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旅行人生就像旅行拥有了全世界

为什么有些人这么穷,住得那么差,吃得那么糟还是要跑去旅行?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是没什么钱,死命省或者借钱还要去,又或者不能随心所欲买自己看上的东西,住得条件又不好,有些地方又不好玩又不好看为什么还要去?去了就能增长见识?就能超脱世俗?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874 个回答
穷也有资格活着啊。活着就可以干想干的事,不是吗?
有钱的出去玩,住星级酒店,没错。没钱的出去玩,住青旅,也没错。但是住星级酒店的觉得住青旅的不应该出去玩,不懂旅行的意义,或者住青旅的觉得住星级酒店的不懂青旅的魅力,心灵没有被净化,就错了。都是不相干的事情,都是装x。
茨威格曾经说我们旅行,并不仅仅是出于对远方的热忱,更是因为对离开家和抛弃原本自我的向往。[渣翻,随便喷]“When we travel, it’s not only for the love of distant lands. We are drawn by the desire no longer to be at home and therefore no longer to be ourselves.”我也挺穷的。省钱跑一趟黑森林为了看传说中[过往的路人嘲笑挂在树枝上士兵的头颅],住得[以我的标准]凑合算着帐买吃的。也许潜意识里是觉得这样我就不是那个整天忙作业的平庸少年啦,而是[手刃敌军世间唯我一人持剑而立]的勇士,或是[为国鞠躬尽瘁却悲壮死去]的无名英雄。好开心呢!
物质的苦乐没有标准,心中的自在最是珍贵。
余光中: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总会有些很文艺的回答。我很穷的时候,也整天想着去旅行去旅行,独走川臧,逛遍古镇。省吃俭用不敢买东西,借钱欠信用卡出去穷游。现在有钱了,就没那个念头了,为什么?我仔细想过,那个时候,没什么钱,没什么成就,内心也不强大,没办法从外界的投射里找到安全感和自我价值,得不到他人肯定,所以宁愿穷兵黩武走到远方,看到身边驴友,看到“征服”了新的城市,看到自己不同于“庸碌”的其他人,以为自己独辟蹊径找到了价值。其实呢,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不然怎样?不过是后来我终于能够不去远方就看到不同的风景,足不出户就跨越了社会的阶层,睁开眼从相似的生活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规律、人心,有自己的成就,有他人的肯定,有力量保护爱的人,就不想着文艺也不想着旅行了,我不需要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因为我就是。这才是开疆僻壤啊少年。========================================突然有这么多赞。补充一句:我说的绝不是全部,也绝不是个例。的确旅行就是旅行,不应该也不能够被赋予太多的“意义”。这句话送给自得其乐的好玩者们,也送给试图寻找“意义”的苦行僧。
你今年三十,公司中层,满腔热血,前途无量;前额微秃,小腹隆起,酒量渐长,咖啡不停;婚姻还算美满,孩子刚有着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你一生再也没机会一夜七次,也基本不可能练出八块腹肌;你在退休前不会有两个月的暑假,也不会再看到球场边上姑娘们的笑容。多么可悲的事实不是么。回到这个问题,当一个人事业有成以后,就再没有办法体会到年轻时省吃俭用住帐篷坐公车走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感觉。相信我,绝大部分的正常人在可以住凯悦住希尔顿的情况下,是不会再选择青旅的;可以租车自驾游时,是不会去挤中巴的;拿着星空联盟金卡的,是不会坐在经济舱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最终倾向于选择所谓的最优之路。趁着还能穷游的时候,有机会有兴趣就体验一下吧。当你无需穷游时,你已经无法回头了。-----------------------------------------------------------------------------------------------------------------------------------------做人么,最主要的呢就是开心。旅游这种事情呢自己喜欢就多走走,不喜欢呢就多宅宅,不必强求。
我觉得我可以来答一下。我是一名帝都的大学生,家乡是沿海某三线城市,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辈子从没旅过游,我在大学前也从没旅过游,国内任何地方都不算跑过。现在住学校宿舍。第一次真正的旅游是白本护照签西班牙申根,那时是因为对西班牙语言、文化的狂热,一个月时间全部花在西班牙的大城小镇。接着又跑了台湾,泰柬越,伊朗土耳其埃及。2周后去朝鲜。我的经济状况没有到“没什么钱,死命省或者借钱还要去”这种地步,却也睡过机场车站甚至露过营,吃饭基本是711或快餐解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完全随性,不怕出丑。认识各种不同的人,有趣的人,交各种奇怪的朋友,听他们的故事,这应该是我到处走的最大动力。德国的life coach,芬兰的energy healer,柬埔寨籍在泰国Koh Chang打工的水手,巴塞罗那的大学教授兼狂热的加泰罗尼亚独立主义者... 同时在旅行中我也结识了这个世界上除家人以外我最爱的人,所以我计划攒钱在今年春节期间去地球另一边他的国家哥伦比亚。当然我是断然不会向父母要钱出去玩的,都是我没日没夜兼职挣的。唯一的不妥应该是没有纳税吧...“旅行时,你喜欢体验在其他国家里身为外国人的快乐。… 你飘摇在一种视觉共产主义社会里,看到什么,什么就归你了。… 你误入私宅,没被邀请就去听音乐会,在团体宴会上蹭饭,直到有人讲话,你才大概知道宴会的主题。… 但是人们会接受外国人的怪异举动。远离家乡,你愉快地当着精神正常的疯子、有头脑的蠢货、不犯罪的骗子。” --Edouard Levé, Suicide
这个道理我到最近才明白,其实很多喜欢省钱的人不懂生活。
这是我在知乎上的第一个回答,终于有个我也能做出一种回答的问题了。讲故事之前,先给几个背景词,本人妹子,单亲,二十一。先把我截止目前的人生划为三个阶段,初中一年级前,初一到大一,大一之后。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呢,经济条件吧。初一前穷到食不裹腹,母亲是裁缝,有手艺但是没有稳定收入,经常打麻将,有次在外面输了九十元,大晚上的哭着背着我走回家。最穷的时候只有三十块钱,一天一块买十个发糕两个人吃。学费和房租都是母亲找朋友借的。那时候我抱怨过母亲,为什么那么穷还要去没日没夜的打麻将,也因此气的离家出走,走了一圈菜市场便回去了,因为没有去处。母亲当时在打麻将,到现在也不知我曾出走过。初一后,母亲凭手艺找到了稳定工作,学费和房租都不用再借,也慢慢能还给朋友钱,也慢慢有了几千块钱的积蓄。那时候住的房子依然小的可怜,雨天漏雨,夏天滴沥青。而我们的旅游之路就从那里开始,母亲在存钱,存跟团旅游的钱,最差的团,最多的消费的环节,各种威逼利诱让你掏钱的导游。我每次都不愿去,都是被母亲各种拖拽着去,回来之后又觉得不虚此行,也因此渐渐喜欢了出去走走看看。从周边,到省内,再到跨省,大大小小走了十多个地方。第一次看见那样的山,那样的水,第一次听见那么多外地口音,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那么近的看见太阳。就这样存够了钱就出去,唯一例外的一次,存了两千,买了一个电视机。那年的春节晚会,不再只是能听见声音了。上大学后,母亲准备要买房了,于是存钱不再为了旅游,工作的时间也从半天变成了全天,出去的次数大减,但也还是会出去。自己偶尔也会组织几个同学,用省下来的生活费出去走一趟。目前,前后借了十几万付了首付,搞了装修,买的限价房。十几万,天呐,之前不觉得,写到这里突然惊觉怎么胆敢借这么多钱。房子装修的差不多了,每次去的时候都像在别人家一样,不敢相信是自己的家,母亲拿到钥匙的时候,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用再流浪了。母亲常说自己是跟太阳一天生的,黑暗过后必将迎来光明。我曾问过母亲三个问题:那时候为什么那么穷还要不务正业的打麻将?母亲说,只有打麻将的时候才能忘记生活有多艰难,自己有多无助。那时候为什么一有点钱就要全部花去旅游?母亲说,刚开始感到压抑,被限制,虽然不能脱离困境,但出去看看总是好的。后来眼界渐渐打开,总能看到希望,就觉得要走出去,才看得到未来。为什么现在又要买房?因为看到了未来,有更多的底气为未来做打算。写到这里已经不能算在回答问题了,只是有想说的话罢了。
看见这个标题,突然想起一件事,不知道和这个话题有关没关。我曾经去过很多城市,基本是每个城市呆一两年就走的节奏,当然,并非出于穷嘚瑟和伪文艺,而是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如今不跑了,反而很怀念那几年,因为深入的住过很多城市,对很多城市有着比较深的了解。我一直都觉得这是我满珍贵的回忆,但有一天有个朋友问我去过什么地方,我把那些城市说出来,她居然很惊讶:你那也叫旅行么,你那是在当地工作居住。我:……如果说旅行是为了开阔眼界和强大心灵。那么,拿个相机,穿上花长裙,背个大包,在某地走马观花匆匆一圈,回来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发一通PS过的照片,这种旅行有什么用?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怎么能是几天之内就可体会的。我觉得,只有在每个地方住过很久,真切体会过这个城市的气质,才叫做开眼界,才有了所谓旅行的意义。除此之外,别把旅行的正面影响看的那么高。——————分割线————————前几天回答了几句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帖子毒药,一百多个赞其实让我吓了一跳的……有筒子说我不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凌驾别人的,其实我真是不是那个意思,我也没有任何优越感。作为一个女生,颠沛流离无论如何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能说跳出那几年,如今定居下来回头看,自然会对以往的生活给自己一个正面的肯定和安慰。我表达的意思只是,现在很多人过分把旅行的意义夸大了,什么净化心灵开阔见识。什么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在一个城市里只是走马观花,根本没那个效果。旅行说白了其目的还是散心加放心,把一趟短途行描述的多么高大上就搞笑了。那些旅行回来在社交软件发各种PS照片的,大家真觉得他们净化了开阔了?不能吧。另外我无比赞同楼上那个观点,当我们没钱,没事业,太过年轻不自信的时候,总会把心灵寄托在一些身外的东西比如旅行,好像有了一个高尚的爱好我们就会强大就会与众不同。然而等我们真的强大了,对这些事情就反而不会在乎了。
刚好五一出省玩了回来,六个大学生,自己订票自己订房间自己规划路线自己安排一切。
玩了三天,花费就不多说了,虽然不是特别多,但都是学生,花的都是下半个月生活费,肯定是要穷一段时间了。
但是,但是,我们都非常开心愉快,没有因为会过接下来半个月甚至几个月的紧巴日子而忧虑烦恼,相反,很自豪很怀恋。怀恋大家刚到下火车看到略显破旧火车站的无语与兴奋,怀恋一起三天晚上都是10点多了还在大马路上拦的打车的窘迫和开心,怀恋一起奔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去看烟火,怀恋在陌生的城市无惧无谓自由自在,怀恋六个青春年华蹦蹦跳跳嘻嘻哈哈。这三天,没有学习就业将来的压力,没有学生会部门社团活动的纠缠,没有失恋失意误会不顺心的酸涩委屈。去看一些想看的地方,逛一些想逛的商店,吃一些想吃的小吃,自由自在。而别的同学可能回到家里看望父母感受亲情,可能是去做兼职挣钱补贴日用,可能去图书馆看书享受知识,可能在宿舍睡觉吃饭玩电脑的胡乱过着,不管这些方式或好或坏,也不论他们收获多少,都是不能体会到出去旅游的乐趣,出去,放松,享受自由,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见识到不一样的人文人情,其乐趣,远远超过你花费的金钱。金钱在你手里可能会贬值,但是青春,时光,当你拥有的时候,不去赋予它自由,阳光,眼界,回忆,是比烧钱更大的浪费。
最后补一句,苏轼的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以上便是原因。以上便是原因。(照片引自杨柳松 除最后一张)
我觉得度假、旅游、旅行这三个词是不同的概念,度假是只求放松,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个得有钱,质量和经济实力成正比;旅游呢,像快餐,感觉必须得忙碌一些,要赶行程,要走马观花,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多的项目,这个要经济,要性价比;而旅行,更像人生的一种体验,往往有未知和挑战在里面,要细细去感受那一段距离,甚至要吃些苦,受些罪。我去年夏天自驾去西藏,遇到一些人,感触很多。在拉萨街头遇到一对儿卖明信片的小情侣。他们俩的朋友是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沿途拍到很多美丽的风景,然后这小情侣就印刷成明信片,在拉萨摆地摊儿卖,收入用来解决在西藏的衣食住行。这种人也许就是楼主问题中描述的人。他们都是一路搭车来到西藏,之后还要搭车去云南,并在那里过冬。“搭车”,进入西藏之后这便是个不再陌生的词儿,在西藏郊外的公路边上,我们经常遇到背着行囊,举着大拇指等待路过车辆帮忙搭载一程的旅行者。他们不仅仅依赖公共交通,甚至完全不搭乘公共交通,只采用徒步+搭便车的方式前往目的地,困难不只在于要用无害的笑容和热情的攀谈来消除司机们的戒心,还要在无法搭车的距离中想法借宿民宅(在这西藏那可是藏民的民宅哦),我总觉得如今的社会肯热心给予帮助的人越来越少了,未必是冷漠,也是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戒心,所以可想而知搭车旅行的情商,沟通能力,勇气和强大内心。更别提那些拄着拐杖,一路头也不抬只知道前行的纯徒步者啊!搭车这个事,有一个特别让人感慨的点就是,我平时接触的女孩儿大多都是公主病,走两步脚疼,吃两口胃疼,走哪儿都湿纸巾擦个没完, 我差点就以为世界上的小女孩儿都长这样,最多程度不同而已。结果到了西藏发现,很多背包客中有很多小姑娘独身一人就那么跑出来了,有正在上大学的,有刚毕业还没找工作的,有辞职不干到处跑的……有人是在驴友论坛上和人约好在哪儿哪儿碰头,有的干脆就是路上碰到谁算谁,结个伴儿玩到哪儿算哪儿。这得多大胆啊,这世界的好人已经多到可以如此放心了吗?这些小姑娘出来一般都会找些男驴结伴儿,护花儿,安全系数能提高一些;而男驴出来自然也会想找些小姑娘结伴儿,且不说有没有啥不可告人的想法,就说这路边搭车吧,一小姑娘笑嘻嘻的拦车肯定几率大些,一晒的黑乎乎又全副武装的汉子在路边拦车,换成你你敢给停吗?所以我们就遇到一些由姑娘拦车,男驴躲在旁边草丛里的组合,哎,大家也都不容易,无间道都耍出来了。除了背包客,我们沿途还遇到数不胜数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尤其以川藏318国道上最多,几乎每一二公里必有几个,都是些看上去二十出头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形单影只,有看似精疲力竭还要挣扎着上坡的,有似乎非常痛苦的蜷缩在路边的,有呈大字状躺着一动不动的,有被车撞倒坐在路中间的,有冒着大雨顶着大风狼狈不堪的,我们也和其中一些交谈过,西宁到拉萨1800公里,成都到拉萨2100公里,他们一骑就是半月二十天,在这种多变的高原气候,崎岖的路况条件下,再周密的计划都会遇到意外状况,听说很多人是磨了一屁股血泡,哭着骑完全程的。这一点既让我们钦佩不止,也让我们感慨万分,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开着小车带着零食和氧气袋上路的显得太娇气了。有了这样经历的人,很难想象今后再有怎样的困难是无法逾越的。回到楼主的问题,我觉得人生也好,旅行也好,每个人追寻的意义不同,或为美食美景,或为拓宽视野,或为感知世界,或为素材灵感,目的不同,感受也不同。可能楼主的生活工作忙压力大,旅游二字对您的意义就是“度假”,就是放松休闲,犒劳自己,可对于时间多又没什么钱的人比如在读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多出去走走看看,就算再天资愚笨长不了见识,至少能增加点生活常识吧。有些人朝九晚五忙碌年复一年,难得遇到三五天的长假,机票门票酒店都涨价,匆匆忙忙的去一些拥堵不堪的旅游景点走一遭,和那些辞掉工作出来一边摆地摊打零工一边到处旅行的人相比,到底哪个行程更有质量呢?
至今为止,最开心最深刻的旅行记忆,不是坐商务舱住五星酒店吃米其林餐厅… 而是几个同学去山西玩。一路坐火车,小面包车,住小旅店,睡大通铺,吃各种面食,买个烤串还要跟老板杀价。五年过去了,画面仍是栩栩如生。旅行,是为了看不一样的风景,走不一样的路,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更是为了情谊、怀念、和铭记。
“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儿来的世界观?!”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简·爱》里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楼主。
穷人攒钱旅游没有你想的那么苦逼。其实无非是不同事情的权重在各自的心里不一样而已。我完全不在乎吃的便宜,食堂的饭虽然便宜但足够有营养,若在国外则是自己做又好吃又营养,那么我没必要去吃外面味道变化丰富但是高盐高糖高油且可能不卫生的昂贵的饭菜;我不在乎住的差,反正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呆着,宿舍只是用来睡觉的,那么它安静、舒服即可满足我的全部需求;我不在乎买衣服首饰什么的,因为本来就没那些爱好,买多了宿舍的空间太小放不下,纯属负担;我不在乎自己穷,我不认为穷就如何没面子。如果会在乎钱的话,只可能是因为自己想做的某些事情没有足够的钱去做而已,比如旅游、国际学术交流等。那么相比于把钱用来成天吃大餐、住大房子、买好多衣服,与其做这些我并不那么感兴趣的事,我会为了能做一些其他想做的事和见想见的人,去尽可能的攒钱。
不是有句老话吗,穷家富路,反正我是不能委屈自己,没钱就不出去。
胡说八道,一口一个旅行的意义,题主的问题就像孩子提出的问题一样天真又直切,而答者们的回答却像大人们的说辞,在为一些集体无意识圆谎,为解释而解释,硬要给旅行塞一个必要的意义。如果这都能塞进去,我们也可以说吃饭的意义,睡觉的意义,拉屎的意义,吵架的意义,恋爱的意义,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意义是人自己说服自己的工具罢了。可实际上人不需要被说服,人很多时候只是在跟风地做着无意识的事情,一下子被问住了才开始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敢说大部分人之所以去旅行,根本不是出于以上那些文艺的或听着很高端的理由,去旅行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玩,为了玩得心安理得,为了感觉自己很高端,为了体验一下“皇帝的新装”。接触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扯淡,没有一年半年的相处,你也就只能知道别人走路的样子和方言的口吻可能有所不同罢了。增长见识?扯淡,纪录片看看甚至比你去同一个地方五次还要了解的更多,不行我们还有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百度贴吧漂流瓶。锻炼能力?扯淡,做什么事情不锻炼能力非得要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跑一趟别的城市换来一些心理安慰?享受孤独?扯淡,真正享受孤独的人还需要用旅行来享受孤独?珍惜青春?扯淡,我说看更多的书,也是珍惜青春没什么不妥,所以旅行根本不是珍惜青春的必要条件。要真的按那套说辞美化旅行,那么我们走一趟学校也是旅行,从宿舍到教室也是旅行,去食堂吃个饭也是旅行,开学是旅行,毕业是旅行,抽象点说读书也能是旅行,游戏是旅行,恋爱是旅行,考试都能是旅行。那么传统的旅行——到别的城市去,还有那么重要的意义吗?不就是电视上书上看了点那个地方漂亮的风景,漂亮的建筑,漂亮的历史,漂亮的姑娘,萌生了一些自己去到那边也能体会到漂亮的想法么,穷游,你怎么不穷游去火星?穷游在我看来真的是身心俱疲的事情,很多人却热衷于此,如果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那些看似天花乱坠的理由,实在是不可思议。所以旅行根本没有那么重要或必要的意义,玩就是玩,还鼓动别人去玩,还不让别人说实话,要大家都编造一个那么美丽的旅行神话,集体无意识撒谎,有什么意义?人生就该有说走就走得勇气~ 拉着一个箱子,带上一个单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带着微博去旅行]你不走出去看看,还会以为你身边的小圈子就是全世界~[推荐]万向轮拉杆箱,N种绚丽颜色任你挑: (去评论中找链接哦)
发布: 20:10:11作者:女生要懂的那些事
人生就该有说走就走得勇气~[心]拉着一个箱子,带上一个单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带着微博去旅行]你不走出去看看,还会以为你身边的小圈子就是全世界~[推荐]万向轮拉杆箱,N种绚丽颜色任你挑: (去评论中找链接哦)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看看牛视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极限运动有很多,像人们熟知的冲浪、徒步登山、攀岩、溯溪,但是蹦极排第一。自由落体感受自由不夸张吧。中国有世界第二高的蹦极点澳门电视塔,233米哟,酸爽啊。
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就像旅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