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1988年的龙农历二月二凌晨两点的门铃声出生缺陷

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以后,由于黄河在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利津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在利津城河东岸),属浦台县。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元明时代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惠民县城)。清末,组织义和拳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匪等。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日,解放利津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利津儿女先后在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著名战场以及渡江南下开辟解放区荣立战功,做出了应有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利津县辖2街道4镇2乡,即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刁口乡。利津县利津街道位于县境南部,县城驻地,辖66个自然村,63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委会。凤凰城街道位于县境南部,县城驻地,辖43个自然村,4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北宋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5公里,辖81个自然村,72个村民委员会。盐窝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2.5公里,辖106个自然村,125个村民委员会。陈庄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7公里,辖89个自然村,95个村民委员会。汀罗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8.7公里,辖72个自然村,7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明集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7公里,辖31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刁口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2公里,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
位置境域利津县属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进口段左侧。地跨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东依黄河,东北濒临渤海,东与垦利县、东营区为邻,东南与博兴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接壤,北与河口区相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狭长带状,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地貌利津县西南端地面平均海拔11.5米,东北端沿海滩涂地面平均海拔2米,自然比降为1/11000。最高点为海拔14.3米,位于北宋镇的三岔、高家两村。境地虽系平原,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决口频繁,既受洪水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形成岗、坡、注相间的复杂微地貌。河滩高地面积228278亩,占总面积的9.1%;缓岗面积198438亩,占总面积的7.9%;浅平注地面积6457加亩,占总面积的25.8%;微斜平地面积亩,占总面积的47.9%;海滩地面积228961亩,占总面积的9.3%。地质县境地处华北断坳济阳凹陷之东部,境内广为第四系掩盖,无基岩初露。第四系之下发育有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朱罗一白至系和第三系。陈家庄凸起,横陈县境中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其南北分布属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滨县凸起的东段也伸人境内。境域内断裂构造发育,活动强度大,并具有阶段性特点。境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气候利津地处温带季风气侯区,虽临渤海,但大陆性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夏季降雨集中,气温偏高;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县气候突出特征是冬春干旱,夏季多雨,晚秋偏旱。
土地资源:可利用土地190多万亩,耕地面积8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0多万亩。水资源:黄河水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境内有石油、盐、贝壳等矿物资源。利津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地下油气资源富积,境内已打油气井3300多口,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生物资源:利津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苇、蒲、茅、柽柳、黄蓿菜等野生植物和枸杞、茵陈、益母草、车前子、白蒺藜、羊角透骨草等中药材200多种。
人口2004年末利津县总户数为88736户,总人口比2003年末增加707人,达到291713人。其中,乡村户数7.9万户,乡村人口26.44万人;农业人口220423人,占总人口的75.56%,非农业人口71290人,占总人口的24.46%。民族2002年利津县常住人口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6%,少数民族18个,共126人,占总人口的0.04%,其中回族30人,满族23人,土家族18人,苗族16人,蒙古族10人,彝族9人,土族4人,壮族3人,布依族、白族、哈尼族各2人,傣族、朝鲜族、侗族、畲族、锡伯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各1人。
利津县2010年利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78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230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4973万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78万元,增长16.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同期的15.1:55.9:29.0调整为14.4:55.3:30.3。人均生产总值48180元,增长16.9%。2010年,利津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2010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63728万元,增长28.5%。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674800万元,增长30.9%;农村非农户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928万元,增长23.3%。第一产业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9943万元,增长6.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7230万元,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100997万元,增长2.7%;林业增加值341万元,增长4.2%;牧业增加值53903万元,增长10.4%;渔业增加值32808万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181万元,下降0.6%。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98443亩,增长1.6%。2010年完成成片造林1.44万亩,其中防护林1.1万亩,用材林3000亩,经济林400亩。2010年实现肉蛋奶总产量145883吨,增长12.3%。2010年利津县水产养殖面积23.74万亩,与2009年持平。2010年年末,利津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6万千瓦,增长6.4%。第二产业2010年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家,比年初增加1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68687万元,增长29.5%。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98772万元,增长52.4%,实现利税565943万元,增长70.6%,实现利润332845万元,增长85.9%。2010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7297万元,增长25.2%。商品房施工面积27.8万平方米,增长121.4%;商品房竣工面积16.9万平方米,增长100.8%。商品房销售面积15.2万平方米,增长54.8%,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6988万元,增长70.6%。第三产业城市建设图册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05万元,增长18.8%。按地区分类,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44927万元,增长19.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6778万元,增长16.2%。2010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351万美元,增长10.2%。2010年,利津县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合同外资额713万美元。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051.5万美元,增长9.7%。2010年年末在国外务工人员218人。2010年,国地两税共实现全部收入73594万元,增长22.5%。2010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82562万元,比年初增长12.7%,增加65803万元。2010年保费收入(中国财险、中国寿险)9550万元,增长14.7%。
城市建设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供热面积142.9万平方米。供水能力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80吨/日。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109.5万平方米。科技教育利津县风光图册2010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8项,获无偿扶持资金409万元。组织鉴定科研成果4项,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组织申报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97件。2010年,利津县有普通高中学校2处,专任教师581人,在校生6010人;职业学校1处,专任教师143人,在校生1491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高中段普及率达94.5%。九年一贯制学校6处,初中10处,小学45处,初中阶段专任教师1329人,在校生11573人,小学阶段专任教师1150人,在校生18590人,初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99.75%、100%。幼儿园78处,专任教师189人,在园幼儿7278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文化事业2010年年末,利津县拥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家,民营艺术表演团体80家,共举办广场文艺晚会20场。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藏书量8万册,2010年共借阅图书3万人次。电影放映公司1家,2010年放映电影6156场次。广播电台1个,广播发射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复盖率达到100%。医疗卫生2010年年末共有县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9所,病床865张,卫生技术人员76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357人,注册护士289人。为47808名城区居民、123488名农村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卓有成效,利津县有25332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9%。儿童免疫预防建卡建证率、持证率均为100%。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8.38%。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7.27%。麻疹免疫率达98.7%。婴儿出生死亡率3.4‰,出生缺陷率2.9‰。住院分娩率达100%。居民生活居民小区图册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1元,增长13.47%。其中工资性收入17190元,增长15.7%;经营收入706元,下降9.7%;财产性收入722元,增长4.3%;转移性收入1732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30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65元,增长15.53%。其中,工资性纯收入1944元,增长17.4%;家庭经营纯收入5269元,增长14.4%;财产性纯收入450元,增长25.1%;转移性纯收入302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16元,增长12.9%。社会保障2010年,利津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555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18500人,机关养老保险805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63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56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36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87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00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4100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5900万元,机关养老保险82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7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9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60万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50.5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100人,征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166.5万元。2010年年末共有乡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7处,床位815张。共有农村五保对象750人,集中供养744人,集中供养率99.2%。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62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98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86.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934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27万元。
利津博物馆位于县城西南部,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68平方米,展厅面积6410平方米,2011年10月开馆。利津烈士陵园坐落于利津镇西綦村前,距县城驻地1.5公里,面积14950平方米。1970年破土动工,1972年落成。烈士陵园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烈士灵堂和职工灵堂等。南望参古窑群遗址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明集乡南望参村西南褚官河畔,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5年开挖褚官河时发现。1982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利津水煎包饮食主食1986年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多数家庭由过去的吃粗粮为主改为以吃面粉、大米为主。小米、杂面、玉米、绿豆、白豆、红小豆、红薯等杂粮成为中老年改善生活换口味的辅助品。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城乡居民一日三餐,本着早饭吃好,中午吃饱,晚餐吃少的诊-则安排生活。20世纪90年代后,多数居民家庭早餐以馒头、小菜、粥或面条为主,中餐以炒熟菜、吃馒头、米饭为主,晚餐是稀饭、馒头、炒菜或小菜。收入较高的家庭每天有丰富多样的副食品。城镇居民中不少人在市场小摊吃早餐已成为习惯。一些打工族和中小学生吃方便面的也大有人在。由于大棚蔬菜的发展,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青菜上市,只是旺季、矾-季价格上有差别。2000年后,销售熟食者遍布城乡,居民烧火做饭的时间大大缩短。不少綷-济收入高的户待客会友进饭店,快餐消费已成为时尚。副食1986年以前,城乡居民买猪肉要肥的,以图回家炼猪大油炒菜用,蔬菜也都是传统菜。90年代后,人们喜吃瘦猪肉和低脂肪的牛羊肉、鸡鸭肉,肉蛋奶已成为市民必需品。鱼类、海产品需求增多。市民在炖、炒、炸、蒸、涮的过程中讲究色鲜味美、蔬菜新品种也不断增加,有些菜是国外引进品种。野菜(如曲曲菜、黄蓿菜等)倍受市民青睐。在农村,中午炒咸萝卜条、蒸虾酱、炖粉条白菜的也为数不少。节日饮食1986年以前,人们收入水平低,日常饮食多是粗茶矾-饭,逢年过节都改善生活。尤其是春节、仲秋节都备有蔬菜、肉、鱼、禽、蛋、海产、果品、烟、酒。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节日饮食和日常饮食差距逐步缩小。2000年后,家境富裕者不少户在节日、生日、办红白大事时,到饭店包桌待客。节日饮食仍沿袭不少传统,如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腊月初八糗糕。饮酒1986年前后,城乡居民以喝普通高度白酒为主,高档酒为数极少。90年代后,居民以喝低度白酒为主,并且多为本地产的价廉瓶装酒。2000年后转向中档白酒、啤酒、葡萄酒为主。农村居民饮酒仍以价廉的白酒为主,饮用啤酒者渐多。在红白大事和节日会友待客中,一般男饮白酒,女饮果酒或饮料。敬酒时,主陪带三盶-,副陪带三盶-,酒过三巡后宾客之间相互敬酒或猜萛-行令。利津民间有喝“份子酒”的习俗。所谓份子酒,就是邻里、朋友相邀,凑上酒、菜或钱,聚在一起畅饮,有时是以礼仪的形式出现,更多的则是民间交往活动。此俗起源于黄河口沿海一带的渔民和拓荒者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方式方法有所变化。大体可分为节日份子酒、会友份子酒、喜庆份子酒,其共同特点是以“凑份子”为标志。节日份子酒,多数在春节和仲秋节。比较而言要数春节期间最为热烈。喝酒时多是按岁数大小结伙,每一伙都有一个热心肠的人操办,一般是在家庭比较富裕,房舍宽敞、男女主人性情温和、热情的家里畅饮。会友份子酒是家里来了客人,为增添酒席气氛,请邻居或知己陪客。应邀者从来不空手,带酒、带菜、带烟,凑份子酒者热情地向客人劝酒。喜庆份子酒是份子酒的发展和变异,子女结婚、老人祝寿、盖房乔迁、孩子满月等,与其有关系的都要送些礼品,叫“随人情”。不论送钱送礼,主人总要下请柬摆宴席答谢。还有一种份子酒的组织形式,叫“抓大头”(也叫“抓阄”)。操办人将钱数分别写在纸上,揉成小团,让参加者去抓,纸团上写着多少钱就拿多少,钱敛齐后定地方喝酒。喝茶1986年前后,农村和城镇喜喝花茶。农村有少数老人习惯喝早茶,俗称“卯时茶”。90年代后,城里人喜喝绿茶的人渐多。2000年后,各种保健茶如菊花茶、枸杞茶之类进入市场,但仍以花茶为主,绿茶次之。吸烟1986年以前,中老年有吸烟的习惯,青年人吸烟者也不少,女性吸烟者较少。乡村农民吸旱烟或自卷烟的较多,20世纪90年代吸烟者多数吸中低档烟,此后吸带过滤嘴的香烟。近几年中老年戒烟者有所增多。外出饮食1986年以前,人们外出大都自带干粮。随着綷-济发展,宾馆、饭店、快餐店、路边店遍布城乡,外出办事、走亲访友、旅游时只要带钱就能解决饮食问题。在城乡结合部进城打工的农民有少数人中午自带干粮。饮水利津城乡以饮用黄河水为主,有少部分村饮用井水。1986年后县城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2000年,县政府抓“三通”(全县村村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到2001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解决了农村人畜用水问题。城镇机关、企事业和街道居民购置饮水机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的增多,少数家庭还购置了饮水磁化装置,开始饮用磁化水。服饰服装1986年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衣着不再是过去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了。80年代中期大都着国防服、中山服、列宁服等制服,唯农村的老人们仍穿自做对襟衣褂,宽裆免折裤。80年代末,城乡女性服装逐步向突出女性特点转化。男性青年开始着西服、茄克服。进入90年代,茄克、运动服、西服、T恤衫、休闲服、裙装、休闲旗袍、风衣、牛仔服以及各类皮制服装开始在男女青年中流行。2000年后,城乡居民着装更加花样穃-新,服装色彩鲜艳,红、黄、蓝、绿、咖啡色、灰色、白色、青色的都有,而且每年还流行新花色,特别是青年男女着装越来越新潮。服装质地:80年代由棉布向化纤布转变,的确良、晴纶、涤卡布料流行。之后,各类混纺布占主流。90年代后,纯棉、毛料、丝绸又受欢覾-。鞋帽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大都穿布鞋,曾一度流行“三紧鞋”(即鞋口加弹性布)。80年代中期,穿皮鞋者渐多。春秋季多穿布鞋、皮鞋,夏穿塑料或皮凉鞋,在家休闲男女穿塑料拖鞋,冬季穿布棉鞋,机关工作人员穿皮棉鞋。90年代后,除各种款式的皮鞋外,还有休闲鞋、运动鞋、旅游鞋等。2000年后,女性鞋变化很多,有各色的高跟鞋、尖头鞋、长筒靴等。阴雨天,城乡居民外出多穿雨鞋、雨靴。袜子由布袜、线袜逐步变为尼龙袜、丝袜、针织线袜,女性着裙者穿长筒丝袜。帽子的样式和品种随时代潮流变化。20世纪80年代,男士戴鸭舌帽,冬戴棉帽或皮帽,夏戴各种样式的凉帽。农民下田干活戴蝄-笠、草帽。90年代后,人们在冬季多戴自织或机制的毛线帽。2000年前后,时兴的羽绒服衣帽一体十分方便。夏戴太阳帽、旅游帽。青年男女一年四季不戴帽者渐多。床上用品城乡居民床上用品变化很大。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的床上或炕上基本是床席、大小棉褥子、床单、棉被、枕头。农村土房炕上有炕围子。90年代后,城镇居民床上除传统的棉被褥之外,还有床罩、被罩、毛毯、毛巾被、绸缎被、太空被、鸭绒被、晴纶棉被、涤纶混纺被、丝棉被、电褥子。2000年后,老粗布床单很受欢覾-。凉席为城乡居民夏季床上必备品,1986年前后,多用草席,1995年前后,竹制凉席开始流行,2000年以后,亚麻凉席、空调凉席成为城市居民新宠。在农村,仍是竹制或草制凉席。饰物20世纪80年代,居民戴饰物者很少见。90年代后人们开始佩戴饰物,多系银质的耳坠、耳环、戒指、发卡、发簪等。进入新世纪,女性饰物还有手链、手镯、胸花、纱巾、丝巾。男性饰品主要有领带、领带夹、胸章等。城乡青年人订婚,女方向男方要“三金”(戒指、耳环、项链)。结婚时用婚纱、头花、胸花、金银饰物。居住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居民多住平房(农村大多户是土房,砖基坯墙)。90年代后农村80%以上户是砖瓦房(石头打基到窗台,窗台以上垒砖,房顶铺红瓦),前出厦,一般人家盖三间、五间,有的建起四合院。2000年后,农村四合院渐多,大门排场,覾-门有瓷瓦贴笼-的影壁,门上方是瓷片贴合的横扁,有的还在大门两侧放置石狮子。城镇集市及沿路建起一片片商品楼,一般是一楼綷-营商品,二楼食宿,三楼为货物仓库。也有盖房搞出租的。城镇职工,1985年前后一般住50型、60型的砖瓦平房。1990年后,县直机关干部开始住80型、90型、120型的家属小院。90年代中期,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建家属楼渐多。2000年后,房地产开发加快,多处住房小区建成,自购房日渐增多。住房发展趋势是面积越建越大,装修追求美观豪华,居住讲究舒适方便。出行1986年后,人们出行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远途出行以坐交通车为主。随着綷-济发展,拥有摩托车的居民日渐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购置摩托车、电动车、农用汽车的户逐年增多,城镇老年人时兴脚踏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购物或接送子女上学入托十分便。自行车平均每户2辆有余。2000年后,家庭购置小轿车、面包车的越来越多,出租三轮和出租车穿行于城乡大街小巷,加之城乡公交车开通,人们出行极为方便。通讯1986年前,人们联系方式一般用书信,有急事打电话或拍电报。1990年后,程控电话发展迅速,家庭电话由城镇发展到农村。传呼机和移动电话开始发展。2000年后,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在城乡普及。电话拜年、短信拜年成为时尚。在城镇,计算机网络发展较快,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网上发布信息、网上投资、网上营销、网上炒股日趋活跃,传统的电报、书信等通讯方式受到冷落。器具炊具20世纪80年代,农村仍沿用传统的土坯或砖砌灶台,使用铁锅、风箱、烧柴烧煤。城镇居民多用蜂窝煤炉、煤油炉。90年代后城镇居民大都使用液化气炉和各种电炊具。如电饭锅、电炒锅、电壶、电烤箱、电饼铛等,农村中也有少数家庭使用。2000年前后不少城镇居民搬进楼房,大多数有抽油烟机,农家使用液化气炉和各种电炊具的渐多,但仍保留着烧草烧煤的炉灶,留作蒸、煮食品用。其他炊具如铲、勺之类由铁制品改为铝制和不锈钢制品。餐具1986年前后,普通家庭使用的盘、碗、盶-、碟、匙多系粗瓷器和少量的塑料制品,倾向于大碗、大盘。后以精美细瓷小型为时尚。茶具多瓷质,也有紫砂、木鱼石的,以造型精美为首选。饮酒用的老锡壶、小酒盅被玻璃盶-、高脚盶-、啤酒盶-所代替。个人饮茶多用茶盶-,先后流行过搪瓷缸、瓷盶-、玻璃盶-、磁化盶-、不锈钢盶-、保温盶-、纸盶-等。卧具1986年前后,农村居民大多睡土坑,城镇居民多睡木床或铁床。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部分居民废炕改床,城镇居民时兴睡席梦思床。床体多为木制框架,上放沙发床垫。一些城镇中老年仍喜睡硬板床。家具1986年后,居民的家具除传统的桌、椅、橱、柜、箱等木器家具外,样式不断更新。1990年,有大立橱、挂衣橱、组合橱、立橱、饭橱、木制沙发、圆桌、折叠椅等。之后组合柜、组合沙发、真皮沙发、布艺沙发、席梦思床、写字台、电视柜、床头柜、书柜等进入普通家庭。2000年后,高档家具如硬木、红木、楠木仿古家具开始进入富裕家庭。城乡居民多数使用普通家具。家电1986年后,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1990年后,黑白电视渐被彩电代替。多数城镇家庭拥有收录机、影碟机、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城乡居民彩色电视机更新换代很快,一般家庭使用21寸、25寸和29寸,少数家庭使用34寸或数字化高清晰彩电。2000年后,空调、计算机等逐步进入城乡居民家庭。洁具1990年后,城镇住楼户一般使用太阳能淋浴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洗浴。农村新建住房,一般也设有洗浴设备。室内饰品室内饰品因各家物质条件和主人的文化内篭-不同而风格各异。1986年后多数农户正房挂中堂笼-加对联,炕头墙上贴金鱼大娃娃笼-。室内其他饰品有挂钟、闹钟、壁镜、壁笼-、石英钟之类。1990年后,普通家庭内外间挂装饰帘,时兴电视罩、沙发罩,摆设盆花。城镇居民中有的家庭有盆景、鱼缸、博古架、名人字笼-。消暑用具1986年前后,城镇居民夏季消暑多用扇子和电风扇。1990年后,村村通电,多数农户用上了电风扇。2000年前后城镇居民使用空调者逐渐增多,农村开始安装綷-济实惠的地温空调,既綷-济又方便,但仍以电风扇为主。取暖用具1986年前农村用火炕取暖者居多,用煤炉者少。20世纪90年代初,城乡居民用燃煤炉取暖的多起来,少数户使用土暖器取暖。90年代后,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购置锅炉由单位供暖。2000年后,县建起热电厂集中供暖。农村仍以煤炉取暖。照明用具20世纪80年代农村中无电村仍以煤油灯、罩子灯、蜡烛照明。90年代村村通电后,均用电灯照明。2000年前后,除用普通灯泡外还用日光灯、节能灯。娱乐1986年前后,城乡居民平时娱乐多是看电影、看电视、下棋、打扑克等。春节期间,有的村自办花灯或演节目,或请文艺团体演出吕剧、京剧、歌舞。民间灯会有高跷、旱船、虎斗牛、龙灯等传统表演。1995年后文化娱乐活动的方式日趋多元化。歌舞厅、卡繺-OK酒楼、健身房、练歌房、网吧遍布城乡,人们娱乐消费大幅度上升。2000年后,县城举行消夏文艺晚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农村也以文化大院为载体开展文娱活动。
农业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各户自行安排生,耕地、施肥、治虫等农活逐步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种植观念由单一种粮向既种粮食作物又种綷-济作物转变。种植棉花、果木、蔬菜者增多。90年代起,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传统的锄、羂-、耧、犁、耙、小推车逐渐淘藓-。农民种田不再单凭綷-验,而是注重种植技术,选用良种,巧施肥料,合理使用农药。人们从靠力气吃饭转变为靠科学技术致富。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綷-济的发展,农民跟着市场信息走成为时尚。利津向有“四旁”(田旁、村旁、路旁、宅旁)植树的传统。多是种柳、榆、杨、槐。院内一般是种葡萄、杏、枣、石榴等。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美化城镇引进不少新树种。农村开始大量种植苹果、冬枣。路两旁、河两旁成为每年植树的重点。尤其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植树、护树、爱树意识增强。20世纪80年代,集体饲养的大牲畜分配到户,养鸡、养鸭、养猪户猛增。很多养鸡户发展为养鸡场,进行规范科学饲养。饲养品种也呈多样化,如蛋鸡、肉食鸡、瘦肉型猪、波尔山羊、德国长毛兔、肉鸽等。近几年农村家庭散养鸡鸭者减少,专业户增多,养奶牛的增多,城镇居民饲养狗、猫等宠物的增多。渔业境内渔业生产历史久远。旧时都是用木帆船捕鱼。20世纪80年代后,机动船逐年增多。木帆船多在近海、海沟、河汊捕捞,机动船可到深海作业。每年元宵节后,渔船下水,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家人到港相送。立冬收船、挂网,冬闲修补船只、网具。除了海水捕捞外,养虾场、养鱼场建设逐年发展,捕捞与养殖相结合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新形式。渔民在水上作业生产、生活禁忌颇多,尤忌“穃-”字,帆船称“风船”,不说“穃-过来”,说“转”、“调”、“划”过去;所用器皿忌扣放;晒鞋面不晒鞋底;饭筷不横放在碗上。此俗仍存。家庭手工业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手工业如柳编、蝄-编、草编、轧油、做粉条、豆腐、木瓦工、打绳、织粗布、织网、磨剪刀、修鞋、其他维修及风味小吃制作,逐步恢复起来,多为兼业。90年代后,缝纫业有所发展,一些手工业逐步向机电化发展。打铁、打磨、染布及小商品制作等行业逐步消亡。
传统的商业,有坐商和行商。坐商设店铺挂招牌,坐门等客;行商多是小商小贩,有的走街串巷四处叫卖,有的赶集。20世纪80年代后,有些农民边务农边j经商;有的已经弃农经商,在城镇租赁房屋开商店。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私营经济大发展,各类批发店、连锁店和超市逐年增多。商家门前都有醒目的广告牌,还有形式多样的霓虹灯广告,有的配备音响,既播广告又放音乐。活跃在乡村的小商贩,把叫卖声制成录音随时播放,用以吸引顾客。
婚姻提亲20世纪80年代,男女婚姻仍以提亲为主要方式,即使是男女双方恋爱多年,也要在定婚时找介绍人(俗称媒人)到双方家庭说开。进入90年代后,城乡青年自由恋爱增多,初为自找介绍人告知双方父母,后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分别到双方家庭“认门”,得到双方父母首肯后即正式定婚。也有少数通过婚姻介绍所牵线的。定亲定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女方家长及近亲与媒人同到男家。男方备酒宴款待,同时给未婚儿媳备好“三金”(金戒指、金耳坠、金项链)和礼钱。当“儿媳”为男女老人们敬酒时,男方及近亲们要给未婚儿媳红包。女方也在未婚婿施礼时,将备好的红包给未来的女婿。二是男方去女家,由女方招待(会亲家),男方带去彩礼。2000年后,彩礼大增,少则1.1万(万里挑一),多则1.5万元,万无一失),还有1.7万元的,叫“万里挑七”(妻)。在订婚时,男女双方把各自姓名、年龄、生辰、属相写在柬(红纸)上綷-媒人交换(俗称换号)。同时把家长的姓名和情况写在红纸上綷-媒人交换,男方给女方“彩礼”。送日子(送柬)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后,按照双方众-商的时间,由男方带彩礼向女方送结婚的日子,与女方亲家商谈嫁娶议程及覾-送亲方式等事项,俗称“送日子”。一般是两亲家直接交流,也有介绍人同去的。娶亲20世纪80年代,农村娶亲先是骑自行车,或坐马车,后是用拖繺-机、农用车,插彩旗、打锣鼓。有的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找来民间艺人吹吹打打,搭台唱戏演节目(俗称“响门”)。90年代后,改用高音喇叭播放戏曲和喜乐。2000年后,多用小轿车,一般6?8辆,也有10?15辆的。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罩婚纱,清晨4点去婚纱美容店做头。新娘由娘家人陪送到男方,上下车放鞭炮、奏鼓乐。车到男方后,由婚礼司仪主持结婚典礼。城镇居民多在宾馆酒店举行婚礼。农村大部沿续旧俗,新郎新娘拜天地、拜二老、入洞房,男方大摆筵席招待贺喜的亲朋好友。近17年里,政府倡导移风易俗,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集体婚礼。有的青年男女选择旅游结婚,既节俭又时尚,但为数极少。丧葬20世纪80年代,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不少旧礼仪在农村又流行起来。老人死后,由长子或晚辈面向西南“叫魂”、“指路”。然后将死者置于冷床上,供食品、上香、点长明灯、搭灵棚。主持丧事的族长或村干部委派人向死者的亲友报丧。一般是第一天亲朋好友、邻里百居去吊丧,第二天入殓、火化,第三天发丧(排三)。有些地方在老人死去的第一、第二天晚上到村头告庙,俗称“赦老”,意为送老人平安西去。全县推行火化后,村上死了人,到火化场火葬,骨灰盒入村“纪念堂”或埋入墓地。干部职工死亡,一般是单位众-助死者家属在火化场为死者举行追悼会。追悼会结束后,生前好友向遗体告别。死者若是女性,必须有娘家人在场,特别是农村,娘家人非常重视死者的装殓。在农村,旧习俗较重,出殡的那天,由执事人(俗称“白帽子”)带领去墓地,死者长子手捧骨灰盒,披麻戴孝走在最前头,后边按年龄辈份尾随缓行,依次举行“覾-门祭”、“路祭”、“出庄祭”,设供桌、摆腊台、祭品、叩首拜祭,为死者送行。祭祖20世纪80年代农村祭祖以“扫墓”为主。清明节扫墓最为普遍,除祭祀外,还要为坟墓添土、压坟头纸。也有少数户在家中祭祖。七月十五日(称鬼节)、“十月一”、春节是集中祭祖上坟的日子。“七月十五日”、“十月一”多是上坟拜祭,春节祭祖多是在家中设供桌,挂“家堂轴子”,上供品,燃香烛,除夕祭拜,初二送先人归。此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绝迹,80年代后再度出现。称谓上世纪80年代前,人们视年龄、身份,尊称有“大爷”、“大娘”、“大哥”、“大嫂”、“阿姨”、“大姐”、“同志”“××长”、“××书记”等。80年代后,除上述称谓外,称老板、老总、先生、小姐、师傅者渐多。礼节看望80年代看病人、探朋友大多是带糕点、罐头、烟酒等物品。90年代多是带营养滋补品、奶粉、名酒名烟、水果等。2000年后,改为礼品加钱。亲戚来往长辈诞辰、孩子生日、子女结婚、老人有病都要随礼或拿钱。同学联谊同学毕业后走向社会,一般保持联系,逢婚嫁随礼庆贺,逢年过节带礼走访。2000年后,名目繁多的同学聚会多起来。同乡交往出县、出省认老乡,见面犹如知心朋友,同在异地工作,礼尚往来。邻里相帮邻里间大都相处较好,有事互帮,工具互使,串门聊天,随礼走动。寿诞为老人祝寿是传统习俗。1986年前后,一般是给60岁以上的老人做寿。寿日这天,儿女、亲友带上礼品为老人祝寿。礼物必备面条,谓之“寿面”,其余是老人喜爱食品。家中置办丰盛酒宴,全家老小给老人敬酒,祝老人长寿。90年代后,此俗日盛,祝寿大蛋糕是必备寿品,另有各种营养品。城镇不少户在酒店设宴祝寿。有的子女还到电视台为老人点歌。有的全家陪伴老人照“全家福”像。农村中也有为老人包一场电影以示庆祝的。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12.87万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水域共9.0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0.39%;城镇村、工矿及交通用地共1.22万公顷,占9.48%;未利用土地2.59万公顷,占20.31%。 利津县 水资源黄河水质优良,是工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面临黄河断流的加剧,县、乡、村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库蓄水,总蓄水能力达8420万立方米。矿产资源地下石油储量丰富,已探明含油面积204.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8亿吨;含天然气面积37.1平方公里,储量67.3亿立方米。浅海海水含盐度为30.6‰,发展盐业和盐化工业潜力巨大。生物资源水产:渤海湾饵料丰富,鱼、虾、贝、藻类繁多。鱼类以鲐、梭、带、黄花鱼为大宗;虾类以毛虾、青虾、对虾为多;蟹类以三疣梭子蟹最有名。淡水特产主要有黄河刀鱼、鲤鱼。药材有益母草、茵陈、枸杞、车前子等60多种,尤以益母草最为有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狐、黄鼬、刺猬、燕、雀、鸭蓝、雁等。
利津县利津县建国前货物进出主要靠黄河水运。建国后公路网逐步形成。1998年,公路线路总长806.2公里,公路密度48.6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通柏油路的村占90%。主要干线公路有滨海路、永馆路、辛河路等。有客运班次42个,各类站点114个,班车可达济南、淄博、滨州、聊城、海港等地。全县有客、货运车751辆,完成客运周转量3705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6232万吨公里。黄河航运上行到鄄城下行至西河口,近几年,因受黄河水情制约,航期不稳。横渡有国有渡口1处,设双体轮渡2艘。低水位时建有浮桥。海上运输水产品,从刁口海铺启航,东行至龙口,西行至天津。
各级各类学校83所,在校生4.3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38265万人;教职工36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44人。科研机构9个,专职科研人员38人。5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24处。医院10处,床位715张,卫生技术人员866人。社会生活全年支出救济金124万元,面粉15万公斤。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019元,人均居住面积2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1元,人均居住面积22.4平方米。
利津县利津县生态环境良好,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城市建设按照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特色,水系环绕,绿树掩映。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利津黄河大桥风景区、欧式商业街、凤凰广场、植物园、北岭现代农业示范区、黄河入海口飞雁滩等。利津县铁门关遗址:铁门关遗址位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遗址南北长42米,东西宽30米,面积1260平方米。铁门关是原大清河入海口处的一个重要关津,有“铁门锁浪”之称。金朝为控海滨之险而建置,建有城墙、庙寺。明代设千户所。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后,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铁门关被黄河泥沙淤废。后人有诗叹曰:“丰国场边问旧营,前朝几度设屯兵。至今明月荒城畔,金戈铁马夜有声。”利津县利津县南望参古窑:南望参古窑群遗址位于利津县明集乡南望参村西南。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5年开挖褚官河时发现。在地表4米以下分布着5座窑炉,其中有2座较为完整;出土器物系泥沙质红灰陶,有将军盔、瓮棺、豆盘、陶罐等。经鉴定,该遗址为东周战国时期古窑群遗址。1992年,该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入海:黄龙入海是指黄河入海。经过5464公里的奔波,黄河入海时已显得坦荡而平静。放眼望去,河岸上茫茫的荒原与河水融合在一起,在蓝色的晴空下闪着金色的色泽,若乘飞机鸟瞰,海河交汇处是一条黄蓝分明的的水位线恰似两匹绚丽的绸缎,在此打上一个同心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颈项上。进入汛期,河水涌浪滚滚,涛声阵阵。天水一色,气势磅礴,如一条黄龙,咆哮着向大海冲刺。黄河口日出:“黄河口日出”是独特的奇异景观,在老黄河入海口处观看长河落日也别有一番情调,夕阳的余辉洒在黄河故道上,各种水禽在河面上嬉戏觅食,形成一幅天然画卷。利津县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世界著名大河——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总面积为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公顷。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265种,分布着各种野生动物达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江豚、宽喙海豚、斑海豹、小须鲸、伪虎鲸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松江鲈3种;鸟类26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33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在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并做巢、产卵、繁衍生息于此。自然保护区内,植被复盖率高达53.7%,形成了中国沿海最大的海滩植被。区内植物39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利津县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天然苇荡32772公顷,天然草场18143公顷,天然实生树林675公顷,天然柽柳灌木林8126公顷,人工剌槐林5603公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其原始状态的自然面貌,造就了野、奇、特、新为主要特点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天鹅戏水、鹤鸣鹳舞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鸟类天地。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为中国研究河口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分、原始的条件。芦花飞雪: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是最早发芽吐绿的植物,在每一处低地和水泽地,都是一片淡淡的翠绿,芦苇植株高大,长势猛烈,几尺高的芦苇成片长成后,象荒原上的天然屏障。到了秋天,百草结籽,芦穗由淡转成粉白,成絮状物,成熟后象蒲公英一样离开母体,在空中、荒野上随风飘扬,如云如雪。利津县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占地23万亩,都处在黄河三角洲之内,地貌以芦苇沼泽,湿地为主,其次为河口滩地,带翅碱蓬盐滩湿地,灌丛疏林湿地以及人工槐林湿地等。经过一系列的保护性开发。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已形成沼泽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日的静美,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科普的最佳场所。
利津县冬枣:冬枣为东营市珍贵的果品资源,因其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冬枣个大形圆,皮赭红间有青黄,光亮润泽,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之氨基酸和维生素,被誉为“中华奇果”“百果之冠”“活维生素丸”。对虾:对虾是海产中的珍品,特别是渤海湾出产的对虾,个大肉肥,成虾体长一般在20厘米左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国际上素享盛名,有“东方对虾”之称。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即是东方对虾的主要产地。老粗布:老粗布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无任何工业污染。在人们崇尚自然、渴望绿色的今天,老粗布又以其手感厚实、肤感舒适、冬暖夏凉、透气吸汗、防静电等特点,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新时尚。
农历节日春节岁首第一日,俗称“过年”,家家年三十吃团圆饭。农村中仍有年初一晚辈给长辈磕头和挂“家堂轴子”拜祖先的旧习。长辈给年幼晚辈“压岁钱”。年初一早起,放鞭炮,吃饺子,更换新衣,到邻里间串门拜年,走亲访友,见面互问“新年好”,直到年初五。城镇机关单位年初一举行团拜,亲友间串门。近几年城乡中电话拜年者越来越多。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灯节。节日期间(从正月十四到十六日),家家户户门前、院内上灯,有的在大门挂红灯,燃放鞭炮焰火,吃元宵、庆节日。许多村组织灯会、跑高跷、舞狮、舞龙、扭秧歌、跑旱船,有的搞舞蹈、戏剧、曲艺会演。从2000年起,县城每年都举办大型灯展和放焰火,观者如潮。填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填仓日。凌晨在院内外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型,内放少许粮食,扣上筛子或碗,谓之填仓,祈求五谷丰登。20世纪90年代后此俗渐废。二月二俗称“春龙节”,境内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乡村有吃面条,吃蝎豆,爆玉米花、大米花的习俗。此日为年节系列的终止,开始农忙,各业恢复正常。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日扫墓祭祖,并为祖坟添土。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踏青、放风筝、打秋千、拧柳哨、春游等。端午节也称“五月端阳”,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诊-的日子。家家户户吃糯米红枣粽子。小孩子用五彩线系在手腕上,名曰“配五丝”,此俗仍存。六月六境内有“六月六看谷秀”的农谚。此日,晾箱柜、晒衣被、晒书,据说这天晒东西不霉变、不生虫。七月十五实则过十四,七月十四至十五日,上坟祭祖,悼念亡故亲人。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仲秋节。是除春节外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讲究合家团圆。节前人们带上月饼、酒、水果及鱼虾等水产品看望亲友。节日晚上,设桌案摆上月饼、水果、酒菜举行家宴,共同赏月。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将此日定为老人节。此日机关单位组织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职工、老军人、老模范,一些家庭给老人购买礼品,祝老人健康长寿。“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人们多于此日上坟祭祖。腊八节此日,各户大都用米、豆、枣、莲子、花生米煮粥,称“腊八粥”,农村用黍米糗糕,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另有用醋腌腊八蒜的习俗。辞灶古历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日,又称过小年。这天,外出者尽力赶回家,忌“辞”在外面,新媳妇必须在这天回到婆家,有“媳妇大的天,不敢在娘家过腊月二十三”的谚语。过去有供灶王爷的习俗,今已少见。除夕腊月最后的一天,在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此日游子全归,全家团圆过大年。农家贴春联年笼-、贴门神灶户爷、放鞭炮烟花。农村有置办供品,祭天地诸神和祖先的旧习。20世纪90年代后,大都是举行家宴,饮酒贺岁,吃团圆饭,燃放鞭炮、烟花,看中央人民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年除夕忌说不吉利的话。公历节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历节日逐渐约定俗成。元旦1月1日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城镇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均放假,门前挂红灯、横幅。农村无过此节习俗。22世纪90年代后,寄贺年片、发电子邮件、用手机发短信成为贺年新时尚。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俗称“三八节”。城镇机关单位一般为妇女放假半天,并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有的为妇女进行健康查体,有的组织妇女旅游,有的发纪念品。植树节3月12日为法定植树节,是日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带头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国际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按规定放长假。各群众团体组织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有的组织外出旅游。青年节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为纪念1919年“五四”青年爱国运动而设。这天,共青团组织大都组织庆祝会、报告会、演讲会,有的举行歌咏比赛、“献爱心,做好事”、“学雷锋为社会做贡献”和“志愿者为民服务”等活动。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小学、幼儿园组织举办联欢文艺演出、电影会,学校举办家长与孩子同乐会、家长会,有的单位向学校捐赠图书、纪念品,家长也为孩子送一份礼物。请老党员做回忆报告,回顾党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建军节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日,军队举行庆祝活动,地方党政、群众团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有些学生寄贺卡给远方的解放军战士,表达对解放军的崇敬之心。部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教师节9月10日为全国教师节,教育系统举办庆祝活动,表彰先进,师生联欢,慰问离退休教师,社会各界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学生多寄贺卡给教师,表达敬爱之心。国庆节10月1日为国庆节,按规定放长假休息。各单位升国旗、唱国歌,美化环境,挂红灯,开霓虹灯,插彩旗,组织纪念演出,表达热爱祖国之情。有的趁节日外出旅游,有的青年把这一天作为结婚佳日。行业节日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业节日渐多,主要有环保日、土地日、人口日、普法日、物价日、环卫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29”利津民营綷-济日等。其他节日2000年前后,某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利津城镇流传,群众称之为“洋节”。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1986年之前,城镇妇女临产,多是入医院生产。农村妇女临产多由“接生婆”在家中接生。此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孕妇临产大都入医院生产。产前,娘家人要为其准备鸡蛋及米、面、红糖和婴儿四季衣服、小棉被、尿布。由母亲或婆母伺候,静养一个月。月子中多进食营养较高食品,以促使产妇下奶;多喝红糖水,忌食生、冷、硬食品。部分家庭将满月婴儿胎发剪下保存。产妇娘家人要为孩子蒸馍头,称“满口”,之后将产妇母子接回娘家,俗称“住满月”。婴儿出生12天(俗称“十二日”)或满月时,主人宴请亲朋乡邻。亲朋贺喜除送鸡蛋、挂面、红糖、营养品外,还有送婴衣、玩具或礼金的。“百日”庆贺有“姑的鞋、姨的袜、老家舅舅给马褂”一说,然大都送衣物、玩具或礼金,少数富裕者为婴儿购买金制或银制长命锁。多数家庭在婴儿满月或百日时,照像留念。人名小孩出生后,百日内起乳名,上学时起学名。乳名俗称“小名”,学名俗称“大名”。一个人一般只有乳名和学名,个别成年人,做事后还起“别名”俗称为号或字。传统的起名是本族人按辈份取字,同辈人用同字命名,有的取中间字,有的取末尾字。以孔姓、孟姓最严格,取名用字一排就是数辈。建国后起名习俗逐步改变,不以同辈人排字取名者渐多,名字的时代特点鲜明,有的带有政治色彩,有的带有纪念意义。有不少人模仿取名,造成同名现象。过去的姓名三字居多,如今用两字的多起来了。利津工商业单位的取名五花八门,有的以行业起名;有的以綷-营者姓名起名;有的以地名为名;也有以时髦新词起名。商标名改革开放后始有商标注册和商标命名,较有名气的是“黄河口酒”、“北岭丸子”、“三阳纺织”、“凤凰制药”、“利华益集团”、“振利油料”、“维果思水果罐头”、“津秀食品”、“利津仁酒”、“利津水煎包”等。地名年,利津地名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命名者居多。近几年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新地名逐年增多,如凤凰广场、大唐人家、润泽小区、苏南花园、光彩一条街、夜市一条街、欧式商业街等。据县公安部门统计,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为89614户,总人口达到294613人,其中女性146436人。当年统计出生2627人,人口出生率为8.9‰,出生婴儿性别比107;死亡1922人,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4‰;迁入2888人,迁出2470人。2006全县常住人口涉及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6%。少数民族21个,共132人,占总人口的0.04%,其中回族23人,满族15人,土家族18人,苗族22人,维吾尔族8人,壮族7人,蒙古族5人,白族5人,彝族3人,土族3人,锡伯族3人,布依族、哈尼族、傣族、朝鲜族、侗族、畲族、纳西族、鄂温克族、拉祜族、黎族各2人。历史名人王会英(年),字薇卿,号愚村,利津县台子庄人。王荀(年),字允亭,利津县王庄乡买河村人。李毓祯(年),利津县十六户村人,农民家庭,济南育英中学肄业。是利津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李竹如(年),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赵干(年),原名赵毓官,字振卿,利津县赵家夹河人。尚五(年),原名尚国科,艺名尚明五、尚笑五,利津县盐窝镇东村人。苏俊岭(年),滨县苏家村人。张兰亭(年),利津县城东街人。张昕(1914-—1968年),原名张云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用名张文华、张雨村。利津县城区西南街人。石敬亭(年),字筱山,利津县前刘乡西冯村人。现代名人王恺,我国著名军旅文艺家,男,汉族,原名王华峰,海军政治部文艺处原副处长。利津县北岭乡台前村人,1929年9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45年2月参加解放军,历任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宣传队宣传员,渤海军区政治部耀南剧团编导股副股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股副股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和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副主任、文艺处副处长等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后从事专职创作,正师职。立三等功2次,受通令嘉奖1次,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杨加深,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男,1969年9月出生,陈庄镇人。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UCSD)访问学者。先后获山东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山东大学汉语言学硕士学位、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杨嘉伟,我国著名军旅书法家,男,1984年5月出生,陈庄镇人。现居江苏连云港。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先后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解放军第二届书法创作班。荣获解放军优秀人才奖。全国硬笔书法家“十杰”之一。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兼篆隶书专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连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兼新闻发言人。曾被评为“全国最具升值潜力的50名青年书法家”之一。马剑畅,利津镇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多次入展中国书协大展。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9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43:27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凌晨两点蓝ae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