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4年农历八农历四月二十三三,今天勇气如何

我的二十三岁生日,我很幸福
今天是,公元日,天气晴朗,甲午马年农历十月十七。现在是23:20分,二十三年前,我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我是否是出生了几分钟,还是还有几分钟就出生了,不纠结那么多了,反正就是,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活泼可爱小女孩儿小公主?哈,以公主自称还是有些神气哈!我虽然皮够厚,但是真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是公主,还很可耐!
&总之今天是我二十三岁的生辰,二十三岁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妈妈说,吃完了今晚的饭明天吃的就是二十四岁的饭了,哈哈,为此,妈妈还特意为我戴上了,红绳子穿的金珠子,说是本命年要带的(在吃着24岁饭的时候也包括?)!总之很幸福!
昨晚,在的朋友,等着过到12点,给了我第一个祝福,说的最好听的一句话是:放心,明年的红内裤,包在我身上!哈哈,很幸福呀!日,她说我一身红校服,手里拿着红苹果,扎着马尾辫,稚嫩,青涩!那是第一次遇见,没有语言的交流,只觉得这个女孩儿笑声挺大,哈哈!四年多,我们的交流并不是键盘,是心。我看着你成长,你见证着我的成熟,我爱你,你爱我!我懂你,你懂我!“我支撑你,你搀扶我!”现在,我渐渐的向你靠近,你总说认识我这么久,还没睡过我,我想说,等着,我来了,想怎么睡怎么睡!(哈哈,我好坏!)不过,这就是我们!有你,我很幸福!
&琚,这个姓不常见,想当初我以为是象棋里的那个,哈原谅我孤陋寡闻,高中三年,我两并没有擦出太多的爱的火花,大学三年,我们一直异地,偶尔相聚,偶尔电联。今年终于一起了,我很抱歉,刚一起没多久又要分开。但我知道我们真的是《一个像秋天一个像夏天》,四年时光,所有的都在改变,身边的人,我们的心,和我们,你曾经说过最动听的话我一直都记得,你说:“你再肥,我也不嫌弃你”,果然成了我放纵的理由,从相当的体重变成,你少十斤,我多十斤。二十斤的差距常常让我压力倍增啊,感觉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哈,扯远了!回归正经)我懂,我们都很坚强,我懂我们都很脆弱,我们的泪水相互倾诉,趴在对方的肩上哭多久,疯多久,二多久,依然是真爱!有你,我很幸福!晒晒你给我的惊喜
&&&&&&&&亲爱的,你俩,我爱你们,是发自内心的,虽然经常被虐,貌似我就是受虐狂。因为我知道你们爱我。太久没见,我有时候甚至会想你们,想的无法入眠!(真不是夸张)你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毒药”,离不了!(原谅我今晚长情直白的告白)我还有很多话,相见了面再说。我们的血泪史,都没有彼此干涉太多,因为我们坚信你们都能很好的处理,与玩耍!大学,几乎形影不离的我们,渐渐的天南地北。我想说,我想你们了,要怎么办。我今天许下了一个愿望,能实现么!?
花花,我真的没有想这样喊你,只是觉得这样叫会很亲切,虽然我很想让别人都知道你现在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哈哈!我们是同事?NO,没把你当过同事!快为人妇的你,我恨你,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居然帮别人代考去了,我知道家里给你压力大,要你一定要去,但,你就不能回来早点的么,我饭都吃完了,你才回来!其实虽然你比我小,但我总有种被让了梨的感觉(小学语文不要学太好,总是跟孔融学习干什么,你婆婆又不你),被让了梨,总让我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不过我还挺受用的,哈哈!继续让着我吧!二傻。我很幸福,你也要!
不管身处帝都的你,还是在身边的你,我们之间的感情像丝丝细雨柔情,更像我耳边的一口大钟,警醒着我,带领着我!四年有你,很幸福!
&你,身处冬天见不到一片绿的,对我来说极北的地方,呼市的天比我们可能黑的更早些,风也更大些,真担心你那小小的身板儿会不会被风刮走。最近发现你状态不太好,等我忙过这段,旅游期间,好好慰问你!因为小小的,因此即使比我大,但总还是想要有保护你的冲动(我真的不是同性恋)。有你,我恨幸福!同时,你见证了,我的又一段幸福。
“我想感谢雨天给我靠近你的勇气”
“我想感谢争吵让我了解你的思想”
“我想感谢甜蜜给我坚定的信念”——爱你 晁旭
这是我收到的最深情的告白,前一天,有人说,平安夜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大家都选了,“感动到哭的惊喜”,我选择了最深情的告白,因为我觉得那样对我来说也是也会是感动到哭的惊喜(原谅我这么容易就感动,在爱人面前,相信女人都这样哈!)。昨天23点多的时候,我告诉他,我快出生了!他说,卧槽差点又忘记了!
对对,他是一个到现在连自己生日是那一天,爸爸妈妈是哪一年那一天都搞不清楚的人,为了不让自己第二天因为他的忘记,然后不开心吵架什么的,还是要告诉他的(建议以后有类似情况的MM也要这样哟),不过以后就不准忘了,哈哈!然后我跟他说,要深情的告白,他就给我回了五个字“............”(你们猜),我嫌弃太简单,
他居然说脑细胞不够...接下去的看图→
那天晚上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今天中午的时候是这样的,看图→
&所以当今天我拉完肚子,从厕所走出来看到一个女生捧着一束花让我签收来着,一下懵了,我认为不是他的原因是因为我没告诉过他我公司地址(到现在他都没告诉我为什么他知道),后来想想,他那个让我去上班的笑脸怎么那么贱!当我看到旺旺名的时候,那雷人的旺旺名我认得,真是他。我高兴的不是别的,是他的用心!
当我打开花束上的卡片时,第一句我的泪就崩了,也许在外人看来,很平常的三句话,甚至有人会觉得,网上抄的吧,但是我知道,一定是他写的。我知道,我懂,这三句话绝对不只是简单的告白,它讲述的是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因为以前我说花好丑,)
记得那天是2012年5月份的某一天,南方的五月是个多雨水的季节,那天雨水没过小腿,其实早晨的时候,雨只是淅淅沥沥的,那是个星期六,他要上工商管理的双学位课程,我因为要那天有重要的朋友要来,要出去和朋友见面联络情感,因此建议一起吃早点,他那时候在学校对面租的房子,早晨我洗漱打扮好,从寝室出来走到学校大门,经过那个把学校与前面小区隔开的小湖时,平静的湖面被雨水落下,泛起偏偏漪涟,又不留痕迹的掠过,我的心就如同它一般,轻快,雀跃。吃过早点,我就赶往火车站,离我学校好远、好远、好远,到达后发现朋友等了我一个小时。慢慢的雨约下越大,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当然也聊了他。朋友晚上7点的火车,雨天,夜总来的早些,慢慢的越来越冷了,他不好好上课,一直问我冷不冷,那个时候的暧昧窗户纸都没捅破呢,不过我还是直说很冷(TM确实冷死了,我穿的短裤短袖),后来他说:“你上车之前告诉我啊”我就说,哦,但是忽略了之前两个字,等我上了车后,我说我回来了,在车上。在他着急之前,一直问我,如果现在我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怎样呢?我没说,因为我觉得不可能,因为好远好远啊,后来他急了,说我真的来了,你快下车,我给你送衣服来了。我就坐了一站路,我们约定在老福山,他本是坐公交直达火车站,现在我不在火车站,他下了公交后,他是路痴,本来还有过一个马路二三十米的样子,他因为不知道老福山在哪里,就打了个车,靠,那个司机真缺德,不告诉他!但是当出租车停在我面前,周围的人都冷的瑟瑟发抖的时候,他打开车门,撑伞,踏脚,伸开臂膀向我走来时,高大伟岸的身躯,顿时让我心里温暖万分,没多想拥抱了!雨停了,他牵着我的手,走了很长
很远的一段路,我们开始了恋爱。这就是他说的“我想感谢雨天给我靠近你的勇气”
恋爱过程,有苦也有甜,但是我们依然握紧对方的手,坚持不分离,我们一南一北,也着实不易。但是我们有坚持的勇气与信念。不仅仅是因为爱情,更是因为爱!以后看这个的时候,就可以说,我年轻的时候(24岁之前),那个生日,真的很幸福!
还有很多的祝福!(没有给你们的名字打马赛克,因为我就要人家看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九七五年阳历八月二十九、农历七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_百度知道
一九七五年阳历八月二十九、农历七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
因此这些也都是处女座的个性潜质特征! 笔者.杞人忧天.精打细算.善于观察.爱好整洁.偶而小器.上述本命太阳或上升星座并不是占星学术的全部论述.狡猾善变.实际功利星座要按出生的阳历时间来推算1975年阳历8月29日出生的朋友属于处女座处女座.包容性.浪漫温和.外表稳重.旅行运佳.多愁善感.处女座具有.吹毛求疵.学习能力强.处女座的守护星是:土:罗极先生编着台北市易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 30余年实务心得.推理计算力强.追求完美.现实功利.和平包融:水星:处女座象征着.处女座依自然界.火)现象区分属性是土向星座.器度稍少.自我尊贵.通讯能力好等.过度紧张.处女座是属于女性星座.贪小便宜.间接性的内向个性潜质,水星象征着:过份洁癖.坚守本分.成熟的个性潜质:丰富批判的能力.只顾自我.少许自私.强夺其词.安定内向.星相学上.少许啰嗦.勤奋努力.对爱忠实.些许苛薄.要求太高:实事求是:具有消极性:头脑精明.丰富知识.能辩是非.不会坦诚.分析力强.缺乏气度.风.判断正确.持续耐久等个性特质.头脑精明:丰富知识.不成熟反面缺点.水.小心谨慎.爱顾家庭.平和包融.保守稳健.忍耐接受.做事稳健: 阳历08月24日----09月23日之间出生的人 本命太阳星座
处女座.交易能力强.神经质:星性特质
在天文星相学术上!决非转载资料.永不放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查询星座的方法
  首先,要知道星座是如何进行查询的,星座是根据阳历的出生日期进行查询。
  如果你只知道自己的农历(也叫阴历)生日,那么就需要查询一下万年历查询一下那天对应的阳历日期
你的星座是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  主宰行星:水星  属性:地相星座  夏天出生的生辰星位或太阳在处女座的人的特点:  在喜欢过高估计自己的狮子座之后,是总爱过低估计自己的处女座。处女座的人是不惹人注目的效率冠军,是谦虚的典范。处女座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要周密计划,仔细安排,喜欢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事后做记录以备查,每项开支都记入帐目。总之,你的生活是一丝不苟和井井有条的,不喜欢突如其来的事情扰乱你的生活。尤其是当太阳以外的某一个或几个行星出现在处女座时,这种性格特点...
农历七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通灵佛教网&||||||
--(137)[] newscj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三章& 道人挑大担‘无念知境’,无念以后不是不知,是全知,换句话说,几乎达到全能。理的重要性也是如此。过去曾经上过显密圆通修证法门的课,上次也提到禅宗法眼祖师、法眼宗的重要性。像我们手里这部书《宗镜录》,是净土宗也是禅宗大师的着作,他从禅宗出来,他的系统是法眼宗。法眼宗的传承很快就断绝,为什么?因为太难!换言之,法眼宗在用功、证道上的要求非常严格。上次提到法眼禅师的诗偈:‘理极谓,如何有喻齐。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果熟兼猿重,山长似路迷。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有人研究中国禅宗,尤其禅宗祖师们的诗偈,认为几乎与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的大智慧一样高超,有时一首偈子的涵意包含甚广。‘理极忘情谓’,理到了极点、悟道了!‘情’、妄想、‘谓’,无话可说。‘如何有喻齐’,什么比喻都不需要,没有一个比喻可以与它相比。‘到头霜夜月’,文学的也是悟道的。冬天清、冷、静、寂的霜夜,月光遍照,整个天地都空了!‘任运落前溪’,清光一照,百尺竿头还是落到平地。‘果熟兼猿重’,虽是写景,理到了就是功夫,树上的果子熟了,猴子偷摘果子。猴子、果子挂在树干上,树枝因承重而弯曲。猴子代表心猿,果是道果。理论、功夫到了,自然果熟,心境自然到达庄严的境界。‘山长似路迷’,这是大家都能体悟到的,你们用功的情形就像扭秧歌,今天进三步,明天退两步;这两天进步一点,一会儿功夫却又跨掉了。修道这条路程非常遥远,有时疑似无路可走,越修越糟糕,在进步中间是有这种感觉。‘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描写夜晚的景色,也是修证到的境界,原来还是自己本来的那个房子。‘西’也可以解释成原来又是归到西方,这个西方并不一定完全代表极乐,也可以代表心地法门,本来清净。这里是真净土。‘举头残照在’完全到了家;‘元是住居西’原来就是自己的故乡,我的本家就在这里。这是法眼禅师陈述悟道境界偈颂,法眼宗是禅宗的一大宗派,永明寿禅师是法眼禅师的徒孙。这里强调理与事的重要,我们要切记法眼禅师‘果熟兼猿重,山长似路迷’这两句偈。大家在用功阶段,有时反而觉得自己在退步;走一段长途,往往会觉得疲劳而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不晓得何时到家,好像走错路!其实没有走错,只要一想到法眼禅师这句话:‘山长似路迷’,便能不退道心,锲而不舍地修去。客尘不住主人家‘或事观对于事寂,谓观于一境,心不动摇也。或理观对于理寂,亡心照极也’。事观,事寂;理观,理寂,这里举出相对的。以华严宗的修法,或者以事观对于事寂,修持的功夫到了,智慧也到了以后,—切达到寂灭涅盘的境界,自然空,不需要你求个空。那么,走哪一条路线呢?是观心法门的。‘观于一境,心不动摇’,妄念来也不拒、去也不送;来不迎、去不追,就是一心坦然而住,心不动摇,理与事一齐到。这是华严的圆教,也是禅宗入手功夫最痛快的地方,随时随地在观心。《楞严经》比方我们此心是主人,一切妄念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主人端端正正坐在屋内看着门,客人来了也不起立迎接;客人走了不相送,一切是不动不摇,何必跟妄念打交道!《楞严经》再三提到客尘烦恼,你越理它,烦恼、妄念越多;只要主人做得了主,客尘烦恼自然有尘埃落地的时候。这个法门是事观对于事寂,观于一境,心不动摇,当然这个法门相当高,一路到底就可以到家,甚至到达即生成就。然而大家走这个路线容易起怀疑的原因何在呢?也就是法眼禅师所讲的‘山长似路迷’。学佛修道者常有一种做生意的心理,贪心,都想今天做,明天就会,最好今天做今天就会,一修就成功。修了两、三天不干了!划不来!浪费时间!不晓得他准备把多余的时间拿去做什么用!实际上只要一心一路下去,抛弃了时间、空间的观念,就可一路走到底;中间偶然起疑,就要能自觉。这个疑不是对佛法、道理的疑,而是对自己怀疑起来,这是要命的!人最大的敌人是对自己怀疑,尤其修持的人,在理上不透彻的,容易犯这个错误!‘或理观对于理寂,亡心照极也’,这是最后,最好是智慧成就,以理来观,透过智慧成就,自然到理的大定。‘理观对于理寂’,此时无心无念,自然到达无心地。不论小乘、大乘,无心地是修极果的基本道理。‘亡心’,心没有了;‘照极’,照见五蕴皆空,空到极点,就达到观自在的境界。按着他引用经论来说明:心空能见十方刹如《百门义海》云:‘明出者,谓见尘性空;十方一切真实之理,名为也。’他特别抽出《百门义海》这部经论的精华,书中说:真正明白出定、入定的道理,‘谓见尘性空’。此话怎讲?怎么叫真正入定?怎么叫真正出定?你不要认为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昏头昏脑、摇头摆脑,坐在那里黑洞洞地一钻就是入定,那是落昏沉,绝不是入定。虽然两腿可以盘上一天、十天,都没有用,都在昏沉中。什么叫入定出定?‘谓见尘性空’,六根六尘,包括物理,也包括肉体,真正入定,没有肉体的感觉了。你说对啊!睡着了也没有肉体的感觉,但那是大昏沉。肉体是四大的尘,所谓没有肉体的感觉,是与太空一样相合一,完全空灵了,这个称之见道,不是眼睛的见,而是心地法眼见到尘性本空。那么见尘性空的人,真入定了,我们看不到这个人,因为他一念尘性空,整个四大肉体就与虚空相合,我们的肉眼无法看见。‘十方一切真实之理,名为入定也’,这个时候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不但功夫到了,十方世界中一切真实的理也到了极点,这个是真正的入定,接近所谓如来大定;也接近所谓楞严大定。最近我听了很多奇怪的事,有学生说他学得一个楞严大定法,我说奇怪!楞严大定还有法可传?所以对于妄觉妄为的人,觉得连一笑也多余,只好听了就听了。这里顺便提醒各位,不要被求一个法、求一个名相所骗!那是自欺!真正定的原则、原理都说明过了。接着他又申诉理由:然此见尘无性空理空时,乃是十方之空也。何以故?这两句话是永明寿禅师加注的评论。永明寿禅师距今约一千年,言语、观念都有所差异,我们用现代话再叙述一遍。就是说,上面所讲的真正的入定,见到物理世界的空,乃至物理世界之尘无性的空,如此到达理空的智慧时,乃是十方之空也。这句话如何解释?我们晓得太空的空仍属于物理世界的空,不是明心见性般若性空的真空,这个观念千万搞清楚,佛法所讲的空,不是科学界所说物理世界太空的空,因为太空的空也是物质,是属于五大中的地水火风空中的‘空’,这都属于物理世界。至于本性、至性空的性空,不是物理世界,那是形而上的,非物理世界所能包含,但它包容了物理世界。一悟了物尘本空,等于是通达‘十方一切世界皆空。‘何以故’,这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时创作的文字,中文文法倒装句,拿现代话讲:什么理由?由十方之心见于一尘,是故全以十方为尘,定亦不碍,事相宛然,是故起与定俱,等虚空界。他说什么理由呢?‘由’字在古文写作中很重要,现代白话写作就不用‘由’。因为此心达空,心已不是我身中之心,而是十方之心,尽虚空遍法界。此十方之心,能见一方之一尘,亦同时可见十方的种种尘。十方之种种尘也就是此方之一尘,‘一多融通,同异无碍’。‘定亦不碍’,这些尘尘刹刹的存在,不妨碍这个心不动。当你真理解,理透了,物理世界虽有障碍,照样入定。‘事相宛然’,一切事实、现状很明显地摆在这里。‘是故起与定俱,等虚空界’,这时入定、出定是同是时的,换句话说,入定与出定一佯,真正到达,这人随时随地都在定中,但也等于已经出了定,并不需要盘起腿来入定。有时候盘腿闭眼好像入定,其实都落在昏沉,不是真得定。真定的人闭眼、开眼都在定,是故起与定同时俱在,心相等于整个虚空,真正地空了多少异同会心通但以一多融通,同异无碍。这是华严境界的名言。拿数理哲学来讲,若以数学来推测这个宇宙有多大,是无法推测的,然而真正地无法推测吗?非也。宇宙是个零,数学乃至最高的数理哲学,其基本就是一。千数万数起于一,第一个数没有动以前,有个数——零,这个零就是空;代表没有数,也代表无穷数、无量数、无边数,代表有也代表无,这个零有这样重要。所以,你懂了这个理,甚至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到达了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一即多,一多无碍,不在乎你是否‘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或若七日’一心不乱,只要一念专精即可往生。它的原理就是‘一多融通’,一与多是一样的。‘同异无碍’,相同的意见、不同(或反对)的意见;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本体上都是零,都是个空,所以说同异是无碍。是故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差别入一际起,一际入差别起,皆悉同时。一际成立,无有别异。这些不需要多讲,文字一看就懂。换句话说,真由理上悟透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境界上都可以达到定慧等持的境界。‘一际成立,无有别异’。只有一点,成功了、到达了,中间没有差别、分异。当知定即起、起即定,一与一切同时成立,出入无碍也。这是华严境界所谓圆顿之教,顿悟、圆满了!第五对,二利体用无碍。第五个原则,相对地讲,‘二利体用无碍’。二利就是指自利或者。先自利还是先?是佛学界几千年来的争论。学佛的人,基本原则先自利,然后才能利他,自己还不能过河而想背人家过河是做不到的,所以先要自修,成功了再渡(度)人,这是一条路。另一条路,相对的理论,大乘道是先利他,宁可一切众生先成佛,我最后没有关系,这是真菩萨发心,先利他,自利摆在后面。这两派理论是尖锐的相对。还有一种理论是调和派,自修自利与利他同时并进,此乃菩萨道。这三条大道都可以走。那么华严境界所言‘二利体用无碍’,可以说是圆融,自利利他,在体用两方面没有障碍,也没有先后同异之分别。定力在自利利他的体用谓于深根起定心不乱,是体也,自利也。这要注意了!真正学佛走大乘路线的人,定力、慧力的根基非常深。当然你要经过一段修持,使心理坚固,生起定心不乱的力量。所谓定心不乱并非打坐就叫入定,真正入定,你蹦起来在太空中、水中,飞机摔下来,肉体变成肉酱,你还在定中,那才叫定。要认识清楚,千万不要胡说,以为打坐是入定,那不相干。所以说‘深根起定心不乱,是体也’,这已经接近菩提道道体,是自利自修的功夫。你能够做到深根定心不乱,有这个自利,下地狱度人都可以,你到红尘滚滚中尽管去滚,随便滚到哪里去都能利他,因为你本身不论在哪一种环境中都能自利。而不碍理舒于广境,是用也。人天不能知,利他也。良以,体用无二故,自利即是利他。以这个定力入世,在轮回中变畜性、下地狱,有无数的化身不障碍,在理上永远舒展于深广的境界。‘于广境’,深广,六道轮回无所不包,这个是定力智天慧到的人,自利利他的妙用,到达了最高的境界。‘人天不能知,利他也’。大乘菩萨道到了最高境界,有所谓‘顺行’,专修善法,像释迦牟尼佛这一生走的是顺行。有些大权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也就是佛,十地以上的菩萨是大权变,他能够使用权变,所以《华严经》上说,非十地以上的菩萨没有资格当‘魔王’;非十地以上的菩萨不能当治世的转轮圣王,因为这两种圣人与英雄,必须具备大权变的功德。他说大权变菩萨境界,有时候以‘逆行’,走相反的路线,表面上看起来很坏,其实这种境界不但人不能懂,连天人都不能了解。大菩萨起利他作用时,他究竟是何用心?要做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推测,因其所为超越了恒理,用常理或一般佛理推测,不属于他的范围。‘良以,体用无二故,自利即是利他’究竟来讲,自利、利他二者没有分别,因为体用不二。所以自利也就是利他。记得好多年前有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问题的背景必须先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所创,其实智者大师之上还有慧闻传慧思,再传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的师父慧思禅师在湖南南岳,一辈子在峰顶住茅蓬没有下过山。志公问他,大师啊!你成了道,为什么不下山度人?他说何必下山!我就是在这‘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更没有众生可教化’,我度众生的事已经做完了。当年这位朋友问我这是什么道理?我说这个道理是大权变的境界,也就是体用不二,自利即是利他,后来他又再一次问我究竟怎么样?他还是参不透。我说参不透跟你讲第二样。我说因为慧思有个好徒弟嘛!这个徒弟当了中国的释迦佛,用不着师父出来。一个人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够了!替他做完了!等于中国人有一幅对子说:粗茶淡饭布衣裳,老夫耄矣。治国齐家平天下,儿辈为之。老年退休万事不管,这种事交给儿子们去做啦!老头子气派很大,以老卖老。这幅对于很妙!慧思之所以不下峰顶,的确是‘气吞诸方’,有智者大师这么一个弟子就成了。假使我们当中能够找到这样半个学生,牙齿都要笑掉!连下巴都要笑歪了!因此,自利即是利他,接着是结论:声色场中三昧深此上十义,同为一聚法界缘起,相即自在,菩萨善达,作用无碍。以上所讲的十种义,义就是原理,修持的原理与定的原理。这十种原理有一个共同的大原则,‘一聚法界缘起相即自在’,整个法界是因缘所生,它所呈现的现象,在诸佛菩萨成就应用的时候有绝对的自由,顺行、逆行皆是他的权变。所以大权菩萨彻底成就地懂了这个道理,善于通达这个作用,没有障碍。又经且约根境相对,亦应境境相对,谓色尘入正受,声香三昧起。又依经典上说‘且约根境相对’,生理上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境色声香味触法(即物理世界),上次已经在《华严经》内义上提过‘根境相对’。他说现在也要引用‘境境相对’,每一个境界对境界。换言之,以现代观念来作说明,‘根境相对’四个字,是在我们生理与物理世界相对的中间,求证佛法的一个答案。而‘境境相对’呢?这个境不一定指物理世界物质的作用,物质与精神各有各的境界,比如我们看婴儿经常有他的境界,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头生气,你不能说婴儿没有思想。有些人在梦中又哭又笑又翘嘴,他有他的境界。精神病人也有他的境界。诸位在坐的人,尽管身体坐在这里听课,心里还是另外想到某一件事,有自己的境界。所以说境境是相对的,先要了解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也可以说是心境、意境,意识上的境界,也指物理的境界。‘境境相对’是讲色尘,色尘是物理世界。譬如今天男女老少穿着红黄蓝白黑的衣服齐聚一堂是一个境界;听到讲《宗镜录》的声音是个境界,这个境界就叫色尘的境界。现在每个人的身体是物理世界的因缘所凑合,因缘凑因缘,构成了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在佛学名词笼统地说就是色尘,也就是色法,物理世界的尘也可以代表物质。佛经用中文释译‘尘’这个字,翻译得真是无话可说、无懈可击,没有办法再翻译了!不管清净的东西,不清净的东西,对本性光明都是障碍,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尘,红尘、灰尘,总而言之谓之色尘。‘色尘入正受’,这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境界。一般修显教、修小乘是避开人世间的色尘,所以小乘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大菩萨的境界则不然,他可以在色尘中进入定境,入到正受三昧,小可以在声色场中,歌厅舞厅,乃至于在战场上炮火连天中出三昧,或者可以在那个时候入三昧。物理世界的变化对他毫无障碍,不需要另求清净,这是华严最高的境界。不是普通显教也不是小乘的境界。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二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四章& 眼外青山心底峰复应根根相对,谓眼根入正受,耳根三昧起等。利用六根入定、出定。有些人以眼观空或观光而入定,禅宗里有个故事,传说过去禅堂有一堂人全部入定,七天七夜坐着不动。后来有一个老修行问:‘为什么不叫他们出来?’怎么出嘛!叫也叫不醒、又不能碰,碰也不动,结果在每个人耳边一敲引磬就出定了。此听以后来庙上非常注重引碧的缘故。这是必然的,由眼根入正受,耳根三昧出定。至于从科学层面研究,为什么入定必须在耳边敲引磐而出定?什么道理?那么闹钟、电话铃声的效果如何呢?二者与引碧绝对不同,当然,这要有入定经验的人才会晓得。大家平时留意,每个环节都是大问题。云色性难思等者,即色等总持,是色陀罗尼自在佛等。这都是华严境界,到此佛说的都是心物一元极高深的道理。‘色性、色法’是佛学名词,四大(土水火风)属于色法,物质世界的物质在佛学中属于色尘。在唯识学中再深一层分析有所谓有表色、无表色。有表色是可以表示出来的,例如青黄赤白黑……等七彩的颜色。无表色是抽象的境界,譬如意识上的思想是无法表达的;又如电子、原子、核子,只有专门学科学的在实验室中才能理解,电子分解到最后还是空,超过可以表达的作用,几乎到了无表色的境界,在物理学上称为‘能’,它无法用现象表示出来,可是它有这个作用。还有,意识中所生的色(物质世界),等于意识到了心物一元的状态。譬如梦中的意识思想可以生起另外一个人物或世界。一般来说,佛法里小乘、大乘等显教,偏向于心的表达,亦即从心性方面入门,然而事实上,到了最高处,不一定靠心法入门,藉着物理一样可以到达。当然今天自然物理科学的研究,相对于佛法来讲,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而已!说不定几个世纪以后,人类也许会在物理方面能直接达到形而上,这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的。固然现在还不能断定人类的智慧真能到这么高的境界。所以,色性本身也难思议,这一点青年同学特别注意!一般佛书都说佛性不可思议,现在这里告诉你,色性也不可思议,物质世界的东西与形而上道一样神妙不可思议,你不要轻视它,当然,也不可偏重物质,二者是一体的两面。因此,‘色等总持,是色陀罗尼自在佛’,色法,它本身就佛,特别注意!色法本身就是佛。很明显地,如果不做科学讲法,而以普遍性的讲法面向生活层面、教育程度不相等的人说,色是陀罗尼自在佛,泥巴是地大,泥巴塑的佛像我们要拜,因为色的活动,它就是佛嘛!没有错!那样解释也对,但是很粗浅。进一步解释呢?‘色等总持’,‘总持’是佛经翻译的名词,比如‘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现在极为普遍,似乎是显教法,实际上是密教。‘阿弥陀’三个字就是总持法门,通常不翻其意,若翻译则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为什么不翻译?因为无量寿、无量光只能勉强表达‘阿弥陀’三个声音的一部分,无法表达全体。其实‘阿弥陀’三个音就是总持一切的法门。‘色等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总纲的总纲,以现代观念不叫总纲,叫中心的中心,它的本身就是佛。亦应云分别眼性难思有眼陀罗尼自在佛等。因此我们身体本身每一个部分也有一个佛,譬如眼根的功能,眼神经、眼球等,其本身也是不可复思议。现在医学、科学再发达,能医治许多眼疾,但是却治不好近视跟,眼睛本身有不可思议的业力。这一代人的眼睛业力重,近视眼特别多,慢慢地聋子也会多起来,因为电视、收音机发达,噪音危害愈严重。现在近视眼戴眼镜,将来耳朵毛病可能要普遍地戴耳机,未来人类也许全身都要借助各种仪器!眼睛有不可思议的功能,你懂了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父母所生的这对肉眼,经过修持可以发神通而具备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又眼中云性空寂灭,即眼之度门。有些人悟道就是靠眼睛一看东西而悟道,譬如密宗的修法,专门利用眼睛观看佛像或观一朵花,现在则可以利用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设备。我理想曾有此构想,在一个房间装设物理的配备,配合光线等等,但是一算钱不得了!不过人一进到那种环境,自然可以到达念头、杂念不起的的境界,不是不可能,原理就是‘眼中云性空寂灭’,眼观色,当下可以进到性空寂灭的度门,靠眼睛就可以得度成佛。眼等本净,亦应云色等度门。色等本净,不唯取相为染,无心为净而已也。拿眼睛来讲,眼与色二者本身就是净土,色是眼睛前面相对的光,它们没有什么脏或不对。那么走在街上眼睛多看人家一跟,人家会拿刀捅你,为什么?因为看你讨厌。其实眼睛本身无善恶,眼睛观色法是本净,这是个度门。所谓‘度’就是利用这个方法修持可以成佛。‘度门’是佛学名词。因为眼睛本身是净土,它无所谓善恶、是非,也无所谓美丑。一个好看的东西,看惯了也平常;一个不好看的东西,看惯了也很美、很可爱。所以眼与色本身都是净土,不净的是你意识分别所生,眼识起了作用,与意识一搭配而起善恶、是非。因此说眼、色本净,也可以反过来说,色等本净,取相为染污,执着相就是染污,只要此心不起分别,无心当下就是净土。真达到无心、无色相,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极乐世界,琉璃为地,一道清光、一片平静。所以说‘无心为净’。什么是净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无心,无心是为净。活在有没有之间的人生又以《智论》三观束之,分别色相等是假名观也;性空寂灭,是空观也;此二不二,色性难思,中道观也。再说,以《大智度论》般若宗的观点来说,以三智三观的道理来约束这个理论。在天台宗的理论,眼睛能够分别色相就是假观。而我们知道色尘本净,意识不起分别,眼睛观外面的境界——色尘,不起作用,性空寂灭,这就是空观。空观并不是究竟,你落在空的意境上还住在空。‘此二’,空与假,‘不二’,并非二分。所谓假是代表有,世界上一切的有都是假有,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这个肉体都是你的假有,因为你占据了它,活八十岁就租用八十年,并不是属于你,只是暂时归属于你使用。所谓身外之物,这个肉体上面的衣服更不是我的,是我们假体上面的假东西,等于假中作假,这个世界一切东西都是假,没有一样是真的,因为我们生命所有一切都是假借来的,没有一样属于我之所有,所以说假观就是有观。这个世界的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过严格来说,也非真空,对于假来说,勉强叫真空,其实这个空也是假空,因此你在修证空的境界中,拼命想把空抓住,你抓不住的,因为空也是假,那也是意境修持偶然暂有的一个境界而已!你要抓它是智慧不够。不过,对一般人来说,教育是个诱导法。有时你告诉我达到空了,我说:‘好啊!你了不起!证到空了,好好保住,保持住。’实际上,我嘴巴给了个方便。明知道他一定保不住,保不住更可贵,慢慢修持再找回来,慢慢跟他兜圈子,大家逗着玩,假观,都是假的。‘此二不二,色性难思,中道观也’,空有二者不二,是一体的两面,懂了以后,住空而不被空骗,就是不执着于空;住有也不被有骗,有即是空,空即是有,这叫中道观。天台宗说‘中道’;龙树菩萨着的论是《中论》;西藏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也有《中观》方面的论述。其实说一个中,早已不中了,有这一个中观存在都是方便说法。三无前后,皆是一心。上来无碍,深妙唯思。始学之流,如何趣入?他说有、空、中三止三观修定的法门,是没有前后之分的,如果你认为非先修定,然后修慧;或者先修慧,然后修定,再修中观,那都是空话。‘三无前后,皆是一心’,明白了一心,当下就到。‘上来无碍’,前面所讲的这些根本就没有障碍、没有次第,但是严格分析、思议它,却是‘深妙难思’,不可思议。‘始学之流,如何趣入’,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怎么样能够趣入?几乎是进不来,不要说功夫进不来,理论也进不来。眼外青山心底峰今当总结,但能知事理无碍,根境一如,念虑不生,自当趣入。永明寿禅师对我们作一个结论。他说你们初学者其实也很容易进来,怎么进来?总归一个结论,‘但能知事理无碍’,你只要知道事与理没有障碍,是合一的;‘根境一如’,六根与外境是一个;‘念虑不生’,这些乱七八糟的道理,一股邋遢全丢到太平洋、印度洋,也不管有没有根器,有没有智慧。总而言之,我就是佛,万事不管,不滞于万事,你做到就行了!‘我就是佛’这句话,连狂一点的也不敢承认,为什么?‘万事不管’,对不起,做不到。你样样都要管,那么你就不是佛。你真能够做到‘念虑不生’,那么‘自当趣入’,自然入佛知见,《法华经》说的入佛知见。是以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永明寿禅师真是天纵其才,他的文章才华于此又表露无遗。‘事中即理’,我经常说,人世、宇宙间的事,有其事必有其理,而我们不知其道理,是学问不够、智慧不够。有没有鬼?有,的确有人看到,道理在哪里?不懂。反过来说,有其理必有其事,在理论上,只要人能够想得出来的幻想,在宇宙间就可以构成事实。你说没有看见,那是经验不够;你说积人类过去五千年经验没有看到,那六千年就会有了,你慢慢活一千年等吧!所以说‘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绝对纯粹的唯心论,这个心包括心物一元的心,此心以外没有佛法;此心以外,也没有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都是这一心所造的,‘心外无境’。所以永明寿禅师的师父天台德韶国师就有这么的诗偈: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心外无法’”,这是他有名的偈子,也是他的招牌、广告。他在天台山山顶住过,心外无境,人生在这个境界是很舒服,所以他不肯下山,一口吞了诸方。如是则入宗镜之一心,成止观之双运,才能究竟定慧庄严,自利利他,圆无尽行。才华洋溢的佛法句子,我经常赞叹这些地方是他的‘无上咒、无等等咒’,透过文学而表达佛法最高的境界,此所谓掸。他说如果你真做到‘事中即理,何曾有碍,心外无境,念自不生’的话(这四句是名言,要记住!),那么《宗镜录》所谓‘宗镜’,把各宗各派、三藏十二部的精华,用此‘心’镜一照,到达这个境界,无所谓修止、修观、修定、修慧,止观已双运了,你就可以到达究竟处。那么这个时候,‘定慧庄严,自利利他’,圆顿之教,圆满功德,是无尽之普贤愿海。这一段又显露了永明寿禅师的才华,文学价值之高!宋代文章到他手里,真是美到极点!佛法的文学境界勘破人生的戏谑又若心不安人,在三界内,未入止观门,非习学之者。注意这句话!不但文字好,也是一条鞭子。你尽管学佛,在理论上吹嘘;功夫上两条腿坐得麻麻地痛,此心不安的人,永远在六道中轮回,根本没有证入止观法门。换句话说,净土也属于止观。一心不乱就是止;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净土现前就是观。然而心若不安,在三界内,你根本没有进入止观法门。那么,你们虽号称学佛,却‘非习学者’,够不上是真正学佛的人。这是一条鞭子抽打我们。接下来也是绝佳的文学意境:情牵万境(‘境’另一版本作‘种’),意起百思。投五欲旋火之轮,未曾略暇;陷五浊狴牢之处,何省暂离。尘网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耸高阜于慢山,横遮法界;汹长波于贪海,吞尽欲流。若蚁聚蜂攒,攀缘役役;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轮回生灭,苦恼萦缠,皆是不能自安心耳。一路的鞭子打下来,我们看了真吃不消!每句话都骂到了底。现在青年同学写文章,每一句话都能藉以发挥成很好的文学作品,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天份。这一段古文也是骈体文和韵文,且是音韵对仗,真是高明到了极点。平常念不说,尤其在高山顶上念,味道无穷。当年我在峨嵋山顶闭关,空山绝岩,到了冬天,万山冰雪,那真是!别说没有人,鬼也看不到半个影子,太清净!有时无聊起来,自己拿这一段一念……啊!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天大、地大,就是我最伟大,那真是‘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天地无人,只有我一个,念这种韵文,那个味道出来了!在古代这种韵文是用念诵的,而且要背,还可以配点音乐,音乐调门很短,是单调的。我今天喉咙不大好,但还是要念给你们听(师诵念:‘情牵万境,意起百思。投五欲旋火之轮,未曾略暇;陷五浊狴牢之处,何省暂离。尘冈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我们尤其在心理上是‘爱绳万结’,形容爱情的绳子一万条把你绑住,儿子的爱、父母的爱、兄弟的爱、异性的爱等等。‘耸高阜于慢山,横遮法界;汹长波于贪海,吞尽欲流’,为什么不能成道、悟道?因为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因为贪念,一切都要。洪波滚滚,心里头的波浪汹涌。‘吞尽欲流’不是讲我们吞尽欲流,而是说我们的生命不能悟道,被欲望把我们吞没,使我们沉沦下去。‘若蚁聚峰攒,攀缘役役’,这是描写我们的人生像蚂蚁一般,一天到晚聚拢钻爬,骑辆摩托车或开个汽车,到处想赚钱;像蜜蜂采花粉一样到处攀缘、找关系,这个人给我介绍一下,那个生意我要去搭,这件事我要去做,你给我介绍,我请你吃饭等等,‘人家’是服劳役。‘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我们可真被他老人家骂惨了!人生都像老鼠一样在偷;像狗看到肉,口水直流,跳上前叼起就溜,形容得非常真切!‘结构’就是现代活动脑筋、想办法,怎么把这件事办好!怎么把这些钱赚到?怎么把这个人追到?‘营营’就是经营。‘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生老病死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苦苦、坏冲、行苦,八苦像火一样烧;我们被烧,还说烤得好温暖。‘二死之河恒没’,分段生死、变异生死叫二死之河,我们就在生死里出没。‘轮回生灭,苦恼萦缠’,因此我们在轮回中生生不已!永远在苦恼中。我们这位老师在这一段展露了他的文学才华,每次讲到这一段,就像当年你们看到淩波、乐蒂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自然会摇头晃脑。摇头是何意?读这个句子,心里体会他那个意境,晤!骂得好,说得对!摇头是同意。‘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众生多是这样,骗人家、偷人家。因此‘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轮回生灭,苦恼萦缠’。尤其在高山顶上,深山夜雨,当你念到‘轮回生灭,苦恼萦缠’,两行眼泪叭嗒掉下来,那个时候体会到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假观就来了!以天地为灵堂的一篇祭文我们当年念书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尤其到了下午六点钟,喉咙最辛苦,说穿了是老师最辛苦,老师坐在上面听念,我们念不好,他的眼睛张开看一下,这样念叫背书,背了以后,不用思想的。像我们现在拿笔写东西写得出来,就是当年那么摇进去的;现在只要一摇就出来了,这是功夫。现代人讲书也没有办法这样背,譬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怎么背嘛?一点意思都没有,韵文就有这个好处。我经常鼓励大家,要研究佛经,中国文学先搞好,你会写这种文笔,然后看佛经,看他翻译得好不好、讲得好不好?我们呢?对不住,像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出来,这个功夫在二十岁以前早就完成了;现在你们要到大学、博士班研究佛学,慢慢去念吧?博士班还在打圈圈的阶段。提醒大家千万注意这一段,我不想讲了!因为每一句文章包含的意义都很多,每个句子都很美,美到什么程度?我们再看它最好的、能使我们感动的句子:‘尘网千重,密密而常笼意地;爱绳万结,条条而尽系情田’,这种句子所用的字,平仄去入皆有其规律,像音乐指挥,此音节高起,彼音节低下去,韵文这个字高起,那个字低下去,平仄一定要和,否则一念,某个字翘起来就念不下去、就不对。我们当年学这种古文时,老师教得没那么科学,不过一学会就懂了,自己写文章时,头也摇,笔也写了,嘴里还在哼。哼下来这个句子不对,念不下去要换字,在音韵上,也就是调门上的音波起伏要能谐调。这些句子看起来平常,每一个句子都敲过、打过,它的结构有那么严密,而且每句都是相对的。‘尘网千重’对‘爱绳万结’;‘密密而常笼意地’对‘条条而尽系情田’。你要注意!单独抽出就是一副对子。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宅;来鸿对去雁;杨柳对梧桐,都对好的,老婆对老翁,要对准。又如‘耸高阜于慢山’对‘汹长波于贪海’,高山要对大海,如果山对山,老师一看打××,然后叫过去敲一下,‘狗屁!’就给你一句,你就吃不消。‘若蚁聚蜂攒,攀缘役役;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蚁聚对鼠偷;蜂攒对狗窃,而其本身就是对子。可是光教文学的技巧还不行,你要把哲学和科学的道理透出来,难就难在这里!所以古人的文章写出来几千年不能动摇,他下了苦功夫的,‘十年寒窗无人问’,统统在搞这个玩意啊!现在是十年窗下计工时。当然现代发明东西也要下功夫,没有一点创见学了都白学。‘攀缘役役’对‘结构营营’,都是佛学,佛学与科学书一样,有人会觉得枯燥!把它变成文学就不一样了。‘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这一篇拿到滨仪馆灵堂当祭文念,眼泪非掉不可,所有人的一生都是这样过来。有时人家叫我写祭文,我说何必写!这篇随便哪里抄一段,男女老幼统统合适,个个如此,这就是一篇好祭文。当然,骂人的部分要去掉,‘如鼠偷狗窃,结构营营’,不能用。不过‘八苦之焰长烧,二死之河恒没’这两句可以偷来用的。千古文章一大偷,男女老少都相应。但是在点红蜡烛、贴双喜的日子千万不能念这个。‘轮回生灭,苦恼萦缠’又是一对。这一段好文章,我们的本子都是密密麻麻的红圈点,每个字都用得好,这就是文艺,艺术表达到了最高处,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佛学的特色,与印度不问。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梁启超看了已经赞叹得不得了,说翻译得好!我看差不多。翻译得好的还是《楞严经》,它就是用这种文章结构译写的,结果那么高深的哲理,那么高深的科学修持方法,用这种文学技巧表达,在全部的佛经中,真是只有一部《楞严经》,高明极了!其次,拿中国佛教文学来讲,除了《楞严经》以外,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准确、有力,翻译得非常好!这都是中国佛学、中国文化特有的。有人要写中国哲学史,我都替他捏一把冷汗。连这一部影响宋代的《宗镜录》的古文文章都不会写,而想写哲学史,那变成死哲学了!中国哲学之难写,本身要具有何等的才学!中国文化方面的文学造诣要高,然而光是文学造诣高还不够,本身要会作诗、会填词、作曲,诗词歌赋、琴棋诗画样样都会,佛学会、道家会、易经会、阴阳八卦会,然后才可以写哲学史,否则没有资格写的。大家现在只看到这些,还有更好的东西呢!这本书的价值有如此重要!我们不要被文字骗过去了。回转来讲本课题,接下来还有一句话:‘皆是不能自安心耳。’禅宗二祖神光向达摩祖师求安心法门,就是因为此心不安。没有悟道以前,人生统统被永明寿禅师这篇‘祭文’包括了,没有一个是真安心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农历四月二十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