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卫红制陶”,壶身“云石”刻款。求解?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16 / 17 页
坐下喝茶--关于紫砂壶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如何判断紫砂一厂壶
近来一厂风吹得很厉害。在此转贴一篇有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探讨一个问题 宜兴紫砂一厂出产的产品有何不同呢 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 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 喜欢紫砂壶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欢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 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 其原料都经过筛选甚至养土 具有一定的水准尤其是一厂的烧窑 更是有别於外面民间的窑 小弟曾经试过 将紫砂厂的泥料 拿到外面去烧 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乾燥 重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不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 具有的水色与光泽 .
那要如何判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 我想可以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判断
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厂 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 按照其使用时间有以下三种
1.椭圆形绿标(大约)
2.方圆牌标签(大约)
3.雷射标签()
除非真的遇到不肖业者 贴上假冒的标签 否则看到壶上贴有标签几乎可以断定是宜兴
紫砂一厂所出品的.标签看久了自然会熟悉.因为外面印的跟原厂还是会有些许之差别.
有关宜兴紫砂厂的标签与其图案 请参考拙作 '浅谈宜兴紫砂一厂标签之沿革' 由於近年
紫砂市场低迷 实际上贴上仿制标签的壶并不多.尤其是雷射标签.防伪功能较佳.也无法
撕下来重复使用 至今本人还未曾看过假冒的.
二.作者与印款
接触一段时间后 可以慢慢认识到紫砂厂一些作者的名字.也常常有人整理出厂内的陶手
名单.虽然名单常常变动.也要考虑有些陶手私底下在家里制作.但是仍然可以稍微作为参
考.当你看到某些作者比如说 周六妹.蒋坤仙.毛映红.蒋亚萍.周道生.曹敏敏.任永芬.华小
其.吴小华..等等.你可以知道 这些都是宜兴紫砂一厂的作者.
另外 1997年后直到今天仍然还有宜兴紫砂厂.方圆牌商标还是继续在使用 只是改为民
营.那天有人寄来一张壶的照片给我看 作者吕静芝.确实是厂内的人.但是那作品是1997
年后的紫砂厂所生产的.其泥料质感跟1997年之前的产品明显不同.
当然 一厂的成型工人 最多时达到500-600人.而且经常变动.无法一一熟记.但是看久了
还是能熟悉.增加判断的依据.
而有许多早期的产品.包括大部分的水平壶.都没有落作者款.而是落中国宜兴 荆溪惠
孟臣.南孟臣.荆溪江制....等等 甚至还有刻字款. 这些印款也能成为判断的些许参考.比
如说哪个印款 大致上是哪个年代所生产.
但是 要注意的一点 此种印款只能作为一部分的参考而不是绝对.以台湾商人跟宜兴接
触的程度来说.订制一批茶壶.想落哪种款.就可以落哪种款.希奇古怪无所不有 您想要何
种印款 壶商都能生产给你 我还看过4把水平壶一套.底款分别为荆溪东.西.南.北孟臣...
所以说印款 只能作为参考
这点就需要长时间的接触.累积下来的经验.因为紫砂厂出产的样式说多不多 说少也不少.
几百种是跑不掉的.但是接触久了 经手的东西多了 也能大致知道宜兴紫砂厂有生产过
的样式. 哪些样式是一厂从未生产过的.
四.土质与烧成温度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以上三种都会有很多干扰的变素.标签可以假冒.而很
多壶购买时已经过泡养没有标签.
作者认识不完.也有家里私下作的.印款更是容易仿制.样式五花八门
所以 最终还是要从土质来判断 宜兴紫砂厂的产品除了极少数的特殊情形
其烧成温度绝对够高.以壶盖轻轻接触壶身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经过泡养后. 声音明显
变的结实.有的甚至会有类似金石的声音 如果你发现窑温不够.壶声音低沉不结实.大多
不是紫砂厂的产品.而烧成温度够.壶内绝对不可能有异味.你可以闻一下壶内.除了泡养不
当发霉之外.壶本身绝对不会有味道.
窑温够色泽颗粒均匀 而且一厂壶 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水色与光泽.有时较佳的泥质 不用泡
养.光是洗乾净.以布轻轻擦拭就会散发温润的光泽
质感与重量要够.紫砂厂的泥料密度高 重量与质感都佳 一般来说感觉会比厂外的来的重
其实一厂商品壶泥料种类并没有很多.只是会随著时间的不同稍微有所差异 最大宗还
是特拼(特级拼紫砂)跟小红泥 这二大类. 只要玩过几把 应该就能大致有些概念.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故宫紫砂器的藏品;
& && & 故宫紫砂器藏品 在封建社会,紫砂器物,不仅是文人雅玩、贵人深藏之爱物,因其之工巧、艺卓,也为皇室所重。
最早进入宫廷的是以欧窑为代表的宜均,稍后康熙朝的紫砂器皿多被选作画珐琅所使用的坯胎进入宫中;雍正朝名家名品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乾隆朝则将当时的宜兴制壶名家请进宫中造办处,专门为皇家制壶,同时宫廷也开始分期分批地向宜兴订购紫砂,与景德镇官窑瓷器相同,由皇家出具图样,统一样式,统一规格,此种情形自乾隆以后,时断时续,一直到宣统元年清末大臣端方定制的一批刻有「宣统元年(1909年)」款识的砂壶为止,其间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
& && &&&目前,故宫深藏紫砂四百余件,为1949年以前的旧藏品及解放后至八○年代以前新收器皿,品类相当齐全。在故宫藏品中绝大部分是清代制品,极少数是明末制品,还有一部分民国初年的制品,最多见的是茶壶和茶叶罐,其次是陈设及文房用品,盘、碗、实用器具数量较少。
& && &&&其官制款识一般刻在器物的底部,与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制品风格相一致,款识的布局、笔道完全相同,有「康熙御制」、「乾隆御制」、「大清乾隆年制」、「嘉庆年制」、「嘉庆四年淡然斋」、「道光行有恒堂」、「咸丰行有恒堂」、「宣统元年」等数种。名家款识的有时大彬、项圣思、惠孟臣、陈鸣远、陈觐候、陈殷堂、陈圣恩、杨彭年、陈曼生、邵友兰、邵玉堂、邵任远、王南林、杨梦臣、朱石梅、黄玉麟等。
& && &&&带有官窑年号款识的紫砂器应是当时宜兴地方官入贡宫廷的御用器,有的是宫廷出样传旨让宜兴定烧的,有的是进呈素坯在造办处二次加工处理的,工序包括:包漆皮、烧器座、加绘金彩、堆粉等。这批进贡宫廷的东西,从坯泥的精炼程度、制器的工艺手段、装饰的题材内容来看,都显示出一种超尘脱俗的皇家气派,其真实可信的程度是不容置疑的。另外还有一部分精致优良的茗壶,从里到外光素无纹,质地、工艺都堪称一流,并没有任何款识和标记,此类制品技艺超群,也应归并于宫廷用具的范畴。
& && && &1982年秋,已故的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曾来我院观摩了一部分宫内收藏古代宜兴制品,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肯定一部分名家制品的真实性,认为故宫博物院藏品独具宫廷特色,极有研究价值,但同时也对一些作品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其实对紫砂器,特别是名家紫砂壶的鉴别,历来争议颇多,这也是紫砂魅力之一吧。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近代紫砂店号的款识;
& && & 近代紫砂店号款识 一部近代紫砂店号、公司的兴衰史,即为特定年代的标志和象征,这可以从紫砂店号、公司、特定年代茶壶的印款上反映出来,也是鉴别紫砂器的真伪和紫砂标准器断代的基本要素之一。往往有些人在研究紫砂历史时,只注意名家名作的茶壶印款,只偏重名人的早、中、晚期的艺名、斋名以及姓氏的改动、易名、变迁等等,而忽略了店号、公司或特定年代的茶壶印款,这是研究壶史的专家、学者们所应重视的问题之一。这里,笔者将历来参与文物普查所知的一些近代紫砂的著名店号、公司、特定年代茶壶的印款作一探析,期望能得到方家、同仁的指点,权作抛砖引玉之举。
& && && & 一、龙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壶印款
龙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为清光绪七年至十六年(年)期间所用茶壶印款。此期间,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前代留存下来的「区区藏器,不足以供无尽的取求」(寂园∶《陶雅》),于是,仿古之风开始盛行。龙印、花印印章大而方正,有单边、双边三分,一般为单边。龙、花图案大方简练,有仿光绪年间钱币龙图案鑴刻。
& && && &&&二、愙斋特定年代茶壶印款
「愙斋」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为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年)期间,著名金石书法家、收藏家吴大澄之收藏紫砂茶壶所用印款。吴大澄历经广东、湖南巡抚,喜欢古董、紫砂,常请名手至家中作仿古壶,壶底钤「愙斋」阳文篆书方印。清末制壶名手黄玉麟曾于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年)到吴府仿制古董钟鼎及古陶器。制壶名手俞国良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年)特制传炉、橄榄等式。「愙斋」阳文印钤在壶底,作壶者的小方印款钤在壶盖上。
& && && & 三、阳羡紫砂陶业公司印款
「阳羡紫砂陶业公司」印款为清宣统年间(年)特定年代公司茶壶所用印款,清宣统年间,蜀山潘姓大窑户建立「阳羡紫砂陶业公司」,聘进名工俞国良、汪宝根、范大生等烧造高档紫砂茗壶,壶底钤用大圆章阳文楷书「阳羡紫砂陶业公司出品」印款。分三行,自右向左,与现今自左向右相反。上「阳羡」字款,中「紫砂陶业公司」字款,下「出品」字款。盖,把款一般为作者用小方章款。其宝鼎、传炉、大柿等式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其成套茶具、横把茶壶等销日本、南洋各国;各式彩釉壶、水平壶销英、法、意及智利、墨西哥等国,为清末著名紫砂器公司。
& && && && &四、豫丰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豫丰」为清末至民国紫砂陶器店号。为吴颐山嫡传后裔,世居蜀山南街的吴同构其父吴启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开,早期所用印款为「鼎裕」,用竹刀所鑴刻。民国始用店号印款「豫丰」,印款为葫芦图案,中间有「豫丰」二字。豫丰紫砂陶器店至抗战年间在吴同构手中败落。
& && && && &五、葛德和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葛德和陶器店为丁山白宕人氏葛德和所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在上海经营宜兴陶器的一家公司。所用店号茶壶印款为大方章阳文楷书「葛德和」。一般只见壶底钤「葛德和」店号章,不见其制作者印款。抗战期间开始专营宜兴均陶产品,不再经营紫砂。
& && && &&&六、铁画轩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铁画轩店号为民国二年(1913年)设在上海经营宜兴陶器的一家公司,创办人戴国宝。铁画轩早期茶壶印款,一般为刻款,竖写「铁画轩」三字。刀法讲究老辣,楷书行书皆有。其后分为大壶印款、小壶印款二种。大壶印款壶底钤大方章阳文篆书「铁画轩制」,小壶印款壶底钤长方小章阳文楷书「铁画轩制」。壶盖、把有制壶者印款。
& && && & 七、陈鼎和紫砂陶器店号印款
陈鼎和紫砂陶器店由经理人陈元明于民国五年(1916年)所设,上海、宜兴各设分店。早期所用印款为壶底钤「陈鼎和」阳文楷书大方章,中期开始「陈鼎和」阳文楷书大方章和篆文方印「陈鼎和陶器厂」并用,晚期再用「陈鼎和」大方章。该店于抗战期间败落。
& && && & 八、福康紫砂店号印款
福康紫砂店号,由徐祖安、徐祖纯兄弟俩于民国四年(1915年)在宜兴蜀山开设。早期所用店号印款为俗称「富贵不断头」图案,中有「福记」二字。中期所用店号印款有如「香浮雀舌助我诗人 孟臣」的诗句题款,把款为「徐记」。晚期所用店号印款为长方印阳文篆书「荆溪惠孟臣制」,把款「徐记」。「徐记福康」于抗战期间日益败落。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紫砂官窑器 不可再生的资源
——近代“官窑”紫砂厂八十年代的历史作品
宜兴紫砂工艺厂八九十年代产品全部优先采用本地黄龙山“四号”井等矿精选泥料(注:其他厂商只能选用一厂挑后的泥矿),经特殊调配后一次成型,再由当时全国唯一“官窑”——隧道窑逐渐加温、逐渐减温的特殊“气氛”中一次烧成,因之在“水色”、”光泽”、“透气”、“结晶”等性能上特优,具有独特的紫矿本色(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四号”井等矿出产的紫砂泥为宜兴紫砂历史上出品最为优秀)。可惜的是因当时缺乏资源保护意识,乱采乱挖,资源几近缺稀,政府已封闭。唯一“官窑”-——隧道窑为当时宜兴紫砂历史上最具规模、最优秀、最适合紫砂烧成的窑炉,但同样可惜的是因工厂改制,早已改作他用而烟消云散了。
八九十年代宜兴黄龙山出品的紫砂原矿泥富含了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长期使用对健康有益;泥料中油性充盈,具有新疆和田玉的特性,故烧成后油亮滋润,使用后更是浑然圆润,如同珠玉,实为可贵难得;另外紫砂还具有改善水质的特异性能,泡茶后香浓清澈,持续长久,摩挲把玩爱不释手。
经过近二十年的存放,因其特有的物理性能功能和矿物结构,今天早已天然“氧化”,“火气”退尽,壶体“皮壳”光润油亮,“包浆”浑然敦厚稳重,古朴雅致,不用养壶胜似养壶。今天在市场上很难再寻觅到如此完美齐全、原汁原味、不可再生的历史性、资源性的产品了。
名师出高徒,当初在一厂大师言传身教的带领下,青出于蓝,用传统紫砂工艺制作的壶工们,经过二十年的历练,今天许多人也已是制壶高手或名人名家,其作品也价值不菲了。
这批紫泥老壶,对广大紫砂爱好者来说,更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八十年代开放之初,国家为了外汇,一厂产品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远销海外,国内留存极少。二十年过去了,更是少而又少。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清代紫砂壶时代风格的流变;
摘要:经过明中、后期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至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以及花货大家陈仲美、沈君用时代,紫砂壶已基本形成了几何形器(光货)、自然形器(花货)、筋纹器等基础造型和几种基本装饰手法。又因文人艺术家对紫砂技艺的艺术化提升,使紫砂壶初步呈现出清雅的人文气息,为清代紫砂壶艺全盛期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文试浅析清代紫砂风格流变的演变...
清代延续260余年,紫砂壶艺受制作技艺自身发展规律、时代审美倾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人艺术家的参与等因素影响,风格丰富而多变,呈现出极其绚烂的全盛面貌,紫砂壶因之成为清代最为人所喜爱的茶具之一。此文试以大致年代为序,略呈紫砂风格流变的基本脉络。
一、清初的明代紫砂遗风
明代紫砂器大致具有古拙、凝重、质朴、厚重的风格,此种遗风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突然终止。虽然经由战乱,宜兴制陶业尤其紫砂壶业受到冲击,紫砂文化因之陷入萧条。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陈维崧想赠与朋友两把品质比较好的紫砂壶都觉困难,他在《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中写道:“百余年来迭兵燹,万宝告竭珠犀贫。皇天动运有波及,此物亦复遭荆榛。”但是新政权毕竟渐趋稳固,经济逐步恢复,江南很快便有了繁荣景象,紫砂业也重新振起。清初一些老艺人开始重操旧业,他们大多未能摆脱前明简劲、古朴、厚重风格的影响,所制砂壶基本承袭着前朝遗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人则是惠孟臣。关于惠孟臣的生卒年有人以为是明天启、崇祯年间,但因晚明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并未收入此人,以惠孟臣的制壶技艺和在工夫茶法中的影响力,这样一位重量级艺人周高起是不该遗漏的。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惠孟臣并非晚明而是康熙、雍正年间人。因孟臣所制砂壶后来各朝仿制极多,真赝实难准确区别。但不管真伪,其风格是较一致的,都具有小巧、简约、流畅、实用之美,明代审美倾向显而易见。如此小壶极受闽南、潮汕地区茶人喜爱,所以便有“小壶必曰孟臣壶”“壶必孟臣”的说法。
比惠孟臣稍晚的雍正、乾隆间名家恵逸公的风格也基本未受到康雍乾时代华丽繁复风格的影响,延续着明代趣味,作品雅致脱俗、古朴可爱,与孟臣相近,故世称“二惠”。另有王友兰、华凤翔、邵元祥等制壶高手亦多承袭晚明紫砂壶的风格。他们虽然也善于制作粉彩、炉钧釉、蓝釉等受时风影响的砂壶,但尚未丧失其人文气息。比如《阳羡砂壶图考》之“别传”一章即有记载:“友兰,顺、康间人,康熙四年乙巳尝制‘拙政园茗壶’,恽南田为之记。”《茶燕录》整篇记录下恽南田之记,文笔堪与晚明小品媲美。据此可知王友兰制壶之风雅。《阳羡砂壶图考》更明确记载了康熙朝华凤翔的制壶风格为:“善仿古器,制工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别臻绝诣。……全壶巧而不纤,工而能朴,可称神品。” 据当代多处所藏其制作汉方壶的雄浑古朴、大气精雅来看,此等断语不谬。这些评价置之明代家具、书画、紫砂壶上亦绝无不可,华凤翔的传承如是。此种风习,即便是在绝顶大师陈鸣远身上也有体现,他的光素器艺术成就绝不在花货之下,历来不被人们重视则是被他花货大师的盛名所掩盖的缘故。
二、康、雍、乾壶艺的繁复华丽之美
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中对清代工艺品风格有着犀利的批判,他说:“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其趣味倾向与上述绘画和文学(指明清文人画和现实批判小说)是并不相侔的。由于技术的革新,技巧的进步,五光十色的明清彩瓷、铜质珐琅、明代家具、刺绣纺织……等等,呈现出可类比于欧洲罗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俗艳、矫揉造作等等风格。其中,瓷器历来是中国工艺的代表,它在明清也确乎发展到了顶点。明中叶的‘青花’到‘斗彩’、‘五彩’和清代的‘珐琅彩’、‘粉彩’等等,新瓷日益精细俗艳,它与唐瓷的华贵的异国风,宋瓷的一色纯净,迥然不同。”李先生的论述某些方面是有失偏颇的,但他对清前期,尤其康、雍、乾时代的工艺整体风貌的判断是准确的。作为日用器的紫砂壶不能不受此种审美风习的影响,尤其不能不受瓷器的影响,所以清前期紫砂的整体风格是繁复富丽的。此种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釉装饰紫砂壶成一时风尚;二是自然仿生类壶型到达顶峰。(一)彩釉装饰紫砂壶成一时风尚
彩釉壶的出现主要是紫砂茗壶受到皇室成员的喜爱所造成的,地方官员即把它作为贡品进贡宫廷,进行二次装饰烧造。反过来,这种宫廷习气也引导着民间风尚,诸多名家多有制作。于是从康熙朝开始至乾隆,乃至嘉庆前期的一百多年间,珐琅彩、粉彩、炉钧釉、描金、泥绘、贴花、堆雕等等装饰工艺悉数登场,包裹着本来素雅的紫砂壶。因康熙皇帝对珐琅彩情有独钟,所以使得本在铜胎上的珐琅彩被移植到紫砂泥壶上。据《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瓷胎陈设档》记载其基本工艺流程是:光素紫砂壶由宜兴艺人做好烧成,然后送进宫内造办处在素壶上进行加釉彩饰,二次烧造而成。珐琅彩紫砂壶常有牡丹、锦葵、萱草、野菊等花卉纹装饰,色彩金黄,富丽堂皇,底款常为“康熙御制”四字。康熙晚期、雍正年间又兴起粉彩装饰紫砂壶,画工、制釉多为来自产瓷区的工匠,纹饰与瓷器釉彩相类。在紫砂收藏界享有盛誉的“澹然斋”底款的早期粉彩作品就极为珍贵,一般是全彩装饰,并对画面进行多层分割,盖、肩、腹、足色阶丰富,彩绘工致而繁复,红蝙蝠、牡丹、万字纹等装饰迎合富商、市民需求,艳丽缤纷。另有蓝彩、绿釉装饰也多为满彩。《阳羡砂壶图考》评价说:“原色加彩花卉,极为工致。”乾隆制壶高手杨友兰也善于制作彩釉砂壶,饰以粉彩花鸟。《(江苏)陶瓷工业志》记载:“杨友兰……等制壶高手,曾为朝廷制作一批精美壶器,于乾隆七年被选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行宫。”另有乾隆时邵春元、方世英等多位名家制作粉彩紫砂壶。后期道光年也偶有此种粉彩装饰,不过多由满彩变化为点彩,稍素雅些。
这个时期紫砂壶彩釉装饰里比较独特的是创制于乾隆时期的炉钧釉紫砂壶。炉钧釉是宜兴均陶和江西景德镇彩釉相结合的产物,施釉匠师多为江西陶人。清代《南窑笔记》记载:“炉均一种,乃炉火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且在紫砂壶上施釉时会有深浅相间的变化,斑驳淋漓,流淌变化莫测,颇为华丽。国内各大博物馆俱有珍藏。邵德馨、邵基祖、王南林等紫砂艺人是个中高手,都曾为朝廷制造御器。也均有资料记载他们创制了紫砂炉钧釉装饰,究竟谁为首创实难考证。后人对他们的评价都极高,说邵德馨“制作奇巧,堆塑阳文篆字和山水人物,式如天鸡,足如传炉,称为传世之作。”王南林更为著名,《阳羡砂壶图考》说他:“所制饶釉宜壶,每绘粉彩花鸟,净身饶釉。宜壶本创于明季,惟粉彩花鸟盛于乾隆朝。”现有传器显示其作品富丽堂皇,常饰以缠枝红莲纹。《阳羡紫砂图考》一书又说邵基祖所制壶“原色加彩,五色花卉极工,远出王南林辈之上,壶亦制作坚致,饶有朴雅气,非清初名手不逮也”。既有富贵相貌又兼有朴雅之气,此种境界真正难得。
乾隆的奢华虚荣比之康熙有过之无不及。他仿效康熙帝在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紫砂胎上描金之壶,形成著名的乾隆御制金彩山水诗句紫砂壶。此类紫砂壶壶身一面常用描金绘山水园林图案,另一面描金御题诗句,故宫博物院多有珍藏,雍正朝也偶有制作。邵玉亭善制此类,常堆饰荷莲,工雅可观。顾景舟见到邵玉亭的壶后描述说:“一面浮雕荷趣,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制作非常精细,此人应是当时的佼佼者。”此外,清三代尚有使用泥绘、贴花、模印、堆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繁复风貌的。如康雍间的徐飞龙,常泥绘花卉装饰或饰以松鹤,寓长寿之意。康熙时壶体堆雕镂花纹饰,甚至在肩和足镶有金属镂空纹饰,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乾隆时,贴花、堆雕装饰也较为常见,宫廷制品也常用此装饰法,整壶显得华丽吉祥,常有乾隆御制诗。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说:“近时宜兴砂壶覆加饶州之鎏,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可知当时人已知觉此种彩釉装饰之弊端,即失去紫砂壶质朴清雅的审美特征,且紫砂胎上的彩釉常产生气泡孔及棕眼,更堵塞了紫砂泥特有的双气孔而使其在实用上丧失特色。故而,嘉庆、道光之际,此类装饰即已式微,偶有出现也属点缀性装饰,奢华不在。到了晚清民初时期,在复古风潮的影响下,宜兴艺人才又有仿制,但工艺水平已无法和清三代相比。
& && &三 自然仿生类紫砂壶艺到达顶峰
自然仿生类紫砂壶即俗称花货,产生较早。《阳羡茗壶系》记载明代最早的著名花货高手是欧正春,他“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其后晚明出现两位花货大家:陈仲美和沈君用。周高起对陈仲美评价极高:“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蔓,不可思议。智兼龙眠、道子。心思殚竭,以夭天年。”而沈君用与陈仲美不相上下,周高起接着说沈“踵仲美之智,而妍巧悉敌。壶式上接欧正春一派,至尚象诸物,制为器用。”陈沈两位之作,位列“神品”。
进入明末清初,第一位杰出的花货大家是许龙文。《阳羡紫砂图考》记载:“龙文,清初荆溪人。所制多花卉象生壶,殚精竭智,巧不可阶。仲美、君用之嗣响也。”日本著名紫砂收藏家奥玄宝收藏有龙文壶多把,在其所著《茗壶图录》中有详尽介绍。其中名为“倾心佳侣”的一把“风卷葵”紫砂壶精彩至极,奥玄宝解说到:“通体以秋葵花为式,千瓣参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语,其娇冶柔媚之态,觉妃子倦妆不异。……许氏巧手,每壶无不竭智力,而兹壶精制,尤穷神妙,非他工之可拟伦也。”应该说许龙文在由明入清的花货制作上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之前所有名家的艺术创作似乎都在为一位大师的登场而做着准备,于是陈鸣远站在了繁复精细的花货山峰的顶端。他是我们无法绕开的高峰,当之无愧的花货大师。清吴骞编著《阳羡名陶录》说:“陈鸣远,名远,号鹤峰,亦号壶隐。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其他对陈鸣远的赞誉之辞则举不胜举。可以说他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紫砂高峰,对之后两三百年的紫砂壶艺尤其花货制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陈鸣远震古烁今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其对自然物象的创造性表现。捏塑、浮雕、堆雕、贴花,在他的一双巧手之下,梅桩、松段、蚕桑、莲花、干柴……无一例外地被提炼成型并赋予它们生命。甚至小到水盂、花生之类器物都惟妙惟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对自然物象的描摹尤其注重细部的刻画,比如:蚕宝壶上蚕虫啮食桑叶的蚕痕,多条蠕动着的蚕虫,或在桑叶之下或于桑叶之间,有的覆有的仰,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其他如松段上的不规则年轮,松枝松针的斑纹与线条,或大或小的树瘿;还有梅桩上的树皮与缠枝,栩栩如生的梅花等等都让人拍案叫绝。但千万不要认为陈鸣远的花货装饰就是不厌其多地烦琐堆砌,如果那样的话,他的作品带给欣赏者的将不是繁复细腻之美,而是拖沓、纷乱与庞杂。他的高明之处即在于能在繁复中见规整,丰富中有条理。
思考一下,为什么陈鸣远能创作出大量的精妙繁复的花货作品呢?当然这与紫砂壶的发展趋势,他本人高潮技艺与艺术感悟有关。但考察一下他所处的时代——康康乾盛世的工艺品整体风貌就能看出,他的创作与上述富丽堂皇的宫廷器物风格是一致的。以陈鸣远为代表的花货作品和多种彩釉装饰紫砂壶共同构建了清三代紫砂壶艺的繁复华丽之美。三、清代中后期文人紫砂壶的崛起
在康雍乾的一片富丽奢华风习之下,紫砂传统款式、装饰并非绝迹,而是在积蓄力量,默默前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审美规律亦复如是。从供春制壶的粗糙质朴到彩釉装饰的华丽之极是一次悖反,而彩釉、花货的华丽之极又蕴蓄着怎样的悖反呢?嘉庆时代,文人壶代表性人物陈曼生的横空出世,刚好应证了艺术品由古朴到华丽再到雅致的一般规律,这也是彩釉装饰的泛滥和花货发展至顶峰的必然回归吧。
嘉庆十六年三月,是紫砂艺术史上一个应该铭记的时间。年过四十的钱塘人陈鸿寿来到与宜兴毗邻的溧阳县衙上任了。这位七品父母官看到官署内一棵茂盛的连理古桑,郁郁葱葱,遂名其斋曰:桑连理馆。他也就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篆刻家、书画家,字子恭,号曼生,别号种榆道人。其实清代官员的升迁调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这一年对于紫砂壶的历史来说却因陈鸿寿的介入而被改写。紫砂壶发展史上有四个人功不可没:供春开制壶之端,大彬改制壶之法,鸣远乃花货巨匠,曼生赋紫砂以气韵。这其中惟有陈曼生不是制陶名家,他不过是玩壶的官僚和文人。当然陈曼生虽为官多年,但其根本上仍是文人,不爱金银爱紫砂。他有着渊博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的艺术修养、自然脱俗的心性气度。这些因素一旦与紫砂工艺结合,便产生了名扬四海的曼生壶。壶中天地宽,从明代中晚期开始茶壶便与文化、文人接触,再后来简直成了中国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载体,甚至说是一种寄托。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茶壶中的人生淡定从容、悠闲自足,从陈曼生设计的震古烁今的“曼生十八式”和融汇儒、释、道精神的壶上铭文尚即可见。壶型以及铭文简约自然、古朴清雅,仿佛是一阵清风吹散了康乾以来奢华而俗艳的制壶风尚!因为受奢糜繁复的宫廷审美风气影响,康乾以来的紫砂壶描金镶银、贴花包嵌,成了膀大腰圆的暴发户。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看不到曼生之前的时代风尚就不能深刻理解曼生壶在紫砂史上那浓重的一笔。
陈曼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留下了多少人们梦寐以求或真或假的曼生壶,而在于他开创了诗书印三位一体,极具文化气息的紫砂装饰法;他确立了萧疏简淡、意趣自然的紫砂审美观;他整体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陈曼生在溧阳的县衙、宜兴的龙窑以及那个让后人难觅踪迹的阿曼陀室里,挥洒着最为本真的文人情怀。他一边在荧荧烛光下拿起刻刀出入于秦汉,自然随意地在方寸之间恣肆着或苍茫浑厚或奇绝老辣的印文;一边拿起毛笔学习汉碑金石,书写着古拙萧散的八分书。闲了或累了的时候,冲上溧阳绿茶,再设计几款毫无纹饰的壶型,撰写几句切壶切茗切情的铭文,或者和杨彭年随意地聊一聊砂壶的制作技艺。合欢、石铫、汲直、却月、横云、井栏……一把把纤巧可爱的砂壶就浮现在曼生的眼前,一句句高妙玄远的铭文也自心中流淌而出:“青山竹,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左供水,右供酒,学仙佛,付两手”“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中国文人历来信服夫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诲,在勤政的闲暇里,陈曼生在艺术的苍茫大海中神采飞扬地遨游。诗、书、画、印,以至紫砂、竹刻,这“游于艺”的境界着实让人向往。当然曼生的“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是在壶与茶中享受着“人生最本质的精髓”。自然这需要闲情与才情,而在溧阳任上,曼生年已四十余,仕途本就不抱奢望了,而思想和艺术上恰好又正是成熟的时期。果然,这只是人生和历史瞬间的五六年连理桑下的安定生活,却在紫砂史上被放大、被延长,并闪烁着异彩。
跟随陈曼生参与曼生壶设计制作文人主要还有郭频迦。郭频迦原名郭麟,字祥伯,吴江人,嘉庆间贡生,工诗古文辞,书法山谷,醉后画竹石,别饶天趣。《阳羡砂壶图考》说他:“所与交游多知名之士,与陈曼生最知契,曼生宰宜兴时祥伯游幕中,尝铭壶镌字贻赠知交,惜所制不多,故流传甚罕。”和陈曼生合作创造曼生壶神话的是名家杨彭年。《阳羡砂壶图考》记载:“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虽然顾景舟大师认为:“彭年的壶艺技巧,功力平凡,并不出色。”想来顾大师此语是从纯技术层面立言,实际上杨彭年砂壶的绝妙之处不在于把技艺推向极致,而是呈现出一种古朴自然的手工气息、朴雅风貌,这种状态和陈曼生对紫砂壶进行的文人化升华恰好能够融为一体,显得浑朴工致。
陈曼生把在紫砂壶上书法刻字装饰发扬光大,同时期另一书画家朱坚,则努力把国画移植到紫砂壶上,使砂壶其更具国画风神,丰富了紫砂的人文内涵。朱坚,字石梅,又作石某、石眉,善书工绘事,书法兼善各体,均劲逸有风致。他尤擅长铁笔书画,据说砂胎锡壶即包锡壶,为其所创。
陈曼生之后对紫砂壶影响较大的文人是瞿应绍。瞿应绍,字子冶,号月壶、瞿甫、老冶、冶父,自号壶公。瞿子冶是上海名士,道光间贡生,官玉环同知。他工于诗词尺牍,书画篆刻,也曾和杨彭年等名家合作制壶,对砂壶进行书画装饰。尤其著名的是子冶石瓢,极具文人趣味和风骨。民国漱石生所著《退醒庐笔记》说:“邑绅瞿子冶广文,应绍,书画宗南田草衣。道、咸间尤以画竹知名于时。……更喜以宜兴所制之紫砂茶壶,绘竹其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其项背。”他还邀请另一道光间书法家邓奎赴宜兴监造茗壶,遇到精良者即亲撰壶铭,或绘梅竹,时人称“诗书画三绝”壶。瞿应绍成功地把国画和紫砂结合起来,诗书画印齐聚一壶,趣味无穷。书法家邓奎精篆隶、铁笔,尤擅篆刻。他在帮助瞿子冶监造砂壶的过程中也自撰壶铭,书篆隶楷,或刻花卉,署名“符生”,亦具清雅之风。
如果说陈曼生是清中期文人紫砂壶的开山鼻祖,瞿应绍继之而起,那么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梅调鼎则完美实现了文人壶的三级跳。梅调鼎(),字友竹,号赧翁,宁波慈溪人。他初学颜字,后崇王羲之,中年深研欧阳询,晚年潜心魏碑,旁及诸家,融会贯通,书法达炉火纯青之境,日本书法界誉之为“清朝王羲之”。他和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大家以及紫砂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铭刻高手陈山农、徐三庚等于同治年间(一说道光)的宁波慈城创烧“玉成窑”。玉成窑**了众多书画名家、文人雅士,他们参与紫砂造型设计并在紫砂器上题诗作画。加之制壶高手何心舟和王东石的技艺,使得玉成窑紫砂器呈现出造型大胆、书画精雅别具一格、铭文布局奇巧、文人气息极其浓厚的风格。尤其梅调鼎所撰铭文极风雅,可与曼生壶铭媲美,如瓜娄壶铭为“生于棚,可以羹。制为壶,饮者卢”;柱础壶铭为“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汉铎壶铭为“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加之梅调鼎书法金石韵味醇厚,整壶看去可谓铭、书、印三绝。何心舟,字石林,工书法篆刻,造工精炼,善制茗壶及文房器皿。王东石造壶亦得古法,刻工精细。他们制壶常见创新壶式,与书画家们唱和往来,可以说是继杨彭年之后受文人影响最深的紫砂名家。他们和书画家们合作的玉成窑作品是继陈曼生之后的又一文人壶高峰。
清中期以后对紫砂进行文人化改造的文人艺术家除了上述几位之外,尚有多人也对紫砂壶创作产生过影响,如晚清吴大澄、张之洞、端方等等。可以说,文人艺术家的参与是自明至清紫砂壶艺能够长足进步的重要动力。他们提升了紫砂的文化底蕴,丰富了紫砂造型式样和装饰手法,同时也影响了众多紫砂艺人,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为紫砂壶整体品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四、繁复绚丽、文气十足的紫砂风格之外的第三条路
如果说嘉、道间的文人壶崛起是对康、雍、乾时代繁复之风的悖反,那么此种悖反的力量还有一支,那就是紫砂光素器制作技艺的大发展。几乎是和陈曼生、瞿子冶对紫砂壶进行着精雅装饰的同时,紫砂光素器的制作也逐步被推向高峰,至邵大亨时代几乎达于极致。
说制壶技艺,道光时期的制壶高手申锡值得一提。申锡,字子贻,笃志壶艺,巧不可阶。《阳羡紫砂图考》赞扬他说:“考清代阳羡壶艺,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此后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说他成为紫砂壶艺绝响,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但由此可见其壶艺之精。同时或稍后的一代大师是邵大亨。大亨年少即有盛名,技艺超群,纯用造型说话,极少有装饰,当时便被人视若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他把流畅雄豪的动态和壮伟旺盛的气势收纳入一定的形式律令之中,既保留其鲜活的磅礴气韵又形成了可以效仿的范本,有规范而又自由,重法度却仍灵活。作品呈现出刚健、浑厚、大度的气象。可以说,他的壶艺不以姿媚为念,亦不靠装饰藏拙,一切的一切皆素面素心,洗练自然,纯粹阳刚,算是开创了清代紫砂繁复绚丽和文气十足之外的第三条路。当代大师顾景舟极推崇邵大亨,他认为嘉道之后150年中,不会有人能超越他。于是,顾大师撰文说:“他精彩绝伦的传器,理趣、美感盎然,从艺者观之赏之,如醍醐灌顶,沁人心目;藏玩者得之爱之,珍于拱璧,不忍释手。……他一改清代宫廷化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到,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顾景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邵大亨壶艺的价值,换言之,邵大亨的壶艺用纯粹的紫砂本体说话,把壶艺简单到形式完整、功能适用、技巧深到、简劲浑厚的程度,既不用彩釉堆雕之类造成富丽之美,也不用诗词书画包装成文房雅玩。他把紫砂壶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装饰上、泥料上都还原成本色,至极的本色。
用顾景舟先生的话说,继邵大亨之后唯一的杰出人物是黄玉麟。顾老说黄玉麟“技艺上是多面手,方、圆器形都擅长,每器纹样、细部、结构、衔接、刻画,均清晰干净”。“清晰干净”即是紫砂最为本质的美,有清一代,这种美被遗忘太久,不管是彩釉还是书画装饰其实都是在打破这种清晰干净的美。人们遗忘了如何欣赏这种纯粹的美。还是《阳羡紫砂图考》评价黄玉麟所制壶极准确:“色泽莹洁,制作醇雅,脱尽清季纤巧之气,其风格直追明代诸名手。”换言之,黄玉麟追求的是明代的那种朴雅真纯,但在技巧上又远超了他们。譬如黄玉麟所制觚棱壶,线面和谐、棱角清晰,在方圆之间逡巡,方中寓圆,圆中见方,这种纯粹的点线面的技艺实在是大道至简,耐人寻味。拥有此种简劲返璞之风的制壶高手还有同治、光绪年间的邵友廷。《宜兴紫砂珍赏》说他“所制形制尚朴素、练洁”,可知也是大亨一路。
邵大亨等艺人在彩釉装饰余绪未尽,曼生、子冶文人壶风习正浓之时,能坚持紫砂本色,讲求结构细节,使紫砂工艺不失其根本,更对民国紫砂艺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功莫大焉。
五、道光以来紫砂壶装饰的新尝试
铭刻是紫砂装饰的开始,万历后日渐风行。史载,时大彬刻字秀丽,沈子澈落款浑朴,陈子畦最具飘逸,当时都负盛名;但早期铭刻仅止于名款。清初则兴起泥绘、堆雕之法,更为立体。此种装饰手法简洁明快、色彩节奏、形象生动,尤为紫砂花货所倚重。前文说到受康、雍、乾瓷器兴盛的影响,紫砂审美也追求富丽堂皇之风,在壶身施以珐琅、粉彩,通体施釉。此种装饰手法尽失紫砂之特性,也与紫砂及茶道淡雅平和的追求相去甚远,所以嘉、道间已趋于衰微。此时,书、画、印的文人化装饰兴起,尤以嘉道间陈鸿寿为巨擘。其铭刻集文学、书法、金石于一炉,臻于化境,使人对之生闲远之思。曼生之后,瞿应绍、朱坚辈更以绘画刻于壶上,加之款识,至此诗书画印俱备。这两种紫砂装饰风习之后,道光以降,紫砂装饰又有新的发展。
紫砂壶包锡。锡壶在历史上曾经风光一时。就是在紫砂壶兴起后,它也是煮水的利器。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论及“以声论茶”之时,他说:“竹论幽讨,松火怒飞,蟹眼徐窥,鲸波乍起,耳根圆通,为不远矣。然炉头风雨声,铜瓶易作,不免汤腥,砂铫亦嫌土气。惟纯锡为五金之母,以制茶铫,能益水德,沸亦声清。”铜瓶有腥味,砂铫有土气,煮水最好还是锡壶。然而泡茶毕竟还是紫砂为好,晚明名士高濂在其名篇《遵生八笺》中就说:“茶铫、茶瓶紫砂为上、铜锡次之。”所以紫砂兴起之后,锡壶则渐渐退隐而不为人重视。然而道光中,另一种“锡壶”出现了。清代蒋生的《墨林今话续编》说:“朱石梅坚,山阴人,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壶,是其创制。”所谓砂胎锡壶,即包锡壶,也就是先以紫砂作壶胎,然后请锡匠以纯锡包覆壶身。蒋生以为朱石梅创制了包锡壶,但也有藏家以为紫砂包锡在康熙时代即以出现,著名的锡器名家沈存周即有传器。但即便此说确立,因康熙朝所见包锡壶极少,也可以说包锡壶是兴起于道光之后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起用锡来包壶呢?基本的意见有两种,其一说是源于茗壶破损断裂之后的弥补挽救。紫砂壶是易碎品,尤其盖口、流、把等处容易断裂破损,而锡较软,易于镶接包裹。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手段,形成包锡紫砂壶。另一说法是朱石梅受文人壶书画装饰影响而成。书画装饰需在半干壶坯上写画,然后刻出烧制,多有不便。而锡则因其较软,可以随意进行刻画,便于文人雅士之间的唱和交际,故此包锡壶兴起。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包锡壶掩盖了紫砂质朴、雅致的砂感之美,且影响紫砂壶泡茶的效果,笨重暗淡,所以此种装饰尝试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紫砂壶镶玉、木。镶玉和镶木手法是伴随道光、咸丰之际的包锡壶而出现的。通常在以纯锡包壶身之时,会接上玉质或木质的壶嘴、钮和把等配件。一来有玉、木的搭配显得观赏性更强,使整壶具有丰富的质感;二来,流、把、钮变化较大,弯曲度高,若用锡来包制的话,工艺难度很大,难以完成。当然朱石梅所制此类包锡镶玉还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的,有的壶盖用整块白玉雕琢而成,清朗晶莹,落落大方,包锡以保暖,镶玉、木则避免钮、把灼人,更兼锡面刻绘书画,增添雅趣,可堪把玩。
紫砂壶镶铜、锡。此种手法产生与晚清,是当时山东威海人所为,他们将宜兴紫砂壶烧好运往威海进行镶制。和将整个身桶包裹起来的包锡装饰不同的是,镶铜、锡是用镂孔好的图案点缀镶嵌在壶上,紫砂身桶大部分露出,与所包铜、锡在质感上形成对比。和包锡的另一不同是,包锡常把钮盖、壶嘴、壶把换成玉质或木质,而镶铜、锡则连盖、嘴、把或提梁一并包裹。此种装饰手法凸显了紫砂与金属的对比,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有益的紫砂装饰探索。
紫砂壶磨光。紫砂材质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表面颗粒的砂感,然而在晚清却出现了一种磨光紫砂壶。磨光即将烧好的成品紫砂壶,进行打磨、抛光,以至表面平整光滑,并在嘴、把、钮、盖、足等部位镶以金边或铜边,配以铜提梁,款多为“贡局”,有些作品甚至采用泰国文字款、图案款,整壶显得珠光宝气、富丽堂皇,具有异域情调。这是伴随着近代紫砂外销东南亚而产生的新装饰工艺,其中销往泰国的此类产品为多,为晚清著名实业家、陶艺家赵松亭创制,时称“车光茶壶”,畅销一时。
清代中、晚期的紫砂装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既有彩釉装饰的复古风气,又有清雅绝伦的文人书画,还有包锡镶铜等新兴手法。不管这些装饰手法的尝试是否成功,都使得清代中、后期的紫砂壶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丰富景象,自有其积极的意义。
六、晚清紫砂壶商品化生产之路的启程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终于影响到了紫砂行业,紫砂壶开始了它的高度商品化之路。这一时期,自营的小作坊和各地的紫砂商号如雨后春笋般迅捷地发展起来。因此,当时主宰宜兴紫砂壶生产的已非当年的文人雅士或达官贵人,而是在各地,主要是上海的一群工商实业家。他们所定制的壶上开始印有店号商标,紫砂产品上既有“注册商标”,又有制作者的名字。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开设陶器商号销售紫砂壶。因为当时流行复古风尚,装饰上常参照秦汉瓦当、汉泉及西周鼎彝铭文的拓本,在紫砂壶上进行刻绘,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器和水平壶四类茶壶大量产销。据史料记载,道光三十年(1850),宜兴鼎山白宕窑户鲍氏,在上海开设“鲍生泰”陶器店,这是宜兴第一家在沪开设专售本乡陶瓷器的商号。咸丰十年(1860),宜兴鼎山白宕窑户葛翼云,在上海开设“葛德和”陶器店,主要销售宜兴陶瓷产品。光绪二十八年(1902),宜兴鼎山宕窑户鲍氏、陈氏合资,在新加坡开设“鼎生福”陶瓷店。公元 1912 年(民国元年) 宜兴葛逸云与日本商人和田合资在大阪开设陶器店。这些商号的基本营销模式是在宜兴开设作坊,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他们的紫砂壶则由名工按样制作,从宜兴订坯烧成,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他们将紫砂壶送去参展、参赛,也多有获奖,从而更是刺激了该行业的工艺发展。比如,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宜兴阳羡陶业公司的紫砂陶器获金奖,宜兴物产会程寿珍等人的10件产品获金牌奖。这些紫砂实业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赵松亭()。他早年随师父苦学壶艺,又曾受聘于大收藏家、文人吴大澄处制壶。清末至民国初年开始参与经营,以出口外销壶为主。前文所述“贡局”款磨光壶即为他首创。他的壶独步上海各国租界并销往英法等国,成为晚清至民国紫砂实业家中较为成功的一位。
由此可见,晚清民初的这种新状况是紫砂壶自明代中期兴盛以来近四百年所未曾有,可以说是紫砂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审美倾向和经营模式,甚至对紫砂艺人的发展之路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一时期进行紫砂壶的批量商品生产,因此导致大部分紫砂作品的艺术性不高,只有为数不多的紫砂艺人拥有佳作,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程寿珍。程寿珍(),自号“冰心道人”,是紫砂名手邵友廷的养子,他一生勤劳、认真、多产,所制茗壶多次获奖,所制掇球、汉扁、仿古等壶,成为经典。
虽然这一时期大部分紫砂商号在紫砂壶艺术性的表现并不佳,但却繁荣了清末民初的紫砂经济,为民国前、中期紫砂业的兴盛,为铁画轩陶器公司、吴德盛陶器行、利用(利永)陶业公司、陈鼎和陶器厂等民国著名紫砂商号的繁荣,为培养、锻炼民国时期包括顾景舟大师在内的紫砂名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七个方面体现正确养壶方法----转载
紫砂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不但是因为其潜藏的收藏投资价值,也因为其把玩手感具佳,收藏紫砂壶修身养性,把玩紫砂壶,能提高人的情操,所有的这些都所紫砂壶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关——养壶!养壶是一种乐趣,需要对紫砂有一定的了解,到目前养壶已经总结出一套专有的方法,在养壶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辅助工具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才算是一个正确而又最佳的养壶方法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方面:
1.专壶专用。一壶事一茶
  因紫砂赤特殊的胎体结构(双气孔结构、分子以鳞片方式排列),而能够吸附茶汤中茶浸出物(紫砂壶茶具的吸水率为1.6%-7.05%),促使胎体发生变化,并能够散发所泡之茶的气味。玻璃、瓷质、不锈钢等材质的壶因其胎质致密而不透气,难以使茶汤长时间的保持优良品质。爱壶善饮人士。获得砂壶经过“开壶”保养、去除砂壶土腥气之后,用几类茶试壶。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最后决定此壶泡哪种茶,尔后一直不变,做到“专壶专用”。平时泡茶依茶择壶,“一壶事一茶”,严格区分,泡茶品味。
  2.及时清理茶渣。保持壶内清洁
  紫砂壶因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以及严密的造型,能够推迟茶汤变馒的时间,对茶汤中氧气的保有时间远远长于其他茶具。为了使茶壶能够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迟清理茶渣,认为可“积累茶山”,加快养壶效果。其实,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茶锈”还是要清理的,因为“茶水在久置后会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等有害物质,附着在茶具内壁上,长期饮用含有茶垢的茶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每次饮泡完茶汤后,要及时清理茶渣。壶内的茶锈可定期用棉质的纱布用力蹭擦除去,但不可使用洗涤剂。清理完茶渣之后。要把壶盖和壶体分开放置于通风干燥之处,不可盖住盖子保存,否则易生霉菌;放置在有异味的橱柜等地方也不可。假若旧壶长期不用,闪保养不当壶内发霉、生有菌斑等时,当用洗涤剂仔细清洗,也可按照开壶之法养护;放在窑中进行二次烧制也可以,但存风险,茶人壶友当慎为之。
  3.用棉质细布茶巾擦拭壶体
  在泡茶的过程中,用棉质的带有所泡茶汤的湿茶巾对壶体进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壶变得干净整洁。微量茶汤的滋养,能够促使茶壶胎质发生变化。在用壶巾擦拭之时,需要谨慎为之,不可过度猛擦。对有些“工”有缺陷的“流涎”造型的壶,要注意及时擦拭清理壶流下部的茶汤。以免长期因保养不善造成壶整体“包浆”的缺陷。对壶身的壶流、壶把转接处,壶盖的内口外沿、壶钮等转接处要细心擦拭,这些“偏僻处”容易被忽视,长期以往,容易积垢,会影响茶壶的整体养护效果。
4.不要接触油脂类物质,时常用手摩挲把玩
  紫砂壶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发出“贼光”,易养出带有花斑的壶。壶体的内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每次茶事活动,都需净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异味污染;二是茶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在喝茶的过程中,用洁净的手对砂壶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手分泌的体液对于紫砂陶。甚至于竹、木头、牙、角、玉等材质均有良效,这已被诸多玩家所证实,但现在无法通过仪器分析检验出来。一般而论,新壶初始养护使用的第一年,壶体外观色泽会有较多改观,泥色会比原色沉静,盖与壶口之间会更密合,通转舒畅。从第二年开始到第五年之间,茶垢会使壶壁内外色调一致。壶基本上已脱尽燥气,渐显雅光,益茶性明显。五年之后,壶的感官变化极为缓慢,很难在十年、二十年间有大的突破。但壶的光泽却更雅致如玉,有温润之光泽,以案头清供,则愈发彰显其沉静之美。
  5.让壶有休息的时间
  泡茶之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五日要有干燥休息的时间,这样壶体有吸附茶汁的条件,有助于改善壶胎泥质结构。有的壶,长期的使用过程能使胎体泥质变的更好,更适宜发茶性,甚至有的壶原来渗茶的小缺陷,在长期茶汁的滋养下而消失。有些段泥壶。有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吐黑”现象,可问用间停。能逐渐减轻此现象。干燥的壶体,尤其是胎质较为疏松的壶体,冲入开水之后,因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的胎质,能听到开水滋润壶胎的滋滋声,随开水泡出的茶叶浸出物对改良壶胎十分有益。
  6.依茶择壶,使茶性与壶性相得益彰
  不同茶类的茶性相差很大,因此,冲泡各类茶的方法、水温、冲泡时间、茶具选用、饮用方法等等也各有差别。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说明了泡好一壶茶必须要做到水好、火足、具美。现在茶艺之中讲究“茶、水、器、火、境、技艺”的和谐一致。用泉水、紫砂壶泡好一壶茶成为“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之说的典范。
  7.养壶不要刻意而为之
  壶经养护彰显美韵,本来就是喝茶休闲或以茶修身养心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假若过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茶也不喝,一心想得壶之“包浆”而“玩物丧志”,那就背离了养壶的意义。顺其自然地喝茶、养壶,才是茶人壶友积极生活、投身世事地践行茶之道与壶之道。
养一把好壶不但能有成就感,让你对紫砂印象更深刻,同时让你有高尚情操,更有气质,紫砂壶不单单是收藏品、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细细品味紫砂,你会从中学感受到更多!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朱砂壶的制作特点
& && &常听老者言,古人做一把壶的时间长则达月数。细细分析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古人对砂壶需求量甚小,不必像今天这样大量生产。其次,过去的手工制坯,全靠功夫,所以制作时间也较长。当然,所谓的制壶月数,并不是说一把坯壶拿在手里模三十天,而是边做边放在套缸里湿润。润透了再做,有时候每天只做一、二个小时。制壶周期是指从打泥片开工至坯壶完工的整个时间。在这个周期中往往有许多缺陷、毛病都在日复一日的修制过程中给克服了,这个过程对整个壶体的造型也是一个揣摩、审视、逐步完善的过程。朱砂泥制作不能像紫砂泥、绿砂泥那样在一天或二天的周期内就可以完成,它至少必须在四天以上的时间,在这个周期中不仅需要严格操作程序,而且要不时检查有可能出现毛病的一些部位,如发现毛病要及时弥补修改,若不可以修的地方就要换下来(如换壶嘴),否则成品率就会更低,朱砂泥料本就稀少,浪费了实是可惜!
& && & 现在的朱砂泥壶有很多已经是用石膏模型制作的,但由于它有诸如收缩大变化大等特点,所以会出现模型接头比其它泥料明显这个美中不足的问题。为什么会有模型接口线条突起的呢?可能是以下二个原因:一是模型接头处本身干燥,再加上搪身筒时泥料挤入接口,导致接头处泥门紧,泥胎水分相对较少而减少了这个部位的后期收缩;二是由于石膏模是偏碱性,接头处泥料接触石膏面较多而导致这个部位的泥中的阳离子相对升高而提高了泥粒密度;再者,有的制壶者把这条线处理后往往烧出来的壶,还看得出这条线突起在壶身而使人遗憾。这是制作方法的问题。近期有人已经模索出了一整套处理模型接头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 & 清代朱砂壶的制作大多采用包浆方法,故在砂壶的表层呈现细砂颗粒。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少数制壶名家如黄玉麟、俞国良等追求朱砂壶的更高质量,精选砂料,提高胎质密度,依靠过硬的明针功夫,所制朱砂壶光滑似镜,柔润如玉,色泽鲜艳,俗称大红袍。
& && & 总之,朱砂壶的制作比较复杂,其质量也很难掌握。特别是生产的数量是不可能多的,关键是泥料稀少。物以稀为贵,故更为人们所珍惜。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9:10签到天数: 15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养壶更养生(转)
  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注意到紫砂壶养护时的变化,忽略养壶同时对手上穴位的按摩功效。所以,我们只听过喝茶养生,却不知道养壶也可以养生。
  很多人对于养壶,只求紫砂壶的“包浆”效果,却忽视了养壶其实可以养生。根据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和泛石学理论,结合紫砂壶造型特点,按照“揉、抚、捏、压、扣”方法养壶,这样才更养生。
  我国手疗的历史悠久,早在《内经》中就有手与脏腑的相互关联记载。“手之三阴,从手到;手之三阳,从手到头”。可见手指末端为三阴三阳气血交汇处。
  第一步:揉。用力地摩擦茶壶的表面为揉,有刺激掌上和指上的全部穴位,锻炼手部肌肉的效果。
  揉的具体操作方法:
  选择花壶(即有自然形的紫砂壶)和带菱角的壶,择其尖锐之处,针对手上特定穴位用力揉搓,致该穴位酸胀为止。置壶在茶桌上,面对紫砂壶,一手覆在壶上,四指向下,大指向前。用四指用力向内,使四指壶侧做上下运动。运动时,四指用力向内,使四指在克服壶面摩擦力的同时,刺激手指上穴位。但注意移动时速度不宜太慢,而且一定要用力。双手持壶,一手托壶身,一手覆壶上,两手交替用力揉搓,使手掌和手指全部接触到湿热的紫砂壶。
  第二步:即轻轻抚摩紫砂壶。在抚摩过程中,以手带腕、以腕带肘、以肘带肩,可以活动手璧和肩关节,动作宜缓,犹如水流潺潺不断,达到舒展肩关节和肌肉的作用。也有活动关节的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
  用手掌覆盖壶上,整个手掌放在壶上或上下或左右轻磨壶身,从壶的一侧开始至壶盖,至壶身另一侧,至壶嘴、壶盖、壶子,周而复始,如抚婴儿。选择紫砂壶的一部分,如肩、嘴、刻花或一条菱慢慢揉搓。手指扶在壶的某一位置上,如壶子、壶肩或壶身上的尖菱,四指轮转顺时针方向速度宜慢,均匀达到活动指关节作用。 
  第三步:旋捏。指的是以手指用力捏搓壶的菱或尖锐部分刺激手上穴位,然后边捏旋转紫砂壶。此法宜慢用力,使穴位酸胀为止。
  第四步:压。是针对于手背和肌肉的一种按摩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
  将沏好茶水的紫砂壶置于一只手的手背上,另一只手扶住紫砂壶。并向下用力压约每分钟30次,用壶的温度刺激手背的穴位和经络,同时,一定的压力可以强化骨的强度和手背肌肉群的运动能力。而另一只手臂由肩关节带动臂,给掌向下的压力,轻压壶子。刺激掌上穴位。每次十下,左右手调换位置,再活动十次,直到双臂双手温暖为止。
  第五步:扣。用指尖轻敲壶身,震荡指尖直到酸涨为止。切忌用指甲敲击紫砂壶,以免损伤紫砂壶。
16 / 17 页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Powered by &&大庆论坛 ICP证:(
今日: |昨日: |帖子: |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壶底款福紫砂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