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每每度向北,水每每度向南,指哪一个半岛

向南走?还是向北走?
在这个迷茫的年纪,心被放在了迷茫的十字路口,我抱紧自己蹲下来,不知所措……
人生充满了无数选择,浑浑噩噩间,我已经被动的走过了无菌的二十一个春夏秋冬,不知道是应该庆幸还是抱怨,没有挫败,一帆风顺,在爸妈的安全庇护下,我傻傻的只剩下天真。
大学,是让我收获最多的时期,我看到了社会的冰山一角,却幼稚的以为,是自己太过善感,只是不经意间让埋藏很深的阴暗面露出了一点小头。慢慢的,梦想,那“宏伟理想”在慢慢地变成一触即逝的泡沫。
可笑的天真,本以为可以如仙鹤般,单脚直立于清山野林之间,总有一个地方会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童话乐园,而我,这个自命的断线风筝也可以飘入美好安恬的桃花源。总以为可以把自己圈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那里的人天天都以诚相待,没有隔膜,没有欺骗,就没有伤害,就没有受伤,也就不会失望,也就不会冷漠,更不会堕落、无助、迷茫、失望!
听多了大道理,也每每喜欢找几句经典鞭策自己。成功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成功。这句是今天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又听到,重新的温习一遍。是呀,现在的自己,生病在家,在即将毕业,正面对如何择业就业的重要关卡上,身体、心理,重重的让我栽了下来。我不知道想在的自己应该怎样做,整天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浑身上下几乎天天都萦绕着药水味道,我不知道该怎样让自己爬起来,只是一点点更加痛恨自己的不争气。
看着爸妈整天为了生活,没日没夜,不知辛苦的劳动,很心酸,特对不起爸爸妈妈,自己怎么就这样的没有本事,自己怎么就给不了爸爸妈妈更好的生活。我想爬起来,可是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我应该怎么先立起脚来。人要自信,我知道,可是为什么自卑却时时刻刻存在在骨子里,让我提不起对自己的任何信心。
或许是最近太过消沉了吧,这种心态让我禁不住的压抑自己,把自己变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不堪一击。我知道,爱我的这些人,都在跟我一起努力,都在努力让我从低谷中找到勇气,都这样了,为什么自己还不能振作起来呢,不为自己,也得为了这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前段日子,一起学车的时候,祥子有句特幽默的话:“咱们不争个馒头,也得争口气呀”。是的,我要争口气,爸爸妈妈已经被生活压低了头,我一定要让他们因为我挺起胸,高昂起头。
丁丁点豆芽菜,打不倒的小爽子,要开始发威了。嘿嘿,生活、命运、看好了,准备接招吧!
丫头片子一枚,也可以找到自己的那片蔚蓝天空。
从今天起,我要给自己一个强大武装,让更多的知识包被自己,让更多的技能点亮自己,在优胜劣汰的炼丹炉里,励炼,浓缩,直至精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内蒙古&清水河】大同镇与山西镇长城结点,丫角山长城环线穿越
人的一生,需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更要有度过困难的智慧;
有些苦痛必然会经历,有些事情当然也会过去;
但有些路,没有捷径,因为,风雨会来,疲惫会来,黑夜会来,所有你没经历过的都会来。
比如,长城。
丫角山是大同镇与山西镇交界,为明长城的重要交汇点,像箭扣长城的北京结一样,内外长城在此再次交汇,我们叫它山西结。
此处筑有三道边墙:一路是将军会堡西至丫角山的十里边墙;一路向西沿清水河县、偏关县界抵黄河老牛湾;一路向南进入偏关县境内,由老营而去外三关。
完全处于清水河县所辖境内的这三道边墙,是明长城主体在内蒙古境内的唯一部分。
想去山西结的心情很久了,但终未能如愿。这个五一小假期终于启程,只为丫角山,只为山西结。
第一日:丫角山长城环线穿越。
起点是口子上村,村子最明显的标志是村口公路边的四公主碑。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和硕恪靖公主赐嫁于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丈夫是察珲多尔济汗的孙子敦多布多尔济。那时候,漠北草原并不太平,或许是康熙皇帝不愿爱女走得太远,在和硕恪靖公主出嫁之初就赐住归化城,因为有葛尔丹的势力捣乱,和硕恪靖公主暂住在了清水河。这一暂住,差不多就是9年。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7年)前后,和硕恪靖公主由清水河搬迁到归化城居住。在清水河,和硕恪靖公主怜悯口里逃难来的百姓,请旨开种草地四万八千三百七十亩。得到恩惠的百姓为了纪念四公主,立了一块颂扬“四公主千岁千千岁”的功德碑。
村边的小路进山,不远就是村后的清泉寺,寺庙现存清碑四块及戏台一座,据资料记载,清泉寺原名“五圣祠”,始建年代无考,文革期间被毁,后当小学校使用,现在残存的戏台已修复,学校已废弃。
遥想曾经建庙的信仰早已荡然无存,被文化摧残后的荒芜只剩下悲哀可寻。
离开寺庙向上爬升,没多久就能看到丫角山界墩。
丫角山界墩是大同镇与山西镇的交界标志墩,明代修筑时属于山西省平鲁县与偏关县之间的丫角山上,隶属大同镇井坪路,今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
这是一段历经岁月的洗礼变得残破而荒芜的长城,这是未经后人的拆毁修整雕琢的长城,行走在其中,抚摸这些残破的城墙,更能体会几百年前它们雄壮的气势,更能感受它们所见证的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烟尘。恍惚间,我的眼前呈现出的是几百年前的烽火硝烟,成千上万的士兵抛家弃子在这了无生机的地方守护国家的安全。
行走途中,大片黑云压境,风暴刮起,瞬间风力达到5-6级。而我们的脚步已经达到远离村庄早已废弃的柏杨岭旧堡了,这里也是这一日行走的最高峰。
柏杨岭旧堡四周的土墙还完整,部分包砖。
登上堡墙最高点,可以清楚的看到丫角山长城的走向。长城从口子上村东边的泉子河分成两条,一条往北堡方向,一条沿着口子上东山翻下到口子上村。
到口子上关口长城又一分为二,一条沿着口子上村东河岸往南有一千多米,然后奔西南方向。一条是沿着口子上村古村落往西山而上,到达柏杨岭山顶以后再分开,一条向南和口子上村东面的长城相交以后,蜿蜒曲折,由南向东经山西北部地区奔太行山,沿太行山山脉向北过暴雨顶至箭扣九眼楼再到北京结,此为南线长城,一条从柏羊岭往北继续往西走,奔野羊洼、鸿门口、水泉营堡往西一直到嘉峪关。
过柏杨岭有五座墩台,其中有一座砖砌敌楼,当地称九窑十八洞。此楼为回廊结构,东、西、北面墙上各有四个箭窗,虽已破烂不堪,但还是顽强伫立在柏杨岭的疆土上。
狂风呼啸而过,蓦然回首,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山顶的墩台,好像一位巨人在那里一站就是几百年,一种落寞孤寂的悲凉之感在心头萦绕。在边墙上,众多的人只是匆匆而过,只有这些墩台静静的在守望着这片疆土。
时间的流逝,在历史的洪流中,大漠,烽烟,城墙,号角,都已成为这里的忆忆,风沙最终给它们划上了历史性的句号,在一片苍凉的背后,唯有一声叹息。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每每站在长城内外,总是觉得它上面承载了太多东西,金戈铁马远去,斯人空余遗梦,壮志未酬,峥嵘尚在。
走过的那些路,曾有过的险峻,让我明白什么叫越挫越勇;
看过的那些沧桑,曾有过的繁荣,让我明白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自驾车路线: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走京昆高速——张石高速——荣乌高速——209国道——304省道,抵达清水河县口子上村。
如果只为摄影,柏杨岭旧堡与九窑十八洞是此段长城的精华,可以将车开上离墙城不远的地方,但是路况一般,最好是越野车。
此次穿越数据,略有小强度:
欢迎扫描关注我的公众号,与您分享更多精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兵败如山倒——我的1979[上]--谢庄团练冯--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 兵败如山倒——我的1979[上]
     作者: fengyon   兵败如山倒(1)  其中1人被俘。安全回国的3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其实,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令人恐惧的经历。不过我以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在许多所谓高大全的越战故事和传奇里,我愿意写出这一段不让人振奋的述说,以还原部分可能被淹没的历史。日于云南丽江)  下山之后,道路通向一条长长的水坝,全班交替掩护通过水坝、转过两个种满茶树的小山脚,那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二十余栋民宅排列在一条大车路的两旁,干涸的路面上凸凹的车辙印变得十分坚硬。四处寂静无声,只有距村口不远处那两具腐烂尸体发出的臭味越来越浓烈。  全班停止了前进,大家细致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丝可疑的征候。但是因为大雾,视线所及也就200米左右的范围,附近的山头被大雾笼罩着。  班长示意仍按交替掩护的形式前进,于是全班9人组成的3个战斗小组,便依次向村庄抵近,在一个小组向前突进的时候,另外两个小组就担负掩护任务。一个加强武器装备的火力排就紧跟在我们后面,他们的任务是如果我们尖刀班遇到敌情,他们就用猛烈的火力支援我们,并为后面的大部队赢得部署、展开的时间。大部队距我们尖刀班,大致一直保持着500米的距离。  尸体越来越近了,从破烂的服装上判断是两名越南军人的尸体,高度腐败的尸体已成黑色,地面的血迹犹如沥青一般粘稠,上面落满了苍蝇。只要我处于掩护的时候,就用军帽掩住口鼻,以减弱那令人窒息的恶臭。  距离50米了,村庄里依然无丝毫动静,只有村口牛圈里的几头老牛在吃草时发出的声响。班长示意全班展开成散兵线接近村庄,大家起身端着枪,手指搭着扳机,全神贯注缓慢地走向村口。这时突然有一条狗从村庄里扑出来,对着我们狂吠不止,大家的心立即悬了起来。班长阮少文举起微声冲锋枪,瞄着狗打了一枪,那狗受伤后哀鸣着向村里挣扎而去。  就在大家准备冲进村庄以便抢占地形先发制人时,身后突然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枪响,大家怔了一下,相互看一眼,当我“可能是后面部队里谁的枪械走火”这句话正要说出口时,一阵如风暴般的机枪声顷刻响彻山谷,我们回头一看,正行进在水坝前后的大部队在毫无掩护的地形遭受到越军重火力的伏击,片刻间就有许多年轻战士在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献出了生命。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我们是遭到了伏击,而我们尖刀班是被越军故意放过。  炒豆子般的枪声没有停止,大家跳进了路边的水沟里,举起武器向枪声响起的方向射击。但是大雾仍未散去,我们射击的精确性自然无法保证。大家就一个愿望,希望能吸引越军的部分火力。几分钟过后,越军的火力就开始转向我们,子弹打在板结的土地上,崩起的拳头般大小的土块象下雨般朝我们头上砸来……  这是公元日接近中午的某个时刻,地点位于越南高平市往南40余公里的班英附近。当时我是某陆军步兵团特务连侦察班的战士,尖刀班的一员。许多年之后,我在广西旅行,在一处山野里突然闻到了一阵熟悉、沁人心脾的花香,我问当地老农打听这是什么花发出的香味?老农说这是柚子花的花香。我这时才终于知道,原来在战场上与尸体恶臭搅在一起的香味就是这柚子花的香味,那两种给人极度反差的混合味道让我终身难忘。  兵败如山倒(2)  密集的子弹在我们头上嗖嗖的飞过,声响就像敲击绷直了铁丝。这时候我看见火力排的一名重机枪手在我身旁抱着机枪发呆,我大声问他:你在做什么?他回答说在看排长在哪里。我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头,叫他把机枪架在身后的一个缺口处,我告诉他村里没有我们的人,如果有人出来就朝他开火。他觉得我说得有理,就叫来扛支架的战士架好了机枪,向村口瞄准。我一看这哥们在紧张的氛围中居然忘了拉枪机,我再次拍他肩头:你子弹上膛啊!他如梦初醒:是、是的。他咔嚓一下拉上枪机。我当时感到要是越军从两个方向夹击我们,那就彻底玩儿完了。  越军的火力压得我们毫无还手之机,班长见状就命令大家顺着水渠转移到村旁的一间房屋后面。这时候云雾慢慢散去,周围的地形也渐渐明瞭,原来伏击的越军藏身在一处独立的小山上,那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山形,在山脚下,则是一片纵深达三、四百米的开阔稻田。因为距离较远,越军的阵地设置在薄雾中还是看不真切,照地形来看,应该是在山腰的自然溶洞里。只是能看到越军射出的用于指示目标的曳光弹,只要曳光弹射向何方,那几挺重机枪就会调转枪口朝目标点射击。  正在此时,我们看见有越军在村庄后面的山头活动,这一发现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越军占领村庄后的制高点,那我们就完全落入无险可守、腹背受敌的境地。班长当即下令全体轻装,准备投入抢占制高点的战斗。大家将身上携带的与战斗无直接关联的物品全部卸下,什么干粮、雨衣、攀登绳、潜望镜、伪装网、十字镐等丢了一地,当时都以为还有机会回到这里取走物品。我是在最后一刻,因为觉得部队发放的大头菜好吃,就顺手放了一个在裤兜里。随着班长的命令,全班3个小组依然按交替掩护战术,向村庄后面的山头发起冲击。
    山脚下有一百余米的稻田,我们只有涉水从稻田里冲锋。当我们离开房屋的掩护,队伍就完全暴露于越军的射界之内。越军主力阵地的火力顿时朝我们这边倾泻过来。我们在稻田里艰难地向前奔跑,还举枪向山顶射击。一时间只觉得枪声四起,特别是从后方射来的子弹在我们周围呼啸着,在稻田里激起一个个水柱。也怪我平时看军事题材文学作品过多,对身体中弹后一阵发麻的描述过于熟悉,所以我在冲锋时还一在留意身体的某个部位是不是发麻了,如果是,那就是中弹了。  我们终于越过那片稻田,进入梯田状的旱地。在一阵狂奔之后,正好轮到我们担任小组掩护,我一屁股坐在田埂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组长陈秀颖大声地叫我卧倒,注意隐蔽。我当时居然回答说:我不怕,打死算了。可见冲锋过程中体力和精神达到极限时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我们想拿下的那个山头呈浑圆状,高差不到一百米。在山顶处如果没有掩体支撑就很难形成防御阵地。正是因为我们迅速地接近了山头,并用火力钳制山顶上修筑掩体的几名越军,使他们无法在山头上立足。到最后几名越军只有选择放弃,顺着山头反斜面的树丛撤离。就这样山头就落入我们的控制。  从这里往山下望去,那场面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在我们经过的水坝上和附近的稻田里,殷殷红色在田野上漫延,一个个渐行渐远的灵魂……  随着枪声的渐渐减弱,大家才从刚才的惊恐中缓过神来。刚才四散的尖刀梯队重新集合在我们这个山头,并形成一个简单的防御阵地。这一群体有两个侦察班和两个工兵班,还有火力排的一些人。相互打听后才知道,我们这帮走在全团最前面的人群居然无一伤亡,大家心里一阵庆幸。午后的阳光里,同志们或坐或躺在山头上,等着看后面的大部队如何对敌展开攻势。也许还以为当时的局势不至于失控,在山顶的同志们的情绪很快就恢复正常。大家分食手里仅有的食物,聊上几句闲话。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大部队对越军阵地有什么样的攻击。由于那时候的通讯工具十分落后,我们很长时间没法与上级联系,也就不清楚自己接下去该作什么样准备。  记得那天下午天空有较厚的云层,太阳时隐时现,大家都感觉到丝丝寒意。想去山下取自己的物品,又怕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应对。大约是下午3点左右,我们得到指示,立即从山的反斜面下山,胡副团长等前指首长在山脚下正协调部队,需要我们去加强警卫。本来象警卫首长的任务应该由警卫排来担任,但是在战场上警卫首长的任务经常由我们侦察班来完成。这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和平时期首长挑选警卫员通常是找那种比较乖巧、个头适中,勤快机灵的战士来担当,但是到了战场上首长还是很清楚警卫员的基本斤两,所以在危险的关头,我们侦察兵往往就担任警卫首长的重任。在出国后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所在的侦察2班就一直负责给团长做警卫,团长去视察各处阵地就是全班9人相随左右,寸步不离。就在前一天宣布回撤命令,我们侦察2班被任命为全团尖刀班时,全班战士流露出的情绪诸位心里肯定明白,但是军令如山,我们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  山头的布防交给了别的连队,我们侦察2班下山后就开始在一条通往不明区域的小路上设防,身后的小山坳就成为全团第一梯队的前方指挥所。这时同班的新战士饶正平被班长派去作潜伏哨,位置距我们有50多米。我们距胡副团长等首长比较近,只见副团长与几位团参谋围着地图在一起商量着什么,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就是副团长在点香烟时连着两次香烟掉在地上。当然这不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当时的气氛确实让人觉得比较慌乱,在遭到这次突然的打击之后,部队连起码的应急方案都没有。  半个小时后,饶正平忽然慢慢地往回走来,大家正疑惑他为什么回来时,饶正平哭着说他不能一个人呆在那里,因为他感觉到害怕。班长见状也没说什么,就安排我们小组往前推进了几十米警戒。饶正平是四川仪陇县人,来自农村,长得眉清目秀,入伍前就是生产队的会计,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他的这个举动本应受到大家的谴责,但是当时大家一声未吭,都表示出理解与同情,因为这任务放到谁的身上那恐惧都可能挥之不去,毕竟大家都没亲历过真正的战争。后来我这位战友还是牺牲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还有他的同乡陈俊波,与我很聊得来的一位同班战友、一位在县城里修钟表的小伙子,也献身于那场战争。每每我想起他们的面容,我真是欲哭无泪。  四周有好些队伍在调来调去,关于下一步的暗行动方案一会儿变来变去,大家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关键是所带的食物和御寒衣物都已丢弃,水壶里的水也所剩无几。随着太阳的西斜,饥饿和寒冷一起向我们袭来。  夜幕降临,指挥所要搬到一个长满竹子的山头上去,我们班仍就在山腰上形成环形防御,负责警戒。那天夜里小风一直刮着,气温很低,我身上一件单衣实在有些难以支撑,我与组长陈秀颍相距不远,我忍不住叫他过来,我说身体太冷了,能不能我们背靠背地坐着,幸许会好过一些,陈秀颍也冷得不行,我们两人就这样背对背地坐在潮湿的地上,警惕地注视着山下。
    好像是夜里10点左右(我当时带去部队的一块手表,战前被排长借去了,理由是他更需要掌握时间,所以以下的时间概念都属于大致范围),我们班被集合起来,新的战斗任务是:仍然担任全团第一梯队尖刀班,引领部队连夜向北撤退。为了使部队在回撤途中不迷失方向,团里派两名作训参谋拿着地图带路。这时全团第一梯队的人员由2营和1营的非战斗人员(连队文书、司号员、通讯员等)及伤员队伍组成。胡副团长仍是前指挥长。  那天夜里天空晴朗,我们又开始了作为尖刀班的角色。队伍沿着一个峡谷缓缓而行,峡谷的谷底是一条河流。我们在前面一段一段的探路,走走停停。行进速度时快时慢。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在寒冷的夜里我依然一身汗接一身汗。从那时候开始我水壶里的水已经告罄,我们有时就行进在河边,也没时间弯腰灌一壶河水。  队伍行进到一个岔路时,在前面带路的两名参谋对道路去向有些不确定,一时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当时也在前面带路的侦察3班班长张孟福,与我等也在私底下把现地地形与地图对照了一番,觉得应该走朝右面走。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我们当时使用的地图是三十年代由英、法等国军队调制的地图,在许多山区地域的等高线都是简略描绘。  经过参谋一阵商讨,决定向左方向行进,张孟福和我等觉得方向可能有问题,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我们没有胆量提出不同的看法,没人敢承担不可能承担的责任。于是队伍选择了左边一条路继续前进,在走了2个小时后,峡谷里的山道渐渐向南转去……  兵败如山倒(3)  在遭受到第一次伏击的前一天下午,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直勾勾地烤着大地。山野林地十分闷热。我与同班的几位战友在一个步兵连那里讨了一些粥,粥是用压缩饼干铁皮桶架在柴火上熬出来的。我们躲在树荫下就着榨菜吃得正香,忽然听到排长在叫我们集合。我们喝完粥匆匆来到公路上,排长告诉大家,立即将公路上散落的军用品集中起来,有用的收走,没用的就地烧毁。我们看看排长的神情,大致就明白部队将有大的动作。这时团长从远处山坡走上公路,他一边走一边吩咐几位参谋要如何清理公路,看得出团长心情十分轻松。于是我们侦察排的人就沿着公路开始将沿途拾到的弹药(炮弹、手榴弹、子弹、炸药等)、军需装备等物资集中起来,还能用的就送到有关连队,一些炮弹或炸药就按排长指示塞进横贯公路的涵洞里,一旦引爆后可以切断公路。  关于部队下一步的动向大家纷纷进行猜测,到了黄昏,我们就通过警卫排的战士得到准确消息,部队将于当晚停止全部进攻部署,明天将沿营地附近的一条小路向北回撤返回国内,行进中还将负责清剿沿线附近的残敌。  这时候大家的心情还比较复杂,一方面为自己还活着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对参战时间不算长、实战经历不够丰富还存有几多遗憾。整整一周的时间,我们团在高平以南班英(地名)附近与越军几经交手,已经连续拿下了好几个由越军固守的山头,目前的位置已经是处于西线前线的最前沿。我们侦察班除为团长担任警卫之外,还进行过阵地外围潜伏、搜索可疑地域等战斗动作。大的麻烦还没碰着,但是吃不好、睡不着的问题已经把人折磨得够意思了,何况天天看着伤员、烈士被运往后方,那种刺激也让人神经老是处于紧绷状态。所以不管如何,能有机会安全回国,毕竟是一件让大家开心的事。记得那天夜里炊事班把好些像样的存货都拿出来做了,大家饱餐一顿。  半夜里,工兵班的人引爆了涵洞里的炸药,巨大的爆炸声回荡在山谷,升腾的火云瞬间照亮了半空。  那天晚上月亮很亮、很圆,就在我们躺在猫耳洞前裹着绒衣、雨衣准备入睡时,排长带着班长从连部开会回来,向我们宣布了由我们侦察2、3班担任全团尖刀班的命令,并把行进时间和路线作了交待。记得当时大家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只是拿出地图,反复研究着。我当时就有几许悲壮的感觉,因为在越南北部的丛山密林里,担任大部队的尖刀班,牺牲的概率太大了。这天夜里我几乎没怎么睡觉,迷迷糊糊就到了天亮。当我们睁开眼时,却发现山林正被漫漫浓雾所围绕。这真叫邪行的,在过去一周时间里天空就几乎没有云层出现过,一到我们回撤就遇上了这样的大雾天气!  我们2班被排长安排走在最前面。我想不因为别的理由,只是我们班有两个班长。本来班里有一个班长侯永升,是一位来自四川南平县(现在叫九寨沟县)的藏族兵。在临到开赴前线之前,连里由将炊事班的老班长阮少文(云南大理人)安排到我们班当班长,当时真的不清楚部队建制里这个双班长制是不是合法的。令人悲痛的是,这两位班长后来都牺牲了(最初被宣布为失踪)。唯一的一支微声冲锋枪由阮班长拿着,记忆中阮班长的枪法还可以。  我们班由排长亲自指挥着,分三个小组交替掩护前进。我们绕过一个山垭之后,山路就朝着山脚下延伸,在穿过一片香蕉林后,我们就看见那条四周毫无遮挡的大水坝……  我们原以为这一次遭遇伏击只是一次意外,万万没想到这次失败却是我们陷于大劫的开始。
    12日清晨,部队经过一夜的行军,来到一处狭窄的大峡谷里,行进的方向依然诡异地向着南方——与我们回国的方向南辕北辙。就在天快亮的时候,副团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息。同时命令我们侦察班2、3班和工兵2个班去占领一侧的山头,控制制高点。关于这个决定,我们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才知道团首长的本意:大部队平安前进了一整夜,那证明夜里的行军是比较安全的,在白天部队就干脆休息待命,等天黑之后再继续前进。但是,要让这样一支大型队伍在白天隐于山林谈何容易,所以部队的行踪很快就被越军发现,直到新的战斗打响。  我们接到占领制高点的命令后,排长就带着大家朝着陡峭的山坡攀援而行。大家也不知道这个山头有多高,只是趁着黑夜,奋力地向上爬去。这一带山脉都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地势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好在地表植被丰富,我们就可以抓着植物攀登。天色渐渐放明,我们发现这又是一个大雾天气,浓雾里我们无法判断山势走向和高度,只有见高处就上。大致是中午11点,我们终于在一个可以俯视峡谷的小山头上形成一个防御阵地,大家利用石块修建了一些简易工事,就算基本完成制高点控制任务。但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已经无法与团首长取得任何方式的联系,是停留、下撤或做点别的什么都没有人来传达新的命令。中午时分有一个短暂时间里大雾有些减弱,我们在山头就能看到山谷里的动静,我们清楚地看见有越军在侦察停留在谷底的队伍,我们中有战士要开枪射击越军,但被排长制止,理由是别暴露目标。  大雾又重新笼罩了山头,头上的树叶偶尔会掉下一滴露水。大家躺在潮湿的枯枝败叶里几乎无所事事,大家手里基本上也没有了食物和饮水,我裤兜里的那个大头菜疙瘩就是用指甲掰成蚕豆大小一块一块的给我们班的几位战友分食。在极度无聊的氛围里,我忍不住轻声哼起了一首原南斯拉夫电影《桥》里的插曲,刚哼哼出几句还没找着调子,就被排长一瞪眼给吓了回去。山谷里间歇会有几声枪响打破沉闷的空气,但是谁在放枪,射向何处大家真的搞不明白。直到下午3点左右,一阵猛烈的枪声和炮声充满了云雾弥漫的峡谷,从动静上判断是双方大部队的直接搏杀。我们在山头上除了感觉到刺激紧张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排长坚决地要求大家坚守阵地。暴风般的枪炮声持续了约2个小时,才逐渐稀落下来,就在这时候,我们突然听到有人在喊:中国军队弟兄们,放下武器吧,我们宽待俘虏!最初的一刹那间,我们还以为是自己部队的人在向越军展开心里攻坚战,但是我们随后立即明白了这时越军在向我们喊话。随着越军类似这样的喊话断断续续,我心里顿时有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因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看过的小说或电影里,永远是我军向敌军喊话,而且喊话的内容也如此地相似。所以在遇到越军真实地向我军喊话劝降时,我几乎是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只要越军一喊话,我方就会有一阵枪炮予以还击。我们虽然没有直接介入战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发觉得局势不妙。因为无法与团部取得联系,我们这些占领山头的队伍进入一种进退失据的境地,只好眼睁睁地等着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到达的新的指令。  `  就在天色渐暗、雾气越浓的时候,我们发现有许多人在向山头上涌来,排长下令全体战士进入战斗状态。上山的人群渐渐近了,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人,但见涌上来的人群毫无组织状态,三三两两地从四处爬上来。排长向上来的人打听山下的情况,但几个人的回答却相互不能印证。这时一位步兵排的排长抗着一挺重机枪上来,他的回答让我们吓了一跳,那位排长说:山下的大部队死伤非常严重,越军的火力很强大,部队被堵在峡谷里,X连已经差不多了,X连被包了饺子,现在部队已没有人负责指挥。那排长说完,就带着自己的一帮人的队伍钻进大山的深处。随着消息的增多,山下的大致情形我们也算明了了。  兵败如山倒(4)  天色转暗,还有一些军人陆陆续续零散着从山下爬山来,个个神情黯然。看着眼下这情形,一种慌乱的情绪开始在我们中间弥漫开来,接下去该如何行动,排长与几位班长的看法并不一致。排长觉得还需要等等再说,看有没有上级新的命令传达下来,并期望这一切不是真的。但是有班长却认为现在的局势已经失控,没有人会安排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还不如自己设法脱离险境。大家意见很难统一,排长就叫班长和党员战士到一边去开会。我当时连团员都不是,看着他们到树林里开会觉得他们都挺神圣的,坚信他们一定会拿出正确的方案来。我与王宏就坐在石头上背靠背的相互取暖,嘴里含着一丁点大头菜,让咸味慢慢释放。  过了一会儿,干部党员们开完会,排长向我们宣布了他们的决定:鉴于目前部队指挥已陷于瘫痪状态,我们侦察2、3班和两个工兵班一起(同属团特务连),组成一个独立团队自行寻求突围方式,行动与本团其他连队不发生联系。说完这个决定,排长就与几个班长去研究行动路线。我当时觉得把我们与大部队脱钩进行单独行动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但看到大部队已涣散到如此地步,而我们4个班还编制整齐、相互了解,而且武器也不错(37人中有20支折叠冲锋枪、1支微声冲锋枪、1挺班用机枪、14支步枪和排长的手枪,这在当时步兵团战士普遍还是拿步枪来说,这配备里就算火力很强了。),能自己解救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夜幕完全降临,几位侦察正副班长开始轮流带着我们朝设计好的路线,在原始森林里摸黑前进。毕竟大家都是特务连的人,平时的军事训练还算过硬,大家紧挨着无声息地在丛林中穿行。记得那天夜里的道路是如此的漫长,因为我们对前方的一切浑然不知,甚至连方向的对错也没把握,漆黑的夜里又无路可寻,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在石头堆和灌木丛里几乎是爬行了一夜,在天快亮的时候,队伍开始往山下移动,这时我们突然清楚地听到越军的说话声,在不远处的山头上还依稀见着几缕火光,前面传来口令:大家要绝对安静地通过这一段路程,因为我们不知道越军的布防情况和军力实情。队伍继续下行,但没走多远,队伍又停止了前进,前面传来的口令是原地休息待命。时间在煎熬中分分秒秒的度过,东方已露出一线晨曦。前方终于传来消息:我们的前方是一道无法攀援的万丈绝壁,没有攀登绳是部可能下到谷底的(我们的攀登绳已在轻装时丢弃)。于是后队变前队,大家又小心翼翼向山头方向爬行,回到山腰的位置。  见暂时无计可施,排长叫大家先睡一会,等天亮之后再作打算。经过一夜的行进我们本来就疲惫之极,一听见休息的指令就立即倒头便睡。不知过了多久,我们被一些声响所惊醒,睁眼一看天色已大亮。动静声是因为我们附近的树林里有许多同一个团的士兵在走动,他们相互打听自己所在连队的人在哪里,随着白天的来临让大家有机会可以找寻自己失散的队伍,并重新集合到一起。排长出去找首长去了,我们就找认识的人询问昨天的战斗经过,但是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某连的某某负伤了、某某牺牲了,某某是哪儿入伍的与谁是老乡等。 无聊之中我们在衣服、挎包的各个角落里搜寻,或者四处向战友讨要,把能找到的食物都吃了个干净,但是大家水壶里的水却一滴都没有剩下,这已经是我们第二天没有喝到水了。  到了中午排长回来了,他说现在已经找到了部队的首长(官职最高的好像是一个营副教导员,还有两个团参谋也参与指挥决策事宜,胡副团长当时据信已经阵亡,团副政委不知去向),以后的行动依然要由团里目前的最高首长统一指挥调度,于是我们就跟着排长向一个方向走去,没走多远就看见更多的士兵聚集在一处较为开阔的空地上,好像有数百名之多吧。各连队的排级以上干部被集中起来开会,会议传出的信息为目前我们第一梯队与团指挥部无法取得联系(当时我们第一梯队仅保存着一部2瓦电台),我们必须重新集结起来自己展开突围行动。但是最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在经过前一天夜里错误的行军路线后,现在已无法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准确位置,所以部队的下一步行动方向也只能是大致的目标:简单顽强地向着北方——回国的方向。关于一些会议细节我不得而知,到了下午,一直到下午会议才宣告结束。首长就站在高处大声地向周围的士兵发布会议决定:全体将士立即开始向山下某方向突围,大部队就在附近接应。首长的话音刚落,各连队领导就散开开始召集自己连队的人马准备向山下进发。不一会,山上所有的兵士就在首长的号令下,向山下出发。  那一刻出现的一幕我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只见山上所有的军人在各连队领导的指令下向山下走去,全然没有任何战斗部署或各连队战术协同任务要求,大家行进速度快慢不一,行走方便的位置的人数密集,有的地方人数却稀稀拉拉,队伍里还有人喊着鼓舞人心的口号,满山遍野的军人就这样浩浩荡荡、毫无遮掩地朝山下方向一涌而下,士气倒是显得高昂,但那种混乱场面真叫人哭笑不得。好在还有人比较保持着清醒,立即向首长们指出这样的行动没有丝毫的取胜可能,整个杂乱无章的队伍才停止了向山下的挺进。干部们又集合起来,开会。 
今日热点: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欢迎您来到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东向南向西向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