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当死神名言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是什么意思?

一句名言: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一句名言: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很危险的时候。所以,具有解毒,七窍出血,止痛之功效意思是?,凭气息就能分辨出这两种药是几乎不可能的。牛脂也是中药的一种,黄疸,常用于溃疡不敛:当我们濒危的时候,解毒的功效,即能分辨。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但在”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常用于消渴,臁疮糜烂、性状相像,外伤破溃,敛疮,却味道。因为蜂蜡是中药的一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药,止血,具有润燥止渴,这样理解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烧烫伤,生肌,我们才能醒悟自己是对是错?,疮疡疥癣。楼主能明白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人 生命的意义
在于他生前创造的价值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你的生命因你创造的价值的不同而不同(即“凭气味即能分辨”)
你烧一下 蜂蜡 和 牛脂 闻闻烧后的味道就理解了
请说的通俗易懂些好吗,我反应比较慢。
你去买 真正的蜂蜡 和 牛油
用火燃烧一下 问问燃烧后的气味不就理解了吗
口蹄疫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句名言: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你不知道当前位置: &
& 一句名言: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是什么意思?问题一句名言: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是什么意思?提问者:匿名 & 时间:满意答案相关内容其它回答人 生命的意义
在于他生前创造的价值筏场摧渡诋盗搓醛掸互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你的生命因你创造的价值的不同而不同(即“凭气味即能分辨”)
个人理解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你烧一下 蜂蜡 和 牛脂 闻闻烧后的味道就理解了流浪者ko 回答时间:大家还关注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更 多 内 容 请 看  
今日内容: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
~“丰富的心”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8)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
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皈依发心都是加行,修观才是正行,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外境的迷惑
 ?要以佛陀的智慧去修观,才能观得彻底究竟
 ?在修行上离不开观,起矛盾是观点有漏,有漏就不叫圆满
 ?俗谛是方便而说,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空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皈依发心都是加行,修观才是正行,
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外境的迷惑
修行有加行,正行和结行。我们礼佛、供养以及皈依、发心,这些都是加行。什么时候才迈上正行的路呢?那要修观。你只有修了观以后,修行的路才看得清楚,你看明白了,就不会走错路。我们心里的起心动念也要去观一观,这个念头对不对,念头是怎么起来的呀?原来是由于外面的境使我们产生了念头,所以佛说由境生心。我们也必须要观外面的境是真实的、还是迷惑我们的,所以修行必须要修观。
要以佛陀的智慧去修观,才能观得彻底究竟
法指的是佛法,是释迦佛给予我们的智慧。我们一定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去修观,这样才能出智慧。有了智慧以后,你用智慧的眼光去观,才能观得正确、彻底。如果你观得深观得透,你的智慧也就更圆满究竟。
在修行上离不开观,
起矛盾是观点有漏,有漏就不叫圆满
今天讲菩提心的目的是让我们都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后还要修好菩提心。我们常说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菩提行,发菩提心是愿,有愿就必须去修行。在修菩提行的路上当然离不开观,不观路容易走错,以什么为观?要以佛陀的智慧为观,这叫正观。如果你不是以佛陀的智慧去观宇宙人生的一切景象,那你仅仅是世俗上的观点,是有漏法。我们在人世间起了矛盾,肯定观点有漏洞。有漏就不叫圆满,因为有漏才有矛盾。
俗谛是方便而说,
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空
发了菩提心后修菩萨行,要以释迦佛的智慧来作为我们的观点。释迦佛的智慧最后全归纳在般若智慧里。释迦佛讲了49年法,都是从般若智慧这样一个圆满的智慧里流出来的。佛陀教给我们的有真俗二谛。其实真俗二谛不是矛盾的,是同时存在的东西,要有同时有,要没同时没,就好像蜗牛的两只角,要伸同时伸,要缩同时缩,所以真俗二谛都是般若智慧。释迦佛从来不讲世俗上的法,因为世俗法是流转生死的法。所谓俗谛是从真谛中流出来的,仅仅是方便而说,从性质上来讲,都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性空。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
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应该明白,般若智慧里的世俗谛跟人世间的世俗法性质不同。般若智慧里的世俗谛又称世俗智,佛所有的语言,包括种种阐明、比方、比喻,全是佛陀的智慧。而世俗上人们种种的观点都不是佛法的观点,都是世俗人的世俗观点,全是有漏的。从般若智慧中出生的世俗谛也属无漏法,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到这一点,认为世俗谛就是有漏法,那你怎么会通过有漏法进入无漏法呢?只有性质相同才能合得起来,简单的说,世俗人讲的种种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于一个有,认为是实在的有;而佛法里种种的阐明、广开、语言、名相和比喻,都是告诉你什么都没有,告诉你虽然现在是有,但这个有是假相,这就跟世俗上的人观点不同了。
                     
【佛 陀】(53)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佛 陀 (53)
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
一步一步地,婆突车罗慢慢地朝佛陀走去,她双手仍然遮着下身。一位听经信徒脱下自己的衣服,扔给她。她一把抓起衣服,赶紧穿在身上。然后,她的两只手又一下子捂住了两只乳房。另一件衣服又从空中飞了过来,她毫不犹豫地又套上了衣服。
“夫人,清醒一下你的意识,思维清晰地望着我。我将帮助你,我将驱散你的忧愁和痛苦。”
这位痴呆的女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佛陀的脸。突然,她一下子瘫倒在地,抱头大哭起来。
“世尊,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举目无亲。我失去了我的丈夫、我的儿子、我的父母。世尊,我是一个疯女人。”
“夫人,你并没有疯,你已从噩梦中醒过来了。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告诉我你做的梦。”
“世尊,我并没有做梦。五年来,我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说起这些伤心事,真使人心酸啊!”
“夫人,你曾听说过吗?如果一个人把他所做的梦说了出来,即使噩梦真会带来什么不幸的后果,这种后果也会减轻。大姐,告诉我你的梦吧,你也可以从中得到解脱。我会诚挚地听你讲述,并分析你的梦,告诉你梦的结果。”
“世尊,我所看到的真的全是梦吗?”婆突车罗迷惑不解地问道。
“夫人,只有在因缘成熟时,佛陀才开口讲话。请告诉我你的梦吧。”
“世尊,我要把我的梦全都告诉您。我的父亲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我是他的独生女儿,我私下爱上我家的一个男佣。正当我父母准备把我嫁给另外一个富翁的儿子时,我和我的情人私奔了,我们在森林里搭了一个棚子。就这样,我们在那里住了下来。我的丈夫天天上山打柴,然后把柴送到街上去卖,他这样挣钱来养活我。不久,我生了一个孩子,他漂亮得如同金色的雕像。后来,我又有了一个孩子,他长得和第一个孩子一样漂亮。可是不久,我的不幸降临了。一天,我的丈夫被眼镜蛇咬了一口,只身死在森林里。我无法埋葬我丈夫,就用树叶把他的尸体覆盖起来,丢在茫茫的森林里。然后,我离开了森林,希望去探望我的父母。我一手抱着一个孩子,怀着无限的悲伤和恐惧,穿过森林,来到了安特罗瓦提河岸。世尊,因为我不好带两个孩子同时过河,就把大孩子留在岸上,先抱着小儿子过河。等我把小儿子安置好在对岸,我又淌回去接我的大儿子。就在这时,一只凶猛的山雕霎地飞了过来,扑在我小儿子身上,就这样……”说到这里,婆突车罗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大声地抽泣起来。
“夫人,继续讲述你的梦吧。”佛陀说道。
“噢!世尊,这可不是梦,我是这两个孩子的亲生母亲啊。哦!天哪!我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样的灾难?我之所以承受失去丈夫的打击,只因为我还有两个孩子。噢!我的儿呀!”
“夫人,这两个孩子真是你的吗?”
“世尊,我孩子就是我的亲骨肉。哦!世尊,他们是我的啊!他们好像我的两只眼睛啊。”婆突车罗又大声地哭了起来。
“善良的婆突车罗,你悲伤,只因为他们是你的儿子,而你又深深地爱着他们。然而,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夭折了,你并不为此而悲伤,因为他们不是你的。夫人,成千上万的孩子死于非命,你为什么只为他们中间的一两个而悲伤呢?由于因果,他们离开你走了。大姐,讲完你的故事,你能从你中断的地方继续讲下去吗?”慈悲的佛陀说道。(摘自《觉者的生涯》[斯里兰卡]贾雅瑟纳?嘉亚阔提亚著
                     
【格言妙语】(60)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经常吵闹不和的人,
 赶快打发他走开;
被蛇咬了的伤口,
 舍不得割治会丧生。(359)
  和真正想求得幸福的人,
    首先得要刻苦和耐劳;
    如果把刻苦和耐劳当成痛苦,
    他的希望永远无法达到。(362)
〓〓〓〓〓〓〓〓〓〓〓〓〓〓〓〓〓〓〓〓〓〓〓〓〓〓〓〓〓〓〓〓〓〓〓〓〓〓〓〓〓〓〓〓〓〓〓〓〓〓〓〓〓〓〓〓〓〓〓〓〓
三十六计,
  谐趣谚语
三十年的小渠流成河
  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
  三十夜打爷 初一日拜爷
  三人欺两弱 一正压千邪
  三人当家 七扯八拉
  三人四姓 要拜谁的祖宗
  三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摘自《谐趣谚语》
文兴俗编)
〓〓〓〓〓〓〓〓〓〓〓〓〓〓〓〓〓〓〓〓〓〓〓〓〓〓〓〓〓〓〓〓〓〓〓〓〓〓〓〓〓〓〓〓〓〓〓〓〓〓〓〓〓〓〓〓〓〓〓〓〓
 §日日是好日§
河的下游骄傲地对上游说:“你是那么瘦小,还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大海。你看,我的腹地那么肥沃,离大海又近,还可以发展成港口,你是比不上我的。”
上游只是笑一笑,娓娓地道出:“可是你看不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山崖的瀑布,冲激的浪花,相续不断,是生命的延续;你也感受不到河岸两旁农夫们的朴实生活,河水、稻作与泥土是分不开的活力;弯弯曲曲的河道走起来虽然很远、很辛苦,可是一路都有青山、白云和鹭丝作伴,风起云现,到处蕴藏丰富的生机。所以,当我带着这许多的故事和欣喜到大海的怀里时,我是很富裕的。过程虽然曲折,但是丰富了我的心灵。如果我以一直线快速地流入大海,也许我将失去这段生命历程。辛苦并不见得不好,只要我们懂得生活。”(摘自《日日是好日》释吉祥编辑)
炎炎夏日的雨水
一位缅甸修行人的忠告
一个人应该对别人有耐心,而不是期待别人对自己有耐心。
23.和尚是事事无碍的
有些人会说:“这件事与和尚无关,他们不会了解的。”其实,这些人不明白,佛陀的教义是无所不包,事事无碍的。
(班迪达尊者 著 蔡文熊 中译)
〓〓〓〓〓〓〓〓〓〓〓〓〓〓〓〓〓〓〓〓〓〓〓〓〓〓〓〓〓〓〓〓〓〓〓〓〓〓〓〓〓〓〓〓〓〓〓〓〓〓〓〓〓〓〓〓〓〓〓〓〓
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其中,全神贯注,甚至因受到剧情牵引情绪而大哭大笑。但想想电影是什么?不外乎红、蓝及绿色的变幻光束投射于白布上,再配上些声音而已,却令观众信以为真,把剧情发展视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样的,生命中之苦与乐也不过只是一系列的变幻景况,维持并不太久,只是当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们当然要尽生命中之责任,却毋需过于介怀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场电影而已!
(祈竹法师)
〓〓〓〓〓〓〓〓〓〓〓〓〓〓〓〓〓〓〓〓〓〓〓〓〓〓〓〓〓〓〓〓〓〓〓〓〓〓〓〓〓〓〓〓〓〓〓〓〓〓〓〓〓〓〓〓〓〓〓〓〓
death puts out our flame, the snuff will tell, if we were
wax, or tallow by the smell.
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
The worst wheel of the cart makes the most
最差的车轮噪声最大。
Great talkers should be cropt, for they,ve
no need of ears.
高谈阔论者应将其耳朵去掉,因为它们用不着它们。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before marriage,
half shut afterwards.
婚前睁大眼,婚后闭半边。
                  (摘自《格言篇》富兰克林著
刘荣跃编译)
● 如想知道【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 如想知道【佛
陀】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 如想知道【格言妙语】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请阅 ,,,,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备案序号:浙ICP备号The three musicians stop playing, snuff out candles by their music stands.
三位乐手停止演奏,熄灭乐谱架旁的蜡烛。
Also, it took the ill-equipped firefighters more than four hours to snuff out the fire at the 28-story building, which wasn't especially tall by the standards of China's wealthiest city.
此外,救火装备落后的消防员们用了四个多小时才把这幢28层楼房的大火扑灭。以上海的标准来衡量,这幢建筑并不很高。
When death puts out our flame, the snuff will tell, if we were wax, or tallow by the smell.
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
When death puts out our flame, the snuff will tell, if we were wax, or tallow by the smell.
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
点击关注有道词典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应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应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哪有一个不变的定法
 ·修行人第二念处:应观受是苦,世人颠倒,成了“苦为乐倒”,哪有没有
  苦的快乐
 ·修行人第三念处:观心无常,世人颠倒,成了“无常常倒”,哪有不变的心
 ·修行人第四念处:观法无我,世人颠倒,成了“无我我倒”,哪有一个不
  变的定法
修行人第二念处:应观受是苦,世人颠倒,
成了“苦为乐倒”,哪有没有苦的快乐
观受是苦,受是苦事情,可是世间上人认为享受是快乐的事情,成了“苦为乐倒”。愚痴的父母还要把这种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家给了孩子们温暖也伤害了孩子,究竟是伤害多,还是温暖多?有的温暖本身就是伤害。
例如孩子还很小,爸爸过生日,跟孩子说:“今天爸爸过生日,你也喝一点。”孩子从此学会了喝酒,将来这个孩子会变酒鬼,到底是温暖还是伤害?
严寒的冬天,在一家商店里,一个妈妈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给孩子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淇淋。孩子不吃,硬从孩子嘴里塞进去。冰冷的冰淇淋,叫孩子吞下去,这到底是温暖还是伤害?这孩子回去肯定拉肚子。当然母亲有她的慈爱,但也有她的愚蠢。
出家人辞亲出家,这是大雄大力,你们在家居士来这儿修行,也是辞亲离家。以释迦佛的智慧去度父母,这才叫报父母的恩,千万不要随着父母的愚痴要求,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让她冬天给你喂冰淇淋。
修行人第三念处:观心无常,世人颠倒,
成了“无常常倒”,哪有不变的心
观心无常,佛叫你观心无常,哪有不变的心?世人常说,海枯石烂,我心不变。这是道道地地骗人,排队离婚的人全都说过这句话。世间上常会这么劝人:“你既然说过你是爱她的,那就应该娶她。”意思就是不能变。要不变,两个都不变,他变了叫我不变,我受得了吗?结婚以后他天天骂我,搞得我苦不堪言,我即使心不变,可是我想自杀。人想自杀的时候心也变了。整天贪图享受的人,这种人心会不变,骗谁啊?
前两天还听到,有个女的嫁了一个很有能力会赚钱的丈夫,嫁过去以后,丈夫看不起她,所有的钱都受他控制,女的身边一点钱也没有,亲戚来了也没钱请他吃顿饭。想自杀也死不掉,想跑也跑不了,一分钱也没有怎么跑啊?这不是变了?你们到这儿来学法,这种假话听不到,骗子也碰不着了。好好劝劝人们,不要相信有颗不变的心。批评他一句话,他就从欢喜你变到讨厌你了。心刹那刹那在变,所以结婚都是上当了。
修行人第四念处:观法无我,世人颠倒,
成了“无我我倒”,哪有一个不变的定法
观法无我。所有的法都在变,修改补充就是变。公司工厂里订的规则,经常在修改,在变。有的知识分子自作聪明,不想找善知识,自己看佛经,却不得要领,越看越糊涂,怎么这本经上这么说,那本经上那么说,这不是有矛盾吗?佛是对机说法呀,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对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因为一切都要变,法无定法。世间法哪有不变的?如果头发永远只会长不会掉,那我怎么头发都掉光了?吃饱了肚子变大,上了厕所,肚子就变小了,米饭还不是变成大便了。因为会变,所以众生能成佛。如果不变,那不是佛教。
我年轻时苏州的雪相法师到上海,有一天来看我。我家房子小,上面有个小阁楼,经常有年轻人在阁楼上听我讲佛法。当时我给法师介绍,这个年轻人全家是天主教徒,他现在信佛了。法师很感兴趣,就问他,“你说说怎么后来信佛了?”他说,“天主教认为牛只能做牛,人只能做人,神就是神,是不会改变的。佛教讲六道轮回,牛会变人,人会变牛,人还能成佛,我觉得这个道理对,因为这个道理是辩证法,所以我信佛了。”
                     
【佛陀往世事迹】(60)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衒卖自济,之彼异国,舅先渡水,止独母家。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盘①,可从商人易白珠也。”母顺女意,以示商人。以刀刮视,照其真宝,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进路,母子耻焉。
童子后至,女重请珠,母曰:“前事之耻,可为今戒也。”女曰:“观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贪残矣。”又以示之。童儒曰:“斯紫磨金也,尽吾货易之可乎?”母曰:“诺。”童子曰:“丐吾金钱二枚,以雇渡耶。”舅寻还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属盘来。”母曰:“有良童子,尽以名珠雇吾金盘,犹谢其贱矣。尔不急去,且加尔杖。”舅至水边,蹋地呼曰:“还吾宝来!”性急椎胸,吐血而死。甥还其金,已睹殒矣。哽噎曰:“贪乃至于丧身乎?”
“菩萨守信以获宝,调达贪欺以丧身。童子者,吾身也;舅者,调达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①澡盘:古代盥洗用具。
【译文】从前,菩萨身为凡人,归依三宝,守戒不违背。他和舅舅一起贩卖东西,来维持生计。到了外国,舅舅先渡过河,住在一个寡妇家里。她家有个小女儿,女儿对母亲说:“屋后有只澡盘,可从商人那儿换取白珠。”母亲顺从女儿的心愿,把盘子给商人看。舅舅用刀刮了刮后细看,明白这是真宝贝,却假意把它扔在地上说:“脏了我的手了。”随即出门上路,母女俩都感到耻辱。
少年后到,女儿又要换取珠子,母亲说:“前回事的耻辱,可作为现在的警戒。”女儿说:“看这个少年,有仁慈人的面相,不是前面那个贪婪凶残之徒。”母亲又拿盘子给他看,少年说:“这是上好的纯金,用我所有的货物换取它,好吗?”母亲说:“好!”少年说:“借我两枚金钱,我要用来雇渡船。”舅舅紧跟着回来说:“现在把少量珠子送给你,拿前面那个盘子来。”母亲说:“有个好少年,用所有的名贵珠子买我的金盘,还谢罪买贱了呢,你不赶快走开,就要用棍子揍你了。”舅舅来到水边,蹬地喊道:“还我的宝贝!”性急捶打着胸口,于是吐血而死。外甥回来还金钱,看到舅舅已经死了。他哽咽着说:“贪婪竟至于丢掉性命吗?”
释迦牟尼佛说:“菩萨守信用,所以获得宝贝;提婆达多贪婪欺诈,因此丧生。那个少年,就是我的前身;舅舅,是提婆达多。”菩萨执志到彼岸,行持戒如此。
                (摘自《六度集经》康僧会译撰 吴海勇注译)
○○○●○○○●○○○●○○○●○○○●○○○●○○○●○○○●○○○●○○○●○○○●○○○●○○○●○○○●○○○●○○○
(摘自《佛教画藏》邓邦源绘)
(三十八)商队长的儿子看到队伍实在不能再走了。就让大家把牛卸下来,拴在车轮上。车夫们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渴得话都说不出来了。牛没有水喝,一头头都趴在了地了。
(三十九)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夜叉们从夜叉城里出来了。
                     
【愚人的譬喻】(52)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贤愚经》
长者无耳目舌品
寻共相将,至平事所。长者子言:‘此人往日,亲从我父举若干钱,伯为明人,我时亦见。事为尔否?’答言:‘不知。’其侄惊曰:‘伯父尔时,审不见闻。不作是语,此事可尔。不以手足,指是财耶?’答言不尔。侄子恚曰:‘以伯忠良,王令平事,国人信用。我亲弟子,非法犹尔,况于外人,枉者岂少?此之虚实,后世自知。’”佛告长者:“欲知尔时平事长者,曼玆毕无有耳目浑沌者是。由于尔时一妄语故,堕大地狱,多受苦毒。从地狱出,五百世中,常受混沌之身。由于尔时好布施故,常生豪富得为财主。善恶之报,虽久不败。是故汝等,当勤精进,摄身口意,莫妄造恶。”时诸大众,闻佛所说,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于是一起来到平事住所。长者儿子说道:‘过去某年某月,这个人从我父亲那儿借了若干钱财,伯父为见证人,我当时也在场,事情是这样的吗?’回答说:‘不知道。’侄子吃惊地说:‘当时伯父知道此事,现在回答说不知道,这事就算没有了,连手足之情都不考虑,难道是为了钱吗?’回答说:‘不是。’侄子愤怒地说:‘因为伯父忠诚良信,国王才命令你做平事。国人普遍相信你。我做为你的亲侄子,你仍然做出不合法律的事,那么对于外人来说,受到冤枉的难道还能少了?这件事的真假虚实,后人自然明白。’”佛告诉长者:“想知道当时的平事长者是谁吗?那个没有耳目手足一片混沌的曼兹毕梨就是。由于当时说妄语的缘故,堕入大地狱中,身经无数苦难。从地狱出来之日起,五百世中总是混沌之身。但由于他喜好布施的缘故,经常托生到富豪家中作为财主。可见善恶有报,恒常不变。所以你等必当勤加修行、控制身体,说话和意念,不要说妄语、生恶心、做恶事。”当时,闻听如来说法的大众,有的得到初果乃至于四果,有的萌生无上菩提心,没有一个不欢喜无限地恭敬执着地信奉佛法。
                   (摘自《贤愚经》慧觉等译撰
温泽远等注译)
●○○●●○○●●○○●●○○●●○○●●○○●●○○●●○○●●○○●●○○●●○○●●○○●●○○●●○○●●○○●●○○●
《百喻经》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从北天竺至南天竺①。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妇。时妇为夫,造设饮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热。妇时怪之,语其夫言:“此中无贼劫夺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尔?不安徐食②?”夫答妇言:“有好密事,不得语汝。”妇闻其言,谓有异法,殷勤问之。良久乃答:“我祖父以来,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
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达正理,不知善恶,作诸邪行,不以为耻,而云我祖父已来作如是法,至死受行③,终不舍离。如彼愚人,习其速食,以为好法。
①天竺:古印度的别称。北天竺,印度北部。
②不安徐食:徐,从容,慢。不能从容地吃。
③受行:受,佛教名词,指领会接受苦乐舍的三种境地。受行,指始终在苦恼、欢乐、离舍的境界中度日。
从前有一个人,从印度北部到南部。在当地住久了,就娶了一个当地姑娘为妻。有一天妻子为丈夫做好了饭菜,丈夫急速吞咽,不顾烫口。妻子觉得很怪,就对丈夫说:“又没有强盗和你抢夺,有什么急事,慌成这样?不能从容地吃吗?”丈夫回答:“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你。”妻子听了,以为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不断追问。问了很久才回答说:“自我祖父至今,习惯于快速吃饭。我现在仿效他们,所以吃得这样快!”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不能明白正确的道理,不懂得善良与丑恶,作了许多邪恶的事情,不以为耻。反而认为自己的前辈都是这样做的,直到老都在苦恼、欢乐、离舍的境遇中度过,始终不能摆脱。这就好像愚蠢的人,学习仿效祖辈的速食方法,还自以为是好的习惯一样。
(摘自《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修行人第一念处应观身不净,世人颠倒,
成了“不净净倒”
 ·很多人不知修行应根据三十七道品修
 ·既不会修路,又不会修车,想到目的地能快得了吗
 ·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都是道谛所成,不修三十七道品,可没有你的极乐
 ·净土不是天堂,不能以“厌下界粗苦障,羡上界净妙离”之心求生净土
 ·修行人第一念处应观身不净,世人颠倒,成了“不净净倒”
很多人不知修行应根据三十七道品修
人们常问修行怎么修啊?甚至进佛门很多年的人,还是摸不清楚怎么修。后来修唸佛法门的人多起来了,修行怎么修也就不大有人问了,认为修行么就是唸佛。其实只知道唸佛号的人,仍然不明白修行怎么修。直至今天,人们越来越不懂得唸佛必须要唸到一心不乱,要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更是不知道了;还有,修行人必须要修戒定慧、断智悲的功德,乃至要培养无上的福报也不知道;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也不知道;受了戒不能犯戒,也不知道;问他五戒哪五条,也不知道;受了菩萨戒了,也不知道菩萨戒里说些什么,像这种人唸佛仅仅像孩子叫妈妈,孩子都会叫“妈——”,一学就会。修行要根据三十七道品修,四谛法中的道谛,讲的就是三十七道品。
既不会修路,又不会修车,
想到目的地能快得了吗
修行俗称修道,有人一听到修道,就觉得很神秘很玄虚。其实道就是路,修行就是你要到达一个目的地,首先把这条路修修好,通过路你就可以走到目的地了。道品讲的就是修路的方法,有三十七种。有些人即使知道有苦集灭道四谛法,道谛有三十七道品,可是他认为三十七种道品跟我没关系。你连修路都不会修,路面高高低低都没有铺平,你怎么能到目的地啊?现在佛弟子一般都贪方便,贪修行的路上要走得快,走得稳当,能快一点到目的地,这没有错,问题是你既不会修路又不会修车,你咋办呢?就算预先给你把路铺好,你汽车开到半路抛锚了,假如这个司机他懂得修,一看原来是螺丝钉掉了,那么马上把螺丝钉捡起来扭扭紧,就继续开了。假如司机不会修,那就苦了,还要叫拖车拖到修理厂去修,能快得了吗?
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都是道谛所成,
不修三十七道品,可没有你的极乐世界
说“我是唸佛的,知道那么多干什么?”《佛说阿弥陀经》里写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七宝行树、八功德水,而且七宝行树的周围四宝具足,说的全是三十七道品。由此可见,极乐世界种种的境界,都是修三十七道品成就的,你如果不修三十七道品,这个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不是你的极乐世界,因为叫你修你不修,怪你自己啊。
净土不是天堂,不能以“厌下界粗苦障,羡上界净妙离”之心求生净土
外道讲究升天,外道是怎么升上去的?他是凭“厌下界粗苦障,羡上界净妙离”,这样想想想,想上去的。他们把天上称为上界,天下称为下界,说下界的人又粗,又苦,又是障碍重,他羡慕上界种种美好的境界,他就想,我不要下面,我要上面,就这么想想想上去了。极乐世界可不是天上,不是凭你想就能想得上去的。如果极乐世界也是这样,外道跟佛教还有什么区别啊?所以希望大家警惕,千万不要把极乐世界当作天堂。
修行人第一念处应观身不净,世人颠倒,
成了“不净净倒”
三十七道品从前讲过,今天不过是提几句。第一个是四念处。佛教是正,世人是颠倒,什么叫正?观身不净,不管是猫狗猪,包括人的身体都是肮脏的。世人怎么看?他把不净颠倒过来说成是干净的,所以佛说世人不净净倒。人们把姑娘皮肤雪白粉嫩,说成像刚刚长出来的葱那样,佛说:哪有一个身体是干净的?身体里的肠子装的都是大粪啊。偏偏有人把猪的肠子洗洗,切成一段一段,再放点粉丝下去煮一煮,叫大肠鲜粉汤,猪的肠子能洗得干净吗?大便里的细菌和大便里种种的成份,全渗透到肠子里边了,能洗得干净吗?洗只洗一个表面。
                     
【佛陀的话】(64)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Dhammapada)
     &
第四:花品
 花香不能逆风吹送,
 檀香木、多伽罗及茉莉之香亦不能;
 只有具德者之香才能逆风吹送,
 具德者之香能吹送至一切方向。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
◆法藏碎金◆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佛告慈氏菩萨:求菩提时,擐精进甲,以大誓愿而为器仗,日夜精勤,增长功德。设逢苦难,心不退转,修诸苦行,不辞劳倦,常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取有情。复次,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懒惰之人,亦复如是。一者不自策使,色力日减。二者不能勤理家业,常卧睡眠,命终受苦。精进之人,与诸有情作归依处,令一切众生安稳快乐。以精进力,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
精进经 ①
425 我在尼连禅河边精进努力,意志坚定,专心修禅,为了获得解脱。
那摩支①来到我那里,说着怜悯的话语:“你消瘦羸弱,气色不好,死亡已经临近。
“你死亡的可能有一千分,活命的希望只有一分,您活命吧!还是活命更好,你可以做种种好事。
“通过梵行生活,通过供奉祭火,你已经积累了许多功德,何必还要这样精进努力呢?
“精进努力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难以通过,难以成功。”摩罗站在佛陀身旁,说着这些偈颂。
————————
①那摩支即摩罗。               (摘自《经集》
◇◇◇◇◇◇◇◇◇◇◇◇◇◇◇◇◇◇◇◇◇◇◇◇◇◇◇◇◇◇◇◇◇◇◇◇◇◇◇◇◇
最好的朋友
谁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谁又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言语、思想不纯净的人,即使声明说:“我们爱惜自己。”他们依然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以对待敌人的身体、言语、思想对待自己。身体、言语、思想纯净的人,即使声明说:“我们不爱惜自己。”他们依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以对待朋友的身体、言语、思想对待自己。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
○○○○○○○○○○○○○○○○○○○○○○○○○○○○○○○○○○○○○○○○○
佛陀的格言
二十一、容忍
一四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陈柏达居士选译)
☆☆☆☆☆☆☆☆☆☆☆☆☆☆☆☆☆☆☆☆☆☆☆☆☆☆☆☆☆☆☆☆☆☆☆☆☆☆☆☆☆
      真人法和耆年法 ③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梵志言:“有五欲功德:谓眼识色爱乐念;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爱乐念。于此五欲功德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浊;梵志!若如是者,虽复八十、九十、发白齿落,是名成就年少之法!虽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于五欲功德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浊;若如是者,虽复年少,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成就老人法,为宿士数!”(完)(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心中的画】(59)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  忽然就到了一种令人沮丧的年纪,
    开始厌烦过生日。
    忽然就觉得人生没什么好叙说,
    回忆,如此美好。
&    忽然朋友都不见了,
    电脑、电视、电冰箱变得亲密。
    忽然,半夜坐在马路上喝啤酒,
    不是青春浪漫是晚景凄凉。
    忽然……
(摘自《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几米著)
&&&&&&&&&&&&&&&&&&&&&&&&&&&&&&&&&&&&&&&&&&&&&&&&&&&&&&
何谓“般若心经”?(33)
                  (摘自《漫画心经》桑田二郞编绘 庄惠兰译)
&&&&&&&&&&&&&&&&&&&&&&&&&&&&&&&&&&&&&&&&&&&&&&&&&&&&&&
  白云飘过梅花山麓
  流窜四方的云气
  任云岭高峰也留不住
  心早随着远处的浮云
  翱翔一方山峰的彼处
  止息心性佛堂的清香味
  大石头上洗净的橡胶鞋
  曝晒在阳光下闪烁发亮
  朗朗梵音声中虚空离去
  疲惫的身体孤行于大地
  风铃与树叶声中
  交错成各种不同的旋律
  谱成了美丽的合音
  远方潺潺的水声和群鸟的笙簧
  含衔着温暖的阳光
  仿佛走过时间的桥梁
  进入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
  模糊记忆中再次浮现的面孔
  那是已经遗忘的深渊情怀
  又再激起的抒情歌声
  四处飘荡的灵魂聚合再归来
  失神的我迷失了方向 
   夕阳晚霞染红了西山
   不知能否开悟世间的无明
   道场风铃催促着彻悟
   有时像这样堕入妄想
   渡过了无所意图的时光
                   (摘自《镜子》文/图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
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皈依发心都是加行,修观才是正行,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外境的迷惑
 ·要以佛陀的智慧去修观,才能观得彻底究竟
 ·在修行上离不开观,起矛盾是观点有漏,有漏就不叫圆满
 ·俗谛是方便而说,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空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皈依发心都是加行,修观才是正行,
要观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外境的迷惑
修行有加行,正行和结行。我们礼佛、供养以及皈依、发心,这些都是加行。什么时候才迈上正行的路呢?那要修观。你只有修了观以后,修行的路才看得清楚,你看明白了,就不会走错路。我们心里的起心动念也要去观一观,这个念头对不对,念头是怎么起来的呀?原来是由于外面的境使我们产生了念头,所以佛说由境生心。我们也必须要观外面的境是真实的、还是迷惑我们的,所以修行必须要修观。
要以佛陀的智慧去修观,才能观得彻底究竟
法指的是佛法,是释迦佛给予我们的智慧。我们一定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去修观,这样才能出智慧。有了智慧以后,你用智慧的眼光去观,才能观得正确、彻底。如果你观得深观得透,你的智慧也就更圆满究竟。
在修行上离不开观,
起矛盾是观点有漏,有漏就不叫圆满
今天讲菩提心的目的是让我们都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后还要修好菩提心。我们常说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菩提行,发菩提心是愿,有愿就必须去修行。在修菩提行的路上当然离不开观,不观路容易走错,以什么为观?要以佛陀的智慧为观,这叫正观。如果你不是以佛陀的智慧去观宇宙人生的一切景象,那你仅仅是世俗上的观点,是有漏法。我们在人世间起了矛盾,肯定观点有漏洞。有漏就不叫圆满,因为有漏才有矛盾。
俗谛是方便而说,
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空
发了菩提心后修菩萨行,要以释迦佛的智慧来作为我们的观点。释迦佛的智慧最后全归纳在般若智慧里。释迦佛讲了49年法,都是从般若智慧这样一个圆满的智慧里流出来的。佛陀教给我们的有真俗二谛。其实真俗二谛不是矛盾的,是同时存在的东西,要有同时有,要没同时没,就好像蜗牛的两只角,要伸同时伸,要缩同时缩,所以真俗二谛都是般若智慧。释迦佛从来不讲世俗上的法,因为世俗法是流转生死的法。所谓俗谛是从真谛中流出来的,仅仅是方便而说,从性质上来讲,都离不开般若智慧的一切法性空。
世俗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一个“有”,
佛法讲“无”,因为有是假相
应该明白,般若智慧里的世俗谛跟人世间的世俗法性质不同。般若智慧里的世俗谛又称世俗智,佛所有的语言,包括种种阐明、比方、比喻,全是佛陀的智慧。而世俗上人们种种的观点都不是佛法的观点,都是世俗人的世俗观点,全是有漏的。从般若智慧中出生的世俗谛也属无漏法,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到这一点,认为世俗谛就是有漏法,那你怎么会通过有漏法进入无漏法呢?只有性质相同才能合得起来,简单的说,世俗人讲的种种法、种种观点,都着重于一个有,认为是实在的有;而佛法里种种的阐明、广开、语言、名相和比喻,都是告诉你什么都没有,告诉你虽然现在是有,但这个有是假相,这就跟世俗上的人观点不同了。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佛 陀 (53)
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 ——佛陀
一步一步地,婆突车罗慢慢地朝佛陀走去,她双手仍然遮着下身。一位听经信徒脱下自己的衣服,扔给她。她一把抓起衣服,赶紧穿在身上。然后,她的两只手又一下子捂住了两只乳房。另一件衣服又从空中飞了过来,她毫不犹豫地又套上了衣服。
“夫人,清醒一下你的意识,思维清晰地望着我。我将帮助你,我将驱散你的忧愁和痛苦。”
这位痴呆的女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佛陀的脸。突然,她一下子瘫倒在地,抱头大哭起来。
“世尊,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举目无亲。我失去了我的丈夫、我的儿子、我的父母。世尊,我是一个疯女人。”
“夫人,你并没有疯,你已从噩梦中醒过来了。好梦噩梦都是你意识的作用,告诉我你做的梦。”
“世尊,我并没有做梦。五年来,我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说起这些伤心事,真使人心酸啊!”
“夫人,你曾听说过吗?如果一个人把他所做的梦说了出来,即使噩梦真会带来什么不幸的后果,这种后果也会减轻。大姐,告诉我你的梦吧,你也可以从中得到解脱。我会诚挚地听你讲述,并分析你的梦,告诉你梦的结果。”
“世尊,我所看到的真的全是梦吗?”婆突车罗迷惑不解地问道。
“夫人,只有在因缘成熟时,佛陀才开口讲话。请告诉我你的梦吧。”
“世尊,我要把我的梦全都告诉您。我的父亲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我是他的独生女儿,我私下爱上我家的一个男佣。正当我父母准备把我嫁给另外一个富翁的儿子时,我和我的情人私奔了,我们在森林里搭了一个棚子。就这样,我们在那里住了下来。我的丈夫天天上山打柴,然后把柴送到街上去卖,他这样挣钱来养活我。不久,我生了一个孩子,他漂亮得如同金色的雕像。后来,我又有了一个孩子,他长得和第一个孩子一样漂亮。可是不久,我的不幸降临了。一天,我的丈夫被眼镜蛇咬了一口,只身死在森林里。我无法埋葬我丈夫,就用树叶把他的尸体覆盖起来,丢在茫茫的森林里。然后,我离开了森林,希望去探望我的父母。我一手抱着一个孩子,怀着无限的悲伤和恐惧,穿过森林,来到了安特罗瓦提河岸。世尊,因为我不好带两个孩子同时过河,就把大孩子留在岸上,先抱着小儿子过河。等我把小儿子安置好在对岸,我又淌回去接我的大儿子。就在这时,一只凶猛的山雕霎地飞了过来,扑在我小儿子身上,就这样……”说到这里,婆突车罗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大声地抽泣起来。
“夫人,继续讲述你的梦吧。”佛陀说道。
“噢!世尊,这可不是梦,我是这两个孩子的亲身母亲啊。哦!天哪!我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样的灾难?我之所以承受失去丈夫的打击,只因为我还有两个孩子。噢!我的儿呀!”
“夫人,这两个孩子真是你的吗?”
“世尊,我孩子就是我的亲骨肉。哦!世尊,他们是我的啊!他们好像我的两只眼睛啊。”婆突车罗又大声地哭了起来。
“善良的婆突车罗,你悲伤,只因为他们是你的儿子,而你又深深地爱着他们。然而,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夭折了,你并不为此而悲伤,因为他们不是你的。夫人,成千上万的孩子死于非命,你为什么只为他们中间的一两个而悲伤呢?由于因果,他们离开你走了。大姐,讲完你的故事,你能从你中断的地方继续讲下去吗?”慈悲的佛陀说道。(摘自《觉者的生涯》[斯里兰卡]贾雅瑟纳·嘉亚阔提亚著
                     
【格言妙语】(60)
(如想知道以前的内容请在中查阅)
萨
迦
格
言
  经常吵闹不和的人,
   赶快打发他走开;
    被蛇咬了的伤口,
   舍不得割治会丧生。(359)
  和真正想求得幸福的人,
    首先得要刻苦和耐劳;
    如果把刻苦和耐劳当成痛苦,
    他的希望永远无法达到。(362)
〓〓〓〓〓〓〓〓〓〓〓〓〓〓〓〓〓〓〓〓〓〓〓〓〓〓〓〓〓〓〓〓〓〓〓〓〓〓〓〓〓〓〓〓〓〓〓〓〓〓〓〓〓〓〓〓〓〓〓〓〓
三十六计,
  谐趣谚语
三十年的小渠流成河
  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
  三十夜打爷 初一日拜爷
  三人欺两弱 一正压千邪
  三人当家 七扯八拉
  三人四姓 要拜谁的祖宗
  三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摘自《谐趣谚语》
文兴俗编)
〓〓〓〓〓〓〓〓〓〓〓〓〓〓〓〓〓〓〓〓〓〓〓〓〓〓〓〓〓〓〓〓〓〓〓〓〓〓〓〓〓〓〓〓〓〓〓〓〓〓〓〓〓〓〓〓〓〓〓〓〓
 &日日是好日&
河的下游骄傲地对上游说:“你是那么瘦小,还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大海。你看,我的腹地那么肥沃,离大海又近,还可以发展成港口,你是比不上我的。”
上游只是笑一笑,娓娓地道出:“可是你看不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山崖的瀑布,冲激的浪花,相续不断,是生命的延续;你也感受不到河岸两旁农夫们的朴实生活,河水、稻作与泥土是分不开的活力;弯弯曲曲的河道走起来虽然很远、很辛苦,可是一路都有青山、白云和鹭丝作伴,风起云现,到处蕴藏丰富的生机。所以,当我带着这许多的故事和欣喜到大海的怀里时,我是很富裕的。过程虽然曲折,但是丰富了我的心灵。如果我以一直线快速地流入大海,也许我将失去这段生命历程。辛若并不见得不好,只要我们懂得生活。”(摘自《日日是好日》释吉祥编辑)
炎炎夏日的雨水
一位缅甸修行人的忠告
一个人应该对别人有耐心,而不是期待别人对自己有耐心。
23.和尚是事事无碍的
有些人会说:“这件事与和尚无关,他们不会了解的。”其实,这些人不明白,佛陀的教义是无所不包,事事无碍的。
(班迪达尊者 著 蔡文熊 中译)
〓〓〓〓〓〓〓〓〓〓〓〓〓〓〓〓〓〓〓〓〓〓〓〓〓〓〓〓〓〓〓〓〓〓〓〓〓〓〓〓〓〓〓〓〓〓〓〓〓〓〓〓〓〓〓〓〓〓〓〓〓
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其中,全神贯注,甚至因受到剧情牵引情绪而大哭大笑。但想想电影是什么?不外乎红、蓝及绿色的变幻光束投射于白布上,再配上些声音而已,却令观众信以为真,把剧情发展视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样的,生命中之苦与乐也不过只是一系列的变幻景况,维持并不太久,只是当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们当然要尽生命中之责任,却毋需过于介怀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场电影而已!
(祈竹法师)
〓〓〓〓〓〓〓〓〓〓〓〓〓〓〓〓〓〓〓〓〓〓〓〓〓〓〓〓〓〓〓〓〓〓〓〓〓〓〓〓〓〓〓〓〓〓〓〓〓〓〓〓〓〓〓〓〓〓〓〓〓
When death puts out our flame, the snuff will
tell, if we were wax, or tallow by the smell.
当死神扑灭我们的生命之焰时,凭气息即能分辨我们是蜂蜡还是牛脂。
The worst wheel of the cart makes the most
最差的车轮噪声最大。
Great talkers should be cropt, for they,ve no
need of ears.
高谈阔论者应将其耳朵去掉,因为它们用不着它们。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before marriage, half
shut afterwards.
婚前睁大眼,婚后闭半边。
                 (摘自《格言篇》富兰克林著 刘荣跃编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神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