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体学那种太极拳练那种好?

马权友:如何正确练好42式太极拳?
经常有人问起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我可以告诉你,在修炼太极拳时,必须遵循如下要领,并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练习、实战的全过程。提到太极的特点和原则,众人说得很多了,我们沿
&经常有人问起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我可以告诉你,在修炼太极拳时,必须遵循如下要领,并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练习、实战的全过程。提到太极的特点和原则,众人说得很多了,我们沿袭古人的理论,继承是对,但也要求新意。我的新意,就是自己20多年打太极拳,并产生内功爆发力的总结。具体说来,应掌握以下方面:&&
&&&&第一、立身中正
这是打好太极拳最关键一点,也是总的原则。立身中正,要求头往上顶,下巴内收,后脖贴领;沉肩坠肘,腋下旋空;气沉丹田,后撑命门;松胯圆裆,重心下垂,似坐板凳,两脚宽30厘米,弓步90度,也就是小腿垂直地面,如果功夫大,大腿与地面平行,这不可强求,前提要有功夫,但弓步90度,是必须的,身子不前倾,裆走下弧;脚下生根,五趾爪地,后根踩实,脚心要空。&
&&&&第二、虚领顶劲&&
&&&&虚领,是用意念想像往上顶;顶劲,是内劲往上顶,上顶不是外在用力上顶,而是暗劲上顶,顶的程度受沉肩控制,形成对拉。这种情况下会有灵眼出现,人很精神。《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虚领顶劲不是硬顶,硬顶就是僵劲了。顶的同时,注意下巴内收,防止上顶时舔脸。还要注意后脖胫紧贴衣领,防止头前倾。这要求: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第三、含胸拨背
&&&&含胸,不是猫腰,而是两肩前裹内含;拔背,后背往两则拉,使脊柱有拨的感觉,有如我们抱一棵大树,用力抱也抱还来的感觉。要做到含胸拨背,除两肩前裹外,还要求在行拳时两手要靠前,总有抱树的意识。含胸拨背这一点在实战中作用非常大。不含胸容易被人发出去。含了胸你可对付别人,如双推掌或叫&童子拜佛&动作,当对方抓我双臂,我用双手和身体的合劲下采压对方的手臂,对方对方手臂会折,就会跪地,我再用双按掌将对方发出。这里必须含胸相合,否则不灵。&
&&&&第四、沉肩坠肘
&&&&沉肩指肩要松沉,即将两肩井穴下沉,不可端起,反之气会往上跑,脚下浮漂,全身不得力,这在实战推手中是最忌讳的情况之一;坠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坠之意,所以肘不能悬起,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肘与膝就没有合劲,这时外三合就成了空话;坠肘还要求做到不能坠得夹肘了,既&肘不贴肋&,要有外窄之势,腋下旋空,有如腋下夹着鸡蛋,上架肘,鸡蛋掉下,下夹肘鸡蛋也会碎,所以要恰到好处。
第五、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即在运动中意想把气守于脐下三指的下丹田,同时往后撑命门,让前后丹田都鼓胀起来。提到气沉丹田,人们大多只提到将气沉到或意守下丹田,而不提气撑后命门,这是不行的。气沉到下丹田,时间长了会有更多的气,是好事,但出现大肚子现象,这会影响形象的。只有不断后撑命门,将气往后腰、后背送才行。这样,不仅防止大肚子,而且会产生太极内功,提高自身的功力。&
&&&&第六、松腰为轴 &
&腰如车轴气如轮。&松腰的关键在于全身放松,行拳时以腰为轴,支撑点在后命门,做手臂运动,一动全身随。松腰感觉全身放松无分量。我们强调以腰为轴,要求一方面以腰带臂做太极拳运动,别一方面是在太极拳动作转换进,先稍节领进,也就是用手带一下腰,让腰旋转,然后在以腰带臂。这在24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转换中较为明显。陈式太极拳行拳,以腰为轴最为突出。&
&&&&第七、松胯圆裆
&&&&松胯圆裆是指胯松胯开,这要求上身用意不用力,全身有无分量的感觉,裆走下弧,两脚两膝内合,不能出现角裆,这在陈式太极拳中非常突出,偏马步,膝内扣。在24、42、48 式太极中表现为弓步的前脚尖要朝正前方,而后脚外撇45度,两脚要有一定的宽度,大约30厘米。松胯在实战中作用非常大,要发力必下沉,要下沉必松胯,要松胯必放松。实战发人时,先松胯下沉,再做进攻。松胯圆裆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做到,做到了,就有功夫了,这得练上几年,甚至更多时间。初学者要明白这个原理,照这个方面使劲。&
&&&&&&第八、阴阳分明
&&&&&&行拳时要注意阴阳分明,如我们抱球时,两手掌相对,一掌心向下,一掌心向上,形成阴阳。在实战中一手下采,别一手就要上撑,形成错劲。实战发人时,先带后发,也就是说,想发先要。采人时,先给后采,也就是先左后右。在做太极拳运动时,要体现虚实分明,重心移动。如陈式的揽扎衣动作,右腿7分劲,左腿3分劲。国家规定套路运行时重心偏一腿,转换时重心移动。&
&&&&&第九、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即人体以腰为轴,腰以上为上。腰以下为下,腰脊为联系上下体的主动轴。上下相随要求内三合、外三合和内外相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气相合,气力相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拳论》云:&发令者心,传令者手,观色者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手到之处,足必相随,太极拳转换时最为明显。说动,全身无处不动,像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说停,周身都停,身体稳似巍峨高山,动静分明,静中有势。
&&&&打太极拳必须达到内三合和外三合的统一,内外相随,上下相随。何谓内三合,既心意相合,意气相合,气劲相合。何谓外三合,既手足相合相齐,肘膝相合相齐,肩胯相合相齐。内外相随既是内在的沉气与外在的沉肩坠肘,松胯圆裆之随。上下相随既头往上虚顶与沉肩坠肘相随,形成阴阳对拉劲;气沉丹田、后撑命门与脚下劲上反相随;手上动作通过腰的主宰与下肢腿脚动作相随。不动全身哪也不动,一动全身协调运动。&
&&&&&第十、圆活舒展
&&&&圆活舒展,表现了太极的美观,同时说明只有练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是要要求动作大而不僵,非常舒展;二是外在动作要抱大圆、绕大圆,内在体现为内气随动作进行圆的运转。因此,太极拳在行拳时,要慢要粘,动作也要随内气的运转而行,因为气走得不会太快。要想加快动作,那就得给内气加暗劲,加速内气运转。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和二路的快慢相间,对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圆活,不仅表现在动作上,还表现在手型上。手指自然张开,虎口撑圆,整个手掌成抓篮球的形状,掌心要成圆。做动手动作时除胳膊是圆的,手也要出弧度,形成外棚劲。这样手臂抱成圆,球型旋转。&
&&&&第十一:连绵不断
&&&&在太极拳的整体套路中,从起势到收势。一势连一势运转不停,除脚法处,身架的高度也不变。在动作与动作连接时,也能不停,只是改成了下沉,外沉式,内沉气,连下一个动作。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而太极拳则自始至终,连绵不断。《拳论》说:&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第十二、反式呼吸
&&&&太极拳呼吸非常讲究,起势和收势,必须配合呼吸,因为起势很关键,起的好坏决定整套拳打的是否舒服。收势呼吸也关键,关系到收气到丹田,对养生产功力非常有好处。
一是太极拳起势时,两脚叉开,重心移到右脚时气从丹田顺任脉沉到会阴,当左脚上提时气从会阴走督脉提到后背,当左脚下落时,气绕过百会又沿任脉到丹田,形成气的逆转一周,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小周天。
当双手平举时气又从丹田绕过到后背,然后沉肘,这时气会从后背下沉到命门,也就是后腰处。最后松膝松胯,身体下沉,气顺两腿的经络下沉到地下,同时感到地下给我们一个反作用力,这时身体沉稳了,有劲了,就开始做下面的动作。
二是收势时呼吸,先自然呼吸,一吸一呼,让手在腹前带动内气以丹田为中心逆转一圈,然后,吸气,两手下撩外分,让气从丹田顺任脉下沉到会阴。继续吸气,当手往上撩时气绕过会阴,沿督脉上升过玉枕,绕过百会。当两手掌下按时,开始呼气,气顺任脉下沉到丹田。
三是在太极拳运行之中,呼吸总的来说是自然呼吸。但也有规律,手腿上提、上升时吸气,下落时呼气。蹬脚、分脚开始时吸气,蹬出时屏住呼吸;太极拳开时吸气,合时呼气,如42式太极拳的开合手动作,实际是孙式太极拳的起式;蓄力时吸气,打出时呼气。&
&&&&第十三、内气运转
&&&&内气运转,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没有感觉,你可以相像,长了就有感觉了,非常美妙。对多年打太极拳的人来说,是有感觉的。其实这是产生了太极内功的表现。气给哪到哪,让它转,它就转,这也是打通大周天的表现。
当你打拳抱球时,手一动,就觉有一个气团在动,手做圆型运动,气也随手领,以丹田为圆心,进行上下的顺转或逆转。当你手做平行运动时,气团以代脉为周长绕命门和丹田顺转或逆转。动作越是舒展,气团就越大;功夫越大,气团也就越大。
气团的运行不会太快,要缓要慢,如果让球加速,就突然给暗劲使气球形成个顿差,在外形上就形成了太极拳的快慢相间。这在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和二路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第十四、眼睛有神
一是打拳时,眼要看手,眼要随手走,不能间断。那两只手,看那个呢?要看高处的手、距眼近的手、进攻的手。两手同时动作时,交换看,如起势。只能个别动作定势下沉时看前方,如白鹤亮翅等。
二是眼睛要有神,眼要睁,不能懒,眼神的注意力在后脑勺,显出一种灵气。如果你功夫大,自然产生一种霸气的眼光,夺夺逼人。这说起来容易,但不易做到,只好练出功来才有这样的眼神。但是,我们平时要注意这样练习。
三是眼里有人,要有意念,没人似有人,使眼神活灵活现,就如实战一样。&
&&&&第十五、动中求静
&&&&打太极拳最后要动中求静,强调意境。有意境,才有眼神,才精神,才有味道。动中求静,感觉轻灵得如风飘一样,没有一点拙劲,但又不失脚下生根,此时脚下更稳。要求在太极拳的锻炼中要体会虚静,动作要轻慢,完成一个动作时静待下一势的动作时虚静,静并没有停,而是外表现为下沉,内体现气在体内下行。静到无极,是指身轻无分量,周身上下浑然不觉,&不知身之为我&,从而实现始于无形,归于无迹的太极之境界。
太极拳是理想的长寿运动。这是有科学依据并经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
&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而生命应以延年益寿为最具现实意义。长寿要求坚持轻松、愉快、缓慢而又连续的运动。太极拳正是这种科学的健身运动。
生命有长有短,只有运动得体适度,才可使生命延长至正常寿命;反之则会加速肌肉和肌腱的老化,甚至造成人体器官、骨骼和软组织的损伤。机器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一定会缩短使用期限;而人体长期从事紧张、激烈的劳动或体育活动也会伤元气,俗称&积劳成疾&。而太极拳运动则要求身体中正安舒,用意不用力,呼吸绥、匀、细、长、深、足,动作柔和而拧转,这些运动方式都有效地调整人体生理和心理机制,从而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不断增长内劲,促进健康。故太极拳以形象放松且能调身、调息、调心进而使人延年益寿著称于世。
调心养性延缓衰老
早在卜世纪60年代初,上海华山医院范振华教授和医疗体育教研组的医务工作者们,把70至80岁的老人分成因患有种种疾病而坚持练太极拳的和身体健康而不练太极拳的两组,对其进行各种器官功能的对比检测。结果证明,坚持练太极拳的老人,其器官功能的衰退能延缓10至20年。他们还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公布了一项科研成果,证明了坚持习练太极拳的人,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来延缓其脑下垂体的衰老。脑下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素等,从而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坚持习练太极拳,能很好地调整人体内分泌,无疑则可延缓人体功能退变的进程。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外表的衰老,其实人体是一个整体,衰老也是由里及表的,内在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要比表面的衰老来得早,影响大,而练太极拳正能够延缓人体各器官乃至关节肌肤的退变。
&由于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气功,因此,用太极功夫推拿点穴治疗,具有独特的渗透性,可以有比针灸强得多的&得气感&,而无创伤,疗效明显,深受病人的欢迎。用太极功夫治病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创举,它以不吃药、不打针、无创伤、无感染、疗效显著而著称于世,这是太极拳为人类治病强身的一大贡献。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项治病强身的长寿运动,这是毋庸置疑的。21世纪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将向着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随着群体保健型的医学和社会心理综合性模式的新医学的不断发展,太极拳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它将是一种极好的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群体保健运动。
------分隔线----------------------------
  相关文章
42式分解教程点击排行
已播2389次 | 更新:
已播1350次 | 更新:
已播1087次 | 更新:
已播881次 | 更新:
已播861次 | 更新:
陈思坦42式太极拳
陈思坦示范42式太极拳无口令视频,完整示范。
吴阿敏42式太极拳
吴阿敏42式太极拳教学视频 1-10式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当前位置: >>
什么时间练太极拳好呢
有很多人喜欢利用空余的时间来练习一下身体,现如今大家越来越看重养生这方面了,因为养生非常简单,还不需要吃药,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几个简单的运动,就可以来调养身体,养生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就是,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很喜欢这项运动,那么什么时间的太极拳好呢!
一、太极拳的练习在什么时间合适
练习太极拳最佳的时间段就是早晨,因为早晨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且还很安静,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来练习太极拳。当然了这还要看个人的时间和习惯。
小贴士:每日在什么时候练拳合适?练拳最好在每日黎明或傍晚。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的、身体的准备。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劳。
练习时间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逐渐加长,如果时间、身体允许,每天练习40分钟至1个半小时左右均可。
二、持续练习多久才能见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练习太极拳都是因人而异,师傅教的好坏、个人的掌握能力的差别、身体放松的情况等等有关系,一般来说学得快的一个月就有效果,当然,练习也要持之以恒,效果才好。
在室外练习时要考虑季节,冬季练习时要注意避风、保暖,夏季要防暑避免暴晒,空气要流动。
小贴士:什么样的环境适于练太极拳?练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借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习为宜
每次在早上的时候我们路过公园和小区经常会看到有不少的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那么大家会以为早上练太极拳是最好的,其实太极拳并不是,这样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每天练习40分钟至一个半小时左右均可,练太极拳,最好是在早上上午,正是紫外线照射的时候,但是体虚者应该在树影下联系
3122阅读3068阅读3768阅读3217阅读4153阅读4906阅读3109阅读
4855阅读3246阅读4336阅读3607阅读4572阅读3871阅读3267阅读
23:31:28 01:31:32 13:37:33 12:20:40 09:56:18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浅谈初学者如何练好杨氏太极拳(转)
固然太极拳广为传播,习练的人良多,但是控制准确习练方法的却少之又少。在我们研讨会学练的许多学员对如何学练太极拳也常感迷惑,下面我结合自己学练及教养太极拳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初学者学练杨式太极拳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传统与简化
  很多人面对门派众多,套路复杂的太极拳常感莫衷一是(当初流传较广的有陈、杨、武、孙、吴、赵堡以及国家比赛和简化套路,即便是陈、杨等传统套路中也是分支流派繁多),。我认为无论是从健身角度仍是技击角度,都应选练传统太极拳。
简化拳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达不到健身所需的活动量。二是损坏了传统套路的系统构造。简化套路下降了其原有的疗病健身效果,其技击功效更是无从谈起。能够说是里的偷工减料,我感到偷工减料的东西老是不好的吧(偷工减料的屋子估量大多数人不敢住)。所以,为了到达真正的健身养生目标,应抉择学练。
二、如何学好拳架
  太极拳是世界上所有体育运动名目中,最奇特的运动方法之一,必须依照其特有的法则要求进行习练。我认为学练拳架起码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规则定架子。二是循理法融架子。三是返做作空架子。
  1、学规矩,定架子。太极拳在技击门派中,是极为严厉标准的拳种,学练传统太极拳一定要守规矩行拳。初学者开端习练太极拳时,身、眼、步、手和方向角度必须按照拳法拳理要求,安分守己而不得有随便性。要按明师的口传心授,规矩练拳、居心体悟。这里举个例子。我们邻家小子8岁,练了三年书法在全国获奖成了小书法家。我写了30多年的字了,不要平话法,自己看着都不难看。小孩子三年按规矩练字可以成书法,我写了30多年到现在还是一笔爬爬字。这就阐明规矩的主要性。
  至于杨式太极拳架的规矩,对初学者,首先是杨公澄甫《太极拳术十要》,其次是清楚十三势,再有就是32目。至于详细的身法、步法、伎俩等只要追随传统太极拳老师学习,都会在教拳过程中耐烦过细不厌其烦的重复强调行拳的规矩。
  联合本人学练和辅导学生,在初学杨式太极拳进程中最轻易出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多少点:
  一是思惟意识、关节肌肉一定要放松。初学者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僵紧,成果是越打越累,不仅达不到健身锤炼的目的,反而容易伤身。所以学习拳架的同时也是去僵紧求松柔的初步过程。
  二是沉肩坠肘,松腰开胯。刚练拳架最常呈现的通病就是耸肩翻肘,这样身体自然会紧,所以要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反醒,检视肩肘是否松沉。而松开腰胯是太极拳中最难解决也是最基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体的主宰,只有腰胯松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柔。
  三是自然档距。这是杨式最独特的地方,无论是弓步、横步,先进、退步,两脚横向都要求有大概等肩宽的间隔。这样才能正肩正跨,能力中正松沉。
  四是方向要踏正。太极拳有所谓四正、四隅。在拳架前进过程中上步、退步,脚尖一定要踏正方向。另外重点注意的是,胸线也要与脚尖在同一方向(除个别动作是双向发力胸线两向统筹外)。因为只有胸线与脚尖在统一方向才能使自己得机得势,进退自若。
  五是分清虚实。杨公澄甫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分清虚实,要单重不要双重。
  刚学拳架时只有时时留神上述五个问题,再按照辅导老师的要乞降示范拳架,把套路学完,从起式到收式能不间断地持续练下来,知道放松安舒,根本不紧不僵,基础晓得前后、左右、虚实就算过关。
  2、循理法,融架子。作为内家拳术的代表,其中心特色之一是“用意不使劲”。那么意从何来,不是凭空的痴心妄想,对于初学者,已有先辈现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阶段就是在第一阶段按规守矩可能基本流利把拳架打下来的基础上,把拳理拳法融进你的拳架里。
  那么杨式拳到底有哪些拳理拳法要循呢。我以为初学不要贪多,更不能盲从。必定要掌握那些经典的经由实际跟历史考验的货色。一是张公三丰的《》。二是王公宗岳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势行功心解》,这三篇是太极拳的总纲总论,重中之重。三是杨公班侯的《班侯九诀》。其中第一诀《全部大用诀》,对拳架一招一式的用意都做了概括总结,十分好(还有第八诀对拳架也有领导作用)。四是杨氏太极拳老谱32目。五是杨公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对每一招的解释要在行拳架时细心体会琢磨。六是杨公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这些太极拳的经典阐述如果然能落实到拳架里一、二成即可登堂入室,毕生受益。
  总之这个阶段行拳架不能再象第一阶段那样如木偶般死板,跟酒囊饭袋般僵直,更不能全身如人心涣散,部分妄动。而应该是以意领形,意灵形松,内静外柔,周身鼓荡,一劲贯通。既要有圆活轻灵的松柔劲,又要有高低一体,内外相合的整劲。同时一定要结合推手的测验,把推手中的东西在拳架中练习定型。
  3、返天然,空架子。这是习练拳架的较高阶段。在第一阶段按逝世规矩学练,至第二阶段把拳理拳法融进拳架,行拳架以意相领,走拳松柔弹活,举手投足符合八法五门,僵紧渐去,松活已生的基本上,持续向内求,知进退、懂虚实、用意不必力。说艰深些就是专心用头脑行拳,而不是单纯的用四肢等肢体走拳。而且逐步构成良好的太极前提反射,一举手一投足处处都是太极。就象人们常说的太极生活化,生涯太极化。
  到这一阶段在练习原有套路的同时,要开始单式的反复练习揣摩。同时在日常接人待物中都含有太极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所谓要空架子。这就是为什么王公宗岳把太极拳传下来就只有几篇拳论,没有一式拳架,这是他聪慧的处所。
  咱们常把按套路打拳称为盘拳架子。那为何到这一阶段要空架子呢?架子,故名思义是用来放东西的,能有空间,架子才有用,才可将拳的真义放在架子上。如果架子上放满垃圾,真义便放不进去,架子的作用也没有了。再打个比喻:我手上拿着一个桃子,我只是拥有桃子的躯体,并没有领有其精髓,桃子在我手中久了便会糜烂。这犹如没有好好学拳,没有把拳落在自己身上。假如我把桃子吃了,消化后接收了,桃子就会变成我身材的养分,这犹如用心学拳,有了收效。但是桃核儿是不能吃的,这如同窗习过程中要分辨拳理的真伪。最后桃子的渣子都要排出体外,这就是所谓空架子(试想我们如果吃了东西不排泄的话会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就是把沉肩堕肘等有为之法都废弃,。就如同我已经占有桃子的营养一样,我们已经把“沉肩堕肘”这个意念深深的融进思维意识里,动也是这个,不动也是这个,随时随地都是这个,所以形状上的,有为的东西都要扬弃。这时耸肩也是沉肩,沉肩也是耸肩,阴阳相济了。
  所以学练太极拳,咱们从一招一式的拳架子学起,慢慢累积起来,融合贯通,再从架子中匆匆领会内意内劲,掌握内意内劲的技能后徐徐要让内意统配肢体,意念一出发体便天然作出反映,最后连意念也无需动了,舍已随人,这就是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鸟雀难以飞的神妙境界。
三、如何对待快慢
  世界上项目大都是中速度或疾速度,很少有以慢速度方法来训练搏击术的,只有中国的和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创拳的意拳(大成拳),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慢,来作为重要练习方式办法,用慢速训练出极强的武术后果。他要求训练者必需要以慢速度做各种动作,不仅是慢速,而且还请求匀速。(慢优于快、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息之动)
  然而否说杨式就只能慢练呢。不是这样的。杨公澄甫高足之一董英杰老师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指出:“练熟之后,由熟而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随心所欲。”其实慢练只是练习过程中的一种方法,不是目的,太极拳应该是能快、能慢。慢练是为了练习肢体运动时的最佳配合比,是为了未来更倏地的出击。由于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比越正确,精细度越高,在快捷出击时才干稳、准、狠的打击敌人,达到拳论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四、进一步懂得松柔
  咱们学练太极拳碰到最多的恐怕就是“松柔”“松沉”这样的词了。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太极拳的松,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什么是松。二是学为何要松。(限于篇幅这里省略“沉”“柔”)
  松,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开。相干词有松柔、松活、松融、松垂、松静等,还有疏松、松驰、松散、松垮等。太极拳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杨振铎老师讲“放松是练好杨式太极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腕,但不是目的”。那么松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对于健身讲,放松的心态,放松的肌肉骨骼有应用气血的运行,利于人体的良性运行。从武术上讲,松才能更好的变化,更好的走化,更好的找到对方的弱点,得机得势,才能更好的打击对方。
  那么如何做到松呢。大略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二是肢体的放松关节的灵活。详细的要经过,肢体的放长、关节的灵活、意念的放松、周身贯通、百骸轻灵这样一个过程。
  一是肢体的舒展放长、关节的灵活。陈鑫大师说:“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曲膝;神聚气敛,本领放长。”太极拳的训练,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识的使全身关节、肌肉、整个骨骼松开、放展,使其韧带拉长,忌僵直。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接洽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
  二是意念的放松。是拳,应以情意为主,而后才求身势。故松,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行拳时首先要放松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李雅轩巨匠说:“松须松心,心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做实验)
  三是周身贯通。杨式太极拳的松,是松柔、松净、松活、松融的那种有机的松,而不是松散、松懈和松垮的那种无机狼藉的松。
  四是百骸轻灵。李雅轩大师说:“人,应当灵巧;拳,更应该机动。”
  所以光有松柔,不轻灵是不够的。松的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拳时轻灵圆转,行云流水。《》说“一举措,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为所欲为地达到圆活、敏锐、滑润,变更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一直加大,可以向五湖四海自在地滚动,以保障季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剂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实在松不是在这里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作为内家拳更须要现场的口传身授,这里只能是简略的泛泛说一下。比方如何放松肌肉、如何松活关节、提高退步中如何放松、意识如何放松、放松与虚实的关联、放松与腰带腰拉的关系、放松与内气鼓荡的关系、意识与肢体的关系、如何把松贯串于全部拳架中等等。
  总之,使人们在柔缓、轻松的中享受养生保健的乐趣,是一门文雅的与艺术。初学者学练杨式时,一定要全身心放松,伸展慷慨,身轻、步灵、劲整;处处走圆,大骗局小圈,直到有圈不见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带内,柔中寓刚,。
  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慢练是为了快用;大松大柔是为了大紧大刚;本是武术,是要伤身害体的,却又摄生蓄精,让健康广泽众生;这就是抵触,这就是太极之阴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脏不好练那种太极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