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洛阳部落美术学校属于那个部落

洛阳城都有那些历史?_百度知道
洛阳城都有那些历史?
九朝古都,都有那几个朝代啊?都有那些名人和历史呢?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魏晋相禅,光武中兴,八百诸侯会孟津。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程颢开创宋代理学;汉魏以后,张衡发明地动仪,络绎不绝,人文荟萃,经学兴盛于此。“永怀河洛间,曾使“洛阳纸贵”、华夏】等称谓均来自于洛阳 洛阳【华夏第一王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迁九鼎于洛邑、光耀千秋,其直如矢,著名的“建安七子”,夏太康迁都斟鄩,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河洛王国”。圣贤云集,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曾经是我国政治。中国古代帝喾。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后梁唐晋。平王东迁、中原,商汤定都西亳,道学肇始于此,无远不达。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马钧发明翻车,程颐,谱写华彩篇章..,老子著述文章,佛学首传于此,“四方入贡,隋唐盛世,孔子入周问礼;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宅此中国”,共十三个王朝,洛阳是其中心。  “崤函帝宅、虞舜、【中华民族的摇篮】,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左思一篇《三都赋》,文明首萌于此、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 国务院立洛阳—华夏第一王都网,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里均”。从此、“竹林七贤”,明驼宛马,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高祖都洛、朝代最多,相因沿袭,“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周公“制礼作乐”。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向东北。史学考证知,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煌煌祖宗业”、唐尧,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周公辅政、中州、经济,理学寻源于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玄学形成于此,儒学渊源于此,孝文改制,多传于此;武王伐纣,驰道驿路。其中【中国,蔡伦造纸、夏禹等神话、中土,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帝喾都亳邑。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文化的中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朝 东都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神都 隋唐故城 武则天 公元690年-905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
【古都历史】
一、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位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斟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
洛阳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洛阳(河南省下辖地级市)_百度百科
?河南省下辖地级市
[luò yáng]
(河南省下辖地级市)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洛阳古称、、、、,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的重要枢纽。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先后荣膺、、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洛阳市入选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
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三项,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等五大都城遗址。
洛阳历史沿革
最早的中国-洛阳
中国古代、、、等神话,多传于此。都邑,夏迁都,定都;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辅政,迁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大都城,“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4]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元年(公元605年),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4]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4]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制礼作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一篇《》,曾使“”,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
洛阳城位于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境内山川纵横,西靠,东临,北依——,又据黄河之险,南望,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之称。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曹魏、西晋、、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与、、并列为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命名为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与在此交汇,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河南、洛州、三川。
,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洛阳城,北据,南望,贯其中,东据,西控,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龙门石窟夜景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师二里头)为都。二里头(一至四期)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735-公元前1540年。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偃师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洛阳二里头天下第一爵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黄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时称故都洛阳为,一直沿用到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洛共计330余年。北周平齐之后,升洛阳为东京,设置六府官,号东京六府。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657年)置东都。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在今汝州)内佛塔名“七祖塔”。
洛阳天堂遗址
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司马光在洛阳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民国9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12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民国21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民国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5]
中国历史上定都洛阳的朝代朝代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夏桀
前1735年-前1540年
商汤—仲丁
前1600年-前1260年
周成王-周幽王,共11王
前1040年-前771年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悼王及赧王,共14王
前771年-前520年
前314年-前256年
成周(白马寺东)
敬王至慎靓王,共11王
前519年-前314年
韩宜阳宜阳县景侯至烈侯,共2侯前403年-前375年河南洛阳成周申阳前206年-前205年西汉
前202年(数月)
新洛阳汉魏故城 陪都东汉
光武帝-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文帝-元帝,共5帝
220年-265年
武帝-怀帝,共4帝
265年-313年
东晋中京汉魏故城 陪都南朝宋  中京汉魏故城  陪都后赵洛阳汉魏故城 陪都北魏
孝文帝-孝武帝,共七帝
493年-534年
东魏洛阳汉魏故城 陪都北齐洛阳汉魏故城 陪都北周东京汉魏故城 陪都隋
隋炀帝至皇泰帝共两帝
605年-619年
郑洛阳隋唐故城王世充619年-622年唐(武周前)
高宗、中宗、睿宗共三帝
657年-684年(两京并重)
684年-690年(首都)
则天大圣皇帝
690年-705年
唐(武周后)
中宗、玄宗、昭宗、哀帝共四帝
705年-736年(两京并重)
904年-907年(首都)
燕洛阳隋唐故城安禄山756年-756年 后梁
隋唐五代宋故城
太祖、朱友圭 、后梁末帝
909年-913年
隋唐五代宋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7年
隋唐五代宋故城
937-938年(约2年)
后汉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 陪都后周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 陪都北宋西京隋唐五代宋故城 陪都金中京洛阳老城 陪都
中华民国洛阳洛阳市林森(国民政府主席)民国21年(1932年)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亦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辖8个乡镇,1个办事处。
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行政区划
洛阳现辖1市8县6区,1个洛阳新区、1个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洛阳经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680万,其中市区人口191.5万。
辖下乡镇或街道
90平方千米
111.9万(2010年)
12个街道办事处
56平方千米
57.2万(2010年)
10个街道办事处、洛阳车站地区管理处
56.7平方千米
36.3 万(2010年)
8个街道办事处
34.8平方千米
47.7万 (2010年)
7个街道办事处、1个瀍河回族乡
244平方千米
68.4万(2010年)
9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
80平方千米
26.9万人(2010年)
3个街道办事处
伊滨区(开发区)
280平方千米
42.7 万 (2010年)
668.58平方千米
55.9万(2010年)
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
758.7平方千米
46万(2010年)
1160 平方千米
52万(2010年)
1670平方千米
60万(2010年)
1个街道办事处、9镇7乡
1243平方千米
75.7万(2010年)
2个街道办事处、8镇5乡
2306平方千米
42.1万(2010年)
3008平方千米
50.7万(2010年)
2478平方千米
34.3万人(2010年)
12镇2乡、重渡沟管委会
1309平方千米
40.8万(2010年)
洛阳地理环境
洛阳市地处九州腹地,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带,东段,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横跨中游南北两岸,东邻,西接,北跨与接壤,南与、相连。[6]
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45.51%,丘陵面积占40.73%,平原面积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7]
洛阳市位于地带,气候具有春季多风、气候干旱,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的显著特点。全年四季分明,热量、降水量随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141.6小时,各地差异不大,四季分布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6]
洛阳自然资源
洛阳矿藏资源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
洛阳新区体育中心
、、、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主要分布在县。[8]
洛阳植物资源
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8]
洛阳动物资源
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480余种。[8]
洛阳水资源
境内有、、、、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8]
洛阳人口民族
2012年末户籍人口688.54万。其中,市区人口191.84万,农业人口485.48万。常住人口659.00万,其中城镇人口315.86万,城镇化率达47.93%。出生人口7.21万,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3.66万,死亡率5.3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3.56万,自然增长率5.19‰。[9]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5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10]
其中超过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11]
洛阳经济发展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08.8亿元[12]
,同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740.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531.7亿元,增长10.3%。2015年,全市增长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增长逐季回升,一至四季度累计增长分别为7.1%、8.1%、8.9%、9.2%;二是第三产业拉动明显,全年第三产业增速达到10.3%,高出一、二产业5.3和1.4个百分点。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12201320142015GDP(亿元)  1331157019192075232127233001314032843508
洛阳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突出特色,优质专用粮食、林果、中药材、烟叶、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有珍贵的领椿木、、连香、银杏、山白芍等树种;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树、油桐等;经济植物、山楂、板栗、、柿子等;是重要的药材产地,种类多达148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叶、油料等。土特产品有:、孟津梨和黄河鲤鱼、新安柿子和樱桃、洛宁绿竹和猕猴桃等等。偃师、孟津等沿黄滩区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全市奶牛存栏位居全省首位。[13]
洛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兴重工业城市,是中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援华的156个重点项目,洛阳有7个,一些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全国领先。经过60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新材料、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71.5%,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呈快速勃兴之势。[14]
洛阳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各类科技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企业)研究中心6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18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
洛阳社会事业
洛阳医疗卫生
据卫生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31个,床位3168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66个,床位29157张。卫生防疫机构16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33579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3652人,注册护士13258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1073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1763人。乡(镇)共有卫生院155个,床位5485张,卫生技术人员4870人。[9]
据文化、广电和新闻部门统计,201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6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08%,电视人口覆盖率97.52%,有线电视用户82万户。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435.23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56.85小时。 [9]
(全国唯一此类博物馆)
(全国唯一此类博物馆)
(全国唯一此类博物馆|)
栾川奇石博物馆栾川地质博物馆洛阳古雒斋艺术博物馆洛阳明清红木家具博物馆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 
据教育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2.73万人,在校生8.94万人,毕业生2.28万人。普通高中73所,招生4.43万人,在校生12.61万人,毕业生4.30万人。普通初中383所,招生9.61万人,在校生27.44万人,毕业生9.22万人。小学2068所,招生11.13万人,在校生61.59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6.2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3所,招生1.72万人,在校生5.3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71人,在校生1070人。普通初中入学率100.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0%。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30.60万人次。[9]
正军级军事院校
河南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
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航空院校
 (洛阳校区)
据体育部门统计,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136场次,参加运动员5.2万人次。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金牌87枚,银牌73枚,铜牌93 枚。[9]
洛阳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序号
普罗夫迪夫市
拉克罗斯市
陶里亚蒂市
阿尔卡拉市
光州广域市
洛阳交通运输
洛阳北郊国际机场
(新亚欧大陆桥):,
(徐兰客运专线):
(大湛通道):,
蒙中铁路(洛阳市洛宁县)[19]
洛阳轨道交通
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洛阳轨道交通2号线、洛阳轨道交通3号线、洛阳轨道交通4号线。(待建)
洛阳城际铁路
,洛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焦洛城际铁路,洛平城际铁路。[19]
高速公路:环城高速,,二广高速,宁洛高速,,洛栾高速。
快速通道:洛偃快速通道,洛宜快速通道,洛栾快速通道,洛吉快速通道。[20]
洛阳风景名胜
洛阳是中国重要的目的地,洛阳市围绕“千年帝都,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截至2011年,洛阳有两家:,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5A级景区五家,即,少林寺、,老君山和鸡冠洞,15家,3A级景区16家。3A级以上景区数目位居全国之首。2013年,洛阳市接待游客8608.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5%,旅游总收入为485.02亿元,同比增长20.43%。[21]
人文景观:八关都邑、故居、、、白云观、北齐平等寺造像碑、藏梅寺、墓、、墓、仙庄、二里头遗址、墓、风穴寺、福昌阁、高龙中岳庙、、古唐寺、谷水、、观音寺、广化寺、汉魏故城、、灵台遗址、民俗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西晋辟雍碑、西沃石窟、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千唐志斋、山陕会馆、上清宫、升仙太子碑、石窟寺、王铎书法馆、吕祖庵、皇觉寺、、、、王铎故居、西游宫、玄奘纪念馆、汉光武帝陵、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洛阳博物馆、恭陵、邙山陵墓群、偃师商城博物馆、香山寺、颜真卿墓。
自然景观:、中岳嵩山、抱犊寨、瀍河、花果山、、涧河、金谷春晴、、龙门山色、洛河、洛浦秋风、邙山、邙山晚眺、水泉石、平泉朝游、青要山窟、天津晓月、万安山、王城公园、伊河、伊阙山、周山、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孟津黄河湿地、耀店寨、、孟津黄河滩自然保护区、万山湖风景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鼎室山风景区、、养子沟风景区。
截至2013年,洛阳共有景区168家,其中5A景区6家,3A级以上景区26家,是中国3A以上景区最多的城市。现有、、、、、、7家国家森林公园以及8家省级森林公园。
国家5A景区:、、、、。[22]
国家4A景区:、、、、栾川抱犊寨景区、、、、、、、、,汝阳西泰山风景区[23]
3A及以下景区:、、寨沟、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洛阳国花园、神州牡丹园、、定鼎门遗址公园、、、、丝绸之路公园、亚龙湾、邵雍故居、、、、、、、、、银杏温泉度假山庄、梦桃源度假山庄、凤翔度假山庄、洛阳新区体育中心等。
洛阳九大景:、祈福、、、、、、、。[24]
洛阳风俗民情
洛阳历史文化
以洛阳为中心的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等居住于此。[25]
同时,洛阳也是中国30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1960年在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拖拉机。[26]
洛阳文化艺术
洛阳文化产品
洛阳澄泥砚:即新安虢州澄泥砚,之一。
洛阳牡丹石:牡丹石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国际石材界公认为世界奇石,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牡丹石产地世界唯一,中国·偃师·寇店·五龙村。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洛阳为主要产地。
洛阳曲子(洛阳曲剧):洛阳曲子渊源于明代年间(15世纪后期)开封的俗曲。这种俗曲汇集了里巷歌谣和南北曲的零星曲牌,后又融汇人江淮俗曲,由开封传向洛阳、南阳等地。[27]
洛阳戏剧团
洛阳市豫剧团
洛阳市曲剧团
洛阳偃师曲剧团
洛阳偃师豫剧团
洛阳李天方曲剧团
洛阳青年曲剧团
洛阳汝阳曲剧团
洛阳市九都曲剧团
洛阳市牡丹曲剧团
洛阳市小皇后曲剧团
洛阳市马小骐曲剧团
洛阳市星光曲剧团
洛阳文化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
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28]
洛阳宗教文化
洛阳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及道教的起源地之一。体验古都悠久历史,瞻拜博大宗教文化,来洛阳旅游的寺院道观主要有:洛阳寺院、洛阳道观。[23]
洛阳洛阳美食
洛阳真不同水席
四扫尾:依次是“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碧波伞丸”。
八大件:分前五后三。前五为“快三样”、“五柳鱼”、“鱼仁”、“鸡丁”、“爆鹤脯”。 (后三为三道甜食)
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唯一以整套宴席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29]
四镇桌:、葱扒虎头鲤、云罩腐乳肉、海米升百彩。
洛阳汤文化:羊肉汤,牛肉汤,丸子汤,驴肉汤,豆腐汤,不翻汤,胡辣汤。
洛阳东汉丝路起点
东汉时,汉明帝派遣使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西汉长安时期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且首次将丝绸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欧洲
,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这是完整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即从东汉时洛阳出发,最西端到达当时的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派遣使臣顺着班超打通的丝绸之路来到东汉,在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这是历史上罗马和中国的首次交往。加上罗马帝国的时期和中国的东汉时期刚好在时间上的吻合:东汉(25—220)与西罗马帝国(前30—476)。而丝绸之路首次将罗马帝国和中国连结在了一起。[30]
洛阳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列入】
(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2014年列入】
丝绸之路(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2014年列入】
洛阳著名人物
博尹洙   当代人物
.洛阳市洛龙区商务之窗.[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洛阳网[引用日期]
.洛阳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洛阳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洛阳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洛阳网[引用日期]
.和讯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龙门石窟[引用日期]
.洛阳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部落美术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