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蓝色警戒2战争狂人扫荡次数什么时候恢复

坚持反“扫荡” 加强根据地建设 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坚持反“扫荡” 加强根据地建设 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坚持反“扫荡” 加强根据地建设 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字号:
]& &&&阅读次数:2260
坚持反“扫荡”& 加强根据地建设&& 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1941年10月下旬,日军第十二军集中5万余人的兵力“扫荡”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日军将三十二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旅团主力配置于新泰、蒙阴、平邑、费县地区;将第二十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第六旅团主力配置于沂水、莒县地区;将第十七师团主力、第二十师团一部配置于临沂地区,从而对沂蒙山区构成合围之势。“扫荡”从11月2日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日军采用“铁壁合围”、“坐地清剿”、“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等战术,并采用“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消灭共产党党政机关及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日军以多路多梯队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
沂水县委、县政府到达杏峪村与二地委机关会合,商计反“扫荡”事宜。地委决定,由地委组织部长潘维周等在沂水指导反“扫荡”工作。之后,县委、县政府转移至崔家峪泰石路以南地区。县委派组织部长武杰和宣传部长赵涤尘分别到二、三区和一、六区组织群众坚壁清野,领导反“扫荡”斗争。11月4日,中共沂水县委书记王翰卿、县长李贯一和部分机关人员及一起行动的县武装科教导队四五十人,在崔家峪南遭敌合围。为了掩护机关突围,县武装科教导队的指战员出其不意向敌人开火,吸引敌注意力,冲破敌人的包围。经过李家峪村时,又与敌人遭遇,机关人员被打散。突围至泰石路北后,县委书记王翰卿、县长李贯一、二地委组织部长潘维周、公安局长郭宜春研究决定化整为零,有的到游击队,有的到敌占区,有的到本村,就地坚持反“扫荡”斗争,同时决定县武装科副科长李钟盈与武装科教导队干事李守仁一起,集合失散人员组成武工队,开展工作。武工队采取了化整为零战术与敌周旋。敌人白天出动,夜间固守村庄。武工队晚上活动,采取“敌驻我扰”的战术,打击敌人。
&&& 5日凌晨,从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动的日伪军3万余人,在7架飞机、10辆坦克、数十门重炮配合下,分11路合围驻留田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在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师部、省战工会等机关共2000余人,于夜晚巧妙地通过敌军三道封锁线,经张庄、佛谢、高里冲出包围圈转移到伏山庄。7日,敌人从夏蔚、新泰、坦埠、黄庄等地出动千余人向大围山、龙须崮等地实施分割包围,山东纵队四旅大崮独立团进行了顽强抵抗,伤亡较大。次日夜晚,大崮独立团及在此坚持反“扫荡”的干部突围。省妇委执委、省参议会驻会议员陈若克撤退至柳树头村附近时,与大队失去联系,遭敌包围,不幸被俘,被押到沂水城,后遭杀害。12日开始,敌留部分兵力在根据地内,逐个山头,逐个村庄反复“清剿”,重点放在南墙峪、孙祖两地。他们运用“三光”政策,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
&&& 11月下旬,山东纵队政治部在田家北村遭敌合围,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刘子超等数十人牺牲。11月30日,一一五师后方机关、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及抗大一分校一部、省群团组织及文艺团体等机关人员千余人,在大青山遭日军合围。指战员前赴后继,奋勇冲杀,至下午2时,大部分人员陆续突出重围。因被敌包围的绝大多数是非战斗人员,故伤亡较大。战斗中,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一一五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人,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抗大一分校二团 (建国大队)政委刘惠东,山东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省妇救会常委、山东姊妹剧团指导员甄锐,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机关干部和抗大学校职工300余人牺牲;省战工会副主任李澄之、山东公学校长朱冀阶等被俘;山东分局组织部长李林、山东分局主任秘书兼统战部长谷牧等负伤。根据地进一步缩小,这是山东抗战史上我军最严重的一次损失。12月中旬,日军留下数千人驻守新设立的据点,继续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其余撤走。此次“扫荡”与反“扫荡”历时50余天。“扫荡”期间,日军增设了铜井、袁家城子、匡庄、凤凰头、道托、松峰、垛庄等据点,加强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包围、蚕食。
&&& 在反“扫荡”过程中,沂水县委和县政府及抗日军民始终坚持斗争,根据地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指战员、党政工作人员以及有关物资。山东临时参议会议长、山东省著名抗战老人范明枢被沂蒙地委、行署安排在沂水县桃花坪村。范老住在桃花坪村北盘龙崮山上,一直被掩藏了四年多,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全村男女老少没有一人向外界透露出半点消息。之后日伪军对根据地反复“清剿”,使在中心地区分散隐蔽的党政军伤病员及部分干部处境非常困难,党组织利用各种途径逐步将他们转向游击区和敌占区。沂城区的沂城乡、朱陈乡、龙山乡、岩峪乡及城子乡的一部分为游击区,各村党支部普遍接受了掩护伤病员及干部的任务,每村少则四五人,多则一二十人。长安乡、司马乡、葛子铺多为敌占区,其中党的组织基础好的岳庄、马家河子、诸坞、越庄、徐家洼、长安庄等村,亦掩护了大批疏散来的干部。为保证疏散人员的生活、安全,基层干部、群众表现了无私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勒紧腰带,省出粮食给疏散的干部,有的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 1942年冬日军以第三十二师团、第五十五师团和独立混成旅第五旅团、第六旅团各一部共1.5万人又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所谓“拉网合围”,就是敌人在抗日根据地内,预定一个中心点叫“网点”。定点之后,日军将兵力部署在这个网点周围远距离的敌据点上,构成一个鱼网似的形状,即大圆圈,再按预定的时间,将兵力同时撒开,同时并进,像拉网一样逐渐向里收缩,最后将根据地的军民,压缩在网点上,企图一网打尽。这次大“扫荡”从10月下旬开始,敌人先是将网点秘密定在泰石路南的南墙峪一带。南墙峪一带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八路军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经常在这一带活动。10月27日,沂水、蒙阴、临沂等地日伪军1.2万余人同时出动,从蒙阴的旧寨、铁城向东至沂水县,沿沂水至葛沟的这段青沂路向西至蒙阴县,沿沂水至旧寨的泰石路向南至临沂县,北至莱芜、博山一带,分12路对南墙峪进行合围。驻在南墙峪的山东军区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机关、军区特务营发觉了日军的“扫荡”动向后,立刻转移,当日军合围圈尚未完全构成时,已转入沂水北部沂山地区。但我鲁中军区后勤处政委张玉华带领的机关工作人员、警卫排、铜井金矿警卫连、鲁中军区青年营,抗大一分校副校长袁中贤带领的上干队,新一一一师副师长郭维城率领的师直机关、干校、警卫连和侯宜禄团长带领的独立团以及蒙阴、沂水、沂南县的干部、群众共约8000余人,陷入了敌人的合围圈。在突围困难的情况下,各部人员迅速行动,抢先占领了南墙峪附近的制高点——仙姑顶。拂晓,敌人从四面八方合围上来,占领了仙姑顶周围的各个山头。仙姑顶是院东头乡南墙峪一带的最高山峰,山形东西狭长,东、南、北三面陡峭,西南面一道山梁和下面的山相连。8时许,日军先是用大炮对山顶狂轰滥炸,炮火过后,敌人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从仙姑顶的北面、东面同时发起进攻。守在山顶的一连指战员用机枪、步枪向进攻的敌人射击,并用手榴弹和掷弹筒打击敌人。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同时,敌人开始从西南面向我阵地进攻,守在山梁上的二营四连、五连猛烈地射击敌人,山顶上的二连用机枪向敌侧射,两处配合,终于将敌打下去。约11时,敌人从沂水城机场派出7架飞机,在仙姑顶上空排成一个大圈子,对我军阵地轮番低空轰炸和扫射。飞机的尖叫声和炸弹爆炸声震耳欲聋。顿时,仙姑顶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敌机的轰炸,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二连和警卫排减员过半,连、排长几乎全部牺牲,指导员井庆明负伤。至12时,我军固守阵地,顽强抵抗,指战员的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打击敌人,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五次疯狂进攻。北面阵地上敌军死尸超过上百具。此时,我方人员亦有较大伤亡,仅阵亡者达30余人,带上山的60匹马全部被炸死。黄昏,战斗暂时停止,敌人紧缩包围圈,在周围山上燃起堆堆篝火,准备天明再战。深夜,守崮各部在熟悉地形的南墙峪、桃花峪等当地民兵的带领下,部队绕过日军的埋伏,从西面、南面、东面悄悄突出重围,但独立团3个连的部分人员在向东突围途中陷于敌人火力中心,团长侯宜禄牺牲。原山纵一支一团副团长、抗大一分校上干队学员刘怀文,为掩护战友突围牺牲。此次突围战粉碎了敌人的拉网“扫荡”。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我军伤亡100余人。
&&& 11月2日拂晓,集结于沂水城、东里店、大关据点的日伪军8000余人,分十几路向沂水北部山区扑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军区机关、鲁中二军分区等机关工作人员和鲁中二军分区一团、山东军区特务营等机关部队,在沂水以北对崮山附近被包围。部队及机关人员迅速抢占对崮山。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对上山部队做了统一布置,命令特务营营长严雨霖,在北崮安排一个排,作为对崮主峰的前沿阵地,其余部队以西面和南面为主要防御点。拂晓时,战斗打响。在敌人强大的火力进攻下,北崮被敌攻占。占据北崮的敌军炮兵,首先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南崮达40分钟,然后步兵从北、西、南二面靠马尾松等树作掩护,连连向我方发起进攻。战斗中,国民党五十一军六七七团第九连、军部山炮营第一连及海军陆战队等几百人被日军拉网赶到对崮山下,后经与我方联系,登上对崮山。八路军与友军并肩作战,奋勇抗击,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下午1时,两架敌机从沂水方向飞来,向崮顶轮番投弹扫射,地面则以大炮配合步兵冲锋,妄图从东南方向突破上山,连续三次进攻都被打退。3时,守山部队子弹已打完,他们与敌人展开白刃战。4时许,山东军区机关的参谋、干事、首长的警卫人员也投入了战斗。激战至黄昏,领导机关在警卫部队的掩护下分头冲下对崮山,突出敌人包围圈。守山的各部队也相继从各个方向突围。这时,敌人对后面掩护的特务营又发起冲锋。特务营的指战员不怕牺牲,顽强抵抗,最后仅剩14人。当敌人攻上主峰时,营长严雨霖一声令下,14名指战员纵身跳下悬崖,仅有6人幸存。此次战斗给敌人以重创,毙伤敌人500余人。我方也受到重大损失,有数百名指战员牺牲。其中有刘遇泉、王锐、张圣符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李竹如在突围中牺牲,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主任黎玉负伤。五十一军阵亡近200人,其中有上校军需处长周日丰等。&&&& 11月中旬,“扫荡”日军陆续撤退。
&&& 1943年2月26日,沂水城、东里店、葛庄等据点的日伪军3000余人,突然出动,兵分三路向沂水根据地北部“扫荡”。此时,鲁中军区二团一营,在营长王子固的带领下,驻守在沂北县桃花坪 (今属沂源县)一带休整,并支持地方政权开展工作。发现敌情后,王子固命令部队紧急集合,决定涉过沂河向西南方向转移。至尹家峪南寨子崖后,与来势凶猛的西路敌人相遇。为了减小损失,二连掩护三连向西突围,王子固率二连阻击敌人,且战且退。最后,退至里庄以东的歪头崮。日伪军向歪头崮发起进攻,密集的枪弹像雨点一般向崮顶射来,密密麻麻的敌人顺着南北山梁往上爬行。当敌人进入有效射程时,二连指战员的机枪、步枪一齐射向敌群,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人。由于山头小,敌军密集,这给集中杀敌创造了有利条件,一颗手榴弹能把敌人炸死一片,顺山坡掀下一块大石块,就把敌人砸伤一片。二连指战员接连击退了敌人几次进攻。至中午时分,敌暂退山下。日军从沂水城调来飞机,往返五次轰炸山顶,在阵地上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和毒气弹。下午5时,大部分八路军指战员牺牲,只剩下王子固和10余名战士。他们趁硝烟弥漫之际,从东北方向冲下山,被埋伏在山下的敌人包围,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该连除到团部参加党代会的少数干部战士和隐蔽在山后的两名炊事员幸存外,营长王子固、副营长徐福及二连指战员共81人壮烈牺牲。
共产党、八路军不仅面对着日本侵略者,还面对着国民党顽固派及其他反动力量的进攻。
&&& 1939年4月,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到达鲁中后,总部先驻上高湖,后驻沂水七区许家庄。五十一军一一三师师部驻唐王山下七箭村,该师所属六七八团随五十一军军部驻沂水三区,六七三、六七四、六七七团3个团驻防南至卞山北麓,北至沂山南麓,东至安邱,西至对崮峪的大片地区。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师部驻蒙阴,所属六八0、六八四团驻防沂水、蒙阴边沿区,以卞山为界,卞山以南是抗日根据地,卞山以北属于国民党辖区。自1939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县政府和驻沂水国民党军队一面恢复"扫荡"中陷于瘫痪的区、乡政府,与民主政府抗衡,一面用军事、政治手段破坏民主政府和抗日根据地。五十一军驻沂水各部中的反共顽固派与沂水县的其他反共势力相结合,向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攻。
&&& 1939年下半年在一区,国民党县长刘瘦岑指使保安大队长周莘农带领武装袭击一区区中队,该中队除一个班突围外,其余被缴械。周又带其部队袭击一区民主政府,扣押区长牛瑞符等4人。在三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大部分被顽军占据,区委、区公所及各乡党政人员只好撤到二区区域坚持活动。在四区,驻该区以西的国民党五十一军六八0团逐步南犯,进攻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武彧生汉奸武装依仗五十一军,抓捕残害抗日干部、群众,四区党、政工作人员被迫撤向泰石路以南。在五区和六区,原国民党沂水县县长孔庆铭,接受第三专署专员张里元的反共指令,带领手枪队,将五区民主政府搞垮,又逼迫六区民主政府区长交出公章。在七区,国民党县政府周莘农疯狂抓捕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区长马曰涛被捕,区委、区公所人员疏散。在八区,由于吴化文和秦启荣部的摧残,区委、区公所撤到沂水、临朐县交界的三岔店、流水一带山区,后撤至南沂蒙。共产党派到国民党地方部队中从事统战、政治工作的干部,受到国民党方面的打击、迫害和排挤,不得不撤出。
1939年7月,沂水二区民主政府成立后,区委、区政府及所属武装一直驻守卞山。国民党县长刘瘦岑及其保安大队撤退到七区以后,背靠国民党五十一军,一直觊觎卞山。11月上旬,周莘农率部由西南山区向沂水七区转移,晚上到达沂水城北圈庄。此时,沂水县大队长刘怀文带领县大队及二区工作组和道托乡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在这一地区开辟工作,驻在圈庄村。周莘农派人与县大队联系,诡称移防经过此地,不要发生误会。刘怀文以共同抗战大局为重,同意让周部通过。但周部到达稳坐官庄后,将所属8个中队的600人部署在太平官庄、庙岭、圈庄以南对县大队实施包围。10点过后周部发起进攻,县大队只有70人,战斗了一整夜,拂晓前分两路突围。县大队干事高在祥在突围中牺牲。
&&& 1940年春,国民党县保安大队,从三面偷偷地包围了卞山。二区区中队撤至东南山角,占据制高点与保安队展开争夺。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区中队将敌人击退。
&&& 3月下旬,周莘农带领5个中队偷袭卞山。我道托乡乡长孔益千发现时,保安队已占据西卞山制高点。二区区中队、道托乡乡分队、县大队等人员在县大队长刘怀文的带领下组织反击,一举将保安大队击退,打死保安队两名中队长,俘虏一名中队长。傍晚,山东分局特务团一部赶来增援,当夜在于家河村消灭保安大队的一个中队。此次战斗,惩罚了制造摩擦的顽固派。
&&& 1939年8月,山东省分局党校赴沂水三区工作团负责人傅骥到山东分局汇报工作后,返回三区,途经沙地村,被该村地主陈子俊活埋。9月,中共四区区委书记李松被朱位地主武彧生抓捕杀害。26日,武彧生地主武装袭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驻石汪峪村的后方医院。捕去伤员及《大众日报》社、八路军通讯站等单位工作人员20余名。11月,国民党保安大队在大队长周莘农的带领下,袭击我沂水县大队。1940年3月,四区马头崖村的共产党员、庄长张鋂被五十一军的顽固派抓捕,以暗通“八路”的罪名被杀害。4月,原国民党沂水县长刘瘦岑和公开投敌的沂蒙队队长武彧生狼狈为奸,将《大众日报》石印厂捣毁,将重要机器零件、现款、账簿和物资抢劫一空。
&&& 自1939年冬起,八路军及地方武装对顽固势力进行反击。八路军一部向盘踞在门庄、朱位、下里庄等村的沂蒙队发动进攻,收复门庄等村,迫使该部反共行动有所收敛。1940年春,县大队反击国民党县保安团数百人发起的进攻,缴获手枪7支,俘虏保安团一个班。同时,八路军沂蒙支队一团二、三营在副团长刘怀文和原国民党保安团政治部主任李贯一带领下,反击侵占马头崖村的顽军,取得了胜利。
&&& 1941年下半年起,国民党顽固派又加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9月23日,国民党五十一军和海军陆战队一部联合袭击驻二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一团及葛庄乡分队,打死打伤八路军战士11名,烧毁民房800余间。接着,五十一军一个营与国民党县保安团配合,在夜幕掩护下爬上卞山,偷袭我军阵地。八路军一支队一团一营及二区区委、区公所、区中队在王奎权营长、王道全教导员指挥下与敌激战半夜,因寡不敌众,撤下山来,卞山失守。月底,五十一军一一四师所属六八0、六八四团一部,刘桂棠新编三十六师一部及国民党县保安团、武彧生汉奸武装沂蒙队,分三路向沂水四区下里庄至崔家峪一带中心根据地袭击,致使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沂水抗日根据地泰石路以北部分难于坚持。顽固势力已越过泰石公路,占领了瓦屋山、青石万、大顶子山等战略要地,直接威胁沂水西南部的中心抗日根据地。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10月初,鲁中区党委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反击顽固派的决定。
&&& 10月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一团、二团、青年营、鲁中二军分区一团、特务营等参战部队,在东起崔家峪,西至高庄一线,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强大反击。经5天激战,八路军收复泰石路两侧的瓦屋山、荞麦山、中山、黄山、小金山等重要战略支撑点,收复朱家坪、松泉官庄、武家楼子、五台官庄、涝洼、云头峪、马头崖、回峰涧、九山官庄、东郭庄、西郭庄、尹家峪、里庄、泉庄、江家庵、三庄、石门、杨家洼、石佛沟、魏家洼等村庄。15日,攻克汉奸武装的重要据点朱位村,武彧生为首的汉奸大部被歼。31日,八路军反攻至蒙阴县坡里村。至此,被伪、顽侵占的抗日根据地收复。反顽战役中,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及所属武装,全部到达沂水四区,一方面为前线服务,一方面整顿恢复区级组织。鲁中二地委也随着反顽部队,进至沂水四区杏峪村。
1942年1月,“扫荡”根据地的日军自沂水北部撤出,国民党军趁机抢占原为抗日军民控制的抗日根据地北部制高点。是年上半年,刘家大崮、胡同峪北山、青山顶等制高点被顽军抢占。二、三区区乡抗日民主政府、在沂北坚持游击战争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基干武装不断遭受顽军的袭击,造成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二、三区区委、区政府难以在沂北坚持,不得不撤至泰石路南中心根据地。为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恢复沂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上旬,鲁中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指挥鲁中二军分区所属一支一团展开第二次反顽战役。部队自沂水县夏蔚区甄家疃村北进,涉过沂河,打退向葛庄乡进攻的五十一军一部,守住小黄山。次日,吴瑞林率教导队前进到沂北地区。五十一军出动3个团,在吴化文两个团的配合下,向一支一团反扑。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一部及鲁中军区所属二团、山纵青年团等支援一支一团作战,一直将顽军赶至南流泉以北。沂水县大队也配合反顽部队进到纪王崮、连崮一线。沂水二区、三区和七区一部的抗日根据地得以收复。此次反顽战役,八路军打垮顽军一个团部,毙伤顽军300余人,俘200余人。9月,鲁中部队向尹家峪南寨子崖的国民党顽固派再次发起进攻。将顽军赶至东里店以北,收复了沂水县王庄、夏蔚、郭庄等区以及临朐县南部部分根据地。
&&& 沂水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抗日民主政权在斗争中不断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 政权建设& 1940年3月,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全县10个大区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各乡、村也逐渐建立了民主政权。随着区乡政权的建设,县抗日民主政府办事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开始设秘书科、民政科、财粮科、建设科、文教科、司法科、公安局。1941年4月设贸易局。1942年春设战时邮局。1942年8月,沂北工委、行署在百鼓村正式成立。鲁中二地委组织部长潘维周宣布工委、行署领导人名单:武杰任工委书记、岳洪春任行署主任、李德民任组织部长、李怀德任武装科长。本年冬至次年春又相继派刘亚明任工委宣传部长、崔杰千任行署主任、王馨斋任民政科副科长、朱兰坡任财粮科长、耿固斋任建设科长、仇复任文教科副科长、李松舟任行署秘书、单昭祥任公安局长、刘子敏任司法科长,耿启明任抗联主任等。沂北行署辖原沂水县二、三、七区及长安区、柴山区。沂北行署的成立,使沂水县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沂北行署成立后,沂水县更名为沂中县。原沂水县委、县政府领导沂中县。1943年5月设北海银行沂水办事处。1944年设工商管理局。1942年8月,沂水县开始在抗日根据地内缩小区级行政区划,废除乡级行政区划,将大区划为小区。共划出长安、朱陈、城子、扈山、峙阳、灵阳、金泉、荆山、郭庄、夏蔚、王庄、柴山等区。
&&& 武装建设& 沂水县地方武装主要是县大队 (独立营)、区中队。县、区长均兼任县大队(独立营)、区中队的行政首长;县、区委书记,兼任政治委员或政治指导员。由于主力部队的需要。地方武装不断升级,沂水(沂中)、沂北县大队 (独立营)不断组建、升级,再组建。&&& 1942年春,沂水县委决定重建县大队,郑斌被任命为大队长,县委书记王翰卿兼任政委,冯恺任副政委 (初任教导员)。6月,几个区中队人员正式编入县大队,县大队很快发展至百余人。1943年5月,沂中县大队再次升编为鲁中二军分区一团,不久改编为鲁中二军分区所属十一团。年底再次成立县大队,大队长石大魁,政委先后由县委书记王翰卿、刘夏峰担任,副政委为刘立封。到1945年春,县大队升编为主力部队。在组建县大队的同时,各区大都成立区中队。1942年10月,沂北行署亦建立县大队,年底,改编为沂北独立营。
&&& 地方武装除县大队、区中队外,县、区都成立了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沂水县武工队,前期称沂水县公安局短枪班,于1941年下半年建立。1943年春,短枪班扩大为武工队,武工队除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外,还经常化装深人敌人内部,严惩汉奸叛徒和特务分子,震慑汉奸叛徒,令敌人闻风丧胆。此外,民兵、自卫团、游击小组遍布抗日根据地各个村庄。据1942年9月统计,沂中县民兵发展到98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人民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坚持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深人敌占区进行斗争。沂中县李家峪村游击小组抗战八年与日伪军作战近百次,消灭了大量日伪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受到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军区的表彰。
&&& 由于战斗频繁,部队减员较多,地方党委、政府武装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动员参军。每次动参工作,沂中县委、沂北工委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仅1944年沂中县采用动员和层层升级的办法,为部队输送新兵1486人。共百多户人的西越庄村抗战中有200余人参加了八路军。
&&& 经济工作& 由于日伪军不断“扫荡”和经济封锁,又加上自然灾害,沂水抗日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群众负担十分沉重。广大贫苦农民缺粮,不得不用地瓜秧、野菜、树叶、花生皮等充饥。个别地方树叶、树皮都吃光了,部队供应十分困难,常常饿着肚子打仗,有些部队在三九寒冬还穿着单衣训练作战。能否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减轻群众负担,改善人民生活,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为此,抗日民主政府提出了减群众负担,开展大生产等运动。在减群众负担方面,抗日民主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政策,推行合理负担。第二,开展“双减”工作和改善雇工待遇。实行“五一”减租和“分半减息”,雇工工资提高三分之一。自1942年5月,减租减息、增加雇工工资运动在沂水县全面开展。第三,开展“查减”工作。1943年10月后,沂中县开展广泛的查减运动 (查减,即对减租减息工作进行检查,是双减的深人发展)。第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1942年开始,沂水的大生产运动逐步形成高潮。沂中县桃花坪村是大生产运动的一个典型。
&&& 精兵简政& 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克服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沂中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开展了精兵简政工作,至9月底结束,县委、县政府机关人员减至40人。
&&&& 文化教育工作& 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就制定了《恢复国防教育实施方案》,在县、区二级成立了领导机构,县级领导机构为文教科,在区政府设文教助理员。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8个月后,全县共有小学123处,在校学生4610名;冬学382处,男生12223名,女生6095名。至1941年8月沂水县已建高小两处,有学生113名;初小157处 (内有中心小学12处),共有学生5759名,比抗战前增加了一倍。业余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抗日根据地大办冬学、识字班、识字组、夜校、读报组,利用农村冬季农闲季节组织农民学习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1943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也渡过严重困难,进入再发展时期。进入1944年,沂蒙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展开局部反攻,沂水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党、政、军和群团等组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 &&1943年7月,在山东驻防达4年之久的于学忠各部撤离山东。伪军吴化文部急于同八路军争夺于学忠各部防地。伪军头子吴化文,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1943年1月率所部两万余人投降日军,被编为“和平救国军第三方面军”。1943年6月,驻鲁南费县的国民党第一一二师副师长兼三三四旅旅长荣子恒率部投敌,被编为吴化文的第十军。李仙洲部的张步云投敌,也编入吴化文部,吴化文部扩展为4万人,成为山东乃至华东伪军数量最多,实力最强的一部。为解除吴伪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威胁,鲁中、滨海、胶东区部队,在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下,自1943年7月至1944年春,连续发动三次讨吴战役,消灭了吴化文主力。1943年7月到8月, 山东军区部队多次打退了伪军、国民党顽军的反扑,收复了鲁中的大片土地,控制了沂山区的全部和鲁山区的一部,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在滨海,八路军基本控制了诸、日、莒山区和莒诸边、诸胶边地区,恢复了鲁中、滨海两区的联系,并打通了滨海与胶东的联系,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山东八路军对敌斗争的地位。是为第一次讨吴战役。9月,在原沂水县东北部、莒县北部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莒沂边办事处,冬,建立了莒沂边县政府。1944年春,莒沂边县政府改称莒沂县政府,同时建立了中共莒沂边工作委员会,不久改称莒沂县委,辖杨庄等7个区。第二次讨吴战役于1943年12月进行。鲁中军区一、二、四3个主力团和基干十一、十二团各两个营、一军分区5个连和沂北独立营等共5个团经四昼夜激战,攻克伪吴化文部盘踞的东里店、大张庄、石桥、中庄等20余处据点,歼敌800余人,之后在原沂水县西北部东里地区成立了东里区民主政府和中共东里区委,该区隶属沂北行署。第三次讨吴战役于1944年3月、4月进行,歼灭吴伪7000余人,占其总兵力的60%,解放600余村镇,30余万人口,缴获大量武器及兵工厂一个,粮食9.4万斤,鲁山区被我收复,并打通了沂、蒙、泰、鲁各山区的联系。之后,在新收复的沂水第八区和蒙阴第八区、临朐第八区建立沂源县。
&&& 1944年初,山东军区指示鲁中军区收复沂水城,八路军首先攻克了沂城北部大关、小关、蒋峪3个据点,切断临沂交通线,又在蒙阴、费县作战,摧毁了敌人的封锁线,沂城及附近据点的敌伪陷入孤立状态。解放沂水城战役由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参谋处长胡奇才、政治部主任周赤萍及鲁中区党委副书记高克亭指挥,指挥所设在沂水城东。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鲁中军区一团、四团、十一团、二军分区特务营及沂中县大队、诸葛、柴山、扈山等地方武装4000余人,8月15日晚开始总攻。首先炸掉南围子东南炮楼,遂后攻下西南炮楼,16日中午攻占东北碉堡。至16日下午2时,攻克伪县府内围,活捉伪县长牛仙元。同期,十一团按时对沂水城外围据点发起进攻,分别攻下匡庄、黄山铺、武家洼、凤凰头、斜午等据点,在满堂坡村阻击莒县来援日军,攻克满堂坡,四十里堡两据点。16日夜,四团配合其他攻城部队向日军据点的西北和中心两个大碉堡发起最后攻击,17日6时,攻克日军南营房,全歼守敌,沂水城全城解放。至此,历时一天两夜的收复沂水城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全歼沂水城第五混成旅团二十大队第一中队,击毙日军40名,俘20名;毙伪军219人,俘牛仙元及前任伪县长张鹤民等军政人员800余名。缴获物资、文件一宗。战斗中,参战指战员牺牲45人,伤200多人,内有红军干部、鲁中军区司令部一科科长徐黎屏,四团营长刘振江等。沂水城解放后,鲁中、滨海两战略区连成一片。
&&& 1944年8月20日,莒县日伪军在滨海地区遭到八路军打击,不得不调头回窜。鲁中军区决定在葛庄设伏打击敌人。具体作战任务由鲁中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副政委李耀文和参谋长张跃辉组织实施。军分区政委兼三地委书记霍士廉分工组织支前和调集地方武装配合作战。参战部队有鲁中军区直属二团、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一团、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十二团等。9月2日黄昏,参战部队进入各自位置。9月3日8时,敌兵分两路,由沂水城出发,右路为日军第五十九师团四十三大队(草野清大队)450人,伪武定道县警300余人,吴伪一七九团之郝全仁部200余人,共计1000人,沿沂博路前进;左路为伪贺方师及陈三坎旅1200余人,过沂河向西北柳泉、草沟方向前进。中午时分,敌全部进入伏击圈,埋伏于三面阵地上的八路军,一齐向敌人射击。草野清同时组织力量抢占葛庄村北松山前的水母娘娘庙和葛庄东南角的镢头岭,我十二团三营九连在暖阳河滩同敌相遇,双方展开了白刃肉搏战,经过激烈的拼斗,抢先占领了镢头岭。日军连续向镢头岭发起5次进攻,均被击退,只得退至水母娘娘庙,负隅顽抗。我指挥员决定暂不强攻娘娘庙,迫使敌突围时,将其歼灭于沂河滩。是夜敌我火力对峙,时紧时松,整整持续了一个夜晚。4日拂晓,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从娘娘庙冲下来,分路向沂河突围。八路军东西北三面部队跟踪追歼。近400名日军,带着笨重炮车和大批弹药,被围在不足一华里的狭长河滩上,只好强行渡河。至中午,敌人大部被歼。几十名残兵败将窜至沂河南岸的无儿崮。6日,残敌在莒县日军的接应下逃走。左路之敌3日中午已占草沟、越庄及草沟东北小山。八路军预备部队占领草沟西高地、迎面阻击敌人。另一部向敌侧翼迂回占领草沟东南山后阵地,将敌压缩在沟内。敌以400余人分两路冲锋。八路军将敌击退,并发起反冲锋。至次日12时,敌人向东南突围,四面埋伏部队先后跃起,追击杀敌,当场击毙伪旅长陈三坎。敌沿途溃逃,至沂河岸大部被歼灭。残敌400余人向莒县奔逃,至三十里堡村,被警戒部队击散,仅剩200余人,窜入莒县城。
&&&& 是役经过一天半战斗,基本歼灭日军草野清大队,击毙日军一中队长田野平、五中队长岗田健、炮兵队长佑伯司等300余人,俘虏日军31人;毙伤击溃伪军1000余人,俘虏伪军367人;缴获山炮1门,步兵平射炮l门,迫击炮两门,小炮3门,重机枪5挺,轻机枪16挺,步枪462支,短枪44支及大宗物资。葛庄伏击战,是山东八路军继鲁西梁山战斗以来,又一次创造了在运动战中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典范战例。葛庄战役后,沂水境内无敌踪。自此,沂水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日本军队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 从沂水抗日游击队在摩天岭向日军打响第一枪至葛庄伏击战结束,6年半时间里,沂水抗日军民与日伪顽作战上千次,一千余名沂水儿女牺牲在战场,另有数百名全国各地的抗日志士战死在沂水大地上。
&&& 八路军浴血奋战,人民群众无私支援。那时,沂水县人民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尤其是作为中心抗日根据地的山区,山多地薄,生产力低下,加上敌人掠夺,自然灾害频繁,群众常年吃不饱肚子,冬天穿不上棉衣。然而,为了支援八路军,农民抓紧敌人侵扰的空隙耕种田地,纺线织布。他们的心愿是:再难也要让自己的军队吃上穿上。妇救会长张梁氏,为了给在她家养伤的八路军战士做双鞋,把自己戴的蒙头布摘下来当鞋面布。抗日堡垒村西墙峪,为了能让大年除夕晚上突然而来的三四十位八路军战上吃上水饺,每户都争着把亲人往家里拉。桌上没有鱼肉,有限的饺子也要分着吃。为了能在日伪军“扫荡”时有效地掩护伤病员,全村群众挖了无数山洞,平时医疗所救治的伤病员分散在各家养伤,每家都有一二名或三四名,遇到敌情,把伤员送进山洞,每天郡要打开洞口送水送饭,端屎端尿。至1942年3年多时间里,西墙峪村人用鲜血和生命救护了320多名伤病员。除伤员外,八路军首长的家属,如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的爱人牛玉清,山东纵队参谋处长罗舜初的爱人胡静,鲁中军区参谋处长胡奇才的爱人王志远,鲁中区联办主任马镇塘的爱人傅玉珍,鲁中二军分区司令员王福祥的爱人刘震,鲁中军区首长的爱人胡敬等都曾在该村隐蔽,其中,牛玉清、胡静、王志远都是在西墙峪人的掩护与照料下生了孩子。该村还掩护过山东纵队野战医疗所的花奶牛,花奶牛是山东纵队野战医疗所的宝贝,是波兰人民为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而赠送的,八路军危重伤病员靠喝花奶牛的奶补充营养,日军“扫荡”前,医疗所将掩藏花奶牛的任务交给了西墙峪村人。人和东西好藏,奶牛不好藏,它又不老实又叫唤,容易暴露目标。西墙峪村人把奶牛藏在西山悬崖下的石棚里,村民们为奶牛准备了鲜嫩的青草和清甜的泉水,奶牛吃饱喝足,逐渐适应了环境。日伪军在村里村外折腾了十来天,村里18条耕牛被日伪军全部抢走,而花奶牛却安然无恙。沂水城西的朴城峪村突遭日军包围,村里的男女老幼和掩护在村内的20多名党政干部被赶到一场院内,日军以把全村人统统杀掉相威胁,威胁村民交出掩护的八路军人员,并当场用军刀将村民齐振法砍死,并将另一位村民齐春田砍成重伤,并打伤多人,全村人经受住了死的考验,无一人说出掩藏的八路军人员。《大众日报》社在沂水西南朱家峪等村埋藏了印刷机器,日伪军闻讯后,即抓去群众300余人,当场用火烧死一人,刺死4人,但全村无一人暴露目标,完好地保存了《大众日报》社的印刷器材。
&&&& 游击环境,我们的党政机关人员和部队的首长战士都要随时准备跑路,那么,伤病员怎么办?老弱妇孺怎么办?临产的女八路、女工作人员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交给根据地里的群众去管。不知有多少伤病员,是在群众的炕头上,用群众采来的草药治好病、养好伤的;不知有多少八路军的后代是在群众挖的地洞里出生,吃房东大嫂的奶长大的。为了八路军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许多人豁出身家性命。好干部武善桐为了保护藏在村里的药品、枪械。把日军引上绝路,扭住两个日本兵跳下悬崖。在日军即将进村之际,张道增年老多病的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八路军医疗所的护士田桂兰,让儿子不要管他。女护士被及时送上山隐蔽,老人却被日军乱棍打死。党组织把八路军团长的骨瘦如柴的女儿鲁生交给党支部委员李德和他的夫人张志桂抚养,张志桂这位农家妇女把奶水让给鲁生吃,自已的同龄女儿却因病弱而夭亡。院东头乡桃棵子村祖秀莲,冒着生命危险救护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八路军战士郭伍士,被誉为“沂蒙红嫂”。朝阳官庄妇女救国会会长王步荣,因丈夫姓彭,人们叫她彭大娘,1937年,积极支持二儿彭运水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彭运水在攻击日伪据点时,英勇牺牲,王步荣没有被悲痛压倒,又将三儿彭运田送到区中队,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部队伤亡大,减员增多,急需补充力量,王步荣又将刚满14岁的四儿彭运和送上前线,&&& 部队急需医护人员,王步荣又将惟一的女儿彭运彩送往部队,1945年,惟一留在身边的大儿子彭运山也报名参军。
中国共产党在发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抗战中壮大了自己,锻炼了自已。至抗日战争胜利时,沂中县有共产党员5700名,沂北县有党员6163名,从县到村有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党在领导反侵略战争中,学会了领导政权,领导武装斗争,领导民族统一战线等工作。党成熟了,党与人民水乳交融的关系建立起来了。
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 &&&&
发表评论:
馆藏&1925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色警戒2战争狂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