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令歌曲里导播镜头总拍到一个观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白老师电视导播讲座-提纲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白老师电视导播讲座-提纲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感觉直播,导播画面角度镜头不行,拍不出气势啊_广州fc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51,933贴子:
感觉直播,导播画面角度镜头不行,拍不出气势啊
有没有同感
首先 申明 这是转帖 我...
我差点尿了
老巫婆真销魂…
直播... 原创妹子加三...
是的,没杀气
估计BTV 都比CCAV会拍
第一个三兵仪仗队,本来应该最威武的,看直播效果看不出那个气势
同意,期待了好几天,看了很失望,经常弄一些毫无意义和美感的镜头
逆光还不会处理,p
一直切近景
毕竟用的海鸥牌的摄像机
镜头找的不好,其实走的很整齐,垃圾导播
贴吧夺宝,1元成就梦想
奥运开幕式,还是BBC的好!
估计有意的,不过分张扬吧
央视拍不出好视频的,。
导播完全没镜头美感 这画面切的太没水准了 角度都不会找
央视搞得好货从奥运后就不抱希望
本来这种大场面就是多用全景,上次阅兵和奥运一样,彻底无语
今年俄罗斯的阅兵好看点
这个确实有感觉,近景特写太tm少了,拍的没毛子的好
走的很整齐,但不想过分突出
CCAV没有下限
导播可以换人了
也是,缺少美感的一群垃圾导播
都是关系户估计,差评
我也这么觉得,感觉没有09年霸气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节目还有三分钟空余,多发挥点。”“今天时间紧,导语说快点,编后别讲了。”“下面准备互动/电话连线。””第二条调到最后,接下来上备播稿,分导前念几条观众短信。““今天的衣服发型都好看。”“扣子开了。”
“节目还有三分钟空余,多发挥点。”“今天时间紧,导语说快点,编后别讲了。”“下面准备互动/电话连线。””第二条调到最后,接下来上备播稿,分导前念几条观众短信。““今天的衣服发型都好看。”“扣子开了。”
谢邀,好久没答题,说点我知道的吧。有上专业课时老师八的卦,有我自己做的采访,有新闻报道,有李菊福视频,涵盖主持人各种大小失误,或许还会有失误分析。Maybe不定期更新……&br&&ol&&li&某市曾经的一位非常有名的领导,是超级无敌大戏迷,迷到什么程度呢?每年,他都会在自己家里举办堂会,邀请一些相当厉害的戏曲艺术家唱一出戏。他对这场堂会的重视度高到每年堂会的主持词,都是他亲自写的。&br&这场堂会,每年都是该市最有名的某男主持去主持的,那作为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个字都不能错也不敢错的。但是,人无完人,当你在报幕时就是脑子一片空白了,怎么办呢?&br&凉拌。&br&他就这样把一个戏曲艺术家名字前的一串称号给忘了,忘得一干二净。后来,这个主持人在这个戏曲家唱完后,致了一个简单的感谢,顺带把他的名号报全了。&br&你问我再后来?他没有被封杀,之后的堂会也依旧是他主持。&br&因为这个主持在这个城市真的是最大牌了,这就是一把手,哪怕你犯了大错,毕竟你的资历在那儿,别人多少会给你几分薄面,还能自保。&/li&&li&同样是该市,一次市级台的晚间新闻,有一条刚刚收到的相当重要的新闻,具体的情况我记不清了,但当时播读这条新闻的女主播并没有播报失误,似乎是幕后的声画统一出了问题,于是就变成了播出事故。&br&虽然这个事故和女主播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主持人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你可以一人独享一个团队创造的荣光,却也必须一个人背负团队他人造成的失误。由于这条新闻太过重大,在这样的新闻上出现了失误,当时台里让这个女主播休了三个月假,但日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主播台上。&/li&&li&对于主持人来说,心理素质真的是相当重要。有知友提到了罗京老师,其实接下来我要提到的和罗京老师的经历挺像的。这是我妈最喜欢的主持人的故事。&br&日,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上海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要在头条位置抢发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全文。临开播不到1分钟,印海蓉才拿到字迹不清的传真稿,热呼呼的一页只是其中一部分,剩下的还在传真途中,随着片头音乐响起,印海蓉没来得及预读一遍就开始播音……3000字,足足9分钟,印海蓉硬是把整篇稿子一气呵成播完,滴水不漏。&br&2007年10月初,《新闻报道》在直播「上海召开全市党员干部大会,坚决拥护中央决定」这条重要新闻时突遇设备故障,眼看要酿成事故。关键时刻,印海蓉再一次经受了考验,镇定自若、准确无误地在第一时间把这条5分钟的重要消息口播了出去,避免了一次重大播出事故。&br&&/li&&li&前段时间采访上海台的陈蓉,问起她早年主持《智力大冲浪》的时候最丢脸的一次经历。&br&那是98年虎年春节的特别节目,当时的嘉宾是上海申花队足球队的队员。1997年的申花队在中国足坛可谓所向披靡,在上海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由于导演组事先并不知道申花方面会安排哪几位球员前来参加节目,从不看足球的陈蓉除了对范志毅、谢晖两位球员有些了解之外,对其余的球员几乎一概不知,主持节目前的马虎就让她闹了个大笑话。&br&当节目开始后,陈蓉按部就班地介绍完范志毅、谢晖,走到申思和祁宏两个人面前便犯了难,因为她实在分不清这两人谁是申思,谁是祁宏。那时候的陈蓉既不具备丰富的主持经验,胆子又特别大,她就站在舞台中央拿着话筒直接问谁是申思,谁是祁宏。当时台下坐着的观众基本都是申花队的球迷,听见陈蓉这句话,现场一片哗然,台下有些球迷甚至当场喊起「祁宏,这个女人竟然不认识你!」&/li&&li&现在有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会站在大屏幕前手里拿着纸质稿,这种形式我们叫做「说新闻」,或许你很难相信,但是真有主持人忘了带稿子的。然后,没有然后了,尴尬的沉默。&br&&br&上视《午间新闻》发生播出事故(新闻综合)&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I1ODM1NzM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视《午间新闻》发生播出事故(新闻综合)&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I1ODM1NzMy.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FE6AAE0D8E003567CACE7A-7CC3-8EB6-9C7EAF1F443E&&&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上视《午间新闻》发生播出事故(新闻综合)&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DI1ODM1NzMy.html&/span&
&/a&&br&&/li&&li&&p&看过2007的央视春晚后,观众谈论最多的不是赵本山的小品,最津津乐道的却是众主持人在零点钟声敲响前的集体乱阵。背错对联、抢话、忘词现象层出不穷,「黑色三分钟」成为2007年春晚不可回避的话题。&/p&&br&&br&2007春晚央视春晚黑色三分钟&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g4NjYwODQ%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07春晚央视春晚黑色三分钟&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g4NjYwODQ%3D.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BC7DF-E5C7-8CD0-37E05AE&&&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2007春晚央视春晚黑色三分钟&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g4NjYwODQ=.html&/span&
&/a&&br&当年的总导演金越是这样解释的:「当时我们做了一个预案,他们(主持人)拿着预案上去了,但是心情还是比较紧张。现场电报电话来得特别多,我们就摘了一些上去了,但是没有算这些话能说多长时间,就说了一个对联,结果又说长了,最后时间没有控制好。这个地方有点乱,主持人心里可能有点慌,因为周边的环境都是乱。但是零点还是卡住了,就是在语言的衔接上、时间的控制上出了一些问题。」&br&就是说当时因为各种原因,与彩排时的时间没卡准,于是临时加了一个对联,结果从这个对联就开始出差错了,你知道一旦在这种场合出现失误,一定是有裙带效应的,李咏就没绷住,开始了《非常6+1》的主持风格,这时候朱军就想主导整个过程,现场自此乱成一锅粥。&br&事实上,几乎每年春晚的零点仪式都无法掐准钟点,而且随时会有突发事件,这时就由主持人们负责「救场」,视具体情况临场调整。因为朱军具有资深主持经历,从2007年开始,导演下了明确指令,舞台上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一切交给朱军。&br&&/li&&li&2009年的春晚,董卿也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她在报幕时,误将「马先生的儿子马东」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E5MzUzNzY%3D.html&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D365B2CEBDD7FA580-1797-02AF-A250419&&&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董卿首谈春晚口误&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zE5MzUzNzY=.html&/span&
&/a& 董卿是什么样的主持人?春晚17次彩排,每次都是脱稿,无论稿子怎么变,都全场背下来。&br&那究竟是为什么会让她出现这样低级的事故呢?在我们老师看来,她当时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br&在这个采访中我们得知,董卿下场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直到自己看手机,收到很多安慰的短信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试想,一台如此重要的晚会,正常的主持人会把手机开着,下台了还看看手机吗?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她一定是在等某一个人的电话或短信。&br&至于是谁,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那年春节前的新闻。&br&当然,不保证完全正确。&/li&&li&前段时间很火的央视主持人失误集锦大家应该大都看过。基本上收录了所有的超经典失误。&br&比如——&br&日,央视女主播文静在早间新闻栏目《朝闻天下》中,竟然在镜头前大打哈欠,显出一脸疲态。直到搭档赵普把串联词说完,她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立刻端正了坐姿。这一突发状况前后持续了近5秒之久。&br&日央视的《晚间新闻》中,当画面切到一条国际新闻后不久,就出现了主持人贺红梅低头补妆的画面,该画面在新闻中被播出了大概两秒钟。&br&日,央视体育频道播出的《天下足球》中,主持人段暄只穿一条短裤主持节目,画面被观众拍下来发到网上,引发网友热切关注。&br&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6点的《新闻直播间》节目发生技术失误,由于导播错误切换画面,致使主播李梓萌咳嗽、笑场的画面播出,让美女主播窘迫不已。&br&10月14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早间节目《朝闻天下》在报道近期淘宝商城遭卖家“围攻”新闻时,主播郑天亮将IT专业名词「B2C」读成不中不洋的「B二C」,引发网友围观。&br&8月22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焦点新闻播报》持续关注报道渤海海域溢油事件。当主持人说到「作业者应该承担溢油事故的法律责任。我们可以暂且抛开……」时,画面突然中断,插入图片广告,不到2秒钟后,画面切回演播室。主持人文静手持圆珠笔无奈的对镜头指点了两下,然后迅速调整情绪进入下一条新闻的播报。&br&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中,主播在播报完相关新闻后,导播疑似开小差没有及时切换画面,导致长达3秒的尴尬,画面中更是出现了女主播忍不住低头看稿偷笑的镜头。&br&&br&央视主播直播口误集锦令人喷饭&br&&a href=&///?target=http%3A///v_19rrgybxg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央视主播直播口误集锦令人喷饭&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class=&video-player-close& href=&#&&收起视频&/a&&br&但是,就如同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主持人播报失误有惩罚制度吗?&/a&这个问题中说到的,在这个失误集锦中,主要分为了两种失误,「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个「可预见性因素」并非真正可以预见,而是播音员自身避免语言失误的能力,也就是在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比如字音读错,读错字,忘词,磕巴等等这些。「不可预见性因素」往往是突发特殊事件,比如画面突然切换,主持人突然打喷嚏或者打嗝之类,这些状况是不受主持人所控制的,完全意想不到的。&/li&&/ol&事实上,我们有这么多的频道,每天那么多档电视节目,每天播送那么多条新闻,不看集锦的话,主播出错的频率可以说并不高。当然,准确、完整地播送新闻是主播们的最重要的责任,失误也确实是不应该出现的,但人非圣贤,还是希望广大的观众朋友们能够对可能是我的同行们的这些失误更加包容,我想,每个新闻主播也一定会更加严苛的要求自己,尽力避免这样的失误的。&br&&br&啊,最后我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我有没有过印象深刻的时刻。&br&除了车祸现场外还有一次,就是我在演播室状态很差,然后说了句「对不起」,就被老师大骂「滚出来」了,因为在演播室,「对不起」是犯错后最没有用的一句话。&br&&br&&br&以上。
谢邀,好久没答题,说点我知道的吧。有上专业课时老师八的卦,有我自己做的采访,有新闻报道,有李菊福视频,涵盖主持人各种大小失误,或许还会有失误分析。Maybe不定期更新……某市曾经的一位非常有名的领导,是超级无敌大戏迷,迷到什么程度呢?每年,他…
·&br&@吴婷 老师说的完全是事实。&br&&br&大概描述一下导播间的状态吧:&br&bong!一个家伙手里挥着盘磁带冲进导播间,&br&『这个是××××,今天这档必须发了,刚做好,体育一组之前赶紧发!』&br&这时正在播上一条新闻(还剩半分钟),下面就是体育一组,导播跟主持人说:&br&『下一条改成××××,2分半,是关于×××××的,稿子递过去了,这条播完再走体育一组』&br&主持人准备念导语之前,耳机里传来:&br&『主持人再多说一会儿!他刚才送进来一空盒儿,忘装带子了!』&br&……&br&&b&向那些能对着空白题词器说3分钟的播音员致以崇高的敬意!&/b&&br&·
·@吴婷 老师说的完全是事实。大概描述一下导播间的状态吧:bong!一个家伙手里挥着盘磁带冲进导播间,『这个是××××,今天这档必须发了,刚做好,体育一组之前赶紧发!』这时正在播上一条新闻(还剩半分钟),下面就是体育一组,导播跟主持人说:『下一…
谢邀。&br&&br&问题分两部分说。&br&&ul&&li&转播的视角其实非常多&br&&/li&&li&其他角度摄像的作用&br&&/li&&/ul&&br&&b&转播的视角&/b&&br&如果你细心留意,你会发现一场普通比赛可能用到的视角其实非常多。&br&&br&NBA 的场边摄像机位主要分布在我们能在比赛中看到的两边底线和中线附近,在转播中看不到的看台上也会架有摄像机,另外篮板后面也安装有摄像头。&br&&br&在比赛中常见的视角有以下几种:&br&&ul&&li&转播视角:比赛中最常见到的画面就是转播视角&/li&&li&底线视角:主要拍摄底线特写镜头,如罚球线上的球员、摔到底线的球员、退回替补席的球员、场边靠近底线端的观众&/li&&li&中线视角:拍摄中线范围内的镜头,如球员进球后特写、暂停后球员退回替补席、替补席特写、技术台解说嘉宾特写&/li&&li&篮板视角:拍摄篮筐附近的镜头,如扣篮、空中闪躲等&/li&&/ul&&br&&img src=&/40abed752d193e7c3913f0f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40abed752d193e7c3913f0f_r.jpg&&这张图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转播(broadcast)视角。这个视角是比赛直播时最主要的视角,一场比赛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的这个,当然也是观众看得最多的角度。&br&&br&&img src=&/f3a6bb54e66e0b5378b22cca435a759f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f3a6bb54e66e0b5378b22cca435a759f_r.jpg&&这张图的角度在比赛中也经常能看见,是从一端底线位置观看比赛。这个视角偶尔在直播中出现,一般是作为精彩回放出现。从画面略带俯视角度来看,摄像机位应该在靠近另一端底线的中高位置。&br&&br&以上两张图中的红色框内,就是我们在比赛中能看到的摄像人员和摄像头所在区域,还有一些独特视角在比赛中我们看不到摄像人员和机位的所在。这些人员和机位的视角,通常我们在任意一场比赛中都会看到。&br&&br&&img src=&/e8512d08dedead566a52f14d3d54300a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8512d08dedead566a52f14d3d54300a_r.jpg&&这个是高空俯视视角(在 NBA 2K 游戏中这个视角叫做 SkyBox)&br&&br&&img src=&/21babbbf339e5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21babbbf339e5_r.jpg&&这个是个人跟随视角,主要出现在裁判响哨比赛中断后镜头跟随判罚当事人或焦点球员。&br&&br&&img src=&/eddfc123a1a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ddfc123a1a_r.jpg&&这个是底线视角,就是坐在篮架旁边举着摄像机的那哥们儿拍到的画面。这个视角一般作为比赛回放出现,直播中这个角度用得较少。这个区域的摄像师和摄影师经常会作为球员们的肉垫。画面右边的那位便是摄像师们的标准工作状态。&br&&br&&img src=&/e4a4f0242e79aedf0d5ea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4a4f0242e79aedf0d5ea_r.jpg&&这个也是底线视角,是靠边一点的哥们儿拍到的。为增强比赛的娱乐性,转播中也会拍摄一些大牌观众或铁杆粉丝的镜头,一般进球或响哨后的比赛空隙会切到这个视角。&br&&br&&img src=&/e4abd9ee6aed632a9eaff37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4abd9ee6aed632a9eaff37_r.jpg&&这个视角类似于跟随视角,镜头应该位于正面看台的中间位置。作为比赛的一部分,双方教练的特写一般每场比赛都会有。(其实斯波教练也没有经常不洗头)&br&&br&&img src=&/2a8f3bd434a45b92c44c01bfb8683432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2a8f3bd434a45b92c44c01bfb8683432_r.jpg&&这个视角属于常见的球员进球后的特写,一般由上图的机位拍摄,这个画面是坐在中线一端的那哥们儿拍的。&br&&br&&img src=&/710dafdb97ac489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710dafdb97ac489_r.jpg&&这个便是蹲坐在中线位置的哥们儿拍摄的画面,通常一到暂停球员回到座位席时这哥们儿便站起来近距离拍摄球员回到替补席的画面。&br&&br&&img src=&/9c91c7c50b922b7fb2f846b3bf9e51f9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9c91c7c50b922b7fb2f846b3bf9e51f9_r.jpg&&&img src=&/dbf85d3955fb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bf85d3955fb_r.jpg&&&br&这个是从转播视角切到底线视角的标准过程。詹姆斯摔倒后,底线的两位摄像师立马把镜头对准到底的詹姆斯,下一秒镜头便切换到底线视角。两位摄像师中间的,便是摄影师。&br&&br&以上就是一场比赛中不到一节时间内出现的各种视角,基本上场边的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都会出现在比赛转播中出现。总之,比赛转播中出现的视角其实非常丰富。&br&&br&&b&其他镜头的作用&/b&&br&除了短暂的出现在比赛直播中,其他镜头拍摄的用处也非常丰富。&br&&br&以上在比赛中出现的视角根据用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比赛直播、精彩集锦和各种纪录片。这三种视角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拍摄方式:&br&&ul&&li&比赛直播:主要是转播视角,用于整体场面拍摄,镜头会集中在两个半场,让观众了解场上发生什么&br&&/li&&li&精彩集锦:主要是非转播视角的镜头,特点是镜头跟球走,各角度了解某个精彩进球的各种细节&/li&&li&纪录片:主要是非转播视角的镜头,特点镜头是跟人走,详细记录某个球员在场上的各种细节&/li&&/ul&&br&比赛直播如前所述,精彩集锦即在赛后能看到的各种剪切出来的精彩回放。剩下一些如当事人说、赛场实录、球员细节等,可能带有球队立场的内容,出现在直播中会略显突兀的,就会出现在各种纪录片中。如当年的《Michael Jordan to the Max》,近年的《More Than a Game》。君不见,当年大 OJ 就带着个人纪录片摄制组去大学报到。&br&&br&本文中出现的图片均来自 14 年 1 月 10 日迈阿密热火对阵布鲁克林篮网对的比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场比赛球员的球衣背后印的是绰号,因此特写镜头较普通比赛略多一些。
谢邀。问题分两部分说。转播的视角其实非常多其他角度摄像的作用转播的视角如果你细心留意,你会发现一场普通比赛可能用到的视角其实非常多。NBA 的场边摄像机位主要分布在我们能在比赛中看到的两边底线和中线附近,在转播中看不到的看台上也会架有摄像机,…
的确是。&br&我曾经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听节目,我可以证实,这个现象在各种节目、尤其是传统电台的直播节目中普遍、长期存在。&br&所谓“把音量控制在同一个高度”看起来不难,但并不容易。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仅需要“把音量控制在同一个高度”。我估计题主说的“高度”指的是振幅大小,就是把声音拖进软件后,眼睛看得到的波形振幅的客观图形。&br&&br&&img src=&/73b907cd7ddbc454ac3846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73b907cd7ddbc454ac3846a_r.jpg&&&i&这是 &a href=&/people/fbbdebd53e0& class=&internal&&ople/fbbdebd53e0&/a& 老师的声音。 &/i&&br&&br&要衡量人耳在主观上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必须使用一个综合性的度量标准——响度。&br&振幅一样大,不代表听起来一样大,响度一致,才差不多。&br&&br&&blockquote&响度是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响度的大小取决于音强、音高、音色、音长等条件。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元音听起来比辅音响。元音中,开口度大的低元音听起来比开口度小的高元音响;辅音中,浊音比清音响,送气音比不送气音响。&/blockquote&&br&我们听到的电台直播节目,一般由如下内容组成:主持人的语言、背景音乐、广告片、宣传片,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往往还有歌曲、听众热线、记者连线、录音报道和购买的交流节目等。&br&&br&这些内容,是由多个部门/人生产采集的,因为设备、能力、观念和目的不同,出来的响度完全不一样。&br&比如,主持人的语言,主持人自己会盯着一个叫电平表的东西,用推子把自己的音量控制在合适位置。&br&&br&&img src=&/6b55b252c89d43659ad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b55b252c89d43659ad6_r.jpg&&&i&这是一个演出用的现场控台,你可以看见在推子旁边都有电平表,而传统电台一般只有一两个单独的电平表。&/i&&br&&br&背景音乐,尤其有些比较动感的节目,有的主持人习惯猛烈的推拉推子,自己听着比较带感,但从收音机里听着,可能会造成坐过山车的感觉,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br&&br&广告片,广告音频一般由广告部门的人来制作或由客户提供,这个部分往往是最最被过度处理的,为了追求“高端”、“大气”、“洋气”等感觉,大家会往上堆很多效果,结果就是“看起来还好,听起来很吵”。&br&&br&宣传片,这一般是宣传策划部门的人制作,或者就是主持人自己做的,反正也很吵,但吵得跟广告片又不太一样。&br&&br&电话连线,这也是个吵闹大户,在电话音频当中,高、低频都是被切掉的,只留下并强化了人耳最敏感的中频,而且电话声音经常不清楚以及环境嘈杂,如果主持人再把这个部分推到正常人声的电平大小……这就相当于两个拳手号称要公平竞技,规则是双方都用100%的力量,但一个是重量级(86公斤级以上),一个是迷你轻量级(48公斤级),用吵已经不能形容了,是炸。&br&&br&歌曲,这是成熟的商业作品,发行前都经过了专业的精细设置,但是由于风格不同,抒情小调和电音舞曲,听起来的音量是完全不一样大的。&br&&br&炒菜时我们会丁炒丁,片炒片,不一样大却一起炒,就容易夹生+烧糊。这样一解释你就明白,这些声音素材也相当于酸甜不同方圆各异的一堆食材,要放在一起烧。&br&&br&那么,主持人就不能现场协调好吗?&br&能,但对主持人来说,“控制响度”这件事的优先级其实很靠后。&br&为什么呢?我想先介绍一下直播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状态。&br&&br&&img src=&/65f1bdb1eb26d13f379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5f1bdb1eb26d13f379f_r.jpg&&&i&这是电台直播室,还有很多机柜和仪表没拍进来。&/i&&br&&br&在直播中,主持人的眼、耳、口、手是分开用的。&br&&br&眼:直播时主持人的眼睛至少要看三个灯(热线灯、导播灯、延时器)、三个表(时间表、相位表、电平表)、四台电脑(工作站1、工作站2、外网1、外网2),控制六个推子(工作站1、工作站2、话筒1、嘉宾1-2、热线1-2、预听1),有些比如报时、转播信号或更复杂的一些情况我就没列进去,欢迎同行补充。&br&&br&耳:直播主持人的耳朵往往要同时听几种声音,自己的声音、播放的电脑声音、控制的外来声音,然后——值班编辑们的声音,当编辑们打开对讲直接冲你说话的时候,情况肯定很紧急,这些话是必须要听清楚的。&br&&br&口:是的,前面那些,比起“说”来讲,还是辅助性的——还要做节目。说话这个部分才是工作主体,要用到最多应变能力的。&br&&br&眼睛看着A,耳朵听着B,手上控制C,嘴里说的是D。主持人的大脑已经没有多少精力顾得上响度这个元素了。&br&&br&还好,这些情况并非一直同时存在。而且,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声音出去之前,会经过技术部门设置的统一压缩,题主听到的声音,可以叫“不完美”,如果未经压缩,那就叫“不能听”。&br&&br&所以怎么办呢?这毕竟仍然是个问题。&br&&br&对我们传统电台的从业者来说,可以考虑建立产品意识,对问题进行分拆,逐个认识、分析,并在每个环节尝试建立详细的质量标准和流程建议。具体就不多说了,列一下大致方法:&br&&br&1、初步学习“振幅”、“响度”和“声压”等概念。&br&2、针对每个产品元素,制定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参数范围,考虑不同收听环境对听觉的影响,形成可操作的详细方案。&br&3、把方案执行情况列入到影响绩效考核的奖金系数当中,按规矩听、评、打分、修正。看起来有点慢,但我试过,三个月见效。&br&4、以上都不是最难的,最难也最基础的,是自上而下重视到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国营单位操作此条的难度,就不多说了。&br&&br&对现在很多在网上制播节目的同行来说,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录播给了我们后期的空间,竞争和可期许的收益也给了制作方制作精良节目的动力。&br&&br&当然,录播有也录播的麻烦,不切题,就不说了。
的确是。我曾经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听节目,我可以证实,这个现象在各种节目、尤其是传统电台的直播节目中普遍、长期存在。所谓“把音量控制在同一个高度”看起来不难,但并不容易。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仅需要“把音量控制在同一个高度”。我估计题主说的“…
所有的直播节目主持人,都做过一个类似的梦:自己正在直播间里播音,突然由于设备故障,发生空播了。&br&什么是“空播”呢?就是广播没有声音、电视没有图像,电视台我不了解,但广播电台6秒就算空播了,属于最严重的播出事故。有人说才6秒不长啊?那得看跟什么比,你试着开车时把车载收音机音量调到静音6秒,那个心理感觉……漫长得像是经过了一个世纪。&br&所以我们电台的技术部门有一个保障措施,一般4秒没有声音,播出系统就会开启报警功能,会有一个尖利的报警声响彻整个直播间。&br&为什么直播节目主持人这么爱做“空播”的梦?众所周知直播节目主持人压力大、精神紧张,但这种压力最集中、最突出的还不是来源于“说错话”,而是来源于“空播”。白天工作中的终极恐惧,最终都投射在了夜间的梦境中。&br&为了避免空播,有经验的主持人往往喜欢在节目里使用垫乐,这样万一直播时自己的词儿没跟上,最起码音乐还在那响着,就不算空播。说得简单粗暴难听点,如果真的播出系统全部故障了,你对着话筒“啊啊”两声、甚至打两个喷嚏,都比啥声没有强。对,没有美感,没有深度,甚至毫无意义,但从技术参数的角度来说,这事儿真应了“聊胜于无”那个词。&br&第二怕的是,是发生政治错误。2009年那会儿,北京电视台发生过一起比较严重的事故,画面里出现的人物是胡core,画外音解说的是蔡赴朝,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年头久了记不太清,也可能是画面出现的是蔡,解说是胡,总之就是搞混了),结果立马北京电视台台长还是总编撤职,好多人为此写检讨。一些敏感时期,涉及热线类的节目都要把热线停掉——谁知道接入的那个人会不会突然说出什么不恰当的东西啊。虽然有延时器(延时器的功能和用法可以自行在网上搜搜,要简单说也行,但仔细研究起来很复杂),但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br&至于口误、读错音什么的就太正常了。我们台一楼电梯处有个小黑板,记录着上个月每个主持人读错的字音(本人的人生第一次上榜就发生在这个月,“尽管”的“尽”应该是三声,读成了四声)。其实这个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丢人,吸取别人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也挺好的。&br&有些口误容易变为段子小范围或大范围流传。本台有位主持人姐姐,人非常nice,也很可爱。有一次请一位心血管专家上节目,直播全程将“心脏起搏器”说成“心脏勃起器”,自己还浑然不觉。这个段子一下流传了好多年。&br&疯狂粉丝、灵异事件什么的,有人感兴趣吗?有的话回头详细讲讲。
所有的直播节目主持人,都做过一个类似的梦:自己正在直播间里播音,突然由于设备故障,发生空播了。什么是“空播”呢?就是广播没有声音、电视没有图像,电视台我不了解,但广播电台6秒就算空播了,属于最严重的播出事故。有人说才6秒不长啊?那得看跟什么…
电视台的导播,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新闻导播、一种是综艺节目导播、一种是赛事或演出导播。&br&
导播是在导控室里的灵魂,他的指令通过通话系统,传递到主持人、摄像、灯光、音响、技术、现场导演的耳机里,是一场直播或录像中最重要的角色。&br&
新闻导播可操作的摄像机位有限,而且新闻直播节目的流程和板块设计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摄像机机位调度比较程式化,而且不可能经常变动。但是新闻导播最重要的责任是确保直播的安全。因为直播时,可能发生各种不可估计的紧急状况、比如主持人提词器故障、话筒故障、主持人背后的大屏幕故障,或者协作的放像员放错新闻、音响师推错推子。新闻导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别出故障的发生部位,并尽可能地启动紧急预案来减少故障带来的直播影响。比如直播中画面出现3秒以上的黑屏、或者声音发生5秒以上的无声,就要算出现事故,这算技术操作差错。技术差错事后的责任追究和处罚非常严厉,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部门、频道的奖金。&br&
还有一种是时刻监看画面和声音,特别是在卫星连线接入有群众参与的镜头时,要时刻注意画面中不能出现不适合呈现的人、标志、内容等,声音不能有不合适的语言,这是指舆论导向性的差错。比如字幕员上错字幕、拍摄到的画面中有不合适的标语、旗帜,或者群众采访内容不合适,都要尽可能快地切走。否则也会因为出现这些不适合的内容而受到处罚,而且舆论导向性的差错比技术差错更为严重。&br&
为了避免这些差错出现在观众面前,一些重要的直播都会延时一定的时间,比如10秒、30秒甚至1分钟,导播和当班责任编辑会一起监看实时信号,当发生状况时,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紧急处理。&br&
当遇到紧急状况时,比如黑屏、无声或看到不合适的标语时,人是需要一定时间反应的。等确认了状况,判断处理方式,到进行处理,可能5、6秒都已经过去了。我的经验时,遇到紧急状况,当时判断可能是2、3秒,事后查看录像带实际可能是6、7秒都有可能。所以,为了能尽快地进行紧急状况处理,各个电视台对各种直播,都有紧急预案,详细描述了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处理方法。当然,有预案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是会经常进行演练。主持演练的领导会串通技术员,保密地设计若干个紧急状况,在出其不意的时候令状况发生,让导播和相关工作岗位人员来进行处理,并在演练后查看录像带,看是否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预案设定的操作。而且导播还要经常了解时事动态,避免发生舆论导向上的差错。&br&
新闻直播的设备都是双备份的,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小,舆论导向上的差错也会在各级领导审核中减少到最低。但是总有意外发生。一个优秀的新闻导播,当遇到意外时,能瞬时处理避免差错播出的,事后都能“加官进爵”,但是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是没有前途和出路了。&br&
鉴于新闻导播的工作紧张程度,一般一天最多做两档新闻直播(看频道的新闻播出量)。当然,更好的新闻导播,也会擅长做谈话类节目的导播。谈话类节目,机位相对固定,只要能掌握切换节奏,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br&
第二种是综艺节目导播。综艺节目导播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在录像前,要参加导演的各种录前会,了解录制的内容、人物特点、板块衔接等各个细节。在布景图出来后要根据整个景的情况和节目内容,设计摄像机的机位安排、镜头安排。当景搭好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对摄像机和镜头等设备性能要很了解,以便合理地安排和调度。因为多一个机位节目组就要多出一笔钱(摄像机、摄像师),少一个机位,可能镜头的表现就受到影响。要在预算和录制效果中求得平衡点。即便预算充足,太多的机位也未必是好的设计,因为导播未必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并控制到每一个机位。&br&
在彩排时,导播必须参与。了解每一个节目的特点,以及导演的特别要求。而且要对音乐、舞蹈等有深入的了解。看了彩排,导播就在心中有一定的镜头设计了,并在之后的带机彩排时,把自己的设计付诸实践,并做调整。每个节目在彩排前,导播要告诉每个摄像他们各自的要求,哪里会有特殊需要要哪个机位去抓拍,并在彩排进行时提示。有的导播在操作时,对摄像非常凶,几号机赶快给什么什么镜头;有的导播在操作时,很和蔼。这是个人风格的差异,但一般来说,事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彩排的次数越多,实际录制时就越轻松。&br&
日本的大型直播晚会,彩排的次数非常多,导播会把每个节目哪个机位拍什么都非常详细地记录在纸上,直播时,摄像只要根据手中的拍摄要求台本来进行拍摄,导播就根据之前定下的台本来切,思路非常清晰。我拿到过NHK红白歌会的导播台本,足足有一本200页的书这么厚,对每一个节目,过场都有清晰地拍摄要求。镜头的切换精确到了歌词。一首歌的歌词在最上方,中间是对应哪一句歌词对应哪一个机位,什么景别,最下面是需要的机位图。一首歌4、5页纸,整场4个多小时的直播,当然要像一本书那么厚了。&br&
欧美的导播对细节要求很高,看艾美奖、奥斯卡奖或者年末的各种颁奖典礼,镜头中根本看不到摄像机,而且镜头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景别、灯光都很到位。因为在彩排时,导播除了设计镜头衔接,还很讲究避免穿帮镜头,当用某个机位拍摄时,镜头中可能出现的摄像机、摄像师都要避让。而且灯光也要随着镜头的转换来调整。我去洛杉矶看过《美国偶像》的直播,并在直播后和导播、音响讨论过很久。他们有各种设计来确保镜头中是非常干净、唯美的。他们也有拍摄台本,但没有日本的那么复杂和详细。摄像会在拍摄完一个节目后,看一下台本,了解下一个节目的要求,再进行拍摄。导控室里,有一个导播助理,根据台本操作导控台切换镜头,导播本人则根据台本调度摄像。国内一般就导播自己调度自己切,这只是岗位分配的差异。韩国的导播就没有日本、欧美的导播这么追求细节,相对粗糙一些。&br&
综艺节目的导播也要对直播安全负责,所以他们也会有各种预案并清楚遇到意外状况的处理方法,在直播前,一般都会简单演练一遍,让各个岗位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整个节目流程都在直播前彩排过,大家都清楚流程和内容,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一旦有任何问题,肯定是切主持人最保险,所以,主持人是随时待命的。&br&
有很多录播的大型综艺节目,在录像时会把每一个机位都录下来,通过后期剪辑师的剪辑来呈现录像现场。这种节目录像,导播相对轻松一点点。他还是要设计每一个机位,并在录像时调度摄像,并会切一个参考版本。但实际上导播切的参考版本,后期剪辑师是不会看的,剪辑师会根据他的艺术审美来组织镜头的衔接。因为每个机位都录下来,剪辑师会挑最合适的镜头,所以导播不必担心错过合适的镜头。但导播必须和后期剪辑师有充分的沟通,导播要了解剪辑师的剪辑风格和对节目的看法,否则剪辑师会抱怨他想要的镜头都没拍到。&br&
不管怎样,对综艺节目的导播素质是要求最高的,要深入了解镜头的衔接、要对各个艺术表演的形式有相当的了解,要深入导演组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要有相当的领导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在录像前做足功课。摄像们会对导播有中肯的评价。录像时对摄像不提要求,或调控时指令不清、要求不明的,摄像们的评价是导播思路不清。能对摄像提出明确要求、发出清晰的指令的,这样的导播才会受到摄像的认可,并且能更顺畅地调度摄像。所以,在导控台上大喊大叫的,未必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导播,很有可能是一个前期准备不足、缺乏领导力的导播的体现。&br&
第三种是专业赛事或表演导播。这些导播拍摄的内容非常专业,比如足球赛、网球赛、跳水、或者戏曲表演、交响乐演出等。这些导播对摄像的调控,没有综艺节目这么复杂,机位的设计也相当程式化,但他们清楚拍摄内容的特点。比如足球赛、跳水等,什么时候切什么机位,哪个机位要拍到什么画面,摄像和导播都相当清楚。而戏曲、交响乐的导播,也清楚哪个时刻要拍演员的什么,或者看着总谱直到什么时候要拍什么乐器。&br&
切这样的节目,镜头衔接相对程式化一点,导播除了掌握流畅的切换节奏外,专业知识的掌握必须非常娴熟。&br&
导播的岗位是非常特殊的,特别是直播节目的导播,涉及播出安全,一般不会给到电视台意外的人员来操作。导播的能力提升,必须通过一场场的录像——回看检讨问题这样的循环来实现。民营的公司,导播未必有这么多实践的机会,而且直播的锻炼也只有电视台有。所以想成为优秀的导播,目前来说,只有在电视台中从业,才有可能实现。&br&
当然,想要成为优秀的导播,除了不断地实践,带着思考去看国外的直播,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学会如何设计机位,在什么时刻需要怎样的镜头,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魔鬼就在细节中,这是优秀与普通的分界线,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导播,也适用与一切职业。
电视台的导播,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新闻导播、一种是综艺节目导播、一种是赛事或演出导播。 导播是在导控室里的灵魂,他的指令通过通话系统,传递到主持人、摄像、灯光、音响、技术、现场导演的耳机里,是一场直播或录像中最重要的角色。 新闻导播可操作的…
今天刚看到的,是说吴宗宪&br&有个路人看见吴宗宪很狂热抱着他说:“你一定是电视明星对不对?”&br&旁人觉得这个路人表现得有点太激动而且有点失礼,并且一般明星可能会不开心地推开这个过于激动的粉丝&br&但是吴宗宪反而很开心地回抱这个路人:“嘿嘿嘿!那你一定是电视观众对不对?”(想想吴宗宪的嗓音说这句话)&br&
机智地化解尴尬,我由心底里觉得他是很厉害的一个主持人。
今天刚看到的,是说吴宗宪有个路人看见吴宗宪很狂热抱着他说:“你一定是电视明星对不对?”旁人觉得这个路人表现得有点太激动而且有点失礼,并且一般明星可能会不开心地推开这个过于激动的粉丝但是吴宗宪反而很开心地回抱这个路人:“嘿嘿嘿!那你一定是电…
&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央视导播谈阅兵式:吐槽自己我比你们更狠更专业,但我们可能是央视最后的导播人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更新,原文地址失效,重新补图。&br&&br&&p&每当有大事需直播发生时,就最能体现一家电视台的人才深度。&/p&&br&&p&比如说08年奥运会,NBC就把央视秒成了渣。比如说8月份的 天津事件,就把天津台的媒体环境暴露了出来。比如说每年的好声音总决赛,也暴露出了灿星的短板。&/p&&br&&p&而今天暴露的最明显的,就是央视直播的导播。尤其是对于没有看到女兵真容的军迷们来说,你让我们怎么舔屏!&/p&&br&&p&还有对比84年那次阅兵,邓公每次说完“同志们辛苦了”,镜头特写会立刻对准排头的方阵士兵脸部,体现对士兵极大敬意。这次官媒的特写几乎全程对准习,给到的士兵特写镜头只有五次。&/p&&br&&p&那么啥是导播?他们是整场直播的核心。所有观众能看到的画面,都由他们指挥“摄像师”进行拍摄,并进行现场切换。下面这位在导播TFboys的表演时,非常魔性)&/p&&br&&p&下面,娱乐资本论也通过采访了几位央视的导播,从专业的角度,解析了今天的三大槽点!&/p&&br&&p&似乎从08年奥运会开始,再到09年的阅兵,再到今年的阅兵,央视的导播就一直没逃过中国老百姓的口诛笔伐。不过,虽然槽点很大,但也有老央视导播莫不黯然神伤的表示:“这些可能是央视最后的导播人才。”&/p&&br&&p&确实,连郎永淳这种门脸上的老央视人都已经离开央视,那些曾经经历过08奥运、09国庆的老导演,其实已经走了不少。而这些人即使再被吐槽,也是全中国最后的导播人才。如果连央视导播流失都这么严重,整个中国的导播环境,又能好到哪去呢?&/p&&br&&p&槽点①:经常切飞,女兵都不给特写!&/p&&br&&p&在导播届,有个术语叫切飞了,啥意思?就是导播切过来一个机位,但发现镜头没有拍到主体,只好马上切走了。&/p&&br&&p&哪里有?当大大开着红旗车从天安门城楼里出来,和阅兵总指挥交接时,那个阅兵总指挥就切飞了。&/p&&br&&img src=&/eccf015baf4_b.png& data-rawwidth=&1474&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4& data-original=&/eccf015baf4_r.png&&&br&&p&90多个机位拍成这个熊样,女兵不给特写镜头。最重要的是,别的方队经过时,挥手致意的DD的镜头不是特别多;一到女兵方阵时,就猛给DD微笑着的镜头(细思恐极)。&/p&&br&&p&你看刘猛导演就在猛地吐槽:&/p&&img src=&/aefbcea4fba8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efbcea4fba82_r.jpg&&&p&&br&分镜头脚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br&&/p&&br&&p&说白了,就是建造蓝图。&/p&&img src=&/429f841ee3dfc8a9b56f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429f841ee3dfc8a9b56f_r.jpg&&&br&&p&据某央视前导播介绍,理论上来讲,前期预演当中应该经过详细的推敲,现场直播的切换,应该严丝合缝的来切换,“对于导播来讲,所有的进场部队、检阅的官兵们,因为他们是0误差,所以导播应该能做到详细的分镜头的工作。”&/p&&br&&p&再在设定好一些套用镜头组,比如说“先是一个少将喊号的中景,然后右侧前方机位的固定镜头,再是全景的摇,”类似这种镜头组,就能保证摄像不是乱找镜头,而是等着导播的呼唤。&/p&&img src=&/2583cae31f64be1d3a9eeb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1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br&&p&&br&据另一个央视导播介绍,“国外切换的话,相对是比较确定的,包括综艺节目都有分镜头脚本,哪一个镜头是一定要切到你的,这个时候摄像师一定不能动,不然就切飞了。”&br&&/p&&br&&p&槽点②:碎镜头太多,只记得炫耀gopro和“天鹰”!&/p&&br&&p&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央视派出了90多个机位,除了传统的机位和gopro,还有两台二维索道摄像机。&/p&&br&&p&第一台:横跨长安街,用于正面拍摄阅兵方阵。这台设备名为“天鹰”,它的亮点在于,是中央电视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也是首次在重大活动中亮相。&/p&&img src=&/ede4afa6cd2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de4afa6cd27_r.jpg&&&br&&p&&br&第二台:“飞猫”,位于长安街沿线,获得500多米的移动范围。用于拍摄领袖坐车阅兵瞬间和侧面拍摄阅兵方阵。&br&&/p&&img src=&/aff75d0dbfef13d9aab99a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ff75d0dbfef13d9aab99ac_r.jpg&&&br&&p&&br&还有航拍陀螺仪,6轴陀螺仪稳定摄影平台具有零震感的稳定性,一大特点是可俯视拍摄—当运动物体逆向行驶或者需要倒置拍摄时,省掉了直升机转向掉头或者跟丢的麻烦。&br&&/p&&br&&p&但好像整个过程,一直在炫耀这些牛逼的机器和tank底部、飞行员舱等gopro小机位,忘了为什么镜头在这个位置是否恰当。&/p&&br&&p&比如说像斐济这样的小方阵出场,竟然动用了“天鹰”,那个角度真心很伤人啊,前后对比那么大,感觉到了啥叫小国寡民。&/p&&img src=&/fdcaccf3fd3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dcaccf3fd3e_r.jpg&&&br&&p&&br&还有国外阅兵方队,全是全景……尼玛啊,他们走路本来就难看,看的小娱我一直笑……&br&&/p&&br&&p&还有时不时插入一点群众镜头,这个色彩处理上,我也蛮想吐槽的。&/p&&img src=&/e05e41e9db572450cecae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05e41e9db572450cecae7_r.jpg&&&br&&p&下面是全景的飞行编队,大全景...确定不是沙尘暴来了吗...说好的帅帅的飞机呢!!!&/p&&img src=&/f42ca3ade6c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42ca3ade6ce_r.jpg&&&br&&p&&br&横扫各国领导人的镜头,机位明显设置有问题,显示半张脸和无脸,虽然没必要过度解读,但起码画面不好看啊。&br&&/p&&img src=&/7d5280b57badf63ca2e6d6ee0bfe633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d5280b57badf63ca2e6d6ee0bfe6338_r.jpg&&&br&&br&&p&槽点③:手抖的厉害!你是有多怕!&/p&&br&&p&对于导播团队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手抖了。&/p&&br&&p&比如说,大大上车的环节,机位明显晃动,导播没注意就切过去了。&/p&&img src=&/fe27acf651dc6fd17e51a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1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br&&p&&br&国旗升完,这个镜头连拉加抖,抖的我的心都慌了,偷偷哭了5分钟。&br&&/p&&br&&img src=&/686ffbf57ec5_b.jp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686ffbf57ec5_r.jpg&&&br&&p&这么么重要的场合,你看看摄像大哥在手抖,抖得看台上的朋友都手抖了。&br&&/p&&br&&p&据说,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心理性手抖。心理性手抖,有点象预期焦虑症。这种问题常常制造了一个使病人感觉到恐惧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担心在做一件事时有别人在场时手会发抖,结果别人来到你面前时,你的手真的在抖动了。&/p&&img src=&/70c8efce6c09a45f2348eb3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70c8efce6c09a45f2348eb3_r.jpg&&&br&&p&再说说声音,阅兵式的声音直播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人力物力无所不尽其能。但是效果很不理想,语言,士兵喊声,脚步声,发动机等声音的清晰度很好,但是缺乏群感,完全没有表现出气势。话筒的摆放存在极大的问题,话筒的选择存在极大的问题。&/p&&p&&img src=&/c5d4c4ed0afcd4e4f84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5d4c4ed0afcd4e4f84c_r.jpg&&&br&还有网友表示:不知道有木有注意到护旗手走向旗杆时满地乱糟糟的话筒线?派话筒员跟随可以,可为什么不可以用个无线手雷接吊杆话筒呢?虽然据说森海是主赞助,但森海的无线手雷不给力你们都不能为大局着想借用下人家莱克或者ZAXCOM的么?!人家央视的摄影组技术已经被吐槽死了,音频组还尽给人家添乱!&br&&/p&&img src=&/9c7addcc28f9bdd2e89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c7addcc28f9bdd2e898_r.jpg&&&br&&p&客观原因:今年由新闻频道主控,没有央视三套厉害!&/p&&br&&p&其实说了这么多槽点,但大家都知道,中国最好的直播技术,就是三大台的人员:央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p&&br&&p&其中湖南卫视是长期做直播节目练习出来的,北京卫视是长期在北京接私活培训出来的……至于央视,则是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培训系统+最好的锻炼机会,因此央视的团队也一直是国内最顶级的导播团队。&/p&&br&&p&那为什么这一次被吐槽呢?&/p&&br&&p&据悉,有三个原因:&/p&&br&&p&1.只有一次彩排+0延时&/p&&br&&p&大家都知道阅兵礼,完完整整的彩排只有一次,导播的压力非常大,而且今天这个直播是没有延时的直播(一般春晚啥的都有30秒延时)。。。虽然看上去30秒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但对于导播来讲心理压力小很多,所以切镜头时会紧张是正常的。&/p&&br&&p&2.机位太多&/p&&br&&p&今年用了90多台机位,听起来很棒,其实在操作上来讲增加了很多风险,“我们平常都是一级切换,我一个人搞定全部。现在就必须用到多级切换。上面有总的导播来控制,小导播则负责小模块,总导播总控切出。”&/p&&br&&p&一般分级切换的情况,不是特别好掌控,需要上面的导播思路要非常清楚,而且要善于和下面的导播沟通,两者的节奏、气口、审美都要一致,才不至于互相打架。&/p&&br&&p&3.换了团队&/p&&br&&p&因为长期做晚会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央视最厉害的大型直播团队,是三套的大型活动中心。但今年这一次阅兵礼,却改由新闻中心主控的(央三辅助),和三套相比,对镜头的组接的能力应该是不如的。&/p&&br&&p&当然,可能普通的小型现场新闻直播,确实是新闻中心厉害,但这可是90多个机位,几十种摄影器材,堪比一场需要营造恢弘、大气、敞亮的真人秀节目啊。&/p&&img src=&/4c78a2cb23d68a48031b_b.jpg& data-rawwidth=&274& data-rawheight=&1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4&&&br&&br&&p&话说回来,现在中国的整体新闻环境,只可能是央视这样的大平台才能够养得起这样的一只新闻团队:让几百人,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动用一切配合力量,就准备一场浩大的直播。&/p&&br&&p&如果在地面卫视,只可能买一本节目圣经和下载一些节目,然后让几个导播照猫画虎的背下来,这是快速而廉价的学习方式,但永远也做不了大型新闻直播。&/p&&br&&p&可惜,现在不少央视老导播,也走的走,躲的躲,外面接活的接活。&/p&&br&&p&采访完之后,有一个导播语重心长的告诉娱乐资本论:“他们今天是有些纰漏,但有可能几年后,中国大型新闻活动的导播,都会绝种了。”&/p&&br&&p&娱乐资本论(微信公号:搜索娱乐资本论或 yulezibenlun)是国内唯一一个由财经记者和文娱记者共同运营的微信公号。小娱的私人微信:kefu_ylzbl。&/p&
更新,原文地址失效,重新补图。每当有大事需直播发生时,就最能体现一家电视台的人才深度。比如说08年奥运会,NBC就把央视秒成了渣。比如说8月份的 天津事件,就把天津台的…
不邀自来,忍不住吐槽,想看的看不着,不想看的死命放,角度被搞得要死要死的&br&总体感觉就是,这尼玛谁家的熊孩子在破坏摄像机,能不能别乱动??&br&不多说了,随便贴两个其他媒体发的,供对比,高下立现。&br&附上链接,感兴趣的自己看看,这还是照片,同样地角度拍出来视频,大概会把CCAV秒成渣渣吧&br&&a href=&///?target=http%3A//slide.mil..cn/l/slide_8_.html%23p%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大西洋月刊9.3阅兵照:角度好细节足镜头带感&i class=&icon-external&&&/i&&/a&,图片截自新浪,随便贴贴别找我麻烦,哈哈。&br&对比之后觉得,将士们几个月的辛劳,都被导播扔下水道去了。&br&有时候,这个国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与固执,让人觉得绝望。&br&&img src=&/ac4a5eeef1dfdce2a3a43af24f82eb8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ac4a5eeef1dfdce2a3a43af24f82eb82_r.jpg&&&img src=&/0fcccbe1bb8a52a39e83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0fcccbe1bb8a52a39e83_r.jpg&&
不邀自来,忍不住吐槽,想看的看不着,不想看的死命放,角度被搞得要死要死的总体感觉就是,这尼玛谁家的熊孩子在破坏摄像机,能不能别乱动??不多说了,随便贴两个其他媒体发的,供对比,高下立现。附上链接,感兴趣的自己看看,这还是照片,同样地角度拍…
&p&老夫在某落后省份地方台干摄像这行有点年头了,基本属于一事无成,但是看到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忿然回答一下。以老夫个人理解,晚会导播就是现场剪辑。按照导演的意图、晚会的主题、单个节目的具体内容,有设计的指挥摄像拍摄特定的画面。具体工作包括设置机位、定光圈、与灯光舞美协商,定色调、与现场导演协商调整演员走位等等。可以说导播在整台晚会中,算是一线工种与导演和上层领导之间的一个沟通枢纽,和视觉效果的总指挥。相当于施工队跟现场的工程师。属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种。&/p&&p&导播的身份在讯道类的岗位中,算是显赫了。称职的导播在晚会之前的策划阶段可能就已经介入了。即便是参与的比较晚,也要在彩排之前拿到舞美设计图和节目单以及尽可能多的节目小样或者音乐,在脑海中对整台晚会有一个大概的视觉轮廓。&/p&&p&在彩排期间,尽可能的进行净录,就是不带观众的录制。这时可以对机位、灯光、特效、画面等等进行调整。各个工种也是在这个阶段熟悉节目和各自的工作节奏。而且,这时录制的素材,也有可能用在最终的播出版本中。&/p&&p&在晚会的正式录制阶段,各个工种基本已经熟悉整个晚会的流程,一般不会有大的改动。&/p&&p&在导播切换的过程中,会尝试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各种画面组合。&/p&&p&在郊县好声音、隔壁好声音这样的节目中,一般导播会切一个工作版,在现场还有单录的机位拍摄导师、亲友团、观众反应等画面,最终由专业的后期团队,将这些素材按工作版的顺序安插进去,最终呈现出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节目。&/p&&p&作为一个粗鄙力工吗,老夫打了这么多字,已经感到有些用脑过度,于是就找到以前曾经发过的帖子,把这些年干苦力遇到的各种导播拿出来8一8,先把导播分分类。&/p&&p&这几年遇到的导播从身份方面主要分以下几类:1坐地户型;2打尖住店型;3路过酱油型。&/p&&p&坐地户就是本台的导播,地位稳固,多数孤傲不驯,舍我其谁,有些人甚至视摄像如粪土,当然也有人性好的,可惜本苦逼命歹,无缘结识。&/p&&p&打尖住店型的,一般是外请的,有固定合作节目的导播。这样的导播是来卖手艺赚钱的,一般比较低调,水平有高有低,不过一般不会找摄像的麻烦,所以就算手艺糙点,我们也是愿意接受的。&/p&&p&路过酱油型一般都是临时顶岗的,干完活不作停留,除了劳务,不带走一片云彩。&/p&&p&从地域来分主要是内地的和宝岛的。内地的细分为帝都的和帝都以外的。&/p&&p&帝都的导播我遇到的主要是央视的和北京台的,不过合作过的都是酱油型的,没有太深的了解。感觉尚可,来的几个哥们岁数都不大,有点范儿,但是也没到骑脖子拉屎还撒尿冲一下的地步。由于都是酱油型,所以水平不好评判。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提前一天左右到棚,对节目的了解不多。具体到最终的节目输出,基本是中规中矩,没有大的纰漏,亮点也不多。&/p&&p&宝岛的导播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合作过的宝岛导播都是打尖住店型的或者试图打尖住店型的。宝岛导播的特点一般是比较客气,比较礼貌,对摄像比较维护。摄像对画面处理不到位导致NG,一般都会把责任揽过去。只有一个例外,那货2b一个,不提了。&/p&&p&帝都以外的导播其实只合作过一个,是南方一个省台的导播,感觉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导播之一(另一个是宝岛的老资格,因为价格的问题,被换掉了),为人处世到业务能力都比较好,合作起来很轻松。跟他合作了大概两年多,后期录节目,我们的配合基本不需要口令了。六讯道一个半小时的综艺节目录制过程中,他基本不用说话,只有在特殊画面的处理时才会有调机口令,而且最终的录制质量很高。&/p&&p&从出身背景分,主要是摄像出身和摄像以外工种出身。如果遇到了摄像以外工种出身的,多半要杯具。&/p&&p&首先,这类导播有很多对摄像机性能不了解,对于摄像机的操作的认知基本都是零。这就导致由他们设置的机位,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动作是做不出来的。如果是容易沟通的,可以提前说出来。如果是性格刚烈的,或者是有领袖情节总是幻想自己是宇宙大帝的……,没啥好说的,挺着吧。&/p&&p&曾经遇到一导播,在晚会正式开始前二十分钟,发现台领导到场,于是工作欲望高涨,满场上下翻飞。彩排四天都没提过机位设置问题,这时突然来了灵感,将两台单机位置以厘米的精确度固定下来,并表示,这是集艺术与科学于一体的唯一合理的设置。最后的节目输出显示,这一设置果然只应天上有,两台摄像机,无论切谁,另一台都在画面里。&/p&&p&还有一个极端例子。老资格导播将摇臂紧贴台口放置。而负责全景的二号机却放在会场两条对角线交叉点上。这样就导致二号机不能将整个舞台收全。在大型歌舞时,演员布满舞台,他却没有全景可用,就逼迫摇臂向后拉大全,在他声嘶力竭的吼叫下,摇臂这哥们儿慌了,屈服了,从了……!我居然在反送画面里看到了整个摇臂,还能看到摇臂那哥们弯着腰想躲出画面……太尴尬了!&/p&&p&问题还有,就是这类导播一般会在录制之前设计出无比绚丽喧嚣的画面组合,听过之后,首先是肃然起敬,然后是膜拜有加。一段精彩的口头切换,将调机艺术和蒙太奇手段运用的淋漓尽致,画面语言将节目内容清晰准确深刻的诠释出来,并升华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我等摄像顿感鸭梨山大,固定机位开始寻找各自焦点位置并熟记于心。单机开始整理线缆,并向助理叮咛嘱咐,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轨道摇臂则反复调整起幅落幅,寻找手感。这场要玩开了!!可是,发生的一切让人觉得恍惚,设计的画面一个都没有……嘴炮无敌啊…#¥@*……&……%¥……%#¥&/p&&p&其实我遇到的这类导播都是业务水平低,嘴炮水平高的。我相信肯定有人品与业务双高,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生物体存在,但是仍是那句话,本苦逼命歹,无缘结识啊。上面的是好多牢骚,还有更多,不说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以及别人手里的,只是有的时候,别人有一票否决权!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有一个好办法去对付,那就是不去想他……&/p&&br&再说说摄像出身的导播吧。这类导播一般比较了解摄像的辛苦,对具体的设备操作也很熟悉。这样的好处就是,他知道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是摄像的问题,哪些是导播的问题,哪些是灯光舞美导演演员的问题。当然,也有例外,某些人从劳苦大众中来,却华丽转身,成为纯脑力劳动者,并对苦力摄像呲之以鼻,不过,这样的我想是少数。
老夫在某落后省份地方台干摄像这行有点年头了,基本属于一事无成,但是看到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忿然回答一下。以老夫个人理解,晚会导播就是现场剪辑。按照导演的意图、晚会的主题、单个节目的具体内容,有设计的指挥摄像拍摄特定的画面。具体工作包括设置机位…
个人感觉机位拍摄角度之类的有问题,当然了,大小boss们整体给人有点“阴”和不自然,两者叠加,就出不了效果。全场天朝大小boss没一个有精气神,都阴着脸,心事重重(汪洋好一点),反正我找不到那种强国意气,让观众很不提气。然后拍摄总让人觉得隔靴搔痒,找不到震慑人心的气魄,不知道什么回事(我个人感觉那种克隆人式的整齐划一效果没拍出来)
个人感觉机位拍摄角度之类的有问题,当然了,大小boss们整体给人有点“阴”和不自然,两者叠加,就出不了效果。全场天朝大小boss没一个有精气神,都阴着脸,心事重重(汪洋好一点),反正我找不到那种强国意气,让观众很不提气。然后拍摄总让人觉得隔靴搔痒…
要学的东西很多,记者转导播的话很多技术性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导播在一个节目中发挥指挥和协调作用,需要清晰的思路,做事果断而冷静。推荐你看《电视制作手册》,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赫伯特.泽特尔著,本书介绍了一个完整节目制作完成需要的各个环节和相应技术,算是入门,你可以对节目制作有个全面了解,进而明确导播需要完成的工作。
要学的东西很多,记者转导播的话很多技术性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导播在一个节目中发挥指挥和协调作用,需要清晰的思路,做事果断而冷静。推荐你看《电视制作手册》,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赫伯特.泽特尔著,本书介绍了一个完整节目制作…
太多将军特写。
太多将军特写。
作为一个底层电视民工,看了直播内心也是五味杂陈。&br&首先一个感觉就是,你们央视平时呜呜渣渣的,到了见真章儿时,你们自己也坑啊。但是我马上冷静下来,意识到不能过多的暴露自己内心的阴暗面。&br&我是个乡村台的力工,村里的直播录播参加过不少,也给国都来的大咖们拎过包开过车门。耳闻目见过一些这样那样的幕后,知道一场直播背后的艰辛无奈。但是作为观众,看的只是结果,出现任何问题,都没有借口可以开脱。&br&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给大家制造一个我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件本身的。&br&但是面对网上种种吐槽,我还是忍不住分析一下,有些是水平有些是无奈。&br&&br&我们村也时不常的有一些对于本村十分重要的文艺类政治类的直播。&br&在对于我们来讲的大型直播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业务能力的高低,不是设备的好坏,而是对于整个事件的不可控。每当有村内高层甚至有国都高层赏光的直播,往往是计划出的早却迟迟拿不到,会址定的早却迟迟不能进场,直播预案做的早却迟迟不能落实,机位设置早却总在最后一刻有变动,一切都是不可控的。&br&直播阅兵这种活动,一次演练是完全不够的,一次演练无法发现暴露所有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br&在村内,有一个规模最大的活动曾经年年直播,我年年参加,按理说各方面都应该轻车熟路配合密切,可实际情况是,每年都在同样的问题上出现各种争执。而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安保,我们曾经经历过直播前二十几分钟的时间,被安保部门强行取消机位的事情。&br&上面有位吐槽摄像佬手抖,这个情况,如果是参加过直播的摄像佬,基本不会出现。画面抖动一般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搭建的平台不稳固。在有政要参加的活动中,机位一般都很远,需要用长焦镜头拍摄,平台难以察觉的微小晃动,反应到画面上都会变成剧烈的抖动,而且越用手去扶,抖的越严重。在实际工作中,稍大一点的风一样会造成很大的晃动。第二个影响的因素是云台。长焦镜头一般都粗大重,有些是箱式的,有些是需要单独加电的桶式的,这些镜头,如果不能搭配相应的云台系统,那就是一场噩梦。牛逼的摄影机搭配渣云台,出来的画面效果令人欲哭无泪,说到这里,不禁触动了深藏我心中角落里的那一丝痛楚。有人说的手抖的问题,以我的经验,可能性不大。&br&&br&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感觉月饼直播最大的遗憾是画面语言的缺失。但是这也不一定完全是直播团队的责任。&br&整个月饼活动都应该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的,很多细节也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一场多机位的直播或者录播的活动中,应用最多,却又最不受关注的是几个基本的固定机位,这些机位可以保证整场活动基本录制完成。而一些备受关注的特种摄影,使用的频率相对较少,属于锦上添花。在一些大型活动中,由于安保或者安保或者安保等一些原因,经常会出现机位位置被粗暴改变,而那些基本机位往往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基本机位一旦被改变,可能就直接导致整个直播画面预案的大幅度修改,而这种事往往像龙卷风一样来去突然,没有一丝丝防备。越高规格的活动,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br&&br&打了这么多字,感觉好像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打算去撸一盘风暴英雄了,实际上还有一些想说的,但是怕说多了露怯更多,就先忍了~~&br&&br&补充一句,我个人觉得月饼直播应该是下限了,比这再烂的话,就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了
作为一个底层电视民工,看了直播内心也是五味杂陈。首先一个感觉就是,你们央视平时呜呜渣渣的,到了见真章儿时,你们自己也坑啊。但是我马上冷静下来,意识到不能过多的暴露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我是个乡村台的力工,村里的直播录播参加过不少,也给国都来的…
可以参考的我的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的耳机里,导播一般会说些啥呢? - 飞鸟的回答&/a&&br&&img src=&/d49a93fec368ea4f8223_b.jpg& data-rawwidth=&2576& data-rawheight=&1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76& data-original=&/d49a93fec368ea4f8223_r.jpg&&&br&先上一张图 ,图上就是导播看到的其中一个监视器上的画面。该图来自《隐藏的歌手》录制现场。&br&&br&&b&【几个术语】&/b&&br&PVW 准备画面。&br&从上图可以看出PGM现在选取了 2号机画面。而预录的准备画面选取了5号机。&br&&br&cam和ca 代表不同的摄像机,两级切播区分 。cam 是一组摄像机,ca 是另外一组摄像机。 图上是CA22 ,就是camera 22,22号机的意思。 CAM 6中张韶涵累到摸脚 ,小细节被单独捕捉到,也可以用在后期剪辑的蒙太奇中。&br&&br&节目分为直播和录播。也有直播和录播间插进行。此节目《隐藏的歌手》为录播,直播的PGM画面延时十秒或不等进行播放,而录播的PGM 是为了更好的现场掌控,以便后期制作也算做一路剪辑的参考。&br&&br&&b&导播工作&/b&&br&&b&设计现场机位&/b&,呼唤摄像/灯光/音乐组
随时调整机位/灯光/音乐。&br&如:15号机抓个观众哭的特写&br&&br&&b&对接主持人&/b&,&b&控制时间及相关流程&/b&。&br&上图中切播台旁边放着稿件,随时控制时间和流程。&br&&br&还得&b&呼唤现场导演&/b&,做相关准备及应急工作。&br&如,我是歌手中提前呼唤现场导演带下一位歌手做准备及带选手上台。&br&或,摄像机抓到不合适画面,需要随时和现场导演沟通并做调整。&br&&br&以及&b&导播组之间相互配合&/b&。&br&讲真,导播真的很忙。&br&&br&体育赛事/音乐现场不一样的切法/得熟悉歌吧,还得预测球的走向吧。得认识每一位歌手熟悉每一首歌的节奏,还得眼观八路随时溜溜歌词吧。 手还不能闲着。老辛苦了。
可以参考的我的回答。先上一张图 ,图上就是导播看到的其中一个监视器上的画面。该图来自《隐藏的歌手》录制现场。【几个术语】PVW 准备画面。从上图可以看出PGM现在选取了 2号机画面。而预录…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丽蓉小品功夫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