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大师兵器大师杨文凯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王一亭后人敲响友好之钟唤起善邻共济(组图)
纪念关东大地震发生90周年 王一亭后人敲响友好之钟唤起善邻共济 9月1日11时58分,关东大地震发生90周年。当天,第90届“关东大震灾遭难者慰灵大发要”在东京都墨田区横纲町公园举行。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大实业家、大书画家、大慈善家,“海派领袖”王一亭曾在上海组织发起了最早的国际救援活动,他还吁请中国佛教界为死难者祈祷冥福,并铸造慰灵梵钟赠送给日本。今年9月1日,来自日本、上海、香港、美国、加拿大、南非各地的王一亭后代汇聚东京慰灵堂,隆重举行了“王一亭关东大震灾救援活动90周年纪念聚会”活动。自1930年起,在日王氏后人每年都会敲响镇守在东京慰灵堂的梵钟,迄今坚持了83年。90周年纪念活动再次敲响梵钟,重新唤起了中日友好、善邻互助的历史记忆。参加这次活动的,有王孝方、王孝等王一亭后人,有来自上海的吴昌硕后人吴超、王一亭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王琪森等;有日本参议院议员矢仓克夫、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一郎,有旅日华人丁如霞、晋鸥、李永亮等书画和收藏界友人,以及中日媒体朋友上百人。今年是关东大地震发生90周年。回顾历史,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后的国际救援活动中,时任上海商会会长的王一亭先生脱颖而出。关东大地震发生后,在噩耗传来的9月2日,上海商务总会汇集市内42家团体,成立了“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在王一亭的组织下,招商局轮船“新铭号”运送首批救灾物资于9月12日抵达神户港,计有义援金18万5000元、白米5950包、麦粉20000包等,成为灾后来自国外的首批救援。其后,该会于10月23日、25日分两次继续寄送更多救援物质到日本。作为虔诚的佛教徒,王一亭还呼吁全中国佛教界推行“回响”活动,组织“佛教普济日灾会”,在中国四大名山举行了大法事。1925年,“佛教普济日灾会”向日方捐赠梵钟一座,从原铸造地杭州运至上海,再转送至横滨,于11月1日搬入纪念堂建设地,交东京市验收。梵钟以黄铜铸造,高1.69米,口径1.21米,重1.56吨。钟体外侧刻有“普闻钟声,冥阳两利”,以及“中华民国癸亥冬月建,吴兴王震敬书”等字样。东京市接受梵钟后,欲修建纪念钟楼,但缺少资金来源,寄望各界慈善人士鼎力相助。1928年,王一亭汇合其他五位书画家赵子云、吴待秋、姚虞琴、王季眉、王个移等,向日方赠送书画,售后资金用于襄助纪念馆建设。1929年8月,包括吴昌硕、王一亭在内的33位中国书画界名人在上野举办了“日中文化展览会”,陈列作品后寄赠日方,当场售出作品总额达2118日元。在王一亭为首的中国各界人士协助下,钟楼于日建成。当年10月1日,中日各界人士共同举行了梵钟的“始撞仪式”,同时也为侨居于东京一带、在大地震中死难于异乡的中国同胞举行追悼法事。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男爵和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大使汪荣宝,都出席了仪式并致颂辞。迄今83年,这座诞生于中国的“友好之钟”,虽经历了岁月和时代的风霜雨雪,却始终矗立在横纲町公园,为中日死难者而鸣响至今。1931年,王一亭访日,亲眼见证了复兴纪念馆和钟楼的竣工,还特为挥毫绢画四件,留作纪念,如今悬挂在纪念馆大客厅。王一亭研究会执行会长、书画家王琪森在本次聚会上表示:在90周年之际,由王一亭先生曾孙、上海王一亭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孝方及亲属组成的纪念团来到东京,举办此次梵钟敲撞90纪念活动,是为了发扬善邻共济的精神,推行维系和睦的理念。旅居东京的王一亭第四代孙王孝表示:今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王一亭后人能够汇聚东京,实拜和平环境所赐,我们要把和平传递给子孙后代,也要让今天敲响的钟声成为日中友好的永远象征,这是我们真诚的愿望。如果看到今天的大聚会,我想曾祖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而笑的。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于前一天在《圣教新闻》发表了纪念“关东大震灾90周年”的文章,把王一亭称为中国革命之父孙文的同志。他认为当年王一亭组织来自中国的救援活动谱写了“在苦难中熠熠生辉的民众交流史”,中日在苦难漩涡中结成的友情,如此珍贵的历史不能遗忘。已故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曾经题词“王一亭先生恩义永远不忘记”。前东京都议员西昹二男在30年前记述这座“和平与友好之钟”时说:王一亭先生的一连串丰功伟绩,向我们启示了中日友好、国际友好的重要性。梵钟的音响显示了和平友好之永恒存在。王一亭先生的“友好之钟”象征着:中日两国有崇高的友谊,永恒的和平。只要王先生的警世梵钟存在,悲剧再不复生。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导报》总编辑。著有散文集《毕业十年》社评集《天涯时论》人物访问集《人在旅途》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国共拨云见日 两岸雨过天晴
&&&&& 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的5月,本是政治外交上迎来送往的忙碌季节。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成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无形中削弱或掩盖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日程。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初任访华、韩国新总统李明博首次访华、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率团访华,均被冲淡了本该拥有的隆重气氛和重要意义,似乎都从国家大事退缩为外交圈里的事,与中国社会拉开了距离。不过,在这期间惟一没有从国人视线中淡出的事情,就是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登陆,实现了台海两岸执政党最高领袖首次正式会晤,重开了国共会谈新门和两岸关系新局。
&&&&&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被称为“雨过天晴之旅”。这个定位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两岸关系的整体氛围和政治大气候在国民党重新赢得台湾执政权、在马英九宣誓就任台湾最高领导人前后,已经彻底扭转过来了。经过李登辉执政后期的“两国论”喧嚣和陈水扁执政8年的“去中国化”操弄,两岸关系经历过急风暴雨和剑拔弩张的最恶劣时刻。但无论是苦心孤诣的政治对擂,还是逞一时之快的口水烂仗,对两岸人民来说都是消耗和损害,双方并没能在历史博弈的大局中获得些许收益。
&&&&& 为此,代表两岸主流民意的国共两党最终确认了“实务”甚于“原则”、“开放”高于“自闭”、“双赢”优于“零和”的关系准则。台湾方面提出了“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箴言,大陆方面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其中刻满了意见交集的政治共识。在国民党3月赢得台湾大选重新执政之后,两岸最高层在博鳌论坛实现了“胡萧会”、在北京完成了“胡连会”,乃至本次举行“胡吴会”——大陆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先后会见了台湾政治高层人物萧万长、连战、吴伯雄等,显示了对台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把大陆的友善主张、合理意见和平等策略充分传递出去,与国民党一起营造了两岸关系雨过天晴的大氛围。
&&&&& 既然,和缓宽松为两岸人民所乐见,互利共赢是时代潮流大趋势,那么两岸惟有选择务实开放、选择互利合作、选择共创未来。本次吴伯雄访问大陆,打通并重启了海基会与海协会重开协商的两会机制,原则上奠定了马英九在竞选中向选民承诺的实现两岸直航、开放大陆游客与资金到台的两项实务,并在台湾争取国际空间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当两岸不再拘泥于政治原则对抗和意识形态教条,不再纠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正统之分,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和政治智慧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两岸怀着善意展开互动,竟然发现有这么多有利于人民的实事可做、应该做、需要做。两岸关系蹉跎了十年,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于今终于迎向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推动实务开始,重建面向未来的关系框架。
&&&&& 吴伯雄访大陆,促两会重开协商机制。海基会新任动董事长江丙坤即将访大陆,海协会新任会长陈云林也可能出访台湾。“陈江会”若得到落实,续上了1998年“汪辜会”的遗响,两岸关系止步十年后再出发,令人欣慰之余也备感历史自有内在发展的逻辑,不是任何个人和集团所能扭转的。
&&&&& 改善两岸关系务实着手,推动两岸互信循行渐进。面向未来,已有人提问未来两岸关系格局究竟是台湾变红,还是大陆变蓝?这是个有趣的历史命题,需要时间来做检验。从追求双赢、共创未来的视角来看,为求中华民族的和解、和谐与和平,大陆和台湾只有在追求民族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彼此靠拢,寻求中间平衡点——台湾可以红,大陆未必不会蓝。这个变化与靠拢的过程是双向的,在主观上需要双方大胆实践意识革命,在客观上呈现为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总趋势。两岸实现“三通”,推动人民往来和交流,促进互相理解彼此融和,日久会生情,血必浓于水。国共会谈,将被证明是这个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推手和转折点。
&&&&&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北伐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战胜利,国共合作对于中国充满了宿命感。只要国共两党面对历史具有深刻的民族道义和责任自觉,那么国共第三次合作推动中华民族再现复兴曙光就是值得期待的。
2008。6。1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导报》总编辑。著有散文集《毕业十年》社评集《天涯时论》人物访问集《人在旅途》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王一亭后人敲响友好之钟唤起善邻共济(组图)
纪念关东大地震发生90周年 王一亭后人敲响友好之钟唤起善邻共济 9月1日11时58分,关东大地震发生90周年。当天,第90届“关东大震灾遭难者慰灵大发要”在东京都墨田区横纲町公园举行。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大实业家、大书画家、大慈善家,“海派领袖”王一亭曾在上海组织发起了最早的国际救援活动,他还吁请中国佛教界为死难者祈祷冥福,并铸造慰灵梵钟赠送给日本。今年9月1日,来自日本、上海、香港、美国、加拿大、南非各地的王一亭后代汇聚东京慰灵堂,隆重举行了“王一亭关东大震灾救援活动90周年纪念聚会”活动。自1930年起,在日王氏后人每年都会敲响镇守在东京慰灵堂的梵钟,迄今坚持了83年。90周年纪念活动再次敲响梵钟,重新唤起了中日友好、善邻互助的历史记忆。参加这次活动的,有王孝方、王孝等王一亭后人,有来自上海的吴昌硕后人吴超、王一亭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王琪森等;有日本参议院议员矢仓克夫、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一郎,有旅日华人丁如霞、晋鸥、李永亮等书画和收藏界友人,以及中日媒体朋友上百人。今年是关东大地震发生90周年。回顾历史,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后的国际救援活动中,时任上海商会会长的王一亭先生脱颖而出。关东大地震发生后,在噩耗传来的9月2日,上海商务总会汇集市内42家团体,成立了“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在王一亭的组织下,招商局轮船“新铭号”运送首批救灾物资于9月12日抵达神户港,计有义援金18万5000元、白米5950包、麦粉20000包等,成为灾后来自国外的首批救援。其后,该会于10月23日、25日分两次继续寄送更多救援物质到日本。作为虔诚的佛教徒,王一亭还呼吁全中国佛教界推行“回响”活动,组织“佛教普济日灾会”,在中国四大名山举行了大法事。1925年,“佛教普济日灾会”向日方捐赠梵钟一座,从原铸造地杭州运至上海,再转送至横滨,于11月1日搬入纪念堂建设地,交东京市验收。梵钟以黄铜铸造,高1.69米,口径1.21米,重1.56吨。钟体外侧刻有“普闻钟声,冥阳两利”,以及“中华民国癸亥冬月建,吴兴王震敬书”等字样。东京市接受梵钟后,欲修建纪念钟楼,但缺少资金来源,寄望各界慈善人士鼎力相助。1928年,王一亭汇合其他五位书画家赵子云、吴待秋、姚虞琴、王季眉、王个移等,向日方赠送书画,售后资金用于襄助纪念馆建设。1929年8月,包括吴昌硕、王一亭在内的33位中国书画界名人在上野举办了“日中文化展览会”,陈列作品后寄赠日方,当场售出作品总额达2118日元。在王一亭为首的中国各界人士协助下,钟楼于日建成。当年10月1日,中日各界人士共同举行了梵钟的“始撞仪式”,同时也为侨居于东京一带、在大地震中死难于异乡的中国同胞举行追悼法事。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男爵和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大使汪荣宝,都出席了仪式并致颂辞。迄今83年,这座诞生于中国的“友好之钟”,虽经历了岁月和时代的风霜雨雪,却始终矗立在横纲町公园,为中日死难者而鸣响至今。1931年,王一亭访日,亲眼见证了复兴纪念馆和钟楼的竣工,还特为挥毫绢画四件,留作纪念,如今悬挂在纪念馆大客厅。王一亭研究会执行会长、书画家王琪森在本次聚会上表示:在90周年之际,由王一亭先生曾孙、上海王一亭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孝方及亲属组成的纪念团来到东京,举办此次梵钟敲撞90纪念活动,是为了发扬善邻共济的精神,推行维系和睦的理念。旅居东京的王一亭第四代孙王孝表示:今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王一亭后人能够汇聚东京,实拜和平环境所赐,我们要把和平传递给子孙后代,也要让今天敲响的钟声成为日中友好的永远象征,这是我们真诚的愿望。如果看到今天的大聚会,我想曾祖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而笑的。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于前一天在《圣教新闻》发表了纪念“关东大震灾90周年”的文章,把王一亭称为中国革命之父孙文的同志。他认为当年王一亭组织来自中国的救援活动谱写了“在苦难中熠熠生辉的民众交流史”,中日在苦难漩涡中结成的友情,如此珍贵的历史不能遗忘。已故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曾经题词“王一亭先生恩义永远不忘记”。前东京都议员西昹二男在30年前记述这座“和平与友好之钟”时说:王一亭先生的一连串丰功伟绩,向我们启示了中日友好、国际友好的重要性。梵钟的音响显示了和平友好之永恒存在。王一亭先生的“友好之钟”象征着:中日两国有崇高的友谊,永恒的和平。只要王先生的警世梵钟存在,悲剧再不复生。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导报》总编辑。著有散文集《毕业十年》社评集《天涯时论》人物访问集《人在旅途》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中日携手是孙中山百年未竟之梦
&2011年,作为中国近代史重要转折点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缅怀和纪念的人物。&身为近代政治史上最大的知日派领袖,孙中山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延续至今。日本在去年11月初就拉开了“日本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活动序幕”,举办了题为“孙文的理想和东亚共同体”国际研讨会。新年伊始,日本首相菅直人为改善日中关系,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今年是中国现代化出发点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其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曾让许许多多日本人为之深切铭感和强烈共鸣。他决定成立中国问题恳谈会,希望通过纪念辛亥革命的契机,借助孙中山的历史感召力,积极改善中日关系。&孙中山是中日领导人共同敬仰的伟人,至今仍是是两国友好的象征和保障。最近一次因孙中山而起的高层交流,是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8年5月在著名法式料理百年老店日比谷松本楼设私宴欢迎访日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原因就是看中了松本楼与中日近代史、尤其是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间的深厚因缘。福田宴请胡锦涛,使得松本楼的美味、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日共同的友谊一起被重温,更突显了孙中山在促进中日友好方面是一种现实性存在。&孙中山,原名孙文,别号孙日新、孙逸仙等,最著名的当推孙中山。“中山”,是日本的姓,不是中国的名。孙文流亡日本时登记住宿,不便留下真名,想起路过一座名为“中山”的府邸,遂自命“中山”,以“中山樵”之名在日行世。宫崎寅藏在1902年写出专门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的《三十三年落花梦》,由留学日本的章士钊译成中文。章士钊一时疏忽,把“孙文“与“中山樵“两个姓连在一起,写成了“孙中山”。此书出版后,“孙中山“的大名流传开来,成为人所共知的伟人。所以说,“孙中山“之名源起日本,创造者为章士钊。 &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孙中山先后创建了同盟会和国民党,第一代领导人如黄兴、宋教仁、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等,都有留日经历,与日本关系深厚。孙中山与日本的公私因缘,即使在100年后仍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比如1895年,孙中山策动“广州起义”前,数次前往日本驻广州领事馆,请求武器援助;又如1911年,孙中山得知辛亥革命成功消息后绕道欧洲回国,他先紧急电召日本友人在香港接船,然后与大批日本人同船抵沪,甚至同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其中就有著名的宫崎寅藏(滔天)。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财政、银行方面求助于日本财阀,还任命不少日本人担任经济、法律、军事和政府各方面的顾问。这一切,都出于孙中山与日本人长年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信任。 &回顾历史,孙中山在日本人脉之广、威望之高,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无有出其右者。孙中山与日本的黑白两道、政官财商都有广泛联系。除了一生的盟友梅屋庄吉外,还有后来的日本首相犬养毅、战前最大的右翼社团玄洋社发起人头山满、黑龙会成员浪人宫崎寅藏(滔天)等,被称为援助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三杰”,他们都是孙中山的好友。&孙中山是大亚细亚主义者,他早年一直认为中国必须联合日本,黄种人才会有出头的日子。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途经神户时发表了著名的《大亚洲主义》演讲——这是与日本打了一辈子交道、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知日派领袖的肺腑之言,也可以看作是孙中山对日本最后的期望和交待。他指出,东方文化是王道文化,讲究以理服人;西方文化是霸道文化,讲究压服制人。孙中山欲以东方的王道文化对抗西方的霸道文化,并希望日本“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勿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正是基于以上的历史缘由和现实背景,《中文导报》在辛亥百年之际策划推出“寻找孙中山及后人在日足迹”连载报道,希望钩沉历史,以史鉴今,增进民间理解,推动中日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连载表达:1、孙中山之于中日关系的存在,不是一种过去式,而是以生命体的方式延续至今,具有活力;2、孙中山对于日本国家前途和中日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和历史远见,在百年后依然是第一流的,具有警世作用;3、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孙中山的担扰,也展示出中日携手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百年未竟之梦。 &&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导报》总编辑。著有散文集《毕业十年》社评集《天涯时论》人物访问集《人在旅途》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兵器锻造大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