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铜器收藏价格铜气的冯

87 3469 505 140 130 39 16 550
364 813 73 58 17 12
57 8 10 82 192 42 32 39 104 0 0 3 12 18 2 17 4 2 4 2 5 7 14 7 1 1
查看: 4413|回复: 73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8主题精华6粟米292.96 石信誉10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10 / 粟米 292.9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8 / 精华 6 / 在线 7 小时 / 注册
天工神镜 长宜子孙——冯毅先生访谈1952年11月生,青铜镜收藏家,中国铜镜研究会顾问,上海市钱币学会钱币鉴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客座教授,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青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业务顾问,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业务顾问。采访时间:2011年11月5日采访地点:上海冯毅寓所采
者:滕健、郑中荣(以下简称“采访者”)被采访者:冯毅(以下简称“冯”)采访者:在您的收藏体系中最精彩的当属铜镜了,您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过,您的第一个铜镜是从朋友那里收来的,这是怎么样的一件铜镜,当时是什么吸引了您?让您从此开始了铜镜收藏之路的呢?冯:我的第一个铜镜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买的,那个时候人们流行用“万元户”作为界定富人的标准,而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几元钱,这面铜镜的价格在当时已是一万元。相比较,同时期我买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才八分钱。那个时候书画也很便宜,像友谊商店收购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画一幅在十元钱左右,当时已经算是很好的了。1979年“打倒四人帮”以后抄家抄去的东西都还给那些资本家,他们也都不太喜欢文物古玩了,就拿去卖给友谊商店或者文物商店。我收到的那枚铜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拿出来到古玩市场上卖的,通过中间生意人找到了我,说要卖给我一个好东西,是汉代人照镜子用的铜镜。当时他们拿来的铜镜乌黑光亮,带点咖啡色,我以为是塑料的,一拿到手里能感觉到很有重量,一敲是金属的声音,马上就好奇了。这个金属的怎么会做得这么精致?因为我有在工厂里做翻砂的经验,对铸造工艺比较熟悉,所以一看便知这样的青铜浇铸工艺是现在做不出来的。很多时候,科技的进步就意味着艺术性会退步,尤其是手工艺,你看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是字反而不会写了。当时一万元钱确实觉得贵了,但是这种顶级铸造工艺实在是太可贵了,所以就买了下来。当时很多人对我说是假的,我不服气,就说:“那你去拿一个和这个做得同样或者类似精致的,我还要。”还真有人拿过来,结果没有一件能够和这件比的。此后的20年里,我只收藏了这一面铜镜,一直没有发现同样好的。2000年以后,我在国外的古玩博览会看到了一面与家里那面差不多的,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怎么要价才两万?我早年买的几块钱一个的钱币,现在已经几百万了。两面极为精致的汉镜,两千多年前的艺术精品怎么到现在才卖几万块钱呢?于是,它成为了我收藏的第二枚铜镜,时隔20年,却只多花了一万块钱。其他的东西都涨价,唯独这个东西不涨。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潜心研究铜镜,了解世界范围内铜镜收藏的概况。无论是私人收藏还是国家馆藏,我要了解我所收藏的铜镜在世界艺术史上处于什么地位。至于后来我花3500万买下这件千石唯司旧藏的唐代海兽葡萄铜镜,人家都骂我是傻瓜,其实那是他们不了解这面铜镜所处的地位。采访者:让您愿以3500万的价格收下,能给我们介绍下这面海兽葡萄铜镜吗?冯:铜镜首先包含了绘画的功底与雕塑技能,这个图案首先要画出来,继后在泥范上雕刻堆塑这细如发丝的纹饰。一幅画最难的就是不留白,满是大忌。他这个图案画得那么满,但是还要让你没有那种杂乱无章的感觉,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在画里面要有非常深厚的功底才能画出这么一个满满的图案来。他不但要排列有序,同时还要艺术造型生动,仿佛让人感觉海兽呼之欲出,葡萄枝蔓在生长延伸,雀鸟蜂蝶在缝隙处穿梭飞翔,这样的美感看一眼便终生难忘。再说这制镜泥范的雕塑,也是技术难度极高的手艺,从泥的挑选到泥的过滤淘洗到适合的制范胚泥这之间就有几十道工序,然后再镜范上雕刻图案纹饰,有的花纹还要用堆塑的方法,那些细如发丝的纹饰真不知道是怎样雕塑而成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今不要说这样的技艺已经绝迹就是这种泥范的泥也一直是个迷,这种泥必须细润油滑透气,要不根本无法浇铸出如此精美的铜镜来,但是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古代泥范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扬州是唐朝的重要制镜中心,为唐王朝产出过数以万计的铜镜,可是知道如今在扬州没有发现一片真正的铜镜泥范。于是可以猜想当时的制镜泥范都被粉碎了,这种把泥范粉碎销毁有两种可能:一是为了技术不外泄,二是此泥非常珍贵而反复使用。直至最后此泥消耗用尽,所以泥范浇铸工艺就此结束。在接下来的浇铸过程中,铜水灌注进去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它在流动过程中会不断冷却,它的流动速度也在不断改变,还有可能受到一些溶蚀的阻碍,有的地方流得多,有的地方会少。除此之外,密度高一点,稀松一点,都会使得这件作品不成功。当我们了解它的工艺后会非常惊讶,能做出这样的一件作品,真的是太难太难了,所以为什么外国人佩服我们的青铜器就是这个道理。灌注进去以后是无法把握的,比如说画画或者雕刻,我们都可以仔细一点认真一点,手上都可以把握的。也许中国古代工匠一辈子做了成千上万个铜镜,只有一个是完美极致的。它有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这也正是青铜镜的难得和伟大之处。能够如此完美地将这面海兽葡萄铜镜生动的画面感呈现出来,完全是建立在大师级的绘画和雕塑功底以及世界最顶级浇铸工艺之上的。采访者:通过此镜的成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铜镜。在此之前,铜镜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成交之后又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冯:大概从民国三十年开始算起,再到中国解放以后,这七八十年的时间铜镜一直是不被人关注的,但在这之前可是不得了的,历史上很多皇帝对铜镜可谓情有独钟,宋徽宗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收藏铜镜的皇帝,绝对是把汉唐的铜镜当宝贝的,由于工艺的流失,宋朝的铜镜已经做不好了,看到汉唐的铜镜自然视若珍宝。还有乾隆皇帝,更是把他所收藏的铜镜列为上上品。他装铜镜的盒子曾在拍卖市场上出现,一个紫檀木雕花做的铜镜盒,里面的铜镜没有了——可能在八国联军的时候被抢走了——被丢弃的盒子留下来流传在民间,那么这个盒子卖多少钱呢?700万。类似的还有,2009年秋季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过一个唐代的铜镜盒子,价格在四千多万。而此时铜镜的市场价只有几万,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我们买一块百达翡丽的表,手表自然是几十万,那个手表盒呢,也得一两万吧,为什么盒子要两万呢,因为表好,配它的盒子也要精致一点。现在表盒已经卖几百万了,那表反而卖便宜了,这是本末倒置,有悖于常理的。所以我常戏说现在的铜镜市场就是把宇宙飞船以汽车的价格在卖。铜镜一直不受关注,这在大家的概念里就是女人照脸用的生活用品,从来没有真正具体地研究过它。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大家没有见过这么精美的铜镜,一想到铜镜就是那种锈迹斑斑、面目全非、工艺粗糙的,实际上就是没有美感,没有美感的东西就不会引起注重,所以长期以来就没有人认为它好。然而我想,这面工艺精美极致的唐代葡萄海兽铜镜的成交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家对铜镜的偏面观念。采访者:您所收藏的铜镜年代都在战国到唐代这一时期,是恰巧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冯:目前,已从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包括青铜镜约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与传说中的黄帝冶镜相距不远。铜镜发明的初期,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讲是比较粗糙的,但是人类总是不满足于发明初期的简单粗糙,终究会不惜一切努力来完善开创的新器物,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青铜镜从齐家文化时期的开创,到战国时期的工艺成熟,经历了两千年的探索实践,看着前两千年的青铜器物,我们可以看到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雄伟霸气以及工艺的轻巧美观,然而青铜镜却不易做好,所见铜镜都极为粗糙,包括商王武丁的嫔妃妇好使用的铜镜都是谈不上有艺术美感的,在那个王权社会里,
作为王器之一的铜镜与其他青铜器物的巨大差别,足可以说明铜镜的制作难度一定高于鼎、尊之类的青铜器物。到了战国以后,陶瓷的制作有了新的发展,于是战国时期的许多青铜容器都可以用成本较低的陶瓷来替代,我们现代人称这种上了一层薄釉的陶瓷为原始战国瓷。那个时候,青铜容器可以用原始陶瓷替代,然而青铜镜却无法用陶瓷替代,于是青铜浇铸工艺在青铜镜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铜镜的制作经过两千年的经验积累,找到了制作工艺的方法,并且随着王权社会审美价值的提高,青铜镜工艺越做越好直至唐朝达到极致。所以我们知道中国的青铜浇铸工艺,最终是通过铜镜的制作推向了顶峰。宋代以后的铜镜的制作工艺便开始衰退,用“翻砂”来制作的铜镜较为粗劣,就连宫中所用的铜镜一般也须用刀雕刻以后方可改善美观。这种工艺失传的衰退现象直至玻璃镜的出现。我们从《宣和博古图》和《西清古鉴》中也可以看到,唐以后的青铜器是不在收录范围以内的。所以在我的收藏中只能看到从战国到唐代这一时期工艺完美的铜镜,其他时期的铜镜我是不收藏的。采访者:除了喜爱,您认为铜镜的投资价值如何?冯:现在大部分人对于铜镜的认知是缺失的,一听“铜镜”就认为是女孩子用的东西,只从器物的名称上来判断它的价值。就像古代的家具一样——在王世襄把明清家具介绍给全世界之前,家具并没有被普遍收藏,再好也只是家具嘛。王世襄看到了中国明清家具上的艺术价值,他没有从家具这个名称上去认识它们,王世襄在大家都没有收藏家具的时候,用十元二十元把这些家具收起来,把收藏和研究的过程写成一本书,当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明清家具原来是艺术品。而这时再来收藏家具,已变身几千万一件了。铜镜作为青铜器艺术工艺表现最好的艺术品来说,我认为以后就是卖几百个亿也不为过。因为青铜浇铸工艺,最终毕竟是通过铜镜的制作推向顶峰,故而使青铜艺术达到极致,并成为再也不可超越的世界第一。有人问我,给你100个亿你卖吧?我说,不卖。我就是要把这种民族艺术的精神传播给全世界,让欧美这些国家再也不可小看华夏民族,作为象征民族精神的青铜艺术品,它的价值不是价格能够衡量的。假设几百年以后,现在这些引以为豪的高楼大厦变成建筑垃圾,高科技的汽车飞机变成工业垃圾,然而,我们民族的青铜艺术精品却是辉煌依旧。于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青铜艺术伟大的时候,它的价值便会真正体现出来。采访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铜镜辨伪方法或其价值确定的原则?冯:以前师傅教徒弟啊,看青铜器就是看红斑绿锈,或者范线、垫片,或者听听声音,或者闻闻味道等等。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学不会的,这就是为什么师傅教了很多个徒弟,为什么只有一个学会了。这个学会也不一定是师傅教会的,而是自己悟出来的,他跟了师傅几十年以后才悟出来的。等到他做师傅的时候,他悟出的经验也不会告诉自己的徒弟,他也按照看红斑绿锈等等那一套教,所以直到现在那些还以看红斑绿锈、范线、垫片、掂重量、闻气味的,都是难辨真假的。师傅没有把真本事交给徒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但我不是这么想。中国那么伟大的艺术品没人懂,没人收藏,是多么令人痛惜的事。所导致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大家分辨不出真假。怎么分真假呢?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它的工艺,为什么现在做不出这个东西来,就是因为这个工艺失传了。它原本的工艺叫范铸法,后来这个范铸法失传,宋代以后只能用翻砂法。所以宋以后的铜镜,比起唐代所做的,已经望尘莫及了。大约明以后有了失蜡法来制作铜镜,失蜡法就是先把蜡做成模具,烘干,在烘的过程中蜡就流失掉了,剩下里面是空心的,再把铜水灌进去。了解了这样的工艺之后,我们凭什么分辨出真假呢?就好像缝纫机和手工缝的衣服,给你一看便可知出自哪种工艺。青铜器也是如此,只要掌握它是由两种不同的工艺制作而成,立马就能分出真假,所以只有从制作工艺的角度来辨别才能真正分辨清楚真假。以前他们看红斑绿锈、听声音、闻味道等等,导致北方的玩家就把所有南方的青铜器都看成是假的,南方玩青铜器的人把北方的青铜器看成假的。唯独我们用制作工艺的方法来鉴定,不管南方北方,不管有锈没绣,全部一目了然。我要把这个技术传播给大家以此普及化,只有更多的人懂它,才能更好地保护它。采访者:从2004年中国嘉德首推铜镜专场拍卖,到今年秋拍中仅北京就将有七家拍卖公司开设铜镜专场拍卖,您可谓参与了中国铜镜的交易拍卖市场发展全部过程。在您看来,铜镜的市场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冯:铜镜市场的趋势是随着认知度的提高而提升的,当大家慢慢认识到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通过铜镜来推向极致这个道理的时候,铜镜的价格必然会涨。这只是时间问题。我对铜镜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很看好的。采访者:在收藏铜镜以前,您收藏的邮票和钱币就已经很有名气了,能否给我们谈一下您最初的收藏经历?冯:我从小学生的时候就收藏邮票,早期没有钱,学生嘛,但是四分、八分买一张邮票还是买得起的。那时候我买的中国最好的邮票叫“全国山河一片红”,八分一枚。而现在已经是一百多万了。那一百多万呢,我们不玩了。我可能就会选择更应该买进的东西。书画我也买过。上世纪90年代初,弘一法师的书法对联。2000元人民币没有人买,我当时对书法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一开始连弘一是谁都不知道,后来了解了弘一法师其人,很诧异这样一位贤人的作品会没有人要?行家说我们不要这个东西,是因为没有下家,我们知道他好,但是别人不知道。所以大家都不要,我说:“没有人要,那好,我买。”看看现在这幅对联的价格,500万。两千元的时候不要,现在500万都抢着买。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收藏现象,我们必须在大家都对这个不了解的时候,认识缺失的时候买,因为这个时候是价格的最低点。采访者:您从最早收藏邮票、钱币到后来的铜镜,您一直都有自己的收藏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让您始终坚持的收藏理念是什么?冯:作为收藏家,收藏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而这三点也正是我的收藏理念。第一,要懂真假。我讲的懂真假,不是人家讲的三分懂、五分懂,一知半解的。我说的懂真假是百分之一百的懂,你哪怕是懂了百分之九十九,你也不能说你已经懂了。这就是懂真假最关键的一点,不能一知半解就对外宣称是专家了,现在中国这种现象太多,所以造成很多人花巨额买了假货。第二,懂审美。你至少可以看得出这个东西是粗略的还是精致的,这个审美不是主观的,而是相对客观的审美,是有国际标准的。这个东西不是说你喜欢就可以的,现在很多人收藏就是误入歧途,认为我自己喜欢就可以了。他没有了解整个中国和世界的艺术史,存在哪些艺术品他不了解,光知道自己收藏的东西,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当然这仅仅是作为个人爱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在收藏上有一些成就,就必须要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品,从而能够比较出好与坏、美与丑。第三,了解这件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讲到艺术史上的地位就很简单的,讲得通俗点就是这件艺术品在它所处的同类艺术品中的排名,打个比方说齐白石的画,它在近代美术史上的地位确实是很高的,但如果在世界绘画史上排名的话,大概要排在十万名以外。哪怕就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不知要遥遥领先多远呢。所以我收藏邮票、钱币和铜镜就是坚持这个理念,要收藏就收藏最好的。采访者:铜镜的数量本身就很稀有,能碰到一面好的铜镜也实属不易,我知道您除了收藏铜镜之外,对其他的青铜器也很青睐,能否给我谈下您的收藏规划?冯:我偶尔会买一些其他东西,但是量会非常少。2006年我买过一块汉玉,当时要一千多万,这块玉之所以能如此吸引我,是因为它相当于中国汉代玉文化的主角,是代表中国到外国展览的时候为国争光的一块玉。收藏家总是缺少现金的,为了这块玉我当时也是不得已把一部分藏品给卖掉了。青铜器我也会买,相对于书画、陶瓷,青铜器肯定是便宜的,从升值和投资的空间来说,它肯定不需要我们去做很多的宣传,它本身就是价值连城的,不久的将来卖几个、几十个亿也是正常的。商周青铜器物中有一种叫做“樽”,就是中国汉语里的尊敬、尊贵、九五之尊里的“樽”,可想它在当时的地位。我还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铜镜上,因为我买青铜器,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过国家馆藏的,我买一个樽,再好能跟国家的比吗?国家博物馆有四羊方樽,宝鸡博物馆有何樽,湖北省博物馆有御樽,都比我的好。只能说我在民间青铜器的收藏中算是好的,跟博物馆没法比。但是我收藏铜镜可就不同了。采访者:您认为一名有社会影响力的收藏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冯:前面我讲到的三点收藏条件很重要,这也应该是收藏家应该具备的素质。至于道德品质上我们没有办法品鉴一个人的个人习惯,有的人很小气,有的人很大方,有的人好打交道,有的人不好打交道,有的人抬高别人,有的人贬低别人,这种事情很难说。我觉得作为收藏家起码应该学会分享,我从收藏钱币、邮票开始就和朋友分享,建议他们什么可以收藏或者投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不就是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嘛,我建议他们每天少抽一盒烟,就可以买邮票,买钱币,邮票八分,钱币一元钱。我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2002年我发现了铜镜市场以后,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收藏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我开始带动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参与进来,当时最好的也就是几万,差的一两百、一两千,而现在这些人全部都是亿万富翁。知识一定要普及,未来的这个收藏市场还要靠你们年轻一代。采访者: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客座教授,您是如何将青铜艺术传播给学生的呢?冯:你对一样东西精通便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现在很多人拜我为师,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院在我之前已经聘请了两个客座教授,一个是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是很有名的陶瓷研究员,还有一个就是电视节目国宝档案的李先登,北京大学的教授、学者,也是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我的学历不比这些学者,起初不愿意去,但能够把铜镜和青铜器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我还是很乐意的。我要大家都知道,青铜器是国之重器。为何这么说?第一,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科技成果;第二,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经济价值。这两点就说明它是国之重器。就相当于现在,我们说起国之重器就会想到是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等等。那么青铜器的“重器”在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它是中国古今艺术品领域里最伟大的荣誉,该荣誉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骄傲。“青铜器”这一名号,当今在世人的观念中象征了神秘而有力量的阳刚之美,这是令人类世世代代叹为观止的美。“青铜器”的称谓,最初约在1941年由郭沫若、容庚等文人雅士定名,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民间传颂,直至1963年以后才普遍形成了“青铜器”这个称呼。这种叫法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有许多人以为“青铜器”就是青铜铸造的器物,其实是对“青铜器”的误读。“青铜器”是指古代用陶范灌注合金铜液,再待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器物。这种器物多数又经过千年以上的地下氧化,导致器物表面经常产生青绿色斑,故而“青铜器”由此得名。所以青铜器实非青铜,乃是范铸合金铜的器物,在古代统称“吉金”。我们体验“青”字之雅替代了“金”字之俗,自然“青铜器”更让人有了一份神圣的敬意。传统观念都认为青铜器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衰败了,我说,那不是青铜时代才走到半山腰嘛,后面还有比你做得更精致的,就像我3500万买回来的唐代海兽葡萄铜镜。这面铜镜上的工艺放在任何一件青铜器上,都是最顶尖的艺术品。那为什么它在铜镜上面就没有人关注?好像就没有价值了呢?那是没有道理的。由考古得知,从齐家文化至唐代是青铜器从出现、趋于成熟直到完美极致的完整青铜历程,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极为重要的青铜时代。采访者:您不仅是铜镜收藏家,也是中国铜镜研究会的顾问,关于中国铜镜未来的去向您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吗?冯:现在有的人,一听我讲铜镜好就排斥,说我是炒作,但炒作与我的行为是相悖的,到目前为止铜镜最贵的是我买进的,我只是说这个东西好,物有所值。法国卢浮宫有个维纳斯,人家欧洲人都说多好多好,大家去看一眼饱饱眼福,作为一种艺术的享受,不也是觉得很开心嘛。没有人说他们是炒作,那为什么中国人一说这个铜镜好,就被扣上炒作的帽子呢,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我们有这样好的艺术品而骄傲,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也要让外国人像看维纳斯一样来惊叹我们青铜工艺的精致。如何让铜镜惊艳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铜镜博物馆,应该是世界级的,要了解中国的青铜器制造工艺,必须看过我们的铜镜,你才知道中国的青铜器制造工艺是怎么回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但是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人家都说我厉害,有眼光,有魄力,但是钱跟不上呀,千石唯司有三个,我只能买一个。如果大家有了共识和意愿,把好的东西集中放在一个馆里,这永远是属于你个人的产权也可以,给你儿子孙子也可以,不就是子子孙孙永保之嘛,不就是真正的长宜子孙,让全人类的子子孙孙都能得到中国青铜艺术的享受。一个人有一百个亿,一千个亿,一生极尽奢华,又怎么样,不如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把中国这些流失的东西买回来,建立一个博物馆,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有钱的人出钱,学者写文章,这就好像是一颗在地底下的种子,当我们在它还没有发芽的时候就看到了它的潜力,我们合力用心地给它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还怕它长不成参天大树吗!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各种艺术门类的博物馆和艺术学科研究早就有许多人做了,只有铜镜博物馆和铜镜研究这个事情现在还少有人去做,这种机会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是难得的,这个过程必然是充满荆棘的,因为难就难在要颠覆人们的传统观念,要把铜镜只是生活用品的观念转变为顶级的青铜艺术品认知。但是这个可以预见得到的伟大创举,是值得我为其倾尽一生的。采访者:您一直强调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那收藏本身在您的人生中占据了一个怎样的地位呢?冯:关于收藏,一方面我是借助于曾经在工作上有一些翻砂等等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积累,另一方面我很骄傲地说我完全是无师自通,再就是悟性也好。有时候学历高不等于学识高,我是学一点用一点,我想这个东西我学到了,我同时又用到了,就是这个道理。“子贡问政”想必大家都知道。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所以说,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没有了信仰,光是有钱,就如同行尸走肉。通过收藏,我发现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把铜镜介绍给全人类,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人生的信仰。所以,收藏特别是收藏青铜镜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飞天龙 于
06:50 编辑 ]
(72.68 KB, 下载次数: 2)
20: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5.68 KB, 下载次数: 1)
20: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8.35 KB, 下载次数: 1)
20: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727主题精华0粟米314.83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00
正八品上.监察御史, 积分 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3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314.8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727 / 精华 0 / 在线 953 小时 / 注册
大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5606主题精华11粟米444.58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60
从六品上.起居舍人, 积分 56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4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444.58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5606 / 精华 11 / 在线 965 小时 / 注册
保存文化,以藏会友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1849主题精华82粟米5734.3 石信誉89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89 / 粟米 5734.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1849 / 精华 82 / 在线 4320 小时 / 注册
冯毅先生是铜镜收藏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其收藏理念影响很多人,值得赞赏!值得敬佩!
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QQ: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365主题精华0粟米337.77 石信誉34 点阅读权限110
从七品下.太史丞, 积分 13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 积分
信誉 34 / 粟米 337.77 / 恶评 0 / 不满 1 / 帖子 1365 / 精华 0 / 在线 1732 小时 / 注册
辽金故地 物华天宝 白山黑水 人杰地灵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929主题精华28粟米3360.81 石信誉131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131 / 粟米 3360.81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929 / 精华 28 / 在线 6074 小时 / 注册
我在湖南省文物商店,等你来喝茶.手机: ,QQ: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5885主题精华0粟米6729.78 石信誉7 点阅读权限200
正一品.太师, 积分 858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115 积分
信誉 7 / 粟米 6729.78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85885 / 精华 0 / 在线 5031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57540主题精华0粟米3450.43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200
正一品.太师, 积分 57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460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3450.4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57540 / 精华 0 / 在线 1991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8782主题精华5粟米4595.20 石信誉10 点阅读权限200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积分 387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18 积分
信誉 10 / 粟米 4595.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8782 / 精华 5 / 在线 1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477主题精华0粟米4106.76 石信誉152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152 / 粟米 4106.7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477 / 精华 0 / 在线 246 小时 / 注册
完全赞同冯先生的观念!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1339主题精华0粟米4407.23 石信誉211 点阅读权限200
正三品.吏部尚书, 积分 313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1 积分
信誉 211 / 粟米 4407.23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1339 / 精华 0 / 在线 3348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3409主题精华11粟米3842.00 石信誉10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10 / 粟米 384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3409 / 精华 11 / 在线 1760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708主题精华0粟米546.27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7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2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546.2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708 / 精华 0 / 在线 932 小时 / 注册
敬佩、敬佩!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2主题精华1粟米32.09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40
从九品上.中下县主簿,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32.09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57 / 精华 1 / 在线 353 小时 / 注册
中国铜镜收藏的领头人,他的观点、看法、远见非常超前,无人能比,带领大家走向更高的收藏境界,更美好的未来!!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275主题精华1粟米184.16 石信誉10 点阅读权限110
从七品下.太史丞, 积分 12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信誉 10 / 粟米 184.1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275 / 精华 1 / 在线 111 小时 / 注册
原帖由 @宝鉴 于
17:30 发表
冯毅先生是铜镜收藏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其收藏理念影响很多人,值得赞赏!值得敬佩!
镜中的你 镜中的我 镜中的他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3798主题精华0粟米1088.18 石信誉1 点阅读权限200
从五品上.尚书郎中, 积分 137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2 积分
信誉 1 / 粟米 1088.18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3798 / 精华 0 / 在线 6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001主题精华3粟米1904.55 石信誉890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890 / 粟米 1904.5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8001 / 精华 3 / 在线 2153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76834主题精华2粟米5154.96 石信誉2 点阅读权限200
正一品.太师, 积分 768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166 积分
信誉 2 / 粟米 5154.9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76834 / 精华 2 / 在线 3347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5235主题精华0粟米418.96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60
从六品上.起居舍人, 积分 52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5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418.9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5232 / 精华 0 / 在线 376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1009主题精华0粟米212.96 石信誉3 点阅读权限0
头像被屏蔽
信誉 3 / 粟米 212.9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09 / 精华 0 / 在线 602 小时 / 注册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华1级勋章
品藏大赛2010
品藏大赛2009
娱乐精英1星勋章
娱乐版发帖1万可申请
精华2级勋章
品藏大赛2014
品藏大赛2013
娱乐精英2星勋章
娱乐版发帖2万可申请
娱乐精英3星勋章
娱乐版发帖3万可申请
七夕活动勋章
七夕,守望心底那份爱...
品藏大赛2011
品藏大赛2012
||服务电话: 400-813-9977
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铜器鉴定收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