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蒙岱维赤霞珠红葡萄酒葡萄酒

酒业风云(上)
  胡巧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说得没错。无论什么行业都有一个自己的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比拼和厮杀,葡萄酒行业也不例外。
葡萄酒行业内的人大概都知道,1976年对于葡萄酒行业的影响,真真不亚于1855年在葡萄酒行业的意义。因为1976年曾举行了葡萄酒界最骇人听闻的“巴黎葡萄酒品鉴会”。这场品鉴会用江湖术语就是:原本是一场武林盟主嬉戏后生们的一场逗乐比试,却没想最后是盟主被后生们干掉的逆袭事件。
论起它在行业里的意义,我们用著名酒评人美国老爷子帕克的话来总结吧,他说:“巴黎盲品会摧毁了法国至高无上的神话,开创了葡萄酒世界民主化的纪元。这在葡萄酒历史上是个分水岭”。当然,不排除他的总结也有身为美国人对这个事件幸灾乐祸的暗爽心态。不过话虽如此,当时此事件震惊了葡萄酒媒体,当然最为震惊的还是法国酿酒界,这次事件对法国酒来说真是一次滑铁卢事件,虽然事后仍然有很多人不服气,但当时的成绩是法国人自己打出来的。你可以说这次品鉴测试是法国评委们一时鬼使神差,但毕竟结果是美国酒取胜,并且从此大家开始关注以美国酒为代表的“葡萄酒”。
   1976 paris tasting称为 a blind tasting。blind
tasting原是指盲测,在不知道品牌、年份的情况下品酒并作出评价,很多看热闹或不服气的人戏称此事件是“瞎测”。
此事件后来被美国加州人乔治·泰伯写成了书,书名就是:《1976巴黎品酒会》于2007年由时报文化出版。这个乔治·泰伯就是当时巴黎品酒会唯一在场的媒体记者,他是以当时发行量庞大的《时代》杂志记者身份去的。正因为他当年所写的报道,巴黎品酒会才能在葡萄酒世界响起平地一声雷。后来2008年此事件又被拍成了电影,于同年7月份在美国加州公映,电影名字是《Bottle
shock》,被翻译成《酒业风云》或《瓶击》。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电影拍之前,导演Randall
Miller就说过,我们要拍一部“尽可能真实”的电影。当然我们是可以想象,电影里面必然有一些杜撰的部分,有些只是为了丰富剧情,而有些纯粹是老美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戏弄。法国的评论家说,“这是好莱坞有能力拍出的最真实的程度了。”
   据说最有争议的一点就在于对Steven Spurrier的刻画。Steven
Spurrier是这次巴黎品鉴会的发起人,后来成为世界知名品酒大师,现在是世界权威葡萄酒杂志《Decanter》的编辑顾问,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的评审主席,还是葡萄酒作家协会的副会长。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亚洲最大的葡萄酒大赛——日本葡萄酒大赛的评审主席。斯珀里亚有关葡萄酒的著述也很多,还与奥兹·克拉克(Oz
Clarke)合著了《克拉克-斯珀里亚美酒指南》。此外,他创建了巴黎葡萄酒学院,培育了很多葡萄酒界的精英人才。
   据说Steven本人看到剧本,当场就怒了,扬言要把Bottle
Shock剧组告上法庭,还要求把电影里所有跟自己有关的店铺、协会、学校的名字统统删除。我想,他最不能接受的一点,就是电影里把他塑造成一个彻底的snob(势利眼)吧!当然不管怎样,巴黎品鉴会事件对Steven这一生的职业生涯意义是深远的。是他成就了新旧世界葡萄酒的交流,打开了世人对新世界葡萄酒的认识。同时也通过这个事件让大家认识了自己,所以应该说是互相成就吧。
电影的剧情没有太大意外,一如当年的事实:1976年英国酒商Steven在巴黎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品酒会,专卖法国酒的他本想借办这次酒会,以法国酒的实力狠狠地踩美国酒一脚,再狠狠地彰显一下自己经营的法国酒优势,以赢得市场对法国酒的更多关注。但没想到比赛结果却令他(或者说全世界)大跌眼镜。在盲品之下,来自美国加州Chateau
Montelena酒庄的1973年霞多丽干白一举击败勃艮第四款著名的白葡萄酒和加州6款知名的霞多丽葡萄酒,荣登最佳白葡萄酒宝座,成为比赛中头匹黑马;而来自加州Stag’s
Leap的1973年赤霞珠也在4支波尔多红葡萄酒(其中包括了1970年的木桐和1970年的奥比昂)中脱颖而出。
   我们来看看轻而易举就干掉四款法国实力超群的红葡萄酒是怎样的?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被干掉的四款法国酒吧,它们分别为:木桐酒庄1970、玫瑰庄园1970、侯伯王
1970和雄狮庄园1971。好家伙,3个二级庄和1个一级庄,全是实力超群的顶尖波尔多佳酿(木桐酒庄1973年才升为一级酒庄)。这样的阵容带着气吞山河、当仁不让的架势,来PK新世界的美国酒,结果确是“他们都猜对了开始却没猜中那结局”。结局是同样来自美国的鹿跃酒窖(Stag’s
cellars),出乎意料地干掉了陈容强大的法国队。这一场对决对于葡萄酒世界的惊讶程度,就如同上次中国队出线参加世界杯一不小心打败了巴西队一样的震惊世界(当然遗憾的是美国葡萄酒队做到了,中国足球队没有做到!)
   鹿跃酒窖的老板沃伦·维尼亚斯基(Warren
Winiarski)是希腊裔美国人,曾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任教希腊文化史。是谁说的,每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必定心里有一个不得不做的使命感?
Warren Winiarski 同时也是Hawk Crest 鹰冠酒厂的创办人,又曾担任Robert
Mondavi罗伯蒙岱维酒厂的土壤分析师。
   在波兰语中,Winiarski这个词有酿酒师之子的深厚意涵,所以Warren
Winiarski先生或许是因为名字的寓意,而给自己太多使命感的意示,并在慢慢爱上葡萄酒后,开始渴望成为酿酒师。或许就是受了这名字的暗示的影响,后来好好的教授真的就不干了,毅然决然地从书堆里爬出来,一头扎进了葡萄酒酿造事业,干得真的比做教授更出色。
   鹿跃酒窖于1972年开始酿酒,在第二年就出产了一款绝世佳作——1973年的23号桶(Stag?蒺s
Leap的1973年赤霞珠)。这桶酒就出品了在1976年法国巴黎的盲品评审中夺得头奖的那瓶红葡萄酒。当然如此年轻的酒庄酿造出的如此年轻的一款酒,如此轻松地就干掉了老练的法国队,势必在一鸣天下的同时,得到很多质疑。毕竟是拿了两个不同年份的酒来比拼,多少也会有些不合理。很多人也因此觉得鹿跃“胜之不武”。不过即使是偶然事件,也要有猛然一击的力量才可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品鉴会过后,鹿跃酒庄并没有骄傲, 且在Warren
Winiarski的带领下,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所酿酒的品质,时刻准备着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后来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功夫不负有心人……”,30年后,盲品评审大赛再度举办时,1973年份的鹿跃23号桶再次经受了严格的考验,且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名声,名列伦敦组第三,加州组第二,总评第二。自此,鹿跃23号桶以铁铮铮的事实消除了世人曾经对它的质疑。鹿跃虽是后起之秀,但从一开始就表现不俗,用它超凡的气质打动了评审们,也打动了所有酒鬼们的心。
   据酒庄的介绍资料说,当年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在白宫宴请苏联的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时,就是饮用“Cask 23”,而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其私人的游艇上庆祝里根总统(Ronald Wilson
Reagan)的结婚纪念日时,亦是用此酒助兴!
   酒庄的葡萄园分别种植红/白葡萄,包括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雷司令(Riesling)和霞多丽(Chardonnay)。所以鹿跃不仅酿制红葡萄酒,也酿制一部分白葡萄酒,虽然表现也不错,但他们酒庄还是最擅长酿造红葡萄酒。后来这款Stag?蒺s
Leap的1973年赤霞珠23号桶,成为酒庄一个标志性的产品,所以被精选过最优质的赤霞珠均按照当年酿造23号桶的标准严格执行。而酒庄按此标准酿造出来最好的赤霞珠葡萄酒就被习惯性地称为“Cask
23”。此款酒除了要用严格筛选的成熟度均匀的葡萄之外,也采用了法国橡木桶来陈酿(法国橡木桶相对于美国橡木桶来说价格更高,且因它酿造出的酒口感更细腻)。酒在法国橡木桶里存放16个月后再装瓶半年以后上市销售。
   下一期,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另一瓶闯进来的黑马,即蒙特莱那酒庄(Chateau Montelena Winery)。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品酒常识>&品评基础>&正文
酒业风云(上)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胡巧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说得没错。无论什么行业都有一个自己的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比拼和厮杀,葡萄酒行业也不例外。
   葡萄酒行业内的人大概都知道,1976年对于葡萄酒行业的影响,真真不亚于1855年在葡萄酒行业的意义。因为1976年曾举行了葡萄酒界最骇人听闻的&巴黎葡萄酒品鉴会&。这场品鉴会用江湖术语就是:原本是一场武林盟主嬉戏后生们的一场逗乐比试,却没想最后是盟主被后生们干掉的逆袭事件。
   论起它在行业里的意义,我们用著名酒评人美国老爷子帕克的话来总结吧,他说:&巴黎盲品会摧毁了法国至高无上的神话,开创了葡萄酒世界民主化的纪元。这在葡萄酒历史上是个分水岭&。当然,不排除他的总结也有身为美国人对这个事件幸灾乐祸的暗爽心态。不过话虽如此,当时此事件震惊了葡萄酒媒体,当然最为震惊的还是法国酿酒界,这次事件对法国酒来说真是一次滑铁卢事件,虽然事后仍然有很多人不服气,但当时的成绩是法国人自己打出来的。你可以说这次品鉴测试是法国评委们一时鬼使神差,但毕竟结果是美国酒取胜,并且从此大家开始关注以美国酒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
   1976 paris tasting称为 a blind tasting。blind tasting原是指盲测,在不知道品牌、年份的情况下品酒并作出评价,很多看热闹或不服气的人戏称此事件是&瞎测&。
   此事件后来被美国加州人乔治-泰伯写成了书,书名就是:《1976巴黎品酒会》于2007年由时报文化出版。这个乔治-泰伯就是当时巴黎品酒会唯一在场的媒体记者,他是以当时发行量庞大的《时代》杂志记者身份去的。正因为他当年所写的报道,巴黎品酒会才能在葡萄酒世界响起平地一声雷。后来2008年此事件又被拍成了电影,于同年7月份在美国加州公映,电影名字是《Bottle shock》,被翻译成《酒业风云》或《瓶击》。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电影拍之前,导演Randall Miller就说过,我们要拍一部&尽可能真实&的电影。当然我们是可以想象,电影里面必然有一些杜撰的部分,有些只是为了丰富剧情,而有些纯粹是老美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戏弄。法国的评论家说,&这是好莱坞有能力拍出的最真实的程度了。&   
   据说最有争议的一点就在于对Steven Spurrier的 刻画。Steven Spurrier是这次巴黎品鉴会的发起人,后来成为世界知名品酒大师,现在是世界权威葡萄酒杂志《Decanter》的编辑顾问,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的评审主席,还是葡萄酒作家协会的副会长。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亚洲最大的葡萄酒大赛&&日本葡萄酒大赛的评审主席。斯珀里亚有关葡萄酒的著述也很多,还与奥兹-克拉克(Oz Clarke)合著了《克拉克-斯珀里亚美酒指南》。此外,他创建了巴黎葡萄酒学院,培育了很多葡萄酒界的精英人才。
   据说Steven本人看到剧本,当场就怒了,扬言要把Bottle Shock剧组告上法庭,还要求把电影里所有跟自己有关的店铺、协会、学校的名字统统删除。我想,他最不能接受的一点,就是电影里把他塑造成一个彻底的snob(势利眼)吧!当然不管怎样,巴黎品鉴会事件对Steven这一生的职业生涯意义是深远的。是他成就了新旧世界葡萄酒的交流,打开了世人对新世界葡萄酒的认识。同时也通过这个事件让大家认识了自己,所以应该说是互相成就吧。
   电影的剧情没有太大意外,一如当年的事实:1976年英国酒商Steven在巴黎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品酒会,专卖法国酒的他本想借办这次酒会,以法国酒的实力狠狠地踩美国酒一脚,再狠狠地彰显一下自己经营的法国酒优势,以赢得市场对法国酒的更多关注。但没想到比赛结果却令他(或者说全世界)大跌眼镜。在盲品之下,来自美国加州Chateau Montelena酒庄的1973年霞多丽干白一举击败勃艮第四款著名的白葡萄酒和加州6款知名的霞多丽葡萄酒,荣登最佳白葡萄酒宝座,成为比赛中头匹黑马;而来自加州Stag&s Leap的1973年赤霞珠也在4支波尔多红葡萄酒(其中包括了1970年的木桐和1970年的奥比昂)中脱颖而出。
   我们来看看轻而易举就干掉四款法国实力超群的红葡萄酒是怎样的?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被干掉的四款法国酒吧,它们分别为:木桐酒庄1970、玫瑰庄园1970、侯伯王 1970和雄狮庄园1971。好家伙,3个二级庄和1个一级庄,全是实力超群的顶尖波尔多佳酿(木桐酒庄1973年才升为一级酒庄)。这样的阵容带着气吞山河、当仁不让的架势,来PK新世界的美国酒,结果确是&他们都猜对了开始却没猜中那结局&。结局是同样来自美国的鹿跃酒窖(Stag&s Leap cellars),出乎意料地干掉了陈容强大的法国队。这一场对决对于葡萄酒世界的惊讶程度,就如同上次中国队出线参加世界杯一不小心打败了巴西队一样的震惊世界(当然遗憾的是美国葡萄酒队做到了,中国足球队没有做到!)
   鹿跃酒窖的老板沃伦-维尼亚斯基(Warren Winiarski)是希腊裔美国人,曾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任教希腊文化史。是谁说的,每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必定心里有一个不得不做的使命感? Warren Winiarski 同时也是Hawk Crest 鹰冠酒厂的创办人,又曾担任Robert Mondavi罗伯蒙岱维酒厂的土壤分析师。
   在波兰语中,Winiarski这个词有酿酒师之子的深厚意涵,所以Warren Winiarski先生或许是因为名字的寓意,而给自己太多使命感的意示,并在慢慢爱上葡萄酒后,开始渴望成为酿酒师。或许就是受了这名字的暗示的影响,后来好好的教授真的就不干了,毅然决然地从书堆里爬出来,一头扎进了葡萄酒酿造事业,干得真的比做教授更出色。
   鹿跃酒窖于1972年开始酿酒,在第二年就出产了一款绝世佳作&&1973年的23号桶(1973年赤霞珠)。这桶酒就出品了在1976年法国巴黎的盲品评审中夺得头奖的那瓶红葡萄酒。当然如此年轻的酒庄酿造出的如此年轻的一款酒,如此轻松地就干掉了老练的法国队,势必在一鸣天下的同时,得到很多质疑。毕竟是拿了两个不同年份的酒来比拼,多少也会有些不合理。很多人也因此觉得鹿跃&胜之不武&。不过即使是偶然事件,也要有猛然一击的力量才可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品鉴会过后,鹿跃酒庄并没有骄傲, 且在Warren Winiarski的带领下,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所酿酒的品质,时刻准备着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后来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功夫不负有心人&&&,30年后,盲品评审大赛再度举办时,1973年份的鹿跃23号桶再次经受了严格的考验,且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名声,名列伦敦组第三,加州组第二,总评第二。自此,鹿跃23号桶以铁铮铮的事实消除了世人曾经对它的质疑。鹿跃虽是后起之秀,但从一开始就表现不俗,用它超凡的气质打动了评审们,也打动了所有酒鬼们的心。
   据酒庄的介绍资料说,当年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在白宫宴请苏联的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时,就是饮用&Cask 23&,而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其私人的游艇上庆祝里根总统(Ronald Wilson Reagan)的结婚纪念日时,亦是用此酒助兴!
   酒庄的葡萄园分别种植红/白葡萄,包括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雷司令(Riesling)和霞多丽(Chardonnay)。所以鹿跃不仅酿制红葡萄酒,也酿制一部分白葡萄酒,虽然表现也不错,但他们酒庄还是最擅长酿造红葡萄酒。后来这款的1973年赤霞珠23号桶,成为酒庄一个标志性的产品,所以被精选过最优质的赤霞珠均按照当年酿造23号桶的标准严格执行。而酒庄按此标准酿造出来最好的赤霞珠葡萄酒就被习惯性地称为&Cask 23&。此款酒除了要用严格筛选的成熟度均匀的葡萄之外,也采用了法国橡木桶来陈酿(法国橡木桶相对于美国橡木桶来说价格更高,且因它酿造出的酒口感更细腻)。酒在法国橡木桶里存放16个月后再装瓶半年以后上市销售。罗伯特.蒙岱维赤霞珠葡萄酒_百度知道
罗伯特.蒙岱维赤霞珠葡萄酒
便宜的才50多块,不过这个酒庄旗下有很多酒款这款酒也算是一款美国名庄出产的酒款,贵的600-700都有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