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los one投稿须知 杂志上投稿,要不要指定编辑

(Powered by )
PLOS ONE - PLOS ONE -
SCI影响因子
本站内导航需要在您的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时才能正常阅读!
期刊全名PLOS ONE
期刊简称PLOS ONE
期刊出版周期
期刊出版社/管理机构
您选择的PLOS ONE的指数解析如下:
简介:PLOS ONE杂志属于综合性期刊行业,“综合性期刊”子行业的偏低级别杂志。
投稿难度评价:影响因子低,但是接稿量大,容易发表
审稿速度:超快,1-2周级别/热度:红评语:关注人数非常多,投稿竞争激烈,认为,投稿时请慎重选择此区杂志。
说明:指数是根据中国科研工作者(含医学临床,基础,生物,化学等学科)对SCI杂志的认知度,熟悉程度,以及投稿的量等众多指标综合评定而成。当然,具体的,您还可以结合“投稿经验分享系统”,进行综合判断,这更是大家的实战经验,更值得分享和参考。
注意,上述热门指数采用专利技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并给出建议,存在不准确的可能,仅供您投稿选择杂志时参考。
期刊年文章数2745
投稿难易度容易
期刊一审周期超快,1-2周
今日学术新闻:
相关期刊:
相关资源(更新中)&& 查看话题
PeerJ:下一个PLOS ONE?
PLOS ONE自2006年发展自今,每年的发表论文数量,俨然成了学术期刊界的一条大鲇鱼,而且增长趋势不减。庞大的数量,每篇1350美元的发表费用,PLOS ONE的确赚得盆满钵盈。由于数量庞大,论文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国内不少学者和研究单位对于PLOS ONE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现在把目光转向另外一个新创立的同样为开放获取的期刊--。PeerJ由Peter Binfield(曾在PLOS ONE任职)和Jason Hoyt(曾为Mendeley的首席科学家)于2012年6月份正式创立。虽然同为开放获取期刊,但是PeerJ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每篇99美元的发表费用,或者选择终身付费发表,即一次性支付299美元便可以终身无限量地在PeerJ发表论文(感觉有点在做广告!!)。相比于PLOS ONE或者其他作者付费期刊,PeerJ的折扣更大、来势更猛。至于PeerJ之后发展状况如何,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最近趁着PeerJ创刊伊始,我尝试着投了,后来被顺利接收。基于这次投稿经历,我想简单谈谈对PeerJ的一点体会。我利用R语言()提取了PeerJ已发表的前365篇论文(到)的基本信息,诸如投稿时间、接收时间、刊出时间、是否选择公开审稿过程和被引用次数等等,作一简单分析。
审稿速度。不得不承认,PeerJ的审稿速度非常快,从投稿至返回第一次审稿结果的平均中值为。我分别统计了该365篇论文在2013年及2014的接收时间(投稿到接收的天数)和刊出时间(接收到刊出的天数),如下表所示:
年份论文数量接收(中值)接收(平均值)刊出(中值)刊出(平均值) ± 462326 ± 1 ± 532829 ± 11总体3656073 ± 492427 ± 11公开审稿过程。我认为这一点是,PeerJ胜过PLOS ONE的另一大举措。PeerJ官网超过80%的作者选择,即读者可以浏览下载该论文从投稿、修改、编辑意见、审者意见和作者回复信等所有有关审稿过程的内容。我同样分析了该365篇论文的是否公开审稿情况:总体为77%的作者选择公开审稿过程,其中2013年为75%,2014年为81%。看来,的确有更多的作者选择公开审稿过程。当然,除了编辑必须是实名外,将近的审者也选择了实名审稿。此处不得不提的是,对于类似我这样的学术新手,如何回复审者和编辑的审稿意见,PeerJ的公开审稿过程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学习资料!
编辑阵容。其实一个期刊的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阵容。PeerJ目前的队伍,的确堪称豪华,其中亦不乏诸多诺贝尔得主。我好奇的是,PeerJ至今方才发表近370篇论文,其实绝大多数编辑根本没有审过一篇稿件。于是,我分析了这365篇论文的编辑(Academic Editor),发现这365篇论文总共有190位编辑,占总编辑数的22%。看来,将近78%的编辑至今还没开工,而开工最多的编辑已经审理了。这190位已开始干活的编辑中,80%(152位)的编辑审理了1篇稿件,如下图所示(完整名单点击):
影响因子。由于PeerJ自2013年才开始发表论文,所以还。不过,我通过提取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或许可以一窥端倪。此处,为了更加保守估计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我直接采用PeerJ网站上的被引用次数,而不是Google Scholar中的数据,因为Google Scholar收录的期刊种类更多,包括许多非SCI期刊。结果发现,截止今日(),该365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为0.75,换言之,“影响因子”为0.75。其中,2013年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为1.1,2014年为0.11。当然,计算2014年的“影响因子”意义不大。虽然这是粗略的估计,但我感觉三四年以后,正式公布的影响因子应该会跟当年的PLOS ONE相似,至少有3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会越来越多。
学科分布。虽然PeerJ只接收生物科学和医学类的论文,但是在二级学科的分布上,有什么偏向吗?我获取了该365篇论文的学科分类信息,罗列了前20的学科类别(如下图所示,完整名录)。最多的为生态学(80篇),占总论文数的21.92%,其次为进化生物学(51篇)和动物学(50篇)。排名前三的原来都是宏观生物学的学科,此时不知该高兴还是痛苦。高兴的是宏观方向稿源这么充足;痛苦的是,宏观方向的传统期刊太少了,影响因子也普遍太低了,所以估摸着就往PeerJ投稿来了。
。预印本文献库,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比如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石头剪刀布”研究就是先发布在预印本网站上。PeerJ PrePrints也是一个预印本网站,且免费无限量投稿,而且最快会数小时内在线刊出。这也不得不说是PeerJ的一大创举。
&全程服务&。我自从投稿开始,到动物伦理审核,到最后刊出,编辑部一直有邮件跟作者保持联系,应该说PeerJ的投稿经历还是相当愉快的。最后稿子接收后,责任编辑最后还帮忙修改了一些语法小错误,在此相当感谢。当然,如果想听听PeerJ有哪些优势,官方的介绍有一大堆,比如点,或。
美中不足。最后,对于PeerJ的投稿系统,虽然已经做得相当人性化,但熟悉了类似Scholar One的投稿系统后,刚开始还真是摸不着头脑,幸好在投稿过程中可以联系期刊编辑部帮忙。另外一点是,打开PeerJ的主页非常慢,上传几百KB的文件,都得至少五分钟。令人惊奇的是,文件多次上传失败后,PeerJ的首席执行官(CEO)Jason Hoyt立即发来邮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难道Jason这家伙一直在后台监视着?当时,不知是因为国内对PeerJ网站进行了特殊呵护,还是PeerJ的主机跟不上,让投稿过程非常受折磨。后来我怀疑是PeerJ受到国内相关部门的呵护,因为当我最后甩出重磅炸弹,利用国外VPN(俗称fan-qiang)上传文件后,投稿过程则相当顺畅。此时,心想国内投稿还需要使用美国的IP,不免感慨良多。
总结:虽然感觉PeerJ有八分PLOS ONE的影子,当前的也多数来自或者曾在PLOS ONE工作,但是凭着更为大胆、创新的商业模式,PeerJ在未来几年应该能杀出另外一条道路,甚至有超过PLOS ONE的趋势。所以,对于刚开始的问题,&PeerJ,会是下一个PLOS ONE吗”?简单的回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文链接:
个人感觉这个更加靠谱一点 收费不是那么夸张 感觉楼主很厉害的节奏 LZ的分析可以写一篇paper了 赞极了! :hand: plos one有plos的金字招牌,起点比PeerJ要高。 lz的分析,感觉很厉害的样子:tiger37:PLOS ONE期刊发表影响因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PLOS ONE期刊发表影响因子
P​L​O​S​ ​O​N​E​期​刊​发​表​影​响​因​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美国Plos One生物学期刊杂志官网
网站详情 ~~~
收录时间:
名称: 美国Plos One生物学期刊杂志官网
英文网址:
Plosone:生物学期刊杂志是一个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旗下PLOS系列期刊之一,PLOS旗下的7种期刊都是采用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方式出版,成立于2006年。
PLOS和另一知名出版公司BioMed Central(BMC)被认为是开创OA出版方式的领先者。PLOS ONE接收并发表的文章快速增加(2010年接近7000篇),受到各国科研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SCI期刊PLoS ONE鼓励作者采用LetPub的SCI论文编辑服务,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列举了LetPub及其总公司Accdon。为了减少在审稿过程中出现的语言文字偏见性现象,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倾向于在提交文章前选择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英语润色。
众多SCI期刊为了减少审阅稿件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审稿效率和理解的准确性,倾向于鼓励作者投稿前找同行的Native English Speaker进行稿件的校对修改。 特别是像PLoS ONE这样的年发表文章数量达到近7000篇的期刊,更是期望所提交的稿件能经过严格的校对,以缩减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PLoS One审稿的主要要求是&technical correctness(技术上是正确的)&,它不要求论文的&importance/broad interest(重要性/广泛兴趣)&。这是PLoS One的推陈出新之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初的原创论文被期刊拒稿的例子绝非个案,PLoS One的这个稿件要求,非常符合科技论文的性质,其性质之一就在于&因为研究内容的超前性而导致其价值的不可预测性&。鉴此,只要稿件从技术层面上正确了(例如数据支持论点等),这样的稿件也就被接受了,这正是PLoS One的一个不同于往常期刊的一个特点。
PLoS One遴选的审稿人非常专业。投给PLoS One的每篇稿件都由一位Academic Editor(AE)负责审稿的联络事宜,这些AE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通常只挑选那些属于他们自己领域的论文来处理审稿事宜,他们遴选的审稿人自然也都是圈内专家。读者从PLoS One庞大的AE专家库应该可以明白其中的端倪。PLoS One基本做到了只要有论文投过来,它就能从它的专家库中找到相关论文对应的小同行来担任AE。无疑,如此审稿,对于提升投稿人的论文的科学性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分享给小伙伴们:
赫赫无敌:探索互联网世界,收集和分享实用互联网资源,推荐国内和国外知名、实用、创新、科技、优质的站点资源!互联无极限,探索无止境;分享求真知,网络无国界!
同类站点推荐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T.Shen
来源:生物谷
关键词:润滑剂,艾滋病,感染风险,PLoS ONE
日 讯 /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揭示了,水性、非处方的个体润滑剂(可刺激阴道、直肠,使其兴奋)并不会增加HIV的易感性,尽管如此,研究者表示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来评估个体润滑剂的安全性以及对上皮组织的副作用。
研究者Charlene S. Dezzutti说,我们检测了许多种类的个人润滑剂,其对组织的损伤唯一一点就是高渗透性。尽管我们知道细胞毒性和高渗透性的润滑剂有关,但是这种损伤并不能使细胞对HIV变得敏感。相比阴道和直肠细胞,高渗透性的润滑剂含有更多的盐分、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这种不平衡性可以促使上皮细胞脱水并且干瘪。
研究者检测了14种水性、脂质以及硅胶类型的润滑剂,结果显示,高渗性的水润型润滑剂相比脂质和硅胶性的润滑剂,更容易损伤阴道上皮细胞。当研究者对阴道组织使用润滑剂,随后将其暴露于HIV中,并不会增加上皮细胞对HIV的易感性。
研究者最后表示,后期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来检测润滑剂的安全性,这项研究只是前期研究,后期我们将会揭示是否高渗透性的润滑剂会通过别的途径比如炎症,来损伤上皮组织,进而增加个体对HIV的易感性。相关研究由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提供资助。(生物谷)
Is Wetter Better? An Evaluation of Over-the-Counter Personal Lubricants for Safety and Anti-HIV-1 Activity
Charlene S. Dezzutti1,2*, Elizabeth R. Brown3, Bernard Moncla1,2, Julie Russo1, Marilyn Cost1, Lin Wang1, Kevin Uranker1, Ratiya P. Kunjara Na Ayudhya1, Kara Pryke1, Jim Pickett4, Marc-André LeBlanc4, Lisa C. Rohan1,2
Because lubricants may decrease trauma during coitu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y could aid in the prevention of HIV acquisition. Therefore, safety and anti-HIV-1 activity of over-the-counter (OTC) aqueous- (n = 10), lipid- (n = 2), and silicone-based (n = 2) products were tested.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pid-based lubricants precluded testing with the exception of explant safety testing. Six aqueous-based gels were hyperosmolar, two were nearly iso-osmolar, and two were hypo-osmolar. Evaluation of the panel of products showed Gynol II (a spermicidal gel containing 2% nonoxynol-9), KY Jelly, and Replens were toxic to Lactobacillus. Two nearly iso-osmolar aqueous- and both silicone-based gels were not toxic toward epithelial cell lines or ectocervical or colorectal explant tissues. Hyperosmolar lubricants demonstrated reduction of tissue viability and epithelial fracture/sloughing while the nearly iso-osmolar and silicon-based lubrica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issue viability or epithelial modifications. While most of the lubricants had no measurable anti-HIV-1 activity, three lubricants which retained cell viability did demonstrate modest anti-HIV-1 activity in vitro. To determine if this would result in protection of mucosal tissue or conversely determine if the epithelial damage associated with the hyperosmolar lubricants increased HIV-1 infection ex vivo, ectocervical tissue was exposed to selected lubricants and then challenged with HIV-1. None of the lubricants that had a moderate to high therapeutic index protected the mucosal tissue. These results show hyperosmolar lubricant g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toxicity and epithelial damage while showing no anti-viral activity. The two iso-osmolar lubricants, Good Clean Love and PR&E, and both silicone-based lubricants, Female Condom 2 lubricant and Wet Platinum, were the safest in our testing algorithm.
(责任编辑:yan.mao)
欢迎行业评论、发现、小道消息、官方爆料、采访约稿
订阅我们的资讯
关注我们新浪微博
中国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隐患,干细胞行业是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趋势,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诊疗策略
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领先的跨国疫苗制造巨头前来淘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los one投稿经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