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部曹立文

曹瑞芝-百科知识-词汇网
关键词:&&&&&& 发表时间: 2:20:27
曹瑞芝曹瑞芝,字子仙,日生于山西省汾城县(今襄汾县)曹家庄乡的乡里村。父亲经商,母亲是家庭妇女,粗通文字,曾担任过天足会委员。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勤奋好学,性格开朗,热爱新生事物。幼年在村里私塾读书,后进入县城学堂。1910年,考取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预科,1916年本科毕业。1919年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学习水利工程和水力机械,192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即在山西、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等省从事水利事业。从1930年开始身患十二指肠溃疡,到1943年在重庆做了胃切除手术,得以痊愈。患病期间得到他妻子尽心照料,一直坚持工作,全身心投入水利建设事业。
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
山西水利状态及今后之进行方针
科学 水利学家
近代山西水利科技的奠基人
山西省汾城县
3峡水利工程曹瑞芝,字子仙,日生于山西省汾城县(今襄汾县)曹家庄乡的乡里村。父亲经商,母亲是家庭妇女,粗通文字,曾担负过“天足会”委员。受家庭环境影响,他勤奋好学,性情开朗,酷爱新生事物。幼年在村里私塾读书,落后入县城学堂。1910年,考取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预科,1916年本科毕业。1919年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学习水利工程和水力机械,192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即在山西、河南、山东、4川、陕西等省从事水利事业。从1930年开始身患102指肠溃疡,到1943年在重庆做了胃切除手术,得以康复。得病期间得到他妻子尽心照料,1直坚持工作,全身心投入水利建设事业。曹瑞芝回国后,先在山西督军府任采运处处长,由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于1927年离开山西去河南省水利局任工程师。创建了黄河下游虹吸引黄淤田工程,深受当地大众欢迎。由于他对虹吸管入迷,同行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虹吸管”。1930年后任山东省建设厅水利技正,仍继续该项工作的研究。1935年在全国性学术刊物《工程》10卷第1号上发表《虹吸管之水力情形及流量之计算》论文。这篇论文曾被中国工程师学会第4届年会评为第1名,获金质奖章。1936年又得到山东省政府的表彰,发给500块银元奖金。1932年他应邀参加长江3峡工程勘测队,在全国首次提出开发长江水电的雄伟计划。1937年8月,日本侵犯军逼近济南,他展转入川,在大后方开始新的水动力及小水电研究与建设。1946年他任重庆国民政府水利部专门委员时,率部属第224勘设队由重庆回山西工作。经西安北上到达晋南临汾时,因上党战役爆发,仅在晋南1带做短时间查勘。1952年3月曹瑞芝在山西省为建汾河水库做野外查勘时,由于过度劳累突患心脏病。同年秋病情加重,去沈阳军区202医院医治,终因心力衰竭,治疗无效,于日去世,享年63岁。
制定3晋治水方略汾河曹瑞芝1生曾3次回山西工作,前后用时10余载,制定了符合山西省情的治水方略。第1次回山西工作是在年。在此期间对山西省水利状态进行了全面调查,于1925年写出《治汾计划》和《山西水利状态及今后之进行方针》两篇论著,最早提出在汾河上游至罗家曲河段修筑水库、在下游新绛至河津河段兴修机械抽水高灌工程的假想。认为:“山西之水利,省南有8大堰,省北有3大渠,可称中国历来水利上之大成绩,”但要有大的发展,急需解决3方面的问题,即:(1)“创办水利感受之困难,如省政府对用水,无规定之水法,争讼起来,审判官无水法可依,人民用水毫无穷制,强者得以霸占水利”;(2)“山西之水利缺点甚多,如水源之调查,水量之记录等等,都付缺如,虽有人起而研究,亦无复从”,而造成“坐失水源,殊惋惜也”;(3)“山西已有之水利,类皆自然水利”,而目前开发自然水利之条件“已将告竭,尔后欲再继续进行,舍科学水利其谁归”。在此基础上,曹瑞芝对山西发展水利提出4项具体计划:“(1)制定水法;(2)调查水源;(3)量水(水文观测);(4)实验(灌溉与盐碱地改进)”。并明确提出,“利用科学方法,以增进水利之发展,实是山西之根本办法”。第2次是在年。抗日战争成功后,曹瑞芝率重庆国民政府水利部第224勘测设计队回到山西,对黄河龙门水库发电工程进行查勘,并编制设计任务书;对晋南龙子祠、霍泉渠、通利渠等古老灌溉工程进行了考察,提出利用现代技术改建扩建这些工程的科学方案。第3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曹瑞芝接受山西省人民政府约请,回到太原,出任山西省政府委员和山西省水利局总工程师。他虽年逾花甲,但壮心不已。1950年在全省第1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即提出兴建黄河龙门水库水电站的建议,引发预会同志的极大关注。从1949年到1952年,他带领水利技术人员,前后对汾河、滹沱河、涑水河、潇河等主要河道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河道的治理和全省水利的发展,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计划方案。在全省主要河系设立了多处水文和雨量站。在他的主持下,成功地建成了滹沱河、潇河两座现代化的大型灌溉工程;同时还对霍泉、南垣、鼓水、汾河等8大冬堰古老灌溉工程,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使全省万亩以上的自流灌区由11 处增加到29处,有效灌溉面积由296万亩(19.73万公顷)增加到609万亩(40.6万公顷)。在他的提倡下,临汾地区设立了山西最早的灌溉实验站。他还从全盘问虑,积极筹办农村水电建设,在省水利局设立了水利机械研究室和水利机械修造厂,研究和制造农村水力水电建设所需要的机械装备。在此基础上,1956 年洪洞县明姜水电站建成投产,很快在全省推行,到20世纪50 年代末小水电站发展到129处。1960年农业部在洪洞县召开了全国11个省(市)的小水电会议,推动了全国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 黄河小浪底首创虹吸引黄淤田工程1927年,曹瑞芝到河南不久,鉴于黄河下游两岸水高田低,可利用虹吸管抽取浑水超出大堤进行淤灌,开始了虹吸管淤灌农田、改进土壤的工程建设。“在黄河花园口首次安装6英寸(15.2厘米)虹吸管,实验出水甚旺,由出水处开挖渠道14里(7千米),经南北两索水河,可达贾鲁河。”继之“又装设24英寸(61厘米)铁管8副,共可出水240立方英尺/秒(6.8米3/秒),可以灌溉沿岸5万余亩(0.33万公顷)旱地。”1930年他出任山东省建设厅技正时,仍积极倡议在黄河沿岸兴建虹吸管引黄淤田工程。“在厅长的支持和工程师褚文林等协助下,于1933年拟定了引黄淤田计划,拟建:厉城王家梨行、青城马闸子、齐河红庙、蒲台王旺庄等处虹吸管工程,计划淤田21.5万亩(1.43万公顷),需建设费301万元”。“安设管径王家梨行及马闸子为21英寸(53.3厘米),红庙及尉家口为18英寸(45.7厘米),王旺庄为15英寸(38.1厘米)”。“日,王家梨行工程试水成功,实引水0.15米3/秒。其他3处亦前后于1934年建成,工程效益较为显著”。当时山东省建设厅的报告说:“在设计之初,原拟放水数次,始有成功可睹焉,当马闸子验收之际,仅放淤10日,其附近淤成之地,可达1千余亩(66.7hm2),淤厚平均约7公分(7厘米)。这段田地,昔为卑湿碱卤不毛之区,今淤成以后,可变沃壤。因而可知,沿黄两岸全部虹吸淤灌工程之利益,确为救济农村之大计矣。”上述工程见成效后,曹瑞芝等人又在建设厅的支持下,制定了全省淤田计划,拟“安设48英寸(121.9厘米)虹吸管300 组,……灌田2240万亩(149.3万公顷),使年农产收入到达1.12亿元。计划30年竣工,全部费用400万元。因经费无着,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仅年的3年中,山东省就建成引黄虹吸工程24处共162条,设计引水160米3/秒,灌溉面积达560万亩(37.3万公顷)。1935年前后,豫、冀、鲁3省政府合组虹吸工程勘察团,以曹瑞芝为团长,沿黄河查勘与丈量达数月,编拟了详细的工程计划。他在山东期间潜心研究虹吸和航运技术,前后发表了多篇论文。 扬子江参与初期计划3峡开发方案1932年10月上旬,曹瑞芝应扬子江水道整治委员会约请,由鲁赴宁,会同郓震、宋希尚,加上原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指派的丈量总工程师史笃培(美国人)、技术员陈晋模两人,组成了中国第1支长江3峡勘测队,于10月下旬自宜昌逆流而上,查勘了长江水力开发情况,于11月23日回到南京整理资料,编写出长江3峡第1个开发计划。这个计划比美国垦务局专家萨凡奇(J.L.Savage)1944年踏勘宜昌峡上游早10多年。打破了长时间以来有些人为认为3峡开发计划最早是美国人提出的误传。计划认为:“自宜昌至秭归,其地质构造名曰‘黄陵背斜’,所谓‘黄陵花岗岩’者面积极广,地质学家公认此段为峡东背斜中心,花岗石质极坚固,以之为建坝基础,最公道想”。“黄陵庙、3斗坪1带之(震旦纪)花岗岩地质及地势应为详细研究”地段,此背斜之“东翼宜昌葛洲坝至石门1段,为第3纪之‘东湖沙岩’及‘石门砾岩’。”石门以上至石牌溪即为不宜筑坝之奥陶纪灰岩地层。从地质构造看,“葛洲坝之岩层远不如黄陵庙岩层之合于建坝设厂基础”,但“葛洲坝地势较好,初勘时认为是工程较省、工作较便之地点。宜昌若为化学工业区,而恰好有各种天然合适条件,则发电用电集中1地,消除高压输电之困难,最合经济之原则。”故关于选坝段“勘测队觅得地点2处,1在宜昌上游4海里(7.4千米)之葛洲坝;1在上游22海里(40.7千米)之黄陵庙附近1带。”根据两站当时的情况,按各装机30万千瓦的要求,对大坝的位置、坝型、船闸、投资等进行了初步计划。总的计划指点思想为低坝多级开发方案,此方案淹没损失甚微,宜昌重庆间落差125米,利用枯水流量发电,约可得保证出力294 万千瓦。故还提出:“万县巴阳峡、忠县黄花城、酆都蚕背梁、涪陵剪刀峡、长寿大滩子等几个水电开发点。”报告认为“葛洲坝和黄陵庙水电站仅是长江3峡开发中的1期工程,扬子江上游发展至最后时期,自宜昌至宜宾必有若干水坝、水闸及发电厂相互连属,水面降落,各成阶级,彼时不但航运之滩险问题可以完全解决,即两岸之农田亦因水位抬高受灌溉之利。”报告还建议“利用长江3峡丰富的水电资源,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制造化学肥料,发展电气化学工业,供应川汉铁路。”据郓震先生回想并撰文说:“当时计划中的计算部份和初步设计由曹瑞芝工程师负责,经郓、宋2工程师最后讨论定稿,然后送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杂志总沈怡审定发刊。计划的发表是经钱昌照先生同意的。”朱成章先生也曾回想撰文说:“第1个3峡开发计划是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动身提出的,现在看来他们选定的葛洲坝和黄陵庙两个坝段,经过50多年来继续勘测设计和建站证明是正确的。现在,葛洲坝工程早已建成发电,3峡高坝坝址选定3斗坪,也在当年选的黄陵庙坝段内,充分辩明当时的勘测计划是相当严谨和科学的。” 发展改进水力机械抗日战争时期,曹瑞芝在4川专心致力于水利水电事业。在此期间,由他主持在3台县兴建了长达50千米、灌溉1.33万公顷的郑泽堰,引涪江之水灌田,即现在的永和堰。这是应用现代水利技术在4川兴修的第1个中型引水工程。他还致力于水力提灌机械水轮泵的研制与推行。1940年由他提倡在成都青羊宫和灌县建立了高灌实验站,指点1批青年技术人员创造了木质水轮泵和水力筒车。这是中国现代水轮泵的最初机型。1942年,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成立水利示范工程处,任务是利用4川丰富的水力资源,示范推行小型水力发电站、水动力加工厂和抽水站工程。曹瑞芝任该处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兴修了重庆杨公桥水力机械实验场,设计了1个水动力站。该站采取低坝明渠引水,引水流量1.0米3/秒,水头5米。因装备简陋,白手起家,水轮机、水轮泵和尾水管都是木制品。经观测,木质旋桨式水轮机其效力仅到达30%左右。曹瑞芝与有关人员经过认真实验对照,根据Die Kreiselpumpen所介绍的方法,利用飞机螺旋桨的原理,不断改进水轮泵,提出了科学的轮叶设计,应用流体力学原理,改进了轴流泵。大大提高了旋桨式水轮机的设计水平,使木质水轮机实际效力到达80%左右。这1实验成果随即利用于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开布朗(Kaplan)水轮机轮叶调速器的研究设计。在当时1无物资条件,2无像样的水轮机制造厂家情况下,成功地设计、制造了中国最早的活叶旋桨水轮机的成套装备,并在实践中推行利用,这是难能宝贵的。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曹瑞芝指点中国农村水力实业公司,前后在达县阁溪桥、遂宁石溪寺建成两处低水头水电站(分别装机20千瓦和40千瓦)。在重庆北培建成了高水头小流量冲击式水轮机水动力加工厂,解决了当地大众的照明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山西较早地设计推行农村小型水电站,为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就是利用这段时期的实验成果。 水利界同仁怀念曹瑞芝曹瑞芝以他的远见卓识,赢得了同行和后人的尊重与称赞。曾与他同绘3峡雄图的郓震先生称他:“诚挚勤奋,勇于任事,肯研究问题,认真细致”。山西水利界,当年曾和他共过事的新中国第1代水利科技工作者都赞美他:“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从不沽名钓誉”。
1 曹瑞芝。山西水利状态及今后之进行方针。山西水利――水利史专集,1985(1):43~452 曹瑞芝。河南黄河水利初步计划书。华北水利月刊,)3 曹瑞芝。Seepage Water(英文)。工程,):394~4514 恽震,曹瑞芝,宋尚希。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查勘报告。工程,):195~2205 曹瑞芝。虹吸管之水力情形及流量之计算。工程,):1~20
[1] 中国科学技术 /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83535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水力发电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浅谈水力发电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1:48: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水力发电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官方公共微信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成立50周年暨水力机械专业创办6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8月23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逸夫科技馆报告厅内,高朋满座,嘉宾如云,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师生共同分享了一个光辉而重要的时刻,共同表达了一个诚挚而幸福的祝愿。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立50周年暨水力机械专业创办60周年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文瑞,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华勇,水机专业前辈、哈尔滨工业大学许耀铭;见证学院搬迁全历程的前辈、甘肃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曹鹍,水机专业前辈、甘肃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弼、甘肃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原校长王明智、燕山大学原校长王益群等专家学者,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研究院邱志明少将、装甲兵工程学院郭齐胜少将、燕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孔祥东、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罗兴锜、中国泵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坤;兰州理工大学李贵富书记、王晓明校长,副校长夏天东、俞树荣、韦尧兵、李仁年,学校师生代表四百余人参加庆典仪式。仪式由李仁年副校长主持。
庆典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王晓明校长致辞,他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嘉宾、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欢迎。王校长说,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本科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成,在哈工大、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办学十年后,于1965年,以共和国长子的身份整建制搬迁到兰州理工大学,成为四个重点专业之一。王校长指出,水力机械专业西迁兰州理工大学五十年来,创造了多项可以写入兰州理工大学发展史的骄人业绩,如:培养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硕士生,获得学校第二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承担学校第一个国家&973&项目,成为学校第一个国家特色专业、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和第一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学校第一个省外科技创新基地(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全校各专业名列前茅,等等。王校长希望,能动学院以50年院庆为契机,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弘扬兰州理工大学的&红柳精神&,多育英才、多出成果,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
庆典上,徐耀铭、王益群、曹鹍三位水力专业的前辈学者讲述了专业创建、历经两次搬迁,最后落址在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前身)的艰苦奋进的光辉历史,对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今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希望青年教师能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燕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孔祥东分别代表兄弟院校和行业学会代表发言。他们祝贺庆典的成功举办,对能动学院取得成绩表示赞赏,希望今后能加强交流,继续将水机和相关专业传承创新。液压78级校友代表、香港冠连五金矿产公司董事长李理在庆典上致辞,对母校的培养表示感谢,祝福母校取得更大的成绩。
能动学院院长冀宏在庆典上为嘉宾们汇报了学院近年来的办学成果和发展情况。
李贵富书记在讲话中说,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以水力机械专业为基础建成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已成为学校发展最好的学院之一。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举办本次庆典的主题。专家前辈、兄弟院校代表对兰州理工大学水力机械专业和能动学院发展给予的美好祝愿和悉心指导令人感动。李书记指出,今后学院发展一要发扬传统,突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二要完善机制、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三要发挥优势,再接再厉,不断增强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要把握大局,科学谋划,做好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五要真抓实干、争创一流,谱写水力机械专业和能动学院新的发展篇章。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水利机械专业和能动学院的发展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庆典上展示了胡文瑞院士、徐耀铭先生、曹鹍先生、王益群先生为能动学院的题词,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承载了他们对学校、学院、师生们的希望和祝福。学校师生代表为现场的专家学者、退休教师代表献上了鲜花。
庆典结束后,很多退休老教师纷纷拍照留影,转发朋友圈,其情其景,令人喜悦和感动。
各地校友代表、企业家代表、学校各部门、各学院领导代表、能动学院退休老教师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也参加了庆典仪式。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前身是1955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水力机械专业,是我国在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1961年,该专业水轮机专门化(含部分泵专门化、液压传动专门化及流体力学教师)迁至富拉尔基哈工大分校(即重型机械学院,后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迁至秦皇岛更名为燕山大学),1965年,水力机械专业又全建制迁至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归属机械工程二系。1970年底,学校从水力机械专业分建了液压传动专业。1991年,水力机械专业和液压传动专业从机械二系分出,分别成立了水力机械工程系和液压气动工程系。1996年,水力机械工程系和液压气动工程系共同组建成立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2002年10月,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组建成立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2009年5月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讯员:朱莉萍)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党校曹立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