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122坦克在包头兵器城哪个地方可以看到?北方兵器城都没有

世界坦克大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世界坦克大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荐】WZ122这车进入游戏怎么样?_坦克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42,600贴子:
【荐】WZ122这车进入游戏怎么样?
求荐1.5w以下的碳架公路...
大多数都是看过的,我会...
风格很杂 但是不烂大街
天王?对,就是天王排气...
恭喜超神学院进入百度动...
都是我看过的小说,我口...
别退后现实终会逼迫你长...
Hi 我叶柠 主推韩文歌,...
马上就要到S6了,小伙伴...
【荐文范围】 1、主角攻...
帅车一辆,只是资料太少,少人过问
有人喜欢它吗?
你说了不算
哎…看来没人喜欢它,杯具
图和车不配啊!
这才几点,大水b们刚睡
wz122是2代主站了吧
听说来玩的都领了T豆!
告诉你 什么间歇装甲 反应装甲都会没有的 在游戏里就不会这么帅了
这怎么看都不是WZ122的图吧
早   --你可以叫我骚骚,也可以叫我小骚骚,也可以叫我骚!但是绝对不可以叫我.......
不早了,该睡了
”结束以后,1977年召开,全国各项工作恢复整顿,兵器工业也开始转入正轨,兵器部重新组织了二代坦克的论证工作,并于1978年4月召开了二代坦克论证汇报会。会后成立了总指挥部,下设底盘、发动机、火炮、弹药、火控等分指挥部,决定首先研制出论证性样车,通过样车研制对全车外形,总体布置,以及传动、行走、操纵、火炮、火控等主要部件进行、试验,为新坦克提供设计依据,积累经验。为此,整车初步确定为43~45吨,达到900~100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为65千米/小时,公路平均速度为45千米/小时,火炮为120毫米,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火控系统,整车具有三防、灭火抑爆功能,有夜战能力(红外夜视),有热烟幕及抛射式烟幕装置,有潜渡功能。然而,当时对于样车发动机的选用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选用12150型发动机,另一种是选用新型号8V165型发动机。这两个问题尚需通过试验和从生产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会议确定原理样车代号为WZ1224。安装120毫米火炮,为950~1 000马力。由于过去12150发动机已有试验数据,为推出新型号发动机的适应性,原理样车采用了西德汽车用8V331。发动机辅助系统采用板翅式环形水,风扇驱动采用调速机构,动力装置采用,可以整体吊装。传动部分采用固定轴式液力机械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液压助力操纵。行动部分采用小直径钢质负重轮,高强度扭力轴,摩擦式,双销耳挂胶,可更换着地胶块的履带板。
WZ1224样车炮塔由特种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前部加有可更换式复合甲板,增强了正面防护能力,还可根据发展变更复合甲板,是一个很好的方案。炮塔内部宽敞,有较好的人机工效。炮塔后部有尾舱,用以安装17发自动装弹机。但由于自动装弹机未研制成功,再加上当时设计的主导思想仍是以半球形铸造炮塔为主,因而该方案未能进一步发展。1979年底,该试验车完成了近200摩托小时的试验,通过了1557千米试车。经过夏季试车及1981年冬季试车,证明WZ1224试验车的8V331发动机性能良好,这就为使用新型发动机提供了依据。但8V331发动机是民用发动机,重量太大,因此得改为军用机型。通过试验考核后,发现与8V331发动机相匹配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消耗功率太大。传动系统虽然满足了整车性能要求,但仍属于,不符合发展液力综合传动的设想要求。行动部分可靠性虽好,但减震性能又不如液压通过对样车WZ1224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研制与试验,样车WZ1224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研制工作也进入了二代坦克的初样车设计阶段。 由于发动机方案仍难以确定,决定按两种型号继续试验,初样车代号为WZ1226和WZ1226F2。WZ1226和WZ1226F2样车外形相同,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较WZ1224样车有较大增加,炮向前时,全车长达9.9米以上,战斗全重为45吨。两车主要区别是动力室。WZ1226装的是8V165型发动机,WZ1226F2装的是12V150型发动机,功率均为736千瓦(1 000马力)。两种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纵置,并可整体吊装,给使用保养带来了很大方便。两种样车均安装了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该变速箱具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轻便,换档冲击小,加速和转向性能好。冷却系统采用了温控转速可调的轴流式风扇和平板,以及油水热交换器。悬挂装置采用了和液筒复合悬挂,减振性能好。行动系统采用了六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挂胶履带,在提高车辆通行性和行走系统寿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样车Z1226和WZ1226F2均安装了120毫米,并配有、和榴弹。包括带有多种修正量的弹道计算机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弹药采用半可燃药筒、半自动装弹装置。车体带复合装甲,铸造炮塔。经过年的研制及试验工作,整车大部分性能已接近设计目标,但在可靠性与可维修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传动部分的综合液力变速箱体积大、空间浪费大,自动换档工作不可靠,其它一些部件寿命低。由于当时这是国内首次进行大型复杂部件的研制,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当时我们工业基础还较薄弱,也需要有一个攻关的过程,因此WZ1226及WZ1226F2随后转入了部件攻关阶段。在采用许多新技术的条件下,这些样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研制成功的业绩。这一阶段部件研究工作呈现出百花盛开的局面,使技术发展和技术储备有了新的实践和积累。一些大部件的科研试验取得了成果,其中有些部件已经在80式等坦克上得到了应用。
对开篇“噫吁戏,危乎高哉”一句的翻译,以下最准确的一项是:A,卧槽,真尼玛高! B,草泥马,要不要这么高! C,玛丽隔壁,这么高摔下了不会死啊!D,都怪那傻逼喊我来爬山!这么高老子爬得上去么!
你说了不算,我们说了都不算,你得找毛子去,在百度说的人再多不捅到官方去谁理你
脖子好长、~~
wz121都没出你就想wz122
120毫米滑膛炮……
你说的是三液样车吧,不过不长这样
Serb说了,不出,说白了挑战者II进WOT的几率都比天朝那时候研制的一堆用120滑当主炮的试验车进游戏的概率大.......话说,我看到这些图,让我想到了= =美洲虎!!!!!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是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型,1970年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解放军的主力加农炮之一。该炮采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摇架由框式改为筒式;增加射击支承座盘,将多孔式炮口制退器改为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增加架尾滚轮;取消炮身推拉器和行军时的前车。该炮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杀爆燃榴弹、A型远程杀爆榴弹、远程杀爆榴弹、底部排气增程弹、、箭式榴霰弹、、照明弹。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以后各集团军属炮兵。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配用有杀爆燃弹(射程30公里),远程杀爆弹(32公里),底排增程弹(38公里),反坦克子母弹(25公里)等弹药。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112坦克怎么样_百度知道
112坦克怎么样
提问者采纳
横冲直撞,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122中型坦克研制正式开始,于日顺利完成了一辆“三液”坦克样车的总装任务,经过工厂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战、北京军区装甲兵,于是果断叫停“三液”样车的研制,两辆122中型坦克“三机”坦克样车(代号1221)于日完成组装,使装甲兵的高级将领意识到加快我国新型坦克研制步伐的必要性、沈阳军区装甲兵,肆无忌惮地犯我边境。在大会战中。为加快研制进程。战争就是无声的命令、南京等地试车近3000千米,使之具备与强敌T-64坦克及可能的后续式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只进行了短期的表演即中止了研制。没有先进坦克的痛,我国与前苏联在两国接壤的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爆发了边境冲突。面对这一困难。4更新日,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会议,于是,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组成了新一代中型坦克会战组,军委装甲兵果断放弃了原来比较保守的研制方案,进一步确定了战术技术指标、120毫米滑膛炮、扭杆弹簧悬挂,科技人员。当时设想、复合装甲。1969年12月,由军委装甲兵,122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再次被搁置,第一轮样车的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液力传动装置,决定进一步提高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工人和干部热情高涨。根据这一精神,联合组成了新型坦克会战组、机械操纵的“三机”样车。为此,军委装甲兵意识到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不切实际。1970年初,军委装甲兵亲自挂帅,对新型坦克的战技指标又进行了补充论证,军委装甲兵召开新型坦克研制工作会议,该车装515千瓦发动机(700马力,后来改为478千瓦)。同年3月18日、五机部等领导机关和科研院所及工厂等单位。112型中坦克数杀伤力适中的。此时正值研制工作刚刚起步1969年年底,简称“三液”样车,并重点提高新型坦克的火力威力和机动能力,转为研制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传动、微光夜视夜瞄装置,但由于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求新求高的要求。由北方某坦克制造厂担纲坦克大会战的总师单位,但由于“三液”技术不过关、液压操纵装置和液气悬挂装置,由于研究搁置。在这场规模不大的边境交战中,日夜奋战,试制出来的“三液”样车。“三机”样车于1971年至1973年在包头,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陷入停顿状态,苏军仗着其有先进坦克和装甲车,因此,大量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仍需继续攻关和试验、三防装置等新型部件,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122中型坦克应当立足于“三机”的方案进行研制,有关工厂和科研机构转入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
来自团队:
相关专业回答
  112重型坦克有5名乘员,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中央,这和JS-2重型坦克一样,明显区别于中国坦克驾驶室设在左前方的布置方式。112重型坦克驾驶员两侧的空间放置电池和炮弹。车体中前部是动力—传动室,炮塔后置。该坦克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动机纵置,而中国和苏联的多数型号坦克的发动机都是横置的。发动机横置可使坦克总体布置更紧凑,但对于一些大功率坦克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伤害犀利 机动够用 俯角悲剧
防护可以 学会扬长避短 是辆好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坦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一共有多少个主战坦克的制造厂都在那个城市99式是哪个厂产的_百度知道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主战坦克的制造厂都在那个城市99式是哪个厂产的
特大型国企,总部在包头现在中国只有一个主战坦克制造厂,所有中国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全部由一机生产:“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现在就一个,“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617厂)原来还有一个541厂。
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
公司占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资产总额130多亿元,现有职工15000多人。公司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形成军民品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工艺研究和计量检测、试验能力和以车辆传动、悬挂、动辅、大型精密结构件和整机装配等为核心的一整套综合机械制造能力。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以军品、铁路车辆、车辆零部件、石油机械、工程机械等为核心的产品产业格局。成为覆盖包头、北京、天津、太原、侯马、秦皇岛、深圳等全国重点区域的跨地区、股权多元、以军...
一共有三家大型的国防工业公司,分别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兵工集团、中国兵器,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属于一个公司两块牌子),是日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不仅是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主要研制、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海军、空军、二炮等诸兵种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种武器弹药和装备,是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近2900亿元,人员总量27.96万人。99式就是这个集团一个研究所设计的。
2.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是起源于中国东北的...
这个你就不用问了,问了也是白问,这种东西算是机密!  什么时候去洛阳一拖看看,原来就是造坦克的
你知道全球是怎么处理鉴碟的吗
你问清楚那么多干吗.想做间谍?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主战坦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图+数据】中国坦克全集_坦克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42,600贴子:
【图+数据】中国坦克全集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史诗般的巡游、坝基坝基孟叔叔、石头剪子布布不.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1925年中国军队雇佣了超...
中国最早装备坦克的是奉...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k2...
近日,印度记者拜访了中...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张召忠获赠定制电脑 品...
嘛,8月1打算开工,结果...
一、主战坦克1、早期引进型号系列建国初期从日起,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从苏联购买了10个坦克团装备,计:T—34/76中型坦克300辆,IS-2重型坦克60辆,以后及抗美援朝中又先后购买了T—34/76、T—54型主战坦克、 T—54A型主战坦克。并仿制了特—34型中型坦克。T-34坦克T-34中型坦克是苏联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装备的中型坦克,是第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和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坦克,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从苏联大多数部队中退役,至今仍有一些国家装备有改进的T-34/85中型坦克;中国从1950年11月开始购买T—34/76和T-34/85中型坦克,至1955年3月止先后购买了1837辆。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装备。直到90年代初期才全部退役。苏德战争前夕,法西斯德国装备有大量的坦克,对苏联构成了严重的战争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研制一种新型坦克,以对付德军可能发动的进攻。1939年初,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研制出样车,并于1939年12月,对样车进行改进后被命名为T-34/76 Model1940型(T-34/76A)。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是二战期间总体设计最优秀的坦克。T-34/76A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现代坦克的设计思想打下了基础。不过T-34/76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所以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差。1943年秋,换装了一门长身管的85毫米火炮(即Д5Т式火炮)并加强了装甲防护,改善了坦克无线通讯设备,增加了一名乘员(机电员),改名为T-34/85中型坦克。
2、59式(WZ120)主战坦克系列中国于五十年代引进A坦克生产技术研制生产了59式中型坦克。1956年中国获得了原T-54A坦克的技术资料和样品。与此同时,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坦克制造厂 (617厂)也在包头建设完成。1958年, 第一辆用零件组装的中国造A开下了流水线。1959年,617厂已经开始完全独立制造的T-54。1959年底被正式命名为。从1963年三月开始 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开始生产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 总共有超过10000 坦克被制造并交付到解放军和国外用户手中。至少6000辆59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解放军中服役。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采用式传统的圆炮塔式结构和总体布置方式。整车总体结构分三大部分,即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传动舱。驾驶舱位于整车的左前侧,战斗舱位于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动力传动舱位于坦克的后部,发动机横置,用隔板与战斗舱隔开。该车装甲防护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用轧制装甲钢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倾角,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约100毫米。装甲炮塔为不等厚截面的铸造件和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其前部装甲厚约220毫米,外廓呈流线形,具有良好的防弹能力。火炮为一门100mm线膛,在身管前端装有抽气装置,可发射、和榴弹,为34发。辅助武器有一挺高平两用机枪(枪弹500发)、一挺并列机枪(枪弹3000发)和一挺由驾驶员操纵的7.62mm。火炮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最大射程为16千米,高低射界为-5°~+18°,战斗射速为7发/分,装有液压式单向(高低向)稳定器,借助瞄准镜分划测距,炮长通过瞄准镜和火炮控制系统的操纵台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和射击。乘员靠昼间光学仪器向外观察,驾驶员可用进行夜间驾驶。该坦克采用12150L作动力装置,为V型69度夹角,12缸,强制水冷压力循环润滑、四冲程直滑、四冲程直喷式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每分钟2000转。有空气起动和电起动两种起动方式,并备有冬季起动的加温系统。传动装置和操纵装置为机械式,采用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和固定轴式变速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行动部分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每侧各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1个诱导轮和1个主动轮,在第一、五负重轮处装有叶片式液力减振器等。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该坦克的通信设备为A-220型或A-220A型调频电台,频率范围A-220型为20~22.375兆周,A-220A型为20~27.175兆周,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该车配有灭火装置,由半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瓶组成。在坦克的尾部还有产生烟幕伪装用的两个烟幕筒,一般只在临战状态才安装使用。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如59式(双稳)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另外,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还发展了几种变型车,如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
59-Ⅰ式主战坦克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重点改进如下: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五是增装防滑履刺。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随着技术的发展,59式和59-1式中型坦克所安装的100mm线膛炮可发射钨头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钨头穿甲弹初速为1435m/s,穿甲威力有很大提高。
59-Ⅱ式主战坦克59-2式坦克是在59式和59-1式坦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除继承59-1式坦克的改进项目以外,还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配用了新型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在战斗室还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及新型电台。59-/AⅡ式主战坦克59-2A式坦克是80年代初在上述两种改进型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主要是用带热护套的具有自紧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取代了100毫米线膛炮,能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150mm/30°的均质钢装甲板,大大增强了火炮威力。能有效防止二次效应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VRC-8000型电台和VIC-I型车内通话器,通信距离也成倍增加。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另外还加装了能形成热烟幕的烟幕弹发射器、工程作业装置等。使其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提高。该坦克的105mm线膛炮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弹药基数为38发;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采用了液压助力转向操纵装置和粉末冶金刹车瓦制动带;车外两侧安装了裙板。经过改进的59-Ⅰ、59-Ⅱ式坦克均能安装挂胶履带板,改善了坦克在公路上的行驶能力。
59D1式主战坦克1995年4月,总部机关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ZTZ59D1式中型坦克,简称为59D1式中型坦克。在ZTZ59D1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又研制出ZTZ59D式中型坦克(WZ120D)。它与59D1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威力更大的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使坦克炮的有效作战距离增加近千米。1995年11月,总部机关批准ZTZ59D坦克设计定型,命名为ZTZ59D式中型坦克,简称59D式中型坦克。59D1主战坦克,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改进后的整体性能与国外二代主战坦克基本相当。
“美洲虎”坦克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凯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提出联合研制“美洲虎”坦克计划,双方各提供40%的部件,其余20%的部件由国际承包商负责。80年代末,由于受国际政治气候影响,美国单方面终止协议,“美洲虎Ⅰ”式和“美洲虎Ⅱ”式坦克各生产出一辆样车就夭折了。“美洲虎”坦克的样车是用中国59式坦克改造的,战斗全重约40吨。最明显的特点是装有新型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样车上安装了美国底特律柴油机公司的8V-92TA型8缸柴油发动机,标定功率为560千瓦,因此,单位功率达到14千瓦/吨,公路最大速度和越野行驶速度均高于59式坦克。为进一步提高该坦克的机动性,有可能在生产型坦克上改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传动装置采用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传动装置分部提供的XTG-411型全自动传动装置。变速箱为液力传动,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行动装置也采用59式坦克的5对负重轮,1对后置的主动轮和1对前置的诱导轮组成。与59式坦克不同的是多了2对托带轮。悬挂装置仍采用59式坦克的扭杆悬挂装置。也可以选用卡迪拉克•盖奇•达传公司的液气悬挂装置。 装甲防护据悉,中国方面将为该坦克提供国产的间隙/复合装甲。“美洲虎”坦克的武器系统包括主要武器和辅助武器。美洲虎”坦克有3种坦克炮可供选择:英国皇家兵工厂的L7系列基型坦克炮,美国华特弗里特兵工厂生产的 M68 式坦克克炮和中国制造的105毫米坦克炮。这3种坦克炮结构大同小异、配用的弹药完全通用。辅助武器是1挺7.62毫米并列机 枪和1挺M2HB式 12.7毫米高射机枪。为了提高射击精度,“美洲虎”除了先进的瞄准设备外,还特备了抽烟装置,因为发射炮弹时所产生的火药烟雾可能挡住炮手的视线。由于“美洲虎”继承了苏式坦克的血脉,外形低矮,看上去却是小巧玲珑,正面投影比西方同类坦克小得多,因此在战场上被发现的概率比同类装备低。另外,它装备了一套发烟装置,在遇到攻击时,用烟雾笼罩自身,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美洲虎”坦克第一辆样车从1988 年底开始研制,用1辆59式坦克改制,第一辆样车制成后先送往美国内华达州的陆军武 平试验场作初步试验,之后运到中国继续进行试验。 试验结束后再将样车运往美国.第二辆样车是1989 年下半年开始研制的,由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单方面执行.该公司为保证研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将第一辆样车拆卸了,取其部件作为第二辆样车的备用部件使用。目前,双方的合作研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最终目标是研制出实用坦克,预计这种坦克可使用到21 世纪。
3、69(WZ121)式主战坦圌克系列69圌式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圌克,装备了大约1000辆,被称为“一代坦圌克”。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严格地说,69圌式是59式的一种改进型坦圌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功率从520提高到580马力的强化发动机、主动红圌外夜视、双向稳定器和自动装表式火控系统,而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但69圌式的100毫米滑膛炮并不很成功,这是因为当时所使用的发射药的火圌药残渣的留膛使火炮经常需要擦拭,部队不欢迎。到80年代,由于线膛炮发射的脱壳穿甲弹研制成功,69圌式又改回100毫米线膛炮,并且改进了火控系统,称为69II式。采用引进的奥地利技术的英国式的穿甲能强的105毫米线膛炮,它可以贯穿两辆并排摆放的59式坦圌克。使用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火控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型被称作69III式或79式,参加了84年的天圌安门阅兵。69圌式主战坦圌克与国外同类坦圌克比较,其性能明显优于日本的61式,在防护和机动性方面超国了美国的M60,各项技术指标与前苏联的T-55式相当。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69圌式坦圌克的作战能力,通过采用新技术对其进行了几次改进,使其型号得以扩展。最主要的改进型是69-Ⅱ式和69-III式(即79式)主战坦圌克,此外还有69-ⅡB、69-ⅡC和69-ⅡC1、69-Ⅳ式主战坦圌克型指挥坦圌克及653式(84式)坦圌克抢救车、84式坦圌克架桥车等变形车。69-2G式主战坦圌克(外贸)、W653式中型坦圌克抢救车(外贸)、W653A式中型坦圌克抢救车(外贸) 、WZ653A/84式中型坦圌克抢救车 、84(WZ621)式坦圌克架桥车 、79-Ⅱ式主战坦圌克等,从而形成了69圌式坦圌克车族。
听说来玩的都领了T豆!
69式主战坦克车体和炮塔结构与59式基本相同。其总体结构也与59式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及改进之处是:安装了新设计的100毫米滑膛坦克炮,其身管的中段偏前处装有抽气装置。配用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使用穿甲弹时直射距离为1736米,最大射程11847米。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高低向采用液压式控制和驱动,水平向采用电力机械式控制和驱动。为方便装填装填炮弹,战斗舱底改为旋转底板。增加了夜视夜瞄装置,包括车长配用的昼夜(红外)指挥观察镜和炮长的夜间红外瞄准镜,并在火炮防盾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提高了测距精度,从而提高了首发命中率和夜战能力。改进了冷却和供油燃烧系统,强化了发动机,增大了发动机功率。采用的1缸V型水冷柴油机,功率由原来的520马力提高到580马力,从而提高了坦克的机动性能。
69-Ⅱ式式主战坦克69-Ⅱ是在6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81年完成设计,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与69式基型坦克比较,其改进重点是提高火力系统和防护系统的性能。主要改进项目如下:把100毫米滑膛炮改为100毫米线膛炮,配用的弹种中,除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外,还增加了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安装了坦克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TLRLA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作用距离300~3000米)、BCLA弹道计算机、TGSA坦克炮瞄准镜和双向稳定器四个部分组成。手动自动装表功能并存,转换方便。该系统还可对炮膛磨损、药温、气温变化及弹丸初速的变化进行综合修正。对瞄准镜装表的机械空回,通过调零开关进行补偿。增加了压气和液压两个系统。发动机采用空气式电起动,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主离合器操纵与转向操纵设有液压助力装置,有效地减轻了乘员的劳动强度。加装了发动机机油压力失压报警装置、摩托小时计和可快速开启的安全门。车体行动部分增设了8mm厚夹布橡胶板的屏蔽裙板,侧裙板的上面采用铰接,便于保养时接触履带和悬挂。安装了889型电台和与之配用的车内通话器,最大通信距离为25公里。车上增设了全套三防系统以及自动灭火系统,具有通过原子爆炸区和生物、化学毒剂沾染区的能力。车上除了炮塔两侧有烟幕弹抛射装置外,必要时可往坦克的排气系统内喷入燃料施放热烟幕;热烟幕装置的有效遮蔽长度为200m,烟幕持续时间为2~4min,施放装置连续工作时间为10min,燃油平均消耗量为10L/min。 坦克上还涂有一层减弱红外征兆的涂层以加强防护。
69-ⅡB指挥坦克该坦克是在69-Ⅱ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1982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该坦克装有2部电台(889型电台和892型电台各1部),炮塔外设有双天线,一根是2.8m杆状天线,另一根为4m杆状天线。在车尾外部装备了由汽油发电机组、换能器和延伸电缆组成的辅助电源。该坦克不仅可在行进间用于联络指挥作战,还可在隐蔽情况下利用汽油发电机组和延伸电缆在地面进行作战指挥。由于增装1部电台,炮塔内的炮弹减少2发,炮塔后部可增装桅杆天线1根。其余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与69-Ⅱ主战坦克相同。汽油发电机组由2.2kW(3马力)的单缸汽油机和1kW单相自激交流发电机组成。换能器由变压器和单相桥式全波整流器等组成;可将汽油机发电机组发出的230V、50Hz的单相交流电经变压整流后供车上电台或蓄电池用。为避免2部电台共车工作时互相干扰,设置了滤波装置。69-ⅡC指挥坦克该坦克是在69-ⅡB指挥坦克基础上将892型电台更换为889型电台,即装有2部889型电台,炮塔外设双天线,2根天线均为2.8m(3节)杆状天线,其余性能和69-ⅡB式指挥坦克相同。该坦克于1982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
69-ⅡC1指挥坦克该坦克是在69-ⅡC式指挥坦克基础上采用天线共用器,将2根天线合并为1根3.3m(2节)宽带天线,由2部889型电台共用1根天线。该坦克1983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 该坦克的其余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与69-Ⅱ式主战坦克相同。69-III式(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八十年代在69-Ⅱ式基础上改进而衍生出的新型号。其总体布置与前几型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是: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寿命长且更换方便。其中所配用的钨合金弹芯脱壳穿甲弹可在常规距离上击穿较大厚度的均质或复合装甲。身管热护套有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可减小冷热不均造成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计算机为数字式。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千余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仪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在防护方面仍以结构防护为主,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集体防护系统的探测警报器探测到γ射线或毒剂时,能立即输出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抑爆灭火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提高了坦克特种防护能力。
79-II式主战坦克79-II式主战坦克是在7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与79式坦克比较,主要改进项目如下:TSFCS型简易火控,微光夜视仪,激光测距机,该型坦克我军没有装备仅用于研究。
前排....................
我没什么意思
继续 696969
4、WZ111式重型坦克如果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则重型坦克就是陆战之王中的”巨无霸”。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重型坦克尽展风采的战争舞台。交战中,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苏联的KV-1、IS-2(”斯大林”2)重型坦克等,在欧洲战场威风凛凛,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战后,重型坦克也得到适度发展,苏联先后发展了IS-3到IS-8等八九种型号的重型坦克;美国也发展了M103等重型坦克。面对强敌重型坦克的严重威胁,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擂响了重型坦克研制的战鼓,并试制出我国惟一一辆重型坦克样车。 当时,解放军总部机关认为,为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与强敌重型坦克相抗衡,我军除了应装备大量的轻型和中型坦克以外,也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重型坦克,用以对付敌人的坦克兵团或执行其他突击任务。同时总部机关认为,重型坦克是当时装甲装备体系中的重要配套装备,为完善我军装甲装备结构,重型坦克应当尽早着手研制。日,国防科工委下达了重型坦克设计任务书,产品代号为WZ111,装甲兵技术部也于日对重型坦克发展的有关问题做了补充规定。之后便开始了WZ111重型坦克的研究论证工作。1963年5月,国防科工委重新颁发《WZ111重型坦克设计技术任务书》,明确了重型坦克的战术技术指标,同时提出,我国重型坦克要”赶苏超美”,性能要优子苏联的IS-2、T-10M重型坦克和美国的M60坦克。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详细情报,我国科研人员把赶超国外先进重型坦克作为基本目标,展开了我国重型坦克的研制会战。1963年10月开始,WZ111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于1965年试制出1辆试验样车。WZ111重型坦克试验样车研制成功并进行试车以后,科研人员正准备转入下一阶段攻关时,总部机关和国防工业部门根据主战坦克即将取代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发展趋势,及时对我国坦克发展规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不再发展重型坦克,因此,WZ111重型坦克的改进和定型工程就此结束。但是WZ111只赶上了重型坦克发展史的尾声,由于主战坦克的兴起,重型坦克的前途只有一个,那就是淡出历史舞台。WZ111项目并没有能继续谱写下去,那辆原型车在拆去炮塔后,车体几经风雨,最后在坦克博物馆落户,成为我国发展重型坦克的历史见证。WZ111重型坦克的外形明显不同于国产其他坦克,倒是与苏联的T-10重型坦克有几分”神似”。从正面看,它那”犁头”式的正面车体装甲和优化的流线型炮塔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侧面看,该车的履带较之59坦克等明显宽大;主动轮粗大且后置,诱导轮前置但也明显粗大;两侧各为7个小直径的负重轮,另外每侧还有3个托带轮,扭杆弹簧悬挂装置也展露无遗。该车炮塔浑圆粗壮,像一口倒扣的铁锅一样,呈现出优异的防弹流线;火炮身管硕长,尽显钢铁”巨无霸”的冲天豪气。我国在研制重型坦克时,也充分借鉴了苏联T-10M重型坦克注重提高机动性能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我国重型坦克的机动性能。一是该车安装了1台在国产B-54发动机基础上研制而成的551千瓦机械增压柴油机(750马力,功率为当时国产坦克发动机之最)。由于动力装置马力强劲,所以,该车虽然重达46吨,最大速度也达到了50千米/小时的水平。二是加宽履带,降低单位压力。三是尽可能缩小体积,以便在复杂道路和地形上通行,也便于列车装载。该车采用比较小巧的整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全车体积。样车的车长(炮向前时)为10米多一点,车宽为3.3米。通过上述努力,该坦克重而不笨、大而不肿,通行能力极佳,凡59坦克能够通行的地段,该车也能畅通无阻,其机动性能接近苏联的T-10M重型坦克。该车装1门国产的Y174型由地炮改装的122毫米线膛坦克炮,配炮弹32发。该炮是当时国产坦克炮中口径和威力最大的。发射穿甲弹时,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185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发射破甲弹时破甲厚度达300毫米,,足以击穿当时大多数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坦克炮还装有先进的液压高低机、链式输弹机、单向稳定器、夜视瞄准镜、红外观察仪等先进部件。夜视瞄准镜为主动红外式,通过带电子光学变换器的测距机进行接收,能对1000米以上的目标进行精确的瞄准和测距。该车可能是国产坦克中率先采用先进的液压操纵装置的坦克,使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有利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时保持体力。该坦克密封性能良好,不仅装有自动灭火装置,还装有”三防”报警装置,能够在核生化条件下遂行机动作战任务。另外,该坦克还装有地雷探测仪表,以探测对坦克构成极大威胁的地雷。该车可能是国产坦克中首款装有探雷装置的战车。
5、WZ122式主战坦克系列、新二代主战坦克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证明了一个严酷的事实:我军装备的主要反坦克兵器——各种破甲弹——对T-62这样的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不起作用。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手冒着极大危险前出至距T-62八米的地方,也仅仅在车体上击穿了铅笔那么粗的一个小小的孔。这还是因为该坦克事先被反坦克地雷炸断履带而不得不滞留原地。我军多种口径加农炮炮弹曾纷纷向这辆瘸了腿的巨兽身上招呼,但除了能炸飞车身装甲外的一些附加装置,竟对其主装甲毫无办法。这个结果直接刺激了中国坦克和火炮工业的神经,具体表现就是1970年开始的反坦克兵器大会战。这次大会战结出了丰硕成果,新100毫米高压滑膛反坦克炮、红箭73、大口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和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相继出现。120毫米滑膛炮尤其引人注目,并装备了一种和WZ111重型坦克一样鲜为人知的坦克——122中型坦克及其改进型号包括WZ122A式中型坦克 、WZ122B式中型坦克、中型坦克试验车、1224式主战坦克、1226式主战坦克(试验样车)、1226F2式主战坦克(试验样车)等型号。122坦克先后制造了“三液”(液力传动、液压操纵、液气弹簧悬挂)和“三机”(机械传动、机械操纵、扭杆弹簧悬挂)样车,从1970年9月到1973年做了大量试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车性能和部件结构存在不少问题,最终没有定型。122坦克采用了新型装甲材料,抗弹性比59式强,炮塔更加低矮,发动机功率加强到650马力,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122坦中型坦克配备了脱壳穿甲弹,可对付当时出现的任何坦克,包括苏联的T-62和美国的M60。122坦克的特色是除火炮外,还在炮塔两侧加装了4枚红外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导弹重15千克,全长1156毫米,弹径120毫米,射程3000米,破甲能力为150毫米\65度命中角。122坦克的辅助武器比以前的型号多了一挺前机枪,“三液”样车还一度采用过20毫米高射机关炮。坦克还采用了炮长二合一瞄准镜和主动夜瞄系统。由此可见,122坦克与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坦克技术指标相比并不落后,有的方面甚至超前。该车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如果能够达成各个指标,将对敌对国家产生极大的震撼力。但问题就出在“高”与“新”上。坦克毕竟必须是一种拥有高可靠性才能上阵冲锋的兵器,任何“高”与“新”的技术不在可靠的前提下,就将成为鸡肋,甚至会在战场上成为致命的缺陷。122坦克的指标过高,远远超出了中国的技术储备范围,文革的冲击又使生产失调,许多国防工作被迫停顿,那些技术也就不可能成熟,因而无法变得可靠。这样,122坦克就只能作为一个试验性质的产品,成了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二代坦克可敬的先驱者。此后几近10年,中国没有新的坦克问世,国家都在做着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准备,一直到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才有新的坦克型号出现。
6、80/88(Type 80MB)式主战坦克系列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继59式、69式坦克以后的第二代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这就是广为人知的80系列坦克。80式主战坦克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研制。其火力、机动、防护性能比第一代坦克有大幅度提高。 该坦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涡轮增压大功率发动机、新型105mm线膛炮、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微光夜视、摩擦式减振器、不等刚度扭杆悬挂、大行程小直径负重轮及披挂式复合装甲等。 该坦克从1974年着手新部件的研制,1980年开始整车研制,年共研制样车12辆,累计行驶里程近100000km,其中包括国家定型试验累计50000km以上,经历了严寒、湿热、高原、沙漠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严格考核。试验证明该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灵活的机动性和坚固的防护力,完全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使用要求。1988年设计定型。80式于88年正式定型装备部队,部队称88式,装备部队的88式可在车体前部披挂复合装甲。与59式、69式相比,该坦克在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方面有较大创新和发展;与外军同类坦克相比较,在火力与火控方面与日本的74式相当,而防护性能方面优于后者,在三大性能方面优于美国的M60坦克,火力方面与美国M1坦克相当,机动性与前苏联的T-64相当,而防护优于后者。80式坦克仍采用传统的总体布置方式和常规炮塔式结构。驾驶室位于车辆左前侧;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战斗室内车长位于炮塔左侧可360度旋转的指挥塔下方,炮长位于车长前下方,装填手位于炮塔右侧;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后部,内部各大部件是分别安装后通过联接装置构成一体,这种分别组装的形式有利于维修和保养。8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炮管采用特种冶炼工艺织造及自紧处理,膛压高、初速大、使用寿命长,可发国产和北约同口径的所有弹种。最大仰角为18度,最大俯角达-4.5度。身管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炮管上装有热护套,身管可从防盾口抽出,便于战时抢修。该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初速分别为.5和731.5米/秒,最大射程分别为和9500米,射速为每分钟7发。此外还配用有榴弹。弹药基数为44发。辅助武器为火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250发,装填手门上装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为500发。80式坦克采用的是GM-09型简易火控系统,这是一种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光点驱动器、激光测距机、数字式微型弹道 计算机及控制面板、光点电源、目标角速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以及复合双向控制稳定器等部件。该系统修正弹道的各种参数,有的是通过传感器自动地输入计算机,有的是用人工方式输入计算机。火炮和炮塔的稳定装置,其高低向为液压式,水平向为电力式。该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射击击发的全过程约需要10秒,同时具备短停射击活动目标或行进间对付固定目标的能力。观瞄装置方面,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炮长微光夜间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是分置的,车长观察镜为昼夜互换式,驾驶员用的是TDPN-2型驾驶员微光夜视仪。车长发现射击目标后,可以超越炮长调转火炮的方位,并迅速给炮长指示目标。80式坦克发动机是一台12150ZL型V型12缸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额定功率为730马力,额定转速为2000转/分。传动装置包括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主离合器和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主离合器和转向机的操纵为机械液压助力式,一旦液压系统失灵能立即换成机械操纵。变速箱的变速则采用机械式操纵。行动装置采用不等刚性扭杆式独立悬挂和摩擦式减振器。采用了6对中等直径的双轮缘胶胎负重轮、后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及3对托带轮,第1、2、5和6对负重轮装有液力减震器。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也可装用橡胶块双销履带。80式坦克的炮塔为铸造件,以结构防护为主,炮塔周围增加了栅栏屏蔽,增大了防破甲弹的能力。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可在首上甲板批挂复合装甲以加强正面防护能力。车体两侧装有橡胶屏蔽裙板,能有效地穿甲弹和破甲弹击穿车体侧装甲。坦克战斗室内安装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室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车内装有个人式三防装置。炮塔外前部两侧各装有76毫米烟幕弹抛射器4具,抛射距离为100米,8发齐射时能形成弧度为120度,正面总长度120~150米的烟幕,烟幕持续可达2分钟。坦克外表还涂有防红外迷彩漆。坦克采用一台889电台和与之配套的车内通话器。80式坦克备有全套潜渡装置,包括密封进排气窗用的布盖,进气筒,排气单向阀,航向仪,排水泵及呼吸救生器等。潜渡前单车准备时间为20~30分钟。潜水深5米,潜水距离600米,潜渡后可立即投入战斗。此外,车尾还增装了两个辅助油箱,使燃料储备增到1300升。80式主战坦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发展新车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式设计定型后又研制了一系列新车型,有80-Ⅰ式,80-Ⅱ式,85-Ⅱ式,85-AⅡ式和85-MⅡ式等,从而形成了以80式为基型车的车族。80式和88B式的外形并无惊人之处,但使中国的主战坦克终于在80年代后期达到世界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廉价抛售第三代主战坦克,80-Ⅱ式坦克失去了价格优势,出口也就难以为继了。而中国研制该型坦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以后更先进的主战坦克研制积累经验,所以仅生产500辆的88B式坦克在1995年停产。
80-1主战坦克80-1式主战坦克80式与相比,主要改进了火控系统、观瞄装置和三防装置。80-1式坦克在火控系统中用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取代了80式的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把昼夜瞄准和测距三者合为一体,使坦克在昼夜均能对静止或运动目标进行射击;具有较完备的自检能力,能及时显示本系统出现的故障;瞄准线与火炮轴线采用电同步,传递精度高。在观瞄系统中的夜视夜瞄镜均用二代微光管取代一代微光管。三防装置中除保留80式坦克个体防护装置外,还增加了增压风扇、滤毒罐等集体三防装置。
怎么59 69看起来都一个鸟样
80-Ⅱ主战坦克80-Ⅱ式主战坦克继承了80式主战坦克的基本结构,主要改进了观瞄系统,增设了较多的特种设备,改进后车重略有增加,为38.5吨。其主要改进部分有:将80式的炮塔后部屏蔽栅栏改为圆周式炮塔栅栏,不仅增大了防破甲弹能力,还可放置蓬布及各种随车物品。把80式的以电起动为主改为以空气起动为主,为此在变速箱上安装了空气压缩机,用以对高压空气系统不断充气,保证发动机空气起动系统可靠工作。在驾驶员潜望镜处增装了吹洗装置。保证了镜面的清晰度,有利于观察。增加了热烟幕装置,在车体右侧有两个环形排气孔,将柴油喷入排气孔可施放热烟幕。必要时可同时或分别施放热烟幕和抛射烟幕罐,提高车辆的隐蔽生存能力。其中热烟幕的有效长度为200米,烟幕持续时间为2~4分钟,施放系统工作时间可达10分钟,燃油消耗量为10升/分钟。用集体三防装置取代了原来的个体防护装置。该装置由自动关闭机、防原子自动报警剂量仪、防化学毒气自动报警器、增压风扇、滤毒罐和继电控制盒等组成。观瞄系统的夜视夜瞄镜均采用二代微光管,提高了夜间观瞄能力。通信设备采用乐带保密机的VRC-83型电台和配套的车内通话器。在乘员处增装了橡胶叶片风扇,既安全又凉爽,提高了乘员的工作舒适性。该坦克的研制成功,使80系列坦克性能更加完备,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7、85式主战坦克系列 80/88式主战坦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发展新车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88式设计定型后,617厂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85系列外贸型坦克。 85系列主战坦克与80/88式主战坦克的最明显区别是炮塔由传统的半球形铸造炮塔改为焊接炮塔,这标志着中国的坦克设计开始完全摆脱前苏联的影响,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明显特色。形成了以85-I主战坦克(“风暴”-1)、85-Ⅱ式主战坦克(“风暴”-2)、85-ⅡA式主战坦克、85-ⅡAP式主战坦克、85-ⅡM式主战坦克(外贸)、85-Ⅲ式主战坦克、ZTZ-88C/96式主战坦克、ZTZ-88D/96A式主战坦克为代表的85系列外贸型坦克。主要包括以下型号:85-I主战坦克(“风暴”-1)85-I主战坦克(“风暴”-1)是在80式主战坦克底盘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新技术的出口型坦克,它采用了焊接炮塔、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炮、6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和6对负重轮。发动机为730马力。坦克采用的仍是常规的布局方式,即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在后。这种布局的外在特征是,炮塔位于车体中前部,车体后部有发动机散热窗。另外,从底盘上看,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由于没有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仍为4人,除车体前部的一名驾驶员外,炮塔内还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左侧靠后;炮长位于火炮左侧、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右侧。“风暴”坦克的车体与80式主战坦克基本相同,首上甲板可以披挂复合装甲,车体还可加装反应式装甲,进一步提高了防御能力。车体两侧安装了屏蔽裙板,裙板外侧附加了反应式装甲,加强了坦克侧面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加强了对破甲弹的防御。相比早期的59系列和69系列坦克,“风暴”的火力大幅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主炮和火控系统两个方面。 采用的都是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而且身管采用机械自紧工艺制造,可以承受较高的膛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提升了火力,另一方面也有别于引进的105毫米线膛炮,可谓一举两得。一般而言,增强火力的方法不外乎是增加炮管长度和增大火炮口径等,前者是一种比较简易的方法,而后者则会带来弹药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在当时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风暴”采用了前一种方法。在辅助武器方面,“风暴”坦克配备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这也是一般坦克常见的配备方式。其中,7.62毫米并列机枪位于主炮右侧,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位于装填手舱口座圈上。弹药基数分别为2250发和500发。在火控系统方面,“风暴”采用了国产的212式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可以说这是我国在坦克研制方面首次应用了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该火控系统缩短了射击反应时间,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坦克静止时,在1600米距离上,射击运动目标的命中率为90%,系统反应时间不大于6秒。坦克运动时,在1200米距离上,射击运动目标的命中率为90%,系统反应时间不大于12秒。212式稳像式火控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彻底摆脱了对西方火控系统的依赖。正是由于采用了加长的105毫米火炮和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得“风暴”坦克的火力相比早期的59系列和69系列坦克有了质的飞跃,初速和打击精度都得到极大提升,射速也达到了7发/分,当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穿甲能力应当在550毫米以上,基本具备了对抗当时世界上先进主战坦克的能力。此外,“风暴”坦克还具备车长超越炮长调炮的能力。由于采用了焊接炮塔,“风暴”就可以很容易地披挂反应装甲。自80式坦克以来,我国坦克开始逐渐采用反应装甲,因此,“风暴”披挂反应装甲完全不存在问题。有了反应装甲这层外衣,“风暴”坦克的防护能力自然就上了一个档次。据推测,其炮塔前装甲的防御能力在550毫米左右,这在当时,配备105毫米线膛炮的坦克已经很难击穿它的炮塔前装甲了。“风暴”坦克炮塔外部两侧加装有栅栏,增强了对付破甲弹的能力。炮塔两侧安装有2组烟幕弹发射器,即每侧有6具烟幕弹。烟幕弹发射后,可很快形成100米的烟幕屏障。发射器还可抛射榴霰弹,以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另外,“风暴”坦克还增装了热烟幕施放装置,炮塔后部的尾舱内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集体三防装置与尾舱内的6发炮弹间有隔板),可防护冲击波、超压、热气流、空气放射性沾染、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等,提高了坦克通过原子弹爆炸区和生物化学毒剂污染区的防护能力。
85-Ⅱ(“风暴”-2)式主战坦克85-II(“风暴”-2)主战坦克在80式主战坦克底盘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坦克最新技术改进的一种车型。在80-Ⅱ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更换了新的传动装置,并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和新的加长身管105mm火炮,从而形成了85-Ⅱ型。新的传动装置为液压换档的行星变速箱,转向操纵改成方向盘式。 该坦克在发动机功率和火炮威力上均有加强,在发动机辅助系统方面也作了相应改变。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可实现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 该坦克的研制成功,全面提高了80系列坦克的性能,使中国主战坦克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车在炮塔、火炮、弹药、发动机功率、传动装置、防护、观瞄仪、稳象火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或改装。其最主要的改进是战斗全重增加到39吨;加装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统换为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了自动装弹机,使乘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为3人;采用了730马力发动机等。85-II主战坦克由617厂进行总体设计、研制生产与总装,1989年5月边设计边生产,12月完成样车制造。主要改进有:炮塔由铸造改为焊接结构并采用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传动装置方面,采用了新型液压换挡的行星式变速箱,并将转向操纵机构的操纵杆改为方向盘,操纵轻便灵活。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从而使坦克具有了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该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瞄准线独立稳定原理,由独立稳定测距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复合双向稳定器、控制盒及侧倾斜、横风、炮塔角速度等传感器等组成,并设置允许射击门。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约需6秒钟。火炮的身管加长,火炮威力进一步提高。发射的长杆式尾翼稳定高密度合金穿甲弹能击穿1000米距离上北约三层重型靶或150毫米/65度均质靶;发射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可穿透178毫米/60度均质靶;碎甲弹可使50~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内表面产生5公斤重的崩落碎片;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20米。发动机功率加大为800马力,发动机辅助系统也作了相应的改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头市北方兵器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