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着脸对笋芽儿说了杜鹃花也红了还可以组成什么

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及评析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
【案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师:春天,这个季节最喜欢下雨了,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春雨细如丝,春雨柔似水,春雨美如画。”春天是无色的,然而三只小鸟却说春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去看春雨的色彩。请小朋友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注意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有困难的适当点拨。2、生自主识字:(出示多媒体,展示本课生字: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师:哪位小朋友会读这些生字?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太好了。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好吗?生:好。(生领读)师:谢谢你,大家一齐读。生齐读。师:现在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行吗?男女生比赛读。师:你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学会了这么多字。小朋友们生字学得可真好!还有一些小朋友想把这些字记住,你还有办法吗?生:有。师:那就请你把你们的好告诉小组内成员。交流汇报。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本组将你们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生:我代表我们小组说,我们记住了“趣”,唐僧师徒四人走路去西天取经。生:他们采用的是编儿歌的方法识字的。师:你们还有其它方法吗?生:有,我们是这样记住“赶”字的,“赶”由“走”和“干”组成。师: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说出了不同的识字方法。生:我们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师:好,请你谈。生:“酒”洒了一滴就是“洒”。生:我们还有别的方法。生:“淋”可以这样记,有个有把森林中树木砍了,森林哭了。生:我们也有不同的识字方法。生:我们能画简笔画记住滴。师:小朋友们的办法真多,记住了这么多的字。如果这些字藏在中你还认识他们吗?生:认识。师:请你试一试。(出示课件:争论有趣淋雨落下洒了雨滴)师:你读得真棒!大家一起试读一下行吗?生齐读词语。师:除了这些词语外,小朋友们还会给生字组词语吗?生:会。师:那请你选个字给他找个朋友吧。生:我说“趣”。有趣、乐趣、兴趣。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师:小朋友脑子里的词语可真多呀!一下子说出这么多真了不起!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生:课文有6个自然段。师:你读得真仔细。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画。(出示课件:瞧!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三只小鸟口叽叽喳喳地叫着,猜一猜这三只小鸟在干什么?生:它们在争论问题。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同学争论过问题?生:我和爸爸争论过《蜡笔小新》好不好看这个问题。生:我和妈妈争论过女孩能不能踢球这个问题?师:你们是怎么争论的?生:争论时我们各说各的是正确的。生:爸爸说一句,我也反驳他的问题。师:大家真的理解了“争论”这个词语。这三只小鸟各有各的看法,你喜欢哪只小鸟的话,你就读哪只小鸟的话。生读各自喜欢的段落。师:你喜欢读哪只小鸟的话?(指名说)生:小麻雀的话。生:小燕子的话。生: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小麻雀的话,我们就来学习小麻雀的话。(出示课件:课文第四段内容)师:请小朋友们读这段话,读后说小麻雀是怎么说的?生: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师:小麻雀为什么说春雨是红色的?(出示课件:桃花红了,杜鹃花红了)生:桃花红了,杜鹃花红了。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吗?谁愿读给大家听。生: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师:你读得真棒,老师看到了变红的桃花和杜鹃花,我们能不能把春雨读得顽皮、可爱些?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师:小朋友们不仅学得快,而且读得真棒。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自己学习,请大家用学习每四段的方法,自觉三、五自然段,大家愿意吗?生:愿意。(出示课件:另外两只小鸟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生自学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生:小燕子眼中的春雨是绿色的。生: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生:小燕子说,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攀枝上,柳枝绿了。师:同学们看得认真,学得棒!我们现在开始分角色读课文,喜欢哪只小鸟就读哪只小鸟的话。师:现在由我当主持人读叙述语言,其他小朋友读各自喜欢的角色。师生配合,争角色朗读。师:大家读得太棒了!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戴上头饰读你喜欢的角色。师: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评出优秀小演员。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XX同学把小麻雀读得真可爱。生:XX同学把春雨读得很顽皮。师:这些同学不仅听得好,而且评得很好,为他们鼓掌。(评出优秀小演员)五、积累练习师:小朋友们演得真好,我想大家一定会唱在关的歌曲,谁能唱一首?生:《春天在哪里》。生:《春姑娘》。师:大家唱得真好,大家能说几首春天的儿歌或自创春天的儿歌吗?生:《春雨沙沙》。生:《春风吹》。生:我会自己创作《我是小雨滴》歌曲:我是小雨滴呀!身穿五彩衣呀!飘飘洒洒落下来呀!花儿红了,小草绿了,小树高了,小朋友们长大了,大地穿上花衣服了。师:小朋友们不仅会演、会唱,还会自创,你们真了不起,相信大家长大后会更出色!师:小朋友,生活中的春雨还有很多很多颜色。拿起你手中五彩的画笔,把你看到的春雨画出来吧!【点评卢梅】本节课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突出了识字和朗读两大重点:一、注重自主合作识字李老师在这节课中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发现,引导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譬如: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画简笔画等,这些充满情趣的识字活动,使学生对枯燥的识字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有效地突破了重点。另外,为了对要求认读的生字进行巩固,李老师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再次认读,增加了生字的再现率。二、注重朗读感悟新课程对低年级阶段朗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课李老师采1&&&
全集本资源课文:《春雨的色彩》上一课:下一课:
你可能会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春雨的色彩最新更新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推荐专题论坛精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_语文教研_教学教研_黄山镇中心小学
发表日期:日
编辑:耿华春
有8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精心施教&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对低中年级精读课例教学的粗浅想法
&&& 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一种基本课型,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我们的教材相当于一个资源库,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是隐性、无序且综合地存在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中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辨识和筛选。现如今的语文课堂,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地认识到一篇课文我们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渗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教学中,我们有时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却抓不住重点,有时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草草收场。只有解决了“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以下我将以低中年级精读课例教学为例,谈谈我个人的浅显认识,
一、以读代讲――低年级精读课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朗读能力;
落实字词句训练;
重视语言积累。
如何把读的训练与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以读书训练为经,贯穿始终;以字词句训练为纬,读中落实。
其操作程序为:读通课文,抓“识读”“识写”结合,落实感知大意(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落实入境悟情(熟读课文);抓精妙语言的强化,落实积累运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也是基础阶段。而这一时期的课文都是十分通俗易懂的。文章短小,内容简单,语言明确,没有什么艰涩难懂的地方。在这个时候,进行讲读和分析都不是好的选择,只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觉得可以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来进行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
下面结合具体课例,从教材解读和教学过程设计两方面谈谈我是如何构建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的。
(一)教材解读――潜心会文本。
我们解读教材,不仅要读懂其“原生价值”――文章写了什么,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等;更要读懂其“教学价值”――借助这一文本,可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渗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如何解读教材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思维:
精读课文虽是以一篇篇独立选文的形式出现的,但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却不能孤立进行,不能就教材读教材。 我们解读教材,一要和研读课标相结合,思考课标对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什么?二要和了解学生,研究学情相结合,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他们的学习需求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点又如何?都是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思考的问题。
2.整体思维:第一,将教材的解读放到整册教材或单元主题中去,其教学价值才能被把握得更准确、更充分。具体阅读教材时我们一定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篇课文所在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 第二,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整体─部分─整体”,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当我们钻研教材时,能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往往就能找到文本教学的许多突破口,确立教学的整体框架,使教学思路一线贯穿,主线分明。
3.语文思维
语文教学,我们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比较顺利完成从关注言语内容到关注言语形式的过渡。阅读教材时,我们要注重对文本中典范语言的揣摩、赏析,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之所在,从而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积淀,提升对文字的敏感性,获得语言的智慧。
案例:《春雨的色彩》教材解读
1.了解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2.整体把握教材:
这是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中的第2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春雨给我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形式进行描写。课文语言优美,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
根据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字词、句段、语言积累运用等几方面对教材进行研读,确定教学内容。
识字教学:我们知道,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每次阅读教材,我都会像学生那样先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对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在文中的分布及生字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分析,我发现:本课的11个生字安排非常有意思:“线”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可以放在朗读“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这句话中处理。而“论、趣、题、底、颜”5个生字则出现在同一句话中,而这句话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句子,应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淋、洒、滴”三个字都是三点水,形象展示了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的动作。适合放在一组学习。“欢”出现在最后一自然段,通过一个“欢”字,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欢快、活泼。 “油”也是三点水,可以和“淋、洒、滴”放在一起学习,鉴于此,本课生字,我认为,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比较合适。
写字:要求书写的生字有6个,其中4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其中,绞丝旁和草字头的字第一次书写,应重点指导绞丝旁和草字头的写法,绿的右边容易写错,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进行指导,花的最后两笔要指导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句段: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画出了这样几句话:
(幻灯片)
句一:我觉得这个句子特别优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形态、声音两方面描写了春雨,要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春雨的美。
句二:包含五个生字宝宝,要指导孩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三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句子的表达形式:“草绿了,柳枝也绿了。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重点可以在读中感受“也”字的使用。
句四:感受春雨的活泼可爱,读出语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拓展:1.读读演演,根据课后练习,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课文内容。
2.根据泡泡导游“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发学生想象,仿写句段。
(二)以读代讲 把朗读训练融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研读,结合我市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自主识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春雨的色彩”课题本身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课题自然引发疑问:孩子们,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想知道吗?通过这样一问,自然调动孩子读书的兴趣。这里的读我让孩子完成以下任务:
①看准字,读准音,圈出生字,拼读3遍,把生字所在的句子和难读的句子读3遍。
②标出自然段。
③思考: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
2.合作交流: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我一般采用这样的流程:
(1)检查交流识字情况。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单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应该是一条有效途径。一年级上学期,每课识字在十个左右,我一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识记生字,从音、形到义,领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形式多样,但我也发现了一个可悲的现状: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原因是:孩子基础不一样,识字教学中,半数以上的孩子早就认识,因此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孩子脑中啥都没有,一脸茫然,领读张大嘴,齐读动动唇,指读闭上嘴,一节课下来,十几个生字,认识的早就认识,不认识的看到生字依然还是一张张陌生的脸。课堂教学毫无效果,看到一节节课就这样浪费,我心急如焚。通过与同事交流,我慢慢认识到学生就是学不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没有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强加给孩子,讲得过多过细,没有调动低年级孩子的识字兴趣,因此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自然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自觉进行“心理换位”,明确这仅是一群6、7岁的孩子,很多成人化的语言孩子可能根本听不懂,我也经常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眼光与心态去审视教学内容。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机械识记的方式,采用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化整为零,让识字量大、识记速度快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识记生字,帮扶识字慢的同学。小组学习过程中,采用玩字卡,开火车、跟我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每一个孩子识字的兴趣,再搭建平台,让小组共同展示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真正把识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我一般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操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更正,同时培养孩子倾听、评价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3.品读领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春雨的色彩》一课,重点抓住以下句段指导朗读:
句段一:“春雨,像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们看到春雨了吗?春雨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读?“春雨,像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我们可以结合实物“线”,引导学生感受春雨的轻、细。随机识记生字“线”。
接着指导朗读:春雨轻轻柔柔的落到大地上,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
生:沙沙沙,沙沙沙
师:能把你感受到的春雨读出来吗?
指导读好轻轻地感觉,通过朗读,感受春雨的美,积累优美语句。
句段二:“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个句子中有5个生字宝宝,我们要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疑问的语气,重点学习并运用生字词。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我觉得“问题、颜色”两个词语孩子都能理解,而“争论、有趣、到底”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争论”可以存疑,放在2、3、4自然段学习之后,引导学生抓住“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看,你们瞧”等词理解。“有趣、到底”可以通过实际运用,帮助孩子理解。比如有趣的处理:我们可以问:“同学们,问题可以是有趣的,你觉得还有什么是有趣的?”而到底就要再读中感悟,学习运用。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通过示范、指导重读“到底”,让孩子加深印象,在反复朗读后,让孩子练习用“到底”说句子。
小燕子说:
春雨是绿色的。
春雨落到草地上,
草就绿了。
春雨淋在柳树上,
柳枝也绿了。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们可以用一个问题统领这部分内容。“课文中都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在争论,圈出来,他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 ”画出来。这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让他们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组织交流时,我们可以把课文变成诗歌的形式出现。采用接力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一遍遍朗读中,初步感悟课文语言美。
小燕子说:
春雨是绿色的。
春雨落到草地上,
草就绿了。
春雨淋在柳树上,
柳枝也绿了。
小燕子说:
春雨是绿色的。
春雨落到草地上,
草就绿了。
本段文字,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引读:春雨,像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
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
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
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通过红色的字,孩子发现,同样是写春雨下落,却使用了“淋、洒、滴、落”不同的词语,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同时可以落实生字“淋、洒、滴”的教学。通过蓝色部分,孩子能感悟学习“也”字的使用。
4.巩固延伸: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用能力,开拓视野。
(1)在品读感悟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春雨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却送给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仿照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
(2)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我们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一笔一画学写字的态度。告诉孩子“哪怕写一个撇,一个捺,也要一笔一画的写。”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3.演一演。安排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课文内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极佳载体。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朗读。
首先,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比赛读等,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其次,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爱读”。我们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悟。如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课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三次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的过程。课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一道理就成了本课重难点。阅读教材,我们不难看出课文的重点句段就是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对话部分,其中应引起注意的就是燕子妈妈话语里的一个词“看看”,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提出的“看看”的要求是有层次的,第一次是“看看”,第二次的要求是“再去看看”,第三次则是“再去仔细看看”。这个词反复出现其实就是告诉小燕子要想知道得多,必须要多看、仔细看,也就是要认识观察事物,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在教学是我们就可以以这个词为抓手,来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本课的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低年级如此,中年级也是这样。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正确把握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并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二、中年级精读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主要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提出疑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他人交流阅读的感受。&&& 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语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远不及高年级学生,表达能力较弱。根据课标要求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
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如何在一篇课文中最大限度地完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这需要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中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环节一、预习探究:重视培养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扎扎实实地预习课文。
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学生不预习,不要学新课,学生课文读不熟练,也不要学新课。“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够读独立阅读。预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开始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留下的痕迹都是浅层的,阅读目的很模糊。
现在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慢慢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低年级的预习主要做三件事:一读课文圈生字词,拼读3-5遍,读准音。二读课文,标自然段。想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三、自学生字词。
那么,中年级的预习都需要做什么呢?
a、把课文大声读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b、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
c、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做记号,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意思。
d、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边读课文边思考。
e、学习课文中你有哪些想提的问题。
f、划出本课你欣赏的词句。
这六步提示是对学生自学方法和过程的指导,是紧扣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所要达到的能力提出的。每次预习也可根据课文特点作一定调整。如果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项任务引导,逐步提升预习能力。学生只有经历了自主学习的过程,才能为课堂的集中学习作好准备,打有准备之仗。
关于导入环节的说明,在三年级开始阶段,如果课堂预习是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入就应安排在预习之前。如果是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己独立预习,导入就可以安排在预习之后。但我理解的是在中年级不要浪费过多时间,更提倡开门见山的导入。对于有的课题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如读音的强调、字形的提醒、词语的初步了解、甚至于标点的理解等;
环节二:合作交流: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是对预习的延续。一般来讲,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要有一个检查。本环节,则主要完成如下任务:
1. 集中检查识字、写字情况。中年级识字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我们要敏锐发现课文中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对于精读课文中由已经会写和要求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丰富词语积累。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我对字词的学习,都是要求学生课下自学,告诉学生听写的时间、要求,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前或课后直接听写,根据学生听写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听写采用的是一课一进行,一单元一总结的形式(对本单元易错的字词进行专项听写)。
& 2.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及时评价看看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有错字、添字、掉字、甚至包括标点的停顿是否合适等)。把课文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需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放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检查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交流通过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或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也就是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能力。要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首先得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当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什么时,大部分学生是沉默的,有些是怕说错了没有信心,不敢说。但大多数学生确实是不知如何说起。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主要内容。比如:
扩充课题法。&&&&
有些文章,题目中有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已经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围绕课题进行提问,最后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扩充课题法”。如《和时间赛跑》,我们可以根据课题提问: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和时间赛跑,结果怎么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使用课题扩充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又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一定要多关注。&&&
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灰雀》一课,时间:有一年冬天;地点:郊外公园;人物:列宁小男孩& 事件:起因 列宁发现他最喜欢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到处寻找经过 遇到了把灰雀捉走的小男孩,与他交谈& 结果小男孩受到感动,把灰雀放了回来。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概括事件中的六要素,再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把它们串联起来,也就基本梳理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先将课文理清层次,把每段的意思归纳出来,再将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整理,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刚开始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多使用这种方法。
如《太阳》一课,然学生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介绍了关于太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热 大 远& 关系密切,将这些内容传接起来就成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很多情况下会有总起句、总结句。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比如:《乡下人家》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句。我们可以先指引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每一段的的画面,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每段的小标题。最后用上中心句,把每一段得小标题结合起来,就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把这种概括方法告诉了学生。同样,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类似的结构的文章,可以用上同一种方法,便能快速地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这里着重提示两点:一是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注意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完成。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标准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二是,动口不如动手,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仅停留在口头表达方面,有很多孩子就成了看客,听客,我们要让孩子把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让学生写下来,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积极动脑动手。
环节三:品读体验,抓住关键语言,品味赏析,深入体会文本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1.找准教学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品读体验,深入领悟需要教师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特点进行研读,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言,深入品味。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教学的切入点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从课题的重点词切入,窥一斑而见全豹。
教《奇怪的大石头》时,可以从题目“奇怪”字眼切入,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抓住这几个问题去读文、去圈划,写感受,齐交流,接下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还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也可从“富饶”一词切入,去思考梳理“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的”,自然走进了理解、分析、鉴赏的思维状态。
从中心句切入,统领全篇。
在语文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路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维、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如教学《赵州桥》一课,可以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笔者就抓住文中的最后一句“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进行展开,提纲挈领,效果很好。
巧设疑点,沿波讨源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巧设疑点,沿波讨源,完成阅读教学。
如教学《可贵的沉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由“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了?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这一题目中的疑点切入,引导学生抓住“孩子们表现的句子”,深刻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使学生对“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这一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得到升华。
再如教学《玩出了名堂》一文时。就可以从“名堂”一词入手,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名堂是指什么?(指花样多、点子多)课文中的名堂指的是什么?(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世界)此时疑问产生了,他玩都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呀!学生就会半信半疑了,然而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不得不佩服列文虎克善于、思考、创造的精神。也确信这是列文虎克在玩耍中创造的奇迹。这样师生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文章的线索切入&&& 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只要抓住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为切入点,再层层深入的进行剖析。两次去分别看到了什么?又抓住了什么特点进行描写?通过朗读,分析解决疑问后,会再疑,为什么两次去同一个地方看到的景物却不一样。学生又会通过朗读、再议……瞧!只要抓住了这条线索,学生起来就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 总之,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读、疑、析、议的能力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钻研教材,才能找准这个切入点。
2.加强词、句的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首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读词语,熟字组新词,反义词练习,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句式的练习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复习巩固,举一反三,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教学中,我让学生设采蜜集,将每课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训练。
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人教版教材到了中年级,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这些方法,教材通过泡泡导语或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如,三年级上册教材更多的提示了理解词句的方法:
比如:《风筝》(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
& 《科利亚的木匣》(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
& 《陶罐和铁罐》(“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
《孔子拜师》(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矛和盾的集合》(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要求,扎实进行训练。查字典理解词语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一定还要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所以平时教学中要重点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课。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诸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一些成语。教学中,如何能让孩子在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积累运用这些词语呢?我是这样做的:
1.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
3.范读课文,生闭眼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4.路途遥远、旅途艰辛
师引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先进的交通工具,孔子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走到洛阳),这遥遥路途中,他吃着──,他睡在──,为了早日见到老师,他白天──,晚上──。这一走就是──(上千里),这一走就是──(几个月)。
5.引读品悟:
是呀,每走一步,都有着钻心的疼痛,为了心中那坚定的信念,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为了拜师,孔子忍着病痛的折磨,依然──(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为了早日见到老师,孔子继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6.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人,为了心中的某一个目标和信念,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出示情景图片课件。引导孩子结合看图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说话。
以上是我在课前确定了教什么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实施的具体做法。看得出来,孩子们在情景的创设中,展开想象,不知不觉地理解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对孔子的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继而把词语应用到我们身边的情景中练习说话。
3. 重视段的教学。
  中年级是一个由低学段向高学段过渡的重要阶段,由字、词、句的教学过渡到段、篇、章的教学。因此,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段的训练显得尤为关键。
重视段落教学,不是逢课就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分析段内句之间的关系,而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训练的重点。综观小语中年级课本,出现频率高,学生易于理解的构段方法有: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承接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递进和概括具体等。在读段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这几种构段方法,精选典范段落,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比较,对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如:在《花钟》的第二自然段开头有这样的句子:“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句话之间就是一种因果关系,前面是果,后面是因。在读时,我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反复诵读:――因为(师说)――(生说)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师说)――(生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反复练习,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是前因后果等,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充分利用。
一段话,由几句话组成,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这一段话的构成也有一定的规律,在阅读课本时,要善于抓住具有典型代表的句段,进行训练。
如在教学《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时,重点训练学生弄清这段话的结构总――分――总。第一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总,中间“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是分述,最后一句话“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又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总结。适时抓住典型段落,加强训练,久而久之,学生阅读能力才会落到实处。段的结构还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等。
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三上《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挣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段话的教学有这样几个重点:1、围绕第一句话“五彩缤纷的颜料”展开整段内容,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2、变换分颜色的方法:把……给了……;……是给……;……得到的颜色。
如课文《燕子专列》有个长句,是第二学段学生在语言储备中所不曾有的:“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这句话写得多好!说得简单点明白些怎么说呢?转换一下表达形式:居民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地写居民们的行动呢?“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读着读着就读出感情悟出方法来了。这一连串动作,使学生移情体验了居民们寻找燕子时焦急的心情和对燕子的深切关爱。
&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这里提出一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言领悟和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时,可以重点让学生感悟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的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4.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第一, 要加强朗读的指导。要重视示范朗读,中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勇于发挥示范作用。
第二.重视加强默读的指导。
&低年级开始要注意引导学习默读,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中年级仍然要重视加强默读的指导,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环节四:巩固延伸: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课堂学习中,我们赏析了语言形式,其间也蕴伏了一些基本的语言规律。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针对这篇课文,或者针对这一单元的同类课文,我们可以安排整理练习。找出本课书或者本单元课文中一些有共性的语言形式,对这些语言形式进行归类,从中感悟一些基本的表达规律,并安排分类积累练习,促进学生对典型语言现象的积累。
对于课本上安排的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更好地落实,还要注意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课外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的基本类型包括:同类词语拓展的搜集积累、经典语段拓展的搜集积累、运用基本语言规律进行单项表达的练习、主题延伸课外阅读、主题语文实践活动等。
&以上就是我们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基本思路的基础上依文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更合适的教学思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最后真诚地和大家说一句,教学设计前,请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是学生!老师们,既然我们一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就让我们实实在在教好语文,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享受语文。
相关专题:
专题信息:
&&<font color=#15-1-7 8:29:42)[87]&&<font color=#15-1-7 8:23:48)[94]&&<font color=#15-1-6 13:07:00)[<font color=#ff]&&<font color=#15-1-6 12:29:39)[60]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黄山中心小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花红着脸对她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