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适合去哪旅游去瑞典旅游

瑞典旅行游记_人在旅途_瑞典印象-瑞典官方网站
&&&&&&&&&&&&&&&&&&&&&&&&&&&&&&&&&&&&&&&&&&&&&&&&&&&&
&&&&&&&&&&&&&&&&&&&&&&&&&&&&&&&&&&
您如果对网站上的内容爱不释手,希望跟朋友分享,的收藏功能将帮你实现共享,只要选中感兴趣的内容放到收藏车上,发给朋友或者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收藏瑞典就是如此简单!
订阅人在旅途博客
以往新闻和博客文章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把称作是最著名的应该不为过,但要走访他的故居却并非易事。在的繁华现代商业街已经难觅诺贝尔的出生老屋,但距离首都200公里的卡尔斯库加市(Karlskoga)却有他晚年的定居之所。驱车2个小时,逃离都会的喧嚣,到达典型的瑞典小镇——白桦庄园(Bj?rkborn Manor)实在是一栋再普通不过的宅子,白墙红顶,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白桦林之中。
白桦庄园现在坐落着卡尔斯库加的诺贝尔纪念馆
摄影:Hans Johansson或许这段通往乡间并不好走的小路是诺贝尔在告诉我们,他偏爱清幽的乡村。但这也或许无关闲情逸致,更谈不上诗情画意,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为一名危险品发明者与制造商,诺贝尔的处境一直很微妙。世人一方面敬重他的创造才能,艳羡他的巨额财富;另一方面却对其研发过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危险性避之不及。当然,诺贝尔投入的确实是场冒险的游戏:1864年,在瑞典家中开展的硝化甘油实验夺去了诺贝尔弟弟(埃米尔.诺贝尔)的生命。这场灾难在斯德哥尔摩甚至瑞典全国引起了恐惧与惊慌。公众对他的冒险行当持敌对的态度,拒绝和这个怀揣着定时炸弹的家庭为邻,并拒绝为他的研究提供贷款或资助。但诺贝尔没有因此而放弃。整整一个月因为找不着场地,他只好在远离斯德哥尔摩建筑稠密区以外的梅拉尔湖面上,租下一只带有棚盖的驳船,利用最简单的仪器、最低廉的原材料,继续开展研究。谁曾想,正是在这只被人遗弃在乡村的简陋不堪的驳船上,孕育出了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发明。
实验室中的诺贝尔蜡像
摄影:Hans Johansson实验室一直是诺贝尔一生最在意的居所。白桦庄园的简介里提及这里曾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军工厂。我有些不解,这位61岁的花甲老人选定这逃离城市的湖光山色,难道不是想要安个豪宅安度晚年吗?诺贝尔的答案对于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真是太费解了,原来他看中的是这个几近废弃的军工厂改建成为研发基地的潜能。因此,买下这片庄园后,诺贝尔并不急于翻修他的住所,而是首先动工修建他的实验室。出了住所,沿一条小径很快就能看见一排类似车间一样的平房,这就是诺贝尔晚年在瑞典的实验室。现在,用于展示的实验室恢复了诺贝尔生前使用时的样子。外行只看到大大小小的玻璃器皿、长长短短的金属支架、泛黄的白色瓷砖与富有年代感的深褐色木制家具,但这却是当时诺贝尔毫不吝惜花重金添置的适应半工业式作业的最新设备。在这再朴素不过的实验室里,我仿佛看见了那位对自己挚爱的事业保有不竭热情与精力的长者,那位虽然年逾花甲却宁愿选择清教徒般生活的富翁。这不是一时兴起或恍然顿悟,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惯性。诺贝尔的一生除了打理生意和旅行,其余的时间基本献给了他遍布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即使在四十岁那年生活在巴黎马拉可夫大街的上流社会居住区,诺贝尔给邻居们留下的唯一印象也只是那个在清晨把自己包在马车上的毛毯里奔向实验室的中年男子。诺贝尔就是这样一位隐者,可小隐于乡间,亦可大隐于世。
据说诺贝尔在白桦庄园居住期间经常使用这辆马车
摄影:Hans Johansson如今,这座诺贝尔的故居已建成为诺贝尔纪念馆。然而,比起人头攒动的诺贝尔奖颁奖地与晚宴举行地——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与,故居显得颇有些冷清。这也恰如他的姓氏——聚光灯下夺目似乎总是诺贝尔奖,而诺贝尔这个人却总是隐藏幕后。这样说对于一个拥有355项发明专利、坐拥全球90多座工厂的“发明家”、“工业大王”、“大资本家”有些不公平,但就这些光鲜的代名词你可以有很多联想,最不可能的一种也许就是一位个子矮小、皮肤发灰、衣着朴素、生活节俭、独来独往的长者。但恰巧,诺贝尔却正是如此。即使他的发明为他赢得了盛名,即使他的企业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都没能改变这位古怪的科研工作者。他喜欢特立独行,厌恶抛头露面,低调的作风让他始终保持着不为广大公众知晓的状态。这就不难理解,真正让诺贝尔名扬四海的不是他的生活作风,不是他的巨额财产,甚至不是他的黄色炸药,而是一个以他的姓氏命名、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奖项。
创立了诺贝尔奖的瑞典发明家和实业家阿尔弗雷德o诺贝尔
图片来源:卡尔斯库加的诺贝尔博物馆官方网站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在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开始抬头的年代,这项摒弃地域、民族、宗教信仰等差异、致力于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国际化奖项立即在全球引起了轰动。在飞机还未成为交通工具、电话和传真还未普及的年代,国际化并不像现在这般理所当然。但对于一个九岁就随父亲背井离乡、十七岁通晓五国语言、四十岁便拥有遍及二十一个国家的跨国企业的诺贝尔来说,国际化又显得那么合乎情理。如果说真有以四海为家的人,诺贝尔就是其中一个。儿时的颠沛流离脱不开家族生意的起起落落,成年以后的漂泊四方却是他为挚爱事业忙忙碌碌的一种执着。“Home is where I work and I work everywhere.”“家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而我在任何地方工作。”维克多o雨果戏称他是“欧洲最富有的波希米亚人”。文学大师起的这个颇具文艺范的外号对于长期与病痛斗争、依赖火车与轮船奔走于世界的诺贝尔来说,一点也不轻松。或许是幼时孱弱的身体、被限制的童年,让成年后的诺贝尔在漂泊中成全了内心不安静的癖性;亦或许是日益庞大的商业帝国、不断开拓的市场,让功成后的诺贝尔在全球经营中找到了他自身最大的价值。不同于同时代人的人生经历,成就了诺贝尔这位彻底的世界主义者。在诺贝尔纪念馆中陈列着几经修改的遗嘱手稿,最后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我的明确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走出诺贝尔的住所,前方是一片精巧的花圃,不知名的花草簇拥着一尊由米色花岗岩支撑的诺贝尔半身铜像。这尊铜像的下方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ALFREDoNOBEL 。此时,我才突然发觉,诺贝尔的雕塑在瑞典真是少之又少,关于他的纪念品更是难觅踪迹。相比奥地利萨尔茨堡街头随处可见的莫扎特巧克力,瑞典人似乎更珍视与诺贝尔的心灵交流,甚至不忍心将其头像放置在廉价旅游商品上。是的,这个国家不需要“贱卖”诺贝尔,他就已经俨然成为瑞典人民勤劳探索形象的代表、斯堪的纳维亚民族优秀品质最好的注解,并永远被全世界人民所铭记。
作者&神经小灵子
早就听闻“北方威尼斯”的美誉,因此,对此前去过的威尼斯的眷恋,让母亲和我对这次行程十分期待。2014年6月初,我们终于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北欧之旅。 斯德哥尔摩篇作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整座城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多座桥梁将它们联为一体。第一天
由于住在Alvik,从阿兰达机场到酒店需先坐大巴到中央火车站Stockholm C,再换乘地铁绿线,从酒店出来已是傍晚时分。初夏的斯德哥尔摩已进入日照延长的小不眠夜,经地铁紫线抵达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时,正是夕阳西下的好时光。 算是为了第二天踩点,或为寻可能的人海前的静谧,我们沿着波罗的海一路闲逛,领略老城的美。出发前,就从相关的城市地图上了解到了王冠桥的知名。作为城市的象征,与它合影是必须的。夕照中的波罗的海沿岸,停泊着各式各样的游船,海鸥不时低空飞过。远处飘来一只硕大的热气球,微风习习。岁月静好,恐怕就是此刻的感觉。&
远远飞来一只热气球,妈妈说,快,给你照一个!有人说,斯德哥尔摩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国王花园地铁站附近的建筑装饰或许就能代表斯德哥尔摩老城的建筑设计风格。尘封已久的颜料已经渐露斑驳,但繁复精致的洛可可雕塑,却又不容你对这座王宫所在的首都有一丝轻视。而我想,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夏夜,市中心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露天酒吧,停泊在波罗的海上的一艘巨型帆船亦是绝佳的去处。
船上的酒吧一对正在船上享受美好时光的夫妻告诉我,这个角度非常好,我试着举起相机,拍下了异常美好的粼粼海面。
船上拍下的夕阳西照从帆船下到花园中心,一路是毗邻而设的露天酒吧。摆脱了冬日的寒冷和忧郁——夏季的瑞典,夏季的斯德哥尔摩,人们用音乐、啤酒和摇摆舞迎接一年中最美的日子。当地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狂欢派对,并告诉我们这里正在上演“体验斯德哥尔摩”初夏文化节。说到斯德哥尔摩,不能不提美丽的。这座地铁网全长为108公里。在一百多个地铁站内,人们能欣赏到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恐怕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领略一下她的美,在Stockholm C换乘时,我和母亲总会一不小心就跟随艺术作品绕到了其他地方:P&
斯德哥尔摩美丽的地铁艺术第二天
北欧夏季短暂的夜晚过去,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而今天还是那么地不寻常,因为491年前的这一天,正是瑞典建国之父古斯特夫o瓦萨的登基之日。我想,我们能够在这一天待在斯德哥尔摩,太幸运了! 迎着蓝底黄十字的瑞典国旗,我们溜达到了骑士岛。一场精彩绝伦的瑞典老爷车车友会巡展正等着我们。欧宝、福特、沃尔沃、别克、奥迪、萨布、雪佛兰、阿里斯顿马丁、劳斯莱斯、名爵、布迦迪……这些你可能之前只在博物馆里见过一二的老爷车,如今却整排整排出现在城市的广场和街头。车主们穿着复古潮衣,带着一份自豪和骄傲,互相聊天、品车,当时针指向十点时,一起跳进车中,列队朝市中心开去。&
骑士岛广场上的老爷车1
骑士岛广场上的老爷车2骑士岛广场旁是著名的骑士岛教堂。这座历时30年修建起来的哥特式教堂,曾举行了被称为“北方雄狮”的古斯塔夫二世国王的葬礼。此后,这座教堂便成为和王室关系紧密的宗教场所。在北方战争中占领了西俄罗斯的卡尔十二世国王也长眠于此。教堂的墙上有撒拉弗骑士团的会徽。据说,当该团骑士死去时,他的徽章就被悬挂在这座教堂里,葬礼举行时,教堂的钟声会从中午12点一直响到下午1点。离开骑士岛教堂,匆匆经过宏伟壮丽、犹如一艘航行中的大船的,我们来到了王宫。今天是瑞典国庆日,王宫免费对外开放,因此人流熙攘。我们穿过一个个有些繁复洛可可壁雕的大厅,看着那些饰满珠宝玛瑙的华服皇冠,不由再次感叹这座首都的贵气。通往国王宝座的几间房内,陈列着瑞典历代国王的王冠、王袍、权杖、战车、兵器、珠宝、饰物和金银器皿等,让人依稀可见昔日王室的显赫权势。俄罗斯的旅行家在19世纪就谈到过斯德哥尔摩王宫的华丽。他们把它看作是斯德哥尔摩最好的建筑,也是欧洲最好的建筑之一,因为它把严肃、华丽和优美融合在一起,没有任何削弱整体感的细小装饰。&
斯德哥尔摩王宫内的珍藏1
斯德哥尔摩王宫内的珍藏2在斯德哥尔摩有这样一艘船,其名字来源于船尾王族族徽中的图像——一束麦穗,孤单地在清冷的黑暗中浸泡了整整333年。1961年,瑞典人民终于将他们的国宝Vasa号打捞出海面,并为她修建了一座博物馆,这便是。同一天,在老爷车、瑞典王宫的惊喜过后,我们坐公交来到了瓦萨博物馆,一睹它的风采。“四五点间,巨舰瓦萨倾覆沉没。” 短短的一句话,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日,有人在记录本上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来自瓦萨的男人和女人1
来自瓦萨的男人和女人2关于瓦萨号遇难的真正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直到现在,也只限于各种猜测。但有一点很肯定:船体相当不稳,所以才会被风吹得摇晃,致使海水从敞开的左舷炮口大量涌入。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复,瓦萨号基本恢复了当初的面貌。而那几座其他船只所没有的镀金大雕像,那一门门重达二十四磅的超级火炮,让我们站在这条长六十二米、宽十二米的船下,不知该作何感想。博物馆将打捞上来的船员尸骨进行了电脑复原,制作成模型或照片,并附上个人资料及发现尸骨的位置等信息。博物馆内这样写着:让我们认识来自瓦萨的男人和女人。走出博物馆,已是下午五点半。再过半小时就是的马车巡游,两边道路都已封锁,公交车也暂时停止了通行。我和母亲就留在原地,等看王储的到来。&
瑞典国庆日的王室马车巡游1
瑞典国庆日的王室马车巡游2六点,伴着城市警察几次摩托车探路,王室步兵首当其冲地列队到来。在悠扬的管弦乐声的伴奏下,王室马队也陆续靠近。而在他们之后,就是国王卡尔十六世o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和她的“平民”丈夫、曾经的私人健身教练丹尼尔o韦斯特林以及玛德琳娜公主与丈夫克里斯托夫o奥尼尔了。游客和当地民众兴奋地向皇室成员打招呼,还有人喊着维多利亚的名字,而王室成员则以一贯的优雅,面带微笑地和大家挥手示意。篇自斯德哥尔摩中央火车站启程,西南而行,快车三个小时,慢车五个小时,即可横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平原与丘地,抵达瑞典西岸的城市。第三天
由于没做太多功课,关于哥德堡的资料也比较少,所以借着城市卡赠送的地图,随便坐上了一班公交车,抵达我们在哥德堡的第一个景点:UNIVERSEUM。没想到,在这里一逛就是两个多小时:从观赏鲨鱼、探秘热带雨林,到研究宇宙空间。而这里显然也是当地人周末休闲、亲子同乐的热门去处。开馆时间还不到,就有十多对当地家庭排在馆外,等待买票入场。&
哥德堡的UNIVERSEUM
妈妈在UNIVERSEUM既然来到了哥德堡,大名鼎鼎的哥德堡不能错过。作为北欧地区最大、最好的植物园,它的交通十分便利,有好几辆公交车就停在植物园的正门对面。植物园的入口设计很有些微缩版美泉宫的感觉。这座公园里有非常流行的棕榈屋,种植了热带和地中海的树木和植物。同时,玫瑰园中有多达4000种不同的玫瑰。园中的野生杜鹃同1600种兰花一样令人印象深刻,温室内又种植着另外4500多种植物。作为一个植物盲,快门都停不下来。& &
哥德堡植物园1
哥德堡植物园2
哥德堡植物园3哥德堡的灵魂来自海洋的气息。当我们来到哥德堡海洋中心,宛若进入了一个船舶、海水和钢铁的世界。紧邻Packhuskajen,停靠着自19世纪末至今的20艘舰船。我们在这里重温了S?lve炮舰的黄金岁月,体验了在Hugin巡逻艇上进行烹饪的感觉,参观了斯莫兰驱逐舰、Fladen灯塔船、Nordkaparen的U型潜水艇······航海时代,唯有如此“渡过辽阔的海面”,方能成为“最罕见奇迹的创造者”。&
哥德堡海洋中心哥德堡的一天是漫长的,哥德堡的一天也是短暂的。当游览结束,坐着公交车经过老城四周环绕的街道回酒店,电车叮当,汽车扑哧。如果说,蒙克亲手绘制的浓云曾经让北欧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丝孤独和忧郁的色彩,那么在哥德堡的上空,这片浓云则幻化为万里湛蓝。国王门广场、运河与小路······无不指向一座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城市。楼群低矮,天际线辽阔,规划紧凑,布局集中,虽然公交、渡轮、有轨电车交织的网络四通八达,却依然适合翩翩漫步,绝无当代都市普遍压抑、窒息的感觉。如果说由历史悠久的市政中心、王宫建筑、老爷车、啤酒、CLUB和音乐节构成的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那么哥德堡就是一座蔚蓝海边温润和美并存、艺术与自然相遇、肩负海港吞吐使命的年轻的城市。你,想要领略哪一种风情呢?
作者&神经小灵子
去年12月,在中胜出,获得了12日瑞士瑞典免费双人游的机会。考虑到母亲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最终决定带她一起出游。今年5月30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在瑞典和瑞士的十三个日与夜。如果说去之前做的区别两国的动画片完全是借助书本、网络的资料参考,现在所写下的则是亲身经历的点滴感触。也许不全面,但很真实。希望也能给所有想要去瑞典和瑞士旅游的朋友一个参考。瑞典的辽阔和瑞士的精致虽然两个国家很容易被人混淆,但是地处北欧的瑞典国土面积449,964平方公里,是地处欧洲中部的瑞士41,28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9倍多。这在我去两国之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因此,在制定行程计划时,只是借助一些网站地图工具,理所当然地做了安排。而当我们真正踏上这两片土地,才意识到,原本制定的计划,对于瑞典太过匆忙,对于瑞士则还有空余。
6月6日瑞典国庆日当天,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o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驾马车巡游瑞典真的很大,仅仅一个,花一天半的时间,你只能轻轻撩开她的面纱,朦胧地看那么一眼。而只花一天时间,你可能已经穿梭并好好看遍了瑞士的三座城市。所以,如果你想去瑞典,如果你希望能够真正认识她了解她品读她,请一定不要吝啬你的时间。如果你想去瑞士旅游,雪山也好草地也好名城也好湖泊也好,尽可以秉持慢生活的节奏,不用急,你预留的时间一定不会让你留有遗憾。瑞典的地铁和瑞士的火车自由行,自然每天都得和公共交通工具打交道。早在去两国之前,就已听闻交通工具中最出名的,一个是瑞典的地铁,一个是瑞士的火车。这一次,终得机会好好体验了一把。
斯德哥尔摩的城市标志之一:王冠桥先来说说瑞典的地铁,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斯德哥尔摩这座首都城市的地铁。这片地铁网全长108公里。资料上说,在其一百多个地铁站内,人们能欣赏到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而我们这次接触最多的,主要是T-CENTRALEN、KUNGS-TRADGARDEN、FRIDHEMSPLAN这几个站点。应该说,呈现秉承了瑞典辽阔地貌的粗犷之风。大色块的颜料喷涂与岩壁的凹凸不平巧妙结合,再搭配特定站头的一些雕塑、摆设和展览,完美展现了瑞典地铁的粗旷艺术之风。不过,单从自由行角度来说,因为斯德哥尔摩地铁大多是多条线共用一个站台,T-CENTRALENGEN更是上下三层设计,看不懂标示还是很容易坐错,所以提前的功课要做好。
妈妈在卢塞恩去因特拉肯的黄金列车上再来说说瑞士的火车。在瑞士,市内交通或是有轨电车,譬如苏黎世,或是公交或游轮,而城市与城市之间,最方便的就是火车了。瑞士的公交可以说是发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一张SWISS PASS在手,真的是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即使遇到哪条线路铁轨故障,或者哪儿有人罢工,你总能靠这张卡到达想去的地方。即使你的方向感再差,逻辑思维能力再混乱,也绝对不会在瑞士迷失方向。因而,每每在瑞士站台看到人们坐着火车上下班,都觉得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当然,如果你能提前下载一个配套瑞士铁路交通的APP-SBB MOBILE,那就更为事半功倍。瑞典的人文和瑞士的山水去瑞典和瑞士自由行,同样是看风景,重点可不同。在我看来,在瑞典,你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人文的风土人情,而在瑞士,你则仅可敞开身心拥抱自然。
斯德哥尔摩的国王花园正在上演夏季音乐会老爷车巡展、、、……在你游走瑞典的每一时刻都有可能被它所述说的故事所吸引。譬如那座在深海中埋藏了300多年的沉船,当终于让其重现天日之时,他们会还原当时的每一个场景,并为你介绍瓦萨号上的男男女女。再譬如斯堪森这座位于动物园岛上的博物馆,这里有真正的、保存完好的十九世纪的农场、作坊、商店和漂亮的木制教堂,瑞典人也正通过这些景观来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
瑞士因特拉肯夜幕降临,当你闲逛在这个国家的大小城市,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露天酒吧。比如,停泊在波罗的海上的帆船酒吧就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绝佳去处。外放的音乐、露天舞台的乐队表演让人摆脱冬日的寒冷和忧郁。夏季的瑞典是一座年轻而快乐的城市,人们用音乐、啤酒和摇摆舞迎接一年中最美的日子。
瑞士的山峦皇后—瑞吉而在瑞士,你则会经历一场永远都觉得眼睛不够用快门不够按的视觉之旅。瑞士的山水真的很漂亮,此刻闭上眼,在我的眼前依然清晰可见。当我们那辆红色齿轨小火车驶上瑞吉山,那蔚蓝的天空,冒险者五颜六色的滑翔伞,漫山的野花,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脚下宁静的湖泊,还有那不时传来的叮呤当啷的牛铃声……无论是苏黎世的繁华内敛,伯尔尼的素朴精致,卢塞恩的婀娜多姿,因特拉肯的缤纷迷人,沃韦的静谧安逸,还是那湖泊中因云雾四起而仿若仙境的美丽……每一刻都在冲击你的视觉感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旅游国度,瑞士大部分城市的地图都制作得非常直观,譬如伯尔尼的,再不会看地图的人也能看得明白真切。最后,关于瑞典瑞士的三言两语
关于问路瑞典人表面看起来有些冷漠,插着耳机带着墨镜脚步匆匆,但是如果你跟他们交流,大多数人都非常乐意帮助你。瑞典还有许多虔诚的教徒,他们会主动帮助别人,有时甚至热心到给人以心理负担。但遇到的瑞典人大多不太认识路,面对问路的我,他们会主动打开自己的手机,用地图定位来帮助我。瑞士的老人则是城市通,他们非常友好,这从其与你交谈的方式语气就可以看得出来。当然,每个城市的遛狗一族也大多热情友好。在瑞士尤其是洛桑这样的法语区城市,你很难用英语沟通,但是肢体语言也可以搞定一切。而且,洛桑人民同样是热情奔放的!
(左)我在瑞典哥德堡海洋中心 (右)我在瑞士伯尔尼关于建筑瑞典的和新城,建筑风格差异很大。在老城,尘封已久的颜料渐露斑驳,而繁复精致的洛可可雕塑时刻在告诉你这个国家的历史基点和每个辉煌的时刻。在新城,你眼前的建筑则让你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现代化的上海,统一的城区布局瞬间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瑞士的建筑则大多呈现出中欧国家建筑一脉相承的特色,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不同地区你可以看到各种细微的区别。当然,在日内瓦,你依旧可以在万国宫旁发现国际化的现代风。关于男人和女人瑞典美女很多,几乎个个出来都是超模的感觉。瑞典的美男也都很多,但并非那种猛男,而更适合美少年的称号。瑞士男人并不是美男,但每个纯瑞士男人身上都有费德勒的影子,而这真的叫每一个奶牛饭惊喜不已。其实,关于瑞典和瑞士的不同,当你来到这两个国家,你就会看得一目了然。而这三言两语也无法说个清楚,所以更多的就等待亲们的眼见为实吧!
作者&杨国伟Soblink
热爱植物,渴望暖意。爱德华·安德森温室植物园小小地满足了一下他们就近享受热带风情的期愿。瑞典商人爱德华·安德森()去世后,把财富全部遗赠给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贝吉乌斯(Bergianska)基金会。其中有一个条件,基金会必须建立和运营一个冬季花园,即Bergianska花园。之后受皇家科学院的委托,建筑师Per Rune Semrén在园内又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温室,1995年6月首次开放,同年被授予“欧洲钢铁设计奖”。从地铁站到Bergianska花园,步行仅需10分钟。全玻璃的爱德华·安德森温室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开阔的大厅,展示了由不少生长在地中海地区和瑞典本国植物组成的园林景观。砂红色的罗马柱,斜放在花坛内的大水陶罐以及镶嵌着彩砖的水池——推开玻璃门,一阵度假胜地的暖风迎面袭来。其中一个角落的暖房内有来自澳洲西南部和南非的稀有热带植物。另一个角落则是由美国加州和墨西哥沙漠植物组成的砂岩风格景观区。亚热带温室集合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宽大夸张下垂的叶面、各种姹紫嫣红的珍贵兰花以及潺潺流水声伴着温润潮湿的空气,让人恍若置身丛林。展厅还有两个特别的玻璃箱,种有斯德哥尔摩大学收集的小型热带植物,在强光的照射下,清新怡人。这里全年都没有季节变化。在咖啡区摆放有展讯资料,植物爱好者可以提前获知一年中某种特殊植物的花期,如巨型的热带尸花或王莲,还有各种关于实用植物学的讲座和找鸡蛋等适合青少年的互动活动。如果预计一年内会来这里参观3次以上,就可以购买年票,因为其价格相当于三次的参观费用。
初春的花园依然寒风凌厉,参观温室和自建暖房是许多瑞典人的业余爱好
玻璃温室在傍晚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玻璃温室的中心有着西西里岛的地中海风情
除了参观,这里处处充满了度假的氛围
这里也是儿童探索亲近自然的乐园
在中国有高贵正气寓意的君子兰源于非洲大陆
这是在很多日本屏风扇面画中经常出现的黄金竹
温室的入口处有一排不同品种的中国茶花
巨大的东南亚热带兰花婀娜妖艳
墨西哥的小仙人掌
尸花开败后会长出一棵粗壮的小树,周而复始
暖房里有不少小鸟在花间雀跃追逐
形如佛教莲花宝座的非洲植物
像木香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花异草便及全园
艳丽的热带吊兰
绿意环抱中的浪漫
外国移民可以来此感受一下家乡的氛围
很多与植物相关的设计日用品
有瑞典国旗颜色的兰花
每年盛夏,在这个Victoria圆形玻璃屋里都能欣赏到巨型王莲
作者&杨国伟Soblink
高速列车直线向北飞驰狂奔,时间因天色的明亮而恍然止步。一路下来,边听音乐边欣赏沿途绿意茏葱,不知不觉到达于默奥(Ume?)已接近午夜12点。天色依旧蔚蓝,变幻莫测的云浪泛着红晕,误把深夜当成傍晚。于默奥,上帝给它关上了一扇窗,也为它打开了另一扇窗,人们熬过漫漫极夜终于盼来了整晚通明。夏季的于默奥,即使通宵关了灯光也依旧明亮的城市,街灯成了提醒人们好梦的道具。出租驶入中心酒店,处处安宁祥和。旅途奔波,想必入住后得立即睡去。洗漱完毕,习惯性拉开窗帘透透空气,却被外面突如其来的喧闹声吸引,这一拉,拉开了不眠夜的序曲。此刻,粉霞满天,夕阳定格天边。正赶上年轻人庆祝高中毕业和成人礼的时期,欢喜降临的仲夏子夜,歌声,笑声,喇叭声,车辆滑过的哗哗声......不可思议的夜游开始涌现,女孩们结伴炫丽出行,穿梭于十字路口,男生们则高调亢奋地驾出经典老款豪车和炫彩摩托,在繁华地带不厌其烦地来回兜圈。路人中不乏坦然悠游的老年伴侣,暖灰调的街角点缀几对情侣,相拥亲吻,释放各自蓄藏的秘密,满世界散发着情窦初开的玫红气息。眼前,莫名浮现出一场如真如幻的夏夜梦。凌晨3点,刺眼的日光把这一幕直接引入了没有开场白的白日梦。黄昏和黎明,界限如此模糊,过渡无比流畅。几次,我想回到床上,却管不住好奇心,街头跃出一波又一波的爽朗开怀或打情骂俏,不停地上演千姿百态的泡沫剧,空灵的街巷成了狂欢的秀场。我又重新趴回窗台,感受人生头一回的美妙白夜。
近午夜12点的于默奥火车东站彩霞满天&
古建筑在日光映衬下温润祥和
望着明亮的窗外,很难想象这是午夜一点
临近仲夏的城市美景
白夜不懂夜晚的黑
情侣纷纷穿梭街头,迫不及待地去赶赴一个接一个的欢聚
粉色晚霞的尾声连着金色朝阳的序曲,几乎不存在过渡
在河边独享通宵的温存是极地城市的独有景致
滑板少年终于可以彻夜释放自己的青春能量
这里的每一个窗台都适合那些习惯半夜点烟搞创作的夜猫子
街边到处遗落着开心的可乐、醉心的酒瓶
老者也忘记年龄,大多是来自中部欧洲的老年旅行团
粉色性感的老式奔驰公车把人引入时空交错的白夜梦境
晚装出行的人们把街道点缀得越夜越美丽
街道成了秀场,不时蹿出一些设计奇异的新款车
夏夜飚车是这个城市最时髦最享受的一件事
整夜的轰隆,年轻人不厌其烦地在城市里来回炫耀激情和青春
人们在半夜涌上街头,若无其事得看似日常,何去何从,奇异得像场醒着的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月份去哪旅游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