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曾是美籍华人是中国人吗

东升西点 -- 我的学习笔记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神州七号”飞船的平安返回,世界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数和太空行走宇航员数又创了新高。但是你知道中国的载人航天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你知道一共有过多少中国人进入过太空吗?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69A016F158B2AD51D1AF7B350CC260E7.jpg" alt="后排左起为吴杰、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前排左起为聂海胜、费俊龙(正选乘员组)。" width="500">上一次执行“神舟6号”任务的3个乘员组共6名航天员的新合影:后排左起为吴杰、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前排左起为聂海胜、费俊龙(正选乘员组)。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373CB222B480CAC2B61EA4690BCCEC63.jpg" alt="由前至后分别是杨利伟(神5)、刘伯明(神7)、景海鹏(神7)、费俊龙(神6)、聂海胜(神6)、翟志刚(神7)、吴杰(航天教员)。" width="500">已经曝光的7名航天员合影:由前至后分别是杨利伟(神5)、刘伯明(神7)、景海鹏(神7)、费俊龙(神6)、聂海胜(神6)、翟志刚(神7)、吴杰(航天教员)。航天员大队由2名航天教员和12名航天员组成,还有一半的航天员隐藏在幕后没有曝光。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9150/b_6F7B85B21BDF5CEB2D3BB921.jpg" alt="" width="500">“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9149/b_2DEDD4EBA1BACD.jpg" alt="" width="500">“神舟七号”侯补航天员:陈全(右)、费俊龙(中)、聂海胜(左)
本文就现有的已经暴光的中国航天员及华裔宇航员做一个小统计,也介绍两位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宇航员。“神舟七号”发射后还将更新本文。中国自己把这些人称作“航天员”,但一般习惯上我们都称他们作“宇航员”,所以这里我将中国的称作“航天员”,其他国家的为“宇航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EB75E06AF.jpg" alt="第一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华人宇航员: (),男,日出生,祖籍江苏盐城,生于江西赣县,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生下不久即随父母迁居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上海。8岁那年进入上海正志小学(现名常熟路小学)读书。1950年他随父母迁往台湾。在高雄读小学,高中就读于台北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57班,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1960年,王赣骏中学毕业后,王赣骏进入香港大学数学系,因为他希望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1963年,王赣骏随家人移民美国,入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1967年获学士学位,1年后艰险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仍继续在该校深造,专读固态物理、流体力学和声学,尤其注重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并于1971年获博士学位。1972年至1988年间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工作。1974年,王赣骏建议在宇宙飞船上做“零地心吸力的液状况”实验,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1975年成为美国公民。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又称太空总署)公开征求在宇宙飞船上进行的科学实验项目,结果在全美共500多个实验应征计划中,王赣骏的“零地心吸力的液体状况”(又称无重状态下研究液滴状况)项目是获准接纳的14个项目之一。1978年夏末,美国航天局向王赣骏发出函件,正式通知他接受太空实验的飞行任务,并表示:“荣幸地向你祝贺”。从1983年开始,王赣骏不辞劳苦,紧张忙碌地奔波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佛罗里达州和太空训练馆之间,接受宇航训练,以适应太空生活环境。他于日上午11时15分,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州休士顿太空中心,与外界隔绝,接受升空之前的临战训练。他于日至5月6日携带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7天的太空飞行,并完成自己设计的零重力下液滴动态行为的物理实验,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舱内完成自己所设计物理实验的科学家(滴液动力实验)。当年7月,他偕妻子冯雪平及儿子访问中国时,特地将那面国旗赠送给中国政府,以表达他对故土的深切情意。现为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教授,任职该校微重力研究中心主任。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7C6F371C12E48D63094D8.jpg" alt="进入太空最多的华人宇航员张福林" width="80" align="left">进入太空最多的华人宇航员:
() ,男,日出生,美国太空人,至今曾参与七个太空任务。张福林的祖父曾跟随孙中山革命,失败而亡命海外,自广东省前往哥斯达黎加安身立命。张福林生于哥斯达黎加,拥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1967年张福林完成初中教育,只身投靠定居美国东北部的叔父,于1973年完成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77年于麻省理工完成应用等离子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研究等离子火箭推进器。他于1980年被美国太空总署选为太空人,一边还在麻省理工学院带头从事电浆Plasma火箭推进器的研究,后来这个实验室迁移到休斯敦太空中心。并于1986年执行首个任务,名为STS-61-C。他解释:电浆火箭推进器是由氢子电浆作燃料,这项科技采用欧美日俄合作“热核子融合”的计划,该电浆火箭推进器的最大优点是能缩短太空任务的时间,把人类探访其它星球的计划变得愈来愈接近事实。他在上世纪90年代便取得标准局所核发电浆火箭推进器的观念和操作的两项专利。张福林在第6次(1998)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中,曾替诺贝尔物理得奖人丁肇中所主持的“磁谱仪”计划从事高能物理的实验,希望发现反物质,试图打开宇宙之谜,该趟飞行也促成两位杰出华裔科学家合作的佳话。在2002年的STS-111任务中,他曾参与建设国际太空站的工作。他7次入太空,在太空上的时间已经超过1300小时,成为进入太空次数最多的华裔宇航员,而先后7次进入太空,就连美国本土宇航员也并不多见。(在美国,他被当作是南美人。毕竟有更多的南美人血统。)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FDCD23BAD2E3D48C5EF08.jpg" alt="第一位太空漫步的华人宇航员焦立中"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太空漫步的华人宇航员: (),男,出生于威斯康星州,自中学时代便立志做宇航员的焦立中,他进了加大柏克莱研习化工,后于圣地亚哥分校取得博士学位。27岁那年他进入Hexcel公司,与美国宇航局合作研制光学复合材料(太空望远镜的材料),次年转入劳伦斯利佛穆尔国家实验室,继续研制一种厚度较大的航空复合材料,1989年他登上美国宇航局33 名太空新鲜人的录取名单。此后展开他在美国宇航局的专业路程。30岁那年入选宇航员团队,焦立中一共上天四回,第三次是2000年10月,恰巧碰上航天飞机航行太空的第100次。在为期十三天的任务当中,重头戏是装配“国际太空站”,七位宇航员从地球上搬来重达九□的Z1支架,作为太空站八扇太阳能板的基石,Z1同时包括四个大型回转仪,当太空站绕着地球回转的时候,它可发挥控制太空站方位的重要功能。Z1一并含带两套通讯系统,一个向地球转播现场的录像画面,另一个可让地球上的科学家观察国际太空站所做的实验。在这次任务中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安装一具重两千磅的圆锥形舱门接合器,当航天飞机下次造访时,可做为两者接合的另一个舱口。美国宇航局还替这次飞行安排30小时的“太空漫步”(英文简称EVA),由两组人马到舱外进行国际太空站的装配工作。焦立中在这次任务当中一共出舱两回,共计十三小时又十六分钟。返回地球后,他被任命为休斯敦太空中心宇航员办公室“舱外漫步”主任,足以说明他执行这项任务时,表现优异。2004年年进驻国际太空站,在轨道运行长达半年以上。他履历表中最耀眼的一项,即在2004年10月进驻太空站时,是衔着“探险十号” (Expedition 10)指挥官的光环,首开华裔担任太空站领导的先例。虽然焦立中是,但他是。他曾经把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块用香港石英石雕刻成型的玫瑰花等表达中国人感情的纪念物带上航天飞机。他于2006年初退休,筹办科技顾问公司,另创事业第二春。双亲是1949年从大陆迁至台湾的知识分子,后赴美留学而安家落户。焦立中喜欢体育运动,如:飞行、打蓝球、踢足球以及滑雪等。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91E9C72CA9F4F085BD7FBCC957EFB116.jpg" alt="第一位进驻太空站的华裔宇航员卢杰"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进驻太空站的华裔宇航员: () ,男,1963年在麻州(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出生,双亲同是1949年从大陆迁至台湾的知识分子,后赴美留学而安家落户。卢杰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电机系,四年后获得斯坦福大学天文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卢杰在科罗拉多危b包德市的高海拔天文观察台担任“访问科学家”,1992年前往夏威夷火奴鲁鲁天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这段期间对於太阳焰物理的原理发表了先进的理论,同时也对宇宙学、统计力学、太阳振荡及电浆物理学发表多篇论文。以任务专家的身份首先进驻太空站(探险七号),尤其是张福林和焦立中在2006年退休之后,卢杰成为太空团队中唯一的华裔。2000年9月,卢杰第二次太空任务归来,他们替第一组驻进太空站的美俄宇航员布置新居,一共运送了6600磅补给用品,给太空站装电池、电流变换器、维生系统及运动器材。休斯敦太空中心主任在欢迎归来的仪式上赞扬任务圆满达成,而卢杰是这次飞行的“酬载指挥”。日,卢杰在休斯敦太空中心接受美国宇航局局长亲自颁赠的“杰出服务勋章”。局长致词表示,卢杰在2003年所执行的“探险七号”(第三次出航任务),发生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创下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搭乘俄罗斯宇宙飞船往返国际太空站的例子,□c多地方无规章可循,必须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并且在原订三人减裁至两人的情况下,维持国际太空站的正常运作,十分难能可贵。日NASA卢杰辞职,他已。当中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时,卢杰正在国际空间站上。他用汉语向杨利伟致以问候:“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日,卢杰受聘为北航顾问教授。卢杰有爱好的广泛,例如:特技飞行、摔跤、钢琴、网球、冲浪、滑冰和旅行等。卢杰还是美国天文学协会、美国飞机拥有者和飞行员协会及实验飞机协会的会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0A0F23F7FC3C9FE9EA05.jpg" alt="最不为中国人所知的华裔航天员有州" width="80" align="left">最不为中国人所知的华裔宇航员: 有州(),男,日在越南的西贡(今胡志民市)出生,祖籍高建。他的曾祖父离家移居越南,在他2岁时又随父母移民法国,17岁时(1968年)赴美就读,曾分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和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9年到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日,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飞行,历时14天,打破了1990年历时10天21日的太空飞行纪录,成为第三位美籍华裔航天员。他主要负责两项液体流体物理实验,研究失重条件下声波对液滴的控制,这些实验为未来生化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注:范遵(Pham Tuan, 日-)是越南首位太空人,也是全亚洲,以至第三世界国家远征太空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少数获颁苏联英雄勋章的外国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08E4DAEEB6D1083FDDD11FC379F5009C.jpg" alt="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男,日生于辽宁绥中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校军衔。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 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考核,被选拔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的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是一家农业公司的会计。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 据杨利伟的家人说,他爱好广泛,理工科成绩尤其突出,喜欢体育,特别是游泳、滑冰和田径。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日,杨利伟被授予宇航学会荣誉会员。杨利伟出生于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绥中县,母亲是县中学的语文老师,父亲先当教师,后改做行政工作。杨利伟的妻子同样是一名解放军军官,两人有一个儿子。杨利伟于1998年被选为航天员,从那时开始为执行太空任务训练。他在最终的十四名候选人中被选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执行任务后,日,任务前担任中校的杨利伟被晋升为大校。11月7日,向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接受了“太空英雄”称号,还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日,杨利伟向安南递交联合国旗。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在合影开始前说,中国虽然不是第一位实现载人航空的国家,但却第一位把联合国旗带上太空。12月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为了不像苏联的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那样在后来的飞行中牺牲,杨利伟被安排不再执行太空任务。现在他担任解放军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负责航天员的训练、日常管理等工作。日,总装备部举行将官晋衔仪式,副军职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杨利伟已婚,有一个儿子。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527CEEDE35E69AF4FAEAC.jpg" alt="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费俊龙" width="80" align="left">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男,中国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行政村费家自然村人,1965年5月出生。在费家人眼里,费俊龙是个孝子,从小就很乖,没让家人操过心。他小的时候就很听话,从来不惹是生非,更不会和别的孩子打架。带起来特别省心,小俊龙十岁的时候就边上学边背麦子背稻穗挣工分了。参军后,虽然与父母天各一方,但每周总要往家打电话嘘寒问暖,每年都会给家寄钱,叮嘱父母多吃多穿。父亲费长宝说,费俊龙每四年才能回家探一次亲,一到家就忙这忙那,对父母非常孝顺。费俊龙在学校成绩优异。费俊龙高中的班主任闵仲月对他的评价是“平时不怎么吭声,但是学习成绩回回都是前五名,爱好书法,写的一手好字,经常出黑板报。”费俊龙于1982年6月通过空军招飞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179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2年7月在一次试飞中险些发生意外,但凭其技术成功避过一难,因而成为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加入航天员集训队。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他亦是神舟五号进入强化训练的五名航天员之一。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曾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于日与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担任指令长,成为中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六”上天后,一家房地产公司找上门来,表示要送给费俊龙一栋坐落在阳澄湖的别墅,他的双亲同声坚辞:“我们收了,俊龙会不高兴的,他在家,也不会收。”费俊龙是费家三代单传。他的妻子叫王洁,同为航校毕业。他们1991年喜结连理。现有一个13岁的男孩。日,费俊龙被中国宇航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日,费俊龙到母校昆山巴城中学(现以更名为费俊龙中学)以谢恩。我本来希望给每位航天员都加一个“第一”,但对费俊龙却实在没有找到。就算是第一个以“第二”开头的吧。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821AAECADCEEAD852FFBE709.jpg" alt="第一位在太空过生日的中国航天员聂海胜"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在太空过生日的中国航天员: (),日(农历九月十一)出生,男,汉族,湖北枣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校,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成员。聂海胜的家乡位于湖北枣阳市杨场镇,枣阳是光武帝刘秀的故里,杨场镇是枣阳相对落后的一个小镇,聂海胜的老家樊庄村只有三四十户人家。聂家有8个孩子,聂海胜排行第六。聂的父母没什么文化,靠种田维持生计,生活拮据,萝卜干、 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1980年聂海胜读初二时,父亲病逝,全靠母亲一人撑着。因家里缺少劳动力,聂海胜曾想退学。他所读中学的老校长家访时获知情况后,当场表态全免学费,书费有钱就交,没钱也免了。当时海胜的妈妈差点要给校长跪下。1981年,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枣阳市一中,他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物理成绩特别优秀,而且体育特棒。1983年,聂海胜读高二时通过空军招飞入读长春航校,后到南昌服役。1984年进空军飞行学院。日首次驾战斗机单独飞行,机械故障,他拚死挽救飞机,在最后关头才跳伞逃生,获记三等功。1998年进入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日,聂海胜被授予宇航学会荣誉会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于日和费俊龙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现在在北京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他们有一个12岁的女儿聂天翔。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A8D45FBFDADD7E56B77BA19.jpg" alt=""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实现太空漫步的中国航天员: 翟志刚 (Zhai Zhigang),男,日出生,黑龙江龙江人,1985年6月入伍,大学文化、双学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试训中心某团飞行教员,飞过歼七、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日,翟志刚被授予宇航学会荣誉会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但他所在的梯队没有入选升空。日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9月27日完成太空漫步。父亲翟向朝,母亲贾桂芝,翟志刚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9岁那年,翟志刚到距家60米远的龙江镇小学上学。小学毕业后,翟志刚有了退学念头。被母亲阻止。翟志刚去了龙江县二中。此时,家里日子越发窘迫,已经70岁的父亲开始瘫痪在床,原先维持生计的几亩土地被县城建设征用。母亲靠卖瓜子赚钱供他读书。高考前,空军部队照例到黑龙江来招生,三次复检后他成为龙江二中当年唯一一个被录取的飞行员。翟志刚已是15岁孩子(翟天雄)的父亲,妻子张淑静是他在河北遵化基地时的同事,当时是一名护士,如今在航天员航天食品研究室工作,负责为航天员配餐。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FBA01A4A9496E7AEAE15F61.jpg" alt="航天员刘伯明" width="80" align="left">第三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刘伯明 (Liu boming),男,黑龙江依安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伊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1985年,空军招飞在县城初试时,刘伯明的父亲才知道儿子悄悄报了军校,经过重重考试,刘伯明成为学校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1990年,刘伯明真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但他所在的梯队没有入选升空。日,刘伯明被中国宇航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日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刘伯明号称“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妻子张瑶是他的是老乡,他们有一个女儿(刘倩婷)。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DC79DC768FFF2CA17267A2FBB3EB9E36.jpg" alt="航天员景海鹏" width="80" align="left">第三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景海鹏 (Jing Haipeng),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日,景海鹏出生在运城市的东杨家卓村。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六等机型,安全飞行120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6年,在儿子出生大约4个月后,景海鹏被选为航天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但他所在的梯队没有入选升空。日,景海鹏被中国宇航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日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景海鹏从小喜欢体育,尤其喜欢打篮球。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前锋”。他的妻子叫张苹,孩子叫景宇飞。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9214/b_7F955D28E4847D8CEACFD3B3D9BCD869.jpg" alt="入选“神州”航天员中年龄最大的航天员:陈全(Chen Quan)" width="80" align="left">入选“神州”航天员中年龄最大的航天员:陈全(Chen Quan),男,1963年在四川遂宁市出生,大校军衔,副师职,二级航天员,“神州七号”任务中首次入选任务飞行梯队,是入选的六名航天员年龄最大的一个。陈全自小家境贫困,父母勒紧裤带送他读书,他不但读书成绩很好,还颇有表演天赋。1979年,陈全到西眉读高中。1981年,考上了飞行员。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1FCD7B39912BE45CFF7DC8A.jpg" alt="" width="80" align="left">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804C6B18E190CD479BAE4A.jpg" alt="" width="80" align="left">中国第一批选拔的航天员: 吴杰(Wu Jie)和(Li Qinglong)。李庆龙,男,安徽人,1963年出生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他于1984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1992年,空军要选拔一批干部担任飞行大队教导员,李庆龙所在师政委把他叫过去,让他到上海政治学院学飞行政工。学员们都是从各个部队飞行学院选去的,当时组织了100人测智商,测出李庆龙的智商为120。1996年,他被送往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了一年的俄语。1997年,他顺利结业。吴杰,男,1963年10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副师职航天员,大校军衔,同李庆龙一样,吴杰也到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训练过一年。他出生在军人家庭,从上学一直到当航天员。1995年10月下旬,国家在空军系统中进行大规模的预备航天员&选拔活动,主要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1500多名符合基本条件的飞行员参加了选拔,但最终只有来自安徽的李庆龙和来自河南的吴杰胜出。俄罗斯星城航太训练中心,于1996年11月至1997年11月,为中国训练了首批航天员吴杰和李庆龙。李庆龙主攻“太空行走”。训练结束后,李庆龙拿到了国际航天员驾照,吴杰获得了加加林航天中心颁发的航天员指令长证书(惟一的一名外国人)。吴、李二人回国后,以这二人为主建立中国的航太训练中心,紧接着,吴、李二人传授训练了十多名中国航天员,其中包括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等。由于,他们“隐姓埋名”多年。在“神舟五号”发射之前,国外媒体纷纷推测:中国最有可能第一位上天的应该是李庆龙和吴杰中的一个。当时中国强调第一次载人上天,一定要载“中国自己训练的人”,于是,吴杰和李庆龙两人都被唰下来,反而是他们的徒弟杨利伟被挑出来。。日,吴杰被中国宇航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从目前情况来看,他们不大有可能进入太空。(注:东升没有能够找到李庆龙的标准像,所以只能用这张他在“”的照片,觉得对他很不公平。哪位朋友能够提供的话,东升不胜感激。)
油管上的一段视屏“China's Astronauts in earlier 1970's”揭示了早在1970年代早期就开始组建航天队伍了:1971年88名驾驶员被送到北京。
现在,中国有一个“”,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2005年的是:大队长:申行运大校 ,政委:康关成,教练员:吴杰、李庆龙,队伍(共11名):翟志刚中校 、聂海胜中校 、费俊龙上校 、刘伯明中校、潘占春中校、赵传东上校、景海鹏、刘旺、张晓光、,还有杨利伟大校(现已升为少将)。2008年的中增加了邓清明。这个名字不多见,但还是有透露了出来。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9147/b_F6C1C68FD9C.jpg" alt="" width="500">中国首批宇航员在伞训结束后留给伞训教官李振波(空降兵研究所所长,大校,今年四川地震抗震救灾英雄)的首日封,上面有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翟志刚、李庆龙、潘占春、刘旺、刘伯明、吴杰、张晓光、景海鹏、赵传东、陈全、邓清明14名宇航员的亲笔签名
也有一些传闻提及中国的未来女航天员。
另外还有两位美国航天员,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是在中国出生的。他们是: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5D673B170FFDBCD40ED49.jpg" alt="第一位在中国出生的外国航天员威廉?阿利森?安德斯"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在中国出生的外国航天员: (),安德斯,于日在中国香港出生,是曾执行阿波罗8号的美国航天员。1955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1962年在美国空军技术学院(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得硕士学位。他是美国空军少将。1964年被航天局选为航天员。他是双子星11号(Gemini XI)的后备驾驶员。1968年12月,安德斯与博尔曼和洛弗尔乘由土星5号火箭发射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行,成为首批绕月飞行的人。太空停留时间为6天3小时0分钟。他还是阿波罗11号的后备驾驶员。月球上的安德斯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969年后,安德斯离开NASA,其后在多个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任职。安德斯已婚,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39/b_8637FEFB14E48A9D1FD02C31CDAF498E.jpg" alt="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 width="80" align="left">第一位在中国出生的女航天员: (),露西德是美国女航天员,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但是在在阿克拉何马市(Oklahoma City, Oklahoma)长大。1973年在阿克拉何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获得博士学位。35岁那年,她当上了NASA第一批女航天员。1985年6月乘发现者号航天飞机第一次执行任务(STS-51-G)。53岁时,露西德于1996年3月登上和平号空间站,并在站上生活和工作了6个月,成为了世界上在太空逗留时间最长的女性航天员(188天)。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她先在美国接受了3个月的语言强化训练,然后1995年1月露西德来到俄罗斯星城航天员培训中心接受培训。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在教室学习用俄语讲授的和平号和联盟号的知识。晚上,还要继续阅读用俄语写成的技术手册,直到午夜,精疲力竭的露西德才得以上床休息。这是露西德一生中工作最紧张的阶段。1996年2月,露西德通过了所有体格和技术考核,俄罗斯空间飞行委员会批准她为和平号机组人员。之后,她来到拜科努尔发射场,目送她的两名俄罗斯夥伴乘联盟号飞往和平号。接着,露西德回到美国,为编号STS-76的航天飞机飞行进行为期3周的训练。1996年3 月22日,露西德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三天后,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对接,露西德正式加入空间站机组,开始了预计4个半月的空间站生活。露西德总共执行过五次太空任务。从2002年到2003年,露西德是航天局首席科学家。1978被选为航天局航天员。2006年9月,作为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Michael Griffin)代表团的成员,香农?露西德在阔别中国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上海,称为中美航天事业走向合作的友好使者。作为NASA唯一一名出生在中国的航天员,香农从太空看中国,还带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她说,自己每次"路过"上海,总是会隔着将近400公里的太空,寻找"故乡"的身影。"可惜,上海上空云层很厚,我没有哪次能看得真切。"露西德已婚,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4440/b_4A65ABF0E4AB427DA280035EEC03C78C.jpg" alt="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烈士陵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烈士陵园
还有一位必须提到的是一位传说中的古人中国明朝的,或万虎(或Wan Hoo、约公元1500年),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低级官吏,但是他也许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位尝试用火箭升空的人。根据传说记载,早在16世纪,万户便开始尝试用民间自制的烟花来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他飞往太空。捆绑着47支烟花的座椅便成了万户的第一架也是最后一架“飞行器”。在发射当天,万户穿戴整齐,坐上座椅。随从他的47位仆人同时点燃了烟花。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当硝烟散尽后,万户和他的“飞行器”早已灰飞烟灭。 (NASA)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关于万户,中国史料中从来没有关于万户的记载。其故事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作家赫伯特?齐姆(Herbert S. Zim)1945年的作品《火箭与喷射机》(Rockets and Jets)中,然后才通过翻译流传到中国。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p/9151/b_B0D3B94CBCF4C2861D38B.jpg" alt="" width="500">传说中的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位尝试用火箭升空的人:
迄今为止,共有十一位有中国血统的人飞入到太空: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卢杰、陈翔、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其中六位是中国公民: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中国出生的飞入过太空的航天员(宇航员)有九人:王赣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和美国人威廉?安德斯、香农?露西德。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航天员,因为。美国国家地理有一个,油管有一个在离心分离机训练的视屏。对女子航天员的选拔也是严格有加:“”。所以,同每一个中国人一样,东升对航天员怀有崇敬的心情。但是,东升也想在本文结束前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那些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元帅一马当先长眠于此,在他的巍然挺立的汉白玉墓碑后,是从将军到士兵依次排开的10列纵队,军阵中的672个英灵,平均年龄只有24岁。人们已经无法确定,第一位在这座陵园安息的烈士姓名,只知道他是1958年第一批开进戈壁滩特种工兵的一位战士,今天,他的墓碑上只留下“烈士之墓”4个字。
东生西点编写
声明:转载者必须全文转载,否则将违反了我的CC版权。
其他连接: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籍华人是中国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