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朗和白鸟美玲作品封面是哪个电影作品

“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学术信息(2007)(五)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
& (说明:本目录主要收集2007年国内报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女性&性别研究与批评&内容方面的文章,分为&女性&性别&文化研究与批评&和&女性&性别&文学研究与批评&两部分,意在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信息和资料参考,请勿作他用。)舒缓叙述背后的&弑父&目光:再论阿城小说/潘文峰//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男孩:成长和疼痛:解读艾伟小说集《水上的声音》的关键词/梅庆生//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巴金小说男性&弱者&形象的性格成因/叶晓青,张慎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美的毁灭:论《家》中的女性形象/简艳//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家》与《呼啸山庄》中主仆恋之比较/王玲//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寒夜》中女性话语权力意识的实在性与虚妄性/东红//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她需要温暖&:重读《寒夜》兼与李玲先生商榷/范水平//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人大J3,2008年第6期毕飞宇笔下女性引来的话题/海若//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1期望着天上月亮行走的女人:浅析毕飞宇《青衣》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黄莺//焦作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论毕飞宇小说的女性救赎意识:对《青衣》和《玉米》三部曲的女性视角解读/翁菊芳//民族论坛2007年第8期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付红妹,张虹//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7年第6期曹文轩长篇少年小说女性形象论/林琳//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期待甜蜜爱情的天真女仆:我看四凤的悲剧/李传璋//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人性的复苏与抗争: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兼及曹禺的女性观/王春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男权语境与《雷雨》的女性悲剧/刘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命本相:论曹禺四大名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刘芭//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乱伦禁忌?性压抑?情的迷失:曹禺《雷雨》与欧阳子《秋叶》的对比阅读/方忠//中国文学院研究2007年第4期女性物化的悲歌:《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意蕴探析/王凤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灵与肉双重欲求冲突中的苦魂:《白鹿原》与《古船》中女性形象的个案比较阐释/王渭清,赵德利//当代文坛2007年第4期性别迷宫里的色情叙事/张念//南方文坛2007年第6期(陈希我)&性别题材&与程小青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定位/邓小红//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崔子恩同性恋文本初探/曹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英雄?草原?女性:解读邓一光家族小说叙事话语/吴道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7年第6期&女人心&写就的另一个世界:端木蕻良与他的女性形象系列/刘春轶//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大野的精灵:端木蕻良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地域文化解读/刘春佚//兰州学刊2007年第5期当非80后遭遇80后/李美皆//文学自由谈2007年第6期(郭敬明)回归男性自身的中心重构:重读贾平凹《废都》/苏奎,关春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贾平凹上商州小说创作论/刘成//郧阳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论海岩小说的女性叙事/张引//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韩石山眼里有女人/姚宏越//中华读书报日从《镜花缘的引论》等文看胡适的妇女观/朱文华,孟晖//晋阳学刊2007年第4期翻身欢歌中的&一声叹息&:孔厥《受苦人》女性农民形象的主体意识/张丽军//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3期论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张炜炜//信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资本主义父权制下的多重性别关系:重读《骆驼祥子》的性别化现实/(韩)李素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3期//人大J3,2008年第3期老舍笔下泼妇形象谈:从虎妞说起/李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老舍《月牙儿》与《阳光》新探/张爱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月牙儿》的苦难意识/李玲//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命运轮回的悲剧:《月牙儿》与《棉花垛》之比较/欧阳柏霖//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一曲旧时代女性悲剧宿命的深沉挽歌/杨金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月牙儿》)&人间&让我们百感交集:李锐、蒋韵携新作《人间&&重述白蛇传》在清华园演讲/罗四鸽//文学报日&身份认同&与生命悲情:评李锐、蒋韵长篇小说《人间》/王春林//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5期李锐、蒋韵:偶结合作缘& 重述白蛇传/丁杨//中华读书报日一次深刻的精神之旅:关于《人间》的笔答/李锐,蒋韵//文学报日一个&红色女人&的浪漫主义想象:论李??男∷怠独钏??〈??李正红//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1期爱在现实的理想中:林语唐婚姻观初探/张慧//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论刘庆邦笔下的&失贞&女性/郭怀玉//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论刘绍棠新时期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侠义精神/邓寒梅,罗燕敏//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鲁迅的初恋/张恩和//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8期&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之四):陈独秀与鲁迅家庭伦理及性爱道德的比较/王福湘//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8期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鲁迅与张爱玲比较谈/李云芬//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从鲁迅到张爱玲:女性异化命题的探索/郑悦//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7期鲁迅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孙艳秋//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10期爱情背后的迷失:鲁迅的爱情观透视/唐虹,何希凡//现代语文2007年第25期命运的加锁与&寡妇禁忌&:关于《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宁莉//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2期被言说的祥林嫂:论底层劳动妇女形象与男性自我主体建构/刘传霞//福建论坛2007年第9期&私奔&套中的鲁迅:《伤逝》之辨疑/林丹娅//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J3,2007年第7期男性难以逾越的心灵樊篱:《伤逝》主题新论/李泉//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伤逝的爱情/于文静//现代语文2007年第25期&男弃女&现代婚变的文化诠释:鲁迅《伤势》的命意解读/罗雪松//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无辜?有罪?忏悔:涓生式人物心理分析/孔令环//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3期启蒙中的两性关系:从《伤逝》谈起/翟永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从女性主义看路遥笔下的贤妻良母形象/王永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传统女性的爱抚,当代女性的呼唤: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情爱观及创作心理成因/罗笑芳//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从革命的&尤物&到革命的女神:以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塑造为例/郑坚//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温伟//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隐秘的言说:穆旦爱情诗中的身体话语/刘燕//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走不出的&土围墙&:从性别视角解读《纪念》/王宏民//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钱锺书)论钱锺书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李秀蓉//绵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沉寂乡土的痛:从两性生存的悲剧意识解读《为奴隶的母亲》/徐继东//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论柔石小说中的男性话语/叶晓青//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论师陀笔下的女性世界/王欣//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他者的批判:论沈从文镜像下的女性书写/彭飞//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沈从文女性叙事的生态内蕴/刘文良//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沈从文和迟子建小说悲悯情怀成因的比较/李枫//大庆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沈从文《记丁玲》述评/李端生//吉首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时间形式蕴含的两重叙事:从《萧萧》、《一个女人》叙事时间看沈从文矛盾的女性观/叶晓青//韩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沈从文小说的女性言说空间/何宇宏,段慧如//求索2007年第7期沈从文笔下湘西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曾庆彬//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女性:生态的表征:沈从文创作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佘爱春//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年第24期寻找&丈夫&:沈从文《丈夫》赏析/宋桂友//名作欣赏2007年第6期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雷小青//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善女人与漫游者:施蛰存笔下的女人与男人/朱丽//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J3,2007年第10期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密园园//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第2期解读苏童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王昕//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由《妇女生活》看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汪双英//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论苏童小说的女性叙述之演变:以《妻妾成群》、《蛇为什么会飞》、《碧奴》为例/刘军//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由性到情:《妻妾成群》的欲望发抒/王丽梅//北方论丛2007年第6期对女性文化的颂扬与重祷:苏童新作《碧奴》的隐喻/赵彬,苏克军//山花2007年第5期A女奴的卑苦与女神的盛怒:对苏童新作《碧奴》的双面阐释/付品晶//当代文坛2007年第6期《荷花淀》:女权主义的赞歌/彭强国//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越过道德边界的女人们:论汪增祺小说创作中的一类女性形象/吕江会//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革命与母亲:评王蒙&季节系列&小说/邵燕君//王蒙研究2007年5月号总第6期他眼中的她们: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朱立冬//南都学坛2007年第6期书面语中男女作家使用强势词语的差异分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与《无处告别》比较分析/陈其艳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十七年文学女性形象雄花特征:以王汶石小说《新结识的伙伴》为例/喻晓薇//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规训的悖谬与成长的激情:论王小波长篇中的性话语/朱崇科//人文杂志2007第2期一首首情深的恋歌:解读许地山《空山灵雨》中的&妻子文学&/梁巧丽//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被时空遮蔽的声音和表情:徐志摩《关于女子&&苏州女中讲稿》及其它/敬亚平//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父亲之歌:从父子关系的演变看余华小说的创作/陶锐钊//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年第4期妖妇与圣女: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相像/伍友云//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话语的颠覆与重构:解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性与政治/尹海燕//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赵树理和孙犁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滕金芳//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3期挣脱与突围: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崔玲//黑河学刊2007年第5期周大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民俗书写/李丹宇//上海文化2007年第2期论周作人女性观的形成与特点/陈文联,杨秋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论周大新小说中女性主题性的确立/禹建湘//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揭出父亲形象背后的封建权力:论朱文小说的文化意味/王国杰//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三)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1. 总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与影响/丁伊莎//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台湾&同志书写&的性别想像及其元素/曹惠民//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反抗、童话、陷阱:从流行爱情小说到偶像剧看男性的弱化/张双田//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现代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身份认同:矛盾与抉择的呈现/周翔//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彭毫//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20世纪80年代以降台湾女性小说欲望书写走势/艾尤//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台湾女性散文的审美创造/程国君,杜建波//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论台湾女性散文的诗学建构/程国君//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台湾后现代女性诗歌综论/王者凌//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第2期停在夏娃脸上的两个表情:当代两岸女性诗歌比较/王文广//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率&性叙事、&执&性叙事与&智&性叙事:欧美华人女性自我书写文本叙事方式谈/宋晓英//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美)吕红//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杀父&与女性主义/陈晓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4期论欧美华人自传体文学作品的女性个体生存观/宋晓英//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论海外华人女作家的网络写作/宋晓英//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论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作品中的女性自我书写/宋晓英//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历史想像与性别重构:世纪之交世界华文女性写作之比较/王艳芳//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4期身体伦理的认同与海外祖国女性的再社会化:以移居英美的五位华人新移民作家的创作为例/李铁生,林怡//中国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论北美华文女作家创作中&离散&内涵的演变/乔以钢,刘??/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J3,2007年第7期2. 作家作品研究&爱&与&美&的哲思:浅谈蔡丽双散文诗中的哲理性/潘英//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爱情是人生复杂的境遇:美国华文作家陈谦小说论/郭媛媛//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文学肌理中的文明想象和文化追求:评戴舫的小说/戴瑶琴//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重复:黄碧云小说的一道奇观/孙宜学,陈涛//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2期解读虹影的女性主义写作/陈艳华//嘉应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试论虹影小说的女性历史叙事/李凤青//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在饥饿中沿着&母亲&寻找母亲:《饥饿的女儿》母亲原型双重意象的探讨/徐红,罗漫//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试论虹影小说的女性欲望叙事:虹影小说一解/李凤青//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论虹影小说的故事模式/毛伟//华文文学2007年第5期东西方交叉点上的女性:从闵和Coco的形象分析出发/杜俊超//电影评介2007年第2期美与悲剧的融合和抗衡:简?o散文对女性悲剧的摹写/辛倩儿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少女无邪眼瞳中的蓝色烟波:简?o散文《烟波蓝》赏析/徐学,陈美霞//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3期叛逆女性的呐喊:记解析李昂与其小说中的现代女性意识/彭燕彬//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从结构主义与女性主义看李昂的《迷园》/蔡任贵//东方人文(台北)2007年第1期&杀夫&与女性主义/陈晓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4期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人性书写与影像呈现:论苏童和李碧华的&新历史小说&及电影改编/肖朵朵//电影文学2007年第1期从&故事新编&《青蛇》看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色/周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时间的光影:丽茜《我们三十岁了》序/白舒荣//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婚外情的文学诠释:重读廖辉英的《窗口的女人》/朱丽萍,赵琼//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从城南走来的纯文学&守望者&:评周玉宁的《林海音评传》/毛夫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5期青灯有味似儿时:试论《城南旧事》的思想意蕴/杨剑影,邱金弥//平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城南旧事》乡愁浅论/徐花//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从儿童文学视角看《城南旧事》/王震亚//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3期《城南旧事》改编中的散文化风格问题探析/王军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精神的飞天与生命的飞天:评鲁娃的小说《爱的最后舞蹈》/李鲁平//文汇读书周报日音乐、绘画与诗美的交响:罗兰文学创作风格之一/张永东//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一座动态的&文革&博物馆:读评罗自平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陈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现实与通话的深度解构:论罗任玲的后现代诗歌/王金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4期知识分子的灵魂交响曲:从龙应台现象解读龙应台的知识分子角色/唐冰炎//华文文学2007年第6期&原欲世界&的探索挖掘:论台湾作家欧阳子的心理分析小说/葛飞,王华//三明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另类的女性& 痛苦的情感: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葛飞,王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4期改写&花瓶&的历史:对欧阳子《花瓶》的一种解读/潘亚茹//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香港文坛姊妹花:论蓬草和绿骑士/袁良骏//华文文学2007年第4期植根故乡文化的吟唱:琦君作品探析/尹诗//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论琦君散文的积极心理学智慧/杨俊华//华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春草池塘盼远人消息:忆琦君/袁鹰//人民文学2007年第4期琦君散文题材拓展与角色转换/李叶林//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6期琦君小说《七月的哀伤》的叙事艺术/具春林//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在身体叙事学的视野下解读琼瑶小说/姚彤//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飞散视野:&生命原乡&与&心灵故乡&:论美华女作家秋尘的小说创作/王者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旅居生活的情真书写:评蓉子新著《上海七年》/周海玲//华文文学2007年第5期三毛作品中的浪漫情怀/吴娜//郧阳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三毛与王英琦散文异同的比较/刘萍//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厌离,流浪,永恒:三毛人生与创作解读/张昕//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三毛作品及读者接受方式的大众文化特征/千仲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百合的传说:怀念三毛/痖弦//台港文学选刊2007年第9期一首才情女性的诗/郭媛媛//文汇读书周报日(《施叔青评传》)现代精神下的文学叙事:论施叔青小说的现代主义色彩/赵晶//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试论施叔青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唐瑜,傅宗洪//写作2007年第11期从《有缘千里》到《离开同方》:论苏伟贞的眷村小说/刘俊//暨南学报2007年第4期对一个被文学史回避的作家的研究:苏雪林研究述评/李志孝//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论苏雪林的文学批评及其对新文学学科创立的贡献/方维保//长江学术2007年第4期历史中的个体及其阐释的可能性:度《苏雪林:荆棘花冠》/赵普光//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7年第6期苏雪林为胡适辩诬/石楠//名人传记2007年第8期智慧通达地洞悉人生:论吴玲瑶的幽默散文/乔世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幽默女人麻辣烫/赵玫//文学报日(吴玲瑶)西西研究的新路向/凌逾//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论席慕容乡愁诗的普遍性/张淑梅//集宁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美的绝唱:论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杨剑影,肖国华//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对谢兵莹女性意识的反思/蒋永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永远的女兵谢冰莹/古远清//名人传记2007年第4期谢冰莹研究综述/李夫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从神女到女神:扶桑与葡萄形象分析/(新加坡)倪立秋//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美国]吕红//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碣石潇湘无限路:浅析严格苓短篇小说的女性世界/邢楠等//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以弱势求生存的神话:以小渔、扶桑、王葡萄为例谈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张春红//语文知识2007年第3期弱者的宣言:文学观照下的华族与美国弱势人群/〔香港〕葛亮//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论严歌苓的&母性&叙事/付立峰//华文文学2007年第3期严歌苓小说中的电影元素/王冠含//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4期语言的舞者:严歌苓小说语言论/黄万华//吉首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严歌苓:双语写作,刺激并快乐着/罗四鸽//文学报日由严歌苓的小说《扶桑》谈第二人称叙述/尚琳琳//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从神女到女神:扶桑与葡萄形象分析/[新加坡]倪立秋//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穿越时空的爱情华章:浅析《扶桑》中三种叙事角度的并用/邢嘉//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历史想像与性别重构:世纪之交世界华文女性写作之比较/王艳芳//中国比较文学 2007年第4期 (总第69期)(《扶桑》)《扶桑》中的神话原型解析:追寻新的民族文化之根/蔡青,许旭,张洪伟//齐齐哈尔师专学报2007年第5期《扶桑》的狂欢化特征/田俊武,李霞//社科纵横2007年第8期雌性的魅惑:浅论严歌苓长篇小说《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女性形象书写的三个维度/龚高叶//新西部2007年第10期故事与故事精神:海外华文文学三小说论/李梅//小说评论2004/02(扶桑)扶桑:从妓女到地母:浅论严歌苓对妓女形象的另一种书写/汕头大学文学院 龚高叶//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6行走在历史之外:论严歌苓新作《第九个寡妇》中的性别修辞/吴雪丽,邹华芬//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期来自民间深处的诗意飞翔:简评《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形象/李??/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年第4期浑然自在的生命存在:解读严歌苓《第九个寡妇》的生命姿态/张艳艳//华文文学2007年第2期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女性书写策略探析/王晓红//小说评论2007年第5期《第九位寡妇》题旨探析/赵修广//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一个与众不同的可爱的寡妇:论严歌苓《第九寡妇》王葡萄形象的审美价值/王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性?雌性?传统: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的文化心理解读/高静平//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站在中西文化语境的交接地带:论严歌苓小说创作对理性美的自觉追求/高侠//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叙事视角越界的&陌生化&创作效果:对《雌性的草地》和《红高粱》的个案解读/李江梅//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雌性的草地》中性的悲剧性张扬/夏冰//文学教育2007年第4期苦难与女性:解读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张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历史?女性?救赎:评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王卉//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3期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郭洪雷,时世平//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换一种声音叙事:论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艺术/杭慧//前沿2007年第5期性别迷失:另类的情欲悲剧:评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王初薇//华文文学2007年第2期一部女性的传奇史诗:评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邓俊庆//山东文学2007年第12期&&他者&世界里女性的无言诉说:评严歌苓短篇小说《红罗裙》、《约会》/龚高叶//??2007年第19期话语权力与身体政治在《白蛇》中的再现:从福柯的微观政治学角度解读《白蛇》/朱伏娇//大学英语2007年第2期恬淡平实皆真情:试析尤今散文的语言特点/李文芳//山东文学2007年第1期&落地生根&后的女性言说:试论《在离去和道别之间》的女性文化身份/尹诗//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於梨华)困惑与选择:论於梨华小说中的女性困境书写/李凡//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大洋彼岸的一缕幽香:喻丽清的散文世界/赵志敏//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纯情&与吊谲:&双面&袁琼琼/陆卓宁//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3期在对称中追求平等:试析张翎《交错的彼岸》的文化结构/陈涵平,吴奕?//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独辟蹊径& 洞察深邃:论张晓风历史题材散文的独特视角/李琳//写作2007年第2期摇摆:作为存在状态与艺术状态:张晓风《秋千上的女子》新论/白晶玉,黎保荣//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论张晓风散文之乡愁母题/茅林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张晓风散文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倾诉/李琳//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论朱天文创作中的阴性书写方式/李晨//江汉论坛2007年第1期//人大J3,2007年第5期赋予生活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论朱天文小说的日常书写/陈蔚//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论朱天文小说中被边缘化的女性/陈蔚//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放逐式的同性情欲之女性欲望表达:以朱天文和邱妙津的同性恋代表作为阐释文本/艾尤//北方论丛2007年第6期冷眼旁观人生:论朱天文小说的叙述特色/陈蔚//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遥望彼岸文涌处:朱天心作品初论/唐肖彬,杨经建//云梦学刊2007年第2期个人怀旧视野中的台北想象:论朱天心的《古都》/马建峰//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 4期解读朱文颖小说的几个关键词/刘蓓//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历史女性的现代回眸:论钟铃诗歌中充满现代意识的女性世界/吴君//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张建航//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简论白先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司见南,李宗霖//赤峰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女性命运的凄婉悲歌: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简论/张建航//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妍媸互现下的性别焦虑: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的审美裂变及其心理原因探寻/马建峰//华文文学2007年第4期双重文化视阈中的他者:白先勇创作中的华裔男性人物形象解读/吴冰洁//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白先勇小说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探微/(马来西亚)黄伟雄//中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论古龙作品男权化的文本特征/李军辉信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女性自我的古墓:从女性意识分析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陶群//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四)外国、比较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1. 总论中西方女性文学身份建构的比较研究/苏忱//江淮论坛2007年第1期人性解放与责任回归:西方文学中性爱观念的嬗变/张庆芳//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从夏娃到安娜:西方文学叛逆女性形象主体意识透析/韩霞//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杨丽梅//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论中西文人女性人体描写的审美特征/常勤毅//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女神文明:前父权制欧洲的宗教/马丽娅?金芭塔丝著;叶舒宪译//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从孤女形象刊看西方19世纪女性文学/吉晶玉//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2007年第1期19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象创作的美学原因/李雁??/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中世纪西欧女性写作与&双声&现象/王睿//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中世纪欧洲妇女文学之影响因素分析/白素屏//湛江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概观/王晨//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中西女性主义批评的横向比较/陈静//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与女性文学/王涛,高辉兰//伊犁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性别、身份与叙事话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唐伟胜//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在阅读中重建被&男性中心&异化的女性形象: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孙桂芝//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范式推进及其研究困境/李杰//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人文理念/王镇//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论后女权主义的主体策略/张明星//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试论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的关系/冯翠翠,李颖//温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后殖民女权主义及其他:论一种阴性批评的诞生/桦桢//青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自然与女性之隐喻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龙娟//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J1,2007年第10期欧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略论/姜涛,王静//学术交流2007年第9期相似与共鸣:女性主义与生态学联姻的内在依据/潘桂林//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来自女性和自然的呼唤: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陈俊华//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异同之辨析/王云霞,李建珊//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西方女吉诃德与中国女性武侠/王阳//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重估女性主义戏剧/陈振华//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历史语境下东西&蛇&意象之文化解读:《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蛇性之淫》、《拉弥亚》中蛇女形象之比较/徐磊//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论&灰姑娘&故事类型的性别秩序/孙云凤,韦小明//电影文学2007年8月上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女译者研究/朱静//国外文学2007年第3期2. 各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1)亚洲国家论朝鲜女子徐氏《次归去来辞》:兼谈中朝女性与隐逸/曹虹//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徐氏,)有目的的&性&反抗:中韩当代女性作家笔下的性抵抗/(韩)安炳三//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日本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记文人笔下的艺妓形象/王慧娟//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第4期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生育之性和家庭观念:兼评小说《相似形》与《命》/牛水莲//语文知识2007年第4期《源氏物语》与平安文化/邵永华//韩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从《源氏物语》看中日文化交融的渊源/严立群//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源氏物语》与中日好色观的价值转换/张哲俊//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从《源氏物语》看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孙晓琴//山东文学2007年第9期花因香山味更浓:浅谈《长恨歌》对《源氏物语》的艺术影响/李晓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中国文化在《源氏物语》中的体现/武远萍//林区教学2007年第12期论安房直子童话的幻想及其审美内核/肖艳,种竞梅//山东文学2007年第4期并非因为肤色:对有吉佐和子的《非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吴菲,任常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母爱的虚像:读高桥多佳子的《相似形》/舒文兰//三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韩裔女作家柳美里&滞日&创作/吴琳//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4期乘着童谣的翅膀飞跃时光/与畴//中华读书报日一代童谣诗人金子美铃/新井一二三//文学报日山崎朋子的《望乡》之路/龚静//文汇读书周报日&&解剖&美女作家:读《第四个神话》/士曾//文汇读书周报日(筱田节子)凝视流转的世界:日刊《文学界》2007年3月号对青山七惠的访谈//文汇读书周报日谁说&80后&不识哀伤/朱白//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1月 30日(日)&暧昧&的吉本,&疗伤&的芭娜娜/兴安//文汇读书周报日向死而生:吉本芭娜娜小说的现代性死亡书写解读/王宗杰//学术交流2007年第9期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女性/叶琳//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4期(《一个人的晴空》,青山七惠著)辈情中的执著守望:解读川端康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刘聪颖//山东文学2007年第12期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之死/丁瑜//株洲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越南诗人胡春香诗歌思想意蕴之探析/谢娜菲//广西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蒙德罗奖外国作家奖得主巴普西?西多瓦及其创作/舒笑梅//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2)俄罗斯残酷的和感伤的:论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中的新自然主义和新感伤主义风格/陈方//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期俄罗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身体叙述/陈方//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人大J4,2007年第7期中国俄罗斯侨民女诗人巴尔考/苗慧//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4期 透过生活细节展示历史:柳?乌利茨卡娅短篇小说《布罗妮卡》的艺术世界/孙超//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期俄罗斯为阿赫玛杜琳娜祝寿/赵丽萍,魏冬//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3期读阿赫玛托娃/耿法//莽原2007年第4期初读阿赫玛托娃《没有主人公的长诗》:诗题、代序和献词部分/新守魁,阮可之//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疯癫,反抗的疯癫:解码吉尔曼和普拉斯的疯癫叙事者形象/刘风山//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西尔维亚?普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李英杰等//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死亡与再生的张力:普拉斯诗歌《事件》猫头鹰意象的文化解读/汪璐//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晨歌》和《词语》:形式主义解读和翻译之二/李屹//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谈契诃夫女性观之成因/肖查娜//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涅瓦大街&:关于女性的叙事:果戈理《涅瓦大街》女性形象的解读/彭甄//云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女性爱情与男权社会:从安娜?卡列妮娜谈起/杨冬梅//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天使与妖妇:谈《战争与和平》中的两类女性形象/王永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新世纪之俄罗斯&父与子&:评近年俄罗斯&父子&题材影片/吴小丽,袁莹莹//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苦心孤诣的寻根情节:拉斯普京老年妇女形象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孙玉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期&多余人&爱情中的俄罗斯女性形象/杜荣//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3)英国、爱尔兰文化身份与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创作/金琼//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6期试析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张丽娜//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11期&女性&、&解构&与&政治反讽&/段吉方//文艺评论2007年第1期(伊格尔顿)理智与情感:奥斯丁与艾米莉创作比较/杨静//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从叙事策略的转变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立场/郑红艳//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起居室里写作的简?奥斯丁/黄梅//中华读书报日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之异同/李丽程//现代语文2007年第11期喜剧世界里的&愚人&和&聪明人&:解读《傲慢与偏》中人物描写的戏据性/聂志文//戏剧文学2007年第1期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之比较:兼析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杜业艳//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对话的书面形式: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书信解读/罗杰鹦//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双性化人格与妇女解放:《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性格特征解读/王玉洁//电影评介2007年第5期《傲慢与偏见》的审美价值/刘敏//齐鲁学刊2007年第6期试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纪颖//青年教师学报2007年第6期反讽:《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基调/聂志文//戏剧文学2007年第7期傲慢与偏见:从性格中见婚姻观/李燕琴//电影文学2007年8月上《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高桂芳//山东文学2007年第9期喜剧背后的觉醒:从喜剧的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田玉霞//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经济制约与人格独立:《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婚恋模式之比较/程星//电影评介2007年第15期&敌意的对峙&与&陌生化&效果:论影片《傲慢与偏见》/吕文怡,赵梅赏//电影文学2007年第9期上时代与风情:谈两部据奥斯丁作品改编的影片/(澳大利亚)劳拉?卡罗尔著;章杉译//世界电影2007年第3期把握简?奥斯丁:忠实性、作者功能与帕特里夏?罗泽玛的影片《曼斯菲尔德庄园》/(西班牙)米蕾亚?阿拉加伊著;章杉译//世界电影2007年第3期论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夏落蒂?勃朗特的《简爱》为例/王瑛//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走不出男权领地的夏娃们:论《简?爱》与《方舟》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突围/彭红卫//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简?爱》在中国的翻译:/刘亚芬//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简?爱》作品中意向隐喻的心理空间/刘凤阁//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论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解读《简?爱》中的自我意识和自卑心理/康丹//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关于简爱双重性格的分析/周双//电影评介2007年第2期试论简?爱形象的现实意义/董荣月,马志民//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在&天使&与&妖妇&之间: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范景兰//青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简?爱与伯莎?梅森:寻求&自我&的&他者&悲歌/王文惠,项军平//海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两位女性迥异的自我实现之旅:简?爱与斯佳丽之比较/胡新//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呐喊/周志高,王晓//山东文学2007年第5期(简爱)空间逃离:女性叛离之路:简?爱与莎菲形象之比较/姚武//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从女性主义看简?爱的矛盾/刘萍//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夏泼与简爱两个女性形象差异的比较/李向武//山东文学2007年第12期灵魂的涅??& 爱情的永生:对于《简?爱》中桑菲德尔庄园大火的思索/黄佳佳//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颠覆中的进步:《简?爱》与《茫茫澡海》中女权主义观点之比较/余菁//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伯莎?梅森与&我&:&疯女人&的悲剧背后:试比较研究《简?爱》与《黄色墙纸》/王文惠//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从&女权&到&女性&:谈简?爱与吕蓓卡/吴丽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在诗意阴影里的夏洛蒂:重读《简?爱》对其二重性格的审美思考//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研究)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探究/董莉萍//电影评介2007年第15期论《谢莉》中的两性对抗及双性同体/史汝波//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贺夏蓉,潘利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浅谈《呼啸山庄》的独创性和超前性/秦清玲//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董静,何琼//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双性同体的失而复得:《呼啸山庄》中凯瑟林形象新析/郝瑞娟,王敏琴//商丘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从凯瑟林看《呼啸山庄》的性格悲剧/边芳玲//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和谐的建立:关于《呼啸山庄》的悲剧内涵及主题/朱洪文//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论《呼啸山庄》中童年和纯真主题/张静波//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荒漠中的爱:试析《呼啸山庄》的主题/陈俊彦,郑悦//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弗兰肯斯坦》:一个生态伦理学的个案/张??/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重述的&失乐园&故事: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主题新探/杨莉馨//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辩证法在《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张枫,郑霁鹏//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试论《弗兰肯斯坦》的主题意蕴/李波,卢东民//电影评介2007年第8期乔治?艾略特与托马斯?哈代自然观之比较/何大军//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的&复活&/宁//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论盖斯凯尔夫人作品的道德情怀/黛岚//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2期&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叙述学和文体学分析/王敏琴,杨璐//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永不停奏的生命序曲:论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序曲》/赵友斌//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曼斯菲尔德《序曲》中梦的解析/黄庆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论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历史意义/刘爱琳//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试论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袁素华//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何亚惠//徐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伍尔夫&中和&观解析:理性与情感之间/吕洪灵//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7期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艺术/张发祥//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伍尔夫作品特质研究述评:女性主义视角的战争因素/夏庚华//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自由间接话语与性别政治:伍尔夫小说叙事策略与主题表达研究/何晓涛//贵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此在彼在:伍尔夫和她的三个幻象/陈倩//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6期//人大J4,2007年第10期当女人冒男人之名写作/阎景娟//天涯2007年第4期伍尔夫与海明威死亡主题之比较/李春宁//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开启女性的生存空间:伍尔夫小说中的&房间&与&窗户&意象解读/杨瑜,朱洁//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鉴赏)伍尔夫印象主义叙述手法的现象学研究/陈惠良,杨毅华//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伍尔夫四部小说的叙事分析/刘爱琳//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文学研究)女性意识的两种取向:《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之比较/李新亮//徐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伍尔夫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对《达洛卫夫人》的文本细读/赵守清//长江学术2007年第3期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立统一/蔡玉霞,赵英俊//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追寻自我的心灵航程:论达洛卫夫人的人格分裂与自我超越/杨瑜,祝洁//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达洛维太太的影子:析《达洛维太太》中的赛普蒂莫斯的主题烘托作用/高洁英//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3期伍尔芙在《达洛卫夫人》中的&非理性&精神抗争/侯彤//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一个反抗规训权力的文本:重读《达洛卫夫人》/杜志卿,张燕//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解读《达洛卫夫人》中的荒诞/蔡玉侠,赵英俊//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5期《达洛卫夫人》现代叙事艺术特征之阐释/伍建华//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精神主义与诗化小说:试论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创作风格/马强//青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冲突与平衡:达洛卫夫人的&双性同体&性格分析/蒋花//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表现手法/王志慧//电影评介2007年第5期《墙上的斑点》叙事构思/韦虹//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海浪》中现代自我的叙述构筑/陈丽,洪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在模糊与复杂中诉说真情:伍尔夫《海浪》的结构艺术解读/李红梅//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远航》:建构自我之旅/段艳丽//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到灯塔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王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时间艺术/卢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小说的空间美:&看&《到灯塔去》/张中载//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论《到灯塔去》的叙述视角/杭花平,陈健//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论《到灯塔去》的象征艺术/戴新黎//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到灯塔去》中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荆兴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派叙事手法/苏丽等//电影评介2007年第13期&&&&&&&&&&&&&&&&多丽丝?莱辛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胡勤//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多丽丝?莱辛荣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译林2007年第6期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2007年第6期多丽丝?莱辛荣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程心//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多丽丝?莱辛与当代伊德里斯?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苏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写书是一种艰辛的努力:多丽丝?莱辛访谈录/(英国)杰西卡曼(访);邹咏梅(译)//译林2007年第6期我认识的多丽丝?莱辛/(英国)汤?麦奇勒;三人译//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链接:多丽丝?莱辛访谈录/孙全志译//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一部女性经验史/萧平//文学报日(莱辛)多丽丝?莱辛生平//文学报日边缘世界里的&文明人&:多丽丝?莱辛印象/瞿世镜//文学报日从多丽丝?莱辛和诺贝尔文学奖想到的/张弘文汇读书周报日难以归类的多丽丝?莱辛/林木//中国妇女报10月24日多丽丝?莱辛:&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诺奖新科得主莱辛作品中译本概述/邓中良//中华读书报日为什么是多丽丝?/康慨//中华读书报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兰守亭//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多丽丝?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独特性原因探析/向丽华//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自由的悖论:论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观/夏琼//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多丽丝?莱辛:最具独创精神的杰出女作家/刘静(问),王理行//译林书评2007年第6期翻阅她的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反思小说、世界大战、女性主义和60年代/约翰?弗里曼著;王锋译//21世纪经济报道日B整合与对话: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蒋花,史志康//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创作特色/李世新//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金色笔记》中关于自由的反讽/蒋花//译林2007年第4期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卢婧//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母女关系的完整再现与女性身份探索:解读多莉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蔡晓燕//河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寻找自我的悲歌:浅析多丽丝?莱辛的《十九号房间》/庞书向,徐建钢//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1期思想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乐趣:莱辛关于最新长篇《裂缝》答读者问/(美)哈维?布卢姆著;杨振同译//文学报日&那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莱辛《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在线访谈/邓中良,华菁译//中华读书报日反思乌托邦:析多丽丝?莱辛的《异族婚姻》/胡勤//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维多利亚时代&的后现代重构:兼谈拜厄特的历史想象和现实观照/金冰//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A.S.拜厄特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达尔文主义/金冰//外国文学2007年第5期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程倩//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斯帕克女士的青春/吕洪灵//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1期()论卡里尔?丘吉尔在《优异女子》创作中的理论自觉意识/钱激扬//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当代英国女戏剧家,1938-)喜玛拉雅山下的歌者:2006年布克小说奖得主基兰?德赛简介/王金娥//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2期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评扎迪?史密斯的《白牙》/李琼//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形同陌路》中的艰窘人生/王改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路易斯?迪安1970-)萨拉?凯恩的爱与死之歌/周鸣之//中华读书报日&&&&&&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观/王莎烈//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伊莎贝拉的困境:《一报还一报》中的性别对立/叶冬//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莎士比亚)沉默背后的惩罚与矫正:从文化唯物主义视角看《恶有恶报》中妇女主体意识的压制和婚姻的社会功能/李琼//戏剧2007年第1期(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与女性主义视角/李伟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人大J4,2008年第1期弥尔顿与&女性意识&/郭爱萍,李荣香//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6期从苔丝的反抗意识看哈代的女性观/彭丹//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哈代与沈从文创作/孙立盎//理论导刊2007年第11期威赛克斯小说中最优秀的女性:对苔丝人物形象的剖析/周志高,林程//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苔丝》中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及宿命论思想/陈光先//昭通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结茧与破茧:劳伦斯作品中的婚姻观的演变及剖析/李莉//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论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意图/张建佳//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性&:现代人类突破生存困境的途径:论劳伦斯的&性探索小说&/黎小冰//阜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论转型时期劳伦斯与张爱玲的创作共性/涂晓群//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古老群舞的原始活力:解读劳伦斯作品中的男性主题/张慧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两性和谐关系背后的阳性论述:重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刘慧//广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以知识分子形象对抗性别政治/王圣芬,施永鹏//合肥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火中的凤凰&&厄秀拉/温爱玲//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4期(劳伦斯《虹》)《荒原》的框架结构:解读T.S.艾略特笔下的女性话语/聂涟涛//广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叙述者背后的&他&与&她&:《帕梅拉》与《亚当?贝德》性别意识比较/阳雯//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论贝内特的男权话语矛盾/宋德伟//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男性气质与性别政治: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家庭制造》/邱枫//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布克奖花落爱尔兰女作家恩莱特/傅小平//文学报日艾丽丝?默多克小说《钟》的神话原型模式/王晓燕//常数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4)法国沙龙与女权主义的滥斛/郭莹莹//周口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法国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愉悦&/刘岩,詹俊峰//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9月总第9期斯达尔夫人与女性主义文学/管新福//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埃莱娜?西苏的文论《美杜莎的笑声》和林白的前期小说/冯皓//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文论《美杜莎的笑声》和林白小说的互文性解读/孔莲莲,冯皓//南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战争、词语和永恒的武力:基于西蒙娜?韦伊观点的及时反思/伊丽莎白?简?多林;黄育馥译//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语言?革命?女性:试论克里斯蒂娃的&记号语言&理论/黄湘芳//郧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异质之女性: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哲学探究/戴雪红//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缪塞与乔治?桑的情爱纠葛//文汇读书周报日萨冈与我们/(法国)亨利?哈热著;段慧敏译//译林2007年第2期萨冈:流动的人生盛宴/段慧敏//译林2007年第2期杜拉斯专题:& 中国视角下的马格丽特?杜拉斯/黄荭& 马格丽特?杜拉斯:音乐时间与写作时间/让-克利斯朵夫?玛尔迪;祖志译& 马格丽特?杜拉斯:&作家&/弗洛朗斯?德?夏朗热;曹丹红译& 马格丽特?杜拉斯在意大利的接受/多娜塔?菲洛尔迪;孔潜译&& //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中国视角下的马格丽特?杜拉斯/黄荭//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人大J4,2007年第5期爱?性?死:杜拉斯的情爱作品和她的晚年生活/欧尔俊,陈召荣//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东西文化视角中的杜拉斯/户思社//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不可能的爱情:关于杜拉斯的《琴声如诉》/河西//文汇读书周报日杜拉斯和&外面的世界&/黄荭//文汇读书周报日超现实主义的游戏、杜拉斯的母性观/子雨//中华读书报日绝望的宿命,先验的爱情:论玛格丽特?杜拉斯《悠悠此情》的两大主题/陈若蕾//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异化?同化?《情人》的女性意识之矛盾性/何晴//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传奇中的女人与爱:由《情人》、《半生缘》析杜拉斯与张爱玲/陈超//沙洋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回归&游离&的矛盾书写:解读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马利红//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男权主流社会的反抗者:再论卡门/徐丹玲//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5)德国、奥地利安娜?西格斯与胡兰畦/吴晓樵//博览群书2007年第5期(德国女作家)抒情诗的多元交往形式:希尔黛?杜敏诗文诠释/吴建广//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人大J4,2007年第5期(德国女诗人,)德国&文学女教皇&艾尔克?海登赖希/张克芸//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1920-)女性的悲歌与文化的反思:试读克?沃尔夫的《美狄亚?声音》/齐快鸽//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2期(德国女作家,1929-)神话与历史的界限:评沃尔夫《卡珊德拉》和《美狄亚》/(中国)/齐快鸽//外国文艺2007年第4期一个女人的故事:略论《格林童话》中的女主角/胡晓华//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6期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心理&父亲缺位&现象对女性性格的影响:解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喻颖//电影评介2007年第15期女作家哈克赢得德国图书奖/王滨滨//文学报日耶利内克:燃烧着的卡桑德拉/齐快鸽//译林2007年第4期耶利内克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仵从巨//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6期耶利内克在网上出版小说新作/康慨//中华读书报日(6)加拿大、美国回顾与反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阿特伍德研究/李娟//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植根故土,情牵世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四十五年创作生涯回顾/袁霞//译林2007年第5期论阿特武德小说作品中水淹意象的仪式性/佴康//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温&新&而知&故&:阿特伍德以《珀涅罗珀记》向经典致敬/阙蕊鑫//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总第7辑《盲刺客》:一部关于记忆的小说/柯倩婷//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J4,2007年第6期论《盲刺客》的结构艺术/黄向辉//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阿特伍德出版新作《道德混乱》/海仑//世界文学2007年第1期论阿特伍德《浮现》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谢葵//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重构女性神话: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李娟//淮阴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阿特伍德新作《珀涅罗珀记》的叙事策略/曾晓覃//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帕涅罗珀记》,一部现代女性的神话//(中国)卢秋平//外国文艺2007年第3期互文性与后现代的真实观:阿特伍德的《别名格雷斯》研究/柯倩婷//国外文学2007年第2期多元文化语境下族裔身份的解构与建构:评阿特伍德的《强盗新娘》/潘守文//国外文学2007年第2期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新作《帐篷》/袁霞//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3期技术统治与生态灾难:试析反乌托邦生态小说《羚羊与秧鸡》/蔡奂//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羚羊与秧鸡》的黑色幽默艺术探析/蔡奂//昆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羚羊与秧鸡》的戏仿技巧解读/蔡奂//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解构乌托邦幻景:《羚羊与秧鸡》后现代性解读/谭言红//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小小女艺术家的形象: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五部女性成长小说/史菊鸿//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加拿大露西?蒙格马利,美国露易丝?费兹)&&&&&&&&&&&&&&&&&&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郑大群//吉首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肖沃尔特与女性主义诗学建构策略/彭荻//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苏珊?桑塔格研究综述/王予霞//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1期苏珊?桑塔格的启示/周树山//文艺评论2007年第2期美新出苏珊?桑塔格著作/胡朗//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桑塔格传(节选)/卡尔?罗利森,莉萨?帕多克著;姚君伟译//译林2007年第6期苏珊?桑特格:一位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孙燕//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床上的爱丽斯》阐释女性意识/李凌俊//文学报日(苏珊?桑塔格)《床上的爱丽斯》:桑塔格的痛苦与唯美/周力军//中国妇女报日民族主义与文学想象:斯皮瓦克后殖民思想述评/都岚岚//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5期翻译政治之比较:斯皮瓦克与鲁迅/关熔珍//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9期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与想象:佳亚特里?斯皮瓦克访谈录(上、下)/生安锋,李秀立//文艺研究2007年第11、12期从符号、货币到电子脉冲: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与资本主义的媒介原理/李应志//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卡勒维和关注&作为妇女的阅读&/林树明//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J1,2008年第3期从美国女性文学看女性主义发展/陈莲琦,韦丽霞//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十七世纪美国女性文学述评/王庆勇//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5期百年流变:年间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概观/张晓敏//山东文学2007年第12期让生活的枝蔓朝着广阔的原野延伸:美国当代女性文学管窥/于洋//学术交流2007年第6期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笔下的身份书写/刘志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王军//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黑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黑人女剧作家/嵇敏//四川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美国印第安女性文学述评/刘玉//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丑女人&现象:美国当代小说的一种倾向/王诺//北方论丛2007年第4期马格丽特?福勒及其女权主义思想/杨金才//国外文学2007年第1期()寻找自我:论《飘》之主人公郝思嘉的生存状态/汪文中//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存在的虚无与成长的孤独:《飘》的解构之一/栗玖玲//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黑色的坚毅:小说《飘》主人公性格分析/郭艳玲//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飘》中斯佳丽性格之心理分析/赵瑞超//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飘》中斯佳丽爱情的启示/李薇//语文学刊2007年第12期服装、身体与自我:论《觉醒》中的女性服装哲学/黄川//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论/李晓霞,张建梅//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生死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万雪梅//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觉&而未&醒&:解读小说《觉醒》中的&觉醒&/刘红卫//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由困惑到觉悟的艰难旅程:《觉醒》主人公心路发展历程探讨/刘伟//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用心灵去感受少年时代美丽的时光:评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男人》/陈玉立//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2期(美国19世纪下半叶女作家)成长的故事:评朱厄特的《百苍鹭》/陈煌书//乐山师院学报2007年第8期&&&&&&&&&&&&&&百年艾米莉?迪金森研究管窥/刘晓晖//国外文学2007年第1期美国艾米莉?狄金森研究述评/周建新//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第3期艾米莉?狄金森:双性和谐的主体创造性人生内涵/肖立青//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论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胡江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无题的恋歌:论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杜雪芹//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现代性解读/丁晓春//青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穿越历史的隧道,仍不失迷人的光辉: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艺术特质/肖美玲//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爱米丽?迪金森,其人其诗的哲学符号解读/朱梅//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J4,2008年第2期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生态文学的典范/宋秀葵,周青//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简析隐世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赵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壁纸与疯女人:女性之镜:美国《黄色壁纸》文学评论综述/王淑芳//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黄芳//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传统的现代主义:薇拉?凯瑟的小说创作风格/孙晓青//阜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城市化带来的不安:从一个侧面看威拉?凯瑟和沈从文的作品/彭阳辉,隋一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文本与潜文本的对话:重读薇拉?凯瑟《我们的一员》/李公昭//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机械运转背后隐藏的力量&:薇拉?凯瑟小说中的多元文化情结/孙宏//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解读《琥珀》中男主人公伯鲁的婚姻观/李丽娜//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凯瑟琳?温莎)女性和男性的牢笼:评伊迪斯?华顿的《豪门春秋》/胡俊//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百合花的凋谢:论《欢乐之家》中莉莉的悲剧结局成因/董靖历//电影评介2007年第5期(伊迪斯?沃顿,1905年)重申《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悲剧/封金珂//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妥协还是抗争:试析《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延宕/阎爽,赵勇//山东文学2007年第10期美国史沫特莱研究综述/刘小莉//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改写史沫特莱:从女权主义小说到无产阶级小说/刘小莉//二十一世纪10月号总103期为了春天不再寂静:纪念蕾切尔?卡逊诞辰100周年/王颖//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3期()回避:苏珊?格拉斯佩尔的女权主义叙事策略/肖淑芬,杨肖//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琐事》与女性自我的重建/谢群//山东文学2007年第6期(苏珊?格拉斯贝尔1916年创作)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琐事》/赵惠君//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5期不分国界,共同关注:从《大地》、《生死场》看赛珍珠、萧红对中国女性的关注/姚慧卿,朱顺//苏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赛珍珠在宿州/邵体忠//传记文学2007年第3期巴金、朱雯与赛珍珠/姚君伟//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赛珍珠、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探析:以《闺阁记》、《金锁记》为例/曾青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相同相似岂偶然:中国古典小说对赛珍珠小说女性形象描写的影响/张桂玲//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历史限禁与文学祛蔽:对赛珍珠及其《大地》研究的当下反思/朱顺,韩传喜//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论《大地》的经典性/姚君伟//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编码与逃离:《大地》女性无意识的精神分裂分析/陈靓,张威//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四海之内皆兄弟:从小说《群芳亭》透视赛珍珠的宗教观/许砚梅,宋艳芬//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赛珍珠的跨文化理想:小说《东风:西风》解读/居永梅//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把戏剧变成风景:斯泰因的戏剧观及表现手段/舒笑梅//译林2007年第6期()&&&&&&&&&&&&&&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杜志卿//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微笑意象/朱梅//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莫里森和沃克创作的黑人女性意识对比/邹惠芳,罗晓燕//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莫里森小说的民族风格/江智利//四川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李良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胡俊//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托尼?莫里森作品的审美特征/曾梅//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伊佃园&中的&柏油娃娃&:《柏油孩》中层叠叙事原型解析/李美芹//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论《秀拉》中以&性&为契机的双重颠覆/刘黎//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3期《秀拉》中妇女的呐喊:试析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吴红兵,李红梅//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用语言文字弹奏爵士乐: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爵士乐》赏析/张清芳//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文学鉴赏)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重构《宠儿》/王玉括//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胡销瑛//西华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论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历史反思与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唐红梅//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强势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文化流失:从《最蓝的眼睛》透视/罗虹,徐辉//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虚幻中的自我意识: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解读/田亚曼//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迷失与探索: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孙文娟//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走不出的困惑: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张秀见,刘黎//文学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4期论《所罗门之歌》的主题&&&飞翔&/张秀见,刘黎//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鉴赏版第5期论《所罗门之歌》的叙事艺术/刘玉娟,姜莉//译林2007年第6期&堕落&女人的迷失和挣扎:莫里森笔下的&第三者&形象多卡斯简析/杜志卿//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爵士乐》)生存策略的求证:解读《宠儿》/王占峰,孙海英//牡丹江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流放与抗争的历史文本:从后殖民视域下看《宠儿》中的身体政治/杨??/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构建黑人出路的新高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张军//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一位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曲折心路:试评《一千英亩》/辛珏如//茂名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漫步芒果街/黄梅//译林2007年第1期(《芒果街上的小屋》/桑得拉?希斯内罗丝,1954)-)论&死亡&和&暴力&在弗兰纳里?奥康纳文本中的美学功能/李怡//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解读奥康纳《好人难寻》中的人学探索与人文情怀/汪旭琴,沐金华//学术交流2007年第7期&妇女主义&和主体性建构:沃克文学写作对女性主义话语的突破/蒙柱环//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我们等待已久的人就是自己&/吴新云//读书2007年第9期爱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梁昕//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女性主义解读/张晓敏//吉林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尚玉峰//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1期爱丽丝?沃克《紫色》中的&黑人性&文化现象解读/丁礼明//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论《紫颜色》的和谐观/周芳//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论小说《紫色》中人物的视觉形象/袁小华,臧华//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紫色》中的书信体叙事策略/王红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紫色》中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剖析/薛小惠//外语教学2007年第5期《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新理念/封金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给上帝和姐妹的信:试谈《紫颜色》中西丽寻求自我之路/刘涓涓//盐城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黑人女性自我身份之构建:解读沃克的小说《紫色》/龚云霞//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紫颜色》/陈琳//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紫色》中茜莉的人物形象/温爱玲//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7期《紫色》:从小说到电影/尚玉峰//电影评介2004年第2期(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美国梦&传统与《紫色》中黑人女性的救赎/何梅//中国女性主义2007年3月总第8期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刘子敏//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性别权力的两种演绎:《紫色》与《弗洛河上的磨坊》的两性文化观念比较/林华瑜//电影文学2007年第10期上黑人女性主义在小说《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中的解读/于春荣//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解读艾丽丝?沃克的短篇《日常用品》/黄晓燕//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找寻黑人女性自我:《外婆的日用家当》之&妇女主义&思考/王雅丽,丁礼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双重性格的艾米莉:《我站在这儿熨烫》新探/李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一部黑人女性主义小说的经典: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赵纪萍//济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欧茨出版长篇新作《黑姑娘/白姑娘》/海仑//世界文学2007年第1期欧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刘飞兵,杨华//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欧茨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刘军//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4期欧茨的罗曼司、滑稽模仿与女性主义/单雪梅//新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从悲剧的产生到生存的探询:论欧茨创作中的觉醒意识/刘飞兵,杨华//求索2007年第7期大屠杀叙事与犹太身份认同:欧茨书信体小说《表姐妹》的犹太寻根主体及叙事策略分析/林斌//外国文学2007年第5期杰克逊及其新作《乔治亚的毕特温小镇》/吴津逸//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1期失重的灵魂:评裘帕?拉西莉的《同名人》/陈春霞//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1期(1967-)论温迪?瓦萨斯坦的女性主义戏剧创作/吴庆宏//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露丝?大关和她的小说《所有一切都是造物》/辜咏娟//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2期经典的另一种解读:简评朱莉亚?巴雷特新作《海边天堂》/杨靖//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3期(美国当代女作家朱莉亚?布劳恩?凯斯勒的笔名)体验弥留者的意识流动:评安?波特的短篇小说/陈才忆//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凯瑟林?安妮?波特访谈录/杨向荣//青年文学2007年第9期女权主义理论观照下的韦瑟罗尔奶奶形象评析/刘雪琪//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变幻莫测的&卡莉女神&:解读芭拉蒂?穆克尔吉的《詹丝敏》/黄芝//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J4,2007年第9期再现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种族与性别:评当代美国黑人后现代主义女作家歌劳莉亚?奈勒/曾艳钰//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刻意的谦恭& 光荣的使命:琳内?沙伦?施瓦茨散文《翻乐谱的女子》赏析/郑晓园//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文学鉴赏)(美国当代作家1939-)文化冲突中的本土身份构建:宗教与性别视角下的《爱之药》/陈靓//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总第7辑&&&&&&&&&&&&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追求/张兰珍,陈爱敏//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1期&主义&对&身体&的争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跨族婚恋主题/寇才军//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王军//吉林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论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的语言特征/刘心莲//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论美国华裔女性写作中的声音政治/刘心莲//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美国华裔和非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蒙柱环//玉林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与现状/王军,李艳红//山东文学2007年第11期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问题/王理行//外国文学2007年第6期&戏仿&:华裔作家汤亭亭自我赋权之话语策略/胡晓红,莫翠华//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论汤亭亭小说中文化系统对华裔男性身份的影响/黄芙蓉//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总第6辑初&识&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吕晓棠//林区教学2007年第8/9期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种族历史书写:《华人:金山勇士》与早期北美华人移民史/林涧//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解读《女勇士》中东方话语形态下的&中国&/赵雪//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1期汤亭亭小说《女勇士》中乡土情结的解构/黄安娜//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第2期关于《女勇士》中小标题的阐发研究/李明//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他者&的误读:《女勇士》中&鬼&的意象的重新解读/陈艳鹃//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荆棘路上妩媚行走:《女勇士》的多重叙述声音/丁小雨//重庆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女勇士》的女性主义解读/孙立盎//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多元文化语境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和谐:《女勇士》文本中括号的意义/王增红//集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困惑与反思:以《女勇士》为例谈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误读/秦苏珏//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高贵心灵的无声抗争:《女勇士》与《红字》两则故事相似性之比较/李丽,张玉玲//青年教师学报2007年第5期花甲之年的禅思:解读汤亭亭《当诗人》/邵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禅之味:《战争的老兵,和平的老兵》的文化意蕴/刘勇//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评汤亭亭力作《中国佬》/文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游走于虚构与现实间的叙事策略:汤亭亭《中国佬》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刘卓,马强//山东外语教学2007第5期论《中国佬》对中国古典小说结构的戏仿/杨春//外国文学2007年第6期从分离到融合:《通灵女孩》中的三个伦理维度/邹建军//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从&文化融合&到&多元文化&的转向: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庄恩平,郭晓光//暨南学报2007年第4期沉默的破译:《接骨师之女》的沉默主题/张洪伟等//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评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陈鲲//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共谋的异国情调:谭恩美儿童作品的背后/陈爱敏//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谭恩美的新作《拯救溺水小鱼》/卢俊//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3期对峙与融合:论《喜福会》的叙事魅力/高玉华,张愉//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情感的真正沸腾:解读《喜福会》母女关系/杨柳//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从小说《喜福会》看&多文化人&理想的实现/谢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7年第4期《喜福会》在中国单一的读者接受及其根源/赵莉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刻板印象下的华裔女性之自卑:谭恩美《喜福会》中的华裔女儿形象/于秀娟//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李雪峰//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不同文化,一样情深:电影《洗福会》母女关系主题探讨/郭卫民//电影文学2007年第9期上&我是中国人&:美国华裔文学先驱水仙花/石平萍//外国文学2007年第5期X一代华美小说简论/赵文书//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美国梦的生产与再生产:王颖影片《喜福会》解读/孙萌//山花2007年第7期(华裔导演)双重视角的&新的中国&叙事:读华裔美国新生代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吴丽仙//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中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解读任壁莲《典型的美国佬》/李淑春//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沉默的隐喻:《中国佬》中&男性沉默&探析/陈富瑞//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论《华女阿五》与《典型的美国佬》中不同的文化同化方式/方红//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后代视角下的文化认同:重读任璧莲小说《典型美国人》/张欣//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扇子的密语:读《雪花和秘扇》/张瑞//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论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不完全解构/丁文莉//徐州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中的男性主体意识:从赵健秀的&关羽情结&谈起/魏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美国文学中的荒野老人和父亲情结/刘国枝,王娜//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美国大众文化中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以付满楚和查理?陈薇典型个案/姜智琴//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霍桑《红字》中针线意象的文化读解/陈榕//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从《红字》看清教社会里女性的顽强抗争/徐晓芳//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无形的压迫: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胎记》/李德琼//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亨利?詹姆斯的女性视角/桑晓林//现代语文2007年第13期()对女性身份的反抗与困惑:读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拧紧》/李杨,方璞//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妖妇还是其他?:析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女性人物/胡天赋,赵康//南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10期耶稣形象在海明威硬汉小说中的呈现及变形/王伟//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论海明威&硬汉性格&的双重性/曾欣悦,刘正光//求索2007年第9期女性主义视角下凯瑟琳?巴克莱形象再议/陈天然//安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中现代西方男权文化的隐喻/王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最后的英雄:评《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式&主角桑提亚哥/葛丽萍//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6期女性主义新视角解读硬汉精神:重读《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形象/何晓涛//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简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周杰//辽宁师专学报2007年第6期评德莱塞塑造的西方两种女性自我意识形象/杨海燕//辽宁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埃米莉:一个他者的被害生涯:《玫瑰献给埃米莉》的女性主义解读/李荣睿//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福克纳)父权制下女性的疯狂与恐怖:心理解读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黄桂平//四川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的母女关系/王峰灵//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奥尼尔剧中的厌女现象解读/张玉红//周口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抗争?束缚?屈从:《奇异的插曲》中的两性关系透视/张新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传统&母性&的放逐:从艾比和蘩漪看奥尼尔和曹禺悲剧中的&母性&塑造/李文倩,刘津艳//廊坊师院学报2007年第5期疯掉的南方淑女布兰奇:《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兰天//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版第2期(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妈妈的儿子:处于边缘的男人/徐怀静//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田纳西?威廉姆斯《大地王国》)物欲与性爱的冲突:《榆树下的欲望》的心理分析/吕灿//周口师院学报2007年第1期寻求自我意识:论马拉默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傅勇//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诺曼?梅勒的性别观/任虎军//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论《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权精神/许佳//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7)其他国家从&爱欲&到&圣爱&观念转化中的性别压迫/杨慧//青海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论《创世纪》中的男女平等思想/王四新//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李琪//学术交流2007年第4期英雄时代的女性: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地位及其启示/赵晓,韩琳琅//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论《荷马史诗》中的女性美观念/潘道正//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雅歌》/孟令华//洛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4期爱情与宗教禁忌的搏击:论《母亲》人物心理内涵的构建与叙述视角的选择/周亚明//名作欣赏2007年文学研究专刊第1期(意大利女作家格拉齐亚?戴莱达1920年发表)《玩偶之家》新解/李兵//中华读书报日解构男权社会的经典奉献:关于易卜生《玩偶之家》和吉尔曼《黄色糊墙纸》的比较思考/郑丽娜//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关于苏珊娜?易卜生:剧作家的妻子兼合作者/(挪威)阿丝契德?萨德著;束娟译//戏剧艺术2007年第5期澳洲文学中的中国女性文化身份/马丽莉//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澳大利亚妇女小说的先驱/向晓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苦难宿命与&家&的召唤:《荆棘鸟》寓意分析/王辽南,金燕萍//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觉醒与抗争: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方晓梅//湖北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撩人的风,冰包的火:论《荆棘鸟》中凄婉的情爱故事/陈达//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遭遇荒诞:不懈抗争的现代悲剧女性:论小说《荆棘鸟》的悲剧艺术成就/李贵和,向晓红//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爱情话语?女性欲望?女性书写:《荆棘鸟》中的梅吉形象读解/杜荣芳//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伊丽莎白?乔利身份观的多重解析/梁中贤//北方论丛2007年第1期澳洲巨星陨落,人性光芒不灭:伊丽莎白?乔利作品评析/梁中贤//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伊丽莎白?乔利人格符号意义解读/梁中贤//外国语2007年第4期&生存&的符号意义:评伊丽莎白?乔利《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梁中贤//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块石头》对女性主义的反思与挑战/朱晓映//西华大学学报2007第6期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块石头》对女性主义的反思与挑战/朱晓映//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总第7辑《赌瘾难戒》的女性主义解读/朱晓映//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压抑地等待: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读劳拉的悲剧命运/陈岳红//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海伦?加纳:大器晚成的女性主义先锋作家/朱晓映//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阿格妮丝?赫勒的美学现代性思想/傅其林//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3期女性?存在?历史:《莉莲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缪春旗//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论《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形象/石发林,于美琴//绵阳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微妙的两性关系:再论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张雯,卢志宏//名作欣赏2007年第9期(文学研究)艾塔娜出版首部小说/西文//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西班牙女作家艾塔娜?阿尔贝蒂)儿童是人类之父:解读罗莎?蒙特罗的《地域中心》/苑冰//译林2007年第6期(西班牙)女性困境与妇女解放:对美狄亚与爱碧杀子行为的反思/马强//攀登2007年第1期埃及女作家艾赫达芙?苏维夫的跨文化写作/余玉萍//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3期库切小说《敌手》中的女性主义视角/韩瑞辉//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当代尼日利亚女性文学回顾与展望/李青霜,王立梅//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阿连德的本色与杂色/陈众议//文汇读书周报日
2014年承办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1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朗教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