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6后中国何时能走出经济人生最低谷如何走出期

  话说本人也算个天涯老人,可是潜水的多,发帖的少。经济论坛也看了不少,深感近期没什么干货,话说有深度有干货的文章越来越少,所以自己虽然是个半小白,还是想说说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看法,也没别的意思,权当抛砖引玉,呼唤各路大神不吝指正。  PS:这个猜想和民生证劵的文章很像,没错,俺说了俺是小白,很多结论都是根据民生证劵的观点引申出来的,有同意也有异议。还是那句话,自己只是抛砖引玉,顺便谈谈自己的想法,高人勿拍,俺怕疼。
楼主发言:53次 发图:0张
  @fimmu1997   不多说了,下面上干货: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6%。  2、CPI继续“1”往无前,PPI连跌超过50个月,短期内通缩局面不改。  3、美联储加息靴子于12月落地,2016年还将加息1-2次;资本加快“走出去”,人民币贬值趋势难改。  4、国内央行仍会降息2-4次,最终利率降至0.5%,不排除零利率和QE的发生;货币政策回旋余地降低,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5、财政赤字扩大到2.5-3.5%,5%会成为新底线;继续发债+结构性减税;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6、股票上市注册制落地;股票市场会有一次较大规模回调,之后会出现摇摇晃晃的慢牛。  7、信用风险加速爆破,国企违约成为常态,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金融改革加速进行。  8、国企改革1+N方案陆续落地,但国企改革放缓、国企上市有所推进,稳增长保就业成为主调。  9、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加速落地,美丽中国成为民众最大希望,治污与GDP增长难两全。  10、房地产销售和地产投资继续回落,1、2线城市会出现分化,国家会出台更多托市举措,住房银行落地。
  下面逐条进行解释吧,有说的不对的,还望批评指正。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6%。  这个我想没什么可争辩的,如果要说,也只有增长率上有差别。以目前的态势来看,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目前只是10-11月的指标出炉、12月还未过完,但从工业增加值、存贷款增速、铁路货运量、发电量、进出口总额等几个指标来看,四季度整体经济增长不会超过三季度,个人估计在6.8%,全年6.9%。那么,根据历史来看,如果发生经济增长指标未完成的情况,比如年。以此推断,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目标可能定在6.5%。为嘛偏偏是6.5%,那是因为首长给定调了,年增长不能低于6.5%。个人来看,我觉得还是相对还是过于乐观了,目前经济大方向已经走入颓势,想要轻易扭转积极趋势当非易事;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初步走出衰退外,欧洲、日本短期内仍然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的系统化、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大,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滑落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另外看趋势,2016年第一产业不会有明显波动,第二产业大概率贡献下降,第三产业的贡献还会上升。但由于国内第二产业占比较大、下降趋势过快,加之去过剩产能的呼声不断增加,仅靠三产贡献难以弥补第二产业的下降,因此,个人看法,2016年国内经济速度将进一步下滑,最终结果可能稍稍高于6%。
  2、CPI继续“1”往无前,PPI连跌超过50个月,短期内通缩局面不改。  没什么好说的,除非发生大规模地缘冲突,否则能源、重金属价格跌势难改,影响到国内,CPI应保持在1点几水平。剩下的,引用民生证劵文章中的话吧:“预计明年PPI累计负增长将超过50个月,但同比跌幅将收窄。考虑到本次去产能周期中,宏观经济政策强调底线思维和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去产能的力度总体上温和于98年的大破大力去产能,上游原材料行业过剩产能并未明显去化,PPI转正仍需时日。”短期内通缩局面不会发生改变。
  本人也是白纸 但楼主推测要有依据 今年告诉公路 永久收费 在这方面也是变相的 在邮政上加税 说道中国经济增长 无非就两样 出口 和对内的土地高赋税 楼主说GDP 百分之6 你从哪里 弄出来的 16年 产业机械人化
工业革命4.0 要出来了吧 16年经济应该是负增长  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太困难 要看11月 中国外资储备的流失情况 推断  房地产那个东西 现在还有多少人去关心呢 因为 多数人不缺房子了 所以只能再弄出个什么土地税种来 盘剥
  基本赞同。
  20年后实现4.0+物联网。单纯的机器人化也要10年以上。
  3、美联储加息靴子于12月落地,2016年还将加息1-2次;资本加快“走出去”,人民币贬值趋势难改。  美联储加息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转载一则消息吧:  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元兑一揽子国际货币兑汇率在周三交易中上涨至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发表了“鹰派”言论,且表现强劲的就业数据增强了投资者有关美联储将在本月加息的预期。  用于追踪美元兑16种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华尔街日报》美元指数(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ollar Index)在周三最新交易中上升0.6%,至91.00点,创下自2002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洲际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数也上升至100.51点,创下自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耶伦周三表示,他有信心美国经济很可能将继续取得温和增长,失业率将会下降,而通胀率也将朝着该行2%的目标水平小幅上升,这表明她已经做好了在定于本月晚些时候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的准备,除非发生重大的市场或经济意外事件。  美联储曾在此前表示,将在“有理由相信”通胀将朝2%方向回升以及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的前提下上调基准利率。耶伦在周三发出警告称,推迟降息时间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后果。
  国内来看,前几日软妹币加入SDR,另一方面也倒逼国内金融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力度,减少过多的货币管制,RMB离真正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又近了一步。今日看到一则消息,国内将快资本自由兑换改革,或许可以印证这一点。  同时,RMB加入SDR是长期利好,但美元加息在即,对RMB绑定美元机制却是一记重拳,国内建议与美元脱钩的呼声再起。从长久看,RMB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与美元脱钩是大势所趋,这样可以减轻央行为维护目前的“联系汇率”所付出的重大代价,RMB的汇率水平也将真正与国内经济、世界经济等诸多因素相关而非盯准美元。根据这种态势,RMB还有一波贬值,但我估计不会一次到位,估计还是小步快跑,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贬值,同时还可改善出口下滑局面。另外,近期内,RMB汇率波动不会太大,刚加入SDR,怎么也不能吃相太难看,对伐。
  马克一下
  4、国内央行仍会降息2-4次,最终利率降至0.5%,不排除零利率和QE的发生;货币政策回旋余地降低,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因此维持目前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思路可能会加以调整,政策重心可能会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目前一年期利率已经降至1.5%,融资成本的矛盾已经大幅缓解。但根据目前情况看,经济下行的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加之世界范围内欧洲、新兴市场等宽松环境不改,因此个人预计还将降息2-4次。如果经济持续下滑超过政策层的预期,不排除采用较为激烈措施,出台中国版QE也未可知。但是,由于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负利率),加之美元加息的影响,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回旋的余地降低,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将会出现左右为难的局面。  关于降准问题,现在的存准率仍然过高,加之RMB贬值压力加大,另外为了所谓稳增长的投资资金加码,个人估计还将继续目前降准频率不变。引用原文吧:“一是对冲央行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滑,今年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大降1.2万亿,而年分别是增加2.8万亿和6411亿,一来一去产生每年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缺口。2016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减,为了维稳,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下降幅度预计不少于今年,必须充分降准对冲。二是稳增长的资金需求也需要降准来满足。1998年为了配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央行曾一次性降准5%给四大行输送火药。2016年专项金融债等公共融资工具会继续放量,这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如果只是从存量池子里拿钱,那可能会使稳增长的效果大打折扣。”
  5、财政赤字扩大到2.5-3.5%,5%会成为新底线;继续发债+结构性减税;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经济下行,目前国内税收增长明显下滑,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增长,“铁公基”等加大投资的措施不会减少,还有社保、医保等投入仍要有所增长,对财政造成的压力将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结构性减税的呼声持续高涨,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负的负担成为共识。目前财政面对上述双重压力情况,扩大财政赤字不可避免。近期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都对3%财政赤字红线提出质疑,因此个人目前财政赤字3%的红线将会突破,5%将成为新底线。明年的财政赤字将会扩大到2.5-3.5%区间,也就是3%左右,经济下滑严重,财政增收压力突破预期,不排除会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
  6、股票上市注册制落地;股票市场会有一次较大规模回调,之后会出现摇摇晃晃的慢牛。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注册制落地看起来已无悬念。另外个人意见认为,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加之养老金入市明年可能会有具体动作,因此目前股指仍有一次较大规模回调。  慢牛这个趋势,怎么说,全是个人的一种感觉吧,毕竟货币宽松的局面不会改变,虽然经济增长不佳,但发生大范围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RMB加入SDR之后,如果货币管制放松,外资来往中国更加便利,更会吸引一定数目的外资进入,因此我觉得还是出现慢牛的可能性较大。
  突然不想写了,有机会大家还是版聊吧
  楼主好
  @fimmu-03 14:59:10.477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6%。   这个我想没什么可争辩的,如果要说,也只有增长率上有差别。以目前的态势来看,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目前只是10-11月的指标出炉、12月还未过完,但从工业增加值、存贷款增速、铁路货运量、发电量、进出口总额等几个指标来看,四季度整体经济增长不会超过三季度,个人估计在6.8%,全年6.9%。那么,根据历史来看,如果......  —————————————  外媒报道说是3.8左右  
  @fimmu-04 10:44:39  4、国内央行仍会降息2-4次,最终利率降至0.5%,不排除零利率和QE的发生;货币政策回旋余地降低,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因此维持目前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思路可能会加以调整,政策重心可能会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目前一年期利率已经降至1.5%,融资成本的矛盾已经大幅缓解。但根据目前情况看,经济下行的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加之世界范围内欧洲、新兴市场等宽松环境不改,因此个人预计还将......  -----------------------------  天天说两难,说了十多年了. 本届上台之初,大家认为没有宽松的基础了,不像08年. 然而宽松程度甚至超过了08. 地球不是照样转...... 入篮后,印钱更是随意了...
  @fimmu-04 11:05:24  突然不想写了,有机会大家还是版聊吧  -----------------------------  看社科院的报告. 说白了就是要大放水重新拉动支柱产业的投资. 绝不能让它一直落下去...
  @志鹏展翅
11:28:40  @fimmu1997
14:59:10.477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6%。  这个我想没什么可争辩的,如果要说,也只有增长率上有差别。以目前的态势来看,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目前只是10-11月的指标出炉、12月还未过完,但从工业增加值、存贷款增速、铁路货运量、发电量、进出口总额等几个指标来看,四季度整体经济增长不会超过三季度,个人估计在6.8%,全年6.9%。那么,根据
......  -----------------------------  这个统计口径不一样很正常,何况的统计数字本来就不令人信服。外媒的数字主要是根据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新增贷款额度等几个指标也就是所谓李相经济学的重点指标推算出来,这里我只是说官方公布的名义GDP增长,至于实际增长率,个人掌握的信息还是太少,有些东西恐怕只有内参才能看到,姑且这样吧
  @fimmu1997
10:44:39  4、国内央行仍会降息2-4次,最终利率降至0.5%,不排除零利率和QE的发生;货币政策回旋余地降低,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因此维持目前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思路可能会加以调整,政策重心可能会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目前一年期利率已经降至1.5%,融资成本的矛盾已经大幅缓解。但根据目前情况看,经济下行的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加之世界范围内欧洲、新兴市场等宽松环境不改,因此个人预计还将......  -----------------------------  @盛世狼蛛
11:38:30  天天说两难,说了十多年了. 本届上台之初,大家认为没有宽松的基础了,不像08年. 然而宽松程度甚至超过了08. 地球不是照样转...... 入篮后,印钱更是随意了...  -----------------------------  这个是这样,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不是单纯放水就能拉动增长的阶段了。08年四万亿为什么有作用,一个是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还不像现在这样庞大,大手笔的猛药下去很快能起作用;二是当时财政状况也远远比现在要好;三是是自身经济结构性风险没有如今这么高;第四个我觉得当时反腐的力度和现在也不一样
  其实说实话,现在放水的力度早就超过08年了,但是经济体量大了,药效也就没那么显著了。另外我觉得高层还是有左右为难的感觉,一方面想保增长,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不下降,至少是不会断崖式下降;另一方面则又想不动声色的完成调结果、去杠杆的工作,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呵呵,只能说难啊
  随便放个炮,本月会有一次降准,时间点在本周五或者下周一
  人民币贬值趋势日渐明朗,11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进一步宽松的呼声再起,预期在年底前会有一次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我估计上面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和勇气。具体时间就在上面,如果不准莫要拍我,呵呵
  目测预测失败,不过目前不提稳健货币政策这个词了,放水放的自己都HIGH了吧
  经济这个真不好说啊!
  @轮回之青衣
15:19:00  本人也是白纸 但楼主推测要有依据 今年告诉公路 永久收费 在这方面也是变相的 在邮政上加税 说道中国经济增长 无非就两样 出口 和对内的土地高赋税 楼主说GDP 百分之6 你从哪里 弄出来的 16年 产业机械人化 工业革命4.0 要出来了吧 16年经济应该是负增长   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太困难 要看11月 中国外资储备的流失情况 推断   房地产那个东西 现在还有多少人去关心呢 因为 多数人不缺房  —————————————————  我这个外行都觉得,在通缩和经济严重不景气的情况下,鸡的屁还有6点几的曾长简直就是奇迹!  
  其实说实话,我也觉得GDP不到6点几,但毕竟是怀疑,毕竟统计局不是吃素的。另外,我说的是名义GDP,也就是官方公布的数据
  再冒一个泡泡,美联储加息大局已经,明日看消息,加息0.25,准也不准,随便看看吧。预测嘛,有成功就有失败,没啥说的
  加息靴子落地,大势已定了。RMB贬值的趋势不改明显美元外流的速度增加,为毛还不降准
  12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11月银行结售汇逆差3490亿元(等值548亿美元),较10月逆差1279亿元(等值201亿美元),规模大幅增加。此前中国央行公布的11月外汇储备大降872亿美元,为2013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外汇占款创历史第二大跌幅。  降息空间不大,而且降息对外汇外流只会起到反作用。为对冲外汇外流造成引起的RMB汇率影响和国内资本减少的状况,我估计央行年内会有动作,最理想的应该是降准一次,100-200个基点;也有可能进行逆回购。
  另外再说一点,统计局通报经济形势时候老是说目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了第二产业。我觉得这个水分非常大,目前消费增长的力度是很大,但不能忽视所谓“双创”的影响。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房地产洗劫一批,股市消灭一批,没有其他手段可以鼓励大规模的民间财富支出了,只有忽悠下一代创业将父辈的辛苦积蓄投入社会。这一波风浪过去只去,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求得一简单温饱呢?
  今天刚好有空,随便多说几句。房地产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局面不可能出现的,不要再幻想了。如果真的出现那种局面,鸡国和叙利亚也就差不了多少了。那将会出现整个社会的动荡与骚乱,上头不会放任这种情况出现的。没听说,现在要求农民工来接盘最后一棒了么
  这个帖子必须马克。
  回帖只为收藏
  @fimmu-16 16:54:04  再冒一个泡泡,美联储加息大局已经,明日看消息,加息0.25,准也不准,随便看看吧。预测嘛,有成功就有失败,没啥说的  -----------------------------  天天早上看香港新闻,半年前就知道这时候加息了。  头天国际分析都是9成以上可能。  难道内地人民这么封闭?
  忽悠农民工来接盘,也不那么容易,有钱的农民工早就在城市买了。
  楼主常来聊聊
  被楼主大神言中了
  如果将淘汰产能写上就好了,应该是对重工业一次大的结构调整  
02:27:28  如果将淘汰产能写上就好了,应该是对重工业一次大的结构调整  -----------------------------  这个随便说两句,目前产能过剩集中在那些领域?重化工、钢铁、煤炭,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国企占大头,其实淘汰产能改善经济结构是目前朝廷很想做的,但有几个难点制约了朝廷的举动。第一,出了央企之外,这些产能过剩的国企还包括了很多地方国企,比如什么省企、市企之类的,后面这大部分的国企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容小觑,加之目前房地产不景气,土地出让收入不断下滑,地方税收的很大比例还要靠地方国企的支持;第二,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经济结构,势必要对地方国企进行关、停、并、转、甚至是破产、重组,对这些国企的职工安置又成了一个大问题,考虑到地方维稳的需要,各级地方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也是目前经济转型喊了这么多年,调结构之类的口号喊破嗓子也没有太大进展的原因。另外个人以为,其实朝廷对这些东西心知肚明,但是各路神仙们打仗还没打出个结果,所以从上到下也就这么一直将就下去。
  周五,中国央行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了1000亿元MLF操作,这是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的首度出手。分析认为,11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资金流出压力未减,而近两日资金面供给亦稍显收敛,央行此举有稳定流动性之意。  我觉得有点奇怪,央行为毛这次动作这么不坚决呢,只是简单地进行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主流观点都认为应该尽快降准,对冲资金外流,央行为毛不动作呢。有点不懂,难道在憋大招?
  现在比较闲,随便吹吹牛啊。其实我觉得目前朝廷应该放大招,一次性放出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手段,才有可能对目前经济形势产生较大的作用,如果还是这么跟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来,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具体的说,财政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投资力度;货币上讲,就是一次性降准300-500个基点,释放流动性。另外个人觉得应该一次性降息至0.5-1%,甚至是零利率,这样可有效降低地方债务的利息支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财政压力;但目前RMB贬值趋势已定,美元走强的信息很明显,是否会进一步加大资金外流,估计央行自己也在踌躇吧。呵呵,两难境地啊。
  上面纯属个人观点,和主流观点不符合,我也就算是吹吹牛。不过我觉得目前反正经济形势已经这样了,小打小闹还不如放个大招试试,再说怎么着也不如当初4WY猛啊,呵呵。
  中国的智囊机构,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报告表示,中国经济明年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建议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扩大赤字规模,提高赤字率,以及继续让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减轻出口部门压力。  由刘雪燕和杜飞轮执笔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6年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1.5%。2016年,出口可能略高于今年,但投资增长可能降至9%左右;消费可能进入个位数。增长总体来看,明年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今年GDP增长破7看来是一定的了,那么回顾过去几个季度的数据,一、二、三季度增长分别是7、7、6.9,四季度数据虽然还没出来,看来还是如个人预料的在继续下滑,或者说一二季度数字中存在很大的(PS:几乎是一定的,大家都懂得),这下15年最重要的几个经济数据都未完成,李相的压力也一定很大吧。
  注册制害怕
  @fimmu-21 12:41:23  现在比较闲,随便吹吹牛啊。其实我觉得目前朝廷应该放大招,一次性放出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手段,才有可能对目前经济形势产生较大的作用,如果还是这么跟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来,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具体的说,财政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投资力度;货币上讲,就是一次性降准300-500个基点,释放流动性。另外个人觉得应该一次性降息至0.5-1%,甚至是零利率,这样可有效降低地方债务的利息支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年底了,出大招也没太大效果,拖到过完年,看看经济数据在决定剪刀,石头,布。马上2016了,挡住大妈换美元这才是要紧的,居民储蓄拿出来换5万美元额度,那是会要出人命的,等看1月份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存款数据。
  转帖一篇文章,个人认为还不错。  李迅雷:2016年拐点难现 热点可观  ■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总是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拐点出现,想着每年都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是不太现实的。经济的波动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中国经济或许正处在库兹涅茨周期(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通道中,该周期一般是18-25年,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已经经历了15年。政策肯定是要逆周期的,但政策往往只能改变斜率而不能改变趋势。  ■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期,GDP构成中,传统的产业占比仍比较大,反映不了新经济、新金融的壮大因素,也反映不了就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的趋势。所以,不要太关注GDP。  ■从大金融角度看,2016年资本市场机会更多一点,主要逻辑依据是钱往哪个地方流,居民的储蓄在往外流,作为投资,找到流向很重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这两个端来分析,逻辑应该很清晰。资本市场不是短期看好,而是长期看好。注册制恐怕不会成为股市发生风格转换的拐点。风格转换、估值纠偏应该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这与股票的供给量和投资者的构成有关。  □ 李迅雷  再过十多天,元旦就到了,我们将跨入2016年。2016年的经济会怎么样?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对此很难预测。一般来讲,大家一致预期的东西往往会错。我有不少观点可能跟大家的预期也是比较一致,所以也仅供参考。  2016年不会是经济周期的拐点  中国经济到底好还是不好?11月份的数据一公布,大家又在企盼经济见底了,觉得数据很好,工业增加值在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回升,货币M2在回升,房地产销售额增速在回升,消费也在回升。这么好的数据,是否意味着经济已经见底了?恐怕还不能这么乐观。  中国经济下行这是一个长期趋势,为什么看成是长期趋势呢?因为长期数据一直在往下走,如投资、出口等。所以11月份的数据会对趋势有影响吗?应该影响不大。  临近岁末,不少经济学家在演讲中都说,可能明年会出现一个拐点,或是经济,或是改革,或是产业。我觉得,拐点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房地产,今年的房地产销量是比去年要好,但比2013年要差。一旦趋势形成以后,就很难改变,房地产投资增速什么时候见顶的?2010年已经见顶。我们现在还期望房地产能够对中国经济重新有拉动的作用?这个已经不太现实了。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比如,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听说中国大妈去买黄金了。黄金价格下跌后的前三年中,中国大妈都是前仆后继买黄金,因为她们以为不久就要反弹,要发生货币战争,所以就去抢购。现在黄金已经跌到1000美金,反而没有人认为向上的拐点已到,急着去买了。  相比漫长的历史,人作为一个寿命很短暂的动物,总是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拐点出现,想着每年都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往往把一个小的波动就当作是一个拐点,显然是不对的,11月份不过是一年的1/12,即便一年的走势向上或向下,也未必能够改变大趋势。  因此,我们还是要有更大的耐心去等待历史的变迁。如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已经连续多年在往下走,出口也往下走。中国的出口额已经占到全球总出口的12%,这种比例是不大可能再继续上升了。不仅是中国的投资增速在往下走,全球的贸易额增速也都在下降。看一下海运指数,现在不仅是国际的海运指数,我们国内的铁路货运量也是负增长,发电量增速也大幅回落。货物的流动性在下降,投资增速也在下降,所以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不支持经济转暖。只有消费的数据还算可以,就是新型消费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健康保健等这类新消费的占比在上升。  经济的波动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中国经济或许正处在库兹涅茨周期(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通道中,据说该周期一般是18-25年,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已经经历了15年。政策肯定是要逆周期的,但政策往往只能改变斜率而不能改变趋势。所以,确实没有必要对政策妄加评论,或者自以为有高招。比如,降准降息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有一定效果,但对实体经济的效果似乎也不是十分明显。2016年的一致预期是降息空间很小,降准空间较大。对财政政策的预期也是一致的,即赤字率将提升至3%。但我觉得财税改革的空间不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城镇化角度看中国经济下行的长期性  如果说以上观点可能与许多学者或投资者比较一致,那么,有一个视角可能跟大家有点不一样,即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回落问题。  从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案例看,在高增长结束之后,经济增速就换挡了,这是普遍的规律,中国也一样,10%的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应该是一个6%左右的经济增速,因为从德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案例来看,当他们的经济高增长结束之后,GDP增速就来一个打对折,甚至打4折的增长。我们现在还是在打7折的增长,说明增速还是比较快的。但反过来讲,降速可能没有到位。此外,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从高速降到中速之后,它的城镇化率更是大幅下降。德国从原来的年均增长1.02%,降至年均0.16%。日本是0.98%降到0.32%,韩国是从1.3%降到0.25%。经济增速为什么会下降?核心是工业增速下降了。工业增速下降所带来的是城市化率提升速度下降。这是一个关键的看点。还期望未来中国经济还会有7%到8%的平均增速?我觉得制造业并不支持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因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被第三产业超越,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到了后期,重化工行业更是到了后期。为什么现在煤炭行业、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石化行业的日子都这么难过,就是因为中国的重化工行业早已到了后期。  我不认为去年是股市牛市的起点,2012年12月创业板、中小板起来可以认为是这轮股市的牛市起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上证指数[1.81%]是参照价值不高的,就像GDP不值得太关注一样。为何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退出,主要是看就业率数据而不看GDP增速呢?  当重化工业步入后期之后,接下来城镇化率就会下降。但有一个指标比较有参考价值,那就是农民工进城数量的变化。这是每季度统计局都会公布的。国家统计局第三季度公布农民工数量时,显示与去年同期比没有增长。一年来农民工的数量没有增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以农业人口转移为特征的城镇化已经到了晚期。早在2010年我就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已到了后期。虽然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很低,但这不等于城市化率就很低,户籍制度的改革,是要付出巨大而且国家难以承受的成本。所以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据。我观测到的是,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农民工进城数量是创了历史新高,1200万,同时2010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创了历史新高。但是从2010年到现在,仅仅过去了五年,这五年中每年农民工的进城数量,以每年两百万的速度在减少。从2012年开始,我国新增劳动力人数开始下降。所以,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人口现象。  国家要让1.7亿外地农民工市民化,要通过新市民购房来解决房地产库存过高问题,那就必须增加农民工收入,但是增加收入就意味着企业的成本继续上升,投资意愿进一步下降,国家的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这个关系怎样处理?因此,中国经济转型的难度很大。德国、日本、韩国,属于二战之后成功转型的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经济转型的时候,他们的债务负担是比较轻的,贫富差距是比较小的。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过程中,但债务负担已经不堪重负,我们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很大。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中国城镇化率也是被低估的。我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对我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和农业劳动人口做过两次计算,一个是被低估了,我的判断是目前城镇化率水平在60%左右,而不是54%,大概低估了5-6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的数量,我认为是被高估了8000万。统计上的误判,或许会影响短期决策和长期政策的制定。当然,以农业人口转移为特征的城镇化步入晚期,同样孕育着巨大机会,即正在进行的是以市民化和大城市化为特征的城镇化。  总结一下,为什么中国城镇化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因为人口老龄化改变着人口年龄结构和消费需求,人口流动改变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但现在劳动人口在减少,人口流动速度在放缓,故经济增速也在下降,这是不可逆的,是长期形成的结果。如今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大规模迁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  与此相关的,因为人口老龄化,导致我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当人口老龄化之后,像家电、汽车、住房消费的增速也开始下降。消费的核心人群就是25-4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在美国早已下降,中国从今年起下降,即随着人口老龄化,住行等主要消费的增速就下降了,而且这种增速的下降是很难逆转的。  美国为什么要采取量化政策,还要持续推出QE1、QE2、QE3?这么多的QE下去,就是为了让就业这个指标提升上来,一旦非农就业达到预期目标后,美国就准备加息了。中国眼下就业几乎是供不应求。所以,中国经济下行,但就业很好;传统产业下行,但新兴行业崛起;三四线城市房价跌,但一二线城市房价涨;银行盈利增速下降,但非银金融繁荣。这意味着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期,GDP构成中,传统的产业占比仍较大,反映不了新经济、新金融的壮大因素,也反映不了就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的趋势,所以,不要太关注GDP了。
  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不等于现实需求  有些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很乐观,主要逻辑是中国人均的各种拥有量还很低,如人均GDP水平还在全球排100多名,人均汽车拥有量比较低,或者人均的住房面积还不算很高,机场个数、铁路里程等都很低。尽管城镇化率有了较大提升,但是户籍人口的比重还很低。如果说有一个亿的农民工转化为有户籍的市民,又会带来多少需求呢?我觉得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全世界所有低收入国家的发展速度都应该很快,因为他们很穷。  所以,很多东西还是要看现实需求、有效供给。不难发现,很多落后的国家都面临财政问题,即债务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多大,就像企业的发展空间一样,需要问一下财政部长或财务部经理。从去年至今,我们已经经历了6次降息、5次降准,明年估计还会有降准。货币政策依然是宽松,财政政策也依然是积极。但这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能不能够阻止经济下行呢?  中国经济的当今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与改革滞后有关。如今经济转型还面临着制度约束、环境的约束,银行基本上把钱都借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你期望能马上解决?  2016年人民币贬值压力颇大,国际化进程不易。加入SDR不意味着人民币马上国际化。目前香港人民币的数量是在下降。因为只有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海外的人民币需求才会增加。当大家有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时候,你的人民币怎么会在海外增加呢?所以,要达到某个目标,不能只考虑一项或几项指标。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还在预期。经济是各项因素千丝万缕交织在一起的,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要让西方国家来增持人民币资产或多配置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是很难达到的。  分析经济不能用单一的思维或单一的逻辑,也不能够只用二维,还是要用三维、四维。影响经济的变量太多,但不管如何复杂,经济总有一个大的趋势,趋势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有运用严谨的逻辑,只有相信大样本的统计,才有益于提升判断的准确性。  2016年将延续高杠杆 但不会爆发经济危机  对于2016年,我并不悲观,因为总体风险还是可控。当大家都在担心爆发危机时,就不会有危机爆发。为何不会爆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呢?第一个理由就是之前股市深幅调整之后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倒闭,也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巨亏,说明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上做得不错。目前股价比股市深幅调整发生时低了一些,且杠杆率水平也大幅下降。  第二个理由是房价也不会出现大跌。因为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太好了,中国的买房群体,其银行贷款只占到他的房价总值的10%。美国房价水平确实比中国便宜,但为什么撑不住,因为购房者大多是靠贷款的。中国的购房者买房基本上都是自己全额付款。美国为什么出现次贷危机?就是因为不断给低收入群体提供利率较高的次级贷款,导致房价不断攀升,到2008年,美国居民房贷已经占到住宅房价总值的55%,所以才爆发了次贷危机。  第三,中国的外债规模非常小,也就3万多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因此,即便出现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中国也不会重蹈当年拉美和东南亚出现偿债危机的覆辙。当然,我认为2016年人民币也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央行近期的出招还是很聪明的,因为迟早美国会加息,与其加息后人民币被动贬值,不如趁加息前主动贬值。美国加息之后,美元指数也未必继续走强,而目前人民币指数与去年同期比,只升值了2%。这两方面考虑,决定了明年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我国还是实行有管理的汇率政策。  2016年最大的风险或是民间债务链断裂事件的增多,不仅导致刚性兑付被打破,而且会引发市场恐慌。因为中国最大问题还在于企业的债务过重,这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当然银行对坏账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国有企业的债务已经达到78万亿元,还没有计算民营企业,这样的债务规模应该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这是一个潜在风险。不过国有企业背靠政府,地方政府债务的背后也隐含着中央政府的信用,且中央政府的债务并不重。所以总体来看,属于国有的部分风险还是可控的。不可控的是民企的债务。民企的债务到底有多少,算不清楚,也没有一个公开的数据。但是至少民企在银行信贷中的占比不高,民企在民间的债务可能会比较高一些。但是,2016年刚性兑付可能会被打破。要避免发生区域性的债务链断裂事件,因为会波及全国。  2016年高杠杆肯定还会延续,房子泡沫不会破灭,股市泡沫也难破灭,因为一破灭那就不堪承受。所以,政策上还是会延续一以贯之的辨证逻辑,即既要防范局部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又要避免泡沫进一步扩大。
  2016年资本市场繁荣可期  资本市场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提升。前三季度整个GDP增量中,金融的增加值占到20%。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经济增量是第一大的,因此,中国的金融对于全球的资本市场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中国央行稍有动作,全球各大资本市场都会出现波动,就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量大了。为什么GDP增加值中金融的比例在上升,因为实体经济的比重在下降,金融的比重在上升。实体经济投资下行,钱就进入金融领域。从大金融角度看,资本市场机会更多一点,主要逻辑依据是钱往哪个地方流,居民的储蓄在往外流,作为投资,要找到流向很重要。  中国过去三十年来人口往东南流,这就带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繁荣。经济好是能够带来将就业的,带来就业的就是真的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都是假的增长。所以一定要看到流向,投资只要跟着主流方向走,就肯定是做对的。  从居民的资金流向看,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存款时代,是指年代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2000年之后是进入房地产市场;2014年之后就是金融产品时代。大量的钱流到了金融领域,尤其流到了资本市场,导致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的规模大幅度增加。未来居民资产还是会从房地产领域不断地流出。  对金融产品的配置增加,可以从需求端角度来理解,因为居民原先的金融产品是低配的,会有一个从低配到标配的过程。房地产原先是高配的,未来要回到标配。所以,由于资产错配导致的居民对金融产品需求大增。第二个需求是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之后,经济下行导致银行利率下行,因此居民存款会减少;而人口老龄化又会导致房地产的需求减少,所以要加配金融产品。  从供给角度来讲,原先银行之所以都把钱放给大企业,因为那个时候是重化工工业化,你可以拿厂房、土地做抵押,导致中国的间接融资比重非常高。现在新的行业大多是轻资产行业。你问银行借钱借不到,比如IT、文化传媒,你都没有什么资产,只有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让PE和VC参与融资,这样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就会上升。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息充分,融资成本降低。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有利。  为什么看好金融行业、看好资本市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这两个端来分析,逻辑应该很清晰。资本市场不是短期看好,而是长期看好。  注册制会否带来股市风格转化  注册制肯定会对目前的A股市场有一定影响。现在估值为什么那么高,是因为股票供给不足,随着注册制、资本管制放松,供给就会大量增加。而且现在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提到要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这需要繁荣的资本市场来支持。今后股市面临压力,主要是供给方面的压力,这个压力已经来了,但不会那么快就变成现实。这次推出注册制时也讲到,在证券法没有修改之前,有两年的豁免权,但隐含意义就是这两年是缓冲,不会有大量的股票发行,从而打破供求平衡。  估计注册制初期阶段还是会限价和限量的,不会直接把价格放开。更何况现在还有7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如果因为注册制把股市打压下去,等于融资功能又没有了。大家一定要领会我国的政策特色,这是中西方思维逻辑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形式逻辑,如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中国人习惯于辩证逻辑,即往往会提出“既要怎样,又要怎样”,追求平稳和兼顾。如证监会发言人是这样解释注册制:“注册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各负其责的体系,保护投资,便利融资,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总体的判断,2016年还是资金的供给比需求多三万亿元左右,如养老金入市、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扩大、外资进入等。当然,这是基于当前的静态分析。  长期以来,股票供给不足是估值偏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所有A股的市盈率中位数99倍,之所以不用平均数,是因为我国股票的市盈率分布偏差很大,低市盈率的个股权重很大,市盈率又很低,一平均的话,就会把整个市盈率水平拉下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中位数和平均数非常接近。A股是一个估值相对扭曲市场,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偏差很大。  估值结构之所以扭曲,与市场制度和投资者结构有关。估值取决于风险溢价,包含了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A股具有非常好流动性,故流动性溢价很低,可以低到负值;又因为股市是受到一定保护的市场(类似于刚性兑付),有退市的规则但退市的不多,因此信用溢价也非常低,也可以看作是负的溢价。这在全球股市上很少见。所以研究25年的市场发展历程,经历了B股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股权分置改革、沪港通、非流通股逐步变为流通股,这些都是触发修正估值扭曲的契机,也可以看作是风格转换的诱发因素,但事后检验,这些因素都没有成为蓝筹股走强、小股票走弱的拐点。由此来推测,注册制恐怕也不会成为股市发生风格转换的拐点。风格转换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与股票的供给量和投资者的构成有关。  如前所述,我国的政策风格是力度、节奏平缓。此外,约85%的交易量是由散户创造的,因此市场的大部分股票定价是由散户决定的,机构缺乏定价的能力。公募基金虽然也是机构投资者,但是公募基金的投资较为被动,散户有赎回、申购权。总体看,我国的长期投资者的规模不够大,占比也很低,这也决定了风格转换、估值纠偏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基本面看,大盘蓝筹股多属国有企业,不仅行业多为周期性行业,大多处在衰退阶段,而且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缺陷。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前10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情况所做的统计结果,国有企业1-10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3%,而私营企业则分别同比增长6.2%和5.1%。  由此看来,A股市场的“中国特色”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小市值股票、ST股票以及高市盈率的题材股还会继续它们的“高价差收益”。以小市值为例,2006年以来的10年里,每年初都等额买入市值最小的那5%的股票(例如,2011年初为102只,市值门槛为16亿),则年均收益率(复利)高达40%多,2006年岁末至今市值增长了56倍;若买入市值最高的那5%的股票,十年来市值只增加了1.6倍。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期所有股票的平均涨幅是7.6倍。高市值组合唯一跑赢低市值组合的年份是2006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经济继续转型和改革之年,主题性的投资题材应该更加丰富,如与创新发展目标相关的有“中国制造2025”、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等相关行业;与绿色发展目标相关的有低碳循环、新能源汽车、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板块。在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企业的盈利水平很难提升,因此业绩还难以作为投资主题。  2016年资本市场依然会保持繁荣,理由不再赘述。但对所谓资产配置“荒”的理解,我认为这个荒不在权益类产品上,否则,高分红的银行股应该被看好;也不在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债券品种上,显然收益率又太低。恐怕是在与市场化利率水平相适的产品上,即收益率水平介于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之间的固收类产品。毕竟,2016年投资者还要考虑本币贬值的风险,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应该比2015年有所下降,因此股市的整体波动幅度将收窄,结构性机会大于趋势性机会。债市也不会像2015年那样上涨,毕竟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基本赞同。
  后面写的有点长,但是前面的很精彩,顶一下
  小白白来顶一个  
  中央经济会议闭幕,提出2016年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其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这几项指标都是对经济增长不利的因素,具体的GDP增长指标还未公布,感觉不乐观啊。中央也是两难啊,呵呵,静观其变吧。
  去库存,即消化目前房地产业的高库存,据中央经济会议的公告全文看,提出“帮助农民工在城市购买住房”,意即通过某种手段,向农民工群体提供商品房,促进农民工落户城市,一方面提高城市化率,另一方面也是消化房地产库存,接这个高房价的最后一棒。个人以为,所谓某种手段,不外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上不外乎提供低息贷款、提供担保、减免契税、进行补贴等等,但目前尚不知道这笔资金由谁来供给,如果是地方财政的话,说实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地方财政目前收入本就不乐观,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开展工作,还要具体去看;至于中央财政出钱,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成立中国的“两房”机构,那不啻于给自己丢了颗炸弹。行政手段倒是好说,一纸命令就行了,也有很大可能会出现中国特色的模式,具体不再赘述。说实话,我倒是非常想看看能出台什么特色措施,呵呵
  新名词太多,看不懂,应预测一点屁民能懂的。  1、工资涨不涨?涨多少?  2、柴米油盐酱醋茶涨不涨?涨多少?  3、米帝允许软妹币贬值到多少会停止?啥时候停?  4、公务猿还会加工资,啥时候加,加多少?  5、房子能不能降价?啥时候降,降多少?  6、工作会好找吗?  7、小股灾会来几次?韭菜会在什么时间段被收割?  8、还有哪些老虎会被咬死,屁民好看大戏。  9、上海的踩踏、长江的沉船、天津的爆炸到深圳的滑土,还会有几次?  10、底层屁民如何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  中北海的让长老们去操心,在天涯还是操屁民的心吧。
  【财新网】(记者 吴红毓然)2015年经济稳增长措施频出,由此带来天量信贷投放。据财新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超过11万亿元,已经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历史记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及批发零售业是新增贷款投向的四大领域。  此前财新报道,2015年的新增贷款规模框定在10万亿左右。(见财新网“2015年信贷目标规模与去年持平”)权威人士告诉财新记者,2015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的实际增量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不过,这是加上了地方债置换的额度来算的。截至9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置换已超1.5万亿元。  这稍微超出了机构的预期。平安证券在年初预计,2015年新增全口径贷款规模在11.5万亿元左右,其中一般贷款额度大约占85%至90%,大约在10万亿至10.5万亿元左右。  呵呵呵呵,现在放水的力度早就超过08年四万亿了。不过一是因为经济体量大了,人的体重增加了好几倍,强心针的剂量自然也不一样了,疗效也要差很多了;另外就是目前中国经济结果和问题与08年不一样了,简单放水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
  @韩志国 :【 中国经济,这个冬天会很长 】 1、保增长成第一要务,落后产业过剩产能就难以淘汰,经济转型就遥遥无期。2、国企垄断不破除,私企就空间有限,国有资产形成的巨大沉没成本就难以消除。3、继续刺激经济,市场结构必然进一步畸型,在创业失败率达95%的情况下,特别要防止传统与新兴企业的双重倒闭潮。  深表同感
  另一个哥们的看法,有点意思:今天的文件翻译如下:经济太差,就业要出问题了,需要老百姓加杠杆,市民不够农民也算;股票忽悠不动了,得忽悠房子。总之为国接盘,上半年炒股爱国,下半年买房爱国。
  小白顶一个。
  第二个理由是房价也不会出现大跌。因为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太好了,中国的买房群体,其银行贷款只占到他的房价总值的10%。美国房价水平确实比中国便宜,但为什么撑不住,因为购房者大多是靠贷款的。中国的购房者买房基本上都是自己全额付款。美国为什么出现次贷危机?就是因为不断给低收入群体提供利率较高的次级贷款,导致房价不断攀升,到2008年,美国居民房贷已经占到住宅房价总值的55%,所以才爆发了次贷危机。  -----------------------------  全额付款?
亲,这一点你貌似脱离市场很远啊
  24日,央行开展了400亿7天逆回购,操作量较周二增加逾三成,这令本周公开市场连续第二周实现净投放。  不能多说了,虽然也是正常的市场操作,但实质还是放水,温和放水罢了。
  频繁通过市场操作进行温和放水,所谓小规模、定向放水,没有办法改善国内经济大势。呵呵,神仙们也就那么回事,看来打架还没打完。
  中国正在进行软着陆操作当中,从这个思路去想就应该没错了。
  呵呵,有几天没来了。今天股市测试熔断机制,真TM爽啊
  另外,从克强经济学、新常态、有质量的GDP、到供给侧改革,还能再蹦出啥新词不?
  频频对供给侧改革喊话,看来中央的政策已经趋于一致,但地方的反弹估计也不小,到底如何,走着看着吧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为2016年货币政策明确了方向:即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看来还是稳增长为主,如果去产能、去库存的步子太大,还是要回到维稳的老路上去。看来不会有大的动作,还是限于目前状况小修小补,试图拖过去这段困难时期;可能把国内经济改善寄望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好转吧。呵呵,对2016年不报大的希望了,也就这样了吧。
  虽然2016年刚刚开始,经济指标什么说起来还早,但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者和机构有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工业增长将进一步下滑,而服务业会有增长,但新的增长动力尚不足以抵消经济下行压力,因此国内经济下滑的趋势不会改变。个人估计,朝廷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一方面喊口号去产能、降库存,另一方面受制于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国企人员下岗压力和经济增长指标下行的压力以及随之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等各种困难,去产能化的目标不会太大。从中央近期密集发布各种讲话、文件、要求等,明确说明要以兼并重组为主、破产清算等为辅的要求来看,恐怕最后的结果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一个,大家都明白,要改革要简政放权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之类blablablabla……,就连当今李相也是几乎每会必提。但实际上呢,根据我身边的情况来看,管制不是在放松,而在某种程度上在加紧。这个也很好考虑,一是现在政府部门管得相对严格、职能部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具体的责任人员身上担负的责任要大了很多,以前管得不仔细不严格的地方恐怕统统都要管起来;另一个呢,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生意不好做了,以前的油水多不差那一点半点,现在可能都要收起来。这个其实更会加大对市场经济活力的压制力度,反而不利于改革的推进。
  @fimmu-21 12:31:26.757  这个随便说两句,目前产能过剩集中在那些领域?重化工、钢铁、煤炭,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国企占大头,其实淘汰产能改善经济结构是目前朝廷很想做的,但有几个难点制约了朝廷的举动。第一,出了央企之外,这些产能过剩的国企还包括了很多地方国企,比如什么省企、市企之类的,后面这大部分的国企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容小觑,加之目前房地产不景气,土地出让收入不断下滑,地方税收的很大比例还要靠地方国企的支持;......  —————————————  我啥都不懂.撒切尔怎么做到国企改革的?动到太多人利益 失业 她自己也差点被人刺杀。再不改整个岛都要被拖死了。唐顿庄园里面 英国人觉得米国能源私企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观念会改的 窃以为其实也没有真心很想做、或者说还没到非做不可的地步 、也没人做的成  
  @blueangel888
12:57:08  @fimmu1997
12:31:26.757  这个随便说两句,目前产能过剩集中在那些领域?重化工、钢铁、煤炭,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国企占大头,其实淘汰产能改善经济结构是目前朝廷很想做的,但有几个难点制约了朝廷的举动。第一,出了央企之外,这些产能过剩的国企还包括了很多地方国企,比如什么省企、市企之类的,后面这大部分的国企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容小觑,加之目前房地产不景气,土地出让收入不断下滑,地方税......  -----------------------------  没有这么厉害吧,腐国还是比好些,不像这么极端
  好几天没来了,恰逢今日统计局公布经济指标,2015年GDP增长6.9。虽然只有一个数字,但细细地看,还是能看出许多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去年4季度经济指标没有公布,那么根据已经公布的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3季度GDP增长分别是7、7、6.9,如果全年是6.9的话,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四季度GDP增长只有6.8或者更低,二是1、2季度的GDP增长数据有水分。其实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15年整体的经济数据指标都有很大的水分,实际增长数据可能只有全年6.7,四季度在6.5左右。这种情势下,我估计2016年官方宣布的GDP增长指标在6.5左右,而实际增长到不了这么高,因为目前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而短期内看不到探底的可能;而趋势一旦形式,目前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只是延缓经济放缓趋势,但无法逆转;因此本人不看好2016年整体经济形势,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目前只是深秋,寒冬还远未到来,个人判断2016年实际增长率可能只是稍微高过6,当然官方的还是在6.5blablabla
  央行在过年期间准备了MLF5000亿,相当于一次降准,但是我奇怪的为什么不是大大方方的降准,而采取各种货币手段以达到降准的效果呢?个人意见,现在上面的神经已经到了极点,不敢背上放水的名声;另一方面,说明经济形势下行的趋势没有减缓,在积存弹药准备下一波的对应。一方面发愁经济不好,一方面又是畏畏缩缩,不敢放手,这样下去经济真的是难啊。
  2016年,去产能,降库存,国企职工下岗,养老金和医保资金个人缴费上调(可能性很大)等诸多方面,呵呵呵呵,现在算什么,最冷的时候还没来,温水煮青蛙,也许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今年过的虽然不好但是还不差。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