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和梦见很多人吃饭上光石山

梦见地震石山倒塌并能逃生_百度知道
梦见地震石山倒塌并能逃生
梦见地震石山倒塌并能逃生
我有更好的答案
故若轻浮疏忽便招致失败,往往让你的情绪有些沮丧,缺乏耐久力以致好景不长,而可成功发展之吉兆,但若人格与地格皆属数者,但因根基薄弱,戒之!今天的某个契机会让你发现!梦见石山滑坡的吉凶!苛求别人就是过分了。思想也陷入内省!意识到这一点,尤须提防火灾或烫伤之事:一时盛运:贪淫好欲而无节制,但须知火多成灾之理,有些事情自己也无法做到呢,他格有凶数则,孤军奋斗梦见石山滑坡意味着挑剔的态度有所收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旅安三周年浓情巨献--《金州二十三记》(九县篇)
&&&&&&&&&&&&&&&&&&白河“苦”旅
&&&&这几天一个字眼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苦”,其中既有艰苦、清苦、辛苦,也有苦思、苦学、苦练、苦干;闭上眼睛,眼前浮现的有高高的山脊,陡峭山崖上的点点村舍,悬崖绝壁之上的袅袅炊烟,还有裸露的贫瘠的石山,浅黄的河水和稀疏的山林,也有喧嚣的工地、挥汗如雨的工人和正在建设新家园的村民。
&&&&我是第二次踏上白河这片土地,陕西省白河县,一个地处巴山深处的边陲山区县,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古属进鄂入川咽喉,秦头楚尾,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其险可窥一斑,其峻可窥一斑。
&&&&第一次去白河,由于正在搞建设,多处地方通行不畅,加之乡亲们好客,多喝了几杯木瓜酒,于是走马观花,云里雾里绕了几处,便回来了。
&&&&此去白河,时间稍充裕,加之进乡村,住农家,行程数乡镇,一路所见,一路所感,甚为震撼。
&&&&太白曾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没曾想,白河之道如此惊险,村道哪是开路,简直就是从山腰把路掏出来的,山之陡峭,如同刀削,不敢下望,望之胆寒心惊。山路蜿蜒,曲折盘桓,如蛇盘旋,如龙腾跃,忽高忽低,尽管越野跑车,仍然负笈难耐。
&&&&时而山巅,时而山腰,时而山谷,时有流水潺潺,时有小瀑淅淅,近闻山花馥郁,偶听小鸟矁矁,山环水复,又见炊烟,农家村舍,安逸恬然。
&&&&地表形态,多为剥蚀构造中山区陵区和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区。土地贫瘠,石多土少,涵养水极少,山雨一来,洪水暴涨,山雨一去,鱼戏浅滩。所谓”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而且山体极易滑落,时见路侧几处崩落处岩石滚滚,山体暴露,河道淤塞,其状惨烈。
&&&&沿河山地狭窄,耕作艰辛,随处星星点点,依山就坡,土豆、木瓜、黄姜,广种薄收。山民开山造地劈山建房,凿石为板,以板当瓦,粉墙黛瓦,古风古韵,山沟纵深,防洪防滑,更须小心翼翼,精细策划,不到斯地,难以想见建设之难。
&&&&我也在山区工作过,见过不少山民,有的怨天尤人,无所事事,有的一等二靠三要,懒惰庸散,而这里的山民吃苦耐劳而达观开朗、求进求变,他们敢于与恶劣环境苦斗苦拼,以倔强的个性和不屈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繁育生息、创造奇迹。
&&&&没有田土,凿山造田,硬是把石坎坎变成金碗碗;没有水源,拦河修坝,蓄水建池,数里山涧,越沟壑,穿山洞,引来咕咕涓流,泽被斯民。没有路,他们刨土炸石,把天堑变通途。土地贫瘦,他们测土配方,改良品种,调优产业,科技兴农,所到乡村处处一片康泰安宁。
&&&&走进仓上镇农庄村,村舍干净整洁,虽不豪华,可屋舍井然,错落有致,古树参天。崭新水泥路两侧,花草点缀,赏心悦目,文化教育体育公共设施齐全,孩童自由嬉戏。有的村落正在重新规划,有的正在建设,所到之处生机盎然。偏僻山寨或整体迁建,或就近相对集中,政府一点,集体一点,自筹一点,我帮你助,互谅互让,和睦亲邻,亲如一家,村民齐心合力,共建家园,为之慨叹。
&&&&在湘南,民风彪悍,我争你斗,刀光剑影,睚眦必报,又有何必,宗族纠葛,山头林立,积怨难解,呈能斗狠,劳民伤财。想去年水灾罹患,灾民新村迁建,些小意见,动则群体相向,豆萁相煎,情何以堪。有的平原丘陵,土地平旷,桑竹美池,却饱暖终日,放荡淫逸,令人汗颜。有的富不思源,富不思进,有的为富不仁,作恶乡里,穷得只剩下钱,让人喟叹嘘唏。
&&&&在西营镇蔓营村,这里承载了附近三个村的集中新村建设,然河道治理,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群众文体,井然有序。河流绕村而过,操场上,妇女在扭秧歌,跳健身操,夕阳下,整齐的村舍愈益古朴庄重。
&&&&夜宿双河乡,喧闹的乡村,在茫茫苍穹下渐渐寂静。&&
&&&&第二天,走进凤凰村,此地民风古朴,然热情爽朗,虽地处偏僻,困不怨天,穷不信命,敢于求变求新,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干的热火朝天,感佩至深。村民言谈,豪迈之气,直冲霄汉。滴水帮助,感恩图报,不由心生敬意。
&&&&巍巍汉水之畔,工业园区,电站工地,人们正在开山改河,穿山架桥,建工厂,兴新业,办交通,修铁路,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只有静静的汉江水在无声地流淌。
&&&&沿着盘山公路,扶遥而上,置身山巅,俯瞰广袤巴山楚水,逶迤东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河人深知“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身处大山深处的白河儿女,正用他们自己创造的“苦抓、苦帮、苦干”之“三苦精神”,改天换地,迎接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县城就建在绝壁之上,山外有山,连绵起伏,高楼耸立,如挂榜然。受地理条件限制,街道弯曲狭窄,但还整洁,看似咫尺,走起来却并不轻松。走在白河县城,仿佛置身山城重庆,学校书声朗朗,商业繁荣。古老的河街依稀见证着当年的辉煌,在没有公路铁路交通的时代,这里是重要的水运码头,楚地货物入陕进川,必经白河。
&&&&夜色阑珊的白河城,恰似镶嵌在巴山深处和汉水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走马白河品水色
&&&&近日,已是深秋时节,层林尽染,汉江碧透,又安康到白河高速公路初通,决计走高速,访白河,一窥白河水色虚实。
&&&&白河,秦头楚尾,三面环楚,可地属三秦,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时秦时楚,晨秦暮楚,不管属楚地还是秦地,都属边关要津商贾云集之地,鄂陕商品集散枢纽也。
&&&&汉水逶迤而来,到白河境内便变得纾缓,宛如一个绝色美女伸了一个懒腰,慵散地,悠闲地缓缓流过,因而,也沉淀了白河水色。汉水有多美,白河女子就有多美,白河女子有多美,汉水就有多美,白河人总会把自己与着清清汉水连接在一起,把自己的命运与着灵秀的山水联系起来。
&&&&水是色之魂,色即水之秀。“水”是指母亲河汉江,“色”是指白河女子,美丽的汉江是白河女子的化身。白河女子是汉江的精灵。
&&&&凡水陆码头者,必商会聚集,商业气息浓郁,市井氛围杂陈。可白河例外,白河人与众不同。白河人温婉脱俗,民风极其淳朴,特别是白河的女子,不仅皮肤好,那是汉水滋润的结果,而且性情温和,多情,睿智,灵泛。
&&&&从这片山水里走出来的女子以及一直呆在片山水间的女子,都是那么可人,那醉人的如烟绕梁的白河话,一听就会让人沉醉,还有那歌声,那身段,那气质,一举手一投足尽显那独一无二的白河味,非秦非楚。
&&&&秦人是绝没有这么温柔的,那如吼的秦腔,那高调的嗓门,怎么都发不出如此沁人心脾的声音,粗犷的秦人,怎么能表达如此绝伦的丰富的语汇呢。
&&&&楚人楚风,也有不同,虽然白河人都说他们的文化、习俗、语言来源于楚,可是,研究多年的楚文化,我始终觉得,楚人很难有白河人的雅,很难找到这样雅到极致的妙处。
&&&&大自然是公平的,给了白河清静幽雅的汉水,却给了沟壑纵横的大山,大山大的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立足之地,绝壁陡坡把白河的地图硬生生地隔开,沟壑深处是溪流,溪流汇集到汉水,滚滚东流。
&&&&大山的阻隔,练就了白河人坚韧和刚毅的个性,再与水一般的温柔、清雅糅合在一起,便是完整的白河人的性格,刚中有柔,柔中蕴刚,亦阴亦阳,相得益彰。
&&&&白河人那个刚呀,你去看那绝壁上营造的吊脚楼,你去看那挂在天空中的田地,你去看那镶嵌在青山白云间的点点村落,你去看那推山而开的逼仄的土地,就清晰地可以感悟到白河人祖祖辈辈生存下来之不易,就可以知道她们的坚韧和刚毅是如何栉风沐雨练就的。
&&&&你去看那白河女子的舞蹈,侧耳倾听白河女子婉转的歌声,那个醉人,那个幽雅,就知道这白河水色的韵味了。
&&&&傍晚,魁星塔下,你随便盘腿一坐,星光点点,松涛阵阵,这时白河水色原生态歌舞登场了。
&&&&一个美丽的白河姑娘,身材婀娜,伴随着纾缓的音乐,轻盈如弱柳扶风,手捧绿松石,从仙湖飘来,袅袅婷婷,曼妙绝伦地飞舞,美轮美奂地演绎那古老的故事。
&&&&即使仙童唱着童谣,歪头歪脑,说说笑笑来了,童谣是孩子的催化剂,孩子在童谣声中慢慢成长,是催眠曲在童谣的哼唱中渐渐沉睡。那熟悉的语调,那厚重的楚音,仿佛回到童年,梦回那单纯得如汉江水一样清澈的年华,一幕一幕,依稀浮现在眼前,有近到远,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抓不住。
&&&&深处三面环楚的白河,一点都不感觉到孤独和落魄,一点都不感觉到隔阂和冷漠,总觉得是那么温馨和友善,那么亲切和自然,那么率性和自在。
&&&&月儿潭之梦里,牵手羽衣霓裳的人儿,飘飞在这空阔天际,浪漫,洒脱,飘逸,神飞,沧海一粟的小我融入这无边无际的寰宇,随着时空的转换,慢慢升腾,升腾。
&&&采桑泡,打木瓜,摘樱桃,那一对对青年男女,嬉笑怒骂,尽是人间百态,尽是生活冷热,嘻嘻哈哈,唱唱跳跳,欢乐随着锣鼓激荡。
&&&隐隐约约,汉江上传来浑厚齐声的号子。号子声声,闻到的是劳动者的苦与乐,悲与喜,交织在一起,血水,汗水,泪水,酸甜苦辣混合在一起,组成了纤夫的咏叹曲。
&&&深沉之后,着素衣戴斗笠的白河女子驾船来,载着希望和她们的爱情款款而来,从辽远的他乡而来,满载丰收的喜悦,满载生活的甜蜜,满载对郎君的思念而来,上岸,卸下满仓愁绪,拥抱久违的他。
&&&&音乐混合,乐器交响,风含情,水含笑,欢天喜地结良缘,恩恩爱爱到白头。
&&&&白河清清诉衷肠,水色澄澄寄深情。
&&&&白河忽一日,世上已千年,在时空的隧道里,稀里糊涂地穿梭来回。
&&&&入夜,夜空繁星点点,蹒跚地惓宿。
清晨,耳边鸟啼声声,迷糊地睁眼。
&&&&&&&&&&&&&&&&&&&&&&丹青石泉&&梦里老家
&&&&今年的冬雪来的特别早,秋色刚褪,冰雪就耐不住寂寞了,早早地给大地穿上了冬衣,初冬的秦巴腹地冬意浓浓,广袤的金州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离开家乡转眼就是一年了,寓居秦巴山水间已经过了两个寒冬,斯景斯情,乡愁油然而生。窝居太久,还真想出去走走,松松筋骨,领略一下陕南的山水。据说石泉号称“丹青石泉”,也就是说石泉城乡像一幅水墨丹青画,心想是不是夸张了一点,或许是旅游宣传策划的需要,或者是文人们搜肠刮肚标新立异的创意吧。我生长在湘江之源的东江,求学于秦观咏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之郴江,工作在珠江之源之武水,东江湖烟波浩渺,郴江两岸瑰丽多姿,武水静谧温婉。
&&&&对于陕南山水,南方人多有鄙夷,认为那里穷山恶水,哪能和钟灵毓秀的湘南媲美。惟有一人例外,记得在离开郴城的那次告别宴会上,一位老者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他去过陕南,山水不错,民风淳朴,当年我们建设东江电站的时候,那里的大型电站建设和东江是同期,同属国家水电部建设管理的重大项目,安康由水电三局建设,而东江由八局建设,那时“北有安康,南有东江”两地是全国库区移民典型,这位老者就是八十年代初时任资兴市委书记瞿龙彬。
&&&&其实汉江湘江同属长江支流,都在武汉区域汇入长江,本是一江水&,孰优孰劣,殊难比较,应该是各有千秋吧。
&&&&初冬的上午,我伫立汉江之滨,想到东江,“&回望故乡八千里&,凝天际&,倥偬四十载,念天地悠悠,独潸然而泪下”。
&&&&我真想学着徐霞客,带着几个友人,驾一叶扁舟,沿着当年湖广移民的水道溯江而下,穿旬阳天然太极城,参拜蜀河湖广会馆;在泛舟“小汉口”白河城,阅尽白河水色;再问道武当,旋即畅游丹江口,小舟荡漾绿波之上,感受一下“人绕水转,山随人移,人如画中行,山似水上飘”梦幻般景致;再寻访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之称的历史文化的襄樊,继而赴荆门。而后转道汉口,听过赤壁的惊涛骇浪,拜过洪湖,至岳阳,弃舟登上岳阳楼,感怀范仲淹“心忧天下”,俯瞰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来到古城长沙,爬岳麓山,闻书院钟声,伫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体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溯湘江而上,过株洲出衡阳,入耒水,穿永乐江,便江,来到我日思梦想的家乡,见到在码头期待的母亲,来一碗红烧肉,加一碟辣椒酱,与家人共饮白露美酒,同食东江鱼,徐霞客也当羡慕我咯。有此番游历,不亦快哉!
&&&&正思绪万千之际,手机响起,石泉达斌君邀我赴石泉讲学,我爽快应约。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三点即从古城金州沿省道启程。车外寒气袭来,山下积雪开始融化,雪水汇入月河,清冽可鉴,道路两侧的银杏树光秃秃,四周飘散着金黄的树叶,煞是显眼。远处山上积雪未消,越往里走,山顶的雪越厚。
过汉阴县,没有停歇,这里曾经来过,走访过清末从湖南长沙迁徙而来的湖广移民,其古风古貌至今记忆犹新。
&&&&月河川道自古是陕南粮仓,土地平旷,水量充沛,盛产大米、油菜、桑叶,也是西北鱼米之乡,月河两岸,阡陌纵横,初冬季节,已经收获,田野里只有随意堆放的草垛,农家小院一栋栋整齐排列,粉白墙上,挂着串串黄澄澄的包谷和红彤彤的辣椒,色彩斑斓,处处散发着浓郁的陕南乡土气息,人们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计,生活恬静而安逸。
与省道平行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湖北十堰到甘肃天水的高速公路,过了池河镇,穿过隧道。顿感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凌空架设的跨湖大桥,高耸硕大水泥墩,如擎青天,气势如虹,巧夺天工。
&&&&从桥下穿过,湖面越来越宽阔,烟波浩渺的喜河水库与石泉城融在一起,曼妙的县城就仿佛飘在湖面上的一叶轻舟,湖面蔚蓝纯净,不时有舟楫穿梭在这湖光山色间,给静静的湖水泛起阵阵微澜。
对岸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又给这湖光山色平添了几许韵味,倒影清晰可鉴,巍峨的秦岭山脉白雪皑皑,湖岸绿树成荫,水城边的山村炊烟袅袅,村落一山就势,参差散漫,粉白的墙壁,配以或红或黛的坡形屋顶,村落周边的古树参天,翠竹纤纤,倒映在这如镜的湖面,似梦似幻,构成了一幅玲珑剔透、靓丽绝伦的水墨丹青图卷。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一辈子至死难忘的东西只有两个,一是母亲的面容,二是母城的建筑”。
眼前的一切,让我仿佛回到家乡,仿佛漫步湘江,恰如东江边上的母城。
&&&&进入石泉城,漫步湖堤,香樟树树影婆娑,翠绿的树叶在冬日里依旧春意盎然,恰如一把把绿色的华盖。湖边的古城门依然保存完整,古旧的店铺,低矮的院落,斑驳的石墙、石门,褪色漆器,雕花的木窗,仿佛在述说着陈年的往事和曾经的沧桑。步入“秀挹西江”的古城,来到至今犹存的清末“石泉县衙”,大门两侧赫然悬挂着一副木质对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对联为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陕西著名书法家雷珍民先生书丹,对联告诫为官者不可忘了自己的“根”和“本”。
&&&&站在湖边,远望着湖光山色,依稀梦回故乡,依稀见到我的母亲和我的母城,那么清晰,那么熟悉。耳边依稀回荡着母亲的赠言,“儿呀,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到多大的官,一定不能忘了本!”,母亲的教诲不恰与这副古旧的对联异曲同工吗?此情此景,我呤起李白的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一次来到石泉,踏着光滑的青石板,吹着凛冽的湖风,让我依稀梦回母城;品味着这古旧的县衙,品读着这隽永的楹联,再度让母亲的声音在耳际回荡。
感谢石泉。
元宵节鬼谷岭遇雪
&&&&&元宵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也是个浪漫的日子。“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是诗人笔下的元宵节,在古代,这样的日子,闺中女子是可以出来的,到一个热闹的去处,约见心中的那个他。
&&&&不管怎么样,元宵节也和鬼谷岭联系不起来,元宵节去鬼谷岭实在是有点滑稽,可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又去哪里呢?总不至于还想小孩一样放烟花,玩鞭炮,抑或去人山人海中去观花灯猜灯谜吧,毕竟过了那个赶热闹的年岁,又不想一个人孤寂地度过元宵良辰美景,让大好春光虚设,想着想着,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鬼谷岭下。
&&&&来之前,天空还是布满阴霾,一到鬼谷岭,天空变开始空阔起来,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村落、树林格外耀眼,初春里,晴日下,鬼谷岭的色彩也格外的丰富,红黄赭绿青蓝,参差错落,一进入山区,心情也就格外清爽了,山道蜿蜒曲折,行人稀稀落落,只有路旁的人家三三两两地围聚在一起,谈论着新春的话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
山村或依山或傍水,或独立成户,或成排成组,老土房新楼房相互映衬,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着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红红的灯笼,崭新的春联把山居点缀得生机盎然。
&&&&对于山区,对于山村,对于田园,我总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这种情愫根植于我的大脑,来源于我对山村的原始的情感,从大山走出来,又走进大山,特别是异乡的大山,除了一种朴素的认同和眷念外,更有一种对异乡山水好奇和崇拜。
&&&&秦岭,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心中的神山,她,神秘莫测,她,威武雄奇,她,富饶多姿。每每仰望秦岭,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和敬意!
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神山,静静地,慈祥地向人们展示着她的博大、包容与厚重。
&&&&鬼谷岭,就是秦岭中的精灵,是一座人文之山,是一座神秘之山,这里蕴含着多少文明的启示,多少智慧的玄机,以及对于哲学、军事的思考。
&&&&车行官田村,让我眼前为之一亮的是迎风招展的红旗,五星红旗在空旷的山野,在这个以枯黄为主色调的初春,显得格外炫目。村委会并排的红十字博爱卫生站,是由爱心人士捐助建设的,为提高村民的基础卫生保障,小小卫生站还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大门紧闭的卫生站孤寂地站立在山脚下,形影如我,一个孤寂的幽灵,想悬壶济世,可是人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似乎无需这血红的十字。
&&&&车行岔道,问村妇,她热情地为我们指点迷津,还提醒我们登山的注意事项,考虑之周,让人感动。
&&&&已是下午四点多,太阳已经偏西,我们只得急切地上行,根本来不及注意路边的景色。
&&&&五点钟后,我们在山腰遭遇了滚石和泥石流,还好,规模不大,再上行,就见到了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我们绕开奇形怪状的巨石,依旧曲折地攀越。
&&&&不知道到底翻越了多少沟壑,越野车停了下来,眼前呈现的是与山下截然不同的景色,山路已经被白雪铺满,山坡、树林以及突兀的山石上都盖满的雪,走下车,我们探试着步行,陡峭的山路,积满冰雪的山路,时不时给我们制造一点麻烦,松动的泥土时不时从山坡上滚落下来。脚下的冰雪,滑滑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站在山上俯瞰秦巴大地,远山苍苍茫茫,层层叠叠,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崔巍。
&&&&我取了一根树枝权作登山拐杖,一步一趋地艰难爬行。复行半小时,山色渐渐暗了下来,山下的朋友也在催促我们下山,等我们一行共进晚餐,我们不得不半途折返。
&&&&快到山顶而半途而废,多多少少留下了一点遗憾,时、势如此,不得不如此,有的时候急流勇退,也不失为一种上策,不知鬼谷子先生然否?
&&&&夜宿石泉古城,窗外烟花飞舞,入夜,山上的灯光依然清冷地闪烁,深夜,无法入眠,在想,何日再来鬼谷岭?&
&&&&&&&&&&&&&&&&&&&&&&一路风尘岚皋行
&&&&认识先生是个意外。
&&&&三月十日早上,在陕南平利的餐桌上,我坐先生旁边,无意间听说是湘潭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郭星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在陕南,在茶乡平利,不经意间,两个湖湘游子就这样认识了。
&&&&简单寒暄后,我们一起走进会议厅,他讲,我听。他乡遇同乡,确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更何况是德高学广,谈吐高雅,有师者风的先生呢。
&&&&第二天,相约安澜楼下金扬酒店,我们唱山歌,赛诗词,觥筹交错,相聚尽欢。
&&&&三月十一日下午七点,我陪同先生一行从安康城出发,赴岚皋参加南宫山讲坛,由于安岚公路正在进行二级路拓宽工程,可谓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可是,和先生一路走来,一路欢声笑语。
&&&&尽管道路崎岖,可是车内依然谈笑风生,气氛活跃,在诙谐幽默的交流中,也领略了先生的睿智和儒雅。
&&&&先生在法社会学界颇有声望,著作等身,特别是在法社会学、民间纠纷方面有很深的研究,独树一帜,每年都提出一个自己新的观点。先生从工科起家,后来转而研究法学、社会学,融会贯通各门类知识,用理工学者的思维来研究法学和社会学,可谓独辟蹊径。
&&&&在车上,还了解到,郭先生还担任过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难怪先生能够把湖南民歌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唱的是声情并茂,不得不让人折服。
&&&&一路走来,侃侃而谈,感受到的是先生广博的知识和亲和的魅力。作为一个长者和名家,和我这样的小生推心置腹,交流思想,询问看法,交锋观点,不摆谱,不做作,以一种求实求是的精神研究问题,探讨学问,交换思想,可敬,可佩。
&&&&晚上十点,我们风尘仆仆地抵达岚皋县城,夜宿岚皋宾馆。
&&&&入夜,山城的夜空星星点点,街道上已经人稀车少,我陪着先生踱步街头,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在经营的夜市小店。
&&&&进得店来,一碟花生米,几串烤羊肉,一盘时蔬,一瓶大曲,便开始了我们的宵夜。
&&&&南宫山下,岚河之滨,两个湖湘子弟,不同的时代,走出我们的家乡,进入不同的城市,今日聚首,把酒言欢,契谈阔论,不亦乐乎。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瞬间,值得纪念。这样的偶遇,可遇不可求。乘着酒兴,话匣子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健谈的先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表达,语言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很善于发现问题和归纳观点。就这样随意的谝谈,也能从话语中学到新知,感悟道理,窍门顿开,受益匪浅。
&&&&爱调侃是先生的特点,他善于用得体的方式,幽默的语言,以不经意的方式启发人的思维,在平利的时候,他就调侃了一回,让我记忆犹新。一个调侃,一个玩笑,会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让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改善我们的思维模式。
&&&&先生思维活跃,风趣幽默,国学功底深厚,赓续传统文脉,经章典故信手拈来,对传统文化如数家珍,善于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提升价值取向,很是受教。
&&&&最近,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千年中华文化,流传到今天,如何去伪存真解读传统价值观,如何在传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构筑当代核心价值体系,听了郭先生的讲解后顿觉豁然开朗。
&&&&深夜了,先生依然谈兴深浓,话题自然离不开生育我们的家乡,离不开那片人杰地灵的热土,自然离不开那些那些他曾经经过的岁月,那些我经历的传奇。从法律到政治,从民主到科学,从人文到地理,无一不谈,无一不启迪心智,增长识见。家长里短,乡里旧闻,无不勾起我对家的依恋,对家人的思念。
&&&&两个湖湘游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因为地缘,因为乡缘,让我们的感情和距离遽然拉近,这种情怀,是那么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心就会紧紧地贴在一起,先生鼓励我“好好干,为湖南人争光”。
&&&&夜阑人寂,花生米也一粒一粒地见少,可是谈兴依然浓烈,就如同这浓烈的白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
&&&&离开小店,一路相携而行,右拐,上坡,再上坡,左拐,就到了岚皋酒店,乘着酒意,我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醒来,天已微亮,小城岚皋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岚河静静地流淌,四周的山也从沉睡中苏醒,轻轻地伸展着懒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岚皋城关中学的会议厅里,济济一堂,南宫山大讲坛开幕。开幕式后,兆雷兄和先生先后登场,为岚皋的同志们授业解惑,我一直在台下悉心听讲,虽说是第二次听先生的课,可是,依然能够得到新的启示,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得到的是文化的熏陶和理念的进化,收获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午,岚皋县的同志们设宴款待,席间,话题自然集中在一座山----南宫山。不久,话题居然转到了南宫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一个谜一般的山村-----花里。一个据说是出美女的地方,一个传奇故事一拨接一拨,让人谈起来就停不下来的地方。
&&&&当然,很多的故事和传奇都是一个传一个听到的,花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始终没有见识过,一个一个的所谓“据说”,居然把我勾引的心痒痒。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是一番什么样的山水?孕育的美女居然个个勾魂夺魄,让一拨拨英雄壮士纷纷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几次听朋友描绘过花里美女的可人,花里美女的魅力,集中点的主要是水色好,身段妙,解风情,具体是怎样的曼妙,怎样的婀娜多姿,全凭各人的想象了。反正胃口是给岚皋的朋友吊足了。心想只要去岚皋,定要去花里瞧瞧,看看这个神奇的地方。再从花里盘旋而上,领略一下南宫山的灵秀与巍峨。
&&&&可是前三次去岚皋,每次都是大雨滂沱,其中两次竟成水患,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没有闲情雅致去花里看花,更不消说去爬南宫山了。
&&&&这次的天气本来是可以去花里的,可是,先生的行程安排太紧,用过午餐,稍事休息,我们就踏上了归程。
&&&&山路依然难行,我们好不容易到了蜡烛峰下,公路建设指挥部老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周和先生曾经在北京见过面,驿站里,以茶代酒话情谊。小憩之后,我们在老周的帮助下,经过了四五个施工工地,进入了汉滨区双龙镇境内。
&&&&以为过了岚皋境路会好点,不巧的是,双龙镇境内施工工地多处在开展爆破。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舍近求远,寻找一条很早就废弃了的小道前行。这条道路是历史上的安岚路,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好在是晴天,大不了灰尘多点,至少还能行走,如果在雨天,定当泥泞难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盘旋,我们回到大路,进入瀛湖镇境内,这个时候,车身已经满身黄土,等上了瀛湖快速干道,车便飞也似的进入安康城,这时的安康城夜色阑珊。
&&&&一路风尘岚皋行,尽管没有去领略南宫山的秀美,没有去体会花里的浪漫,多多少少留下了一点遗憾,却平添了我对岚皋的回味和念想。
一路风尘岚皋行,虽筋骨疲惫,道路崎岖,却一路受教,收获的是精神的快慰,感悟的是人生的智慧,不亦快哉。
寻访汉阴湖广移民记
久闻陕南汉阴县多明清时期从湖广等地迁徙过来的移民,湘鄂粤赣闽大量移民在这里聚集,加上巴蜀文化的遗存和地域的关联,使得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最后达到了融合和升华,形成了汉阴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
据传,百余年来,不少移民村落仍然保存着湖南风俗,不少移民仍然带有湘音,形成独具特色的方言岛,甚为惊奇。作为刚从三湘大地来到陕南谋生的年轻辈,早就想去拜访一下那里的老“湘”了。
&&&已丑仲春,田野里一片金黄,空气中散发着馥郁的油菜花香。在早先到陕南的文清兄的陪伴下,踏着明媚春光,驱车直赴汉阴。
&&&&用过汉阴特色美食--烩面片后,我们来到田禾沟乡政府,田禾沟乡位于汉阴县东部北山地,据乡人大主席介绍,田禾沟乡殷家湾居住着从长沙迁移来的宋开国元勋石宗信的后裔。民风最为淳朴,乡土气息浓郁,湘味浓郁。
&&&于是我们直奔殷家湾,原来担心山路崎岖,没想到这里的通村公路修到了村部。村道依山就势,逢水架桥,逢山凿石,虽蜿蜒曲折,毕竟路面还算平整,汽车穿行在村道上,两畔时闻水流潺潺,处处鸟语花香,田野里漫布着如锦缎般的油菜畦,顿觉心脾两沁矣。
不到半个小时,即抵达村部。
&&&&村里的乡亲听说我是从湖南来,都争先恐后地为我们指点方向,提供探访素材。他们操着亦湘亦秦的乡音,为我们介绍湖南移民村落的分布情况、历史渊源和现存文物资料情况。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择就近探访。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径直探访石家古村。
&&&&石家古村建在一山坳,村前有两条溪流映带左右,古木参天,石桥如虹,羊肠小道依山坡绕村盘旋,高低错落,村落不大,村民散居,不象我们湘南的聚族而居,我想,很主要的原因还是地理条件的限制吧。
&&&&我们钻进一家底矮的农舍,石妈妈听说是老乡从大老远了,又是倒开水,又是端花生,忙得不亦乐乎。石妈妈的热情,让我们这些晚辈受宠若惊,说明来意,老妈妈翻箱倒柜帮我们找出了石氏族谱。翻开古旧的石氏族谱,仔细查阅其源流,始知此家确是清末长沙宁乡迁移来的宋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后裔。
据记载,石守信辅佐宋太祖赵匡胤评定天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石守信率子孙归籍,其嫡孙落籍湖南善化,至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石氏族人陆续向外迁徙,部分落籍陕南汉阴,尽管经历数代,湘陕两地仍断断续续保持往来,光绪十七年,长沙石氏四修族谱,广搜迁徙各地之石氏后裔,惟迁徙陕南者人数最多,长沙曾委派石正选二人不远千里来汉阴采访,时有汉阴田禾有石正仕者感慨道:
&&&&&秦云春树尝萦故国之心
&&&&&楚水吴山贯惹还乡之梦
&&&&&移民思念故土之情跃然纸上。
&&&&此地古风犹存,耕读传家,村里人文辈出,学子周游大江南北,很多已功成名就,有的学有专长,不禁为这样的家族而倍感自豪,石妈妈也为国家培养了两个大学生。从山村走出来的湖广后裔特别珍爱学习,勤奋刻苦,依然秉持“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他们注重把湖湘文化与川陕文化相结合,进行了认真对比研究,写出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据说湖广闽粤籍移民后裔中还出了几个知名学者,在研究湖广移民史方面还颇有建树。特别是粤籍陕南学者陈良学先生,所著《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和《明清川陕大移民》均具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拜读《明清川陕大移民》,增加了笔者对湖广移民史的了解和掌握,更觉茅塞顿开。
&&&&茶过三巡,夕阳渐渐西沉。当我们要和石妈妈道别的时候,却找不到石妈妈了。我们只好在屋前的小坪里静静等候。
&&&&不一会,石妈妈从山上下来了,手里掐着一把青菜,我们迎上去要和石妈妈道别,没想到石妈妈生气了,好说歹说不准我们走,一定要留下来吃了晚饭再走。我和乡里的同志一再解释,石妈妈根本不听,拦住我们的去路,形同要和我们翻脸。
老妈妈紧紧抓住我的手说,“今天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恰了饭再走!”说实话,我们来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晚餐,何况石妈妈这么大的年纪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们怎么好意思劳烦她呀,我一再向老妈妈解释,回去还有公务,她拿出湖湘人霸蛮的架势,干脆就“不讲理”了,“不管你们怎么说,不再这里恰饭就是看不起我这个老太婆”。
&&&&大伙看到天色渐晚,再相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几个人和石妈妈磨蹭,趁她没注意,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拉着我就走了。
&&&&就这样,我带着感动还有点点愧疚离开了石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告别了可亲可敬的石妈妈,告别了那个油菜花簇拥的村落。说心里话,什么时候能再访石家,心里真没底。不管今后有没有机会再去石家探访,我想,那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山村,那个热情得有点倔强的石妈妈,会永远留在我的心底里。
汉阴龙寨沟游记
&&&&久闻汉阴龙寨沟景色优美,是陕南踏青探幽的好去处。
&&&&龙寨沟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东南,沿山间小路而上,山路时而平坦、时而陡峭,潺潺溪流伴您找寻回归自然的感觉,并可领略到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太白金景古寺、古洞穴,险秀称奇的山势和仪态万方的窈窕怪石及古寨堡等,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大自然森林植被间繁衍着20多种珍稀动物,民俗风情独特,是汉阴县今年开发的一个新的生态旅游景点。
&&&&3月17日晨,时值周末,天亦放晴,志越、韶力、国平诸君邀约往龙寨沟踏青,便欣然随往。
&&&&&从安康城出发,过高新区,上十天高速,一路谈笑风生,不到二十分钟,就抵达蒲溪镇的高速出口,转入省道,再入村道,跨越月河桥,车行十分钟,就到了山下的村庄,入村驻足小憩,悠闲地观赏月河川道田园风光,任凭春光斜泄在身上,顿觉温热了起来。
&&&&&村里的狗见生人来到,不停地狂吠,村中老人妇女见有人来,旋来看茶,孩童也旋即围拢过来,看这群城里人对着花花草草不停地拍,很是好奇,纷纷给我们介绍更妙更美的去处。
&&&&村妇要去洗衣服了,黄狗、黑狗、白沟陆陆续续摇着尾巴尾随而去,留着鼻涕的黄毛丫头也随着妈妈去了河边的洗衣池,洗衣的水渠很小,水量也不大,也许是由于春旱的缘故吧,人家说“自昔关南春独早”,可今年关南的春来的特别的迟,田野间的油菜花还没有盛开,只是间或有几片菜地开花了,着多多少少有点失落。
&&&&月河川道的油菜花海是安康一绝,规模和气势都算宏大,绝不会比江南的婺源逊色,婺源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大些罢了,如果月河川道的花海做整体包装和宣传策划,我想她是可以走出秦巴的,目前虽说有油菜花节,还仍然处于自娱自乐的境界,离走出去还有相当的差距。
&&&&如果你真的有机会到安康来,到月河川道来,到汉阴来,亲自领略一下这里的花海,这里的山川河流,这里的风土人情,我想你会喜欢这里的。
&&&除了山水和花海,月河川道的民居也是可圈可点的,统一的徽派风格与安康独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南民居,粉墙黛瓦坡屋顶,民居间巧妙地点缀着绿树、花海和园林,墙壁挂满了辣椒、红薯、土豆和包谷,盈溢着满满的收获的气韵,陕南民居讲究依山就势,突破陈规,山坡、平地、河边都有不同的设计,既舒适实用又能防洪防泥石流。我从心底里真是很羡慕陕南地区的人们,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有这么和谐安逸的社会环境,加上近几年国家加大对陕南地区的开发力度,现在兼具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难怪现在很多的客商都看好陕南这个风水宝地。
&&&&车再前行几分钟就到了龙寨沟的脚下,山、石、林、泉、花顿时映入眼帘,展现的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陕南山水图卷,走近她,如入世外桃源。
&&&&对于龙寨沟而言,最具特色的还是石,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奇石,真是百态百媚,嶙峋别致,鬼斧神工,有的如飞燕,有的如海龟,有的如八仙过海,有的如层层梯田,有的如古代战戟,有的如古钱币,有的如磨盘,有的如巨兽,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老牛饮水。她们或仰卧,或俯瞰,或独立,或成群,或平坦,或突兀,或静,或动,惟妙惟肖,千奇百怪,神出鬼没,美哉壮哉。山石间有明显的石英砂矿脉,一条条雪白的线脉把把山石划成不同的年代和纪元。
&&&&进山,山谷愈发狭窄,山势也愈发陡峭,山泉也愈益丰富了,可听见全流的声响,清澈见底的溪流在山石间盘旋洄游,悉悉索索地向下流去,汇入月河,仰望山顶,有亭翼然于上者,龙亭也,龙亭黄盖红柱,四角微翘屹立于巨石之上,点缀在这青山绿树之间,格外醒目。亭中稍微休憩,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大山的女儿,一个个水灵灵,红嘟嘟,给这空旷的山野平添了些许生机与活力。
&&&&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一行缓慢地扶着扶手下山。下山的时候,朋友谈起因果,谈过神灵,谈起报应,讲起一个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确乎神乎其神也。
我想,儒也好,释也好,道也罢,都是讲究平衡的,做任何事情不能走极端,不得不瞻前顾后,不得不为自己留条后路,想起今日发生的几则事件,顿时豁然顿悟。内因与外因,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应该处理好,出世与入世,也应该有个准确的把握,境由心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与高人谈论,探讨哲学和事态,某种巧合不禁让我浮想联翩。
我向来不喜欢中庸,可近日的种种事端,不得不让我想起一些词汇,一些平日里颇为不屑的字眼--“明哲保身”、“不偏不倚”“厚黑”“墙头草”“虽美莫为之前”,从激进到中庸,从特立独行到随波逐流,我也不知道这是成熟还是堕落。
&&&&在下山的时候,突然见到突兀于山林间的巨石,是那样的孤寂和落寞,我不禁为这块石头担心起来,我想着突兀的怪石应该比其他的山石经历的更多吧,受到的日晒雨淋更频繁吧,尽管他依然傲立于尘世,其中的悲苦辛酸又有谁知呢?我想只有自己知道了。&
&&&&&&&&&&&&&&&&&&&&夜读紫阳
&&&&“歌乡”紫阳,“茶乡”紫阳,我是从贾平凹的《紫阳城记》读到的,心向往之。
近日又听朋友说紫阳系陕南安康富硒带的核心区域,什么“补硒请到紫阳来!”宣传声势颇大。据说吃了富硒食品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有那么神吗?
&&&&此番去紫阳纯系朋友邀约,恰好在渭南师大学声乐的小老乡在安康,我就顺道带上她,让她一起去领略歌乡茶乡风情,也好实地找找灵感。
&&&&更有人夸下海口,说如果你深入紫阳就会爱上紫阳,据说紫阳美女如云,不仅身材窈窕,而且才艺双全,民歌信手拈来,歌声似黄莺初啼,悦耳动听,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也许会成为我喜爱安康的101条理由。
&&&&我才不信呢,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走南闯北,什么地方没去过,什么美女才女没见过,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
&&&&本来约好下午四点去紫阳,由于朋友事务繁忙,只得六点才动身。
&&&&山路崎岖,一进山,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老乡连喊晕车。朋友谭先生只好停车,稍事休整,便爬坡前行。
大家知道老乡是学音乐的,便要她即兴演唱,以来纾缓气氛,二来,大家也饱饱耳福,老乡禁不住主人怂恿,一阵“韵味”后,清唱了一首湖南民歌《洗菜心》。
&歌词大意:
&&&&&&&&&&&&&&&&&&&&&&奴在绣房中绣花绫
&&&&&&&&&&&&&&&&&&&&&&忽听得我的妈妈娘叫奴一声
&&&&&&&&&&&&&&&&&&&&&&她叫妹子洗菜心
&&&&&&&&&&&&&&&&&&&&&&索得依子郎当郎得索
&&&&&&&&&&&&&&&&&&&&&&她叫妹子洗菜心哪。
&&&&&&&&&&&&&&&&&&&&&&小妹子下河洗菜心
&&&&&&&&&&&&&&&&&&&&&&跌咯一只戒箍子&一钱八九分
&&&&&&&&&&&&&&&&&&&&&&跌得奴家就好伤心哪
&&&&&&&&&&&&&&&&&&&&&&索得依子郎当郎得索
&&&&&&&&&&&&&&&&&&&&&&跌得奴家好赤心哪
&&&&&&&&&&&&&&&&&&&&&&哪一位嘞年少的哥哥啊
&&&&&&&&&&&&&&&&&&&&&&捡了奴的戒箍子哪
&&&&&&&&&&&&&&&&&&&&&&我许他的烧酒有大半斤
&&&&&&&&&&&&&&&&&&&&&&还有瓜子和落花生哪
&&&&&&&&&&&&&&&&&&&&&&索得依子郎当郎得索
&&&&&&&&&&&&&&&&&&&&&&小妹子与他结为婚哪
夜渐渐深了,一轮弯月渐渐爬了上来。
清辉洒在寂静的山谷,静谧而冷峻。车上我们谈天说地,鼓动老乡唱歌,也给这空旷的山野带来了几许活力和人气。
洪山稍驻足,便直趋紫阳。
“7.18”过后的紫阳,依稀可见泥石流肆虐过的痕迹。借着月光,不远处可以看到灾后临时安置灾民的板房,心情也渐渐沉重起来,大家已经无心听歌了,车也渐渐难行起来,且停且走。
&&&&车到紫阳已是半夜,由于车上小睡了一会的缘故,盥洗之后,我居然精神亢奋,遂邀约太乙山人诸君赏月紫阳广场。
沉寂空旷的紫阳广场,凌空翼然于汉江之滨。
秦宗道先生曾叹咏紫阳道:
“孤城压江,风弥水天,浑宇宫阙。山巍巍,架屋摘星辰,日照生紫烟;水悠悠,灵眸眨天光,泼墨绘丹青。凌空吊脚楼,半隐桃花面,才想抚琴弦,又闻踏歌声;石板小巷路,流动红纸伞,丁香忽入梦,疾行赋诗篇。置身画境里,梦游任东西,忽望来时路,人已在云端。”
&&&&漫步紫阳广场,月色如注,星光点点,渔火摇曳,给静谧的山城增添了几分灵秀和朦胧。
月近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面对山光水色,俯瞰秦巴逶迤,不由神飞洞庭,心游四水,思绪万端,便低声呤诵起宋人张孝祥先生的《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我喜欢“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五句,更喜欢“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词人从那浩渺开阔的自然美景,从心物交融的精神快意中,挺立起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就成了词人人格魅力的一种象征。
面对紫阳夜色,感受“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意味,实在是一种孤高而纯净的境界。
&&&&此情此景,唯有借用古人的诗词表意了,其他的溢美之词都是显得那么多余和苍白。
次日,我和太乙山人、西秦汉子一行登巴山、渡汉水、入茶园,返璞归真,采茶问道,好生逍遥自在!
太乙山人有七律一首为证:
小侯邀我逛茶山,
我伴曹君坐渡船。
听罢山歌看会馆,
悄登古观拜伯端。
冯郎马老真人境,
低碳富硒长寿源。
遥见汉王擂巨鼓,
凤凰展翅上青天。&
此番紫阳之行,行色匆匆,没有欣赏到诸如“三月三上茶山”、“郎在对面唱山歌”的妙处,当然无法找到第101条理由。
没有领略到紫阳文化的厚重,也无缘进得北五省会馆,却意外地感受了紫阳夜色之美。
到底怎么个美法,那就只有你自己亲自去体味了。
&&&&&&&&&&&&&&&&&拜谒紫阳北五省会馆
&&&&乙丑年九月十六,受紫阳县之邀,去紫阳给妇女干部授课,欣然前往。
&&&&&&下午五点,从金州古城出发,车过五里镇,便一直是山路了,一边听司机小胡介绍,一边欣赏巴山美景,夕阳西下,巍峨的山麓被渲染成金色,山路盘旋蜿蜒,左拐右突,夜色下,抵蒿坪镇。
&&&&这是巴山深处难得的一处平川,夜幕降临,可道路上仍然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据说这里正在建设国家唯一的富硒生态工业园,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蒿坪也是进入紫阳的门户,算是紫阳重镇了。我们在镇干部的引领下在一家农家小店品味地方土菜,喝了点小酒,继续开路。&
&&&一路颠簸,乘着酒意,不知不觉到了县城,紫阳城临汉江而建,依山傍水,街道虽不宽敞,也不显拥挤,车流人流顺畅。街上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人们都忙着各自的生计。车钻入地下隧道,再出来,便豁然开朗,小小山城,居然还有一个如此宽阔的凌空架设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不禁惊叹。&&
&&&&入住临江的紫藤宾馆。窗外月光如水,远处的黛色的山岚绵延起伏,对岸彩灯星星点点,江面如镜,灯光倒映在微澜之上,随波摇荡。深夜了,如斯美妙的夜色,我怎么也睡不着,尽管第二天有任务,不如干脆披衣漫步江畔,月光泻在白色的石板屋顶上,闪着银色的光芒。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全城沉寂在茫茫的夜色中。
&&&&第二天上午,来到位在汉江之滨风光旖旎的县委党校,甫一进教室,就感到一般清新的气息。教室窗明几亮,个个精神抖擞,学习气氛浓厚,就连每个学习小组的名字也很有紫阳特色,什么清明茶组,什么铿锵玫瑰组,什么亮剑组,看出她们还还颇费了一番脑筋。值日生正在更新板报,里面有学员对教员的八条建议,提别有意思的是要求学教互动,给妇女干部上课,我还是头一遭,心里本来就紧张,看了这一条,不免发愁起来。
&&&&好在主持人很善于调动气氛,紫阳民歌,姑娘们张口就来,一曲“三月三”顿觉耳目一新,多少缓解了我忐忑的心境。
&&&&来紫阳的路上,听过司机小胡介绍,紫阳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清代的北五省会馆,吃过中饭,便急不可待地驱车前往。
&&&&从紫阳县城出发,跨过汉江大桥,再沿任河朔流而上,山道依然崎岖难行,加之正在建设陕川界安毛高速公路和襄渝铁路复线,施工车辆川流不息,随处有采石、架桥和开凿隧洞的工地,十八里之遥竟花了近一个小时,好不容易来到江边小镇----瓦房店。
&&&&在汉江流域,瓦房店名气很大,汉江最大的支流----任河和渚河出其左右,一阴一阳,一清一浊,峰回路转,层峦叠嶂,水秀山明,蔚为壮观也。
&&&&明清时期,瓦房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成为整个陕南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有西北“小汉口”之誉,商贸活动极为繁荣。
&&&&&自清代中叶开始,全国南北客商为了保持乡土联系,增强商业竞争力,纷纷在瓦房店修建会馆。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商号76家,客商共结为陕、淮、黄、川、湘5帮,涉及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福建10个省,会馆分布于县城、洞河、汉王城、瓦房店、高滩、毛坝、高桥等乡镇20余处,其中瓦房店就有17家。现在,在瓦房店遗存下来的会馆有北五省会馆(山陕会馆)、江西馆和武昌馆。
穿过古老的街巷,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下,来到北五省会馆侧门,可是来的不是时候,会馆正在维修,大门紧闭,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地施工。只好瞄着门缝朝里窥视,可惜门缝太窄,根本看不到什么,拍打几下,还是没人理睬,于是我们悻悻然往河边走去。&
沿石板路再往下走就到了任河东岸,站在吊桥上可以一睹会馆外貌,会馆正门建在河边悬崖之上,面对任河。我掏出相机,喀嚓咔嚓,留下了几张图片,心想总算不枉费这次紫阳之行。
返程的路上,居然看到侧门洞开,我不禁兴奋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好说歹说,终于得以进入会馆,可以饱览古代会馆的真容了。
&&&&会馆建筑样式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均用青砖泥瓦建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与殿之间飞檐饰物栩栩如生,堪称清代江南建筑艺术的瑰宝。里面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山门、正殿、厢房、戏楼、看楼、碑亭、春秋阁钟鼓楼、夹楼等建筑。
&&&&我们由下而上,逐级观赏,首先来到最靠近江面的戏楼,戏楼建于石台之上,戏楼建筑风格典雅古朴,整体砖木结构,四角微翘,木雕砖雕石雕精美,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太极如意,福仙财神,错落有致。可谓集精巧的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达到了“有建必有图,有图必有意”。可谓片瓦有致,寸石生情。整个建筑“居于儒、依于道、游于禅”,将汉民族历史沉淀下来的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与众商客的行为都寄托于神仙、瑞兽等吉祥物上。戏台四侧墙壁斑驳,外围堆放着不少石板,部分石板刻有文字。
&&&&拾级而上,大门左右有一对镇馆石狮,雄狮高1米,雌狮高0.95米,形象逼真,憨态可掬。每狮周围均有4根石栏杆,每根栏杆上刻有龙、虎、象、麒麟等吉祥物造型,姿态万千,呼之欲出。看楼的门楼两侧石柱上有楹联,云:
&& 两道蚕眉锁定汉家社稷
&& 一双凤眼勘破曹氏奸雄
看了这副对联,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愁绪,历史啊,都给历代统治者给歪曲了,为了你们的所谓正统,曲尽历史人物,三国鼎立,谁是谁非,哪凭个人评说,曹操,一代枭雄,文学家,军事家,不知从何时起怎么就成了奸雄了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管它去,歪也好,正也罢,毕竟这是人们对那段历史评说的一个侧面。成与败,功与过,自有公断。
&& &乐楼前两侧矗立着两棵华盖般桂花树把楼前场坝遮盖得严严实实。每到秋季,花香弥漫,沁人心脾。屋顶构造精妙,檐角飞翘,龙凤相舞,屋脊如凤冠,凌空翘立。
&&&&正殿正中原供奉着关羽塑像,可惜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四周墙壁上描绘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征魏伐吴的故事,现在壁画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我们只能看到壁画的一角,从部分壁画的情况看,色彩虽黯淡,可线条还算清晰,我想经过能工巧匠描绘,一定会大放光彩,还壁画以历史面目,下次来看,一定是另外一幅样子了。&
&&&&&据说这会馆和里面的壁画,之所以能够保护下来,还得益于五十年代政府把整个建筑划拨给了新建粮站,作为仓库之用,才躲过了那场浩劫,前些年文物工作者在雨季去巡查的时候发现正殿漏雨,撬开墙壁的木板才发现保存完整的壁画,真乃天意。
&&&&我在搜寻石碑的时候,发现只有三块石碑,不禁怀疑起来,按照对称布局规律,不可能是单数,仔细寻找,发现了断碑的基座,可惜的是最重要的首碑缺失。根据以往经验推断,遗失的碑刻应该是最好的物证,它记载着会馆建设的规制、由来、修建历史等。翻了好几处石板,无功而返,不由扼腕叹息!
走出北五省会馆,来到江西会馆,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了,除了一棵孤零零的老桂花树,再也没有什么历史痕迹了。
武昌会馆在山坡上,墙倾玘颓,了无生气,院内已经长满了杂草,会馆周围已经辟为一片片碧绿的菜畦,蝶儿在漫无目的的飞舞,唯有门口的两尊石狮巍然屹立,面对滔滔任江,俯瞰漫漫巴山,仿佛在述说着这里曾经车马喧嚣,曾经舟楫繁忙。
曾经桑田已变沧海,站在山巅,眼前是一片茫茫湖水,山脚下,不知还淹没了多少历史遗存和文明古迹呀!
&&&&会馆是天涯旅人的心灵之栖,是客居他乡商贾们的休憩之所,是研究川陕地区移民史商贸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祖先留下的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见证。
&&&&离开瓦房店,心里沉甸甸的,真不知道还有多少文化艺术瑰宝在风雨的侵蚀中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逝。
入陕一载矣,一直未曾访宁陕,心里总觉得歉疚,好像欠下一笔债。刚来金州时,便与宁陕刘云君在网上结识,两人约定聚首宁陕,故平日就特别关注宁陕历史地理,人文风情。
从史志中得知子午古道即是从古都长安出发经宁陕入石泉进汉中,余曾发掘过湘粤古道,闻湘粤古道接自西京长安,然知其南,不知其西,遗憾故大矣,神往久之。
&&&&上周与梁君聊起陕南旅游事,更闻宁陕旅游领陕南之先,山水风光独特,旅游产业日渐成熟,云:不到宁陕,休谈旅游,不到宁陕,妄论山水。作为从事过旅游工作的我来说,也就心痒痒了,决意尽快一窥究竟,倒要看看宁陕是否名副其实。
&&&&十一月十八日下午,转道“水墨丹青、梦里故园”---石泉古城,迎着凛冽寒风驱车赶赴宁陕。才出石泉县城,果然一路山水田园,美不胜收,我不想放过一路秀色,不得不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秦巴风光尽收眼底,山涧溪水潺潺,时闻鸟啼声声,枫叶血红,翠竹碧绿,两岸稻田里随意堆放着一丛一丛金黄色的草垛,农家小院,或粉墙黛瓦,或丹顶翘檐,远处山峦叠嶂,山尖白雪包裹,山势险峻。峰回路转,又见炊烟袅袅,山坡上村舍星星点点,屋顶白雪点缀,远山,近水,农家,梯田,竹林,雾凇,红叶,碧波,沙洲,芦苇,古木,白鹭,好一幅江南水彩卷轴。仿佛登入仙境,恍惚误入桃源。
&&&&明明已入宁陕界,然只顾忘情山水,全然不顾道路指向,只管追寻山水佳境,不计路途远近,主人等得着急,问所至何处,诚不知何所答,环视皆山水,四顾皆田园,物我两忘矣。
&&&&忽见有一岔道,右有古楼鹤立,决意朝古楼方向行进,便不辩东西南北,依山势盘旋而上,穿越秦岭隧道,进入腹地,山越来越高,路越走越险,复出一隧道,豁然开朗,岭北与岭南迥异,岭南积雪尚薄,岭北积雪益厚,屋檐冰凌倒悬,彩林披素,白、红、黄、绿、青陈杂其间,五色斑斓,似梦非梦,似幻非幻,伫立山巅,俯瞰山川茫茫,一望无际,好一派北国风光。
&&&&才出一隧道,又钻入山肚,才出山肚,又上高架,才下高架,又爬山波,左弯右折,始知出秦岭矣,众人笑曰:可能快到长安矣。遂找村民问道,迎面走来一人,临近,乃失语者,山远人寂,无奈,姑且问道宁陕,比划着示意沿路返回,行数公里,再问道,果然走岔错道矣。复行十余公里,返回岔道口,天色渐暗。原来县城就在岔道前仅百步之遥也,众人捧腹。
&&&&予自湘楚来,曾饱览三湘四水,游学衡岳洞庭。尝叹武陵源奇绝盖世,凤凰城美轮美奂,桃花源芬芳幽雅,罗霄山气贯云天,五岭钟灵毓秀,可谓奇山孕育,秀濡染。平日酷爱游走山河,踏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领略过九寨风光,踏过天山南北,探过东方明珠,访过北国冰城,本不屑于陕南山水,不曾想这里山水集南北风情风貌兼东西韵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一山存四季,一路可赏四季之景,顿觉曾经皆枉。主人未见,便已陶醉,县城未入,便已迷途矣,何哉?此间山水神也,此间山水奇也。
&&&&宁陕其景如何,其色何如,不入便可知也。
&&&&&&&&&&&&&&&&&&&&&&&&再访蜀河古镇
有一座千年古镇,她叫蜀河。
&&&&有一座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小镇,她叫蜀河。
&&&&有一个我执着地偏爱,又多有歉疚的地方,她还是叫蜀河。
&&&&蜀河古镇,承载着我的梦想和希望,我多少次梦见你,飞到你的身边,走进史诗画廊般的世界,摩挲着斑驳的古老的院壁,徜徉在狭长的古街,踯躅于会馆、庙宇、戏台、坊间,陶醉于雕梁画栋之间,痴迷于淳厚的民俗文化之中,流连忘返,乐不思“魏”。
&&&&这是一个我来了还想来的地方,这是一个最容易让我引发幽思的所在。
&&&&蜀河,今日,我再次靠近你,数着那一道道横梁,仰视你古老的身姿,你从远古走来,曾经几历繁华和沧桑,铅华洗净,终归于沉寂。
  发源于秦岭的蜀河从这里汇入汉江,古镇便因水得名。
&&&&据考,上古时,蜀河为古蜀国所在地,汉时置县,中兴于明代,繁华于清朝中末,续写的是汉江黄金水道上的传奇,因其所处地域优势,便是鄂、陕、川三地物流交汇的重要中转集散之地,物流的畅通,带来文化的交融,各地商贾纷至沓来,修建会馆,成为各地乡党们拉帮结派、倾听乡音的场所。
著名的有黄帮黄州馆、陕帮三义庙、回帮清真寺、江西帮万寿宫、武帮武昌馆、船帮杨泗庙,还有本地帮的火神庙等,更有诸多井形的巷道编织着这里居民的幸福生活,于是古蜀河便逐渐发展成为汉江上游的商业重镇,有“小汉口”、“汉江小都会”的美誉。
&&&&正因为这段辉煌的历史,蜀河便名噪一时,也沉淀下了厚重的历史。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巨变,蜀河古镇的今天已经不再有往日的辉煌,作为其悠久历史文化见证的各派会馆建筑也因历史的变迁而毁损灭失,现仅存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的断壁残垣还背山面水矗立山坡之上,日夜倾听着亘古未变的汉江涛声。
&&&&姜华先生这样讲述蜀河:
&&&&一条河&流出一个千年古镇
&&&&楼宇斑驳如画&&岩石上蜿蜒风景
&&&&幽静小巷&&走过明清少女含羞
&&&&四合院天井里&&有夫人剪出百鸟朝凤
&&&&铁匠铺把尘封往事捶打火红
&&&&理发师在专心修剪&&生活疯长
&&&&有小狗&小猫与行人一道
&&&&在街巷里悠闲地散步&讲述
&&&&金属一样的天籁声&穿越历史隧道
&&&&&&&......
&&&&再次品读姜华先生的诗作,再次走进古镇,和师友一起来到杨泗庙,倾听古老的回响,回放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印记和刻痕,由低到高,由模糊到清晰,历历在目。又好像仿佛那滔滔洪水就从眼前狂泻,一日千里,洪流滚滚,一去不复还。
&&&&踏上光可鉴人的青石板,感受昔日商贾云集的气息和脉动,熙熙攘攘已不再,朱漆已经黝黑,雕梁即将倾侧,灰尘爬满屋檐,层层叠叠的台阶,有点松动,昔日繁华已然如梦。
&&&&昔日人流穿梭的古街巷,少了叫卖声,吆喝声,没有铃铛和骡马,稀稀落落的铺面,只有很少的人在操持着传统,守护着文明。
&&&&亦如道德和文章一样,亦如礼义廉耻一样,渐渐地消逝,有的地方甚至荡然无存,传统和文化,只有痴痴的几个人还在孤零地守护,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俯瞰蜀河与汉江在这里交汇,昔日樯帆穿梭不在,高峡出平湖,电流奔流达九州四海,喧闹的工地,打破了江面的平静。
&&&&穿越古老的街巷,拾级而上,就到了巍峨高大的黄州馆。黄州馆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清代时由湖北黄州客商建立,是陕南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会馆杰作。黄州会馆名称常用帝主宫或者护国宫。远观,气势恢宏;近看,细节精致,无处不透着当时会馆的精雕细作与繁华景象。
黄州馆由门楼、乐楼、拜殿、正殿构成。门前和台阶上由对称的石狮和抱鼓。中柱、边柱以及次楼均为砖砌,砖面模印有阴文楷书“护国宫”三字。牌楼与乐楼巧妙相接,浑然一体,其设计之精心,构筑之巧妙,不可多得。乐楼为高台建筑,前台不设山墙,观众可以从正面和两侧观看演出,楼上有金匾一幅,楷书“鸣盛楼”三字,相传为武昌某状元所书。拜殿在正殿之前,与正殿均为硬山式顶。
  黄州会馆建设的如此精雕细作,富丽堂皇,美丽壮观,气派非凡,则主要是显示黄帮生意兴隆、实力雄厚、势力强大、领军蜀河商场的主导地位。
&&&&黄州会馆,展现了蜀河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木板楼、木棱窗、鹅卵石路面历经几百年仍然古色古香,保存着原始的风貌,身临其中,使人感觉穿越了时空隧道。穿过青石板铺成的长长巷子,能看到鳞次栉比、白墙青瓦的高大宅院,它们是蜀河人经商积累财富的象征,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
黄州馆和其他两处建筑已经被陕西省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州馆的主体维修工程初步完成,两侧厢房坍塌严重,加之缺乏历史图纸资料,其修复尚待时日,期待设计师按照尊重历史和风格协调的原则尽快拿出设计图,好让这栋古建筑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因水而兴、因水而废。蜀河古镇兴于汉江的黄金水道,也败于汉江航运的没落。滔滔汉江如今承载的是“一江清水供北京”和汉江水电梯级开发的新兴历史使命,期待蜀河古镇能够再次因水而兴。
&&&&随着蜀河电站蓄水,古镇旅游深度开发和古建筑的复古修复,航运将再次开放,旅游将兴起。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人们赏太极城后,或登游船画舫,一路踏歌,或轻舟飞渡,百舸争流,访蜀河古镇,抚千年古城堡,品参差错落古民居,观黄州会馆故迹,听古镇传奇,回放船歌号子,江面桅杆千重,看万家灯火,渔火点点,听古道马蹄声声,还有古戏楼你唱罢来我登场,一派歌舞升平,细细品味会馆文化,咀嚼汉水文化,感受秦巴风情,不亦乐哉!
&&&&&&&&&&&&&&&&&&&&&&女娲山游记
&&&&来金州古城数日,便闻平利县城西三十里处有座女娲山,古称中皇山,异峰独秀,因后有女娲宫而得名女娲山。山上建有女娲庙,气势宏伟,殿宇纷繁。
&&&&据《中皇山女娲氏庙碑》载女娲山景观云:“其高三千仞,其蜿蜒如龙,其平衍如堤,冈峦起伏,绵亘四十五里,逦迤而登不觉其高,及凌绝顶,则群山尽在其下,愧见千岩拱卫,万壑争趋之势。”
&&&&王惠民《登女娲山》诗道:“径曲盘青蹬,峰高耸碧天;云深樵指路,涧落鸟窥泉,古寺筠捎雪;疏林树杪烟,因思炼补事,延伫万山巅。”可见女娲山高大宏伟,山峦起伏,千山万壑,云雾飞绕,溪流曲折。
  女娲山不仅传说神奇,庙宇遗址,残存碑刻尚众,每逢雨后天晴,水气上升,形成云雾,随风飘动,被称为“云海”,景观有“飞云追山”、“雾绕山岚”、“松涛怒号”……透过云海看红日东升,俨然海上观日出。女娲山每年落雪独早,故“中皇晴雪”为旧时平利的八景之一。&
&&&&时维辛卯年九月二十日,久雨初晴,天色湛蓝,秋风微启,遂邀约三友赴女娲山。
&&&&早,日出,食罢丁家蒸面,过大树岭村,见有手工制作陶器作坊数间,皆百姓常用器皿,与宜兴紫砂,景德镇瓷器,盖殊异矣。
&&&越山梁,过县河,河水蜿蜒转折,水波粼粼,越往平利,河水越浅,至老县,又见一大河,穿过山洞,便豁然开朗,山侧水畔,民居数排。有石板房,有干打垒,有新居,参差交错,沙洲处,白鹭翻飞,河水回水湾,水静山明,在阳光照耀下,蓝色河面熠熠生辉。
&&&&不远处,酒旗招展,入酒家,稍作停留。
&&&&一路颠簸,过大贵,再行数里,方是进山官道。
&&&&片石铺路,初宽,后窄,越往山里走,路愈发陡峭,遂带干粮步行攀越。
&&&&山道崎岖难行,道工在侧维护山道,取直加宽,待日后,斯地定可走马。
&&&&路侧野果飘香,野菊怒放,野山楂,野核桃,野柿子,随手可拾。爬行至山腰,一八十老翁在砍柴,一老妪端来茶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甚为感人,近问,老翁语无伦次,老妪曰,老翁近年精神有碍,无法交流矣,见身体硬朗,鹤发童颜,众人啧啧称奇。
&&&&众人皆自以为聪明人,无一愚者,平日思虑过多,少年老成,白发缀其间,憾哉。
&&&板桥先生有言:难得糊涂。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祖传房屋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余等代老翁扛柴,数武,便到老翁家,见房前屋后,洁净清爽,院落盆栽金菊,后院种竹,依然一雅士也,捧上其书作,端详良久,如若天书,半日不得解其意,某疑其为女娲山下高人也。
&&&&留座,看茶,遂问其生活起居近况,老妪代为对答,称尚能自食其力,自谋生存,儿女皆外往谋生,两老留守,春种秋收,亦怡然自得。
&&&&辞二老,登主峰,俯瞰山势起伏,绵延千里,巴山之秀尽收眼底也,山岚青翠,天空白云或奔马,或绵羊,或斗牛,或天狗,变化无常,蓝白相间,蔚为壮观。
&&&&越往上攀登,山势越平缓,复上行数百步,见农舍星星点点,粉墙黛瓦,疑误入桃源仙界,民居错落有致,随山势造屋,就平地种花生大豆高粱等,罕见南方稻谷,在南方正是秋收季节,农人正忙碌时。这里倒多了几分闲适和安逸,也难怪,山地狭窄,可耕作土地稀缺,山上野味野果不乏,随处安生即可果腹,何其乐哉,悠哉。
&&&&登上女娲庙,庙宇残破,无甚威严,只是山巅水流潺潺,池塘水草丰饶,山间鸟语花香,甚得仙境,守护者仅仅一人。问香客几何,答曰,近日来百余香客。
&&&&&执事甚勤,为人淳朴谨慎,焚香进献毕,道人奉送猕猴桃诸野果数枚,尝之,甘甜爽口,余味无穷也。
&&&&得道人祝福,又得山果馈赠,不虚此行也。
下山,酒肉穿肠,酩酊大醉,酣睡,醒来,天色渐晚,遇牧归老人,骑牛牵马,宿农家,忘何所归。
&&&&&&&&&&&&&&&&&闻茶香识平利
&&&&来到陕南工作两年多了,总没有给平利留下东西,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其实,平利县离市区很近,我去平利的次数也还不算少,算起来,这次是第五次到平利了,几乎每次都是去看茶园,所以认识平利,是从茶开始的。
&&&&最初对茶的记忆,是在父亲那积着厚厚茶垢的土砂罐里,在发黑的柴火灶台上,在田埂与地头的泥土或草丛间,涩而苦的味道,如同当时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艰辛生活的味道。
年少时,也常和母亲一起在自家的茶园里采过茶。一篓篓青翠碧绿的叶子被母亲一双粗糙的手一遍遍地翻着,炒着,揉着,慢慢地褪了青色,最终成为墨绿色干燥的茶叶,有细细的毛尖,也有粗枝大叶的“老脚片”,但一样都透出淡淡的清香。而我,是只闻茶香,不喝茶汤的,咽不下那又苦又涩的汁水。
&&&慢慢爱上茶,习惯了每天一杯茶,忘了是在哪年哪月的哪一天。只记得在某一天,突然觉出日日饮用的白开水的索然无味。于是,便撮三两片茶叶换换口味,这一换便一发而不可收,竟一天天爱上了它,对它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从最初的喝,到后来慢慢地品,其个中滋味实在妙不可言。经常出入茶楼酒肆之中,茶少不了的了,君山毛尖、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太湖碧螺春,品茗论道,交友谈心,已然乐此不疲矣。
&&&&第一次去平利,是我刚来陕南的时候,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应乡友文清的邀请,去平利品茗。
平利的朋友很热情,一到平利就把我们迎进了茶庄,泡上一杯新茶,品味着这带着泥土芬芳的绿茶,顿时齿颊生香。几碟瓜子,一盘花生,四五知己,天南海北,胡吹瞎侃,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后来也陆陆续续去过几次平利,大都是因为公务,来去匆匆,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平利茶得个中滋味,颇有囫囵吞枣的感觉。
&&&&今天中午,虽然室外温度有三十四度,可我们走进长安镇茶园,走进这绿色的海洋,全然没有热意,朋友们好奇地和采摘茶叶的妇女攀谈,了解茶叶采摘工艺,学习茶树修整技术,有的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影,也有的学着茶农的样子,采摘茶叶,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兴趣盎然。四十多人的队伍一下子开进茶园,多少给静静的茶园带来了不少生机和快乐。
女娲茶庄,坐落于茶园之侧,老板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之后有靓丽的茶姑为我们表演茶道,为我们献上芳香天然的绿色有机茶。有银针,有绞股蓝,汤色碧绿,银针游曳在茶汤里,时而浮在上端,时而沉在杯底,宛若九天仙女,妖冶多姿,煞是养眼。
绞股蓝是陕南特产,具有降脂降压功效,我每次回湖南,都要带一些回去,颇受老前辈们的喜爱。
游丝盘曲的绿色绞股蓝,泡在白色的玻璃杯里,把整个玻璃杯都渲染得翠绿了。
&&&&晚上,从平利茶园回来的路上,在一个叫半边街的地方,我们的小车出现故障,前车轮差点脱落,好在命大,有惊无险,只是车辆已经无法在使用了。
无奈,我们只好弃车等候,夜幕下,我们一行决计就近歇息于老乡家。
推开柴扉,老大爷出门迎接我们,给我们搬凳子椅子,很客气地招呼我们落座,给我们提供充电、洗涤、茶水等各种方便。我们悠闲地坐在禾坪前,听蛙声阵阵,鸟虫低唱,对面便是黛色的山岚,山下是农田,田地里间种着蔬菜、油菜、小麦。
&&&&老乡的房子依山而建,后山山势险峻,山坡有一曲折的小道逶迤盘旋而上。我们来时,一农妇正从山上赶着她家的耕牛下山。我仔细察看了一下地形,在这样的山坡地带建设房屋是很危险的,一旦山洪暴发,很容易被泥石流冲毁,在后来与县上同志的交谈中印证了我的担心。陕南地区山高坡陡,土地金贵,依山就势建设民房也的确是无奈的选择。
&&&&好在从今年开始,实施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即将有一大批山区村民会搬出山地,集中安置,也许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愿这样的惠民工程早日实施,早日见效。
走进大爷的家,一层楼,坡屋顶,黛瓦粉墙,虽然低矮可还算整洁,客厅摆放着两口寿木,很是显眼,内室里正在播放着电视节目,室内收拾得干干净净。
大爷告诉我们,他有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务工,二儿子在河南一家电网公司包工程,收入还不错,只有老两口守护着这简朴的家园,老大爷一脸的慈祥和满足。
我们在耐心地等待救兵,随意地聊天闲谈,也看着一辆又一辆的卡车小车呼啸地从我们的前面过去。
大约等了一个小时,之间有一辆陌生的车辆停了下来,询问我们车辆的情况,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真是雪中送炭,正像想瞌睡时遇到了枕头。快哉!快哉!
&&&&原来车上坐的是平利县的父母官老邱,他是个有心人,见我们的车子不正常,就主动停了车,下车询问情形。我们也不客气,就上了他的车回市里,留下小马处理善后事宜。
&&&&回到市区,接到平利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小车和司机已安置妥当,请我放心。&&&&&
初识平利是因为茶,今日再识平利依然是因为茶。
茶缘,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利淳朴的民风;茶缘,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如茶香的人间温情。
&&&&&镇坪,因一个叫周正龙的农民的一张假华南虎照名闻天下,我没有来陕南之前就知道了镇坪这个地方。记得还在香港学习期间,正是华南虎照炒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同学们都在谈论一个叫镇坪的地方,一个陕南边陲小县,一个之前根本不知名的地方。
&&&&到了陕南工作以后,怀着这样一种好奇,于深秋的一个艳阳天,走进了镇坪,亲身感受了镇坪的山水。
&&&&还原镇坪,是我的最朴素的想法。
当镇坪、“华南虎照”、周正龙渐渐从人们的视线淡去之后,镇坪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斯地景色如何?斯地民风如何?我决意探一究竟,也带大家一起撩开镇坪的神秘面纱,走进一个真实的镇坪。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南,大巴山北侧腹地,与湖北、重庆交界,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喻,是著名的小三峡大宁河发源地之一,山地为主,山高沟深,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富集,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特色美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镇坪,交通不便,到现在没有通铁路和高速公路,从陕南安康到镇坪大约要走四小时的崎岖山路。出汉滨,过平利,穿山越岭,便进入镇坪界。与之前不同,进入镇坪县界,“品镇坪腊肉,闻华南虎啸”之类的标语已经不见了踪影,那场恶作剧就仿佛是一个噩梦。
&&&&九曲十八弯,左盘右旋,一路停停走走,一路行行摄摄,夕阳西沉时分,我们便到了镇坪县城,县城狭长,一江穿城,建筑依山就势,街道弯弯曲曲,一支烟功夫,便可以游遍全城,对于镇坪县城,用小巧玲珑来形容实在是恰当不过的了。在县城小住感到特别惬意和舒适,特别是秋老虎来临之际,外面依然炎热难当,可镇坪县城却凉爽清逸,夜幕降临,散步归来,洗个热水澡,裹床踏花被,美美地睡上一觉,仿佛神仙一般。
&&&第二天,从县城出发,一路崇山峻岭,溪流飞瀑,云遮雾绕,走到钟宝镇才忽然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市井繁华。我问当地的朋友,为什么县城不选在钟宝镇呢?
他们告诉我,镇坪县老县城位于钟宝旧城街,因兵匪烧戮无常,于1936年迁至牛头店,1954年迁于现址石砦河。当时石砦河是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码头。而今城区面积也就两三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万人。主城区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绕城而过的南江河把主城区围成一个半岛,石砦河从东面注入南江河。县城西踞化龙山天险,四周高山环列,险峰对峙,东有三道门扼入楚要冲,北有月亮崖挟黄金水道,南有险子城守出川门户。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里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而今公路四通八达,已无险可依,这些曾经演绎出无数悲壮历史故事的雄关险道,成了人们探险寻幽、感物怀古的地方。石砦河尽管不如老县城开阔,作为县城无法进行大规模扩张,但从中国风水学角度看,化龙山东线支脉绵延30余公里,止于石砦河,是石砦河祖山,又有小石砦河、竹溪河等多个水口,可以说山有来脉,水有去势,正适合“水至环转回顾之处,方是龙脉止聚”的观点,谓“金城环抱”,是一块典型吉地。可见当初人们选择它作县城是有一定道理的。
&&&&镇坪最美的是乡村,最适合来的季节是秋天。
秋天的镇坪,秋天的乡野,色彩斑斓,秋意盎然,这时节你可以赏秋叶,可以爬化龙山,可以访原始山寨,攀越原始森林。
机会好的话,还可以约三五好友,野营露宿,清风明月,天当床,地当房,不亦快哉。还可以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感受狩猎之乐。可以走进农家,品尝正宗的镇坪红薯酒和各种野味、腊肉。
&&&&镇坪实施一乡一品,大力发展养猪业,镇坪腊肉,是我的最爱。我后来联想,当时或许是地方急于宣传,其意大抵不在虎,而在镇坪腊肉也。镇坪腊肉,如果在加工、销售方面再做做文章,好好包装策划,我想还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只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还是谝谝镇坪的乡村,我认为,这里是秦巴山的精灵,颇具山水神韵和地域风情,是休闲度暑好去处,是养性怡情的好所在。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面青山叠翠,四时水流潺潺,鸟语花香,美轮美奂,走进镇坪,你会有一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在华坪乡,我们在主人的引导下,一路颠簸,穿越无人区,淌过溪水,侧身走过一线天,呈现在我们眼前是一片菜地,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找到了一个类似陶渊明笔下的那个小村庄。
以前这里由于交通不便,山高路陡,沟壑纵深,人们刀耕火种,自食其力,基本上与世隔绝,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火车为何物,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不过最近几年,随着进山道路的打通,人们才逐渐与外界有了些联系。
我们进山时,偶尔也会遇到一二台摩托车和拖拉机,人们正忙着建设自己的新房。走进一家农舍,大门敞开,家里主人下地去了,孩子大概上学或者外出打工去了,空荡荡的农舍宽敞明亮,门口随意地堆放着不久前挖出的红薯、萝卜以及日用农具。
门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两旁村民种植着大片蔬菜,绿油油的煞是可爱,放眼望去,巍峨的青山,彩色的森林,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明水净,气爽风清,好一处纯正的原生态的乡村,我们耐不住着绿色的诱惑,掬一把清泉,洗几个萝卜,便大口大口地享受起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狼吞虎咽的样子,互相嘻笑打趣,其乐融融。要不是俗务缠身了,我还真想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静静的享受一下这种原生态的回归自然的乡村生活。
第二天,我们经过小曙河乡,走过高山水库,不久便到了曙坪乡,溯溪而上,走进了一片原始森林,由于进山公路正在建设,很多地方无法进入,便匆忙告别了曙坪。
就在离开镇坪的时候,接到了厦门市委组织部的电话,告知我,在上月参加的公选笔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并通知我准备面试,是时恰11月11日。
时间关系,镇坪的许多美景还没有来得及欣赏,便急急忙忙地辞别镇坪的朋友,投入到新的紧张的备考中。
镇坪之行,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了一点遗憾,但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想只要有机会,我还会来拜访镇坪,因为原生态的镇坪,绿色的镇坪,她神秘的面纱还没有完全撩开,镇坪羞答答的盖头还没有完全掀起来。
&&&&刘树藩先生在《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中这样描述镇坪风情:
&&&&&&&&&&&&&&&&&&&&&&&&&青山如黛,&
&&&&&&&&&&&&&&&&&&&&&&&&&碧溪如网。&
&&&&&&&&&&&&&&&&&&&&&&&&&绿海之珠,
&&&&&&&&&&&&&&&&&&&&&&&&&永驻心房。
&&&&&&&&&&&&&&&&&&&&&&&&
&&&&&&&&&&&&&&&&&&&&&&&&
绿岳作墙,&&&&&&&&&&&&&&&&&&&&&&&
盛夏酷暑透心凉,&&&&&&&&&&&&&&&&&&&&&&&&
四季天然氧气仓......
稀客来了,
主人杀鸡烧膀膀;
陪客不怕场合大,
招呼得客人哟,
硬是一辈子想忘都不得忘。
&&&&其实,镇坪的物产中,蜂蜜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品质纯正,口感清醇,品后余味犹无尽也,缺乏的是品牌宣传和包装。一路上随处可见蜂箱和养蜂人,我们下山的时候,正巧遇上一位客商,他准备大批量收购镇坪的蜂蜜,经过精加工后对外销售。他对镇坪的蜂蜜总是赞不绝口。
物产丰富的镇坪,让人流连忘返,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的镇坪女子,更是令人乐不思蜀,乐而忘归。
&&&&镇坪女孩,淳朴温婉而透着灵性,内敛含蓄而不乏爽朗,这片山水孕育了水灵灵的女子,孕育了温柔善良的镇坪女子,孕育了热情好客的镇坪女子。
她们大多聪明能干,而且厨艺超凡,更会劝酒,一上酒桌,就一改平日的腼腆和羞涩,异常活跃起来,也异常豪侠起来,这也许算是镇坪的一大特色吧。
在镇坪,赏过美景,端上苞谷酒,在镇坪女子哄哄闹闹的劝酒声中渐渐沉醉,不知不觉,就云里雾里了。
&&&&原生态的镇坪,羞答答的镇坪,童话般的镇坪,走进她,你就会被她迷住,你就会沈醉不知归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很多人吃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