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 诗的《诗四十一首》还加印吗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四十一首 -
布罗茨基是用头脑写作,这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写作是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和冲突的,后者在最好的时候,就是原创性爆发,是诗歌的根本。可是原创性何其难得,有一点小经验,哪怕大经验,并不意味着有原创性,甚至可能与原创性背道而驰。只有原,而无创,那是低级散文。布罗茨基是用头脑写作的最高级别者,他表现得最好的时候,其创新和发明直抵原创性——这是他令人精神振奋的核心,其难度之高,岂止是一般原创性诗歌可以匹比的。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倾向于智力写作和欣赏,或倾向于经验写作和欣赏,即是说,无论你是技巧派或生活派,布罗茨基都可能有与你重叠之处——当然,这要看你是否够得着去重叠。我们尤其不要忘记,布罗茨基本人的生活基础,比大多数人都要坚实得多。(黄灿然)这个小集子,是黄灿然先生拟整理过去所译外国诗人作品的计划的第一本。他分三个阶段来译布罗茨基,顺序刚好是倒转的:最早译他后期作品,第二次译他中间作品,最后译他早期作品。在整理过程中,译者又一边重读一边补译了他各时期的一些诗,其中两首诗有两个版本。因此,《诗四十一首》(布著的)也可以称为《诗四十三首》(黄译的)。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四十一首 -
那晚,我们围坐在篝火旁 / 1你又回家了 / 3房客 / 5火正熄灭 / 6在村子里 / 7拒绝罗列所有的悲伤 / 8我们过去有伟大 / 10在洗衣妇桥上 / 11十月音调 / 12而无论是什么罪 / 13致一个独裁者 / 14不是我失去控制 / 16北波罗的海 / 17极地探险家 / 18重访雷区 / 19你,吉他形状的事物 / 20一九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 21荷兰情妇 / 22艾伦比道 / 23致乌拉尼娅 / 24住宅 / 26向海 / 28给一位考古学家的信 / 29为了还愿 / 30在意大利 / 31悼念 / 32只有灰烬知道 / 33贝尔法斯特曲调 / 34如此等等 / 35夏天将结束,九月将开始 / 37我踩了多久的拍子 / 39新生活 / 40为一个半人马怪而作的墓志铭 / 44向杰罗拉莫·马尔切洛致敬 / 45纪念我的父亲:澳洲 / 47致M.B. / 48大西洋两岸 / 50冬天诗笺 / 51向契诃夫致敬 / 53我们以后 / 56照片 / 58哀歌 / 59混凝土颂 / 61说明及注释 / 63书目 / 70译后记 / 73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5:58:39
贡献光荣榜第三方登录:B03:书评周刊·主题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B03:书评周刊·主题
布罗茨基在中国
流播与激荡,阅读之旅在继续
日 星期六 新京报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苏裔美籍诗人
  1991年,桂冠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做了一场演讲,美国桂冠诗人的工作职责是向国会图书馆提供建议,布罗茨基提了一个“不温和的建议”。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建议充满了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但倾注了他对诗歌的全部热情。  布罗茨基说:“在一个人口两亿五千万的国家,一本两美元的美国诗歌选集可以卖到五千万册,也许不会很快卖光,但能长销,卖上十来年,便能全部卖出去。书籍找到了自己的读者。如果卖不出去,那就让它们躺在那里好了,落满尘土,腐烂分解。总会有一个孩子,他将在垃圾堆里拣起一本书来。我就曾是这样一个孩子,如果我本人的例子有任何价值的话。”  布罗茨基说的,是诗歌世界的一条秘密甬道。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诗人的能量在这个王国里互相流通。布罗茨基从奥登、茨维塔耶娃处获得的,又通过这条甬道流布到其他地方,比如中国。本文的采访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样本库,你将看到布罗茨基的阅读,如何在中国导向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又得到怎样不同的激荡。这种激荡我们相信只要有阅读存在,便还会继续。  两首悼亡挽歌  对诗人的怀想  1996年春节,胡续冬回南方老家过年,当时他还在北大读研究生,中文系的师兄臧棣给他打电话通报布罗茨基的死讯,一下让他觉得特别沉痛。“可见当时布罗茨基对一圈人的影响力,仿佛部落里一个长老或者祭司挂了一样。”在那个春节,他写了一首悼念布罗茨基的诗《约瑟夫·布罗茨基死在一台红色电话机上》,在诗的末尾,他写道:“从这片幽灵与记忆的无形混合物中/伸出一支状如哥特拱顶的笔,在寄往寂静天空的信笺上写下:/‘一个俄罗斯人死在冒牌天堂——美国,一个&/北京的朋友把这消息告诉了南方大雪中的我。’”  诗人、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胡续冬,最早读到布罗茨基是在1994年,漓江版的《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完全被他的诗,以及他的《文明之子》、《奥登诗〈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等散文所震撼。布罗茨基诗歌里那种雄辩的腔调、深厚的互文背景、冷峻的姿态、繁复的技艺、硬朗的词语都对我有很大的冲击,改变了我单一的抒情诗阅读口味。”  布罗茨基的逝世令另一位远在香港的诗人、翻译家黄灿然震惊。三天里,黄灿然写出了《献给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哀歌》,开篇就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睡着了。他在梦中睡着了:从梦的尽头/传来喉咙清晰的哽塞声。天使们展开安静的翅膀;天国的门/悄悄打开。”写挽歌是诗人致敬的一种方式,“约瑟夫·布罗茨基睡着了”——这是对布罗茨基的成名之作《挽约翰·邓恩》的第一句“约翰·邓恩睡熟了”的一种追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黄灿然最初读到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是从图书馆借的英文原版书,并不是太喜欢,“感到他蛮傲慢的。”但是后面逐渐深入阅读、翻译,也随着自己诗歌写作的逐渐展开,渐渐读出他的好,对布罗茨基的感受也渐渐不同,开始有了崇敬。  布罗茨基的散文集《小于一》陪伴了黄灿然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去年的中文版《小于一》译后记中,黄灿然说:“这二十多年来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念头:我应该译这本书。”黄灿然着迷这本书的语调——克制,以及由自信所带来的谦逊,以及真知灼见。  翻译这本书的两三年间,黄灿然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故——离婚、父亲逝世、卖房子、搬家、从工作了近二十五年的岗位上辞职,再从香港迁居深圳。漫长的翻译和校对工作中,黄灿然说是布罗茨基陪他度过这些艰难时刻。  诗歌藏宝图  流转于心有戚戚者  就在这个月,《小于一》的散文姊妹篇《悲伤与理智》面世。翻译《悲伤与理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布罗茨基研究专家刘文飞。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文飞,决定以布罗茨基为题做博士论文,题目是《诗歌漂流瓶:布罗茨基与俄语诗歌传统》。刘文飞说当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俄语诗歌,在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普希金之后,他想借助研究一位当代大诗人转入对于现当代俄语诗歌的研究。“当时布罗茨基刚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可关于他的译介始终不太充分,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所谓‘熟悉的陌生人’或‘陌生的熟人’,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之后,刘文飞翻译、编选了《文明的孩子》,这是继《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之后又一个布罗茨基的重要文本。  诗歌的流转和播种是一个充满意外和惊喜的旅途。2000年,在西安钟楼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的偏僻角落,还在上大一的胡桑淘到了刘文飞翻译的布罗茨基随笔集《文明的孩子》。“之前高中在老家一个小镇,就特别喜欢读白银时代的诗,可是根本找不到太多的资料。那时候还没有网络,只能读到布罗茨基的诺奖演说。这本《文明之子》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何为白银时代的诗歌精神,尤其是里面关于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的三篇,让我辨认清楚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声音——那种带着爱、恐惧、记忆和希望的声音。”如今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同时也写诗、从事翻译的胡桑回忆,正是在这本书里,他发现了一张“布罗茨基诗歌藏宝图”。这张地图夹在文章《怎样阅读一本书》中,上面画着布罗茨基罗列的诗人,那是他心中的诗歌史,也是按母语进行地质勘探与划分的世界诗歌矿藏,“当我在诗歌荒野行走的时候,这篇文章一直是我阅读的索引图。”  而布罗茨基的诗文集《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则是诗人、河北大学教授雷武铃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生指定的必读书。采访他时,他刚刚下课,巧得很,课上分析的就是布罗茨基的《挽约翰·邓恩》。雷武铃很喜欢布罗茨基,1991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刚出版时他就买了一本,“书翻得都散页了,还请人重新装订了一次,装订得跟新的一样。”雷武铃说后来能找到布罗茨基的英文诗集,散文集——先是从图书馆复印,然后是买原版书。“复印本有点像走私货,后面就跟买装备升级一样。而且几乎每一次开外国诗歌课,都会讲到布罗茨基。”  更深的精神意义  期待逐层发现  “布罗茨基可算是八九十年代到世纪初写诗的中国诗人最敬仰的外国诗人之一了。”在雷武铃看来,布罗茨基对在社会主义时代成长的中国诗人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意义。但雷武铃同时也觉得,布罗茨基对中国诗人的影响基本上是非实践性的。“他是一个抒情诗人,语言非常漂亮;但作为诗人,总让人觉得他没有中心思想,并非那种有坚定核心的开创性诗人。”  而胡续冬说自己发现了布罗茨基身边现实诗歌“场域”的运作方式。“这帮人其实真的就是一个朋友圈,他们互相引证、互相评论,看一个人的东西的时候常常另一个人的声音会乱入进来。他们其实自觉不自觉地在建构一个所谓‘世界诗歌’的秩序。”  “在今天看来,我既尊重这种建立‘诗歌共同体’的雄心,但也越来越怀疑这种想象中的‘世界诗歌版图’各种包含了各种语言的、文化的、地缘政治的遮蔽机制。”胡续冬举例,《悲伤与理智》中收录了布罗茨基写的一首与巴西有关的诗,布罗茨基在诗里写:“到里约来吧,哦,到里约来吧。/这是地地道道的第三世界国家,所以他们依然/沉迷于塞壬,读着托洛茨基和切·格瓦拉;/迟钝依然可让他们免遭导弹的惊吓。”“这首诗让我看到了一种赤裸裸的欧洲中心主义。”胡续冬说,“年轻时我欣赏布罗茨基的冷傲,现在我认为他的冷傲里其实包含了某些文化立场上的冷漠,是需要反省的。”  而黄灿然则期待布罗茨基诗集的面世。在《悲伤与理智》出版之后,上海译文出版社还将会推出布罗茨基的诗集,黄灿然觉得对布罗茨基整体性的评价需要在较为完整的译介之后才能进行,“散文现在都已经翻译了,但现在能看到的诗歌太有限,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做出判断。”  ■&出版路线  ●布罗茨基本人的诗文集《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漓江出版社出版,王希苏、常晖译,1990年。  ●《现代国际诗坛》(第一辑,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有布罗茨基专辑,赵毅衡、唐荫孙等译,多数诗《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未收入。  ●黄灿然译有《约瑟夫·布罗茨基:诗四十一首》,“译诗小丛书”第一种,“副本”自印,2009年。  ●布罗茨基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刘文飞翻译、编选,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999年。  ●《布罗茨基谈话录》,即与俄罗斯文化史学家沃尔科夫的谈话,马海甸、刘文飞、陈方合译,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  ●《布罗茨基传》,列夫·洛谢夫著,刘文飞译,东方出版社出版,2009年。  ●《小于一》,黄灿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  ●《悲伤与理智》,刘文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15年。  采写/新京报记者&李昶伟<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周末推荐】 流播与激荡,阅读之旅在继续。
--约瑟夫·布罗茨基(来源:新京报)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裔美籍诗人。在他47岁时,获得了1987年度诺贝尔学奖,成为这项世界性文学大奖继加缪之后又一位年轻的获奖者。
布罗茨基是一位诗人,他从15岁开始写诗,成为了著名的“街头诗人”,并受到了阿赫玛托娃等俄国诗人的赞赏;他是一位评论家,他多次在散文中评价、推荐外语世界中最优秀的诗人;他是一位流放者,15岁开始浪迹社会,1964年“寄生虫罪”被起诉,流放北方,1972年,移居美国。  1991年,桂冠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做了一场演讲,美国桂冠诗人的工作职责是向国会图书馆提供建议,布罗茨基提了一个“不温和的建议”。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建议充满了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但倾注了他对诗歌的全部热情。  布罗茨基说:“在一个人口两亿五千万的国家,一本两美元的美国诗歌选集可以卖到五千万册,也许不会很快卖光,但能长销,卖上十来年,便能全部卖出去。书籍找到了自己的读者。如果卖不出去,那就让它们躺在那里好了,落满尘土,腐烂分解。总会有一个孩子,他将在垃圾堆里拣起一本书来。我就曾是这样一个孩子,如果我本人的例子有任何价值的话。”  布罗茨基说的,是诗歌世界的一条秘密甬道。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诗人的能量在这个王国里互相流通。布罗茨基从奥登、茨维塔耶娃处获得的,又通过这条甬道流布到其他地方,比如中国。本文的采访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样本库,你将看到布罗茨基的阅读,如何在中国导向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又得到怎样不同的激荡。这种激荡我们相信只要有阅读存在,便还会继续。  两首悼亡挽歌  对诗人的怀想  1996年春节,胡续冬回南方老家过年,当时他还在北大读研究生,中文系的师兄臧棣给他打电话通报布罗茨基的死讯,一下让他觉得特别沉痛。“可见当时布罗茨基对一圈人的影响力,仿佛部落里一个长老或者祭司挂了一样。”在那个春节,他写了一首悼念布罗茨基的诗《约瑟夫·布罗茨基死在一台红色电话机上》,在诗的末尾,他写道:“从这片幽灵与记忆的无形混合物中/伸出一支状如哥特拱顶的笔,在寄往寂静天空的信笺上写下:/‘一个俄罗斯人死在冒牌天堂——美国,一个 /北京的朋友把这消息告诉了南方大雪中的我。’”  诗人、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胡续冬,最早读到布罗茨基是在1994年,漓江版的《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完全被他的诗,以及他的《文明之子》、《奥登诗〈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等散文所震撼。布罗茨基诗歌里那种雄辩的腔调、深厚的互文背景、冷峻的姿态、繁复的技艺、硬朗的词语都对我有很大的冲击,改变了我单一的抒情诗阅读口味。”  布罗茨基的逝世令另一位远在香港的诗人、翻译家黄灿然震惊。三天里,黄灿然写出了《献给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哀歌》,开篇就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睡着了。他在梦中睡着了:从梦的尽头/传来喉咙清晰的哽塞声。天使们展开安静的翅膀;天国的门/悄悄打开。”写挽歌是诗人致敬的一种方式,“约瑟夫·布罗茨基睡着了”——这是对布罗茨基的成名之作《挽约翰·邓恩》的第一句“约翰·邓恩睡熟了”的一种追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黄灿然最初读到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是从图书馆借的英文原版书,并不是太喜欢,“感到他蛮傲慢的。”但是后面逐渐深入阅读、翻译,也随着自己诗歌写作的逐渐展开,渐渐读出他的好,对布罗茨基的感受也渐渐不同,开始有了崇敬。  布罗茨基的散文集《小于一》陪伴了黄灿然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去年的中文版《小于一》译后记中,黄灿然说:“这二十多年来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念头:我应该译这本书。”黄灿然着迷这本书的语调——克制,以及由自信所带来的谦逊,以及真知灼见。  翻译这本书的两三年间,黄灿然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故——离婚、父亲逝世、卖房子、搬家、从工作了近二十五年的岗位上辞职,再从香港迁居深圳。漫长的翻译和校对工作中,黄灿然说是布罗茨基陪他度过这些艰难时刻。  诗歌藏宝图  流转于心有戚戚者  就在这个月,《小于一》的散文姊妹篇《悲伤与理智》面世。翻译《悲伤与理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布罗茨基研究专家刘文飞。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文飞,决定以布罗茨基为题做博士论文,题目是《诗歌漂流瓶:布罗茨基与俄语诗歌传统》。刘文飞说当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俄语诗歌,在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普希金之后,他想借助研究一位当代大诗人转入对于现当代俄语诗歌的研究。“当时布罗茨基刚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可关于他的译介始终不太充分,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所谓‘熟悉的陌生人’或‘陌生的熟人’,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之后,刘文飞翻译、编选了《文明的孩子》,这是继《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之后又一个布罗茨基的重要文本。  诗歌的流转和播种是一个充满意外和惊喜的旅途。2000年,在西安钟楼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的偏僻角落,还在上大一的胡桑淘到了刘文飞翻译的布罗茨基随笔集《文明的孩子》。“之前高中在老家一个小镇,就特别喜欢读白银时代的诗,可是根本找不到太多的资料。那时候还没有网络,只能读到布罗茨基的诺奖演说。这本《文明之子》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何为白银时代的诗歌精神,尤其是里面关于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的三篇,让我辨认清楚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声音——那种带着爱、恐惧、记忆和希望的声音。”如今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同时也写诗、从事翻译的胡桑回忆,正是在这本书里,他发现了一张“布罗茨基诗歌藏宝图”。这张地图夹在文章《怎样阅读一本书》中,上面画着布罗茨基罗列的诗人,那是他心中的诗歌史,也是按母语进行地质勘探与划分的世界诗歌矿藏,“当我在诗歌荒野行走的时候,这篇文章一直是我阅读的索引图。”  而布罗茨基的诗文集《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则是诗人、河北大学教授雷武铃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生指定的必读书。采访他时,他刚刚下课,巧得很,课上分析的就是布罗茨基的《挽约翰·邓恩》。雷武铃很喜欢布罗茨基,1991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刚出版时他就买了一本,“书翻得都散页了,还请人重新装订了一次,装订得跟新的一样。”雷武铃说后来能找到布罗茨基的英文诗集,散文集——先是从图书馆复印,然后是买原版书。“复印本有点像走私货,后面就跟买装备升级一样。而且几乎每一次开外国诗歌课,都会讲到布罗茨基。”  更深的精神意义  期待逐层发现  “布罗茨基可算是八九十年代到世纪初写诗的中国诗人最敬仰的外国诗人之一了。”在雷武铃看来,布罗茨基对在社会主义时代成长的中国诗人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意义。但雷武铃同时也觉得,布罗茨基对中国诗人的影响基本上是非实践性的。“他是一个抒情诗人,语言非常漂亮;但作为诗人,总让人觉得他没有中心思想,并非那种有坚定核心的开创性诗人。”  而胡续冬说自己发现了布罗茨基身边现实诗歌“场域”的运作方式。“这帮人其实真的就是一个朋友圈,他们互相引证、互相评论,看一个人的东西的时候常常另一个人的声音会乱入进来。他们其实自觉不自觉地在建构一个所谓‘世界诗歌’的秩序。”  “在今天看来,我既尊重这种建立‘诗歌共同体’的雄心,但也越来越怀疑这种想象中的‘世界诗歌版图’各种包含了各种语言的、文化的、地缘政治的遮蔽机制。”胡续冬举例,《悲伤与理智》中收录了布罗茨基写的一首与巴西有关的诗,布罗茨基在诗里写:“到里约来吧,哦,到里约来吧。/这是地地道道的第三世界国家,所以他们依然/沉迷于塞壬,读着托洛茨基和切·格瓦拉;/迟钝依然可让他们免遭导弹的惊吓。”“这首诗让我看到了一种赤裸裸的欧洲中心主义。”胡续冬说,“年轻时我欣赏布罗茨基的冷傲,现在我认为他的冷傲里其实包含了某些文化立场上的冷漠,是需要反省的。”  而黄灿然则期待布罗茨基诗集的面世。在《悲伤与理智》出版之后,上海译文出版社还将会推出布罗茨基的诗集,黄灿然觉得对布罗茨基整体性的评价需要在较为完整的译介之后才能进行,“散文现在都已经翻译了,但现在能看到的诗歌太有限,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做出判断。”  ■ 出版路线  ●布罗茨基本人的诗文集《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漓江出版社出版,王希苏、常晖译,1990年。  ●《现代国际诗坛》(第一辑,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有布罗茨基专辑,赵毅衡、唐荫孙等译,多数诗《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未收入。  ●黄灿然译有《约瑟夫·布罗茨基:诗四十一首》,“译诗小丛书”第一种,“副本”自印,2009年。  ●布罗茨基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刘文飞翻译、编选,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999年。  ●《布罗茨基谈话录》,即与俄罗斯文化史学家沃尔科夫的谈话,马海甸、刘文飞、陈方合译,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  ●《布罗茨基传》,列夫·洛谢夫著,刘文飞译,东方出版社出版,2009年。  ●《小于一》,黄灿然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  ●《悲伤与理智》,刘文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15年。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昶伟)【邀请】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存阅读秀书香。热爱读书吧,《读书天》邀请你参加书评活动。你的用心阅读体会将是我们推荐图书的理由。作为回馈,我们将在选用作品的同时署上你的名字,同时将每月奖励优秀作品10名,奖品为推荐图书或类似图书一册。  同一个校园,一天共读一本书。请将书评投递至我们的邮箱:(@前为3个数字1)。  期待你加入《读书天》。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 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ustblibrar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恋情的终结》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嫉妒的情人,无能的丈夫,捉摸不定的妻子,这样的三角没有光的所在也要充满希望,好好生活。《我在雨中等你》作者:(美) 加思·斯坦著 林说俐译馆藏索书号:I712.45/4246简介 |我叫恩佐。我●
还书日期在暑假7月4至9月4日(含当天)内应还的图书,可延期到9月16日(周五)前还。 (外文原版图书本书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读者评选的史上最佳青少年小说四强:亚马逊书店超过千人评价,九百多人给了满分五星美誉、2012年度推荐好书第一名,被誉为新世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年来,约瑟夫o奈对中国“软实力”增长较为关注,他在这本书序言中坦承,“就中国而言,作者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软实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但他也认为,中国若达到美国的软实力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图书馆暑假期间开放通知 各位读者:根据学校放假安排,经研究决定,图书馆暑假期间开放时间如下:7月22日开放时一本时间管理的自我突破工具书。伤心咖啡店深蓝色的灯光存在于城市最晦暗的角落,一闪一闪,向每一个伤心苦闷的人招着手……神造物,不是说他造出自身之外的什么东西,而是他抽身引退,使某部分存在得以在神之外生存。造物的放弃,也就是顺服,对应了这种神性的放弃。“天使,望故乡!”这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一句诗,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借用它作为书名,写了一本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书:《天使望故乡》。各位读者:
根据学校放假安排,经研究决定,从7月23日起停用座位和研修间管理系统。1、系统关闭时间:2今天的书评,是书评也是荐影,更是对前几天小天与你一起读的回顾。今天检索新书通报,发现了近三天内刚入藏了由译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生死场》”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我只要靖哥哥完美的爱情 “一首简单直白的歌曲,唱出了万千女孩儿心中的完美爱情。今天小● “元旦”假期中,图书应还日期在至日(含当天)之间的,可延期到1月5日一个倾倒天下多情红颜的潇洒浪子,一个重情重义的悲情英雄,一生都被身心的痛苦折磨,却又不轻易显示喜怒哀乐,复杂的内心情感全靠眼神表现。武侠专题一出,小天不得不感慨咱们的贝壳儿们对武侠的热爱,尤其是对金庸先生作品集的热爱,估计接下来都要成为金庸各位读者:为方便同学们学习,原定于12月25日下午的图书馆业务学习调整到12月31日下午。具体开放时间如下乔峰与令狐冲猫驼最近和舍友一起在看笑傲江湖,昨天晚上和舍友谈起。舍友说:“比起乔峰,我觉得令狐冲设计的更完美 又到平安夜。愿小伙伴们在雾霾锁城的漫长冬日里,拥有温暖、夜夜平安。祝这个周末参加考研的童鞋们取得好成绩,f《笑傲江湖》的现实意义剑啸江湖 武侠社供稿何处是江湖?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有人说江笑傲江湖狂想曲光之耀舞“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令狐冲的故事在金庸的笔下慢慢叙来,岳不群,任我行和左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今天是冬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小伙伴们记得吃饺子哦!冬至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金庸的读者是以亿来计算的,是全世界古往今来读者最多的作家。活着的时候读者就以亿来计算的作家,只有金庸一个人。金庸以他一个人的功力,就让武侠小说进入了千家万户普通的生活。她时而明艳不可方物,艳丽非凡,时而端严之至,令人不敢逼视。精灵俊秀,直率豪爽,具有雄才大略,曾期许自己能创一番大事业,可惜生为女儿身。她敢爱敢恨、追求爱情勇往直前,并不像传统女子的忸怩作态。三场战争,葬送了三代人,祭奠在与命运的缠斗中飘零的生命,巴里用深沉的历史视角旁观了一个家族的曲折命运。注:使用指导详见图书馆主页资源动态或阅读原文。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孩子。12月18日下午2:30-3:30, IEEE科技论文英文写作网络培训。《白蛇》作者:严歌苓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馆藏索书号:I247.5/1014C.B简介一次放飞心灵的跨界哲学之旅。据说最近网上特别流行一句话:于是我仰天长叹一声,感觉终于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找回自己一点点小尊严了呢^_^可是,现象级全球畅销书
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1名 美国图书馆推荐阅读第1名
席卷《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日报》各大榜单学习研修室是为我校读者提供的学习讨论空间,需网上预约申请,预约申请审核通过后可自行前往使用。学习研修室(一)《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是献给所有英语学习爱好者以及为梦想奋斗的大学生的礼物,在这本书里,考拉小巫分享了她人生中各个阶段学习英语的所有方法途径及心得体会。各位读者:
图书馆东门书店已经营了约20年,为全校同学购买参考书、学习用品等提供了方便。经营合同ustblibrary提供读者咨询服务,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ustblibrary提供读者咨询服务,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罗茨基 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