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手拉大手涌诵经典讲故事争当美德小达人作文亲子实践活动怎么做?

发布时间: 13:49
发布者:qhxx
浏览数:230
学雷锋,争当美德小达人主题队会一、活动预设:  少先队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过程。“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春日里,不妨让队员们卸下厚重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装,整理惬意的心情,拎起简单的行囊,我们一起走向大自然去踏青吧?在这万物萌动的三月,让我们把窗儿打开,让阳光射进来,张开双臂,喜迎又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春天。  二、活动目标:  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个节日来临之际,把少先队员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拥抱春光,感受真诚。寻找一个“岗位”,扮演好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让“文明专列”带领我们队员走向文明,让文明之花栽种每一个人的心田。  三、活动准备:  从网上或图书中搜集雷锋的图片、故事、日记等资料。  四、活动过程:(一)了解体验阶段:走近雷锋,争当美德小达人  1、各中队将搜集的有关资料分类整理,学雷锋,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各中队开展读雷锋日记,宣讲雷锋故事、背诵雷锋的经典名言等活动。  2、汇报自己发现的身边的小雷锋勤学、关爱他人的典型事迹。举办“身边的小雷锋”事迹展(校园网)。  (二)实践宣传阶段:红领巾飘动传真情  1、大队部做好活动宣传,举办“美德小达人”的活动,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2、开展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3、“小手拉大手,文明结伴走”开展两项活动,成立“文明监督岗”“环保小卫士”活动岗,对校门外的垃圾角、垃圾河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写公开信致居民点居民,呼唤增强环保意识。  4、蓝精灵垃圾回收站成立“闪电行动小队”“告别白色污染小队”,带领队员收集资料,进行“让废旧电池  回家”这一活动,编制发放环境小报,向路人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捡拾白色废弃物。  最后学校也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积极将雷锋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开启学雷锋活动月的光阴之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弟子规成就经典少年》媒体附录三
“长城人文论坛”刘冰开讲“弟子规”
由于长城保险青岛分公司主办的“长城人文论坛”昨天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讲,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冰教授的一场题为“学好弟子规,做有道德的中国人”的国学教子知识讲座,让岛城400多名市民受益匪浅。
  长城保险青岛分公司总经理武维根表示,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更需要大众人文精神的强力支撑,此次长城人寿搭建的人文精神传播平台,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对国家知识和子女教育方面的需求。
  据了解,从2006年4月至今,长城人文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1期,先后邀请到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国际健康教育权威专家钮文异、童话大王郑渊洁等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做客论坛。据悉,长城人文论坛今后还将在北京、成都、济南等地陆续举办。
传承中华美德让孩子从小沐浴经典名篇的洗礼
2007年10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伟英等前来北京邀请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冰教授来宜兴动员讲学,从2007年起在中小学校开展了以“诵读经典美文,争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08年五月再次邀请刘冰教授,吉林省经典推广辅导中心主任弓克,举办4场“传承中华美德,建设和谐文化”国学经典专场报告会,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宜兴作为崇尚教育、耕读传家、名人辈出的“教授之乡”,如何充分利用传统德育资源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着力培养广大未成年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操行,是宜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认真解决这个课题,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近2年来,我们欣喜地感受着经典文化带给未成年人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所感动,可以说,诵读文化经典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主要做法
我们深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推进这项活动,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的程度,组织指导的深度,狠抓落实的力度。为使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下去,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确保长盛不衰,持续推进,我们着重抓好指导、组织、实施三个环节。
一是制定实施意见。为使经典诵读活动建立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在该项活动创意设计之初,我们组织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多次召开由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对象参加的座谈会,进行深入探讨,吸纳多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整个活动既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又立意新颖、主题突出。在此基础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诵读经典美文,争做阳光少年”系列活动的通知》,确定以传承中华文明、提高道德素养、争做阳光少年、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名篇为诵读内容,以全市中小学生为参加对象,以诵读比赛、古诗书画比赛、文艺汇演等为活动形式,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使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师生皆知,深入民心,为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选编下发教材。在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坚持选择性、思想性、丰富性、时代性、趣味性并重的原则。一方面,让中小学生人通览全部经典名篇是不可能的,只能撷英取精。另一方面,部分经典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对于价值观与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不可能去分辨、领会、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精髓。为此,我们选编教材时进行了慎重而又精心地筛选,选编了《论语》、《大学》、《孟子》等10多部典籍的部分内容及古代的名篇佳作,下发了2万多册《弟子规》、《三字经》。课文部分多选择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句、名段、名篇,阅读部分多选择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性强、哲理深刻的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笑话,再配以反映古代建筑、风俗、文化的图案,图文并茂,处处流露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兴趣。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程度,积极编写适合少年儿童记忆背诵、便于理解接受的校本教材。如实验小学专门抽调语文课骨干教师组成古诗文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结合教学大纲,编写出上、下两册《传统美德教育手册》校本教材,加上注释和译文,便于学生背诵和理解。
三是组织巡回宣讲。市文明办专门抽调精通古典文学、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和网上家长学校开展200多场辅导讲座,传授诵读方法和技巧,受教育群众达10多万人(次)。举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图片巡回展览,展览精选谦虚礼貌、尊老爱幼、求知好学、崇尚礼仪、爱国守法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30余个传统美德方面的故事。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宜兴名人馆、徐悲鸿故居、周培源故居、潘汉年故居、太平天国王府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进社区、进家庭”、“诵读经典名篇红领巾先行”、“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等观摩交流活动和“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年雏鹰行动”、“新时期我能行”等主题班会,带动广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育内涵。
四是组织集体诵读。注重区分层次,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求只需熟读会背,不求甚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求熟练背诵,简单理解;对中学生要求全面理解,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许多中小学校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诵读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诵经、在乐中读典。充分利用语文课、班会课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每日一读,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同读,努力使班级、学校、社区联动,吸引师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许多学校又采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一段经典名篇的内容,就奖他一面小红旗,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的“小状元”。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诵读热情一天天增长,涌现出一大批经典诵读“小状元”。在此基础上,结合“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市文化广场开展集中诵读比赛活动,吸引全市18所中小学校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和家长参加。此外,围绕“读经典、学做人”主题,许多中小学校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参与式、体验式教育,强化诵读活动的教育效果。先后组织开展“读经典、写好字、增才干”古诗书画比赛,“经典故事我颂扬”写故事讲故事,“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感恩体验文章、书信、图片及DV作品展示,“经典在我心、文明在于行”万名学生巡回签名,“我最喜爱的经典名篇”互动评选等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我们惊喜地看到了未成年人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五是开展配乐诵读。经典名篇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慧,如何让学生去领会这些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许多中小学校把故事和名典引入课堂,用经典的小故事和典雅悠扬的乐曲来帮助学生领悟名篇的含义,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在德育和思想品德课上,教师经常选择《渔舟唱晚》、《阳光三叠》等极富感染力的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造出一种浓浓的经典文化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经典文化圣殿,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里,身心受到陶冶,激发出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如在《朋友》一课中,开始用《高山流水》这一流传千古的名曲导入课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典雅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内心澎湃其高雅的情怀。古乐的引入,不但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情景,而且深化了“朋友”这一主题。出示的背景图片,均是意境朦胧的古画,古文配古画,浑然天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审美境界自然高尚起来。诵读课文时,播放《渔舟唱晚》,悠悠的古乐,让人荡气回肠,学生和着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诵读,有言之不尽的韵味。许多学校还把经典著作谱成便于推广传唱的校园歌曲,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春江花月夜》、《思故乡》、《交朋友》等,这些经典名篇经过改编谱曲后语言平白易懂、声韵自然活泼、句式短小生动、情意俏皮幽默、想象新奇有趣、内容健康向上、时代特色鲜明,深受师生欢迎。
六是举办文艺汇演。各中小学校运用音乐舞蹈、歌曲联唱、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千篇经典美文千名学生接力朗读”、“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诗歌朗诵、“红色经典诵读展演”、“读经典知荣辱”等文艺表演活动,调动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积极性。六一儿童节前夕,许多中小学校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编排生动活泼的课堂剧,在班级中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观看演出中受到教育,使经典文化深入到学生头脑中,体现在言谈举止上。如荆溪小校将《黔之驴》、《咏柳》等改编成小品、舞蹈,用直观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兴趣。为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成立6年来在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受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委托,举办“诵读经典美文,争做阳光少年”主题文艺汇演暨第六届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优秀节目汇演,《乐在诗中行》、《童声古韵》、《咏春》等20多个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示了中华古代优秀诗词的魅力,未成年人边唱边跳,在轻松快乐的娱乐活动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400多名来自全国经典诵读示范学校的中小学生参加文艺汇演。
二、活动成效
如今,宜兴市中小学生都能够出口成章地背诵经典名篇,而且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国学经典教育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出来,约束自己,规范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08年宜兴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比2007年下降了27.6%,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比2007年下降了31.6%。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未成年人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明礼仪深化普及。广大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逐渐懂得了“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获得了感性认识,促进了情感升华,产生了心灵共鸣,提高了文明意识,形成了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的热潮。当您漫步在陶都宜兴的公共场合,您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文化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以前经常可以看到的乱穿马路闯红灯、推挤争抢乘公交、随地吐痰擤鼻涕、乱扔垃圾不入箱等不文明现象,现在得到根本好转。
二是学风校风更为严谨。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学习并践行传统美德,凡是要求学生学习的,自己先学习;凡是要求学生践行的,自己先践行,为学生作出榜样。广大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职业道德进一步得到提升,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广大中小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积极向正确美好的行为举止靠拢。如今,在校园里,乱扔废纸的现象少了,因为学生们知道“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年级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现象没有了,大家都明白“以强凌弱,不义也”。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
三是孝亲尊长蔚然成风。许多中小学生都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了为母分忧。许多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和市长信箱向我们反映:“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来,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做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还有些家长说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很有礼貌,能够在上学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家长洗洗脚或做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努力”。
三、几点体会
宜兴市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加强统筹协调。为切实加强对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领导,宜兴市专门成立了由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经典诵读活动。文明办作为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做到“一坚持二纳入三结合”,即:坚持把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百分考核,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与“我们的节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学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与文化宜兴建设相结合,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奖惩。会同市各新闻媒体专门开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专栏、专题节目,介绍名篇名作,刊发赏析文章,追踪报道活动动态,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利用社区文化阵地建立经典文化诵读示范基地,在阅报栏、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介绍经典名著,让未成年人在社区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二是必须要有教育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经典诵读活动的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为此,教育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他们一致认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自觉把经典诵读活动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按照“读名篇、用经典、我行动”
的教育模式,进行全面部署和运作,精心设计教育内容,要求中小学校严格遵循批判继承、继承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体现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等四大原则,确定了“孝亲尊长、诚实守信、谦虚礼让、勤劳俭朴”四个方面的基本教育内容,并且设计了落实这些基本教育内容的孝敬父母、忠诚老实、虚心好学、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热爱劳动等10项教育要点,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形式,切实把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另外,还把各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列入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
三是必须要发动学校积极响应。各中小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纳入优秀班级、优秀教师和“三好学生”的考评之中,并将学生诵读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做好学科渗透,结合各科教学进行渗透性教育。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结合有关教育内容,将传统美德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之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则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有关内容进行配合。如音乐教师自己创编《论语》节目《有朋自远方来》,师生同台演出;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作文课上,让学生写“我为长辈献孝心”之类的文章。为配合经典诵读活动,各中小学校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在宣传栏中向学生传播经典文化知识,将教学楼布置成经典文化长廊。学生走在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喷绘墙画等建立经典文化诵读园地,利用广播室定时播放诵读经典文化的碟片、歌曲,并在班报、校报、文学诗刊上登载文化经典文章和学生读书心得,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万千!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十分欣慰!“诵读经典名篇,传承中华美德”活动还将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坚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刘冰教授为农大学子做精彩报告
5月24日晚,校西礼堂高朋满座,掌声不断,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委员会主任、和谐网高级教育顾问、和谐文化大讲堂首席导师刘冰教授就中国传统文化为农大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报告。
报告会上,刘冰教授围绕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讲述了青年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结合大学教育讲述了成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弟子规》为鉴,讲述了做人的道德规范。结合当前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感恩生活”、“感恩传统”等话题,阐述了国学文化的精髓,鼓励同学们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报告会上还进行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单位”的授牌仪式,刘教授并为我校学生赠送《弟子规》一万册。刘教授的报告激发了我校青年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了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认知度,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努力发挥&“三自”教育作用,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不愧于时代的先锋和表帅。&
半部《论语》治天下 & 刘冰教授在我院作学术报告
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冰教授在我院第四教学楼第四阶梯教室,为到会的三百多位师生作了题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学术报告。雅儒小学的7位小同学还为在场的听众背诵了《二十四孝》全文和《弟子规》片段,使在场听众十分感动。
在报告中,她认为《论语》是与时俱进的,她首先阐述了《论语》中孝的思想,认为孝悌是仁道的根本。“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就是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所以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是孝的,简言之,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爱别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的人,是不能敬爱别人的。
指出了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重要性。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用孔子的话,指出花言巧语是没有仁德的。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说明了人应该如何坦诚为人。
&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讲了德治的重要性。
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就是说: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在介绍论语思想的同时,还用生动的现实生活的例子进行了分析,入情入理。
在谈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问题时,她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做到“一专、三会、八能”指的是:一门专业知识;会电脑、汽车、外语;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孝亲尊师的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的能力。
她希望在大学里掀起学习经典的热潮,好好学习《论语》、《孟子》、《道德经》、《弟子规》、《劝学篇》,善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尊敬的刘冰教授您好!这是我学习和落实八荣八耻、16届六中全会精神后,通过一件亲眼见到的案例写给天下母亲的一封信;请您百忙之中拨冗一阅:
[这些镜头不止在一家上演,文中的“妈妈”也不止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妈妈的缩影。希望这封信通过从事母亲道德教育的专家刘冰教授呈现在天下所有的母亲们面前,让所有的妈妈们都好好做个榜样给孩子看,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否则我们的社会危矣!民族危矣!国家危矣!]
给安然同学的回信:安然同学:看过你的来信,眼睛里噙着泪水,是喜泪、是悲泪?悲喜交集;喜的是你短短的三个月的德行教育的补课,真的有了长足的进步;
你的文章是来自你亲眼见到的一件案例而引发的.言为心声,你道出了,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心声!谢谢你。你以16岁花季少女敏锐的眼光和语言为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上了一堂德行教育课。悲的是,你信中言之母亲,确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社会又对此无可奈何,据说不触及法律,没法管。可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不敢怠慢之所在。国家提倡八荣八耻和道德教育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可落实下来微乎其微,你小小年纪忧国忧民,怎能不让那些“母亲”汗颜而悬崖勒马?!
再次感谢你!
春寒虽料峭&山花已烂漫
——二十六中及附小“中华古诗文”特色办学经典诵读综述
弘扬国学 传承文明
听了刘冰教授的报告,心情如波涛起伏一般。刘教授一直强调国学,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两个半小时的报告如同一根看不见的线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我个人认为国学是一门应该弘扬和大力发展的学科,是一门不应受到冷落而应受到相当重视的学科。
在现在的社会,泛滥的文化流派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人都觉得传统的中国文化,远远不如西方文化或者说现代文明来得吸引人,有魅力。其实不然,中华文明渊远流长,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形态。我们始终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而骄傲更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们勤劳聪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令世界注目的灿烂文化。从炎黄初祖夏商周立国、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两朝,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华民族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如“百家争鸣”和诸子学说,宋明理学和佛教智慧,以及意境悠远的文学艺术等等。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虽然秦始皇的一把大火烧毁无数堪称瑰宝的儒家典籍,两次坑儒又葬送了数儒生的性命,但是儒学文化并未因此而失去生机。自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了两千年来中国最为正统的统治文明。历代统治者几乎都求于儒学,求一仁字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仁者无敌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是很大的作用。
在文化发展的悠久过程中,中国并不是只产生儒家思想这一朵奇葩,道学也一并在历史的夜空中绽放异彩。空灵的道学,正如吴文英评价庄子一般:眼极冷,心肠极热。心识是中华文化的人性和人格所在,知识和智慧之真我的展现。言辞不激非庄子,不忧天下非道家,一语道破道家思想的实质精华。佛悯天下,道忧天下,儒教天下,三种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完美的传统文化。&&&
有人说,儒家思想使人们秉承中庸之道,丧失了竞争中的魄力;道家思想使人们消极悲观一心出世,丧失了奋发有为的热情;佛家思想使人们一心追求万法一心,心无挂碍的般若世界,从而失去了勇往直前的斗志。自然,我们也不能说国学就是十全十美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国文化就是因为其强大的包容能力才能在古老的国度始终保持其青春和活力。然而我们既不能全盘地接受古老的文化,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它。在漫长的岁月里,传统的文明和思想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说明它本身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时代在发展,思想自然要进步。毋庸置疑,在封建社会皇权统治下的年代适用的思想定然有些东西是新社会新形式下的糟粕,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
除却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中国文坛上尚有无数璀璨的群星灼灼耀目。气势磅礴的唐诗,凄婉瑰丽的宋词,亲切圆润的元曲,以及鸿篇巨制的四大名著,都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个顶峰。是优秀的文化就一定会得到传承和发扬的。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经历了无数风雨一直走到今天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最丰富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尽管中华民族也历经百年屈辱和政治动乱但华夏文明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血脉还在流传根基依然厚实。
如今随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放眼于天下,放眼于未来,又使我们拥有了全球意识和太平洋一般的广阔胸怀。这是一种新的力量,新的希望。这样远大的发展前景,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所难以比拟的。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对于祖先圣贤留下的文化瑰宝漠不关心,甚至敬而远之。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国的国学需要我们去弘扬,让我们对祖国多一份热爱,对国学多一份责任,让中国国学永远辉煌下去,永远年轻下去!
国学经典走进通信学院
代代炎黄子孙,俯瞰八万里秀丽河山;悠悠华夏神州,共享五千年传承文化。日下午,在南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刘冰教授为我院近200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国学经典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专题讲座。到会的有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秉良、党委副书记胡忠巍和通信学院全体辅导员以及部分05、06级的学生。还有来自我省各界的十多名国学爱好者。
  刘冰教授首先向每一位到场的听众发了一本《弟子规》,并一起进行了诵读。随后,她以一个老师和一名母亲的身份,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孝、悌,并结合国学经典中的《论语》、《弟子规》等希望同学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上互相帮助,以德感人,将来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她还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传统文化著作,如《论语》、《孟子》等。最后,她殷切希望大家主动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把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德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随后,通信学院党委书记李秉良做了总结性发言,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好习,做好学问,更要学会做人。不仅仅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要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整个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会场上气氛浓厚欢畅,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此次报告会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激发了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大家的爱国情感,使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带给大家一场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为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打下了基础。
南阳理工学院强制大学生读中华文化经典引发争议
近几年,我省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去年10月,南阳理工学院也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他们的做法之一是,在2005级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开设一门限定选修课——中华文化经典,且计算学分。本科生须修满2学分、专科生须修满1.5学分,否则,将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一做法一推出,即在该校师生中及社会上引起争议。
  全校新生齐读经典
  2月18日,是南阳理工学院学生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商学系营销专业2005级学生贾敏一回到学校,简单收拾了一下,就从包里拿出《老子》一书,静静地看了起来。她说:“开学后,这门课就要考试了,考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书。”
  对学校开这门课,贾敏持赞成态度。她说:“如果一个英国人说他不知道莎士比亚,是很可笑的。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对老祖先留下的这些经典多少有些了解,特别是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不也是很可笑、很可悲的吗?”
  生化系生物工程专业2005级学生李斐然说:“很多学生学英语很积极,反而把我们的母语丢弃在了一边,看到这样的现象,我非常难过。现在,不要说毛笔字了,就是钢笔字很多学生都写不好。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有一种被从中间生生割断了的感觉。以前读古诗词时,觉得很有气势,意境很美,这对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和情操是非常有好处的。”
  王振是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5级学生,也是校报的学生记者。他说:“去年12月,在我们学院开的一次招聘会上,我采访了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他就要求应聘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从这件事上看,学些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对今后的就业也会有帮助。”
  其实,早在南阳理工学院前,全国及我省一些地方就开展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工作及活动。只不过,南阳理工学院制定了强制性措施。
  那么,作为一家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南阳理工学院的决策者们开这门课的呢?
  诵读经典的背后
  “一个大学生在写信时,竟然夹杂着大量英语甚至汉语拼音。一个人连自己的母语都没学好,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写,这样的人难道能说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吗?”说起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极差这一现象,南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安身健痛心疾首。
  他说:“通过几年的学习,只能说有些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人文知识和个人修养上比较差。有些大学生不会做人、不会做事,缺乏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等,甚至在人格上都有缺陷。这样的人才充其量只是一个产品,甚至是废品。”
  在去年11月25日该院“四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网络道德和行为教育、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和法律教育)”动员大会上,院长姚锡远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五大“病症”:伦理道德水平低下、心理素质堪忧、自我防范和识别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和心理生理健康水平低。
  他说:“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和冲击,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对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了猛烈冲击;二是独生子女的后遗症表现,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三是生理、情感以及家庭变故造成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四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软化、知识教育的硬化造成的知识体系不平衡等等。”
  安身健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除了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外,还要从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上做文章。”
  “我们作为一所理工科高校,学生从高中分科到大学,对人文知识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姚锡远说。“而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应是其中的一个支撑点。如果在这方面淡薄,对学生智能的发挥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掌握更多的民族遗产,就能激励他们爱国、爱民族的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
  充分的准备与宣传
  通过翻阅南阳理工学院报,记者感到他们推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这门课也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早在2002年4月,该院就邀请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来做客,并作了一场“踏平坎坷、立志成才”的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报告。讲完之后,杨叔子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要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而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为人奴役。”
  据介绍,杨叔子的博士生必须能背诵《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才能参加论文答辩。
  “随后,来院访问的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献君和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德炳等人,都语重心长地谈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该院院报在2002年刊发的一篇长文《我院学生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环境透视录》中这样说。
  这篇文章谈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人文素质现象,重新审视了该院的人文文化,这篇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敢问路在何方”。在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提高人文素养,是我们的灵魂得以提升的一种向上之路与致远之旅。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去年5月,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召集人刘冰教授,在该院也作了一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演讲。演讲中,刘冰阐释了在青少年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勉励该院坚持开展下去,争做全国高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示范(之前,该院电子系曾开过这方面的课)。
  虽然他们在开这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有一些学生与教师对此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在一些做法上。
  有争议是正常现象
  安身健说:“在推出这项措施的时候,有部分师生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行了,人文是次要的;还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学它何用?其实,这都是一些糊涂的思想。当然,有争议也是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当前一些人不太重视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情况下。”
  贾敏说:“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也不是反对学校的做法,我觉得他们主要是不理解,认为学这些对自己没什么用。一些人觉得这些与专业课没有多大关系,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还有一些人认为,与专业知识相比,这些不会对自己今后的就业起明显的作用。所以,一些人只是应付考试。”
  李斐然说:“应付现象很正常,其实,学什么都会有人应付。虽然有些人是应付,但学总比不学要好些,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慢慢喜欢上的。”
  在分析有些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时,贾敏说:“现在是同学们自学,有些同学本身古文的基础知识就比较差,让他自学他看不懂,他的兴趣肯定不会大。作为中华文化经典,我认为需要有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学生理解得可能更深刻,兴趣也会提高。”
  省会某高校一位教授认为:“南阳理工学院开这门课值得肯定,想法也很好。但这样整齐划一地要求所有学生都得学,且要计算学分、与毕业证挂钩,一些学生会否产生逆反心理,效果会否很差?如果是一门选修课,应付的现象可能会少得多,效果也会更好些。”
  而南阳理工学院教务处一位负责人则说:“如果不考试,没有强制性措施,这门课可能就会流于形式,我们的目的怎么能达到?
漯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冰为第二实验小学家长做报告
&日,漯河第二实验小学特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冰为家长们做了“家和万事兴”的报告。标志着该校的家长学校的正式开课。
&&&&刘冰教授是“中华经典诵读文化”的推动者,她结合了《论语》《大学》等中华经典的经书中的典故和现实社会中教育孩子的案例为家长讲解了怎样与孩子相处、沟通。
&&&&1500多名家长聆听了讲座,听完讲座,家长们对教育子女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为健康教育子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学诵读在大连悄然升温
专家表示经典诵读不仅能教育孩子,对成人也具教育意义&&
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小学全校师生利用候课时间诵读《弟子规》等经典文学作品已有六年时间。45岁的大连市民张庆波义务开儒学班,班内学生从3岁到85岁。经典诵读方面专家频频来连讲座。如今在大连经典诵读已经悄然兴起。有关专家表示,经典诵读不仅能树立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对成人也具有教育意义。
  让孩子学会感恩
  学生小男(化名)的父母早年离婚,随母亲改嫁后,继父以打麻将为生,每次输了钱,便会打小男出气。于是,小男变得十分冷漠,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对于同学的求助无动于衷,因此,他和同学间的关系特别僵。
  “后来,我带学生们学习、诵读《弟子规》,当诵读到‘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时,解释说人人都需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无论别人贫贱还是富贵,不论别人是丑陋还是美丽,都应该得到爱护。我发现小男的目光变得很柔。”沙河口区黑石礁小学教师蒋金娇介绍。
  蒋金娇经常带领学生们诵读《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国学作品,还把含义讲给同学们。“后来我发现,同学们愿意帮助小男了,他们每天轮流送给小男一句鼓励的话。小男也不再拒绝别人的关怀,也能主动帮助他人。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变了很多,他学会了感谢别人。”
  使学生提升素质
  “经典诵读活动在黑石礁小学开展了6年,在每天上课前等待老师的两分钟内诵读一些国学作品。我们发现,经典诵读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孩子受经典作品的影响很大,现在几乎看不到学生间打架斗殴的现象,彬彬有礼、谦虚等好的品质在学生中常见。”黑石礁小学校长孔昭娟介绍说。
  孔昭娟表示,大多学生家长起初对孩子学习经典诵读表示无所谓。但后来突然发现孩子在家里吃东西时先让长辈们吃,“这些变化在家长看来是十分欣喜的,时间长了,部分家长也加入到行列中,有些家长表示,经典诵读的内容让他们也重新受到了教育。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大连市,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国学以诵读的方式再次回归教育领域。某些中学甚至将经典诵读的国学作品作为老师们上德育课的新内容。老师们发现,正在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中小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欣然接受,部分德育老师认为,这样的授课内容使得他们也非常轻松。
  免费诵读班成立
  市民张庆波为了教育孩子学习儒学,后来毅然辞职专职义务教授市民经典诵读。
  在张庆波的经典诵读班里,有85岁的老人,也有3岁的孩子。一位母亲说,“我不愿像别的家长那样给孩子报外语、舞蹈班。社会太复杂了,先让孩子学德行吧,如果没有德行,将来会没有‘抵抗力’。”王女士说,孩子自从学习经典诵读后,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识字量也有了惊人的进步,可以阅读一般读物,就连繁体字也难不倒他。
  张庆波介绍,经典诵读班中学员们见面时,都彼此90度弯腰行礼问“你好”、“早上好”,然后互相谦让着入座。学员们每天早晚各读一遍经典。“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小教他善良、真诚、有爱心,长大了才能正直、心胸宽广、成就大事。”
  王女士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国学产生兴趣了,但愿这股热忱长久些。”
  成人、孩子均受益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冰教授曾应邀到大连市的一些小学做过经典诵读义务教学讲座。
  刘冰认为,学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首先在行为养成、学会做人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也为其终生的文化素养打下牢固的根基。其次,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增强了课文背诵能力。同时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交际水平等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使家长也从中受启发、受感染。
  采访中,一些家长认为,忙忙碌碌的成人们也应该抽时间诵读国学作品。“经典给了我很大影响,发现自己做人做事的一些欠缺时,能在诵读的作品中找到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忠、孝、礼、让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一代代地继承下来,再传扬下去。”一位侯姓家长说道。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大中小学,大部分已经开设了汉语课,一些热衷于将中国文化带给异域的人们表示,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未来的中国也将以经济强国出现在世界之林,所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学好汉语非常重要。
  有关学者指出,“国学热”的兴起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是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途径,中国人需要将传统文化中需要借鉴的东西发展开来。但是,国学是一种学问,不等于文化,也不等于价值。应该排除“国学热”中隐含的盲目自大,不能全盘否定西方文化。
早在2003年,柳州市二十六中就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在开展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经典诵读活动中,积极创设读经诵典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的经典诵读和每周一节的经典活动大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等的做法,已显现出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学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在行为养成、学会做人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也为其终生的文化素养打下牢固的根基。其次,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多,特别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认识许多字,增强了课文背诵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交际水平等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使家长也从中受启发、受感染。学校还在活动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孩子做出努力。
学校表示,今后还将做出更大努力,推而广之,让更多的青少年人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华古诗文”特色办学的路上,学校虽然只是不断前行探知寻路的行者,但希望能通过这特色之路来推行的经典诵读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开花结果。
顺义地税局李桥税务所聘请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副秘书长刘冰教授讲授如何提高税务干部职业道德
&&&&日,顺义地税局李桥税务所为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特聘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副秘书长刘冰教授现场就如何提高税务干部的职业道德进行讲授。刘教授结合税收工作特点从四方面对税务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了阐述。一是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善于学习的个人和集体,才能不断提高;二是“言必信,行必果”。税务机关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取信于民的关键在“落实”,这是税务干部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三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税务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真正了解纳税人的需要,把服务做到实处;四是保持“君、亲、师”的良好心态。“君”即君子,要具备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做到依法治税,“亲”即亲人,要把纳税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师”即师长,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诲人不倦”的师长精神接受纳税人的咨询、解答纳税人的问题。
文化的困惑北师大刘冰教授由一个中专老师到一个国学大师
文化的困惑
  北师大刘冰教授,由一个中专老师到一个国学大师,一个65岁的老奶奶。幽默、讲话富有感染力,谈及古今中外,穿插英语、方言味,教师笑声不断。骂人,贬自己是个不遵守三从四德的“不三不四”的女人!这是我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印象。
人生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她的第一句话。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经人看
喜剧是把被箭射中的死鸟变成美女(一位猎户在被射死的小鸟的身上流了几滴同情的眼泪之后,鸟变成了漂亮的大姑娘)
这是教授的悲喜剧观,很有道理,腐朽变神奇当然就是喜剧,而神奇变腐朽就是悲剧。我们是在演哪一种剧本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睡觉过多,没有规律是反天道而行之。教授提到九点是一个分界点,晚上,九点钟应该睡觉,早晨,五六点起床。对于我们这群大学生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要QQ聊天聊到很晚,游戏打到很晚,第二天补觉很迟,所以我们很多课都不去上了,干脆!因为我们还是能混到一张**的。
百善孝为先,乃文化的真干。文化需要从小培养。这是刘教授首先就申明的观点。文化---小火变炖火的过程。
  用生命换来中华文化的复兴。刘冰教授在经历一次死亡之后(一周的急救),认为天下有错,错在我---国学的流失。没把国民教育好。
  经历了死亡,充满了活力,被亲切地称为阳光“女孩”(在60岁的时候),越活越年轻。她说我和你们爬山我会是第一个到达山顶的,这是刘教授一种自信的人生态度,也感染了我们,我们是年轻人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人曾经太穷,见到面就问:吃没?而现在的大学生一些大吃大喝的现象告诉我们更要在物质饱足之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获得思想,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质。否则吃太多就是行尸走肉啊!我们不该忘记文化,忘记国学!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到今至少是这样自诩的。礼仪、风度也日益成为我们越来越重视的部分,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吃饭、睡觉等都有一定的潜在规定形式。刘教授提到在湖大五食堂看到的湖大学子的吃相,或许有点搞笑,她说是趴在盘子上吃的。不过这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那里的饭是散的,也难怪学子们要“趴”。当然教授是要讲吃的礼仪。我也不太懂,似乎自己就是趴着吃的,毕竟还要吃饱的嘛,不能浪费!她还举了一个例子,走进一家新房子,主人有素养的会叫你“松松脚”(换鞋),若是你不知趣不换鞋,随便在别人家走动,这里一踏,那里一踏,可想而知。
  的确,教授提到的当然也是社会日益重视的礼仪越来越影响我们,对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提了一个更高的自我要求呢?
  教授说孙悟空是尊师重道的典范,唐僧的武功不如他,他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是老孙还是对唐僧恭恭敬敬,这应该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继承的。所以我们成功之后要感谢的首先是父母,然后紧接着应该就是老师,其次是国家、支持者(所谓的支持者只是随风倒)。
还是回归到文化的根:孝亲尊师!
  教授讲了一个可能很多人都听到过的故事:在一个很贫穷的县城,有一户穷人家,父亲在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5个月大的时候不小心摔死在山崖下。母亲本想跟随父亲自杀,但想到孩子,为了孩子她活了下来,把孩子辛苦地拉扯大。孩子也算争气,高考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贫穷让*悲喜交集,没有学费,没有生活费,没有去北京的车票。考上了清华大学,也是全县的光荣,因为他是第一个,县政府帮他筹集了学费。但是生活费和车票还是没有着落,变卖完家里值钱的东西之后,孩子暂时的生活费有了着落,母亲为了孩子的车票就跑到30公里外的医院去买血。到了医院,掀起袖子对医生说:你们抽多少我的血都可以,我只需要200块钱。”但是抽血的医生看到她的瘦得可怜的臂膀,说她不适合抽血,当她告诉这位医生的具体情况的时候,说她怎么也要让孩子读大学,医生马上从口袋里拿出200元给母亲,因为也是全县的光荣,母亲理解母亲的心情。母亲马上跑回家,路上下起了雨,为了不让钱打湿,她牢牢地把钱揣在怀里,即使没有吃早餐,母亲也不舍得散100元哪怕是花一元钱吃点什么。就这样,孩子去北京上学了。
  母亲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费,委曲在火车的角落里,到了北京。但是,带有浓重方言味的口音让母亲找不到一份工作,只有在街上捡破烂为孩子筹生活费,当然孩子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交了女朋友,请女孩喝三十元的咖啡,这是他母亲捡一个星期的破烂儿换来的。有一天,男孩子和女朋友从王府井出来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因中暑而晕倒过去的捡破烂的女人,男孩一看是他母亲,但是因为女孩在场,男孩强忍住悲痛,没有认母亲。
  自此之后,男孩在学校认真读书,努力奋发,7年之后成了清华的博士生。在他的毕业典礼上,当校长点出他的名字的时候,没有应答。门开了,只见门口一个穿博士服的学生搀扶着一个衣衫不整,头发凌乱的老女人进来,保安拦住了他们。男孩却推开保安,带老女人直奔讲台,跪在台上,说:这是我的母亲!七年来是她捡破烂养出了一个清华的博士生……说着男孩哭了起来。台下一片唏嘘声,校长哭了,老师也流泪了。
  接着,教授又想起自己的母亲,在母亲去世的时候,8个兄弟姐妹没有在身边,很遗憾,很后悔!教授似乎哭了!她说:我们都是知识分子,为什么没有在母亲有生之年教母亲认识更多的字,让母亲体会一下坐飞机的感觉,没有……教授似乎在不断忏悔,并提到一个写忏悔录很历史性的人物---卢梭。或许我们应该改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忏悔录。
总是这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节日:我们自己过生日的那天是母亲节。因为母亲生下我们这一天第一次成为母亲!
  讲到这里,教授的演讲也快要结束了。后来我们文学院的著名教授胡遂也谈了半个小时,之后要我们向两位国学大师提问题。别人比我快,最后我没有轮到机会。我想问的是:教授讲的貌似都是母亲,不论是清华生的母亲还是教授自己的母亲,我们又该怎样看待父亲在孝的地位呢?是不是父亲的感人事迹总是太少?我们在国学精髓孝文化中的宣传中,我们能否考虑扩大我们孝的视野呢?母亲、父亲、爷爷奶奶……
现在社会是竞争激烈,然后竞争变斗争,斗争变战争!忍、让、和谐!
这是我随便记录的听讲笔记,参杂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结,算认真听了一场国学的讲座吧!
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
历城双语实验学校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纵览历史,横观现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
国学经典的诵读则是唤起孩子民族自豪感的有利的武器,因为作为中国的经典文学,现在已经被外国人当作研究的对象了,他们的那种崇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所以作为炎黄子孙学习经典名著更是责无旁贷。
一、国内关于阅读经典的情况分析
我国国民2003年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有所下降;而2004年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在持续走低,阅读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尤其是阅读经典的习惯更是迫在眉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它永远不会过时。
二、怎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
(1)诗文诵读不忘记
早在03年,学校就曾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自己编辑整理了古诗70首和唐诗160首。为了保证古诗的拼音及汉字的正确性,老师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检查,对于拿不准的字就去查字典。当大家手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有一种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中自身价值体现的自豪。为了充分发挥这两本书的作用,我们增加了每学期古诗文的诵读数量,但怎样使语文教学和古诗文诵读相辅相成呢?老师们边学习边摸索出了自己认为事半功倍的路子,并美其名曰:”推磨式背诵法”。其实这种教法就是一种化难为易法。这种方法既能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又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实验下来真的行之有效。每学期的古诗大王比赛对于每个班的孩子都如探囊取物,这其中既有集体的检查也有个人的展示。此行的梁主任就是古诗文诵读成功实验的典范,他们班年年被评为诗文诵读优秀班集体。这些事实都证明古诗文诵读与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点不冲突,不影响。相反的它还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当我们在教古诗的时候,可以叫孩子背诵一些和文中古诗表达意境相同的古诗进行补充,这不是很好的积累吗?(注:古诗文诵读我们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背诵的,只是背诵的数量不同,而且我们还规定了每背满15首诗就得一个等级,最高的孩子背过了300多首诗,拿到了20多级的证书呢!)
(2)国学背诵添底蕴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持续进行了近8年,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经典的数量达到一万字。我校的这一活动是全员参与,旨在培养全体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与了解,在经典中受到感悟与熏陶,提升个人的素养。无数的孩子从中受到了文化魅力的感染,从而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发生了改变。
我校上一届六年级二班,这个班从一年级起就开始接受经典诵读教育,从三字经开始,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一直诵读《论语》,经过六年的诵读,全班学生的记忆力普遍较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更重要的是该班班风团结和谐,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刘冰教授来校作报告时展示了一节论语课,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好评。该班中有一名叫吕亚楠的同学,她在一年级时就对国学经典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外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阅读了《老子》《道德经》,国学经典的影响使她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出色学生,如今她已在我校初中部就读,但成绩在年级仍然名列前茅,这种内在的文化滋润将会伴随她的人生,使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像这样的例子在我校还有很多,正因为国学经典的独特感染力,我校的家长、学生都很喜爱这项活动,我们相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开展的会越来越好!
附;&&&&&&&&&&&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一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二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三年级学生背诵《笠翁对韵》
四年级学生背诵《诗经》
五年级学生背诵《道德经》
六年级学生背诵《论语》
四、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各班每周利用早读和国学课时间,进行本周古诗文诵读任务的分配,并进行内容的理解。例如: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通过故事导引,启示身心等环节进行教授。三、四年级学生背诵《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首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分类:写景篇、状物篇、言志篇。对系列组诗进行推荐,将经典诗句摘录,并学会引用。五、六年级学生背诵《论语》。将经典语录进行记录,并引申到得到的启示,之后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引用。
2.利用每周一、四的午间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三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升国旗仪式后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奖励。
2.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省级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 最后我要说的是:让我们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捕鱼达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