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3月早就过了。可是,2016年还没有找到工作播出!

今天什么日是什么节日_百度知道
今天什么日是什么节日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白色情人节。你自己百度。
情人节,每个月14号都是情人节,3月14是白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
你生日?哈
红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3月14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CCTV4中央4台日星期二电视台节目预告表_寻乐网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正在载入中,请耐心等待....
CCTV4中央4台日星期二电视台节目预告表
&&&&&&&&&&★★★
【字体: 】
CCTV4中央4台日星期二电视台节目预告表
作者:seekfun&&&&文章来源:.cn&&&&点击数:&&&&更新时间:&&&&
CCTV4中央4台日星期二电视台节目预告表
00:00 中国文艺 00:30 电视剧:满仓进城16/48 剧情 剧照 演员表 景梅陪着邱建民到领导办公室门外,邱建民站在办公室外面不敢敲门,景梅见邱建民产生怯意,故意来到门边抬手就向门上敲下去,坐在办公室中的领导听到有人敲门发出回应,邱建民吓得魂不附体扔下景梅逃走。...第16集剧情
01:15 电视剧:满仓进城17/48 景松回工厂上班,葛红在上班路上向景松盘问结婚进展,景松家人不同意景松娶妻,景松安慰葛红不要焦急。葛红计上心来谎称已经怀上景松的孩子,景松吃了一惊下定决心娶葛红进景家家门。
...第17集剧情 02:00 新闻联播 02:30 记住乡愁第二季-56 剧照 03:00 中国新闻 03:10 电视剧:满仓进城18/48 剧情 剧照 演员表 景松准备跟葛红结婚,由于家中已经没有多余的房间,景松晚上带着几个同伴到满仓工作的仓库偷了一辆砖头。第二天景松将砖头堆在楼下准备建房,景妈得知景松要建房,焦急不安劝阻景松不能胡来,建房的事情必须经...第18集剧情
04:00 中国新闻 05:00 电视剧:满仓进城32/48 剧情 剧照 演员表 景父讲课的课时费忘记交给景母,被景母发现,又是一通大闹,景父难以忍受,跑去跟满仓喝酒诉苦,二人大醉。
景母建议葛红去医院检查下身体,葛红非要拉着景松一起检查,景松老大不乐意。满仓探望...第32集剧情
05:45 全球华人资讯 06:00 海峡两岸 06:30 今日亚洲(重播) 07:00 中国新闻 07:30 今日关注(重播) 08:00 中国新闻 09:00 文明之旅 09:50 天天饮食(海外版) 10:00 中国新闻 10:13 远方的家 11:00 中国新闻 11:10 国宝档案 11:30 海峡两岸 午间节目12:00 中国新闻 13:00 华人世界 13:30 记住乡愁第二季-56 剧照 14:00 中国新闻 14:16 电视剧:满仓进城33/48 剧情 剧照 演员表 满仓下班看到景梅留的字条,赶到医院,看着病床上的儿子,满仓感到愧疚。
景母带着儿子、儿媳来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谎称景松身体出了问题。要走的时候碰到景梅,大家一起看望生病的满河。...第33集剧情
14:59 电视剧:满仓进城34/48 从头疼中醒来的满仓忽然想起还没有接儿子下班,匆匆告别罗曼琳跑到教工宿舍找景梅。
黄大厨和满仓吃饭,给满仓道歉,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真心服了满仓,黄大厨决定留在酒店不跳槽了。付总故意得罪...第34集剧情
15:45 电视剧:满仓进城35/48 酒店得到首届金秋恳谈会的接待任务,满仓忙着指挥大家做好接待安排。
葛红偷偷接受不孕不育治疗,每次都痛的直哭,可是为了辛苦得来的家,她还在坚持,压力过大,她找了个理由跟景松吵架,搬回了...第35集剧情
16:28 电视剧:满仓进城36/48 听说要选举新总经理,大家议论纷纷。股东会上,满仓仗义执言,建议既然走群众路线,那就酒店员工一起参与投票选举,而不是小范围投票。
罗曼琳以高票当选总经理,付总恨的牙痒痒,狼狈辞职。罗曼...第36集剧情
17:15 远方的家 晚间节目18:00 中国新闻 18:15 中国文艺 18:45 国宝档案 19:00 中国新闻 19:30 今日亚洲 20:00 记住乡愁第二季-57 剧照 20:30 海峡两岸 21:00 中国新闻 21:30 今日关注 22:00 天涯共此时 22:45 华人世界 23:15 远方的家
文章录入:playboy&&&&责任编辑:playboy&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
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香港著名娱乐网站寻乐网“光明时评”2016年3月号第2辑
1. 这些科学流言你相信了几个
  2. 比儿童头盔零合格更可怕的是“智造惰性”
  3. 公园不准开私人会所需要监管作为
  4. 每天学习18小时,把孩子当成什么了?
  5. “证件照可重拍”还原“真实的美丽”
  6. 提高起征点之外,可否废除个税?
  7. 取消中考,教育部门准备好了吗?
  8. 开好全国两会吹响决胜小康号角
  9. 需要争做学雷锋的“路人甲”
  10. 自我检讨的老教授给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11. “高考加分”减少锦上添花增加教育公平
  12. 舒缓假日焦虑要变假日调整为假日改革
  13. 让农村孩子在两会中看见美好未来
  14. “请大家别再捐款”也是一种爱心互动
  15. 工商“简除烦苛”助力“双创”
  16. 莫让孩子错过节气中的自然
  17. 别让“恶意消费”成无良商家的挡箭牌
  1. 这些科学流言你相信了几个
  苑广阔
  3月1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月科学流言榜”,“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声呐拥有惊人的杀伤力”“引力波辐射真会伤人”等8项“科学流言”上榜。(3月2日《京华时报》)
  科学是科学,流言是流言,如果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也应该是对立的关系,科学天生扮演着流言终结者的角色,是阻止流言传播的头号敌人。但是现实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旦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就摇身一变成了迷惑性十足的“伪科学”,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一些流言打着科学的幌子到处传播,不但阻碍了真正科学与真理的传播,而且还会对公众的现实生活带来困扰。
  网络时代,流言并没有地域性,不管这则流言是从多么穷乡僻壤的一台电脑前发出,它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此,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科学流言榜”,辟谣的显然就不仅仅只是首都北京的科学流言,而是为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科学流言辟谣。这同时也就赋予了这样的官方辟谣以不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网友不妨对照辟谣平台发布的“2月科学流言榜”看看自己相信了其中的几个,上了多少当。这些科学流言轻则虚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重则浪费我们的钱财,还可能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人相信了小孩戴大人口罩也能防雾霾,结果强迫孩子戴上大人口罩出门,不但不防霾,还容易导致孩子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还有人相信更加时髦的科学流言,也就是引力波辐射会伤人,结果纷纷去购买所谓的“防引力波服”,浪费了钱财不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还容易捂出一身痱子。
  正如前面所说,当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往往就会具备十足的迷惑性。在在这样的科学流言面前,绝大多数的普通网友并没有什么防御能力,更不用说去主动辟谣了。当多数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科学流言,那么就势必会造成它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去影响和困扰更多的人。打击网络流言,维护网络生态健康与良性发展自然是政府的事情,但是作为网友同样应该有所作为。
  作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科学工作者,理应在狙击科学流言方面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主动辟谣,普及科学,传播文明,发动群众的力量展开对科学流言的围追堵截,压缩其生存空间。即便是普通网友,没有辟谣的条件和能力,也应该主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尤其是要避免处于好心去传播科学流言,拒绝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苑广阔)
  2. 比儿童头盔零合格更可怕的是“智造惰性”
  薛家明
  3月1日,江苏省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运动头盔的合格率,让众多媒体一片哗然:江苏省质监局委托江苏省特种防护产品质检中心对运动头盔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检验结果表明,120批次样品中,仅有24批合格,合格率为20.0%。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儿童佩戴的小号运动头盔合格率为零。(3月2日
《南京日报》)
  运动头盔是最后一道安全栅栏,当遇到突发性的运动危险时,能够通过缓冲,减少人受到的伤害。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研究的报告表明:美国1999年骑自行车死亡的人数有98%未戴头盔,而在撞击事故中戴头盔的人使他们头部受重伤的危险系数减少了85%。运动头盔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儿童头盔零合格,这意味着,公众戴的不是安全帽,而是一个炸药包。遇到危险,不仅不能减少伤害,反而容易因二次撞击,引发额外伤害。这无异于谋财害命。
  运动头盔的合格率何以如此“惨淡”?表面看问题是技术性的。比如,在设计上过于粗放,钩拉位置设计不合理,吸收碰撞性能不合格,造成运动头盔总体质量不过硬。再比如,由于制作工艺粗糙,头盔的强度性能不达标、聚合物泡沫塑料的密度和厚度控制不严等原因,造成运动头盔批量性不达标。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出在思想上---企业存在严重的“智造惰性”,缺少产品升级的意愿。试想,假若企业能够把质量当成生命,加强品质管控,会容忍头盔领合格率么?
  可见,儿童头盔零合格率是技术原因,更是思想原因。由于许多企业缺乏产品升级的意愿,没有以质量拼市场的企图心,而是拿着制作塑料玩具的心态,生产安全头盔,才最终造成安全头盔质量长期不达标,最终坑害消费者。从这个层面看,比儿童头盔零合格更可怕的是“智造惰性”。正是部分制造企业,在思想上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得过且过,才会出现全行业“比坏”,零合格的儿童头盔才应运而生!
  相信随着儿童运动头盔零合格率的曝光,相关企业必然会受到严惩,甚至是“红牌”罚下。但显然问题不能到此为止。相关部门更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通过政策扶植、资金支持,提升企业的升级意愿,让中国企业停止在低附加值领域“血拼”?《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时不我待。显然,留给相关部门深思熟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薛家明)
  3. 公园不准开私人会所需要监管作为
  叶祝颐
  住建部日前发布《城市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的经营中,不得设立私人会所,不得利用“园中园”进行变相经营。城市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不得擅自将设施改作其它用途。(3月2日《京华时报》)
  公园本是供公众休息游玩的公共景区。然而,一些公园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竟然圈地生财,擅自在公园开设私人会所,利用“园中园”进行变相经营。据媒体报道,北京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建有高尔夫球训练场、餐厅、会所等多处高档消费场所。云南洱海正遭受破坏性开发,到处开建高级别墅群,俨然变成了富人的后花园。杭州西湖景区环湖一带许多名胜古建“可望而不可进”,一些绝版风景的场所摇身变成高档“会所”。江苏阜宁县在阜宁森林公园的绿地上建起豪华别墅群与高级会所。华山、庐山、泰山和白云山、岳麓山等大部分风景名胜地,都兴建了高档别墅项目与豪华会所。
  公园开设会所,搞“园中园”变相经营,破坏了公园整体景观,也影响了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住建部此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就曾明确要求,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等。如今住建部将此上升到法规的高度进行规范管理。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从契约的角度讲,管理部门代表民众建设、管理公园,实际上与民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管理部门有义务遵守与民众的约定,保护好公园的一草一物,为民众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与休闲公共空间。管理部门没有权力,单方面允许公园开设会所,实际上是一种失信于民的违约行为。
  对于公园经营管理的问题,政府除了算经济账以外,还要算民生账。管理、保护公园,虽说增加了财政负担,但是民众营造“亲山水、远尘埃”的绿地环境,方便民众休闲、游览,是政府的本分。政府不能以简单的市场的眼光审视公园建设、管理的得失。更不能放逐民意,听凭公园开设私人会所,把普通民众拒之门外。
  对于公园变私园,藏会所的怪现象,既然住建部划定了红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就要认真执法,拿出监管实际行动,制止公园违规开设会所等商业行为,并启动问责程序,提高违规者的违法违规成本。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自上而下,完善政绩评价体系,丰富政绩评价内涵,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经济创收论英雄,推动公园逐步回归公益属性。(叶祝颐)
  4. 每天学习18小时,把孩子当成什么了?
  近日,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表,9岁“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小P孩”的家长——重庆的刘女士是北大毕业,这件事也导致了这位30岁的北大虎妈爆红网络。(3月3日《重庆时报》)
  “虎妈无犬子”,让人开眼了。别说9岁孩子,机器也架不住这种学习法。但北大虎妈不这么看,在军人家庭的严厉传统下,她是这么过来的,并坚持“只要对孩子好就没问题”的观点。事实上,持此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去年10月,教育部发文要求家长不做“虎妈狼爸”,现在看是一个讽刺。
  其实,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9龄童在超负荷学习下多苦多累,而是作为别人眼中“成功者”的北大虎妈向社会传递的某种暗示信息——看,人家高级知识分子都推崇“虎式教育”,咱这平头百姓再不上上心,孩子岂不一路输到终点?媒体报道本是出于重申教育本意的目的,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正本清源,反而加剧了社会焦虑。
  尽管教育减负、尊重个性、遵循规律等已成共识,但也仅仅是停留在文件里、口头上而已。在长期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理念畸形的环境下,我们在功利教育的路上走得太远了,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看看北大虎妈制作该作息时间表的前因后果,你会有无力吐槽之感。一切都为孩子好,天赋不好后天就多努力,适应了就没问题了……多数家长都是这么想的。
  更残酷的是,在“为孩子好”的名义下,孩子成了家长们实现人生理想甚至满足一己虚荣心的道具或机器,家长到底是无私还是自私,让人傻傻分不清。据报道,武汉一小学生数学考了94分,母亲开始很高兴,但知道全班平均96分、14人满分后,把孩子训哭了。这种功利性、虚荣心、攀比心是自私的表现。
  2016两会正在进行,教育问题又成焦点。有委员建议,因发育存在差异,应该男生8岁女生6岁入学;有委员建议取消中考,给素质教育腾出时间。这些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可以探讨,但问题谁也无法漠视。会场外,“北京破败学区房售出天价”、“桂林永福一小学出现‘学渣班’”等新闻更是刺痛社会神经……
  尽管无力,我们还是呼吁:给孩子一个童年、还孩子成长权吧,因为成长无法代替,别把孩子当成上了发条的机器。(陈广江)
  5. “证件照可重拍”还原“真实的美丽”
  汪昌莲
  双屏显示系统,可供市民实时预览挑选照片,如不满意还可多次拍摄,目前北京海淀警方已将这一举措在全区派出所进行推广。2日上午,民警告诉北青报记者,以身份证拍摄的标准为例,照片要达到“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的标准。(3月3日《北京青年报》)
  证件照拍得“丑”,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尤以身份证为甚。有什么是你看到别人的会很欢乐,看见自己的却想撞墙?答案是:身份证照片。身边许多人曾抱怨过自己身份证上的照片“像犯人”,与本人相貌判若两人,很丑很猥琐。可见,有网友称“证件照是世界上最丑的照片”,并不为过。对此,曾有公安部门的负责人称“证件照的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此语境下,北京海淀警方试点证件照拍摄实时预览,嫌丑可重拍,使证件照展示“真实的美丽”成为现实,其样本意义不容低估。
  事实上,证件照“丑”一点,人们还可以容忍;关键是,因有的证件照“丑”得失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制造了诸多麻烦。比如,一名女孩的身份证上的照片像男孩,因性别“错位”,在考试、出行时屡遭尴尬;以至于,在一些公众场合,她都不敢把自己的身份证拿出来,生怕让人看见笑话她。又如,一个重庆小伙子因为身份证照和本人差别太大,在银行办业务受阻,还被围观半小时。可见,这些“没有最丑只有更丑”的证件照,成为许多人的一块“心病”。
  以身份证为例,身份证不仅是过去的权力和身份的证明,更依法赋予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身份证已成为公民办事、出行的“通行证”,成为享受公共服务的“权益证”;更重要的是,身份证的更新换代,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身份证照“世界最丑”,对公众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耻辱,想必人们的生活和心情也“美”不起来。应该说,身份证照让人“变丑”,主要是失真,除了同拍摄水平偏低有关之外,也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录入和后期制作技术差脱不了干系。人们不奢望身份证能够“美化”本人,至少能够真实地展示本人的容貌,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
  因此,证件照嫌丑可直拍,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彰显出了公共服务的人本情怀。既然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又被公众广为接受,就不应该止于北京海淀警方的“自选动作”,应大力推广,使之成为一个全国统一的“规定动作”。同时,公安部门应把握好拍摄、制作等环节,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设备,提高技术,在不影响证件照有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让证件照展示公民真实的美丽。毕竟,证件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马虎不得,更“丑”不得。(汪昌莲)
  6. 提高起征点之外,可否废除个税?
  舒圣祥
  个税起征点调整在全国两会上再度被提起。据悉,2011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0元调至3500元后,个税起征点连续5年“岿然不动”。这几年来,房价、物价不断上涨,个税起征点是否应该再调高?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提出,在目前的物价和消费水平下,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才比较合理。(3月3日《信息时报》)
  这位委员建议个税起征点提到5000元,已经算是很温和的了;激进一点的,已经建议提高到2万元。大家各说各话,都不能提供“理论依据”。倒是薛兆丰先生曾经建议过,“可以根据国情,厘定一个免征个税人口百分比,如40%”。意思是,每年全国总有40%的人不需要缴个税,40%的人收入水平是多少,个税起征点就是多少。
  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现在交个税的人很少,只有2800万人,占整个人口总数的不到2%。统计局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14年是67%。所以即便按劳动人口计算,“免征个税人口百分比”也远低于40%了。既然如此,个税已经相当边缘化,再提高起征点,似乎又不是特别合适。所以我一直以为,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征管改革。
  事实上,相关部门近些年也一直在强调此项改革,只是具体方案始终看不到。为何这么难推出?美国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吗?仔细想想,最关键的因素恐怕不是别的,而是成本。现在的个税大多都是代扣代缴,躺着就把税征了,一旦按家庭征收,什么可以免税什么可以抵扣,整个税制就会非常复杂,而税制越复杂征税成本就越高。
  个税倘若按家庭征收,提高的不仅是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还有个人的纳税成本。普通人家要玩转这个是很难的,提供抵免所需凭证就是个大问题,相比之下,还是那些请得起税收代理人的富人更能合法避税。是不是真的更公平,因此同样要打问号。最关键的是,个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很低,2012年只占5.8%,最近几年也没超过7%。再大幅增加成本搞个税改革,是否划得来?
  当年农业税的废除,除了给农民减负之外,其实也是给基层征管部门减负,因为农业税占税收总收入1%都不到,征收成本还那么高。如今的个税,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很低,犯不着再搞成本巨大的征管改革。相反,如果废除,税收损失不大,社会效益却巨大,将给民众带去福音。而且,免去的个税相当部分会转变成消费,可以征到消费税;如果变成财产,可以征到财产税;如果留给子孙,还可以考虑开征遗产税。
  交个税的只有2800万人,其中很多还是工薪阶层,边缘若此的个税,为何不能干脆废除呢?(舒圣祥)
  7. 取消中考,教育部门准备好了吗?
  叶祝颐
  取消中考,实行12年义务教育怎么样?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提出了上述建议。他的理由是,中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现行义务教育止于初中阶段,严峻的中考压力导致教育指向了唯分数的升学考试,学生课程提前学完,大量时间用来备考。何水法认为,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完全有能力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取消中考,将教育的指挥棒真正指向素质教育。(3月3日《钱江晚报》)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积极意义自不必说。严峻的中考压力导致教育指向了唯分数的升学考试,异化了义务教育本质,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引向以应对中考为核心的教育误区,初中教育围绕中考指挥棒转动,不利于教育公平。取消中考,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将教育的指挥棒真正指向素质教育。方向无疑是对的。
  问题是,取消中考以后,学生凭什么上高中呢?从理论上讲,就近入学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都要求上好高中,怎么办?这会不会推高学区房价格呢?这对于没钱在优质高中附近买房的孩子公平吗?因此,在要取消中考,教育部门必须做足准备工作,制定周到的配套措施。
  当然,取消中考以后,也可以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学校录取依据,由高中学校自主录取新生。这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中考模式。但是如果评价标准不科学、程序不透明,也易滋生教育腐败,造成教育不公。
  而现有中考制度起码是在标准量化、公开透明的尺度下进行的,让更多学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自主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已经很多。评价标准一旦变得模糊,是否会出现成绩不及格保送北大之类的奇闻呢?取消中考,既是对手握中考评价大权招生者的考验,也是对高中招生制度设计公平合理性的检验。
  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制度设计不完善,取消中考恐怕也只能取消考试本身,各种隐形考试与择校大战并不会停止。这在客观上还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陷入另一种考试泥沼。
  不说取消中考困难,就连小升初考试都屡禁不止。不少地方采取电脑摇号的办法应对小升初择校。让机器来决定孩子上学的命运,看起来比较公平,但有点像买彩票的意味。电脑福星照耀到自己头上,自然是满心欢喜,但大多数运气不好的孩子怎么办?要上好学校,只能“八仙过海”。交捐资费、择校费,托关系找人批条子,想尽办法落户名校附近,学籍保留在普通学校,到名校借读……总之,择校大战一直没有消停。
  教育功能被异化,中考成绩成为高中学校唯一录取依据,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产物。教育资源配置与民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的当下,仓促取消中考,情况不一定乐观。
  我们看到,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活动。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补充,名义的重点学校被取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方面的差异。我们现在谈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多停留在给薄弱学校补充硬件设施的水平。如果说硬件设施重要的话,师资力量与学校教育氛围更重要。何况,在教育整体投入难以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政府也不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建设,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出教育成绩,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名校身上。
  再者,学校之间教师的事业发展环境不一样。尽管师资流动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并没有根本解决。为了自身利益,学校对优质师资多采取保护措施,甚至到处挖掘优质师资。这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一大障碍。由于校际差异,优质师资非但不愿向薄弱学校倾斜,还有向名校集中的趋势。
  一言以蔽之,取消中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如果教育部门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高中学校招生诚信的基础上,再取消中考将水到渠成。(叶祝颐)
  8. 开好全国两会吹响决胜小康号角
  薛宝生
  3月3日出版的《北京晨报》在报道中说,2016年“两会”,是一个在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盛会。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历史关口,如何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面对这些中国之问,会聚北京共商国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将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制定出行动纲领。
  另据中国网3月3日晚些时候的报道,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审议通过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关于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关于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聆听俞正声主席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令人深感全面、客观、深刻、透彻、有力。主要是总结2015年工作情况实事求是,谈问题现实、直接、深刻,部署2016年各项工作切实可行,提目标、讲任务、说要求务实而有新意。
  从整个工作报告看,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可谓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另一个方面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广大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委员意识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勇于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的结果。俞正声主席强调,我们也清醒看到,政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需要更加深入,民主监督的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团结联谊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不断拓展,委员履职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实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起始之年。为此,俞正声主席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也就是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总共不到三百字。这就是: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短板意识,着力增强协商议政实效,着力强化民主监督职能,着力做好团结联谊工作,着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
  透过上述全国政协2016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锁定,我们进一步感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着历史重任,而围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这条主线,大作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凝心聚力文章,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健前行,已经是擂响的战鼓,催人急。而开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对于进一步吹响决胜全面小康号角,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蛮拼起来,向更高的发展台阶进发,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月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也将如期开幕。这次会议不仅审议、讨论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将审议、讨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得到深入贯彻。回答诸多中国之问,精彩答案即将亮出。用五大发展理念作为统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搞好科学决策,拿出更多的可有效落地、可有最大获得感的政策措施促发展,谋福祉,正是亿万国人的热切期待。(薛宝生)
  9. 需要争做学雷锋的“路人甲”
  朱永华
  3月5日是每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2016年市民学雷锋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自身能力不足、时间不够、意愿欠缺等也影响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据3月4日《新闻晨报》)。
  这样的调查结果多少让人有些感到意外,但仔细想一想又未免不是“情理之中”,在时下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人们无不抱着“戒备心理”检视周围的社会生态下,忽然有人义务为大家做好事“学雷锋”,自然会引来各种猜疑,甚至会把接受这种“免费服务”视为上当受骗。除非在学雷锋月里有政府或社会机构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大家能够接受并认为是“雷锋回来了”,在平时日常生活出行中,尚若遇到有人主动为自己“搬行李”“送温暖”,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另有所图”。因此,出于“自我保护”心理而不愿甚至不敢“学雷锋”并成为较普遍的一种社会心态,本身也不值得奇怪。
  但是,越是不敢“学雷锋”,越是抱着“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心理不愿为大家或为社会义务做好事,只能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冷漠”,更会加剧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流失,最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社会冷漠的受害者。实际上,雷锋精神的实质,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更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和谐“凝聚剂”,人们不仅普遍认识到通过爱国爱岗、助人为乐、爱心奉献、见义勇为等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对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同胞有爱和推动社会更加文明进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重要意义,很多中老年人的内心中更有无法割舍的“雷锋情结”。恰恰因为社会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严重缺失,使得人们内心中这份“雷锋品格”甚至人性本质的善良被“尘封”,要重新“激活”,既需要政府善于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争做学雷锋的“路人甲”。
  现实中,我们往往不乏看到这样的例证,无论是老人摔倒需要帮扶,还是有人遇困需要帮助,只要有一位“路人甲”率先伸出援手,周围人便会纷纷上前,先前的各种顾虑和猜疑也会随之烟消云散。日前就有媒体报道,郑州一位老人在街头被左拐的轿车压住脚,车上下来两位年轻人,想搬起轿车将老人救出,但没有成功,过往群众中有人主动上前帮忙后,众多市民一下子涌上前,大家合力搬动轿车将老人救到一边。正当两位年轻人和周围群众担心老人要大“讹”车主一下时,尽管老人痛苦万分,却说出“咱不讹人”并拒绝车主小伙的送医要求。老人的这一言行,不但让两位年轻人大为感动,硬要把钱塞给老人,周围群众更为老人的豁达明理表示敬重。老人想到的是别人的不易,车主勇于担责、敢于担当,热心市民则是无私伸出援手,一场小小的意外,无意成就了一个温暖的故事。虽然看起来这则新闻与“学雷锋”无关,但却验证了时下的一个道理,“路人甲”率先释放出内心中的“雷锋品格”,“激活”了周围群众内心的本质善良;老人释放出豁达明理的善意,“激活”包括两位车主小伙在内和周围所有人尊老爱幼的真实情感;可想而知,当车主小伙和周围群众再遇到类似情形,他们很可能就会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路人甲”,并且会感染更多人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显然,面对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而不愿甚至不敢“学雷锋”,就需要有更多有勇气的市民群众去争做学雷锋的“路人甲”,用坦荡的助人奉献,在化解社会不信任寒冰的同时,激活更多人内心中的“雷锋情结”,让“学雷锋、做好事”成为社会生活的日常行为,只有让人们对此“见怪不怪”,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学雷锋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社会和广大市民群众进行某些宣传或提醒时,也不能片面强调“自我保护”甚至“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这样只会弱化政府职责和加剧社会信任感的缺失,更要相信社会还是好人多,为了提防极个别违法犯罪而搭上全社会的彼此信任,甚至阻碍了人们学雷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同样是巨大的“得不偿失”。(朱永华)
  10. 自我检讨的老教授给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教授向学生自我检讨,从来没有遇见过!”山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15级研究生胡燕说。其实并不会有人怪罪,然而他却郑重其事的向同学们道歉,且主动要求扣除本学期所有劳务津贴,这使得同学们在震惊之余不免有些感动,更有种对老教授的崇敬(3月6日《齐鲁晚报》)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进山东师范大学网站查看了该校关于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其课堂教学类(A)第一条第五款是这样规定的:教师无故缺课、停课属于Ⅱ级教学事故,学校可视事故级别和情节给予教师记过或警告处分。从这个角度看,即便老教授在课堂上作了自我检讨,也自动向学校申请了津贴扣发,但他仍然会受到学校教学事故处理的对应处分。
  这其实也正是大家被老教授的举止所感动的缘由。当明知道要被处分,却依然坚持着自我的底线,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向大家坦承了自己的错误和主动请罚的意愿。这执着里透露出来的良心坚守和纠错观念,的确在当下校园乃至整个社会都极为罕见。但在感动之余,我们却必须反思,为什么老教授的这一“普通”行为会在舆论界引发如此强烈的共振?他又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堂课?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和当下社会自我纠错意识的集体缺乏有关。知错认错并及时改正,这一基本常识不但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亦是每一个体反思自我、铿锵前行的原始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常识的底线却被不断击溃,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不但丧失了面对错误的勇气,更丢掉了自觉改正错误、接受处罚的毅力和决心。在这种语境下,老教授能够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便愈加可贵了。但反过看,老教授的这一行为不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做的么,欣慰之余,也难免让人对当下纠错意识的集体缺乏而感到悲哀。
  新闻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深思,主动认错的教授已年逾古稀,有学生说他即便不认错也没人会怪罪。这简短话语里透露出来的“长者意识”其实也是在他认错之后大家极不适应的又一原因。生活中,很多人不也如那位学生一样,对德高望重者的错误网开一面么?但如果我们抛却长者、德高望重这些人为的标签,便不难发现,在同一规则面前,所有的错误其实都没有被豁免的理由,都应该认错,所谓身份、长者,不过是我们给他们贴的一个虚妄标签罢了。
  更进一步看,这样的对比其实也是我们对既有规则缺乏敬畏意识的尴尬写照。作为一名教师,他当然知道他的这一次失误会给学校、学生带来怎样的伤害,他也深知他不经意间对规则的破坏会给学生及周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坏示范,所以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坦承地作了检讨。遗憾的是,在老教授检讨风行网络的同时,很多人却认为他不必这样做,并煞有介事的将民国期间教师们自由上课的风气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讲,这样的对比不无道理,但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那样的上课风气早就被淘汰了。
  没有对错误的深刻认知,便不会有自我前进的不竭动力,而缺乏了对规则的坚守,一切也都将陷入无序状态。高校如此,社会亦如此。这或许才是老教授在检讨认错之余,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吧。(嘉 彦)
  11. “高考加分”减少锦上添花增加教育公平
  杨朝清
  3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政策,只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3月6日《京华时报》)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高考加分触动许多人关于切身利益的敏感神经。除了国家规定的几项加分政策,各个省也有自己的加分政策。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只保留少量加分政策的初衷,在于更好地守卫机会公平,拨亮教育这盏希望之灯,让高考这一人才选拔机制,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流动、提升公平正义的核心功能。
  正如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言,“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这个观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用对待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差异化手段达到教育公平的目标。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
其制度善意就是为了“弱势补偿”。
  然而,在现有的高考加分政策中,除了“弱势补偿”的项目以外,还有一些激励性项目。如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以及备受争议的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加分;这些加分政策尽管有一定的制度善意,却在执行中凸显出重重弊端,严重地损伤了教育公平。
  一方面,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本上的鲜明反差,让农村孩子通常难以享受高考加分的制度体恤,高考加分在某种程度上沦为城市孩子的“变相福利”;另一方面,高考加分事关孩子的命运和前途,导致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地争取高考加分,托熟人、找关系,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层出不穷,既破坏了教育公平,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更为关键的是,“激励性加分”不仅会导致教育走偏,也会陷入重复性激励的误区。以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为例,孩子们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高考再加分何尝不是一种重复性的“谬赏”?正是因为高考可以再加分,奥赛才会让不少学生和家长身不由己地裹挟其中。这样的高考加分导致资源集中在那些拥有较多资源的人们身上,即使打着“奖励”的旗号,也会形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
  高考加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进行“弱势补偿”,见证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而减少重复性奖励的高考加分,有助于守卫教育公平。当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社会流动才会加速,整个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杨朝清)
  12. 舒缓假日焦虑要变假日调整为假日改革
  叶倾辰
  近年来,关于节假日的安排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两会上,两位来自宁波的代表提交的建议也关注到了这一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到10天,七夕放假一天。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公司董事长郑坚江呼吁全面实施“2.5天休假制”。(3月6日《现代金报》)
  无论是“春节假期延长到10天,七夕放假一天”还是全面实施“2.5天休假制”,所采取的都是一种制度统筹安排,通过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提升公民假日福利指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实体的工作需求不同,在放假问题上一刀切,对于各个机构的正常运转并非好事。基于此,我们与其片面强调如何调整法定节假日,不如呼吁把放假的权利落实到公民手中,让他们根据工作实情调整休假。
  而这事实上也是一种世界潮流。据《北京青年报》2013年的报道,“中国最低带薪休假全球倒数第三”。而根据全球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在2011年年底所发布的《全球雇员应享假期》,我国公共休假为11天,排在33位,居于美英之前,属于中间偏下水平。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正是落实公民休假权,通过自主安排休假,扩大居民休假福利。
  自主休假比片面延长法定假日的好处多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优势是,避免节假日过度集中导致的交通等各方面的压力,让居民的休假更有质量。毕竟,谁也不想要可望而不及的假日,谁都希望有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所谓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所无力调和的假日焦虑,恰在自主休假中可以得到充分舒缓。
  从这个方面来看,近年来有关节假日安排的多次社会讨论已经达成了共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落实国民带薪休假”。只不过,目前的难点是,一则,“根据相关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所谓带薪休假天数过少,低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二则,很多民营企业连这最低带薪休假的水准都无法达到。如何让纸面上的权利变成实在的福利,仍需要相关方面的持续推动。
  于此而言,怎样让公民多放一些假,本质上不是一个法定节假日的简单加减法,而是涉及到落实公民休假权,“落实国民带薪休假”的一场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告别假日调整的落后思维,沿着休假扩权的改革思维,全面打通带薪休假的执行障碍,让公民为自己的假日代言。(叶倾辰)
  13. 让农村孩子在两会中看见美好未来
  舒圣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挣钱顾家两不误”赢得了很多掌声。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段落,报告提出,“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听到这句话时,我很快想起了大概半个多月前,那个对父母嚎哭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的7岁小男孩。过年短短几天团聚过后,父母又要返城上班,孩子拉着车门哭闹不止,戳痛了公众的泪点,刺痛了社会的神经。留守的乡村,留守的孩子,这几乎是一代人的成长背景,等到他们长大,缺少陪伴的童年,难免成为某种社会问题。
  所以,“挣钱顾家两不误”虽然朴实如家常,却是一个重大的民生课题。这意味着,城镇化的推进,将让更多农民工可以在家乡创业、在家门口就业。这在宏观叙事里,是区域经济的均衡,是城乡差距的缩小;而在微观的层面,亲情可望不再远隔千里,家庭可望不再长久分离。农村孩子在很多方面与城市孩子相距甚远,但若能免于孤独留守,就已是最大幸福。
  在“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段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落后乡村着墨很多,比如“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比如“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比如“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而对农村孩子而言,读书更似唯一的出路。农村孩子的美好未来,相当程度上正隐藏在对教育公平的翘首企盼里。教育的不公平意味着机会的不公平,知识的匮乏意味着命运的不同。我们期待这样的报告话语,能够在实践层面更多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向农村孩子敞开。
  有人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一个蓝领的时代正在快步走来。确实,相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学门好技术找个好工作,似乎还要更为靠谱一些。但是,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已经被改写,不如说“知识改变命运”有了新的内涵。
  盼着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是不少贫困家庭的共同期待。扶贫脱贫又是当下的硬任务,各地已经立下军令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让更多农村孩子可以跳出农门,无疑是很重要的扶贫手段。
  当然,“毕业即失业”的,很多都是农村大学生,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同样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贫困代际转移现象。“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国家层面向来重视,个体层面更没理由灰心丧气。梦想还是要有的,并且相信它能实现。
  从留守的童年,到短板的教育,再到艰难的就业,农村孩子的人生登高之路,需要在两会中看见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已来。(舒圣祥)
  14. “请大家别再捐款”也是一种爱心互动
  汪昌莲
  3月4日晚11时5分,一篇《你的春天,我的生命》的微信在肇庆市民的朋友圈中传阅。肇庆中学高二(13)班的学生李思欣因患血癌,躺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出了求救信号,肇庆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筹集到了123万元。5日下午,李思欣再次发出微信,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呼吁大家不要再捐款了。(3月6日《广州日报》)
  在这个充满爱和善的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坏事变成好事,从来都不缺现实的佐证,广东肇庆女孩李思欣,便是典型的一例。其因患血癌在网上发起众筹,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筹集到了123万元,已超过了所需医疗费。爱心的簇拥,慈善的伟力,不仅洗涤了女孩心中的阴霾,而且给她带来了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感动。同时,也激发出了其善良、质朴的情怀,呼吁大家不要再捐款了。
  血癌女孩请大家不要再捐款了,首先表现出了一种良好的姿态,不贪占公众的爱心,不奢享慈善资源。就是这种姿态,一名高中女生做到了,但我们的一些市民却做不到,甚至我们的一些官员也做不到。正因为有一些市民为贪图蝇头小利,而失去道德和良知,才会众筹善款后去奢侈消费;也正因为有一些官员为侵占公共资源,去铤而走险,才会沦为贪官污吏。从这一点来看,血癌女孩表现出来这种姿态,值得许多人效仿。
  同时,血癌女孩请大家不要再捐款了,也是对爱心和慈善的一种良性互动。其一,期待由自己发起的这起网络募捐活动,始于慈善,终于爱心,能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其二,在接受爱心援助的同时,向爱心人士表达感恩之情。其三,对过剩的爱心,懂得及时喊停。其四,希望人们不要把关注和爱心聚集于她一人身上,社会上还有比她更不幸、更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对爱心和慈善的良性互动,不能止于请大家不要再捐款了。对爱心和慈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反哺爱心和慈善。具体来讲,既然筹到的善款已超过了所需医疗费,那么,血癌女孩不妨将接受的部分善款捐献出去,去救助那些比她更不幸、更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对爱心和慈善的良性互动,才更有实际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回流”的温暖力量;也只有这样,一场网络募捐活动,才会有一个更加完美的结局。(汪昌莲)
  15. 工商“简除烦苛”助力“双创”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前置和后置审批。计划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实行“两证合一”,即工商登记证和税务登记证合一,以方便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此前,张茅还曾表示,不强制要求个人网店进行工商登记,不具备工商登记条件的网店,向其所在的第三方平台登记相关信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语境下,社会大众的创业激情被激发;而创业步伐迈出的第一步,往往是从和工商部门打交道开始的。在以前,和相关职能部门打交道,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人脉,企业甚至要专设相关岗位;对于没钱养一个闲人的创业小团队而言,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成本,无疑是不能承受之重。
  无论是在淘宝上开个网店,还是在优酷上弄个自媒体,或者是做个有创意的APP,成本越小越有利于创业者迈出第一步。如果凡是开个网店都必须进行工商登记,做个APP事先必须办理若干证件,很多创业者也许就会畏惧于这样的创业环境而不敢迈步。留给个人的,将是“你本来可以,却试都没试”的遗憾;留给社会的,则是更多创业梦想被扼杀于摇篮。
  基于此,工商总局无论是“两证合一”简化手续,还是不强制个人网店进行工商登记,其实都是在给起步很低的小微企业减负,在给除了创意啥也没有的创业小团队鼓劲。这无疑是值得我们点赞的,它让不必要的前置和后置审批尽量减少,让企业和创业者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必分心于跟职能部门“跑断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其中,出自《后汉书》的“简除烦苛,禁察非法”,最受外界好评。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扰民等不法行为,这正是鼓励“双创”的应有氛围。
  工商总局的“简除烦苛”,其实是在降低创业的门槛,减少创业的成本,让“互联网+”得以无障碍连接每个精彩的创意。政府公共服务需要有更多基于“互联网+”的“简除烦苛”,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盛翔)
  16. 莫让孩子错过节气中的自然
  苑广阔
  3月5日是农历“惊蛰”,天气温暖,很多市民都是全家出动,到郊外“踏春”。而在南京市栖霞区桦墅村,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了不一样的“惊蛰”,了解这个被誉为农忙开始的重要节气。他们听“惊蛰”有关的诗词,看相关的绘本,探索古生物化石的奥秘。(3月6日《金陵晚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入选了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或其他科目的教材,相信很多小学生都会背诵。但是会背诵不等于能够理解与掌握,即便是在老师的讲解之下理解了诗歌中字面意思,但是也不代表他们能够真正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内涵和奥秘,因为这样的内涵和奥秘只有深入到田间野外,到大自然中去才会深刻地领会与把握。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家长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开始主动带领孩子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去感受“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中大自然的节奏与变化,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去领略自然的美感与奥妙。在我看来,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尤其是有了老师、家长的引导,孩子们到了田间地头之后不仅仅只是看,而且还可以温习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阅读相关的绘本,然后把这些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进行比对、观察,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距离大自然不是太近,而是太远了,尤其是对于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来说,近年来缘于去安全的考虑,很多学校都直接取消了踏青、春游等活动,对最需要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孩子们彻底关闭了走进春天的大门。这样的遗憾与损失,我们也许看不到,或者是看到也感觉无所谓,所以面对孩子们失望的表情而无动于衷,但是人类终究是自然之子,孩子们也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不是长期地与大自然隔绝,这不但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而且对启蒙与培养他们正确、健康的生态理念,环境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就以《二十四节气歌》为例,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所反映的不仅仅只是一种大自然中气候和节气的变化,同时也和农耕时代的农业生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领会与理解《二十四节气歌》中所蕴藏的传统奥秘,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而如果家长或老师能够从《二十四节气歌》中生发开来,结合古诗词、传统节日、历史传说、自然科学知识等等,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教益,而这种教益,是依靠坐在课堂上上课所学习不到的。
  “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别让孩子因为应付考试,或者是囿于我们过度的小心而错过大自然的美好,错过传统文化的洗礼。(苑广阔)
  17. 别让“恶意消费”成无良商家的挡箭牌
  今年年初,王先生网购9件“维多利亚的秘密”文胸,后发现文胸标签不符合国家标准,将北京王府井百货北京网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还货款2070元并三倍赔偿。3月4日上午,该案在通州法院开庭审理。被告承认商品有瑕疵但不认可是欺诈,同意退货拒绝赔偿,并称王先生是职业打假人,属于恶意消费。王先生则称,文胸是给女友买的。(3月7日《京华时报》)
  每一次,一到黄金周或者春节,不少国人便会去国外旅游,旅游的同时,也不忘“爆买”外国货。刚刚过去的猴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就“刷出”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
  “爆买”的背后,固然有“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的心理因素,但也有国货质量不高、国外产品来中国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原因。如今,美国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文胸在中国销售,便存在标签不对应的瑕疵,客观来说,这应是一种欺诈行为无疑。
  面对欺诈行为,很多人选择了沉默不语、忍气吞声,一些人选择了维权。就此来说,对于选择维权的消费者,应该给予点赞,新闻中的王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消费者。
  根据新《消法》规定,商家如果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主张由原来的“退一赔一”升级为“退一赔三”。同时,以前的诉讼案件都是由“谁主张,谁举证”,新《消法》出台后,举证也是商家的责任。以此审视可知,王先生的消费行为,以及他的维权之举,都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并无越轨之处。
  这样的消费者,不过是依法维权的范本。不过,商家却称其为职业打假人,属于恶意消费,所以不愿意“退一赔三”,只愿意退货并给予200元交通损失费。商家这样的要求若成立,则是对新《消法》的一种不尊重。若法律不被信仰,则法律形同虚设。
  对于职业打假人来说,他们首先也是一名合法的消费者,若是商家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与瑕疵,职业打假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既然首先是产品本身有问题或瑕疵,那么无论是职业打假人还是普通消费者的维权诉求,法律都应该给予支持。
  在消费者依法维权没有蔚然成风,国货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语境下,法律必须充分呵护职业打假人“依法打假维权”的权利。就此审视可知,哪怕王先生就是职业打假人,哪怕他就是恶意消费,这样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其传递出的维权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职业打假人的维权选择,对消费者依法维权,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至于“恶意消费”之说,不能让其成为无良商家反击消费者的武器,这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一言以蔽之,尊重包括职业打假人在内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他们的合理维权给予充分支持,才能鼓励更多的消费者参与维权,也才能更好地净化市场,倒逼企业与商家提高产品质量,杜绝有瑕疵以及不合格的产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只有职业打假人在维权,每一位消费者在遭遇不公时,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唯此,尊重消费者权利才会成为商家与企业的自觉行动。(龙敏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最强大脑播出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