球陶瓷直销网”与夹江陶瓷企业、经销商深度融合;开发移动APP“夹江购”平台,将“夹江造”尽可能搬到移动终端,将其打造为我县民众便捷生活的“O2O”端口。2、推进集聚发展筹建“西部瓷都电子商务孵化园”。依托西部瓷都国际商贸城、三江国际建材城、伟经物流等,在县物流园区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培训、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基地,以“产销创一流”为方向,同步完善园区相关职能,加强技术力量和服务质量,吸引电子商务个人、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基地,形成园区聚集效应。3、培养电商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建立人才库。依托大专院校,引进电子商务中高端人才;在县云吟职中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依托“全球陶瓷直销网”,在西部瓷都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设立电子商务见习基地;依托干部大讲堂、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平台,做好实习培训工作。开展电子商务主体培训,开设远程教育系统等平台,做好做实培训工作。开展电子商务主体培训,开设电子商务沙龙,鼓励青年、妇女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逐步在县内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4、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布局,加快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开辟电子商务企业登记注册等“绿色通道”,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工作,保护网络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推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广泛应用。支持第三方网商公司入驻夹江,服务中小微企业、商贸企业、农村专合组织等入网,顺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趋势。5、普及网络营销实施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工程,建立全方位“夹江造”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推进“全企入网”、“全民入网”工程,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在全县2000人以上的村镇建立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西部瓷都陶瓷产业集群,建立陶瓷等工业品网上批发和分销体系,结合农产品特点。采用众筹、预购等新型网销模式,进行产供销为一体的农副土特产品、鲜活农产品网上销售。6、强化财政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支持电子商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广应用、试点示范、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信用认证、模式创新与工作开展等。对成为新网商的夹江居民或组织,根据网店规模、售卖“夹江造”产品销售额和具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做为税收贡献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奖励扶持办法另行制定。7、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电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150%摊销。居民电子商务企业投资在县内注册儿取得的投资收益所得,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符合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8、加大融资支持县金融机构运用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信息,探索有效融资方式,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创新开发适合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审批和放贷效率,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四)旅游业围绕乐山市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四川第一”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抢抓西部开发和乐山建设大交通、大城市、大物流等契机,加大我县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期把我县旅游业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全县旅游业发展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以推进集约型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环境、旅游品牌和精品建设,加强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强化旅游区域合作和市场推广,推进文、旅、景、城大整合。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集群,形成具有夹江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集酒店度假、会议会展、休闲养生、商务购物、度假地产与新城开发为一体的旅游大市场,实现旅游形态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提高全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1、打造峨眉仙山前山度假旅游区(1)发展休闲度假业①大力发展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的大众化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夹江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山地、滨水、田园型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抓好界牌镇凤山村、焉城镇千佛村、大石村、马村乡金华村、彭嘴村等特色旅游村落建设,做到一村一品一特色。②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城市绿心公园、青衣江两岸的建设。引导提升县城范围内的餐馆、咖啡屋、茶楼、酒吧、KTV等娱乐服务设施档次和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夜间消费。打造特色商品街、特色文化街;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及两大广场的功能,展示夹江地方文化,体现休闲色彩,彰显休闲功能,让远到而来的游客融入夹江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公众休闲生活。表5-2:夹江县主要古迹一览表序号名称保护等级建造年代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完好程度1千佛岩唐代摩崖造像省级唐代较好2汉代杨公阙国家级东汉18080风蚀较严重3金像寺摩崖造像省级明代较好4棉花坡崖墓市级东汉完整5牛仙寺摩崖造像市级唐代较好6天主教堂市级1916年400完好7沈奇宗墓园市级清代110较好8余子俊墓园市级明代1000不详(2)发展观光旅游业①深度开发天福茶园国家4A景区和千佛岩景区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两大景区旅游设施,扩展景区游览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建成天福茶园、千佛岩景区游览观光线。②大力发展水上娱乐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毛滩电站建设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毛滩电站库容水上娱乐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毛滩电站库容的水上开发建设,建成青衣江水上观光及娱乐体验黄金旅游线。(3)发展文化体验业①着力打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光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马村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的保护,挖掘其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内涵,利用先进的展示手段展现遗产风貌,让游客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②大力发展博物馆群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我县茶文化、纸文化和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充分利用先进的展示手段,进一步加强我县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建设。重点打造天福茶博物馆、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4)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①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夹江交通枢纽建设,增强夹江旅游的可进入性;改善夹江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提高城市和景区的通达性;积极发展旅游客运市场,满足大众休闲时代日益增长的旅游客运需求;完善城市、旅游区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城市及旅游区旅游信息标志牌建设。②加大旅游信息和游客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地旅游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发挥旅游信息的作用;加大以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旅游咨询中心(点)、自驾车营地的建设。③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建立旅游安全及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成立县旅游紧急救援中心,加强旅游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医疗救援等工作。④进一步改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主要旅游乡镇和旅游通道、旅游公共厕所的建设,在主要旅游场所增设游客休息设施和垃圾等环卫设施。四、土地利用性质控制(一)根据土地使用性质分类,结合土地供地方式、规划区用地特点和县域规划的总体要求,用地分类除明确规定的服务业用地性质划分为小类外,一般服务业项目用地及公共设施以建设规模、项目性质进行控制,尽量保证地块的兼容性,有利于土地合理优化使用。(二)开发过程中,因发展需要,经主管部门核准可以有条件对某些地块进行调整,原则上对明确规定用地性质的服务业用地小类不做调整;对限定服务业项目规模、性质的一般用地和公共设施可在位置上做相应调整,其变更应做严格控制。五、土地使用规模、强度控制(一)明确规定用地性质的服务业用地小类用地界限可做适当变更,但其用地规模和相应位置应符合规划的相关要求。(二)各项目建设中应节约、集约用地。用地面积、使用性质及兼容性、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道路平交道口设置、停车位、配套设施为规定性指标;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建筑环境、人口容量为指导性指标。各指标应符合《乐山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图则》相关规定和相关部门管理要求。六、道路及交通控制(一)结合县域道路网进行控制,对服务业项目相应布点和发展进行指标预测,为完善静态交通设施系统和各区域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相应参考。(二)结合公共交通、步行交通、轨道交通综合考虑,形成以城市交通为导向的TOD城市设计模式,可更大范围增加服务业项目的多元性和聚集性。七、公共设施控制(一)本规划提出了服务业项目及公共服务项目对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的要求,为各控制性规划设计提供相应参考。(二)落实相关地块的配套设置项目,未经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变动。八、绿地景观系统控制(一)利用四川田园植被,配合县域丰富水系、水网等自然特色,与相关服务业产业项目的绿化水景和项目中的集中绿地共同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结构。(二)规划为城市功能区考虑配套县级城市公园,并在原有城市规划区内控制用地,设置各种规模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空间。九、基础设施控制(一)本规划提出了服务业项目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要求,为各控制性规划设计提供相应参考。(二)结合服务业产业项目布点的特殊性,为城镇中心城区外用地的配套基础设施提出要求,并为各镇乡规划编制提供相应参考。十、综合防灾控制(一)服务业项目多为公众聚集场所,故建筑应满足国家相关防灾要求。(二)服务业项目中的生态绿地、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旷地应作为灾害发生时的临时疏散场所。第四章规划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人均GDP增长,第三次产业(服务业)在GDP中比重逐渐上升。按照本规划逐步实施,服务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不再处于被动的角色;随收入结构的逐步合理,服务业增速快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服务业份额的上升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又好又快地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二)该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对夹江县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推进力。本规划期末,随着夹江县服务业基本格局的形成,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方式新引擎。1、服务业的发展带来生产总值提高,直接带动GDP增长。2、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相互联动发展,有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推进经济发展。3、本服务业规划的实施,为“强一优二兴三”的未来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服务业按规划的实施,有效和充分解决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土地、环保以及未来能源等资源的制约,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使GDP稳步增长。二、社会效益(一)普惠民生本服务业规划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百姓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充足全面的服务配套,更有利于引导消费结构由温饱型逐步发展至小康型,使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二)繁荣城市本服务业规划围绕满足都市需求、配套都市发展,其中部分业态集中于城市繁华区域,服务业项目的载体建设,直接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民生性服务业的均衡发展,完善了城市功能,丰富了服务业态,使城市更宜居,更具亲和力。(三)拉动就业专家分析,在目前情况下,全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每提高1个百分点,增加就业500-700万个就业岗位。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将有效地拓宽就业覆盖面,缓解就业压力,吸纳力更多人员,成为新增就业重要渠道。(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功能的提升,使城市综合实力得以增强,为全县农民逐渐向城市城镇梯度转移、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提供有效途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区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其经济形态必然由工业向服务业转变。本规划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县城市化进程。第五章规划实施一、组织机构实现未来五年服务业规划目标,必须加强组织协调,健全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产业集群,落实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一)建立健全全县服务业发展的组织、督促、协调机构强化服务业组织协调机构建设。组建夹江县服务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履行县委、县政府授权对全县服务业的组织协调,科学规划、政策指导、统筹协调等职能,逐渐改变部门分割、管理缺位的状况。进一步理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好管委会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既分工合作又统筹协调的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二)建立服务业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将服务业发展年度目标量化,项目跟踪定人定责、项目促建定时定量。根据年度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服务业发展的目标确定、目标分解、运行监控、考核评价,兑现奖惩的考评制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目标的圆满实现。二、实施步骤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夹江县服务业重点发展规划》的实施,前两年完善产业调整、配套、升级、奠定发展基础,后三年进入良性发展期,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形成,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以积极引进大型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扩大增量,做大存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成都生态宜家休闲商务新城。(一)编制年度计划对于在市场体制下快速发展的服务业,根据本规划的各项指标和业态,每年滚动编制近期年度实施计划,并适时对计划进行监控、跟踪、调整,增强年度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现计划的可靠性。(二)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一区、两片、两线、一点的产业布局进行实施,强化项目落地的规划控制和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建立合理的土地储备与供应机制,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建议近期服务业建设项目与近期上市土地相结合;服务业包装项目与储备用地相结合;服务业拟包装项目与中远期用地相结合。通过规划引导,形成批发市场向园区集中,商贸企业向商圈集中,产业品牌向特色街区集中,民生性服务业均衡发展,使之建设一片、形成一片、配套完善一片,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尽可能使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三)项目建设近期建设项目21个,其中物流项目7个,旅游项目10个,其他商贸项目4个。物流项目主要包括续建的三江国际建材采购中心、亿都国贸城二期、广博家居广场;新开工的乐山伟经现代物流园、盐业物流园、电商产业孵化园、川南君临天下货运交易中心。旅游项目有续建的凤栖湖综合旅游度假区项目和颐和春天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园扩建;新开工建设峨眉前山·千佛小城故事项目、千佛岩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一期)、江湾生态城、青衣水城·青衣大街坊、峨眉山月酒店扩建、天福茶园扩建、凤翎湖养生观光度假庄园、碧云山(二郎庙)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其他商贸项目有续建的瑞兴二手车交易市场机动车监测站;新开工建设九龙城市综合体、神通汽车4S店、金辉卫浴产品研发、展示和销售中心。第六章保障措施一、政策扶持(一)制定扶持政策尽快理顺服务业政策与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衔接,增强政府对服务业优势资源的管理力度,完善资源规划体系,建立规范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开发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加大政府的服务力度,逐步实现政府向社会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制定鼓励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使服务业发展有可靠的政策支撑。切实增强为服务业发展服务的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鼓励扶持重点1、大型物流市场:主要指大型生资市场、仓储市场、专业市场、汽车展销市场、物流配送中心。2、大型服务业载体及项目:主要指大型购物中心、商贸服务业楼宇、以商业为主的中高端商住楼宇;星级酒店宾馆、大型商贸、品牌直销、连锁经营、名牌餐饮、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知名中介等项目。3、大型旅游休闲项目:主要指大型旅游休闲度假片区、大型游乐设施、影视文化传媒、运动休闲营地、乡村酒店、文化产品博览交易类项目。4、公共服务项目:主要指公共交通、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市政服务、文化体育、各类非义务教育学校、卫生医疗、康复疗养和托老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三)创建发展平台首先要优先安排服务业建设用地,凡符合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应优先列入县、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并给予价格优惠;其次要根据夹江县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夹江县服务业的分类管理和标准修定,科学划分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扶持,促进各类服务业有序发展。(四)营造发展环境落实税费优惠和奖励政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和重要项目要按行业分类、规模层次予以优惠兑现和奖励;其次加大金融和财政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多元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对服务业的信贷需求给予倾斜,信用担保机构要支持服务业的发展。(五)完善服务业统计、评价体系增强对全县服务业发展的跟踪、监测和调研、评价,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随时调整发展策略。建立夹江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各镇服务业结构体系、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和通报制度,力求如实地反映不同时期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全貌,为县委、县政府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也为完善各级考评、分类考核提供完整的依据。二、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控制(一)制定项目准入的环保限制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在强力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凡进入规划区的项目必须符合《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对产生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企业,在未达到环保要求前严格限制进入规划区。(二)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规划区大气环境整体上应保持在国家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之内;地表水应符合国家地表水(GB)标准要求,地下水应达到国家地下水Ⅲ类标准;声学环境按Ⅱ类标准控制。固体废弃物要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的目标。(三)水环境污染控制1、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提高城区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2、加强对企业污水排放的管理,通过合理布局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清洁生产,节约用水提高废水的重复使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3、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4、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5、加强对河系水网中主要河道周边污染源的控制。6、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7、控制水体污染,实行雨污分流。(四)大气污染控制1、机动车污染防治,按国家要求淘汰老旧汽车,推广环保型机动车;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改造在用车,推广环保燃料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扬尘、道路扬尘、垃圾焚烧粉尘等污染源,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GB)。(五)噪声污染控制1、强化交通管理,严格控制货运车辆的入城量。2、严格执行已划区域禁鸣喇叭的规定,逐步扩大禁鸣地域和路段,减小噪声污染。3、强化区域噪声控制,扩大达标区的覆盖范围。4、加强环境噪声监测和监督管理。5、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Ⅱ类标准。(六)固体废弃物控制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严禁有毒有害废弃物向水体倾倒、排放等。2、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卫部门的规定,定点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严禁自设垃圾堆放填埋场所。3、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须安全暂存并及时送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防止污染环境。附图:附图一:夹江县“十三五”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图 附图二:夹江县“十三五”创新产业规划图 附图三:夹江县“十三五”文化旅游业规划图发送“客服”至本公众号即可参与征文爆料征文和爆料稿费的标准为20-100元!——————赞助商——————? 您的点是小编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爱生活爱夹江公众微信号,为夹江网友提供每日最新资讯、找商家、找工作、找朋友、找房子......等等本地微信生活服务的自媒体。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澧春天生态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