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任意情况下的荒野求生技能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design123」:
内容定位:专注于产品、交互、用研以及优秀好玩的APP案例分析、分享
目标人群:产品经理、设计师及对产品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产品细节及逻辑感兴趣的从业者。
作者介绍:
非著名产品经理,产品观察家,专注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创新,在极客公园、虎嗅网、钛媒体、创业邦、互联网的一些事等发表数十篇设计文章。推崇好设计,更有爱。
好设计,更有爱。这也是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交流,用好的设计让生活更有爱。如左图二维码:手机中的笑脸象征着有爱,灯泡象征着创意和灵感,手机标识表明关注移动互联网,右侧画着拿着工具的猿人,隐喻使用工具(思考)让猿从动物进化为人,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设计、对体验的思考,做出有爱的好设计,一起进化。
右图将二维码巧妙融合与我小时候很爱玩的坦克大战游戏中,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内涵很深,哈哈,我在微博里发了有网友神回复:很屌的二维码,它教会我们,不要只顾着打炮,看好自己的鸟。
— zchening @ 8:57 下午
不知道你要学的是什么领域,假设是互联网产品吧
1. 使用,首先是广度使用 使用这个领域所用的产品,相关产品,上下游产品,然后深度使用,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变成他的资深用户。不是随便看看。
2. 在产品内外了解用户,和这些产品的用户交流。
3. 分拆产品机制和特性。这一步要最后做。不要一上来还没有完成第一二步之前就做这个。另外有个技巧是按产品演进分析,一个产品的最终形态往往非常复杂,像facebook 或mmorpg,但他的早期版本往往是表现了最核心的部分,思考他是为什么,如何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样子。
4. 当你有了足够的了解后,可以和这些产品的团队,其他相关人士广泛交流。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不要像个电影评论员一样,一开始就以一个资深产品经理一样去拆解产品。最好先以赤子之心的普通用户的角度去用进去
归类于: , ,
— zchening @ 11:29 上午
–且行且歌的青春路上,我们曾并肩作战
各位,虽然4月15号已经过去了,我们的项目由于一些原因延迟了,但到5月10日终于上线了。将近两个月不少人非常辛苦,两个月发生了很多事,对我们而言似乎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我们的项目从最初的原型、文档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系统。里面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话想说:
看到君辉在微博里写道:“无论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总有你在身边,是你让我疲惫尽褪,是你让我温馨满怀。而我依旧是那么的忙,始终无法停下来陪你走走,老婆,辛苦你了;”。心酸不已。不仅仅是君辉,还有一些开发的童鞋都很辛苦,我抽屉里还积着一沓打的报销的发票,加班熬夜似乎成了你们的家常便饭。
有人说做产品干的就是生孩子的活。消息盒子也算我们大家的一个孩子。从3月14日到5月10日,历时58天,孩子生下来了,虽比预产期晚了,却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由衷谢谢各位。
让我们回到日下午–故事的起点,陈骏来找我,说有些事情要我做。然后,他向我娓娓道来新浪415项目。之前在Symbian做产品,虽然团队整体的氛围不错,自己也还算努力,但限于一些客观原因,个人的拓展空间有限。
这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另外我对项目也很看好。陈骏把之前一份个推的需求文档、原型发给我,说要保持高频度的交流。也是那天,陈骏把叶帅的邮件转发给我:“新浪二期+个推+八爪,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强调100遍也不为过”,瞬间让人热血沸腾。那一天,结束了年后回来一个半月的打酱油的日子。
然后我和陈骏之间就一直保持“高频度交流”(我甚至把他的QQ头像固定到Win7任务栏),当天晚上工作到21:04分,年后回来几乎没这么迟过,当然这只是个开始。14号,周三,我需要在5天之后的19号拿出需求文档。当时的情况是我之前对这个项目业务逻辑完全不了解,任务也刚拿到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的粮草就是需求文档。叶总要求在19号下班前拿出需求,如果我不能给出,势必影响项目后续的进度,而项目对公司又如此重要,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加班。当天晚上留下来了解业务。和陈骏高频度的交流时,我尽自己所能地接收他传递的信息(往往他给我讲解项目的具体流程业务逻辑,我有什么问题就及时问他,并把他画的流程图用手机拍下来便于之后回忆。然后我在根据他讲的业务及要求输出文档,同时高亮标明有疑惑或异议的地方,和他再次交流沟通,逐步细化缩小包围圈,这成了我们之后频繁采用的方式,事实证明也很高效)。15日晚就在我内心沾沾自喜自以为非常了解业务的时候,李超路过,看到我正在研究新浪的项目,原来这块她有接手,就根据网页原型给了我非常详细的指导。她详细地讲解,那些逻辑易出错的地方给我指明,我不懂就问,讲完之后自己再仔细梳理一遍,梳理完已经是16号早上一点半左右。我在微博上写下:“感谢晚上某人给我讲业务,讲得非常之细致,受益良多,不仅仅是业务上的,也对某人的工作方式、思路之严谨印象深刻,谢谢!继续修行”虽然我和她工作方式未必相同,但至今对她仍心怀感激,同时对她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严谨非常钦佩!18号早上1:11分,星期天,明天就要交付文档了,此刻却还在家里写,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涉及技术相关的业务很多都不太了解。那一刻真的非常无助,不是因为来不及做,而是不少需求没头绪业务也不太懂,叶总邮件说明天下班前就要输出需求,其实最主要的是自己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无限拔高项目的重要性。那几周,中午在桌上趴一小会儿都成了一种奢望。虽然现在看来,正感谢这种压力,逼着自己不断成长,即使过程曾艰辛痛苦,依旧义无反顾地蜕变。
3月22日,项目正式kick off!
得益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整体的项目计划做得比较完备,计划详细到负责人,验收标注,完成日期(这块老孔做的很详细,这也是我们后面项目能较快推进及时check的基础)。然后我们一步步按照计划向前推进。另外,可能得益于在学校里学的计算机专业,底子还不错,因此能快速的理解业务逻辑,并和开发无障碍沟通,有点技术的底子能让沟通更高效,也让开发有好感。
3月24日下午三点多,周六,睡到自然醒。然后起床洗刷,骑车到公司(之所以周六来迫不及待想把项目细分和后面那句激动人心的话写下来),把项目按照模块划分,并把之前老孔列好的细分到每个负责人,完成日期的任务计划写在纸上,在纸的最后写了一句话:“再多自个儿NB的岁月,也不如一起415的日子。”借此勉励自己和大家,也希望我们的团队是友爱富有战斗力的。
好的,下面进入抒情阶段:是的,我们年轻,没经验,那又如何?我们未必比别人聪明,也许拿着未必丰厚的收入。我们也是普通青年,没有那么伟大,刚留下来时可能也有无奈,但是,一旦进入状态,我们唯一想的只是让程序跑通。是什么东西可以并值得我们通宵达旦?不是工资,也不是其他的什么,只是责任!只是不想其他兄弟姐妹的劳动成果因为自己的代码而白干。只是单纯地想让程序跑通!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你们,或许不善言辞有些木讷只知道和PC和程序打交道的你们(开发的童鞋不要骂我啊;))!
曾经替开发的兄弟姐妹抱不平,想着你们加班熬夜拼死拼活挣点钱还买不起一套房子,还不如那些炒房子的家伙。后醒悟,有什么好抱不平的呢,你们写程序——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看着那些代码在自己的手上如精灵般跳舞,可以跑起来,通过自己的程序让父母朋友享受到便利,这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或许未必时刻都能保持这样的兴奋,但我深信,我们内心都是深爱着那些神奇的代码的,都曾经或者依旧享受敲击键盘的感觉。是的,他们比我们有钱,他们赚的钱或许我们一辈子都赚不到,但那又如何?我们有一群可以一起熬夜的兄弟姐妹,他们有么?我们做的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事,他们是么?
无关外人,这是个只属于我们的故事。没有配角,我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主演。我们的故事并不唯一,类似的剧情曾经发生过,将来也会不断出现,或许此时此刻在世界的某几个角落就在上演,可能演员不同,地点不一,但传递的都是类似的情感。我,我们,也只是想成为若干故事中的一个。我们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是否会成功,我们的公司是否会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我们一起熬过的夜,那些一起说过的冷笑话,那些我们一起SB,一起热血,一起犯错的日子。我们希望能做成一点事情,哪怕自己只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责任心让我们通宵熬夜调bug到凌晨六点,窗外的鸟儿也睡醒开始唱歌了,街道上还是很清冷。
此时特别能理解战争年代战友的感情,那是战场上一起扛过枪,过命的交情,我们亦不远矣。曾经萍水相逢,因为偶然到了一家公司,因为一个项目,一起熬夜,一起交心,一起午夜吃肯德基,一起吃大盘鸡,和沈阳、建平一起逐条修bug。
项目中也曾遇到过委屈,尴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未像任何人提起抱怨。看到你们的辛苦,我觉得我的那些所谓的委屈连个屁都不算。磨难往往让一个人成长,记得有句话讲的特别好: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我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正如我的人生信条所说的:人生在于体验。体验一切爽的、不爽的、快乐、痛苦、磨难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的,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产品经理是产品的owner,需要驱动所有能实现产品的人,为此,他要发自内心地感激开发、测试,美工,UE、市场的同事,因为只有通过他们的劳动才能把一个idea变成一个实实在在可用的产品。为此,“贿赂”他们的胃就必不可少。而下午六七点是加班IT男人最脆弱的时候,尤其胃最经受不住考验,往往一块饼干就可以赢得他的身体,两块连他的心都属于你了,而这就是我出场的时候了,呵呵。要帮他们打理解决一切杂务,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实现产品。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团队里有一个成员(一般是开发的童鞋)在熬夜赶项目,就要留下来。即使什么都帮不了他,帮他买点吃的打打杂也是好的。那几天我们几乎都是公司走的最晚的。
不少开发的童鞋真的非常辛苦,骆庚因为项目加班错过了期待了许久的演唱会,甚至连几百块的票都买了!张琳连续熬夜了几个晚上,早上6点回滨江,下午两点又来继续作战。虽然我个人并不鼓励熬夜加班,不过大家的感情都是熬夜熬出来的!我个人认为一个公司不能长期依赖团队成员的加班,不能以此作为常态。但互联网公司竞争如此激烈,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创业的小公司,各种资源和大公司都不能比,最有优势的就是整体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力。不少时候错过了市场的某个时间点,有些机遇就再难把握,于是,我们只能一次次地透支我们的身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身在创业公司,团队的执行力和拼劲也是我们有限的几个优势之一。
直到5月10日,系统正式上线!原以为会比较顺利,没想到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从12点开始部署,一直到早上八点。不少人实在熬不住就趴在座位上休息睡觉。
我想,使用这套管理系统的新浪员工大概永远不会知道这套系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不过,我们的团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小问题:部分成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不少时候开发童鞋熬夜改bug效率太低往往犯一些低级错误,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也暴露了一些。但是,这不正是成长的过程么?问题只有暴露出来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在此记下团队每个主角的名字:君辉,洛庚,张琳,沈阳,马寅,还有陈骏,老孔,时垒,建平,君乐,春月,冯兆丽,郑威,罗仁斌,天尧,刘亚婷,还有核心推送平台给予我们支持的徐铮,欢阳,少川,董霖,中进,仇兴中;以及DBA余欢,黄辉。
可能有人觉得我矫情,煽情,但我不在乎!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会有遭遇或多或少各种各样的质疑。我本就是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我觉得这段大家一起努力的日子很宝贵,所以用文字记录下来,若干年后,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我会自豪的:能与你们并肩作战!感谢生命中可以有过和你们一起奋斗过的这段日子,虽然未必所有人都能感受其中的激情洋溢。还要感谢陈骏给我这个机会,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
最后,真心希望各位保重身体,IT行业你懂的,谢谢!
PS:感性的流水账记完了,下面来说说我个人从项目中的获得的收获:
1.之前对产品、项目进度控制、团队管理有不少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在这个项目一一实践,用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想法。无论从团队成员人数(产品/美工/UE:4人,开发/项目:10,测试:3人,共17人,还有和核心平台交互的人员等)还是产品的影响力(最终会影响到千万级别的手机终端用户,主要的考验在核心平台这边)来说,都是我参与的最大规模的项目。
2.带领团队的能力(其实有一部分工作是打杂;)),以及对项目进度把控得到了蛮不错的锻炼。我在项目之初就在桌面上贴了便笺:“高效有序,相信团队”。高效有序取决于做好合理可度量的项目计划,逐步实施,有问题及时沟通,事情分清轻重缓急。相信团队主要是提醒自己,因为自己做事情太认真,有时候怕别人事多忘记经常会叮嘱好几遍,殊不知叮嘱多了会让人厌烦,产生不信任的感觉。项目之初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采取的措施是要相信团队成员,同时根据团队成员的性格、责任心、模块的重要性决定check的频率。比如对于重要的任务定时(如中午、下班前)去check沟通一下,对于不重要的任务check频度就降低。总体来看效果还不错。
3.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如何设置优先级(分四类:紧急重要,优先完成;不紧急重要,限时完成;紧急不重要,可丢弃;不紧急不重要,可延误。虽然很早之前就知道,但一直没实施,项目中逐步落实),比如业务上的一个需求未确认限制了当前开发的进度就属于紧急重要的,需要优先完成;团队成员每天打的报销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可以在4.15号项目结束的时候完成。再比如便笺纸不够需要向驰飞申请就属于不紧急不重要的,因为短期内不需要使用。而后台管理系统的UI出图就属于紧急不重要,因为时垒需要美工提供的切图来拼。但对于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是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以及可用性。
4.对产品工具(Axure、MindManager)的使用,Axure之前虽然也会一些,但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次是在项目中实际使用,在实践中学习。
5.形成了一个有氛围很友爱,有一定执行力的团队
6.对自己的执行力有了蛮大的信心
7.不足:有部分工作没有协调好,部分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原因有多方面,我们负有很大责任,比如模块责任人模糊。写出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今后的项目流程更好更完善)。
PS:邮件写好也犹豫再三要不要发出来,一直以来都是敢想敢做的人,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就只为纪念青春中一段值得回忆的光阴 ,just do it!
归类于: , ,
— zchening @ 10:07 下午
7月24日受邀参加Google举办的Adsense十周年活动,有一些启发,和大家做个分享。
现在手机上App很火爆,看到最近很流行的游戏很多人就会去装一个。可实际上不少应用都是一些偶发性的需求,比如我最近要租房子装了个58同城,可我不可能天天租房子,租完房子之后这个应用我就几乎不会打开了。想想我们平常经常使用的应用也就3-5个,微博、微信、浏览器等,一般最多不会超过7个。普通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处理七件以上的信息单位,人们在列出必须记牢的事项上多半只列到第七项:一周有7天,音乐有7个音符,电话号码通常是7位数,世界奇迹是7个、七仙女、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等。一方面是用户偶发性的需求,一方面却是开发者面对移动互联网海量用户的渴求,如何平衡这两者之前的矛盾呢?或许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移动网站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2012年淘宝无线网站()的访问量增长了6.4倍,占淘宝流量的比例也从2%上升到11%,其中并不包含来自于App应用的访问。携程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其手机网站()推出后订单成交量增加了5倍。携程通过向访问手机网的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对预订过程进行优化。并且采用了HTML5技术,访问网站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机票、酒店、航班动态、门票、火车篇、我的携程6个模块,看上去和APP非常像。如果别人的案例不具有说服力那我就举我自己的例子:回来后特意去看了下公司的网站(视频网站),移动设备的日均PV浏览量达到了40万!要知道,我们的网站没有针对移动设备做任何优化,而且这些视频在手机上都是无法观看的!
既然移动网站如此重要,那应该如何来优化移动站点,向手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呢?这七条策略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1.考虑多元化场景
移动用户的访问场景经常是多元化的,公交车上、厕所、排队等人等各种场景都有,而且随时都可能被打断,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所以网站简便快捷非常重要。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移动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切记避免大量文字的堆积。如果不能避免大量文字,也要注重排版,分成多个节点来显示。尽可能地压缩图片,帮助用户节省流量,加快载入速度。即使你的图片做的再精美但访问需要一两分钟那极有可能在用户看到网站之前就关掉了。电梯、公交车等场景还要考虑拥挤的空间,你的按钮是否足够大,流程是否足够顺畅简单,以至于用户单手也能完成。另外你还需要考虑当用户切换手机屏幕方向时(如由竖屏切换到横屏)你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对此进行适配,是否需要展示其他的一些内容(如图表)。还有就是通过文字、背景配色等方式,让用户在光线不足,甚至是阳光下也能有效捕捉信息。或许有人觉得这些情况过于极端,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仍旧能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样高标准下正常情况的体验也会相应提高,同时超出了用户的预期,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也会增加。
2.简化导航,减少输入
导航的目的就是方便用户从大量内容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移动站点受限于屏幕尺寸和用户习惯,导航要尽可能少而精。如果内容过多时还需要在显眼处添加搜索框,支持诸如语音等方式搜索。如果你有两个导航方案不知道哪个更好,可以分别在两个时间点分别部署在网站上,看看页面访问量、持续时间等数据的变化来辅助你做判断,一切用数据说话。当然这并不是让你频繁改版,频繁的改版会让用户茫然无措。
3.为不同设备优化
考虑为不同的设备做优化,比如塞班手机或者低端手机、大屏智能手机、iPhone、iPad平板电脑访问时分别显示什么。利用响应式网页设计(RWD)等技术让页面自适应,同时针对不同的设备做不同的优化和响应(触屏、重力感应、定向等)。虽然前期实现成本相对大一些却一劳永逸,以后改动成本很小。通过HTML5等强化页面表现层次、加强多媒体信息的展示(取决于网站定位和性质,一般的网站不建议用过多使用多媒体资源),改善人机交互体验等。移动设备访问时可以通过重定向等方式引导到适合移动设备访问的站点。另外,要提供其他版本的切换方式,如果用户用移动设备时需要切换到电脑版通常是因为他需要用到电脑版中存在但移动版舍弃的部分功能,也有可能是对用户的设备进行了错误的判断。切到电脑版之后也要提供让他可以方便切回移动版的选项。比如移动购物网站,手机上搜索对于用户来说比较麻烦,所以大家更喜欢直接去逛,因此对于无线的导购产品来说就需要把直接、精准、精品的货品交到客户的手上。另外,手机上通常小额的商品比如说彩票下单率比较高。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做出优化。
4.考虑跨平台问题
对于部分特殊的网站(有用户ID系统和同步需要),还需要考虑跨平台同步时的体验。如何让用户在多个设备间可以顺畅的切换。对于移动购物网站,不少用户因为支付安全顾虑和网银习惯在手机上下单(可能在等公交车时下单),然后再用PC去付款(比如下班回到家)。这时候如何让用户在跨平台时流程顺畅特别重要。再以多看阅读(虽然不是网站)为例,当你下班前在等公交车时用手机上看《乌合之众》看到第X页,晚上躺在床上拿出iPad看时会自动从服务器获取最新的阅读进度。
5.转移复杂性
所谓转移复杂性,就是让每个平台(手机、平板、PC等)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比如移动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拍照,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能够精确识别位置和方向,但不方便输入大量文字,显示信息较少,而且数据传输速度有限。但这些缺陷却是PC的优点。比如,在移动网站上输入大量文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如果你的网站经常需要用户输入大量文字,你可以给用户一些建议,将他引流到PC网站上。或者采用语音的方式来输入文本。另外你不需要把PC网站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移动网站上,而且这通常来说也很愚蠢。你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移动场景分析,来看看移动网站上用户对哪些内容更感兴趣。在一些平台上很容易的事情在其他平台上往往会变得异常复杂,如何充分利用每个平台的优势,这需要网站设计者仔细考虑。
6.简化业务流程
结合网站业务特性,仔细考虑如何简化流程,让用户在站点上方便地完成操作。比如网站在PC上注册时需要填写大量信息,在移动网站注册时能否填写尽可能少的信息(比如移动设备访问时推荐用手机号码注册),不用填验证码等。
7.培养热心用户,持续改进
互联网产品永远都是Beta版。你会发现也许之前设想的很好的方案结果到用户手里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那就去听听用户的声音,根据用户的建议迭代开发,当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愿意给你提供建议,最好培养部分忠诚用户给他们优先试用权和其他激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有时候他们的意见得到采纳也是对他们莫大的鼓舞。当然,这并不意味你可以随意的添加功能一开发完就可以让他们使用。在开发前和原型阶段就可以邀请部分用户来测试,这样避免后期开发资源的浪费。开发完也要进行必要的自测,避免到他们手上的是一个有各种bug完全不可用的产品。(如果有更多想法欢迎关注我的微信账号 idesign123 共同交流移动网站设计、产品逻辑、交互设计)。
题图:我在环球金融中心60F Google办公室拍的悬挂在墙上的Google Doodle。这是去年六一儿童节Google动手画少年涂鸦的比赛冠军作品,13岁深圳的小朋友刘冠泽画的。他说:我的六一,想和学校的伙伴们一起去郊游,或者去动物园看猴子,大象,老虎……,我们是一群残障的孩子,我们也想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玩一玩,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可怜又可爱的孩子。
归类于: , ,
— zchening @ 7:06 下午
[核心提示]一只煎饼,也有自己的互联网梦想。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一个面积不足20平米的煎饼铺,估值何以达到四千万?商业和用户体验的本质是什么?所有的产品经理和电商从业者都应该看看黄太吉是怎么做产品和用户体验的。
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的10号楼,有一家叫黄太吉的煎饼铺,在这个只有16个座位面积不超过20平米的店铺外面经常排起长队。有不少人是从朋友、微博、媒体上听说了黄太吉,特意赶过来尝尝到底是个什么味,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原本周末人烟寥落的国贸大厦,也因为来买煎饼的人热闹了起来!创始人赫畅调侃说,来他这边买煎饼排队,感觉跟春运买火车票一样。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煎饼铺,估值达到了四千万。赫畅的目标是,2015年下半年开到20家店,最终让黄太吉在美国上市。
当不少互联网公司还在思考O2O怎么做、怎么布局的时候,黄太吉已经开始行动了。赫畅说黄太吉还有一些不足,希望人们可以卸下黄太吉身上的光环。也许今天黄太吉还远远没有达到赫畅心中的目标,但它却让我们眼前一亮。我试图去探究黄太吉经营的一些理念、方法,或许可以给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们、电商O2O从业者以及将面临互联网变革的传统行业一些启迪。
超出用户预期
为什么大家喜欢到黄太吉买煎饼?因为这里的煎饼是用心做的。何谓用心?就是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变为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煎饼哪里都有卖,黄太吉的味道也不会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太多。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服务很棒,这里很好玩,经常会有一些新鲜有趣的玩意儿,消费者都是奔着黄太吉的用户体验来的,都愿意为体验买单。
黄太吉哪些事情超出了用户预期?比如黄太吉门前不允许停车,赫畅就做了个停车攻略。你走近店里的收银台,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菜单而是如何停车不会被罚款。如果不幸被罚老板会送上南瓜羹以表安慰。光棍节,这里的油条买一送一,不过你得先拍照证明自己是光棍。六一儿童节,会有“超人”、“蜘蛛侠”给大家送煎饼。戴着红领巾来这里还会送你煎饼果子。如果这些活动还可以理解为吸引顾客搞的营销活动,那赫畅研究些“外星人”和“史前文明”的这类冷门的事情,甚至做出长达1500页的PPT免费狂讲上6个小时去颠覆大家的三观,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这在别人看来是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你说你一个卖煎饼的不好好研究煎饼怎么做更好吃,却去研究外星人,这事和你有关系吗?片面的看,的确没有关系,但如果我们再深入想想,真的没有关系吗?黄太吉体现了赫畅的信念和经营理念,赫畅不少的理念和宇宙大爆炸的理论颇为相通。
在这里,黄太吉希望你买到的不仅仅是好吃的煎饼,还能享受整个买煎饼的体验,让你觉得很好玩,满足你的好奇心,这些体验是其他煎饼店没有的。这也是老板用心之所在,赫畅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变为黄太吉煎饼的一部分,你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煎饼,还认识了一个卖煎饼的研究外星人的很好玩的朋友。将来黄太吉第二家、第三家店,将会有Segway、奔驰Smart来送外卖。
产品标准化
赫畅仔细研究了麦当劳、肯德基,发现其在全世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产品形态,汉堡就是两片面包,中间夹什么都行,但是口味千变万化。披萨只要做好面饼,上面随便撒什么都行。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口味需要,产品又非常容易标准化,有效降低了全球推广的门槛。中餐有其独特的口味,但包子、饺子、面条之类不容易标准化,因而很难能竞争过肯德基。所以赫畅选择了中国的汉堡和披萨——煎饼果子和卷饼,这样将来才有可能向肯德基等洋快餐宣战。为了扩充品类,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要,黄太吉还推出了卷饼系列,麻辣凉面等。
差异化营销
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找准台风口,猪也会飞起来!雷军的小米手机借助社交媒体营销和移动互联网的大势,2013年上半年业绩超去年全年,销售额达132.7亿。赫畅也是个善于借势的创业者。他看到了互联网社会化结构的趋势,借助新浪微博、消费者自身、名人效应之势,来传播黄太吉的品牌。
产品是1,口碑是0。产品是口碑的基础,卓越的产品可以通过口碑来快速传播,但产品本身不过关,再好的营销、砸再多的广告也没用。黄太吉的微博都是赫畅本人在管理,他没花一分钱做广告,都是通过微博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直接沟通,正是这些互动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了黄太吉,由此带来了知名度、口碑和销售上的提升。事实上,产品做得优秀,顾客愿意主动为其传播。关于如何做微博,他本人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去思考营销的本质,为谁做?内容哪里来?怎么和用户互动?店门前放着一个木马,让大家去骑。还有各种有趣好玩的玩意,纽约的玩偶,巴黎的雕塑,所有这些都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分享的环境,这样用户就会自发的创造内容,黄太吉所需要做的就是转发互动,让消费者帮助传播。讲煎饼最多讲几个月,但是讲自己的生活、爱好,讲心经,讲消费者生产的内容,这就是个黑洞,永远讲不完。当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黄太吉不会转发任何人的,都是自己原创,发长微博。在微博上展示老板、员工真实的生活,创业的艰辛,半夜两点打烊,早上六点多就出门,创业三个月,赫畅瘦了将近30斤。有位创业者去店里消费,看到赫畅的艰辛,安静地点单,静静地付款、等待,然后安静地离去。看到顾客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理解,这对于一个创业者是何等的幸福!
为了庆祝结婚五周年,赫畅邀请了微博粉丝、好友等穿正式礼服出席庆典,整个典礼看上去就像个小型电影发布会。甚至黄太吉的招聘广告要么是员工的角度来阐述,或者老板娘亲自出马,从一个妻子的角度来阐述丈夫的辛苦,以情动人。所有海报的视觉效果很棒,但他们没有请专业的摄影团队拍摄,全部都是自己买一些道具完成。之前做的停车攻略其中有一条就是把后备箱打开,后来形成了一个传统,来黄太吉吃煎饼就要把车后备箱的屁股翘起来,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很多时候企业会来一些大单,后来甚至有企业和其他公司竞争拿到黄太吉最大的订单。甚至在百度开放云编程的马拉松现场,你也可以看到黄太吉的身影。考虑到不少人晚上K完歌要吃夜宵,黄太吉将营业时间延迟到凌晨两点,不少KTV是不让外卖送进去的,黄太吉就专门做了黑色袋子,外面印着有趣的“出来混要懂得伪装”。后来和温莎等KTV的官微互动,它们甚至允许黄太吉送入包厢,以后黄太吉再也不用“伪装”了。另外,梁冬、延参法师等明星人物也给黄太吉带来了人气。不少消费者甚至给黄太吉送来了自己的玩偶、娃娃,表达自己的喜爱。
互联网思维
“不要问创业能为你带来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创业做些什么。”赫畅在自己的文章里认为创业用到了四法:心法、道法、章法、玩法。他对史前文明,外星人,世界末日,宗教神话,易经五行,量子力学皆有涉略,而且总能悟出自己的法,总能思考出这些和创业的相通之处和对创业的启迪。当然,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之前在百度、Google等互联网公司从事设计、用户体验相关的工作,这些经历让他习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即使是做煎饼也一样。在互联网行业赫畅的用户体验工作肯定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在做煎饼上郝畅可以说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黄太吉从不想去控制顾客,而是希望去引领顾客,希望他们能像果粉迷恋苹果产品一样对黄太吉产生宗教般的依恋。他会告诉别人黄太吉为什么这么做,他会思考:为什么煎饼这事只有我能做成?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做企业,做产品?甚至开发新的品类时黄太吉会邀请部分顾客免费试吃,根据顾客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改善,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做产品时常用的迭代开发,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改善产品质量。
黄太吉现在才起步不久,赫畅说希望黄太吉最终可以到美国上市,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不管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开了多少家,我们将来也要在美国开多少家。让老外也吃葱花、煎饼。小生意大志向,这一直是赫畅的Belief。赫畅希望煎饼果子上市,做一个大的互联网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帮助是有限的,但如果能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开上千家煎饼果子店可以解决几十万人的就业,也更证明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
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这个时代的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像海底捞、黄太吉、三兄松鼠坚果等越来越多商家因为卓越的体验而成功。这是时代和社会的大势。以前商家只是把自己定位为卖产品的,他们关心的是如何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品质来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是薄利多销的策略,更多的是靠惯性,别人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仔细思考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商业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只有真正从人的角度关心你的用户,不仅仅关心他们在买商品的体验,同时考虑他们在购买商品之前和之后的需要,从情感上满足他们,这样他们愿意付出比其他商品更高的价格,甚至发自内心的感激你所给他带来的一切美好。当设计师、产品经理做产品的时候,当电商做品牌卖商品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用户体验的本质是什么?自己做的是否足够好?是否用心做了?是否超出了用户的预期?甚至是否感动了用户?(欢迎关注微信:idesign123)
————–————–-————–——–————-我是分割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设计湿了没」,微信号:idesign123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或推荐给你的朋友。转载请保留二维码。
—— 钛媒体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归类于: , ,
— zchening @ 4:50 下午
非常荣幸作为极客公园特派记者,参加了IxDC举办的2013中国交互设计体验周。来自微软、腾讯CDC、Frog Design(青蛙设计)等国内外一线顶尖的设计师和一些高校教授学者分享了对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让我对交互设计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没有交互才是最好的交互
案例:Samsung Eye Pause
说明:这是网易CEO三石哥在送给IxDC的视频里面说的一句话,说实话一开始听到这句话很不以为然,话有点虚。不过后来偶然看到三星的Eye Pause(也有叫Smart Pause)的技术改变了我的看法。所谓Smart Pause就是指当你在手机上观看视频时,一旦(摄像头)检测到你的视线离开了屏幕,视频自动暂停。举个用户场景的例子,当你在手机上看最近很火的《中国合伙人》,正看到高潮的时候,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很自然的回头看看是谁,当你视线离开手机屏幕的瞬间视频自动暂停了。听到别人喊你名字你回头是很自然的反应,这时候你与手机并没有任何刻意的交互,但通过摄像头检测视线离开自动暂停毫无疑问是最贴心最自然的交互。这个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没有交互是最好的交互这句话很好的解读。不过奉劝胆小的人别在这类手机上看恐怖片,不然还真恐怖,哈哈。
让产品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产品
案例:感应电梯
说明:我经常坐公交车,发现在杭州黄龙公交中心站乘坐的电梯是感应式的。(电梯两边立柱上安装了红外探头)没有人的时候,感应电梯是不运行的,等有人走上电梯后,电梯才开始运行。这种设计很巧妙,一方面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让用户在使用时更自然,因为没有人时电梯是不动的,我上电梯的时候只需要直接走上去而不需要像乘坐普通的阶梯式电梯那样深呼吸然后刻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做好准备。这传达了一个设计理念:让产品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产品。各类感应门、感应灯等传感设备也都应当基于这一理念设计,让我们无需任何的交互操作和适应,一切由传感器根据我们的状态、情绪和周围环境的情况来自动调节以适应我们。
最小化注意力
案例:Google Glass
说明: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经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在IT行业更为明显。信息爆炸式增长,以前困扰我们的信息的生产已经不是问题,注意力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微博上凭借特色点评火爆的留几手,还是最近借助微信朋友圈分享获得广泛关注的百度魔图和疯狂猜图,无不印证了这一点。从市场推广和产品营销层面来说这并没有错,但从产品设计层面来说,交互和视觉应当最小化注意力,毕竟产品的核心目的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交互、视觉应当始终围绕着这一点来展开,而不是喧宾夺主,通过炫酷的效果和视觉设计让用户过多地注意产品本身而影响功能操作。用户可能会被一时的宣传和炫酷的产品效果吸引使用,但真正能够长期让用户使用的一定是为他们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价值的。Google Glass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承载着这种理念,希望最小化人们的注意力,解放人们的双手,让人们不再因为低下头关注自己的手机而忽视了身边的人和环境,希望通过Google Glass这种方式让用户和别人交谈时保持注视,更好的融入生活。这也是很多的穿戴式设备的目标之一:你无需过多地关注,只要戴上我,一切由我来解决。至于Google Glass能否完成这一使命还不得而知,但至少这种尝试却值得肯定。
结合用户场景和情感
案例:蓝牙音箱淋浴喷头
说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舒缓了我们紧绷的神经。有不少人喜欢边听音乐边洗澡,可隔着浴室的门总让人不能尽兴。科勒的设计师针对这一情况设计蓝牙音箱淋浴喷头,通过蓝牙播放手机的音乐。当然蓝牙的设置连接还是太过麻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喷头水流打开时自动连接无线网络随机播放(另外可预先存储喜欢的音乐方便没有网络时播放),并且可以根据喷头水流的急缓的判断分别播放欢快、舒缓的音乐。让一切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简单。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突破和井喷,让产品更自然地融入到人的生活中将越来越重要,对设计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极客公园 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归类于: , ,
— zchening @ 4:13 下午
背景:日,国务院向各省市下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通知,推动带薪休假制度,提出了对发展休闲旅游服务的重视。2012年,我们已经形成了近3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落后的景区信息化建设!大多数景区没有网站,有的也是形同虚设,变成了政务网常年不更新,对旅客的留言往往要等到第二天甚至更久回复,不能即问即答或迅速回复。不少景区虽然设置了触摸屏方便游客查询信息服务,却因为不实用而鲜有人问津。
一方面是广阔的市场和用户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是落后的服务。这中间蕴藏着无数的商机!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旅游也似乎迎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腾讯最近基于景区的公众账号研发了“身边景点”功能,似乎就是对景区旅游业目标市场的一次试水。在景区入口处放上二维码,游客用微信扫一扫后,就可以通过景区账号自定义菜单“身边景点”获得景区的介绍、找餐厅、酒店、厕所等,转动手机,你甚至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设施!
虽然目前看上去功能还略显简单,但是这背后孕育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敞开怀抱畅想一番,看看未来可能为游客和景区带来哪些方便!
景区介绍&购买门票: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方式获取景点的介绍资讯,根据用户所在方位的不断变化,展现不同的景点。并展示其他游客对同一景点的评价,相关景点和游客所在位置的距离、以及当时当地的天气情况等,方便游客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算等实际情况参考决定旅游线路。也可以通过微信的支付渠道购买门票,不用排队,大大节约时间成本。
身边地图:出门旅游在外,吃喝拉撒睡,样样需要考虑周全。附近哪里的餐厅最好吃?周围有环境安静点的酒店吗?内急了急需方便最近的厕所在哪里?电瓶车没电了附近有充电站没有?景区太大饶了一圈找不到出口了怎么办?最近的公交车站点在哪里?这些都可以通过身边地图来解决。虽然一些需求也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等地图类应用解决。可是地图的信息可能久未更新。我曾经就在上海用某地图应用找咖啡馆,结果饶了大半圈发现所到之处并非咖啡馆,一问边上的大伯才知道这家咖啡馆两年前就已经拆除了。用微信的方式让景区自己来维护自己的公众账号和地图等信息,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地图的更新。
事故求助:当游客在进去内迷路或者遇到突发事故时,可以通过微信和景区管理人员及时取得联系,获得帮助!这种方式有时候比110这种信息更及时可靠,毕竟管理人员离游客地理位置上更接近,而且也更熟悉景区情况。
意见反馈&景区点评:很多时候,景区的反馈电话或者纸质的意见簿、留言板形同虚设。一则游客可能需要的时候已经不记得电话号码或者找网站登录留言太麻烦,二则景区也没有真正重视(这和目前中国景区人数较多,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比较粗放有很大关系)!通常情况游客也不会有很多意见,当遇到一些非常不满意的情况游客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反馈的通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客服等形式,可以比较方便让游客反馈意见。当然,这还可以和打分点评结合起来。比如我去黄山玩感觉门票太贵,服务质量又一般,迷路了给他们发微信信息又完全没有反应,果断差评!把旅游景点也按照大众点评的模式去做,差评多了门票收入就降低,应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吧。
节省成本:相比之前耗资颇费的采购成本,用微信的方式成本相对要低得多!后期维护成本也较小,景区更新了新的景点后只需要更新若干照片、配以录音、文字介绍等,而不需要重新部署网站。
控制流量:通过用户扫描二维码的时间、地点,门票销售情况等,可以掌握人流的高峰时段、地点,购票数量达到限量即停止售票,有效地控制游客数量,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当景点附近发生突发事故(如山体塌方)时,景区就可以根据客流量合理调配安排相应数量的观光车、工作人员、餐食等,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盲目性。
解疑答惑:通过解答游客的问题,对于游客有较多的问题可以整理FAQ自动解答,对于其他问题建议可以根据游客提及的数量酌情考虑,改善服务质量。
推荐路线:根据客流量、以及之前游客评价较高的路线天气状况,给入口处的游客推荐几条旅游路线,并根据以往游客的经历给出相应建议。(比如最近几天下雨较多A路线的B景点周围曾有过多位游客滑到,提醒游玩这条路线的游客注意)。
游客互动:现在很多景点,和游客唯一的互动就是入口处卖票,卖完门票后钞票到手就几乎没有互动。无论游客玩得是否开心似乎都和景区无关(最主要的还是中国人多不愁没有门票收入)。其实景区完全可以很游客进行更多有趣的互动:当游客在入口扫描二维码时告知“你是今天第XXX位游客”给予他独一无二的感觉(现在的年轻人伴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浪潮成长,对互联网非常熟悉,也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和消费市场的主导者)。对于某些特殊的游客比如景区开业来的第100万位游客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当游客扫描某个景点二维码时,可以提供电子印章、或者点亮相关图标。(这些数据以后可以用于展示看到用户的足迹)
一机在手,旅游不愁的时代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 极客公园 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归类于: , ,
— zchening @ 4:08 下午
最近有人站在Android Design的角度对MIUI提出了一系列质疑,MIUI的产品经理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为一个2011年底小米手机开放购买后第一批购买并且一直关注见证MIUI发展,平常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手机应用的用户,我觉得或许可以以一个用户的视角来谈谈对MIUI的看法和复杂情感。
虽然我使用MIUI已久,对MIUI很多功能都颇为喜欢,但我一直不愿意称呼自己为米粉,我个人固执得觉得这样让我在对MIUI做判断时,会过多地受到MIUI感情的影响。所以当身边的一些朋友同事提出对MIUI的不同看法时,即使不同意我也是静静地听着。
MIUI有太多贴心实用的功能,往往让人用着用着发现惊喜,下面我列举一些十二条我经常使用到的贴心功能。
当Gmail同步联系人时,我的手机通讯录里面充斥着所有Gmail的联系人,可是却让我的通讯录异常杂乱,这时候发现可以只显示用电话号码的联系人。你知道当我一个个去通讯录里面删除无号码的联系人时发现这个功能有多么惊喜感激么?!
经常有朋友有两个号码,有些旧号码长久没联系也不知道对方还在不在用,以前用诺基亚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满怀忐忑地把几个号码都试着联系一遍。后来发现MIUI会列出每个号码的归属地,以及最近联系过的号码,这在一定程度上帮我省了不少时间和话费!
相信不少朋友在接电话时遇到过要记一个号码的情况,这时候通常让对方稍等自己手忙脚乱地去找纸笔记录。使用MIUI通话界面提供了便签,你可以方便地记录下需要的号码等信息。对于面试等一些重要的电话,你还可以选择通话时录音,保存之后可以反复播放。
对方电话打不通的,试着发短信联系对方?打电话时要发个地址或者商品型号给对方,电话里讲不清楚打算发短信给对方。计算机理论里面有个局部性原理,如果一个信息项正在被访问,那么在近期它很可能还会被再次访问。其实扩展到联系人也是成立的。这些场景MIUI都考虑到了,并在新建短信的时候会列出最近联系的六个联系人,何其贴心!
每次过年发祝福短信时,往往希望给每个朋友发独一无二的短信,却又没时间、精力为他们一一定制,MIUI提供了群发称呼,设置后每个好友收到的称呼都是你通讯录你设置的昵称。其实这个原理很简单,就是个自动替换,但能想到并且做到可以看到小米对这一需求的精细把握。
每天有多少人要被响铃一声的电话号码骚扰,又有多少人要被各种中介电话骚扰,各种卖房子的,卖保险的,猎头。防不胜防!MIUI结合搜狗号码通的数据,在陌生来电号码下方会出现识别结果和标记人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接听和拒绝。光这项功能为全国人民节省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微软声称在Windows 8中放弃使用Chrome和Firefox转用IE10节省的能源可以供美国1万户家庭使用。我相信如果所有的安卓操作系统都整合了这一功能要比IE10节省的能源要多得多!
对方来电话时,如果当前正在开会不方便接听,可以直接拒绝并发送短信告知对方,系统给你写好了几条短信模板,当然你也可以自定义。我就曾在开会时多次使用这个。
提供了用网页发短信,这个相比手机打字要方便快捷很多,另外上班手机落在家里时只要联网,也能方便地收发短信。甚至当你手机不知道落在家里哪个角落里时甚至可以用“查找手机”的发声,让它发声这样就能找到了。
有时候写了便签,可是躺在便签列表里会忘记。MIUI里面可以设置闹钟提醒,也能发送到手机桌面提醒自己备忘。锁屏状态下安装Home键不松手,可打开手电筒。按住超过几秒钟时会长亮,我家走廊的灯坏了就多靠它了!
之前看到微信朋友圈有朋友在端午节前的周六(工作日)分享,今天应该有很多人的闹钟不会响吧!呵呵,我会告诉你我的MIUI的闹钟可设置法定工作日(智能跳过节假日)吗?想想哪些在周六周日的法定节假日被闹钟吵醒是多么恼人的一件事啊!
防误触模式,你有没有遇到过手机放在口袋里无缘无故拨出去电话或者自动播放音乐、创建联系人的情况?反正我遇到过好几回了,MIUI的防误触模式利用距离感应器,大大降低了机在口袋中由于挤压或织物滑动引起的误操作。手机连接电脑后,可在通知栏意见开启/关闭USB数据存储。
作为一个热爱捣鼓手机的用户,怎么能不提提小米的在线资源呢?主题、铃声、壁纸、字体、音乐、图标、开机动画各种资源应有尽有!最最关键的是,这些资源你都可以通过手机轻松下载,再也不用去网上下载好,在繁琐地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然后拷贝到手机里面!这样的流程想想都够头疼的,而且每一个步骤还有各种麻烦,数据线连接不上怎么办?拷贝到哪个文件夹?
手机Rom是个浩瀚系统的工程,傅盛在微博里提到锤子系统和MIUI时表达了如下看法:
如果说锤子系统的想法值得学习的话,那么miui V5则是所有软件从业人员值得反复钻研的:不仅有思路,更有互联网化的大团队开发管理模式;不仅有人性化设计,更有全方位立体化研发能力。做出来比想出来重要太多了!
Rom做出一两个让用户惊艳的点很容易,可是持续做这么多贴心的功能不容易。我从来没见过哪个系统有如此多深入人心的功能。MIUI也是历时两年、背靠论坛里面的无数群众的意见智慧才能走到今天,这也是雷军一直强调的用互联网的思维做手机和产品。它也在不断的改变国人的使用习惯和厂商产品生产习惯。除了它的体验优秀,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我们强烈的参与感,因为你的意见声音得到倾听!
当然,MIUI并非没有缺点,我这里就想说说我对MIUI的恨-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刷的开发版有关系,不要和我说开发版有这些很正常,开发版难道不是用来给人用给人打电话的?)
MIUI最让我痛恨甚至可以说咬牙切齿的是其不稳定,刷机后好几次遇到无限自动重启,或者一直停留在开机画面!经常时机让我养成了直接揭后盖抠电池的习惯!如上所述,电话是一款手机操作系统的基础功能,可是我时常遇到接电话有时候会自动挂断,或者根本拨不出去,或者来电时滑动接听根本不响应你知道我有多捉急么!至于说我升级系统更新后桌面文件夹的图标都跑出来,全部乱掉,微信的所有数据内容都被清除以至于我失去了和女友从认识第一天至今所有的聊天记录这些至少还可以忍受!
MIUI就是这样让人有爱有恨,痛并快乐着!不管怎样,它成了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 极客公园 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 zchening @ 6:14 下午
Line是韩国NHN公司旗下的一跨跨平台的免费通讯应用,目前在全球超过42个国家下载排名第一,并于今年的5月1日全球用户(下载量)已突破了1亿5千万。。自日进入中国,至今有半年时间。那么Line有哪些特色呢?面对已经拥有4亿用户的微信是否还有机会呢?
22条商规中概念集中法则提到,一家公司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在潜在用户心目中拥有一个名词或概念,它便能取得惊人的成功。所有的营销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占据用户的心智。而Line的贴图让人印象深刻,牢牢的占据了用户的心智。提起Line首先被人想起的也是其富有特色的贴图。Line设计了四个富有特色的卡通人物:
可尼兔:一只情绪化、但基本上活泼开朗的兔子
布朗熊:拥有一颗纤细率直的心,是一头脸上很少表露感情的熊
馒头人: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优点多重人格。是一个行为难以预测的人
詹姆斯:只注重自己仪表的是毛先生。是个有点麻烦,但让人恨不起来的自恋者。
赋予了这些卡通人物自己的性格、表情,甚至通过漫画等形式为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故事(比如布朗熊和可妮兔约会恋爱等)。
之前我一直怀疑表情对于一款通讯应用有那么重要么?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有趣的表情可以让对话充满了乐趣。有时候面对朋友,我们并没有那么多话可以聊,或者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候一个有趣的表情就是非常合适的。
Line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就是其社交游戏。比如Line POP是一款消除游戏,Line Bubble是一款类泡泡龙游戏。但这两款游戏很好地融入了社交的概念,每玩一盘会消耗一颗红心或者萝卜,每天只能玩若干盘。消耗了所有红心或者萝卜之后只能问朋友索要,而且只能向每个朋友索要一颗。而且每次你达到新的记录时会询问你是否和好友分享,会列出玩过好友的分数排行榜,每过七天排行榜会清零(所以为了高分记录就得不断地玩)。除了社交元素,游戏很好地融合了Line最富特色的表情。在游戏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萌你一下。尤其是Line Pop这款游戏,当你手指按下消除的时候,图标的表情非常丰富。当你们手指伸过来消除图标积分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啊!(可以观看)
社交游戏这些周边App一定程度上增强了Line的活跃度,但对于一款通讯应用而言,要想获得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关系链。这也是微信在国内迅速风靡不可或缺的因素,背靠QQ数亿的关系链。Line的关系链还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用户可以通过绑定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账号,也可以添加已注册的好友。但这还远远不够。Line采取的策略是通过明星注册Line账号来吸引粉丝。里斯·罗杰克在《名流》中写到:“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救赎的圣典道具被迫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薄、浮华的商品文化的统治。因而,娱乐崇拜掩饰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转瞬即逝和完全不可替代的烙印。”中国人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也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这一现象,人重要寻找一些东西寄托情感。Line吸引了金在中、张根硕、滨崎步等日韩以及港台明星进驻,在吸引媒体报道和眼球的同时也吸引了这些明星的粉丝使用Line。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最初都是采取此类明星精英策略从而快速获得发展的。3月11日晚在金在中通过line和粉丝在线聊天互动,获得留言五万条以上,聚集了51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甚至有粉丝没有连上都有把电脑砸了的冲动。不过大陆还鲜有明星使用Line。
与本地企业合作Line在国内选择了与360合作,授权360推广,除了满足政策上的要求,Line还看中的是360强大的渠道以及对国内市场的了解。360也能借Line拿到用户关系行为数据,顺便触发监管搞搞微信什么的。
这些都是Line的特色和优势,那么面对微信庞大的用户群,Line在国内还有没有机会?这里又要回到一款IM最根本是什么的问题。对于一款IM而言最关键的还是关系链,如果你上面都没有朋友用那你也不可能用。反之应用做得再烂如果你的朋友都在上面你还是不得不用。在大多数人的关系链已经在微信上面了,要想让他们迁移到Line的希望微乎其微。用明星吸引粉丝倒是一条出路,可是大陆目前似乎没什么明星在用。Line在国内的开拓之路注定艰难。
归类于: ,
— zchening @ 4:26 下午
在设计产品时,我们经常要用尽各种方法降低学习成本,使得用户觉得产品简单易用,甚至让他们形成智珠在握,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可是现实生活中,不少产品一些专业术语,莫名其妙的报错信息……往往让人不知所措。人们在使用某物品时看半天仍旧不太会用往往会觉得自己笨,但实际上那不是你的错,而是设计出了问题,应当反思如何设计更简单合理。现在产品经理、用户体验的概念逐渐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逐渐了设计的改善。那应当如何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快速理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产品设计时借助人们已有的深入人心的生活经验。
下面我介绍一些产品是如何巧妙借助生活经验,如能给人些许帮助启迪,不甚荣幸。
电灯、影院与夜间模式在电影院看电影,开场前几分钟灯会关闭,屏蔽其他东西,让观众可以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在屏幕上,以营造最好的观影效果。国内的视频网站优酷就借鉴了这个,在视频画面右下角有一个“关灯”按钮,点击后会把界面变灰,屏蔽了所有广告、文字,用户就可以全身心地观赏影片了。移动产品中的QQ阅读做得更巧妙,在阅读界面右上角有一根拟物化的拉线开关,当你好奇去拉或点击时,会发现切换到了所谓的夜间模式,再次拉动开关又会恢复到之前的日间模式。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让你联系起小时候开关灯的场景从而更好理解?是不是比四四方方的“夜间模式”按钮更温馨更有趣呢?
打弹弓与愤怒的小鸟我们小时候都玩过弹弓,在木枝或者铁制Y型头上栓上橡皮筋,外加一块剪成椭圆形橡胶皮,简单的道具充实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风靡世界的愤怒的小鸟在交互方式上就借鉴了弹弓,只不过把充当子弹的小石块替换成了卡通的小鸟。
书籍翻页与电子阅读器虽然有人喜欢纸质书的材质,触感,但随着电子墨水、氧化膜等仿真技术的成熟,电子书替代纸质书的潮流不可阻挡。诸如网易云阅读、QQ阅读等手机App都模仿了纸质书翻页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部分还原了阅读纸质书的感觉,结合纸质书阅读的经历也让电子书上翻页的效果更让人接受。
红绿灯与Mac窗口红绿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红灯停,绿灯行,这些规则,存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Mac操作系统把这一概念引入到了窗口操作,红色按钮关闭,黄色按钮最小化窗口,绿色按钮最大化窗口。当红灯的时候警示我们危险,窗口上也用红色的按钮警示我们慎重关闭窗口。也许用久了微软的最大/小化、关闭按钮也会习惯,但毫无疑问,当一个人首次接触操作系统时,Mac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对红绿灯的记忆,更容易理解也印象更深刻。
银行排队等待与软件安装等待通常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大门边上就有个取号机,更需办理的业务类型取号后会告知在你之前还有几个人。你可以坐在等候大厅里,座位旁有新的理财产品的相关介绍、报纸杂志供你打发时间。现在一般安装应用或操作系统(比如Ubuntu)时,除了显示进度条告知你大概还需要多久外,一般也会显示应用的特色功能。甚至,我曾经安装深度技术小组精简的Deepin
XP时,在安装等待时提供了一个扫雷游戏。安装操作系统时通常你什么都做不了,这时候一个简单诸如扫雷的游戏也会让你觉得时间不再是如此的漫长。
商场导购员与用户教育一些商场有一些导购员,很少有导购员在你一过来时就像你喋喋不休的介绍商品信息。一来这样成本过高,二来这样反而会让人反感。聪明的导购员通常会留意你对哪类商品感兴趣,然后适时出现在你面前,找准了你的需求后会简单扼要的话打动你。再比如是学校食堂的餐具,只会摆放在打菜窗口前,而不会让你在排队前就拿着。应用里面的用户教育何尝不应该此,现在大多数应用常常在一开始会有好几屏的介绍,应用有增加了哪个小功能,在哪个位置啦。我当然能理解产品设计者想要告知用户产品一些隐藏较深的功能。可是在用户还没有见到应用的庐山真面目时,就把这些一股脑儿都抛给他是不是反而让他困惑了呢?其实可以在应用内特定界面,当用户首次点击这些按钮时才给予提示,不点击则始终不打扰。当点击时说明他可能对此感兴趣,有需要,然后适时的出现,只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让人更舒心。
免费试吃和试用软件经常在超市商场里面或者门口有一些漂亮女生穿着卡哇伊的服装,用甜美的声音向你推荐某某商品,免费试吃。如果你吃了感觉还不错可以顺便买点回家。软件和App里面也借鉴了这种方式,先提供免费试用版,或者有试用期限限制,或者有功能限制,但不管怎么说,先让你可以不花一分钱用上再说,等你用上了感觉真心不错还想继续用或者试用一些额外的功能服务,亲,那就购买正式版吧~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平凡普通的生活中也隐藏着不少智慧,别让那些小细节从我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仔细观察生活吧,或许能从中汲取不少做产品的灵感。
—— 极客公园 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 zchening @ 10:29 下午
有不少产品的细节耐人寻味。虽然细节未必决定成败,但把细节做好,体现了产品人的品味和态度。或许不少产品的细节很多用户未必真正注意到,但这些细节可能让他们不知不觉方便不少。本文就希望发掘一些优秀的细节,让他们被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也向所有注重细节的产品经理致以敬意。
方便受限的环境
MIUI的手电筒功能很贴心,在锁屏界面点亮屏幕,长按Home键就可以启动。最近走廊的灯又坏掉了,启动手电筒发现,以前要一直长按Home键或者按一下电源键才会长亮,可是不少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单手操作手机,另外一只手里拿着东西。最近的版本只要用户按住Home键超过5秒钟就会长亮,手机会振动一下给予反馈,同时屏幕会变暗。如果按住不超过五秒钟,则不会长亮。多贴心的服务啊!
iPhone上面有一款叫做“故宫”的应用,当大家去故宫玩的时候用它来做导游,还提供开馆闭馆时间,交通路线、语音介绍等。应用左下角就是个拍照按钮,这样不用退出应用也能拍照。甚至拍完后可以直接分享到新浪微博。另外应用下方是放大、缩小按钮。不少人可能奇怪iPhone里面的地图都可以用手指缩小放大,那应用为什么还要提供按钮呢?如果你去故宫门口蹲半天就会明白,大多数游客在游玩的时候手上总是拿着矿泉水、遮阳伞等,如果要用两只手同时操作游客就要先把手上的东西放下来特别麻烦。这是环境的限制,可是应用很贴心地考虑到了这一点,给用户带来了方便。
考虑用户场景
你是不是有手机放在口袋里却拨出去电话的经历,我遇到过。我甚至碰到过一个朋友先后三次拨打我电话我喂了半天却不见她答应。小米手机对此专门有一个防误触模式,当手机屏幕顶端被遮挡住时(当手机在口袋或者包里的时候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顶端都是被遮挡住的),是不能解锁的。
手机支付宝钱包,给手机充值可以点击右侧的通讯录图标,从通讯录中选择联系人。当手机欠费停机时登录网银充话费,但通常需要手机接收验证码,可是这时候手机已经欠费了无法接收短信验证码,看上去似乎无解。支付宝提供的永不停机功能却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设置后每次手机费低于某个值时可以自动充值。
MIUI学习了iOS的模式,去除了安卓特有的应用程序列表入口,取而代之的是将所有的图标都放到桌面上,这对用户方便不少。不过iOS有个细节的体验很人性MIUI却没有学到,iPhone或者iPad当文件夹内的图标删完或全部移出后文件夹会自动消失,当某一个屏幕上的应用全部删完或者移动到其他屏幕后这一屏幕也会自动消失。一个文件夹内一个应用也没有了干嘛还要留着呢?
上面说了不少互联网产品的细节。艺术源于生活,很多时候做产品的灵感、经验也来源于生活。其实生活本身也不乏一些优秀产品细节很的例子。一般牙刷会放在卫生间洗漱台上,洗漱台使用比较频繁可能会污染牙刷。如下图放置牙刷和牙膏的小物件将刷毛盖住以免弄脏。而且设计得非常温馨,让人情感上愉悦。倒置的牙膏也可以方便的挤出来,好像上面的夹子可以在牙膏仅剩一点的时候方便挤出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挤不出牙膏了。
妙用物质材质
抽水马桶上有一个马桶套,大便的时候可以把马桶套放下来,免得大腿直接接触陶瓷太冰凉(尤其是冬天)。说实话我小时候一直没想明白马桶套干嘛用的。发现不少家庭里面都会在马桶套上套上马桶垫,这在我看来是个不错的设计。因为如果只有一个马桶套的话,不少男性小便的时候懒得将塑料的马桶盖拉上去反而会弄脏,如果再垫上一个布制的马桶垫的话,他们小便的时候通常都会自觉地将马桶套拉上去,因为他们不愿意弄湿马桶套。人们会去砸烂玻璃门,但不会去砸三合板制成的门,虽然所花费的力气差不多,人们更愿意在木板门上涂涂画画。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预设用途,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
—— 极客公园 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 zchening @ 10:10 下午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手机应用(App)也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或者帮我们打消无聊时间,或者帮助我们紧密联系远方的朋友,抑或对我们学习、获取资讯有所裨益。
手机应用有不少有趣的交互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学习。让我们来看看手机应用中有哪些好玩的交互,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它们操作的。
摇一摇:摇摆的节奏
自从微信引入了摇一摇交互方式后,立即风靡各地,各种应用纷纷采用摇一摇的交互方式,摇一摇更换皮肤,摇一摇推荐餐馆等等。有些应用结合的比较自然,还有一些则有些牵强附会。当然,在此之前iPhone就引入了打字时晃动撤销的交互,虽然很新潮,但隐藏较深不少用户不理解也没有形成习惯。
吹一吹:吹出的精彩
iOS上的一款仿陶笛的应用—Ocarina。只要对着界面上方正中央箭头(话筒)的位置吹,就可以看到往外围泛出声波的效果,界面中央四个蓝点分别代表笛孔,在吹的时候按住不同的笛孔会发出不同的音调,而且界面会提示每次按压住哪几个孔,这样即使像我这种完全没有音乐细胞的人也可以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最最关键的是,你还能听到来自全世界其他地方分享的声音。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腾讯微博手机客户端有一个吹一吹功能,只需要对着手机屏幕下方(实际上是话筒的位置)轻轻吹一下,蒲公英上的绒球就会飘散到远方,带我们穿越到到世界各地,如艾菲尔铁塔、马尔代夫、新加坡等,穿越后的界面为当地用户发布的微博,以图片集形式呈现。创新的交互方式加上合理的设计,让人觉得颇为有趣。
扑蝴蝶:寻找身边的蝴蝶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蝴蝶了?一淘火眼Android版最近推出了扑蝴蝶的功能,用户用淘宝账号登录后,只要移动手机,就可以看到镜头前出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蝴蝶翩翩起舞,只要用手机向前一扑(类似我们扑蝴蝶的方式)就可以扑到蝴蝶,当然更多时候蝴蝶挣扎逃走了。也许是考虑到这样的交互方式太累,只要点击屏幕正中的框也可以扑。扑到的蝴蝶是一些商品的优惠。右下角是博物馆,展示所有你扑到的蝴蝶。这是个很有创意的交互方式,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到手机摄像头还可以这样玩,或许可以给国内的应用开发者一些启发吧,我那天玩得太晚了以至于第二天上班迟到了,不过还有一些小bug,玩得稍微久点手机也会发烫。
钢琴解锁:最悦耳的解锁
解锁的方式有很多种,MIUI利用了群众的智慧发明了各种新奇古怪的解锁方式,诸如变形金刚、四叶草(最早是联想乐Phone上的)、折叠解锁、自由桌面等。还有一种解锁方式也颇有意思:钢琴解锁。事先设置密码,0-9分别对应不同的音调,设置后每次按对应的按键来解锁,每次解锁都是一场听觉的盛宴。包括拨号界面的数字0-9、*、#也对应着不同的音符,每次拨打电话可以听到悦耳的声音萦绕耳畔。
百词斩:盖住屏幕背单词
还在对着书本死记硬背单词?你out了,现在有更有趣的背单词方式,可以让你一次斩断与英语的多年恩怨。百词斩,边走边听模式,你可以把手机放在裤兜里,插着耳麦,这样就可以边走路边听老外念例句和单词(不过路上安全第一),如果忘记单词的意思可以掏出手机看看意思。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当年我六级一直没过,那时候还没有这样贴心的应用,这个真不怪我。而且其文案和配音也挺有意思的,不过不太统一,有时候称呼少侠,有时候称呼客官。
App换换/Bump:亲一亲碰一碰
最近国内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了一款应用—App换换,用户安装该应用后只要用手机和朋友的手机“亲一亲”,即可获得朋友安装的应用。至于这类应用能否获得用户认可尚需经过用户和市场考验,但想像“亲一亲”、Bump的“碰一碰”,Chirp的“啁一啁”这类好玩的创新交互值得所有App的开发、设计者深思。有趣的交互方式不仅会让人眼前一亮,增加用户的粘性,很多时候让App在用户中更好的传播。
随着Google Glass等穿戴式设备的逐步应用和推广,更多传感设备将能收集更多信息,也可以和用户更好的交互,虽然愚人节Google和我们开了玩笑,说推出Google灵鼻子支持搜索气味,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玩有创意的交互,想想还真是期待呢。
—— 极客公园 供稿 ——
转载说明: 本文授权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 zchening @ 12:00 下午
Categories
MicroBlogging
订阅我的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荒野求生技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