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光绪十九年年四月十六是1930年的几号

民国十九年是那一年?
民国十九年是那一年?
其他回答 (8)
中华民国历与公元对照表 民国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西历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民国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西历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民国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西历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民国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三十四年 三十五年 三十六年 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 三十九年 四十年 西历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民国 四十一年 四十二年 四十三年 四十四年 四十五年 四十六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 四十九年 五十年 西历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民国 五十一年 五十二年 五十三年 五十四年 五十五年 五十六年 五十七年 五十八年 五十九年 六十年 西历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民国 六十一年 六十二年 六十三年 六十四年 六十五年 六十六年 六十七年 六十八年 六十九年 七十年 西历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民国 七十一年 七十二年 七十三年 七十四年 七十五年 七十六年 七十七年 七十八年 七十九年 八十年 西历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民国 八十一年 八十二年 八十三年 八十四年 八十五年 八十六年 八十七年 八十八年 八十九年 九十年 西历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民国 九十一年 九十二年 九十三年 九十四年 九十五年 九十六年 九十七年 九十八年 九十九年 一○○年 西历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民国元年是公元1912年,所以民国十九年是公元1930年。计算方法是:民国年=公元年-1911。 另外,关于算法: 为什么是从1911开始算而不是1912呢?这是因为民国是1912年成立的,即1912年是民国一年或者民国元年,而民国零年是不存在的(这与西历公元年一样,没有公元零年的)。即1911年为民前一年,第二年1912年就为民国一年了。所以民国年与公元年换算是:民国年=公元年-1911(即计算思路是把1911年当成了民国零年)。 1912年为时间轴原点, 向前是民前年:1911年为民前一年、1910年为民前二年...... 向后为民国年:(1911年当为民国零年(当然民国零年是不存在的),所以计算是从1911开始)1912年为民国一年、1913年民国二年......
1912年是民国1年,自己算算
民国十九年应该是:1930年
1930年,1912年是民国元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所以1912年是民国元年,故民国十九年是1930年.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民国十九年(1930年)遂安县志.卷四
遂安县志 卷四
职官(旧作官师)
国家设官分职,凡以为民也。以之养民,则有令而丞而尉。以之教民,则有师儒。教养分司由来远矣。顾自政体变革,官制更新,地方有官而无师,教养之责集于一人,而其贰有警察官以保治安,承审员以听狱讼,膺斯职者宜如何胜任也。遂安,孙吴始置邑,前志散佚无征。唐宋至今,无虑数十百辈,而载列传仅二十三人,类皆负教文则循良,懋著,当时称之,后世思之,为足多焉。是宜读题名之表,惕然于名之何以留,按纪实之文,憬然于宜之何良,副循分尽职,以仰体设官为民之意,庶其无旷厥官也哉。志职官。
唐 令一人,从六品上(总群政)。丞一人,从八品下(典仓狱)。主簿一人,正九品下(主诸簿)。尉一人(秩同簿,主缉捕)。
宋 知县一员(初以朝官为之。其后参用京官或幕职主管河塘沟洫兼劝农工事,有戍兵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之职。)。丞一员(掌水土市易诸务,宣和后省)。簿一员(勾稽清书,嘉定间置。)。尉一员(主训谏,俸与簿同。)。主学一员(职司教导。景定三年置。以特科人充之。)。凤林巡检一员(掌训练甲兵巡选缉捕。)。白马巡检司巡检一员。
  达鲁花赤一员。(时制以蒙古人为之,监尹行事,故又称监县。掌县印,尹封署其上,秩同尹,兼劝农事。)尹一员。(为司判正,主县事,兼劝农。)丞、簿、尉各一员。(县事皆同签署。)典史一员。(为椽吏之长,职掌公牍。)凤林巡检司巡检一员。白马巡检司巡检一员。教谕一员(掌文庙奉祀,管理所属诸生)。税课司大使一员。(职司税务)管军上千户一员。(掌兵千人管理军事)弹压一员(制服凶暴)。百户一员(掌兵百人)。
  知县一员(掌教养县民之事),县丞一员(管马管河管粮)。主簿一员。(崇正十三年省,十六年复置)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初用儒士,其后专以会试乙榜进士及岁贡为之。嘉靖初省训导一员,数年后复置。)税课司大使一员。医学训科一员。(以医生业精者为之,专治药饵以疗民疾。)阴阳学训术一员。(以阴阳生术通者为之,为人卜择时日。)僧会司僧会一员。(僧人为之,以治缁流。)道会司道会一员(道士为之,以治羽流。)
  知县一员,(总治县事)。县丞一员。(分理粮务水利。康熙三十九年裁。)典史一员。(专司缉捕监狱。)儒学教谕、训导各一员。(康熙三年裁,十五年复,光绪三十二年裁。)医学训科一员。阴阳学训术一员。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龙山茶捐局局长一员。(同治初置,始为委员,局设龙山街。光绪间移县治。)遂安汛把总一员。(同治五年设,隶严协右营。光绪末改称哨官。)巡警局巡官一员。(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设,后改称警务长,又警察署署长。)
县长一员。(改革初称民事长,二年又改称知事,十六年改今称。)承审员一员。(初称执法科科长,又帮审员,专主民刑诉讼事件。二年十月县署附设审检所,改称专审员,以县知事兼检察职务。三年四月改今称。)管狱员一员。(初称典狱官,主管监狱看守事务。三年四月改今称。)公安局局长一员。(初称警察所所长,十八年六月改组。)安阳公安分局局长一员。(初称警察分所警佐,后改称分所长,十八年六月改今称。)龙山茶捐局局长一员。防营驻防哨官一员。(四年改防营为警备队,哨官名称仍旧,十六年撤。)
路敬潜 县令,贝州临清人。先是令至多死。敬潜欲辞不赴,其妻曰:君不死狱而得全非生,死有命耶。从之。到官,有枭啸其屏,鼠数十走于前,左右驱之,拥杖而号,敬潜不为惧。久之,迁卫令,终中书舍人。
张 裕 县尹。字仲宽,修学校,建公宇,役均讼平,翕然称治。
朱 倬 县尹。字孟章,建昌人,进士,行政以兴学为先。邻寇窃发,集乡兵御之,民赖安堵。
杨守恭 主簿。字籍失考,廉明惠爱,时人称之。秩满升西安知县。
张 政 训导。江南华亭人。人才多所成就。行取监察御史,升江西按察司佥事。
胡子澄 知县。字清之,律己廉勤,抚民仁恕,兴学育才,废坠悉举,称贤令焉。
王 受 县丞。江西玉山人。政平讼理,擢监察御史,升广西按察司签事。
张 瓛 知县。字汝珍,江南泰州人。进士,廉价恺悌,均赋役,兴学校,治水利,革宿弊。期月间豪横敛迹,逃移复业。未久去任,民诣阙乞留,不获,有去后之思焉。
张 学 知县。字习之,江南常熟人。举人,政多惠爱,民立祠祀之。
李 瓒 训导。江南太平人。举人。学宫颓废,捐俸倡建,至今永赖。
朱 木 知县。字近仁,江南常熟人。进士。为山东道监察御史,以言事谪郑州判官。是年升任,简静不苟,重修邑志。岁祲,民沮山发矿,格杀官捕,势张甚将蔓。部使者檄木剿平之。木蹙然曰:民不聊生,计无所出,直利此土中锱铢度晨夕耳,何用烦兵,且滥及无辜?为乃引兵驻山,遣人谕以祸福。群盗于岭上望见木,罗拜大呼曰:仁侯有令,吾属敢不服从。立解散去。部使者奖之,迁叙州府同知。
吴撝谦 知县。字汝亨,江西临川人,进士,英爽任事,作士爱民。如筑城以防寇,剏台以兴文,葺书院,纂邑乘,饬宗法,习宾射,严条编,查飞诡,迁阅武场及山川、社稷两坛,举坠修废,百度维新。遂人至今称慕焉。详去思记。
马呈鼎 知县。字天中,湖广京山人,举人,饬躬爱民,均图悉从民便,勤于课士,人文蔚起,捐赀修文庙,人不知扰。详毛给谏庙记。
方应俶 训导。号惺衷,福建莆田人,举人,积学有文,善书法,士争效之。倡修文庙,捐赀筑龙溪堤,摄邑篆,廉静不苛,节冗费,罢蠹政,卓然称名师。
石有恒 知县。字云岫,湖广黄梅人。父佥都御史崐玉,素廉峻,请托不行。承家学。下车即以避劳邀利畏祸自誓。课士训民,输运任里甲羡缗,公贮之以充运费,不用民一物,不受士绅一馈。听断明决,庭堦肃然。调繁长兴县,殉寇难,赠太仆寺卿。
(以上旧志)
张元吉 知县,字子成,修先师庙,整理圣贤像,有俾文教。
袁 政 知县,字文理,先为湘阴典史,有政绩。至是以夏原吉荐升遂安知县。遂俗民贫多溺女,政严禁之,俗始革。民间生女,名曰袁留。
成 礼 知县,字用和,直隶阜城人,疏通明敏,勤于干济,捐俸建大成殿,饬圣像,泮池围以石栏,檽星易以石柱,补祭器,葺廨宇宫墙一新,升宁海州同知。
容九霄 知县,字子升,广东阳朔人,举人,有文武才。岁癸酉,流寇侵开化,官兵集遂境者数万人,谍报旁午贼逼马金,众望风奔溃。九霄率民兵结寨高乔山,歼其先驱,贼锋挫遁去,随力设险,遂邑有城自此始。后四十年立碑纪绩。详遗绩碑。
胡仲谟 知县,字启忠,湖广蕲水人,进士,沉毅朴讷,临事不苟,未尝以词色假人,民之奸良立辨。在任三年,豪滑敛迹,民皆乐业。
罗 裘 知县,字德懋,江西吉水人,举人。政先节爱,均赋役,省民财。监司署其考曰廉静,更不干名,惠爱自能及物,人以为知言。在任九年,始终一节,升全州知州。详去思记。
唐继禄 知县,字子廉,江南上海人,进士。政尚宽平,字氓如子。有悍吏横索他邑者,正词折之,谳决必以法不容,请托不涉。胥吏图诈者反坐,怙终有刑。每东作,驰役缓征。时两浙方苦倭寇,征募旁午,料理周详,民获安堵。监司举调嘉兴,士民诣阙乞留,复任二年。详去思记。官至佥都御史。
危 楷 典史,号双泉,江西进贤人,少以儒就吏,为尉清谨,时丞簿俱阙,一身兼任,督葺学宫,轸恤里役,饬战守具,防矿盗宿,寇远遁。巡按周奖异之。
顾学仁 知县,字符甫,江南华亭人,举人。慈惠及民,政多节省。当流寇之乱,干戈倥偬,而镇静不扰。升潮州府通判,民肖像祀之。详去思记。
周 恪 知县,字有之,江南太平人,举人。刚介质直,留心风化,表章节孝,及先贤张朱遗迹,新黌舍,拓頖池,拔士之秀者月课之。征收令民自兑自封,投柜贮解如制。先是多征商货,胥吏藉以滋虐,悉严禁焉。升京府推官。详去思碑。
黄道年 知县,字延卿,江南合肥人,进士。听断敏决,摘发如神。旧条编法,各柜分投,民不胜扰。又复额外加征司府造船,照丁亩加派,悉罢之。征收总一年之数,为柜一,为限四,每限复分为三,俾缓办而易完。船差自为料理,不费民半缗。在任逾期,道不拾遗。详去思碑。升汉州知府。
蒋大禄 训导,浦江人,学有渊源,动遵矩矱,诲士皆出实心。修文庙,辟外湖,振作之力居多。工于诗,所著有《和百梅诗》三集,书法尤劲。去任既久,士民思慕不已。
詹尔达 知县,字思理,江西乐安人,进士,岂弟清和,雅意造士。岁征多羡禁之,止如征数,一切公费给于官,不许里递派累细户。吏乾没舞文,立置之法。讼者,谕令和息。有以人命诬者反坐。岁饥发义仓赈济,全活甚众。遂邻新安民多掠卖子女,达没其价而偿其人,此风坐寝。葺文庙课士,捐俸买学田四十余亩,供诸生月课。士贫不能婚葬者,咸取给焉。详去思碑。调繁改嘉善县,官至光禄寺卿。
韩 晟 知县,字崇少,广东博罗人,举人。博学工诗文,为政以课士为先,创五狮书院,置院田集诸生讲业。首拔汪总制乔年,方阁学逢年,人文兴起。捐建南北桥,修邑乘,凡有兴革无不悉举。详载遂安政考。
朱长庚 教谕,号修复,馀姚人,举人,工古文辞,勤月课,振士气。暇则吟诗载酒,豪游山水间。时称其旷达。升江南桃源知县。
杨时熙 教谕,字知白,临海人,举人。好学不倦,性乐易,与诸生杯酒论文蔼如也。整饬学宫,修建文昌祠,遍栽桃李,望若云锦。升琼州府同知,终两淮盐运使,城陷殉难。
周光启 知县,号悔庵,江南太平人,举人,太常周恪近裔。笃嗜古学,书仿怀素体。治崇清净,正赋外不取羡馀,杜苞其抑,刁讼流亡皆复生业,服食菲薄,勿累行户。期年卒于官,贫无以殓,士民赠赙佐其归,仍公请崇祀名宦,以莅任未久格不行。
何 伟 知县,字五峰,奉天辽阳人,荫生。才具敏达,爱士恤民,振兴文教。自闽变之后,大成殿因兵燹倾圮,捐俸重修,并及两庑祔祭诸祠,条陈利弊,数以虚粮为请。辛未编审,遂加意查勘,量与豁除,计所豁之数,设法通融以补正赋。在任十五年,升去。民至今德之。
王锡年 知县,字乔生,陕西洽阳人,进士。性严重,衣冠行止有居正功,端方廉静,公庭萧然。遂例,每里粮长银十两,派棕丝等项若干,又碓户税课总百余金,向岁征收。甫下车,悉罢之。杜苞苴,谢请托,官署如冰,蠹吏豪横皆敛迹。是年夏旱,斋戒步祷,为文引罪自责。马沂龙王庙距城十里,亲诣祈雨。时夜半,公前行遇黑虎当道,从者仓皇。忽见虎摇尾而去。翌日灵雨滂沱,四野霑足。虽一诚相感,实清操惠政所致云。
(以上旧志)
唐 济 知县,字星舫,广西桂林人。勤政爱民,才堪任事,拓祀坛,整书院,修大成殿,葺明伦堂,建容公祠以昭先烈,造节妇祠以安贞魂。备荒则劝捐积谷,防患则倡募修城。秩满调繁,旋即复任。先后治遂七年,兴废举坠,肆应安详,厥后去任。士民为制德政序以赠其行,并建碑亭以留纪念。
金乃光 知事,字观甫,江苏江宁人,为人严明,有干济才,整顿司法,案无悬滞。倡捐劝募,兴筑南河堤,躬率邑绅监视工作,士民见其勤劳,乃尔因号其堤曰金公堤。工竣又竖亭其上,名曰思艰。且命地方绅商组织保堤会,醵金存店生息,为异日修葺之赀,计及长久,俾后世永赖。秩满去任,职守无亏,民称颂之。
(以上新采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在线客服:服务支持:
云南大学史料丛书:校长信函卷(1922年-1949年)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民国十九年(1930年)遂安县志.卷五
遂安县志卷五
政教莫大于文治。文治者,所以化民而成俗也,是故明伦讲学,尊贤育才,养老习射,皆治体攸关,君子于此三致意焉。遂虽僻处一隅,凡以振民育德者靡不备具。但时势殊异,不无因革损益于其间。今当国体肇和,教育实业自治,在在归诸党化,记事者稽核必详其所以,上追往古,下式来兹者可得而言也。志文治。
  按旧志:儒学在县南二十步,宋嘉佑间,知州赵抃允、知县李廷芝议废水南长寿僧院以易之。熙宁中,郡以院还僧,而议不及学,乃迁先圣像于院之西庑,见者愤焉。进士余九龄等以自监司。元丰三年,通判刘士彦行县,即监征廨舍建学,始庙祀先圣,赞其成者,知县欧阳复也。绍兴八年,邑人詹至请于知县林待问,为葺其圮。癸丑居民徐嘉师火延庙学,因献地县西建焉,即今址也。元署县事尹柔克、达鲁花赤、怯来尹、林德懋屡修。明洪武间,知县张元吉、李子求累修大成殿。正统七年,教谕陈资善重建明伦堂。天顺三年,知县成礼重建大成殿,瓮泮池桥栏,置檽星门,增师生号舍。成化九年,知县张瓛斥学前废寺地益之。十年,知县朱福重修大成殿。二十年,教谕萧玉等重修两庑两斋,增建号房。二十三年,檽星门圮,知县陈瑞重葺。嘉靖二十一年,推官陆愚署县事,重建明伦堂。隆庆四年,知县周恪见泮池湫隘,更于文庙前拓地凿焉,护以石兰,引东水西注于池,以迎巽气,建青云楼于池东。六年,知县吴撝谦复葺庙庑及尊经阁,重建启圣祠,泮池左右辟为通衢。万历九年,知县黄道年重修庙庑,建檽星门石柱石阶。十三年,知县林大柱、训导蒋大禄,于泮池外凿文林湖,广十数亩,汪洋浩淼,规制浸宏远矣。二十年,文庙倾颓,知县林守典鸠工重建,湖外横列屏墙以障民居。三十一年,知县马呈鼎捐赀重修,人文蔚起。三十四年,知县詹尔达续修,捐俸买学田四十余亩,月课贫生皆资焉。三十九年,知县韩晟复捐资重修庙学,易其材之朽者。糯星门、屏墙、泮池巽水,振圮疏壅,焕然一新,董之者县丞潘文远也。又捐赀修饰祭器,易蠧朽,增其未备,故事弟子员,祭菜者自备入学,筵宴有台盏诸费,晟预行禁止,代具送学,使受业博士士林戴之。崇祯二年,教谕杨时熙改青云楼为文昌祠,复浚巽水。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高尔修重建戟门。十五年,知县钱周鼐重建明伦堂,造祭器。康熙三年,知县姚永康重修大成殿及两庑名宦乡贤祠。泮池石栏石柱久废,尽皆兴复。二十四年,知县何伟重造大成殿。三十九年,知县吴世勋重建戟门。四十三年,知县万为恪重浚泮池,旋于四十四年训导徐始亨复加深浚。五十年,知县陈学孔重修大成殿及糯星门、文林湖、明伦堂、仪门,重造笾豆祭器。五十三年,洪水冲倒石栏,训导徐始亨重修。雍正六年,知县曹维藩、教谕翁亢孙劝谕邑人捐赀重建大成殿。十年,知县刘起禧创建崇圣祠。董事者余鼎辉、姚殿颺、黄云鹄,后因资不敷,殿颺更捐银七十六两。鼎辉、云鹄共捐银二十两以佐工料。乾隆十年,训导朱继序以助入学宫公赀,重建泮池内屏墙,及创建儒学门西北墙垣。十六年,知县吴培源、教谕郑爚、训导蔡以堂劝谕通邑绅耆捐赀重建明伦堂、教谕署、训导署、节烈祠及重修仪门、儒学门、文林湖。时董事者方锡纲、毛咸、方希涛、王起鵕、余德昌、姚殿颺、任宏贤、余梦熊、王路、姚殿珍、余鼎辉、汪振瑞、余大纲、黄珽、余元驹、余纺升、黄云生、黄庶禧。知县周世恩记。先师庙五间,东西庑各三间,戟门三间,角门二座(在戟门左右),檽星门三座,土地祠一间(稍圮),文昌祠三间(圮),名宦祠一间(路敬潜以十五人,又清通行崇祠浙江总督朱昌祚、李之芳、李卫,巡抚范承谟,提督李塞白理,布政司马如龙六人),乡贤祠一间(詹至以下三十三人),泮池文林湖(万历十三年,知县林大柱辟,邑人詹理记)崇圣祠三间,大门二间,尊经阁(久废),明伦堂三间,仪门三间,儒学门三间,教谕署(在明伦堂后)、训导署二所(久废,乾隆十六年建一所,在尊经阁旧址东),忠义孝友祠(今圮),节烈祠(圮),元封谥碑一座,明卧碑一座,警一箴心箴言注四箴注谕辅臣诏旨碑共七座,吕东莱学校碑、王石潭心图碑、泮池碑、文林湖碑共四座,重修文庙碑、状元碑亭一座,清制训饬士子碑二座(旧志)。五十四年,知县解会心倡捐重修,告成于五十八年,邑人毛绍睿记。咸丰元年,经兵燹大成殿悉成焦土。同治间,邑绅毛仁麟、余士蓥等劝捐重建,其间如墙右门顶待换之横梁,右正堂上下门窗,两庑檽星等门并配享神厨神主,因窘于资一时未能修竣。至光绪间,知县唐济捐廉筹款,次第兴修,并于下首添设衢道,规模始灿然大备。琅川余燮又乐捐银一百三十元,为涂丹雘以壮观瞻。惟教谕训导二学署,则由教谕都国梁、训导赵涟先后募捐兴建。(据新采访纂)
教谕署 在明伦堂后。光绪十四年教谕都图梁仍旧址倡捐重建。入民国为县议会。今为县党部。
训导署 在崇圣祠左。光绪间训导赵涟仍旧址倡捐重建。入民国为县参议会。今为县立贞文小学。
明伦堂 清宣统二年改建。
(清康熙二十二年,御书万世师表匾,颁挂各州县圣庙。又谕官员军民人等,过庙下马。三十八年南巡,以江浙人材众多特命岁科两试加额五名。遂安县入泮之数取进二十名。四十二年,颁御制训饬士子文于学宫。学官于每月朔望日,传集诸生诣明伦堂宣讲。雍正四年,颁御书,生民未有匾额。乾隆元年,覃恩二次岁试,额外加学。遂安加十四名。三年御书与天地参匾额,颁挂圣庙。十年,御制训饬士子文颁于学宫。十六年南巡,命江浙二省本年岁试额外加学,遂安加五名。二十二年岁试加学,遂安加五名。三十年额外加学,遂安加五名。此后屡次额外加学,无考。嘉庆三年,颁集圣大成匾额。道光元年,颁圣协时中匾额。咸丰二年,颁德齐帱载匾额。同治三年,颁圣神天纵匾额。光绪七年,颁斯文在兹匾额。三十二年,诏升大祀神牌,改制金地青书,大成门、大成殿改覆黄瓦,展拓月台。宣统元年,颁中和位育匾额。民国三年,改称文庙为孔子庙。四年三月,令改孔子庙木主一律用红地金字。○旧志参新采访纂)
明代典籍原贮尊经阁,明末阁圮,散失无存。清廷御纂书籍颁存学宫。
  取进文武生员额数
&每岁试取进文童二十一名,武童一十六名。每科试取进文童二十一名。
  廩增名数 额设廩膳生二十名,增广生二十名。
(按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诏嗣后武童考试永远止。三十一年诏停止岁科考试,并由政务处奏准,其廩生应出岁贡准照原定额,每岁一名倍取,均于壬子年考优后一律停止。)
一明万历二十六年,提学道伍袁萃批允民生借名允附纳监银,买田一百零二亩三分七厘二毫。
右三项田一顷一十九亩二分九厘三毫,共租谷二百四十石六斗,每石折银二钱五分,共租银四十六两六钱四分九厘。清顺治十五年,奉提学道谷应泰文解道转解。据光绪府志,学租银每年照数解藩司转解学院赈给贫生。
一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詹尔达买田四十亩九分一厘六毫,共租八十五石二斗四升。
二清康熙二十一年,里民毛义堂将叶姓赎身田地捐助岁修文庙,共田六亩五分二厘二毫,计租谷一十三石四斗三升,又地七亩六分四厘,计租豆四石。
&乾隆十年,造儒学门西北墙垣,职员直赵希涛同弟以泓助墙下地五厘。案右项田租向存学署,为课士餋贤之用。有詹侯碑记,载艺文。○(以上旧志)
在城南。邑人詹理记。知县韩晟论。邑人毛升芳论。见艺文。今圮。(旧志)
五狮书院 在状元台前。知县韩晟记,见艺文。今圮址存。
右表田地租粒于明隆庆五年,由知县吴撝谦即府馆旧基创狮山书院,买田二十九亩三分一厘九毫,为养士费。万历三十九年,知县韩晟改名五狮书院,买供给田地三十二亩四分五厘四毫,共租银一十二两七钱四分四厘,守院僧道地二十亩八厘四毫,计租豆八石二斗三升三合。
  学田租谷,历年俱经学胥侵没。康熙五十二年,通痒具呈清查,知县陈学孔择笃行生员王启东、汪周麟、方霖、余鼎光等司其出纳以备修葺。雍正七年,教谕沈廷鹤具详作岁修文庙之需,会其时重建大成殿,未落成,公举生员黄云五收租,八九两年田地租粒悉归大成殿公费。十年,复将田地入学,以备葺修文庙。
瀛山书院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熙宁间邑人詹安辟建于山之冈,凿方塘于麓。其孙仪之与朱晦庵往来论学于此。岁久圮。明隆庆三年,知县周恪访先贤遗迹,建书院二十四楹,龙溪王畿记。后为祠,祀晦庵、仪之二先生,绪山钱德洪记。祠后建大观亭,复方塘旧址,构一鉴亭。五年,知县吴撝谦诣其堂,作方塘解。邑人方应时、方世义,邑民方□□等共捐田十余亩以供祭祀,并周令祀于祠,额曰三先生祠。春秋以二仲月次丁日祭。清顺治间,知县高尔修、钱周鼐先后修葺,各捐田广祀,共田三十四亩一分一毫。周鼐以周令系明儒,不宜与朱子鼎峙,移其主从祀于旁,仍号二先生祠。邑人余连翘登瀛山诗,方象瑛谒瀛山书院诗,见艺文。民国十年,知事吕敩亮来此访谒,慨墙欹瓦毁,渐就倾圮,倡首捐资修建,并组文化委员会以促其成。邑人姚桓记,见艺文。(旧志参新采访纂)
松皋书院 在县西二十五里。邑人毛士仪建,兰溪知县方邁记,见艺文。(旧志)
台鼎书院 县治西。清嘉庆间,邑人余志广倡首捐银二千两,卜地新建,余大观董其事。光绪庚寅,知县唐济重修,并于院右节孝祠旧址改建容公祠,有记,见艺文。光绪三十一年,改设官立高等小学堂。院租暨宾兴会租改充学堂经费。今改称县立台鼎小学。(新采访)
  在县前。今圮。
按:明知县韩晟云,国家制治建府,置县画乡分里,以奠民庶,乃立社学以养蒙,故乡闾里巷莫不有学,民有余子必遣就焉。遂人文献齿于上国,其令各坊乡及委巷穷阎之处,凡有官府庑宇庵院,或自剏馆塾,各择一所,随里居疏密而多寡其数,便宜修葺,不必华美,颜曰某都某图社学,而又檄各乡之童蒙,自十八岁以上汇造一册,与文理明通,行止无玷,愿为社师者,比试一名,给之巾带,优之接待群里之童穉奉为师,置一馆簿。长吏不时亲往稽考其文理,徐觇其礼节,以为社师殿最。
  凡教以六行六事六艺。六行者,孝弟、谨信、爱众、亲仁是也。六事者,洒扫、应对、进退是也。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是也。头古乐巳不作矣。间有存者,如投壶击鲁薛鼓之半,习射鲁薛鼓之全,舞勺则仿释奠,干戚则仿舞象之类,御则南方无之,然就鸣和鸾,逐水曲之节略,讲解可耳,其馀温清定省,与徐行后长之礼。古人嘉言懿行,时常叮咛告戒。字则用二王点画。洪武正韵音读。先学对,次破承题,次时艺,计日课功,期于见效。间有逸游骄纵不帅者,则痛责而改图之。月终通将不帅。教子弟闻于父老,甚者以闻于县。
  社学师一方表率,为国育才,此其发端,宜以身为本,毋岸帻,毋裸袒,毋苟颦笑,毋下同台隶,毋教唆,毋传遞,有一于此,是谓子弟贼也,斥之。
  岁暮散馆束修,随俗加厚。有待不以礼,不承权舆者,是谓不爱子弟。县令别有稽访,不许告讦自伤雅道。旧志。
义 学 在城文林湖西。清乾隆十六年,知县吴培源以邑人公资创建,有记,见艺文。久废,田亦无考。(旧志)
乾隆三十年,知县粤锡畴倡捐田亩,为义学膏火之赀,
乡约所 一在县西东岳庙右,由十八都十庄公立,名十庄会。一在十六都郭村镇,名义胜公局。清道光间,邑庠张锦芳、附贡洪江等倡建。民国初附贡洪沛重整。现由例监汪体中董理。(新探访)
  按旧志,乡约所在洞神宫,今久废。明知县韩晟云周礼为比闾族党之制,渐民以仁,摩民以义,教民以礼让,不独以法度整齐之,是以其民可使而化易行也。后世师其意,常验之一方者,莫如监田易氏乡约之善。吾谓欲行保甲,当寓保甲于乡约,而损益吕氏之议,稍以礼乐节文之,附以读法之仪,别以书善记恶之籍,是宜于各隅各都择一闲旷寺院,匾曰乡约所,择耆老为约正副,馀咸属之,招以谕文,加以束帛,以示愿与共治之心,孰敢以虚文应哉。嗟夫!张敞鲍宜汉之三老,即今之约正也,恶可忽诸?
  清康熙九年,部颁上谕十六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民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职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十一年,浙江巡抚范承谟遵照,逐条详释,讲为乡约,镌布各府州县切实通行。
  附行乡约礼
&乡约久为具文矣。我国朝欲兴至治,以教化为先务,上谕谆谆。凡尚应缓刑,化民成俗,举在此十六条中。抚臣以向来正教六谕未能切实详明,恭就上谕详解,颁行乡约。每月朔望,印官率僚属绅士约正副人等,集乡约所,陈香案奉圣谕,俾行礼毕,以次序立,静听鸣讲,鼓讲生就席轮讲,敷陈晓畅。在乡亦如之。凡以奉行德意,劝迪斯民敦仁厚而抑嚣凌,俾风俗远淳,人心尚化也。遂邑民俗淳朴,迩亦稍稍敝矣。从此家谕户晓,岂犹具文视之巳哉。躬行实践,是在上之表率者。
  康熙五十二年,仁皇帝六旬万寿,各直省耆老赴京嵩祝。奉上谕,各直省老人,书称文王善养老者,孟子云七十者非帛不缓非肉不饱。帝王之治天下,发政施仁,未尝不以养老尊贤为首务。近来士大夫只论做官之贤否,移风易俗之效验,所以不暇讲究孝弟之本心之本,日之会,特出此意,若孝弟之念少轻而求移风易俗,其所厚者簿而其簿者厚矣,而等皆是老者,比回乡井之间,各晓谕邻里,须先孝弟,倘天下皆知孝弟为重,此诚移风易俗之本,礼乐辞让之根,非浅鲜也。昨日甘霖大沛,四野霑足,朕心大悦,而等无误农事,速回本地,特谕。知县陈学孔钦奉颁发邑中耆老遵奉。于每月朔望日,同上谕十六条一并宣讲。复延笃行高年士民余芳征年八十九,徐璜年八十五,余中恺年八十三,余懿征余琪七十九,黄广禧姜之蔚年俱七十八,黄金美、姜上舟年俱七十六,余鼎松姚秉萃黄云庆洪日芳年俱七十三,汪之蔁年六十五,张廷基、姜学旺、姜士祺、江容、嚴光祚等,至明伦堂,躬奉酒馔,宴语尽欢,申祝饐,乞言之典。各家子弟侍立观礼,事成而退。○旧志
祝圣礼 元旦,冬至,太皇太后圣诞,皇太后圣诞,万寿节,千秋节,皆先期习仪无碍寺,夙兴奉安龙亭于县治,肃僚属朝服,行祝圣礼。详见仪注。
  鞭春礼 先期于冬至后辰日,就岁德方取土水造土牛。立春先一日,祭勾芒神,奠拜东向,牛亦东向,迎入县治。次早印官率僚鞭春。详见仪注。
  诏赦开读礼 先奉龙亭香案于迎恩楼前,使捧所斋诏赦置亭中,众官跪叩,起而前导至县治门外班列,候安龙亭,以次立露台下左右,行礼开读
  救护礼 日食先期露台向东,陈香案,置金鼓仪门内。至期众官素服行礼。印官击鼓三声,众鼓鸣。庶人走。自初亏至复圆。礼毕。易吉服护。月食如之。
  新官初任礼 先一日诣城隍庙洁牲,祭告宿坛。至期里老人等导引至仪门,公服行祭门礼。露台设香案,望阙谢恩,礼毕,升公座谕僚属排衙呈押,以次参见。(旧志)
文庙 每岁用春秋仲月上丁日称为释典。民国三年改称祀,并设奉祀官。十六年废。十七年改孔子诞日,举行纪念式。
(大成殿正位
至圣先师孔子神主东配复圣颜子。汉永平十五年从祀,唐贞观二年配饗述圣子思子,宋大观二年从祀,端平三年升列哲位,咸淳三年配饗。西配
&宗圣曾子。唐开元八年从祀。宋咸淳三年配饗。亚圣孟子。宋元丰七年配饗
&先贤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俱唐开元八年从祀。有子若开元时从祀庑厢。清乾隆三年升入。西序
&先贤冉子耕宰子子求言子偃,俱唐开元八年从祀。颛孙子师开元时从祀庑厢。咸淳三年升入。朱子熹宋淳佑元年从祀庑厢。清康熙王十一年升入。东庑先贤公孙侨清咸丰七年从祀,林放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改乡祀,清雍正二年复原宪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鳣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邬单罕父黑荣旂左人郢郑国原亢廉洁叔仲曾公西兴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秦非颜哙,俱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颜何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罢,清雍正二年复祀。县颤牧皮乐正克万章,俱清雍正十年从祀。周敦颐程颢宋淳佑元年从祀。邵雍宋咸淳三年从祀。
&先贤蘧琼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改,清复与林放同。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晳训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恤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驱赤石作蜀夏首后处奚容箴颜祖句并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欬狄黑孔忠公西箴颜之仆施之常申张,俱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左丘明贞观二十一年从祀。秦冉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罢,清雍正二年复祀。公明仪清咸丰三年从祀。公都子公孙丑俱雍正二年从祀。张载、程颐俱淳佑元年从祀。
&先儒公羊高伏胜俱唐贞观二年从祀。毛亨同治二年从祀。孔安国毛苌杜子俱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郑玄诸葛亮清雍正二年从祀。王通明嘉靖九年从祀。韩愈宋元丰七年从祀。胡瑗明嘉靖九年从祀。韩琦清咸丰二年从祀。杨时明弘治八年从祀。谢良佐清  道光二十九年从祀。尹焞清雍正二年从祀。胡安国明正统二年从祀。李侗明万历四十二年从祀。吕祖谦宋景定十年从祀。袁燮清同治七年从祀。黄干清雍正二年从祀。辅广清光绪五年从祀。何基清雍正二年从祀。文天祥清道光二年从祀。王柏清雍正二年从祀。刘因清宣统三年从祀。陈潘清雍正二年从祀。方孝孺清同治二年从祀。薛暄明隆庆五年从祀。胡居仁明万历十二年从祀。罗钦顺清雍正二年从祀。吕枏清同治二年从祀。刘宗周清道光二年从祀。孙奇逢清道光八年从祀。黄宗羲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张履祥清同治九年从祀。陆陇其清雍正二年从祀。张伯行清光绪四年从祀。汤斌道光七年从祀。李&王恭&民国八年从祀。
&先儒谷梁赤高堂生俱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董仲舒元至顺元年从祀。刘德清光绪三年从祀。后仓明嘉靖九年从祀。许慎清光绪元年从祀。赵岐清宣统三年从祀。范甯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明嘉靖九年改祀于乡,清雍二年复祀。陆贽清道光六年从祀。范仲淹清康熙五十四年从祀。欧阳修明嘉靖九年从祀。司马光宋咸淳三年从祀。司马光宋咸淳三年从祀。游酢清光绪十八年从祀。吕大临清光绪二十一年从祀。罗从彦明万历十二年从祀。李纲清咸丰元年从祀。张栻宋景定二年从祀。陆九渊明嘉靖九年从祀。陈淳清雍正二年从祀。真德秀蔡沈俱明正统二年从祀。魏了翁清雍正二年从祀。赵复金履祥俱清雍正二年从祀。陆秀夫清咸丰九年从祀。许冲元皇庆二年从祀。吴澄明正统八年从祀,嘉靖九年罢,清乾隆二年复祀。许谦清雍正二年从祀。曹端清咸丰八年从祀。陈献章明万历十二年从祀。蔡清清雍正二年从祀。王守仁明万历十二年从祀。吕坤清道光六年从祀。黄道周清道光五年从祀。王夫之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陆世仪清同治十三年从祀。顾炎武清光绪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颜元民国八年从祀。
&原为启圣祠。清雍正二年改今名。祀先圣五代追封崇以王爵。殿内中位肇圣王木金父公裕圣王祈父公诒圣王防叔公昌圣王伯夏公启圣王叔梁公,以先贤孔孟皮及四配之。考颜无繇孔鲤曾点孟孙激诸贤。配之从祀者,为周辅成陈珦张迪朱松蔡元定五贤。
名宦乡贤及忠义孝节祠,亦如是日合祀。清康熙四十九年,奉文春秋丁祭,同城武职俱入圣庙,一体行礼。民国十六年废。
  祭 品 正殿
&设爵三罇一,登一铏一,簠三簋二,笾八豆八,篚一俎二,羊一豕一,炉一烛二。清雍正二年增设大牢,改用锡祭器。光绪三十二年,增笾豆各十二。
&每壇爵三罇一,登一铏一,簠簋一,笾六豆六,篚一俎二,羊一豕一,左右各炉一烛二。
&每壇爵五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篚一俎一,罇一,豕一,炉一烛二。
&每壇爵三,簠一簋一,笾四豆四,篚一,罇一,豕一,炉一烛二。
  祭 器 锡簠十 &锡簋十
&锡罐七 &锡壶一 锡斝二十一
&木豆七十 &竹笾五十
&彩灯六。今存县政府。
  乐 器 舞干并金龙首难尾錀二十四副,琴四张,瑟二张,箫四枝,笛四枝,笙四攒,凤箫二排,箎二枝,壎二个,穿心大楹鼓一面,绛绫金龙摩旛一首,柷一座,敔一座,搏附二面,节二枝,铜钟一十六口,石磬一十六块。今散失无存。
&章 迎神奏《昭平之章》。辞曰: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祥征麟绂,韵答金丝。日月即揭,乾坤清夷。初奏《宣平之章》,辞曰: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亚献奏《秩平之章》,辞曰:式礼莫愆,升堂再献。响协薣镛,诚孚罍甗。肃肃雍雍,誉髦斯彦。礼陶乐淑,相观而善。终献奏《叙平之章》,辞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于论思乐,惟天牖民,惟圣时若,彝伦攸叙,至今木铎。彻馔奏《懿平之章》,辞曰:先师有言,祭则受福,四海黌宫,畴敢不肃,礼成告彻,毋疏毋渎,乐所自生,中原有菽。送神奏《德平之章》,,辞曰:凫绎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胶庠。
案:乐章民国仍清旧制,惟清乐以平名,今悉改为和,如迎神为昭和,奠帛初献为雝和,亚献为熙和,终献为渊和,彻馔为昌和,送神为德和。
&舞用六佾,舞生三十六人,执麾一人,执节一人,鼓严旌节前导鱼贯而进,列行于阶下,左右相向,听节生唱奏某舞,则散而为揖唱,舞止则聚而为成。凡诪一阕则舞一成,舞四成始终,共六变。清光绪三十二年改武,各八佾。
辞 民国三年,部颁祝文,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祀于至圣先师孔子曰:维先师德参化育,道冠古今,集群圣之大成,炳前知以垂宪。天下为公,中国一人之量,生民未有,六经千载之心,循宫墙而瞻富美,入室升堂,隆俎豆而奉馨香,先明后法,兹当上丁,只率彝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子亚圣孟子配。鸣呼!声名所届,血气莫不尊亲,光景常新,礼乐明其礼祀,尚乡崇圣祠,祝文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肇圣王木金父公裕圣王新父公诒圣王防叔公昌圣王伯夏公启圣王叔梁公,曰维王垂裕后昆,光开圣绪,为层冰之积水,作大辂之椎轮,既祖功而宗德,必有达人,亦木本而水源,不亡数典,兹届上丁,聿修祀事,配以先贤孔氏,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孔氏,先贤孟孙氏尚飨。
&即关庙。清雍正三年奉文加封三代公爵,每岁春秋释奠,五月十三日复专祭。民国四年,政府颁定祀典,就原有武庙增祀宋岳武王,称关岳庙。正殿曰武成殿,以张飞、赵云、王滤、谢玄、韩擒虎、贺若弼、李靖、尉迟、敬德、郭子仪、李光弼、苏定方、王彦章、曹彬、狄青、韩世忠、刘錡旭、烈兀、郭侃、徐达、常遇春、蓝玉、戚继光、冯胜、周遇吉等二十四人配。祭器笾十豆十,牲用大牢,东西序四笾四豆,羊豕各一,乐舞旧制文武八佾改武舞六佾。民国十六年废。
  乐 章 迎神奏《建和之章》,辞曰:懿铄兮神功震,华夏兮英风,义勇兮河东,惟汤阴兮与同,修祀典兮方州,伫降歆兮閟宫。初献奏《安和之章》,辞曰:神来兮格思,马下兮灵旂,量幣兮初陈,荐芳馨兮玉巵,瞻仰兮明威,俨如在兮轩墀。亚献奏《靖和之章》,辞曰:万舞兮洋洋,礼再举兮陈蠲,灵昭昭兮既留,庶养诚兮降康。三献奏《康和之章》,辞曰:名世兮钟灵,炳河岳兮日星,祀事兮三成,肃骏奔兮庙廷。彻馔奏《蹈和之章》,辞曰:告彻兮礼成,福其受兮苾芳,明德兮维馨,播声威兮八纮。送神奏《扬和之章》,辞曰:云驾兮高翔,神将归兮九阊。受福兮蒸民,导我武兮维扬。
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县某官某致祭于关壮穆侯岳忠武王,曰:维神武功彪炳,伟烈昭垂,建大节于千秋,振英风于六合,忠诚正直,丽河岳而长留,智仁勇功,与日星而并耀,洁馨香而合祀,德量同符,肃俎豆以明禋,心源如拉,惟祈歆享,克鉴精诚,尚飨。○以上旧志参新采访纂。
左为县社之神,右为县稷之神。有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器爵三罇二铏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篚一爼二炉一烛二羊一豕一。牲用全,帛用黑,器用陶。
风云雷雨山川坛
&中为风云雷雨之神,左境内山川之神,右本县城隍之神。祭期每岁春秋仲月上已日,祭品视社稷,羊三豕三,帛七,牲用全,帛用白,器用陶。
&岁春秋二祀,合祭于山川坛。新官莅任先日具牲告誓于庙。
&每岁戊日致祭。县令率农官耕籍田如古大夫礼。其田四亩九分,视年几之丰歉,定收获之多寡,别贮以供粢盛。
&岁凡三祀,春清明,秋七月望日,冬十月朔日,每祭。中奉城隍之神,羊一豕一,小牲五。坛下东西列无祀鬼神,各羊一豕一,饭羹酒楮之属全。设义勇胡炳附祀。○以上旧志参新采访篡。
  每岁正月望日,十月朔日,先期集诸生举年高有德者二三人,有司以礼敦请至目明伦堂,设宾僎主介位,宣律诰按图序坐,扬觯歌鹿鸣南山之诗,面北谢恩,礼毕。
按:清初,每岁由各州县遴访绅士之高年有德者,举一人为大宾,生员之高年有德者举一人为介宾,耆庶中之高年有德者举数人为来宾,至僎宾乃乡人,为卿大夫来助主人乐宾,或来或不来,有则备无则阙。乡饮酒礼常岁举行,外每遇恩庆大典,覃及中外,自七十以上八十九十者,各加赐肉帛绵绢,著为定例。康熙五十二年既颁谕旨与耆老,宣讲遵行。又奉特旨著将积谷米散赈鳏寡孤独无告之人。○旧志参新探访篡)
宗 礼 宗法不能复行矣。宗礼之大者,宜一遵文公家礼为正。婚礼亲迎久废,自难复古。至于肃雝正始之道,断宜恭慎,毋聚族剧饮,毋从俗谑浪,有一于此,大伤里教,士君子安得辞其责乎。居丧服制,家礼自有定式。孔子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今人哭泣躃踊之节,未尽合礼,而競尚浮屠,徒饰观听,自以为孝礼之本亡矣。宜概行禁绝。惟祭奠尽哀为得其正。祭礼自岁时伏腊外,莫重于春礿秋尝,士庶之家,各有宗祠。凡遇春秋二仲月,择上辛日,先期斋戒,庭设香案,质明族长,率众至祠,具馔启椟,择俊子弟赞礼执事,行三奠礼,自始至终,必诚必敬,毋或参差失次。彻馔后依昭穆序立,旅揖饮福受胙。凡所以别亲疏,分长幼,序尊卑,表贤能。尊祖敬宗睦族之道,莫备如此。盖人道始终之大节动准乎礼,则风俗日厚而王化行矣。(旧志。按上典礼八条,今皆废罢。惟旧志成有例关制度沿革,仍录之。)
案:清光绪二十九年,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后,教育始日渐敷展。至三十一年,科举废,旧有书院同时更为学校。遂安地瘠民贫,教育骤难普及,则通俗教育尚矣,督促指导,是在有教育之责者。兹纂分教育机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项。
劝学所 始设于宣统元年春,遵学部令,组织公举余景贤为总董,经费由知县钟灵提拨公款五十元为筹备费,假台鼎书院余屋为办公处。二年移设旧教谕署。另举余汝汉为总董。辛亥革政后,县知事署内设教育科,主办全县教育事宜。遂裁撤。民国六年,教育部另颁劝学所规程。组办委姚桓为所长,黄鑫、杨振新、方宝琛先后为劝学员,经费每年七百二十元,由县教育费项下动支。历办事项分叙于左:
  小学联合运动会
&民国七年十一月开一次,十一年十一月开一次,每次由县教育费项下拨款一百元以资筹办。
&民国八年八月以劝学所名义刊行,编辑者为所长姚桓,出版凡十八期,九年十二月停办。
  小学成绩展览会
&民国八年八月举行征集各小学成绩,分生徒,学校二种。经费由县教育费项下动支。
  临时演讲团
&民国十年十月,因芮坂有演目连戏之举,观者达万人以上,爰集各机关组织此团,以灌输民众知识。
&民国十一年,由县教育费项下拨款五十元为开办费,假台鼎小学为校址,四星期毕业,学生达百余人。
  国语讲习所
&民国十二年暑期开办,借台鼎小学校为讲场,尔时新学制实行,小学教员多来研究国音,并购有国语留声机,藉资指导。
教育会 清宣统元年成立,公举王明著为正会长,王启元为副会长,假台鼎书院余屋为办公处,因经费无着遂中辍。民国二年。复行筹备。暂借旧训导署客厅办公,寻即迁移崇圣祠,会员达三百余人。公举倪盛翔为正会长,汪梦醒为副会长,常年经费由县教育费项下每月提拨补助费八十元,每年开大会一次,评议员十二人,由各会员推定。会员每人入会费一元,每年开会费五角,从此风气渐开。新办初高小学不下百余所。又因教员缺乏,在该会附设师节传习所,以正会长为所长,副会长为主任,教员举办,毕业一次,学生达六十人。三年五月,因奉省令组织学务委员办公处,该会补助费因之减少,每月仅津贴三十元。期满另选会长,倪汪均连任一次,方大猷、杨振新、胡敬业、严文、章迁贤均先后当选为正副会长。至十五年冬,被军队摧残,遂无形停顿。十八年,复奉省令改组,每年开会四次。
  学务委员办公处
&民国三年五月,奉省令设立,附县公署内。委员为张祝龄、叶万青、黄鑫、江渡春,尔时奉令调查学龄儿童,民众误会,致生冲突,办事诸多棘手。
  县视学 民国三年始设,以姚典充之。九年改委余景崧。十六余辞职,以黄人培继之。十八年黄任教育局长,改委胡一越为县督学。
区教育委员会
以规画书本学区教育设施事项为宗旨。民国六年划县为六学区,设学务委员六人,城区张祝龄,东区童乐泮,南区方域,西区吴荣华,北区王时隆,西北区洪锡禹。十五年改划学区为十五区,教育委员为余德恢、郑佑光、方肇文、方艺德、余克模、王谦钰、余荣、方鼎瑞、陆万鑫、郑济时、吴荣华、王启本、余万选、杨振新、毛泽泉凡十五人。十七年复改六区,以余德恢、叶万青、王谦钰、陆绍荣、王启元、詹耀华为委员,但各区教委雖已委定而经费无着,未见若何设施。
文艺观摩会 民国六年,知事陈宗元提议,由县教育会议公决,举行每学年招集全县高小学生会考一次,试分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四目,成绩较优者分别给奖,经费由县教育费项下动支,后于十二年因他事激起风潮,遂停止。
文化委员会 民国十年,知事吕敩亮倡设,为修建瀛山书院、办理平民学校及小图书馆公园办事处,捐存经费千余金,内设委员九人,今诸事次第办竣,惟小图书馆正在筹备中。
教育局 民国十三年一月,奉省令设立,委姚桓为局长,劝学所同时裁撤。委胡炳动、胡允琳、姚典为事务员。内设董事会,由县参事会选举余德馨、严景奎、胡维藩、陆贤珍、詹耀华、余永樑、余景崧为董事。十七年,董事会裁撤,改设县教育委员会,以县长、县党部、教育局长、县督学及聘任余映莲、唐征曾、余金芳、鲍从泽、汪友明为委员,每年改组一次。十八年六月,姚桓解职,以黄人培继事务员,另委宋隆澂充之。
管理县教育款产委员会
&十七年五月成立,以县长、县党部、公款产会、教职员会、教局长及聘任王德星、张一堃、黄鑫为委员,姚楙唐为事务员,每年改组一次。
高小毕业覆试委员会
&民国十六年,县长罗柏麓会同教育机关组织,凡各高小学生毕业,均须到会覆试,成绩合格始给证书,否则留校补习。
师范传习所
&民国二年三月由教育会筹办,以明伦堂为讲室,举办毕业一次。
兴文师范讲习所
&创办者为余垂烈,民国十四年呈准立案,附设兴文小学内。十五年毕业一次,今停办。
县立师范讲习所
&原推余光凝为所长,辞不就。改委叶万青,又因经费无着未成立。至民国十七年,始行开办,以张一坤为所长,附设台鼎小学内,现迁移文庙。
县立台鼎小学
&在县西,即台鼎书院改设。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办官立高等小学堂,以旧有书院宾兴租息暨港口埠捐充作经费。尔时民智未开,新学输入恒易引起误会。遂于宣统二年三月发生毁学风潮。辛亥革政后,改学堂为学校,寻改官立高等小学校,为县立台鼎高等小学校。民国三年,添筑西式教室及宿舍十余间,操场一所,规模较为宏敞。十二年,行新学制,添设初级,改称今名。
县立贞文小学 即旧训导署改设。民国三年筹办。原设女子初级班。后因日渐发达,学生增多,遂于七年添办高级。十七年改今名。
县立通俗教育讲演所
&&民国四年始设宣讲员,五年改组讲演所,附设县公署内,由教育科长兼任所长。七年并入劝学所。以劝学所长兼任,讲演员二人,月赴四乡巡回讲演,备有留声机唱片,藉引听众兴趣。十一年,添设常识牌、识字牌及格言,张贴城市通衢,尤为特点。
县立阅报社 民国七年二月成立,假自治办公处余屋为社址,现移县政府东廊旧吏舍,设社长一人,社员二人,备有杭沪日报公报数种。
县立通俗教育图书馆 民国九年四月成立,附设阅报社内,设主任一人,馆员二人,备有新旧书籍约百余种。
县立公共体育场 在儒学前广场中。十九年一月,设备有秋千架、滑梯、轩轾台、蹻板等。
按:以上各机关今并入民众教育馆分部办理。
简易识字学塾 清宣统三年,邑南儒洪余幼嶷开办,一次半年,毕业学生达百余人。
平民教育 十二年创设,由劝学所长姚桓会同各教育机关开会,宣传组织筹备处办理。
民众学校 十七年创设,以县政府大堂为教室,分高初二级,四个月毕业,举办二次,学生达百余人。
佛 教 庵寺载营建志。僧侣奉佛,多属临济宗,仅为人诵经礼忏,奉佛自修者甚少。今僧人亦寥寥无几。
道 教 道分出家、在家两种。出家者前隶道会司,在家者前隶阴阳学,亦为人修法事,与僧略同。
天主教 始设于清光绪间,租借民房设堂礼拜。今信徒日众,已设分堂于九都杨村,并在县东门外新建教堂。传教者,昔为一司铎,今以神父充之。
基督教 清末英人来县传教,去住无定。民国十九年,租借县东街民房设立教会,以英人女教士充布道员,为时甚暂入教者尚少。(以上新采访)
县向重农业,今亦兼重工商,此趋势使然,故首列农而以工商继之,又次农商会,以资研究利弊,徐图兴革云尔。
农 产 分三熟。夏熟以大小麦油菜子为大宗,青白豆之出产亦夥。秋熟以秈谷为大宗,糯谷次之。冬熟以玉蜀黍为大宗。(俗称苞芦)粟与田豆次之。他如蚕豆、甘藷、花生、甘蔗亦为附产,但产额不多。
园 艺 菜圃工作除虫去草灌水施肥,虽难为力,而潜滋易长,获利颇丰,故园圃之地值几倍于农田。若各乡农民则于宅旁隙地略拓数弓,所种亦足供自食。至从事花卉之栽植,藉供游赏,邑中曾不多睹。
森 林 县僻处山陬林木,夙称畅茂。近因山货昂贵,采伐殆尽。现经提倡,植树阅十余年,成效未见前。设农林视察员及各区林董,以资整顿,呈报已办森林,
按邑中万山重叠,森林较多,不及备载。兹仅就采访所得者列入。补苴罅漏俟诸异日。
蚕 业 邑向无蚕业,仅宅旁隙地自生野桑,供妇女育蚕制线之用。入民国,始有蚕桑机关之设立。
模范桑园 在北门外,兼设蚕桑传习所,设主任一人,每岁育蚕一次。
东坛植桑团 在东门外,由私人集资合办。每岁以桑叶出售。
&农家从事畜牧大率喂豕以取肥料,养牛以资耕田。饲鸡鸭以产卵佐餐,皆家畜也。然小猪小鸡运销徽省,岁产额不下十余万金。间有牧羊为附业者。
苗 圃 在县东里许,民国十七年创办,设主任一人,林夫二人。
治虫委员会
&假毛姓房屋为会所,民国十八年创立,设治虫专员一人。以各机关代表及聘任会员为委员。
冶 工 俗称炉匠,县南三都永康人,县北霞社人,以镕铁制成器物,如食锅、火炉、火焮、犁头、犁劈等,均自制自售。
铁 工 专制农工器具及零星铁器,业此者多异地人。
铜锡工 俗称铜匠、锡匠、洋铁匠。业此者义乌、永康人为多。
陶 工 县东龙渡桥一处,其制法左手以黏土置旋轮之顶,右手持竹片压之,使成茶壶、汤瓶、钵盂等形状,随将土坯晒干,入窑烧之即成陶器。
窑 工 乡村修造房屋需要用砖瓦,多集赀设窑烧成。近城专制砖瓦出售,名开窑篷。业此者多台州人,本地亦间有之。
  饰 工 俗称银匠,专制妇女饰品。
  木 工 建造房屋之工,俗称大木。制造桌椅嫁具之工,俗称小木。
  竹 工 如编箩篓筐篮等器篾地起花之类。
  圬 工 俗称砖匠。
  石 工 凿矿烧灰者,俗称矿匠。凿石料为建筑用者,俗称石匠。
  圆木工 俗称桶匠。
  雕 工 凡建筑房屋祠庙均需此雕梁刻桷。
  画 工 专为人追摹遗像,若泥塑各庙神佛,亦称画匠,以东阳人为最著名。
  纸 工 县南七八都产竹最多,开槽制纸需工不少。业此者多江西广信人。
  柴 工 专为柴商包做柴料,业此者多处州人。
  缝 工 俗称裁缝。
  染 工 业此者多西乡蒋家村、童沂毛家等处人。
  髹 工 俗称漆匠。
  梓 工 俗称刻字匠,又称谱匠。
  杂 工 如近城一带之制草履,一都一带之制草纸,七都一带之制草席、篷盖、箬帽,皆女工居多,虽不足称工艺而实亦艺之一种。
&以矿石为原料,用柴烧成者曰柴灰,用煤烧成者曰煤灰,为肥田原料及建筑工事之用。
制酒 分烧酒、水酒二种。县北高坂郑家、宏山姜家人多赴衢县为酒坊佣工。
&专以熬糖营业者多首岭后等处人。大抵因田少产谷无多,趁秋收后熬糖易谷,勤者可获谷十余石。
肥皂 &民国十七年,邑人黄华生创办裕华制皂厂。
&&&&电汽工业
电 灯 民国十五年,由绅商创办普明电灯厂,置有二十匹马力黑油引擎一座,十二启罗半发电机一座,可燃十六枝光灯六百五十盏。今城内商民装灯三百余,路灯三十余。
典业十七年停歇。盐栈为承销官盐机关,近设有五家。经冬乌桕成熟,乡农多以桕子易盐,获利颇厚。至日用所需,设肆以贸易者,俗称南货店,次为京广洋货店。酒糖则称坊,衣铺称庄,药铺称堂,书铺称社或局,其它染坊、灯笼、面馆、理发、镶牙则以商而兼工,水果熟食仅设摊场,则为小贩矣。
  农会之设始于民国元年,部颁农会章程,令组织省县市乡各农会。二年二月一日,开全国农务联合会,限期县农会一律成立。本县因经费困难,始于六年筹备开会,余德馨当选为正会长,严宗奎为副会长,借县议会余屋办公。至十四年停办。乡农会亦已先后成立,今皆裁撤。
  商 会 清季诏各省及商埠繁盛地方设商务总会,州县设分会,定制与农会相仿佛。本县僻处山隅,商务不甚发达,至民国十年始遵部颁商会法组织县商会,假新安会馆为会址,选陈夔(杭州人)为正会长,余成淦(黟县人)为副会长。继任者为章渭(绩溪人)、胡景(黟县人),又继任为丁汝源(绍县人)、胡福朝(黟县人)。现改为委员制,于十八年改选成立。(以上新采访)
自治(新增)
  清季筹备立宪预定大纲,以宣统三年为府厅州县自治成立期。宣统元年,省会因有自治研究之组织,我遂在该所毕业者为方本义、詹耀华、余学纯、余维藩四人。二年,委办县自治研究所,以张文耀(兰溪人)为所长,方本义等为讲员,六阅月毕业。又公推郑逢壬为坐办,筹备全县自治事宜。三年,划自治区为十二,每区设议事会、董事会,入民国自治继续有效。元年,县议会成立,以旧教谕署为会所,明伦堂为议场,县参议会则设参议员,自治委员以旧训导署为办公处。三年春,袁总统解散县参两会,另委王心鼎、余永梁、姚式训、方本仁四人为自治委员,设自治办公处,县有款产均归经营。九年,公民吁请恢复各级自治。国立自治讲习所因之成立。金华道冯考送王维楫在该所毕业,委为道自治主任教员。我邑考送道自治毕业者为徐统明、王启、詹耀华、姚炯、余益善、王润六人。十一年县议会复成立,县参事会参事,则由县委二人,议会选举二人,以知事为参事会长,并设佐理员二人,组织办公。十五年,革命军兴,以党治国,县参会同时裁撤,另设管理县公款公产委员会,管理县有款产。十七年,筹备自治,由县保送叶毓纹、陆万鑫、毛德伦、洪文蔚、章迁贤、余锡梁、余善进、暨洪效周、汪友光、洪应荣等在省自治专修学校修业,期满委令试办乡村自治。首从土地陈报入手,旋又委署各区区长,筹备区公所,施行区镇乡制。他如调查户口,始于民国二年。省委清乡委员罗有培,照十二区派委助理各一人,按户编查。而杨春、黄鑫、洪书云、余统等七人,因功奉都督朱奖给二等名誉章。继于七年,陈知事任内编查,十户为牌,有牌长,十牌为甲,有甲长。又继于十七年编审,十户为邻,有邻长,五邻为闾,有闾长,合百余户而成一村里,委员会举村长村副各一。自治制度自清季迄今,势殊事异,恒随时局为转移,有难详细叙述者,此特其概略耳。
清季预备立宪,中央有资政院,各省有谘议局,皆代议高级机关,遂属未应选。民国改元,中央有临时参议院,各省有临时议会之设,旋即正式选举参议院、众议院,(遂属未应选)省议会。元年九月以后,始一律成立。三年春,两会同时解散。五年秋,重行召集。至十三年,又复解散。后因革命军兴,组织省党部。省议会亦无形撤销。
  县议会之组织,清季以人口为支配,民国改元以税额为支配,故额数大相差异,当选各议员详选举志。
自治机关 
县议会 城西旧教谕署。第一届议员二十人。民国元年选第二届议员十人。十一年选,详公职。
县参议会 城西旧训导署。参议员四人,详公职。
县参事会 县政府右廊旧吏舍,参事由县知事委任及议会选举合组,详公职,佐治员二人。
城乡议事会 清宣统二年选举,十二区同时成立。议员照人口数支配,多寡不一。详公职。
城乡董事会 与议事会同时成立。每区设乡董一人,乡佐一人,详公职。
管理县公款产委员会
&民国十七年一月成立,以旧参事会为办公处,委员详职任。每年改组一次。
区公所 民国十九年七月成立,全邑分六区,每区设公所一,区长一人。
建设委员会 民国十七年成立,设县政府内,以建设科长为主席,委员五人,每年改组一次。(以上新采记)
常务(新增)
  民国十五年,国民党党员金寄之(嘉善人)来任兴文小学教员,介绍余垂烈、余锡梁、姜柏芝、周松同、李品概、姜名通、吴钟墀入党,寻于兴文校内组一区分部,逐渐扩充,计成立区分部十九,区党部六。同年十二月,公开成立临时县党部,选周松同、余德茂、余垂烈、王复植、方大钊、姜柏芝、吴钟墀为执行委员,租孙姓民房为办事处。十六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四六二师过境,将县党部改组,以王宝书、叶毓岑、余金芳、吴贤炙、沈瑞祥、吴钟墀为执行委员,余宗眷为监察委员,在旧县议会成立。未几,省特派员来县监选,周松同、余垂烈、王义旗、汪宝驹、方大钊、王复植、姜柏芝为执行委员,吴克煜、余鹏天为监察委员,自清党事起省。特派员刘照藜委任王维楫、余秉春、余兆熊、胡绍濂、王宝书、汪士开、章次山为县党部筹备委员。至第二次清党,省又改委王维楫、余秉春、余垂烈、余兆熊、方仁为县党部改组委员。十七年六月,中央举办党员总登记。八月开省登记委员会委王学权为党务指导员,来遂办理党员登记。又经整理委员关启先改组为浙江省党部直属遂安县区党部,选王复植为常务委员,余兆熊、汪羽齐为执行委员,徐邦钧为监察委员。数年来,党务时起纠纷,党基未固化除,畛域牺牲精神,力求三民主义之实现,是所望于当局者。
直属区党部 在城西旧县议会,委员三人,民国十八年成立。
&一在城直属区党部,一在十里铺,一在富江村,一在芹川区。分部委员三人。
民众团体 农民协会、商民协会、总工会各业工会、妇女协会均于十六年间次第成立。(新采访)
(第三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利波特十九年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