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手订本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国风,看着年底很久远。而且还有朱砂点号。这个大概什么年代的。价值几何。有收藏价值吗

[转载]走进河间看《诗经》
河间就是一本诗经,博大精深
&双节放假八天,没有安排任何旅游行程,除了应酬朋友们的子女婚宴,就是静静的看书,琢磨重新设计刻制业师崔志强先生批改过的篆刻印稿,只等合适时机“持刀握石,纵横捭阖”一番。六号上午,应河间市文化局长田国福先生邀请,我和馨远、登峰二兄九点从大城出发,不到半个小时赶到河间,与河间文化界的朋友们一起品茗、郊游、谈诗、论画,探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两地文化,增进友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河间、大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我觉得比游山玩水更有意义,收获更大。
上午先游览参观正在恢复建设当中的河间老府衙
&&& 据陪同我们参观的河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秋和兄介绍,河间老府衙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83.7亩,其中河间府衙主体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明年工程完工后,不仅结束了“京南第一府”河间无府衙的历史,还将与逐步修复、复建的府衙古文化街、光明戏院、冯国璋将军第和毛公书院等文物古迹遥相辉映,成为河间市标志性历史人文景观。
  在参观交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河间府衙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誉,昔日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据史料记载,河间府衙坐北朝南,气势雄伟恢弘,门外有高约2丈、宽3丈有余的照壁一座,照壁两侧建有辕门和牌坊。府衙大堂内高悬明朝严嵩所书“保厘堂”巨幅匾额,堂前戒石亭内有“尔禄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碑铭。大堂西,侧悬挂一口铜铸巨钟,声闻40里,后被日本侵略军劫走。因年久失修,河间府衙在1937年前已成废墟。
  为充分发掘、培育、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河间市委、市政府于去年9月9日,在原遗址正式动工复建河间府衙,并把此项工程列为重点城建项目之一。
  河间府衙复建工程,是以历史为依据,聘请国内著名设计、施工单位设计、施工的。自开工复建以来,进展顺利,如今,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河间府衙正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等主体工程已完工。7月份,对外开放后,将成为河间市标志性历史人文景观和重要的旅游项目。
&我们从西门进入
&&正冠牌坊——仪门
不知怎么回事相机突然变成黑白了
天津民国大书法家华世奎颜体榜书
&光明大戏院于1934年由河间城内戈汝林、王善元、宋天河、张炳臣、韩纪贤五户投资,仿天津“大舞台”的样式建筑。门脸为造石结构,匾额“光明”二字为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建筑结构精巧,布局合理。正面是舞台,后边是宿舍,东西两厢有两排朱红明柱,楼上有包厢,戏楼栏杆是请著名画工陈铁珊绘画的花鸟人物,共有千坐席,是一座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戏曲演出场所。当时可称为一流戏院。
&秋和兄说,光明戏院建成开业时,张灯结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祭台”后,由著名演员卢桂芬演出《大赐福》,然后由王海亮、童子红等演出《甘露寺》、《回荆州》。多年来,先后有北京、天津、沧州等地的一些剧团在这里演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银达子、宝珠钻、王玉馨、花桂荣、喜彩莲、赵佩云、新艳琴、桂三宝、田桂芳、筱翠云、冀桂云和著名曲艺演员马增芬、王艳芬、郭君儒、刘宝瑞、郭会宝都曾在此登台献艺。
在抗日战争年代,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司令部和冀中行署在河间时,曾在这里召开过一些重要会议,“火线”、“群众”等剧社都曾在这里演出过抗日现代剧目。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吕正操、孙毅、孟庆生、林铁、罗玉川等冀中党政军领导都在这里看过演出。
建国后,河间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并在这里拍过电影《闯江湖》,新凤霞曾旧地重游,现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再回到府衙合个影
河间的“驴肉包子”太好吃了
相机颜色又正常了
田先生收藏的整柜子的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印刷的不同版本的《诗经》
作为古籍善本,其经济价值已经没法估量了
从事史志地名研究的馨远兄可开眼了
整柜子的《诗经》
都成文物了
&全部都是老版古《诗经》
文名与商誉并称于海内外的周颖南先生题词
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
史树青先生题词
史先生夫人是我们大城县张演马村人
【相关链接】:
田国福:收藏 《诗经》版本第一人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2500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吟咏倾倒。河北省河间市的藏书爱好者田国福,因为收藏历代各种版本的《诗经》700余种、近5000册,包括中、英、法、俄、日、韩等六国文字,被吉尼斯总部评为收藏《诗经》版本世界之最。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传才教授称田国福为“中国收藏《诗经》第一人”。
“屈指茫茫二千载,鸿儒毕竟数河间。”这是清代名儒、曾任河间毛公书院主讲的左乔林的一句诗。在古河间这片文化热土上,历代名儒数不胜数,如被称为“诗祖”的毛苌、汉代大儒董仲舒、隋儒刘炫、五代时冯道、唐代有“五言长城”之誉的刘长卿、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现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等。1999年,43岁的田国福开始担任河间市文化局局长,出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收藏的钟情,他决定以《诗经》版本的收藏和研究为切入点,重振河间在历史上的煌煌儒风。
田国福介绍说,《诗经》最初由孔子于春秋末期编定,存诗305首,但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包括《诗经》在内的六国诗书一起焚毁,致使《诗经》一度失传。大儒荀卿的弟子毛亨(大毛公)于汉文帝时做成《毛诗诂训传》,其侄毛苌(小毛公)据此在今河间市设馆讲学。汉代传诗者四家,鲁诗、齐诗、韩诗及毛诗,但其后只有河间毛亨所传的“毛诗”一直流传于世。至唐贞观年间孔颖达做《毛诗正义》,并最终成为正统官学的读本。所以《诗经》也被称为“毛诗”,毛亨、毛苌被并称为“诗祖”。他们居住的村子叫诗经村,设馆讲学的地方叫君子馆村,这些村名一直延续至今。
毛苌去世后,后人在诗经村附近修建了他的衣冠冢“毛精垒”,后来渐渐发展成村落,就是今天的三十里铺村。元代时,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奏请在“毛精垒”旁建毛公书院,招收生徒,传授诗经,世代相传,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毛公书院才毁于动乱。
生长在毛诗故里的田国福,从小受《诗经》熏陶,对《诗经》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单位经费紧张,田国福决定自己出资收购、保存《诗经》版本。近5000册《诗经》每一册都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投入。几年来,他不仅倾个人之资收购、保存《诗经》版本,连妻子经营家具店的收入也大多被他用在了购买图书上。他把个人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这项工作上,有时间就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古籍书店和古玩市场,购买了大量的《诗经》珍贵版本,连女儿结婚都无暇过问。妻子生病在北京住院半个月,陪床之余,他几乎转遍了北京的古籍书店,买到了16个版本的《诗经》。他深感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足,便抓紧一切时间钻研学习,投师问友。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传才教授,夏教授破例收下了这个不要学位的学生。
有一次,得知上海博古斋有《诗经》版本出售,田国福便利用周末乘晚车赶赴上海,下车后直奔博古斋购得了意中之书。虽说是第一次来上海,但他没有心思和时间去外滩和南京路转转,而是立即乘车赶赴正在南京举办的书市,在那里又购买了一些书籍。接着又在周日赴镇江去寻购经朋友指点的明代珍本。只此一行他花了一万多元购书,只剩下了回家的车票钱。到家时已是星期一的凌晨,又准时坐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其间的辛苦劳顿可想而知。
还有一次他发现一套品相较好的道光版陈奂著《诗毛氏传疏》本,但第一次谈价未果。等他再去时书已被一位天津书商买走,他大为遗憾。另一位书商对他深表同情,找到购买此书的同行,反复疏通,最后田国福以高出此人购书款的价格买回,了却了这桩心愿。
由于自己经济实力有限,对一些珍稀版本他也只能望书兴叹。2003年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元版的《毛亨传》起拍价就是9.9万元,这对田国福来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能看着心爱的珍物被别人拿走了。
经过几年的收藏研究,田国福先后在《诗经研究丛刊》等报刊上发表了《毛公家考》等多篇学术论文,受到学界好评,被吸收为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他把自己的家称为“诗经斋”,自称“诗经斋主人”。他走访毛氏后人和健在的毛公书院学子,寻访毛氏家谱,办诗经斋网站,复原《毛公像》和《毛公书院图》,并奔走呼吁复建毛公书院。2002年9月,他大力促成中国诗经学会在河间举办“毛诗发祥地考察及国际研讨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目前,田国福正在积极筹建诗经博物馆,以把自己的收藏和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
2000多年前在河间设馆讲学的毛苌,在今天又找到了他精神的衣钵传人。田国福身上流动着《毛诗》的血液。
田国福向慕名而来拜访他的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著名词学家叶嘉莹教授展示他收藏的《诗经》古籍。
&&&&&&&&&&&&&&
田国福醉在《诗经》文化里
古人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对于河北省河间市文化局局长田国福而言,则变成了唯有《诗经》。他就像痴迷的饮者,钻进《诗经》这千年陈酿,沉醉其间,其乐无穷。《诗经》对于他来讲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钻进《诗经》也许是种缘分
&算起来田国福拥有的第一本《诗经》,还是老父亲家传的那套线装本。受父亲及河间自古就有的诗礼之风影响,他自小就喜好读书并养成了延续至今的“收藏”习惯。当然那时他的收藏还比较盲目,还没有有意识地专门收藏《诗经》,所有所藏皆是偶然得之。尽管如此,20年的收藏史也已经使他和《诗经》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在坐到了河间市文化局长的位置上后,田国福决定以《诗经》版本的收藏和研究为切入点,重振河间诗经文化。此后,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淘”书和研究书上,踏上战线颇长的“淘书”长征路。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03年12月,田国福以4300册的藏书量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收藏《诗经》版本最多的人。如今“诗经斋”内的《诗经》不但包括明、清等时期不可多得的古本,还包含以中、英、法、俄、日、韩6个国家的文字印发的多种不同版本。可以说每一本书后都隐着一段寻寻觅觅的艰辛与喜悦。
“诗经斋”搭上夫人的血汗钱
每有客人来,田国福必先捧出那套视若珍宝的《诗毛氏传疏》,小心翼翼地请客人鉴赏。原来这本书后有个小插曲。一次,他在书摊上意外地发现了这套书,但要价500元少一分也不卖。他决定先去逛逛别处,期望过会儿能和摊主再谈谈价钱。没想到他前脚刚离开,就有个书商把书买走了。他心里那个后悔劲儿就别提了。意外的是,在一个小饭馆他竟然和那个书商不期而遇,经死说活说,那个书商终于同意以700元的价钱把书转让给他。
也难怪田国福买起书来颇费思量,因为收藏《诗经》本就缘自个人爱好,所以买书都是他个人出资。作为一名公务员,他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诗经斋”上也还远远不够,妻子辛辛苦苦开家具店赚的钱也被用在了买书上。到目前为止,他用于《诗经》收藏的资金已近10万元,妻子虽然不高兴,可对他这股痴迷劲儿也没办法。现在,妻子对于他倾全家之力搞收藏,从反对到默许到支持,与其说是想法转变了,不如说是被他感动了。
把《河间遗韵》当作城市名片
田国福身上有股子韧劲儿,这韧劲儿,或许是缘自他已故老父亲当年对他的谆谆教诲。他的父亲是个干了一辈子纪检工作的严肃老人。当年田国福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和他做了一次谈话。多年后田国福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老人家的教诲:做人要塌实,做事要执着,不管什么工作只要肯干,都能做出成绩来。田国福还真没让父亲的话白说,如今做上自己最喜欢的文化事业的他,不但把本职工作做得很好,而且把这股执着劲儿用到了搜集和研究《诗经》上,沉醉其间,乐此不疲。他常说:“研究《诗经》固然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弘扬先进文化,是自己身为一个地方文化局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去年,他在读书、淘书的基础上,编著了《河间遗韵》。将自西汉以来与河间毛诗有关的文字作品收录在内,首次较全面地将历代文人政客吟咏的、与河间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诗文展示在世人眼前。对于自己的这本新书,田国福戏称是“收集了一堆书,白捡了一本书”——说是白捡,其实编著此书的甘苦外人恐怕很难想象。《河间遗韵》是在经历了37稿的修改后,才问世的。前不久,该书又再版重印,作为河间的“城市名片”送给来这片古老土地上做客的人们。
一心一意拯救文明的碎片
作为一位文化局长,他并没有一味地迷恋自己的“诗经斋”,而是把凝结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诗经斋”从家里搬到了文化局院内,希望借此扩大“诗经的河间”的知名度。他初任文化局局长时,河间市位列河北省文化先进市之中,接着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2001年,在参加第五届国际《诗经》研讨会时,他带去了精心制作的《诗经情》光盘,向海内外专家学者介绍了毛诗故里的史料。2002年,在他的联络下,召开了“毛诗发祥地考察暨国际研讨会”,一时间河间这座不大的古城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河间的诗礼之风的确很浓,但因为历史原因,很多本该保留的东西还是失落了,比如曾经昌盛的毛公书院如今早已片瓦无存。而田国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愈深,忧心愈重。他担心古河间曾有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他担心毛诗发祥地的后人们有一天不知毛苌为何人。他担心岁月的更迭会使当年兴盛的毛公书院不但从人们的视野里,有一天还会从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消失。为了拯救古河间遗留下的这些“文明的碎片”,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做搜集、挽救和复原工作。他组织工作人员走访健在的当年毛公书院学子,了解历史演变情况,在多位老人的回忆下,河间文化工作者复员了“毛公像”和“毛公书院图”。
今年田国福把自己获得市长“特别奖”的全部奖金都捐献于毛苌公墓碑重修工作。3月20日这一天,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是全年第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春分,在河间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毛公院旧址隆重举行了重修毛公墓碑典礼及公祭活动。这对田国福来说,他致力于弘扬诗经文化、打造河间城市文化品牌的梦想,或许正在一步步实现吧。
田国福有几大愿望,个个与《诗经》有关——他希望早一天建起诗经博物馆;早一天重建毛公书院,早一天重修起毛公墓;早一天开辟出一个《诗经》碑林文化区,使这些千古名篇铭刻在碑石之上得以延续……
&田先生的书房
田先生印章还真不少
书是传递大城、河间文化和友谊的媒介
我们互相交换赠送自己的著作
大家拜读田先生的新书稿
&田先生签名赠送他的专著
&正在给我签名
这次我也没白来一趟,见到了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祖父冯士塽的印谱
印泥朱砂色历经二百来年依然清晰鲜艳&
就是纸有点儿发脆&
稍微有些渗油&
典型的明清流派印风格
&道光、同治年间
冯国璋是河间诗经村人
相声演员冯巩是冯国璋的曾孙
下面是我看到的“河间王玺”印章封泥
“河间王玺”封泥&西汉
&&&&“河间王玺”是西汉早期的一件封泥。封泥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在纸张未发明或普遍使用的时代,各种文书多写在竹木简上。这些文书和货物在传递过程中,往往要在结扎处加封印记,以防私拆。铃有印文的泥团,就称为“封泥”。这件封泥保存了西汉河间王玺的印文原貌,是存世稀见的珍品。汉初为了巩固政权,曾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王到各地。河间王刘辟疆也是受封的同姓王之一,他初封于文帝二年(公元178年),封地在今河北省境。
此行我更大的收获是
田先生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画家刘海粟临写的散氏盘铭文
对我来说如获至宝
跟崔志强先生传授我的笔法一样啊
海粟老人的线条质量就是不一般
【相关链接】:《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 -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初期,根据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共计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献诗说”三种说法:
《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这种说法见于,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明代朱彝尊、清代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诗经》 -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风》在此可以指民间诗歌。
对于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一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周前期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5篇,自古以来一直相传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不过,目前学界则倾向于认为是商朝所留下的祭祖诗歌。“颂”在此可以指宗庙祭祀诗歌。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指“铺陈直叙”,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直述法),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比”是指“托物拟况”,是打个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用可恶的老鼠的譬喻统治者的贪婪。“兴”是指“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也可以说是:先言他物,再兴起联想(联想法),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联想到新娘出嫁时的美貌有如桃花盛放。
《诗经》 - 评价与影响
《诗经》为中国第一部纯文学的专著,它开启了中国诗叙事、抒情的内涵,称“纯文学之祖”。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确定了中国诗的修辞原则及押韵原则,称“总集之祖”、“诗歌(韵文)之祖”。也是北方文学的代表,他所代表的区域是黄河流域,称“北方文学之代表”。
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论语》中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胡适认为《诗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强调训诂,“如戴震、胡承珙、陈奂、马瑞辰等等,凡他们关于《诗经》的训诂著作,我们都应该看的。”例如:“黄鸟于飞”之句,“于”字不是“往”,而是“焉”,指“在那儿飞”。胡适还认为《嘒彼小星》一诗是描写妓女送铺盖上店陪客人的情形。李敖认为《诗经》中《蹇裳》一文中最后一句是“狂童之狂也且”,是指“狂童之狂也,且”的意思,白话为“你这小子神气什么,!”
王得臣《麈史》称:“《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者也,然花不及杏,果不及梨、橘,草不及蕙,木不及槐。《易》之象近取诸身,《爻辞》说卦,罔不该矣,而独不言眉与领。以余观之,若花之桂、楝、鞠,果之菠芰,草之蘅、芷、葱、蒜、苔,木之枫、楠等,《诗》皆未之见。至《易》所不载者,如须、唇、肩、乳、脐等,亦未可悉数。又《尔雅·释鸟》不及鹤,《释虫》不及蝶。物类至繁,偶有遗焉,无足异也。”
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诗经》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诗经》 - 诗经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诗经》 - 四始五际
今文学派纬书认为,诗经中蕴含着天道,配以天干地支五行,便可从中可窥见历史运行的规律。其中历史的节点表现在“四始”“五际”:
在亥,水始也。
在寅,木始也。
在巳,火始也。
在申,金始也。
亥为革命,一际也。也。
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二际也。也。
卯为阴阳交际,三际。也。
午为阳谢阴兴,四际也。也。
酉为阴盛阳微,五际也。也。
卯酉之际为革政,午亥之际为革命。戊午革运,辛酉革命,甲子革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