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的歌曲老爸老妈—老爸最贱,送给我最恨的老耙耙

& (老老少少的故事)
第一集 出生生长在马来联邦
我们家从祖父那一辈起,就侨居在当时还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马来亚。我父亲10岁那年祖父叫家人全部从广东乡下移民到马来亚去。于是一家人开始了艰苦的移民创业生涯。我1934年4月28日生于马来亚,彭亨州一给叫做文德甲(MENTAKAB)的小镇。当时全镇只有两条街,我们所住的地方是大街MAIN ST。街面房子楼下是商店,楼上是我们的住家。还有一条叫后街。
由于文德甲地理位置处在公路和铁路以及内河运输的交点上,因此文德甲各方面都比较附近地区的小镇繁荣和热闹得多。文德甲以华人主,绝大多数华人都从事商业活动。文德甲在各方面特别是文化水平相对其他地区小镇都发达些。当时就有英文,华文,马来文学校。还有电影院,俱乐部,等等文化场所。不过最让文德甲人自豪的是文德甲人文明道德可以说相当不错!故小镇取名文德甲的确是名符其实啊!
我出生的时候是家里经济最兴旺的阶段。父母亲都计划让我们几兄妹回国在广东百侯老家学校去读书。我们的美好生活和未来的计划,完全是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君国主义的手中。一直到战后我们的生活都在艰苦和颠沛流离中度过。我们这些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向往着自由和民主,光明和希望。二战之后,新中国诞生了,当时侨领陈家庚先生所创办南侨日报,加上祖国新闻报道,还有追求进步,同时向往新中国我们的老师们的宣传鼓动。我决心投奔新中国!正好父亲这个时期由于叔叔赌博输光了借来做生意的钱,父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也希望回国去一走了之。我们父子怀着不同的回国目的投奔新中国!
一,儿 时 的 记 忆
记得小时候听我的祖母说过,我们杨家在广东乡下是做刨烟叶生意的。后来生意失败祖父被”卖猪仔”即卖身华工到南洋。
他先在新加坡生活了几年,之后汇了点钱叫家人从乡下到新加坡,以后便到新加坡海峡北面的新山生活。那已经是六七十年前的事啦。那时候生活很贫困。开头没有工做只好给人家洗衣服,摆小摊卖咖啡和自家做的糕点。祖母说那时我爸爸才十一二岁,
卖糕点时把糕点放在托盘上,将托盘顶在头顶上,时间长了把头发都顶秃顶了。后来他和我叔叔到菠萝罐头厂打工,
有时在锡矿厂淘锡矿砂,两人的皮肤被太阳晒的象黑人一样黑。不过,他们也在此留下了难忘的童年生活美好记忆。因为家住海边高脚屋。
每到涨潮时鳄鱼就会出现在屋底下面觅食,还常常袭击在水边的人。它们大的象舢舨。但有人曾在菠萝厂用木杆智斗巨鳄,
最后将巨鳄打死了!大约在五十多年前我叔叔曾带我重返新山,当年的菠萝厂和锡厂没了,高脚屋只残留了几根断柱在海浪中时隐时现。
我和叔叔站在故里前触景生情,感叹人间的沧桑。
&&我们杨家在新山生活了几年,后来我的祖母带着大家去马六甲我舅公那里谋生。我的祖母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
她也很有能力。舅公尽管是她的兄弟,但在一起住久了不免有矛盾。于是,他们就搬到瓜拉林宜。这是离马六甲不远的马来村庄,我爸和叔看上去对这里的海边,椰林和沙滩很留恋。他们常赞美这个马来村庄。在这里他们练就了好水性之外。
他们还会在沙滩上,载着很重的货物行走自如。我记得他们是在马来村庄开一家杂货铺的,家中园子里还养了一只可爱的猴子,
这是用来看家的猴子。我叔很喜欢它,有一次一家人去马六甲竟然忘了托人喂它,差一点把它给锇死了,叔叔好心痛呀。
&杨家在马六甲和瓜拉林宜生活了几年,祖父和祖母感到再住下去家里的年轻人都会变成马来人了!
于是决定搬到淡马鲁。当时是在彭亨河畔漂浮在河上的木屋,就是在今天马来集市的彭亨河附近。木屋一家连一家,仿佛是水上的街市,
每到礼拜天人流如水生意很好。我爸和叔对于在水上生活一向情有独钟,他们在瓜拉林宜练就的好水性在这儿大显身手!但是有一年发大水,
水势特大几乎将所有的木屋冲毁!水上人家除了命之外其它一无所有!于是一家人流亡到文德甲,在原利公司打工,开始白手起家。
&&&&文德甲也许是杨家的风水宝地,在源利公司做了不久,杨家就在大街10号开了一家洋货店,取名“谦兴”。
开张之后生意出奇的兴旺!一家人大受鼓舞,大家更加谦虚谨慎,使生意更加兴发达。我
看也许是店名"谦兴”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让顾客更加信任!“谦兴”是杨家最兴旺的时期!就在这一年1930年我的大哥出生了。关于我们的家史,我的父亲竟然在他的“我的回忆”
文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这是他去世十五年之后,由于我在写回忆录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而委托弟弟杨元波去翻阅父亲遗留下来的日记中发现的。真是要感谢上帝,我父亲的“我的回忆”
竟然被保存下来了!还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所写的那一部分杨家历史,正是我们最需要了解而又缺乏的一段。这样我们便可以比较完整的知道我们的家史。同时也要感谢弟弟杨元波,他完整的保存了杨家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料,还要感谢杨元青和杨雁因为她们协助我,把那部分家史的手稿在电脑打成正楷字体。这样大家可以在网上看清清楚楚的正楷字体。
二,沦陷时期
我继续写在我脑子里的依稀的记忆。在日本南进时我8岁,这是我的人生记忆的开端,
因此我下面说的是我人生的经历,是我亲眼目睹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的轰炸和匪徒的抢劫,使谦兴毁于太平洋战争!
以后三年八个月我们过着沦陷的日子。我记得我们跟着大人,在打铁店对面的山上盖了一栋马来人叫“阿答”屋即茅草屋,以此来逃避日机轰炸。
之后我们天天在逃避日军的追赶。有一次由于小孩的哭声竟让日军包围,幸好我祖父及时赶到,祖父口才很好很快便说服了日军,
放了我们大家。我们也曾徒步随大人从文德甲走到瓜拉吉劳。一路上看到英军不抵抗节节败退。我记得在烈日下我们个个口干舌燥,
我叔竟然把一瓶煤油一饮儿尽!事后当人家告诉他时他才知道。日本时期家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家多亏祖母有远见,
在逃难前就留下一批货,靠这些货换粮食和副食品我们生存下来了!当然我老爸和叔冒生命的危险,来回于文德甲和新加坡之间,
因为星洲缺粮食和副食品,他们就从文德甲将那些物品运往星洲,从中赚点钱养家糊口!后来叔和祖父在文德甲游娱场租了个赌摊,
我们几个小孩也在赌场整日蹉跎岁月!有时我们会到宝伯的果园去买些水果来卖。有时我们会去卖花生和沙葛。后来我们在三英里笆场(农村) 造了一栋马来棚(即高脚屋) 。
三条石笆场在文德甲到淡马鲁路上,那儿有一很小很小的小镇,向南走翻过一座小山丘,
在一片开阔浅浅的河谷地带上。这儿的老住户是:新民哥和嘉兴哥及锄田哥等户人家,新民哥在村口上,
嘉新哥锄田哥在笆场里面。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落户的有:满公,勇叔,阿宁叔等人。笆场造在浅谷的缓坡上。全笆场只有我们家是马来棚
,是全笆场最漂亮的房屋。我记得她面向着谷底的一片稻田,橱房造在缓坡的土地上,其它是马来棚,四房一大厅,
大厅里还装了小孩玩的秋千。正门是一个凉亭,侧面有楼梯可上下,凉棚上种了牵牛花。每到晚饭后,亲友,邻居们便会到我们家的
凉棚上来饮茶聊天,这时我和大人便会燃起稻草驱赶蚊虫。
笆场和马来棚留下了我好多童年的足迹和梦想!我太怀念它了!以至于在英国殖民统治者发布多“紧急法令”时期竟斗胆与同学冒险
重访笆场和马来棚,当看见马来棚已倒塌我好伤心啊!1996年和1997年我二度回马,每次经过三条石都好想好想去笆场看看!
下次来我想非去不可了!(其实2004年我再次路过三条石时我还是与笆场擦肩而过)
在沦陷时期,笆场可说是世外桃园!我们跟着婆太学种水稻,从育秧到插秧,锄草到授粉到收割。我们还跟婆太学种菜,养猪,
种木薯和蕃薯,还有种红毛丹,番石榴,婆太是我们杨家的大救星!没有她我们只能吃西北风--饿死在笆场啊!
婆太不止一次的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了杨家!她是我们的大恩人啊!因此我们要永远怀念她!
在笆场最难忘的除了跟婆太学农活之外,那便是捕鱼捉虾。笆场的水稻田,田田相连,
水稻田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我们用马来人用竹纤编成的鱼笼,形状象猪笼,一头是漏斗状,另一头封闭,把鱼笼放在水田与水田通水的
水渠里,每天二次去提起,每次捕到的鱼都是半笼以上,真是好开心好开心啊!吃不完的鱼便用来腌制鱼露,我们的鱼露是很有名气的,
就象我们的大嫂碧燕的辣椒酱那样出名!
在笆场除了用鱼笼装鱼之外,还可以钓鱼,稻田里最多的是生鱼客家人叫斑鱼,上海人叫黑鱼,其次是鲫鱼,塘塞鱼,客家人叫滑哥]和热带鱼。我们几兄弟数老二最会钓鱼,他静得下来,又有耐心,每次都是他钓得最多!除了钓鱼我们还拷滨,这是上海话就是把水拊干,
水落鱼出这种抓鱼的方法也很有趣。有一次我们和叔去拷了马来人的鱼池,等把鱼抓到家,马来人才提着巴郎刀来要鱼,
为了不要闹事老爸把我们骂了一顿,把鱼给了马来人。老叔在抓鱼时还被塘塞的角刺伤了手臂,发了高烧,这次拷滨真不合算啊!
我们在笆场还养了两只可爱的狗。一只狗叫阿猎,还有一只叫阿王,它们是忠实的看门狗,常与婆太相伴。我们每到笆场还未进村它们老远便会奔过来亲热极啦!
大家都好喜欢它们。每次进村我们都要经过新民哥的家,他养了三只小花狗,可别小瞧了这三只小花狗,它们是新民哥的救命恩人呐!
有一次新民哥带三只小花狗去森林里打猎,遇上了一只野猪,慌忙中新民哥投出的标枪没有标到野猪,那野猪便冲向新民哥,
一口咬住他大腿腕。这时三只花狗不顾一切地冲向野猪,一个咬住野猪的头,一个咬住尾巴一个拼命咬野猪的肚子!野猪才知小花狗原来
如此厉害!赶忙挣扎着爬起来逃命。新民哥抱着他的三只小花狗,心中不知有多么感激它们啊!
&&&&三,在和平的日子里
三条石笆场的故事说了好多,该告一段落了。三年八个月的沦陷生涯,多亏了笆场这个世外桃园,
使我们活到了和平日子的到来!我在笆场留小了美好童年的梦!可惜马来棚过早地倒塌了,我上次讲到曾冒着危险去看笆场,
看到马来棚倒塌了,内心极度难受,我久久地伫立在它的面前无限地惆怅啊!
抗战胜利了,人们希望过美好的日子。我们家也筹划着恢复做生意。谦兴我们已无能力独办,只好和别人合股开了民生百货商店。
由于当时经济萧条,做了没多久便做不下去了。于是我们跟叔学照片冲印和摄影,后来便开了民生影社。以后的故事是大家熟悉而
又不愿重提的败落的过程。我叔成了家中历史的罪人,尽管他后来去新加坡学了手艺回来,将功补过,让民生的影艺在文德甲技压群芳。
但人们对他的陋习无法接受,以至于他的晚年生活好凄惨!幸好杨家的亲人有一颗宽容的心,让他能度过晚年生活。
四,我也曾是名校生噢!
&&&&光复之后我们又有机会读书了。可是好景不常,紧接着英国人开始颁布紧急法令,征用了中华学校,
叫我们搬到李兆基的电影院去上课。由于经济不景气,我要在家里印照片及拍照片。于是只能断断续续半工半读。就这样勉强读完小学。
因此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但却意外的让我考上名校:首都吉隆坡尊孔中学。老爸请大嘉公司隔壁的裕兴公司的阿继伯帮忙,让我吃住在他的公司。
不久拿督饶见陆先生发现我和他的公子饶文明在一个班读书,于是找到我爸,让我住到他的住家屋,管吃管住还由他每天亲自开小轿车接送。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啊!于是我便和饶公子生活在一起达半年。我在尊孔中学受到了老师们进步思想影响,加上当时南侨日报的
宣传鼓动,认为只有去中国才有前途。于是我想赚点钱有了路费便可去中国。这样我离开了尊孔中学,离开舒适的饶见陆的豪宅,
回到文德甲。我在五英里兵营摆了一个摊挡,收些照片来冲印,还卖胶卷相簿和贺卡等。大约三年时间,我筹足了路费正准备出发之际。
家里发生了大事。
五,叔叔赌输掉了杨家!
&&&&我叔将家里准备用来在外地再开另一家照像馆的钱去赌博,最后输的精光,
还欠了一大笔赌债,事后我叔也失踪了!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大灾难呐!我叔输掉的钱是我们一生的储蓄和标会借来的。
消息传开,债主们纷纷上门要债,老爸苦于设法还债。当然叔输光现金后所开的空头支票,我们一概不还!
民生影社的根基被彻底的被动摇了!尽管后来我叔在新加坡冒充学艺,暗中看老板配冲印药药方,将此方带回民生将功补过,
民生的照像艺术上了一个层次,受到顾客欢迎,淡马鲁县政府也发来表彰信。我老爸也以宽容心包容了我叔。我老爸一生最重亲情,
以和为贵,但我叔一生二流子作风难改!老爸心灰意冷,向往着有一个他向理想的世界!正好我筹划着要回祖国去,
老爸认为回祖国去这是他解脱困境的方法,一走了之!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回祖国的路!开劈了杨家另一条发展的道路。
这样后来才有上海的杨家的另一片天地,有了元光元兴元波元青元字辈的大学生,有了香港多伦多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杨家更多的天地。
分分合合是历史的规律。我们现在在网上大联合,总有一天我们会相聚!我期盼着这一天到来!
&&&&我和老爸要回祖国的事只有我们几兄妹知道。我祖母和我妈深知祖国的贫穷,一向不赞成我们回祖国去,
因此我们不能让她们知道。我们默默地在做些准备,去淡马鲁县政府办理离马手续,我记得办事人员曾好心的劝我们说此去就再也无法
归来了,但那时我们决心已定,对于老爸说别无他路可择,只好说好吧。没想到就这样我们走上了再也别想回归的路!不过老爸要是再活几年就可回马去探亲,就象我的一家人,就象元兴兰芳绍洁的一家,就象元波和小高那样,可惜老爸过身早了点,这是老爸最遗憾的事啊!
&&&&为了不让祖母和妈知道我们选择农历新年走,说是去新加坡旅行,1953年2月10日,
老大老二雪英元华元兴和元泉,还有蓝广诚等好友在文德甲火车站给我们送行。广诚还送了一支派克钢笔给我,道别得话说不完,
我们一直很开心。但当火车开动时我们才意识到此行不知何时能相见!别离的痛苦突然涌上心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此时大家竟然拥抱在一起,禁不住哭了起来,
生离死别这是人间的悲剧啊!对于老爸来说这是与文德甲及大部分的亲人的绝别啊!
七,在去新加坡的路上
&&&&火车经文德甲去文冬的道闸口,驶过客家村,向金马士方向开去,越开越快车窗外的稻田和树木闪过。邻座的马来人好心地问我们:到那里去。我们回答:新加坡。他问:去那里做什么?我们说旅游。他奇怪道:干嘛这么难过?!
我们为无言以对只是苦笑敷衍了之。晚上火车到达金马士,我们要在此换乘从吉隆坡开来而后去新加坡的火车。许多人去住旅馆,
我们就地而睡。半夜里从吉隆坡开往新加坡的火车到了金马士,我们上了这部火车,显然这部车要比从文德甲开来的那部要漂亮多,
还有软席,我在软席上睡了一会儿,睡梦中被人叫醒。原来是软席的真正的主人来了,我只好去坐自己的坐位。我老爸说一会儿碰到熟人
我们再换个好位子。果然来了一位检票的,他一见老爸便大声亲切直呼:阿鲁,好久不见了!你们去那里?老爸与他亲切地握手答道:
新加坡。他看我们手里拿着车票,摇摇头说干嘛要买票?阿鲁你忘了我们过去一贯的规矩啊!
他们谈了好一会儿,检票员给我们安排到好座位后他走了。我好奇的问老爸,这是怎么回事?老爸说:
日本时期我在火车上来回于文德甲和新加坡无数次,我们已经是来老朋友了。大家不会忘记前面我曾讲到老爸从文德甲运粮食和副食品到
新加坡的故事吧?老爸说全靠火车上的朋友帮忙才得以在日本人眼皮底下通过。有一次由于坏人告密老爸逃脱,而佛央伯被日抓去,
幸好新加坡勇叔即时去担保才化险为夷。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中国枣庄的铁道游击队,他们也和老爸一样活跃在铁道线上,我对老爸肃然起敬!
老爸为了杨家在火车上出生入死啊!可是如今他在同一条铁路线上却要逃亡。火车到了新山,我们买了两包马来饭马来人称拿西隆巴,我直今还回味得出它的美味啊!老爸望着新山感慨万千!
这是他童年有过苦和乐的地方。火车开过柔佛海峡新加坡到了。
八,老爸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火车在新加坡终点站停下,我随老爸下了车。我们的行李非常简单,每人一只小皮箱。乘上三轮来到佛央伯家。
他们是我祖母的亲戚,一向与我们有密切关系。日本人南进时,他们举家搬到文德甲,就住在我们家。后来他们也在笆场,
就住在新民哥附近。令他们一家伤心的是,益传的弟弟一个人到井边去玩,不幸掉入井里被溺死。为此他们离开了令他们伤心的笆场回到新加坡。这次我们来新加坡住他们家,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只是当时新加坡经济处于低靡状态,一片萧条景像。
几乎人人成为过河的坭菩萨,自身难保。老爸在新加坡有许多亲友,他们对老爸的处境十分同情,但对老爸要去中国却又不赞成,
而又苦于无力帮助老爸。要知道老爸在过去的日子里,曾无数次帮承过这些商号和亲友啊!从谦兴到日本时期,直到民生百货,
老爸几乎每月到新加坡三到四次,生意交易非同小可。老爸原以为在新加坡能找到立足之地,没想到这一线希望竟成为泡影!
老爸堕入了绝望!看来只能被逼上梁山--到中国去!我们在新加坡呆了十天,终于买了回国的船票,于1953年2月21日登上了
芝万宜万吨巨轮,告别了马来亚和新加坡,踏上了此生最艰辛的旅程!
九,逼上梁山
&&&&从新加坡开往香港的船要傍晚才启航。我们下午上的船,旅店老夥计送我们登船,老爸还以为带钞票上不了船,
事先把钱交老夥计,上了船再把钱还给老爸。我好担心老夥计途中逃跑,紧盯着他,实际上他是个老实人。我们买的是下等舱,没有床位,
老爸有经验,上了船就去找位子。可是没有好位子了,因为该船是从印尼开来经新加坡的,我们只好和一起上船的人在下舱摆上我们上船前在牛车水买的轻便帆布床。大家上甲板上去看动静。五点多钟上等舱有人拉彩带,码头上有一群人在为上等舱的鬼佬送行。可是没有人为我们送行,我突然感到一阵凄凉!大约六点钟船启锚离岸,就在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华人,从外面急匆匆冲向我们的船飞跑,一边用英文高
喊着和船上的鬼佬道别。由于冲的太狠他停不下来,猛然间掉入大海里去了,大家都被他的举动惊呆了。不一会儿他浮出海面,一边还继续
说道别的话,一边游到码头的支撑横梁上,那儿离地面有几层楼深!工作人员用小船把他给接上码头。这一幕我记忆犹新。船向着北方开去,速度越来越快。晚霞染艳西天,向南远眺新加坡隐没在海天一线的深蓝色的海中。
从新加坡到香港,乘飞机只需外5小时,我们的船要开五天呐!船上有饭吃,是吃大锅饭,不用钱,味道不好。船舱里有咖啡馆,电影院要钱才能消费。甲板上有乒乓球玩免费。
我们是下等舱无法上去游泳池。。第一天我们都没事。以后几天风浪好大,我们开始晕船,只有老爸一点反应都没有。他动员大家把床铺搬到上甲板上去,鼓励大家在上甲板去打乒乓,唱歌及玩笑。果真我们从昏迷中醒来,度过了死一样难受的阶段,也能吃东西了。过去老是听老人家说难过七洲洋,如今我们感受到了。第四天我们可看到一些渔船了,风浪也小了些。我们还看到有许多小飞鱼,轮船一经过它们便向船的二侧飞去,
飞得好远好远。第五天我们终于到达了香港。
&&&&我们的船经过五天在七洲洋,实际上是南中国又叫南海航行,于2月26日凌晨2时抵达香港的外海抛锚。
从船上望去香港的夜晚万家灯火很美丽。可惜船不是直靠码头,更不能登岸,只能远眺香港。早上8点我们要离船,由交通艇接我们到九龙。
大船的左舷架起了舷梯,一头在大船的甲板上另一头在交通艇上。它的坡度和落差都很大,加上下船时这么多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
现在想起都心寒!毕竟大家都走下无事。到了九龙马上上了火车。年轻人凑在一起就很活跃,特别是印尼来的,他们对新中国比较了解,
我们听他们讲得正起劲时,突然香港警察用广东话训斥大家!一时间鸦雀无声,看得出人们都抱定“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方法来对付警察的咆哮!年轻人个个气得鼓鼓的,我和老爸也和大家一样,心里想只要走过罗浮桥,我们就可大声说中国的事啦!芝万宜邮轮有专人把我们送到罗浮桥,我们还领到一点退款。过罗浮桥后我们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过海关我们几乎没有问话,我们的行李是旅客中最少的二人。晚上我们睡在深圳小旅馆,那时深圳是一个小村庄。我们晚上还去看了一场苏联影片,令我们惊奇的是影片里的人物都会说中国话,后来才知道是译制片,因为听得懂就觉得好看。晚上我们生平第一次盖棉被,二月末的中国还是很冷的,老爸有经验在新加坡牛车水买好了夹克衫穿上后好暖和。只是所买的白胶鞋太小在去看电影的路上脚越走越痛,一狠心把小鞋给扔了,穿着厚袜当鞋用,
好在旅馆还有一双大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从深圳乘火车去广州。火车上的服务员很勤快,车厢打扫的很干净,茶水供应不断,车上还发动大家开联欢会。沿途的点心饭菜很便宜又可口。我和老爸各买了一碗香肠饭,连碗在内才一毛五分。火车上好开心。
二,从深圳到广州&&&&从深圳到广州的火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2月27日晚我们抵达广州,由于接归国华侨的招待所没空位,
我们住在一家小旅馆里,等候下一批住进招待所。第二天老爸和我去长堤百货公司买了一床羽绒被,还有帽子手套等御寒用品。
广州在我脑子里比想的好象差一点,但吃的东西就又便宜又好吃,难怪人们都说吃在广州。不久我们被分配入招待所,只是老爸在郊区,
我在维新北路,这对老爸说很不方便。后来学礼兄嫂请老爸住到他们家。我们在招待所天天要开会学习,当时我们想找工作,
但等了好长时间都没工作可做。人们劝我去读书,我想我的学习基础差,我行吗?大家说试试看吧!于是我被分配到广东侨中,
补习初中一年级课程。19岁读初一,我儿子杨鸿19岁读大学二年级,既然读了就不要怕难为情,咬紧牙坚持下去吧!我们的宿舍在长堤,
那里靠珠江是繁华的地区。我们每天要走一段不近的路,这对我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学校生活很快乐。我很快就能适应那些功课了,
学校的歌咏活动水平很高。我们班曾在全校歌咏比赛中获得优等奖。这对我在歌唱方面大大提高了兴趣!要知道当时我是班级的歌咏队指挥呢!9月我们参加了统一考试,我被分配到遥远的北方--哈尔宾市。
三,在北上的火车上
&&&&在广州星期天我常去学礼家找老爸玩。老爸总爱带我到附近的沙面去散步。沙面是广州著名的风景区,
这里滨临珠江,过去是外国租界。我们坐在江边的椅子上,一边聊天一边抽香烟。我年幼时就偷吃祖母的旱烟,
18岁烟瘾大到抽雪笳,普通的烟可抽一罐50支一天。这可不是好样的,在苦闷时就忘了一切!在我出发去哈尔滨前,老爸约我去沙面散步,
老爸说在广州不易找工作,他决定去北京闯一次!我完全同意他的决定。于是说干就干,不几天老爸就出发去北京。
学礼夫妇和我去车站送行。学礼嫂看我一点都不难过,说了我一通!我只是笑笑,心里想着我们会有相聚的那一天的,
好男儿应志在四方!事实证明老天让我们在四年后在上海团聚!
送走了老爸,我独自生活在广州,并无孤独之感,我觉得我能独立生活了。我们于9月中从广州乘火车出发北上,
一车厢都是北上的侨生同学,大多数人是到武汉和北京。火车上很热闹,服务员勤打扫,送水送饭,大家相互关心仿佛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车上还搞联欢会,车厢开完后又开全列车的广播联欢会。我被推荐去独唱。我记得我唱的是苏联电影&攻克柏林&插曲《啊,朋友!》
它是反法西斯的歌曲,是在攻克柏林的途中歌唱友谊的歌。我一边思考如何表现,一边想歌词。到了广播室,广播员招呼我入内,
室内好小,我的歌应在欧洲平原大空间唱的。我开始让自己进入一个想象的大草原,等我示意广播员我准备好了,她开始报节目,
把我介绍给大家,请大家欣赏我的独唱。我非常投入地用由弱到强演唱,象从远方大草原的那边走过来,越走越近,从低潮到高潮。
最后用由强转渐弱,象走向大草原的另一远端消失了---。广播原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唱得太好了,谢谢!我回到车厢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很高兴,同时我很感激广东侨中音乐老师对我的辅导,使我进步很快。火车很快到了武汉。我们下车要摆渡到对岸去承另一列火车,
那时还没有武汉长江大桥。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叫粤汉线,从武汉开往北京叫京汉线。我们在武汉稍作休息后继续北上。
过了长江窗外景色于南面有明显不同。南面河流很多,处处是水稻田,而北面却相反,河流很少旱田为主。经过两天的旅行我们抵达
了首都北京。中央侨联的干部来车站迎接我们,并且开了个欢迎欢送会。因为还有一部份同学要继续北上。在北京与老爸短暂的重逢感到特别开心!老爸带我去面馆吃了一碗炸酱面。
买了好多马奶子大葡萄给我吃。很快我们又上路了。火车出了山海关我们看见了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到长城喽,好激动,
好开心!东北平原又和前面看到的景色不同,辽阔有气度,我们看到很多马匹和很多小毛驴。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煤矿很多。
土地肥沃。在沈阳有一批同学下了车。在长春又有一批同学下了车。我们从广州北的同学连我才七个人,是到哈尔滨最后下车的。
到了哈尔滨我们竟然不知道,等车快开时才匆匆下去。也不知走地道,横穿铁路线。真是乡巴佬。等我们出了闸,
等候在那里的哈尔滨第二中学的师生,才用稀奇的眼光瞧着我们七位姗姗来迟的被欢迎者!我们还算一路顺利,
几千公里的路只是到达时出了一点洋相。我们被迎接到宿舍,美美的睡了一晚。
四,哈尔滨之恋
(一)自找苦吃
&&&&哈尔滨位于东北平原松花江南畔。城市建筑在略有起伏的地形上,除了中式建筑外还有浓郁的俄罗斯,
德国和日本风格的建筑,特别是俄罗斯的建筑风格。最漂亮的区是南岗和道里区。沿松花江畔风景优美。道外是老一点的地区,
环境就不如前二者了。香坊区是新的工业区。城市还保留了有轨电车,一边开一边不断的当当当!马路上有很多马车,小毛驴车,
很有地方特色。哈尔滨有四季,但冬长夏暖,春秋很短暂。冬天很冷可达零小30-40摄氏度,大雪复盖大地,一派北国风光!
松花江结成厚厚的冰河,大卡车可在上面行走,冰耙犁装上帆便成了风耙犁象帆船。冰上运动如滑雪,滑冰在哈尔滨开展的很普遍。
哈尔滨的冰雕是举世闻名的!冬天室外虽很冷但室内却有暖气,在外要穿上厚厚的衣服鞋帽,到了室内就可脱去,和多伦多一样。夏天可以到松花江去游泳,白天热晚上凉爽,须要盖棉被!
&&&&继我们七人来到哈市之后,我要告知告诉大家的是七人中叶伟珍也在其中,上海家人和香港家人非常了解的好友,
从北京来了几十个同学,其中有杨美良,韩汝辑是好友。哈二中一下子接纳了好多归侨学生,整个学校变的好热闹。我和伟珍等七八个人,
被分到初二2班,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我们归侨学生年龄都偏大,他们都叫我们大哥大姐的。不久我当上了班长,
许多归侨同学也当了班委会委员,可见同学们还是很喜欢我们的。华侨学生当然全都要住在学校集体宿舍,
还有路远的同学也住宿在学校。,我们每天六点不到就起床,洗漱之后便跑步到学校,在学校操场做早操,之后跳集体舞。
早餐吃小米粥和窝头,用玉米粉做的,营养好但很粗糙好难咽下。饭后早自习。接着上午四节课,中饭一桶白菜马铃署汤菜和高粱米饭,
几乎天天如此,每周加菜一次,后面我将讲到。下午二节课之后一节自修,之后体育锻炼。晚饭后散步,唱歌跳集体舞,
跟着是晚自修。九点跑步回宿舍,洗洗弄弄十点睡觉。
&&&&这里冬天好冷,在南洋我们天天生活在夏天,而这儿的冬天竟然可达零下30-40度,
哈出的气一会儿便结成霜,在外面走一段路眉毛上便会凝霜变成白色活象老公公和老太太。如不注意很容易被冻伤。
我们有个同学爱美不愿穿大头鞋而穿皮鞋,结果脚指冻伤,多年后坏死被截掉了坏死的脚指。我们还听同学说过有一年冬天好冷,
有一个交通警在零下40度中当班,不幸被冻到倒死在马路上,好可怕啊!严寒动摇了不少侨生坚持下来的决心,有人回南方去了。
不过冰上运动却给我们带来从未有过的快乐。在吃的方面一样艰苦,一个月的伙食费才八元,同学告诉我们说我们吃的是喂马的高粱。
高粱饭粉红色加上用东北的红豆来烧成饭,看上去好诱人,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好吃。可是它好粗糙,越吃越厌吃。
一个星期有一顿馒头或包子吃,这一顿可把大家给撑坏了,我们也卷入了这场暴吃的灾难!当食堂加菜特别是吃肉时我们也会大大报复!
可是我们的胃就会抗议了!一年中吃的最开心的时候是农历新年,半夜包饺子,吃酸菜肉片粉条,大家闹大年,好热闹好开心!
我们的业余生活如:唱歌,跳集体舞,玩扑克牌,打康乐球,集体游戏等。夏天我们常去风景优美的太阳岛夏令营,游泳,宿营,
钓鱼,野炊,好开心!在寒暑假和节日里,我们所敬爱的老师总是和我们一起打成一片,一起唱歌,跳舞,游戏和聊天,问寒问暖。
他们有崇高的师德和广博的知识。我们都非常热爱他们。大家最敬爱的是教导主任藤纯老师,他又高大又潇洒,严肃时大家好敬佩他,
欢乐时他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并弹琴为大家伴奏,什么调都会弹,我好佩服他。
&&&&大多数侨生回国后,都失去了海外亲人在经济上的支助,他们全考祖国政府的援助。我从初二直到大学得靠人民助学金,完成学业。因此没有国家的培养我不可能读书,更不可能大学毕业!在到哈尔滨那天起,
连我们身上穿的,吃的,用的,住的可以说一切开销都是国家给的。我记得当时负责我们的宿舍管理王老师,
带着侨生到百货商店去买冬装。棉衣棉裤棉帽棉手套,还有球衣球裤,棉毛衣裤,都是选好相当好的才买。全都由国家支付出。
要知道国家和百姓当时都很贫困。别人不说,就我们的宿舍管理王老师,有一天我无意在他家门口走过,
他家就在宿舍旁边堆放垃圾的地方。我发觉他的老婆和四个孩子个个衣衫褴陋,跟乞丐没有差别,我被眼前的景像深深地震撼着!
我确感到了我国还很穷,我们要努力奋斗去改变国家的贫困!我们同学家庭条件也不算好,可以说也很贫困。
可是大家并不自卑而是努力向上。我们侨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个都很争气,表现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我也没给杨家丢脸啊!多次被评为优秀生。哈尔滨是我后来事业成功的摇篮呐!人的能力有大小,
只要坚持做成其中的几件就算成啦。俗话说贵在坚持,我就是这样去做的。
回想起来我的一生好多事能从头到尾能坚持到底的起点就是从哈尔滨开始的。
前面我说过我是烟鬼,一天抽五十支,还抽雪笳烟呢!但是我在哈尔滨说戒就很简单的做到了。
到现在为止一口都未沾过,只是多次在梦里常常在抽烟,在梦中常怪我没用,醒来原来是梦才放心。
我的中文也是在这儿打下良好基础的。二[2]班班主任钟肇云老师。是语文老师,她是我敬爱的老师。
是她激发了我学习中文的兴趣,让我很快有了大踏步的进步。我非常认真听她讲课,别人用练习本记笔记,
我却用厚厚的日记本来记。有一次钟老师检查笔记抽查到我的,她看后非常高兴对我说,你记得非常好。
完了还将我的笔记给大家看,事后还拿到教研组老师看,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多次被用来讲评。
钟老师因生孩子请假,来了一位代课老师,那次刚学完朱德总司令的文章&我的母亲&,于是作文也要写&我的母亲&。
我怀着十分真挚的感情写了我的母亲,我记得我写我的母亲是怎样含辛茹苦地养大我们,她又是如何慈祥和严格。
我还写道有一次,住在我们家的房客的老婆发精神病,从厨房里拿了菜刀正冲向我们孩子们,就在千钧一发之际,
只见母亲挺身而出,用她的手紧紧地抓住了菜刀,血从母亲的手中流下,母亲拼死保住了我们。这难忘的一幕直今还记忆犹新啊!
我记得我还写了许多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这篇文章在全班宣读引起轰动。可惜这些文章在文革中没了。我对语文学习始终没放松,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作文都受到老师的好评。以至于在以后考大学语文考试中,我的语文分数靠作文得了不少分呢!
我在哈儿滨还有许多好的开端,例如:学习方法,体育锻炼,歌唱练声,中华传统,道德品质,待人接物,人生观,
世界观等,在这儿形成和发展。
(三)苦中求乐
&&&&我们班侨生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升入初三。为了便于管理,学校把初三各班的侨生都集中到初三[1] 班。
我们原[2]班还开了欢送会,难舍难分,女生们流下了难舍的泪,文娱委员小芳竟然放声痛哭,让我们男生鼻子好酸呐。
好在[1]班和[2]班只有一墙之隔,下课便可见面,很快便没事了。初三[1]班班主任开始是曲辉老师,后来是刘静娴老师。
在初三[1]班我开始是当文娱委员,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我把班级训练成一个歌咏合唱队。有几个侨生很喜欢唱和声,
他们协助我训练合唱。我们的进步很快,不久我们竟然能唱著名作曲家李劫夫的《太阳一出满天红》等大合唱歌曲。那年农历新年,
全校各班开联欢会。学校领导下班级与大家联欢。正好我们敬爱的藤纯老师也来了,我们全班演唱了大合唱《太阳一出满天红]》。
由于是几个声部,共鸣声在教室回荡,歌曲的节奏欢快,加上我们在新年里来唱,情绪十分欢快!当我们演唱结束,歌声停了好一会儿,
突然从领导那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藤老师一边鼓掌一边站起来高兴的说:没想到你们竟然能排练出大合唱,而且唱得这么好!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我们班同学高兴死了!不久我们学校从道外搬到南岗。那是一栋中国古典式的建筑大楼。又在南岗热闹的大街附近,
我们的宿舍就在大街奥连特电影院楼上。星期天我们上街很方便。俄罗斯式的大百货商店“秋林”公司就在边上,那里的奶油很便宜,
附近的牛奶小铺一杯才一毛钱。我记得这些好东西我们偶而还可以“进补”一次。我们虽然近闹市,但大家很自爱,
倒有点“出污泥而不染”的表现。新班委改选,我又当班长了。我在中国读书是个[老班长],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大多是当班长。
也许我是个老好人,和事佬,这个最容易得选票。我的实际能力有限,纯属“鱼翁得利”啊!
&&&&我们面临考高中,大家好用功读书。不久便开考了。我的数学考的不满意,语文是我的强项,
这样我考上了哈六中,这可是黑龙江省重点中学,可是我还不愿意。原来有一部份同学被留在哈二中,我对没留下感到哈二中伤了我的心。
后来还是认为自己没考好,何况哈六中是全省中学生向往的中学。带着被二中筛选下来的自卑感,我们部分哈二中的侨生,
我和叶伟珍到六中报到读书去了。一年后韩汝辑也被分配到哈六中来读书。我们三人成了哥们,分分合合到如今呐!
(四)苦难舍
&&&&哈六中在郊区香坊镇附近,大约走10-15分钟小路才能到达。校园很大是哈二中的2-3倍。
教学楼是现代建筑三层楼平顶罗马式楼房。一个正规的大操场,还有一个冬季室外滑冰场。宿舍楼和大饭厅是配套的很大。
从初一到高三是综合高中,共有36个班级1800名学生和200名教师。是对全省和东北地区招生,为黑龙江省重点中学。
我被分配到高一[1] 班,仍然当班长。班主任李景饶老师是老语文教师,一脸严肃,原来在不久前他大儿子在太阳岛游泳
不幸心脏病发作被溺死。他强忍悲痛来上班并接我们班,我们都敬重他。在哈六中的生活依然很艰苦。虽然学校每周照顾侨
生两顿白米饭,大部份还是要吃粗粮的。最艰苦的是对付严寒。还有重点中学的繁重的功课和做不完的作业。我们除了上课,
早做晚做自习时间做,连星期天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做功课上。我的学习基础不如同学更是拼老命追赶,真的好苦啊!学校的其它
活动也不少,特别注重文体和科技活动。由于班主任刚刚失去爱子心情悲痛的原因,我不能在班上搞歌咏队,但我参加校合唱团。
同时我还参学校钢琴小组,跟音乐老师邵九瑞学弹钢琴。高中没音乐课,邵老师是教初中音乐的,兼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她负责合唱团钢琴伴奏,钢琴小组,校舞蹈队。她曾辅导校舞蹈队排练演出过&天鹅湖&片段,获得好评。在钢琴组和合唱团
邵老师都喜欢我的天赋和刻苦精神。实际上她只比我大那么3-4岁,我把她当老大姐看待。我在钢琴小组学钢琴进步很快。
今天之所以能弹钢琴多亏她的帮助。在合唱团我是刚来的新手,邵老师听了我的歌唱她很喜欢,这样合唱团的领唱便由我担任。
那年春节全校开迎新联欢大会。我们租了附近的影院,全校2000人济济一堂,邵老师要我表演男高音独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
在如此多人的场合表演。邵老师用手风琴为我伴奏。我记得当时没有话筒,但我记得全场回荡着我的歌声。演出获得意外的成功,
邵老师好开心,我更高兴呐!不久全市中学歌咏比赛开赛了,我们参加了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大家心情好紧张!那天有我的领唱任务,
上了台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情绪安定下来。该到我领唱了,我从容不迫地走到麦克风前,我向指挥和伴奏点点头示意我可以了。
邵老师深情望着我,我用坚定的眼神回答她,我不会令她失望!绍老师在指挥的动作下开始伴奏。我很快进入角色,
我知道第一句十分重要,必须让观众接受。我用具有强烈穿透能力的声乐上称之为&金属效应&,铿锵有力的唱出了头一句。
台下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我想这下好啦!我的领唱乐句好长,我越唱越投入,越舒展,仿佛心儿在歌唱!台下掌声响起来,
我的领唱完美的结束了,我心里好高兴。邵老师一边伴奏一边向我高兴地向我点头赞许。我们的合唱开始唱得很好,
只是在后面有点乱。最让大家失望的是在马上就要结束时,我们的指挥突然心血来潮,做了一小鸟飞翔的动作,全场哄堂大笑!
原来歌词的最后是:飞翔,飞翔,高高飞翔!完喽!我们象被一桶冷水从头浇到尾。大奖随即没了。指挥被大家说了一通。
下台时我们的队伍绕过评委那儿,听到评委说我的领唱很好,这给大家一丝安慰,特别是我,感到没有愧对大家。
我的天赋让大家关心,哈二中我的学友,侨生吴梅元,他是市业余艺术团舞蹈队的,他写了封介绍信让我自己去找合唱团指挥。
我二话没说就冲到哈尔滨市艺术馆,找到指挥宋老师。他听了我的歌唱,马上让我参加他指挥的哈尔滨市业余合唱团。
每周三和六晚上7-9时活动。我是住校生星期三晚上要上自修,再说晚上10点宿舍要关门,要是10点前赶不回去就进不了宿舍。
只有事先请假才能有值班的人等候你回宿舍。我的面子不小,居然获得批准。这样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尽量在10点前赶回宿舍。
在合唱团我是小弟弟,宋老师很照顾我,总是让我提前回校,还要合唱团那些大哥哥和大姐姐奉献公共汽车票子给我。
不久我们的艺术团到处去演出,名声大造。我在艺术团也获得不小的进步。许多人都动员我将来去投考音乐学院。
其实在初中毕业时我就想投考音乐院附中,可惜我的年龄已超过了。那时我就抱定在高中毕业后再考音乐学院。
我必须加倍努力读书才能赶上繁重的学业,因此我真的好苦好苦!
&&&&在我刚到哈二中不久,老爸在北京被分配到上海永久牌自行车厂打工住在厂宿舍。
1954年妹妹杨雪英和弟弟元兴从马来西亚回国,他们先到广州华侨补校读书。后来他们到上海,雪英在八女中,
元兴在上海小学读书。老爸每星期去学校看他们,或者是他们到老爸宿舍看老爸。老爸工资不高每月仅有四五十元,不够开销,
只好变卖一些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比较值钱的东西。他们的日子也是过得很艰难呐!后来老爸和阿姨认识了,
不久我们收到老大的来信,要我们都来关心老爸,让老爸在上海建立一个家。我们都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们听老大的话,
完成了老爸的心愿。这样老爸和阿姨完婚,在上海有了杨家的另一片天地。在我高二快结束时,老爸和雪英元兴要我也转学到上海读书。
开始我没有答应,因为我对哈尔滨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老爸不断动员,还请半年前已转学去上海的叶伟珍,
韩汝辑一齐写信来动员我转学到上海。最后老爸干脆将上海控江中学的同意转学的证明寄了过来。这样为了解决老爸后顾之忧,
为了骨肉团聚,同时也为了自己将来考上海音乐学院,我同意转学到上海。我要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和关心我的学校和老师,
心里好舍不得啊!班级开欢送会,好多同学讲了他们的肺腑之言,令我十分感动。大家要我讲几句话,我开始还讲得好好的,
不知怎的想到就要别离大家,心里一阵难过,喉咙哽咽,男儿泪禁不住任其挥洒了!七月初我们结束了学年大考,同学们空闲了,
他们协助我准备赴上海去的工作。实际上我没什么东西可收拾的,只是将学校给我的御寒的东西归还给学校。
同学还很有经验向学校要了一些托运行李和其它费用。7月10日几个同学送我到车站,办理托运行李后我们还在附近照像馆拍了
留念照片。我们在车站外等候进站,我正在低着脑袋想什么的,突然有人轻轻碰了我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哈二中同班的
女生文娱委员史家荣,啊,她来送我,好开心!哈二中同学终于没把我给忘记啊!我和史家荣常有交往,过去我们都是班委班级
工作配合很好。我到了哈六中我们也互相来往过。这次临别她赶来送行还送给我小礼品,令我感动!后来到了上海我们仍常有信来往,
只是到了上大学大家忙各自,最后竟失去了联络。写到这儿,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念起哈尔滨和往日的恩师,以及情同手足的同窗。
火车终于开把我给带走了,我茫然举起手挥动着,心中呼唤着:再见吧!亲爱的母校,再见吧!亲爱的老师,再见吧!亲爱的同学,
再见吧!亲爱的哈尔滨。
(五) 到上海--杨家另一片天地
&&&&从哈尔滨南下去上海的旅途,与四年前从广州北上到哈尔滨比较,前者是我只身一人,
后者是一车厢认识的同学,当然一个人好孤单寂寞啊!幸好跟同坐很快就熟悉了,这样大家相互有个照应,
数千公里的旅途不至于太寂寞。从哈尔滨到天津这条路线,我四年前北上时走过,我这回南下要去上海就得在天津换车。
从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叫做京沪铁路线。
在天津我还要等好几个钟点,才能换上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于是我抓紧时间吃完中饭到处逛逛。天津曾经受到世界上列强的统治,
也留下了一些现代建筑,象武汉等地那样。我还在天津最大的百货大楼顶楼,看了一场电影:是鲁迅先生名著《祝福“
,由白杨主演的,
看完后相当长时间我心里好压抑。晚饭在车站附近饭店吃,我要了一碟盖浇饭,这可是头一回吃这玩意儿,觉得好吃极了!
这是在哈尔滨从未尝过的。实际上它是用一点肉和白菜炒一下,用番茄沙司酱汁泥后浇在白米饭上,这就是盖浇饭。
现在看来这是很普通的菜饭,可是它让我留念到如今呐!可见哈尔滨的日子有多么艰辛纳!
晚上我乘上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从新认识邻坐的朋友,一路交谈并打扑克来缓解寂寞和无法睡觉的难奈。
要知道从天津到上海还要两天两夜行程啊!没办法穷学生买不起卧铺票,只好坚持着,任屁股和腰部发出无数次强烈的抗议啊!
火车到了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连火车带乘客一起乘摆渡船到南京,稍作休息便驶向上海。这一路处处是河流和湖泊,水稻田相连,
农舍,牧童和水牛以及炊烟缭绕,好一派江南风光。旅客们旅途的劳累一下子消失了,随着上海的临近,心中的兴奋挂在脸上。我想到将要和阔别多年的亲人重逢,内心好激动啊!
&&&&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旅行1957年7月13日火车终于达到上海北火车站。我随着人群走出上海站,
在车站广场举目寻找。出发前接妹妹雪英来信说好是她来接我的,可是现在却不见她来。我选了一个让人一看就可找到的广场中央,
然后站在那儿等候。不一会儿只见雪英心急火燎的跑进车站广场大门,向着火车站旅客出口处奔去,我赶忙喊住跑过头的她。
她一看是我就大声说:“三哥不好意思,堵车来迟了”。四年多没见,现在兄妹见面自然非常开心呐!雪英是我们杨家长得最漂亮之
一的亲人。写到这我想起1998年杨鸿出差到新加坡,他去拜访绍婷一家,一进门看见绍婷愣住了,杨鸿还以为站在跟前的是雪英姑姑呢!
她们两个太相象了!我们事后看了杨鸿所拍的婷婷的照片,个个得惊呼:“她们太象了“!车站广场人山人海,
雪英穿着兰底红花和白花点缀的连衫裙,两条长辫子垂在两肩,额前留海自然稍曲,一副俊俏的脸蛋,脚穿一双红色半高跟鞋,
在人群中雪英确实非常漂亮。我很开心妹妹越长越美丽。
&&&&我们在行李处领了自己的行李,叫了一辆三轮车往家的方向出发,三轮车沿着闸北经过虹口进入上海
市东北的杨浦区。所走的路线在上海偏北,这一带高楼大厦不多。7月中是上海的大伏天,它热得比马来西亚还要厉害。街上穿背心的,
打赤膊的人不少,雪糕棒冰,西瓜摊生意很好。我们上海的杨家,最先在控江路凤城新村25号9室,后来是10室大了一点,这可是
上海著名的两万户房子。当时是苏联专家帮助设计的,有公共绿地,可是一栋房要住十户人家。现在上海已经拆除掉这些房子了,我到家时老爸正在上班,家里阿姨和元兴迎接我这位来自几千公里外的远方的客人。阿姨忙着烧菜,第一顿饭是吃红烧肉加土豆,
清蒸带鱼和番茄蛋汤。哈尔滨的生活是远远比不上上海啊!我吃得不知有多香啊!下午在家门外让游动的理发师傅给理了个发。
初到上海听不懂上海话,理发师问要不要打头,把问得我目瞪口呆,幸好阿姨在场当翻译,否则就得出洋相。原来打头就是洗头。
中国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就以此为题材说了一段相声叫《理发》听了,令人捧腹大笑。傍晚老爸下班回家,四年多没见面,如今重逢,
不知有多高兴,看得出老爸的眼角上挂着泪花。一家人在上海团聚,在杨家另一片天地分享天伦之乐,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是多么开心呐!
&&&&第二天我们在叶伟珍,韩汝辑的大量帮助下,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分头去办理转学的事。伟珍,汝辑陪同雪英到上海第八女中去办理转学的事,我和元兴去上海小学办理转学的事。
尽管这两所学校离我们非常的远,但我们力争分秒,很快办成了转学手续。不久我,雪英元兴都成了上海市控江中学的学生。我在高三[1] 班,
雪英在高一[1] 班,元兴在初一[1] 班。三兄妹都住在学校宿舍,这样既可以专心学业,又可使老爸免去后顾之忧。我们都要申请助学金,
才能维持生活和学业,靠老爸的四五十元人民币是绝对不行的。当然老爸为了我们的前途除每月工资全部拿来开销外,还不时变卖家里
值钱的东西,竭尽全力来养育我们。
开始我们经过申请,都还能从学校领到点另用钱。可是后来我们班的侨生
,大家叫他老流氓的,
在小组讨论会上说什么我有自行车,我的天呐!自行车是老爸上班用的,我不过在老爸休息时拿来骑着玩的。还有说我有小提琴,
说我的经济条件不可以申请另用钱。小提琴是在广州我和老爸用二十多元买的,没想到因为它我竟成了经济好的象征。班主任何念慈老师非常同情我,可是又不好惹那个老流氓,找我商议,要我放弃另用钱的申请。我只好去跟老爸说,爸为了顾全大局要我放弃
申请另用钱。这样由爸每月给我几块钱作为另用钱。俗话说恶有恶报,后来那个老流氓去香港在一次流氓斗殴中被人打死了。幸好我们
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伙食钱在助学金里扣除。住宿和学费书费及杂费也都是助学金开销。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有些物品学校给买,
有些东西可向学校借用。我记得曾向学校借过一顶蚊帐。雪英和元兴的另用钱照样可领到,他们班的同学都很讲道理。不管怎么说
控江中学让我们三兄妹有机会读书和生活,她好比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直到如今,我们都十分感谢控江中学。老爸和雪英如果在世的话也一定有同感。我和老爸是老实人呐,一向逆来顺受,宁可自个儿吃亏也不要麻烦别人,我想如果我坚持要申请另用钱,
学校也不会不同意吧?也许忍受和苦斗对我的毅志的磨练会更有利,因此老爸要我采取后者,千锤百炼使我变得更坚强了!
这对我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控江中学是上海市重点中学,在五六十年代有许多侨生在这里求学,最多时可达五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侨生。
老师们都把爱心无私的奉献给学生,特别是奉献给侨生。使得侨生在道德和学业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兄妹都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到的。
有些侨生开始表现很差,抽烟,打群架,耍流氓,旷课,经常让上海市公安局伤脑筋。可是经过学校耐心教育最后得变成好学生。
我们的辅导员她叫张慕瑾老师,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华侨学生。我们刚到学校时看她是个年轻的姑娘,有些差的侨生一开
始还不听她的话,可是她从不计较。慢慢的由于她的爱心打动了大家的心。几乎所有的侨生都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跟张老师说,
大家都十分尊敬张老师。岁月流失数十年后,张老师变老了,我们侨生都亲切的称她为侨生妈妈。她在职时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
自己的结婚大事,完全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侨生。直到退休快七十了她才结婚。当他七十岁生日那一天,我们许多侨生从全世界各
地回到母校为她举办了七十大寿。张老师的七十大寿盛大,隆重和欢快。当时我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在张老师七十大寿的联欢会上,
出于对张老师的敬爱,我给她唱了一首阿根庭民歌《小小的礼品]》。这首歌是倾诉一个儿子,用自己在山上刚采下的鲜花,作为小小的
礼品献给亲爱的妈妈。歌词非常配合当时的情景,我在唱这首歌的同时,把这首歌也献给我们的母亲和所有的母亲们。因此我
几乎是流着眼泪极其深情地在唱,令在场的人深深动容!张老师好感动,当我唱完之后,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不住地说谢谢!
张老师的七十大寿庆典,既是我们大家对张老师的一次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谢恩,又是社会对教师的莫大的尊重!还要告诉大家的是,
张老师曾受到回到泰国去的侨生的盛情邀请,专程到泰国去看望了在泰国的校友。张老师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的欢迎,有一位同学看
到张老师来探望他,竟然感动的向张老师赶忙下跪行大礼,这不仅令张老师感动,我每次想到这种情景,都会热泪盈眶啊!
多么令人尊敬的老师,多么可爱的校友!控江中学的师生情,特别是侨生与老师的情义有多么深呐!
&&&&控江中学侨生大多数学习基础都很差,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非常优秀的,但一有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侨生都能
歌善舞,很注重体育运动,体育成绩优异。每当课外文体活动时,在控江中学校园里最活跃的便是侨生同学了。我们班级是侨生为主的班级,我们曾排练大合唱,而且是自己作词作曲。当然我们从未作过曲,开始写的歌根本不成调子,连我们都边唱边忍不住捧
腹大笑。可是大家不灰心,不断修改,最后竟让我们越唱越好。在全校文艺比赛中得了头等奖。学校还让我们参加杨浦区歌咏比赛
结果我们得了第一名。我们代表杨浦区到上海市参加市文艺比赛,我们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冠军!连闯三关我们好威风啊!高中三年
级是学生生涯中最关键最艰苦的阶段。我们还能那么潇洒真不容易啊!另外我们的体育活动也是全校出了名的棒!从球类到田径样
样有人才。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我们班获得总分第一。男篮也是全校冠军。在杨浦区都算出来名的。杨清江同学在若干年后成为上海市男篮成员和手球队员。我们班还出了个上海市摔跤冠军等等。高二[1] 班周道玉同学和我们班邱毓文同学他们都是侨生,
曾代表上海市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周道玉获得一百米冠军,邱毓文获得跨栏亚军。周道玉还获得国家运动健将称号。
他的一百米成绩曾达到十秒多,后来他成为上海短跑运动员,有一段时间是上海市一百米冠军。
&&&&我们控江中学侨生的文娱活动十分活跃。在夏天我们常在学校草坪上举办纳凉晚会。
唱歌跳舞吃绿豆汤或吃西瓜。妹妹雪英很会跳舞和唱歌。她和同学表演的竹竿舞深受同学欢迎。弟弟元兴演奏的小提琴,口琴和吉它亦大家常常高呼:
要再来一个!我一直没有抛头露面。只有在高三[1] 班合唱中偶露几句领唱,后来在大礼堂联欢晚会上独唱过一次。人们才
知道原来雪英,元兴的三哥也和雪英元兴一样有才华啊!有人曾问元兴小提琴是什么人教的?元兴说是三哥,我的天呐!我拉小提琴大大不如元兴,怎么可能呢?元兴说事实就是如此。假使我说我们的老爸会拉小提琴,你知道吗?老爸年轻时确实拉过
小提琴啊!我二哥的小提琴也拉得很不错,但老二非常欣赏元兴拉小提琴。那是在1972年老二和婆太,阿婆来上海探亲时,
老二和元兴经常合奏,老二拉手风琴给元兴的小提琴伴奏。我刚到上海时曾经非常简单的教元兴拉小提琴。以后完全是
元兴的灵感和天才,很快他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师傅了。
&&&&我们高三六个班级同学正在紧张的准备考大学,功课十分繁重,每天还要上新的课程。
不象现在新课早早在高三上学期就结束,高三下学期有得是时间来复习准备。我记得我们只有一个月时间准备。
最糟糕的是正当我准备要报考音乐学院时,一天校长把我们高三二十多位同学找去开会。校长说:现在国家非常需要教师,
我们这些同学是学校经过严格挑选,学校将送你们到师范院校去深造。不过你们要经过考大学这一关。当时我们可以挑选六个志愿,
但统统得填师范院校。我们中大部分人服从了学校的决定,我要报考音乐学院的梦想化成泡影。在班主任的谆谆教诲下,特别是何老师认为我在各方面得十分适合当一名教师。另外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读师范可免费,综上方方面面考虑,我和老爸商量下来,还是服
从学校安排,决心报考师范院校了。由于我自幼喜欢地理,再就是前一届同学在地理系读书的不少,这样就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
复习迎接高考。最令人头痛的是地理是要考理科,而我准备的是文科。于是再折腾了二十多天复习理科,可想当时的我有多么苦啊!
我的理科基础很差,而这回的我所采用的策略完全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短避长,错误的决择啊!可是当时竟没人给指点一下,
我就将错就错了。高考终于在大伏天,大汗淋淋下结束了。我语文考得比较满意,理化是一塌糊涂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数学却让人感到意外。特别是最后一道立体几何,它是求图形中的高,答案是42还是41呢?我有点忘了。不过这道题倒让我给做出来了,
事后我和同坐,班级派来帮助我的高才生对答案,他说你做对了,可是他这位小老师却没有做出来。我当时感到自己不笨呐!
开心!开心!少有的开心!1958年8月,发榜了,我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当时真得非常兴奋!想到我在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
和拼搏下,终于成为杨家第一个大学生,高兴得热泪盈眶!老爸和家人也分享着我的幸福。爸还特地请我们到新雅饭店庆祝一番。
看得出老爸是多么的开心和兴奋啊!
(二)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四年大学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西北部普陀区内。校园非常大是哈二中和控江中学的几十倍。它象文德甲市镇那么大。
校园里有两条河,大的一条的名字很美叫丽娃河,大大小小的桥不少,河边有凉亭,柳树成荫。河里养了许多鲤鱼,还有一些舢舨可让
人荡漾闲游在碧波上。丽娃河以东称河东为文科区,以西为河西是理科区。理科区的规模要大些。学生宿舍从第一到第七,每栋都有三
四层楼,七千多名学生都住在宿舍。教职员工有三千多,住在院校东西两侧的师大一和二村。一所万人的大学,学生在食堂用餐,
河东一个食堂稍小,河西一个食堂就好大好大。学生吃饭不要钱,饭随便吃,菜每人一份。每周吃一次包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没有限制,我们吃包子往往都是使劲撑到不会动。每月吃一次丽娃河里的鲤鱼,每人一大条,用油炸的香酥酥的。我是不吃淡水鱼的,
但是却很喜欢吃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里的油烹香酥鲤鱼。
老师们则在师大一和二村食堂用餐。校园里有两个正规的大操场,
两个室内操场,文科大楼前有一大草坪。河东还有一个标准的游泳池。篮球,排球场室内外都不少。主干道两旁梧桐树已成荫,
到处都是绿茵茵的草坪和花木。另外还一个农场供学生动手实践。各个系都设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的图书馆藏书百万册。
校和系都有运动队和文艺社团。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的文体活动方面是名列前茅的。除此之外还拥有不少名牌教授讲师,因此
是学习的好地方啊!为了方便大家,校内还有医院,小卖部,服务中心,节假日放电影或校文艺社团演出。聘请上海市著名歌舞,
戏剧团来演出,或请著名演员与大家见面交谈等。因此可以不出校门仍就能学习与生活。我在地理系经济专业学习,为期四年。
地理系在河西,它在师大最高和最大的教学大楼正当中,一进师大的大门,一条林荫道通到尽头,一栋具有民族风格的教学大楼
它是师大最高和最大的教学大楼地理系就在正当中,它的两侧分别是物理系和生物系。我们在底楼上课,不过常常在三楼333阶
梯教室上大课。没想到二十三年之后,儿子杨鸿也在333阶梯教室上课,不过他不是地理系,而是经济系。当华东师范大学三十
周年校庆那一天,我们父子两人同去庆贺,父子是校友,真有意思啊!河西还有数学系,化学系,教育学系和心里学系。以后发展了,
无线电系,电子计算机系,经济系和生物工程系等系。河东有中文系,外文系,历史系,图书馆系文艺系等系。现在它已经发展成学
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我虽然学经济地理的,但在第一,二年级要学自然地理如:地球物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水文,
自然资源,生物,高等数学,俄文等。三,四年级学本专业:中国和世界经济地理,工业地理,农业地理,交通地理等。在学习方法
上大学完全强调自觉和自理,和中学的方法大不一样。我不知道有这一套,仍旧是中学一套方法。结果第一年很糟糕,特别是地质
学竟然不及格,要在开学前补考,整个暑假人家都在玩,我却要捧着厚厚的书,讲义和笔记在战高温呐!不过失败通过重新学习,
真正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学会了大学学习方法,反而对以后的学习大大有利。在后三年的学习我的成绩一直是优秀的。而且我学得很
有个性。我在学习气象学专业,特别是气象预报专业,学得很认真,我获得A等,这对我后来在三十多年教学生涯,在工作中开展气
象预报活动成功起了关键作用。这还要感谢我的气象专业老师周淑贞教授。
我的个性还表现在上自然地理课上,这门课是著名的老教授胡焕镛先生讲授。他的课上得非常精采,我发现他是边讲课边在黑板上画图,
课上完了图也画好了,再在画好的图上复习巩固一讲所学知识,效果非常理想。我记下他所画的每一张图。学期快结束,胡教授要我们
写论文,同学们都在一页一页的写大篇的论文。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只有画一张图最能表达世界自然地理的全貌。于是我把胡教授
的数十张图,踪合成一张图,来表现世界自然地理概貌。到交论文的那天,我们班级另一个头头说:人家都是一大叠纸,你这一张
纸肯定会不及格,我非常坚定的说:不会的!过了一个月论文阅好发下来,我一看好高兴。胡教授非但没有给我不及格,他在我的
图纸上评述:用一张地图概括了世界自然地理全貌,很有创意!胡焕镛教授工我的文章评了优等。胡教授还是很有洞察力的,我在以后三十多年的地理教学生涯中,一直很有特色。这是从胡教授那里所学习到的宝贵的教学经验,我深感受益不浅啊,
真得应该感谢恩师---胡焕镛教授啊。
&&&&我在中学里学了五年俄文,在大学又学了二年俄文,大学毕业时为了能适应可能面临的改行教俄文的需要,
我曾经过俄文专业老师的考核,认为可以有资格当中学俄文老师。可是事隔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从未去碰过俄文,它竟与我说:
“都是你大娘”中文翻译为再见
。现在我连俄文字母都忘得差不多了。由此可见我的外语天赋几乎为零。真羡慕大家的外
语学得这么好,走遍世界都可以。看来我要到欧美澳等地去看看世界还得带翻译,可能这个差事会落到外孙女GLORIA身上噢。
&&&&地理系最让别的系羡慕的是,经常要到大自然中和社会上去考察。身背地质包,
头带白色的勘查队员的帽子,脚穿登山鞋,手持经纬仪好一副神气的样子。我们先后在南京,连云港,庐山,
上海郊县等地,进行地质,水文,气象,天文,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项目的勘查。实地勘查一次胜过读破万卷书。
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都有不少收获,特别是在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提高就跟有益处。我在大学里除了刻苦学习之外,十分积极参加体育和文娱活动。我曾经是校羽毛球队队员。
在大学期间我几乎每天参加长跑运动,坚持每天跑一万米,就是在400秘跑道上跑25圈。
在寒冬腊月洗冷水澡,那怕是在零度以下都一样坚持。在个习惯我坚持到退休。也许是读书时代注重体育锻炼,
现在老了身体还感到没有什么不适。这和读书时期坚持锻炼身体是分不开的。
&&&&在大学里我仍然是文娱活动积极分子。我参加了地理系和校合唱团,经常有演出活动。
地理系有人才有几个同学会作词和作曲,加上常常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写出的歌曲很动听,所以我们的合唱团歌曲很受欢迎。我的任务仍然是领唱。除此之外,我们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侨生还组织了一个轻音乐队。乐队有小提琴,手风琴,吉它,爵士鼓,
倍大提琴。常演奏&鸽子&,&桑塔露齐亚&等世界名曲,以及印尼和马来西亚歌曲,深受师生的欢迎。我在乐队是拉小提琴。
可能我这一生中,在大学阶段小提琴是到了顶峰。现在我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在大学四年中,第一年我和伟珍经常还有机会碰面。大学一年级时汝辑正在高三迎高考阶段。不过我们三人都还有机会在一起玩或者到我们家玩。大家听汝辑叙述考上海和中央戏剧学院的趣闻。后来汝辑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上北京去了,我们变成三缺一了。但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期间,一天,我在大学食堂外吃完饭正在洗碗。突然发现身边有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定眼一看竟然是原哈二中侨生同学刘公直,我们正好打了个照面。同时惊喜的欢呼对方的名字。原来他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田径比赛,在我们大学集训。啊!这世界真小。我们多年不见,没有想到在华东师范大学重逢!他有一个亲戚在上海自行车厂对面的手帕厂工作,我们一起去拜访过。在我的记忆中。当时是否我们没有联络上伟珍我已经忘记了。感谢上帝安排我们这些老友有机会在上海见面噢。
大学生活应该说很愉快。
转瞬间四年象闪电一样过去了,1962年我大学毕业了。那一年全班同学几乎被分配到边远的地区如:云南,新疆,
内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我是华侨国家有规定要照顾,所以没有被分配到边疆,而是根据本人要求分配到家庭附近。
从工作单位上看也是最好的,结果我被分配到杨浦区重点中学:杨浦中学当地理教师。为了报答国家对我的培育,
我在杨浦中学一干就是三十五年呐,到退休这期间我都没有离开过杨浦中学。可以说我无愧的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
都奉献给我的工作单位和我的服务对象了。
&&&&1961年卢学礼带他的母亲,妹妹卢学凤,表妹许桂英来上海旅行。他们住在我们家,我陪同他们游玩上海名胜。
这样我和桂英就这样认识了。这也许就是缘份吧。1962年10月1日我大学毕业后不久我们在上海结婚。当时我们的婚礼实在太简单,
老爸和阿姨向自行车厂借了,就在家楼下的自行车厂招待所的一间房间,作为新房。我们的婚礼很简单。那时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
物质供应很差,一切都要凭票供应。尽管结婚可照顾,但终归有限。真难为我们的大厨师--叶伟珍同学了。经他一手操办,
从采购到烧婚宴竟然象模相样。期中有两道菜是极品,一个叫芋艿扣肉,还有一个是清蒸鲳鱼。其实从现在看这二道菜是就家常菜,
但在经济困难时期它就很高贵了。大家吃得不知有多开心纳!到现在我们都好感激伟珍老友。还有老友韩汝辑,他特地从济南赶到
上海参加我们的婚礼。我们的新房就是他布置的,他送了我们一幅国画,是请朋友画的。老韩还在画的两侧亲笔提了对联,
上联是好姻缘何须千封定情笺,下联是巧相逢竟在万里东海边,横批是前生注定。二位老友的张罗使得我们的婚礼既简朴又欢快。还值得
一提的,我们的婚礼其实它的规格并不低,因为来参加婚礼的要我们的邻居,上海市自行车厂的党委书记兼厂长鲍建老前辈,
这完全是占了老爸的光,因为老爸和老前辈是朋友兼邻居。自行车厂老爸和阿姨的同班组的师傅们来了不少,使得简单的婚礼好热闹。
婚后我们分居二地,桂英在无锡无线电厂工作,我在上海市杨浦中学教书。直到1964年有了杨鸿之后的秋季,在贵人相助之
下他们母子二人才有幸,从无锡调到上海来,结束我们牛郎和织女分居两地的生活。桂英在无线电研究所工作,我们分得一小间房子,
在凤城二村47号205室。一个仅有十二平方米的小屋,成为上海杨家的另一片小天地。这期间美良也曾经从长沙来上海玩,和我们一起分享这小屋的温馨噢!1966年我的岳母卢兰,从马来西亚来帮我们料理
家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四)从死神那儿夺回的小生命
&&&&杨鸿小时候多病,每个星期我要带他去两次医院看病。在十三个月时,也就是1965年1月中他突然又发高烧。
打针吃药都好不了,已经有点昏迷了,医生建议留院观察。我们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让杨鸿住院观察。起初我们要求陪在杨鸿身边,
医院不同意。几天过去了,他的体温非但不降反而上升到摄氏42度,这是人体气温的极限。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要家长去陪伴。
我正好学校期末考试,忙得很,为了孩子只好兼顾两头。上好课我就到医院,我一秒钟都不敢大意,寸步不离的陪伴着杨鸿,
第二天还要赶着去上班。医院打针吃药都不见效!在杨鸿身上接着各种管子,如:氧气管,输液管和输血管。42度高温时刻在
威胁着一个小生命!医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医生尽一切力量挽救杨鸿,我们要求医生用最有效的药花多少钱我
们都愿意出。与此同时我感到只有护理!护理!快只有24小时不停的护理!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杨鸿的小生命!我向单位请了假,
全天护理杨鸿。我24小时不断地用冰袋给杨鸿降温。特别是用冰袋敷在他的额头上,保住他的大脑,不让他的大脑被烧伤。
我的力争分秒的护理,力争保住杨鸿的小生命。他的42度的高烧进入第三四天,真让人心急如焚啊!医生还要我不时要抱起杨鸿,
轻轻拍杨鸿的背部,免得肺收缩!我一点都不敢怠慢,每隔一小时就抱却他轻轻拍他的背部。第五天第六天还是42度高烧!
医院要我们做好思想准备,连续六天42度高烧小生命随时都会被死神夺去。桂英难过的不住的流泪,可是我坚信我的护理,
我绝不放弃!第七天主任医生说如能熬过这一天就会有转机。主任医生不敢大意,他没有回家,邀请中医一起会诊。我就更加努力护理。
因为医生说小生命在持续几天在42度高烧情况下,能坚持到今天与杨鸿的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我的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
第七天过得特别的慢,中西治疗在紧张的进行着。这一天白天的体温仍旧是42度高烧。到了晚上奇迹出现了!杨鸿在中西医共
同治疗下发生效应,杨鸿发汗了,体温由42度开始下降!连续七天42度高烧没有夺去杨鸿的心生命,这证明杨鸿的生命力是罕见的顽强!除此之外中西医结合的正确所带来的医疗效应。再就是24小时不间断精心的护理,主任医生都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医疗方法。
杨鸿连续七天42度高烧,由于降温处理得当,和不断轻拍后背,确保杨鸿的肺部的健全,他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我想这是作为一个
父亲对儿子应付的责任,也上是一种天职和父爱吧!杨鸿的高烧彻底退下来了,但是他的肺炎还得治疗。这期间又有一个不幸,就是护
士在给他穿衣服时不当心,把他的手给弄伤了。桂英心痛的哭了,找主任解决问题。叫来的年轻医生弄了半天,痛得杨鸿又哭又叫,
桂英不让那医生最再弄,要另请好的医生,结果来了老医生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几秒中好啦。护士的差劲,使杨鸿吃苦,我们痛心外
还得花多一点医药钱。杨鸿在医院共住了十九天,所花的医药费共三百多元。当时我的工资每月58元5角,桂英42元。我们不吃不喝
要三个多月才能付清呐!幸好杨鸿外婆,从马来西亚寄来钱还了债。桂英的母亲卢兰阿婆对我们杨家也是作出贡献的。我们三个人
在医院度过1965年农历新年,学到了一些医疗知识,付出也是巨大的。我们单位也都派人来慰问,医药费也报销了一些和补助了一点,
大部份要自费。我们感到养儿育女的艰辛,但看到孩子健康,活泼可爱时,那种温馨是多么难以用言语表达啊!
五立业的故事
&&&&讲起来我的立业很简单,没有象杨家其它亲人那样曲折苦难,甚至是颠沛流离。在我们几兄弟
中也许我的弟弟杨元泉和我的立业景况会有共同之处。因为我们俩兄弟都是教了一辈子的书,从事教育事业。不过我是在中国上海,
他在马来西亚文德甲,我教地理,他教英语和科学,我们又会有很多地方是不同的。关于元泉的立业的故事真希望他也能与大家交流,
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他写的立业的故事。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我的简单的立业的故事。
&&&&在大学同班同学中我算是最幸运的。
因为他们中大部份被分配到云南,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去教书。如果我当初也被分配到边疆,那么我的立业故事一定会非常艰难曲折。
也许会象我妹妹杨雪英那样悲壮,还有英年早逝,最后让自己的忠骨埋葬在立业的崎岖不平的贵州高原!
可惜我们再也无法听到雪英的立业故事,我真希望她的家人能在网上与我们倾诉那段历史。我在努力联系那里的亲人,我深信有一天我们会在网上团聚和畅谈骨肉真情!
&&&&说我的立业故事很简单,是因为我在同一个单位教书,一干就是三十五年,
从未离开过。而且大部份时间是教地理这门课。还有是带领一个气象观侧预报小组,它是属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
另外我还教过八年的音乐课以及带领过学校文艺演出队。还有和付丰榕老师创办了我校马达修理厂。
这三十五年来我对上述简单而平凡的工作,倾注了我的毕生的精力。在地理教学方面我非但受到学生的欢迎,还受到同行的肯定。
我经常举办地理教学公开课,让上海市和外省的同行来评议,大家对我的地理教学评价相当好。同学们上我的地理课是很轻松愉快的,
作业,考试负担不重,学习成绩大都优良。在考大学中我教的学生地理成绩都很不错,有很多学生名列上海市或杨浦区的前茅。1981年大学入学考试中上海市十位文科高考状元中,其中有三位是我校的学生。他们是第二名徐宏伟,第五名陆奋,
第六名朱文彬,他们的地理考分是列全上海前茅,当然他们对我这位地理老师所给予他们的辅导是十分感激的。1983年大学入学考试文科第一名曹忠民他也是我的学生。他是考了全上海市第一名,他的地理考分也是名列前茅。1984年大学考试我的学生叫施斌的他的地理考出94分的优秀成绩。后二者当然他们也都对我所给予他们的辅导是非常感激的。
我的地理教学特别受到成人高考学生的欢迎。他们都是夜校生,白天要干活,家庭负担很重,很少有时间去复习功课。
他们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东西让他们掌握,而课要上得生动有趣。
我因为对教材十分熟悉,故能满足他们要求,因此深受他们欢迎。有一年在成人大学考试前夕,我曾在上海市外滩总
工会大礼堂给数百位成人同学,利用一天的时间把厚厚的一本地理教科书从头到尾的复习一遍。大概讲了七,八个小时,
令同学们一下子茅塞顿开,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成人大学入学考试。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的杨家人其中有几个竟然是我的学生。
他们是元波,元青,杨鸿和杨雁,我曾都先后给他们上过地理课,其中杨鸿在1981年高考中地理考出了好成绩。
他和前面提的的三位高考状元是同班同学。元波1990年成人高考地理也考出好成绩。上帝除了安排我为学生上课,
同时也安排我为杨家亲人上课,让同学们考上大学也让杨家人考上大学,上帝真公平。我所领导的课外活动科技小组叫做气象组,
它是课余的。我一到杨浦中学就开展这项活动。三十多年来除了文化大革命前几年被迫停止活动外,我一直坚持不间断的开展活动。
包括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除夕,大年初一,我都会坚持带领同学观测,从不间断。我们每天观测的记录只是薄薄的一张纸,
可是三十多年后那些观测资料居然可堆成象小山一样。三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假期,全心全意地投入活动。
实际上我的工作很简单,但要长期不解地坚持下来,就不是人人都愿干下去了。没有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
没有忘我的劳动,没有坚强的毅力,恐怕就会半途而废,我庆幸终于让我坚持下来了。我们气象组的气象预报的成功率相当高,
有时还超过上海中心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学校的室外活动往往事先要来咨询我们是否可行,我们成了学校的参谋。
例如1988年毕业班要接受上海市检查团的验收。原打算团体操安排在上午十时,那天早上我们气象小组观测发现十点钟
左右将会有一场大雨。我们立即向校长报告,校长说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下午才小雨,我们说十点就会下。于是校长采
取果断措施,将团体操提前到上午八时进行。当室外活动结束,大家全都进入室内后,倾盆大雨下了下来。校长赶忙奔到
我们气象组来。她竖起大拇指大大地赞扬我们气象组一番。说我们为学校立了一大功劳。这不是偶然的一次,象这些例子
还有很多。我们气象组在上海市历次气象比赛中累累获奖。杨鸿也是气象组的,他曾获得过三等奖。因此有幸参加暑期夏令营,
到太湖周围进行过科学考查。这对他后来成为旅游爱好者成为导游都起到了启蒙作用。我还多次被上海市暑期夏令营聘为辅导员,
带领学生到过苏州无锡杭州青岛大连等地进行气象等科学考查。我还带领自己学校气象组同学去黄山考查。通过这些活动使我
们气象组的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我当音乐教师完全是领导上认为我行才上马干的,实际上音乐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一直梦
想着有机会去深造,可惜始终都未能圆梦。但我对上音乐这个对我说来是半路出家的课,也同样倾注了我的爱心。
一开始我上音乐课只是会用手风琴教学。后来为了成全郭予力老师要求调离本校,去黄浦区教育学院当音乐教师。
那年我都快四十岁了,学校要求郭老师要有人顶替他,郭老师找到我要我成全他。学校提出要郭老师教会我弹钢琴才能调离。
这样郭老师便使出浑身解术,用最简单的八度伴奏法,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教出了我这位老徒弟。由于我的天赋加上灵性和
我的惊人的毅力,我用超出郭老师的想象的水平接替了他的音乐教师的工作。还有我所带领的文艺演出队,在上海市和杨浦
区都小有名气。他们中竟然也会有人考上上海音乐学院,他们是文艺队的骨干分子:彭瑜,董娅等。还有叶丽考上上海
师范大学文艺系,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学校教音乐,成为第一流的音乐教师。文艺队中的骨干还有赵立群,高方,吴华,
霍益玲,严丽青,严培青,何总珠等,他们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当中许多人常有联系。在上海时学校里或家里有什么
事需要帮忙,他们就还赶来办,真象是自家人那样亲切。我们学校一向对我不薄,可以说是厚爱。多年来我们学校多次
授予我优秀教师的美誉。1988年我获得上海市和杨浦区优秀教师奖。同年获得高级教师职称。1990年9月5日上海市电视 台对我进行了专访,在当晚黄金时段新闻节目中播出,一下子我成了上海市知名人物了。1990年9月10日教师节, 我被上海市政府任命为上海市中学地理特级教师这是授予教师的最高荣誉奖励,同时获得上海市侨界烛光奖。
另外我还获得杨浦区政府颁发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奖,并因此获得住房的奖励,以及暑期到北戴河,避暑山庄,
青岛大连等地去疗养。上海市侨联也在1990年暑期让烛光奖获得者,去厦门集美陈家庚的故乡考察学习。1993年我们学校为我举办回国四十周年座谈活动,市区侨界领导和有关领导,上海市电视台,学校领导和
师生代表出席了活动,控江中学张慕瑾老师和何念慈老师也应邀参加,要我给大家谈体会。杨鸿也去拍录像。
当晚上海电视台新闻节目也播放活动内容。1994年我初中68届2班的学生为我做六十岁生日祝寿活动,
给了我莫大的宽慰!1994年中秋节我等十位侨界人士获上海市侨界杰出人士称号,当晚全过程由上海东
方电视台实播。会上上海草原高尔夫球场还颁发了杰出人士荣誉会员证书。1995年我获得了全国侨联优秀
人物奖励。我十分感激国家对我的奖励,我也十分感激一向关心我的上级领导和同事们,还有那些可爱的
学生们,我也十分感激我的家人包括远在马来西亚的亲人,没有他们的顶力协助我是不可能取得那些成果的。
在此我向大家致意,谢谢大家!
&&&&1995年秋我办了退休手续。1996年春节我回了一趟阔别四十三年的马来西亚,与亲人团聚,
少小离家老大回,我感受了人生的生离死别,甜酸苦辣!真是感慨万千呐!年我又回到我们学校去上地理课,
这是因为缺地理教师,学校让我回去帮忙。1997年7月结束了我的教学生涯。当我上完最后一堂课,我向同学们说再见时,
我的喉咙有点不听使唤,眼眶开始湿润了,我在关门弟子的热烈的掌声中,依依不舍地走下了讲台,告别了耕耘了三十五年的校园。
开始了安享天伦的生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福耙耳朵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