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作和暴走漫画动画系列创作哪个耗时更长? 哪个回报最大?

国产动画电影与其说是在制作层面有障碍,不如说是在制作层面有残疾,这种残疾分为先天养成的和后天产生的。先天的部分:中国动画在产生之初就不称为“动画片”,当年是叫“美术片”,这个看上去无比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却造就了中国动画“成也风云、败也风云”的先天残疾之处。美术二词虽然看上去高度概括可动画的成因,实际上却将动画推向了另一个发展方向。美术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修养,完全依靠个人的艺术修为,于是我们看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年如同大师训练营一样的制作了一部又一部的艺术精品,不但影片的艺术形式多样化,而且每一个艺术形式都有好几部优秀的代表作。水墨有《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木偶有《阿凡提》、《狼来了》、《神笔》;剪纸有《葫芦兄弟》、《渔童》、《狐狸打猎人》;甚至还有用玩具拍摄《画廊一夜》等。在这些璀璨的艺术珍宝的背后是一批伟大的艺术巨匠的支撑和无法系统化、工程化复制生产的产业瓶颈。人在修为在另一种情况就是“人去楼空。”而这一切的危机却被“不与别人重复、不与自己重复”的艺术口号淹没,所以,虽然当年红极一时,开宗立派,但是却留下中国动画先天的残疾。在国际动画中并不乏艺术造诣极高的作品,油画艺术短片《老人与海》、木刻版画艺术短片《看门狗》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工业化生产以技术和规范为中轴的产业思想却没有停止。美国是动画的发源地、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当时是集前辈所有生产规范为一体的集大成者,《汽船威利号》为什么会在国际动画历史中有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不是这部影片在艺术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因为此片是第一部有配音的动画片,因为这部影片,电影院将原本用来暖场的动画片单独放映,动画电影因为他在国际电影史上第一次产生了票房。《白雪公主》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这部影片是历史第一部彩色长篇有声动画。在那个真人电影都还存在大量黑白电影和默片电影的年代,彩色的有声动画电影在影院放映又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呢?我并非要否认这些影片的艺术造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是在看一个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挣钱。华特迪斯尼并不是这个世界上艺术造诣最高的导演,但是确实一个在动画乃至在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上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伟人。而我们伟大的中国美术片,在中国电影统购统销(当年所有的国产电影由国家统一购买之后安排放映)的土壤中,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不可逾越的璀璨艺术明珠的同时,也刨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后天的部分:如果说先天缺陷是命运是天作孽,那么后天残疾就是人作孽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发展而相应的。改革开放对中国来说是春风,对中国的电影产业来说是暖风,对中国的动画产业来说就是腥风。这是怎样的一片血雨腥风?动画不论是二维手绘动画、还是三维动画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廉价的劳动力意味着机械化的剧本生产。而教育体系的落后,意味着对行业和产业失去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闹画室》是1926年出品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1957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动画学院是2000年成立的吉林动画学院,虽然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学府开设了动画专业,中国也有大量的动画培训教育。但是这些教育者本身从行业内出来的几乎清一色都是之前做加工片的(代工),这就导致这些所谓的老师虽然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但是缺乏创作思想,他们能够传递给学生的只有简单的从业技能,他们能告诉你怎么做,却不能告诉你为什么样这样做。而从行业外入职的老师虽然其中不少有很强的创作欲望,并且也多少曾经自己创作过一些短片,但是却不了解行业标准的制作规范,他们给学生带来了创作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只能够小团队工作的艺术工作者,这些踏入社会就已经自诩非导演不做的学生,最终又有几个为中国动画创作出了能够不让投资人亏钱的作品。于是,在上无先驱传承、后无继承之辈的情况下,中国动画依靠加工养人和砸钱培育市场的方式艰难地前行着。加工养人团队通过年复一年的代工,完成公司内部日趋健全的内循环建设,虽然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同僚因为公司规模过大或者是价格竞争等问题倒下,但现在存在的这些公司也已经有了可以比肩国际标准的生产力,尽管如此,常年的OEM和接单方向的多元化(各种游戏CG和软件动画等)导致这些公司与国内市场脱节,目前市场上几大公司年国产动画的生产分钟数都乏善可陈。而砸钱培养市场的团队情况就更加参差不齐,虽然有“喜羊羊”、“熊出没”之辈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目前市场收支平衡的这些动漫品牌几乎在制作上都是自己公司的内循环,要别的动画公司共同配合完成制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期间因为制作能力、投资缩水等情况导致其动画品牌淡出市场的也大有人在。如果说日本动画制作水平的整体优势是因为他们几乎全日本的制作团队计划都是手冢治虫的学生、整个产业的生产标准高度统一、且通过多年制作委员会制度筛选品牌培养市场这几点共同造就的,那么韩国这个近几年才刚刚开始闯荡动画市场的后起之秀,则给了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整个韩国在制作过程中工序的统一、制作标准的统一、制作能力的齐整,就是他们能够短时间内成为亚洲动画市场中新一代领军人物的主要原因。 反观国内动画近几年新一轮的“各自为战”,所谓的政府扶持无外乎就是将当年政府统购统销给美影厂的钱增加之后分摊到了全国各地如同房产业版的动画园区、基地之中。整个中国没有一套统一的动画生产方式和标准,东家做的片子西家做不了,北家做的片子南家做不了。这样的现象甚至还不如当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天下”的情况,因为至少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没有产业、没有工业,但是好歹还创造了一批无法复制的艺术品。残疾至此,看着继续在老轨道上循环往复的国产动画,又何来障碍一说呢?
说阻碍之前先说一些积极正面的,尽管我们对国产动画有这样那样的质疑以及期待,但是不得不说,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为在多数国家,动画并不能算作一个产业。尽管动画质量与美国、日本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动画电影的票房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明。除了年初的《熊出没》拿下2亿票房,暑期上映的《赛尔号4》、《秦时明月》、《神笔马良》、《龙之谷》和《神秘世界历险记2》等5部作品全部拿到了5000万以上票房。尽管动画电影的增速明显,但5000万这样的体谅大致相当于一部国产小成本影片。单从票房表现上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前进的速度明显赶不上电影市场的增速。而且,一部5000万票房的电影,成本或许不到1000万,但是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远不是票房可以衡量的。1.动画电影投资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资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投资方对动画电影从观念到行为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大银幕上,动画电影不仅要和国外动画竞争,还要跟真人电影竞争。从投资到制作,每一个环节的动画人都像对待电影一样盯着票房的表现,这是影响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非常大的观念性阻碍。从生命周期上看,动画电影在映后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以及更多样的衍生空间。可以做成电视动画、可以开发衍生品、可以售卖版权以及形象使用权。动画中的角色,几乎可以理解为动画人从零打造出的一个明星艺人。然而,从目前接触到的一些投资方来看,短期内票房的回报还是他们最看重的。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对于成本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一部真人电影可以小成本制作,票房或许还很不错;但是动画不能小成本制作,如果投资少的话,就意味着动画的品质、剧本、宣传都会缩水。真人电影的画面、场景或许可以低成本运作,但是动画里的场景都是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呀。一部卖相上都说不过去的国产动画电影,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去看呢?因此,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对投资方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需要非常有耐心的投资方长周期也要求投资方要有较强的实力2.缺乏超级IP 《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火爆衍生出了话剧、季播剧、漫画等形式的文化产品,但直到万达、光线、华谊宣布合拍《鬼吹灯》大电影时,这一题材的热议度才打到了峰值。——对于一个优秀的而且是现成的剧本,很少会有投资方第一反应是拍成动画电影。《植物大战僵尸》要拍成动画电影,且不说制片方花费多大代价购买了游戏的IP授权,就算这部影片票房表现不俗,但后期的衍生品、角色认知度等潜在收益,依然归游戏的所有者。电影的热映仅仅为游戏的畅销做了嫁衣。上述两个现象都表明了一个问题:动画电影缺乏自主的超级IP今年上映的多部动画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动画在上映前既不像《熊出没》、《喜羊羊》那样有着多年的电视动画经历,也不像《赛尔号》那样有很多游戏小玩家。要么只有一个蹩脚的故事匆匆上映,要么根据国外经典故事(《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龟兔再跑》)改编。其票房表现可见一斑。因此,国产动画电影必须培养超级IP,长期培养优秀的角色、故事,培养用户的基数和粘度。在这一点上,《秦时明月》的IP运营确实可圈可点。在没有收入压力的情况下,作者更注重了价值观的表达,从而有更多机会带入情感,吸引更多用户。而漫威的漫画以及其电影化确实算得上教科书式的了。漫威在树立IP的过程中,主要抓人物关系,最后留下来的是故事和形象。因此,尽管复仇者联盟的故事漫画中早就出现,但是改编成电影之后,人们对故事的脉络和人物的关系仍是津津乐道。IP的运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票房并不是关键的评估因素。事实上,前期创作才是动画制作的核心,通过IP孵化,培养自主品牌,以及跨界整合,才能逐步完善国产动画产业链。因此,一定要自己培养超级IP,完善动画的产业生态。3.从业人员的流失与“跨界”并不是所有的动画团队都可以顺利地做出一部动画电影,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从业人员的流失与转型,成为了国产动画发展所遇到的巨大损失。由于动画电影制作成本高,很多创业团队选择了去做广告、视频包装等行业,继续用动画这一形式在其他行业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当然,面对游戏行业的火爆,也有一些团队转做游戏动画、游戏代工,他们当中很多人收获到了动画电影不能带来的物质收入,也有很多人想积蓄能量回来继续做动画。但是,由于游戏行业的生产流程与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的冲突,加上长期代工使得失去了相关的技术以及创意能力,再回首,发现回去太难了。更多的人,是那些年国产动漫不景气的时候,默默离开这个行业的。“新鲜血液”的加入对于其他行业进入动画行业,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尽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原有的动画制作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但跨界的融合对于动画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随着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我看到了很多IT、金融甚至传统制造业的人或组织都加入到了动画电影产业中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先生创办的追光动画,他们不仅能高效整合投资与传播资源,还非常了解视频用户的需求,希望《小门神》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对于其他行业的跨界加入,如果他们能在高效整合的基础上,尊重行业内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众多导演的努力,高效合作,一定会把国产动画电影做的越来越好看!
有妖气联合创始人近年中国动漫行业逐渐兴起,不能说快速,用缓慢发展来说比较恰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谓繁多。经笔者多年来的对动画小说以及剧本的实践(仅从实践方面)探索,总结出一些问题,并且对有看法的一些问题,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解说,希望和我一样苦熬在这一战线上的同行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利益。并且时下的中国动漫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是切身的,有些是看似不重要却相关的,只要是笔者见闻之内的获得,都将在此一并说出来以供研究,去伪存真那就是另一番工作了。      一、中国动漫的市场问题      首先第一点要说的是中国动画市场。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动画分成三部分:中国、欧美和日本。现今带动世界动漫的主流是日本动画。  日本动画的观众群体很广泛,一般的作品没有主要针对年龄的观众。也就是说除了一些限制级的动画之外,基本上是全年龄都适看的动画片。  中国相对来讲观众群比较贫乏,动画制作出来后,消费群体一般主要是以4-13岁的儿童为主,适合13岁以上年龄的青年观众观看的动画基本  上没有。      许多人常喜欢分析数字说中国的动漫市场份额有多么巨大,有多大潜力的发展空间等等。其实动漫市场在中国应以4-22岁的幼儿和青少  年为主,单只开发幼儿动漫显然是放弃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放弃这一半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动画人(动画制作群体)的  主观臆断,动画只是给孩子看的,所谓孩子最大年龄不应该超过14岁;第二,即使是有一些开明的动画人知道青年动画市场有多大潜力,也  不敢随便去开拓这片市场。以上两条为主要原因,其它小原因可以参考以下论题。另外,就两条大原因实际的内容,也可参看下面的内容。      二、中国动画片的长度      其实这个话题也是笔者一直思考着的问题,就近观察过的一些动画制作,也有后期因剧本问题流产的一部分动画都是集数众多的片子。像我们中国已经创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在网络上曾一度宣扬800集大制作的《三国演义》(现在无消息估计是流产了),另外在查找剧本有关的信息时也看到过《明星夏令营》120集,欲制作500集已经制作200集的动画片《天眼》等,都是上百集的动画片。一般集数要求过多的系列动画片,其实都不容易创作。如果是一个动画剧本的创作群体而非单一作者,分工若不细致就很难创作风格一致的动画片,况且上百集则有上百个题材要写,可以说这么大的工作量要耗死很多脑细胞。中国系列动画的模式是一集一个主题,上百集就要有上百个主题去写,可是哪有那么多不重复的主题去写呢?又如何保证每一集的故事都同样精彩?      中国动画片集数过长主要原因还是从市场方面考虑。用中国动画制作人的思维模式去解释这个问题就是:假设一部动画片只有二十六集,每天播放一集,去每周一个星期天,最多五周时间就播放完毕。动画片看过了也就看过了,这么短的时间看过一部动画片,不能加深孩子的印象,动画看过一遍很可能就忘掉,那么动画其后的一些市场运作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了。但是如果集数众多那就不同。拿以上的800集制作《三国演义》来说,每天播放一集,可以播放长达两年半的时间,这么样的一段时间对动画的宣传肯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一边播放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动画人物的造型和内容进行其它动漫周边产品的商业运作,可以说能让一部动画片的人物及其内容深入人心。那么既然这样,集数众多的动画肯定很有优势了。      对于中国动画的一些观点,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制作众多集数的动画也是从市场和动画影响力方面去考虑。其实我对集数多少的评论并不需要有多客观实际。假如有我的同行能看到这篇报告,希望也能够同我一起考虑,《黑猫警长》,(五集)《葫芦娃》(6集),《哪吒闹海》(动画电影 集数一),《大闹天宫》(动画电影 集数一)。以上我所列的四部动画片,同我一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恐怕没有不知道的,而且可以说口碑甚佳。这些连十集都不到的动画片在中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可以看出,并非是集数众多的动画片就可以深入人心。况且,假如众多集的动画片看了一集之后觉得不合胃口,接下去的都不喜欢看了该怎么办呢?集数众多的动画有优势也有劣势,集数众多使得一部分中国动画变得更加失败。而另一些动画人则开始试制作26集上下的动画片,这个长度,我认为对现在的中国动画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下面是一个重点问题,相对上面的问题也要进行侧面角度的回复。  三、动画的核心是其商业价值      动画的最大价值是商业价值。因为不能够认清这一点,是致使许多中国动画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为观众,很难理解中国动画人的苦衷。然而我们不能自欺欺人,用许多客观存在的理由,去作为我们失败的挡箭牌。      制作1分钟长度的动画片要投资1万元以上的费用,当一部动画片制作成功之后主要通过地方和国家级的电视台播放,中央电视台购买播放1分钟长度的动画片支付1000元,地方台购买费用最高不超过500元。只有全国许多电视台都争相购买播放的动画片才有其一点点的商业价值,如果不能够得到电视台的支持,一部动画片就是空投资,石沉水中,说好听一点还能够“昙花一现”继而“风平浪静”再无反应了。这样看来,动漫是高投资低回报,何谈潜力和赢利呢?相反倒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危险,一旦制作一部失败的动画,那么所损失的款项就是投资的全部。      那么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到底赢利在哪里?      之前曾看到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某动画前辈的说明。日本动画在中国的播放费可能只有中国的一半甚至免费播放。也就是说国家级电视台购买日本动画不用1000元一分钟,只要500元就够了,再好一点就免费了,那这么便宜的播放费用况且质量还比我们的好,你说我们不放他们的动画放谁的?那诸君要问了,人家免费让你放动画,到底赚什么钱呀?OK,当然是赚动画的周边产品收入。      记得笔者小时候,一个一寸高的变形金刚要三块钱,一尺高的六面兽则要三十六块钱,一张动画贴纸要一块钱,而那时候一些普通城市的普通工人人均收入是三百元左右。这些玩具的费用如此之大,那时候动画的播放费用跟现在还不一样,可以说日本人在动画方面赚了多重收入。      到现在,动漫周边产品更是花样繁多,例如说《火影忍者》的怀表,其实跟普通怀表没什么区别,只是上面多了一个木叶村的标志,就可以比普通怀表卖贵几倍的价钱。国内许多的动漫社团最常举办的cosplay活动,一件动漫人物的服装千八百块实属常事。那么诸位有没有看过有人穿了孙悟空的虎皮服,拿了根棍子去cos一下看看?或者是鼓着猪八戒的肚皮,拿根钉耙到街上走一走,人家不以为你是要去乡下种地,也得想你是否头脑有问题。      以《火影忍者》为例,每个人物都做得很酷很炫,最其码可以说是有特色。现今的青年朋友哪个不都很喜欢酷一下、炫一下、最其码也要与众不同那么一下呢?可想而知,许多动画片的卖点和商业价值之一是其周边产品。其实动漫周边的种类很多,也不用尽举其例,我们窥其一斑就知道动漫的商业市场有多大潜力了。许多中国动画人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仅仅一点是不够的,下面我们看看其它一些很重要的问题。      四、中国动画缺少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动画相比日本和欧美动画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缺乏虚拟明星。      继续上文,上面提到过,中国动画的集数众多,相对来讲日本和欧美动画的集数同样众多,只是许多没有超过五百集这么长的制作而已。那么为什么相比之下,我们动画没人看呢?原因很多,但现在我只讲最重要的一个,缺乏虚拟明星。      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在世界上都是被公开认同的,有说法是世界的智慧,都在中国和犹太人手里,这种说法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从知名度上来讲,“上帝”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名星了,可谓是无人不知晓。我们的古人孔子学徒三千,在中国的知名度可以说大,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则不大。有关“上帝”的许多故事和传闻我们可能不知道,但是这个名字的知名度如此之大,大到几乎无人不知,可以说是世界上宗教的偶像了。      我们把宗教来比做市场,那么被“上帝”占走了巨大的一部分,我们中国的人口众多,所以中国的宗教影响力也十分巨大,“释伽牟尼”也占了一部分市场,另外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偶像”也同样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世界的宗教市场被这样分割了。我这样比喻不恰当,有可能因亵渎神灵而被送下地狱,从某角度来说地狱据说是同全聚德烤鸭后厨类似的地方,笔者当然不想进去被烘烤,因此只是做了个不恰当的比喻,望上帝和佛祖见谅。      我们说虚拟明星。既然可以比做是“上帝”是动画里的虚拟明星,以它所代表的宗教(动画片)就显得相当的有影响力了。我们把虚拟明星的价值这样比喻出来,其实际价值,观看此文章的朋友自已想象一下。      中国动画当然也有虚拟明星,像是之前说过的那些动画片里的哪吒,还有黑猫警长等,都是中国动画中的虚拟明星,甚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虚拟明星了。孙悟空在世界上也有广泛的影响力,不过我们有如此好的一个明星,却没有好好的利用一下,实属可惜。我这样说并不代表说中国没有关于孙悟空冒险的动画片,所谓“好好利用”,将在下面的篇幅中细说。      欧美动画的虚拟明星,可以说比较有模式。像“蜘蛛侠”“超人”“美国上尉”“蝙蝠侠”“猫女”等,都是自身拥有一些特殊力量的“侠”,他们通过同一系列怪物或是野心家的搏杀,最终取得胜利,这个模式其实很单一,但是赢得当地观众的欢迎。并且这些“侠”的市场赢利可不小。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看过《圣诞老豆》这片电影。史瓦辛格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去买他喜欢的“漩涡超人”玩具,进行了一天的冒险。这个超人玩具受欢迎的画面,通过店门一开,顾客将店员挤倒在地并且马上玩具销售一空可以看到,虚拟明星的商业价值是如何巨大了。电影画面表现可以用夸张来形容,但是虚拟明星的价值却完全不夸张。      欧美动画多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很多虚拟明星都有各自的来历。通过人类和动物的DNA结合,普通人可以产生变化,或是受外星球的影响,或是从科学研究的突发事件中得到超越常人的力量。这些虚拟明星的敌人同样很有魅力,它们破坏力惊人,也同样拥有智慧,懂得阴谋狡诈,他们的邪恶和虚拟明星的正义之间的战斗可以说跟爱情一样,变成了永恒的主题。最终结果是,人们(不仅是孩子)喜爱并且崇拜这些虚拟明星,这些虚拟明星的创造者,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笔者以欧美动画为例去解释虚拟明星的价值,(主要是商业价值)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动画市场缺少这种人们(不仅是孩子)崇拜的虚拟明星。另外一点,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日本动画的主要收入之一是靠周边产品。也曾举了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说我们中国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不容易被COS出去。其主要原因是形象问题。现今的年轻人喜欢日韩风潮,日本动画游戏和韩国影视剧可以说是他们占据着他们精神生活的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翁是他们,他们的主流思想意识带动行为意识。他们也有喜欢崇拜的东西,所以他们肯积攒零花钱去买自己喜欢的动漫周边和手办等等,这些产品可能是服装、怀表、头带、衣裙、打火机等等,这些和动漫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商品就变成了金钱流入日本人的口袋了。      中国动画缺少的是原创的,具有想象力和流行性的虚拟明星。所谓的流行性,是指现代的青年潮流文化。我们的《黑猫警长》和《葫芦娃》在过去曾有其商业价值,不过因为人物的不适宜现代社会的流行性,不适宜衍生后续的周边产品。      当然我为什么要讲动漫虚拟明星?因为动漫虚拟明星的主要价值就是商业价值。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一些人物,看看这些虚拟明星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五、中国动漫周边      先说我们有名的《西游记》吧,因为在中国动画中值得一提的只有这个。早期的《变形金刚》,其中每个人物几乎都是机器人,能变化成各种物品,如枪械大炮,飞机汽车等等,每一个机器人不论是好是坏都很酷很好玩,哪怕小孩子都很想要攒齐一套变形金刚,央求父母给自己买,聪明的父母这时候总会用学习去诱导孩子们:考试得第一就给你买一个擎天柱。可是一个玩具哪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啊,它们每一个都是那么好玩,每一个变化都不同呀。那孙悟空也可以七十二变,可是我们买一个也就够了,就算买齐师徒劳四人,他们的对手是否每一个都可以做成玩具都有个性啊?那些妖怪看来就很不顺眼,做出来谁愿意买?      不用说《变形金刚》,有些孩子为了攒齐《高达》里面各种型号的机体,不惜花重金去买日本进口原版的。在日本动画掀起周边产品的购物狂潮后,许多中国的商家也看到有利可图,于是也制作一些日本动漫商品,不过就拿高达来说,质量差别就大了。我的学生连涂高达机体黑线的炭笔都日本原装的,因为中国的比较粗还易褪色。连小小一只笔都有如此差别,更别说大机器玩具上的差别了。日本正版的高达比国产的要贵N倍,稍大一点的机体都要三四百元一个,要收集齐全得拿多少个考试第一才行呢?      另外讲讲《宠物小精灵》,这个动画片里面的人物还是怪物都很可爱,因此除了玩具之外,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或是纸牌以供孩子们游戏。成功动画的周边产品可以是任何形式。      那么中国动画是否有一些周边产品?先说说我们的一些动画形象,例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少年哪吒》等比较有名的动画,就玩具上来说最多也只做得一两个,而且形象上并没啥太吸引人的东西。我们可以拿着哪吒的枪和风火轮到处跑吗?是否拿着一个高达看起来更像个孩子样儿?对于孙悟空和哪吒,动画类的作品已经够多了,没有新意,因此对周边产品的宣传力度也就小。动画周边产品的主要宣传方式就是动画片本身。假如这部动画片没那么吸引人,我们也不会去买它的周边玩具。      中国动画的主要周边产品是漫画。我这样说大家应该都明白,正因为中国动画许多人物不适合在玩具和服饰上做文章,所以许多动画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同时也将动画本身的故事剪辑成系列漫画书,这是中国的特色周边。可以看出,日本动画的形式和周边都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动画因为形式和思维单一,所以周边也很单一。      我们上面说过了,中国动画缺少虚拟明星。主要是指缺少青年动画的虚拟明星。      六、中国动漫最大的市场      没有青年动漫的市场,也就没有了动漫周边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试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的零花钱和上初高中之后的零花钱是一样多吗?小时候花两三块钱都要绞尽脑汁想办法去研究怎么样才能更合理的运用这点零花钱,等上了初高中以后不用说成百上千,压岁钱也攒了不少了,中国有多少青年观众大家可以粗略的估计一下。      之所以中国动画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还要再重复一次,动画不仅仅只是给4-13岁孩子看的教育节目。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动漫市场都是:青年动漫市场。      现在社会的主流是青年人,娱乐商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青年人。他们更有钱去买那些可谓名贵的动漫周边,这些周边都是日本的,因此日本动画商业上的成功,亦是指动画周边产品销售量上的成功。青年人的零花钱很大部分的比例用在动漫上。动漫文化其实更应该是青年文化,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青年动漫市场。因此就失掉了最大的动漫市场。      七、为什么不敢涉足青年动画市场      中国的现如今已经成为婴幼动画的代名词,不涉足青年动画其实也有很多原因。一部20集以上22分钟一集的动画片,大约需要三百万左右的投资,如果质量高一些甚至还远不止这些钱。超过这些集数的动画投资可以按这个估计的数值进行计算,那么一部失败的动画片会损失多少钱?想当然在中国是不能随便投资钱去拍一部动画片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日本动画现在已经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了,这不止是文化上,更大的是商业上的渗透。日本动画的主要观众群体也是青年人,因此大部分的动画片主要是针对青年观众制作的。也就是说,同样进口的日本动画片大多数仍然是以中国青年观众为欣赏和消费群体的。这样相对来讲,婴幼动画的市场相对渗透力量就小了一些。这样我们本土的婴幼动画市场完全可以被自己人占据了,不由得让我们自己松了一口气,其实,哪有人肯跟你抢这一块小地盘呢?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不连我们的婴幼动画市场一块儿占领了呢?因为婴幼动画可取得的利益微乎其微,他们完全可以不屑一顾。      前面的章节提到过动画周边产品,拿我们中国人自己做的动画来说吧,有哪一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或是人物适合去衍生开发周边产品?如果不能够开发周边产品,许多动画制作出来播放后就如前面所举例子,光只靠电视台购买播放的收入,实在是难以支撑下去。我们开店开公司是为了赢利赚钱,没钱可赚谁愿意去做事情?做动画同样如此,没利可图那些投资商和动画人靠什么吃饭?      我们前面说过,青年人比少年人零花钱多,他们有能力购买动画周边产品。如何把中国青年口袋里的零花钱弄进自己国家的口袋那就是日本人的想要做的了。取大利舍小益应该是每个商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日本动画商业上的成功即是如此。中国动画业发展虽然缓慢,除了互相竟争这小面积没有外国人插入竟争的婴幼动画市场之外,根本不敢碰一碰青年动漫市场那块大更香的蛋糕。      如果有人碰了那块蛋糕怎么办?答案是未知数。      如果不去开拓发展青年动漫市场,中国动漫将永无出头之日。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婴幼动画市场已经被国内数家大型动画公司给占据了,再有几家小公司一年投资一部动画片来拼杀挣扎也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婴幼动画市场就是那么小的一块,争来争去也不会变大,而且领域地盘的争夺往往是血腥的。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中国婴幼动画市场的竟争,看起来就好像过去的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而日本动漫则在这个有利的时间和有利的环境下趁虚而入,一路深入而下,毫无阻力的占据了中国青年动漫市场,并且大肆销售其动漫周边。许多人根本看不到,他们的目的根本不在那块没有什么大利益的婴幼动画市场上。      中国动画人都考虑到日本和欧美动画在中国市场上反响巨大,我们同样制作一部适合青年观看动画出来,有什么样的能力同他们抗争吗?如果我们的动画出口,是否连日本人也会喜欢,会觉得我们做的动画比他们好?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的动画人物是否符合潮流符合现代青年人的思维,让他们愿意去花钱购买该动画的周边?许多未知数谁也不知道,我也不能够告诉读者们答案,但我知道我在为此而努力。    八、中国有能力制作高水准的动画      其实投资商和动画人不敢涉足青年动画市场也是有道理的,千辛万苦投资制作的动画片不被接受不被欢迎没有收视率该怎么办?谁也不敢冒这个险。但是不敢无人岛,则永远没人能发现那里埋藏的财富。      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制作高水准的动画呢?其实有,只不过这力量太分散了,并未合到一处。中国有许多成功发展壮大的动画公司,但是他们并非是靠制作某部出名的国产动画发展起来,而是靠替外国进行加工制作动画片成长起来。这些公司不止是有能力投资大型青年动画,因为长年替国外加工动画,累积了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作业人员有些甚至达到世界级的水准。而且,许多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动画如《魔卡少女樱》《犬夜叉》《浪客剑心》《棋魂》等大部分的加工程序是在中国进行的。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是动画加工大国,只知道中国是动画消费大国。      一如君主制度,当暴君将人们赶尽杀绝之时,就是人民起来为命运抗争的时刻。日本动漫在杀入中国市场之后并未赶尽杀绝。他们留下那一小块贫瘠的土地给你种植干瘪的蔬菜和粮食,让你有得吃有得穿,虽然吃不好穿不好,但是勉强过活就足够了。既然有得活就可以,我们为什么还要暴动呢?就这样安静的过下去吧。      因为有了一小块土地,我们就没有激情去抗争失败的命运,因为考虑到还有那么多难题,我们就碍于阻力不能前进了,其实不然。      按我们前面说过的,中国有世界级的动画加工水准,缺乏的不应该是制作方面的人才,缺少的只是一种热情和凝聚力,只是这种热情和凝聚力并未因压迫而爆发出来,另外就是没有被某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动画人聚集起来。       九、中国的一些意义上成功的青年动画      我之所以说意义上,是因为这些动画不是真正商业意义上的成功动画,但却具有领先意义上的成功。就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第一和第一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却同等重要。      首先让我们看看《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且先不管别人对这部动画片的评价。在中国,宝莲灯是自《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大型动画电影之后,第一部现代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应该算是中国现代动画电影的开山之作。这部电影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不过仅止于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形成长期影响同动画电影的形式有关。因为后期另一部大型动画电影《马可波罗返香都》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写照,这部电影在宣传时不论是说七个国家的合作也好,耗时五年呕心沥血也好,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      《我为歌狂》这部动画片,它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在于,应该算是中国首部青年动画。同《宝莲灯》一样,占了一个第一次的便宜。每一个第一都会或多或少的吸引观众去试试它否是否值得一看。这部动画的采用了部分日式动画的风格,但是不得不说模仿得并不入流。例如说其中有一个画面是某君一拳把一个多嘴的朋友打入垃圾桶内,那个垃圾桶其实不必要画得那么夸张而且还注明了“垃圾桶”三个字,这样有暗示青年人不认识垃圾桶之嫌。有关动画本身的要点我们后面再谈。      《我为歌狂》和《宝莲灯》的一个重要的宣传途径是动画音乐,也可以说是这两部动画作品中最成功之处。前者还捧红了流行歌手胡彦宾,可以说这两部动画片对流行音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虽然可以说一部动画片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获得成功也都算是一种成功,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是动画的核心部分获得成功,而不是其组成部分。      《新少年黄飞鸿》这是由广州统一数码制作的一部动画片,早在2000年就制作完成,但未取得巨大反响。其实这是一部全年龄适看的动画片,画风清新并且故事也非常不错,在中国动画领域可称得上是顶级之作,尤其是在青年动画领域踏上很了坚实的一个台阶。它的成功在于具有先进动画的领导意义,然而我们也只能说它是意义上而不是商业上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宣传工作,一部成功的动画片的宣传工作也占有它本身极重要的位置。同样是这家公司制作的《Q版三国》可谓是全方面的成功,就不多谈了。      以上所说是至2005年为止近十年中国意义上成功的一些青年动画,我在这里只谈青年动画,因为无论是在意义还是商业上,中国的婴幼动画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必要谈起。另外,《我为歌狂》这部动画片也可以说获得了书籍、音像制品等周边商业上的成功,不过它的成功在于好的宣传和第一次踏入青年动画这个领域领先优势,而不是这部动画片本身的质量上的成功,例如许多喜欢看日本动画的青年朋友,他们是很不喜欢这部刻意模仿风格的动画,大有侮辱偶像之嫌。另外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应该继续风势推出续集,继续在商业上的成功。这部动画的续集《爱上爱情》又是中国典型的流产作品,相反在书籍上获得了另外的成功。  十、青年动画受到的限制      青年动画在中国发展如此之难,很大程度受观念和题材限制。      我们前面说过,现如今中国动画制作群体都已经不是年轻人了。年龄大的制作群体一般来讲不了解现今年轻人的想法,总喜欢自以为是的考虑问题,好像他们认为青年人应该看什么青年人就应该看什么,所以就有了以下观点也是现如今中国青年动画发展极速缓慢的致命弊病。以下可作参考:      观点一:年轻人都不爱国。现如今的年轻人都不爱看自己国家的动画片,他们去看日本和欧美动画,不看自己国家的动画片。      观点二:动画是给孩子看的。动画如果不是给孩子看的,青年人思想要成熟上进,不适宜看动画片。      观点三:我们在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我们中国无论如何要制作自己的特色动画,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发展民族特色,要与众不同。      观点四:青年人已经没有时间看动画了,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学习他们不应该考虑别的问题。      以上四个是现如今动画团体的主流思想。因此严重制约中国青年动画的发展。我这里之所以大谈青年动画,是因为婴幼动画不适宜“因画制边”。没有适合制造周边产品的动画也就没有足够的收入和资金去推动动漫行业的发展。尤其像动画这种生物链式的文化,一旦投资一部动画失败,很难再坚持继续投资做下去了。我一再提起青年动画的重要性,正因为制作青年动画的收入和回报都是巨大的,它的观众群体也远比估计的数值大。一个婴幼儿不一定不能看青年动画,而一个青年几乎一定不会去看婴幼动画。      在我和同龄人聊天时,每当他们问起我的职业,我都会说我是一个动画剧本、小说作者。我的这些朋友都会说:那你一定还有一颗童心。其实这也是传统观念的表现,难到说只有带着童心的人才可以做这一行吗?大家在这样说的同时,也就带有了一种“动画是给孩子看的”的传统观念。这八个大字应该中国动画人最大的警钟。它已经最大程度的限制了中国动画数十年的发展。      青年动画受创意和题材的限制      就算是有人敢放开手脚去做青年动画,那么创意和题材是一大难关。      我们先来说题材限制。过去的中国可以说对动画制作题材限制得非常严格。动画片既然是给孩子看的,那么相对来讲其中不得出现暴力打斗、色情等画面,动画的主题要健康向上,每一集都要教会孩子懂得认识一种美德等。当然此类动画针对少年朋友那未尝不可,对青年朋友来说毫无可看性了。      我本人现在住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去年曾发生过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将自己的孩子从六楼扔下来的可怕事件。现在的青少年思想成熟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也有过初中生恋爱之类的报道,在电视上一个初中男生说:“就我们班男生,一多半都有女朋友了。”      以上是我在中国的大都市上海所见闻的事情,我记得我家教过的一个学生同我讲过。他们学校在播放《泰坦尼克号》时,老师在看到罗丝祼体的一刹那曾偷看学生们的反应,但学生们对此毫无反应,他们显然对此已经到不在乎的程度了。而且,我本人敢说,现在大都市的学生如此开放,见识如此广泛,那绝不是动画的功劳,假如是,那也是日本动画的作为。因为我们国产动画可没有,也没有能力宣扬过这些东西。      因为中国缺少原创青年动漫,这些学生群体只能看进口动漫,如果进口动漫少一些,那么就看好莱坞大片和韩剧。不用说好莱坞大片中的激情镜头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至少韩剧中缠绵绯侧的爱情故事早让这一代的初高中学生学会并且非常渴望向往爱情了。因为缺少本土文化作品,我们的学生们往往靠外来的东西来补充自己。      其实动画片本身并没有造成人格缺失或是学生过度成熟那么大的影响力。反而正因为我们没有自己先进的健康教育文化,使得他们去看一些只有成人该看的东西去学习模仿。我们限制了动画本身正常多元化多风格的发展思路,畏首畏尾,怕动画中传播的一些看上去的似乎有其实莫须有的不利因素,而使得我们希望观看的那个观众群体改去欣赏他们真正不应该看的那些东西,这就是真正的畸形发展。      所以中国的动画人,不要怕什么题材不好什么影响不好,动画是娱乐和商业化产物。若论负面影响,根本法与韩剧和美国大片去比较,不过论起商业价值,动漫产业是完全可以与之比较的。中国应该走商业动画的发展之路,这才能够成功自强健康的成长动漫文化。我想起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之大,也能联想到中国动漫正遭遇同样的打击。并非我们哪一方面不如别人强大,只要鼓励发展没有限制,在十年以后。中国动漫完全可以跟世界任何动漫强国相提并论。    十一、教育、枷锁、想象力      在这一篇章里,我所谈的是教育对中国动画的负面影响。      其实教育是正面的东西,它之所以能对中国动漫产生负面影响,正因为我们将之联系在一起。      青年动漫既然是商业文化,是娱乐产业,就绝对不要跟教育扯为一谈。      前面说过,中国动画人的传统观点是青年人应该多学习,学习永远是成人家长对孩子最关注的话题。他们希望任何娱乐中也包含着教育,所谓“寓教于乐”即是此意。不过什么事情都要“寓教于乐”就是愚蠢的想法了,表面文章做得再好不如实际上让他们从心底去感受真正的教育。      我们试想一个初高中生在面临中高考时的压力十分巨大,那么在他们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习生活却是比较轻松渡过了。过份的强加学习的压力,教育就真的变成枷锁了。学生时代的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看电视打游戏上网之外,就是交朋友谈恋爱。      中国动画人之所以受到来自政府和电视台的题材压力限制,就是因为害怕动画变成了不良教育的传播工具。也曾有人问过我:你有孩子吗?你希望你的孩子去从动画中学会谈情说爱打打杀杀吗?      我想这些人过份考虑到动画的影响力,我前面说过,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青年人可看的动画片,他们才去找其它自己喜欢看的东西,比如说美国大片和韩剧。那些娱乐节目才真正容易诱导年轻人学会恋爱和打杀。另外,即使动画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诱导年轻人学坏,还不是日本动画造成的影响?中国动画连自己人都不爱看,当然就要看日本动画去学日本动画里的东西了,他们当然就会去花钱买日本人的动漫周边,钱当然就归日本人所有了。      从商业角度考虑,我们做出来同样质量好的动画片,让我们中国的金钱不外流,让我们有自己的动漫迷和周边产品,且不说这动画片里面的内容如此对青少年有坏影响吧,抢到日本动画市场的一块边角都是一种爱国行为,中国动画人就应该这样,做抓到耗子的那只好猫。而且我们的动画片只要受到国人欢迎,就同样会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同时也是个挑剔的民族,能过了我们自己的关,也就过了世界大关。我们的动画能出口赚外国人的钱,那就更是一种爱国的商业行为了。      可是我们的动画如何能够获得得商业上的成功和世界的认同呢?就需要解开一切枷锁和解除同教育的联系。      动画的想象力应该是无限的,我们应该重视那些具有想象力的作者。      我记得在小学课本的综合练习中有那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人考察一个班级学生的想象力有多丰富,就在他们班级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学生们那是什么,当有人回答那是个零时,老师就会心的一笑;有人回答是鸡蛋,老师就瞪了他一眼;有人说像二十六个字母中的O,老师就高兴的对他点头;有人说像圈,老师就瞪他。      这个简单的故事就说明了我们的想象力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也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想象力是否会被完全封杀掉。中国人虽然聪明却缺乏想象力,然而想象力是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炸药,是可以引爆出来的。      想象力存在于生活的任何一个部分,发明家靠想象力去发明对人类有益的东西,逆向思维也会促进学术发展。同样的,想象力完全应该是可以看得到的东西,想象力是促进动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想象力可以诱发人类的好奇心。而一切可能不可能的想象都完全可以在动漫画中表现出来。      假如一部动漫画作品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获得成功,那么想象力就必须完全被放开没有限制;如果要让想象力没有束缚被完全引爆,就要和教育分开。我们知道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排斥教育,不是教育本身的错误,而是教育的方式不对。教育不是身为一个动画剧本作者的我应该提出的话题。然而正因为中国动画无时无刻不把教育和动画联系在一起,才造成我们的动画产业巨大的失败。教育不应该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需要放松。对于学习,在课堂上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如果在我们的动画中也放入这些东西,谁还不厌烦了?动画是娱乐文化,是需要给人休息快乐的娱乐形式,不是教育宣传工具。相反正因为我们的教育动画被孩子们排斥,他们也不得不选择基本上没有教育意义的日本动画。      日本动画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没有想象力的束缚和与教育必然联系的枷锁。日本人其实是缺乏想象力的民族,然而他们在完全放开束缚的情况下可以在以想象力为代表的动漫产业上获得世界瞩目的成功,而我们一个聪明的有潜藏巨大想象力的中华民族,应该向他们学习如何更大限度的运用想象力和智慧去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动漫文化,远离教育同动漫的联系。请在这一节中放弃我们的民族怨恨,尊重和学习他们成功的文化,去追溯这些原因让我们更加进步吧。    十二、日本动画中的外国文化      这一节所提到的东西,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事情。我曾经为一家公司试写剧本《乒乓之王》,该公司老总想看看我过去的作品,我有两部完整的动画小说《侠盗金。琼斯的故事》和《酷狗历险记》,据负责招聘人才的小姐回复,老总看了非常不满意,说怎么竟是外国人的东西啊?我当时一气之下回复说:你们老总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城市里,竟然用最乡下的眼光看问题。      在我起始创作一些动画小说的时候,出发点是因为中国的许多东西是大家所熟知的,而外国的许多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是新奇的,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而已。其实一部作品的主人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无所谓没必要争论的问题。大人们还不是让我们这些孩子多看一些外国的名著增长见闻吗?      以上纯属题外话,我们来看看日本动画《钢之炼金术士》。这部动画片的背景人物以及主人公都是外国人,日本人可没有“怎么主人公是外国人啊”之类的评价。他们根本不关注你的动画是哪国人哪里的事情,作为一个观众,单纯的只想到这部动画片好不好看而已。      日本动画经常借用外国的称谓、术语、元素等等。例如炼金术和魔法,这些欧美的神话和哲学传统就在日本动画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这些形式所变化产生出各种世界观和另类的故事情节模式,使得动画故事变得更加精彩更多元化,炫目和华丽是吸引现代年轻人的一大重要因素,一部动画最大的成功在于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不论是哪个层面上的。      当然借用并非是借用,而是被想象包装了之后才借用的。我们中国的许多古代方术文化就被日本人大肆借用包装了。在许多日本动画作品中出现过的四个称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源于中国古代预测方术;另外日本最有代表特色的间谍忍者的忍术中,经常使用威力巨大的绝技,口中时常念的咒语“临、斗、者、皆、阵、列、在、前”和“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等字,也来源于中国的一种神秘术数“奇门遁甲”。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的东西却被日本动画变化使用,不可不说是我们的悲哀了。      我们再看看小时候很有名的《圣斗士星矢》中,许多圣衣和人物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八十八个星座称谓。《天空战记》和其它许多日本的战记式动画片,则多用佛教八部众的称谓,例如夜叉、修罗王、范天、毗达多等,其它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多说了。      称谓谁也可以使用,却未必有很好的变化,也不一定就能和想象力结合成一种新的形式去演绎动漫作品,中国人并非不擅长去创新去改变,而是被限制了创新思维。让我们看看日本动画中的创新和改变。      《圣斗士星矢》中的圣衣:可以说把西方星座称谓和骑士盔甲联系起来的独创,穿着不同的圣衣又可以发挥不同的力量。这部动画片的圣衣及其绝技风格成为其后许多类似动画片借鉴的创意。如《天空战记》、《魔神坛斗士》《魔神英雄坛》等等。      《火影忍者》中的查克拉:查克拉本是中国西藏密宗气功中的能量数语,在《火影忍者》中仍是以使用各种忍术的能量称谓。不过鲜少人知道来源是中国文化,许多动画观众看到日本动画里的这些东西,都会很自然的以为它们是日本人想象创作出来的吧?这也是中国动画人的一大悲哀。      《钢之炼金术士》中的炼金术:炼金术就不多做说明了,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主要用途是提炼黄金,日本许多动画片也曾一度改变过这个概念,不过到了这部动画片里面,则是彻底的一个颠覆。变成了等价交换的概念,炼金术师们除了是化学方面的专家外更是物理学的权威,等价交换在这部动画片里的意义是,一块铁和一块塑料少量的炭,通过炼成阵和炼金术师的变化,可以造出瞬间一台收音机来。      其它不管是希腊还是北欧或者印度神话也好,被日本人借用和改变的术语还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日本人把它们赋与新的概念,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并且很好的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待续..................      另外,单只是动画剧本人才的路还有好长一段要走,我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久了,也许我说的话和我写的东西不适合在这里大言不惭,但是我敢于说出一切我对动漫的评论和观点,我想这样的中国人还不多。而且篇幅很长,三万多字。这也需要花时间和心血。这是篇非赢利性质的报告,可以说写出来费时费力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假如能对我的一些同行和热爱动漫的朋友做出一点贡献,那也是好的。我发自内心的想说,中国动漫并非不能够成功,这最需要我们的政府解除对青年动漫的一些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另外要挖掘那些只懂得醉心创作不懂得推荐自己的原创人才,最后也是最主要的,认清我国青年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和模仿阶段,完全的原创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我去年学了平面设计软件,我一个朋友说学3D动画之类的才是王道, 过了半年他说他朋友做了个项目一次就赚了200多万!
  3D这也是一个动漫发展必经之路,FF7圣童降临是个例子~不过这类片子还不能完全普及,投入高,收入也高,双面剑~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h邪恶动漫画日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