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蚊子苍蝇多怎么办夏天很凉快。然后家里蚊子苍蝇多怎么办总是有这些小动物(蚊子,苍蝇,蝴蝶,鸟 蚂蚁蜻蜓,虫)这样子的房子风水好么

New Page 1
蝴蝶翅膀与电脑芯片
  在你长时间使用电脑后,如果电脑芯片能迅速冷却焉得虎子的话,得感谢蝴蝶翅膀的帮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你的电脑机箱内,有一只蝴蝶正对着芯片大扇其翅膀,而是研究设计人员从自然野生翅膀中得到了启发。科学家对凤蝶、粉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想利用几百万年来蝴蝶翅膀进化出来的绝妙散热功能,研制出在长时间动作的状态下能保持恒温的电脑芯片。
  电脑芯片的发展趋势是运行质量高、容量大,厚度却越来越薄,所以芯片的有效散热性能就变得特别重要。科学家说,先进的半导体是内部构造复杂和外型小型化的统一。这牵涉到许多急需解决的热转换问题。当芯片变薄时,热转换效应就无法预测了,而且传统的热转换方式,如散热片和风戾也会失去效果。
  蝴蝶翅膀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和帮助。所有的冷血动物都是保持其内在的热转换来维持生命的。蝴蝶在温暖的阳光下时,它的翅膀的构造会辨别其摄入的不同热量。人们用手去抓蝴蝶时,手指就会沾上白色粉末,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粉末是由100微米长的扁平的囊状物组成。囊状物由无数对称的角质层构成,角质层是生物体外骨骼。由几丁质组成,其表面并不光洁。阳光照在蝴蝶翅膀上后立即被均匀分散。是受到了角质层的反射作用,这就是为何人们看到蝴蝶翅膀总是闪闪发光的原因。蝴蝶利用翅膀的结构和功能,希望尽快研制出能使电脑芯片持续均匀散热的理想的散热装置,并推广应用到其他的高科技领域。
仿生昆虫多奥秘
  亲爱的读者,你一定已从前述了解到昆虫在仿生学上的非凡贡献和远大前途。在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昆虫王国,还有许多昆虫尚待我们人类去开发和利用。昆虫的复眼,尤其是蜻蜓、苍蝇、豉虫的处长眼还有可利用的仿生价值。如鼓虫是一种夏天在池塘和河湾里常见的黑色小甲虫,整天在水面上滑来滑去,当你凑近看时,它就会溜走。豉虫的每只眼睛都分成水上和水下两部分,似乎有四只眼睛,两只观察水里,两只照看天空。鼓虫的触角也很特别,触角上密密地布满了刚毛,能探测水面的表面波压力,并通过神经将定位报告给大脑,使虫体得知周围环境的情况。豉虫这种特殊的定位系统,使得无线电定位设计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一种叫气步甲的甲虫,常能在尾部急速喷出一股令人难闻的气味,使来犯者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狼狈逃窜。气步甲可为人类解决过氧化氢的保存问题提供研究线索。
  此外,著名的“跳动高明将”跳蚤轻松一跃,其高度相当于其身长的100倍,这种惊人的弹跳力又可以使我们受到启示。一个小小的蝉伏在树上悠闲地鸣叫着,远远地命名可招引人的听觉,这一切仿佛在显示,各种昆虫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殊的生活方式,在仿生学上都有着尚待探索的奥秘。
法医昆虫:侦破大案的小英雄
  每当人命关天的凶杀案发生后,那形形色色甚至奇形怪状的死尸或放会令到过现场的人有惨不忍睹、毛骨耸然之感,自然也就不会留意死尸上爬行或飞舞的昆虫了,或者视而生厌以避之。然而,谁会想到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虫有时会成为案件侦破的有力见证,甚至是某些疑难案件的突破口呢?这正是国际上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法医昆虫学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小昆虫“侦破”大案例
  据报道,198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起凶杀案的侦破即归功于法医昆虫。案情是这样的::11月25日这天,在一个僻静处,发现了加州一女大学生被害。当时,在难以判明确切被害时间的情况下,在尸体上出现的昆虫使案情出现了转机。法医昆虫学家根据尸体上发现的丽蝇卵,确定被害人是在气温20度以上的温暖时日被害,因为丽蝇只有在气温高于20度时才产卵。核查气象部门的报告,发现这名女学生失踪的第一天气温正是高于20度,由此并汇集其他线索分析判断,该女生失踪当天即被害。随之案情真相大白,凶犯难逃法网。这起案例当时不仅引起了昆虫学界的关注,也震动了司法当局。从此,昆虫被美国司法部确立为判断人体死亡时间的有效工具之一。
  用法医昆虫“侦破”案例的典型实例不胜枚举。近期,同样也是发生在美国的另一枪杀疑难案件,由昆虫“告破”。有人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乡间平房中发现一具女尸,解剖证明被害人死于头部的小口径来福枪伤,同时发现尸体上有大量的蝇类幼虫,即蝇蛆。调查人员在取样中收集到142只蝇蛆和10只蝇蛹,经鉴定是红兴丽蝇和裸芒综蝇。研究人员根据这两种蝇的发育生物学和当地气象情况分析确定,被害人死亡时间是10月24日或25日。依据这个至关重要的判定进行排查,很快找到了嫌疑犯。是后凶犯招供,是10月24日下午用来福枪杀死被害人。你瞧,小小昆虫被誉为“破案”小英雄,真是名不虚传。
法医昆虫为什么能“破案”
  读到此,读者一定对这些昔日恶名小虫,一跃成为今日“小英雄”该刮目相看了吧。那么这些法医昆虫为什么会破案?依据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原来在人尸体上出现的昆虫,按其生活习性可分为尸食性、腐食性、食皮性、食角质性等几大类,另外还有一些昆虫种类虽与尸体无直接关系,但却是这些法医昆虫的捕食者或寄生者。正是通过这些种类各异的法医昆虫的“亮相”,来判断死亡时间或是否有异地移尸等等,成为破案的重要突破口。
  昆虫学家的研究证实,侵食人尸体的昆虫遵循基本的生态群落演替原理。特定的昆虫开排长并占据新的生活环境,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从而改造这种环境,有利于随后到来的昆虫在其中生活。这种林开拓者到随后陆续到来的后继者形成的演替序列,代表了生态演替的一般规律。从尸体出现到腐烂和分解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昆虫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这种类群与数量的变化就是生态群落演替的一个典型范例,,也是法医昆虫学最基本的原理。此外,昆虫在尸体上的演替序列和出现时间,会随温及周围其他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浮动,但到达次序比较固定。当最后的种类出现时,早期的种类早已消失。
  G?F?鲍乃梅萨研究发现,在节肢动物取食和分解尸体的附产物时,对土壤动物有影响。如果尸体上的动物增多时,土壤中原有的动物就几乎完全消失。这样,就可以在短距离内判定是否移尸,并确定原先停尸处。若推测远距离移尸,则还要依赖于赖于食尸昆虫的地区分布类群和特有种类。周红章等研究指出,在确定尸体的异地移动时,若甲地发现了乙地的特有种,说明尸体原来在乙地。例如他们调查了北京清河、密云和房山3个地点与人尸有关的甲虫种类,从采集到的878号昆虫标本分析鉴定,3个地点不仅有相同种,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特定的种类。可以说,地区的特有种类往往是推断移尸最有效最直接的证据。
“破案”小英雄群星谱
  法医昆虫学的先趋之一P?麦革宁曾提出,将节肢动物侵食尸体的过程分为8个相互衔接的深替阶段。后来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强果,对此有所归并。近年,我国周红章等人研究认为,尸体腐烂过程划分为侵入期、分解期和残余期3个阶段较合适。同时,还提出了各阶段不同昆虫的类群。也正是它们一时成为“破案”的重要角色。
  侵入期:以双翅目蝇类为主。这一类群在尸体上的生命活动、产卵、幼虫发育、以及世代交替等相关信息,是死亡时间推断依据。分解期:尸体上不仅仍有蝇类出现,更重要的是鞘翅目的甲虫开始侵入,而且种类数量在逐渐丰富。在此阶段,甲虫出现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显得非常重要,其原因是由于蝇蛆的发育变化往往超过了1个世代,因而若主要以蝇蛆发育程度或虫龄,来作为推断被害者的死亡时间,其可靠性不高。残余期:一般出现的昆虫数量极少。除了阶段性昆虫类群以外,地理区域特点、季节与温度、环境条件、尸体有否受伤或裸露等,是出现在昆虫种类、侵食尸体时序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尸体腐烂过程中,侵入并在尸体上生活的昆虫主要有丽蝇、麻蝇。此外,北京上述3地就有阉甲科、皮蠹科、埋葬虫科等的甲虫,它们是尸体的主要取食和破坏者,属尸食性;金龟子科和拟步甲科的昆虫,是典型的粪食性或腐食性的种类;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的甲虫,兼有捕食和食腐肉两种取食特性,可能既取食尸体、又捕食尸体上的其他昆虫,特别是捕食双翅目幼虫;有一些属偶然的闯入者,如象甲科和虎甲科的种类。还有一些杂食性的,如蚂蚁、胡蜂等。另外还有一些食尸的其他小动物,如蜘蛛、百足虫等。
  法医昆虫学近年来在国际上有了很大发展,已逐步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当代许多高新技术也被应用于此学科,特别是昆虫的分类、生态、生长发育、生理变化、分子遗传及计算机分析等方面的技术等。这样,法医昆虫将会在案件侦破中更显示其神威了。
太空生物实验的“宠儿”
  宇宙是一个与地球迥然不同的特殊环境,它微重力、微磁场、宇宙辐射、超真空、超洁净和缺乏有规则昼节率变化等。这种环境对人体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仍是不解之谜。那么人类应选送什么样的生物进行太空科学实验呢?
  从进化论的角度而言,高等哺乳动物是最理想的实验材料。但愈是高级动物,其试验周期愈长、耗资也甚巨。因此,必须寻找其他理想的替代生物来满足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科学家们经多年探索后发现,昆虫几乎具备这样的条件。昆虫的最大特点是与人类同属真核生物,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与人类有极相似的功能和机理;从比较生物学看,用它们做太空实验,与人类的反应最接近,也最具有参考价值。此外,昆虫的优势还在于:体型小、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敏感性较高、生活周期短、易大量繁殖、便于人工饲养和操作管理,被公认为是建立空间试验生物模型经济有效、不可多得的最佳生物实验材料,特别是被称为”荣誉哺乳动物”的果蝇最为理想。
  人类太空试验的目的,就是利用空间这一特殊环境对生物施加影响,研究其利害规律与后果,以便制定有效对策和方法,控害扬利,造福人类。比如,一种变异系天蚕,能合成天然绿色素丝,且丝色亮丽不裉。这给人启发,如用空间影响诱发其产生优质多量的丝,或能合成多种天然色素丝的变异系,并经选育遗传下来,不就能在生产中加以应用,造福人类么。要如紫胶虫产紫胶,白蜡虫生白蜡,都是国防和民用上有重要价值的工业原料。研究空间昆虫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也在于此。
卫星搭载昆虫
  太空实验如休将昆虫送入太空呢?用卫星搭载。就是把生物样品随卫星进入空间飞行,待返地后观察空间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并对所获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卫星搭载有两种:无源搭载和有源搭载。无源搭载是指卫星内没有专供试验生物生存所需的各种条件,如氧气、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也没有清除废物(二氧化碳、粪便等)的装置。因此,进行无源搭载试验的生物要求比较严格,必须选择一些有高度耐缺氧能力和新陈代谢不旺盛的生物。作者实验发现,符合这些条件的昆虫(如伊蚊久和蚕卵)返地后还能存活,而不符合条件的(如果蝇的幼虫和成虫)在空间飞行期间就会部死亡。有源搭载是指卫星上设有供受试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生命支持系统。当今国外大多采用有源搭载进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
  60年代美国已在返回卫星上搭建生物样品,进行太空生物实验了。80年代初美国利用哥伦比来航天飞机搭载昆虫做科学实验。我国在1990年发射的返回卫星上,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建造了一个小型受控生命支持系统,搭载小白鼠、果蝇和家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太空对昆虫的影响
  太空对昆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微重力、微磁场、宇宙辐射、超真空及无蛋夜节律等空间条件下,对昆虫的日常行为、代谢过程、繁殖能力、遗传变异等生存行为的影响作用。
  1、微重力的影响。微重力是指高空中物质受地球引力极度减弱而重力几乎近于零时的一种环境,也就是失重环境。那么微重力对昆虫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发现在失重情况下,昆虫少动减少。发烟草天蛾翅的振幅减小。黎豆认得物则不爱活动,仅在有干扰时才被迫轻微的爬行或飞翔。有1/3的蛾子头向上,2/3的头向下或左或右,而在正常情况下100%的蛾子头都是向上的。微重力对昆虫繁殖力有影响。从空间飞行七天后返地的已死的黎豆夜蛾雌蛾中未发现有受精卵。果蝇会产出许多不受精的卵。飞行17天后返地的雌性家蝇的雌卵数和产卵率都显著减少。果蝇在COSMOS-963生物卫星上飞行18.5天后返地,与地面对照相经,无论是生命力或寿命均有所降低。
  2、宇宙辐射的影响。在空间,由于航天器外壳本身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一些低能量的辐射粒子通常不易进入舱内,故对生物的影响不大,但对一些高能辐射粒子是无法屏蔽的,就难以避免对生物造成伤害,特别是引起后期的遗传变异。另外,受试生物还常被置于能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的卫星装置上试验。据报道,绒茧蜂、果蝇、杂拟谷盗等在卫接受由微重力和
γ辐射复合作用引起
遗传变异的实验,结果雄绒茧蜂在习洗的最初两天交配行为失常,由辐射过的精子所受精的卵孵化正常,卵母细胞在辐射和微重力双重影响下,致死率很高。果蝇雌成虫体内的受精卵经辐射后,其幼虫和蛹Y染色体失去的频率,幼虫染色体不分离和死亡率也很高。白纹伊蚊卵孵出的幼虫和蛹的染色体畸变(断片、桥、微核)情况较严重。
  据已发表的资料和作者的实验结果,单纯微重力对遗传变异的影响似乎不大,所观察到的变异大多是微重力和宇宙辐射同时作用的结果。
从太空归来之后
  昆虫对人类的贡献古已有之,如蚕丝、蜂蜜、虫胶和白蜡人所共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希望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完善原有品种,获得高产、稳定和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两种绢丝昆虫更重视,因为丝织品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物别是被誉为“丝中女王”的天蚕,其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桑蚕丝和柞蚕丝的数十倍。日本目前有多家研究机构从事天蚕应用天空工作。我国1990年有源搭载返地后的家蚕,其后代的丝质有一定的改善,其丝产品在1991年香港展览时引起很大轰动,被抢购一空。天蚕产出的天然绿色丝的色彩和光泽都属上乘,但目前仅此一种颜色,我们希望通过空间条件的诱变,选育具有系列色素丝的丝素基因,以及系列纤度的丝素基因的天蚕和家蚕优良品种。我们相信希望最终会实现的。
空间昆虫的未来
  随着空间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相应的空间站显得十分必要。受控生态生命支持系统是国外正在重点研究的空间站系统模型之一。这是一个在封闭系统中完全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建的一种循环式生态系统,依靠这三者间动态的生态平衡达到自给自足。如1991年9月26日建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的生物圈2号就属于这一类型。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昆虫是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它们在其中的作用有:一、为植物传授花粉;二、以改物为食,将废物变为有用的物质;三、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使这一系统中的益虫和害虫达到平衡。然而只有那些适合于空间条件的昆虫才能担此重任。在地面试验中发现,蜜蜂的飞行和筑巢,以及蚕的吐丝和结茧等行为都受重力或地磁场的影响,在空间条件下,它们的这些行为会改变吗?如何改变?随着我国昆虫源搭载的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将着手进行。
  在太空生物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已走在前沿。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航天飞行器的出现,特别是在本世纪末将发射生物卫星,那时我国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将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资源昆虫:生物资源的宝库
  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宠大,具有许多其他生物民不备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十究宝贵的尚未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库。长期以为,由于昆虫的危害被过度喧染,许多人对昆虫惧而远之,谈虫色变。然而,昆虫却默默无闻地按照人类的意志,在许多方面作出了无入的奉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昆虫不仅在传统领域,而且将在许多新兴领域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纺织工业的奠基者――家蚕
  作为资源昆虫,首屈一指的无疑是家蚕,也就是人们爱称的“蚕宝宝”。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家蚕现在已经完全被“家畜化”,但是它的祖先和其他昆虫一样,也是野生的。大约在4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野生的桑蚕经过品种改良,发展成为今天的家蚕,因此它是历史上最大的改良昆虫。
  有关家蚕的身世,有不少神话传说。晋干宝《搜神记》十四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远古时代有一大人远征,家里仅留下秀女一个及公马一匹。女儿与马相依为命,白天勤耕,夜晚思父。有一天秀女与马儿开玩笑说,叵你能将父接回,我将与你成婚。马儿暗记此言,便奔驰而去,径自来到父亲的所在地。其父见马惊喜,便一跃而上,轻轻地抚摸着爱马,以示久别长重逢的高兴。可马儿却一个劲地面向家乡方向悲鸣不止。父见状,疑是家中出事,使速骑马而归。秀女见父归,高兴不已,对如此通人情马儿,理工科是悉心照料。可观儿终日不食,喜怒无常。父亲见怪,便问女儿。女儿如实将事情的前后向父亲道明。父亲听后大怒,虽是爱马却怎能对爱女有非分之想。一怒之下,便拔箭交马杀死,并将马皮曝晒于院子里后,愤然离去。女儿见状,悲伤不已,来到院子,嘴里小声地说着:你身为家畜,何欲取人为妻?招此屠肃,何以自苦呢!谁料话音未落,马皮蹶然而起,卷女而去。其父得知,速回,并苦苦哀求,但爱女终未能回到老父身边。事隔数日,院子里的大树上突然出现很多蚕,其茧之大非同寻常。邻居取下饲养,其产量高出普通蚕数倍。这个故事,虽是不经这谈,但韶山意出家蚕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造作之物,合乎家蚕的起源。
  家 蚕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养蚕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古代早已将耕织并列,有“一妇不蚕或受之不寒”的说法。它不仅为万人驱寒送暖,而且是现代纺织,丝绸工业得以发展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生丝及丝绸制品又成了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仅如此,家蚕还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我国在公元前3世纪,即以盛产丝绸而闻名于世,许多丝织品都是通过西部经由中亚地区出口至欧洲。据资料记载,大约在公元3世纪时,我国的蚕种已通过移民传到了日本。此扣,日本的养蚕业的迅速发展,生丝出口一度曾成为日本经济的中枢。养蚕业引入欧洲大约在公元6世纪,相传有2位欧洲的修道士将蚕卵藏于竹枚里,从我国西部边境出境,带到了欧洲饲养。丝织品的流通促进了人员与文化的交流,形成了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一根银丝连结了东西方两个世界。因此,家蚕在中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一位千古不配的“文化功臣”。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家蚕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蚕丝蛋白由18种氨其酸组成,其结构相当复杂。利用这一特性,科学工作者将其加工成物膜、生物传感器、抗血栓性医用材料、人工皮肤用材料、药物缓释剂的载体、保健食品等,使丝绢蛋白身价倍涨,也为传统的养蚕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天然食品的王子――蜂蜜及其他蜂产品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其中工蜂专门从事外勤劳动,它们从鲜花中吸取其精华――花蜜,回巢后,亲口将其交给花蜜接收专员。坟事花蜜处理的蜜蜂从工蜂口中接受花蜜后,先贮藏于自己的蜜胃中,然后再用口器加工酿造,减少水分,并分泌一种酶,将原始中的花蜜分解为葡萄糖及果糖。一部分的葡萄糖进一步被分解为酸性物质。因此,蜂蜜的pH值较低,有利于防腐。
  蜂蜜中的糖类主要是单糖,在体内不必消化水解,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对人体是相当有益的,尤其坚一些消化机能差的老年人,婴幼儿和病人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蜂蜜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所以,自古以来,蜂蜜作为食品,既受天下百姓之喜爱,亦为富贵官人所青睐。蜂蜜除了直接食用以外,还被广泛地用于加工食品,如面包,糕点,蜜饯以及烹调等。蜂蜜酒是最古老的名酒之一,相传以前在欧洲,有新婚夫妇每天饮蜂蜜酒,为期30天的习俗,故称新婚首月为“蜜月”。近年蜂蜜在饮料业中也大出风头,在日本,蜂蜜柠檬饮料水面世后大受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消费量。由于蜂蜜用途广泛,需要量相当大。我国的蜂蜜产量大约在20万吨左右,其中1/3用于出口。
  花粉是养蜂业的又一重要产品。本书的其他章节中已经介绍了蜜蜂在植物传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蜜蜂也将花粉加工作为自身团存放在后足的“蓝子”里,携带回蜂箱喂养幼蜂并作糗
身的贮藏食品。一箱的蜜蜂一年大约往蜂箱里搬入10-40千克的花粉团。近看来
,蜂花粉作为保健食品颇受欢迎。市场上出售的花粉多为干燥后的花粉团,花粉的细胞壁一般完好无损,不易消化吸收,最好粉碎后再食用。花粉中还含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后加工成美容化妆品也颇为人们喜爱。
  蜂王浆是羽化初期的工蜂分泌的乳状物质,主要用于喂养幼虫。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蜂王浆具有刺激一长、延缓衰老的生理功能。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国际市场价格高达每千克1000多美元。我国每年出品量为1000吨左右,其中向日本每年出口400吨。可以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蜂王浆这类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高。
轻工业产品的佼佼者――产蜡昆虫
  说起产蜡昆虫,还需首先提一下蜂蜡。蜂蜡是由2-3周龄工蜂腹部的蜡腺分泌的类脂质物质,其产量约为蜂蜜的1.5%。蜂蜡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有贵人死后,将尸体涂上蜜蜂,浸泡在蜂蜜里,以保持长久不变质。也被广泛地用来制作蜡烛。现在,蜂蜡的最主要用途是化妆品,在欧美,教会用的蜡烛是蜂蜡的第二大用途。蜂蜡在工业上主要用作绝缘蜡布、润滑剂、涂料等;在医疗上用于牙科、丸药包衣等。
  白蜡虫是又一种重要的产蜡昆虫。它和蜜是安全不同的两类昆虫,属同翅目蚧虫类,与蝉、蚜虫等有亲缘关系。蚧虫类虫体一般都很小,口器特化成外针状,以此刺入植物的组织,吸取营养,因而多为植物尤其是林木的重要害虫。白蜡虫寄生于女贞属和白蜡树属的20多种植物,一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赵冬。3月中、下旬开始产卵,4月开始出现若虫。其初孵若虫一般寄生于叶片,待脱一次皮成2龄若虫后,转移到枝条,并固定寄生位置,不再移动。雄若虫在固定后四五天,体背面即布满分泌的白蜡丝,以后蜡质不断增加变厚。虫口密度高时,整个枝条全被白色蜡质覆盖。将被有虫蜡的枝条采集回收,经加工即可制得白色虫蜡。白蜡虫生产的虫蜡无臭、无味、熔点高、稳定性强,具有防潮、防腐、防锈、润滑、着光、经久耐用等性能,是石油蜡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轻工业、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白蜡虫作为一种经济昆虫,被大面积放养,所用寄主植物主要的女贞和白蜡树。
  紫胶蚧和白蜡虫属近亲,同是蚧虫类。当其幼虫将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后便固定不动,不久便开始从体壁上的紫胶腺分泌胶质。刚泌出的胶体为琥珀色的半流体,遇空气后逐渐变
硬。随着胶早不断生长发育,泌胶越来越多,以至全部把虫体覆盖起来,形成一个胶壳,对其自身起到保护作用。紫胶蚧不仅分胶质,也分泌蜡质。但其蜡质分泌量较少。紫胶的主要成分是紫胶树脂,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电气、像胶、油墨、木器、机械、医药、食品等200多种行业。
休闲娱乐的好帮手――钱饵昆虫
  周末假期,带上一根鱼杆,一张上椅子,跑到公园的幽静小河边,或近郊的鱼塘外,泡上几小时,领略一下姜太公的心情,可道是当代人休闲的一佳选择。其不限年龄,不拘必别,真可谓男女老少皆宜。一则可以休养身心,二则可以磨练意声,碰上好运气,还能增加一点口福。笔者生长在水乡,记得二三十年前,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常常悄悄地钻到别人家的护宅沟旁,芦苇丛中,垂钓上一个来小时,大小不论总能钓上一二尾鲫鱼之类的,为以蔬菜为主的餐桌上添一点荤味。当然那时谈不上休闲,主要是为口福。自那以后,笔者对垂钓总有一种特殊的情趣,至今每当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总忘不掉写上“垂钓”两字。
  大凡有垂钓经验的人都知道,垂钓能否有收获,鱼饵十分重要,对一些杂食性的鱼来说,虽然米粒、面粉团等也能上钩,可对一些肉食性的鱼来说,一般对鱼饵的要求较高,记得童时最常用的是蚯蚓,每当准备垂钓之时,就在家前屋后的潮湿处,挖些细小的红蚯蚓,装入空墨水瓶中带着。长此以片,不一定有找到理想的饵物。今天的城市里要去寻找合适的蚯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而鱼饵便成了商品。出售蚯蚓果然不错,但使用活蚯蚓并不十分方便。于是想到了昆虫,记得小时候曾用苍蝇去钓过喜浮地水面的白条鱼。在国外留学期间,与友人去山里溪流钓鱼是,也曾就地取材,从流水处的石砾上抓毛翅目的水生昆虫饵昆虫,当时笔者正在研究一种为害茶树的卷叶蛾,实验室里养了大量的幼虫。但此虫的老熟幼虫期仅五六天,化蛹后即不宜用作鱼饵,可利用时间太短。便动起了歪脑子,将多余的一部分实验昆虫用保幼激素进行处理,结果其他昆虫都已化蛹了,它们还在不紧是慢地取食,身体长得胖胖的,就是不化蛹,一直持续了好多在。正好我的导师要去别墅度暑假,带上了一些我特制的鱼饵,据说效果还相当不错,使用也很方便。以后每逢暑假前,我们总得为先生特制一点。当然这仅是研究之闲的小插曲,并没有真将此商品化。目前,外国已有类似的商品,其制作方法也大致相似。种类以苍蝇及蛾类幼虫为主,共有20多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娱乐休闲也会越来越注重,鱼饵昆虫的市场究竟有多大?现在似乎还难以预测。
昆虫资源的多渠道利用
  1、昆虫几丁质的利用。几丁质是构成昆虫体壁的主要成分。据推算,地球上平均每年的几丁质生产量有10-11吨,可以和纤维素匹敌。植物纤维素已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物中,但昆虫几丁质这一极大的资源却尚未被利用。其中固然有技术上的难点。主要是其分子结构比较牢固,可溶性极低。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几丁质利用的研究。目前已经利用有化妆品,在洗发膏中加入经处理过的几丁抽类化合物后,能使头发滑润而富有光泽。因此,昆虫还是人类美容的好帮手呢。几丁质还可以用作吸附剂,用来处理污水,其能力不亚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吸附材料,是未来环保产业的重要材料。几丁质也是一种有希望的医用材料,可用于制作手术用的缝合线、人工皮肤,还可加工成特殊的保健衣服,有助于人体健康。
  2、昆虫抗菌蛋白的利用。昆虫与人不一样,对于外来侵染物,不可能产生抗体实现免疫。但它对异物的侵入也并非熟视无暑,当感染细菌后,在昆虫的脂肪体、血球等组织里能形成特异的抗菌白。迄今为止,已有100多种抗菌蛋白被分离精制,其大部分来自双翅目及鳞翅目昆虫。由于抗菌蛋白能杀死特异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而倍受医药界的关注。也许是经常跑野外的原因,笔者身体不算强壮,但很少生病。即使稍有感冒,亦很很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倒不是收药症,只是想为以后留一条后路而已。因为现有医用
抗生素都存在抗药性的问题,经常使用后,即使加大剂量,药效也会明显下降。最近引起医务人员头痛的是黄色葡萄球菌,此菌是医院里常见的菌,本来致病力不高,且一般的抗生素对其都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受年老体弱、术后虚亏病人的二次感染,无有效的药物。昆虫抗菌蛋白与现有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不同,给治疗抗性病原微生物带来了曙光。
  3、昆虫性激素的利用。昆虫间谈情说爱并不需语言,通常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大多数情况下,雌成虫成熟后,即分泌一种特殊的易挥发的信号化合物,刊登征婚广告。而雄成虫则靠自己灵敏的嗅觉,感受信息,并根据信息的方位去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科学家们将这一习性应用于害虫报废
治,主要用法有3种。其一,用人工合成的害虫性激素监测害虫的发生,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其二是利用性激素直接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密度;第三种方法是将性激素散布于害虫发生的地方,以假乱真,使害虫迷失方向,导致无法婚配,可谓是其矛治其盾。在日本,茶卷叶蛾的性激素被加工成带状后放置于茶园中,能保持半年的效果。
  4、昆虫基因的利用。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遗传基因的克隆分析技术确立以来,以人类疾病的治疗与农作物品种改良为目的的生物基因克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昆虫基因的分柏主要以家蚕和果蝇为中心,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昆虫基因研究为我们从根本上理解许多昆虫特有的生物现象,利用昆虫资源开辟了一条新径,为经济昆虫的品种改良、害虫抗药性的治理等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昆虫基因尚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正等待着科技工作者去开垦和耕耘。
  昆虫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包括很多方在,如天敌昆虫,传粉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昆虫仿生,昆虫细胞,实验昆虫等等,在此不一一细述,可参考本书的有关内容。
天敌昆虫:植物的卫士
  人们常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形容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现象。在科学上,我们称之为食物链。例如兔子吃草,老鹰吃兔子,老鹰又被猛兽猎食。这样的例子无穷无尽。事实上,自然界里的每种生活都可能成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植物更是如此而已,10多年前,笔者曾以东京城郊的一片松树林作过为期1年的调查,发现有40多种昆虫取食松树的不同部位而生。松毛虫以松针为食,松大蚜吸松针的汁液,而松干蚧则从树干上吸取营养液等等。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正常情况下,数量并不多,且与松树和平相处,并不给它们带来什么为害,因此也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它们中的某些种类,如松毛虫可能迅速增加数量,将松针全部食尽,严重时松树枯死,造成为害。此时我们称之为害虫。在我国南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马尾松林遭受松毛虫的为害。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为什么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植食性昆虫不给植物带来太大的危害呢?这是因为自然界里存在着许多保护植物的卫士。它们夜以继日地劳动,取食为害植物的昆虫,使植食性昆虫的数量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我们常将此类生物称为害虫的天敌。害虫天敌很多,如鸟类、蜘蛛、昆虫等,其中要数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为丰富。据统计,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昆虫就有100种。笔者曾取食茶树的一种卷叶蛾进行了4年的连续调查。每周一次在茶园固定的样点上观察调查该虫的发育及数量变动状况,现场记录观察到天敌昆虫种类及数量,并每次抓回一定量的卷叶蛾幼虫,在实验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记录从卷叶蛾幼虫,共发现了30种。正是这数十种天敌昆虫及蜘蛛、鸟类等其他天敌的共同作用,使茶园中卷叶蛾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将其分成二大类。也就是捕食性昆虫与寄生性昆虫。前者将抓到的饵物咬死后取食,后者一般将卵产于饵物的体内,当幼虫孵化后,从中吸取营养,发育至一定阶段后才从饵物体内钻出,并致寄主于死地。常见的捕食性昆虫有瓢虫、步甲、螳螂、蚂蚁、捕食蝇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则多为膜翅目的寄生蜂及双翅目的寄生蝇。
植物的装甲卫队――瓢虫
  在人行道旁的绿蓠丛中,家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种肩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它就是瓢虫,是植物忠诚的铁卫卫士。19世纪的中后期,美国的柑橘遭吹棉蚧为害,给果园经营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1888-1889年从大洋洲引进澳洲瓢虫,不久就完全控制了吹绵蚧的发生,并形成了稳定的群落,直至现在,澳洲瓢虫对吹绵蚧仍然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在人类利用敌防治作物害虫的历史上,写下了载入史册的光辉篇章。自此之后,瓢虫被应用于多种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
  票瓢虫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昆虫,成虫的移动范围较大,当一个地方的饵物全部吃光后,首先在周围爬动搜寻食物,如久未发现饵物,即飞离原处寻找新的饵物。成虫一般将卵产于饵物的附近,边取食营养边产卵,寿命较长。幼虫孵化后即能自己寻找饵物捕食。瓢虫的食量因虫龄而异据观察七星瓢虫的幼虫每天的蚜量为1龄11头、2龄38头、3龄61头、4龄124头,成虫平均每天能吃100头左右棉蚜。上海昆虫研究所曾进行过应用龟纹瓢虫防治温室蔬菜蚜虫的实验。在和产茄子的塑料大棚里,每星期释放数百头瓢虫成虫,较长时间有效地控制了蚜虫的增长。并且在现代戏化自探温室内,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难,发现即使在蚜虫密度很低的情况下,瓢虫的成虫也能产卵繁殖,并能耐温室内完成整个世代的发育,为温室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蜜蜂的启示
  蜜蜂除了带给人类蜂蜜、辛勤传授花粉外,其蜂巢使建筑学家大受启发。蜂巢是由许多六角形柱状体的窝按照严格的顺序配置构筑起来的。六角形柱状体在建筑学上是一种最经济的形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开头的窝具有最小面积和最大容量的特点,所以建房所需的材料也最少。蜜蜂不愧为节约的“标兵”,它使人类在建造房子时收益非浅。
植物的航空卫队――寄生蜂
  除了上述的捕食性昆虫外,寄生性天敌也是保护植物免受敌害的生力军。寄生蜂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它有2对薄而透明的翅膀。与捕食性昆虫不同的是一般都是成虫积极地在飞行中粗略地搜寻寄主所在场所,然而停下来仔细地寻找寄主,当发现寄主后,将卵产于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寄主的营养,和寄主共生一段时间后才使寄主死亡,不能主动寻找饵物。寄生蜂种类很多,分别寄生于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以上述的茶卷叶蛾为例,仅在一个茶园中就采集到了22种寄生于11种寄生蛹期。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种茶卷叶蛾的蛹寄生蜂――广大腿小蜂。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广大腿小蜂后足的腿节特别粗大,因而虽体小,却显得很结实。它的寄主范围广,已知的有100多种,一般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昆虫的蛹。在茶园里,它主要寄生茶长卷蛾。成虫一般在相接触的叶片间越冬,当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便开始活动,此时正好是越冬代茶长卷蛾的蛹期。但广大腿小蜂经较喜欢高温,春天的活动不太活跃,加之温长的寒冬,一些个体不免夭折,越冬后的广大腿小蜂的种群密度一般较小。因此对越冬代茶长卷蛾的寄生率较低。影响不大。随着气温升高,该寄生蜂的活动能力加大,在夏季寄生率最高能达到50%以上。在寄生蜂羽化的高峰期,茶园里常可看到很多广大腿小蜂在离树冠不高的地方,时而低空肋旋飞行进行空中探查,时而降落到叶层中步行搜索。茶长卷蛾为了避开天敌的攻击。将叶片织成蛹苞后,在其中化蛹,即使如此,它们也斗不过广大腿小峰高超的侦察技能。一旦发现敌情后,广大腿小蜂即用口在蛹苞上咬一个直径1毫米左右的小孔,然而将其腹部末端插入孔中,再伸出针状的产卵器,将卵产于寄主蛹的体内。尽管茶长卷蛾也会死命地摇摆蛹体,作顽强的抵抗,但此时已有时过晚。
  产于茶长卷蛾的广大腿小蜂的卵经过1-2天后即孵化,幼虫取食寄主蛹
的营养而生长发育,并在寄主蛹体内化蛹,大约经过3个星期左右,新的广大腿小峰的成虫便羽化而出,开始自由地飞翔生活。对于一头新羽化的雌成虫来说,其头等大事是最大限度地繁殖自己的子孙,即尽可能多地寄生更多的寄主。如果此时此地有足够多的茶长卷蛾的蛹存在,那么它们最好的策略是说快地将自己的全部能量用于繁殖,尽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产卵寄生的任务。因为,拖延时间,就会增加遭遇天敌的危险。但如果此时此地没有合适的寄主,将能量过多地用于繁殖,是一种浪费,有可能导致在遇到合适的寄主之前,即因能量耗尽而终生遗憾。笔者的研究表明,广大腿小蜂在温长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已经学会了自我调控。当它们经过一番调查,确定其周围有足够的寄主时,便将自己处于一种良好的繁殖生理状态。反之,即将自己的大部能量用于维持生命,以等待寄主的出现。一旦适量的寄主出现后,它们又迅速地将自己的生理状态转变为繁殖的确状态。
微妙的“三角关系”
  植物在一生中要遭受多种植物性昆虫的为害,受尽磨难。二者为敌我关系。而天敌昆虫攻击取食植物的昆虫,它们间同样也是敌我关系。因此,对植物来说,天敌昆虫是敌人的敌人,即可视为朋友。近年的科学研究表明,在植物、植物性昆虫、天敌昆虫的“三角关系”中,当植物受到某种生物侵害时,并非完全被动地等待天敌为其除害,而往往积极地发布一定的信息,召集它的卫士,以帮助其歼敌。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玉米、粘虫、小茧蜂系统作了周密的研究,发现当玉米受到粘虫的为害时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小茧蜂以此为线索,找到粘虫,实施攻击,完成寄生的全过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化学物质只有在比较小的粘虫幼虫为害时才会产生,老龄幼虫为害时,则不产生。一般来说,老龄粘虫的取食量远远大于低龄幼虫。那么植物为什么不积极地产生诱引物质,去吸引寄生蜂攻击呢?原来,小茧蜂产卵于粘虫体内后,经孵化,幼虫发育长大后咬破粘虫穿出体外化蛹,这段时间大约10天左右。在寄生蜂幼虫穿出体外化蛹前,粘虫外表与未被寄生者相差无几,照样取食植物,当然取食量会明显减少。当小茧峰寄低龄粘虫后,一般在粘虫进入6龄后,寄生在体内的小茧蜂幼虫即破腹而出,使粘虫死亡。其间粘虫的取的取食量仅为非寄生粘虫取食量的1/3。因此,植物吸引寄生蜂攻击若龄粘虫能为自己带来利益。但如果小茧蜂寄生老龄幼虫,本来即将化蛹的粘虫非但不马上死去,相反会继续取食,直至寄生蜂幼虫钻出体外为止,使其比未被寄生粘虫的食量还多。也许植物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的。由此可见,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这一特殊的“三角关系”中,植物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地位。它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雇用卫士,抵御敌从的攻击。
食用昆虫: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依、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到了解决,人们已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在食品的需求方面,也开始由量向质及其品种的多样性转变,许多自然型、功能型、保健型食品应运而生,获得了市场搏斗睐。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问题仍然是当今乃至21世纪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的长期人口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要解决如此之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光靠现在常用的粮食及蛋白资源是不足的。由于上述原因,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地探索粮食、畜产物增产的途径,并试图寻找新的蛋白资源,而昆虫则被视为未来食品中动物蛋白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说到吃虫,也许有人会感到恶心。其实大可不必,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都有过吃虫的经历。夏天,无论怎样仔细清洗,青菜上总不免带上一些青虫、蚜虫,就是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饭里,也难免有一些主虫
。当然,这些昆虫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们的肚子里的。如果当你读完本文之后,若能有意识地堂堂正正地品尝昆虫,也许能给我们的饮食生活增加一份新的乐趣。
昆虫食品充满营养
  昆虫身体的营养成分与我们日常吃的肉、鱼很相似,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构成。因此,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昆虫都有。就拿蛋白质来说,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很多种类能达早体干重量的60%以上。不仅量多,而且质优。据分析,蟋蟀的蛋白质可以与大豆蛋白媲美。当然大多数的昆虫蛋白与牛肉等动物蛋白相比,则略显逊色,主要是因为昆虫体表中含有人所不能消化的几丁质蛋白。倘叵将几丁质除去,则昆虫能为人类提供与肉类相近的蛋白。
  大家知道脂肪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在昆虫体内,有很多脂肪体存在,但它不同于高等动物,是由脂肪细胞组成的,不仅贮藏能量,而且也是合成蛋白质的组织。当然昆虫的脂肪含量因种而异,一般来说,白蚁、鳞翅目幼虫的脂肪含量较高。人们通常认为在动植物中,除了猪肉以外,要数大豆的热量最高。为每百克1860焦耳。可是有人分析昆虫含热量的结果表明,在被分析的昆虫中,一半种类的热含量超过了大豆。另外,昆虫脂肪中的胆固醇含量很低,是一种良好的健康食品。
  此外,昆虫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例如蜜蜂幼虫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是一种鱼肝油中该成分含量的10倍。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昆虫体内包含了大量的人体必需的无机矿物质成分。因此,昆虫是一类营养成分全,价值高的食品。
食虫习俗遍及世界
  食虫习俗在世界上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宗教的戒律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地区基本不吃昆虫,有的甚至明令禁止食用昆虫。因此,食用昆虫的习惯也是因国家,民族、宗教而异。总体来说,世界各大洲都有食虫习俗,但尤以亚洲、非洲、美洲为盛,如果以此为食虫的发达区域的话,相比之下,欧洲可谓是食虫的发展中区域。亚洲则以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食用昆虫最为盛行,其周围的老挝、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韩国、包括我国在内也有相当的普遍性。而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则因宗教、或者本来就不太食用动物等原因,很少食用昆虫。总之,各国的食虫习俗不一,在此,让我们共同领略一番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1、食虫习俗在泰国。泰国自古以来食用昆虫的习惯比较普遍。尤其是佬族人较喜欢食用昆虫。由于他们食用粪虫、蛆等而被傣族人称作“恶食家”。正因为他们经常食用昆虫,因而体力充沛,成为贵重的农业劳动力。对于泰国的食虫风俗,曾经有少少研究人员颇感兴趣,本世纪30年代初,英国人作过专门调查,并对傣族及时佬族人的食物构成作了比较。发现傣族人的食用蛋白质主要依存鱼与豆类,量稍少。而佬族人的基本食物与傣族相似,但由于经常食用昆虫,弥补了蛋白质的不足。即使在今是,佬族人居住较多的泰国东北、北部地区,仍然有相当的昆虫被食用。现在泰国被食用找对象昆虫主要有蝗虫类、蟋蟀类、蝼蛄、螳螂、膜翅目的蜂类、蚂蚁、鞘翅目的龙虱、天蛾、木蠢蛾以及白蚁、蜻蜓、蝇类等。大多数食用昆虫都是野外自然发生后被采集而食。昆虫也很少发生。因此,旱季时,市场上也较少见到昆虫出售。雨季时则街头小巷随处都能见到。其中,大型水蝽及带金果蝇已被人工养殖,故不分季节随时都能购买到。
  2、食虫习俗在中国。在我国昆虫作为美味佳肴。登上餐桌,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人们已开始烹食昆虫,据文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将蚁酱作为天子的馈食。除此以外,还有蝉、蜂等昆虫供贵族阶层享受。在其后的文献中,亦有许多食用昆虫的记载。如《农政全书》就有在蝗虫大发生的区域,人们蒸蝗而食的记载。《食用本草》、《本草纲目拾遗》、《物理小识》中则分别有食用家蚕幼虫、天牛及龙虱的记载。当然在中国曾经牺牲于人口的昆虫远不止上述数种。仅《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述了21种药用昆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52种,《本草纲目拾遗》又补记了11种,共记载了84种药用昆虫。虽然是药用,但工食同源是我国的传统思想方法,想必神农们是从当时普遍食用的昆虫中选择部分有药用效果的虫为药用昆虫的。事实上,这些古代医药书籍中记载的许多昆虫,时至今日,仍然被人们视为补品而出现在虎餐桌上。近年出版的《中华天然补品资源大辞典》中就记录了20种昆虫,其中有蝗虫6种、螳螂4种。
  蝗虫之所以被人们宠爱,是因为蝗虫既容易食用,又美味可口。而且与我国历史上频发蝗灾有一定关系。从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的2642年间,蝗虫成灾的年份达796年之多,每次蝗灾,明代的艇光启曾提介食用蝗虫,认为此举既除害,又佐食,何乐不为。
  当今中国食用昆虫的习俗语,无论从种类或数量为说,南方都要胜过北方。在云南、广西、等地,蝗虫、蚂蚁、家蚕、白蚁、蜂、竹、象,在广东,龙虱、在福建客家区天牛的幼虫都被广泛食用。在江浙一带。炸蚕蛹则曾在蚕家招待客人的特色菜肴。在北方则订是柞蚕。柞蚕本来用于生产蚕丝,由于其体大营养丰富,又没有家蚕蛹特有的桑叶味,因而被美食家们青睐,常常成为酒宴上的佳肴。又因柞蚕以蛹越冬,极易在冬天保鲜贮存,成了一些人冬天的时节令野味。
  蝉是一种为各地普遍食用的昆虫,亦称知了。笔者出生于苏北,薄荷曾是当地一种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当知了鸣叫不停的夏天,正是蒸溜薄荷油的季节,记得正值童年的我和小朋友们,常常在中午大人们午体时候,用早已准备好的蜘蛛网,轻手轻脚地靠近有知了鸣叫的杨树,用突袭的方式逮住猎物后,在薄荷炉下烤上几分钟,便塞进嘴里,其胸部肌肉的香味至今令人难忘。
  3、食虫习俗在日本。有据可查的日本食虫史早见于公元918年的《本草和名》,其中记载了蚱蜢等4种昆虫。到了江户时代,有关食用昆虫的记录有所增加,但仍以蝗虫为主,除此以外,有龙虱、木蠢蛾、蜂等。70多年前,有一学者曾对日本的食用及药用昆虫作过调查,共记载了55种食用昆虫。其中膜翅目14种、鳞翅目11种、直翅目10种、鞘翅目8种及其他一些目的昆虫。以长野县为最多,共17种,其次为山口县的12种,山梨县10种。
  蝗虫在所有的食用昆虫中最出风头,《食生活》杂志在40年代曾专门载文介绍美味的蝗虫料理。当时是战乱之中,粮食短缺或许是媒体介绍食用昆虫的原因之一。当时除蝗虫外,家蚕也是主要的食用昆虫。今天,日本可以说已经进入丰衣足食的时代,因饥而食昆虫已完全不必,即使这样,每到秋高气爽之际,加工好的蝗虫仍常出现在店头,并受人欢迎。尤其是地方车站专门卖礼品的店里最常见,专供游客作为纪念品购买。有时在东京中心的百货大楼或超市里能买到。加工方法有煮、油炸、烤等,有罐装的、也有塑料泡沫盒包装的。其虫源以前主要来自在日本的水稻产区,但近年因种种原因,本国货源已供不应求,分别从加拿大、中国、韩国等地进口蝗虫。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还有蜂子、家蚕蛹、一种水生毛翅目昆虫、蝉等,一般都为罐装加工品。
  4、食虫习俗在墨西哥。墨西哥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食用昆虫大国。据该国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调查,墨西哥食用昆虫的种类多达303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墨西哥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所消费。
  墨西哥食虫历史悠久,在300多年前的文献中,就已经详细记载了墨西哥人吃水生椿象、蚂蚁和蝗虫的习惯,特别是蚂蚁,不仅是古代阿斯物克皇宫里的美味食品,而且也是宗教庆典上进贡上帝的首选佳品,直至今天在城市高中级饭店里还能品尝到蚂蚁的料理,如油炸蚂蚁、油炒蚂蚁等,一般以幼虫为主,单介在10美元左右。在饭店菜单上常出现的还有一种木蠢蛾的幼虫,其烹调法不一,有油炸、炒、煮等,价格与蚂蚁幼虫相近。现在,在墨西哥市场常见出售的昆虫除上述两种外,还有蝗虫、水生椿象等。
昆虫佳肴吃法多
  最简单是食虫方法是生吃,也许稍有点不文明,但能真正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昆虫味道,因而在世界各地不乏生食昆虫的习俗。被生食的常见种类有天牛、木蠢蛾、白蚁等驻食木材昆虫的幼虫,蜂类的幼虫以及蝗虫、蝉、龙虱等。虽然昆虫中有毒的种类不多,生吃新鲜的活虫,一般来说问题不大,但是昆虫的体表及肠内有很多微生物,有的还有寄生虫存在,从卫生的角度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食用昆虫时,也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烹调。常见的食用方法有烧烤、油炸、炒、煮等。
  烧烤是最简单的烹调方法。较原始的方法是在野外用落叶、枯枝等点燃一堆火,将抓到的昆虫投入火中,待烤熟后,即可食用。较现代的方法是用烤炉、铁板等工具,如同烤牛羊肉一样,将昆虫串在竹针上烧烤,也可用植物的叶片等将昆虫包住进行间接烧烤。经烧烤的昆虫具有特别的香味,且保持了昆虫的原味。适用于烧烧的常见昆虫有蝗虫、蝉以及蛾类的成虫等。
  油炸也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烹调方法,在我国的养蚕农区,炸蚕蛹是一道并非罕见的菜肴,它香脆可口,和油炸花生米一样,曾是人们下酒的佐菜。适用于油炸的种类除鳞翅目的蛹以外,还有膜翅目的幼虫以及一些虫卵等。在广州的酒家里,有一道名叫椒盐桂花蝉的菜肴,即为油炸后加一些调料制作而成,使用的材料除了蝉以外,还有水蝽、竹象等。在山东,、蝉的幼虫也常被油炸后端上眍桌,用来招待客人,据笔者一位品尝过其味的朋友介绍,味道确实不错。在福建客家地区,当地人在冬小麦季劈此时,将蛀食马尾松的松天牛幼虫捡起,油炸后稍撒些盐食用,其味道不亚于肯德基的炸鸡腿。
  炒是中国菜中使用较多的烹调方法,昆虫也不例外。在云南,常将蜂子炒蛋,使用的材料不仅有蜜蜂的幼虫,还包括各类胡蜂的幼虫,市场上常有新鲜野生蜂巢出售。除此以外,蚂蚁及鳞翅目的幼虫、蚕蛹等也常被炒而食之。不仅中国,国外也是如此,在墨西哥的高级餐馆里,就可品尝到一种蝶类幼虫与蔬菜炒制而成的佐菜,大概是其材料来之不易的缘故,价格比牛排还贵。
  如前所述,将蝗虫蒸煮后食用,是我国文献中早有记载的事例。即使今天,煮这一烹调手法也常被用于昆虫的料理。在日本,将稻蝗加入酱油砂糖及其他一些调味料煮制后,加工成罐头销售。用同样方式加工后出售的还有蜜蜂的幼虫、蚕蛹及一些水生昆虫。
  此外,还有将昆虫加工成食品,例如昆虫糖、昆虫酒、昆虫点心等。也有将昆虫加工成粉末后,用于制作各类料理及食品。
  不管哪种食用方法,一定要选用新鲜的材料,不能食用腐烂变质的昆虫,因为,昆虫死后,其体内及体表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给食用者带来为害。另外,刚抓来的活昆虫可稍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将肠内食物充分排泄后食用为好。
餐桌昆虫有新途
  至今,昆虫的食用绝大多数还局限于自然发生在昆虫的利用,且具有地方性、风俗性。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对昆虫的厌恶心理,要想使昆虫的食用得予普及,有必要改变意识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地的食用昆虫倡导者们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其中之一是进行昆虫品尝会。1996年夏天,我国的昆虫学们者在某农业大学设了一场昆虫宴,当“嫦娥戏水”、“天女散花”、“赤眼双爆”等十多道菜肴端上餐桌时,令与会者惊叹不已,大饱口福。
  尽管天然的昆虫蛋白资源十分丰富,但要作为食用加以推广,光造野外采集,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科学家们正在考虑像养蚕一样,大量养殖食用昆虫。加拿大的学者以一种甲虫为材料,在实验室里用面粉作饲料,大量繁殖后,将其幼虫加工成粉末,加入面包、香肠等食品,获得了食客们的好评。如果昆虫的形状让一些人讨厌的话,那末在昆虫粉末加工食品也许是今后食用昆虫的一条新出路。
  此外,有人也设想在实验室大量培养昆虫细胞,以此作为一种未来的动物蛋白源。也有人将昆虫加工成各种调味品进入市场。由此看来,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食用昆虫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也不会为期甚远了。
药用昆虫:医药行业多立功
  人们通常只知道在昆虫王国中,蚊虫、苍蝇、蝗虫、蝉螂、跳蚤等害虫给人类带来了疾病和灾难,但即很少了解它们在医药的应用领域为人类战胜疾病而做出的特殊贡献。
  昆虫作为药物治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最早的文字《周礼》记载。“五药,草本虫石谷也”。可见古代人们已认识到“虫”是药材之一。《神农本草经》列出的虫药就有29种,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将虫药扩充到106种,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医的药用昆虫达300种之多,如蚂蚁、蜜蜂、蟑螂(卵荚)、蝉壳、斑蝥、螳螂、家蚕和苍蝇等昆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医已知道用蝇蛆来清理伤员的伤口。但直到80年代,对节肢动物的毒液民具有的广泛治疗作用的报道,才吸引科学家对现代医学昆虫学的研究。目前,科学家普遍认识到,在那些令人讨厌的危险的小动物内确实隐藏着难以预测的医学发展机会。现在全世界有几十家医药大公司每年花费上亿美元,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上千种昆虫的提取物进行抗感染、神经血管病、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试验。
蝇类贡献非凡
  一头苍蝇可携带六百万个细菌,但它自己却很少被感染。科学家发现,苍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虫会合成抗菌素,使其对病原体具有免疫作用。黑蝇、肉蝇体内产生4种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杀伤力的蛋白。3种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蛋白。科学家正高法从中提取这些蛋白,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人工合成抗菌蛋白,再在哺乳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最终达到治疗人体微生物疾病的目的。
  果蝇将会帮助人类实现“长命百岁”的夙愿。加州大学罗期斯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果蝇的生命可延长一倍。即从60天延长为12天。罗斯教授是第一个以果蝇作为实难材料,并利用进化论技术探索衰老演变理论的科学家。实验结果表明,最长寿的果蝇已相当于人活200岁了,目前试验已转向老鼠和一些高等动物身上。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曾报道,鹿蝇体内有一种叫Ch
rysoptin的蛋白,可扩张血管、防止血块的形成,是治愈“脑血栓”的药源。
  日本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证实苍蝇释放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可治疗人类的骨质疏松症。研究人员是用一根蘸有大肠杆菌的针刺进苍蝇体内后,在流出的化合物中发现这种生理活性物质的。这种取名为“5-S-GAD”的物质具有阻碍蛋白质磷氧化酶作用。蛋白质磷氧化酶能促使骨髓细胞分化为损害骨质的破骨细胞和复制癌遗传基因等。骨质疏松症就是破骨细胞作用活跃导致发病的。
  中美科学家正合作开发从家蝇体内提取的高分子物质――几丁聚糖,它在医疗保健中被称为继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之后人体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巧用蚊虫以毒攻毒
  蚊虫每年使300万人死于疟疾。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从墨蚊体内提取出一种叫作TMOF的肽,可阻止蚊虫的消化酶――胰蛋白酶的生物合成。由于无法消化食物蚊子会饿死,而且卵在没有被消化了的血液的情况下不能生长,因此蚊虫也无法繁殖。TMOF是蚊虫本身自然产生的,蚊虫就很难像对付农药那样逐渐地产生抗性。这种以毒攻毒的疟疾控制策略具有生大的医疗意义。德国科学家从按蚊睡腺中发现一种化学物质,具有抗梅毒的作用。
蟑螂疫苗抗过敏
  科学家对蟑螂体内发现的一种疫苗进行实验,这种疫苗对人类某些罕见的过敏症有一定的医疗效果。研究人员吉尔伯特指出,2%-3%的严重过敏物质来自于蟑螂,如果我们过敏的疫苗,对饱受过敏症折磨的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蟑螂在医药中的首次应用,也将给它们一次难得的得的重估其价值的机会。
蚕与金龟子是良药
  日本家林水产省蚕丝昆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金电子幼虫所发出的性信息素与对人体有消炎阵痛作用的生物碱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结构。该所从30多年前发现蚕蛾信息素至今,已从1300多种昆虫中鉴定出100多种性信息素,这次从金龟子幼虫分离出的性信息素对人类开始消炎阵痛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蚕丝是很利用价值的医用材料。蚕丝加工成丝素膜后可用于测定糖尿病人的血糖值和诊断早期癌症。丝素膜还可应用于人造皮肤、人造血管和人工肺制造;蚕丝经特殊处理后是最为理想的医用缝合线和人工骨骼的原材料。
  雄蚕蛾的成虫体内有细胞色素C,脑激素、脱皮激素、保幼激素、黑化激素、维生素B1和叶酸等。雄天蛾体内分泌的脑激素是用来调节活动的,人体服用含脑激素的药物可延缓衰老。国外科学家已将生物工程技术运用到昆虫研究领域。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流行性感冒病毒的HA蛋白质遗传基因插入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后,然后感染家蚕,使其产生HA蛋白质。用该法可生产预防流行性感冒疫苗。
蜜蜂浑身是宝
  蜂皇浆是人们抗衰老的主要保健药品,它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类固醇、活性肽、脑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等,可以对人世间体代谢起调节和平衡作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延缓人体衰老过程。美国蜂疗学会最近一项研究报告说,蜂毒对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抑郁症、慢性疲劳症、带状疱疹、皮肤癌等病有疗效。蜂毒具有对神经节的阻断作用,其镇痛指数高于安替比林,镇痛消炎作用是消炎痛的70倍,对神经性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良好的疗效。
天然保健话蚂蚁
  蚂蚁是传统的天然药物,它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除了三磷酸腺苷(ATP)、草体蚁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人体必需的物质,还有类固醇,如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P等对人体生理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蚂蚁具有广泛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微型动物营养库”和“天然药物加工厂”。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慢性病。科学家经抽样化验后得出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体缺锌有关,所以补锌是治疗的重要手段。蚂蚁体内含锌量是所有的动植物中最多的,估计每千克量蚁含锌110-220mg,药用蚂蚁治疗类风温性关节炎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科学家发现,类风温性关节炎可能是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实验证明,蚂蚁能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对T细胞起免疫调节、平衡作用。
  食用蚂蚁对乙肝病人疗效显著。乙肝病人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而骊蚁对病理性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可使高于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降低,使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明显降低。食用蚂蚁还可提高白细胞介素-1和T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具有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抗病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此外食用蚂蚁可增强肾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天然药物。英国一家制药公司生产“蚂蚁抗菌素”类药物,其原料是从蚂蚁的分泌物中提取的。蚂义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素,可以抵抗多种致病的细菌,特别对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有较好疗效。
虫蛋白的妙用
  卷心菜尺蠖的幼虫蛋白可用于许多药品质疫苗的生产和制造;甲虫和蚜虫的蛋白质具有抗冻作用,将会被应用于临床组织和细胞移植手术中;蚁可治高血压、风湿病和乙肝等病。
白蛉的免疫抗体
  利什曼病已使1200万人感染。美国免疫学家泰特斯从白蛉唾液中提取出一种免疫抗体,现处于灵长类的试验阶段;日本资生堂研究人员发现白蛉唾液中还有一种叫Maxadilan的物质,它是比目前任何一种心血管药物都强500倍的血管扩张物,若制成药物,可疏通动脉血管并能促进毛发生长。
“变态”的蝙蝠蛾幼虫
  中药中有一味药材叫冬虫夏草,也称虫草。古人说它冬天是虫,夏天成草,冬天又变成虫。冬虫夏草产于西南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如在四川、青海、西藏、贵州等省份。冬虫夏草最早见于药书《从草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18世纪20年代,法国的一个科学考察队在我国西藏发现了冬虫夏草,100年后英国植物学家才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属囊菌纲,麦角目,虫草属,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在雪线以上的高原山区,只有少数几咱蝴蝶、蛾子的幼虫的日子过得并不舒服,它们的寄生者――虫草菌发现蛾子的幼虫后,便会粘附在幼虫的表皮上,钻入体内萌发成菌丝体,不断分解幼虫体内的器官,吸取养分。从冬天到第二天春天,菌丝体已慢慢将幼虫体内的营养物质淘个精光,此时蝙蝠幼虫变成了一具僵虫。菌丝从僵虫的头部钻出来,伸出地表。到了夏天它长出棒捶状的子座,就像一根草,渐渐形成囊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飘散,当散落到蝙蝠蛾幼虫体上,它们就继续侵吞虫体。冬虫夏草其实是一种在冬天吃了虫、夏天才长出来的菌,它外壳是一条虫,实际上是一种真菌。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的营养极丰富,含草酸、虫草素、甘露醇、生物碱等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补肺、益肾、止血等功效,被誉为“南方人参”。最新研究还发现,冬虫夏草中的草素有抗癌细胞增生的特殊作用。
  在昆虫王国中,对人类有用的称益虫,反之则称为害虫,但是从医学的角度看,益虫和害虫只是相对而言的,有些十足的害虫却能治病救人,大自然就是如此神秘莫测,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用与众不同的眼睛去探索出那些奥秘。各国科学家对医药昆虫学的前途充满信心,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昆虫医疗产品问世。或许,治愈人类致命疾病的药物,就来自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动物。
植物引虫有方
昆虫媒术多样
  植物开花结实,为我们提供了食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植物开花结实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外力的帮助,进行花粉授受,其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要数虫媒与风媒。所谓虫媒,即昆虫为植物充当红娘,传送花粉,使植物完成交配结实的过程。当然,昆虫为植物传粉也并不是无私的授助,它们通过这一行为从植物那里获得报酬――花粉、花蜜等食物,使自己得以生存与繁衍。在植物与传粉昆虫这一共生系统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植物与传粉昆虫为了实现各自的自身利益,形成了多样的吸引和利用对方的生存战略。
  早媒植物为了让更我多的昆虫为自己服务,首先要将昆虫吸引到花上来,所以植物的花一般都色泽鲜艳芬芳。然而只靠色彩、香气等广告手段,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很难长期诱引传粉昆虫的。因此,大部分虫媒都以某种形式为服务者提供一定的报酬。有些以分泌花蜜的形式来招引食客;有些则生产大量的花粉;也有些则各传粉昆虫提供一些能成为昆虫信息素材料的气味性物质,或向昆虫提供一些树脂等营巢材料。
  除了吸引较多的传粉昆虫为已授粉外,为了实现异花授粉的目的,最好希望访花者接下来的去处为同种异株植物。因此,植物还必须控制报酬量,若分泌的花蜜量太少,来访者不足的话,授粉效果当然不好。但如果花蜜量分泌过多,一朵花的蜜量已经满足访花者要求的话,来访者就不会继续它的服务,导致授粉效果下降。
  植物的花形构造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重要性状。对于传粉者来说,取得花蜜的容易程度取决于花形,尤其是蜜腺的位置。有些植物具有细长的筒状花,花腺位于花的里面。对于这样的花,只有口吻长的昆虫才能吸吮花蜜。有的植物则具有皿状花,蜜腺露于外面,因而即使口吻短的昆虫也能利用。具有此类花的植物有时为了限制利用花蜜的昆虫种类,只在特定的时间带分泌花蜜。正是这样,植物使用各种手段来选择自己意中媒人。
  而作为媒人的昆虫,也是千姿百态,各具千秋。它们对报酬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些蛾类羽化时已具有成熟的卵巢,这时昆虫仅是为了自身活动所需的能源而利用花蜜,所求量及时间都有限,因此它们干起活来也是三心二意,虽上门说媒,即没有热情,成不成与已无关。此类媒人一般不太受到植物老太的欢迎。有些社会性昆虫为了维持种群及哺育幼虫,需要长期利用大量的花蜜,花粉,因此它们必须辛勤地劳动,充当起专业红娘,一次又一次地上门,不厌其烦地说情,有时甚至挨门串户地家访,其传授花粉的成功率高,故获得者报酬也丰厚。
  正因为昆虫为植物作媒的目的不同,所以采取的获得报酬的战略也不同。蜜蜂、能蜂等社会性昆虫从种群整体来看,能利用很多种类的花,但对每只具体蜂来说,一般仅访问为数不多的种类将花的种类
限于一定范围。并通过学习行为,掌握进出花的方法,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访花数量,能提高彩蜜效率。有的昆虫为了提高彩蜜效率,将利用的植物种类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于专一化,这样就会在同种花之间连续采蜜,其结果是植物授粉效率得到了提高。而花蜜需要不大的鳞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则往往随机地访问多种花,因此作为传粉昆虫效果相对较差。
植物引虫有方
昆虫媒术多样
  植物开花结实,为我们提供了食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植物开花结实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外力的帮助,进行花粉授受,其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要数虫媒与风媒。所谓虫媒,即昆虫为植物充当红娘,传送花粉,使植物完成交配结实的过程。当然,昆虫为植物传粉也并不是无私的授助,它们通过这一行为从植物那里获得报酬――花粉、花蜜等食物,使自己得以生存与繁衍。在植物与传粉昆虫这一共生系统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植物与传粉昆虫为了实现各自的自身利益,形成了多样的吸引和利用对方的生存战略。
  早媒植物为了让更我多的昆虫为自己服务,首先要将昆虫吸引到花上来,所以植物的花一般都色泽鲜艳芬芳。然而只靠色彩、香气等广告手段,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很难长期诱引传粉昆虫的。因此,大部分虫媒都以某种形式为服务者提供一定的报酬。有些以分泌花蜜的形式来招引食客;有些则生产大量的花粉;也有些则各传粉昆虫提供一些能成为昆虫信息素材料的气味性物质,或向昆虫提供一些树脂等营巢材料。
  除了吸引较多的传粉昆虫为已授粉外,为了实现异花授粉的目的,最好希望访花者接下来的去处为同种异株植物。因此,植物还必须控制报酬量,若分泌的花蜜量太少,来访者不足的话,授粉效果当然不好。但如果花蜜量分泌过多,一朵花的蜜量已经满足访花者要求的话,来访者就不会继续它的服务,导致授粉效果下降。
  植物的花形构造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重要性状。对于传粉者来说,取得花蜜的容易程度取决于花形,尤其是蜜腺的位置。有些植物具有细长的筒状花,花腺位于花的里面。对于这样的花,只有口吻长的昆虫才能吸吮花蜜。有的植物则具有皿状花,蜜腺露于外面,因而即使口吻短的昆虫也能利用。具有此类花的植物有时为了限制利用花蜜的昆虫种类,只在特定的时间带分泌花蜜。正是这样,植物使用各种手段来选择自己意中媒人。
  而作为媒人的昆虫,也是千姿百态,各具千秋。它们对报酬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些蛾类羽化时已具有成熟的卵巢,这时昆虫仅是为了自身活动所需的能源而利用花蜜,所求量及时间都有限,因此它们干起活来也是三心二意,虽上门说媒,即没有热情,成不成与已无关。此类媒人一般不太受到植物老太的欢迎。有些社会性昆虫为了维持种群及哺育幼虫,需要长期利用大量的花蜜,花粉,因此它们必须辛勤地劳动,充当起专业红娘,一次又一次地上门,不厌其烦地说情,有时甚至挨门串户地家访,其传授花粉的成功率高,故获得者报酬也丰厚。
  正因为昆虫为植物作媒的目的不同,所以采取的获得报酬的战略也不同。蜜蜂、能蜂等社会性昆虫从种群整体来看,能利用很多种类的花,但对每只具体蜂来说,一般仅访问为数不多的种类将花的种类
限于一定范围。并通过学习行为,掌握进出花的方法,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访花数量,能提高彩蜜效率。有的昆虫为了提高彩蜜效率,将利用的植物种类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于专一化,这样就会在同种花之间连续采蜜,其结果是植物授粉效率得到了提高。而花蜜需要不大的鳞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则往往随机地访问多种花,因此作为传粉昆虫效果相对较差。
铁臂武士――螳螂
  螳螂是另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它长得小头细颈,大腹翩翩,具有一副形如镰刀状的前臂,臂的内侧有一排锐利的巨刺。它与瓢虫不一样,对食物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当饵物在其面前晃动时,它即盯住目标,但一般并不积极靠近,而是耐心地等待饵物的接近,当饵物进入它前擘的出击范围内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展其巨臂,将饵物紧紧夹住,然后即美餐一顿。据说在其出击的一瞬间,双眼及头颈部的感觉器正确地测定了饵物的距离与方向,以确保攻击成功。因此,为害植物的鳞翅目成虫及幼虫往往成为螳螂的盘中餐。
  螳螂与瓢虫一样,成虫与若虫都能捕食饵物。不同的是螳螂呈卵块状产卵,并以卵块越冬。春暖花开之际,小螳螂咬破卵块续涌而出,即开始独立的生活。螳螂是善于打伏击战的能手。有人在草地上从早到晚对9头螳螂的行动作了观察,发现其中7头从未移动位置。其中一头捕捉到一只蝗虫,其余的都是守株待兔。但是,一旦长时间没有获得猎物,腹中空空之时,它也会放弃守株待兔的战略,开始频繁地活动,搜索饵物。待酒足饭饱之后,它又可以连续几天不移动场所,等待猎物自投罗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蝇蚊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