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晚视频收视率是多少

春晚老导演黄一鹤:1983年春晚李谷一唱了7首歌
北京广播电视报 日 15:01
  文/董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央视&春晚&开始使用1800平方米的央视1号演播厅,演职人员人数也年年攀升,2008年&春晚&突破两千人,现场观众也将近千人。 &春晚&的花销也成了近些年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晚会后每年公布的收视率也是屡创新高。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2007年年初,央视国际联合搜狐娱乐推出&流金岁月温馨回忆&&历届春晚节目明星墙&活动,由网友票选&最喜欢的历届春晚节目&,结果竟然是1983年的首届春晚和当年演唱了7首歌曲的李谷一高居榜首。26年前的春晚在区区600平方米的演播室、60多位演职人员、200名现场观众。老百姓缘何最爱1983年春晚?因为那年春晚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第一次现场直播、第一次观众参与点播互动、第一次设立晚会主持人&&
  中央台台史上的记载,春节联欢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的。此前多少年来,台里每逢春节都要确定一个导演,搞一台晚会。1982年,黄一鹤接受了台里在除夕晚上组织一场晚会的任务。1983年的春晚几乎是白手起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黄一鹤找来几个朋友商量,这一年的春晚是在北京燕京饭店的302房间讨论出来的:&当时我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实况直播,二要开辟电话点播,三是启用节目主持人,四是邀请中央首长出席。&最终邀请中央首长出席晚会没有实现。
  1983年的春晚是在一个600平方米的演播室进行的,没有绚丽的舞台背景,没有先进的电脑灯,现场只有五台摄像机,所有的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60人,节目甚至也没有完整彩排过,但是,茶座式的观众区、较低的舞台这些都让晚会过年联欢的味道很浓。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来的春晚在舞台、演员、灯光上都越来越漂亮,但最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团圆的氛围。
  &1983年北京电视台也搞了个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我们就想跟他们摆擂台,看看谁的观众多,于是想到设置电话点播。实际上这在当年很困难,因为当时不像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中央电视台全台能打通的电话也就十几部,包括值班电话、调度电话,最后放在演播室可供春晚使用的也就4部电话。《北京晚报》在公布晚会的4个电话号码时弄错了一个,误写成了私人电话,结果这个电话一直在响,电话主人想让电视台纠正,但是打了40多分钟才打进来,我们让赵忠祥更正了3次,这家人的电话才恢复了安静。&黄一鹤对当年的电话点播节目印象很深。
  因为设置了电话点播环节,就得物色请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既能和观众有效沟通,又能传递晚会意图的人做主持人,那年,马季、姜昆、喜剧演员王景愚以及当时很红的女演员刘晓庆,形成了三男一女的主持群。这种主持人组合出现之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始启用主持人,而且都是三男一女的组合。
  黄一鹤告诉记者他邀请马季来当春晚的主持人,是因为他觉得从学识口才到应变的才华,马季是最合适的人选。当时的春晚只有提纲,需要主持人现场发挥的部分占到了40%,到时候,有哪个演员把词儿说错了,忘了节目,都得通过主持人&找&回来。那时他们都戏称马季为马主持。马季可谓是晚会中最忙的人了,每一场排练下来,他都累得一身是汗。
电视剧《婚姻时差》
电视剧《下一站婚姻》
电视剧《生死连》
电视剧《酷爸俏妈》
电视剧《绝路逢生》
中国 北京电视台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京ICP备 号-3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3028号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注明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正文
盘点羊年春节五大关键词:抢红包、拍全家福上榜(图)
  俗话说,过完元宵才算真正过完年。热闹的羊年春节精彩纷呈,小编在此不辞辛劳为各位看官“搬砖”,喜气洋洋的春节看点颇多:不抢网络红包请回火星、不拍全家福要挨批、吐槽春晚成“便饭”、被逼婚一族“闹起义”、面对“乡变”大家有话说……这些现象背后,也反映出当下社会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关键词一:抢红包
  从以往的“你发了多少红包”到今年“你抢了多少红包”,网络红包成为羊年春节最热门话题之一。各路商家豪掷数亿给网民发福利,尽管质疑声一片,但网络红包这一创新互动方式,让春节变得更“数字和时尚”。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QQ红包收发总量6.37亿个,抢红包人数为1.54亿;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达2.4亿个,总金额达到40亿元。
  网络红包的走俏,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活力,在网络潮流的带动下,核心民俗却并没有被改变,只是通过线上线下,将欢乐吉祥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
  关键词二:拍全家福
  如果说“抢票”是年前最火热的社会话题,那么 “全家福”则在羊年春节与“抢红包”并列成为最火热的话题,引发全民热议。据央视羊年春晚数据显示,2015羊年春晚当天晒出全家福的全国观众多达3130万人。百度指数显示“全家福”关键词在春晚当天达到历史峰值。而羊年春节期间,新浪微博“全家福行动”相关话题阅读量近3亿人次。
  2015年伊始,由白酒品牌金六福酒携手公益名人邓飞、微公益等各方力量共同发起的“2015全家福行动”,号召大家春节回家拍张全家福。活动不仅获得杨幂、李咏、李云迪等名人声援,更引发了明星、各路网友纷纷晒全家福的热潮。在这股暖心潮流的影响下,诸多商家也打出“全家福”这张温情牌,“春节回家拍张全家福”也成为了亿万网友春节期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由金六福“2015全家福行动”征集来自山东青州的秦氏四世同堂全家福,亮相羊年春晚上的“全家福”环节,更是将“全家福行动”推向了最高潮。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54个儿孙遍布世界,这家人在羊年春节临近之际,从五湖四海纷纷回家,难得团圆聚首,他们拍下这张全家福,定格幸福时刻,小编相信这也是给家人最好的新年礼物。
  关键词三:“槽”春晚
  春晚作为中国人除夕夜的“精神年夜饭”,总是备受关注。虽然每年筹备都严阵以待、精心排练,但最终还是难逃被吐槽的结果,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收视率创下新低,各路网友脑洞大开,开启欢乐围观+吐槽模式。
  事实上,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晚算起,春晚已经32岁了。与往年相比,羊年春晚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首次推送到境外网站,并且加入了微信“摇一摇”元素,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这些都是创新、可取之处。
  关键词四:“反”逼婚
  “逼婚”是每年春节的主力话题之一,80后沦为婚姻“老大难”,90后晋级“晚婚”人群,网友纷纷感慨,越是临近春节越是“恐归”。去年流行“租个女友(男友)回家交差”,今年则开始流行各种应对“逼婚”的攻略,爆笑视频《春节反逼婚攻略》的走红,着实缓解了众多大龄青年的焦虑心情。
  传统观念与“新一代”婚恋观的短兵相接,归根究底还是需要“沟通”。子女与父母真诚沟通,父母尊重子女个人选择,避免以“爱”的名义增加彼此负担。
  关键词五: 返乡记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引发网络海量点击,围观,更多的人认为“这篇返乡手记读起来还是蛮真实的”,“真实有同感”……随后一系列返乡笔记出现,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城乡差距的语境下农村的环境、文化生活现状、新时代下农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面貌等进行了解读,引发了众多远离故乡奋斗在外的游子们深切的情感共鸣。也开始引发更多人对农村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毫无疑问,返乡笔记如此集中地引发共鸣,除开春节这个特殊的节点之外,很大程度来自于游子们浓浓的乡愁以及对春节返乡的渴望。那些由老人、蓝天、土坯房交织成的“乡愁”;那些传统习俗和淳朴民风也只有返乡才能真切感受。
责任编辑:洛卡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正文
春晚收视创新低映衬民众文化生活的“裂变”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收视率创下历年新低
  新闻晨报讯 每年的央视春晚过后,人们总爱和往年的春晚作一番对比,总会对节目作一番评说,今年的春晚也不例外。透过不少观众的口碑来,我们看到,今年的央视春晚节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百姓心声,其不失为一届精彩的文艺盛宴。然而从电视收直播视率相关数据上来看,直播收视率创下历史新低,却让不少人有点大跌眼界的感觉。笔者要说的是,央视春晚电视直播收视创下新低,但并非这届晚会不精彩。
  晚会好不好看,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春晚每况愈下或是不争的事实。据悉,从2008年春晚有公开数据可查开始,春晚收视最高的一届为2010年春晚的8.26%。去年春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了同步转播,综合计算出的全国并机直播收视率为30.98%,电视观众规模为7.04亿人。该收视数据公布后,冯小刚的跨界执导就被指为“央视十年最低”。今年央视春晚电视直播收视率持续“走低”,不免会让一些人对央视春晚产生悲观论调,其实这倒大可不必担心。
  平心而论,收视率作为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具有衡量节目收视效果的一定功能,但从其数据的代表性、周密性而言,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抽样调查所使用的样本数是否具有代表性,比如第三方介入收视率调查是否能维持公正等,都有待进一步商榷。
  横向来看,电视直播收视率并非衡量春晚节目质量的绝对因素。电视直播收视率的下降,并不意味观众总人数在减少,除了收看电视直播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收互联网等渠道收听收看春晚;除了收看直播以外,人们还可以选择重播收看;除了个人收看以外,还可以集体共同收看等等,这些都在左右着人们对春晚的关注效果。纵向来比,电视直播收视率降低却反衬出人们除夕夜文化生活的新变化。从1983年到现如今,央视春晚几乎见证了一段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历程,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质量不断提升。从全家甚至全村人挤在一起,通过一台十二或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看春晚,到家家户户通过彩电看春晚,再到现如今的数字电视、云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看春晚,足以见证人们文化生活的“裂变”。一定程度上讲,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让人们的文化生活选择充满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央视春晚电视直播收视率下降也见怪不怪。
  抛开收视率来看,客观上讲,刚刚过去的这届羊年春晚,无论是在节目质量,还是在形式创新上,都不失为一台优秀的晚会。我们欣喜看到冯巩、郭冬临等老演员的节目依然给力,让人爆笑不断的同时,“人性味道”十足;而苗阜、王声等新生力量的相声,又让人感到,这届晚会紧扣时代脉搏,与社会、祖国休戚与共,弘扬着正能量。对此,观众是满意的,群众是满意的,我们的社会是满意的。
  诚然,对历年春晚,总有一些非议之声,但放之整个时代的角度看,这却反映出人们的文化品位在一步步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不断提升的现实,对此我们应当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责任编辑:云海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视春晚收视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