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开通如意金积存账户怎么被如意金积存账户转走了钱

&>&&>& > 正文
你卡里的钱买了如意金积存?
更新时间:&&来源:攀枝花晚报&&
&&&工商银行提醒:这是新型诈骗,切勿提供验证码
&&&& &幸好没有提供我的验证密码,不然钱就遭转走了。&近日,储户陈女士卡里的钱被莫名购买了工商银行的如意金积存,幸亏她多留了一个心眼,没有泄露自己的验证码,避免了上当受骗。
&&&7月27日,记者从工商银行攀枝花分行了解到,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骗子通过索取储户网上银行验证码,继而转走储户账户上的资金。
&&&卡里三万多元买了产品
&&&客服打电话索要验证码
&&&7月4日,陈女士先后收到三条银行短信提醒,内容是&你已购买了工商银行的贵金属,并分三次从你的卡里划走了3.78万元。&
&&&陈女士登录网上银行查询发现,自己卡里的钱已经被划进理财账号,并购买了一定数量的黄金产品。她非常着急。
&&&随后,一个浙江宁波的电话打了过来,对方自称是拍拍网的客服,告诉陈女士已购买了大量的金币,如果要撤销此项业务,必须提供验证码。&我根本没有买啥子产品,莫不是遇到骗子了哦!&陈女士留了一个心眼,当即拨打了工商银行客户电话95588咨询。
&&&最终,陈女士识破了骗局,并没有向对方提供验证码,钱才没有被转走。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
&&&分三步盗刷客户的资金
&&&工商银行攀枝花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陈女士遇到的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
&&&近日,工行攀枝花分行发现,个别客户在上网时登录钓鱼网站或在某些非法网站浏览时感染了电脑病毒,造成姓名、身份证号码、电子银行登录名、银行卡号、密码、联系方式等私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在获取上述信息前提下实施诈骗,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不法分子利用客户卡号、账号登录网上银行,购买如意金积存等存在&撤销&类功能的产品,通过购买/申购和撤销等动作,实现相同金额的转入和转入,迷惑客户,使客户以为发生了商品扣款、退货等情况,并籍此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
&&&★不法分子在第三方购物或支付网站上,利用获取的客户借记卡号开通快捷支付,相关网站系统会将验证码发至客户绑定手机;不法分子主动联系客户,索取验证码。
&&&★不法分子获得验证码后,即可进行网上支付,盗刷客户资金。
&&&友情提醒&&
&&&银行工作人员不会索要密码
&&&这位负责人说,中国工商银行自2013年运用先进的集中式大数据监控技术&&&融安e信&外部风险信息服务平台以来,已成功预警堵截电信诈骗3.1万起,为客户避免资金损失3.8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合法网站为开头,全球网站为www.,如储户收到短信提示发生任何非本人发起的网上银行可疑交易时,建议立即拨打95588专用客户热线(建议使用键盘拨号,不要使用回拨功能),或到就近的工行网点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
&&&这位负责人特别提醒,银行工作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向储户索取银行卡密码、网银登录密码或验证码,如你接到可疑号码自称银行工作人员或第三方购物、支付网站客服来电,切勿透露上述信息,特别是不要通过电话或短信透露你收到的任何交易验证码或类似验证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 &记者 岳蕾娅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每日头条热点导读
中国攀枝花网 | 蜀ICP备号 | Copyright (C)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所在:-->“钱被转走”新骗局集中爆发 听信指令操作会中招儿
“钱被转走”新骗局集中爆发 听信指令操作会中招儿
时间: 01:17:07
作者:小美美
接了个电话,银行卡里的钱就没了,鹿泉的左先生惊出一身冷汗。不过万幸的是,在银行人员的帮助下,这笔失踪的钱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账户上。银行人士提醒持卡人,最近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集中出现,如果发现卡里的钱失踪千万莫慌,一定要先到银行查明细,切莫相信陌生来电。
一个电话 卡里的6.3万元不见了
7月20日的一个电话,让鹿泉的左先生就像经历了一场噩梦。当天13时50分,左先生接到了一个南方口音的陌生电话。对方告诉他,自己是某某公司的财务人员,左先生银行卡里的6.3万元已完成一笔交易,转入他们公司,如果交易有误,请致电某电话申请退款。左先生以为是寻常的骚扰电话,并没往心里去,继续忙自己的事,可是仅仅过了5分钟,13:55,他的手机就接连收到银行客服电话发来的三条短信,显示他的银行卡先后三次共被转走6.3万元,余额120元。
这下左先生真的有点蒙了,他连忙打电话给自己的妻子小李,问她是不是从银行卡上取钱了,小李说没有。看来钱真的被转走了?小李说,赶快到银行查查吧,左先生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打车回家接上小李,两人一起直奔银行。在去银行的路上,左先生拨打了银行客服电话,先行冻结了自己的账户。15点,两人赶到银行,银行的工作人员听到此事后非常重视,立刻帮左先生查账户明细,查到左先生的卡的确有三笔转账,分别为5万、1万、3000元,目前显示余额120元。
银行一笔笔查找 失踪的钱买成贵金属藏了起来
钱被转到哪里去了?银行人员不断安慰左先生,别着急,细细查。
鹿泉支行的李行长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经验,只要U盾在自己手里,网银上的钱就转不走,应该是被隐匿起来了,只要及时找到,就可以转回来。银行员工李生林负责操作,在左先生的网银里一笔笔地查,终于在贵金属账户中查到了失踪的6.3万元,已经全部买成了贵金属产品。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李生林进行了“撤消”操作,16点,钱又回到了账户上。
经历过这一劫后,左先生夫妇马上把钱取出来,存成了定期存单。“我们刚结婚,这6.3万元是个大数,可不能再丢了。”小李心有余悸地说,骗子太可恨了,她以前只是在网上看到过钱被转走的案例,真没想到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庆幸的是,钱最终没有丢,她特别感谢银行的工作人员,及时帮她找到了这笔失踪的钱。
所谓“钱被转走”新骗局集中爆发
记者从几家银行调查获悉,最近,像左先生这样的案例已多次发生,有人通过银行系统把钱找回来了,有人则稀里糊涂被骗了。
鹿泉支行的李行长说,就在上周,他们还帮助一位客户小张找回了一笔钱,但是此前小张已经被骗一万元了。小张的遭遇和左先生类似,先是接到电话说自己的钱被转走了,然后他发现自己卡上真的少了1万元,就马上跟对方联系要求退款,这就上了骗子的套,骗子告诉他,退款需要按他们的要求自己在ATM机上操作,小张按对方的要求在ATM机上操作了一通,不但没有收到退款,反而转出去了1万元。没几天,同样的电话又打来了,仍然是说他的卡已支付1.8万元,如需退款请致电某某电话,然后他就发现,卡里又少了1.8万元,有了上次的教训,小张没有贸然给对方打电话,而是来到银行咨询,银行人员在他的网银里细细查找,找到了被“藏”起来的1.8万元,也是购买了贵金属产品,银行人员“撤销”操作,这1.8万元回来了。但是此前被小张自己转走的1万元,想再找回来已是难上加难。
在其他银行,类似的钓鱼手段也开始集中出现。而且,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全国多个城市都已发生类似案例,当持卡人发现钱被转走,陷入恐慌,会盲目相信对方,有的是按对方的指引进行操作,自己把钱转给了对方;有的是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告诉对方,致使网银的钱通过不同交易被转走。
网银密码咋泄露?钓鱼网站最多见
制造“钱被转走”骗局的前提条件是知道用户的网银账号和密码,但是没有U盾,所以钱不能真转走,只能在网银里“藏起来”,等待用户上钩。
“这是一种新型的骗术,最近发生比较集中。先把你的钱在网银里换个地方,一般是买成贵金属或者其他理财,现在各家银行的网银产品都很多,如果不是一个一个地查,很难发现钱被藏在哪里了。”省会一家银行的王行长说,一旦客户发现钱真的不见了,就会相信陌生来电,为了要回自己的钱,按对方的要求去操作,最后自己把钱转给了对方。王行长告诉记者,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提高网银的安全级别,如果没有U盾,钱是不能转走的,但是可以内部操作。骗子就利用这一“空子”制造了这场骗局的开端。
那么,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是如何泄露的呢?记者从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获悉,钓鱼网站是盗取账号和密码的最常见途径。“诈骗分子会用各种名目给持卡人发来链接,比如网购退款、信用卡激活等,只要你一打开登录,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网银就泄露了。”一位姓张的刑警说,尤其是现在很多钓鱼网站做得跟真的几乎一模一样,让持卡人操作起来很放心。他建议持卡人在登录银行网银时一定要核对网址,只有网址正确才会是真正的银行官网,切莫轻易点开他人发来的链接。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熟人骗局。省会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说,熟人骗钱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持卡人身边的朋友、同事别有居心,套取到网银账号和密码,再进行诈骗。所以,即使对熟人,也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网银账号和密码。
新型骗局中上当的多是年轻人
以往的电信诈骗中,老年人是主要目标;而最新骗术频频对准年轻人,80后、90后成为重灾区。记者从几家银行了解到,新型骗术中,上当受骗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老年人上当受骗一般是短信和电话诈骗,现在靠短信、电话诈骗的方法已经过时了,而且经过大力度的宣传,老年人的警惕性也在提高。反倒是年轻人警惕性不高,容易上当。”王行长说,这也跟年轻人的消费特点有关,年轻人习惯于使用网络和手机,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的比例很高,对骗术的警惕性又不高,而新型骗术就对准这一特点,从网络下手,年轻人稍一疏忽就会上当。
在上当受骗的年轻人中,女性比例偏高,因为年轻女孩多数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而且容易感情用事,更容易受骗子蒙蔽。
遇事保持警惕 别信陌生来电
针对“钱被转走”骗局集中出现,左先生开户的这家银行已在各个网点发出公告――“近日,我行发现,个别客户在上网时因登录钓鱼网站或在某些非法网站浏览时感染了电脑病毒,造成客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电子银行登录名、银行卡号、密码、联系方式等私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在获取客户上述信息前提下实施诈骗,可能出现以下场景:1、不法分子利用客户卡号、账号登录网上银行,购买如意金积存等存在‘撤销’类功能的产品,通过购买/申购和撤销等动作,实现相同金额的转入和转出,迷惑客户,使客户误以为发生了商品扣款、退货等情况,并藉此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2、不法分子在第三方购物或支付网站上利用其获取的客户借记卡号开通快捷支付,相关网站系统会将验证码发至客户绑定手机;3、不法分子主动联系客户,索取验证码;4、不法分子获得验证码后便可进行网上支付,盗刷客户资金。”
银行人士建议,如果收到扣款短信,客户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者到就近的网点向工作人员咨询,千万不要轻信陌生电话,而且要相信,只要犯罪分子还在打电话,就说明他的犯罪行为还没有得逞,事情就有转机,应立即求助警方或者银行,保住自己卡里的钱。而且,无论办理什么业务,银行工作人员都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向客户索取银行卡密码、网银登录密码或验证码。在网银密码设置上,尽量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或定期更改网银密码。
发现被骗 我该怎么办
对诈骗千防万防,万一真的不小心,发现自己受骗了,该怎么办呢?河北银监局相关人士一一支招。
如果发现已经进入钓鱼网站并且输入了自己的信息,那么赶快登录真正的网银账户,立刻修改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同时,进入交易明细查询是否有可疑交易。如有,须立刻致电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客服电话。如果还输入了银行卡信息,立刻致电银行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电话挂失。
如果发现账户资金已经被盗,1、要在第一时间修改账户密码,同时转出余额资金。2.进入交易管理,查找可疑交易。3.如果被盗的是银行卡账户,请立刻致电银行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电话挂失。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 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010-
客服QQ: &&&&&“钱被转走”新骗局集中爆发 听信指令操作会中招儿_特别关注_中部经济_消费日报网
“钱被转走”新骗局集中爆发 听信指令操作会中招儿
  网银密码咋泄露?钓鱼网站最多见
  制造“钱被转走”骗局的前提条件是知道用户的网银账号和密码,但是没有U盾,所以钱不能真转走,只能在网银里“藏起来”,等待用户上钩。
  “这是一种新型的骗术,最近发生比较集中。先把你的钱在网银里换个地方,一般是买成贵金属或者其他理财,现在各家银行的网银产品都很多,如果不是一个一个地查,很难发现钱被藏在哪里了。”省会一家银行的王行长说,一旦客户发现钱真的不见了,就会相信陌生来电,为了要回自己的钱,按对方的要求去操作,最后自己把钱转给了对方。王行长告诉记者,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提高网银的安全级别,如果没有U盾,钱是不能转走的,但是可以内部操作。骗子就利用这一“空子”制造了这场骗局的开端。
  那么,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是如何泄露的呢?记者从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获悉,钓鱼网站是盗取账号和密码的最常见途径。“诈骗分子会用各种名目给持卡人发来链接,比如网购退款、信用卡激活等,只要你一打开登录,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网银就泄露了。”一位姓张的刑警说,尤其是现在很多钓鱼网站做得跟真的几乎一模一样,让持卡人操作起来很放心。他建议持卡人在登录银行网银时一定要核对网址,只有网址正确才会是真正的银行官网,切莫轻易点开他人发来的链接。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熟人骗局。省会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说,熟人骗钱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持卡人身边的朋友、同事别有居心,套取到网银账号和密码,再进行诈骗。所以,即使对熟人,也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网银账号和密码。
  新型骗局中上当的多是年轻人
  以往的电信诈骗中,老年人是主要目标;而最新骗术频频对准年轻人,80后、90后成为重灾区。记者从几家银行了解到,新型骗术中,上当受骗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老年人上当受骗一般是短信和电话诈骗,现在靠短信、电话诈骗的方法已经过时了,而且经过大力度的宣传,老年人的警惕性也在提高。反倒是年轻人警惕性不高,容易上当。”王行长说,这也跟年轻人的消费特点有关,年轻人习惯于使用网络和手机,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的比例很高,对骗术的警惕性又不高,而新型骗术就对准这一特点,从网络下手,年轻人稍一疏忽就会上当。
  在上当受骗的年轻人中,女性比例偏高,因为年轻女孩多数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而且容易感情用事,更容易受骗子蒙蔽。
  遇事保持警惕 别信陌生来电
  针对“钱被转走”骗局集中出现,左先生开户的这家银行已在各个网点发出公告――“近日,我行发现,个别客户在上网时因登录钓鱼网站或在某些非法网站浏览时感染了电脑病毒,造成客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电子银行登录名、银行卡号、密码、联系方式等私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在获取客户上述信息前提下实施诈骗,可能出现以下场景:1、不法分子利用客户卡号、账号登录网上银行,购买如意金积存等存在‘撤销’类功能的产品,通过购买/申购和撤销等动作,实现相同金额的转入和转出,迷惑客户,使客户误以为发生了商品扣款、退货等情况,并藉此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2、不法分子在第三方购物或支付网站上利用其获取的客户借记卡号开通快捷支付,相关网站系统会将验证码发至客户绑定手机;3、不法分子主动联系客户,索取验证码;4、不法分子获得验证码后便可进行网上支付,盗刷客户资金。”
  银行人士建议,如果收到扣款短信,客户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者到就近的网点向工作人员咨询,千万不要轻信陌生电话,而且要相信,只要犯罪分子还在打电话,就说明他的犯罪行为还没有得逞,事情就有转机,应立即求助警方或者银行,保住自己卡里的钱。而且,无论办理什么业务,银行工作人员都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向客户索取银行卡密码、网银登录密码或验证码。在网银密码设置上,尽量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或定期更改网银密码。
  发现被骗 我该怎么办
  对诈骗千防万防,万一真的不小心,发现自己受骗了,该怎么办呢?河北银监局相关人士一一支招。
  如果发现已经进入钓鱼网站并且输入了自己的信息,那么赶快登录真正的网银账户,立刻修改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同时,进入交易明细查询是否有可疑交易。如有,须立刻致电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客服电话。如果还输入了银行卡信息,立刻致电银行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电话挂失。
  如果发现账户资金已经被盗,1、要在第一时间修改账户密码,同时转出余额资金。2.进入交易管理,查找可疑交易。3.如果被盗的是银行卡账户,请立刻致电银行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电话挂失。&
★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新闻纠错:0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意金积存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