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一款曼富图三脚架架,预算1500以内,要求曝光一个小时风吹不动的,我要去拍星轨来 机身+镜头1.5K

推荐:一个色驴几年的摄影心得 转
转自绿野,作者四方。说得很实在,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知道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反正我是逐步升级的,这个过程包括摄影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提高,也包括对摄影器材要求的逐步提高。对器材的要求一方面是摄影需要,还有就是发烧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技术提高的倒不快,对器材倒是很热衷。F80没什么不好,你不可能一直用一部机子,不可能一步到位,既然决定走尼康之路,从F80开始就挺好。至于F80s,我也非常的赞同,因为它可以在底片上打印拍摄数据,对技术的提高很有帮助。但还是钱的问题,多了一个s价格就高出6、7百块,上次我问的是3600块啊。而F80则不到3000就能拿下。上次我帮人买了一个腾龙24-135的头,感觉是不错,主要问题是即使新的镜头里面灰尘也不少,卖镜头的人说没办法,腾龙就这样。 下面是转帖,我觉得确实是这样: (一)   一开始为什么拿起相机,已经不记得了。我记得我玩过海鸥的双反,左右颠到的那种,得到的是那种方方的黑白照片。但是大学时我就有一台海鸥的DF1,配一个标镜,记得价钱是五百元左右吧。这个相机在我印象中大约还存在一些脉络:拍过一张藤架下落红遍地的照片,为它配过一只海鸥牌的机械测光表,甚至还有一个银燕的闪光灯。因为偏振镜以及不明的缘故,在桂林的照片蓝得惨不忍睹,在八九年曾经记录过不少学生运动的场景。   始终没有玩出什么结果来,既没有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也没有感受到操作的乐趣。海鸥机的质量乏善可陈,过片轨不平整,快门经常卡住,到北京路的照相器材店修过几回。第一次摄影发烧就以海鸥始,以一台随便在西樵山买来的百元傻瓜机而告终。   现在海鸥DF1不知在哪里了,也许,好多年前就下落不明,这只说明,我对它挺失望的。   海鸥时期的最大收获是几乎收集了市面上所有能看到的摄影书,大都只有文字而没有彩图或者彩图很糟糕,有讲光学的讲机械的。很早我就有一套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材,那时厚厚的上下两册还没有现在一册贵,但这套黑白的、严谨的教材的很多章节我是略过不看的。这些偏重系统理论把摄影和照相机当作学问来研究的书籍,在当时把我看傻了。比如暗房这种过期的技术手段,随着一些化学反应,把摄影变成了繁重的技术劳动。   那些书印刷得是如此之差,往往从一本书中无法明白那些图片说明,只好好几本参照着看,连猜带蒙。以至于前几年书店里终于能找到漂亮的摄影入门图书时,我忍不住还是买了一套,11本每本80元,因为一种朴素的补偿心理。   海鸥时期在我周围没有喜欢摄影的朋友,也没有网络,那些快门光圈景深暴光补偿等等都是我自己在书上刨出来的,但是在那时,似乎明白了这些的目的就是拍出一张技术上合格的照片。 (二)   后海鸥时期实际上是一个远离摄影的阶段,百元傻瓜机的任务就是留影,而那些能够以最低价格冲印出照片的巷尾小店被我一一挖出,而表达已经不去想了。后海鸥时期的后半段,大约是九四年底九五年初,我买了一台pentax的傻瓜机zoom280,变焦的那种,当时变焦的机器是那么罕见,以至于我在海印花了三千多块钱。我执着地选择了从28mm广角开始,而当时主流的变焦相机广角端都是难受的38mm(和我现在的数码机一样)。这台pentax去了张家界,杭州,普陀山,而最重要的一次旅行,是去了九寨沟,那是九五年十月。   九寨沟回来后,一些照片呈现出令人兴奋的鲜艳色彩,这让我兴奋不止。也许这要归功于我当时找到一家比较有质量的冲印店,而这家冲印店,甚至多印了几张九寨沟的照片做为招睐顾客的广告。于是,我觉得从前那些灰不溜秋的照片,并非是我的过错,我选择的光线、构图,都说明我能够做得更好。   九六年初,我在海印一气购入尼康F90x/AF28-80mmF3.5-5.6/SB26,后海鸥时代结束。但是我并不想把之后的时期叫做尼康时代,我认为,应该称之为反转时代。   看看我的尼康配置,可以看出那是多么菜鸟的选择。当其时F90x售价七千多元,AF28-80mmF3.5-5.6的镜头花了两千,闪光灯花了两千七。后来看,我的镜头上占预算比例过少,一个一万三千元的购机方案,机器应该只占四千到五千,镜头占八到九千比较合理,而闪光灯,让它见鬼去吧。现在机身还是我最常用的机身,而那支镜头,被我深锁在箱底,不见天日了。   那一年为了去新疆,在几个月后还一气再购置了另一套尼康,F70以及AF80-200mmF2.8,这次没有这么菜了,因为我知道不要F70D,日期后背既费钱又毫无用处,另外第一次购买了大光圈的镜头。F70当时花了四千多,80-200mm花了近八千,九六年一年,我将大约两万五千元的收入投进了器材的无底洞,只因为九寨沟里的数张照片。   我选择80-200mmF2.8这支大光圈镜头的原因是我希望手持拍摄,觉得镜头再沉也比三脚架轻多了,而手持需要尽可能大的光圈。但是这支重达1500克的“小钢炮”现在也成了我的负担,倒不是现在我老了,而是因为我很少需要200mm的焦距。   我没有选择很多初学者被要求使用的手动相机,例如FM2什么的。而很多后来认识的有摄影学习经历的人,都被所从的师傅传染,使用FM2。我希望相机应该尽量让我专注于取景框中的景像,而不是那些熟练调节光圈快门的技术,因此,我选择了自动相机和自动镜头,这也许也是我在pentax傻瓜时代得到的经验使然。   但是,在若干年后,我从新疆和西藏回来后的九八年,我还是买了三脚架。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了避免三脚架,用尽了办法,最后以失败告终。购买大光圈的镜头,熟练地用相机包充当支撑物,甚至一支代价不菲的曼富图单脚架。但是,当时专注于日出日落的我,实在不能忍受大光圈的景深,相机包的低角度,单脚架的似是而非。于是,我买了一支捷信的三脚架,G126,云台是G1275。   我选择这支脚架,是因为据称捷信是世界上最牢靠的三脚架厂商,而且G126是四节的,收起后全长很短,方便携带,最重要的,是轻。但是,这支脚架的缺点也很多,很贵,很矮。而云台呢,不是快装式的,后来我又买了一个新云台G1276M,这个是镁合金的,快装式,但是号称兵工厂的捷信,出品的东西也很烂,这个云台的锣丝很易掉,我的就在四川道孚的机动三轮上掉了,至今还没有配上。而G1275的紧固相机的大锣丝,也可以很轻易地从空闲状态的云台上掉下来,九九年春节,我在长白山,奔出门外想拍日出,结果发现,这颗锣丝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   三脚架的经验有两个,一是几乎是逃无可逃,出门还是得背上。结果我的65升Bigpack在去川西时,背包外挂是左边帐蓬,右边三脚架,正面还有一个“腐败椅(一种可以做椅子坐的防潮垫)”,相机包另背。二是不必迷信商标,三脚架贵的并不好。   我现在在用的相机包有两个,一个是Lowepro的nova5,一个是jenova的小包,前者是四百多,后者是一百多。前者是乐摄宝最便宜的NOVA系列,可以装两台135机身,三到四支镜头,还有空间装一堆胶卷、一台数码相机,巧克力(这是一种摄影器材,出门必备)。我知道乐摄宝的street&field更好,不过太贵了,翻番地价格,我买不起。杰尼佛小包只能装一台机身,两支镜头,数个胶卷,一般在城里和短途,就背它。我觉得乐摄宝的小包更耐用,而NOVA不是很耐磨。   相机包我觉得还是只能买单肩的,虽然腰悬式的看上去很潇洒,但如果只是傻瓜机还好,一机数镜就很重了,腰比肩更不受力。双肩式的几乎与我等无缘,一个大背包了,怎么还有双肩可用。那位和我去西藏的朋友,在革吉县盐湖的早晨,和我奔到湖边拍日出,他用的是双肩包,我背着包移动位置,他只能把包放在地上取用镜头。结果,我远远地就见他在东找西寻,过去一问,他的包找不见了。原来盐湖边到处是一蓬一蓬的草垫,他的灰色相机包一放下,就再找不到了。   最后我帮他在茫茫草滩上发现了相机包,但那个早晨就白早起了。教训有,一,相机包不应离身,而双肩式的背着是方便,但取用不便,非得卸下蹲着工作,而单肩式的我早一边跑一边取了。二,相机包的颜色还是醒目一些,绿、灰等就不如蓝色。 (三)   九六年,在开始使用尼康单反相机的不久,我开始使用反转片。反转片通常也叫做幻灯片,或者是误叫做正片。初识反转片是在珠海看一个朋友的新疆,那是我头一回看幻灯。当我在墙上看到那株金黄的桦树时,我除了向往新疆的秋天,还无可抗拒地喜欢反转片。后来九七年这位朋友和我一道去阿里,回来后知道他的照片拍得一般般,但是当初那棵只是普普通通的树,一棵在我去了新疆后觉得乏善可陈的树,强烈地让我感受到一种魅力。   广州只有少数几间零售店里售卖反转片,这种特殊的胶卷实在不容易发现。我去新疆一共带了20卷Velvia和20卷E100SW,还有十卷负片,都是在价格高居不下的零售店里买的。直到我去西藏前准备购入50个反转胶卷时,在相机店里巧遇一位久未谋面的高中同学,才知道原来广州有文园这个地方,而每卷要比我认为便宜的店便宜了10元,比国营店更是便宜20元。   反转片让自己的错误无可掩饰,让自己的构想得以呈现。通俗地说,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反转片的优点全部是令图像更优质,如鲜艳、饱和、立体感强、反差强烈,光感好。而负片的优点全部在图像以外,象便宜、便捷、方便交流、印相时可以调整补救拍摄时的失误等等。通常使用的负片,因为是通过相纸看结果,相纸的层次比底片要少很多(反差低很多,白的不雪白,黑的不墨黑)。幻灯片是直接通过光源(无论是幻灯机还是灯箱)看底片,现场感非常好(全透光或全不透光)。另外一个负片的致命伤是负片的最终结果照片,是由洗印店的操机手决定的,他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观来调整照片的效果。就算你千叮万嘱,出来的效果也是有苦说不出,毕竟,让另一个人明白自己的想法不那么容易,何况是一系列照片的想法。如果你对自己的暴光有信心,请命令他们不要修正你的照片,按原样输出。不过,些老式冲印机,似乎也不可理喻,就算原样输出,也令人心碎。   江湖色上有人回忆说,自己真正开始兴趣并且认真地摄影,是因为用了反转片,我记得是bostonia和eureca。,对于很多人来说,反转片是一个跃进点,或者说是一个起跳点。   我也曾经到处发掘能够高质量冲印照片的冲印店,价格在所不惜。但是,那些年里我一直没有找到,我甚至光顾那种昂贵的照片放大系统,柯达的“随意放”,在一个显示屏上显示调校结果,然后一张张地调整,将试样印出来,觉得可以接受了,再印出放大的照片来。就算是这样,那些照片仍然差强人意,心里疙疙瘩瘩。   对负片使用者的建议是,不要为了省钱去光顾那些街头小店,一个城市往往只有一间值得信赖的冲印店(不使用过期药水,不超负荷使用药水,请得起最好的印相师傅),它往往是最贵的,但是,你别无选择。比起你在拍摄时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冲印的成本并不高,更何况,它还饱含着你的心血。还有一个建议是,使用最普通的负片,所谓的专业负片就最好不要去碰。负片有一个叫做色罩的讨厌东西(就是负片冲出来的底片呈现的深深浅浅的那种褐色),必须要专门对每一种负片设置去色罩的频道,而在冲印店里,专业胶卷往往没有预设频道,只好胡乱用个代用品来给你胡乱处理了。   能够冲反转片的店也很少,最早在规划局楼下的捷达,现在看来那很不好,但当时就随便冲出来的反转片都很震,我去新疆的反转就是在那冲的。那儿当时号称有广州乃至华南唯一一套反转片直放照片系统,是柯达的R3工艺。我只放过一张,是要寄回帕米尔高原的人物照,因为放R3太贵,由反转片放一张5R(承做的最小规格)就要二十多元。不象现在在南极光用富士的“魔术手”数码放大,由反转片印放一张4R的照片要5元,还是很贵,但比起以前便宜多了。   现在我放大照片一般在南极光,但是冲印反转就要去艺美形象,这两家都属广州最专业的影像店,但是我认为,南极光冲出的反转片颜色相对发涩呆板,但是“魔术手”的照片印放就要优于艺美形象。挑最好的店,只让它做最擅长的工作,还是这句:图像第一。 (四)   当然,我很少从反转印出照片来,除非留了地址要送给像中人的。看自己照片的办法一般是三种:计算机/幻灯机/灯箱。自己看用灯箱,网上分享或自己在电脑里看,而一张照片用幻灯机看的机会大约只有三四次。   我的幻灯机是辉达1800AF,这种九六年买时觉得还可以的设备现在也不行。毕竟只是一千多元的东西,还要有镜头、自动对焦、光源、送片机构。想想照相机的光学镜头价格,就觉得自己前端用那么贵的记录设备后端用这么差的放大设备实在是不匹配。就象音响系统里配了一对劣质音箱,前面多好全是废的。幻灯机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动对焦会不会失灵,我的那台因为总对不上而被我阉了:拨了自动对焦部分的驱动电源;二是亮度是否均匀,四个角和中间的亮度不能差得太远。好的幻灯机在三四千左右,更好的也许是柯达的转盘式。   我的灯箱原来是珠江牌的,用四节AA干电池或是直流电(配变压器),百多元。这个观片器的缺点光线偏蓝(色温偏高)且不匀,发光面积也小。后来买了一个樱花牌的观片器,发光面积约是5x7寸,光要好得多,外观手感等也都很好,只是贵,四百多元,还不配变器。开始是用四节AA干电池,另买了一个变压器后就很好用了,亮度高、均匀、标准日光色温(5500K)。   我还有一个切片器,就是把底片给截成一张张的工具。因为反转片冲出来要成为幻灯片,要经过观片、挑选、截片、装框的过程。开始是用剪刀的,但是本人粗手笨脚,手工不好,于是买了这个象小铡刀的工具。底下是透光的白色塑料,搁在灯箱上可以在切片时看到画面,防止误切。   反转片还有一个数码化的过程,我原来主要是用扫描仪,现在是用数码相机。因为反转片是透光发色,而不是反光发色,因此常用的平台式反射扫描仪就不能用了,可以扫反转片的扫描仪一般叫底扫,有两种,一种是某些平台式扫描仪加上透扫配件,一种是专用的透射式底片扫描仪。两种我都用过,效果天上地下。   讲起来平台加透扫配件方便,一机两用,既可以扫反转片又可以扫照片,但是实际上,扫反转片的效果很差;对焦不准,分辩率低(平台式扫描仪的光学分辩率多在300-600dpi,而专用底扫在dpi)。我用的是Umax的,现在主页上新疆西藏东北的照片就是用它扫的,惨不忍睹。用过的专用底扫是佳能的FS2710,能扫135及APS的底片(反转片、负片),似乎是OEM宏基的产品。原配的驱动程序极烂,扫出来的结果偏色不止,预扫时间长,实扫时间更长,大量占用电脑的资源,一启动扫描整个机器就停止反应,只能坐在那枯等,因此扫描是一件苦差事。后来我下载了一个第三方的扫描程序,叫vuescan,这个好一些,轻松了很多。这台底扫的最大分辩率2700dpi,动态范围3.0,10位色深,是底扫中的低档产品。   后来,底扫还给佳能,我就没有了数字化照片的能力。在我打算买一台底扫时,在网上发现可以用数码相机来翻拍反转片,而且出来的样照很不错,网上看来,和用底扫扫出的并没有太大差距。这导致我最后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并且,用它很轻松地数码化反转片。只需加一个脚架、一个灯箱,而且需时很短,质量满足在计算机里欣赏的需要。当然,如果数字化的目的是打印,还是得买专用的底扫。   我主要使用的反转片是富士的Velvia(RVP),这是一种ISO50的专业反转片。市场上反转片全部集中在两家手中,一是富士,一是柯达。富士常见的反转片有Velvia(RVP),Provia(RDP),Astia(RAP),Sensia(RA)。RA是民用片,好处是便宜。RVP是风光片,好处是颜色饱和。RDP是通用片,好处是不偏不倚。RAP是人像片,好处是肤色还原。柯达常见的反转片有E100VS、E100SW、E100S、EPP、EB2。EB2是民用片,便宜。E100VS是风光片,颜色饱和,E100SW是偏暖,E100S/EPP讲究不偏不倚。   EB(EB2)给我的感觉是不够油润,不够通透,这是柯达全线产品的共性。我去新疆时,带了20卷RVP,10卷E100S,10卷E100SW。回来后,就不再用柯达的产品了,两种卷拍同一画面,柯达的太褪色了。后来新出了和RVP竞争的E100VS,我也到植物园和RVP做了对比测试,觉得E100VS还是很不错,只有认真对比,才会看得出RVP还是要通透一些润一些。但是E100VS对红色很夸张,以至于常说:看,E100VS的红。   RVP和E100VS是在路上最常见到别人使用的反转片,RVP似乎用的人还少些,因为这是一种只有ISO50的低速片。E100VS占了高速的好处,ISO100,而且,柯达的市场宣传比富士强大得多,有相当部分以参加比赛为乐,以得奖为荣的人,都会选择柯达的产品。   反转片由于几乎没有后期加工的余地,因此讲究的是拍摄时一次到位,构图,暴光等等。由此而生的一种拍摄方式叫包围。也就是用大量胶片,企图覆盖各种图像的可能,我随便写一下,就有以下各种包围:暴光、横竖片幅、构图、光圈、镜头焦距、焦点位置、前景。还有包围胶片,也就是用RVP拍一次,用E100VS拍一次,或者是用反转片拍一次,用负片拍一次。   各种包围是相乘的关系,因此所要耗费的将是计算不清的胶片,这又令人难以接受。结果,一般只是包围暴光,因为暴光的最终效果是最难准确预知的,而别的,都可以在取景框里约摸取舍一番。包围暴光常用在光线条件复杂的情况,各种暴光都有可能是最佳的暴光,这时往往就是包围暴光的时候。   不要过份吝惜胶片,毕竟,胶片比起旅行时的其它花费,并不是最昂贵的。而且,最痛苦的事不是多花了钱,而是错过。 (五)   回到九六年,一个看书学习的菜鸟对滤光镜总是很感兴趣的,那些摄影书总是津津乐道各式各样的滤光镜,特别是PL(偏振镜)。我当初用海鸥时就买过PL和UV,现在用尼康,又总泡相机铺,当然不会再买那种老式的拧来拧去的滤镜,我买了高坚。高坚是一个法国牌子的摄影附件,主产滤光镜,那是一种方形的塑料片,分成两种规格A/P(现在有三种了,A/P/X),我买的是P型,所谓专业型,其实就是塑料片大些,为那些口径较大的镜头服务。高坚的东西不便宜,一片多在180-220元间,而圆偏振镜更是高达650元。   我总共拥有六片高坚滤镜,是九六、九七年买下的,计有:圆偏振,渐变灰,渐变蓝,雾镜,阳光柔,日落(渐变橙)。我带着这些破烂走新疆上西藏。在西藏圆偏里的玻璃(偏振镜只能是玻璃的,所以高坚也没法用“光学”塑料)竟然从变形老化的框里掉了下来,我记得很清楚,是在普兰的科加村。回来后我找高坚的代理,换了块新的。不过,这新的一块我再也没用过,所有的滤镜都被我舍弃了。   现在我很容易地在别人的照片上看到滤镜的痕迹,因为这些偷梁换柱的劣技,实在是破绽百出。我有一本讲授风光摄影的书,印制精美,里头所有的照片都让我晒笑一番,滤光镜以及他们不甘寂寞的破绽实在是以丑为美。想想PS里的filter,谁能愿意自己的照片拍出来和用PS的filter做出来的效果一样。   今年春节时,一起去元阳的一个朋友,在他仅有的两支镜头(Nikkor AF-S17-35mmF2.8/AF80-200mmF2.8)前都永久地各装着一片偏振镜,可以看出初学者对颜色是多么崇拜,对偏振镜奉若神明,负责点石成金的说。从他的镜头前我看到自己走的弯路,也许是必经的弯路吧。   开始反转时代之后的几年,我还陆续添置了几支镜头,分别是Nikkor AF-DC105mmF2,AF50mmF1.4,AF20-35mmF2.8,这三支镜头加起来购置价大约是两万元吧(500),重量大约是1800克。还买过一台理光的便携式傻瓜机GR1,3700元,但很不幸,只用了一年,就被小偷给偷了,他一定误以为这小小的方形物品是一种手机。GR1是一台操纵感很好的傻瓜机,镜头是定焦的28mmF2.8,性价比不错,只是镜头成像畸变较严重,设计上在取景器液晶屏容易出碎裂的问题。   到底是选择昂贵笨重的大光圈专业镜头,还是选择便宜方便的普及型镜头,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专业镜头光圈大,像差,畸变,渐晕等较正得好,但是体积大,重量大,价格昂贵。普及型镜头小巧,便宜,但是总的来说,像质方面比不上专业镜头。现在的我看来,镜头仍然是少而精为好,两种选择都不错:一,一支从广角到中望远的变焦镜头,比如28-105mmF3.5-4.5。二,三支定焦镜头:28mmF2.8、50mmF1.8、105mmF2.8,都是不错的选择,前者对像质要求低一些,方便,便宜。后者比较麻烦,因为要换镜头,但像质就好。而各种大光圈的变焦镜头,现在我看来是一个误区:怎么可能同时既满足方便性又满足像质呢,只有中庸。而中庸对于创作类的工作,不会是最佳选择。   可惜,我明白得晚,我已经有了两支大光圈变焦镜头。   今年还买了一台富士的相机玩具,是一台非常小型的APS(先进摄影系统,一种新标准的胶片及其相应系统)相机,设计制造很好,花了900元。APS的好处是胶卷和相机都小而轻,相对135系统方便,坏处是冲印的价格贵,可处理的冲印店少,因此一直没能普及,随着数码时代的开始,将被证明是一种过渡产品。   我也想过向中幅转移,网上很多人都开始走中幅的道路。所谓中幅,是指用120胶卷拍摄的胶卷和相机,这有一个优点:胶片成像面积大,经得起放大。有很多缺点:笨重、昂贵、操纵不便。想来想去,中幅的胶片对我来说,没有实际的用途,本来我的照片主要就是看幻灯和上网,根本不需极度放大。偶尔要印在杂志上,135的片幅足够了。况且,120根本不能满足旅行时轻便灵活的要求。想来想去,还是没有跟这股复古风,还好,在数码时代来临以后,135都要渐落伍,况120乎。 (六)   在反转时代还没有结束时,互联网的兴起,分享、学习、批评等交流的方便,不得不开始一个网络时代。也许真正结束反转时代的是正在萌芽的数码时代,但是网络时代将横跨其上,纵贯其中。   大约在九七年初,我开始泡在四通利方的摄影论坛。有了网络后,我终于有了学习环境,学习的快捷途径,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看书自学了。摄影变成一种与众乐乐的快乐,不久我也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将一些照片放上网。我一直不喜欢现实中的摄影群体,这种群体一般叫各种名目的“摄影协会”,在外旅行我是最不愿遇上这个群体,而网络让我可以方便找到不在那个功利的群体中但是也喜欢图像的人,这是网络最大好处,伸长扩展了人的触角。   九九年,在新浪摄影论坛的生命后期催生了专注图片的江湖色图片论坛/photo,那里也曾是我参与的主要摄影论坛,但现在似乎也在论坛生命的后期,日渐沉闷。我还去的网上摄影论坛有色影无忌器材论坛(搜索资料)(回顾),迪派数码影像社区.cn(数码信息)(前瞻)。当然,还有现在的行色xs.5945.net(现在)。   也正是因为网络,让我所得到的图像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圈里交流,因此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更高的要求。这种对图像的追求是渐进的,从唯美到性格。不上网,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能跨出唯美的牢笼,固步自封。但是互联网的节奏是如此的快,思想变化快,不由得你固步自封。当然,在网上,人也老得快。   大约是在九九年秋,我已经模糊意识到在唯美风光的路上已没有更多快乐,因此在去稻城时就打算能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带回一些图像的记录与表述,而不仅仅是对大自然一遍一遍地讴歌。但是,很失败,在稻城没有了解到什么我认为值得我深入了解的人,我面对最久的只有马夫。笨且迟钝的我当时没有意会到,即使是马夫的生活,也是很有内容可以让我去了解并表达的。他们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一下子接触了非常多的原来生活之外的世界,这些年,对于他们,是巨变。   在接下来的不断按动快门的旅行中,一直想转却始终转不过唯美的弯来。比如元阳,我两去元阳,都没有找到唯美之外的感觉,在风光和唯美的路上走得很习惯,结果难以离开那条既知的轨道。今年国庆去了青海,似乎正在离开了那条惯性的路,虽然还会为风景惊叫,但是更多的是静心观察人们。头一回胶卷里人的比例超过风景的比例,虽然结果是饱受批评,但我依然感觉进步。离开老路不容易,在找到新路前在荆棘丛中磕磕碰碰,也比在老路上索然无味地重复自己要好玩得多。   摄影于我来说,是一种娱乐,娱人娱己。既不会将它看成一种艺术也不会将它看成一种事业一种责任,因此,在看照片和拍照片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很重要。过去我说,我按下快门是想把我在旅行时看到的美丽风景记录下来,让自己回味,与别人分享。那么现在除了这点以外,我还得说,我觉得人比风景更美更值得欣赏与回忆,但容易被忽视。 (七)   今年的器材事件是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其实我一直都不感冒数码相机,因为现在我能买得起的数码相机都是相当于传统傻瓜机的级别的图片记录工具。一直只拍反转片的我想要一台底片扫描仪,而一台数码相机既然能当底扫使用,满足在网上交流、在电脑屏幕上欣赏的用途,又何必要买底片扫描仪呢。数码相机额外还能很快速并环保地记录一些影像。我买了一台尼康的coolpix995,连128M的CF卡的水货价是6300元。选择995的原因是网上口碑很好,我看到的翻拍反转片的测试就是用995的上一代990做的,效果不错。   插句嘴,我所有的摄影器材都是水货,也就是不通过正式的厂家代理入口而是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进入国内的产品。这并不表明质量有欠缺,而是万一有需要时,维修会比行货困难甚至无处维修。水货的最大好处是便宜,比如说995水货就要比行货低一千多元,也说明行货代理商利润的丰厚。   数码相机的好处自不待言:环保、即时成像、快速共享。非专业级数码相机的缺点也多多:成像平板、缺乏立体感,畸变严重,缺乏层次,动作慢(开机慢、对焦慢、存贮慢),耗电量大(导致使用时间短)。我最难忍受的缺点是慢,因为不需要耗材,拍摄成本低(想想一张RVP的耗材成本将近2元,一下子按去十张八张还是很心痛的),因此数码相机本来最适合街头抓拍,但是这一慢,什么都没了,抓了尾巴都困难。   用了四个月的数码相机995,还算是满意它的表现,优点是方便抓拍,因为它的旋转镜头,可以不惊动被摄者,就算惊动了,抗拒感也不强烈(拍摄者的眼和脸没有躲在照相机后面,被摄者没有被偷窥的不适感)。复杂环境自动对焦自动暴光还算准确。缺点也不少,除了上述数码傻瓜机的全部缺点,还有颜色偏淡、闪光灯生硬、常报CF存贮卡不能读等大问题。   数码化摄影是未来不可逆之路,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的出现,价格的降低,数码影像势必完全取代现在的胶片影像,摄影完全进入数码时代。现在用我的995拍下的三百万像素数码影像到数码冲印店印出3R照片,效果已经很不错了,据称印出16寸的大照片也很不错。我想三年以内,再有想学摄影的人,第一考虑将是一台数码单反,一台入门级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八)   行色之色唠唠叨叨写了差不多一万字,终于到了结尾。在其中,我只是说说五年来,在旅行摄影方面,自己的缘起、走过的弯路,至于捷径,一直都没能发现呢。好的摄影工具就象徒步时的一双好鞋,它可以让你更有信心,让你走得更远,但是不可能让你不用走路,径直飞翔。而且,任一双鞋子也一样可以走遍天下。好的摄影经验就象徒步时的一张好地图,它也可以让你更有信心,迅速找准方向,少走弯路,但是也不可能让你不用走路,一蹴而就。拼途网友回复:有用!受益!谢了。。。。拼途网友回复:不错!顶一下。看了好几篇讲摄影之路的,似乎大家都在弯,没人走直过。 弯到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拥有了好几个机身和一大堆的镜头。拼途网友回复:很早我就有一套紐約攝影學院的教材,那時厚厚的上下兩冊還沒有現在一冊貴,但這套黑白的、嚴謹的教材的很多章節我是略過不看的。這些偏重系統理論把攝影和照相機當作學問來研究的書籍,在當時把我看傻了。比如暗房這種過期的技術手段,隨著一些化學反應,把攝影變成了繁重的技術勞動。
拜託,美紐屬於標準的入門教材,既然玩攝影而不是玩“旅行照相”,那很多最基本的理論你就應該明白,不一定要熟練掌握,但是一定要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實在無法想像一個新手連色溫都不知道卻滿世界大罵膠卷太破,顏色太藍!
我沒有選擇很多初學者被要求使用的手動相機,例如FM2什麼的。而很多後來認識的有攝影學習經歷的人,都被所從的師傅傳染,使用FM2。我希望相機應該儘量讓我專注于取景框中的景像,而不是那些熟練調節光圈快門的技術,因此,我選擇了自動相機和自動鏡頭,這也許也是我在pentax傻瓜時代得到的經驗使然。
毫無疑問,自動相機幫助攝影師解決了很多煩瑣的小事情,方便攝影師集中精力考慮構圖,進行抓拍,所以大凡體育攝影、新聞攝影、野外動物拍攝大多使用自動相機,但是使用手動相機的最大理由卻被這位仁兄拋棄了,那就是培養一名攝影師平靜的心態,只有心靜了,才能充分地、反復地考慮各種拍攝要素,才有可能拍出好照片,特別是這位作者所拍的風光片。
反轉片讓自己的錯誤無可掩飾,讓自己的構想得以呈現。通俗地說,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反轉片的優點全部是令圖像更優質,如鮮豔、飽和、立體感強、反差強烈,光感好。而負片的優點全部在圖像以外,象便宜、便捷、方便交流、印相時可以調整補救拍攝時的失誤等等。通常使用的負片,因爲是通過相紙看結果,相紙的層次比底片要少很多(反差低很多,白的不雪白,黑的不墨黑)。幻燈片是直接通過光源(無論是幻燈機還是燈箱)看底片,現場感非常好(全透光或全不透光)。
反轉片無疑是好的,比負片好很多,層次感、通透性,但是,我必須說但是,對於我這種窮鬼來說,玩攝影這種會令人傾家蕩產的玩意時必須考慮的就是錢的問題,算一道算術吧,一個135富士負片卷,目前拿貨11元,沖費3元,打一張照片0. 5元,現在可以看者電腦屏幕選片打,原來就靠經驗看底片來打,一個卷差不多出20張片,這樣的結果是11+3+0.5×20=24元
然後我們再看看反轉片,柯達E100VS現在大約是26,新星沖費16,而為了保證出片,一般採用三張包圍曝光法,也就是說出12張片子的成本在42元,選哪個?我是肯定選前面的了。
另外一個負片的致命傷是負片的最終結果照片,是由洗印店的操機手決定的,他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審美觀來調整照片的效果。就算你千叮萬囑,出來的效果也是有苦說不出,畢竟,讓另一個人明白自己的想法不那麼容易,何況是一系列照片的想法。如果你對自己的暴光有信心,請命令他們不要修正你的照片,按原樣輸出。不過,些老式沖印機,似乎也不可理喻,就算原樣輸出,也令人心碎。 這又是一個誤區,一個專業的洗印店的操機手對底片的判斷能力絕對比一個專業的攝影師強很多,只要找到一個好的打相師傅,把你的底片放心的交給他吧,如果你有特殊要求,你完全可以提前告訴他,或者在打相的時候坐在他身邊,告訴他:這張我要加三個品,那張要減半個密度……直到達到你要求的效果再出片。
不要過份吝惜膠片,畢竟,膠片比起旅行時的其他花費,並不是最昂貴的。而且,最痛苦的事不是多花了錢,而是錯過。
通篇文字就這句話最正確,一張好照片絕對是無數底片堆出來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選片標準我們怕是趕不上了,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如果出去拍一次,三個券裡面能出一張好片,就相當寬慰了,畢竟,拍一張就是一張的那是影樓拍婚紗,就那樣也沒準出幾張廢片呢!
現在我很容易地在別人的照片上看到濾鏡的痕跡,因為這些偷梁換柱的劣技,實在是破綻百出。我有一本講授風光攝影的書,印製精美,裏頭所有的照片都讓我曬笑一番,濾光鏡以及他們不甘寂寞的破綻實在是以醜為美。想想PS裏的filter,誰能願意自己的照片拍出來和用PS的filter做出來的效果一樣。 今年春節時,一起去元陽的一個朋友,在他僅有的兩支鏡頭(Nikkor AF-S17-35mmF2.8/AF80-200mmF2.8)前都永久地各裝著一片偏振鏡,可以看出初學者對顏色是多麼崇拜,對偏振鏡奉若神明,負責點石成金的說。從他的鏡頭前我看到自己走的彎路,也許是必經的彎路吧。
濾鏡的問題不好說,我也買得有幾塊,高堅的,好貴啊~~~~但是也基本不用,個人的感覺是因為不會用,濾鏡用好了很好,特別是偏振鏡,利用來拍櫥窗是絕對的利器,但是要用不好…….嘿嘿!
(七)   今年的器材事件是買了一台數碼相機。其實我一直都不感冒數碼相機,因為現在我能買得起的數碼相機都是相當於傳統傻瓜機的級別的圖片記錄工具。一直只拍反轉片的我想要一台底片掃描器,而一台數碼相機既然能當底掃使用,滿足在網上交流、在電腦螢幕上欣賞的用途,又何必要買底片掃描器呢。數碼相機額外還能很快速並環保地記錄一些影像。我買了一台尼康的coolpix995,連128M的CF卡的水貨價是6300元。選擇995的原因是網上口碑很好,我看到的翻拍反轉片的測試就是用995的上一代990做的,效果不錯。   插句嘴,我所有的攝影器材都是水貨,也就是不通過正式的廠家代理入口而是通過一些非正式渠道進入國內的産品。這並不表明質量有欠缺,而是萬一有需要時,維修會比行貨困難甚至無處維修。水貨的最大好處是便宜,比如說995水貨就要比行貨低一千多元,也說明行貨代理商利潤的豐厚。   數碼相機的好處自不待言:環保、即時成像、快速共用。非專業級數碼相機的缺點也多多:成像平板、缺乏立體感,畸變嚴重,缺乏層次,動作慢(開機慢、對焦慢、存貯慢),耗電量大(導致使用時間短)。我最難忍受的缺點是慢,因爲不需要耗材,拍攝成本低(想想一張RVP的耗材成本將近2元,一下子按去十張八張還是很心痛的),因此數碼相機本來最適合街頭抓拍,但是這一慢,甚麼都沒了,抓了尾巴都困難。   用了四個月的數碼相機995,還算是滿意它的表現,優點是方便抓拍,因為它的旋轉鏡頭,可以不驚動被攝者,就算驚動了,抗拒感也不強烈(拍攝者的眼和臉沒有躲在照相機後面,被攝者沒有被偷窺的不適感)。複雜環境自動對焦自動暴光還算準確。缺點也不少,除了上述數碼傻瓜機的全部缺點,還有顏色偏淡、閃光燈生硬、常報CF存貯卡不能讀等大問題。   數碼化攝影是未來不可逆之路,隨著技術的進步,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的出現,價格的降低,數碼影像勢必完全取代現在的膠片影像,攝影完全進入數碼時代。現在用我的995拍下的三百萬圖元數碼影像到數碼沖印店印出3R照片,效果已經很不錯了,據稱印出16寸的大照片也很不錯。我想三年以內,再有想學攝影的人,第一考慮將是一台數碼單反,一台入門級的數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數碼和膠片之爭不是一天兩天了,個人感覺數碼最大的好處在於方便、及時,可以隨時檢查拍攝效果,不用每次拍完後在沖印店里祈禱老天保佑出一張好片子。
數碼照片在現在這個網絡時代也很方便交流,這次拍完龍舟賽後就面對那厚厚的一摞照片發愁,別說沒有掃描儀,就算有,我估計我也沒那麼大的動力去干這活!:(
但是數碼相機一直不能提起我的興趣的主要原因還是它的功能不全,無法抓拍高速運動物體、無法拍攝夜景、外接附件很少、300萬像素的成像素質也無法滿足我的要求……當然,也有專業級別的數碼機身、1000萬像素的成像,磨坊很多驢友的裝備都不錯,甚至可以說是很好,但是,俺不是其中的一員,一萬多的機身對我來說還是個理想而已~~~~所以,我還是堅持用我的FM2!!!拼途网友回复:這又是一個誤區,一個專業的洗印店的操機手對底片的判斷能力絕對比一個專業的攝影師強很多,只要找到一個好的打相師傅,把你的底片放心的交給他吧,如果你有特殊要求,你完全可以提前告訴他,或者在打相的時候坐在他身邊,告訴他:這張我要加三個品,那張要減半個密度……直到達到你要求的效果再出片。 深圳有这样的冲洗店吗?价格大概会比普通的贵多少?拼途网友回复:說家便宜的,紅嶺路上,荔枝公園東門對面,有家坷尼卡沖印店,店面很小,生意不是很好,是法制報開的,客戶也主要是深圳几家報社的記者們。我就是在這家店打相的!至於價錢是要談的,我說的這個價錢是這家店對熟客的價格,沖3元,打相0。5元一張,立等可取。至於怎麼和他們搞好關係?就不用我說了吧?
再說家貴的,振華路還是振興路啊?(我一直沒有弄清楚過!)就是新萬佳旁邊,叫金輪的!是柯達店,技術也不錯,就是價錢也不錯就是了,原來認識的打相師傅走了,所以現在就沒再去了,但是該點的技術水準還是很高的!拼途网友回复:to : 大胡子
强烈要求共享此类冲印店信息在网上!感激不尽!!拼途网友回复:說家便宜的,紅嶺路上,荔枝公園東門對面,有家坷尼卡沖印店,店面很小,生意不是很好,是法制報開的,客戶也主要是深圳几家報社的記者們。我就是在這家店打相的!至於價錢是要談的,我說的這個價錢是這家店對熟客的價格,沖3元,打相0。5元一張,立等可取。至於怎麼和他們搞好關係?就不用我說了吧?
再說家貴的,振華路還是振興路啊?(我一直沒有弄清楚過!)就是新萬佳旁邊,叫金輪的!是柯達店,技術也不錯,就是價錢也不錯就是了,原來認識的打相師傅走了,所以現在就沒再去了,但是該點的技術水準還是很高的! [/quote]
用柯达或富士的相纸在坷尼卡沖印店冲印会不会有问题?拼途网友回复:原則上來說,柯達產品(包括膠卷、相紙)偏重黃平衡,也就是說他的黃色是最準的,用來拍人像,特別是亞洲人像能很好的反映出人的皮膚出來。
富士產品則講究綠平衡,拍風光絕對一流。
而柯尼卡是藍平衡的,但是由於經濟問題、供應商問題,現在這家店已經在使用富士藥水和柯尼卡相紙了,沖印富士膠卷的效果是最好的,柯達的還是要差一點!不過因為經濟原因,我一直用的是最便宜的富士膠卷,所以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給黃果兄帶來了困惑,深表歉意!拼途网友回复:由此而生的一种拍摄方式叫包围。也就是用大量胶片,企图覆盖各种图像的可能,我随便写一下,就有以下各种包围:暴光、横竖片幅、构图、光圈、镜头焦距、焦点位置、前景。还有包围胶片,也就是用RVP拍一次,用E100VS拍一次,或者是用反转片拍一次,用负片拍一次。   有建设性的“包围”。我在家才这样试,出门可不会。拼途网友回复:原則上來說,柯達產品(包括膠卷、相紙)偏重黃平衡,也就是說他的黃色是最準的,用來拍人像,特別是亞洲人像能很好的反映出人的皮膚出來。
富士產品則講究綠平衡,拍風光絕對一流。
而柯尼卡是藍平衡的,但是由於經濟問題、供應商問題,現在這家店已經在使用富士藥水和柯尼卡相紙了,沖印富士膠卷的效果是最好的,柯達的還是要差一點!不過因為經濟原因,我一直用的是最便宜的富士膠卷,所以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給黃果兄帶來了困惑,深表歉意! [/quote]
你真是太客气了,你所说的和我所听到的一样,另外,感谢你提供的深圳冲洗的信息。拼途网友回复:呵呵!这种包围方式不如直接带DV去拍!拼途网友回复:忘记说了!
0。5元一张是3R的!
参加了一次烧吧的看片会,才发现就俺的照片是最小的,也是唯一是3R的!汗!
俺是真穷啊~~~~~~~55555拼途网友回复:回到九六年,一个看书学习的菜鸟对滤光镜总是很感兴趣的,那些摄影书总是津津乐道各式各样的滤光镜,特别是PL(偏振镜)。  
我总共拥有六片高坚滤镜,是九六、九七年买下的,计有:圆偏振,渐变灰,渐变蓝,雾镜,阳光柔,日落(渐变橙)。我带着这些破烂走新疆上西藏。在西藏圆偏里的玻璃(偏振镜只能是玻璃的,所以高坚也没法用“光学”塑料)竟然从变形老化的框里掉了下来,我记得很清楚,是在普兰的科加村。回来后我找高坚的代理,换了块新的。不过,这新的一块我再也没用过,所有的滤镜都被我舍弃了。   今年春节时,一起去元阳的一个朋友,在他仅有的两支镜头(Nikkor AF-S17-35mmF2.8/AF80-200mmF2.8)前都永久地各装着一片偏振镜,可以看出初学者对颜色是多么崇拜,对偏振镜奉若神明,负责点石成金的说。从他的镜头前我看到自己走的弯路,也许是必经的弯路吧。
我也喜欢偏振镜,,而且还准备再买一块,照这么说那还在弯路中我现在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到底是选择昂贵笨重的大光圈专业镜头,还是选择便宜方便的普及型镜头,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专业镜头光圈大,像差,畸变,渐晕等较正得好,但是体积大,重量大,价格昂贵。普及型镜头小巧,便宜,但是总的来说,像质方面比不上专业镜头。现在的我看来,镜头仍然是少而精为好,两种选择都不错:一,一支从广角到中望远的变焦镜头,比如28-105mmF3.5-4.5。二,三支定焦镜头:28mmF2.8、50mmF1.8、105mmF2.8,都是不错的选择,前者对像质要求低一些,方便,便宜。后者比较麻烦,因为要换镜头,但像质就好。而各种大光圈的变焦镜头,现在我看来是一个误区:怎么可能同时既满足方便性又满足像质呢,只有中庸。而中庸对于创作类的工作,不会是最佳选择。   可惜,我明白得晚,我已经有了两支大光圈变焦镜头。
我准备买支24-85/2。8-4的镜头,这算不算大光圈的变焦镜头?我觉得这差不多够用了吧。专业镜头我也想,但又用多少时间去用它,而且还特贵。
  数码化摄影是未来不可逆之路,随着技术的进步,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的出现,价格的降低,数码影像势必完全取代现在的胶片影像,摄影完全进入数码时代。现在用我的995拍下的三百万像素数码影像到数码冲印店印出3R照片,效果已经很不错了,据称印出16寸的大照片也很不错。我想三年以内,再有想学摄影的人,第一考虑将是一台数码单反,一台入门级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数码单反当然好,但看看上万的价格,实在让人泄气拼途网友回复:[quote]兔尾巴 wrote:
  回到九六年,一个看书学习的菜鸟对滤光镜总是很感兴趣的,那些摄影书总是津津乐道各式各样的滤光镜,特别是PL(偏振镜)。  
我总共拥有六片高坚滤镜,是九六、九七年买下的,计有:圆偏振,渐变灰,渐变蓝,雾镜,阳光柔,日落(渐变橙)。我带着这些破烂走新疆上西藏。在西藏圆偏里的玻璃(偏振镜只能是玻璃的,所以高坚也没法用“光学”塑料)竟然从变形老化的框里掉了下来,我记得很清楚,是在普兰的科加村。回来后我找高坚的代理,换了块新的。不过,这新的一块我再也没用过,所有的滤镜都被我舍弃了。   今年春节时,一起去元阳的一个朋友,在他仅有的两支镜头(Nikkor AF-S17-35mmF2.8/AF80-200mmF2.8)前都永久地各装着一片偏振镜,可以看出初学者对颜色是多么崇拜,对偏振镜奉若神明,负责点石成金的说。从他的镜头前我看到自己走的弯路,也许是必经的弯路吧。
我也喜欢偏振镜,,而且还准备再买一块,照这么说那还在弯路中我现在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偏振镜还是很有用的!建议看一下“独行侠”的新疆系列,里面对偏振镜的运用就是相当成功的范例!拼途网友回复:多谢指点
大宁灵石公园有一片湿地,被树荫围着,长满了芦草荷花。一条木栈道穿过湿地,人可以穿行在荷花间。与粉嫩清洁的花朵如此亲近,叫人心神不属受宠若惊。池中荷花好象有两种,一种是西湖里的那种花高叶密的。一种是叶子圆圆地贴着水面,花朵娇小的。后一种花花叶叶长得很疏落,每一片叶子交待得清清楚楚,每一枝花呈现得明明白白,没有重叠,没有掩映,没有越位,没有抢镜头。黄昏时分,游人渐去(那些攀折花草的歇手了,乱丢垃圾的回家了),天空是亮的,而光线渐暗,有一些些金色的余晖沾在花瓣上。沉郁的树荫浸在水中,支离纤细的茎叶,风吹即落的花朵,你俯看着荷花,荷花看着水中的影。眼前明暗交错,萧疏斑驳。湿地尽头有一茅草亭,坐在那里感觉很有中国意境。可惜亭子以及围栏上尽被涂鸦,这,也是广义的文化吧。--------------------------------灵石公园位于宜川路、运城路、广元西路的合围地带,三条路上均有入口,门票二元(感动啊)。40路车终点站,其它交通情况...大家自己查。||有很多婚礼的外镜就是在那里拍的.是个不错的地方||貌似王皮皮同学出关了?||强烈要求皮皮同学亲自带队!||我报名参加!||出关啦出关啦。听说你快要闭关了,不知是也不是||带队容易,咱就住在公园门口,随时恭侯。茶水免费,干粮自理不过要快哦,枝上荷花吹又少,再不去要秃了。还有就是咱要出行啦--拉家带口去北京了。磨房上海要暂失一水桶。以后谁去北京那疙瘩磨蹄,一定招呼一声哦||西城同学深潜了一阵子嘛,还以为你把槽挪窝了||呵呵怎么才出啊...都要挪了||:最近怎么都去北京啊?||正闭着呢!你们一家北上了?又跑了俩好同志!!||偶最近也是老逛公园来着...噜噜...这年头拖家带口的,最远也就能跑到那了..hehe||请举例说明!||最近学学拍片||上海、北京、深圳,驴子基本都在这几个城市转。真是滴!一点没新意。。。||深有感触啊!...(眼中闪动泪花)||哈哈!我们是邻居哦!你什么时候在北京,我要去北京出差,正想找人拉拉磨。
色友:(一)会带一台备用机身会带从20mm~200mm的镜头有曼富图190以上级的三脚架色友占80%重量的装备是摄影器材色友的旅途中是不吝惜胶卷的,色友拍了很多,但拍的最少的是自己色友会在旅友们还在梦乡中的时候就已经支起三脚架等待太阳的第一缕阳光色友们每到一地会买当地的风光明信片,然后一定要拍出与明信片不同的风光色友每到一地,便拿起相机不断地游走寻觅,不愿浪费一点时光驴友:(一)有65+10L的登山包有Laken的水瓶、Pet的头灯有很酷的墨镜会在背包上绑个方便袋,带走自己的垃圾,绝不会乱抛胶卷盒、矿泉水瓶、方便袋不会去大把的花钱、给小费,但不吝惜自己的微笑去面对旅途中的每个人,会热心的帮助旅途中遇到的旅友不会花大钱品尝各地的风味野菜,更钟情于小吃,更注重每日的营养搭配旅友会带相机,也可能不带相机,如果带,以可变焦傻瓜为主,如果是单反,也多为一机一镜,镜头为标准变焦:28~80;28~105;28~200等驴友每到一地要买当地的风光明信片,然后一定要拍出明信片上的风光||顶||哈哈哈,经典!||色驴为了拍珠峰的朝霞也会装备PET头灯,挂上SIGGA的水瓶,抗上055,半夜4点就开始爬山,当然这个时候装备只能是一机2镜。17形小量轻自然不可少。剩下的交给200L来完成旗云的定格。跨过冰冷刺骨的冰川河,尽管GTX的鞋里灌满了水,但是为了上到5700还要咬牙坚持。看到珠峰的日出,所有头疼欲裂。所有呼吸困难,所有浑身湿透,全抛在脑后。天亮了,发愁走了这么远怎么回去。||呵呵~同意,发起神经的色驴比很多猛驴都要BT!||反正都是驴,大哥不说二哥。||标准的色驴形象,||转贴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这是基本的礼貌。||我的意见:http:forum.doyouhike.netuttopic_show.cgi?id=37954&h=1#388448||有意思8D||不错,支持||Sorry,这次转贴忘记了,下次注意
5月24日端午前夕,突然要陪同妹妹以及妹夫到怀化办一些事情,而且又出奇的顺利,于是便独自一人去了凤凰。三点半在怀化的中巴车上,我、另外一位阿姨,还有两个小男生两个小女生,摇摇晃晃的走进这个湘西小镇。途中,有一群苗族的中年劳动妇女上车,习惯性的找售票员要了塑料袋,然后在无止境的急转弯、上坡、下坡之后,习惯性的齐声呕吐,我没有晕过车,但也知道这是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后来,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不知几时又下车去了,车厢内留下一股混杂的怪异味道的沉闷。夜幕降临时,小青年的欢呼声惊醒了我,于是,抬头便透过车窗看到蜿蜒的公路下,灯光妆点的凤凰与沱江。下车,拨开拥堵在车门前招徕住宿、吃饭、夜游沱江生意的大婶大妈们,我背着背包顺着巷子七弯八拐的走进了凤凰青旅,办好入住手续,放下行李,稍作休整就拿起相机慢慢的出门去了。之前没有特别留意到百度去查找凤凰的特色小吃,我沿着沱江边的石板路走约百多米元,到达了虹桥的尾端,看到了所有景区都会有的烧烤大排档,人声鼎沸,转了一圈,没什么特色,于是继续走回江边小路,欣赏夜色,一边是承载这苗区生活的母亲河,一边是商业开发带来经济利益的各式各样临街小铺,CD店、北京布鞋店、时尚饰品店,客栈、食肆等等。路上川流不息的有情侣,有三五成群的好友,还有被导游引领或者驱赶着个外地旅游团,也有几个像我一样,扛着相机的独行者。流光溢彩的江面那边,一长排的吊脚木楼格外显眼,听到身后穿苗族服装的导游小姐介绍说,其中有几栋是在清朝建的,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风雨,仍然十分安稳,可以住人,还是镇上最贵的客栈。在走过一段短短的巷子之后,即将转往断岩的路口,我往前走了两步,在一家冷清的牛肉粉店要了一晚6元的粉,虽然称不上好吃,但味道浓郁,令人精神一振。老板在端上粉给我以后,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在默默看电视《喜耕田》,我也一边吃一边看,吃完后,付钱,走人。回到江边,断岩就在水木酒吧前面,这一截截条形红石,稳稳当当的竖立在江面,以点连成线,就像桥一样横起来,遥遥与虹桥相对,也是这凤凰的标志之一,一排高,一排矮,游人往来其上,也有不少人在放河灯,一只小船,船心装一小支蜡烛,或者有豪华复式版本的河灯,我曾观察到一个巨无霸河灯,上下有五层,一共有四十多只小船。不管简繁,河灯满满的装着幸福平安、健康快乐、事业进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愿望,点燃蜡烛就顺水放下,虽然河灯们可以走出的距离非常有限,特别是复式河灯,随便一丝夜风,或者江面小小的一个浪花,就倾覆了。在断岩的中间,我发现前面的城门,与西安的永定门有几分神似,于是摆好脚架,调好角度,拍下了夜景中比较威风的凤凰古城楼,因为脚架占住了较矮的一排断岩,我又站在较高的那一排,一时间造成交通堵塞,临时被阻滞的游人们也不催促,就停留下来拍照观景,等我拍了几张心满意足的时候发发现,几乎每一个竖立的石头上都站了人在等,立马十分不好意思的收起机器,匆匆离去。走过城门,又沿着城墙脚走过一段巷子,隐约听到一些歌声,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到另外一个城门下(现在才发现,这些地名以及城门的名字,我竟然全部不记得或者没有印象),首先看到摆在地面的几只红色蜡烛,后面有一堆“块票”,之后才发觉门洞两边的石板凳上都坐满了人,其中有几个男生在弹吉他,敲手鼓,唱歌,旁边的游人也跟着和声唱,这种不插电的LIVE气氛吸引住我,于是我也挤出一个位置,坐下来,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一直到深夜曲终人散,最后只剩下乐队的几个人与两个非常铁杆的FANS小姑娘,一时聊天一时又唱一曲。十二点,穿过虹桥,看到“如果@爱”酒吧的红色招牌在夜色中十分显眼却有寂寥,爱发生那一刻的充实,它被抽离后的刺痛,不能被假设,因此我觉得“如果爱”是一种消极的等待,自恋的一想,或者沉于往事的无法自拔,我曾假想,这个名字改成“简单爱”,或者“一直爱”可能会好一些?各人的个人理解而已,路过这间酒吧,也没有做停留(LP交代过,去了凤凰,不准进酒吧),直接走回凤凰青旅,洗澡刷牙洗脸睡觉到天亮。||凤凰的红色灯笼不如丽江多虹桥的远景江景,倒影城楼桥洞里的音乐会,人群已经散去,歌声还在飞扬如果爱--假设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第一段完||5月25日为了要拍清晨的凤凰,五点半,闹钟把我弄醒,铃声是维塔斯的海豚音,忽如一根特细的铁丝刺入我绵绵的睡梦中,把在同一个房间的几位仁兄也弄醒了,十分不好意思。洗漱完毕,我背着相机早早出门,在蒙蒙的天光下,我看到手背上排列着有如北斗七星般的蚊子的吻,这才隐约想起房间里柜门上有高手写下的“凤凰的夜晚很美丽,凤凰的蚊子很疯狂”,确实如此。站在沱江边,有些失望,因为江面没有晨雾,零星有几滴雨在下,几个清洁工驾着小木船在打捞河里的杂物,很多是昨夜放流的河灯的残骸,于我而言,画面中有了人,比单纯的景物会更显生动,充实。早餐后,在古城的石板小路上慢慢转悠,一会在江边一会在深巷,没有发现特别的景物,可能是心情有点烦躁不能澄净的缘故,偶尔匆匆走过穿着比较有特色的苗族老人,对游人的镜头十分避忌,见我举起相机,便低头加快步伐,一路小跑而去。一点左右,我在一家快餐店吃了血粑鸭,酸肉,炒胡萝卜苗,又喝了一小壶米酒,就走回青旅,补充睡眠,耳边隐约传来龙舟赛前训练的击鼓声与号子声,在轻微酒精的作用下,终于凡音越来越弱,我沉沉睡去。再次听到鼓声醒来,已是下午五点多了,窗外光线十分明亮,出太阳了!比起雨天那种灰蒙蒙的景物,这是个好事情,立时睡意全消,洗了个热水澡便出门。江边的石板上,有不少人在用十分传统的方法洗衣服,把衣服摊开在石板上,撒上一些洗衣粉或者涂几下肥皂,就稍微折两下,再拿一个“擂锤”(这是我家乡的叫法)不停的捶打衣服,然后就放到河水里漂洗,看来商业开发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本地人的生活细节,与以前相比只不过是多了一些创造财富的方法,这令我十分欣慰。我总觉的为游人们,特别是驴子们(在我看来,驴子比游人应该是自主能力更高一些,对人文与自然的观察,理解甚至沟通都会更高一个层次的吧!)所诟病的商业开发,比如凤凰,比如丽江,比如西递等等地方,因为旅游业的兴起,开客栈,开餐馆,开酒吧等等,许多原本的东西消失了,被商业代替了;许多朴素的行为被改良了,为了迎合金钱而变成表演了,很多居民把自家的特点当作了赚钱的筹码,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的错。每一个人都想现在的凤凰就是书里那个冷冷清清,有几家客栈与食肆,有一个渡口的边城,然后自己背着行囊走进这里,拿着相机记录到最最原始,最最纯朴的凤凰风情,如果有这样的目的地,我也很想去一次,但如果为了自己的个人的感觉而指责这里的商业开发,未免有些自私。想的有些远了,西斜的太阳在江面投下了金黄的片片粼光,正在洗衣的苗家妇女的动作变成了一个剪影,旁边有她的小儿子在玩水,这真是十分温馨的一幕。走过南华门下面的石板桥,再朝着城门的方向沿河走,有一些老人在钓鱼聊天,另外有一对老夫妻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时低声说说笑笑,一时沉寂下来注视这水面的浮子。我在河边的台阶上观察着他们,发现其最亲昵的动作就是大婶说到开心时,会把右手搭在老伴的肩膀上约莫几秒钟,我换了一个501.8的小镜头,偷偷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谁知背他们发现后,就大大方方的扭过头来,给我拍了一张规规矩矩的照片,透过镜头,我忽然发现他们穿的是情侣鞋--迷彩军胶。太阳渐渐落山,江边的灯笼与霓虹灯逐渐点开,凤凰又回复了旅游区的那种躁动和喧嚣。一个人向前走着,突然好像有人在向我打招呼,回头一看,是一个女生,她走向前来就问“你的D80充电器带了没?”,我说带了,她说那我的电池交给你,你帮我充一下电,我说好吧。接过电池,她说她明天要去山江拍赶集,所以要我今晚充好就给回她。赶集?我有了兴趣,就说我也要去,明早再把电池给你吧。这是,有两位阿姨走过来,一个自称是老顽童,很爱说笑;另外一个看上去像大侠,腿脚似乎还有些不便利,她们三个是一起要去山江的,我们便一起吃晚饭。老顽童阿姨拿着NIKON的小DC,看上去型号比较老,但拍出来的照片很显功底;大侠阿姨自称是苗族的,只是出来旅游云云,但旁边要我帮忙充电的小女生悄悄说到,她只是出来玩的,但带着D700+24-702.8G+70-2002.8VR,从黄姚那边过来,是某个市的摄影协会的头头。晚饭吃的很好,又喝了一些米酒,聊天聊的很尽兴,最后约第二天早晨六点半在虹桥的桥头见面,吃早餐再出发去山江赶集。||凤凰晨景凤凰晨景,几条小船让画面生动起来了凤凰晨景凤凰晨景凤凰晨景凤凰晨景凤凰晨景||捣衣声穿迷彩军胶情侣鞋的有情人编花环,价格不高,2元个,贵在用心江边的小情侣,刚吵了一架,女的在生气,男的在嬉皮笑脸,五分钟后,他们和好如初小巷角落的绿色被小竹篓压弯的背,曾背过儿子、孙子、青菜....背起了生活的所有||流光溢彩的沱江虹桥标准照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二段完||5月26日今天,又下毛毛雨,稍有些风。我还是一早就出门,背了相机,还有别人的一粒D80电池。大家都很准时,这在结伴旅游中是十分重要的好习惯,两位阿姨一个劲的要大家多吃一些,因为赶集上还不知道是否可以落实中午饭。于是每个人都吃得非常饱,打的去公交车站搭中巴车前往山江。不知道赶集这个日子是怎么订下来的,反正大家都知道五月初三是赶集日,车上坐满了人。我们都坐在了最后一排,终于,当司机认为人够了,就发动汽车。车窗外的风景很不错,远处有几出稀稀落落的峰林,沱江在这里的水流很缓慢,曲曲折折的在山脚,甚至让我想起像“碧玉腰带”一类的东西来,水田里开始有农民弯着腰在插秧,还有几只大白鹅在其中一摇一摆的捉小鱼小泥鳅,十分悠闲。由于缺乏维护,村村通的公路开始略显不平,大小不一深度未知的水洼随意的散步在龟裂的沥青路面,坐在最后一排的感觉尤其强烈。我一边留心应付随时会把我们抛起来的颠簸,一边听着MP3里阿桑用特别声线演绎的淡淡自我;路边有几位老人穿着蓑衣担着自家的农作物走路前往赶集,还有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男孩赶着牛从一排木屋后绕出来,结果几条大水牛还拖儿带女的在公路中间慢慢前行,走了大概一百米的样子,司机终于无法忍受,长按喇叭,牛似乎也不吃惊,撒开腿跑了两脚便横过公路,便走下小路,到小河边去吃草泡澡享受惬意牛生。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司机说到了,人们一拥而下,前面是普通乡镇的一条小街,大概两百米长的样子,说实话刚开始有点失望,着就像是老家门前的那条街,只不过来来往往的人所穿的衣服不同而已。后来反省,这仍然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只想不经历悉心观察便想发现特别的东西,拍成照片。我和伙伴们分散开,各自找各自的精彩照片去了,雨仍然是不紧不慢的飘,找了塑料袋,撕开一个口,罩住相机,便在人群中来来往往;街两边接连摆着的小摊子多是蔬菜副食品日用品与衣服,还有一个似乎平时在绿皮火车上才可以看到的卖“军用丝袜”小贩,不过这个人穿的是衬衣,不是铁路制服,大概是现在绿皮火车越来越少,就到农村来谋生计,他拿着扩音器用很“福南”的口音在介绍袜子的特别功能,不怕针刺,不怕大力拉伸,旁边围了不少老人,不知道是否可以听懂他的说明,但一听说五块钱三双时纷纷摇头,嫌贵便走开了,接着另一群人又围了过来。走过一个早餐档,我被一笼超大的手工包子吸引住了,看个头有超市里卖的叉烧包的四个那么大,平时在酒楼喝早茶的那种蒸笼勉强可以挤下一个,如果不是听从两位阿姨的劝告,早餐吃了十二分饱,就想买一个来试试,只好拍下包子们白白的诱人的样子,细看会发现里面藏了一杯豆浆,就是平时在深圳街头那些市民放心早餐的绿色小屋可以买到的那种,与庞大的包子比起来,那豆浆算是非常迷你了。正在这时,一个苗族小孩走前来,买了一个,只咬开了一小口,便可以看到里面异常丰富的暗红色辣子混肉末的馅,应该非常辣,看得我口水泉涌。记起儿时在老家,有白糖馅的,红糖馅的,卷心菜馅的,还有肉末馅的,印象中的那些馅都是非常小气的,最气人的是有些包子的馅还不在中间,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个肉包,掰成两半,我和妹妹各一半,我拿了较大的一边就开吃,结果吃到最后也没有闻到一丝肉味,扭头看见妹妹正小心翼翼的啄着那一块粘着所有肉馅的包子。人渐渐的多了起来,除了做买卖的,很多都是带着孙子来集市逛热闹的;年纪大了,子女们都在外面打工赚钱,然后再把钱汇回来盖房子给父母养老,孙子孙女就是老人家唯一的寄托与生活重心。在集市上来来回回走了几卷,我干脆站到街中间一个个卖雨衣水鞋摊位的大雨伞下面,守株待兔,端好相机,等着走入镜头的各种各样的人,其中也发现了好几批从凤凰过来摄影的年轻人,在街上来来往往。中午过后,雨停了,大侠阿姨要回凤凰再赶车到常德,我们找了一间饭馆吃了午饭,发现后院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背景,就在那前面拍了合影。老顽童阿姨想留在集市继续拍照片,我们几人就赶回了凤凰。在旅行中,相识与分别根据行程的安排而不同,再与不同的人走过不同的地方,拍过不同的照片,有不同的收获,最后各自回归各自的生活。最后,我仍然独自一人到江边的再去转了转,一只猫在某间酒吧窗外的沙发上眯着眼睛睡觉,享受着雨后短暂的阳光,它背后盖着蜡染布的茶几上,有个红色烟灰缸,一只刚刚点燃又被掐灭的香烟......||背着竹篓去赶集集市上碰到,唠两句背青笋,看到她身后撑着伞悠闲逛集市的没?还是竹篓对比对着镜头做个鬼脸牛肉粉的各种配料,量足,劲辣令我垂涎的大包子||冒雨在爸爸的肩膀上看奥特曼逛得有点困了打个盹先拍个侧身照正面照||各种各样的苗族人各种各样的苗族人各种各样的苗族人各种各样的苗族人各种各样的苗族人和我一样守株待兔的摄影友||真会享福的猫我一人匆匆走进凤凰,又离去,渡过了这两天半的时光,把旅途中的点滴写下来,做为记忆的封存。全文完||喜欢那张《捣衣声》赞!||怎么就这样沉下去了,严重打击我发帖的积极性啊,哈哈!||顶楼主。。。好文好图。。。凤凰的晨景百看不厌!你头像上的是哈士奇么,帅呆了。。。||很敏感很经典,赞!||在一切都被快速洗刷,摧毁及重建的时代,那些曾经拥有过的,那些岁月深处的良善传统,清净心地,淳朴个性,厚道世风,以及,也许清贫但闲雅自足的生活,它们的渐行渐远,真是令人落寞难言。||发帖:144来自:深圳顶楼主。。。好文好图。。。凤凰的晨景百看不厌!你头像上的是哈士奇么,帅呆了。。。-----LZ应该很忙吧,帮他回答一下,是哈士奇,叫牛牛,呵呵~可爱吧||你镜头下的凤凰比我亲自去的看得还美,。真是用心之人呀。||谢谢小雨同学来捧场,哈哈!
八月份中旬会去北京,想住在水立方和鸟巢附近,给推荐一个300元以下的旅馆。还想问问北京的驴们,那附近有没有青年旅馆?||应该很难找啊||呃,妈的,有钱啊,还去鸟洞。。。||8月份,水立方和鸟巢附近,300元……LZ你加个0还靠谱点,要是哪位高人能找到,同求。||3000元?那我换个问题好了,那两个地方附近设不设帐篷区?||..搭个地铺||我要是找不着旅馆,就自带帐篷。让搭地铺吗?||八月份的话日租都会几千,而且你想短租,人家都不乐意给你。||lz真想的出来.别说附近了,8月份你在北京能找到一个旅馆空房间我就服你!不知道北京市政府在号召有条件的家庭出租房间给外国游客么?||楼主,住“鸟巢”吧。||住不上旅馆,搭不了帐篷,我在那站着睡觉总行吧~~~~~~||附近有个部队招待所好象。80一晚||到那个时候肯定住不了的!||附近没有青年旅社附近的旅社、酒店、出租民房估计基本都已经定出去了,价格貌似怎么也数千一天了。估计到了8月份,没有门票或者通行证,鸟巢您就休想靠近了||才从鸟巢回来,里面的戒备绝对的森严,第一道,保安这都不需要说的,第二道,武警战士,一脸我欠他钱的样。第三,场馆的工作人员,说国家安全局的领导批条子才可以进。第四,国家安全局的人。前三道我们都找人进去了,到了这里,好话说尽了没有用,找到安全局的有关领导,才放我们进去。第五道,类似公安又不象是公安的队伍,让我们7个人站成一个圈,有一个红色激光样的东西放出一圈红光,两秒不到,就过了安检。里面还有国家机密的舞台在施工。||号称从鸟巢选址开始,动每一寸土开始,就有国家安全局的专门人员负责督察,好象还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号称最先进的定时炸弹,可是埋藏5年以上。鸟巢的厕所很可爱,是红色的,男厕所的标志是一个很可爱的小人,下面有个横杠。女的是一个可爱的小人,下面什么也没有,就是女厕所||吊啊,我在鸟巢外边转了一圈就回了!遗憾~!北京人拽!||冷面难道是内部人士,这么清楚?||安全局滴。。。||都别吓唬我呀,我胆小的呢~
那鸟巢不就个体育场吗?安全局咋还管呢?汗~||通行证是指?||1:46:08冷面
才从鸟巢回来,里面的戒备绝对的森严,第一道,保安这都不需要说的,第二道,武警战士,一脸我欠他钱的样。第三,场馆的工作人员,说国家安全局的领导批条子才可以进。第四,国家安全局的人。前三道我们都找人进去了,到了这里,好话说尽了没有用,找到安全局的有关领导,才放我们进去。第五道,类似公安又不象是公安的队伍,让我们7个人站成一个圈,有一个红色激光样的东西放出一圈红光,两秒不到,就过了安检。里面还有国家机密的舞台在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怎么去的时候没这样??||2:29:18桃花坞主
通行证是指?良民证的干活~~~呵呵其实是我们小区已经在办奥运出入证了,汽车的,俺们小区就在鸟巢附近。||额。。。。直接打地铺||我估计能有设立张帐篷区吧?乐观的估计~||应该没有的吧,现在北京的房子真是难找哦,到奥运时更是难找||雅典奥运会就有啊,为啥子咱北京没有?||2:40:24伊莎贝拉·沉默而纠结北京你什么时候去的?||附近的那个价格的绝对没有||你怎么这么单纯啊lz附近?300?||还设立帐篷?估计过不久就该彻查暂住证,清理外来人口了.||最讨厌人挤人了。。。打shi也不去。。。。(酸葡萄酸葡萄)||昨天刚查完鸟巢附近的宾馆,确实没有我说的那个价位了。全都500以上。都疯了!而且预定条件及其苛刻,必须在预定一周内交付全额宿费~我靠!||住那附近不吉利,不安全.咳咳.||不吉利?这倒是个新说法啊,不知道为啥?给个正解!||今天看到的最逗的笑话就是这个帖了。||谁知道,给个正解嘛~
啊,对了,我找着住的地方了,在通州!||享到一个好的:花个四毛钱找个夜班公交车来回坐到天亮·!||谢谢~
我倒是想过搭帐篷,但是被否了!||得...我人身攻击了,那好吧,大家都在三伏天,去一个高温,拥挤,没有旅馆,有也是价格比平时贵超过10倍不止,看闹运吧~~||8:32:03吴庄主检查女少身体刻不容缓南京
得...我人身攻击了,那好吧,大家都在三伏天,去一个高温,拥挤,没有旅馆,有也是价格比平时贵超过10倍不止,看闹运吧~~呵呵~
其实,要不是实在喜欢看比赛,我也不会那个时候去北京的!||8:36:48gugu||祝小盆友高考结束
总装招待所,在306医院旁边,260左右的价吧谢谢~
说明:本文的大部分内容来自色影无忌网站不系舟主的帖子(磨房名为踏雪)。但原文许多资料已经过时,本文已经修改整理了部分,而且添加了一些新的资料。任何朋友都可以修改或者添加其中内容。商家变动,这里很难及时全部更新,依靠大家提供的信息,尽量保证靠前的部分商家资料准确!为了为广大色驴提供一个方便的资料,整理了一些器材店的资料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请大家指正其中的错误,补充完善资料,谢谢:凯乐:人民南路海丰苑103号(曼富图脚架的代理,在深圳买曼富图的好去处,相机镜头多为水货,一般要定货,附件价格公道,有一些二手器材)电话:2226734范礼伯胜达:华强北路万商电器城一楼1027号(深圳器材的最便宜去处,行货水货都有,在深圳买相机必到此店,即使不在这买,也要来问问价)电话:58fax李秀琼马武忠彩丽:华强北路万商电器城一楼1208电话:3763118fax王荣坚晶美:地址:桂园路红围二巷12号电话:;何师傅。全手工放大,感觉还不错。天下e佳地址:福田振兴路赛格科技园四栋首层134号电话:(有富士魔术手冲印机,冲反转片方便)就是名典咖啡对面啦中柯:深南东路日华宾馆楼下4010号(买胶卷的好去处,柯达的代理,附件也很多且便宜)电话:28吕哲英姑:桂圆北路万科桂苑地铺104号电话:69金源达:深南东路4006号日华宾馆一楼(暗房器材较多)电话:5562345梁莹裕发:宝安南路2037号(深圳老字号,很牛,价格要高出一截)电话:肖卫江庄礼金盈新盈:宝安南路2013号(和裕发是邻居,两家差不多,店虽大,货却没裕发多)电话:32盈新盈分店:振华路恩维广场908号电话:3215413裕兴:宝安南路2025号电话:5892368庄仰生专艺:老博雅旁(好象什么都有,就是太贵,老板也很牛)电话:2289315李瑞泽南艺:春风路罗湖大厦地铺电话:2179137影林:深圳戏院一楼(柜台里的小姐整天在打牌,不象做生意的样子)电话:2286518南艺:春风路,火车站附近(装修得很酷,门把手就是一部相机!器材和附件也很全,就是贵得离谱,跟大商场差不多了,不知哪个发烧友会在那买器材,也牛得一蹋糊涂,反正出了那个店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个门把手了…)电话:2179137长正:解放路西华宫G03号(不同的人会报出不同的价,还差得很多)电话:88李海发少君相机:宝安南路2019号(二手器材店,振兴大厦对面,刚从摄影大厦搬过来,货不少,要买二手器材可一逛之)电话:2深圳摄影学会器材部:摄影大厦一楼(二手器材店,贵得离谱,离开这店心就想着不如买新的了…据说现在已经拆了,不知搬那里了)电话:周超20度纯影(底片扫描价格低至每兆0.15元)网址http:banne.香梅路香蜜二村12栋5B电话:徐宇文大地工作室(黑白冲、放功底很深)罗芳路南方大厦C座1801室电话:5175383林峰(风哥)、Gary新意摄影有限公司:上步工业区工发道503栋110(没去过,抄的电话)电话:3356887摄影一族图片社:华强南路3018号赛格公寓B座1楼电话:3650921(注:深圳冲反转最方便的店,持卡最低可打85折)底片扫描也不错!新星:八卦五路542号栋一单元二楼,电话:2443266(注:反转片冲洗店,深圳唯一通过柯达认证,冲反转16元卷)影友:八卦三路512号报刊发行大厦西二楼深圳辉万达影视摄影器材有限公司佳能维修站广东深圳华强南路南华花园华日阁6F电话:23深圳点聚照相机维修服务部尼康维修站深圳市人民南路2008号嘉里中心2307室电话(fax)||这个贴子眼熟,转贴请注名出处,免得惹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而且,太旧了!哪还有摄影大厦??宝安南路的盈新盈哪里有拆??拆的是摄影大厦!!还有,还有.....||特别请教谢谢你的提供的向导指南,我缺玻朗尼卡相机的电池,不知从何处能购到?||应该取消的:艺术中心一楼的新星早就没了.应该增加的:台湾花园的真面目,新增加的反转业务||这个贴子是我很早以前写的,贴在色影无忌上面,当时无忌网站刚成立,算是见面礼吧,当时用的网名为:不系舟主磨房改版后我也在驴光掠影贴过,并做了部分更新,见http:cgi-bintopic_show.cgi?id=1663&h=1&bpg=2&age=-1但现在看有些内容已经过期了,请大家指正并完善。||前几天想买一个标头,按上面的电话打了一通,发现很多都已经不卖照相器材了,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请尽快修改吧。||呵呵!Fei拜见色友前辈!现在您还经常去色影无忌吗?我学习摄影时间不是很长,很喜欢那个网站。有点不好意思,我不记得不系舟主这个名字,应该是我获取资料时,那资料又被其它人转贴了吧。我现在把你的名字加到贴中去。
希望有机会向您请教摄影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家交个朋友吧!||能否列出名单,以便我修改。另外,尽量打靠前一些的商家电话吧!||我作一些补充和修改:说明:本文最初源自色影无忌网站不系舟主的帖子(磨房名为踏雪),经fei修改小部分;为方便大家,现本人又修改了部分,添加了少量新的资料,再贴一下。任何朋友都可以提议修改或者添加其中内容。凯乐:人民南路海丰苑103号(曼富图脚架的代理,在深圳买曼富图的好去处,相机镜头多为水货,一般要定货,附件价格公道,有一些二手器材)电话:2226734范礼伯(张小姐已经不做了)胜达:华强北路万商电器城一楼1027号(深圳器材的必去处,行货水货都有,在深圳买相机必到此店问问价。胶卷也卖。)电话:58fax李秀琼马武忠彩丽:华强北路万商电器城一楼1208电话:3763118fax王荣坚中柯:深南东路日华宾馆楼下4010号(买胶卷的好去处,柯达的代理,附件也很多且便宜)电话:28吕哲英姑:桂圆北路万科桂苑地铺104号(主卖胶卷、小配件、电池、像册等)电话:69金源达:深南东路4006号日华宾馆一楼(影楼、暗房器材较多)电话:5562345梁莹裕发:宝安南路2037号(深圳老字号,很牛,价格要高出一截)电话:肖卫江庄礼金盈新盈:宝安南路2013号(和裕发是邻居,两家差不多,店虽大,货却没裕发多)电话:32?盈新盈分店:振华路恩维广场908号电话:3215413裕兴:宝安南路2025号电话:5892368庄仰生专艺:老博雅旁(好象什么都有,就是太贵,老板也很牛)电话:2289315李瑞泽影林:深圳戏院一楼(柜台里的小姐整天在打牌,不象做生意的样子)电话:2286518南艺:春风路,火车站附近(装修得很酷,门把手就是一部相机!器材和附件也很全,就是贵得离谱,跟大商场差不多了,不知哪个发烧友会在那买器材,也牛得一蹋糊涂,反正出了那个店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个门把手了…主要是卖哈苏)电话:2179137长正:解放路西华宫G03号(不同的人会报出不同的价,还差得很多)电话:88李海发王少君相机:宝安南路2019号(二手器材店,振兴大厦对面,刚从摄影大厦搬过来,货不少,要买二手器材可一逛之)电话:2?深圳摄影学会器材部:摄影大厦一楼(二手器材店,贵得离谱,离开这店心就想着不如买新的了…据说现在已经拆了,不知搬那里了)电话:周超新意摄影有限公司:上步工业区工发道503栋110电话:3356887摄影一族图片社:华强南路3018号赛格公寓B座1楼、红荔路1001号(2439783)、景田北路翔名苑A栋1层14号(3157029)电话:3650921(注:深圳冲反转最方便的店,持卡最低可打85折)天下e佳New地址:福田振兴路赛格科技园四栋首层134号电话:就是名典咖啡对面啦新星:八卦五路542号栋一单元二楼,电话:2443266(注:反转片冲洗店,深圳最先通过柯达认证,冲反转16元卷)影友:八卦三路525栋西二楼(数码出片,可以看后出,免费后期去点、调色、裁剪,但主要出8X10[负片10元(8折)]和8X12[负片12元(8折)],反转片出比较贵,可先扫描再出。)联系人:杨周文2426848(其中有两个师傅的感觉很不错)深圳市摄影广告艺术发展公司(同影友,这是深圳摄影学会办的,也是数码出)红岭北路桃园路口机电工贸大楼南二楼电话:8380(可找黄勇才,他的色彩感不错)20度纯影(底片扫描价格低至每兆0.15元)网址http:banne.香梅路香蜜二村12栋5B电话:徐宇文大地工作室(黑白冲、放功底很深)罗芳路南方大厦C座1801室电话:5175383林峰(风哥)、Gary深圳辉万达影视摄影器材有限公司佳能维修站广东深圳华强南路南华花园华日阁6F电话:23深圳点聚照相机维修服务部尼康维修站深圳市人民南路2008号嘉里中心2307室电话(fax)2300008以上的地址、电话我将会逐渐核实一次,并逐渐予以更正。||补充一家新开张的,设施很好,目前优惠甚多,大家可以去看看。天下e佳地址:福田振兴路赛格科技园四栋首层134号电话:就是名典咖啡对面啦||谢谢风版主!||跟几个店都打个交道,说说个人的感受。1.胜达:电话报价较低,等你去买的时候,马上涨价,而且一分钟也不能少!或者告诉你这个价钱暂时没货,建议你买行货...!色影无忌里面有很多投诉他的贴子,有兴趣可以去查查,他们做生意的手法绝对让你大开眼界!2.彩丽:就在胜达的旁边,价格跟胜达非常接近,但水货不提供保修,一周内有质量问题也不包换,所以买水货时一定要当面试机,以免吃亏。也有行货,行货一周内有质量问题包换及一年保修,但价格较贵。其实他说的行货准确的讲是香港的行货,提供的是香港版的保修单,听说在国内也有效,可提供一年的免费保修服务。很多色友也投诉此店的服务态度不好,对人爱理不理的。3.中柯:不懂行或不了解器材价格的朋友最好不要去,骗你没商量,两年前我就被骗过一次,1000元的东西卖2000元。4.摄影一族:用的是富士魔术手冲印机,洗出来的照片颜色很鲜艳.清晰,但有点失真。还提供正片扫描服务,价钱较贵,0.5元M,效果也不怎么好。||我是个新手,想买个4000圆左右的相机。请各位高手指点。谢谢!||同感。无商不奸,深圳的这些店都差不多。我的器材全都是在香港永成买的,永成号称行货之家,同他打交道4年多了目前还没发现问题。正希望在深圳也能有这样一家。补充:晶美专业放大冲印点,地址:桂园路红围二巷12号,电话:;何师傅。翻转冲晒12元,负片放大8*1010元张,店里有老少两个何师傅,态度非常好,全手工放大,感觉还不错。||万商电器城的1027我去过了,价格浮动太大,反而不买,请问尼康995行货应是多少钱?||内容太旧了,振兴路的盈新盈分店,一年多以前就撤了。胜达柜台号写错了,应为1207,有了名气,于是店大欺客,态度越来越差,买东西还要感谢她。特区报社旧址附二楼有一器材维修店,兼卖器材。||的确!深圳的店大多数欺客。||胜达电话已更改为||没错,前些日朋友托我买个小白,打电话询价,李姓女老板告之7300,来了还可以再商量价格.当时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确认一下,对方说没错,是7300.撂下电话,心中一直划魂儿,是不是二手的翻新了呀?或者是剩下的一台样品?但是还是马上让朋友汇款过来.到了店中,拿来镜头看看,确实是新镜.再次确认价格:8300.问其女老板不是说是7300么?答曰:肯定是你听错了.郁闷,当时撂下镜头就出来了.在此之前,朋友提醒过我胜达的这个手段早在无忌上有披露,我还没上心,结果真的被涮了一把.感觉胜达实在是象以前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国电信一样店大欺客.为什么这么多玩色影的,没有一个能开个像样的器材店,靠优良的服务和价格,把那狡诈的潮州人挤兑出局呢?||胜达怎么成了深圳最便宜的了?我在最贵的南艺买的正片25元,它那里要40元。正儿八经想买器材还得去广州的文园看看,特别是SLR类的大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伟峰三脚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